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

扩建考察报告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第二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制度,是指属各部门、单位、驻条管单位党组织及纪检监察组织对本部门、单位决定开展的重大事项向纪委监察局报告,纪委监察局采取一定形式对报告单位实施的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督查的工作制度。

第三条适用范围:属各部门、单位、驻条管单位。

第四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制度由纪委监察局负责实施。报告单位的纪委(纪检组织)或纪检委员具体负责对重大事项的报告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本部门、单位党政负责人提醒,并报告上级纪委。

第五条应报告的重要事项

(一)3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二)新建、改扩建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主要指单位投资50万元以上新建、改扩建楼堂馆所(包括业务用房)或投资30万元以上装修楼堂馆所(包括业务用房)的行为。

(三)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大宗物资政府采购,是指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下列招标采购:

1.单项或者批量采购30万元以上的物品;

2.投资30万元以上的非生产性修缮工程所需物品;

3.定点服务采购。

(四)重大招投标项目。

1.施工建设所需设备、材料等物品的单项采购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2.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

3.其他依法必须进行招投标的项目。

(五)筹备举办大型庆典活动。主要指举办邀请上级领导、友邻单位、企业或社会人士参加的节日庆典、重要活动庆典、乔迁新址庆典等各类纪念活动。

(六)领导班子成员出国(境)学习考察。领导班子成员参团出国(境)学习、考察或从事经贸洽谈、技术交流等活动。

(七)干部提拔使用。

(八)大宗征地拆迁。

(九)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

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是指预算单位一次使用3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或者市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300万元以上的行为(年度经常性专项转移支付及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除外)。

(十)其他需要跟踪督查的项目。

第六条重大事项报告由纪委监察局相关业务室受理。其中:3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大宗物资政府采购项目由效能室受理;新建、改扩建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重大招投标项目、筹备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大宗征地拆迁、大额专项资金及转移支付由执法监察室受理;领导班子成员出国(境)学习考察、干部提拔使用由党廉室受理。

第七条重大事项跟踪督查的程序。

(一)重大事项经相关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或有关部门批准后5个工作日内,由本单位党组织以书面形式向纪委监察局进行报告。同时附送批复手续和单位领导班子研究重大事项会议记录复印件。

(二)纪委监察局收到重大事项报告后,在5个工作日内向报告单位回复《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提出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纪律要求。

(三)《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回复后,报告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纪委(纪检组织)负责人或纪检委员应在提示函上签字,并将提示内容向有关人员传达。纪委监察局根据重大事项的所属类别及进展情况,适时安排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监督。

(四)重大事项实施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单位要以书面形式向纪委监察局反馈办理情况。

第八条跟踪督查的重点内容。

1.单位重大事项报告中提供情况的真实性;

2.纪委提示函的签阅及传达情况;

3.有关资金的开支及管理情况;

4.重大事项负责人或当事人遵守纪律、法律法规情况。

第九条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如发生变更、中止或取消的,要按照相关程序及时报告纪委监察局。经纪委监察局研究确需变更、中止或取消的,将责成报告单位予以调整或取消;如需经上级机关批准的,将建议报告单位按有关程序予以变更、中止或取消。

第十条责任追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本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凡违反上述规定的,纪委监察局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要求,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报告单位提出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1.不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2.不按要求提供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

3.不及时反馈《重大事项廉政提示函》的办理情况。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报告单位做出书面检查,对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1.不报告重大事项;

2.提供虚假情况,不如实报告重大事项;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一、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势的分析判断

近年来,XX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加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贯彻力度,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牢固树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干部群众四权得到进一步落实,选用干部的民主化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管理及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各个方面社会矛盾越来越显现,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提出了考验。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要求越来越高,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四权,迫切需要扩大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干部选拔程序的透明度。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仍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规范干部提名方式、选准用好干部的问题;二是如何考实考准干部、实现对干部有效监督管理的问题;三是如何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统一,实现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与建立科学机制有机统一的问题;四是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五是如何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问题;六是如何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问题。

二、XX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一)坚持一个统领,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即坚持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为统领,着眼于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深化改革,对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一直以来,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干部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草拟了《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计划适时召开全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会议,推出一批相关配套措施,对干部初始提名、干部考核考察、任免程序、推进干部培养交流、破格提拔、实行公开选拔、扩大干部任用公信力、强化干部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健全干部培养、使用、交流机制。

(二)努力达到两个满意,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一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固树立重视品行、重视基层、重视能力、重视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做到唯才是举,公正用人。同时,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把各方面真正优秀的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选人用人做到四看,即: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看干部的作风、看干部的实绩、看干部的群众公认度。二是扩大干部任用提名环节民主。制定了《进一步完善市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制度》,县(区)、市直部门党政正职出现缺额时,在组织考察、会议决定前,市委组织部全面分析推荐职位所在单位存在主要问题、岗位的需求情况、后备干部情况和班子现状,充分进行多层面的沟通和交换意见后,在全委会委员、候补委员中进行第一轮民主推荐,在第一轮推荐的基础上按不少于1:2比例进行酝酿,确定考察人选方向,再到酝酿拟任人选所在单位进行第二轮推荐,根据推荐情况,确定考察人选。确定考察人选一般应多于拟任人选。三是扩大干部推荐环节民主。做到三个扩大、四个结合,即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扩大个别谈话推荐范围和在考察廉洁自律方面扩大听取意见的范围,把平时考察与使用考察相结合、听取意见与实地察看相结合、考察干部的一贯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注重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考察相结合。四是扩大干部讨论决定环节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实行两记实、两审核、一征求、一票决把关制度,即:两记实是对拟任人选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到讨论决定全程记实记录,讨论干部时用省委组织部配发的专用记录本专人记录,要求记录全面详细,真实准确,能够反映讨论干部任用的全过程,以备查考;两审核是重点审核拟任人选所在单位和干部监督12380举报专线有无举报,有无影响任用或需要缓议情况,坚决从源头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发生;一征求是讨论干部前必须征求纪检部门意见,在廉洁自律方面严把关;一票决是市委常委会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坚持任免人选票决制度,做到集体把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对拟提拔人选在XX市电视台、《XX日报》和组织工作《党建栏目》网上进行公示,切实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四权。

(三)按照三个一的要求,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制定出台了《干部任免职工作联系制度》、《进一步完善市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工作的意见》、《干部例行考察办法(试行)》、《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办法,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流动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保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稳定。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制定出台了《XX市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不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使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三是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着力抓好领导干部和班子一把手、优秀年轻干部、新型工业化人才、少数民族干部和边境一线干部的教育培训,推进十大培训工程的组织实施,将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是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机制。出台了《XX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和《XX市市直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注重考核干部在应对严峻形势、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解决复杂矛盾中的表现,坚持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和涉及个人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考察干部,坚持在工作一线、民生问题处理中识别干部,坚持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处理、维护稳定中检验干部。

(四)执行四项制度,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一是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以规范党政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监督检查为重点,严格按照一年一自查,两年一检查的要求,对各级党委(党组)执行《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接受全委会委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二是执行从严管理领导干部的各项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财产申报、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任前廉洁承诺制度,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构,聘请了一批干部特邀监督员,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制定了《工作首问、首办责任制暂行办法》、《工作规程》、《督查工作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等制度。三是执行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健全选人用人问责制,严格执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调查制度,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坚决查处各种非组织活动,坚决查处封官许愿、跑风漏气行为,坚决查处突击提拔干部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按《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人用人的问题。坚决整治乱告状、乱造谣、乱诬陷、干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歪风邪气,营造心齐劲足、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四是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暂行办法》,对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等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认定和追究方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试行干部考察全程记实制和考察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按照谁考察,谁负责,谁失察,谁负责的要求落实责任。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从扩大民主入手,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纪律选拔任用干部。一是扩大推荐提名环节中的民主,把初始提名权交给干部群众;二是扩大征求意见环节中的民主,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全体委员把关作用;三是扩大组织考察环节中的民主,坚持同等对待、同一标准,比较分析,优中选优,真正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四是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票决制和全委会对重要干部投票表决制,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切实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

(二)从坚持标准入手,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三个一要求选人用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岗位,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强、基层经验丰富、埋头苦干、政治可靠的人,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三)从推进改革入手,努力创新干部工作机制。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建立以民主为基本趋向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以完善考核为关键环节,建立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机制,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的选拔视野;以推进交流为重要措施,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制约制度和措施。

(四)从提高能力入手,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干部的培养教育,着力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一要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促使干部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强新本领。二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年轻干部。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全面培养锻炼干部。研究制定党政机关公开选调公务员办法,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真正形成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科学培养链。三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后备干部库建设进度,对年龄、民族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有充足的来源。

(五)从规范程序入手,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条例》和省委三个一要求。一要强化干部工作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经常性检查。。二要加大监督力度,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积极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巡视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推行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用人情况离任检查制度。三要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拟提拔领导干部个人有关情况报告制度。四要坚决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执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调查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按《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人用人的问题。五要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记实制度,明确监督的主体和责任,建立记实档案,使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保证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置于党委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六要建立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就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突出解决好干部工作民主中出现的拉票贿选等问题。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势的分析判断

近年来,XX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加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贯彻力度,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牢固树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干部群众四权得到进一步落实,选用干部的民主化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管理及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各个方面社会矛盾越来越显现,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提出了考验。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要求越来越高,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四权,迫切需要扩大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干部选拔程序的透明度。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仍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规范干部提名方式、选准用好干部的问题;二是如何考实考准干部、实现对干部有效监督管理的问题;三是如何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统一,实现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与建立科学机制有机统一的问题;四是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五是如何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问题;六是如何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问题。

二、XX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一)坚持一个统领,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即坚持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为统领,着眼于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深化改革,对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一直以来,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干部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草拟了《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计划适时召开全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会议,推出一批相关配套措施,对干部初始提名、干部考核考察、任免程序、推进干部培养交流、破格提拔、实行公开选拔、扩大干部任用公信力、强化干部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健全干部培养、使用、交流机制。

(二)努力达到两个满意,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一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固树立重视品行、重视基层、重视能力、重视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做到唯才是举,公正用人。同时,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把各方面真正优秀的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选人用人做到四看,即: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看干部的作风、看干部的实绩、看干部的群众公认度。二是扩大干部任用提名环节民主。制定了《进一步完善市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制度》,县(区)、市直部门党政正职出现缺额时,在组织考察、会议决定前,市委组织部全面分析推荐职位所在单位存在主要问题、岗位的需求情况、后备干部情况和班子现状,充分进行多层面的沟通和交换意见后,在全委会委员、候补委员中进行第一轮民主推荐,在第一轮推荐的基础上按不少于1:2比例进行酝酿,确定考察人选方向,再到酝酿拟任人选所在单位进行第二轮推荐,根据推荐情况,确定考察人选。确定考察人选一般应多于拟任人选。三是扩大干部推荐环节民主。做到三个扩大、四个结合,即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扩大个别谈话推荐范围和在考察廉洁自律方面扩大听取意见的范围,把平时考察与使用考察相结合、听取意见与实地察看相结合、考察干部的一贯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注重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考察相结合。四是扩大干部讨论决定环节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实行两记实、两审核、一征求、一票决把关制度,即:两记实是对拟任人选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到讨论决定全程记实记录,讨论干部时用省委组织部配发的专用记录本专人记录,要求记录全面详细,真实准确,能够反映讨论干部任用的全过程,以备查考;两审核是重点审核拟任人选所在单位和干部监督12380举报专线有无举报,有无影响任用或需要缓议情况,坚决从源头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发生;一征求是讨论干部前必须征求纪检部门意见,在廉洁自律方面严把关;一票决是市委常委会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坚持任免人选票决制度,做到集体把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对拟提拔人选在XX市电视台、《XX日报》和组织工作《党建栏目》网上进行公示,切实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四权。

(三)按照三个一的要求,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制定出台了《干部任免职工作联系制度》、《进一步完善市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工作的意见》、《干部例行考察办法(试行)》、《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办法,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流动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保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稳定。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制定出台了《XX市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不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使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三是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着力抓好领导干部和班子一把手、优秀年轻干部、新型工业化人才、少数民族干部和边境一线干部的教育培训,推进十大培训工程的组织实施,将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是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机制。出台了《XX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和《XX市市直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注重考核干部在应对严峻形势、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解决复杂矛盾中的表现,坚持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和涉及个人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考察干部,坚持在工作一线、民生问题处理中识别干部,坚持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处理、维护稳定中检验干部。

(四)执行四项制度,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一是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以规范党政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监督检查为重点,严格按照一年一自查,两年一检查的要求,对各级党委(党组)执行《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接受全委会委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二是执行从严管理领导干部的各项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财产申报、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任前廉洁承诺制度,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构,聘请了一批干部特邀监督员,拓宽干部监督渠道,制定了《信访工作首问、首办责任制暂行办法》、《信访工作规程》、《督查工作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等制度。三是执行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健全选人用人问责制,严格执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调查制度,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坚决查处各种非组织活动,坚决查处封官许愿、跑风漏气行为,坚决查处突击提拔干部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按《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人用人的问题。坚决整治乱告状、乱造谣、乱诬陷、干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歪风邪气,营造心齐劲足、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四是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暂行办法》,对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等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认定和追究方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试行干部考察全程记实制和考察干部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按照谁考察,谁负责,谁失察,谁负责的要求落实责任。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从扩大民主入手,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纪律选拔任用干部。一是扩大推荐提名环节中的民主,把初始提名权交给干部群众;二是扩大征求意见环节中的民主,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全体委员把关作用;三是扩大组织考察环节中的民主,坚持同等对待、同一标准,比较分析,优中选优,真正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四是扩大决策任用环节中的民主,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票决制和全委会对重要干部投票表决制,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切实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

(二)从坚持标准入手,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三个一要求选人用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岗位,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强、基层经验丰富、埋头苦干、政治可靠的人,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三)从推进改革入手,努力创新干部工作机制。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建立以民主为基本趋向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以完善考核为关键环节,建立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机制,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的选拔视野;以推进交流为重要措施,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制约制度和措施。

(四)从提高能力入手,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干部的培养教育,着力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一要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促使干部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强新本领。二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年轻干部。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全面培养锻炼干部。研究制定党政机关公开选调公务员办法,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真正形成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科学培养链。三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后备干部库建设进度,对年龄、民族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有充足的来源。

(五)从规范程序入手,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条例》和省委三个一要求。一要强化干部工作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经常性检查。。二要加大监督力度,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积极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巡视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推行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用人情况离任检查制度。三要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拟提拔领导干部个人有关情况报告制度。四要坚决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执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调查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按《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人用人的问题。五要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记实制度,明确监督的主体和责任,建立记实档案,使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保证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置于党委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六要建立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就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突出解决好干部工作民主中出现的拉票贿选等问题。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二、强化组织考察关的监督,扩大群众知情权。干部考察中,扩大参与面,切实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四权”。一是实行考察预告制。干部考察前在被考察单位拟谈话对象中进行考察预告,在单位任职不满半年的干部,预告除在现单位进行外还扩大到原单位预告,扩大群众的知情权。二是实行干部差额考察。干部考察中除个别特殊情况处,一律实行差额考察,增大选择面。200*年共对93名干部的任用实行了差额考察。三是扩大干部考察范围。在干部考察中实行“四公开”,对考察对象实行全方位、立体考察,延伸考察触角到考察对象的“生活圈”、“社交圈”,全面掌握情况,综合评价干部。

三、强化干部任免决定关的监督。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条件和民主推荐得票少、群众支持率低的干部一律不予上会讨论。200*年9月以来,我县对科级干部任免实行常委会票决制,共对71名科级领导干部的任免事项实行了常委会投票表决。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采用多种监督方式,不断提高干部监督的整体效应。一是与纪检(监察)部门配合,实行函询。在决定干部正式任命前,组织部以书面形式向纪委发征询意见单,征询其是否违纪、党规或立案侦查。二是与宣传部门配合,发挥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三是与司法、审计等部门的配合,实行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相结合,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通报制度》。四是不断完善《姚安县干部监督联络员制度》,注重发挥特约监督员的作用,加强与20名特约干部监督联络员的工作联系和信息反馈。五是推行乡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由县委书记、县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采取集体谈话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与拟任对象进行诫勉谈话。

四、强化干部“公示关”的监督,扩大群众的选择权。不断规范和完善任前公示制和公示期群众举报制。在干部的正式任命前,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对拟提拔任用干部实行任前公示,严把“公示关”,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公示期群众举报的问题,由组织部干监股专人负责调查核实。去年以来,共对118名干部实行了任前公示制度,共接到群众举报5件,经查实,均不影响任职。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既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近年来,卢湾区委在加强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配备、规范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强化年度考核和日常谈心谈话的同时,不断改进完善处级领导班子巡察、经济责任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三项制度,形成了组织上全过程、多方位实施监督,“一把手”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监督的良好局面。

完善和落实处级领导班子巡察制度。近年来,区委在总结以往对处级领导班子巡察评议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完善巡察制度,充实巡察力量,扩大巡察内涵,坚持把对区委、区府年度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和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作为巡察重点。截至2009年11月,已对28个部门、单位进行了巡察。巡察工作中,坚持营造氛围听真话,选派熟悉区情、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巡察工作人员;制定并公布巡察工作人员守则,公开作出保密承诺;采取听取汇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立巡察情况反映专用电话等方法,广开言路。坚持深入察看访真情,区委巡察组根据巡察内容,结合被巡察单位的职能特点,认真细致地查阅党委(党组)会议记录,检查班子议事决策规则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抽查干部任免办件。在广泛听取本部门本单位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巡察访谈、调查的覆盖面,注重听取上级部门、同级部门、服务对象的意见,有时还深入居住地听取意见,力求全面了解“一把手”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和成效、群众认可度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坚持督查整改动真格,每次巡察,区委都听取巡察情况专题汇报,根据巡察报告,结合日常对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掌握了解,区分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对表现好、群众认可度高的,优先提拔使用;对表现一般、影响班子整体合力和工作的,及时进行调整或谈话;对违纪违法的,按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完善和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卢湾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卢湾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处级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等审计制度,逐步把审计对象范围从行政正职扩大到大口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和任现职满两年的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未列入年度计划但岗位变化的“一把手”,改变了不离任不审计的做法,突出了事前监督。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审前公示,将审计情况在被审计干部所在部门或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在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的同时,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联合进点,由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区审计局联合组织由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审计进点会,区委组织部提出要求,审计组通报审计工作安排及注意事项,被审计干部介绍本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并向审计组提交书面材料;审中沟通,审计实施过程中,区审计局与区委组织部保持沟通,如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向区纪委通报;结果反馈,审计结束后,由区审计局牵头,区委组织部派员参加审计结果反馈会,被审计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一同参加;督促整改,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整改通知,要求被审计单位两周内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整改具体措施、时间安排,并将整改情况专题报区委组织部。

完善和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注重规范报告事项、报告程序和报告要求,不断完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2006年率先在全市组织实施处级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专项登记。根据干部监督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报告事项,报告事项先后从六大类、七大类扩大到十二大类。最近,区委又把投资、配偶和子女就业列为必须报告的事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坚持做到:平时督促提醒,严格按规定受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凡不按时报告或报告不符合要求的一律督促补报;及时呈报审阅,凡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区委组织部均及时报区委主要领导审阅;定期汇总分析,区纪委、区委组织部每半年对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汇总分析一次,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公开接受监督,年度民主生活会和年度考核,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均要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执行情况,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既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近年来,卢湾区委在加强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配备、规范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强化年度考核和日常谈心谈话的同时,不断改进完善处级领导班子巡察、经济责任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三项制度,形成了组织上全过程、多方位实施监督,“一把手”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监督的良好局面。

完善和落实处级领导班子巡察制度。近年来,区委在总结以往对处级领导班子巡察评议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完善巡察制度,充实巡察力量,扩大巡察内涵,坚持把对区委、区府年度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和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作为巡察重点。截至2009年11月,已对28个部门、单位进行了巡察。巡察工作中,坚持营造氛围听真话,选派熟悉区情、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巡察工作人员;制定并公布巡察工作人员守则,公开作出保密承诺;采取听取汇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立巡察情况反映专用电话等方法,广开言路。坚持深入察看访真情,区委巡察组根据巡察内容,结合被巡察单位的职能特点,认真细致地查阅党委(党组)会议记录,检查班子议事决策规则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抽查干部任免办件。在广泛听取本部门本单位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巡察访谈、调查的覆盖面,注重听取上级部门、同级部门、服务对象的意见,有时还深入居住地听取意见,力求全面了解“一把手”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和成效、群众认可度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坚持督查整改动真格,每次巡察,区委都听取巡察情况专题汇报,根据巡察报告,结合日常对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掌握了解,区分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对表现好、群众认可度高的,优先提拔使用;对表现一般、影响班子整体合力和工作的,及时进行调整或谈话;对违纪违法的,按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完善和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卢湾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卢湾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处级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等审计制度,逐步把审计对象范围从行政正职扩大到大口党委、街道党工委书记和任现职满两年的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未列入年度计划但岗位变化的“一把手”,改变了不离任不审计的做法,突出了事前监督。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审前公示,将审计情况在被审计干部所在部门或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在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的同时,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联合进点,由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区审计局联合组织由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审计进点会,区委组织部提出要求,审计组通报审计工作安排及注意事项,被审计干部介绍本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并向审计组提交书面材料;审中沟通,审计实施过程中,区审计局与区委组织部保持沟通,如有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向区纪委通报;结果反馈,审计结束后,由区审计局牵头,区委组织部派员参加审计结果反馈会,被审计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一同参加;督促整改,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整改通知,要求被审计单位两周内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整改具体措施、时间安排,并将整改情况专题报区委组织部。

完善和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注重规范报告事项、报告程序和报告要求,不断完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2006年率先在全市组织实施处级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专项登记。根据干部监督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报告事项,报告事项先后从六大类、七大类扩大到十二大类。最近,区委又把投资、配偶和子女就业列为必须报告的事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坚持做到:平时督促提醒,严格按规定受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凡不按时报告或报告不符合要求的一律督促补报;及时呈报审阅,凡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区委组织部均及时报区委主要领导审阅;定期汇总分析,区纪委、区委组织部每半年对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汇总分析一次,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公开接受监督,年度民主生活会和年度考核,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均要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执行情况,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1.1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

1.1.1QUOROM声明(qualityofreportingofMeta-analyses)和PRISMA声明(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1996年Moher等成立了QUOROM制订委员会探讨规范Meta分析报告,并于1999年发表了QUOROM声明,该声明包括一个18个项目的清单及Meta分析过程中文献检索与筛选的流程图。项目清单包括题目,结构式摘要,前言,方法(检索、筛选、真实性评价、资料提取、研究特征、定量资料分析),结果(试验流程、研究特征、定量资料分析)及讨论6个部分。流程图要求作者明确描述选择纳入文献的过程以及每一步排除文献的数量及排除的原因,供读者分析该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为将系统评价也纳入报告规范的适用范围,2005年成立的PRISMA制订委员会,修订并扩充QUOROM清单条目及流程图。2009年发表了PRISMA声明包括7个部分27个条目:标题,结构式摘要,引言(基本原理、目的),方法(方案与注册、纳入与排除标准、信息来源、检索策略、研究的选择、数据收集过程、数据项、单个研究偏倚的风险、结局指标、结果合成、不同研究之间的偏倚风险、附加分析),结果(研究选择、研究特征、研究中的偏倚风险、单个研究的结果、结果合成、不同研究之间的偏倚风险、附加分析),讨论(证据小结、局限性、结论),资助情况。为便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作者明确了解每个条目的内容及意义,Moher等还同时发表了PRISMA解释和阐述手册。

1.1.2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报告规范: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几乎占已发表的Meta分析论文的50%,主要是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在病因假设的检验或医学干预中的应用。但由于观察性研究很难证明排除了一切偏倚,也不可能完全去除混杂效应,如果观察性研究过程中确实存在相同的系统误差,Meta分析只会加大这些偏倚,产生统计学上的假象。为提高观察性研究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1997年,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组织专题研究小组,于2000年提出MOOSE(Me-ta-analysisofobservationalstudiesinepidemiolo-gy)报告规范,其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文献检索策略、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论6个部分,共35个条目。随着基因—疾病关联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遗传流行病学,最多见的是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出现了很多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全基因组联的Meta分析。遗传流行病的关联性研究实质上属于观察性研究,基本可参考MOOSE,但要注意遗传流行病学在进行Meta分析时必须考虑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前提条件。

1.1.3Cochrane系统评价格式:Cochrane系统评价包括了Meta分析,属于广义系统评价,主要关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的方法,2003年修订时扩充到诊断试验的系统评价,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指南正在进一步完善。CochraneHandbookforSystematicReviewsofInterventions经过多次修订后目前版本为5.1.0,分为3个部分22个章,在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二节“FormatofaCo-chranereview”列出了系统评价在方案及正文中应报道的条目列表,包括7部分:标题、评价者信息、摘要、简明归纳、正文(背景、目的、方法、结果、讨论、作者的结论、志谢、参考文献、表格和图表)、补充信息以及文章相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Co-chrane手册主要关注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因此对于如何报告仅给出条目提纲,未详细阐述每个条目的内容及意义,需要结合方法学部分进行报道。为了规范Meta分析检索策略的报告,2006年,Booth等通过检索分析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提出了对于制定检索策略报告规范的建议,即STARLITE(standardsforreportingliteraturesearches)声明,包括8个条目:采样策略、研究类型、获取途径、纳入年份(起始日期)、限制条件、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的检索式、电子资源。该声明已经被Cochrane协作网推荐,建议所有Meta分析•170•山西医药杂志2015年1月第44卷第2期ShanxiMedJ,January2015,Vol.44,No.2的检索策略均遵照STARLITE声明。

1.2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的报告规范大量证据显示RCT的报告质量不理想。报告不透明,则读者既不能评判试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也不能从中提取可用于系统综述的信息。报告不充分和设计不合理与治疗效果产生评价偏倚有关,这种系统误差对RCT损害严重。为了提高RCT的报告质量,1993年,来自医学杂志、临床试验、流行病学和方法学领域的30位专家出席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工作会议,讨论并发表了试验规范报告(thestandardsofreportingtrials,SORT)声明,以指导研究者如何对RCT进行规范报告。1994年,另一批专家在美国加州Asilomar讨论并提出在试验报告中应包括的条目清单。1995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副主编Rennie的建议下,2个工作组的代表在芝加哥召开工作会议,探讨将2份清单合二为一,并于1996年发表了CONSORT声明。后于2001年和2010年进行了两次更新。2010版CONSORT声明主要针对的是2组平行设计的RCT报告,包括6部分(题名与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共25个条目组成的清单和一个流程图。目前,它已为400余种核心期刊以及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科学编辑理事会、世界医学编辑协会在内的生物医学编辑组织所采用,成为其评价RCT报道质量的主要标准。CONSORT声明中的大多数条目也与很多其他设计类型的临床试验相关,如非劣效性和等效性试验、析因设计试验、群组试验,以及交叉设计试验等。因此,CONSORT工作组开始陆续制订针对不同试验类型的扩展版。现已制定的CONSORT扩展版包括整群随机对照试验、非劣效和等效性试验、实效性试验、报告不良反应(危害)、非药物治疗、草药干预以及摘要等。

1.3非随机对照设计报告

规范受临床实际情况和伦理学等的限制,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的实践中,随机化分组有时难以实现,研究结果可能存在某些偏倚。只有详细和清晰的报告,提供足够的研究设计、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结果信息,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才能发挥其作为循证医学证据的价值。2003年美国CDCHIV/AIDS综合防治研究(PRS)小组在亚特兰大召开了CDC下属期刊编辑会议,并于2004年发表了非随机对照设计报告规范(transparentreportingofevaluationswithnonrandomizeddesigns,TREND)。TREND包括标题与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五部分共22个条目,清单别用黑体将使用非随机设计的行为和公共卫生干预研究涉及内容标示出来。需要注意的是,TREND清单只适用于采用非随机设计的干预评价研究,而非所有采用非随机设计的研究。干预评价必须包括:①定义明确的干预研究;②一个提供了评价干预措施效果和效益的研究设计。因此,清单应着重于对干预措施的描述,包括理论基础、比较条件、完整的结果报告,以及设计中与评价结果数据可能存在偏倚有关的资料。

1.4观察性研究的报告规范发表

在医学专业期刊上的论文中90%为观察性研究。为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质量,2004年制定了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strengtheningthereportingofobservationalstudiesinepidemiology,STROBE),后于2005年4月,9月进行更新,2007年公布第4版。STROBE覆盖观察性流行病学的3种主要研究设计(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包括6部分(题名与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22个条目,其中18个条目是共用的,4个条目(6,12,14,15)根据研究设计而异,对整个条目或其部分内容有不同的表述。2009年了扩展版:《强化遗传关联性研究报道质量声明(strengtheningthereportingofge-neticassociationstudies,STREGA)》,2009STREGA是在已有的STROBE声明的基础上,结合遗传学关联研究的特点和进展制定而成。STREGA声明包括一个由22个条目组成的清单。2011年了扩展版:《强化分子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报道质量声明(strengtheningtherepor-tingofobservationalstudiesinepidemiology-mo-lecularepidemiology(STROBE-ME):anexten-sionoftheSTROBEstatement)》。2011STROBE-ME声明的核对表包括9个STROBE声明既有条目和17个新增条目,遵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展示了其研究报道的特殊要求。

1.5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标准

医学领域的各种新检查方法发展迅速,现有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如果诊断准确性研究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是结果报告欠准确,均可导致被评价试验的价值被夸大或者导致偏倚,从而诊断试验在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就过早地用于临床。为了改进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质量,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标准(standardsforreportingofdiagnosticac-curacy,STARD)筹备委员会在系统、全面搜索诊断准确性研究实施和报告文献的基础上,2003年发表STARD声明,包括5部分(题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共25个条目的核对表和1个流程图。STARD声明对提高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可,亦有超过200种生物医学杂志在稿约中鼓励作者使用STARD声明,但总体使用率不高,仍需大力倡导。

1.6病例报告的报告

规范病例报告是主要针对一个或者多个病例在疾病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记录报告,从而为发现新的疾病、常见疾病的特殊类型和某种干预的潜在不良反应提供线索或客观证据。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研究形式,病例报告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规范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13年发表的病例报告的报告规范填补了这一空白。该报告规范包含13个条目的清单:标题、关键词、摘要、背景、患者信息、临床发现、时间表、诊断评估、治疗干预、随访和结果、讨论、患者观点和知情同意书。建议作者能够参考病例报告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也建议国内医学期刊能够及早将病例报告的报告规范引入稿约,以提高病例报告的质量。

2应用临床试验报告规范的意义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制度创新,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切实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大力提高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实现选人用人公信度“两年两提高,五年大提升”的目标。“两年两提高”,即用两年时间建制度、打基础、立规范,实现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防治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至2009年底,使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0%以上,且满意率大于不满意率。“五年大提升”,即再通过三年时间进行完善、巩固和提高,形成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制度体系及科学的工作机制,并得到全面贯彻,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树立,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防治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大幅度提升,至2012年底,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重点围绕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导向机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防治用人不正之风监督机制、群众满意度评价反馈机制四大任务,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

进一步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完善《区县(自治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及《市级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又好又快地推进发展,坚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导向机制,坚持凭科学发展的实绩用干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的公认程度。

1.完善考核内容。充实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指标。突出科学发展,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质量、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统筹城乡的推进;突出关注民生,既注重考核发展绩效,又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廉政建设,既注重全面评价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和工作实绩,又注重考核干部的廉洁自律、公众形象,保证考核内容体系完备、重点突出。

2.改进考核方法。坚持扩大考核工作中的民主,完善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程序方法,扩大参与考核群众的范围,加大群众评价的权重。坚持分类分序列实施考核,根据区县(自治县)和市级部门领导班子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分别完善考核方式;根据区县(自治县)的不同发展水平、功能定位和区位条件,分类设置考核指标;根据主要领导与其他干部所担负的不同职责,分序定考核内容,提高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

3.发挥导向作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优评先、表彰奖励以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更加关注恪尽职守、着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干部,更加关注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加快发展、干出实绩的干部,更加关注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使干部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进一步形成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引导和促进广大干部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创造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二)建立健全体现“三公”、“三意”、“三匹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在坚持贯彻公务员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纲要、干部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干部培训条例及其配套法规性文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民主,切实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一是规范干部提名制度。完善组织提名、个人推荐、干部自荐相结合的办法,将民主推荐结果作为干部提名的重要依据,凡提名干部作为拟提拔人选的,都应经过民主推荐程序,凡提名干部交流重用的,都应经过个别谈话推荐程序。同时,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实施办法,各区县(自治县)原则上两年之内要进行一次公开选拔,逐步提高公选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的比例;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出现空缺,除特殊岗位外,原则上都应进行竞争上岗;基层党组织换届原则上都应实行“公推直选”。二是提高民主推荐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在民主推荐大会上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符合推荐范围干部的名册以及选拔工作流程、纪律要求和监督电话。被推荐人的民主推荐结果(得票及排名情况),以信函方式分别告知本人。其中,领导班子换届时的全额定向推荐,应向所有被推荐人告知;个别缺额职位的民主推荐,应向得票靠前的被推荐人告知(原则上按多于列入考察对象一倍的人数掌握),以增强推荐工作的透明度。三是改进考察方法。实行差额考察制度,对党政班子副职人选,依据民主推荐的结果,原则上实行差额考察,通过增加考察的差额有效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四是建立考察工作责任制度。明确考察实施主体、谈话对象、考察对象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干部考察质量和水平。五是完善任前公示制度。在原公示范围的基础上,推行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扩大公示范围。

2.坚持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一是切实贯彻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扩大民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二是充分体现群众意见。扩大参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范围,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范围的基础上,增加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重要领导岗位人选的民主推荐。区县(自治县)换届时,拟新提拔人选考察对象的民主测评参加人员范围,调整扩大为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个别提拔时,对党政班子人选考察对象,应增开区县(自治县)党委全委扩大会议进行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范围扩大到过去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及服务对象的部分干部群众。同时,改进投票组织方法,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原则上都应实行集中布置、分散填票、定点回收、专人统计,使参与的干部群众都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投票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三是注重听取干部本人意愿。区县(自治县)换届时,在二次会议投票推荐中增加被推荐人选表态演讲环节;个别提拔时,党政班子人选考察对象应在增开的区县(自治县)党委全委扩大会上进行表态演讲。通过表态演讲,表达任职意向、任职理由及履职打算,以加深干部群众的了解,并形成公开竞争的氛围。在干部考察中增加听取干部本人意愿环节,以更深入了解干部本人意见,尊重干部合理意愿。四是完善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办法。全面推行区县(自治县)党委常委会和市级部门党组(党委)干部任用票决制度。在讨论干部任免时,应首先听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任前考察、年度考核和干部本人意愿的情况报告,使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有机结合。

3.坚持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一是探索研究制定区县(自治县)党政班子和市级党政部门领导岗位“职责说明”,界定各类领导岗位的主要职责、任职必要条件和履职要求。二是探索建立任职岗位适应性评价制度。在干部考察中,就考察人选的品行、才能、资历等情况,对照领导岗位“职责说明”进行综合分析,将适应程度作为任用的重要依据;结合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试行干部岗位适应性评价,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人岗相宜的用人机制。

(三)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监督机制

按照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措施,确保用人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防范和坚决整治,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1.强化教育防范。一是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纪律专题学习,结合学习开展自查自纠,针对自查的问题进行整改。学习和整改情况报告上级组织部门。二是以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和组织人事干部为重点,定期举办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和干部人事纪律教育专题培训班,分期分批开展轮训。三是新进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的岗前培训,把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和干部人事纪律作为重要内容,至少保证8个学时。四是把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和纪律规定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中,干部工作法规和纪律知识内容不少于考试内容的15%。五是定期向干部群众宣传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等选人用人政策法规知识,为干部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奠定基础。

2.实行全程监督。一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为主线,坚持对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情况、各个环节做好全程记载,并存档备查。二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监督办法,针对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程序,对每一个环节责任到人、领导把关、及时纠偏。三是建立上级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派人列席下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重要干部任免的会议制度,对党委(党组)讨论决定重要干部任免的过程实施监督。四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对破格、越级提拔和犯错误免职干部重新启用等情况,须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经同意方可任用。五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制度,定期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评价,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和完善。

3.加大查处力度。一是认真贯彻市委关于严肃干部人事纪律的若干规定,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许官送官”、“跑风漏气”、“拉票贿选”、“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及“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现象和行为,坚决进行查处和纠正。二是建立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对群众反映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突出问题,由组织部门会同纪检机关立项督办或直接查处,对督办事项每年按20%的比例进行复核。三是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失察失误导致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根据问题出现的环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增强监督合力。一是完善受理群众举报工作办法,畅通来信来访、“12380”专用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信箱等群众监督渠道,加强举报受理和查核工作,规范实名举报查核结果反馈办法,强化举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作用。二是建立用人不正之风典型案例新闻通报制度,利用新闻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切实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三是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部门会同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巡视机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定期进行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完善和落实改进措施。

(四)建立健全干部工作群众满意度评价反馈机制

制定实施《重庆市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办法(试行)》,健全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

1.科学设置测评指标体系。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纪律,以及选拔任用的干部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科学设置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对区县(自治县)和市级部门(人民团体)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测评和防治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测评。被测评单位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达到80%,且满意率大于不满意率的,为群众满意单位;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达到70%、低于80%,且满意率大于不满意率的,为群众基本满意单位;未达到以上比例要求,经调查了解,用人不正之风较为严重的,则为群众不满意单位。

2.扩大参与测评群众范围。保证参与满意度测评人员的广泛性、代表性,既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与,又吸纳各方面群众代表参与。其中,对区县(自治县)开展测评,各方面群众代表(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一般干部和各领域各行业群众代表)不低于参评总人数的50%;对市级部门开展测评,处级非领导职务及其以下干部群众代表不低于参评总人数的40%。

3.加大测评结果运用力度。一是根据测评结果综合分析全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查找根源,完善制度措施。二是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向被测评单位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差距,帮助整改。特别是对测评中被确认为群众不满意的单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如有违规违纪的情况,则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把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被确认为群众不满意单位的,其党政领导班子原则上当年度不得评为先进领导集体(班子),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年年度考核原则上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三、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从选好用好干部,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高度,从提高自身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个目标和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这个重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抓好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指导和督促组织人事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切实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要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总体部署,结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进行思想发动,研究制定贯彻措施,细化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使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过程,成为学习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过程;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选人用人制度机制的过程;成为扩大民主,增强公信,展示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新形象的过程。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在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县委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构建起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的有效运作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1、扩大推荐环节民主。一是实行“缺额公开、定向推荐”办法。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将空缺职位、任职条件等先向县委常委会议报告,再将空缺职位、任职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在职位空缺单位或其他单位针对空缺职位定向推荐人选,并依据推荐结果,结合常委会意见最终确定考察对象。例如,**年对县公安局空缺的副局长职位实行定向推荐,从63名股(队、所)长中民主推荐产生2名副局长人选,打破了选人用人的封闭性和神秘化。二是对重要岗位实行“公推公选”。县委对重要岗位的正职实行公推公选的办法进行探索,主要采取公开推荐、公开述职测评、公开考察、公开征求意见“四公开”的办法,由全体干部职工来推荐、选拔领导干部,然后确定拟任人选,真正把干部选任工作置于“阳光地带”。例如,**年对县教育局局长、县建设局局长拟任人选进行了公推公选。公推公选上来的两位局长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务实奋进,精诚团结谋发展,机关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反响良好。实践证明,在群众期望值很高的战线牵头单位实行公推公选,比委任制更好地体现了民意,促进了工作。三是在企事业单位探索“海推海选”。县委把“海推海选”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年5月,率先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两个事业单位推行院长、副院长海推海选试点,由全体干部职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领导班子成员,取得了成功经验。之后,以海推海选的方式在县环境卫生管理处、自来水公司成功地产生了主任(经理)。经过海推海选,让群众决定领导干部的“上”与“下”,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打破了委任制的常规,告别了职务终身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四是试点探索“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年3月,我们抓住乡镇党委集中换届的有利时机,确定我县龙潭河镇为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试点单位。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5名党委委员和5名纪委委员全部以高票当选,有效地扩大了党员民利,激发了基层干部干实事、长本事的内在动力,推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

2、扩大考察环节民主。一是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考察前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张贴书面考察通知,公布干部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对干部和干部工作的举报,方便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线索、反映情况。二是试行差额考察制。对部分重要岗位和所有公选岗位实行了差额考察,差额比例均为1:3以上。五年来,先后对28批次176名科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实行了差额考察,真正做到了优中选优。三是推行民意测评制。每次考察都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会,书面征求群众对干部的总体评价和使用意见,对多数群众不拥护、不满意、不赞成的干部,坚决做到了不上会、不研究、不提拔。四是试行延伸考察制。干部考察在《条例》规定范围的基础上,我们不仅注重考察现岗位的表现,有的还考察干部在上一岗位的表现。同时,还以知情为前提,把干部考察的民主触角延伸到一般干部职工、退居二线的同志、原工作单位的同志以及了解考察对象社交圈和生活圈情况的同志,甚至到干部家中实地了解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等情况,从而减少了考察中失真失实现象。

3、扩大任用环节民主。一是实行两次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制度。在拟任干部时,县委组织部提前向县委常委会报告拟任职位和条件要求,由常委议定该职位是否配备干部以及从什么范围推荐人选,组织部门再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和测评,在下一次常委会时再提请研究。2002年以来,县委普遍实行两次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制度,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和酝酿、决策中的民主。二是推行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年11月,县委取消了讨论干部任免工作的书记办公会,任免干部实行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近五年来,经票决任免的干部达2016名。2004年中央颁布“5+1”法规性文件后,县委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对17名乡镇党委书记拟任人选和21名乡(镇)长推荐人选全部实行县委全委会票决,较好地克服了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三是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对拟提拔任职的干部和拟重用的干部一律在县电视台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五年来,全县先后组织公示25批次,共678人次。通过公示,因群众反映强烈,意见较大,经调查核实后被取消任职的有12名,从而有力地扩大了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推行任职试用期制。对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干部,实行为期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组织考察合格的,经县委审批后方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三年来,共对356名新提拔重用的干部实行试用期,让新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接受干部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其中有2名干部因试用不合格被取消试用职务,并被退回原单位工作。五是坚持公选制度。县委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扩大公开选拔范围,规范公开选拔流程,梯次运用公开选拔成果,使全县的公选工作日趋完善,特色鲜明,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五年来,先后组织公开选拔7批次,选拔科级领导干部80名;组织了5次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考试,选调26人。

4、扩大监督环节民主。一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以干部选拔任用登记平台为载体,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规范登记,严格管理,全程监控,充分发挥登记平台任前调控、任中纠错、任后究责的作用,使干部选任工作更规范,更高效,更透明,更民主。二是建立考察责任制度。凡因方法不当、作风不实、未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引起干部考察失实而造成用人失误的,根据情况追究考察者的责任。三是建立考察反馈制度。对考察中干部群众反映考察对象的问题和测评结果,由考察组与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交换意见,并向考察对象本人实行“原汁原味”反馈,以达到尊重民意、警示干部的目的。近两年,向干部本人反馈考察结果458人次。四是建立辞职与交流制度。根据考察和测评结果,对于工作实绩考核连续两年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1/3的,要求引咎辞职;对调整交流票超过1/3的,采取组织措施加以交流。在去年的乡镇换届考察中,有15人因调整交流票超过1/3而作组织调整,2人因考察反应差而被免职。五是建立和完善执法执纪部门联席会议和征求意见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组织、、执法、执纪部门联席会议,通报有关干部问题的调查核实情况,传递社情民意。同时,每次研究干部前,就拟提拔任职对象征求纪检、监察、、综治、计生等部门意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专门监督检查机构的监督成果。六是建立和完善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组织部委托县审计局,对已离任和已达一定任期的党政一把手进行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我们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还仅仅是个起步。客观分析现状及趋势,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从落实群众“知情权”看,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一是知情领域还需扩大。群众参加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常常只知“过程”而不知“结果”,对选拔任用干部各个环节的工作知情的范围较窄。二是知情内容还需深化。群众对干部政策、标准、要求等知情不够,往往是“就事知事”、“就人知人”,大都局限在了解和知晓干部任用名单及其简历之类的浅层次情况,对德才素质和现实表现知之较少。三是知情方式和渠道还需拓宽。往往是上面公布什么,群众才知道什么,是“被动知情”。

2、从落实群众“参与权”看,主要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参与广度还需拓宽。一些有利于群众参与的改革举措,有的只是在局部范围内推行。如领导干部公选,设置的职位、报名的范围和资格都有局限性,不能让人人参与竞争,客观上限制了优秀人才的选拔;任前公示中,大多只对拟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公示,而对平职交流的干部却未公示。二是参与深度还需延伸。如在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过程中,很多群众往往只是进行“点头摇头、打勾画叉”之类的浅层次参与,而为干部工作选人用人提供高质量决策依据的参与不够,群众往往出于种种顾虑而很少主动如实反映问题,尤其是反映深层次的问题。

3、从落实群众“选择权”看,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一是选择视野还需拓宽。仍未完全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特别是目前存在的“等额推荐”、“等额考察”、“等额选举”等,不利于群众真正行使选择权。二是选择方式还需改进。尤其是目前存在的现场集中划票的做法,给群众进行选择思考的时间短而人员又易左顾右盼,相互顾忌,不利于自主行使选择权。三是选择质量还需提高。群众“打勾画叉”,体现民意和群众公认度的做法,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但无法避免投“感情票”、“关系票”、“印象票”、“跟风票”、“授意票”、“顾忌票”等现象,有时还会使平时默默无闻而又德才兼备的干部难以“入围”。有时选举不能完全体现选举人的真实意图,存在“上面定名单、下面划圈圈”。

4、从落实群众“监督权”看,主要存在三个不足:一是监督“战线”还需拉长。常常把监督作为干部选拔、干部管理的一个环节,如何延长监督“战线”,形成对干部和干部工作“时时监督、处处监督”的“闭环”上还需下功夫。二是监督漏洞还需堵塞。在干部工作的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群众监督的“空白”和“盲区”。如群众对干部的酝酿环节,干部的任免决策环节难以监督;对层次越高的干部,群众监督越难。三是监督价值取向还需深化。大都着眼于监督选人用人规定的程序是否走到,是否把“有问题”的干部选上了,并以此作为监督的价值取向,这只是监督的最低要求,落实群众监督权应追求最高目标。

三、对策和建议

1、构建干部工作的群众知情机制,让群众全面了解干部工作。一是要增强和深化知情的内容。在知情内容上,要让群众知晓、了解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当前党的干部方针、干部政策和主要任务以及工作重点,干部选拔任用的资格和条件,选拔任用干部的方法、程序;当前领导班子职数配置及空缺情况;选拔任用干部、调配安排干部的过程和结果等情况,包括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结果,只要不涉及机密事项,都应以适当的方式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二是要疏通和扩大知情的渠道。既要畅通新闻媒体渠道,将干部工作的有关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和宣传,又要经常通过有关会议、有关文件在一定范围向干部群众通报,还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设置干部工作咨询电话,对群众了解、咨询干部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解疑释惑,力求做到有问必答,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逐步在网上开设“干部工作在线”。要逐步建立重要会议旁听制度,党代表大会、全委会由党员参加旁听,人代会由社会各界群众参加旁听,旁听可采取限定数额、自愿参加的办法进行。三是要逐步建立透明、公开、开放的干部工作环境。重点是坚持和完善干部推荐制、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以及做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力求把干部工作做成“阳光工程”,避免和克服“暗箱操作”,使群众随时“知情”、心里“有谱”、郑重选择,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想办法,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2、构建干部工作的群众参与机制,体现群众参与的全面性和广泛性。一是参与推荐。重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民主推荐制度,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干部的必经程序和首要程序,做到凡提拔干部首先要过一定范围的民主推荐关,未经民主推荐和民主推荐得不到多数群众赞同的不纳入组织考察。同时,要规范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人数、比例,不断改进和完善参与推荐的方式。建立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制度。严格界定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的界限,凡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推荐干部,一律用书面署名形式,推荐者须在推荐书上写明推荐理由、荐任职务,并署上本人姓名。探索建立公开推荐制度,通过向社会公布推荐职位、任职条件,发动社会各界举贤荐能,同时鼓励个人自荐,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二是参与考察。干部考察要在建立健全预告制,扩大个别座谈范围,改进个别谈话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走群众路线的制度。如可探索建立“书面无记名征求考察意见”制度、考察制度、考察举报制度等,采取随机走访的方式,对被考察人的配偶、朋友、社区邻里进行个别访谈,综合了解干部的道德品质状况,以增加群众参与干部考察的深度。要建立正常的考察经费保障机制,考察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考察组到下级单位考察,不得接受下级单位的任何宴请招待和礼品馈赠等,以确保考察的公正性。三是参与酝酿。要扩大酝酿范围,尤其是一些重要干部除在领导层酝酿外,还应在相关部门、行业及服务对象单位或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酝酿,听取意见。四是参与决策。在进一步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基础上,可探索建立党委研究决定干部任用人选听证会制度,轮流选派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列席县委研究决定干部会议,让群众看着决策干部。五是参与监督。主要是参与干部监督机构的调查工作、调研活动等,直接和间接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表现等情况。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勘察;详细勘察;钻探勘察

中图分类号 TU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112-02

详细勘察任务是进一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论证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并为基础设计和施工措施提供准确的定量指标和汁算参数。在详细勘察阶段主要是通过进行大量的钻探和室内试验,必要时配合大型的现场原位测试,其目的是查明地基中建筑物影响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情况,岩性的均匀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量作出工程地质评价。还要查明地下水位及共季节性变动情况,各含水层的分布及透水性、水质的侵蚀性等,为设计施工提供与基坑开挖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参数。现通过结合工程实例来探讨工程中详细勘察的实施过程。

1 实例分析

拟建建筑群由5幢16~30层高层建筑物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二层地下室,基础形式拟采用桩基础。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

甲级。

2 勘察中的钻探工作要点

在技术设计阶段,建筑总平面布置、建筑物层数高度、结构体系、基础类型及埋深、施工设计等均已确定。因此,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工作要根据这些已确定的内容来设计。对勘察钻探的钻孔布置应足以评价场地岩土体的不均匀性。每栋高层建筑的钻孔数不得少于5个,其中4个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四角。所有钻孔应死人限度的满足连成网格,以便能制成立体透视团,能清晰反映地基岩土体的分部、厚度变化、工程地质特性、地下水埋深和变幅等情况。

本次勘察点测放由建设单位提供导线控制点A5(x=16727.422,y=24807.359)、A6(x=16635.890,y=24750.555),然后依据建筑物与红线控制点的关系和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施测到现场。勘探点的高程系统采用绝对高程,以绝对高程点(A5,H=498.371 m)为基准点引测出各勘探点的孔口高程。勘察勘探点平面布置及性质依据有关规范规定确定,勘探点位由设计单位布设,布置钻孔计154个,实际完成勘探点152个(Y21、K07勘探点引用初步勘察阶段地质资料),布置取岩土试样孔44个,标准贯入试验孔20个,N120动力触探孔20个,波速测试孔16个;

孔距如系箱形基础,即便是地质条件最简单的场地,一般也不得超过35 m(通常为20 m~35 m)。如系桩基础,应按桩的受力条件确定。

1)对端承桩,主要根据桩端持力层顶板起伏变化情况确定,一般为12 m~24 m,对预制端承桩,当相邻钻孔所揭露的持力层标简相差较大,或层面坡度大于10%时,还应适当加密,重要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甚至需每桩布置1个孔。

2)对于摩擦桩和爆扩桩,钻孔间距一般不超过35 m,但如遇摩擦桩拟穿过的土层的性质和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变化较大;爆扩桩拟穿过的图层中有影响爆扩成型的夹层的情况,则应适当加

密蚜。

钻孔的深度如系箱形(片筏)基础,应从其基底面算起:无粘性土取l倍B(基础宽度),而粘性土取1.5-2倍B。对于建筑采用桩基础,钻孔深度自预定桩长算起,再往下钻至群桩下实体基础宽度的0.5-2倍,但当桩端持力层为硬硕土层或砂、砾(卵)石层,由于厚度较大同时其下又无软卧层时,钻孔深度可相应的钻至持力层顶板以下3 m(硬土层)和2 m(对砂、砾石层),若持力殷为基岩时,钻孔的深度取决于上覆土层的厚度和桩端嵌入基岩的深度,桩端处形成“压人包”的扩展深度等三个基本要索。所谓压力包,是指在基础荷载作用下,岩基中所产生效最大主应力(径向应力)各相等点的联线亦即是岩基内部主应力的迹线(除径向应力外,还有环向应力、剪应力),在均匀、各向同性和弹性的岩体,这种迹线形状为一个圆,故称之谓压力包(应

力包)。

这种压力包的最大扩展深度就决定了岩基的勘察深度,同时可为钻孔间距的确定而提供有力的依据。所以对岩基的勘察就不可以再沿用对土基勘察规范的规定,而应当根据岩体的结构型式分别加以考虑,若一时还难以查明岩体的结构型式,原则上钻孔应打穿强风化层,适宜钻入微风化带不少于5倍的桩径。

在所布置的钻孔中,取原状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钻孔应占1/3-2/3。钻孔中取原状土样的间距一般为1 m-2 m,但必须保证每层土层有一定数量的土工试验指标。原状土样的直径不得小予108 mm。对于不易取得原状土样的砂层、亚砂上层,应做动力触抹。有条件时,可在紧挨着做动力触探孔的近旁,再做静力触探。但不要使两者相隔很远,避免由于因间距过大而遇到地层结构、厚度以及岩性等的变化,导致两者成果资料对比上的困难。

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提出勘察报告书(并附必要的附件)。勘察报告是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试验测试等已获得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整理、统计、归纳、分析、评价,提出工程建议,形成文字报告并附各种图件的勘察技术文件。勘察报告应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便于使用和适宜长期保存,井应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其文字、术语、代号、符号、数字、计量单位、标点,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勘察报告的编制必须配合相应的勘察阶段,根据任务要求、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勘察报告应提供选择地基基础方案的依据和设计计算数据;应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建议;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拟建工程概况;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各项岩十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4 勘察人员的工作要点

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地质勘察工作,笔者认为作为参与勘察的工程地质人员,不仅要摸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为设计提供岩土工程性质的必要参数,还要对基础类型的最后选择和施工方法提出意见与必要的依据,供设计人员参考。因此,要求从事高层建筑的工程地质人员,除了必须掌握地基勘察工作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据高层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包括:沉降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以及箱形基础、片筏基础、桩基础、墩式基础、地下连续墙等基础类型的设计要点,和地基基础的抗震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对于工程地质人员总是要与场地岩土的天然不均匀性作斗争,目的是为了获得安全经济的设计要求。现在还可能要利用那些曾被垃圾填筑的场地,甚至包括废料处理扬地。这些场地遇到的问题可能全更复杂些,另一方面,基础工程施工活动会改变土质,施工和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对施工所产生的公害,工程地质人员不仅少熟知公害产生的原因,还应设法克服。由此可知,作为工程地质人员,他们为责任是很重要的。

从工程实践中表明,凡是对于从事高层建筑地基勘察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必须具备设计、勘察、施工及其管理等方面知识,既要根据工作需要以其中某一项为主,又要有全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高层建筑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多作贡献。

5 结束语

在工程勘察的详细勘察阶段主要是通过进行大量的钻探和室内试验,文章通过详细地探讨钻探勘察经验,提出勘察技术要点,同时针对勘察报告的重要性,提出报告中应当反映的内容。最后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勘察人员应当掌握的要点,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11篇

近年来,我们科左中旗在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把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从而构建开放透明、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作用新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干部任用条例》为准绳,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从扩大民主、提高公信度入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扩大民主作为选准用好干部的第一要务,不断推动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注重群众路线,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干部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性环节。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扩大群众的“四权”,让广大群众了解民主推荐干部的程序、条件和要求,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熟悉情况的群众积极参加到民主推荐干部工作中来,从而真正把民主推荐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使干部推荐的过程和结果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同时,对民主推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反复比较。把票数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但不简单地“唯选票是从”。注重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听取基层党组织的推荐意见。推荐干部时,尽量扩大民主推荐参与人员的范围和人数,并注意吸收一些了解真实情况并能充分反映群众意见的人员参加。在民主推荐环节,推荐、评议和测评范围一般为推荐职位所在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有下属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的扩大到下属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人数较少的单位,扩大到本系统、本行业内部进行,切实把选任领导干部的推荐权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同时,旗委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管理制度,每年在全旗范围内采取“一推双考一公示”(组织推荐,考试、考核,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的方式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实行动态管理,选拔任用干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在去年**镇党政班子换届考察期间,共召开民主测评推荐大会29次,有1798人参加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个别谈话1159人。

注重扩大范围,民主考察。干部考察时,在坚持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重点考察与一般考察相结合、平时考察与重要时期考察相结合的同时,坚持组织考察与群众考评相结合,注重群众公认,对干部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的考察。坚持征求群众意见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广泛征求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干部群众、老干部代表的意见。实行考察预告制,预告范围一般为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与社会、群众的工作、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单位,预告范围扩大到下级单位或服务对象,有时根据需要还扩大到被考察对象的原单位。谈话了解情况范围除本单位干部职工,还扩大到工作对象、主管部门和分管领导,谈话内容除了解“德、能、勤、绩、廉”基本情况处,还扩大到考察对象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注重从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识别干部。同时,进行差额考察,按1:2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在对比中识别人,做到好中选优,真正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12篇

一、行干部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近年来,我行加大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设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一)重视程序的合法,轻视结果的公正客观

近年来,银行系统干部的选拔任用,普遍不重视平时表现和群众公论,轰轰烈烈走程序的多,形式主义严重。竞争机制和程序的设计不合理,引导和诱发不正之风,助长空谈和浮躁情绪。我银行系统目前的干部选拔任用,其竞争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多是做表面文章,看似公开公平公正,实质是负面影响不小。

(二)重视上级行的干部,轻视基层干部

近年来,我银行系统的党政主要领导,基本上是上级部门下派的。这些干部固然有一些优势,如熟悉上级行的工作运作程序,但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下派干部对地方工作不熟悉,进入角色和工作状态,需要有一定时间。同时,容易造成对基层干部的不信任,上面派得多,基层干部即使再有工作能力和实绩,也没有多少提拔机会。这样,极大地削弱了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群众公认”的具体尺度不好掌握

由于一些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知度不够,对干部考察、干部公推等环节有所了解的群众数量有限,怎样的范围才叫群众公认,难于科学界定。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一些问题:一是好人主义现象。平时不坚持原则、不干实事、热衷于搞人际关系的能力平庸者得票较多;敢抓敢管、勇于改革开放、干事多的人,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却引起争议。二是“走过场”现象。有的组织干部把群众公认当作例行公事,按程序形式走过场了事。三是主观随意现象。出现投“好人票”、“感情票”、“圈子票”、“弃权票”的现象。四是逆反现象。认为群众公认工作中的有些做法是搞花样、摆花架子,有“愚弄群众”之嫌,产生反感对立情绪,抱着“看穿了”、“与己无关”的消极心态,常常以全部打圈应付了事,或全部打叉、弃权来发泄不满,消极对待。

二、对完善农行干部选拔机制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贯穿于选任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努力推进制度和机制建设,我们要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努力求得新的突破。

(一)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

初始提名是我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我们一要实行定期推,定期开展基层群众民主推荐和党组织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工作。二要实行公推。采用公开推荐的形式,即通过党员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推荐的方式,公推提名干部候选人。三要实行差额推。对我行党政正职和各支行正职领导干部提任人选进行差额提名推荐。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要加强探索,健全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的主体、程序及责任等,要坚持在三个“度”上下功夫:

1.扩大民主,提高初始提名的参与度

要明确提名主体,在扩大民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要提高参与意识,加大对初始提名办法、程序及其意义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公正意识和责任意识,慎重提名。要科学采纳民意,有机把握提名主体之间的差异性,科学设定不同提名主体在提名结果采纳中的权重。

2.规范程序,提高初始提名的可靠度

坚持定期推荐和全行职员民主提名推荐重要干部,定期非定向推荐后备干部人选,明确具体职位后,再进行定向二轮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探索实施干部初始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民主推荐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反馈,增强群众对民主推荐过程的信任度和推荐结果的认可度。

3.完善制度,提高初始提名的公认度

坚持定期分析干部制度,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分析制度》,建立定期研究分析制度,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干部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措施进行定期分析研究,拟定干部调整计划。同时要探索署名提名制度,不断加强提名主体的责任感。

(二)健全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制度

要努力增加选任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形成凡是不涉及保密的内容,能公开尽量公开的氛围。

1.健全重大干部信息工作通报制度

对于干部重点工作要向群众进行通报,如对于重要岗位缺职情况通报、公开选拔结果通报等。建立组织工作重要工作制度,在开展的公开选拔工作中,要召开全行职工通报会,要确保我行公开选拔工作的有关情况,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任用人选确定以后,要以召开通报会的形式,让新任领导干部在媒体正式亮相。

2.适度公开民主推荐干部的结果

在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之后,对推荐人选的得票、排名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

3.扩大任前公示内容和范围

落实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要在会议研究决定干部任免之后,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公示,除公示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外,还公示拟任人选的简历、照片等,以便于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拟任用的干部,进行有效监督。

(三)提高干部选拔工作民主化程度

近年来我行坚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在扩大民主方面积极改革实践,从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到民意调查,从考察预告到差额考察,从任前公示、常委会表决到全委会票决,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在扩大民主上下功夫:

1.进一步扩大考察环节民主

在坚持实行考察预告的基础上,延伸干部正常考察,深化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并探索试行差额考察。要不断丰富民主测评的内容方式,探索在服务对象中进行满意度测评,对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向测评”。要积极推广实施民意调查工作,并逐步扩大调查范围,实施民意调查工作要进一步引入到日常部门的班子回访考察工作中,并不断改进完善调查方式,在组织好集中式民意调查的同时,积极听取有关干部监督部门的意见,广泛收集信息,全面真实地了解民意。

2.进一步扩大选举环节民主

在我行各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的途径与形式,民主选举要不断扩大。如积极推进无候选人直选、努力扩大党员群众参与、全面推行竞选演说或书面公开承诺等举措,都使得基层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推进。同样,我们还可以积极探索基层支行党政正职“公推直选”,或者是探索建立选拔任用干部差额表决办法,以此来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破除干部工作的神秘感,提高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信任度。

(四)健全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导向问题至关重要,导向是旗帜,也是标杆,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

1.完善考评体系,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干部

突出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细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改善民生、党建等指标体系,加强对打基础、管长远工作实绩的考核。要出台《××银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扩大群众的参与度,要通过认真抓落实,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德才表现。要将德才表现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力求形成求真务实、注重实绩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2.改进考察方法,以有效的手段考准干部

加强经常性考察,在日常考察的基础上特别要注重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重要关头和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上考察和识别干部。要探索完善量化考察,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察工作中的作用,要实行量化考察的方法,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考察中,把考察对象的综合情况评价分解为笔试面试总成绩、群众评价、考察组评价和考察组成员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定量计分。要以定量形式为定性考察提供量化依据,有效防止了主观评价的偏颇,要切实将把量化考察方法推广运用到日常干部考察工作中。

3.强化成果运用,以合理的奖惩激励干部

要强化导向,对那些坚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任用;对那些不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作风不实、业绩不佳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坚持把考评结果与干部的培养管理和监督有机结合,对考核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抓好整改落实。此外,要探索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评结果,进一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在进行综合考核基础上,对干部进行人事调整,使整个人事调整比较稳妥。

(五)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机制

有差额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择优,我们要力求通过“123”三步法,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123”三步法既是:

1.每年推出部分初级岗位,面向我行基层群众定向选任

在开展公开选拔中层干部工作中,坚持每年推出一些中层岗位面向有一定工作经验,有一定能力的基层群众公开选拔。此举有助于形成在基层培养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的良好导向,不断健全基层干部培养链。

2.每二年开展一次公开选拔(公推竞岗)领导干部和中层竞岗工作,同时开展选拔后备干部工作

我行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要突出亮点。在公选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工作中,要在层次跨度上加大、要在职位类别上增多,特别是要打破身份界限,要进一步开发不同层面的干部人才资源。在具体方法上也要有新突破,笔试要体现能力导向,不断增加主观开放性题型的比例,面试要不断改进方式,还要增加竞职演讲环节,在公选领导干部面试中,要设立群众评委组,要坚持干部群众代表评委进行测评,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工作的开放性。要将竞争性选拔干部经常化、常态化工作,加大联动公选的力度。

3.每三年开展一次干部集中交流工作

要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培养流力度,并探索建立一般干部定期、合理、有序交流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

(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一报告两评议”等工作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配套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涵盖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较为健全的制度体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主要靠“伯乐相马”到按制度程序选人。

2.畅通监督渠道

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观测点,通过定期监测,了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整体水平和变化情况。公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电话,党建网开设部长信箱,形成经常性群众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年度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离任交接、年度总结报告、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等方式,形成经常性工作监督机制。

3.凝聚监督合力

加强与执纪执法、行政监督、等部门的联系通报,建立与银监会每季度就有关领导干部情况交流沟通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同时要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系员、干部监督工作联系通报成员等编外干部监督队伍。要通过召开会议、上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收集干部监督信息和意见建议,形成了干部监督网络。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13篇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实现了全市领先、全省进位。

一、创新管理体制,构建干部科学发展平台。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机制保障。

一是**园区管理体制。坚持优势优先,着力打造灌河经济带,将园区由乡镇管理体制改为全县共建共享,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使园区成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带动发展机制。**经济开发区、**港化工集中区、**港沿海经济区“三驾马车”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竞相发展,占全县经济总量70%以上,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搞好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会集体领导作用,实行乡镇党委与人大、政府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党委委员分工负责。优化机关机构设置和事业单位职能配置,重新整合乡镇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通过改革,精简乡镇领导班子成员34名、精简事业编制数51%,**了政事、政企、事企关系,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奠定了科学发展基础。

三是实施纪检监察重组。撤消派驻基层单位的纪检组、监察室,新组建5个基层纪检监察,在县纪委、监察局授权下,对所管辖的乡镇区、部门机关效能建设进行监察,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对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奖金使用等事项进行监督,营造规范高效的发展环境。

二、创新干部选用机制,激发干部科学发展动力

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为契机,注重在干部选拔任用链条上建立制度,让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脱颖而出,激发他们坚持科学发展、领导科学发展的动力。

一是建立“两推荐一征询”制度。建立《选拔任用乡科级干部“两推荐一征询”提名办法》,规定了乡科级正职和副职领导干部推荐提名办法,将提名权扩大到全县领导干部、县委全体委员和基层单位群众,明确无论是组织推荐、个人自荐,还是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的人选,都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程序。近三年来,全县提拔98名科级干部均按“两推荐一征询”程序产生。

二是建立“全程公告”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干部调整公告、提名结果反馈、考察预告、调整方案预告、任前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全程公告”制度,对调整干部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干部任用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统一,形成党内党外、上下结合、共同监督的网络。

三是建立“一报告两评议两反馈”制度。将群众满意放在首位,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两反馈”实施办法》,扩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提任干部的评议主体,并重视评议结果的运用。今年2月份,“一报告两评议两反馈”结果显示,全县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率98%以上,对新提拔正科职干部满意率为100%。

三、创新考评机制,催生干部科学发展活力

探索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全面客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实行目标承诺,责任公示。每年初,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承诺制,并通过电视台、网站、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各界进行公开承诺,自觉接受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评议。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岩土勘察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日益扩大,对岩土勘察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岩土勘察工程对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过滤,其准确性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科学、合理施工。通过岩土勘察工程对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等进行划分,查出不良地质及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为施工计划和实施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一、岩土勘察的类型及内容:

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根绝对不同环境的勘察大致可分为:民用建筑工程勘察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铁来说工程勘察、工业建筑工程勘察、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等几种类型,此类勘察均为工程地质勘察,根据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勘察方式、技术、制度、标准等。岩土勘察一般是针对于建设住宅、学校、医院、工业厂房等,还包括对工程边坡、堤坝、地基、基坑等地质环境的分析。

岩土勘察的主要内容是: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原位测试、现场检验、检测及室内检验,然后根据以上方式等,对岩土工程的土质等问题加以鉴定,做出系统性的评价,并整理、过滤出工程各部分环节所需的参考材料。

二、岩土勘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迅速发展,建筑业规模的扩大,勘察技术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岩土勘察工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1、勘察技术问题。勘察技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包括:地质形态、界面划分、岩土参数等问题。

(1)地质形态问题。对地下不明空洞、物体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埋藏位置、形态、等不能得出精确数据。

(2)界面划分问题。划分问题主要存在于不良地质的界面划分,岩石风化程度与岩土体的划分,软弱结构与地质构造的划分等。

(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指如残积土、饱和粉细砂土、风化岩等,难于进行实验和取样的状况,从而导致其岩土的参数,如:变形参数、承载力等,不易确定。

2、勘察人员技术问题。显而易见,是对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提出的问题。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各环节之间技术交流不够,导致对技术操作下具体情况不了解,项目之间联系不清,遇到复杂、严重的问题便无计可施,对此,无法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3、综合能力问题。综合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勘察人员身上,勘察人员只能做详细的勘察,却缺乏对勘察结果的归集、整理、过滤,且对建筑工程中需要的勘察问题不明确,勘察重点偏离,致使不能得到精确、实用的勘察资料作为施工参考。

三、岩土勘察工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正确的勘察方式。目前,我国的岩土勘察技术毋庸置疑,但由于勘察方式种类多,其突出效果也不同,要针对不同的勘察地区,采取最适用的勘察方式,优选结果更加准确,快速的技术。例如:淤泥性质的软土、淤泥、地下水位浅等地方的勘察,采用静力触探的技术,在以上环境中,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其强度性质做出反应,得到更加精准的资料。

2、扩大勘察范围。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些勘察地区仅靠勘察地质性质、性能是不够的。因此,企业应该新增勘察项目,在开展勘察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周边地质情况,进行分区勘察,并对两方面的勘察结果加以归纳总结,整理出准确的报告。

3、加强对资料的整理能力。岩土勘察的资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其资料的整理是勘察工程中的重要步骤,需要多方面配合完成,因此,分工制变成了多数勘察团队的勘察方式。然而,资料的编写在分工以后,勘察人员在施工地区的勘察资料编写完成后,直接将此资料和原始的班表拿给编写总勘察报告的工作人员,这样对资料的整合是恶性效果。编写报告的工作人员没有到施工地区参与勘察人员的勘察工作,对现场情况和勘察人员编写的资料不了解,造成最后报告编写时,工作人员对资料的错误理解等情况造成与实际情况脱节。因此,在编写报告时,要对产生的异议和矛盾,及时沟通,分析其原因所在,并确保勘察人员给的资料没有任何错误时,方能编写报告。同时,做到在编写中自我校验,编写后核实。

4、加强对勘察人员的培训与监督。虽然我国的勘察技术日益进步,但我还处于改革阶段,为了提高岩土勘察的质量,需要大量专业的勘察人员,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应聘的勘察人员的能力考核,并对已上岗的勘察人员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素养。制定规范的勘察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提高勘察工作的深度、质量。此外,加大监督力度,对勘察人员的技术能力、操作规范度、操作态度等加强监督,对其不符合要求的方面要及时督促,并设有奖惩制度。

四、结语:

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基础工作,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创新,增强企业对岩土勘察工程的认识,加大对勘察技术研发的投入,培养专业的勘察人员,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以提高勘察结果的质量,确保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促进我国岩土勘察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研. 岩土勘察工程地质测绘实际意义探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

[2] 吴双泉.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硅谷.2013(3).

扩建考察报告范文第15篇

填表单位: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填表时间:2019年4月18日

序号

项  目

1

走访党员(152)户,党员人数(166)人次

2

走访贫困户(197)户,贫困人口(616)人次

3

走访群众(515)户,走访群众人数(1505)人

4

召开座谈会(63)次,参加人员(780)人次

5

开展理论及业务培训(31)场(不含现场教学),参训人数(250)人次

组织到省外及其它市(县)参观考察、交流学习(0)人次

组织到本市(县)其它行政村参观考察、交流学习(31)人次

6

撰写调研报告、专题报告(12)篇

向乡镇党委政府提意见建议(16)条

提出计划、规划(13)项

计划引进投资(550)万元,初步达成意向项目(0)个

7

办了(53)件实事、好事

启动或准备新建及改造村级公路(18)条,共计(12.96)公里

启动或准备建设桥梁(0)座

启动或准备新修及改造危房(29)间

启动或准备新修及改扩建农村饮水工程项目(0)个

启动或准备新修及改扩建电站(0)座

启动或准备新修及改造电路(0)公里

启动或准备新修及改扩建天然气管网工程(0)个

启动或准备新修及改扩建水利工程(0)个

启动或准备新修及改扩建水网线路(0)公里

启动或准备建设光纤及4G网络(5)公里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1461)人次

清理转运垃圾(1354.5)吨

8

上党课(17)次

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60)次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1)次

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人

9

派出单位领导深入派驻村调研(25)人次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