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1篇

一、岗位数量

此次共推出4000个岗位。其中:事业单位招募人才1896名,企业招募人才2084名。

(一)博士研究生及相应层次人才107名。其中,事业单位92名(含党政储备人才20名、医疗专业技术人才72名),企业15名。

(二)硕士研究生及相应层次人才397名。其中,事业单位316名,企业81名。

(三)本科生及其他学历层次人才3496名。其中,事业单位1508名,企业1988名。

岗位具体名称见附件1、2、3。

二、招募方式

(一)事业单位

1.博士研究生党政储备人才由市委组织部牵头,采取直接选聘的办法进行,具体选聘办法、资格条件及相关政策待遇见《2018年赣州市选聘党政储备人才(博士研究生)公告》。其他博士研究生及相应层次人才岗位按规定由相关事业单位采取直接考核聘用等方式进行。各类人才可直接通过招募计划表中的联系方式进行咨询。

2.硕士研究生及相应层次人才岗位按规定由相关事业单位采取直接考核聘用等方式进行(部分岗位可能需加试笔试)。各类人才可直接通过招募计划表中的联系方式进行咨询。

3.本科生及其他学历层次人才岗位,赣州市直事业单位的,由市人社局牵头组织实施统一招考;各县(市、区)事业岗位的,由各地按规定组织实施统一招考。

(二)企业

企业所需人才,由用人企业自行组织实施。各类人才可直接通过招募计划表中岗位后附的联系方式报名应聘。

三、其他事项

(一)最终招募办法、招募岗位、资格条件及相关政策待遇以具体公告为准。各类人才可从本计划之日起关注赣州人事人才网(0797rs.com)、赣州人事考试网(0797.jxpta.com)、“赣州市人才之家”微信公众号和各县(市、区)相应网站,相关招募计划的正式公告将陆续推出,招聘工作一般将在2018年5月前完成。

(二)此次招募计划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如有疑问,可与赣州市委人才办、赣州市招才引智局(电话:0797-8391200)取得联系。

原标题:江西省赣州市面向海内外招募人才计划

点击下载>>>

附件:1、赣州市2018年上半年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部分工作人员计划表.xls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2篇

为了做好2009年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和配合我局下半年组织部分单位到省外公开招聘人才工作,现就编报2009年我市事业单位增人计划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事业单位增人要做到控制人员总量与优化人员结构相结合,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严格按照下达的增人计划增加人员。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安排,应优先满足我市紧缺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需要,重点保证军队转业干部等政策性安置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包括公开招聘人员计划和调动人员计划,申报增人计划时应报送各单位最新的编制文件,并按说明填报《*市事业单位增人计划表》,填报单位不含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调动计划主要用于*市区内经费来源相同的事业单位之间、或从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流向经费自给事业单位和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

为便于市直各部门内部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轮岗交流工作,同一主管部门内经费来源相同的事业单位之间、或从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流向经费自给事业单位和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不需编报及下达调动计划。凭主管部门报送的任职或调动等相关材料办理增人手续。

三、各区、县级市人事局和市直各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分别负责辖区内和下属单位增人计划的初审,并汇总报批。年度增人计划原则上在年底和明年6月分两次下达。各单位必须按通知要求,分别于*年11月30日或2009年5月31日前将增人计划报我局计划与人事关系处(各区、县级市人事局和增人单位数量较多的市直单位需同时附送软盘)。凡参加我局10、11月份组织到省外公开招聘人才的事业单位,招聘计划请于9月30日前报送。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3篇

为了做好2009年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和配合我局下半年组织部分单位到省外公开招聘人才工作,现就编报2009年我市事业单位增人计划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事业单位增人要做到控制人员总量与优化人员结构相结合,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严格按照下达的增人计划增加人员。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安排,应优先满足我市紧缺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需要,重点保证军队转业干部等政策性安置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包括公开招聘人员计划和调动人员计划,申报增人计划时应报送各单位最新的编制文件,并按说明填报《*市事业单位增人计划表》,填报单位不含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调动计划主要用于*市区内经费来源相同的事业单位之间、或从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流向经费自给事业单位和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

为便于市直各部门内部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轮岗交流工作,同一主管部门内经费来源相同的事业单位之间、或从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流向经费自给事业单位和财政核拨、财政核补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不需编报及下达调动计划。凭主管部门报送的任职或调动等相关材料办理增人手续。

三、各区、县级市人事局和市直各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分别负责辖区内和下属单位增人计划的初审,并汇总报批。年度增人计划原则上在年底和明年6月分两次下达。各单位必须按通知要求,分别于2008年11月30日或2009年5月31日前将增人计划报我局计划与人事关系处(各区、县级市人事局和增人单位数量较多的市直单位需同时附送软盘)。凡参加我局10、11月份组织到省外公开招聘人才的事业单位,招聘计划请于9月30日前报送。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中,资金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形象,更关乎国计民生。所以说加强事业单位,尤其是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义非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一般来说,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领导主要精通的是计划生育领域,对于财务领域管理并不是很熟悉、很了解,所以他们对于预算管理的内容与性质缺乏全方位的了解。即使有领导会精通财务管理业务,但是也往往因为受限于计划生育事业单位本身的性质,不重视预算管理。除此以外,因为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这也就导致了内部员工的不重视,随意的使用资金,造成了资金使用的浪费。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重视的程度不足。

2.内部控制力度薄弱,缺乏有效监督

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力度上也稍显薄弱,这就导致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力度。众所周知,对执行预算监督的主要部门为财务部门,但是在计划生育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往往缺乏应有的权力、权限去对其他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并且其他部门也存在不配合财务部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预算管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监督力度。

3.缺失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零基预算”已逐步取代“基数预算”的方法,成为预算编制的主流方法。所谓“零基预算”,指的就是计划生育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目标、职责以及政府部门的施政计划,以本单位现有资源为基础,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预算的编制。但是实际上,“零基预算”的推行在计划生育事业单位中遇到了阻力,多数单位仍然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导致其科学性不高,缺乏可靠性。

4.预算人员素质较低,难以满足要求

实际上,在计划生育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成为财务预算编制的主力。因为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导致单位内的预算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甚至不存在预算管理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依靠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难以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他们大多未受过专业的预算编制培训,缺乏预算编制素质,进而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二、加强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

这点尤为重要,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领导及员工都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有效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途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将预算管理纳入到日常的工作范畴中来,摒弃预算管理仅是财务部门工作的思想。基本而言,如果要想预算管理能够发挥作用,体现根本的价值,就应该发动全员,力求单位内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才可。这就要求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领导与员工必须转变观念,强化预算管理理念才可。

2.加大预算管理监督、控制力度

众所周知,监督是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如果没有监督,那么预算管理就形同虚设。而在计划生育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既需要监督具体的资金使用状况,确保资金的优化配置,还需要监督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加大预算管理监督与执行力度,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监督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形成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最大化的实现监督管理。

3.采取更为科学的预算管理编制方法

众所周知,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必须给予预算编制部门充足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充分考虑,可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实现“零基预算”的编制,以确保编制预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进行预算的编制时,编制人员应该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兼顾,有针对性的原则,以确保财务预算能够符合本单位实际。

4.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的预算管理人员

培训对于加强预算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工作大多由财务人员完成的状况,事业单位就必须确保财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预算编制的合法性。除此以外,还应当加大培训力度,以便提高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素质,确保预算管理人员能够掌握预算知识、财会知识等。此外预算管理人员还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的增强自身业务素质与水平,确保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计划生育事业单位来说,只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才能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此,计划生育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并完善预算管理的监督体制,通过编制更为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素质,才能真正做到加强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吕冬梅.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09(16)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5篇

(一)会计核算工作的思想落实 

一是事业单位管理部门会计核算事项的运作,应给予工作人员多一些讨论与自主学习空间。二是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授权与干部领导学习很重要,这可以分担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会计核算的具体督导工作。三是借助个人工作日志,进行自我工作省思,工作人员应在每周或每月进行自我统整与省思。另外,组织愿景与会计核算工作应有效融合。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远景发展及本位目标发展应用于该部门会计核算模式的推行中,并将其落实于部门每位员工身上。二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除了现行战略规划外,会计核算工作也应规划自身的目标管理计划表,并以其作为该工作经营大致方针。 

(二)内部业务方面 

一是完善的会计核算规划设计:计划目标与执行措施的有效配合,计划内容的完整、具体与可行,另外,规划修订次数与幅度情形,均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计划成功的重要因素。二是进度控制:为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相关部门对计划进度的管理是一重要策略目标,因而对会计核算计划作业与关键项目的进度控制,实际进度与预定进度的差异分析均是达到有效评估的指标。三是作业控制:为了达成会计核算策略目标,应作完整、具体的内部作业控制,使计划的执行能够顺利完成。一个完整的作业计划管理应包括会计核算作业计划进度、计划拟定与控制,因而会计核算作业流程标准化、成本审查、作业计划应根据格式并于限期内进行填报,核算工作估验与查验记录及成本记录的内容应详实合理与符合时效等。四是协调与迅速响应:为达到事业单位会计论文核算工作的目标,主管人员指示事项与查证建议事项的处理,以及遭遇困难或紧急事故应变措施的制定,均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战略性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技术层面改进 

(一)有效利用会计处理技术 

从会计处理技术层面来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引进先进会计报表编制模式,推进会计事业发展。尽管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其并不存在最优的操作模式,但对于最为先进与流行的会计模式进行学习仍然能够有助于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学习,也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内在会计系统的科学化完善,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拥有详尽的会计工作准则,并根据这一准则进行项目的设计与调整,最终带来更为科学化的财务报表,进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水平。 

(二)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善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作业流程是确保核算工作品质非常重要的要素,同时会计核算品质也是事业单位总体管理当中重要的部分,也可展现整体工作流程的品质高低。会计核算品质的提升或是模式创新都牵涉到作业程序的改变。作业流程的改善最重要是经济层面的节约,这是最常被忽视的因素,也造成员工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价值的不完全认同。应当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将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进行融合,更以事业单位管理总体的角度来看待事业单位创造经济价值的流程。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应确保事业单位管理品质不因人为因素有所差异,避免造成时间浪费、资源浪费。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科学水平的弹性化,主要原则是:给予第一线会计核算员工足够的权限与培训,当问题发生而情况超出标准规范时,这些员工能即时反应、灵活变化,在关键时刻以弹性的作法解决事业单位管理方面的问题、满足事业单位养护需求。 

(三)预案编制的合理性 

针对预算编列,应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改善。包括:针对工作计划分段编拟预算执行,掌握事业单位各阶段的作业变化及时程,以提升预算执行绩效;拟定规划设计规范及经费估算手册,而非以单一订价进行设施预算的编拟;设置事业单位预算咨议小组,并将审计稽查的工程预算执行绩效及问题,反馈给议会预算审查小组;对于经费编列方式重新检讨,并采用较为弹性的原则,以增加预算规划的灵活性;放宽预算提审时间,增加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层面改进 

(一)强化人员培训工作 

针对会计核算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的状况,应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改善。包括:不定期举办会计专业及法规讲习训练;提升会计核算人员任用资格标准;聘任专业会计核算顾问;过去类似会计核算经验及案例的传承与建档;建立专职机构统筹办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二)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从员工的业务能力来看,由于目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理念应当与技术管理观念相匹配,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而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水平提升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应不断的增加员工教育培训机会,夯实员工的专业化知识基础,并通过工作环境的优化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也均会带来高质量的会计核算工作。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来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专业化的会计核算信息与知识传递给相关工作人员。因此,员工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会计核算人才与其他部门人才合作培养 

会计核算领域以人为本,主要的流程几乎都需要由人来执行,所以事业单位应针对这些人才与领导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像是人员招聘、教育培训、才能评鉴、绩效评估、职业生涯发展及企业文化塑造等,以达成会计核算人才及领导力发展的目标;其他部门人才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延伸,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品质,推动节约管理的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将其节约理念与作法延伸至所有部门,以确保整个价值链的连贯性。 

(四)强化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 

推动会计核算水平的事业单位应强化所有员工均具备财务素养与能力,并不断尝试创新以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使其事业单位成为能持续改善不断成长的学习型组织。科学管理的架构可全面提升对会计核算领域的品质且具备完整的特性,事业单位在发展及推动科学管理时可以先从改善会计核算流程着手,配合科学理念与改善模式的培训,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即看到提升会计核算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晓霞.关于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16).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6篇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置的一种社会服务组织,主要包括科教文卫等四个方面。改革开放前,上述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经费补助,因此,事业单位没有纳税义务产生的社会大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目标是“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因此,事业单位可据补助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三种类型。

国家对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方式的改革,允许部分事业单位参与市场活动,从市场活动中自筹部分经费。然而参与了市场活动,从市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与企业具有部分相同的功能,因而纳税义务也就随着市场经营而产生了。

随着改革和创新两大发展方向的提出,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重大调整,部分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市场活动,取得较快发展,有些事业单位成为当地纳税大户。然而,事业单位普遍对依法纳税感到不适应,存在消极待税现象,税收筹划能力较弱。

二、事业单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的含义

税收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依据自身的经营行为和税收法律条文的相关规定,进行自身的监督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其中应包括与纳税相关的政策管理,程序管理,成本管理,风险与争诉管理等几大方面,贯穿于税收管理过程的始终。

(二)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认识和制度层面看,事业单位税收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不够,纳税筹划意识弱化

事业单位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完成了国家赋予的某方面事业即可,只因存在经费紧张,资金有缺口的情况,才部分参与了市场活动,筹集部分经费,以便更好完成事业任务和改善员工待遇。但因为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传统计划体制,造成不少事业单位对纳税行为管理内在动力不足,大部分人观念陈旧,认识模糊,认为 “吃皇粮”的,税多税少都是国家的,与自身关系不大,用不着进行事先税收筹划。对国家“普遍征税、公平税负”的原则理解不充分,对依法纳税感到不适应,纳税意识淡薄,消极待税思想严重,税收筹划能力较弱。

(2)高级会计人才缺乏,税收筹划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人员一般对财政预算管理、预算会计核算较为熟悉,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了解、对涉税业务如何处理却知之甚少。众所周知,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由于体制不同,竞争激烈程度不同,薪酬待遇的差距,使得事业单位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理论背景和业务实际操作背景,税收知识相对匮乏,税收筹划能力相对较弱,中高级人才尤其缺乏,而纳税筹划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3)内控意识淡薄,税收管理难以到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普遍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淡薄,缺乏对内控制度的了解,没有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内控中的控制监督职能。税收管理要想有效地发挥作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目前,在内部监督方面,很多工作的开展还未制度化、规范化,因此,税收管理还不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2、从具体业务操作层面看,事业单位税收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个人所得税方面

事业单位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会根据其经济效益和对职工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职工发放月奖和年终奖。而年终奖金不仅是科研单位激励职工的主要分配方式,还在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样就决定了事业单位更多关注的是年终奖金的发放,而忽略了其中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问题,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年终一次性奖金的税率远高于月工资薪金的税率,税负过重的现象存在。

(2)增值税方面

2012 年1月1日起,我国在上海市开始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以下简称“营改增”),并逐步向全国推广。“营改增”目的在于推进税制结构的优化,打通增值税链条,避免下游纳税人重复纳税,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营改增”将增值税“扩围”延伸到现代服务行业,对事业单位影响最大的是将其原缴纳营业税的业务,如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纳入到增值税范围内进行税收管理。而与营业税相比较,增值税管理要求的程序更加复杂,对会计人员要求更高,会计科目设置级次多,明细科目多,核算要求细化。这对于较少涉及增值税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来讲,无疑对其业务能力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3)企业所得税方面

根据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单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目前的情况是事业单位对财政拨款资金的管理较为规范,但对经营性收支的管理不到位,经营支出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是事业收入没有按照规定将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分开核算,导致应税收入不明确。二是经营性支出未执行会计配比原则,没有将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配比,没有正确划分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对确实无法划分成本费用的经营支出,也没有合理的成本、费用分摊标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税收规定不一致,从而导致事业单位无法正确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事业单位税收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事业单位要转变纳税观念,提高依法纳税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也日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完善事业单位的税收政策。同时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在经费上出现缺口。因此,作为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转变“事业单位不需纳税筹划”的观念,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收筹划能力。

(二)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育才、用才机制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作。纳税筹划需要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及对业务的了解和掌握。一个单位税收筹划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中高级会计人才。为此事业单位应加强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各尽其用,使其自身和单位都得以更好的发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三位一体”的纳税筹划理念

加强内控的组织领导,有效实施内控,为税收管理营造良好的内部发展空间。一个单位的税收筹划涉及管理者、会计人员及业务人员。只有形成税收筹划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三位一体”的理念,加强财务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促进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沟通、配合与协调,才能从源头、事前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从全局出发,强化纳税理念,提高纳税管理水平。

从事业单位的具体税收来看,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举例说明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首先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月扣除费用为3500元,最低税率3%,最高税率45%,超额部分按高一级税率纳税。而按照我国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可以将年终奖分为12个月,寻找适用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笔者认为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可以采用更为优化的发放方式进行纳税,尽量设法保证年终一次性奖金的税率不高于月工资薪金的税率。科研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在全年工资性支出发放时合理调节年终奖与月工资的分配比例,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政策前提下,为职工降低个人所得税支出,制定有效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从而利于实现职工收入最大化和公平化,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科研单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增值税方面。笔者所在单位是医药卫生行业中的事业单位,承担部分国家药品检验用标准品的供应任务,同时承担科研、市场开发服务工作,以及两份医药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增值税率包括:非生物类检验用标准品收入实行17%税率,杂志出版收入为13%税率, “四技合同”收入为6%税率,杂志广告收入为6%税率,实验动物的供应免征增值税。经科技管理部门认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增值税简易征收率的生物类检用标准品在2014年7月1日前为6%税率,2014年7月1日以后国家统一简并增值税征收率为3%税率。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因此,针对同一纳税人增值税收入品类繁多,同时适用多种税率的,必须分类核算清楚,否则的话,可能对纳税人产生不利影响,税务机关有权从高适用税率对纳税人所有收入征收增值税,加大纳税人税收负担。

我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就比较详细,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下设明细科目,分别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标准品收入税金、13%杂志收入税金、6%服务收入税金、6%广告收入税金、3%简易征收税金、动物免税收入、技术转让免税收入。简易征收部分设置科目有: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3%简易征收税金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一般计税转入增值税。这样的设置为我单位合理缴纳增值税奠定了基础。

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复杂。一是所有抵扣发票必须在开票日起180天内通过税务机关认证方可抵扣,并且必须在认证通过当月抵扣才有效,过期限则不得抵扣;二是发票所载的业务事项必须与增值税业务相关才可抵扣,与增值税业务无关的即使认证通过也不能抵扣;三是发票所载业务事项如为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共用的(其中包含简易征收、免征增值税、出口的货物或劳务收入),则不得在增值税应税收入形成的销项税中全额抵扣,必须按一定方法计算比例抵扣。

同样以我单位的进项税额抵扣为例,在进项税票报销时由各业务科室相关负责人签字证明业务的真实性;财务部门报销后要及时进行发票认证,同时按税法规定审核是否属于不得抵扣的事项并在认证联上标明会计处理凭证号,以便日后查询;发票认证前并不能直接进行增值税税前抵扣。因我单位应税业务收入来源复杂,除增值税前段所述适用不同税率和免税外,同时还有部分营业税业务的发生。这就需要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公式计算进项税,并进行进项税转出工作。由此可见,增值税计算过程,对理解和掌握政策的要求相当高。

最后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所得税是终端税种,也是政策最复杂,核算要求最高的一个税种。作为纳税人,在进行企业所得税计算时,要充分考虑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不一致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纳税风险。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事业单位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只有部分经营性收入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

事业单位收入上的特点就是财政资金来源较多,其中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作为不征税收入。除了基本运营经费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直接拨付外,更多是的专项资金,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如我单位,专项资金来源有:国家药监总局、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省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税收上规定对来源于各部门的财政资金,只要不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竞争性收入,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在五年内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纳税申报。而不征税收入不是免税收入,根据配比原则精神,单独核算的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也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会计制度仅要求对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配比,而税法并非仅对经营收入征税,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的各项收入,包括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等都要征税,而税法规定收入和支出的配比性、相关性以及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等,对事业单位的税前可扣除成本费用可能与会计核算的支出大不相同。

事业单位特有的会计核算与税收规定不一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规定是不计提折旧,这一点是会计与税收的永久性差异。税法对购置的固定资产是不允许一次性税前扣除的,但允许以折旧方式税前扣除,前提是折旧年限不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因而上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管是否允许计提折旧,其通过事业支出科目核算的购置行为都形成与税法的暂时性差异,要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购置当年调增应税所得,以后年度按当期折旧额调减当期应税所得,直至以折旧的方式将购置支出全额在税前扣除。如果是财政拨款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前述不征税收入对应原则,此部分折旧与税法规定的折旧扣除是永久性的,不允许折旧扣除。如果该项固定资产既用于应税收入,又用于免税收入或财政拨付资金的科研项目,且无法计量各使用消耗的,则应采用税法规定方法进行划分,从每年折旧支出中再调增一部分与非应税收入配比的支出。所以作为纳税人不能简单的认为依据财务会计规定核算出的数据就是纳税的数据。在计算所得税时应积极关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性规定,以避免因未执行税法对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规划设计体制;现状;问题;改革

2011年我国的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城市规划制度也逐渐被完善。可是,随着中国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规划体制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的规划设计体制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华丽转身。因此,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对规划体制进行改革。可是城市规划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要想进行改革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我国规划设计体制进行全面的认识,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然后有的放矢进行改革。

1 目前我国规划设计行业的现状

规划设计单位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1.1 事业单位类

这样的单位隶属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是手握大量资金的国有部门,这样的规划设计单位不但资金实力雄厚,任务也有保证,它拥有强大的力量,是规划设计单位里的正规军。它的资质为甲乙丙级,具有单纯城市规划设计资质。

1.2 企业类单位

这样的单位主要是指具有甲乙建筑勘察设计资质的建筑设计院。这类单位的主业是勘察设计,副业才是城市规划。它们不参与城市的总体规划,主要参与城市规划的总平面设计,是规划设计单位里的杂牌军。它的资质为资质乙、丙级。

1.3 松散型单位

这样的单位主要是指有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的大专院校。这类单位的任务大多都是单独委托性的,由于其拥有高校高科技人才,因此它们的设计水平相对较高。由于其组成的松散,因此其后续服务水平较差。

1.4 外资类单位

这样的单位主要是指在国际招标和方案竞赛中获胜的境外公司。这类单位主要从事影响较大专项规划设计。

1.5 其他单位

这样的单位包括各种类型的设计公司。是规划设计体制中的游击队,其组成相当灵活,也没有太大负担,因此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

从性质上来讲,事业类规划设计单位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物,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而另外四种类型的规划设计单位早就进入市场化范畴,也就是说他们就是市场化的产物,因此,无需对他们的体制进行改革。

2 事业类规划设计单位存在的问题

2.1 事业类规划设计单位受制于政府行为

多少年来,事业类规划设计单位依附于政府,政府保证其经费和任务。这就势必会降低它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它的竞争意识。

2.2 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事业类规划设计单位的待遇由政府支付,就是自己有发明创造也得不到报酬,干与不干一个样,这样就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2.3 近水楼台先得月,缺乏竞争平台

我们知道,城市规划本身就是政府行为,再加上事业类规划设计单位是规划管理部门的下属单位。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有任务,任务势必会给自己的下属单位。并且作为下属单位的事业类规划设计单位掌握本地区的各项信息,委托起来安全性高,也具有可操作性。这就好比家长把任务给了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是不是完成的好,就不去管了。这种缺乏竞争平台的委托方式,只会造就大批的不合格的规划设计。

2.4 形象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形象工程。无论走到哪个地区,都有这样的现象。再有就是,领导们各自建设自己的形象工程。如果上一任领导调离了,那么下一任领导会上马自己的形象工程。这就必然导致规划设计的盲目性和功利化,甚至根本不进行深层研究分析,只是为了贯彻领导的意图,只顾眼前利益,结果后患无穷。不但浪费了精力,还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外,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规划设计单位不去进行深层次的城市规划研究,而是做表面文章,大量编制规划图纸和规划文本。这样势必导致规划设计的模式化、简单化、表面化。有时甚至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华丽,而置规划设计原则于不顾,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于不顾。这样一来,规划设计严重偏离了轨道,失去了科学价值,远离了对城市发展本质的探讨。只是将规划设计作为一种文案、一种艺术品、装饰品,甚至是一种任务来完成。这样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3 大力推进规划设计体制改革

面对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对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作为政府机关的下属单位,规划设计单位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创新就是生命,改革才能生存。要想生存下去,规划设计单位必须改变现状,大力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竞争意识。必须从自身单位的体制、机制和管理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

3.1 提高市场化水平,改变任务的获取方式

在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中,作为规划设计单位必须完全摆脱指导或指令性的任务获取方式,进入竞争性激烈的规划设计市场,采取层次不同、地区不同的多变的委托方式,在市场下进行任务获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规划设计单位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力。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纠正,特别是在课题的选取和招投标时,要选择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规划设计单位的美梦,解除他们等靠要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行业行为,提高设计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2 改建规划设计模式,实现编制设计分离

规划编制和规划设计的任务不同,决定了对编制和设计资质实行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我们知道,规划编制单位主要与政府行为有关,它体现了政府的意图以及政府的施政纲领。它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的整体规划编制以及对城市的战略发展研究。基于它的任务,所配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是具备研究资质的高科技人才、具备战略发展眼光的专业人才。规划编制单位的经费必须由财政负担,专款专用,不允许截留和挪作他用。

规划设计单位主要与市场行为有关,它的任务就是承担城市规划设计的各类市场。规划设计单位应该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所编制的纲领性文件对城市的各项内容进行设计。如:总平面设计、专项规划设计等等。基于它的任务,所配备的人才也必须是专业技术力量比较强,所配备的设备也必须是高配置的。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取向于市场。

3.3 大力推进规划资质评定办法改革

为进一步调动规划设计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必须努力推进规划资质评定办法改革,用成绩代替原来的资质评定办法。

3.4 大力推进规划设计单位人员聘任制改革

规划设计行业的市场化要求对现有规划设计事业单位人员的聘任制进行改革,要大力聘任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解聘那些专业不对口,技术水平差或者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以提高单位的整体素质,提高单位的竞争力。

3.5 大力推进规划设计收费制度改革

在传统的模式下,作为事业单位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在任务的获取上有较强的优势,在收费上也是占尽先机。这样一来,对于其它四种规划设计单位来讲就存在着极大的不公正。因此,为了规范市场行为,必须大力推进规划设计收费制度按改革。

总之,随着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的城市国际化水平也会越来越高,这就给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全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大胆求证,以争取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划设计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勘测设计体制改革赴美、加考察报告 2005.10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需求分析 培训体系

一、事业单位含义及特征

“事业单位”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经专家学者考证,“事业单位”一词首次出现在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自此事业单位一词逐步开始广泛使用。1998年国务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事业单位的定义即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它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现有事业单位包括教育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等18大类,126万个事业单位在职人员4000万余人。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各项人事制度,对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在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队伍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日益成为决定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应始终把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作为单位生存、发展和创新的核心任务,培训体系的建设对于组织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员工的知识、技能等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事业单位有计划的运用培训手段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为事业单位竞争力和组织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国内外培训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培训体系现状

国外的培训体系建设,虽然受各国国情、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而不尽相同,但都是把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美国培训开发协会研究调查表明,组织在培训中每投入1元钱将收获25元的回报;美国生产力提高的26%是由于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培训。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同素质的员工对降低成本的作用不大相同,一般员工的作用是5%,受过培训的是10-15%,受过良好培训的是30%,并且受过良好培训员工的工作效率是初始效率的6倍。通过对国外现有培训现状的了解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培训原则一致化。目前,各国培训的原则愈来愈趋于一致,都强调有的放矢,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理论与实践紧密配合。

培训前进行系统的需求调查。从用人单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出发,调查组织与员工面对的现实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规划,以达到实用有效的培训目的。

培训形式多样化。在培训方式上,各国的培训形式比较灵活,既有常规性的培训,也有员工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选择性培训;既有公共行政学院专门组织的培训,也有通过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既有专家学者指导的一至两年的系统培训,也有短短几天的专项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全面化。国外在培训的内容上注重全面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而不是偏重于政治理论知识。其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有提高理论素养的基础知识培训,有提高专业技能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提高实践技能的依法行政培训,有培养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职业道德培训,还有提高员工反应能力、机智能力的智力训练等。

2.我国事业单位培训体系现状

我国事业单位当前的培训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工作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要求,忽视培训体系的战略性、长远性和适用性。由于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缺乏有力支撑,难以获得努力创新的兴趣点,从而可能导致员工无法进取向上,组织发展缓慢。通过对现有培训现状的了解和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未进行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事业单位往往忽视课程与本单位的适用程度,并且在培训前未做培训需求调查分析,选择了不适合本单位或员工的培训课程,使培训难见实效。

培训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事业单位组织的人力资源培训通常是理论型培训,基本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缺少针对方向型人才及针对特定岗位的专业性、技能性、知识性的培训。

培训有效性有待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培训内容与员工发展需要出现脱节,导致单位培训显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及缺乏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导致培训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对培训讲师较为依赖。我国事业单位培训的现状经常是外请一位老师,找一间教室就完成了一次培训,忽视了培训内容是否是学员真正的培训需求。培训讲师只是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一部分,培训内容应根据单位与员工的具体需要和现实情况制定。

3.培训体系的发展趋势

面对当下国内外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培训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

从重视“学习内容”到注重“学习效率”。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由于知识更新的变化速度逐渐超过了员工的学习速度,从而引发了员工在学习能力上的不适应。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重视培训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2)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第一,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根据所选择的培训需求调查方式,分层次、按步骤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第二,分析培训需求。主要关注受训员工的现状、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受训员工的期望等内容,并根据单位、部门、个人三个层次进行沟通访谈工作。第三,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通过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及培训需求分析结果,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2.合理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明确培训需求后,制定培训计划,保证培训需求能真实的反映在培训计划中,并且得到落实。培训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的制定。

(1)制定年度培训目标。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单位培训的总体目标,并建立具体的、可衡量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的制定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

(2)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后,就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行为。培训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的培训计划是依照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设立培训课程、编制培训预算;短期培训计划则根据事业单位的现有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对培训内容、活动进行具体规划。

3.综合设定人员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教案设计是一项具体、细致的系统性工作,也是决定整个培训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受训者个人经历与背景、岗位与职责要求等方面的因素。

(1)根据岗位类别确定培训层级。在事业单位中,可根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将其分为高、中、初三个层级,例如:管理人员可依次分为处级领导、科级干部、一般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此分为高级、中级、初级等进行培训;工勤人员可分为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进行培训。

(2)结合培训层级制定培训课程。结合岗位类别及培训层级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主要包含增值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岗前培训等,具体如下:第一,增值培训。这类培训课程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高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科技发展趋势、成果、国家及行业的政策法规有关的适应性、拓展性培训。第二,专业培训。这类培训课程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中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行业最新知识、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素养的提升。第三,岗位培训。这类课程主要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初级层次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任职资格考试培训等。第四,岗前培训。这类培训课程主要针对新入职员工,根据调查显示,各类岗位人员认为新员工培训应包括组织介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4.加强培训实施的过程管理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本,以方法创新为途径,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从而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共同提升。

(1)多措并举,完善制度。将单位的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激励制度等有效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培训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统筹计划,有效安排。结合单位《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由人力资源部统筹计划,以部门为单位细化安排,将培训计划逐步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以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5.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培训流程的监控和反馈,也为下一次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1)结合岗位特点,选择适当评估方式。调查显示,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有65%选择调查问卷,管理岗位的员工有50%选择心得报告,工勤技能岗位的员工60%选择比较考试。事业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及员工需求,结合各类岗位特点,选择适合的效果评估方式。

(2)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效果评估确定是否已经完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结合员工对于培训工作的反馈,不断总结培训过程的不足之处并逐步完善,为下一年度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定期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合理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综合设定人员培训课程、加强培训实施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培训体系,能够实现事业单位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要求,为事业单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增强员工对组织认同感的同时,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徐颂陶等.神圣的天职――中国现代人事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209

[2]徐芳.培训与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朱朝霞.论培训机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4]任莉星.浅论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的价值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2(33)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9篇

一、关于职工人数计划。年机关事业单位年度增人计划,是在各部门申报的本年度增人需求基础上,本着适度调控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增人总量;确保重点部门和行业需求,调节和改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和人员整体素质的原则而确定的。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计划到达数原则上控制在年期末人数内。对有空编或今年有自然减员的单位。如有人员需求,可适当安排增人计划;对无空编或今年无自然减员、无人员需求的单位,今年不再安排增人计划。

二、关于工资总额计划。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计划增加部分主要包括:调整工资标准(含补发上年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上年增人增资、晋级晋职增资、转正定级翘尾工资、工龄及教护龄津贴,工人考工定级增资等项目。其他增资计划,待具体实施后另行下达。

《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通知单》中的工资总额计划到达数,不含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子单位;扣减上年度临时工工资额、加班加点工资额、院校奖励基金工资额、收支两条线运行单位由财政提取手续费比例的奖励工资额;扣除上年度晋升职务工资档次。晋级晋职工资、增人增资、转正定级工资、公务员出勤补贴等掉尾工资额。

三、关于落实计划的具体措施

(一)控制人员总量。人员计划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适度调控人员增长规模,抑制财政供给人员膨胀。对市直机关增人要严格控制,当年要实现人员增减相抵。对全额预算拨款和有行政性收费职能的事业单位,增加人员要从紧控制,尽量减少财政供给人员数量;对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在人员计划上可相对宽松,以利于其自我管理和发展。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

位临时用工,确因工作需要使用临时工的,须经人事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二)调整人员结构。按照建立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要求,既要调整人员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也要调整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比例结构。使人员构成逐步趋于合理,与本地区(部门)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新增人员计划指标主要用于接收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三)调节人员流向。按照由国家机关依次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顺序,对因正向流动而提出的增人计划可适度放宽,对因逆向流动而提出的增人计划要从严掌握。

(四)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社团组织、协会,其工资总额计划单列。

(五)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的宏观管理,规范工资分配行为。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工资总额计划内,合理分解和安排使用计划,逐步规范和清理各种“隐形”津贴、补贴的发放。凡符合国家规定的工资性收入,经审批后均要纳入工资总额计划进行管理,严禁超计划、违反政策发放工资、奖金等。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审计重点;审计策略

一、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不仅仅是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检验,更是一项完善的控制管理系统,随着审计工作开展,所发现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管理计划来更全面的解决,审计工作开展期间会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所产生的报表作出全面控制,对于工作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在财务报表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如果财务报表中存在虚假信息,也会采取管理措施来追究其深层次的责任,避免类似的管理问题再次出现,影响到最终的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稳定性。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中有一部分是国家财政统一拨放的,针对这部分公共资金使用以及管理都要保持公开透明,确保其安全性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这样管理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强化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发现其中所存在的资金安全隐患问题,管理人员了解到这一问题后对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经营管理理念得到创新,更好的解决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管理计划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一)专项经费的审计

专项经费在拨放前会对使用方向以及具体额度做出详细的预算,根据其预算结果来进行使用,但项目进行过程中,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最终的资金使用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这些波动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工作计划开展情况。对于这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难度比较的,原因在于资金的支出使用范围广,其中包括人资费用、物资费用以及管理计划开展中存在的各项经营管理理念问题,经费的支出情况比较复杂,记录也可能会存在时间上的误差,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管理计划的误差,审计工作开展自然也难以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信息的误差以及变化是专项经费审计工作开展中的主要难点,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严格,如果不能掌握工作开展方法,接下来所进行的工作计划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导致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误差问题出现,财务管理计划落实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二)所属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收支审计

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管理归属上相对比较复杂,在此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计划中,审计会受到归属企业经济收益的影响,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收益管理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标准。对于经济收益,在计算统计过程中需要引入财务系统的收支情况,最终得到的结果才能够准确的反应出净利率,对于这样的工作开展环境,单一的审计模式在工作任务的配合形式上并不能达到需求标准,尤其是在归属企业比较复杂的前提下,开展审计工作的难点也会因此而增大。现阶段的工作计划中,通过加强财务与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最终的工作任务开展形式上也会有很大的突破。难点问题也是审计工作开展所针对的重点,掌握工作开展模式,并配合科学的解决优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单位建设投资计划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审计人员综合水平较差

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具备财务分析能力,还要掌握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法律规定,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才能够发现财务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达标,并不能在所开展的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工作任务开展的规范程度也难以达到规定标准。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也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系统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能被及时发现,相关问题仍然存在,导致贪腐问题在单位内部出现,威胁到公共财产安全性。审计人员采用固定的工作模式,但事业单位所面对的财务问题却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性并没有体现在单位的内部审计中,最终导致审计工作开展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问题发生。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落实,在接下来的探讨解决中需要重点讨论。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专项经费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在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下来进行,对于专项经费的管理要独立进行,确保管理体系能够与单位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这样随着项目进行所产生的各项财务支出也能更准确的记录在报表中。在后续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可以参照这部分管理统计的资料报表来进行,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接下来的审计管理也更方便进行。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专项建设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因此所制定的专项经费管理体系也要配合做出更好的变化,要做到准确反映资金使用情况,为审计开展打下基础。审计工作配合管理计划进行,进一步体现出专项经费使用的特异性,与常规财务支出区分进行管理,在管理效果上也有更明显的提升,这是传统方法中所难以达到的,也是解决现阶段所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健全单位内审机制,保障内审的独立性

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一个有利的支持,同时更能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保障明确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经济归属,管理中的难点部分也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在工作体系上得到了保障。内审与财务系统管理应当建立两个独立的经济管理系统,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提升工作任务完成效果,两者之间独立只是针对体系来进行的,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开展中,仍然会采用相互配合的方法来进行,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特异性来探讨解决规划措施,达到一个更理想的审计管理标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是在同一管理标准下进行的,达到相关部门的规定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完善。其独立性还体现在审计监管组织成立方面,对审计工作的完善情况进行监管,确保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也进一步避免发生影响单位财务工作进行的问题,为管理计划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事业单位财务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三)强化审计人员的资质考核

对上岗前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观察是否存在影响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人资问题,通过考核的审计人员才能够参与到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内审中,确保了人才质量,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开展才更具有依据。审计人员上岗后也要定期的学习培训,掌握先进财务系统工作方法,能够对会计电算数据资料更好的审核,并从技术性角度分析其中是否存在问题,这样的审计工作才是高效并有意义的,事业单位运营中财务系统管理方式是不断创新优化的,会结合市场环境的切实需求来进行,在此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计划,人员工作能力是首先需要保障的,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工作计划,帮助进一步提升工作任务完善效果,为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考核体制完善中要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内审先存问题来进行,观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财务培训学习的方法促进审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审计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提升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提升,才能够对基层发挥积极的影响,使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统计工作开展也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在数据基础上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能够确保其可靠性。内部审计工作得到管理人员重视,无论是内审机制的完善还是人力资源的调动形式上,都能够达到最优化的形式,这一点更符合工作开展需求,对于管理工作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事业单位内审工作重点划分是建立在难点确定基础上的,基于工作任务的开展难以及内审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进一步探讨解决优化措施,才能够实现内审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稳定性的目标。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主能的重要平台,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参与了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果,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很有必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审计的重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希望对相关行业和企业有所启迪。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决定其服务职能,凸显其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其服务职能的良性发挥,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宁英伟 单位:浑南现代商贸区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谢庆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工作重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26-27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审计重点 审计策略

一、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不仅仅是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检验,更是一项完善的控制管理系统,随着审计工作开展,所发现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管理计划来更全面的解决,审计工作开展期间会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所产生的报表作出全面控制,对于工作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在财务报表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如果财务报表中存在虚假信息,也会采取管理措施来追究其深层次的责任,避免类似的管理问题再次出现,影响到最终的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稳定性。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中有一部分是国家财政统一拨放的,针对这部分公共资金使用以及管理都要保持公开透明,确保其安全性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这样管理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强化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发现其中所存在的资金安全隐患问题,管理人员了解到这一问题后对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经营管理理念得到创新,更好的解决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管理计划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

(一)专项经费的审计

专项经费在拨放前会对使用方向以及具体额度做出详细的预算,根据其预算结果来进行使用,但项目进行过程中,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最终的资金使用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这些波动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工作计划开展情况。对于这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难度比较的,原因在于资金的支出使用范围广,其中包括人资费用、物资费用以及管理计划开展中存在的各项经营管理理念问题,经费的支出情况比较复杂,记录也可能会存在时间上的误差,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管理计划的误差,审计工作开展自然也难以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信息的误差以及变化是专项经费审计工作开展中的主要难点,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严格,如果不能掌握工作开展方法,接下来所进行的工作计划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导致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误差问题出现,财务管理计划落实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二)所属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收支审计

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管理归属上相对比较复杂,在此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计划中,审计会受到归属企业经济收益的影响,所开展的各项经济收益管理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标准。对于经济收益,在计算统计过程中需要引入财务系统的收支情况,最终得到的结果才能够准确的反应出净利率,对于这样的工作开展环境,单一的审计模式在工作任务的配合形式上并不能达到需求标准,尤其是在归属企业比较复杂的前提下,开展审计工作的难点也会因此而增大。现阶段的工作计划中,通过加强财务与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最终的工作任务开展形式上也会有很大的突破。难点问题也是审计工作开展所针对的重点,掌握工作开展模式,并配合科学的解决优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单位建设投资计划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计人员综合水平较差

审计人员不仅仅要具备财务分析能力,还要掌握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法律规定,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才能够发现财务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达标,并不能在所开展的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工作任务开展的规范程度也难以达到规定标准。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也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事业单位财务系统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能被及时发现,相关问题仍然存在,导致贪腐问题在单位内部出现,威胁到公共财产安全性。审计人员采用固定的工作模式,但事业单位所面对的财务问题却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性并没有体现在单位的内部审计中,最终导致审计工作开展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问题发生。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落实,在接下来的探讨解决中需要重点讨论。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专项经费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在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下来进行,对于专项经费的管理要独立进行,确保管理体系能够与单位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这样随着项目进行所产生的各项财务支出也能更准确的记录在报表中。在后续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可以参照这部分管理统计的资料报表来进行,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接下来的审计管理也更方便进行。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专项建设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因此所制定的专项经费管理体系也要配合做出更好的变化,要做到准确反映资金使用情况,为审计开展打下基础。审计工作配合管理计划进行,进一步体现出专项经费使用的特异性,与常规财务支出区分进行管理,在管理效果上也有更明显的提升,这是传统方法中所难以达到的,也是解决现阶段所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健全单位内审机制,保障内审的独立性

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一个有利的支持,同时更能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保障明确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经济归属,管理中的难点部分也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在工作体系上得到了保障。内审与财务系统管理应当建立两个独立的经济管理系统,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提升工作任务完成效果,两者之间独立只是针对体系来进行的,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开展中,仍然会采用相互配合的方法来进行,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特异性来探讨解决规划措施,达到一个更理想的审计管理标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是在同一管理标准下进行的,达到相关部门的规定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完善。其独立性还体现在审计监管组织成立方面,对审计工作的完善情况进行监管,确保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也进一步避免发生影响单位财务工作进行的问题,为管理计划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事业单位财务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三)强化审计人员的资质考核

对上岗前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观察是否存在影响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人资问题,通过考核的审计人员才能够参与到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内审中,确保了人才质量,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开展才更具有依据。审计人员上岗后也要定期的学习培训,掌握先进财务系统工作方法,能够对会计电算数据资料更好的审核,并从技术性角度分析其中是否存在问题,这样的审计工作才是高效并有意义的,事业单位运营中财务系统管理方式是不断创新优化的,会结合市场环境的切实需求来进行,在此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计划,人员工作能力是首先需要保障的,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工作计划,帮助进一步提升工作任务完善效果,为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考核体制完善中要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内审先存问题来进行,观察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财务培训学习的方法促进审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审计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提升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提升,才能够对基层发挥积极的影响,使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统计工作开展也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在数据基础上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能够确保其可靠性。内部审计工作得到管理人员重视,无论是内审机制的完善还是人力资源的调动形式上,都能够达到最优化的形式,这一点更符合工作开展需求,对于管理工作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事业单位内审工作重点划分是建立在难点确定基础上的,基于工作任盏目展难以及内审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进一步探讨解决优化措施,才能够实现内审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稳定性的目标。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主能的重要平台,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参与了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果,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很有必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审计的重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希望对相关行业和企业有所启迪。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决定其服务职能,凸显其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其服务职能的良性发挥,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庆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工作重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26-27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12篇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交通十分便利,距武汉市50公里。201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下设20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58万元,馆藏图书107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56人,其中高级职称423人、硕士学位以上617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58人。设有一个院士工作站。在职教师中,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1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主讲教授、楚天学子7人。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交叉渗透、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拥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特色专业和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为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1个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建有17个研究所,与企业共建18个研发中心。

学校秉承明德、格物、经世、致用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声誉美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人才质量为生命线,学校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而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学校是湖北省精神文明单位,湖北省基层党建先进高校,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湖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完善的专业教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8人,其中,湖北省“彩虹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50人;教授3人、副教授22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武汉市和黄石市艺术界和服装界知名专家10余人为学院兼职教师,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黄石美岛工业园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校生近800人,本着“管理国际化、师资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材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开展中外合作本、专科及留学生学历教育;与国外大学和文化机构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10多所高校或机构进行了交流与合作。

二、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理论扎实、艺术创新思维较强,具有服装造型设计、创意设计、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品牌形象策划、服装流行资讯分析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服装产品开发与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Ⅰ、服装设计Ⅱ、服装设计Ⅲ、时装效果图、中西服装史、服装样板与工艺Ⅱ、服饰配件设计、服装产品开发与实践、服装商品企划、女装结构设计Ⅰ(裙裤)、女装结构设计Ⅱ(女上衣)、服装材料学、创意立体裁剪。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服装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服装产品开发、服饰设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宣传评论等方面的工作。

环境设计(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环境设计基础理论及室内外空间设计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制图与识图、设计概论、环境设计原理、建筑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表现、装饰材料与构造、住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环境艺术、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电视台、出版机构、广告与媒体公司、各类展览展示机构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设计教育、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能够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手段进行企业生产的一线高素质技术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版式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民间美术实践、商业设计考察、专项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

动画(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动画专业基础理论和动画制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设计部门从事和参与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数字绘画、数码影像、影视特效等相关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漫画、运动规律、原动画设计、三维设计(1)、三维设计(2)、影视特效、故事与绘本创作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和学校从事影视动画创作、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产品设计(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家居陈设及配饰设计、信息设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产品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产品形态设计、产品材料与工艺、家具设计、专题设计、交互设计。

就业方向:在制造业、专业设计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中新合作办学)(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设计学和文化传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在艺术设计教育、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设计、编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出版、媒体宣传机构从事教育、编辑或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等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色彩、视觉文化、构成基础、图形设计、动画设计、专项设计、产品设计、CI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设计、商业设计考察等。

三、招生计划

2016年面向全国计划美术类招生505人 (最终计划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专业

层次

计划数

学费(元/年)

考试科目

环境设计

本科

115

9000

素描(100分)

色彩(100分)

服装与服饰设计

115

9000

视觉传达设计

75

9000

动画

70

9000

产品设计

70

9000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60

22800

四、美术报名、测试时间及地点

省 份

2016年招生计划

报名(测试)地点

拟定报名时间

拟定测试时间

  山西省

35

太原师范学院

2016.1.16-17

2016.1.19

江苏省

44

江苏教育学院

网上报名

2016.1.27

甘肃省

35

待定

2016.1.26-27

2016.1.29

河南省

30

郑州市106高中

2016.2.16-17

2016.2.18

新疆

25

新疆师范大学

2016.2.24-25

2016.2.26

广东省

30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网上报名

2016.3.6

注:1、江苏省考点网上报名时间将在2016年1月19日-23日开通网上报名系统;

2、广东省考点在2016年1月26日-2月26日进行网上报名,2月27日-3月4日在湖北理工学院招生工作处Http://zsxx.hbpu.edu.cn网站打印准考证,3月4日-5日到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现场确认,3月6日考试;

3、具体报名考试时间以考点公布时间为准。

五、报名考试及成绩查询

1、考生报名:考生凭所在省美术类专业准考证和身份证到各考点现场报名,考生不得跨省报考。

2、报考费用:150元/人。

3、成绩查询:2016年3月底前对外公布成绩,公布方式为湖北理工学院招生信息网(zsxx.hbpu.edu.cn/),原则上不接受电话查询。成绩公布两周后,进行专业划线,并向成绩过线考生邮寄专业合格证,未上线的考生不单独寄发成绩单。

4、合格线划定:按照招生计划与合格人数1∶4的比例,根据考生专业成绩,划定专业合格线。

六、高考录取及其他注意事项

1、专业录取规则为文理兼收,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双过线后,按综合成绩(美术专业校考成绩×60%+高考文化成绩×40%)从高到低录取。

2、我校在新生入学后,要对新生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并对新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凡经复查发现有不符合录取条件、弄虚作假行为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七、联系方式

电话:0714-6350612

传真:0714-6356616

邮箱:hbpuzs@163.com

地址:湖北省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13篇

一、以县直机构改革和乡镇区划调整为契机,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⒈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组织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在深入开展改革方案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县情拟定了我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县编委会、县委常委扩大会研究通过后,报市批准实施。此次机构改革中,我县按照“三个不突破”的改革要求,撤消合并合署政府机构个,腾出个机构限额,改革后保留(更名)工作部门个,直属事业单位个,个工作部门改为直属事业单位,新组建改组合并工作部门个,直属事业单位个,改革后政府工作部门为个,直属事业单位个。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县编办加强对机构改革的督促指导,及时了解和研究解决机构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新组建和职能调整部门的“三定”规定及时审核,提出完善建议,经编委会研究通过后迅速下发。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牵头、把关、协调作用,研究制定“县直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操作办法”,积极稳妥地做好撤并单位人员分流和离退休、遗属归并及提前离岗人员审批工作。目前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原创:将按计划于月底前全面完成。

⒉服务大局,积极落实乡镇区划调整后机构、编制、人员调整工作。上半年,我局积极探索适合我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新思路,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后机构、编制、人员调整工作,首先对乡镇机关符合提前退休、离岗条件人员情况进行了统计摸底,经编委会研究制定了“乡镇区划调整人员分流操作办法”和“乡镇区划调整后聘用制干部有关问题的通知”,并认真组织实施。改革后,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将压缩名,人员减少人,预计分流人员人。配合乡镇区划调整,促进我县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推动旅游富民工程,因地制宜地成立了泾县王稼祥故居管理委员会等个事业单位,并出台分流鼓励政策,妥善安置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富余人员。

二、以市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出台为机遇,抓好事业单位改革。

⒈抓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准备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拟定方案,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作准备。一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撤并重组、改制转企单位人员安置及改制后单位配套政策落实工作,规范事业单位的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二是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探索农林场圃改革办法。三是经过认真细致的摸底工作,掌握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现状,为下一步乡镇卫生体制改革和乡镇卫生院核编管理奠定了基础。

⒉抓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一是按照《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暂行办法》精神,召开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征集如何推进我县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坚持事业单位进人“凡进必考”。上半年,经县编委批准,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为县国土资源局所属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选调名和考试招聘名工作人员;整个过程“公开、平等、竟争、择优”,进一步完善了我县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择优的聘用程序,严把了人员进口关。

⒊抓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在去年度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登记管理质量,规范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内容上,对来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的单位重点审核其验资报告或资产负债表、业务宗旨范围、法人登记名称与单位所用公章,对开办资金增减额度较大、业务宗旨范围超出范围、法人登记名称与单位所用公章不符,依据《条例》责令其立即变更或更换所用公章,对年度报告书中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严格按照宣编办号年检内容十八条逐一详实评述,定为合格、基本合格等次,改变了过去年检均为合格的局面,年检质量显著提高。此外,创新法人登记工作,搞好服务,积极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开办的南华高级职业学校等单位组织办理了法人登记手续。全县符合登记年检的个单位全部进行了登记年检,注销登记个,年检率达。

三、以完善管理机制为目标,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

⒈抓好公务员招考录用工作,严把“进口关”。一是对去年选拔到基层锻炼的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定岗;完成了某年到农村基层锻炼的名高校毕业生录用后的定岗工作。二是对某年考录的县直机关名公务员进行了转正定职考核,按期办理了转正定职审批工作。三是组织今年县直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全县共有名招录职位,其中司法局名,检察院名,报名人数人(其中司法助理员报名人,检察院报名人),及时建立了考生信息库,目前已组织完成笔试工作。

⒉抓好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程序,加强监督指导,严控优秀指标,组织实施并完成了去年度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年度考核工作。在优秀比例的核定中,做到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要求紧密挂钩,奖励先进,惩戒后进,对全县行风政风社会评议结果每类前三名单位分别提高了、、年度考核评优比例,对每类最后一名的单位工作人员取消评优资格,并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资格;同时,并对未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取消评优资格。

⒊抓好公务员培训工作,提升综合能力。在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务员培训信息库,制定并下达了公务员年度培训计划,上半年完成了市下达的名初任公务员的调学任务。

⒋畅通“出口”,严格工资政策。上半年,办理名工作人员退休手续,其中病退名,严格执行工资政策,发挥工资激励作用,完成考核五年晋升级别工资人,完成职务(职称)变动增资人,调动确定工资待遇人。

此外,我们还强化了行政表彰奖励工作,上半年共审核上报省、市先进个人人,先进集体个,组织开展了优秀干部的推荐上报工作。完成了干部、工资统计年报和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科学调配干部、调整结构提供了依据。按照政策及时兑现落实企业干部的待遇,严格对照政策,按程序确定了名企业干部的身份并及时兑现待遇;协助劳动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名年底前参加工作的企业干部调整生活困难补助工作,同时对月养老金不足元的名企业退休干部待遇进行了调整,及时补齐兑现。

四、以搞好服务为前提,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⒈抓好职称评审工作。今年上半年以来共组织县各系列评委会评审通过农业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中、小学初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人,林业系列林业工程专业初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刑事技术侦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委托上级评审组织评审通过农业系列高级职务名,原创:农业技术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人,教育系列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人,交通专业高级工程师人,党校高级讲师人。

⒉积极为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提供服务。为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年初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安排的对特贴专家、各级学科带头人及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专家的走访慰问、联谊活动。向县政府申请成立了县学科技术带头人、科研学术活动专项经费及专家管理等项活动家活动经费,制定了泾县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术科研活动经费资助管理办法,建立了县学术带头人个人档案和信息数据库。根据宣政办号、宣人职号文件要求开展了第二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调整选拔推荐工作。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成才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全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公开宣传申报推荐工作。

⒊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服务。为适应人才竞争国际接轨的职称制度,拓宽职称工作的领域和服务对象,使职称工作在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年共组织人参加职称外语报名考试,人参加经济类报名考试,人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人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外语免试人,计算机免试人,办理各类合格证近人,无一发生错漏现象。

⒋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一是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市局下达的标准对计算机培训基地和计算机考点进行了重新申报和审核;二是根据宣人培号文件《关于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精神,组织了名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报名工作;三是根据县今年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下达了今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确保全年培训工作任务的落实。

五、以强化基础性工作为手段,抓好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

⒈创新管理方式,从严控制机构编制人员增长。认真落实宣城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编制管理工作的决定》,加强宏观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防止机构编制人员膨胀,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台帐,及时掌握资料,更新调整信息平台人次,完成区划调整后乡镇机构及人员调整人次。

⒉出台措施,强化机构编制人员管理。为贯彻落实市《关于清理清退、规范机关与事业单位借(聘)用工作人员的通知》精神,拟定并提请编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编制和财政供给人员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下发了《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借用人员清理工作的通知》,前期摸底统计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清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此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机构编制管理控编进人制度,为在全县范围内健全完善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相互配套的约束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⒊加强机构编制统计,为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完成全县机构编制统计年报、全县信息平台软件升级及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并对去年全县的机构编制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开展并完成某年和去年乡镇党政机关和财供事业单位的机构数、编制数、实有人数统计和对比分析工作,党政机关去年比某年机构数减少个,编制数减少名,实有人数减少名;财供事业单位去年比某年机构数减少个,编制数减少名,实有人数减少名。通过统计和分析对比,说明我县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得到了较好的巩固,也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六、以优化人才结构的为重点,抓好人才资源开发。

⒈做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为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服务。按照新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开展了全县事业单位、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的统计调查,编制上报了《去年全县人才资源统计分析报告》,为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提供了依据。按时统计上报了一、二季度人才引进与流失季报。

⒉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主渠道作用。一是改进服务方式,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做好服务。上半年,新增人事人,办理各类人才求职登记人,办理聘用合同鉴证人,在县人才市场组织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双向选择见面洽谈活动次;同时,积极探索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在泾县人事编制网供需信息。二是积极组织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省、市人才交流会。组织了三家企业单位共个用人岗位参加了全省春季人才交流会,现场达成聘用意向人;组织了五家企业单位共个用人岗位参加全市人才交流会,现场达成聘用意向人;协同县教育局组织了县直四所完中、县职业高中和县广播电视台参加了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达成聘用意向余人,并协同县教育局组织了拟聘用毕业生人员的面试(听课)考核工作。协同人寿保险支公司举办了专场人才洽谈会暨“国寿有缘人”创业联谊会,达成聘用意向人,聘用人。

⒊抓好引智工作的落实。积极主动到县城知名企业进行宣传,对去年申报的部级工业引智项目进行搭桥、帮助联系。对部级农业项目茶叶标准化生产项目正在积极与外专局联系,努力通过引智引才来推动我县经济建设的发展。

七、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抓手,抓好机关自身建设

上半年,我局党组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以支部牵头,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局党组坚持教育活动与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紧密结合,始终把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促进人事编制工作发展上,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上,促进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上,促进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进一步转变上,做到学以致用,“工学”两促进、两不误。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明显感觉到全局党员干部党性素质显著提高,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

⒈机关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制定了工作措施,研究印发了今年党支部工作意见和各项工作计划。以党建工作促行政工作的发展,进一步理清了全年人事编制工作思路,明确了全年工作重点,并以县政府的名义印发了《今年全县人事编制工作要点》,并逐项分解到局各个职能部门抓好落实,建立了工作督办制度。

⒉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变了,工作的热情更高了,奉献精神更强了,为群众服务做得更周到了,形成了“工作就是服务、服务就要创优”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想办事者之所想、急办事者之所急,推行优质服务,在局机关设立了党员先锋岗,为巩固学习成果,在教育活动第三阶段,我局经过认真讨论研究,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结合人事编制实际,重点对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考核机制。将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奖惩考核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营造了全局上下“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二是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管理机制。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研究出台《机关效能建设意见》,修订完善了各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工作督查制、一次性告知制、顶岗替代制、否定报备制等十项制度,严格执行省纪委、监察局颁布的“工作日中午禁酒令”和县委规定的“八不准”、“四项禁令”等纪律,原不同程度存在的机关衙门作风、服务态度生硬等实际问题得到较大的改进,干部职工主动热情服务,高效快捷办理各项行政事务。三是建立了来访接待日制度,研究制定了《人事局工作管理规定》,据统计,上半年办理群众来信件,办结率。

⒊人事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进一步增强。加强了《人事信息》简报、人事人才服务两条热线、政务工作服务指南、日常工作公开栏等宣传载体的建设。将群众普遍关心的人事考试等热点工作及时公开,方便查询。开通了人事编制人才网站,出台了网站管理规定,将人事人才编制网站的建设作为人事宣传的主阵地,切实发挥好其快捷、便利的优势,努力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搭建平台,为基层和群众了解人事编制工作动态和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人事编制调研,研究制定了《今年人事编制宣传信息工作意见》,围绕改革重点,确定了个调研课题,上半年报送信息条。

二五年下半年人事编制工作打算

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是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新组建机构建设完善。二是结合我县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县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对乡镇土地、建设规划管理合理调整配置;积极参与司法体制、林业局综合执法试点、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三是以乡镇区划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认真抓好乡镇区划调整中撤并乡镇的机构、编制调整工作。草拟出区划调整后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方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从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搞活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规范服务等四个方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充分调查研究,创造条件,成熟一个改革一个,选择适当的转企改制形式,探索出我县农林场圃改革的途径,积极探索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管干分开,经营脱钩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五是严格管理,加强督查,切实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

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一是根据县“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完成县“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认真做好人才供需信息工作,努力实现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化;三是继续开展成人委托培养招生工作;四是落实《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暂行办法》,选择—个部门开展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五是积极开展人事争议案件的受理、调解和审理工作。

三、工资福利管理工作。一是做好乡镇享受正科待遇人员晋升工资和三年考核优秀人员晋升工资工作;办理岗位变动、新入编人员确定工资待遇;二是做好干部到龄退休及病退以及提高退休比例工作,落实离退休人员待遇;三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考核工作;四是做好事业单位活工资分配方案重新审核工作。

四、考核培训工作。一是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一次调研,出一期专刊,指导年度考核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政策和实际问题;在今年度考核工作开展前,分解各单位优秀指标最高数;制定教育系统年度考核办法。二是组织公务员参加英语应用能力培训人,计算机应用能力人,并完成考核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与考核,组织中、高级计算机培训人,初级计算机培训人,完成继续教育人,电子政务培训人;组织人员参加市各类培训调学。

五、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原创:一是认真做好春节期间慰问专家活动,建立专家联系制度,做好专家的选拔工作以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和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对引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重视和参与引智工作的氛围,针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的特点,重点加大对农业引智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三是继续完善做好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严格申报条件和程序,进一步规范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工作;加大聘任管理力度,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规范聘任管理;四是加快推行执业资格步伐,做好执业资格报名考试跟踪管理,逐步推行执业资格聘任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副高以上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和联系渠道;六是认真做好第二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调整选拔工作。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会计体系 建设 研究

为规范市场的经济活动,国家财务部于2014年11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促进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迫切需要实现“管”“算”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对象逐步趋于市场化。这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改革以满足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在现代的生活中,公众对社会服务的质量在不断提高,逐渐趋向于高品质生活。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向外界提供多样化、创新型的产品。因此,传统单一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解决财务的日常核算,必须建立起规范的财务会计的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财务风险等完善的系统,以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二)迫切需要实现体系化的管理会计模式

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构建,显然是不能满足如今市场活动的需求。在过去国家硬性规定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而管理会计体系并没有应用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只是单一的应用在某些业务中。这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文件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决策管理,没有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这就迫切要求事业单位建立起体系化的管理会计模式。

二、把握宏观原则、找准建设的方向

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在不违背建设的原则上解决相关规范性文件遗留的问题,解决经营活动中的细节问题。

(一)立足单位具体情况,借鉴相关案例及经验

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借鉴其他单位或优质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再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资金储备及发展的规模、对公众服务的内容进行选择,选择出解决单位目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产生的一些问题,或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进行有目的改革。事业单位借鉴经验的对象应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进行选择。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借鉴的便是工作量大的科研、农业事业,如此才能提高体系建设的进程。

(二)重视人才培养

行政单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在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单一性的财务会计人才数量众多,而高端性,兼管理与财务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出现很大的短缺。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人才的匮乏会延长建设的进程,甚至是影响体系建设的质量,本身缺乏会计体系建设经验的行政单位就会长期处于摸索的阶段。因此,单位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

(三)协调发展,不断创新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初级阶段,加强体系建设与内部的协调发展,不应出现故此失彼的现象。第一,管理会计的建设程度应是与事业单位现阶段的发展规模相协调,不应超出单位的资源配置,不应超出单位的资金供给;第二,体系的建设应是在事业单位现有的制度基础上进行,避免体系的建设管理与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制度相矛盾,从而出现内部管理的问题。同时,内部管理之间的制度应是相互协调,或是相互补充,实现各个制度管理过程中的协调作用,以加快体系的建设进程。

三、多视角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

从《指导意见》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人才培养及信息化系统。

(一)构建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τ谛姓事业单位而言,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理论体系的支撑。这主要是涵盖理论体系的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已经具备的信息,分析各种备选方案,为管理的决策者提供可实施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从而指导经营各种经济活动。单位购买物资,同样是需要参考其他单位或企业的标准制定合理的购买计划。这可以使得单位了解市场的经营情况,同时控制购买成本。在“决策与计划会计”的基础上,对单位运营过程中各项预算指标、成本控制指标、固定资产管理实施情况等进行分解、落实。

(二)构建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理论体系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明方向,而完善事物管理会计制度体系为其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度体系的科学与合理性直接影响体系建设的质量,直接反映在体系建设的具体过程。同样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从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管理者归纳总结出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并从理论体系出发,确定单位的规划与目标,最后将规划与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这些具体的行动中就必须有制度进行规范,制定一套标准管理会计体系,对预防财务风险及加强监督力度有重要帮助。

(三)重视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

现代的管理体系需要管理与财务会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事业单位在人才的建设过程中,定是对单一型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财务人员不仅熟知事业单位的各种管理制度,还应提高现代管理的技能及掌握实践技能,在管理过程逐步积累经验,推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

(四)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化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科技化的时代,许多企业建立起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系统化,以便内部控制的管理,方便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同时快速解决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的过程,为提高其管理的效率,繁杂的工作,应建立起一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内容繁杂、庞大的数据。利用绩效考核软件加强管理的执行力度,刺激员工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需要自身的能动作用,重视其改革与发展,积极吸收先进的国际经验,向优良的企业学习,加强人才的管理与培养,在单位内部进行稳步的发展,不可急功近利,而应制定长期的计划,逐步改革单位的管理的体系,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转变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事业单位带来了机遇,要带了挑战。为了应对市场的挑战,事业单位对人事管理进行了改革:逐渐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改变。在改变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否能完美的适应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到底有何区别?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我国每个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者研究的重心,本文就将对这些问题、研究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一、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人事管理指的是单位对内部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信息和控制等管理工作的总和,人事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其在管理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被动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不高,人事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管理者在经济学和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组织结构需求,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等管理方式对组织内外的相关人力资源进行运用,保证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人力资源作为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规划和前瞻计划的管理手段,其能使公司岗位找到合适的人才,使人才在公司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人才价值。

二、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不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式,两者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重心。

1.从管理理念方面来分析。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是将人作为一种生产成本计算到单位整体投入成本当中,这种陈旧的理念会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而减少单位内对人事管理的投入,导致单位内部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数量跟不上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而人力资源是将人才作为单位发展的宝贵资源看待,认为人力资源是单位发展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2.从管理模式方面来分析。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上,人事管理者将自己放在了一个被动的管理位置上,采用的是管理方式也是反应型操作管理,主要是通过上级领导进行人事管理任务分配和处理来处理单位内部的人事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主动的、开放性的人事策略管理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当下人力资源市场的市场分析和情况,根据人事资源管理公式: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员工进行科学严谨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功的素质和能力,并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3.从管理重心方面来分析。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人事管理上发生、过程和解决为工作中心,这种管理模式会以事选人,造成事业单位内部人才的闲置和岗位分配的空缺。而人力资源的模式是以人才为管理中心,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才的录用、培训和考核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

1.树立人才本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作为当代事业单位发展重要的推动了,其效益发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人才配置直接结合起来。新时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已经逐渐向人力资源管理靠近、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已经跟不上当代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了。只有将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思想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和充分发挥单位内部人力资源优势,不断优化配置。通过岗前教育培训和就职强化培训不断激发员工自身的才能,鼓励员工自身不断学习和不断自省,促使单位员工通过进步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工作满意度,从而发挥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效益。

2.建立先进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随着近年来人才力量在市场竞争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人才本位的思想逐渐在各市场经济中蔓延和被接纳,企业对人才资源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计划和规划也越来越细致。一个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先确立一个科学的人才战略规划和目标,制定出合理的单位人才管理规划,通过长时间的人事管理对单位内部人才培养系统逐渐形成一个动态的培训——激励体系。为了避免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流失,降低单位内部人力资源成本,人事管理部门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发展规划详细的制定每个部门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确保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事业单位的开发体系,除了招考的方式外还可以运用聘用的方式向事业单位内部引进高学识和学历高的人才,还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聘用一些市场前景分析资深人员或者是企业资深人才HR指导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健全事业单位培训制度,引导和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积极的参与就职后职业强化培训,建立动态的培训——激励体系,激发出员工的潜在才华,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健全事业单位薪酬福利制度,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但薪酬福利待遇较好,工资不高、职业稳定导致部分员工懒惰、消极的上岗情绪。因此,新时期的人力资源薪酬福利制度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员工的工作绩效为薪酬福利依据。

3.建立主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事业单位为了保障自身强有力的竞争力,保证自身的人才优势,应该转变自身被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动出击。从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和规划方案,根据高层领导的指示和领导,以人为管理核心,将原来人员当做单位工具的管理方式向单位人才的管理方式转变,积极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职工培养计划,逐步提高职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4.管理重心向人力资源规划、培养方向去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工作重心以“事”为主,要求员工围绕着工作上的事情转。新时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重心应该围绕着以“人”为主,重视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管理、职业素养管理,通过上岗培训、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法制培训等学习课程,全方面的推进职工的发展,以此来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对单位的忠诚度。

5.搞好良好的人事竞争氛围。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的是公务员的编制,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比较的安稳,职工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下逐渐失去竞争的意识。为了激发事业单位竞争斗志,提高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的活跃性,可以运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斗志,从而形成一个活跃的人事竞争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不管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重心方面都存在差异。新时期下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疑难。为了促使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转变,笔者提出了五点转变途径,以期为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者研究和探讨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方秀玲.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4,24:23.

[2]常满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考[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03:8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