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合起来无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审计对象和社会法律环境及自身组织建设方面的因素属于客观方面的原因,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在审计过程中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因素,则属于主观方面原因。

(一)客观原因。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欠缺直接带来审计风险。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客观、公正地对所进行的审计事项发表准确、公正的审计意见。

其次,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作业标准不规范。虽然现在有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法律级次明显偏低,操作性不强,并且对于具体作业标准未有明确规定。因此,内部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不健全,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主观原因。

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政策法律水平、专业知识、经验、业务技能、审计职业道德等。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专业技能,需要实践的积累,相对于复杂多变的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如果经验和能力有限,在工作中就会无从下手,使应该查出的问题没有查出来,出现漏审或查的不深不透,不能就一些现象和有价值的线索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就会做出误判等。内部审计人员是否遵守职业道德、具有工作责任心也影响审计风险。如审计工作中未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应有的职业谨慎,循私舞弊、打击报复、故意放弃对重大问题的追查和披露、提供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等,不仅直接影响审计质量,还大大增加审计风险。

此外,被审计对象制约也会导致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有抵触情绪,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致使审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评价失误,影响被审单位积极性。

作为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相对企业较少,内部审计更多的是对单位各部门执行国家政策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如果评价不实,就会给相关人员带来伤害,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二)建议失误,误导政策的制定。

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局限在查错防弊,更多的是为内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内部审计部门接触的各种信息,对各管理环节都比较熟悉。因此,内部审计部门更多的是对单位的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意见,如果提供的决策意见失误,就会误导政策的制定,造成隐性损失。

(三)审计质量低下,影响审计权威和自身进步。

审计质量低下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失实、重大错弊未能有效发现、提出的审计建议无法实施或实施后造成巨大损失等。审计质量低下有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审计方法和程序问题,但不管什么原因,后果均会使广大的职工特别是领导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信任降低,影响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提高审计质量意识和审计风险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自身的进步。

(四)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

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为组织管理提供服务,如果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会出现存在价值危机,最终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内审工作要减少和规避风险,既有赖于内审工作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又更需要内审人员的自身努力,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

(一)把握审计工作的精髓——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审计法》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内部审计也具有独立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以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优化审计活动的外部环境,必须从组织形式上有效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和业务上实质性独立。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实现其职能,就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职审计人员。内审组织机构在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干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时不受任何干扰,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态度,圆满完成审计任务,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以及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及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备经营管理知识,熟悉财政经济法规,对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有较深入的了解。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内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用人机制,选派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培养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第三,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发展需要。

(三)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随着会计操作的电算化、网络化,传统的“一把算盘一支笔”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需要审计人员掌握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跟踪性的在线实时审计的知识和能力。此外,还应强化制度基础审计,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予以充分重视,结合被审单位特点,正确地评价其内控制度,从而准确地把握审计重点和范围,获取应有的审计资料。

(四)切实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和民间审计组织的联系与协调。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主动与国家审计机关联系,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指导,并向审计机关了解内部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变化情况。同时,要经常保持与民间审计组织和其他企业审计部门的协调和联系,交流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控制度

现阶段国内行政职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还不是很健全,这会影响到各项工作的进展,比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加社会效益、健全内控制度、实现防腐倡廉等。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想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促进其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单位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主要是按照国家法律以及单位的规定,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切合实际的检查以及评价单位的内控情况以及经济活动,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作为决策的依据。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势在必行,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避免风险的出现,还可以推动内部管理走向正规化。但是在实际当中,行政事业单位某些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不清楚什么才是内审工作。在他们看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并不复杂,仅仅是对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记录,不需要核算成本,所以可以省略内部审计环节。在个别领导看来,最近几年财政部门已经落实了政府集中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措施,可以有效的监管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就没有必要在进行内审了。正是由于部分单位领导的不重视,才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缓慢。

(二)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不够科学,缺乏独立地位

从性质上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单位的独立部门,专门负责检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检查以及评价,看是否遵守了国家的法律规定,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有独立的地位,才能充分的开展工作,并且发挥其作用。但是在现实当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部分单位并没有单独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便是某些单位设置了专门机构,工作也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的。

(三)从制度角度层面来说并不完善,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资金流动情况进行严密的监督。这三个阶段的监督应该是一个整体,必须保持协调状态。但是在现实当中,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审计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做出规定。在开展内审工作时,主要是依靠事后的监督,缺少了事前监督。内审工作不是很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在工作当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四)某些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不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很难高效率的完成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就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熟悉财务以及审计常识,还要了解经济学等方面的常识。不过在现实当中,内审工作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的,虽然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但并不了解内审常识,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开展内审工作,阻碍了这项工作的完成,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针对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如何解决

(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审工作可以监督经济活动,意义重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要提高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意识。通常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主要负责人领导,定期展开部署和研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认真的听取相关的工作汇报,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难题,第一时间解决,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地位。第二,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制度来保证审计人员顺利的行使职权,发挥内审的作用。

(二)要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想要顺利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的行使职权,和其他职能部门分离开来。

(三)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过去的审计工作,重点在于事后披露,没有更好的发挥出监督以及纠违的作用,事前预防做的不好。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增加收益以及避免风险,这是一种全新的要求。所以,对于内部审计机构来说,事前预防工作也很重要,要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很好的结合起来,具体来讲,也就是转变工作方式,注重事前预防的重要性,在源头上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防范风险。

(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目前最关键的就是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审计队伍,这样才能在当前的形势下,顺利的解决各种问题。之所以提出上述针对性的建议,不但是为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水平提高上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管理资金,实现防腐倡廉,也是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维护国家的形象,保证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顺利的执行,从而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

作者:冷琳 单位:青岛机场边防检查站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审计转型是建立效率政府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是否高效运作,一直是判断一个公共管理体系是否优良的标准,也是判断政府是否负责任的标准。建立一套理性、精干、高效的政府行政机构被视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效率和高绩效意味着公共部门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意味着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重视金钱、时间、结果服务的价值。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履行职能,促进政府职责得以有效行使,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促进建立效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但传统审计更注重财务审计,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重要职能,着重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审计,将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原则、效率原则、效能原则和公民满意原则在政府中的体现,促进政府效率的提高。

(二)审计转型是政府运行方式改革的需要

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队伍的工作效率,这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政府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时采用招投标制,在履行政府职能过程中使用签约合同承包、出租制、一般使用者付费的市场方式;在内部管理运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将政府行政环境向市场模式靠拢,采取成本核算、顾客导向、业务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与内部市场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参照在企业中进行的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的管理模式,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使政府运行方式的改革得以健康推进。

(三)审计转型是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从内部审计的普遍情况来看,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账务表面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必须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将职能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更有其紧迫性。自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将开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将通过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通过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通过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另外,市司法局机关也将成立财务决算中心,对所属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统一结算。显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内容逐渐简单化、透明化,如果我们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计单位的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拓展审计领域,建立“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四)审计转型是适应本系统体制改革的需要

2004年起,根据司法部的要求,市司法局系统开展了监狱体制改革,改革目标是“全额保障、监企分开、监社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作”,由原先的监狱、企业一体化核算改为行政、企业独立核算。改制之前,企业将加工收入全部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转到行政,改制后,市监狱管理局成立申岳公司,各监狱将本监狱企业加工收入按比例上交申岳公司,留下部分作为成本支出。劳教局也自2007年起要求各劳教所将劳务加工收入扣除一定比例的生产成本开支后全部上交,劳务加工净收入不再由各劳教所独立支配。监企分开与收支分开的运行机制,使监狱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运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监狱体制改革能否落到实处。因此,在对监狱和劳教所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注重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适应市司法局系统体制改革的形势需要。

二、在市司法局系统进行审计转型实践的探索

(一)提升审计理念,从监督向服务与咨询转变

目前就普遍情况来看,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的内部审计相比较为薄弱,这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对此,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首先从提升审计理念着手。一是转变审计服务与监督观念,理清审计发展思路。今年以来,本系统多次召开内审人员会议,认真学习全国和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使全局审计干部掌握了加快审计转型的背景意义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中的特殊使命。二是强化计划管理。组织召开本系统各审计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三是创新审计工作协调机制。突破单位与部门界限,整合利用市司法局、市监狱管理局、市劳教局和政法学院的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从各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取长补短,协调配合,保证了项目质量;制定《关于健全市司法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协调机制的若干规定》,不断健全和创新审计管理方式和工作协作机制,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组织司法局系统内审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审计工作的重点组织内审人员进行跨系统学习取经。

(二)提高审计技术,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手段,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职责的基本要求。国家内审协会提出,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要实现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没有审计信息化的突破,就谈不上现代审计,谈不上为审计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对此,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引导内审人员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全面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各类审计项目中的运用,使计算机审计与审计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求相适应,与外部的信息化环境相适应。

一是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自2006年以来,先后邀请市内审协会推荐的多家审计软件公司前来展示其审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方法,本系统各主要审计部门均派员参加,既为观摩,亦为比较选择。在产品演示的过程中,我们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在反复的对比之后,购买了适合本系统实际的审计软件,并迅速应用于审计工作中。目前,内审人员已经充分感受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点,并基本上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审计软件,结合自身的丰富实践经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二是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近两年组织了3次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并动员各审计部门尽快采取计算机辅助审计。

(三)转变审计视角,促进内部控制设置的合理化

从制度建设入手,抓内部管理。几年来审计监督工作着重在促进单位加强资金和财产物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在建章立制、强化财会队伍建设,狠抓财务管理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有效地控制了费用支出。在做好正常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同时,还加大对各单位一些大金额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力度,以此促进系统的内控制度。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放在突出位置。首先,努力为内审部门引入新生力量。2005年至2006年,市司法局、市监狱局和上海政法学院审计部门新增了6名年轻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同志,其中,注册会计师3名,审计师2名,会计师1名。新生力量的加入使系统内审人员的平均年龄从49岁降到了41岁。其次,坚持不间断的业务学习制度。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半月一次的集中学习,深入学习政治理论文章及政策法规等,以提高审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审计业务水平,通过集中学习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使审计人员从宏观上把握年度审计工作方向;通过阅读《中国内部审计》和《上海审计》等专业期刊有关文章,掌握审计动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审计师、会计师、内部审计师职称考试,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综合素质。

三、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过程中未充分重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实行审计转型后,内控审计可能要作为一种审计的类型来抓。但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虽然也加强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但主要仍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还不够深入。一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审计软件的使用中,内审人员对数据的查询掌握得较熟练,运用得也较频繁,但对于软件中关于内部控制评价风险提示的功能,则很少有人问津。二是在与被审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详尽。今后应当搞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拓展信息来源。本系统各级审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干部、纪检监察、财务等部门的联系,为审计拓展信息,收集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听取财会人员以外的干部、职工,例如负责经济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科级中层干部的意见,搜集有否账外反应、体外循环的经济活动和违法违规经济行为等情况,多渠道了解信息,从而使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更客观、更全面。

(二)审计方式尚未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

目前我们对局属各事业单位的审计只是在每年一次的财务收支审计时展开,致使监督往往停留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应当将审计方式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依托局机关即将成立的财务决算中心,将审计关口前移,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亟待加强

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宽泛的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的难度远高于仅注重财务审计。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但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今后应当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

总之,只有加快审计转型,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才能使审计工作的发展与本系统的体制改革发展同步,才能实现审计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历史性跨越。我们将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更快更好地推动市司法局系统内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LaxrenceB.Sawyer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修订本),李学柔,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3、内部审计规范精要与案例分析,李三喜,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4、张笠,“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分析”,《中国内部审计》,2007年第1期.

5、上海市审计局政策研究室,“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问答”,上海审计,2007年第1期.

6、2004-2007年间李金华审计长、石爱中副审计长与王道成会长在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关于印发《关于劳务加工收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司劳财[2006]25号.

(上海市司法局审计处供稿)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基本职能就是经济监督,事业单位由于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相应地履行一部分政府职能,而且现代事业单位由于业务形式多样化,管理级次多级化,使管理当局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控制单位整个经济活动,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监督各经济责任的承担者是否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以及制度、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现象以及内部管理中的弊端,以促进事业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服务职能。审计人员制定相应的审查计划,对整个单位进行系统全面审查,包括财政收支、经济效益以及社会评价等。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协助单位有关领导做好单位内部管理职能,更好的为单位服务。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最重要的审计部门,其工作开展需要单位人员辅助,然而由于其他部门人员因个人利益排斥审计工作,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此情况之下,就要审计人员充分做好审计宣传工作,调动各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正常完成。

二、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对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准确性进行盘查,对财政、财务收支账目进行核对,规范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行为。督促事业单位沿着合法化轨道发展。评价事业单位审计结果的目的是为了让有关部门有依照材料,能够更全面了解到事业单位有关责任。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制度发展,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决策权;所以事业单位有了主要“负责人”之后,多少会顾及到其自身利益,为了单位决策准确合法,就要更加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要求

(一)对财政资金和经济活动的审计。事业单位为了快速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大部分会利用国家资金进行投资工作,然而用国家资产进行投资产生的效益和事业单位经营战略也是紧密关联的,所以事业单位的审计范围也要涵盖到单位的收支和财务资金状况。首先要检查单位现有经营状况,全面掌握好单位实际情况,对单位作出的资金活动予以分析,探讨其是否符合事业单位目前发展状况。

(二)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工作质量。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不能单单依靠审计工作,还要加强各部门互相监督,加强内部管理部门建设工作。尤其是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产生的决策要严格监督。严格把控事业单位负债情况和财政资金利用情况。审计部门人员要扩大审计范围,加强审计力量,提高审计质量,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整体发展。

(三)强化部门工作人员责任感。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具有一定复杂性,为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工作质量,要加强对审计人员思想方面建设工作,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专业化审计水平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还需要具备对审计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积极投身于审计工作。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学习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整体提高审计水平。

四、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难点

(一)审计目标不明确。对事业单位来说审计部门是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一个部门,审计部门产生在业单位也要服务于事业单位。然而随着改革深入影响,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查工作逐渐脱离本单位进行工作。比如一些事业单位虽然有内部审查制度,但是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导致审查毫无目的可言。

(二)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国家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却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故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常会遭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其难以落实。

(三)审查方法不够创新,内容单一。很多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范围只局限于财务收支方面,而审计方法也一般是在问题发生之后进行事后审计。这就违背了审计工作为了事前预防财政问题的初衷。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事业单位原本的审计手法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四)审计人员专业性差。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较高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非常高的整体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决定了审计工作质量,也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公开公正性。由于一部分企业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在阻碍审计工作开展同时,也影响审计工作质量。据调查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审计人员过多且只限于形式,根本不能有效开展审计工作。

(五)审计工作实施困难。在实施审计工作过程中部分部门会有一些心理障碍,不愿意接受审计,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范围也受到约束,使审计工作无法开展。部门工作人员观念陈旧,认为事业单位生产职能不强,不会产生严重的财政资金问题,审计部门职能也就是账务登记等无关紧要工作对审计工作职能产生严重偏差,所以给审计工作开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五、有策略的开展审计工作

(一)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担当着事业单位经济运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监督,有着其他部门难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审计部门是保障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做好审计工作不仅保障事业单位利益,也保护国家财产安全。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对于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等情况,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职能,建立健全内部审查机制,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规范。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审计人员是审计开展审计工作的主题,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基本保证。除了基本的素质和专业素质之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职业敏感性,就是能够及时准确的察觉到审计工作关键点,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做好审计工作。

六、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合理、独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及有效性,对于内审质量控制是必须的。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环境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内部审计顺利开展工作的客观保证,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所审计的活动。但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内审机构却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一些单位将内审机构直接设置在人事部门,有的单位将内审工作直接交由上层管理人员来进行而不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岗位,有的单位则将内审与监督部门之间合并在一起了。这些不合理的设置都使内部审计难以保证其运作的独立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审人员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当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综合分析能力,其次应当在进行审计时保持谨慎的态度,而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还不够令人满意;此外,从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的权责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掌握不全面。现有内审人员虽然掌握较多的懂财务专业知识,但并不了解相关的现代管理知识,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职业道德不够。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内审人员在审计评价时不能保持客观的态度而使审计结果往往不能体现审计的真实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不规范

规范的内部审计过程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进行项目审计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具体来讲,在审计准备的阶段,有些单位在进行审计计划时只是凭借自身经验来主观地判断,而并没有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切实的风险评估,这样,一些高风险项目和环节就被排除在审计计划之外。在审计计划确定之后的审计实施阶段,又由于缺乏质量控制的标准,导致内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难以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一)优化内审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机制

行政事业部门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优化内审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来讲,可以设立内审机构单位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报告制度。单位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最高决策层,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在最高决策层下可以在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的基础上,与高层之间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这样可以使得其在内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让上层重视。从外部来讲,应当充分利用国家审计的指导、监管作用,在促进内部审计规范运行的同时,大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具体来讲,首先应当完善有关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完善,以提高内部审计规范的可行性;其次,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定期对内审机构进行质量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总结,来推广优秀的质量控制经验并对内审质量控制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对不好的单位采取一定程度的惩罚。再次,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年度备案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故意遮掩、袒护不予披露或披露的问题不进行整改、不彻底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国家审计应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处罚。

(二)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控制机制

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设置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的前提下,应当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首先,应实行内审执业资格制度,要保证录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都是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与技能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其次,在聘用内部审计人员时注重职业道德的考察,这一点可以通过在录用考试时增加职业道德考核来实现。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应当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让内审人员及时吸纳新知识。为确保培训事项的顺利完成,单位可规定内审人员每年要接受的强制性职业培训的最低时数,来不断提高内审人员执业水平和道德规范。此外,在进行人员控制时,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例如若单位规模较小,审计业务量也不大,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或直接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担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有助于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权责职责切实落实到每一个专业人员上。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业务过程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09-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当下对审计风险的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探讨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成因,从评价事物、建议失误、审计质量低下等方面剖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具体表现,最后从确定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加强法制和内部审计准则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当前,形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笔者综合分析下来,可以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去进行考察,客观因素方面大体有自身组织建设方面风险、审计对象和社会法律环境风险等,主观因素方面大体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高低、内部审计工作中使用的审计程序因素一级审计方法因素等。

(一)客观因素方面

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特征和独立性特征直接带来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机构都由单位内部直接设置,而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实现对本单位内部的治理服务。所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独立性方面一级权威性方面远远不如外部审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很难规避内部利益的牵扯,审计相关人员很难公正、客观地对审计相关工作坐车较为公正和准确的审计意见。另外一方面,由于我国众多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有力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依据,内部审计作业标准极不规范。当前,我国在内部审计相关方面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较差,覆盖面较窄,和外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相比在可操作性上和实际作用上欠缺很多。

(二)主观因素方面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高低,涉及到相关人员在政策法律水平方面、专业知识方面、经验方面、业务技能方面以及审计职业道德方面等因素。审计工作人员通过长期的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积累,形成了自身的审计工作经验。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上和工作经验上水平有限,就很难顺利开展工作,难以顺利查出相关问题,难以找到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有价值的线索,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风险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较低的话,与单位内部某些关键人物相互勾结,,就难以正确和公正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对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很多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无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工作难以科学、顺利地开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评价失误、

我国事业单位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较之企业要少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基本是对单位内部各部门执行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相关领导在经济责任期内的评价,如评价事物,将很大程度上打击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议失误

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够严格和规范,在对本单位进行内行内部治理决策参考建议时,不能有效整合内部审计相关信息,错误判断和制定相关治理环节,并且对本单位的内部治理建议工作实施不力,造成决策意见失误,为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审计质量低下

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审计报告上严重失实,没有及时发现重大错弊,提出的相关意见无法顺利实施,进而造成事业单位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影响内部审计生存

内部审计工作不力,不能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发挥的作用,就会让单位决策层产生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价值的怀疑,恶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存环境。

四、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一)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

要从法律法规的高度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去充分确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地位,要做到在组织机构上以及人员业务上的独立,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方面、工作方面以及经费方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及部门,有效规避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干涉。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要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提高他们在内部审计工作上的素质;要重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能够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三)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要积极地学习好先进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理论和相关设计技术方法,要将这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与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相结合,不能死搬硬套。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经济责任

[DOI] 10.13939/ki.zgsc.2015.22.130

1 基本思路和概念界定

1.1研究思路图

1.2基本概念界定

(1)经济责任审计。本文所讨论的经济责任审计属于一种比较狭义的概念,是伴随我们特殊国情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一种政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指独立机构接受部门委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有关部门的经济负责人所履行的经济责任进行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审查,评价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尤其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属于财政收支,财政法律、经济效益考核三位一体的概念。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首先强调的就是内部性为主,这与单纯的第三方审计有一定的区别,内部主体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负责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审计的难度,因为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2)事业单位的内涵界定。我国目前现有的事业单位的数量异常庞大,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各异。根据资金的来源情况,我们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白收白付型、全额拨款型以及差额补贴型。事业单位具有与其他单位明显不同的特征,总结来说,事业单位的具体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是为了公共利益服务的公益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其核心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体育方面的公共服务,不能牟求私利。第二,事业单位从事的是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卫生方面的公益服务活动。第三,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是属于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尤其是对于科技和教育类事业单位组织而言,更是需要专业性很强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2 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宏微观层面问题分析

2.1宏观层面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宏观层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家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立法工作滞后于实践工作。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还处在不断探索、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立法工作进行了努力的尝试,做了很多的切实可行的工作。2006年之后修改的《审计法》当中写入了经济责任审计,但是并没有罗列具体的规范,过于粗线条。各个省市地区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够规范、有的比较抽象,还有一些不符合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审计目标。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不当、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立法的滞后阻碍了事业单位内在机构审计作用的发挥。按照不同的审计主体来看,国家审计有《审计法》作为基本的法律的依据,但是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层次就非常低,不能很好地有效指导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也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缺少足够的法律地位,影响审计的效果。

2.2微观层面问题分析

第一,内部审计环境存在问题。虽然一直在强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需要保持独立性,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领导认识不足,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客观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第二,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缺少足够的专业性,而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配备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专业配备不合理。在西方内部审计实践当中大多数是财会审计方面的人员,其他专业人员相对数量比较少,事业单位当中内部人员配备更是如此,第二,技能不全面。要做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能,还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还要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体而言最终的审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

第三,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由于自身工作素质的限制,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一直都是对于他人的工作进行考评和监督,但是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考评制度却鲜有人问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人员考核评价、奖惩的制度不完善,而且有的甚至留有空白,这不利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3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3.1宏观方面措施

第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审计的法制建设。前面提及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三种类型当中内部审计一直处在非常尴尬的地位。内部审计法律的制定从根本上改变尴尬的处境,也可以有效地发挥自身职责,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实践以及经验不断总结新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对于目前无条件出具实施要求的部分可以暂时出台以指导意见替代,从而引导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发展。第三,提升公众的认知度,这是有效开展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于内部机构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工作,明确内部机构经济责任对促进单位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防止。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果,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的发展。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含义。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ISPPIA)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旨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管理的独立的、客观的鉴证与咨询活动。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估业务活动的合法性、适当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1941年,美国纽约成立“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简称IIA)。1996年,IIA研究基金会形成了《内部审计的未来:特尔菲研究》的报告,指出风险防范、提供增值等应作为今后内部审计的重点发展方向。2011年IIA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

通过上文对国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知,内部审计经历了由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四个阶段。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很难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2)国内研究现状。相对而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起步较晚。1985年国务院《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内部审计监督制度。1996年审计署《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明确了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工作的职责范围、内容和根本目标。个人研究方面,汪小曼等在《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研究》一文中指出,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缺失是影响内部审计工作价值发挥的主要因素;张友堂在《政府审计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基于政府审计与大学内部审计关系的角度》一文中指出,政府审计应当去除行政化色彩,保持独立性;张文辉在《浅谈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政府审计的关系与协作》一文中指出,政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充分借助其他群体以及审计力量,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内部审计控制体系;郑石桥在《公共问责机制与政府内部审计》一文,从理论的角度上构建了公共问责机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针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思路主要为对现有经验的借鉴与总结以及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的研究,但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指导性意义,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认识度不够。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混为一谈,认为设置纪检部门就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或者错误地认为内部审计是上级单位管理、约束下级单位的一种手段,对内部审计抱有敌对态度,致使内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现组织内部问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真正独立。在机构设置上,一些单位内审部门不是单独设置,而是隶属于纪委、财务或办公室部门,这种情况导致内审机构受各方利益牵连,很难开展客观的监督活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实现独立。很多事业单位的内审人员是其他科室抽调组建的,平行于单位内部的其他科室,而碍于事业单位人际关系或自身利益的影响,审计工作很难公正进行。

3.内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有多维度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证书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相对稳定,“论资排辈”的环境氛围浓,容易造成内部职工安于现状,进取心较差。即使在前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缺乏继续教育和学习,与时代需要脱轨,存在人员素质风险,大大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内部审计系统并不完美。内部审计的依据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内部审计准则的行为本身,如“内部审计实践准则”和“道德”,另一种是指在制定职业判断标准时的内部审计人员。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方面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依赖于自己单位的性质和特点,依靠经验和自己的理解来做审计工作,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但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过程和评价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很多企业没有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使内部控制审计流于形式。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1.提升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我国三大监督主体,而内部审计相对而言更容易为组织自身充分利用,但同时也最容易被忽视。行政事业单位一般管理效率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内部审计尤其需要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审计人员、普通职工在各方面也应切实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度,把强化内部经济监督与审计联系起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发挥最大效用。

2.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作用实现的关键是要保证其独立性。只有独立,才不容易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审计过程才能公平、公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由单位最高领导人直接领导,避免受其他同级部门的干预,同时要与纪检监督部门相分离。内部审计人员也要保持独立,避免身兼数职的现象,并明确相应的宗旨和责任,做到奖惩有据,增进工作履职意识。

3.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素养。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执行内部审计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专业训练,懂得沟通技术,执行职责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使其适应现代审计信息化和网络化要求,增进职业道德责任,以诚信公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专业胜任能力,提供正确可靠的审计信息。

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特色的内部审计工作条例,提高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级别,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对制度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据可循、有法可依。规范内部审计流程,明确内部审计各岗位职责,使审计工作在法律规章制度下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内容来开展,实现内部审计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工作监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高效规范地行使职权,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认识,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工作人员执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转变审计职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荣,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41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Z],2013.[4]张德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5.

[5]林岩.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价值管理,2014(1).

[6]高波.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探讨[J].现代商业,2009(30).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行政单位;审计工作;问题研究;对策分析

一、简述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承担着监督职能,其工作重点就是对单位内部运营进行制约,不仅利于完善单位内部的控制和管理,而且还能切实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因此,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着编制有限等问题,编制的不足让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很多人认为内部审计等同于鸡蛋里面挑骨头,也正是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将简单探讨一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1.什么是内部审计工作

在现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所谓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种建立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专门对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查的财务评价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信息与外部审计信息是对称的,它主要对本单位独立部门与财务机构进行收支及经济活动的评审,简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为了落实单位经济目标而存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为了通过对单位内部的控制保证单位发展的监督方法。

2.为什么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对单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国家的财务问题一向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对财务问题的主要态度就是不包容、不包庇,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每一个单位都真的做到了两袖清风,在我国的民间俗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利用内部审计拉起员工思想上的注意弦非常重要。其次,内部审计工作还兼具着一定的内控功能,我们无法否认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仍存在着小家主义思想,这些人工作时很少会从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内部控制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而利用内部审计可以科学的评价单位内控工作,也可以更好的发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单位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改善。最后,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促进单位廉政建设,内部审计是一种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对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评价的工作形式,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杜绝单位内部贪污腐败等违法问题的出现,也可以帮助单位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此外,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单位领导在职期间的经济审计,这种审计方式可以有效地督促领导在工作时合理利用工作职权,以避免经济问题的出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前文已经提过内部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大价值,本文以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为例,简单分析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1.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随着国家对财务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使用的资金流向都是可查的,这也就让很多领导误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并无很大必要。正是这种认识,加上人员不足等问题,使得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导致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一直是由纪检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的。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误区,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要求,因此,这些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其设为重要部门,甚至在内部审计人员的正常工作中,一些人还常常会百般阻挠,这些想法和阻挠也让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举步维艰。这也就导致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未真的落实内部审计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以至于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和约束作用。

2.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配备不到位

与其他工作相比,审计工作具有一种独特的工作特征,即独立性,它不仅仅是部门和机构的独立,更是人员的独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也是如此,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与其他部门相比,内部审计部门的实际独立性较低。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员工都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有些地方甚至直接从财会人员中借调,财会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但是审计工作绝不等同于会计工作,这种兼任或借调的工作形式很难保证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另外,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虽然经验足够丰富,但是思想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前怕狼,后怕虎,以至于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接受检验。此外,不可否认审计工作是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单一性的,正是审计工作的这种特性,让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其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都较为古板。

3.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定位

在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价值,认为内部审计就是为了查找工作错误、防止工作问题,这种认识当然是片面的,其实内部审计工作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内部审计的方法也绝不仅仅是查阅报表或者人员谈话,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单一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到位,体现在很多单位每次的审计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单位的实际工作也并没有得到确切改善等。另外,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事后,认为自己只要揪出错误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内部审计工作应该贯彻于实际工作及活动的方方面面。只注重事后纠错的错误定位,很容易造成工作被动和工作表面化的情况发生,此外,这种定位也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更别谈能为单位发展提出有效建议了。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改善措施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的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法,并通过不断的钻研和实践,让内部审计彻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下文将结合前文提出几点改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该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人才招聘、部门设置、单位培训、政府发文等形式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以身作则的唤起单位员工的思想认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不怕调查也都能经得起调查。其次,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还应该合理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并科学的运用微视频等方式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以提高各单位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各单位还应该给予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的工作支持,摒弃以往调查就是不信任的错误理念;各领导也应该及时与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沟通,了解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进行协调处理,以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国家也应该加强对其的法律要求和制度规范,让各内部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单位也应该结合国家的要求,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

2.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仅是审计工作的保障,而且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单位应该加大人才招聘和人才培训力度;另外,在招聘时,各单位还应该对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和证书限制,在部门设置上,各单位也应该保证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绝不是依附于其他单位的,也不与同单位其他部门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其次,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因此,各单位还应该定期举行员工培训,并不定期进行组织谈话,以此让各内部审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切实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不弄虚作假、不浮于表面。此外,政府审计部门还应该定期开展再教育活动,通过员工先进经验分享及合理化建议提出等方式,利用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加强内部审计人员思想转变,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最后,各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做好准确定位,及时对单位活动或单位人员进行审计,尤其是在单位重要人员离职、调职时,更应该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通过科学、正确、规范的工作方法进行合理审计,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增添和完善审计内容;此外,在内部审计时,各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树立大局视野,透过问题看待事物本质,并通过对事物本质的分析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以促进单位工作的更好开展。

四、总结

总之,要想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绝不仅仅是单靠一人之力就可以的,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平稳运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积极配合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工作,另外,作为一名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学习,2018(01).

2.李东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实务方面是存在关联性的,二者共同形成整合审计。可以说审计工作从指引、计划再到完成都需要立足于整合审计,因为整合审计可以提高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效率,它已经成为国际上各个行业领域所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文章主要针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比较,阐述了二者审计工作的重复性,从而说明整合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整合审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最后阐述了整合审计流程实施过程。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报表整合审计;必要性 

一、前言 

美国2002年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制性地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标志着我国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建立,随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逐渐建立和发展,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使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一项新的审计业务,自2011年起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展到其他上市公司实施。这样,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异同等问题引起的整合审计也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点。闫立社(2013)认为整合审计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还可以使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结论互相印证。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对比分析来说明对二者进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并说明如何进行整合审计。刘永君(2013)则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及审计质量和效果三个角度来分析了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异同点出发,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此阐述整合审计的必要性,最后并说明了整合审计的实施流程,这对我国整合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 

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一直处于世界的前言和领导地位,而整合审计最早起源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起的内部控制审计。所以整合审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二项业务的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联合实施审计。对整合审计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指派同一个项目组执行审计业务;二是由同一家事务所不同的项目组实施审计且在执行过程中保持沟通。正因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重复性,以此减少审计工作量,所以需要进行整合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三、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比较 

内部控制是单位重要的管理活动,它希望试图解决三方面问题,它们分别为财务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审计工作对法律法规的有效遵循。优秀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单位经营效率,也能促进单位未来长期发展战略的快速形成。 

具体到内部审计工作,它就要求单位实施控制设计财务运行的有效性,并交由注册会计师来实现对单位内部的控制审计工作。如果单位内部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会通过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来实现审计披露,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来合理确保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真实信息被应用于整合审计的控制过程当中。再者,内部控制也能确保单位资产实现可靠性控制目标。 

再看财务报表审计,它基于以下两种状况才会强制要求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第一是在评估认定层次出现重大错报风险时,此时预期控制运行有效,单位可以确定实质性内部控制程序性质,也能够通过验证注册会计师拟信赖度控制的有效性;第二就是实施性程序无法为整合审计提供认定层次适当且充分的审计证据,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业务需求。所以说,要基于整合审计来有效划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侧重点,尽量防范和降低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所存在的现实风险。 

四、采取正确的整合审计方法 

根据我国审计指引第十条规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实施方法,它主要针对注会识别风险、选择拟测试控制等基本思路展开。之所以采用该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它能够起始于财务报表审计层次,充分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诸多风险,鼓励单位注册会计师将关注重点集中于财务控制层面上,并将财务工作自然过渡到大账户、列报等相关财务报表的审计认定层面上。具体来说,要采取正确的整合审计方法来促进单位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了解与单位财务报告所相关的内外部风险,能够清晰识别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所必须的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内容。另外,要对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进行性质、时间安排以及范围的有效界定,看其是否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测试环节。注册会计师也要考虑在早期业务执行阶段来对单位内部控制实现中肯评价。 

二是要做到对重要账户、列报的有效识别和认定,判断账户列报中可能存在的固有风险,并考虑整合审计对单位内部财务的控制影响。 

三是要合理选择拟测试控制,要对单位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进行内部控制影响测试。而选择项测试项目标准则取决于该测试单独或合并后是否能满足单位对相关认定错报风险的应对对策。 

五、正确认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相互关系 

根据单位整合审计的基本要求,单位内要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发表,并正确认知两种审计报告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这种做法能够促进单位更好理解有关财务信息處理与规划,确保单位方面做出正确决策。 

对单位而言,财务报表就是其财务信息的最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整合审计时一定会发表无保留意见,为单位避免重大错报发生。当注册会计师对单位财务报表发表过程中提出无保留意见时,就说明单位的财务报表是不存在重大错误的,此时其内部在整合审计方面会出现两种状况:第一,其整合审计规划下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正在有效运行,可以即时防范并纠正重大错报问题;第二,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或重大错报已被校正。此时可以证明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单位在整合审计工作当中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非无保留意见,避免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时出现更大的错报风险。 

六、整合审计流程实施过程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内部控制审计对内外两方面环境的了解来得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情况,并且运行的有效性审计工作完全可以通过被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及环境这项工作利用,同一审计组不必重复性工作或者同一事务所的不同审计组经过适当沟通也可以进行了解。 

(二)控制测试 

财务报表审计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中,需要进行的控制测试要在拟信赖的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有效性之前。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测试不是必须的。二者的测试范围不同,财务报表层次的审计要求对认定层次的相关控制。所以,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控制测试可以在实施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测试后不必实施。若是由不同的项目组进行审计则进行适当沟通后也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来完成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部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 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促进廉政建设。

3.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4.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 但由于人们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够深入, 尤其是大多数单位领导不重视, 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直接的关系, 可有可无。这种认识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变, 但是近年来,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偏差, 认为近年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 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 有些领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 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些错误的观念, 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 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 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 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 少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大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但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 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人员, 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 如有些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 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 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才有一个不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内部审计重点不突出, 内容单一, 工作不规范, 适应能力较弱, 发展相对滞后。目前, 虽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审计法规, 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 开展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将不难发现, 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将工作重心放在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上,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 例如, 对收入进行审计时, 往往只审核其所附票据是否齐全, 而对其价格是否合理根本不作深入分析。由于只对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审计, 而不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的评价, 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单位的潜在风险,进而也就无法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建议。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基本是按照领导的意图随意开展, 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也没有按照规章操作, 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序状态之中, 如超出职责范围审计、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 从而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 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的产生。

(四)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标准相对滞后, 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 内部审计的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和报告审计意见时所必须依据的原则、规范和尺度,它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 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准则, 使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 从而对审计造成许多问题, 尤其是违纪问题难以确切地定论, 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约束力。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 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 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 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 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 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 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 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五)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 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 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 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但目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 遇到内审时临时抽调人员,导致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内审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知识, 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二是专职人员较少, 兼职人员较多。三是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 多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四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策略

(一)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从制度角度对审计进行控制,第一,必须要明确内部审计岗位及其职责。第二,要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监督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并以此作为员工绩效管理的标准。第三,审计监督制度要对审计监督行为进行行为约束。第四,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二)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建设目标,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对审计岗位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实务能力等进行综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其次,加强对审计监督员工的绩效考核,引导他们的行为向规范的方向发展。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审计监督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内容都要进行明确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来实现审计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 最后,加强审计队伍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公众服务队伍的一员,审计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社会职责是服务大众,只有将自己的工作提升到这样的层次,才能在实践当中本着为社会服务的态度来认真工作。

(三) 实现审计内容更加多样化、专业化和审计方式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新时期,需要在审计内容方面更加的多样化,从以往的单一审计内容转移到多内容审计。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对绩效、决策评议和经济合同的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活动是内部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领导层决策的重要依据,审计不仅是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要实现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审计要实现监督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一活动方式转变到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少来开展工作。审计员工改为必须转变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为社会创造最大的效益为目标,不断探索新方式来实现审计监督应有的作用。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是项重要的职能,如何有效提升监督水平、实现监督效益的最大化是需要不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不断探索的,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能切实提升审计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晓红.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J]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 10)

[2]吕国梁.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 1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99-0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1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2)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随意性较大,审计业务管理无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规范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事业单位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审计业务规范,并按照规范的规定标准评价和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实现审计目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从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与国家法规的规定差距较大,内审在单位内部的地位也普遍不高,权威性不大,加上内审只有建议权,无处置权,在领导不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调查发现,在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上,大部分事业单位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是单位的法人或最高领导机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客观性。按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职责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分别要从业务上职责权限、行政上职责权限分别隶属于不同委托主体。从委托理论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办公部门,直接对事业单位法人负责。而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检查力度也相对不足,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2 规范及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2)明确界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事业中治理位置。确定纪委、监察处、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分配、工作隶属部门。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计划审批、审计业务范围、审计报告审核等具体审计工作事项;行政内容主要包括内审人员配备、内审人员选拔考核、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等。业务、行政上职责分别由监察、纪委进行分管。通过将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人员自身利益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尽可能保证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保障了内审人员切身利益。

(3)内部审计要独立履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必须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是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的一贯要求,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维护内部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目标:一是查错纠弊;二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三是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通过监督和评价活动,在为经济单位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内部制约、防护、评价、参谋等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实现其目标和职能,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活动来体现。这就涉及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因此,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运用自查互查质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的活动。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内部审计小组可以运用自查法、互查法、质量法提高内审质量。自查法,就是审计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审计任务,对自己所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互查法,是指由审计组中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努力避免使自查、互查审计质量的行为流于形式。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

(5)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政府审计可以考虑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但不得推卸自己的责任。

政府审计是受人民委托对公共财产管理者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的经济监督行为。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公共性等特点,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它对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权力制衡,健全民主与法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所实施的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它具有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审查的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内部审计是现代组织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错误与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健全我国审计体系,明确各种审计主体的责任,提高各种审计的效率,充分发挥各种审计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笔者认为,当前应当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探讨

政府审计机关应对公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是大多数国家的一种通行做法。例如美国《预算和审计法》就规定,gao有指导联邦各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等非审计监督职责。《瑞典国家审计法》也规定,国家审计署的职责包括:“监督政府经办机构内部审计活动;监督中央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活动;在审计、会计和有关方面帮助中央政府培训有关人才。”但是,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西方国家中,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而且,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职权都逐步转让给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只保留了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以强化公营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完整。

我国现行《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对政府各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指导和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依据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宣传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制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帮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审计人员;指导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指导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等。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

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的理由是: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具有重大影响。公营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权益维护。作为公共财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享有权益的监控者,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在对公营单位进行有关审计时通过评审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其质量,纠正其错误与不当做法,促进其提高工作质量,强化内部控制,保护国有资本的安全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放弃对内部审计业务指导的理由是:内部审计职业化是一种国际趋势。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而且内部审计全球性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是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基本职责。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能够有社会和市场办的事要尽量让社会和市场去办,而且,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属于“私人领域”,不宜由政府部门干涉。因此,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应当由内部审计师协会来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更专业、更权威、更有效率,可以统一不同性质单位的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可以使政府审计机关专注于公共领域的外部审计监督。

至于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理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出发,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甚至可以进行直接领导。这与政府审计机关从保护国有资产的目的出发,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监督是不矛盾的。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审计机关仍然对国有单位内部审计进行基于所有权的指导和监督,就与政府审计机关的身份不符,因为政府审计机关不是国有单位的所有者或其代表。

二、政府审计应当如何利用内部审计成果

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不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但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需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例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与外部审计的审计内容相同,所依据的标准都为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方法上都要评价内控制度,检查凭证、账册,核对账表一致性等。这就为外部审计利用内审工作的成果创造了条件。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以后,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

任何一种现代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解,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与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同时,针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为以后的外部审计提供更好的基础。此外,外部审计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审成果和对下属单位审计的结果,以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之前,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核评价。政府审计机关只有在审核评价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质量控制严格,审计工作成果比较可靠时,才能对内部审计成果进行利用。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也不能推卸政府审计责任和损害内部审计及其所在单位的声誉与其他利益。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4篇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这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以及是否可以有效地发挥审计对于腐败和其他不作为现象的预防和监督。本文首先界定了基本的研究思路以及和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相关概念,在第二部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问题开展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第三部分对于存在的问题开展探讨,提出了一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希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水平提升。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经济责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30

1基本思路和概念界定

1.1研究思路图

1.2基本概念界定

(1)经济责任审计。本文所讨论的经济责任审计属于一种比较狭义的概念,是伴随我们特殊国情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一种政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指独立机构接受部门委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有关部门的经济负责人所履行的经济责任进行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审查,评价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尤其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属于财政收支、财政法律、经济效益考核三位一体的概念。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首先强调的就是内部性为主,这与单纯的第三方审计有一定的区别,内部主体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负责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审计的难度,因为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2)事业单位的内涵界定。我国目前现有的事业单位的数量异常庞大,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各异。根据资金的来源情况,我们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自收自付型、全额拨款型以及差额补贴型。事业单位具有与其他单位明显不同的特征,总结来说,事业单位的具体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是为了公共利益服务的公益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其核心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体育方面的公共服务,不能牟求私利。第二,事业单位从事的是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卫生方面的公益服务活动。第三,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是属于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尤其是对于科技和教育类事业单位组织而言,更是需要专业性很强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2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宏微观层面问题分析

2.1宏观层面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宏观层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家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立法工作滞后于实践工作。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还处在不断探索、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立法工作进行了努力的尝试,做了很多的切实可行的工作。2006年之后修改的《审计法》当中写入了经济责任审计,但是并没有罗列具体的规范,过于粗线条。各个省市地区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够规范、有的比较抽象,还有一些不符合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审计目标。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不当、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立法的滞后阻碍了事业单位内在机构审计作用的发挥。按照不同的审计主体来看,国家审计有《审计法》作为基本的法律的依据,但是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层次就非常低,不能很好地有效指导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也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缺少足够的法律地位,影响审计的效果。

2.2微观层面问题分析

第一,内部审计环境存在问题。虽然一直在强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需要保持独立性,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领导认识不足,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客观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第二,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缺少足够的专业性,而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配备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专业配备不合理。在西方内部审计实践当中大多数是财会审计方面的人员,其他专业人员相对数量比较少,事业单位当中内部人员配备更是如此,第二,技能不全面。要做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能,还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还要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体而言最终的审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

第三,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由于自身工作素质的限制,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一直都是对于他人的工作进行考评和监督,但是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考评制度却鲜有人问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人员考核评价、奖惩的制度不完善,而且有的甚至留有空白,这不利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3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3.1宏观方面措施

第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审计的法制建设。前面提及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三种类型当中内部审计一直处在非常尴尬的地位。内部审计法律的制定从根本上改变尴尬的处境,也可以有效地发挥自身职责,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实践以及经验不断总结新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对于目前无条件出具实施要求的部分可以暂时出台以指导意见替代,从而引导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发展。第三,提升公众的认知度,这是有效开展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于内部机构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工作,明确内部机构经济责任对促进单位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防止贪污腐败。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果,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的发展。

3.2微观方面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范。各种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事业单位的规模、人员制定本单位内部审计的规范,确保内部审计项目有规范可以依照。有条件的大型事业单位,比如高校、医院,都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审计规范等,而且需要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第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以及审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不应该采取常规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考核不仅仅依靠数量,更需要通过质量来考察。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需要分成内部审计部门领导、组织部门、被审计机构三个部分互相打分,互相监督,并且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考核挂钩。第三,规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规避审计风险。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越好,那么审计风险就会越低,相对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就会更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因此,需要合理优化审计部门机构设置,规范会计账目,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资产管理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十五年吃财政“空饷”私设“小金库”终被挖——湖北十堰市经济责任审计查案纪实[EB/OL].(2007-09-05).http://audit.gov.cn/n1057/n1072/n1327/34172.html.

[2]周亚荣.非营利组织相关审计问题研究[J].财会通信-学术版.2007(9):15-17.

[3]宋良言.对事业单位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与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10).

[4]邬慧君,杨丽霞,刘梅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实地调查研究[J].财会通信·学术版,2007(7):57-58.

[5]徐霞,陆雨婷.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石油化工、塑胶塑料行业的研究[J]. 中国市场,2014(44).

[6]刘湛.审计本质特征的理论解析[J].中国市场, 2014(1).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思考

一、审前调查的问题

(1)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审前调查的重要性。制定审计方案一定要建立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没有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制订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2)强化学习,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在开始审计前,首先要熟悉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和管理程序及行业特点,强化学习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会计制度、财经法规和行业准则、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等审计知识点。(3)控制风险,做好审前调查。审前调查的负责人要在查阅以前年度审计资料和对案卷分析的基础上,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使用职业判断去发现该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点,进而确定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资料――被审计单位适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经济业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机构情况;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会计账簿、报表、银行对账单;财务电子档案;预算、计划和合同;招投标档案;相关法规政策、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4)把好审前调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在认真分析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

二、收集审计证据的问题

(1)取证方法问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需要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收集、分析、判断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最主要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要将审计证据按照审计事项分类,按照与审计事项的相关程度排序;要对审计证据进行比较判断,决定取舍,剔除与审计事项无关、无效、重复、冗余的证据;要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分析,确定某一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2)取证范围问题:要充分考虑质量特征――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合法性是指审计证据本身和获取来源合法。内部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时,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按照重要性原则,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判断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适当运用抽样方法,根据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确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做出获取审计证据的决策。因此在审计实务工作中,一定要把握两点:其一金额大小;其二问题的性质。

三、审计记录的问题

(1)什么是审计记录。审计记录真实、完整地记载了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因此,一个审计项目从立项开始,项目组的审计人员就要开始作审计记录了。目前,一些审计人员理解为只有现场审计阶段才作审计记录,其他时间不作审计记录,这种理解、做法需要纠正。(2)审计记录记载什么。内部审计的审计记录也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调查了解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审计应对措施。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四、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

(1)审计成果利用和转化的问题:审计成果的利用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它反映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成效,体现了审计工作的目的和目标。目前许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成果利用率普遍偏低,除了审计成果本身的质量不高、单位领导不十分重视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利用和开发意识淡薄,认为审计项目结束、出具审计报告后就完成任务了,至于审计结果怎么利用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事了,审计成果体现不出审计的价值。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2)提高内部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应抓好的工作:一是要增强全体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利用和开发意识。二是抓好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审计负责人要去营销审计工作,与有关单位广泛沟通,使单位领导认识到审计成果利用的重要性,并督促被审计单位用好审计成果。四是大力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扩大审计报告的公开范围,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五是制定审计成果利用的制度,使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