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

初中阶段教育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育教学 环境 方法 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67-01

众所周知,初中体育教学具有内在修身,外在养德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大投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的质量,更要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因素就只有环境因素了。心理学家也曾研究过,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可以提高自身两到三倍的记忆力。因此,作为初中阶段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一切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快乐教学更需要在一个好的环境氛围中进行。首先,要在师生之间树立起一个人人平等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可以按照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基础和学习的力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档次,必须摒弃这种等级观念和态度以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对体育活动及体育技能学习的抗拒,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深刻明白,无论一个人的体育基础好坏或体育技能高低,只要进行积极努力的学习,最终老师都会予以肯定,这对学生的进取心和兴趣的培养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其次,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让每一位同学都充分地认识到团结协作对于一个集体而言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之外,注意开展一些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意识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团结友爱的团队中感受到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的重要性。最后,注意引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扶持,做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对新的体育技能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同一课堂上进行体育技能学习的学生也会有进度或效果上的差别,因此,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学习,进行探讨和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通过和谐民主教学环境的构建,大大提高课堂欢乐气氛,学生放松心态,努力学习,从而真正的爱上体育课堂,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 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重视备课的作用,认真备课,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备课主要从两方面开始。为学生方面备课。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不了解而盲目教学可不行,因此备好学生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每个年龄段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我们既要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联系性,又要清楚地知道各个阶段的独立性。明确联系性,有助于我们通观全局安排教学,阶段性地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的共同特点做到阶梯型教学,循序渐进,保证学生的成长过渡和进步。具体到每个班级、每名学生又有各自的特殊性。教学伊始就应该尽快熟悉每名同学,了解他们的体质、爱好、性格及特长。体质好的自不待言,体质不好,就要降低标准,以使他能够在自我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不致畏难或失去兴趣而退缩。兴趣所至,学习效率就高;生性胆小或不喜欢体育,上课时就不具备主动性,即使强制教学也只是事倍功半,这时就需要老师针对其心理特点适时鼓励,加以引导,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懒惰或意志薄弱的学生,就恰当地采取严格要求、激励、帮助等多种方式,使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增强意志,塑造强健体魄;对于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自然就要求老师做伯乐能慧眼选拔并重点培养。对于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是我们上课的依据。教学大纲从总体上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应该认真研读,以保证学期或学年教学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每一章节的体育教学内容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小目标。备课时都应以此作为标准研读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有编者明确的教学思路及原因,这些都应该吃透弄懂。明白了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教材中的内容要点和关键之处就会一目了然,在教学时就不会走弯路,避免浪费时间。这样就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安排教学器材和场地,确定教学时数和流程,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通过备课,就好比战争时候的战术,只要我们加以重视,并加大投入,就会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3 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合理使用课堂时间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阶段 教学创新模式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Establishment of Innovation Model in the Middle School Teaching

SHAN Zhenxiang

(Yinji Middle School, Gaotang Coun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867)Abstract In middle school st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novation mode of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education teaching made exploration as follow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ion innovation teaching target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process, only to do the innovation, can re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age; teaching innovation model; education

原国家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①时代的发展呼唤教育创新。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关键时期。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建立创新模式,才能培养出顺应时展的创新型人才。那么,究竟怎样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建立创新模式,这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

1 教学创新的含义

教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时展的要求。从总体上看,教育过程包括教师教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同时由多种教育因素构成,诸如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创新等等。其中,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创新由多个环节和因素组成,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的一个下位概念。所以,在我们理解教学创新之前,先要明白教育创新的概念。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创新是知识信息通过不断组合,然后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同时,它也表现在更新知识观念,创造新的事物,以及对原有事物进行再加工,重新创造,从而形成一些新的观点、想法。教育创新是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对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推动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教学创新是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进行加工,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渗入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自身的智力水平,形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个性。

2 初中阶段教学创新模式的建立

2.1 创新教学观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教学走在了发展的前面的时候,这样才是好的教学。”②好的教学观念一定是适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观念。创新教学观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注入新的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时展的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指挥棒。

从教学观上来讲,初中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着一种引导作用。教师要和学生一块儿去互动、共同解读和阐释课本文本,一块儿发现和建构教学意义。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学生潜力,推动学生主体的发展。教师的眼界要开阔、放远,不能让目光老盯在三尺讲台,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空间都可以看作是教师发挥教育作用的舞台,树立起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大教学观的理念。

在对待学生方面,初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待全面发展的人,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能用学习能力去衡量学生,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期望,帮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杰尔仁斯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对待学生,要充分给予师爱,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帮助其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教师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身体,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有着平等人格的人去看待。

2.2 创新教学目标

初中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在初中的这个阶段有着独特的内涵。教学目标是人提出来的,是帮助学生达成预期的学习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和原有目标,改变不合学生发展的目标,创新教学目标,努力促进学生发展。传统的教学目标由于偏重知识的学习,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这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创新,应该从以下几点内容着手:

(1)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价值观的培养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创新的积极推动力量。前国家主席同志曾经说过:“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起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把提升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3)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能力。初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而不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挖掘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3 创新初中教育教学方法

西方哲人说过:“方法有时比知识更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起着先导作用。首先,初中教师要明了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意义。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益于学生高效率地接受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挖掘新方法、不断探索新思路、不断创新观念,使得教学具有生动性、丰富性、逻辑性、趣味性,积极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2.4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有着诸多弊端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识记,这样的后果是培养的人才思维不够灵活,创新能力较差。所以,创新教育教学务必要对旧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使得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评价体系的积极导向功能。使得教学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要把推动教育发展作为目标,形成一种创新的内在机制,使得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共同参与其中,使其成为教育创新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考试内容上,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内容的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出的题目不仅有封闭性的问题还要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答案没有标准可言,只要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自由想象,充分表现,言之有理即可。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评价形式方面,要摒弃以往教育以纸笔考试为主的单一的评价模式,要采取多种考试形式,比如口试、开卷考试以及实验等考试形式。

评价内容方面,要坚持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养的综合考查,摒弃以往单一的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方式,从多方面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评价主体方面,过去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及家长,教师和社会等多方面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初中阶段教育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当前课改的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初中阶段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建立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就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探讨,完善初中阶段教育教学方式模式的建立,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初中教育获得更大的成功。

注释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阶段 职业生涯教育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307-02

近几年来,国家和教育部也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展了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但相对于国外的发展状况,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乏、家庭日常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偏差、社会职业生涯教育氛围的浅淡和初中时期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综合作用,初中学生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不清楚,在个人职业发展前景规划方面明显缺乏指导,导致一部分学生结束正规九年义务教育后,出现升学无望,就业无门的状况,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一、中国初中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初中生对自我认识不全面。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但是自我认识还不是很全面。在“你了解?”和“你了解自己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以及优点和不足的比例只占36.3%和37.9%,不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分别占到63.7%和62.1%。调查充分显示,初中学生对自我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优点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判断和认识,但是对自我认识还不够全面,相当多的学生对自我还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对与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优点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更是淡薄。

2.初中时期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完整。现在社会上的职业众多,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对将来职业有一个设计,就必须让孩子接触各种职业,了解各种职业信息。调查显示:初中生对职业的认识不完整,认识片面,对职业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初中生受社会舆论、媒体宣传影响较大,对社会职业的构成了解不全面,在“哪一类是你大学毕业后期待从事的工作?”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分别是36.7%、18.4%和16%,这说明初中学生对社会职业关注受老师、家长和媒体的影响,集中于教师、医生、工程师、公务员等社会影响力较大、收入稳定或高收入的职业,而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技师、农艺师却排斥在学生的视野之外,对技术操作型的许多劳动岗位(如工人、农民工、清洁工等)更是表现漠然。第二,初中生对社会职业的了解途径不丰富,比较片面。了解途径排在前三位的是电视、家长和朋友,而其他本该发挥重要作用的如老师、报纸和社区却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还有初中学生普遍认为培养某项职业能力很重要,但愿意在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却很少。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乏社会职业意识,缺乏对构建明智、现实的职业发展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在学生思想上的印痕。

3.初中时期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初中时期是学生对前途的现实性的探索和实验性的选择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色彩非常鲜明,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作出初步的职业尝试。调查显示:中国初中学生对职业和个性的关系认识较清楚,已经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还是很淡薄,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更与其他发达国家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调查中仅仅有31.3%你听过职业生涯规划,高达68.7%的初中生不记得或者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解和系统学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就更少了;高达70%的初中生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将来比较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认为应该在初中阶段考虑职业生涯规划初中生只占26.2%。这些问题综合说明现阶段中国初中生在职业规划上意识淡薄,而且滞后,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教育,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将来会为此付出代价。

4.初中时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的缺乏和偏差。职业生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主要以班级或小组团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是调查显示,中学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缺失,很少有学校开始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即使有,也是走形式,大部分学校也没有按照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与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生涯发展不相适应。在对老师的调查中,只有9.2%的学校有开设人生设计或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课程,班主任很少教育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职业,只有1/10的老师有在课上强调职业选择的重要性,这些问题显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关于职业生涯的教育内容严重缺乏。有的初中学校即使有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出于安全考虑,只是让学生做简单的参观,而关于职业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仅次数少,而且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当问到老师“您学校在课外活动中有没有组织学生参观一些职业如医生所从事的工作”时,回答没有或不清楚的比例高达91.8%,回答有的比例只占8.2%,与中国小学阶段还有一段差距,更不用说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了。这说明在初中时期,由于升学压力、老师和家长的一些认识误区,初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减少,更不用说职业实践和职业实习了。

二、加强初中时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思考

在初中时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还需要家庭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扩大职业生涯教育范围,提高职业指导水平,扩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手段和渠道。

1.增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第一,教师要树立对学生理性的职业期待,避免提高学生未来择业的机会成本。教师要充分重视职业生涯教育这项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修养,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第二,各门学科任课教师要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培训,并把职业生涯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第三,培养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中国的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借鉴国外的标准,培养专业化的职业指导老师,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和学校要按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2.发挥初中职业指导的作用和提升初中职业指导的水平。初中时期是职业指导的起始时期,中国中学的职业指导,包括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是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生涯设计,为升学或就业作好准备的一门学科。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毕业生的合理分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因此作为初中学校发挥初中职业指导的作用和提升初中职业指导的水平:要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建立学生个性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现状和特点,突出职业指导的目标化;提供职业信息服务,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积极开展咨询指导,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定向;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课外活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其职业素质;推进职业指导,要注意学生成长的阶段性。

3.开设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课程。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课程的教育。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公选课或必修课,引导、帮助和鼓励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未来的从业方向,选择各不相同的课程组合,以满足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份蓝图。同时加强对家长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和运用专题教学法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4.灵活开展各种以职业体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通过开展以职业体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热情参与各种职业体验活动。(1)劳技渗透,实现学生的自我角色塑造。(2)活动展示,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功感。(3)实地参观和实习体验,帮助学生体验工作环境和获得第一手职业信息。(4)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5.针对初中时期青少年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阶段,其中心任务是解决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身心限制的矛盾,所以初中生涯发展的重点是进行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与计划的准备,要分时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中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从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每一方面包括多个相关的主题,并且在不同的年级教学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如初中一年级的内容侧重自我觉察,辅以少部分职业初探,初中二年级以认识生涯类群为主,侧重生涯觉察,初中三年级以生涯规划为主。

在学校发挥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家庭要发挥积极的协助作用,如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初中生性格的发展;要重视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职业意识;社会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引进国外先进的测评工具,加快国外人才测评工具和方法本土化的研究与开发;完善职业信息系统,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信息服务;建立初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和制度保障(调查数据来源于福建省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教育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阶段; 分类教育; 值得关注;值得选择

教育改革,不断持续深化,已经走过了三十年有余。或者说折腾来折腾去,一恍去了三十年。回首过去言今日之中国教育改革课题,初 中阶段内分类教育的走来,或许迎来史册上举国上下小阳春。

教育,长谈改革需回收,苦果当下理会因。“《高考状元校园内盗窃十余起被铺》”、“《16岁高中学生称班上过半女生曾发生性关系》”、“《四名大学生因开火锅店起争执,合谋杀死经营伙伴》”、“《2011年辍学学生达88.3万人》”等等网络新闻,教育学者们深思后频频呼吁,呼吁后陷入深思;改革者们挥戈赤膊忙上阵,可寒千军万马齐奔腾。一路走下来,裸眼完全能看到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科学习压力、频发的学生厌学逃课等学校管理者的形式主义、功利思维互为肝胆。当为或不当为或许不是教育学者们所能左右的,对教育问题积弊之多,头绪之杂,盲点之困,着墨之扰,社会之惧或许只能诱发而感。教育,改革之难,难在哪里,难在难与上青天,难在难与之破题对题。三 十余年教育积弊问题依存久远,可见一般。正如总理所说,“改革走到今天,问题千头万绪,需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口。”路漫漫,回头是岸。作为龙头的教育改革者,中学分类教育是耀眼的答案确立之选。

实现强国之谋,中国之梦,首先要实现人才聚焦,科技领先。人才是技能型、技术型、学术型、科技型等的组合,是类别分组的叠加,是产品 劳动价值的或倍加或乘积或乘方,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态势,从走过三十多年教育路来看,完全与学校分类教育或早或迟的实弱存在必然的联系、相关。初中阶段校内的分类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不可或缺的 先驱之路、人才之路、强国之路。回头看看,德国强大了,靠的是切合工业发展需要的学校分类教育的聚焦。二次世界大战前,十九世纪上半期的德国,开始了国民教育运动,发起学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这一时期的德国,教 育发展速度比较快,对德国经济的崛起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就是在国家经济条件并不具备,由国家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严厉的法律措施和人民或自觉或逼迫之下取得的。国家管理教育,德国可以堪称世界的典范。据有关资料显示,明治初年的日本,财政是相当拮据的,但政府却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日本国民教育运动迅速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 明治政府对教育发展的正确的理性思考和对教育的宏观调控。纵观二战前的德国、日本,人才聚焦则科技强,分类的学校教育成就了工业发展与人才科技的必然性有机联动。由此可见,当前的中国教育改革,确立起初中起的学校内分类教育,不能再瞎指挥,高中阶段起的分类教育很折腾,应当从初中二年级起建立中学分类教育。

初中二年级起的分类教育,既能减轻更多学生学习压力、过重课业负担,也能增强学生职业操控技能,让更多全科学习困难的同学初中毕业就有就业的一技或多技技能。“《2011年辍学生达88.3万人》”,这个数据还可通过四川宜宾某县三中近二十年各届初中入口与出口得到应正。资料分析显示,各届初一入口均为750人,毕业时均为661人,辍学率达11.8%;资料显示,期间,尤其是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辍学或流失相当严重。资料进一步分析显示,中西部地区假定均每年有入口初中生800万,以11.8%计算,2011年辍学生达88.3万人,应是比较真实的。这一部分学生与继续读完初中而全科学习困难、学习吃力、压力很大,课业负担重,且各期全科考试均不及格或均及格学生群一样,在厌学、学科学习无兴趣、家庭溺爱、留守等多种因素参合下,其压力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段表现出来的学生人数,占达70%以上;全科都及格从整个初中过程来看仅仅占少数。在同等或相当的压力下,一类和另一类学生感受或呼声能一样吗?初中阶段的学生辍学或者失学与此相关。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减轻学生学习者二年级起实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让有趣的职业内容,丰富的应用技术迷惑住那些渴望需求兴趣的辍学或者失学学生,迷惑住全科学习均感压力大,全科学习均及格无望的学生。从高中起的分类教育显然不能从根本上剔除教育积弊,消除社会质疑的因素。维持普通高考制度的相对稳定,使选拔培养人才不受来自个别人大或政协代表杂音提案或个案干扰,使100制变为150、变为120分、变为80分与杂音偶同的现象不再重演,让教育回归本来面目,必须以法律为手段,启动实施好初中阶段内的而非高中起点的分类教育。

教育积弊,教育问题摆在面前是压力,学生辍学或失学很大原因是心理失衡所致,是压力超出了心理承受力所致,前者与后者具有互为传导作用,折射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上出现与教育规律相左的地方,折射出盲从乐观的机会主义,从高中阶段起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类做法更是明显。厌学、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在中小学学生中较为普遍,较为突出,超出了心理承受力的反应,小学中高年级早于初中和高中。小学中高年级引入动手性强的较为简单的职业内容比较实际,可为评价客体提供积极有为的生活实践空间和兴趣源泉,可为评价主体找到解决学生心理压力的良方。 正如同志早年说过“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直到今天的学校类教育。作为个体,在认识、思考、策划、制定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从多方面看问题。如果单从学科考试的角度来看,来评价,可能会对一部分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转换一角度,承认其参与劳动的收获,用心、用力、用时去加以指导、实践、考核、考查,做出评价,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就迎刃而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据悉,有600多所高校拟将转为职业高校,3+3高考改革方案已基本形成,听很多教师议论,都说“这种改革才是正确的。早就该这样改了。”突围要找突破口,切入要寻切入点。做到立破相佐,破中有序,序推法保,国家主导,社会参与,教师互动,形成定力,中国之教育梦、强国梦、中国梦一定能早日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感美 语言美 直观美

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今天,我们的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一直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反思以往的教学,大多存在枯燥、苍白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索然无味变成兴趣盎然,也就成为当前我们应探讨、研究的新问题。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这使得他们对于美感的追求显得犹为突出。经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反思,笔者认为假如将美感教学融入初中教学中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通过阶段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事实证明在教学中适当并恰当地渗透对美的品味和追求,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有乐趣、更具美感,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愿意用心体会美、用手创造美。美感教学的初步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情感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常识竭力以情感化,做到身教于情、导之以行。

一名合格的教师有责任去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而针对初中学生来说,“对于一个老师的热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于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要先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给予学生的爱去打动每一个学生,唤醒学生对你的爱。教师和学生应始终保持“平等”的位置。学生应尊重老师,老师更应尊重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解决与学生之间有可能出现的许多矛盾;对于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应要求自己用鼓励的语言加以评价;而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时常与他们谈心,因材施教、引导其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其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引导其一步步达到即定目标;教师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有些看似与教学工作关联不大的小事,只要能长期坚持,便能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有云:“世间万物如散钱,唯情一线牵。无情亲者疏,有情疏者亲。”“情”,真乃一剂灵丹妙药,从教师的真情行动中,学生们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就懂得了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

二、语言美

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语言之美,情化知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体验到强烈的审美愉悦,并在有一点独特的感受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与人谈谈这种体会的欲望,这就是审美情感的交流功能。教师的语言美还包括各种情感的运用,讲授不同感彩的课文时应运用不同的情感语言感染学生,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细胞、学习兴趣和交流的欲望,有效地引导其展开想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教师的语调而变化。

美的语言还是机智、幽默、得体的语言,这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现代的学生不太喜欢一本正经的老师,他们倒乐意接近幽默的老师。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当年,幽默的钱玄同教授在北师大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就能利用幽默的语言对话作为例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其实,讲究课堂语言的幽默之美,不仅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并不断刺激其旺盛的学习热情。由于在语言上不断变换刺激,还有助于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三、直观美

寓情于物,形情交融。经科学家研究曾得出结论:审美状态会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愉悦感,这种感觉有利于提高判断力和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选用教具,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教师可以经常通过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展、赞美祖国的诗文歌曲欣赏等多种类型的资料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借此使其感受我们伟大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有材料证明,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记忆力特别好。因此,通过这些美的交流感悟,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育教学 环境 方法 规划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59-0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体育课程是锻炼身体的唯一途径。同样,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是学生体育学奠定基础的时期,对其未来成长和学习发挥着重大影响。在组织初中体育课堂课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措施,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沭阳南洋学校的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首先,重视优质教学环境的构建,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处于青春期,具有叛逆的性格。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教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他们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这一阵地,用深厚的师生情感和高尚的教师人格去感染学生,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把课堂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成为支配学生行动的心理动力。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创设。心理学认为,人在心情愉快时,更容易接受事物。因此,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光把技术、技能教给学生,还要从感情上感染学生,师生间形成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抛开个人的其他情感因素,以亲切的态度去讲解知识;以优美的示范去感染学生;以关心、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提问;以关心、热情的态度去帮助学生;以敏感、灵活的态度对待偶发事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和温暖,得到鼓励、帮助。从而,让课堂充满欢快和谐的气氛,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认同和沟通,达到情感共鸣,使体育教学有效进行。另外,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差生好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心、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体育教师在学生心中有了威信,这样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学生喜欢自由,我们教师就给学生自由,并相互督促,合理的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提高体育教育水平。

其次,合理教学方法的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又显得格外重要。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我们更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什么才是优质的方法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一些优质方法在此与大家共勉。比如,通过主题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并实现课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活动中的跑动、跳跃、搬运、传接、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场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目标教学法是围绕所设立的学习目标而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即在目标的统领下,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以实现学习目标。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该情景中表达感情,活动身体,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例如,为了使学生的身心达到充分的放松,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通过创设幽静、舒心的潺潺流水声、鸟叫声和柔美抒情音乐,使同学有一种身如其境的感受,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轻松愉快地做着各种的动作。再如,以“见义勇为捉小偷”为情景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参与活动,达到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见义勇为精神的目的。优质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最后,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锻炼的情感。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7篇

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青少年一代的德育。例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言而信,受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余力,然后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上――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同志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初中教学的首位,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德育,忽视塑造青少年学生的灵魂的工作。

为何青少年时期德育工作会如此重视呢?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教育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行为的指导,那他们就不可能形成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品德。只要注意因势利导,就能使他们在思想政治上健康成长,形成高尚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品德。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和分割是非的能力,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习气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到走上违法乱纪的邪路。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从小就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中学教育的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中学德育的教学应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受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一)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使他们懂得,我们的社会制度里有的无比优越性,使他们了解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二)教育学生热爱人民。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伟大的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对世界文化科学的发展曾作出过巨大贡献,认识我国人民今天又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忘我劳动,英勇斗争,以培养学生和我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

其次,群众观点和集体主义观点的教育,青少年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必须从小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有群众观点和集体主义的观点。成为了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的积极成员。

再其次,劳动观点的教育,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已成了社会的主人,劳动是一件光荣豪迈的事情,我们要批判形形的好逸恶劳的思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劳动观点的教育,在劳动中学生许多美好的品德会自然形成起来,真正做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正如人们所说:“不会劳动的学生就不会学习……不会劳动的学生学习再优秀也是教育的失败”。劳动观点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何其重要!

最后,社会公德的教育,社会公德是人们的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行为的规范和良好的风尚,如尊敬师长、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讲礼貌、讲卫生等,内容很广泛。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是极为重要,如果不讲公告,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破坏安定团结,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之,德育的基本内容是稳定的,不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来选择内容,以便使德育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想品德。

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在正确确定了内容之后,还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采取恰当的方法,德育常用的主要方法有:说明、榜样、参观、锻炼、陶冶、修养、评比、表扬和批、奖励和处分、操行评定等。下面向大家介绍其中几种行之最有效的方法,以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行动。

一、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和感染力,父母、教师、优秀同学的示范,在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由于这三者与受教育者有极为亲密的关系,三者的示范作用看得见、摸得着、易于学习。正如古人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和教师一定要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二、注重陶冶教育。注重陶冶,要借助艺术的感染力量,通过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的教育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一旦奏效,就已深深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8篇

如今,很多学生乃至教师谈到作文就色变。很多学生排斥写作,很多时候都应付写作,很多不真实,流水账,简单应付交差,时间长了,就像滚雪球一样更加的排斥写作。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改变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从内心改变对于写作的看法,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写作。其实,写作,不但是一个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展现的过程。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写作视为一种美好的陶冶情操的途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回首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说的正是这种对于写作拥有着极大兴趣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学生们在不断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免略显乏味,学生们困于教室中使得眼光具有局限性,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出应试教育,全面的走向现实,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感受、创作。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发现写作的思路,学生们自己本身产生想要写作的兴趣,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佳作。在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创作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两个方面,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和写作动力。例如,一直以来部分地区的交通堵塞现象,这是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不管是出行还是自身健康,都对于学生产生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并且作为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教师就可以通过结合这一个热点,让学生参与进关于交通的讨论之中,从切身实际出发,让学生有着更多的话来说。从而,达到我们作为写作指导过程中提起写作兴趣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写作,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事情。

二、合理,高效的写作指导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指导学生把朗读作为习惯,做到信手拈来。听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书写的发展。因为读是写之源,只有读得多了、记得多了,到了要写的时候自然就会信手拈来。就像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于是我常常让学生多朗读一些课本上的优美语句,并进行摘抄,从而丰富自身的素养,这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指导学生用教材作为范例,做到学以致用。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可以说是提炼后的精华。这些文章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从读文教学中摄取材料,吸取思想,借鉴范文的构思和技巧,学习表达的方法,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式提高,积累作文素材,以教材文章内容作为写作的范例,做到学以致用。不仅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通过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也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近了一步。

三、积极地阅读,提高素质,丰富内涵

阅读服务于写作,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阅读是吸收、储备,写作是倾吐、输出,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认为,首先,朗读与背诵相结合。实践证明,让学生背诵文章精品,大有裨益,这些文章提供了大量组合价值极高的知识零件。精妙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独到的构思,甚至标点的用法,均是极好的借鉴。若孤立地学习,难见成效,只有共贮大脑,才能收到整体效应,获得迁移巧用的活力。同时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精读的要旨是:熟读精思,深刻领会。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它告诉我们离开了熟读,就很难谈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但是熟读并不等于一遍遍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深入地思考,深刻地领会。略读的要旨是:观其大略,择要吸收。“观其大略”,据说是诸葛亮的读书经验,“不求甚解”,只求全局把握。而“择要吸收”则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内容到形式,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去选择、吸收。精读与略读是互为补充的,应在阅读中交叉运用,充分发挥两种阅读方法的优势。通过积极地阅读,丰富了自身的内涵,从而提高写作技能。

四、结语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改革

历史是对过去的事件和行动的记录,更是对过去人类文明活动精华的积淀,学习历史知识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把握,构架学生文化体系,与当下提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三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加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辅助语文教学,有力促进其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近年来,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使得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一是教学体系得以完善。按照现有学制,三年初中教学均编制历史学科课程。课程内容横向涵盖了人类文明发展、政治政权、科技发展、中西交流等,纵向设置从史前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国家政权更替、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等,覆盖了历史学基础知识各个点。二是与素质教育契合,改革教学形式。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当前中国对教育界提出的整体要求,历史课程与构建初中生完备知识结构相契合。三是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历史学科向来不是升入考试的主科,在以升学率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时期,历史学科课程编排为主科让路现象屡见不鲜。同时,部分农村学校无专业教师,用其他学科教师顶替,上自习为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历史学科课程安排更为合理,历史学的热度有所增加。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学科学习社会氛围问题

一是从升学角度。在重庆市初中毕业生计入中考成绩仅有50分,部分学生重点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上的狠抓狠补,削弱对历史等副科的重视。同时,高考改革刚推进,普遍停留在分文、理科阶段,部分同学打定深入高中学理科,对历史学科从根本上不重视;二是学习兴趣角度。初中生毕业普遍在14岁左右,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对过去的事物不太感兴趣,从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叛逆心里全面爆发,对需要牢记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呈现反叛心理。

(二)课程改革的问题

按照专题形式编订历史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果,将知识点集中起来让学生学习,符合历史学研究的规律。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历史跨度太长,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缺乏串联各个时期重要内容的能力,专题知识学习了,历史了解的少了。二是后续学校教育重视性不够。目前,初中、高中历史学科学习纳入教学计划,大学及其职业技术院校基本上就历史学专业才开设历史课程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历史教育还存在空白,基本上未开设历史课程,对历史学习与否并无要求。(三)教育理念问题科学类学科已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的基本教学模式,如物理、化学、生物都在实验室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教与学的程序。人文类学科教育基本以灌输为主,以教师讲、学生记为基本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缺激情,学生学的枯燥。

(四)队伍建设问题

一是历史学科教师队伍不稳定性。尤其是农村中学,面向社会招聘很难招聘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学校花费多年培养的优秀教师资源,纷纷让条件更加优遇的城区学校挖走,留给农村中学资源不够。二是缺乏研究主动性。目前,多数教师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最好追求,对历史学教学研究的缺乏主动性,经验主义指导教学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培养深造平台不够。历史学科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网络继续教育监管效果未全面体现,部分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

二、几点对策思考

(一)抓课程改革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优化各个教学历史课程的编排。一是政策层面。将历史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提高社会整体氛围。深化中、高考制度改革,加强人文类学科比例。二是宣传层面。健全历史学教育、研究平台,从一线培养一批名师、培育一批精品课堂。三是课程设置方面。转变重主科、轻副科现状,结合学生生理特点编排课程。

(二)抓课堂改革

一是创新历史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历史人物、历史典故,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二是改变单一传授教学模式,培养互动课堂,鼓励学生自学历史、讲历史,开展历史知识讨论课,培养自学能力、打开思维界限、提高学习兴趣。三是主动倾听学生意见、学会利用学生语言讲历史知识,活跃课堂氛围,针对性的开展历史课堂改革。

(三)抓队伍建设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中学生 音乐 审美 培养审美

一、音乐的审美意义

1.音乐的起源

音乐,即表达,它是一种以特定的声音组合来表达的形式。人类为了这一表达,数千年之前就创造了音乐。在探索音乐起源的学问里,“劳动说”认为,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发明了乐器,诸如狩猎之弓、石斧之磐,从用具发展到了乐器;而“语言说”则认为,没有人声语言的高低抑扬,哪里会有旋律;“巫术说”认为,先人以占卜、膜拜的方式企图“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歌舞”随之而发生。时间不可逆转,音乐如何起源已经无从知晓,但它的目的是人类的自我表达则是无疑问的。“音乐表达什么”、“怎么样认识音乐表达”不仅是理解人类早期思想意识活动的问题,而且,同样也是认识音乐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的论题。

2.中学生教学音乐有审美的目的

中学教学音乐的目的,并不是将中学生培养成举世的音乐大家,也不是让中学生认识少量的音乐规律,或者学会简单的歌曲,而是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且有一定的认知,如果学生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想成为音乐名家那是后话,同时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喜欢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使中学生从小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中学生心理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到15岁之间,处于少年时期。他们心理不完全成熟,对什么都存在好奇感,还有一定的叛逆心理。

1.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特别是学生。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的人,而实际上由于中学生年纪处于叛逆期,所以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例如在学习音乐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学得多么的好,但一旦遇到困难却容易放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可以讲莫扎特、贝多芬等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

2.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

中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若是喜欢音乐,则学起来积极性高,若是不喜欢,则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喜欢的曲目教起,例如中学生很喜欢电视剧,可以选取最近很火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或者插曲开始教起。

3.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这一切都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矛盾,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如果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掌握了,则给予一定的奖励,奖状、刚笔、簿本之类的奖品。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

1.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听力来感受美,在放不同的曲目时候,传达给人的都是不同意境。在欣赏《摇篮曲》的时候,学生感受到的就是安静、祥和的一种意境,在这种意境下,学生能够想象小宝宝如何够安静的睡着。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时候,学生能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在这种意境下,能够想象得出仿佛真的有玩具兵在走路。中学生在听不同的曲目,所想象的画面都不同,这样可以培养中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段音乐响起,如果能够给中学生很强的画面感,对中学生来讲则是一段很好的曲目,中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便慢慢培养起来了。

2.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中学音乐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人类的表现往往源于模仿,当然也包括学生,但是从无到有的表现却需要借助音乐或者其它客观条件。在初一有一首歌曲是《我的小宝宝》,歌词描写的是一位母亲哄孩子睡觉的场景,曲调也十分优美,这首歌曲便可以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或者妈妈,你会怎样让你的孩子睡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

3.培养中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人类的创造能力有多种,审美创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所以音乐创造是中学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虽然不要求中学生能够创造出很好的音乐,但是也要在教学活动中让中学生能够有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所表现的美需要人类去发掘,没有人能够突然的完全掌握音乐美,需要一步一步的来掌握发现音乐美。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学习新鲜事物快,所以从努力培养孩子的乐感,让孩子在音乐之中发现美,并且学会如何去审美。

参考文献: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45-01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如何利用现代化资源开展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这篇文章将从中国古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现代教育条件下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诗词教学两大部分展开,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国古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哪个时期的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古代诗词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唐诗宋词到汉乐府到《诗经》,古代诗词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正是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1、中国古代诗词对学生文学积淀的重要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谈到古代诗词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其作为文学载体的工具性作用。大凡古代诗词,其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极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豪放恣肆,或含蓄隽永,温婉宜人。“言为心声”,诗词大都是其作者的情感流露与抒发。通过意境来表达感情,通过比喻、双关、用典、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其景其情。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正是语文学习者所应该直接接收的教育内容。如何从古代诗词学习中学会鉴赏和分析诗词作品,积累写作手法和文学知识,以更好地表达和运用汉语,也是学习者学习的直接目的。

2、帮助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国古代诗词潜在的巨大语文教育价值

每首诗词皆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其中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作者的性格和思想。初中语文教材上所选作品皆有明显地代表性。其中名家之作体现了作者独有的人格魅力,即使是出现的《诗经》中民歌性质的不可考其作者的作品,其作品本身内容也是人文化的表达。

3、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古代诗词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学生培养其文学审美能力的重要凭借。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其词所包含的历史典故,所表达的对古人的英雄豪气的崇拜,就是传统文化知识的展现。让学生读懂其词,明白其深意,能鉴赏豪放词的文学魅力,能积累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诗词教育对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现代教育条件下,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诗词教学

1、改变以教材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的融合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无固定操作模式,尤其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一点上更是空白一片。”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势必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资源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不受资源的时空限制,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彻底改变。

在古代诗词教学中,利用网络来搜集教材之外的资源,扩充知识量,拓展学习面,是实现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材外相关文本资源,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给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比如说在《蒹葭》的教学过程中,搜集并展示名家对此词的点评,稍作讲解。播放此词改编的歌曲(《在水一方》)或古曲,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来体味词的韵味,都是可以加强教学效果的。

2、改变教师的机械传输模式,增强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走进新课程丛书》指出“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一地机械地知识灌输,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有义务自主地开发教学资源。大致做法归纳如下:

(1)根据校本实际,参照国家课本教程标准的要求,列出古代诗词学习中的参考书目。

(2)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阅读交流活动。对同一作品,同一作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在诗词教学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

3、改变过去的以讲授为主的语文教学方式,把听说读写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据老师的讲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积累。但相对于理解的学习方式来说,这样的理解是被动的,往往禁锢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思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以文字为载体流传的古代诗词,综合利用听说读写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创新。

(1)听: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者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并展示名家朗诵,让学生通过听觉来体味诗词含义。加深理解。

(2)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查证诗词含义,形成自己的观点与主张。

(3)读:让学生自己朗读,将自己带入诗词作者的角色态度,体味诗词含义。

(4)写: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之后将诗词学习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解形成书面文章。既是对诗词学习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写作的锻炼。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12篇

不容否认,每节课的时间很少,只有仅仅的几十分钟,然而每节课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却很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导入。也就是课堂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态度并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熔铸了教师殚精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质疑、听讲、思考、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学生的注意程度高。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提高自身要求,合理的导入,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

2重视思维过程,正确的认识语文教学

其实,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而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从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阐明、表达所学知识来观察;也可以从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来判断;还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来衡量。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当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为学困生设计达到基本要求的辅助问题,提供思考“梯度”,为思维活跃的学生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打破原有认知结构,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注意力去另辟蹊径。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经过独立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结论。积极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从而真正的做到培养学生的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素质培养,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旨在培养优秀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出色的学生,而且还必须具备高质量的学习素质。其实,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实体因素,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组织的话,则教学过程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把握听、说、读、写的规律,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我认为,初中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如下几种语文学习习惯,聚精会神的听课习惯;拟写作提纲的习惯;边读边思、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记日记的习惯;认真独立的作业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工整规范美观的书写习惯;不懂就问善于质疑的习惯;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积累格言警句等素材的习惯;看报纸听新闻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更加全面,综合能力更强的学生。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13篇

一、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解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刚刚结束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先让学生知道初中阶段数学的基本含义,以及学习初中数学的正确方法。要通过不同的形式促进数学知识的传播,要让学生自己感觉到数学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既要提高学习兴趣,也要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摒弃传统应式教育的教学观点,要把学生的价值观拉回到学习是为了国家富强的高度上,甚至可以说,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事实也确实如此,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知道卫星上天需要多少燃料,知道在抵抗外族侵略的时候,中国有多少人在参与战争、死亡了多少人,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底有多远,每天国家整体的经济利益到底是多少,现在城市中有多少汽车等。数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数学,这就是数学的真谛。如果不能学好数学,国家的很多工作你都不能参与。虽然这样的说法有点偏颇,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有多么重要。

二、学习的价值观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打下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失学率也是最高,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个误区,学生认为我已经长大了,考不上高中也无所谓,我学的这些知识也够了。因为学生没有接触到真实残酷的社会法则,首先就给自己假定了以后的人生。而作为家长一方也有这样的认识,认为在孩子学习情况十分糟糕的情况下,读完初中即可步入社会。虽然有些无奈,但这是社会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情况,这是价值观的扭曲造成的。学生对基本知识虽然已经有所熟悉,但当他真步入到社会,才发现自己身上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所以在社会上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不上学后悔了吗?”“后悔。早知道我应该多念几年书。”

所以在初中时期,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确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才能够在将来的社会上有所作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这种观念要在上学的那一天起就灌输给孩子,虽然有很多家长老师不止一遍地叮嘱:“你学习不是为了我们学习,你是为了你自己。”但为什么学生还是学习不好呢?这是因为长时间的语言压力,使学生已经普遍存在排斥感,所以我们要把这种话语进行转变。在初中阶段就应该采取数学结合实际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学习到一定阶段,就要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一次真正的考试。社会或者学校应该建立这种平台,让学生去生活中真正磨炼,让自身的所学经过现实的检验,这样会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三、数学教育模拟教学畅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时代下的今天,有很多元素在影响着每一个人。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对我们不利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你接不接受,它们都会在你的身边,而且随着时代不断前进,影响力会越来越强。校园本是培养社会栋梁之材的地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太多的利益纠葛掺杂到教育当中。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一切不稳定因素都清除出去。又要通过模拟性教学手段让学生知道未来的真实社会。只有对社会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心理成长。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育教学 高效课堂 兴趣 创新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64-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优秀品质及高尚品德的重要阵地。因此,搞好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1 重视学生兴趣培养,构建和谐教学课堂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和心态都不成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和谐课堂的构建。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学科是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特殊学科,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从而产生满足兴趣的需要和努力提高的愿望。体育教学效果提高都是从兴趣吸引开始。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兴趣产生阶段。学生在被教学内容吸引的基础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乐意去学习和练习。最后是兴趣主动阶段,也就是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志趣,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练习中经常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比赛,教师也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课堂内容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斗志,学生也觉得有趣,很乐意去练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引导他们把这种兴趣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终达到积极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另外,体育课的评介方式和过程较其它学科更直观、更具对比性。学生有时很容易获得成就感,但有时也很容易感到自卑和怯懦。如果教师能小心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策略性的评价,那学生就更有信心学练一些技能,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这样有能力者会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暂时未能成功者也会受到激励也不会放弃,大家相互勉励,良性竞争,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就建立起来了。为此,作为新时期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首位,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2 注意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不容否认,由于多年的教学积累,教学方法逐渐显得稳定,教师们为了方便总会沿用过往的教学方法。然而,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过往的教学方法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往往效果不好。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优质课堂教学的合理开展。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的。换句话说,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达成学习目标就行。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如果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在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这不仅扩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延,而且指出了运动技能仍然是当前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这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新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技能传授的根本目的,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开展。

3 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初中阶段教育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 教育教学 兴趣 方法 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53-01

不容否认,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让学生存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学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为完成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光荣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迸而提高信息技术深漯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作为一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阶段信息技术优质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优质教学要从兴趣培养开始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其学科的特殊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学生的兴趣培养呢?在教学中,我们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强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上网聊天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而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教师可以开放聊天室让学生尽情聊天,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同时,我们可以使用比喻的方法。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的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引导学生不由的想起课本的知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构建优质的教学课堂。

2 重视教学方法指导,优化课堂格局

过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还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几个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优质方法的合理指导。优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但并不是说要将所有好的教学方法都运用到课本的教学中来,不能进入这样的误区,而是要依据本课的内容,有选择性的,来选择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如在教Excel时,笔者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提出把该班本次期中考试的各科成绩用计算机来处理,计算每人各科成绩的总分,还要按总分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函数、公式、排序的使用方法,通过Excel来完成这类任务,既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及应用极广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以此看出,优质教学方法的重要。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交流总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营造欢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世纪的优质课堂,不是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让学生感到痛苦的事让他们去负担。而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更是愉快的课堂。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在心情愉快欢乐的氛围下其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他们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活跃期,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一改以往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特别是这样的信息技术课,要让同学们处于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以愉悦的心情去接受、参与到知识的汲取中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以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形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因为思考提问都能使学生充分开启大脑思维,主动吸纳知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授内容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要设置新颖、能激发学生探知兴趣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思考。创设愉快的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的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溶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