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Moodle;网络教学;实施效果;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70-02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教育课程,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如何设计网络教学方案才能更好的符合网络教的规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是当前网络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以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网络教学平台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Moodle网络教学系统的特点,然后对网络教学方案设计做了具体说明,最后对网络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普通高校开展网络教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 Moodle简介

Moodle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目前在各国已广泛应用[1]。当前的Moodle具有先进理念、强大功能、使用方便、高兼容性、开放源码免费、全面教学过程管理、强大的资源管理、丰富的交流方式、实用的评价系统等特点,是构建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理想开发工具[2]。

Moodle平台支持多种类型课程、学习记录跟踪分析、测试题库功能以及讨论、笔记、练习、调查、训练、专题等在线教学模块,能够提供很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强大的支持服务。Moodle平台不仅可以免费从互联网上获得,而且由于它是开源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3 教学方案设计

3.1 教学目标

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操作技能,其次是通过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增强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

3.2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我校所有本科需要完成选修课环节的学生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的学生。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学习基础和背景有较大差异,所以在选课时建议学生尽量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如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网站建设,文秘专业可以选择数据库管理等,这样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同时也可以扩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3.3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视频课件、电子讲义、课外资料等,没有指定教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图书馆选择不同难度的参考书。课程教学以网络视频课件和电子讲义为主,辅以课外资料。

3.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整个教学方案的核心,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教学阶段、课堂学习阶段和课后教学阶段。课前教学阶段以教师的教学准备活动为主,教师提前将每次课的电子讲稿、学习重点难点、课后作业及辅导材料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便于学生学习。课堂学习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教师规定的时间之前登录教学平台收看网络视频课件完成学习任务,如有困难可以和同学、教师进行网络讨论和答疑,掌握学习内容之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提交。由于课程涉及到的操作技能较多,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本阶段学生上机实践环节安排了教师面授辅导,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后教学阶段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总结为主,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参与学生讨论等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3.5 教学评价

学习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评价,评价项目包括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参与答疑的次数以及单元测试等,这些指标都有教学平台自动记录,期末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依据。二是期末考试,是对课程学习的综合考核,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由两者共同组成。

4 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4.1 实施效果

为了调查本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课题组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对我校开设的12门网络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学生问卷218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有效率84.9%并采取现场观摩,随堂听课等形式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疑惑。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8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选修课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优于传统选修课。70%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达到了学习目的。

4.2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4.2.1 新的师生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确立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学的重心发生了转移,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3]。在这种新的形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角色定位势必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新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新的定位出发去设计自己的授课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课后作业等。比如教学方法要尽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课后作业尽量布置一些能够体现较高认知层次的题目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还要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职责,构建起新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4.2.2 师生互动交流需要加强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空间分离状态,教师只有通过网上讨论、辅导答疑等互动环节收集和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所以师生互动交流就尤其重要[4]。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互动并不积极,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这种网络学习方式没有完全适应,对网络互动交流缺乏信心;二是缺乏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发挥各种实时和非实时交流工具的作用,加强组织和引导,鼓励学生多进行发言交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2.3 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其他非学习因素的诱导而偏离学习目标[5]。调查结果表明约50%的同学承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曾被互联网吸引而脱离网络教室,约60%的同学认为网络教学课程需要适当的强制管理,如强制规定上网学习时间、提交作业时间及平时学习评价量表等。通过调查还发现,学习目标明确的同学一般自主控制能力和学习参与程度较高,他们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并积极参与交互讨论,而那些仅仅为了获取学分和自由上网机会而选课的同学,在参与程度和课程任务完成方面表现的都不好,这说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网络学习中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5 小结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现代化网络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从目前网络教学的发展形势来看,它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而是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尽管如此,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研究如何更好的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及如何更好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方案设计这一具体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前提下,要构建新的教学方案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变化,进而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网络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抗.基于Moodle平台网络课程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09(8):105-106.

[2] 刘艳青.基于Moodle 的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4):5513-5516.

[3] 杨敏,陈树晖.提高网络教育学生学习能力的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0-112.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精品课程 网络教学平台 数据库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的总体思路

1.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目标。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运用互动的方式来给师生提供各类与教学的相关的资源与服务,从而建立科学、规范、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及技术体系;建设先进的技术服务以及资源管理系统,以用来满足教学资源管理库大规模应用及大容量存储的需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拓展各学科和专业,尤其是重点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名师名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从而建立一支具备教育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新型教师队伍。

2.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原则:

(1)前瞻性。要符合素质教育以及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和相应的技术支撑平台。

(2)互动性。教学平台设计时,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教师授课的主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帮助作用。

(3)学科性。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时要体现学科的特色,充分的利用网络通信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从而使得教学资源的动态重组能够达到最优化。

(4)规范性。在设计时,同时也要注意资源的文件格式及其分类的标准要与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相一致,从而能够使得平台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环境

1.运行平台。网络环境:基于TCP/IP协议。服务器端:Web服务器IIS5.1上版本。客户端: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6.0及以上版本。

2.开发工具。利用Dreamweaver MX、Eclipse,采用JVASCRIPT语言、数据库SQL语言、HTML标记语言等来实现该网络平台。本系统主要采用JSP技术和Web开发技术,结合数据库等进行动态网页的设计。

三、系统设计及主要功能

1.系统设计。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满足来自学生、教师和管理员这三方面的要求。学生的需求主要是注册认证、网络交流、资源下载和使用、查看和修改资料等;教师的需求为通知学生课程动态、根据学生学习和课程情况提出意见等教学情况的操作;管理员主要是对学生、教师及其整个网络教学情况进行管理。因此,根据上述需求,可以将该平台划分为学生子模块、教师子模块和管理子模块。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如图1。

图1 系统结构图2.主要功能。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将课程资源作为平台的中心,集成了网络的教和学的综合性的环境。平台以各门课程为核心,对于具体的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学习区域、考试区域、管理区域和管理区域。整个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如图2所示。

(1)学生子模块。在该模块中,学生可以进行注册认证、课程学习、网络交流、在线测试、资源下载等。如果是新用户,在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之前,必须先进行注册。登录之后,可以浏览课程信息、任课老师信息、课程安排等相关信息,从而选择合适的课程,经过管理员审核通过之后即可进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在线考试系统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浏览教师给予的学习评价,掌握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及时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可以对老师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

图2 网络教学平台的平台结构(2)教师子模块。在教师子模块中同样也可以进行用户的注册和认证、课程指南、在线评价、网络交流等。教师可以制作和上传电子讲义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点播观看。通过浏览学生的作业以及学生的在线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掌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布置相应的教学作业并做出相应的辅导。

(3)管理员子模块。管理员子模块相当于后台管理子模块,主要负责管理学生子模块、教师子模块及整个系统的综合管理。系统管理是管理员子模块最重要的功能。其中也要注意用户认证、安全权限和恶意攻击等的控制。要及时更新课程信息,增加新的课程,删除过时的课程。要根据评价系统,对教师和学生给予评价考核,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四、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要求

1.试题库。以职业需求的依据,分为理论题和实践题。试题库中应包括单元题库和综合题库的在线测试,每一题都应有成绩显示和结果分析。高职的考试题不宜广而深。

2.案例库。以“就业的指导”,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每一章节的学习案例。综合性的高职院校一般专业都比较多,有经济类的、有工科类的、有教育类的、有法学类的……因此,在案例库中应设计足够多的相关行业的计算机应用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应案例一一实践,充分体现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媒体素材库。分类保存,内容广泛。素材库中应该提供尽量多的各种媒体形式的素材,结合各专业提供案例中涉及到的素材,同时列出互联网上开放的媒体素材库的网址。让学生通过提供的素材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4.网络课件库。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网络课件除了要体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外,还要体现对案例操作的示范性。教学方法上采取任务驱动法、协作讨论法、发现式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文献资料库。内容全面,有深度和广度。此库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高级应用而设置。高职要求理论要精,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该理论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本库要充分拓展相关的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钻研得更深。

参考文献:

[1]汪洁.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4).

[2]侯永广,熊晓莉.浅析网络教学平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 基于项目驱动的XML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设计的探讨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新思考 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基于“双需求”的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信息网络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PTP协议的网络时间同步方案设计 基于校园网络的数据整合方案设计 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基于企业门户信息安全的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探索 高职高专《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 教学方案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白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四个方面阐述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项目教学 网络信息编辑 课程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89-02

一 课程定位及设计思路

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服务类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网络信息编辑、处理与整个过程与实际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网络信息编辑、处理和能力。该能力是电子商务服务类工作的关键岗位能力,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本课程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秉承“打造国防名校,培育厚德英才”的办学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立足学生职业方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总体设计思路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校企交替、多段实施。以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中小企业典型电子商务业务,以网络编辑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网络信息编辑及技能培养为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真实职业环境模拟环节,使学生在实践动手中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增强职业业务能力,最后达到充分理解网络编辑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网络信息编辑平台的目的。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网络编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图所示)分析,核心职业技能应包括网络信息采编能力(关键核心技能)、网站信息策划和整合能力、网页制作和运用的能力(网页制作、信息等),结合我院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课时分配情况,课程总体设计由4个教学实践项目(职业认知、频道日常管理维护、网络专题策划、论坛管理)、9个教学任务支撑。

二 课程教学模式

鉴于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平等的方式与教师互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主题的深层理解。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形成讲练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如下: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先行,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预备知识,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讲解运用的知识及方法。完成任务后,归纳总结上升至系统的理论。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模拟主流网络信息编辑平台为载体,依托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给学生提供诸多实例,提供探究的材料,提供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内容。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掌握所需学习的理论内容。

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课程教学采用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多种手段并用的模式。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分组教学法,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学生兴趣选择喜欢的网络信息栏目等分类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扮演网络编辑项目组不同级别的负责人及网络普通受众来感受实际工作中项目执行策划、协作及信息筛选,及对信息可读性的理解;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本课程以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作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材料内容,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对工作项目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的发展。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教学做一体化,既让学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又扩展了学生思维,启发思考,培养了学生自觉思考及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

四 课程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网络规划与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的探索和尝试,发现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的问题。

1.1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内容重理论,只讨论技术要点而缺乏知识点之间的串联。目前市面上的网络规划与设计类教材的主要内容都大同小异。这些理论教学方法虽然可以构成教学主线,但学生学习后往往难以理解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体现在学生学习了各个单独的知识点后只能应付考试,当教师给出一个企业网络的实际需求,学生却难以独立完成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及实施。这实际并没有达到期望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不直观,缺乏案例教学。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按照计算机网络这类理论课程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讲解网络设计方法的时候只讲授知识点本身,很少把知识点置于一个实际网络设计过程当中去讨论。这使得理论教学不够直观,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难以实际运用课堂所学的内容。

1.2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网络规划与设计相关课程的实验需要组建成规模的网络实验室,能支持如局域联网实验(VLAN、802.1Q、Trunk技术、STP技术、三层路由等);广域路由实验(多种路由协议配置、ACL控制列表、QoS设置、NAT技术、组播技术等);IPv6实验。而受实验室建设经费限制,很多实验室只能有部分实验可以开展,而且还难以满足每位学生都动手操作实践。学生很难对理论教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关键网络技术进行实际验证并进行进一步的自主学习。有些学校采用了一些教学辅助软件进行实验类教学,而这类辅助软件通常只能对某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进行验证,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扩展实验。这也限制了实验课的灵活度和效果。

2基于PPDIOO模型的案例教学方法

根据上一节分析,在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变得非常有必要。作者尝试采用了一种基于PPDIOO模型[1,5]的案例教学方法[2,3]。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该方法的合理运用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另外,我们所采用的PPDIOO模型提供了计算机网络的六个生命周期服务,即包括:准备阶段(P)、规划阶段(P)、设计阶段(D)、实施阶段(I)、运行阶段(O)、优化阶段(O)。整个PPDIOO模型通常用于支持和评估网络的发展。模型为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定义了成功部署和维护计算机网络所需完成的关键工作和技术要点。各阶段关系如图1所示。作者选取的Case-CompanyNetwork案例是一个大型的汽车制造企业需要组建新的分支机构网络以及升级总部核心网络例子,由作者带领学生规划、设计和实施整个网络的构建和升级。选择这个例子的原因是它能够满足案例选择的三点考虑,且基本能够把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各种关键技术都涵盖进去。按照PPDIOO模型,该案例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和主要的子案例如下。

2.1准备阶段(P)该阶段主要完成:①收集Case-CompanyNetwork需要实现的业务目标(如:有哪些网络新业务需要部署,需要对以前的哪些网络部分进行升级);②评估新增应用和网络技术的经费预算(如:作者拟订一份Cisco网络设备及价格的清单,要求学生初步指定一个能够满足Case-CompanyNetwork业务需求的最节约的设备选型和经费预估)。准备阶段通常是在公司发出征求建议书(RFP)或征求报价书(RFQ)之前完成的。RFP和RFQ描述对新网络的需求,包括关于Case-CompanyNetwork采购和应用网络技术所使用的程序的信息。学生在这一阶段需要撰写RFP和RFQ两个文档。

2.2规划阶段(P)该阶段主要包括:①根据Case-CompanyNetwork的网络目标、设施和其他因素初步确定网络需求。作者发给学生一份详细的关于Case-CompanyNetwork对各种网络功能需求及业务需求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提炼出最重要的需求信息。②对Case-CompanyNetwork现有网络的基础架构和网络环境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支持新的网络应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针对Case-CompanyNetwork的总部核心网络的升级考虑的。学生在这一阶段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关于Case-CompanyNetwork的需求报告。

2.3设计阶段(D)学生根据规划阶段中制定的需求报告进行Case-CompanyNetwork的初步设计。设计阶段要求学生考虑到的注意事项包括:网络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管理便利性。另外作为更高的要求,网络设计需足够灵活,以便未来网络有新需求时能够更改或增补。这阶段要求学生完成两个重要工作:①完成Case-CompanyNetwork在重新构建分支网络和升级总部核心网络后的新的网络拓扑图。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Case-CompanyNetwork案例完整的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②在多次修改和学生分组讨论之后,需要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设计书,即是能够满足网络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的综合详细设计书。

2.4实施阶段(I)教师收集并核查学生在设计阶段完成的网络拓扑图和网络设计书,通过核查后便进入到网络具体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网络设计书中的详细设计构建Case-CompanyNetwork分支网络和对Case-CompanyNetwork总部核心网络升级。Case-CompanyNetwork案例基本涵盖了构建计算机网络所需要用到的三大关键技术块。⑴企业级网络交换技术的子案例说明。作者在这里给出了四个SubCase子案例,分别是:①对Case-CompanyNetwork的IP重新编址的例子,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合适的IP编址方案(VLSM和CDIR);②对Case-CompanyNetwork总部的不同部门进行基本隔离的例子,要求学生能够熟练配置VLAN、Trunk、VTP;③Case-CompanyNetwork总部经常出现大量的广播风暴,需要进行网络功能升级的例子,要求学生具备熟练配置STP的能力;④保证Case-CompanyNetwor总部各部门之间互访的例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VLAN间路由的技能。⑵企业级路由技术的子案例说明。由于整个网络涉及到分支机构和总部之间的互访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在图2所示的ISP1,ISP2,ISP3及边缘路由器上对路由器进行配置。作者为学生提供了五个关于路由部分的SubCase子案例:①在ISP2,ISP3的路由器上提供用户访问互联网时候需要使用的静态路由的子案例;②当总部和分支机构在较近的区域内,使用RIP/EIGRP路由协议实现互访的子案例;③在较远的网络距离情况下,通过OSPF路由协议完成分支结构和总部之间的互访的子案例;④实现Case-CompanyNetwork的路由重分布和路由优化的子案例;⑤满足Case-CompanyNetwork总部网络访问互联网但公网IP地址有限的子案例,要求学生配置NAT地址映射及提供静态动态的DHCP服务实现。⑶企业级网络基本安全策略的子案例说明。作者对企业网络基本安全策略给出了两个子案例。分别是:①为Case-CompanyNetwork核心网络提供ACL访问控制的安全措施的子案例,目的是让学时能够熟练配置ACL访问控制列表;②对于访问Case-CompanyNetwork的各种流量进行分别处理,允许部分正常的流量而拒绝异常流量,其中涉及到NAT、PAT和ACL的综合使用。

2.5运行阶段(O)和优化阶段(O)运行是验证整个Case-CompanyNetwork网络构建/升级设计是否正确的最终测试。目前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教学非常缺乏对于一个初步搭建完成的网络在管理及优化方面的内容。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都需要依靠企业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持续、可靠访问,如果网络性能不好可能对业务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阶段中作者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存在设计缺陷的网络规划,需要学生经过反复测试和对设备配置进行检查定位错误并纠正。

3模拟环境和实际设备相结合的实验方法

为配合基于PPDIOO模型的案例教学,保证尽可能多的实验都可以让学时动手实践,作者采用了PacketTracer[4]和实际网络设备相结合的实验课教学方法。Packet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网络模拟系统,为学习网络规划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非常好的网络模拟环境。学生可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软件中实现的IOS子集允许学生配置和调试各种网络设备)。学生还可以通过调用PacketTracer的Simulation模式查看数据包在网络中详细的处理过程,达到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的目的。作者把Case-CompanyNetwork按照PPDIOO模型进行规划设计中的各阶段的关键技术要点封装为多个Sub-Case给学生讲授,安排学生在实验课阶段回顾理论教学的内容并让每位学生通过使用PacketTracer对设备进行配置。学生在实际进行网络设计和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以案例中的文档为基础,添加配置命令并在仿真环境中实际测试和验证。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课程中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需要通过实际网络环境验证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分组操作实际网络设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完成尽可能多的实验又可以让学生对实际网络环境不会感到陌生。另外,有了模拟系统的支持,对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仍然无法按时完成的实验,学生可以课后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也可以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电脑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机械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基于案例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核心案例,分层次地引入相关技术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有机结合,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新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专业的兴趣。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0-03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机械大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特点是基本概念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工程应用突出。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法是基于课程知识体系,根据课程内容章节的知识点,先从概念入手,然后介绍理论知识和原理,最后给出应用实例来说明知识原理的应用;这样往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的场景或案例,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方式。它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行为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医学、管理等学科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在工程学科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二、基于案例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和机械类专业应用需求的特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规划组织与设计,基于“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模块结构”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组织与设计,构建了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相交织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划分为“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计”4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某一方面的研究主题,可以按照几个项目(或章)来组织教学内容。每一章通过“案例”给出“问题原由”,即“案例原由”,它又是本章教学内容的背景,通过案例引入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点;“教学重点”既是本章的知识要点,也是本章的教学任务;“能力要求”则是本章教学对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本章的教学目标(任务)。

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结合机械专业应用背景,列举一些计算机网络在制造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环节至关重要,除了课程教学中列举大量的实例和应用案例之外,针对每章设计相应的实训环节,重点章节设计综合训练环节,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建立课程的技术与技能体系,以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合专业背景的核心案例O计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制造自动化、数字化与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计算网络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日趋重要。因此,针对机械类专业的背景,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制造中的应用,引入制造工程中网络应用的实际案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若干核心案例,如在“局域网技术”的教学中,引入“构建制造车间局域网”的案例;在“Internet技术应用”教学中,引入网络化制造的应用案例。由专业应用需求分层次地引出基本技术问题、扩展技术问题和探索性技术问题,并归纳总结引出相关知识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背景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网络理论和技术知识,激发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其中,基本技术问题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来讨论回答;扩展技术问题则是本章要学习和解答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探索性问题是课程教学之外的深度探讨性问题,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解答,以3―5人为一小组,分工协作,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交流与讨论,课堂中派代表讲解,老师给予点评。

例如,在“局域网技术”这一章的教学一开始,首先引入“构建车间局域网”的案例,给出一般制造车间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根据案例应用需求,层次性地引出相关技术问题,并进一步给出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构建车间局域网的目的:将车间加工设备联网并接入企业局域网,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诸如通过服务器:(1)集中管理NC加工程序,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加工设备;(2)实现生产计划的调度与管理;(3)监控加工设备的状态及生产流程等。

根据车间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图,引出其中的基本技术问题:(1)车间网络扑结构的类型是什么?(2)车间局域网由哪些部分构成?构建车间网络所用的传输介质有哪些?等等。

进而引出车间网络涉及的扩展技术问题:(1)车间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什么?(2)车间网络构建的布线规范标准是什么?(3)所有网络设备有哪些?等等。通过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还可以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随后,提出一些深度的探索性问题:(1)车间设备是否都可以直接连接到车间网络?如不行,需要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来实现联网?(图中RS232和RJ45的含义是什么)(2)车间设备联网后,还需要一个基于网络的生产管控系统平台才能实现对设备的管理控制,那么,实现这一管控系统需要用到哪些相关技术支持?(3)图中CAD、CAM/PDM、MRPII/ERP、MES等的含义是什么?(4)如何将车间网络并入到企业网乃至Internet,以实现基于Internet的网络制造?通过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还可以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四、结束语

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机械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专业特点的案例教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工程应用实际,有利于具有工程背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军,朱永伟,孙玉利.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3-34.

[2]赵航.基于“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3):284-290.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网络课程 教学模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提供经典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近年来,案例教学已广泛运用于教学和各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教学环境当中进行,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组织好案例教学,实现案例的在线学习,还有待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网络课程网站,归纳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形式,从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最后实现案例教学平台的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

课堂面授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难以保证其高效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课堂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全班讨论,老师总结阶段和课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课班级的人数、教学时间、师生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学习者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共享的网络资源,实时的在线交互,使得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有以下优势。

(一)在线案例学习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习灵活性强。

课堂环境的案例教学,由于受课时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同时进入讨论状态,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以冲破时空的束缚,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并能实时记录讨论的全过程,供学习者共享。

(二)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知识重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类型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大大扩大了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规模,课堂面授的案例教学学生数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间最佳,人数超过四十,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但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协作,学生的规模数量可扩大至约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学习资源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增殖。

(三)学习交互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实时的帮助,并能对讨论结果及时反馈,不断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分析

通过对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研究,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引入一个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通过案例与主题内容的迁移类比,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生活当中常见的故事、经典实验或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

(二)课中引例。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内容,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举例说明,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加深对主题观点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说明重点问题。③用举例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说明,给学习者提供实践方法。

(三)案例观摩。

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观摩案例,然后让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讨论思考,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点评。特点:在观摩并点评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案例观摩的过程:案例呈现、教师解读、专家解读、反思与启示。

(四)案例讨论。

给予一个案例,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起思考,学员可以运用课程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时讨论或面对面交流。②给出一个案例供学习者讨论思考,并对案例中涉及的讨论要点给予提示。

(五)课例评析。

课例是对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与描述。课例评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教案设计、讲课思路、说课等环节的分析,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课例评析一般包含教案阅读、课堂实录、教学说明和课例点评等环节。

(六)案例研习。

教学内容融合于综合案例中,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所以“案例研习”可以看做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广义上既包括活动类型,又包括“案例研习”的课程类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指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②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③课堂实录案例学习。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通过上面对现有典型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分析,其网络课程只能称得上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课例素材而已,大多数是案例的电子化,其网络优势发挥不明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该内容旨在构建一种以网络为依托,虚拟现实的在线案例学习的模式。

图 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面授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共享、交互性强、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习灵活性等优点,以案例讨论为核心,利用网络监控机制,老师对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引导和困难的帮助,使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朝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有利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协作共事的能力。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案例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注册的班级对学生过行分组;各成员阅读、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组讨论区再进行广泛、细致深入的讨论,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的分析报告组成案例分析报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组对报告列表进行讨论,得出关于该案例学习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利用网络监控机制,对讨论进行引导,并提供实时的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不断树立学习信心,把持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最后,老师对整个案例学习的各个阶段、讨论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整个在线案例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案例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一)教学案例及相关学习资料。

老师除了要呈现蕴涵知识点的案例外,还需提供事先设计好的案例分析题,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的导航;相关学习资料可以是学习材料、背景资料、类似的案例、友情链接、案例的增殖资源、相关的文章及多媒体资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学习者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自主探究,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题。小组各成员可对个人分析题作业互相评议、补充、修改、反思,促进对案例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习者通过诠释案例的各要素,将案例中的表象与知识点相联系,实现的意义建构。

(四)总结与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整个在线案例教学活进行总结和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议。

(五)监控机制。

监控机制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认识帮助工具和协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电子学档、检索器、电子邮件、站内邮箱、案例报告生成器、留言板、论坛及通信电话等。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的网络课程设计

在了解了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现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型。为了使网络课程实现该模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可以从下方面考虑。

(一)系统设计的流程。

网络课程系统采用B/S结构架构,在功能上,要实现角色权限的设定、案例的和阅读、案例分析列表、讨论交流、分析报告的生成、教学笔记等功能。在线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进行和总结与反思四个阶段。案例的阶段,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案例编辑器编写案例或直接导入外,还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关的相关资料,便于创设学习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题;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对案例进行管理、建立班级和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进行阶段,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在小组在各自的讨论区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报告模块,各小组成员可对分析报告,再进行评议、修改、反思,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查看案例学习的全部信息和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并可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总结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对案例学习的全过程、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记录在线案例教学时的思考。

(二)角色权限的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流程,网络课程内容的浏览包括四种角色的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学者。

系统管理:具有管理网络课程的最高权限,涵盖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义、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户、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权限。

教师:和管理案例及相关资源、可以进入班级和各小组空间、可以上传和下载文件、查找用户等权限。

学生:进入案例空间、进入班级空间、进入小组空间、查找用户、上传文件等权限。

访学者:指没有注册的用户。其权限为浏览案例、检索资源等。

(三)监控机制的设计。

监控机制是在线案例教学得以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监控设计上,应做到制度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三个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设计上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如,对参与讨论、发帖的数量,是否按时完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系统对学生成绩分数作相应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处理;网络课程除了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常见监控功能外,还应在教学进行阶段整合实时监控工具,如,在线QQ、博案、微博等。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支撑平台设计及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现有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线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张剑平,邱红霞.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白杨.网络环境下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案例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刘名卓.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R].华东师范大学,2010.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当前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利用和管理。网络使教与学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育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活动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高校在开设该课程中,一般有几种类型:

1.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开设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领域、职能模块、知识体系有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把握,并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开设

要求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管理特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联,所以该课程一般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的学科基础性课程开设。

3.作为全校性的通识选修课程开设

越来越多的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了解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因此对于这类学生,一般是作为全校性的通识选修课程开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上述三类课程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就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将上述不同性质的课程内容在同一个教学网络平台中实现,并且能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让不同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学习机会。

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学目标的设计、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如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的设计、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交流和反馈等。本文将结合网络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持,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借用其推进教学改革。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已经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该课程依托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学校的4a课程网站,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实现电子课件、案例库、课后习题、试卷等资源的网上共享,也为教师的答疑提供了网络平台。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且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该课程在网络平台建设中创新性地将课程设计为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务演练和自学四大模块,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自己是特点和需要选择使用。

1.课堂讲授模块

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同时在核心教学模块中实施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试卷库、习题集等内容组成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了本课程的电子教案,充分利用色彩、图片、动画、媒体文件等多种形式生动表现了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扣人心弦。

2.案例教学模块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通过设计案例教学模式、构建案例库和基于技能开发的案例教学模块,在该课程的全部学习内容中充实案例,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学习来系统地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网络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框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认识在中国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3.实务演练模块

国内外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类应用性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来说,传统的“式”方式,不但不应是惟一的,而且是效果并不理想的教与学的方法,应该提倡并实践采用“亲验式”的教与学的方法,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我们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模块设计了相应的实务操作手册,开发了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教学课件,向学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各种实务操作范本、管理工具和法律法规,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

4.自学模块

为了给范围更广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机会,设计了自学型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自学讲义、教学辅导手册,结合各种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入门。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团队开发制作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全套网络教学材料,已经建成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局域网教学平台。网络课程既可供学生远程学习使用,也可供学生课后复习交流讨论使用,还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的应用

由于我国网络教育起步较晚,网络课程的建设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已开发的优质实用的网络课程数量还很少,而且多数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比较重视教学内容设计,但比较忽视环境设计,尤其是一旦网络课程内容建设完毕,对于后期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使用没有进行精心策划,也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过程,一方面,十分强调对于网络资源和资料的筛选、整理和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十分重视实际的应用,利用各种手段大力推进网络课程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1.利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学习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甚至于只是简单地教学材料、讲义、课件等的呈现。因此,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建设中,十分重视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各种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或去讨论组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例如,在学习“绩效管理”这一章内容前,教师在网络平台一个思考题或思考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建立绩效管理的学习环境;然后在开始学习时,教师选择了一组漫画在讨论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去分析,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在讨论区;由于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看到的信息,因此教师会适时地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意见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将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看法,学生会主动的去分析其他同学的观点,并针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通过创设类似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将会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丰富自主学习资源

目前,大多数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对学习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者来说,在他们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时,就需要课程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平台已经实现共享的资源不仅包括上述四大模块,还给学生提供国内外著名咨询公司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相关研究报告、各种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等,为学生拓展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同时,还有大量的习题集、试题库和模拟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工具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3.重视对网络学习的引导,加强反馈

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超乎想象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资料繁杂,学生也容易在学习中迷失方向而无所适从,并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都明显不同。因此,我们在该课程的设计中,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了四大模块以提供给不同的需求者。每一模块的第一部分都明确了该模块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们了解学习该模块所需的知识水平、自己的知识层次、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的系统,从而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块,确定自己的学习位置。目前,网络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反馈过于单一,大多限于教师对学习者通过作业或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一般由客观题和简答题等组成。为了弥补这一瓶颈方式的不足,我们首先丰富了评价题型,增加了案例和问题解决型的练习;其次仅仅给出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些典型回答,教师还应该及时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我们尽量创造让学生提问这种交互学习方式,由学生设计一些评价反馈方式并进行应用,大大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反馈的重视程度,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4.强调课程维护和资源更新

目前,各个高校开发了数量众多的网络课程,学校和教师普遍十分重视网络课程的创设。但是,随着网络课程数量的增多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网络课程的扩充、更新和维护变得困难和复杂,很多课程自建成后几乎很少甚至从未对网络课程内容进行扩充,未能充分发挥网络的实时性、开放性等优势,从而影响了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络资源应该中,充分发挥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来,通知在该专业大三学生中建立一个创新小组,由该小组的成员根据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要求,及时收集大量资源,在授课教师的审核把关下,及时更新和补充课程资源。这样一方面,使得该课程的网络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十分及时;另一方面,兴趣小组的学生也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拓展自己的学习面,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网络课程是现代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开发的质量和水平直接代表了网络教学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不同的课程在内容上、性质上、学习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网络课程建设也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按照课程特点来进行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设计,尤其在网络课程的应用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为该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余燕芳.《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0.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艺术 课堂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是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就重视教育方法的研究,如“因材施教”、“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都是中国古人研究教育方法得出的重要成果。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其他文理科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具有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学习内容的创造性、学习思维的扩展性、创作与社会实践的紧密性等特点。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特点,研究这些特点,特别是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如何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是每个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2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2.1 案例启发教学法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进行课外辅导与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传统课堂教学时以教师为中心,网络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作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一般来说多为创意课程,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设计创意、拓展想象力与创作能力为目的。创意灵感是创意的源泉,但培养学生的灵感却是很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灵感往往是瞬间即逝,可遇而不可求,它也因为每个人的天赋特性不同而强弱不同。但培养学生如何去挖掘灵感、抓住灵感是可以培养的。案例启发教学法就是针对培养学生掌握如何挖掘灵感而设计的。

案例启发式教学法不同于简单的案例教学,它不仅仅是讲解案例,而是在案例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认识别人的设计思路,掌握别人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在教学中,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的核心,用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素材,结合教学主题,分析案例成功因素、剖析案例设计过程、讲解运用的知识结构,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达到培养学生如何寻找灵感、抓住灵感的教学过程。此教学方法要主要三个要点:

(1)案例的选择要贴近教学目标。尽量与课程教学设计课后作业的内容接近,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与接受。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尽量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的能够容纳本课程知识点的案例,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还能启发学生掌握设计思路。

(3)讲解案例是不要一一道出,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启发式讲授,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2 课外网络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但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使得网络教学获得飞速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也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协作变得异常的快捷和方便。网络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教师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由于网络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关系,因此它为学生创造性地提供了多途径、多方式学习知识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由于网络资源的多元性和广泛性,网络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实施网络教学时,其信息资源不仅仅是教师本身知识,而更多的是分布在网络世界各地的信息,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想要的大量的多元化信息。从而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也呈现了灵活性和多样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以下的一些方法:

(1)网络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如QQ,skype,yy)在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探讨,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学生在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的同时,做到了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其对问题的全面认识,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生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对某些难点和讨论分歧做重点的讲解、启发和解答,让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

(2)网络收集资料法。艺术设计的教育与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练”。其中多看就是要多看好的设计作品,从中得到借鉴与启发。由于课堂教师提供的案例有限,很多好的案例可以通过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收集,网络收集资料法就是根据教师上课和作业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收集资料,并通过在QQ群,或者学校论坛上把收集到的资料晒出来,同所有同学进行分享。由于每个同学收集的资料不同,大家把资料放到一起,比单个同学收集的资料要多得多。

(3)网络辅导法,学生在课外自学或完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不时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时,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而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给予及时的指导。

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区别,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教师是网络教学的设计者、研究者。也是网络教学的辅导者、网络教学信息的提供者、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除了上述之外,教师在开展网络教学时,除了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对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能力,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程序设计;案例教学

在网络工程专业中开设“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是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网络程序设计模型,具备网络应用软件与系统开发的能力。然而,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门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实践性强,而编程调试的难度又令很多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失去了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掌握网络程序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以案例为主线,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课程的多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现状

1.1课程地位

作为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的不能局限于“组网工程”,而要根据各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坚持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强化工程素养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能从事和网络相关的科研、工程和应用工作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因此,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以及各种网络系统设计、建设与维护技术,如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网络服务、信息安全、组网实践、网络测试与管理等相关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应用软件与系统开发的知识与技术,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需要。

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网络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等理论课程和“C#程序设计”或“JAVA程序设计”等基本编程技术的基础上,了解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深入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从网络编程实现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和协议,同时,培养学生开发实用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系统的能力。

1.2课程内容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与一般的程序设计课程不一样。一个网络通信程序必须由客户端与服务端相互通信来实现,因此,“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侧重于“网络通信”,在教学上不能像一般的程序设计课程那样偏重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用法,而应强调网络程序的编程思想和开发方法。

从课程内容来说,本门课程以某种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如c≠}程序设计语言),结合一些高级编程技术,如多线程编程、数据流处理、异常处理机制等,实现对网络中的各类协议进行编程开发,如图1所示。

1.3存在问题

1)学时有限。

由课程内容可以看出,“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涉及多种网络编程技术,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内容还在不断地加深和丰富。但由于这门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学时安排一般比较少(大部分院校该课程安排在48学时左右),其中还包括学生上机实验,因此课堂讲授时应尽可能兼顾编程思想、开发方法和各种网络编程的技术,以最少的学时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2)学生动手能力差。

这门课程的工程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前期的“C#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教师受学时限制,往往会降低难度,在高级程序设计技术方面介绍较少,大部分学生只局限于掌握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不会课后主动花大量时间深入研究,动手调试程序的能力比较弱,不具备软件项目开发所需要的各项综合能力,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 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通过创设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分析、研究、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起初,案例教学主要应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目前,案例教学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也有很多应用,但主要集中在对一些具体技术的讲解,在案例处理及选择方面缺乏连续性,各章节知识点的案例相互割裂,无法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仍然较少。

在设计网络程序时,不再是简单的单机程序,而是由多个用户程序互相通信来实现。因此,一个网络程序更类似于一个小型项目系统的设计。案例教学对于几乎没有项目开发经验的学生来说,是掌握这门课程的最佳途径。设计好的案例可以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最终学会网络程序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方法,符合“网络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本要求。

3 案例教学的实施

本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工程实践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解决实际的网络程序设计问题为中心,立足协议的运用,设计合理的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1案例设计

在案例设计时要兼顾以下几点:

1)一个案例中要包含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兼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设计一个网络聊天的案例,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功能包含打字聊天、语音对话、传送文件等。这个案例中包含了Socket编程技术,TCP、UDP、FTP协议编程,以及多线程编程技术、数据流和异常处理机制等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和技术的配合下实现这个网络聊天系统。

2)在设计案例时要从实际应用的项目中寻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网络管理的案例,包括ping、主机扫描、端口扫描、活动主机发现等功能。这个案例的功能在“360安全卫士”中都有,容易使学生产生主观感受,激起开发热情。

本课程的教学中,设计的案例如表1所示,6个案例涵盖了图1中的所有知识点。

3.2实施步骤

设计好合理的课程案例后,整个教学过程以案例为主线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分3个阶段:上课讲解、上机实践、总结评价。下面从3个教学环节具体介绍案例教学法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3.2.1上课讲解

在理论教学时,首先通过案例引出授课内容,演示案例的运行效果,让学生对案例有个全局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以项目开发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设计,以软件工程的思想画出案例的设计框图,为学生日后进行项目开发打下基础。再针对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逐个进行理论讲解,将先修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及协议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程序设计中,让学生在网络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讲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例如,在网络聊天案例中,介绍TCP编程的知识点时,首先结合TCP协议的理论,归纳TCP编程的一般步骤;然后以C#语言为例,介绍实现TCP编程所用到的类;根据编程步骤,由C#类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端发送“hello”消息给服务器端的小程序,利用投影仪当堂演示小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在调试时,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障碍,例如不运行服务器端,故意造成客户端连接失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异常处理这个知识点,循序渐进地引出TCP消息边界问题、多线程编程、数据流等知识点。

2)注意知识点的融合与比较。

课程设计的案例往往包含较多的知识点,要注意不要将知识点相互孤立,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融合和比较。例如,在文件传输的案例中,FTP编程知识点和数据流知识点就要融合起来讲,不能割裂。在讲计算机编程时,结合FTP文件传输协议仔细讲解FTP协议传输的网络数据流和文件数据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实际编写课堂小程序展示两者之间的关联,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融合与比较。另外,在后面的课程中,介绍网络下载案例时,可以与之前的文件传输案例进行比较,从实际编程的角度比较分析P2P技术的文件传输与FTP协议的文件传输,并用多台机器配合演示两个案例的实际运行效果,让学生在掌握P2P技术与FTP协议的理论知识后,从实际编程项目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注意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程序的编程、调试的演示要交叉进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起点,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在讲课时要注意控制好节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在编程或调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增强在编程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讲课课时有限,对每个案例不可能都尽善尽美地在课堂上讲解调试完成,因此,每节课结束后都要留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主动查找资料完善程序,然后在上机实践环节中编程调试。学生上机的内容,由传统的验证型编程改为综合型、设计型项目的编程。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后主动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3.2.2上机实践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上机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亲自动手编程,学会程序的分析、设计、编程以及调试,提高实际动手的能力。本门课程涉及比较难的程序设计内容,在调试程序时又需要多个通信主机配合,因此,在上机实践环节,可以打破传统,由3~4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每个案例的编程调试,这样做有几个优点:

1)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上机效率。

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善于查找资料,有的善于编写代码,有的善于程序测试等。让他们3~4人组成一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发挥各人的特长,共同讨论,互帮互助,相互配合,可以在有限的上机课时中更好地完成案例内容,提高上机的效率。

2)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和斗志。

传统的上机课时有限,上机内容一般是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网络程序设计的编程、调试难度比较大,大部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遇到错误无法找到出错的地方,产生极大的失落感,慢慢地就失去了对网络程序设计的开发热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内成员互相探讨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容易产生成就感,激发编程的兴趣。小组之间还可以互相竞争,比比看谁的系统更好,这样,又避免了上机抄袭的现象,比传统的独立完成验证型实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2.3总结评价

在每个案例的上机实践环节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撰写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案例的功能描述、总体设计思路与框图、详细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案、编程技巧与心得体会等。撰写总结报告一来是对每个案例的总结与回顾,加深学生对案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来是为日后撰写毕业设计论准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最后评定成绩时,不再以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来评判,而是结合同学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综合考评,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级别给出。因为上机实践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在考评时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和工作量的多少,最终评定出每个同学的成绩。

3.3效果分析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且来源于实际的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编程实践,让学生在上机编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上机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加强互助合作,增强编程成就感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调试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新的网络编程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说课 信息安全 教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本课程为信息安全专业职业岗位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坚持以行动任务为导向,工学结合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安全部署、网络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本文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组织与实施、实践条件与教学效果、教学队伍、教学改革与特色创新七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对教学理念进行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的深层次的梳理。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1.1 岗位需求(如图1)

1.2 课程定位

信息安全基础是高职高专3年制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引领专业课程体系的作用,其后续课程为安全防护工具、服务器安全防护和防火墙配置应用。

1.3 课程学习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网络安全状况和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网络安全防护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要领,能够熟练进行客户机和服务器加固操作,能够设计和实施中小型网络的安全防护方案,了解大型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要领。

(3)职业素养目标。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和工程文档编写能力,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 课程设计

以培养学生从事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信息安全基础的课程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与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确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子情境设计 课程教学资料建设 实际教学检验。为了保障课程与技术发展相一致,建议完成每个教学周期后,课程组均要依据以上课程开发流程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修订。

3 教学内容和组织

3.1 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当前网络安全项目的规模,可将网络安全防护客户划分为普通网络用户(ADSL接入)、中小型网络和大型网络,由此根据教学单元设计内容涉及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信息加密技术和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方面来确定网络安全防护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如图2。

3.2 教学内容子情境设计组织

(1)普通网络用户安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1。

(2)中小型网络安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2。

(3)典型校园网全防护学习子情境设计如表3。

4 教学组织实施与重点难点

4.1 教学组织实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学习。在任务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情境学习中,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担当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全队的组织协调,分配任务,组织讨论,提交实践报告,成果演示录像呈现,给其他组员评分等。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把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中的六步行动过程总结为教学中的四个环节:任务明确、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展示评价。在这四个环节中,分别把握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任务,顺利完成教学和对学生的训练。

4.2 教学重点

普通网络用户安全防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教师首先讲解并演示Windows XP的安全防护操作,学生先学后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Vista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边学边做;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Windows 7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中小型典型网络的安全防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由教师讲解典型网站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先学后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典型网吧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边学边做;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典型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3 教学难点

网络安全防护工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通过Windows XP、Vista、Windows 7、典型网站、典型网吧和典型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掌握一般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5 课程考核标准与教学效果

6 教学队伍

本课程教学团队现授课教师有7人,专业学术带头1人,专职教师中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3人,“双师素质”教师达100%以上;网络架构工程师1人共同实施;达到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支撑实践操作的提高,实践技能验证理论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本课程在建设过程当中逐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完善、梯队建设良好、结构比例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

7 教学改革创新与努力方向

7.1 教学改革创新

本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本院与蓝盾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组建蓝盾信息安全实验室,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本课程采用:模块课程模式项目(任务)课程模式活动课程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评价依据:过程技能考核+笔试 摒弃了传统的一卷考核方式,更加关注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价,创新性地采用了专业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对专业问题面对面的探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考查学生专业能力。

7.2 努力方向

完善教学课程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建立题库迎合学生考取认证;丰富项目案例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并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队伍。

8 结语

目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努力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实践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学手段,课程说课作为现代高职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进一步彰显实践教学特色,必将成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穆惠英.高职《环境监测》课程说课设计.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2] 秦毅,齐欣.《平面处理技术》课程说课设计案例.电大理工,2011.3.

[3] 陈丽,伍善广.高职高专《药剂学》.海峡药学,2011.23(8).

[4] 秦爱梅.高职院校《3dsmax》课程说课设计.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工程;案例;互动;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加,对他们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业界普遍认为现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理论有余而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真正能够胜任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人才较少。因此,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人才的要求,是相关院校必须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自2007年招收本专业首批本科生以来,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根据专业的工程特点和培养目标,汲取重点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该专业的实验建设方案,逐步创造条件予以实施。初步实践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建设,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合格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

1 “案例”教学的性质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通过设置具体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不单指向教,也涵盖学。其可贵之处在于,它从来自社会实践案例中的问题出发,启动特有的教学程序,并在教学系统结尾,又回归到问题的解决之上。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显示出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尊重社会实践的优越性。

2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中心任务。进行工程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工程化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实验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将这些实验作为实验课的内容,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实验单纯用于理论验证的状况。同时,由于以工程为背景,实验更具有针对性,实验内容更加鲜活,学生不仅能了解局部,更能了解全局,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程化实践教学,就是在该专业与网络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以计算机网络工程为背景,结合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安装、运行与维护的实际开展各种网络实践教学活动。要将工程化实践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各相关专业课的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从而形成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架中包含四个层次。

(1) 基础层:基础层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也是工程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为各种工程化实验、实习与实训提供条件,是实现工程化实践教学的关键。它包括基础实验室工程化网络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2) 实验层:该层为工程化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技能和经验,包括了相关课程的主要实验。这些实验包含在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课程中。除网络原理与网络技术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外,其他实验都是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这些实验都与工程密切相关,都要在工程化网络实验室进行。

(3) 实践层:实践层是在学完相关课程并完成了必要的实验之后而进行的实习或实践,是重要的工程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也是专门为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课程,课程设计还是在工程化网络实验室进行,要求每一组学生(大约七人)设计并完成一个课题。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都要到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要在实习单位老师或师傅的带领下,参加实际网络工程建设过程,这是学生学习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经。

(4) 设计层:设计层的任务是完成毕业设计。这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实训机会,要求学生利用四年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际网络工程项目或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网络工程课题。这是一次直接与将来工作接轨的实践训练,也是一次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相信经过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训练的学生,将成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案例驱动式的教学实验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模拟训练和实验室的开放活动要与课程结合。通过任务、项目计划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工程实践。根据企业对网络操作系统的最典型应用,按照教育规律设计出实验内容。实践教学包含单人实验和小组配合实验两部分内容。单人实验侧重于基本的安装配置训练,实验指导书中给出了详细的实验任务和参考步骤,实验课上由主讲教师专门辅导。小组配合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侧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整套实践教学方案,兼顾基础性、职业性和综合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单,项目计划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工程实践。

另外,可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网络认证考试,以加强其动手能力和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我院和锐捷网络大学合办了锐捷网络学院,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活动小组,加强实践能力,考取相关的证书,如RCNA、PCCP等,在毕业实习和就业时可优先到相关的公司进行工作。

5案例驱动式的实验内容

将工程化实践教学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 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在网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网络应用为背景来介绍网络原理与各层协议的功能。各种网络应用实际上都是系统工程,如WWW应用和电子邮件系统等。在这些网络应用中,完全可以体现网络的各个层次,各层协议功能和信息传输过程。以网络应用为背景介绍各层网络协议的作用,网络协议就从抽象而空洞的概念变成了具体而鲜活的实体,这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工程课程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网络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规化设计、网络设备、网络施工等。网络工程课程是和工程紧密结合的课程。在该课程开始时,老师就可以给每组或每个学生布置一个网络工程设计任务。在网络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边学习边实施,学完规划设计后,学生就可以按照要求规划设计自己的网络。学习了网络设备后就可以根据课题需要为自己的网络选择设备。学习了网络施工后,就让学生在工程化网络实验中心亲自动手在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装网卡,制作各类网线,进行安装与连接,还要训练学生按照结构化布线规范进行施工。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安装各种网络软件并进行网络配置。最后由老师进行检查验收,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再由学生进行改进提高,最后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3)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课程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网络运行管理与网络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训练。通过课堂教学教授学生网络管理的任务和方法及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和手段。进而在工程化网络实验中心进行网络管理的实际操作,包括进行网络检测、网络性能分析、网络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策略配置等实训,以提高学生网络运行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能力。

(4) 网络互联课程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在组网技术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组网技术组成不同类型的网络,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在网络互连技术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路由器将不同的网络互连起来,进行适当配置之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5)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工程化实训

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工程化实地训练的过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或相关的企业、公司进行实习。这些公司或企业都是从事网络工程承包、建设和施工的单位,其任务就是为网络用户进行规划、设计、安装与运营。学生进入这些单位后,要和实习单位的老师或师傅一起从事各项实际工程建设活动,学生会接触到当前工程中正在使用(但教课书上不一定有)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学到实习单位老师或师傅的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6) 毕业设计的工程化实训

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训练。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实训机会,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的网络工程课题。课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明确所设计网络工程的规模、目的与功能,并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的同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的场所是工程化网络实验中心,有条件的可以参与设计实际工程。当然,任何工程化网络实验中心也不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套网络工程的设备和材料,不过这些设备和材料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只要在毕业答辩前让学生将所设计的网络完整地连接配置好,并达到毕业设计课题的要求就可以了。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老师要重点检查学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要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6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网络市场需求的人才。网络实验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是网络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课程体系架构是否完善,是决定能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其工程特点,多方位考察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要素,并以此为依据考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特别注意与校内实验室在工程实践环境上的互补,选择好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综合的工程实践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明华,黄求根,陈良栋. 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适应IT产业发展需求[J]. 计算机教育,2007(2):74-76.

[2] 姜腊林.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67-69.

[3] 朱立才.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长春理工大学报,2006,2(4):118-120.

[4] 郭海儒.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西部科技,2006(19):42-43.

[5]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2006)[Z].

[6] 王波. Linux网络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张光胜. Linux网络管理教程与上机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张尧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 唐洪浪.LINUX实用教程[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Pattern That It Based on The Network Project Experiment

LI Fang, XIA Yu

(Computer School,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ngshi 435003, China)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网络法学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教学方式研究

一、网络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一)网络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是网络性。网络教学是运用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网络环境下的法学课程实践教学具有学习资源丰富、信息获取便捷、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二是课程性。法学专业课程实践活动要体现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针对性要强。三是实践性。即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现场演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是指导性。即课程实践应该围绕课程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进行。五是交互性。网络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由教师通过网络媒体对学生的指导来完成,教师要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学生要在教师辅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网络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调动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网络教学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对大量的案例进行生动演示,强化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直观印象。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能够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认知和思辨能力。网络教学能够灵活安排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打破成人学习的各种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习,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个性化。二是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开拓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学生课下也可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以突破院校之间的师资限制,学习众多高校日益增多的网络公开课程,还可以通过MOOC课程,学习国外法学院或国外著名法学教授的在线课程。三是有利于强化师生交互。网络、智能手机、移动电脑等终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实现与教师的交流,尤其有利于成人学生及时解决学习问题。四是有利于促进协作学习。BBS论坛、聊天室、E-mail、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越来越被普遍使用,学生除了通过上述途径向教师咨询外,还可以向其他同学求助,与同学进行协作学习。五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实现,时常受到课时有限、教学实践基地运行不畅、司法机关业务制度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案件观摩、模拟案件处理、收集各种信息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

二、网络法学课程实践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实验和探索

(一)网上“案例讨论式”教学的设计及应用

1.设计目的和要求

一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方式设计教学案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通过文字、图表和音视频等形式展示案例,真实、生动地再现案例,增强案例的情境性和吸引力。二是网络教学与面授导学相结合。既要安排教师指导下的课堂集中学习讨论,又须要求学生根据布置的学习任务,运用网上案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以增强教学效果。三是注重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案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网上讨论区进行演练,分配角色并明确任务,既要有分工又要开展合作。四是教师及时指导和评价。在学生开展课堂和网上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并适时将针对案例所设计问题的正确答案及分析于网上讨论区,使学生及时获取正确的结论和认识。学生对结论有疑问的,可以通过QQ群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一步交流探讨。

2.实施步骤和方法

(1)制定教学方案。教师要制定周密细致的教学实施方案,提前在网络教学平台《法理学》教学辅导栏目内挂出案例和讨论题,供学生下载和学习,并要求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2)课堂学习讨论。可以采取“自由讨论、重点发言、教师点评”的方式,即教师对有关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后,要求学生以邻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和设置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可即时安排学生推出的代表率先发言,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师点评要着重归纳分析重点发言的主要论点,指出其特点与问题,并解答和分析针对案例所提的问题。

(3)网上学习讨论。面授课时要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网上学习和讨论,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二)网络模拟法庭教学活动

1.设计目的和要求

网络模拟法庭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个全新意义的法庭审理空间,通过网络再现课堂教学,营造法庭场景,运用信息资源,实施自主探索、多元互动和协作学习。这种教学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再现场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法庭环境,尽量再现法庭审理真实场景;二是突出重点。教学过程要明确主题,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三是丰富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综合运用网络平台,建立和丰富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应用和学习;四是强化互动。在网络模拟法庭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不同角色根据程序规定发言,有效实现交流和互动。

2.实施方式和步骤

《合同法学》等课程网络模拟法庭教学实施方案应突出三个环节,即案情设计、网络和诉讼辩论。在每一环节完成后,主持教师要进行点评,并布置下一环节任务。具体步骤为:一是主持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合同法学》“课程实践”栏目发出活动通知,并一个有关合同纠纷案例的基本案情,要求学生进行模拟庭审程序设计;二是由主持教师充当法官,并选定两位或两方学生分别作为该案件的“原告”和“被告”,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状和答辩状撰写,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主持教师;三是主持教师整理后在网上讨论区公布并进行点评,要求其余学生发帖对诉状内容进行讨论与完善;四是在网上讨论区组织开展网络辩论,“原告”发表意见,“被告”提出反驳,“法官”作出判决;五是主持教师对诉讼辩论进行点评,对诉讼过程进行总结。

(三)“法律诊所”式网上教学方式的应用

1.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必须熟练把握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关键讨论点,周密预设学生在课堂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其次,教师收集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再次,教师将准备好的真实案例作为基本素材,在网上讨论区公布,要求学生阅览,并做相应的思考。最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按要求完成指定案例的网上开庭审理工作。

2.实施过程

一是教师指定不同的学生担任“原告”、“被告”、“人”、“法官”、“证人”等角色或角色组,要求根据角色需要拟写各种法律文书,并重点要求“律师人”用律师思维谋划和做好每个细节的工作。二是进行网上开庭审理。首先由双方“当事人”陈述事实并提供和质证相关证据,然后由双方“律师人”在网上进行法庭辩论,最后由“法官”作出判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强化与学生的互动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和不同角度体验,对学生的论述和观点进行即时评价和指导。三是教师对整个庭审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在庭审辩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尤其要对“律师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评判和指导,并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报告。

三、有效实施网络法学课程实践师生互动式教学的重要因素

(一)注重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针对性

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要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选择课程实践的实现方式,在活动时间长度、内容广度和深度以及实施步骤、方法等方面,体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差异和需求。

(二)注重实践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

一在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要把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把班级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学生个别参与有机结合且合理使用。在教学手段上,要把面授辅导与媒体使用有机结合。

(三)注重课程实践教学方式的开拓和创新

网络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改变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趣味性,使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和生动,所传播的知识更易为学生所接受。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的搭建,为实现课程实践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可能。为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要探索和开发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参与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因材施教,教学方式要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特征相适应。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师生交互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充分重视并及时、认真回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重视与教师的交互,参加网上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

(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网络教学技能和素质。要始终把握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开展教学对话,主动引导学生学习。为了确保良好的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服务。同时,由于成人学生往往不可能按既定的统一时间进行实践,也不可能按同一形式进行实践,因此需要突出网络学习自主化、个别化的特征,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

(六)注重强化师生的教学互动

在虚拟的网络教学环境中,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因此,师生交互的意义更重大。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取决于师生交互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必须通过师生相互讨论,学生才能更加透彻地进行理解。教师要围绕教学任务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与学生的交互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现和强化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使网络教学真正发生,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九义.基于远程学习者个体需求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2):32—35.

[2]张璇.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的网上教学交互策略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2012(12):38—40.

[3]李建生.基于主体间性看远程教学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06(10):23—26.

[4]赵丽玲.电大有效教学策略浅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11):41—43.

[5]孙福万.重新认识网络教学[Z].www.crtvu.edu.cn,2006.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导向;工作过程;教学及实训

1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虽多,但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与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一方面社会缺乏大量生产一线网络技术的蓝领人才,另一方面却是许多网络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师资、教材、毕业生就业期望等因素外,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目前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参照本科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带有较浓的本科教育痕迹,甚至还有的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本科教育的“预科班”。二是参照中职培养模式,过分强调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忽视基本理论的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中职教育甚至技工教育区别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在机房操作或企业实践,客观上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被有的学生自嘲为“自学成才”。

这两种倾向均导致了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教育特点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1]。

2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方案集中

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及培养手段,是我们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依据[2]。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高职教育定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目前社会需要大量工作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管理者、操作者。高职教育就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定位,培养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2以岗位职业为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职业技能”,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以实用为最终目的,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句话:“能不能干,做出来看看”,强调的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立足于从岗位职业的要求出发,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突出岗位职业的技能特点,教学中就要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装、维护等技能。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理论以能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为度,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与岗位职业紧密结合的教学,使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校级教研项目“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与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究(2007-JY12)”。

作者简介:李战国(1961-),男,河南商水县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

2.3以技术应用为主旨,改革高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我们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都是不同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的课程应当以浅学、易懂、实用为主,有些理论性较强、难度较高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的课程应当取消。

专业课的内容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做到“精理论,多实践”。学习的切入点既可以是基础理论,也可以是专业知识即技术的直接应用,还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做能引导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是有利的[3]。

根据上述培养模式需求,除基本素质及基本能力之外,我们归纳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及建议开设课程,如表1所示。

表1专业能力、知识、课程表

专业能力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建议开设的课程

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合理的计算机原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初步信息技术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

技术实际操作具有一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数据库建立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的一般能力,能从事IT公司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及各课程实验、毕业实习及实训等

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换机管理与配置、路由器管理与配置

网络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能力网络布线工程和工程管理结构化综合布线与组网技术

网络数据库管理能力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SQL Service数据库应用

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能力多行业操作系统应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应用、Linux网络操作系统应用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多行业中小规模网络安全防范、诊断,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

网络程序设计能力针对TCP/IP网络的应用开发网络应用程序设计

网页设计、网站建设能力各种网站的简单应用开发Internet网络编程、网页及图形设计、Web开发技术等

3基于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及实训方案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比较研究了各种方案,最终我们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工作需求为原则”的研究方案最能够满足我们的专业需求。

其开发步骤为:专业社会市场调研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专业行动领域开发分析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学习情境设计[4]。

以下通过对该职业岗位的分析,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训方案设计步骤。

3.1专业社会市场调研

专业社会市场调研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或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调研内容包括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

具体的调研方法可采用实地调研法、网络调查和开专家小组座谈会等方式。在调研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的切入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3.2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校园网管理与建设的主要职责是: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不断丰富网上信息,为教学、科研、管理及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与保障;配合学校的宣传工作,负责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为校内各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把关服务等。涉及的职业岗位内容有:网络设备互联与综合布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网络监控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数据库维护等。

根据校园网管理与建设工作过程分析可以设立以下几个职业岗位。

(1) 网络实施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涉及网络设备互联、安装与调试,各类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该职业岗位对应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举办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的“网络工程师”。

(2) 网络管理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工作内容涉及计算机机房的网络运行和维护,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主流网络产品的简单配置和维护,网络安全监测及安全管理并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备份,以及一些简单的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等。该职业岗位对应于“软考”的“网络管理员”。

(3) 网站设计与开发工程师: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被移植到Web服务器上运行,使得客户机实现应用软件的“零安装”,只需要安装网页浏览器即可,这种架构称为“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程序开发需要涉及用户端的网页界面表示(即网页制作与网页美工等前台工作)和服务器端的程序编写、数据库的建立等后台工作。

(4)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其工作内容涉及数据库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运行和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分为二个层次,一是有关各种大型数据库的维护,二是整个数据库的规划、设计和服务器端后台数据处理程序开发。

(5) 技术支持人员:其工作内容涉及及时处理各个终端用户的故障报告和技术支持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进行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更新和升级等。

3.3网络管理员专业行动领域开发分析

专业行动领域指在职业、生活和对公众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为从工作过程中导出行动领域,首先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分析并细化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完整的工作阶段[5]。

通过分析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主要是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以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内容确定以后,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和组合。

网络管理员能够进行网络管理,首先他要对整个网络的搭建工作过程非常清楚:网络工作站的组装网络设备互联和组网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管理工具的应用网络规划与技术支持,这一系列的工作任务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对组成该职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考虑学生职业道德、协作精神、身体素质以及安全观念培养与训练的要求,初步完成如图1所示的行动领域的构建。

图1网络管理员行动领域构建图

3.4网络管理员学习领域开发分析

一个学习领域由描述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和描述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所构成,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中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6]。本文以构建一个典型的企业办公室局域网的工作过程为例阐述构建学习领域的基本方法。该职业任务需要完成企业办公室中多台计算机的互联,能够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连接因特网,以及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如打印机或资源文件共享)等。其学习领域的构建如表2所示。

3.5网络管理员的专业学习情境的设计

根据对校园网网络管理与建设工作岗位分析,初步形成网络管理员的学习情境设计和任务目标,参见表3所示。学习情境设计基本目标任务完成后,还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详细设计,包括学习情境设计应规定学习时间、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论与方法论的选择等。

表2网络管理员学习领域构建

工作任务:企业办公室局域网构建。

学习领域:局域网互联与测试、IP地址规划与设置、网关、DNS服务器的设置、软、硬件共享设置。

学习目标:完成企业办公室中多台计算机的互联,能够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连接因特网,以及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

行动情境:

1.双绞线制作与测试;

2.计算机与交换机的连接、交换机的级联;

3.计算机IP地址设置,计算机互联测试;

4.计算机网关、DNS设置;

5.企业内部网络和因特网的连接测试;

6.软、硬件设备的共享设置与测试。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系统功能分析法、实例教学法

训练任务:

完成多台计算机的互联,实现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因特网的连接、实现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共享。填写工作记录单及项目完成情况文档。

设备要求:

PC机、服务器、交换机、压线钳、双绞线、RJ45水晶头、打印机、操作系统安装盘、网络配置指导书、工作记录单等。学生要求:

1.能够正确阅读双绞线制作与测试规范和要求;

2.能够按照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制作双绞线的工具和测试仪器;

3.掌握PC机网络互联和测试基本方法;

4.掌握PC机磁盘共享和打印机共享设置与测试基本方法。教师要求:

1.能够根据教学法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2.能够完成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操作演示,完成PC机的网络互联相关配置演示,完成PC机磁盘共享和打印机共享设置与测试演示;

3.能够正确、及时处理学生误操作所产生的各种故障,正确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表3网络管理员学习情境设计

序号学习情境任务目标

1网络工作站的组装与调试1.掌握PC机的组装与调试的操作方法,消除对PC机的神秘感;

2.掌握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标准制作和测试方法;

3.掌握网络线与配线架、模块的连接, PC机与交换机及相关网络设备的互联;

4.掌握常用Windows和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安装与配置。

2双绞线制作与测试、配线架、模块的连接、简单网络设备的互联

3基本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4网络互联规划分析1.培养基本的网络规划与技术支持能力;

2.掌握二层、三层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包括划分VLAN和路由策略的设置方法,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操作方法;

3.掌握常用Web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在Windows和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与配置。

5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

6网络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7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训练1.培养基本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2.掌握基本网页制作和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数据库服务器安装与配置方法,熟悉使用网页连接和操作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8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

9网络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10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杀毒和防毒方法;

2.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操作方法,以及VPN的配置与管理;

3.掌握收集和分析网络运行状况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网管工具的使用,包括漏洞扫描、日志分析、交换机、路由器信息收集与管理;熟悉黑客入侵行为判断等。

11防火墙安装与配置

12常用网管工具的使用

4结束语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及实训内容的科学化研

究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种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要进一步地对网络技术专业的职场定位及分类、课程开设及学习场景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探索。

参考文献:

[1] 敖广武,温春友.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5(6):72-73.

[2] 张大良,吕浩雪. 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03(9):6-7.

[3] 朱晓斌. 面向21世纪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J]. 教育研究,1996(5):48-55.

[4] 黄伟文,孟德欣.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7(12):93-96.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知识模块化实践教学;贯通式案例教学

根据地方性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网络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社会协调与职业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1]。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1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联系未来五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制订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布线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2-3]。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

根据“网络工程师”的各种职业需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布线、管理与部署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能力、网络工程管理能力、网络测试能力[3]。

1.3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设计

根据“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网络工程专业制订了6个专业培养知识模块,包括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布线管理知识模块、网络系统安全知识模块、网络协议分析设计知识模块、网络工程管理知识模块、网络性能测试知识模块[4],如图1所示。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明确,并将相关内容分配到课程体系各个科目当中,以达到剔除教学内容的冗余,完成课程体系优化的作用。

1.4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依托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组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模块结构,构建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专业实战提高课程网络工程部署、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课程[5]。

2贯通式案例设计

通过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枣庄学院校园网规划与设计”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贯通到课程群各个科目当中,计算机网络完成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整体规划、IP地址划分、网络服务器配置任务;路由与交换技术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工作;综合布线与工程管理完成线路的铺设与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防火墙的配置交给网络安全技术来完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程序编写任务交给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课程完成;网络性能测试由网络性能测试课程完成;最后网络规划、网络构建在专业实战课程中完成。多门课程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总结

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课程体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统一分配教学内容,弱化课程界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通过贯通式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强调网络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贯通式案例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分配到网络工程专业的每门课程之中,让学生每门课当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务,在通过综合实习实践环节将任务组合,完成本课程在贯通式案例中的设计实施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文龙.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4]王伍柒,钟元权,袁兆荣.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5]苗春雨,陈丽娜.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4(6).

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5篇

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柔性设计一、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基于Internet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一种趋势。网络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减少授课时空限制,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资源,加强交流互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但同时它作为一种教与学时空相对分离的松散式教学,其最终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网络课程的针对性设计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所决定。而课程内容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与重要内容,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方便、高效的学习环境,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面向网络自学的柔性目标

现阶段,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的转变中,简单照搬传统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课件或讲课视频进行网络重现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网络化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要求。因此在面向网络自学的课程内容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的弹性和灵活性,注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即柔性的概念,并从顶层设计上制定柔性目标与方向,从而引导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奠定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实现对网络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支持。

1.支持不同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与速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建立层级化的内容框架与知识体系,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练习,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2.支持不同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

网络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它面对的不只是单一专业的学生,有可能有相近专业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来掌握他所需要的特定的知识(非系统性的学习完整知识体系);因此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上不能简单地以单一专业学生作为对象,需要为具有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3.支持不同学习方法与认知策略的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有巨大的差异,有些是基于问题的探索式学习,有些是基于提纲的渐进式学习,有些是基于案例的应用式学习,这些都需要网络课程内容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以不同的知识呈现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针对课程内容的柔性设计

面向网络自学的课程内容设计不仅需要顶层目标的指引与导向,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设计中,进一步梳理与整合教学知识点,建立全新的知识结构与内容框架,挖掘相关的学习资源,突出网络课程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因此,本文基于顶层设计的指导,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单元化、平面化、环状化、案例化、可持续化”的具体设计方法,从具体的设计实践入手,实现面向网络自学的课程内容设计。

1.单元化知识结构

作为一门具有系统知识内容与教学体系的课程,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深度、目的与方法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与能力要求,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单元化、层级化的细分、归纳和总结,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更具自主性,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方法,设计不同的知识学习组合形式,并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不同起点的学习路径,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2.平面化层级框架

在单元化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基于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地图”,使学生在掌握具体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能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层级关系。同时在具体“知识地图”的框架设计上,尽量形成浅而宽的平面化、层级化的形式,这样不仅方便学生快速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选择自己学习的起点,同时也为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快速检索与学习的途径,减轻了对网络课程本身的学习成本,提升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

3.环状化问题核心

单元化的知识结构与以理论结构为基础的知识地图虽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但难以支持学生对知识加以进一步的整理、消化与应用。因此需要针对能力培养目标,将单元化的知识点进一步排列成为以知识应用问题为核心的环状结构,建立知识点相互之间以应用为指向的联系,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知识点的应用指向与方法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将新学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实现深层学习。

4.案例化资源呈现

案例作为一种直观地、范例化的知识表现与传达方式,其解决问题式的表现形式很好地串联起了知识单元的实践导向,与环状化的问题核心具有相辅相成的功效。因此在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需要利用多种案例形式,使其成为联系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之间的桥梁,形成“理论-案例-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记忆-理解-运用”的层级递进。同时在具体的案例设计上,采用引导式方法,将案例作为一个起始点,让学生去分析和理解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应用方式,并形成总结。

5.可持续化循环发展

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在不断加速,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上不仅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建设中,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因此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创新设计等方式将学生学习实践与课程内容的建设紧密相连,使实践成果反哺教学,成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来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作为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与重点,对进一步优化网络教学优势,推广数字化网络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面向网络自学的课程内容设计,引入柔性概念,从顶层设计目标与具体设计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为高校教师明确网络课程内容建设思路,为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提升网络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国荣.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探讨与研究[J].信息技术,2011,(6):213-216.

[2]李鲁平.实施柔性教育强化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