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

初中科学论文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1《.骨的结构与成分》涉及的探究活动

《骨的结构和成分》是北京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八章《生物的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形成》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在第一节学习动物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教材第二节内容进一步探讨动物运动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骨的结构和成分》这节课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长骨的内部结构,分析其作用,建立长骨是一个中空的坚实的生物器官的概念,再通过探究鱼骨的成分,增强学生对骨的成分和特性的感性认识,推理出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关系。阐述人的一生中骨的成分的动态变化,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为后面学习运动的实现打下基础。本节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借助实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依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据此,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的教学设计思想,确定本节知识主题,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该主题的意义建构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生物体层次结构主题下,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这一重要概念的构建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黄瓜果肉细胞、番茄果肉和果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等,构建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特殊结构这两个重要概念。再设计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了解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观察蛙的胚胎发育细胞变化和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骨细胞、血液细胞等)、上皮组织和卵细胞、等的不同细胞形态和结构,构建细胞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这一重要概念。设计观察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和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构建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的重要概念。通过这一系列探究实验的设计,依存这些重要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构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由此,实验教学的设计是围绕重要概念构建的。实验教学的设计要求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重要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只有有的放矢的实验设计,才能落实到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构建。

3.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是自身及其他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理解它对于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多数学生可以准确地说出来,然而,这种表述只是停留在记忆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实践体验。通过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可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植物在接受光照后,能在叶片中产生淀粉,这一实验对于他们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至关重要。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在缺少具体现象支持的情况下,很容易将之定义化,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初一上学期比较复杂的一个实验,对操作的准确性要求高,而且具有一定危险性。对此,在教学中笔者对两个方面作重点控制,一个是酒精灯和火焰,这个确保安全,另一个是条件、现象的操作和观察一定要严谨,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安全控制的细节有两个,一是酒精灯的使用,让学生2人一小组,每小组在实验前先进行点燃酒精灯和熄灭酒精灯的练习,确保操作成功。二是烧杯很热,容易烫伤或脱手,所以进行镊子夹取烧杯的预练习,确保都能准确操作才进行实验。实验条件控制上要求一定要叶片变白后才取出,并注意滴加碘液的量。通过实验,学生普遍观察到实验现象,体会到每个实验操作的环节对于实验结果的出现都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植物只有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的知识,对于其形成光合作用概念十分有帮助。

二、科学探究对重要概念理解的贡献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应该围绕重要概念组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鲜活的实验情景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构建起对重要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个主题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这样的思维方式训练。当学生能从这两个方向进行思考后,学生认识的人体、动物体和植物体,就会更充实、更深刻、更具体,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抽象而死板的知识,如何把知识讲活才是本节课的关键。《细胞》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实验落实细胞的结构这部分知识,让学生能够更真实、更直观地认识到细胞形态,但是结构采用传统讲授法,直接告知。本节课的思维紧密,要求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边观察边思考,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训练,其为特点之二。从学生为主体出发,他们能通过实验,直观感受到不同植物不同结构的细胞结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功能不同,为后面的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做铺垫,也自然而然的树立了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从而领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就达到了本章的教学目的,这是特点之三。因为前一章节学习了细胞的有关知识,从细胞分裂、分化到组织的形成,器官、系统的形成,这是从微观到宏观,为了知识衔接得比较顺畅,要对课本编排的顺序做一定的调整,跳过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这一部分内容,在讲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后,上节课直接让学生对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进行了观察。在学生对四种基本组织微观结构观察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的开始就通过课件中的大量图片总结了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其在人体中的分布位置,既是对上节课的一个简单回顾,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微观到宏观的联系,为后面理解组织是如何形成器官的做好铺垫。生物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然而在进行教学时,不应使学生仅仅记住生物学概念那些抽象的文字,而应使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看到一个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生物界。因此,在向学生讲述生物学概念时必须首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教什么,就要有什么,教什么,就要看什么。通过鸡翅的解剖观察实验,让学生对各种组织有一个宏观、感性的认识,通过真实的观察认识到像鸡翅这样的结构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各种组织是有序分布、排列的,为学生得出器官这个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就是从这样的感性认识开始的,通过实验观察,可以使理论知识具体化,使抽象知识形象化,给学生识记、理解、运用概念创造条件。在概念生成后,还要让学生强化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这部分整体的思路是感知、概括、运用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器官这个概念是在鸡翅解剖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中胃这个具体的实例分析得出的。系统这个概念,也是通过对人体中消化系统这个具体的实例分析得出的,在得出概念后,又通过设置情景,如“在人体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哪些系统功能加强了?”还有“为什么饭后立即运动会消化不良?”让学生对所学概念进行具体的应用,即在新情景中解释具体问题,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样,让学生从具体的、个别的现象中得出一般的概念与规律,再由这一般的规律去解释个别或特殊的现象,解决个别或特殊的问题。经过这样一种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过程,对概念的理解才能深入。

三、教学反思与提升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培优扶困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数学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措施,它是上课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又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的重复;培优就是对学有余力的、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或有数学天赋和潜质的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导和培训,使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加优秀、专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扶困就是对学习数学有困难且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偏差或个人身心、品德、行为较差的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步养成较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通过培优扶困,我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培养有数学天赋和潜质的学生;同时通过培优扶困,我还从多种渠道获得了各类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反馈教育和教学中优势与不足,并及时不断地加以改进、不断地提高,这对于自身的数学教育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我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副很好的催化剂。

2.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培优扶困工作的剂

数学教学工作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比较复杂的工作。虽然它与相邻学科的教学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数学教学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规律和理论体系。因此,开学初,我根据所教两个班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及思想表现情况,精心选择确定好培优扶困的对象,并制定出具体的培优扶困计划和措施。

我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方面的培扶教育,我十分注重与学生交朋友,深入细致地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洞察学生的生理、心理,尤其是思想上的变化及波动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抑制了学生思想上的一些不良观念;让他们从内心中感觉到老师一直像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一样关心和爱护着他们,从而从心理上接受、信任和佩服我,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认真学好各门文化科学知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我经常利用课外时间与他们谈心,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有进步就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和鞭策,尽可能地让他们在集体活动(如班会、义务劳动、校运会等等)中大显身手,充分表现自己,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让他们在同学之间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同时我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困生、做好学情分析,对学困的不同原因,采取多样的转化策略,协助他们共同分析、查找落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再根据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把比较差的功课补上去,并认真做好课后的思想沟通及跟踪辅导工作;鼓励他们鼓起勇气,笑着面对人生,找准人生的目标,实践表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做好培优扶困工作起着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勇气和力量。

3.将培优扶困渗透于课外辅导及作业批改之中

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异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我在课外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放矢,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强化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课外作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寻求最佳解题途径,偿试写出解题心得体会;对于数学有特长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指导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多答辩一些竞赛题,以拓广他们的知识视野。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是: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探寻自然界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并发现科学探究的轨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开始科学探究,因为好奇心和创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爱活动的心理特点,认真努力寻找科学探究的切入点,积极创造科学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为主动地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为主动地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明确科学探索的目标,实实在在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笔者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课堂教学中,探究如何发现光的折射规律的教学中,寻找并发现了很好的切入点,把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作为这个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回顾光反射定律的内容,再与演示的光的折射定律现象相结合,让同学们对比、猜想一下,光的折射将会是什么规律,光的折射可能会遵循什么?同学们都很动脑筋,也都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光的折射是否遵循我们猜想的规律呢?找到了这样的切入点,同学们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之中。利用现有器材开始探究,对于探究的意图非常明确,而且在探究之中,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现象,同学们归纳的结论也准确完整。通过这个探究实验,笔者发现首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寻找到好的切入点,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探究并合作进行探究,从而能主动地构建知识,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引导并激励科学探究的进程,提高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课程培养目标之一就是: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重要的,而引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通过激励、铺垫,使学生具有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这样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来发现规律,得出正确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基础,增长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中,对于实验中如何捕捉实像、观察实像,这本身就是实验探究的难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实验进程进行引导,实像怎么去寻找,如何才能得到最清晰的像,学生在动手探究中不太注重物距与像距的比较并记录。笔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针对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必要时激励学生敢想、敢做,正确的给予肯定。学生认识到要完整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仅要得到清晰的像,而且要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尤其还要比较像距、物距。有这一层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探究更增加了信心,从这一点上更是激励学生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随着实验探究的进行,探究的难点出现了,如何观察虚像?虚像是光屏接受不到的,这个时候笔者又因势利导,让学生回顾在平面镜成像、观察水中的鱼时,形成的像又是如何观察的,同学们思考并找出虚像,既然在光屏不能得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笔者引导学生,把凸透匀当平面镜,把蜡烛火焰当游鱼看待,学生终于明白,虚像观察时需要逆着射出光线的方向去观察,才能发现它,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于是同学们在笔者的引导下相互合作,都观察到了虚像。可以说,这个科学探究,在笔者的不断引导并激励下,同学们都完成了这个实验,探究的规律都很全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提高。三、完善并促进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评价,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益,升华科学探究的成果

在新教材中,新课程教学中都十分强调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评价。学生无论在进行中还是完成科学探究得出结论之后,一定要完善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有共同感悟与思考,对探究的结果再深化认识,对探究深入的学生可以拓展和延伸,在讨论和交流中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效地补充,这不仅对学生起到了启发和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有力地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发现问题取长补短。可以说,合作交流、自我评价更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彼此的互动中触发新顿悟和灵感,让讨论更加精彩纷呈,让科学探究的成果更加辉煌。

笔者在科学探究之余,和同学们平等交流,有时共同商讨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探究方法。笔者经常提供一定的目的问题、情景、资料、信息等,有利于学生争议、交流,学生中大都可以对每一个科学探究写出一定程度的探究报告,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识。在合作中,学生既能坚持原则又能互相尊重,吸收他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丰富自己的结论,都具有团队精神。这样大大提高了科学探究的效益,升华了科学探究成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坚持以上的做法,认真积累,形成了一点教学经验,由于水平有限,总结得不够具体全面,敬请批评指正。但笔者深刻认识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成为探究型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基础教育带来本质的、积极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魏日升,张宪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

 

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实验有:

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比热容概念的引入等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另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去等效像2、等效电路 3、串并联总电阻 4、多个分力与合力等效 5、物体的重心等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三、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中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有: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度;

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它们的区别是“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 ,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如

转换法: 电流大小用灯泡亮度体现; 磁场的强弱用小磁针偏转的幅度体现

等效替代法: 分力相叠加是合力 ;小石块体积用排开水的体积代替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2.磁感线

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7.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推理法得出

2、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水波类比声波 4、用太阳系的结构类比原子的结构。

总之,大家要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要尝试运用各种物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这既是中考热点也是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课堂教学;人文情怀;策略研究

历史教育天生具备过往性传承性和人文性,它紧密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每个公民的人文素养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历史教学则是培养人文情怀的主要渠道。而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却忽略了人文性教育,片面追求知识传输和应试教育,让历史课堂成为考试的“演兵场”,严重制约着历史教学的改革发展进程。过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网络时代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尽管实施了好多年但是依然收效甚微,《课标》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建构”的教学目标没有到很好落实。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将历史课程向情感性、自主性、人文性转变,以切实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一、挖掘学科优势,落实人文教育

历史是过往的事实,是人类进步的脚印,更是文化的遗产。历史学科自身丰富的人文元素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天然素材。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科的天然优势,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人格品质。比如,利用历史事件我们可以领略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人物魅力,不仅理解屈原的“以身报国”的忠孝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也能体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进取精神等等,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和有选择地借鉴吸收,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关注专业成长,促进人文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非常巨大。初中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地进行历史专业知识的进修和培训,要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为己所用,用自己的“一桶水”滋润学生的“一碗水”,用自己的独特人文个性和良好师德素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比如,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熟练地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剪辑影片《林则徐》的精彩片段,配合相关图片等,形成多媒体课件,再配上音乐插曲等表现手法,让学生直观感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并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解读讲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平等外交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的史实,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弱国无外交”的无奈,进而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

三、激发参与意识,创新人文教育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历史人文教育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落实好学习主体的生本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成长需求,使之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教师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学习自主学习,并真正构建好新型师生关系。如在教授《垄断的资本主义时代》时,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与教材有关的文字、影像资料,初步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基本知识。新授过程中,我们利用课件将有关资本积累和社会变化的重大政策、发展状态和改革措施列成表格加以展示,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模拟演讲和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自觉地将知识内化为行动,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各种深厚而高尚的情感。

四、整合教学内容,强化人文教育

历史教学最忌讳的做法就是照本宣科,那样的教学没有毫无吸引力,更不谈人文教育效果了。因此,优化教学内容,整合知识元素就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强化人文教育的首选做法。由于历史知识点散乱地编排在不同单元中,学生难以形成整体感受,把握不住重难点,人文教育的效果也比较差,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取舍整合,按照不同的主题和中心进行归类、切割、链接,体现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和层级感,便于学生轻松习得。例如,教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教师应该围绕“革命道路探索”教学主线,将“秋收起义、文家市起义、三湾改编、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等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和要点群进行展示,学生便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了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轻松形成理性认识,并正确评价工农武装割据的作用,进而感知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总之,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其内涵和形成原因,提升自己对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从四个方面开展历史学科中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升华。真正把《课标》的三维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光添彩。

作者:佘虹德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存在实验教学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的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为分班讲课制,全县18所中学中初中化学课程设置为每周4-5节课(不含晚自习),教师备课压力大,学生实验普遍用“讲实验、画实验、视频实验”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化学实验的探究更是缺乏,难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误用课程权利,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导致化学实验操作的得分率不高。如: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此题难度系数为0.49,若有实验经验的同学就很容易得到答案D项。说明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太薄弱。从这个题目的设置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绿色化学素养。要求学生建立证据推理意识,养成科学探究习惯,旨在形成科学精神意识等学科素养。分析见下表1。

(二)实验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缺乏比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学校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预算和重视度不够。现存教学设备陈旧,部分化学药品过期。例如,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因密封差,氯化氢气体挥发,由原来的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在后来的实验中学生就观察不到瓶口产生白雾的现象,与理想结论有较大偏差,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导致学生对实验的真伪性产生怀疑,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从而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时不能够掌握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的职业懈怠

由于大部分的初中化学教学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问题很严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实验探究水平不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不够、自我实验操作水平不高、实验解读水平不高、实验演示技巧和实验素养意识不高、实验创新意识匮乏等,使得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很明显。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另外,在对一些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时,学校也没有予以重视和监督,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明显提高。这就使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等得不到转变和提升。

(四)班级规模过大

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80%的义务教育学校中班级人数均在60人以上,这种大班额导致学生分组实验无法开展,尽管学生喜欢分组实验,但大班额对实验的操作要求和重复实验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也增加实验员老师的工作负荷。对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大班额的问题。

(五)实验员教师分工和绩效不明

对于一线教学老师来说,有较为明确的教学分工,而对于实验员老师来说,处于相对尴尬的角色,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已有明确的定位和分工,职位要求和岗位绩效报酬都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而对于中西部教育欠发达省份,针对实验员的配备和职位要求、岗位津贴等没有明确的说明,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西部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教育实施思考

(一)因材施教,分小班讲课

在之前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尽管班级讲课制能够发挥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是相对于正面的作用来说,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影响更大。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新型技术人才,然而大班级讲课制不利于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就需要实行小班的讲课制度。这种小班讲课制度就是在缩减班级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学生人数,从而使得化学老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学生学习的状况和需求。小班额教学不仅能够消除班级讲课制带来负面影响,还能够将其正面影响不断优化和扩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设施,培训师资力量

针对的化学教学,必须加强对老师的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并且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来辅助实验教学。首先,在选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其次,要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监督,从而提升化学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学校还要创新激励机制,保证学校能够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再次,要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购买比较先进的实验设施,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的推进。由于科技技术的飞速更新和变换,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教学的模式以及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变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要时刻学习西方国家的模式和策略,不断提升有效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实验上,化学老师还要注重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创造性和自发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完全地融入到实验学习的氛围中去。另外,还要进行异质同组进行分组实验、“小小实验家”“实验小发明”“实验小魔术”等有趣的实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团结与合作,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教育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教育实施。应将教育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更新教学设备,还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人才,从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发展。在当前形式下,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理论替代传统的“三维目标”教学,开展大胆的教学实验尝试,构建与学科素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作者:王翔 夏振洋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中学 重庆市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磊,支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04):46-56.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归纳

 

在物理学中,将一个或多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程用另一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崔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教材中方法的运用

(1)在力的合成中,若干个共同作用的分力就可以等同于作用效果相同的一个合力,相反,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作用效果相同的若于分力

(2)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归纳

 

在物理学中,将一个或多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程用另一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崔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教材中方法的运用

(1)在力的合成中,若干个共同作用的分力就可以等同于作用效果相同的一个合力,相反,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作用效果相同的若于分力

(2)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为了解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新课程实验情况、存在问题及困难,我们对区38所初中、小学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研的学校对新课程实验给予充分肯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实验教师和学生对新教材给予高度评价,学生非常喜欢上音乐、美术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材

1、师生普遍认为音乐、美术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面设计活泼、美观,贴近学生欣赏心理,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喜欢翻看教材,达到乐学的目的。

2、教材内容:①贴近学生生活,寓人文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单元主题内容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动形象的道德与思想教育以及多元的音、美文化等。②教材内容将音、美知识、技能融入各项实践活动之中,蕴含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③富有时代气息的选材和设计,体现了现代科技赋予音乐、美术学科的时代特色,增强了学习成就感。

(二)关于课堂教学

从课堂教学反映出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较快,新课程教学研讨氛围非常浓厚,能体现新的课程观和新《课标》精神,表现在:①能树立目标意识:由重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重视情感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②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互交流,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③体现了以兴趣为动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等。

(三)关于课堂教学效果

从课堂效果上,我欣喜地看到以往较少有的课堂中师生真情投入、融为一体、活跃的课堂气氛,特别是初中学生能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集体合作和学生创作的感人情景。学生真情投入学习艺术、表现艺术、探索艺术的情绪很高。

(四)关于学校设施

部分学校如国和中学、华山小学等已为音乐、美术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或实物投影仪,部分学校也打算在本学期或本年度为音、美教室购置多媒体教学设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或教师对音、美课程实验工作存在着思想认识模糊,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音、美学科重视不够。认为新课程实验无非是用用新教材;对新教材的使用无非是换换教学内容;新课程主要是针对“主课”或考试科目等等。这些模糊的认识导致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偏离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部分教师对教材了解不透,对《课标》理解不深,特别是老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不够新颖,使用新教材力不从心。也有部分教师在创新面前畏难发怨,不愿吃苦,怕受麻烦,迈不出新路子,新教材老教法。

(三)少数学校硬件设施还达不到一般教学要求,音、美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或没有,也为新课程实验带来了困难。

(四)部分实验教师工作量较大,有的多达每周20余节,少部分学校还存在小学一年级包班形式上课。实验教师没有更多精力致力于实验研究,给实验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部分学校对音、美教师教学考核,只停留在学生对双基内容的掌握上,捆住了实验教师创新教学的手脚,与音、美新课程目标产生了偏离,等等。

三、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实验过程的培训。实验教师要更细化地学习《纲要》和《课标》,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本学科实验工作目标要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突出创造性,与相关文化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二)加强教研力度,合理利用教材,进行课题研究。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定期进行交流研讨。要严格按照区音、美学科实验方案组织实验,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2、对实验教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培训与交流,采用内部交流学习与外出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3、合理利用教材,精心构思设计每节课。

(1)音、美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表现手段及相关社会文化等内容。以审美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以符合音美《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

(2)反复感受和体验,将教材内容融入内心体验之中,找到个人情感体验的兴奋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即要求教师对教材要反复琢磨,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或教师认为主要的关键点,发散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展开思考,并以此为主线筛选和组织教学。

(3)灵活运用、处理教材,适当扩充和删减、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如:可调整教材教学顺序,调整教学内容;又如:可根据本乡镇或地域音乐、美术文化习俗,选取恰当的角度或材料,进行富有特色的教学等。

(4)反思个人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标》进行对照并进行理论总结,提高思考认识。

(5)音、美教师要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音、美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如:合理、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教学,增加视听效果,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4、带问题、课题进行实验,各校教师对新教材如何适应大班化教学及学生多元评价模式等作进一步研究和实验。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10篇

网络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使教育资源共享和终身教育的原则得以实现。教师依据教材,在共享资源中寻找有利于帮助实现教学目的的资料,使用网络资源中的材料,对本节课的教学环境进行创设;同时,教师还要就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在教授《太阳系》一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太阳系的内容;在上课时,可以先请学生将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或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与同学们分享,随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将太阳系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提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使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接着,老师以“你们想飞向宇宙吗?你们向往神秘的外太空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番吧”将本课内容引出。与此同时,将各种太阳系中的模拟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网络资源利用好,能够使模糊变得清晰,将枯燥变得生动,将复杂转为简单,同时将重难点明确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正确的评价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评价的实施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网络课堂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校或班级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交流平台中提出来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回答,或者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大家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与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学习及思想动态有一个及时正确的了解,从而给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例如,在初二下册中关于《惯性》的一课,在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三四十个学生,只能采用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个别学生则不可能照顾的十分周到。在解释惯性定义,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的时候老师所采用的解释方法可能有的同学并不能及时接受,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通过有效地途径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接受状况,无法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价。在现今的网络教学时代只需要建立一个互动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学校的BBS论坛也可以是老师与同学建立的自己的网站,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在这个平台上积极交流沟通,将自己模糊的、不懂的、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大胆的说出来,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将课堂中讲授的内容上传到论坛或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享受享受资源库中资源,资源库对访问者及其访问内容进行记录,有老师统一管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及到访资源库的情况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点拨指导学生使之得到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小组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再是仅仅面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诊断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优化、优化教学管理、评价学习效果、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等。

三、网络教学的资源共享,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改变了几百年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替代一些传统教学的手段,而且能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同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枯燥的讲述获得一定范围的知识,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老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共享资源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得到更多的课外拓展,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初二上册《大气层》一课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只是局限于大气层的重要性、大气温度、大气垂直分布特点及规律等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应对考试知识量是足够的,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比较强烈,希望教师多讲一些内容,而教师则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一欲望。这很可能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天分埋没,而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时,在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放弃传统教学的填鸭方式,而采取自主探究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因此,网络教学的应用与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对渴望学习知识的学生来说庞大的网络共享资源是其能够在其中翱翔的知识海洋。同样,教师应组织建立BBS论坛或是建立本学科的专门网站,不仅将课堂知识上传到本论坛或网站,而且建立各种知识链接以拓宽本论坛网站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在建立学习网站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编为不同的小组,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或本组的预习成果。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钛合金合成材料

一、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它是利用应力和温度诱发相变的机理来实现形状记忆功能的一类材料。其特点是:将已在高温下定型的形状记忆合金置于低温或常温下使其产生变形,当环境温度升高到临界温度(相变点)时,合金的变形消失并可恢复到定型时的原始状态。例如,TiNi合金从高温降低到临界温度时,晶体结构由菱形转变为立方体;当温度从低温上升到临界温度时,晶体结构从立方体恢复为菱形。在恢复过程中,合金能产生与温度呈函数关系的位移和力,其能量来自于相变驱动力。这种升温后合金的变形消失、形状复原的现象称为形状记忆效应。目前,形状记忆合金在电气、机械、运输、化学、医疗、能源、航空、生活用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最典型的应用例子是航天飞机的伞型天线,为方便发射把它压扁附在船体上,飞船升空后受阳光的辐射而升温,于是天线便记忆起原来的形状,重新支起。

二、钛合金

钛合金的正式开发和应用仅仅是最近50年来才开始的,并且在50年代几乎只有美国一国在进行研究,最早开发成功了Ti-6Al-4V,目前世界钛合金加工材年产量已达4万余吨,钛合金牌号近30种。其性能如下:(1)热强度高(2)低温性能好(3)抗蚀性好(4)化学活性大(5)导热系数小、弹性模量小。目前,钛合金的主要应用如下:

1.航空领域

由机和导弹的速度已增加到远远超过音速,从前使用铝合金的地方,因其耐热性的要求,已不大适应,所以采用新材料,尤其是钛及其合金来代替。钛的密度小,又具有高的耐热性和持久强度,对在振动载荷及冲击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敏感性低,并且有良好的耐蚀性。因此在飞机上广泛采用钛及其合金,小至螺钉、螺母等紧固件,大至机身骨架、隔框等结构件。目前,先进飞机上的钛材重量达到飞机结构总重的30%~40%,钛材已成为现代飞机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

2.生物医学领域

钛无毒、质轻、强度高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因此,是非常理想的医用金属材料,钛作为外科植入材料得到了广泛发展。最初应用于临床的钛合金主要以纯钛和Ti-6Al-4V为代表,后来对β型钛合金的研究最广。纯钛在生理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但其强度较低,耐磨损性能较差,限制了它在承载较大部位的应用,目前主要用于口腔修复及承载较小部分的骨替换,但目前尚未出现强度问题。相比之下,Ti-6Al-4V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加工性能,这种合金最初是为航天应用设的,70年代后期被广泛用作外科修复材料,如髋关节,膝关节等。同时Ti-3Al-2.5V也在临床上被用作股骨和胫骨替换材料。

3.海军领域

钛在海军装备方面的应用,俄罗斯处于世界绝对领先的位置。世界上第一艘全钛核潜艇于1968年12月下水,已运行30多年。该潜艇应用了大量的板材、管材、锻件,潜艇的所有装置全部是由钛合金制造的,这包括巨大的焊接结构壳体、巨大的管路系统和不同的装置和机器设备。美国曾在航母上用钛合金进行装艇服役评价,每个航母可减重15t。

此外,钛合金在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合成材料在科学技术中的运用

下面将对教材中出现的三种合成材料做——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半透膜、复合材料碳纤维、导电塑料进行介绍。

1.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半透膜

半透膜是一种只给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薄膜,对不同质点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的薄膜。例如细胞膜、膀胱膜、羊皮纸以及人工制的胶棉薄膜等。现代半透膜还用与多孔性壁(如无釉陶瓷)并使适当的化合物(如铁氰化铜)沉淀于其孔隙中制成。半透膜用于渗透溶胶和测定渗透压强等。生物吸取养分也是通过半透膜进行的。而用高分子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半透膜,它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通过。用高压泵使处于半透膜一侧的原水压力超过渗透压时,原水中的水分子就能够透过半透膜进入另一侧,从而获得纯净水。而原水中的溶解与非溶解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菌体,胶体等物质无法通过半透膜,只能留在浓缩水中被放掉。反渗透设备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饮料行业、电子、电力行业等。

2.复合材料碳纤维

碳纤维是由有机母体纤维(粘胶丝、聚丙烯睛或沥青等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3000℃高温的惰性气体下碳化制成的,具有强度大、模量高、密度低、线膨胀系数小等特点,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材料。特别是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其性能优越,更适合规模化生产,是当今碳纤维的主流成为了军民两用的主导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高档民用产品。其实,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磨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碳纤维作为高性能纤维的代表,属于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其生产技术复杂,产业发展涉及官、产、学、研各个环节。由于它是发展航天航空和军事工业等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新材料,也是民用工业更新换代的基础材料,国外又对其出口进行封锁,所以近年来我国就一直比较重视对其研制和生产,虽然起步较早,投入不薄,但仍处于失利地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

3.导电塑料

导电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是目前国际上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已从初期的纯实验室研究发展到应用研究阶段,成为新一代电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按照其导电机理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大类。目前,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而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加工简单、成本低,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民用等领域。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12篇

教育中的考试现象

目前,我国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定义,其内涵的界定,运行机制的建立等问题正在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中提到: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摆脱应试体制影响,使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个改革方向。同时文章中也指出了素质教育应具备的三层含义:第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史根东同志认为: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基础教育。由此,概括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有:①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②基础性,即培养基本素质和各项能力;③发展性,即开发个性潜能,发展个性特长,等等。

而应试教育则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各种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教学中往往采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把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具体表现出如下特征:①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大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②偏重智育和分数,忽略德、体、美、劳等良好品质和能力的培养;③按一个模式培养人,导致学生成为解题、背知识的机器,忽视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从上可以看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标和指向的不同,“片面追求”或“全面发展”是它们的分水岭,那么,应试教育中的主要手段即考试和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运转的各种教育规范,以及教学方式等是否就可以全盘否定呢?事实并非如此,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在某些方面还难以将它们硬性分离开来。单就考试这一现象来说,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反对应试教育的同时,并不否定或排斥考试,一些必要的合理的考试手段若得到较好的操作还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如积极改革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等,通过运用考试引导学生建立坚实宽厚的知识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兴趣爱好,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发展;使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差距,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这才是素质教育中考试的意义。反之若教师只是为考试而教,学生只是为考试而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凭考试说明一切,考试成了各项工作的指挥棒,学生得不到身心全面发展,这种情况就属于应试教育范畴了。

2科学分析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性质与必要性,

避免出现两种片面的认识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教委近年来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采取的重大举措,它牵动着全国初中学生、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未来的世纪是一个全方位竞争的社会,这就要求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然而现状告诉我们,长期以来因为片面追求智育的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体锻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调查表明,在某5省市高考体格检查中,85%的学生复检不合格或专业受限;上海市的体育专家陈丹萍不久前采用测试法对780名中国中学生和891名德国中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得分均低于德国学生。初中生升入普高或分流到职业学校学习,都是为将来走向社会能承担建设祖国的各项重任。学习任务日益繁重,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没有培养一定的运动兴趣和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无疑高中阶段的压力就更大;再加上体育锻炼本身要求学生付出较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方能见效。而中小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等均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若没有一定的督导机制,这种自觉性难以长久维持。因此,采取考试制度势在必行。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将这种考试体育的成绩和其它文化课考试成绩同等要求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升留,甚至对评优评先等均没有起到相应的制约作用,因而造成学生、家长、甚至一些老师关心的只是文化成绩的好坏,体育教学在有些地方形同虚设;为应付中考和高考,任意占用体育课时间或取消体育课现象时有发生,体育教育没有真正对文化学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采用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即在决定学生升留的制约机制中渗入体育成绩,对于扭转这种恶性循环局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具备这种必要性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性质又如何明确呢?在客观实践中操作这种考试经常表现出两种趋向:要么向素质教育方向健康发展;要么滑入应试教育的轨道。如果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则是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选择良好的考试内容与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勤思多练,使学生全面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差距,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考试以平时科学的教学作基础,与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品质都得到良好发展。因而这种考试就成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通过考试,例如湖南省汨罗市经过12年素质教育的探索,已经突破“应试教育”的格局,汨罗市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8%,音体美特长生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如果向应试教育方向发展,情况就不同了,操作者单纯以这次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体育工作,评价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说明中小学生整体的健康状况;或者脱离学校教育整体,不能同其他文化学科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在长期的教学中把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作为首要任务;不能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采取为考试而考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平时欠功夫,临阵抱佛脚,压制学生死练,硬练,这样充其量也只是为学生暂时升学不拖后腿而已,留下的空白或造成的危害却很多,这种考试不正是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吗?这绝对不符合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那种认为只有通过升学考试体育才可以提高学校体育地位的思想其实也是受这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事实上,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地位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在过去的应试教育机制中,片面追求智育成绩的高低,单纯以一次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优差与升降。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如果也按这种模式进行,也仅仅依此决定学校体育工作的业绩,使学校的体育工作都围绕考试这一中心,而不是着重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那又谈何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呢?因而只有明确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性质,将其同素质教育的各方面协调起来,使之产生良好效果,学校体育的作用与地位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3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与方式,正确操作初中毕业生升

学考试体育

正确认识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性质与必要性之后,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良好的操作,即要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否则,这种认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具体操作考试要涉及很多因素,但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3.1端正思想认识,正确对待考试是基础

各级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和广大体育教师首先要视考试为教学的延续,要把考试同教学任务和内容紧密衔接起来。既要以教学中全面的素质教育为考试的基础,又要发挥考试的多功能性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考试并非只有选拨功能,最重要的是它的检测功能,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除了选拨身体素质合格的学生进入更高一层次培养阶段外,还要检测普及义务教育阶段人才身体素质的合格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能说明一所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但也不能就此一锤定音,因为考试体育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干扰,失常现象屡屡发生。考试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教学搞好了,考试的历害性相对就削减了,学生应试的压力就会更轻,我想这也是素质教育中考试的意义吧。

3.2协调教考过渡,实行综合评估是途径

通过“普九”义务教育,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应该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每取得的一项成绩和获得的一次进步均构成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部分。如一种基本技能、知识,一种良好心理品质等都是全面素质的组成部分。有些地方的学校本着客观实际的态度,建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档案,量化每次成绩的比率,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毕业时的升学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估。事实证明,这种良好的教考过渡既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发挥考试监督和检测功能;又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不畏困难的坚强性格。从而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避免出现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超级秘书网

3.3综合评估标准,施行科学管理是保证

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均应高度重视对学校体育综合评估工作的宏观调控,实行科学管理,把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成绩和衡量学校体育工作好坏的多项指标有机统一起来。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或获得了多少竞赛名次等,而要从多方面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如课程开设、资金投入、师资结构、教材内容安排、场地器材建设以及全体学生体质提高的程度和全面性等。只有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评估机制,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衡量学校体育工作,避免虚报、浮跨现象,增强各级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扭转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被动局面,真正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得到实现。例如,汨罗市在素质教育中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每一种教育,不设一所重点中学,连续六年保持高中毕业生合格率98%的纪录。

总之,对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如果制定了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使教考有机结合,并将考试纳入到素质教育整体结构中,那么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其它学科的学习,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同时学校体育工作的真正价值也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1996年第6期文“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2.《文汇报》1996年6月9日文“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

3.《新华社每日电讯》1996年6月11日文“变独木桥为通天道”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13篇

物理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习的方法,经历必要的探究过程和思维过程.比如,教师经常会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设探究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学习第一章《声现象》的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就创设了很多的实验情景,让学生来感受声音的产生,并通过观察和归纳的方法获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课堂中,教材已经有意识的渗透体验、观察、归纳的物理思维方法.而在教材设置的WWW作业中就出现了这样一道课外活动题让学生来完成,题目:试设计多种方法使一个气球发出声音,并解释其发声的原因.在这道题目中,学生需要完成的活动有(1)采用多种方法让气球发声.(2)分析其发声的原因.(3)采用分析、观察、归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发声体的不同,听到声音的特性上的差异,为后面声音的特性的学习做好服务工作.这三个活动的参与从学生学习物理能力本身上得到了科学的引领,即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升了学习的效率.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在《声音的特性》的学习过程中安排如图1所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后活动感受产生声音特性的改变.

二、生活社会的初步应用.

苏科版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在每一课时中都安排了一个“生活、物理、社会”的环节,这个环节中有意识的渗透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从物理学习中获取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生活.这一内容的创设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深层兴趣激发,而且教材在设置的过程中,在WWW的作业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在《光的色彩颜色》中的WWW中就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向摄影师或照相机器材营业员请教,常用的滤色镜有哪几种?使用后又什么特殊效果,试用有色玻璃纸遮在照相机镜头前拍摄一张照片.就这道题分析,题目要求考查学生对透明物体颜色的感受,初二学生对于照相机并不陌生,但是在平时生活中使用相机的过程中却很少使用滤色镜来拍摄.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课堂的调查后,获知了相关原理和相应的应用以后,学生再去了解一下,现在数码相机或者智能手机中的相机都有一种图片滤镜功能,其中就包括纯真、重彩、维也纳、淡雅、回忆等等,这些功能其本质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学生参与这道题目不仅掌握了透明物体的颜色,还涉及了照相机的相关应用,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进一步调查研究获知现实生活中照相机的特殊功能的本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在平时生活、社会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三、物理思维的再度激发.

初中物理教学的起点相对较低,课程标准所设置的目标也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和提升的机会,通过作业的形式就可以提供一个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教材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比如在《磁体与磁场》的WWW中,教材设置了这么一道题目: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巡天之后,华夏儿女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关于月球上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猜想.若要月球周围有磁场,你打算研究哪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这道题目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首先是学生根据已学的磁体和磁场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想,考虑磁场的有和无,并考虑磁场的方向.其次,学生要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筛选,考虑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到如何通过转换法来显示磁场的有无,还有考虑到偶然性现象的产生.第三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神州号对于学生是一个神秘的高科技,月球古时又称玄兔、玉壶,华夏儿女寄予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为此也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好奇心,这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对神舟号、月球的进一步了解.会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更多和神州号、月球相关的知识,比如神舟号所消耗的能量和能量使用的效率,神舟号升空时的速度变化,进入规定轨道后的运动特征,等等,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无限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借助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14篇

探究源于问题,而问题源于好奇。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深入挖掘内涵,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实验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屡见不鲜,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材料戳中学生的兴趣点是教师首先要攻克的难题。实验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与教学主题契合,还要具备趣味性,教师要懂得利用实验素材给学生创造一种愤悱的境地,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引导其发现认知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产生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为探究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思维基础。教师要注意的是,由于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多数停留在初级阶段,教师需要敏锐地感知学生的问题,将学生所提出的杂乱、无序的问题进行整合和延伸,升级过后再将问题抛给学生,问题既带有了学生思考的性质,也具备了一定深度。例如在进行食物中能量的测定的探究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了花生和豌豆燃烧的实验过程,请学生就此提出疑问。尽管这个实验非常简单,但由于跟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如为什么花生比豌豆燃烧快?到底是什么物质造成了这种差别?还有哪些食物可以燃烧?花生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是什么?1g的花生和豌豆所含有的能量相同吗?笔者根据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提炼出了以下三点:1.花生和豌豆中成分的含量主要有什么区别?2.是什么物质造成了花生和豌豆所含有的能量不同?3.怎样测定二者的能量?

二、假设———握好探究的方向盘

假设的提出往往直接揭示了学生对问题的初步认识,也指示着后续的学习方向。假设不等同于简单的猜测,猜测只是思维的无序闪现,而假设则具有科学性,只有通过捕捉细节、收集证据并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活动才能作出合理假设。笔者认为,假设一定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假设要有理有据。所有的假设都是就问题提出的,自然也要为解决问题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作出假设,切不可天马行空胡乱猜测;第二,假设要具有可验证性。所谓可验证性,简单地来说就是根据假设所得到的探究结果是可以经过重复实验得到的,并且能够证明结论的存在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只能在特定的、唯一的条件和环境中得出,这是假设具备科学性的重要标志。科学假设的提出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准角度,抓住问题中的关键点并加以分析,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并将其升级为假设。例如在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生物生长现象,提出生物生存影响因素的合理假设。有的学生联想到家中所养的绿色植物总要过一段时间就改变花盆的摆放方向,否则它就会向着窗户的方向倾斜,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窗口和客厅内环境的区别,有的学生认为窗口的阳光比较充足,也有的学生认为窗口处的风比较大,由此他们提出了两种假设:1.光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2.风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这两种假设都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也与本节课要探究的中心密切联系,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求证———科学实验寻求答案

求证是知识形成最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灵活运用方法技能,进行恰当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设探究过程,甚至预测探究结论。利用实验进行求证是初中生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探究方式,选取实验方法、原理并制定实验步骤则成了探究最重要的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照实验的应用最为普遍。学生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并根据需求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排除无关变量影响的同时,还要尽量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和说服力。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笔者还要求学生先将实验所需的材料、步骤罗列出来,并预测结果。这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阶段,实验的设计要服务于探究目的,实验步骤要足够严谨、科学,在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的同时,教师还要有目的地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走入思维误区。例如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时,学生首先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随后各个小组做出假设“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生活”,在笔者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制定了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1.实验思路:为鼠妇提供有光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现象。

2.实验材料:培养皿,鼠妇和盖板。

初中科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仍处在落后的水平。中学阶段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最佳时期,而湖南师范大学黄宏新教授曾经参照国际上通用的科学素养标准对中学生做的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存在很大的偏差;科学态度、责任心不强;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不甚了解;应用科学知识于生活中的能力不强;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精神。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学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担忧。而回首中学生活的起始阶段——初中,学生进入初中最早接触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正是生物学,这个头起的好不好,对学生来说可以是终身受益。即使初中生物学只剩一条“夹缝”,但是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在这条夹缝里,若能播种科学素养的种子,那么很有可能,这条夹缝中会长出参天大树、会开满鲜花。

二、初中生物教师不容错过的“播种”契机

1.外出社会实践活动。每所学校都要定期举行外出秋游、春游、社会体验等实践活动。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压力已经较大,渴望多走出校门,多走入大自然,他们除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心情外,更多的是要了解这美丽的世界,若能在农家乐游玩前,生物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区分韭菜和小麦、若能在采摘果实前,生物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采摘才能不破坏植物生长、若能在参观动物园之前,生物老师告知孩子们关于进化和分类的基本理论等等,那么孩子们在走入大千世界之前,将会多一份善良的目的、多一份对自然的关爱、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

2.运动会。每所学校都会召开运动会。在运动会前,班主任老师们都会告知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和运动准备要求等等,而班主任们,往往并不都是专业的体育或生物老师。生物老师们,大可利用运动会召开的契机,将生物课程标准中有关动物的运动、常见的救护方式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又能将一些实用的安全救护技能教授给学生,学生因为可能要用到,而更专注的学,这比常规课堂的教学更有时效性,孩子也将会终身受益。因此,根据大环境下孩子的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能更好的体现生物学的重要作用。

3.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生物老师们,若能主动关心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物学有关,也非常需要我们学科的参与。

4.学业考试。脑,是初中生在校使用频率最高的器官,学习活动,主要就是依托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因此,如何健康合理用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问题的解决,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接受这些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知识时,特别用心,生物学的地位,也将在孩子的心目中得到提升。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也潜移默化深入孩子的心中。

三、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