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

学校后勤论文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然而,在传统的管理中很难顾及到学生的思想差异性,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问题频出。随着我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积极的改变,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加精细的服务,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适合学习和发展的环境。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各项管理的规范化,能够极大的改善后勤人员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使管理工作更加贴近于学生的需求。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后勤管理模式能促进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互动,有效获取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反馈意见,帮助后勤管理部门完善管理方法与策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在不断地改革中日趋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发展。如:后勤部门在管理中非常注重于经济部分,导致教育功能被极大的忽视,在校园内各种商业网点越来越多,存在很多的经济活动,校园内的餐厅、超市等被各种营业城所承包,导致经营者一心追逐经济效益,学校的各项规定无法约束其行为。如,如承包出去的高校食堂,商家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低价购买病死猪肉,并以此为原料生产加工猪肉菜肴,然后再以高价卖给学生,置高校学子的健康于不顾。这只是高校后勤的一个缩影,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说明了高校后勤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其次高校后勤管理各种业务内容与经营内容处在矛盾的位置,经营管理本身是为经营活动提供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其发展,主要是为了是经营活动变得更加的合理化,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后勤管理的主要目标则是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控制成本,经营与管理之间存在矛盾。第三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约了后勤管理及服务的质量,后勤部分在管理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的价值缺陷,最后后勤管理工作的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3.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构建

首先,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是一门“繁、杂、细、变”的工作。后勤管理服务的涵盖面非常广,涉及的内容广、牵涉的部门多,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长效的工作,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问题,并且后勤管理服务有体现学校门面的作用,必须认真思考,落实有关政策,把工作做到实处。在后勤管理服务的活动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凭借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师生员工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服务方法,营造高效服务理念和氛围。其次,根据学校及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了解在当前社会下,后勤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更加适合用于学校发展的管理机制。可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学校的后勤管理变得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后勤管理中不断增加教学的评估工作,使各项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更加的规范化,不断完善后勤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及时处理学生的意见。建立高校尽快理清后勤服务、物业以及管理之间的关系,改变目前商业性质过重的现象,学校可以与商业机构进行谈判,争取学生公寓管理的权利等,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渐收回学校食堂的管理权利,不断引入到竞争机制,保证学生的餐饮安全,与商业机构协商,将学校商业街的权利规划到后勤管理部门,方便商业街的管理,改变经营混乱的局面。另外学校应逐渐规范后勤制度,在学校的事业经费中增设后勤开支,并把后勤管理模式列入到奖励中,对于后勤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学校应允许他们有针对性的完成毕业论文,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还需要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使用,减少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其次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发挥出管理制度的优势,建立更加合理性的组织结构,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在后勤管理模式的构建中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实现人性化服务、规范化服务以及主动化服务等,建议高校每个月举办一次后勤接待活动,解答现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超过后勤外的部分问题,也不能忽视,而是详细记录下来,反映给上级部门进行处理。对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结束语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2篇

要达到增强管理育人的功效,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和健全中职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规范后勤人员的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规范后勤员工工作来看,必须强化管理制度,推行两项措施。一要完善机构设置。因事设岗,细化岗位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多谋事、少谋人,克服人浮于事,避免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二要加大对服务人员的考核力度,通过考核实行绩效管理。东西湖职校在这方面主要做法如下:第一,建章立制。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下,学校后勤管理服务方面建设了《财务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水电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等近20个制度,并于2012年初制定了并完善了包括《后勤信息收集与处理机制》、《财产管理与维修机制》等在内的《东西湖职校后勤工作运行机制》,使后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理清职责。学校和后勤部门3次较大规模清理了本部门“人岗责”,理清了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细化到每周、每日,哪个人每天每周每月做哪些事一目了然。本部门代表学校与各专业签订了包括后勤管理在内的目标责任状。第三,考核评比。年终或者学期末,本部门先自查自纠,评定部门和个人工作实效,再组织师生代表民主测评,最后由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计划和工作实际进行绩效测评。

二、优化队伍,增强服务育人功效

后勤工作的巨大育人作用在学校育人过程中地位非常明显,后勤职工对自己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要清楚,要发挥群体作用,充当育人急先锋,使自己获得职业自豪感。最近武汉媒体报道的某高校宿舍管理员56岁的陈梅清用“穿越体”文言文与学生交流,被学生亲切的称为“楼管大叔”,他的一言一行深刻的教育和影响着学生。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后勤工作者同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担当者。因此,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后勤服务队伍,增强服务育人的功效。笔者认为,优化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工作基础。首先抓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抓学习培训,坚持政治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技能。二是强化三种能力。一要强化预见能力。后勤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制订财务预算、岗位设置、财产与安全管理等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二要强化应变能力。经常性巡查校园,通过调研了解情况,制定安全、维修等预案,准备多种应变措施,去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三要强化决策能力。作为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者,要多谋善断,吸纳员工的建议,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工作方案。三是关注细节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服务无空白,时时能育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心灵”,关注师生感受和需要,倾听师生声音,要实事实干,不求形式上的花架子,只求“实打实”。安排人员要考虑细节,学校应为学生选择“家长”式的后勤人员,这些人应具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和宽容心,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东西湖职校在这方面主要做法如下:第一,注重组织学习。每周或者间周一次部门例会,传达学校工作方针,统一员工思想,了解工作信息,研究解决办法等。组织后勤各工种、食堂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或者现场观摩。第二,提升服务能力。结合学校每年举行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开展后勤服务竞赛。如开展电路检查与安装、水管检查与更换、配菜与烹饪等竞赛活动,借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第三,关注细节管理。结合人岗责的制定,让工作“无死角”,并定期组织人员到实训场所、教室、宿舍楼等处巡查财务使用、水电和房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此,东西湖职校的后勤管理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员工与师生的关系较为融洽,员工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传递着正能量。

三、加强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效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3篇

1.中小学后勤管理原则

中小学后勤管理具有如下原则:整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管理原则、艰苦朴素原则。

1.1整体性原则

后勤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了解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学校工作特点后,理顺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只从学校人、财、物等某一个要素出发,是万万不可行的,必须要从整体出发,用开拓的视野、俯视全局的态度、发展的观念,科学化的手段、处理好学校整体和后勤管理的关系,从而优化后勤服务工作,发挥其最大的综合效益。

1.2目标性原则

学校后勤工作中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以良好、周到的服务去促进教学和开展研究工作,充分激发起师生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最后,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执行,培养出更多祖国的栋梁做出贡献。

1.3教育性原则

下面的文章你再自己好好捋顺一下学校的职能是育人、教人,所以执行后勤管理工作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体现教育性。因此后勤管理员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教育者。要发挥好自己的榜样作用,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以身作则,做到公正严明。

1.4民主管理原则

保障师生员工的民利,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一个关键步骤。只有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到这个后勤管理的大集体中,才能起到最大效果,保障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科学管理的进程中,健全管理制度,实行班级、部门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最后绘出校园有序化,规范化的美好蓝图。

1.5艰苦朴素原则

“搞后勤就要学会管家,学会少花钱多办事”,这是邓小平教育后人的一句忠告。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后勤管理人员更是要秉承这一传统美德,在工作中,合理而可能的节约学校每一分财力、人力、物力,避免学校资金浪费现象发生。

1.6科学化管理原则

促进学校后勤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科学严格的管理。后勤管理的科学性涉及到人事,服务,分配各个方面。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现实、可行的近期目标。管理的专业化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用此来评估,作为劳动报酬的依据,发挥好个人的主动积极性。因此提高后勤管理的科学程度成为了近期学校管理一个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任务。

2.中小学后勤管理特点

2.1广泛性

面广,量多是后勤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食堂管理、教学维修、教学设备采购、宿舍管理、财务决算等都是在后勤管理的范围内。后勤管理者要想的问题很多,所做的工作更是数不胜数。例如:食堂内的卫生方面、宿舍内安全保卫工作、计算机教室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采购教学用品、制定部门责任制度等。因此中小学后勤管理的涵盖面是非常广的,处理的业务是异常繁杂的,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相互紧密联系。

2.2阶段性

学校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学校的任务和教学目标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后勤管理要根据学校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做出调整。例如,在刚开学阶段,就要采购教学用书、配置教学器材、负责好教室打扫工作;寒假阶段,就要做好生活设施维修和保养、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为了使得学校工作更加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把握好管理时间。

2.3偶然性

在学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事件,这就体现了后勤管理的偶发性。例如,在学校师生身上发生的火、电、水灾、交通事故、安全事故、财务事故等。后勤管理者首先要沉着冷静,然后分析事情的恶化程度,做出及时合理的处理。处理完成后,写出书面报告,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领导报告。

2.4服务性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也得到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经济活动已不再是简单的高校内部间的往来。国家在政策鼓励的同时,加强了税收管理,国家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所得税减免条件限制更加严格,高校后勤企业的税负就会增加。随着后勤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主体逐步成熟,纳税成为后勤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后勤企业开始关心成本核算,纳税观念已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后勤注册独立法人企业,还有些高校后勤注册几个不同行业的独立法人企业,这些后勤企业面向社会乃至国际进行生产和贸易活动,其中有大部分经济活动涉及到增值税业务,如何合理避税和按身份正确纳税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理》规定,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和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并规定了不同纳税人的适用税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的纳税人简单的认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轻或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于是,千方百计地进行纳税人身份置换,尤其是后勤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经营实体。其实,仅税负轻重而言,并不简单的取决于纳税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纳税人所经营的商品的增值率、商品成本项目构成等要素。现就高校后勤实际工作中关于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确认和对税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

一、增值税的“增值额”所包含的内容及税负

增值税使对在我国境内(除台、港、澳以外)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款,并对一般纳税人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看,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所以叫做“增值税”。但在增值税的实际操作上采用间接计算方法,即根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税款,一般纳税人从中扣除上一道环节已纳增值税款,其余额即为应纳增值税额。即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或=(商品不含税销售额-外购原材料或商品不含税进价额)×实用税率;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即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或=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实用税率。

根据不同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增值额”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1)商品流通型的后勤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增值额”的构成要素比较简单,就是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商品销售毛利。(2)生产型的后勤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增值额”为商品的售价额与生产该商品外购原材料、动力之间的差额,即增值额=商品售价-该商品的原材料、动力成本。从增值额构成的要素来看,包括产品销售(主营业务)利润、产品销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产品生产成本中的人工费,折旧费等加工费用。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增值税的“增值额”不单包括了商品和应税劳务的实际增值额,还包括了商品和应税劳务的部分成本。(3)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由于按6%或4%的税率采用销售额×税率的简易方法计算应纳税额,其销售额(扣除6%或4%的增值税)就可视同为“增值额”。

二、不同纳税人税负的比较方法

由于不同的纳税人计税方法和税率不同,在购进货物和商品销售价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应纳税额往往是有差别的。

例1:某高校后勤是属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型企业,以含税117万元购进原材料,其中增值税进项税17万元,全部加工生产成商品,以含税292.5万元的价格销售,其中增值税销项税42.5万元,应纳税额为25.5万元(42.5-17)。同等条件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则为16.56万元[(292.5/1+6%)×6%]。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多8.94万元(高35%)。

例2:某高校后勤是属于一般纳税人商业企业,以含税105.3万元购进商品,其中增值税进项税15.3万元,以含税117万元的价格销售,其中增值税销项税17万元,应纳税额为1.7万元(17-15.3)。同等条件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则为4.5万元[(117/1+4%)×4%],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多2.8万元(高164.7%)。

那么,如何确定高校后勤中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等于小规模的应纳税额这个平衡点的呢?这要从商品销售价款与商品、货物购进价款之间的差额入手。从理论上讲,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商品销售价款-商品、货物购进价款)×适用税率,商品销售价款和商品、货物购进价款均为不含税价,如果将“商品销售价款-商品、货物购进价款”称为进销差价额,将“进销差价额/商品销售价格”称为进销差价率,则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商品销售价款×进销差价率×适用税率。小规模的应纳税额=[商品含税售价/(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平衡点为:商品销售价款×进销差价率×一般纳税人使用税率=〔商品含税售价/(1+小(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税率,将此公式整理得: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销项税额。当实际进销差价率高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时,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反之,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低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前面所举例1,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16.56/42.5=38.96%,实际进销差价率=(250-100)/250=60%,高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所以,一般纳税人的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8.94万元;前面所举例2,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4.5/17=26.47%,实际进销差价率=(100-90)/100=10%,低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所以,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低2.8万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1)一般纳税人只有商品销售价格高于商品(货物)购进价格时才产生应纳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无论商品销售价格是否高于商品(货物)购进价格,都会产生应纳税额;(2)当实际进销差价率高于平衡的进销差价率时,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反之,则低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3)工业企业产品成本中,外购原材料费用占成本比较低的(如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纳税额高于外购原材料费用占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4)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附加费也不同,进而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5)由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外购原材料成本和商品销售价格的计算方法不同,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

三、强化高校后勤税法培训

对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的税法培训刻不容缓,尤其在税务税法、财务政策、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水平等方面强化培训:(1)要培养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集团可通过业务技能培训和经验技术交流等形式,使集团财务人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以适应高校后勤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2)要建立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的后续教育机制,随着社会法制健全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则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税法等法规学习,为高校后勤改革取得更大社会效益提供保障服务。(3)要建立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信息化会计后续教育新模式,当前对职业后续教育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后勤整体的发展也要跟随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而进步,后勤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同样也要建立信息化下的新模式。

总之,后勤企业的财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业务。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法及相关条文进行后勤企业纳税筹划,在不违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较合适的方案,正确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准确界定兼营行为,分别核算,为高校后勤企业合理避税,均衡税负、减少支出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教科书).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5篇

教师定期开展公开课和展示课是我校开展教师培训、打造高效课堂的常规性工作,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教师数量的增多,公开课和展示课的安排成为了工作的难点,不能组织大规模长时间的课堂观摩活动,不能满足教师实际的学习和展示需要。为了实现教师上课,听课的自主选择性,学校开发了在线报课系统,教师通过此平台申报公开课的时间、地点,科目、内容,其他教师有选择的在线注册听课。这样一来,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展示课的备课环节、时间、展示班级的选择都是自己决定,自主性大大提高;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自主选择,提高了听课的针对性。课后主讲教师、听课教师还可以通过联合备课系统交流反思与收获,在互动交流中,在“供与求”的和谐中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管理效能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许多教育问题单凭教师个人能力是不能解决好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为了实现“家校互动”“家校共育”,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我校充分利用网络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为每个班级建立了网上班级空间,班级空间分为班级日志、班级相册、班级视频、班级作业、家长寄语等功能,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账号,随时随地登陆进入自己的班级空间中,发表日志、图片和视频,查看当天的作业,给老师留言等。班级空间拓宽了传统班级管理的时间、空间限制,家长朋友随时可以通过空间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通过图片了解孩子班级环境及近期各类活动。家长还可以在班级空间上表达家长之声、交流家教经验、共聊育儿话题,同时也可提出班级建设意见或建议。班级空间是进行班级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平等的教育平台,实现了学生、家长、教师在网络空间中深度交流沟通,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随着智能手机和微信的快速普及,我校及时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又开辟了一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快捷通道。此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学校的舞台,还是一个及时反馈平台。通过发送互动问题,收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反馈教师的教育教学、班务管理、职业道德等,反映家长和学生的心声,为学校的决策,制度的完善和修订提供了依据,为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有了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就更完整了,管理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建立后勤服务数字化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6篇

后勤管理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服务性”。为此,建设一支优良的后勤服务队伍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首要条件。首先,作为领导,我们千万不要摆架子,鲁迅先生说:“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应做老师和学生们的“牛”———踏实恳干的服务人员,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其实,我们越是放下架子、主动勤快地为同事们付出,就越会获得大家的爱戴,有什么能比受到人们的爱戴更幸福的事呢?其次,要经常组织后勤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学习和培训,使他们端正思想,明确作为一名后勤工作人员,同样也只是一名服务者,要树立自身的服务观念,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进取,实现精神上的一大跨越,想教职工所想,做教职工所做,急教职工所急,以优质的服务态度、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为教育、教学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后勤工作亦然,而树立后勤人员的服务观念,强化他们的主动意识,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所以,我们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要随之提高。作为后勤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要认清这一形势,更新观念,努力营造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搞好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管理效能,就必须在人、财、物、事等各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例如,在管人方面,我们制定了《总务主任岗位职责》《食堂主管岗位职责》《锅炉工岗位职责》等;在管财方面,我们制定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在管物方面,我们制定了《校产管理制度》《损坏公物赔偿制度》等;在管事方面;我们制定了《校园管理规定》《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定好之后就严格按制度办事,哪里有问题就找哪个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讲人情,一视同仁。这样既避免了遇事“临阵抱佛脚”的现象,也不会使我们管理者陷入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两难”境地,从而很好地促进后勤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开源节流,物尽其用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钱和物都是极其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需要?这对我们后勤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开源节流,物尽其用。如何“开源”,增加学校的收入呢?我校结合实际从以下两点入手,收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第一,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学校把小卖店、多余校内耕地等的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竞标,每年可为学校赢利几万元,填补了学校运转经费的部分缺口。第二,发动干部群众捐资助学。几年来,我校共收到捐资助学款12万元。学校后勤管理不但要重视开源,更应注重“节流”。勤俭办学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方针。为此,在管钱上,不论用钱多少,该“吝啬”时就要“吝啬”,可购可不购的就不购,能维修的坚决维修,能重复使用的绝不一次性使用,杜绝铺张浪费;在管物上,必须做好各项校产的保管和维修工作,克服只管用不管修的现象,延长校产的使用寿命,其实这就是在数倍地提高教育经费的效益。但是,在为师生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需要用钱时,就要敢花钱,把小钱积成大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钱尽其能,物尽其用。

四、增强预见,凡事超前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 和谐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15-02

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实体)是从学校的一个直属部门逐渐演变的特殊企业,当前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问题,一是在缺乏强有力的行政助推的背景下,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路径怎样选择;二是在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有效的保障员工的权益;三是如何有效解决学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师生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对后勤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和谐后勤”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校“和谐后勤”的内涵

“和谐”思想古今中外由来已久。“和谐”作为词语,“和”指的是音乐和调,谐,由“言”与“皆”组成,就是“和”、“合”的意思。所以“和谐”一词实际上就是“和”一个意思。中国古代典籍中,“和”的概念出现的很早,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和”字。后引申为一切不同事物之间互相作用而臻乎协调统一的哲学范畴。在《尚书》中,“和”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领域中去,用以描述这些组织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孔、孟等人对“和谐思想”也都有颇多的论述,具体表现在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人与人之间相容相生,和平共处等。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在西方,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席勒、马克思等哲学家、思想家在其众多的论述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结构功能论。认为人类社会看成一个大系统,社会运行是否良性,社会系统能否发挥其正常功能,取决于维护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的最低平衡。

2.协和社会论。认为社会应当是为了共同利益,协调行动的统一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协和程度,将高协和社会和低协和社会区别开来。在社会成员高协和的社会,人们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在社会成员低协和的社会里,人们互相倾轧,损人利己。

3.社会系统论。认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系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均衡和协作,系统本身存在着与环境的交换。纵观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的论述,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行为方法和人们追求向往的一种境界,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彼此依存地处在同一个共同体中,是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主体价值追求与客观平衡相符合的一种客观关系。以“和谐”理论为指导,认真剖析高校后勤的本质,我们把高校“和谐后勤”的内涵概括为多途径、多层次、全方位的有机协调学校、后勤、员工三者间的关系,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着力拓宽后勤生存的空间,提升发展的层次,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二、加强高校“和谐后勤”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和谐后勤”建设是后勤党员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建设“和谐后勤”是个过程,体现在思想观念和具体的行动中,尤其需要每一个党员树立榜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觉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岗位,无私奉献。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产生地和传播机,做为高校的后勤党员干部虽然不直接创造和传播先进生产力,但为创造先进生产力的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样也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全体师生“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精神,也塑造了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围,把后勤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合到学校中去,同步于学校的快速发展中,则充分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发展有后勤保障的需求,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服务的需求,这一切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服务好师生的要求是最直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加强高校“和谐后勤”建设是突破后勤改革之瓶颈,促进后勤服务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历了十多年。通过改革引入了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建设学生公寓及其它后勤服务设施,不仅解决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后勤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改革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不仅在一般意义上起作用,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仍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社会化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困难,后勤服务部门(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牢固树立“师生为本,服务至上”理念,练好内功,通过服务凝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而后勤服务的品牌形成,一方面需要后勤人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则是服务对象的理解和认可。要获得服务对象的理解和认可需要有和谐的环境。

3.加强高校“和谐后勤”建设是建设平安校园,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力推进剂。和谐与平安是同一命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离开了“和谐”,“平安”无从谈起,没有平安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局面也无法构建。“平安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设“平安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确保校园稳定是首要标志,。当前由于高等教育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收费制度的改革等使校园稳定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满意的后勤服务来保证,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却使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产品的后勤企业(部门)与作为消费者的有知识、懂法律的青年学生消费者间因为追求目标的差异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突出,数量庞大的青年学生聚集在面积有限的学生公寓内,因为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素质、手段、服务的内容、标准的差异及外界环境的诱发等都给“平安校园”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应以系统的观点来全面审视“平安校园”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学生遵章守纪时,我们是服务者;学生有困难时,我们是协助者;学生违纪时,我们是管理者”的管理和服务理念,通过高标准的服务来化解矛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融洽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高校“和谐后勤”建设的有效途径

1.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利益和发展是高校“和谐后勤”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说:“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他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换句话说:人应当融入社会,社会应当融入人,这才是高度和谐。近年来,随着学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各类社会佣工(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学校后勤服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目前仅后勤公司拥有各类社会佣工650人,是三年前的2.5倍。其中18~30岁占33.6%,31~40岁占25.48%,41~50岁占37.58%,51~60岁占3.87%,构成了后勤公司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中,文盲占2%,小学占16.14%,初中占59.8%,高中(技校、中专)占20.93%,大专占1.13%。虽然这一群体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与高校的师生形成巨大的反差,但他们依然是高校后勤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这一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高校的环境有诸多的不适应,但他们仍然是保证高校发展的生力军;尽管他们因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局限,其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处在层次低下的弱势阶层,但他们仍有自身的追求和理想,因而成为高校“和谐后勤”建设的重要一员。在高校“和谐后勤”建设中,应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合理需求,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教育培训,一方面促进员工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藉以逐步提高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能使外来员工尽快了解高校的现实情况,熟悉高校的工作规律,使员工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融入到高校的大环境中来。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用人机制,用机制激励人,用机制促发展。三是要建章立制,推进民主化管理,培养员工的参于意识、责任意识,用制度保障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

2.创新后勤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是高校“和谐后勤”建设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黑格尔进一步解释说:“简单的东西、一种音调的重复并不是和谐,差别是属于和谐的;他必须在本质上、绝对意义上是一种差别。”后勤服务(企业)部门作为学校提供后勤保障的主体之一,在“服务与被服务”的系统内,面临的是“服务无止境、经营管理有成本”这一矛盾。高校的后勤服务企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本质是为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解决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的培养人才。服务水平与服务技能的现状与服务对象对服务满意的追求构成了服务过程中的对立,正是这种对立,才为构建“和谐后勤”提供了基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有较长的历史,目前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从现象上来看,后勤社会化改革是要将学校的服务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服务成本,但从各地各高校的改革模式来分析,改革的实质依然是坚持高校后勤为学校教育事业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后勤的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引进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方式方法与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的观念、管理模式的对立统一,也构成了建设和谐后勤的坚实基础。在建设“和谐后勤”的过程中,后勤(企业)部门应正确把握教师、学生等各种关系的对立统一,大力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优质服务是立身之本、在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思想,树立“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服务观念,变“有求才服务”为“主动服务、特色服务”,把服务与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使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一种产品,同时还是一种享受。

3.创新服务的内容、自主提升,创新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是高校“和谐后勤”建设的核心。有学者研究认为,和谐的本质属性是人的主观能动的价值追求与客观平衡相一致,或者说是主观思想意识平衡与客观平衡的对立统一。应当说“兢兢业业工作、实实在在做事”是后勤人精神的真实写照,“在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也是后勤人的基本追求。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同一事件看多了、感受多了,就会产生疲倦,一有新的内容、方式出现,立刻会产生新鲜感。只有满足人的这一基本心理需求,工作结果才能获得认可,主观能动的价值追求才会与客观平衡相一致。然而,人的思想意识在反映客观现实时,总是对被反映的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改造,使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这种差距很大,就不会产生统一,必须要有适当的行为来调整。高校的后勤服务量大面广,做好一时一事的工作不难,难就难在随时随事都要做好。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人数的增加,高效、优质的服务需求对后勤原有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后勤服务工作可细分为餐饮、物业、维修接待服务等具体工作,尽管部门间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有差异、有侧重,但是服务的对象都是相同的,服务对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讲,后勤服务不论怎样细分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而言,则依然是个团队行为,必须由个体行为的协作和合成。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一个集体比做一幅拼图,而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就是拼图中的一块,每一块都有自己特殊的形状,只有每一块都能完全锲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说明了个人的形象和作为对集体声誉的重要性,“一个好汉三个帮”正可以说明服务工作需要有相互的协作、补台的及时。人的心理需求和后勤服务工作的特性要求我们的员工把自己置身于消费者中,不断的换位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后勤服务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后勤服务的管理日趋科学、规范。要探索与发展全新的后勤服务形式,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品质,保证后勤服务质与量共同提高的必由之路。

4.创新自我评价的标准是“和谐后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谐”首先表现的是思想和谐,因为平衡是客观世界的总法则,客观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中并不总是一种和谐。人们只有对这种平衡进行了价值判断并在符合主体需要的价值追求中维护或打破原有的平衡,或创建起符合主体需要的新的平衡时,这种客观平衡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才是一种和谐。长期以来高校的后勤保障体系总体而言是处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广大后勤人凝炼出“吃苦耐劳、勤奋奉献”的后勤精神,得到了服务对象的高度评价,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地做出调整,对后勤服务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地调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是后勤服务最显著的特点。建设“和谐后勤”,就是要使后勤战线上每一个员工都清醒的认识到服务对象的良好评价、领导的肯定更多的是对后勤工作的理解和宽容。满意是动态的,今天的满意意味的是更高服务水平和更优服务质量的需求,应当牢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经常性的审视自我,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只有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提高自我评价标准,才能使服务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和谐就能在稳定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美珩,周容庭.《书经》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今日中国论坛,2006(1)

2.李钟麟.论儒家和谐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东疆学刊,2006

3.夏向东.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前进论坛,2005(5)

4.刘卫学.中外和谐思想发展的脉络.江西社会科学,2005(6)

5.焦淑军.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中的和谐思想.东疆学刊,2005

6.张正才,李斌.论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7.黄睿.浅析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及其塑造.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蒋伟(1979—),性别:男,籍贯:辽宁,职务或职称: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管理;张黎宇(1984—),性别:女,籍贯:吉林省通化市,职务或职称:办公室文员

高校后勤部门所涵盖的工作内容十分繁杂,但正是这些繁杂的工作才确保了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可见,从这一点来看高校后勤工作具有育人的功能。本文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提出后勤工作育人功能这一概念,然后分别就育人功能和它的具体作用进行阐述。在讨论了后勤育人功能建设的必然性后,给出高校育人的实现途径。

一、高校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提出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之所以提出这一功能主要处于以下两点思考:

1.高校的职能定位使然。高校作为一类教学管理单位,它的核心职能便是教书育人。无论是研究性大学还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高校,都必须以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工作的重心。与之相适应,高校后勤部门也就是为了适应这一办学职能而存在着,并在二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范畴下完成着育人功能。由此可见,只有从整体上来把握后勤部门的职能定位,才能在部门工作模式创新上不偏离育人这一核心功能。

2.高校的目标管理使然。目标管理构成了高校管理的重要形式,简单而言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两大领域。后勤工作则构成了目标协同的对象之一,而它最终将导向高校的总体育人目标。从中不难理解,后勤工作无论如何繁杂都导向了助力高校总体育人目标实现的轨道之上,从而它自身也必然存在着育人功能。

二、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及其作用

1.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及内涵。

1.1服务育人。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范畴直接体现在了“服务”这两个字,诸如学生餐饮服务、学生住宿服务、教学硬件维修服务,以及教学和生活中的供电供水服务等,都包含了服务育人这一功能。

1.2管理育人。唯有建立起校园秩序,才能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为此,后勤工作对学生用餐时间的管理、就寝时间的管理,甚至对学生用电安全的管理等,都起到了育人的功能,而且这是其它教育活动所无法替代的。

1.3环境育人。整洁的校园环境、赏心悦目的教学办公环境,都将对日常教学带来正能量。这些正能量借助物化的校园环境,来向学生传递着学校的人文内涵,以及向社会展示学校的精神面貌,进而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4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实践育人等。后勤部门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学生通过劳动付出而获得物质回报,这种基于按劳分配为主线的劳动形态,便起到了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功能。

2.高校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作用的呈现已经蕴含在了以上育人功能之中,概括来讲,后勤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了扎实的教学保障、建立起了高校生活中的制度和行为文化,以及在勤工助学中使学生正视了自己的能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建设的必然性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一背景下发挥高校后勤育人的功能优势,将能在诸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而言,必然性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增强自我时间管理的必然性。与学生联系最近的后勤工作主要是餐饮服务、寝室管理等,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存有刚性的时间约束性,这就迫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校园生活中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

2.形成制度自我约束的必然性。不难看出,后勤在餐饮服务和寝室管理中的时间约束性,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的形式向学生公布的。这就意味着,这些制度能向学生提供一种稳定的预期,并促使他们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中,形成制度的自我约束能力。

四、高校后勤育人的实现途径

1.建立教学及学生管理等部门与后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了信息沟通平台,多部门与后勤部门之间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来实施沟通协调工作。再者,职能部门负责人还应经常性进行人际互动,从而来增强相互信息和理解。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后勤职工育人意识。后勤部门的职工文化水平整体不高,从而他们的育人意识相对薄弱。为此,可以采取与教学部门联谊,以及与学生代表进行小组访谈的方式类提高他们的意识。

3.规范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度管理仍是保证后勤工作质量的关键,但这里应强调“规范”二字,即后勤部门的管理者要杜绝“人治”,应在制度框架下公开、公正的进行人员管理。

4.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随着高校内涵式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办学形式的日益多样化,后勤部门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从而使后勤管理工作没有死角。

5.营造后勤文化氛围,让服务环境育人。后勤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可以在学生会和各大社团的协助下,举办学生厨艺比拼、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从而让服务环境育人。

6.搭建与大学生交流平台,让实践活动育人。这里的平台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在与教学院系、教务处的多部门协同下,可以定期开展与大学生代表的交流活动,并挖掘自身的勤工助学岗位资源。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当前高校管理层需要正视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并在后勤工作管理中的制度建设上提供支持。另外,后勤部门负责人也需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

参考文献:

[1]朱凌.高校后勤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论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潘卫东;郑伟道.加强高校餐饮服务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4).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9篇

1 当前高校后勤党建面临的新情况与难点

近年来,在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高校后勤成长的同时,后勤党建工作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使后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不同利益群体对此持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国家而言,希望突破高校后勤的“瓶颈”制约,满足高等教育连续扩招后对后勤的需求;对于学校而言,希望利用市场机制,减少对后勤资产的投入;对于后勤实体而言,希望转换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对于师生而言,希望享受优质低价的服务。高校后勤这一重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干部性管理体制和福利性供给服务方式。因此,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化发展,引导广大后勤职工处理好福利观念和市场观念,个人利益、整体利益和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高校后勤党组织面临的一大新任务。

1.2 后勤党建工作中存在一些后勤独有的难点与困惑。由于后勤面临的工作范围广、岗位分散、工作任务重、事务性事情多,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劳动者,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工作时间的要求又不一样,导致经常集中活动或组织较长时间集体活动,往往难以实施。同时由于服务对象对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等,后勤战线的党员和干部整天忙于日常工作,因而对于组织与开展理论学习和组织活动,思想认识上不够统一。对于党组织活动,大多局限于集体学习,完成上级布置的活动内容,党建工作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高校后勤队伍往往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欠缺、聘用职工流动性大等缺点。后勤职工是高校职工中的特殊群体,从工作内容上讲,其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从文化水平讲,其在高校大环境中显示出整体素质偏低;从经济状况讲,其在高校中整体收入较低;从人事结构讲,其多数属于合同制聘用职工,不享受高校的事业编制的福利。而作为后勤职工中的党员,大部分也具以上特点。但其肩负推进后勤工作和感召后勤职工的双重职责。在高校后勤改革的转型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聘用工和临时工在后勤职工中的比例逐渐增大,职工中党员比例相对缩小,市场竞争和社会化改革的冲击易导致后勤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非在编人员由于与后勤关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后勤工作或许只是他们人生中一个短暂的停留,使得对这其中党员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中存在很大困难,后勤党组织也缺乏对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上情况是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所独有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好这些难点,那么高校后勤的党建工作可以说是不完整的。加强党建工作需要从思想建设、队伍、机制、教育培训等多个途径进行,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抓好党建工作的关键。

2 新时期加强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多年积累下的问题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慢慢摸索,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还需时日。就党建工作而言,当在我党新时期的理论政策的指导下,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中心工作,总结十年改革经验教训,从现有问题出发,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最终目标,从理论学习、组织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反腐倡廉等角度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干部凝聚力与感召力,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后勤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2.1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后勤事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首先在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方面出政策、配方案。后勤改革中人事制度的变迁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人员老龄化、聘用合同制工人为干部等。如果一直用陈旧的思想应对后勤的人事需求,后勤事业将面临后继乏人、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阻力增大等困境,所以必须将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培养。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支具有较强政治素质及一定市场经济知识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每个后勤实体都应该培养起自己的干部队伍,并积极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职工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关心理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91-02

高校后勤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更是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即寓育人于优质的服务之中。高校后勤在不断加强管理建设的同时,应主动发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为促进高校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进而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诺丁斯关心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围绕着“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这一主题对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主张。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服务育人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关心理论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有很大的启发,本文通过对关心理论与高校后勤等相关论文进行研究总结和调查研究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论述,希望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榜样――塑造良好的后勤队伍形象

榜样是人们模仿的对象,榜样教育是通过引导学生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而实现的,大学生个人对榜样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从而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教学及其他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校后勤员工是青年大学生最接近的榜样,一个好的后勤员工应是青年学生模仿的对象,后勤员工对学生不仅仅只是服务人员,更应主动承担起育人的重任;后勤员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将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起着感化、熏陶和示范的作用。

(一)努力提高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

高校后勤可以通过引进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作人员,大力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各高校后勤员工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因此,高校后勤首先要做的是对现有后勤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随着社会数字化与现代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广大教师与学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因此,更需要高校后勤员工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提高自身的服务本领,主动承担起管理者、服务者和育人者的角色。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后勤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文化以及素质各方面教育,使他们与学生有话可谈、有理可讲、有道可传,更重要的是使后勤员工能对学生提供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引导。高校后勤也可以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劳动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在员工中形成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通过后勤服务工作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二)展示后勤员工热情关心的服务言行

高校后勤服务人员要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自觉关心学生,并努力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高校后勤员工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关心话语,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交往的关键在于关心和真诚。高校后勤员工应多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体现出关心,让他们体会到在家一样的感觉。高校不仅要保障后勤人员的工作生活利益以增加后勤的凝聚力,还要改变他们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临时工”等错误的观念。从而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体会到归属感,同时也能把这种正面的力量传达给学生,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倘若学生在深夜突然发高烧,来到学校校医院就诊,我们的校医要像担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医治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安危,毫无怨言地为学生们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让学生们感受到在家一样的贴心与温暖,在他们年幼的心理种下难忘的情怀,后勤员工用敬业的服务精神感染着学生,当学生毕业走入社会以后会自觉遵守真诚、热情的为人处世态度,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出好业绩,促进自己的成长成才。

二、增加对话――加强员工与学生的沟通

(一)培养后勤员工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高校后勤要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就要增加后勤员工与学生的沟通,因此,每一个后勤员工都应从亲切、友善、热情的言行举止开始,从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使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从点点滴滴这样的小气候开始,坚持下去、推广开来,长此以往就可以形成具有良好道德风貌的校园大环境。后勤员工通过提高自身的优良作风和先锋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的对学生服务教育。后勤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对大学生们产生微妙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作用。后勤员工自觉地将“服务育人”运用于服务的全过程,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与后勤员工的沟通和谅解,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目标。

(二)构筑后勤员工与学生关心和沟通的交流平台

高校后勤应是勤劳朴实、兢兢业业、热情亲切的一支队伍。高校后勤员工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开展挂牌上岗制度。开设后勤服务热线、后勤障碍报修服务台、意见箱、后勤网站等,为方便广大教师和学生报修,及时排难解忧,争取学生、老师以及员工们的理解、合作与支持,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举行听证会,与学生展开讨论。值得注意的网络沟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要不断开拓与学生沟通的新途径,后勤可以安排网络监管小组,使后勤网站不仅仅只是一个摆设,而是实实在在与学生交流、拉近关系的工具,时刻注意学生的需求,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后勤员工的热情与温暖,从而转变师生对后勤的偏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服务可以实实在在地贴近学生,逐步实现后勤服务育人的目的。

三、深化实践――举办有利于关心的活动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服务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有主动承担责任和奉献他人和社会的品质和意识,大学生承担责任和贡献自己力量的最重要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后勤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举办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能力,实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存在感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作用。高校后勤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更容易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人民的意见、社会的情况等等,深化他们对书本知识的体会和理解,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贴近他人和服务他人,这样的精神也使大学生能进一步树立真诚、友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大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利于他们实现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在实践活动中改正自身错误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供丰富的实践岗位让学生体会关心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高校后勤可以提供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将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现行的教育宗旨是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高校后勤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和岗位,后勤员工也能够指导他们,后勤员工用自己爱岗敬业的专业行为和充满热情的服务态度去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使大学生也可以在充满爱的氛围中热爱劳动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达到服务教育的目的。

四、强化认可――内化关心行为

(一)深化后勤员工关心育人的思想

在校学生以及教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后勤的各种服务之中,包括教学楼宇、餐厅食堂、学生寝室以及教师公寓、校园超市、校园洗浴中心、学校医院、校园环境、绿化以及各种维修等等,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后勤服务。优质的高校后勤服务,可以对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正面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员工的关心行为、实现优质的后勤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各项服务工作中,后勤员工不仅要满足广大师生的一般需求,也要努力满足教师和学生们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需求,高校后勤不仅要努力解决现在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更要探索并解决好某些大学生的个别问题。在赢得高校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和员工理解与支持的同时,也被社会所认可,在各种高质量的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在校大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学校、社会的信任和责任感。

(二)增强大学生的关心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关心意识,首先要使高校后勤员工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职业精神,要善于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各方面素质,使后勤员工掌握专业的服务技能,努力提高后勤员工的服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后勤工作服务人员通过自身人生阅历、生活常识等方面对大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他们表现出体贴与关心,努力帮助广大师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加强自身技能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及良好的正面积极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关心,并通过和他们交流起到相互帮助的效果。这种来自于人性最真切的关怀才能使大学生们感动并付诸行动,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如此以往,他们才会自觉地去关心他人。

在后勤服务育人的工作中,大多都蕴涵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高校后勤工作应该立足于大学生们的个人发展、着眼于大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努力。高校后勤的关心育人教育是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和教科书中学不到的,这些对大学生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及促进大学生们形成健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3(3).

[2]亓素梅.关于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思考[J].岱宗学刊,2006(2):6.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集团 形象 区域教育 现代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96

1 前言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变革,最近几年我国高校发展对后勤集团形象建设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措施的指导,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其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具体研究手段也有待进一步丰富。

2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重要性

形象建设是推动学校后勤集团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学校的无形资产,一个学校拥有了良好的后勤集团形象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形资产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有利于提高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发展建议。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发展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思考高校后勤发展形象的树立问题,实现高校发展水平整体提高。

3 对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对于现如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高校后勤形象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通过高校后勤形象的建设,可以唤醒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可以促使人们释放创造力,为区域教育行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3.1 形象建设的经济价值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实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发展内容。人们的追求逐渐转向了精神需求,形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核心之一,形象问题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直接经济利益。

3.2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政治价值

对于学校而言,良好的高校后勤形象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是高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行高校后勤改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改革模式,具有良好形象的高校后勤企业往往更受政府的喜爱,这也使得政府能够更倾向于具有良好形象的高校,进而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3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文化价值

高校自身教育理念是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核心,高校的形象是高校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推动高校教学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对于经济而言,文化更能打造出该区域的形象魅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能够更好地传承高校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促进高校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发展策略及其定位

高校后勤集团现有形象调查与评价过程、未来的定位与塑造过程、新的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过程是目前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新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的实施。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中,准确的调查和把握高校的现有情况能够更好地推进后勤集团形象的未来定位,当然,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高校发展对后勤集团的要求而动态变化的。

5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实施原则

5.1 坚持个性化建设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塑造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更需要具有其魅力,只有拥有魅力才会更好地推动形象经济的发展。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发展过程中,应当找准其特殊性和本身具有的优势,并能够在进行后勤集团形象建设中做好选择,对于高校后勤企业特有的应当加以传承,并在逐渐地发展中将这一个性逐渐显露出来,对于需要改革的东西应当在大环境条件下加以改革。在进行高校后勤集团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当具有浓厚的教育属性,在高校后勤企业形象塑造过程中应当充分彰显出育人的功能。此外,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应当将先进文化、社会责任感融入进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健康发展。

5.2 坚持系统化建设

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必须制定系统化的设计、实施方案。现如今,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被分为六个方面,即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理念、师生行为建设、视觉景观建设、民俗风情建设、后勤企业建设、高校消费。这六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高校建设中的学风、校风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教育部门参与进来,作为政府部门,也应当牵头进行实施,促进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建设。

5.3 坚持长期性建设

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高校后勤集团形象战略过程中应当在提高师生思想及道德素养的基础上让社会群众自觉地参与到高校建设中来。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过程中,师生是其中最主要的体现者,在进行后勤集团形象过程中应当改变原有方式,逐渐将测评转化到人的因素上来,从而更好地带动师生的素质,提高高校后勤集团形象。事实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现有的高校后勤集团发展并没有带动师生全面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过程中应当更好地促进师生素质建设,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宜急于求成,这样反而更不利于高校后勤集团形象的建设。

6 结语

现如今,高校后勤集团形象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好的高校后勤集团文化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着非常多的高校后勤集团建设优秀的例子,我们要注意学习和吸取国外后勤集团建设的优秀经验。我们要抓住我国高校后勤集团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建立高校后勤集团良好形象,用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更好地促进企业后勤集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灿,林翠敏.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之研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

[2]田庆生.试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形象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3]胡征宇,姜群瑛.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4]庞淑娟.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确保改革顺利进行[J].理论界,2006,(7).

[5]皮光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形势任务与政策支持[J].江苏高教,2006,(4).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职能;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560-02

高校后勤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长期以来被旧有错误的“后勤是体力劳动,低人一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观念影响,还有少数人模糊地认为后勤社会化即“高校不要后勤”,因而对后勤管理研究甚少,其理论更贫瘠。为了提高后勤管理水平,迫切需要开展理论研究,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一、高校后勤的职能

纵观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主要有三重目标:一是政治目标;二是经济目标;三是育人目标,或是具有政治、经济和育人三个职能。

1.教育职能

后勤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始终是高校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无法分解的重要组织形式。高校后勤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高校后勤的根本宗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其目的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这是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指出:“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同时还明确提出:“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因此,高校后勤不仅具有服务与管理的职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保障的重任,同时,具有育人的职能,后勤职工在其工作中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任。

2.经济职能

高校后勤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社会第三产业。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计划经济体制制约,高校后勤基本沿袭战争时期军事化“供给制”管理模式。形成学校办社会,后勤一切都由高校包办,经费来源单一——行政拨款制,后勤服务属福利性、消费市场封闭性的后勤服务体制,造成供需矛盾尖锐,经费短缺的恶性循环,使政府和学校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在客观上,这一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尚不发达,社会化服务程度很低,高校内的许多后勤服务工作,社会服务业难以承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都生活在服务之中,服务体现在每项经济活动之中。社会化大生产和经营方式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视了价值规律,赋予了高校后勤原本就有马克思所论述的“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使用价值和价值”观点的内涵。马克思在解释“服务”概念时指出:“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1]按照马克思上述经典理论的观点,就本质而论,高校后勤服务具有商品的属性,后勤服务工作不仅是一种物化劳动,还是一种消耗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活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劳动的两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就价值而论,对于后勤员工来说,所提供的服务就是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应从服务对象那里直接得到补偿,即按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他们的经济收入本应取决于劳务价值。因此,高校后勤服务本质属性是经济属性。高校后勤服务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化”的活动,是一个“社会化”过程。马克思关于“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观点,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3.政治职能

从资产性质看,高校后勤实体属国家资产。就整体而言,国家作为高校后勤主体是以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应当从全局综合考量多方面与效益。这就天然地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准确地说,国有资产应该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衍生手段,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等同于其他资产主体,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的纯粹市场主体。当国家以资产主体出现时,国家意志天然生成。国有资产除了追求经济目标外,更关心其政治目标。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互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学生是高校后勤管理主要的服务对象,高校的后勤管理既具有教育属性又具有企业属性。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高校后勤管理是保障高校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为师生活动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探讨高校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对于提高后勤管理效益和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职能

高校后勤管理是大小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科研和师生校园生活的基础性保障,是每一个大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的物质基础,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之间的影响着大小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其他教学科研活动的进行。高校的后勤管理与社会上的其他后勤管理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的教育属性。首先,高校的后勤管理是体现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整洁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生活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具有表现。其次,高校后勤管理可以实现与大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通过产于后勤管理活动,来建立劳动意识和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高校后勤管理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后勤管理作为大学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后勤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影响着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不是呆在课堂去听课而是在图书馆、自习室、操场等各个学校的教学功能区进行着学习和生活,校园的环境无声无息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而这些校园环境,就是高校后勤管理的部分,后勤管理也是高校教育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大学生。高校后勤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主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后勤服务所带来的的整洁的环境和合理的服务设施的布局,创造一个良好的后勤文化;二是后勤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特别是勤劳朴实的工作作风,弥补了大学环境中过多的学术思想和空谈思想的不足,后勤职工身上的优良品德和价值观念、人生观念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传递给大学生,促进其全面的发展。三是通过后勤工作对大学生校园日常生活的约束性。

三、大学生对高校后勤管理的互动参与作用

首先,高校的后勤管理具有其经济属性,大学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和经费来源,大学生作为高校后勤的主要消费者,对后勤管理工作具有首要的发言和评价的权力。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模式下,大学生对高校后勤的互动参与作用,首先体现在对其服务内容和质量的监督,对其相关价格等市场化行为的监督,是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措施。

其次,大学生参与到后勤管理中来,可以增加学生与后勤部门之间的了解。在实际的后勤工作中,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的,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一般不被外人所了解,这常常会造成学生对后勤管理的服务表现出不满意,对涉及到价格的问题表现出不信任,这是由于学生和后勤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引起的。对此,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如食堂伙食监督小组等学生组织,对后勤服务进行监督,可以有效的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还可以及时的向后勤部门反馈来自于学生的信息,对出现的不足及时的改正。后勤部门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向学生传达自身的管理的执行标准,增进了解。

最后,学生可以直接以勤工俭学、文明宿舍建设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形式参与到后勤管理的工作中来,做校园文明环境建设的主人,体会劳动的光荣。勤工俭学活动一般是由高校的后勤部门为贫困学生提供的课外兼职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学食堂、图书馆等部门,大学生通过直接的参与后勤活动,活动劳动的报酬。勤工俭学是大学生作用与后勤管理的重要方式,它直接的推动了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节约的管理成本,而且对大学生本身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文明宿舍建设是高校后勤常会进行的,以宿舍为单位,以宿舍卫生和文化为主要考察对象的活动,大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体会到后勤管理的重要和建立校园的主人翁精神。义务劳动是大学课程中设置的学生参与校园卫生等后勤活动的课程,是大学生了解后勤管理重要性和体会劳动艰辛的一个途径。

四、增强高校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互动的策略

1、让大学生广泛的参与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服务涉及到学校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部分可以增加大学生参与度,建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大学生后勤参与途径。如大学餐馆的勤工俭学,由后勤饮食服务管理部门向学生提供食堂饭菜出售窗口、卫生打扫、原材料采购等机会,让学生全面的了解高校后勤的保障工作,认识到后勤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勤工俭学是高校后勤与大学生之间互动作用的一个较好途径,既可以增加大学生对后勤管理的认识,也可以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一举两得。此外,在学生的课程中安排后勤管理的体验课程,如打扫校园卫生和负责公寓管理等,让学生深入的参与到后勤工作中来。

2、成立学生监督委员会

学生监督委员会是代表学生,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作出监督和提出意见的组织,是后勤管理和大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学生监督委员会,是学生作为高校后勤的主要消费者,行使其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权利的主要途径,监督委员会的成员由学生选举学生代表参加,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密切关注高校后勤在饮食、公寓管理、卫生和水电等直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服务方面的质量问题,收集学生对于后勤服务的意见向后勤服务部门反映。学生监督委员会还可以直接代表学生参与到后勤管理工作中来,比如在高校中常见的宿管会,就是利用学生直接来进行后勤管理的一个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后勤部门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降低后勤管理的成本,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新的互动平台

高校后勤管理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后勤管理中来,从中获得社会实践知识、培养劳动精神和行使监督权力,这都需要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作为保证。现代高效都进行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建有校园网络,一些后勤服务如食堂、图书馆、体育场等也都被纳入信息化的校园网络,高效后勤管理部门和大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便利优势,建立后勤管理信息网站、交流论坛等,后勤部门将实时的一些信息到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查询和反馈意见,实现有效的互动沟通。建立论坛,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较为简单有效的网络沟通平台。

总结:

高校后勤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后勤管理为大学生提供着后勤服务,是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另一方面表现在高校后勤部门作为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大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大学生通过参与后勤管理获得社会实践知识等。做好两者之间的互动,可以对后勤部门和大学生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怀娄,俞卫华. 论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学生互动参与[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04)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4篇

改变了以往完全依靠财政资金各自建设后勤设施的做法。采取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的新机制,大大加快了后勤设施的建设速度。逐步分离高校办后勤职能,引入社会优质服务资源,建立市场监督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高校后勤管理水平迅速提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要求下,队伍建设、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改革方向,突出重点。在全面推进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同时,重点抓好学生公寓和食堂的建设、改革与管理;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解决难点问题;在明确最终目标的基础上,把握节奏、选择适宜的改革途径和实施办法。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还远不能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就全国而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远未完成,绝大多数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实现质的变化,很多问题在高校后勤企业的管理中表现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观念滞后,对改革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于受计划经济观念束缚和学校办社会模式影响,一时难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很多后勤部门还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缺乏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缺乏以质量取胜的观念。2.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后勤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3.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后勤管理干部是在改革后由普通后勤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创新意识、市场经济意识较弱,文化水平也较低。4.后勤运行效率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后勤服务市场尚未建立健全,市场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程度还十分有限,绝大多数高校的改革还只局限于后勤设施的建设和校内后勤资源的整合,而校外大量优质后勤服务资源却没有得到利用。一校一户办后勤,难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不但后勤的运行效率低、成本高,服务质量与现代化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距。5.学校承担着自办后勤的风险。后勤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但绝大多数后勤还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后勤尚未注册为独立法人企业,真正脱离学校,注册的后勤服务实体也多数属于学校独资。6.后勤管理仍然是高校中最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方面。学校自办后勤是服务的提供方,师生员工接受服务是被服务方,双方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这是造成不稳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第15篇

>> 论政府作为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 明确各利益主体职责,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产权制度先行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体探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析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研究 论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 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分析 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初探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困境浅析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再思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 浅析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安保社会化改革 后勤公司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注重后勤经济的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后勤人才队伍培养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12-25.

[2]朱美聪.“四好”举措助推高校后勤通讯员队伍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3(5):42-43.

[3]周乐.加强新时期高校后勤宣传工作的途径[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3(2):61.

[4]蔡颖颖.发挥信息宣传先锋喉舌作用 构建高校后勤管理全方位体系[J].科教文汇,2011:190-191.

[5]殷巧生.加强高校后勤宣传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61-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