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消费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消费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消费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消费心理学毕业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消费心理学是一项有着意义却普遍缺失的内容。为了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妥善的纳入消费心理学内容,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设想,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改善设计创作,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转贴于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发布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发布、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萍. 消费心理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祝帅. 设计观点[M].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第2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消费心理学是一项有着意义却普遍缺失的内容。为了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妥善的纳入消费心理学内容,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设想,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改善设计创作,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萍. 消费心理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高职 平面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21-02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萍. 消费心理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第4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你只要开题报告吧 我再上传点例文你对照下,

还有网站自己去看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 要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三个元素组成,即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督行为、自愿行为。通过对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分析介绍,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诚信、可持续成长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实践中难以回避的话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企业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有经济属性;二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又具有社会属性。当今社会,人本主义思潮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深远,范围日益扩大。要求企业重视经营行为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也就成为理所当然。因此,企业的目标定位应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观念转变,把追求利润与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经济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有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赢利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好处。其中包括:提高企业声望,减少企业运作成本;提高销售率和客户回头率;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常规性错误和事故;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加企业赢利。所以,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赢利并不是对立的,现代企业所推崇的回报大于索取的哲学原则,用双赢思想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也逐渐在改变企业的目标与标准。

扩展:范文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向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电子商务中的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现代企业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的特征,应该制定怎样的营销策略以应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以突破传统的经营思维模式的局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中的 B/S 架构开发出来的一种应用方式。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可以全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等商贸环节。电子商务将国际互联网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引入到商贸领域,对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被各行业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优势明显,因此众多现代企业都基于 B2C 模式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企业在制定产品最终价格时,除了考虑成本、利润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即定价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电子商务这种彼此互不见面的特殊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其表现更为复杂和微妙,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加困难,而这种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良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改革开放使得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市场也由最初产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消费者掌握主动的买方市场转化。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卖方市场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这些特点和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便捷。现代社会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而传统的购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到达购物场所、挑选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时间,通常会消耗掉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购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追求物美价廉。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余地变大,因而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较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联网上的网店相对于传统商店而言,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页轻松地浏览商品、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的网上直销模式可以节省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因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选择价廉物美产品的心理需要。

追求个性化。买方市场中消费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极为丰富,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示自我个性,通常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这种心理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只看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的特性,这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指标。

追求独立思考。在消费品种类及数量急速增长的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者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者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在加强。面对传统模式下商家的各种宣传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消费者通常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消费者会从自身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降低购买产品特别是贵重产品的风险感,增强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满意度。

追求表现自我。电子商务购物环境中往往消费者会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消费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虚拟网店中浏览、对比并选择产品。在买卖双方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这种思想会使得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中表现自我的心理体现的愈加明显。

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的网购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费者基于对互联网环境的不信任,进而对网上消费产生怀疑,对电子商务模式敬而远之,这会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传统购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模式中已经习惯 眼看、手摸、耳听 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网上购物环境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影音等方法了解产品是截然不同的。网购平台不能满足消费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习惯了传统购物模式特性的消费者往往会因此对电子商务产生怀疑和顾虑。

价格达不到消费者预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期望能够得到质量相同但价格比传统商场中低很多的产品,据统计显示,目前的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中便宜 4%- 10%,再加上网购环节中的物流、配送费用,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实际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十分有限的。价格上达不到消费者预期会使部分消费者宁可多花时间和精力采用传统购物模式,也不愿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配送体系效率较低。电子商务模式中有形产品的运输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必须借助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完成,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错率却近乎于发达国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感知,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愿接触电子商务。

小结

电子商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给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适应消费者新的心理特征和变化,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电子商务运作机制,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下获益。

参考文献:

[1]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

[2]江霞,谌洪茂。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J].中国商贸,20XX,(4)

第5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你只要开题报告吧 我再上传点例文你对照下,

还有网站自己去看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 要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三个元素组成,即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督行为、自愿行为。通过对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分析介绍,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诚信、可持续成长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在实践中难以回避的话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企业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有经济属性;二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又具有社会属性。当今社会,人本主义思潮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深远,范围日益扩大。要求企业重视经营行为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也就成为理所当然。因此,企业的目标定位应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观念转变,把追求利润与对社会负责统一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经济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有大量的企业实践证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赢利有一种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好处。其中包括:提高企业声望,减少企业运作成本;提高销售率和客户回头率;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常规性错误和事故;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加企业赢利。所以,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赢利并不是对立的,现代企业所推崇的回报大于索取的哲学原则,用双赢思想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也逐渐在改变企业的目标与标准。

扩展:范文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向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电子商务中的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和心理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现代企业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的特征,应该制定怎样的营销策略以应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以突破传统的经营思维模式的局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环境中的 B/S 架构开发出来的一种应用方式。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买卖双方可以互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可以全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在线电子支付等商贸环节。电子商务将国际互联网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引入到商贸领域,对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被各行业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优势明显,因此众多现代企业都基于 B2C 模式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企业在制定产品最终价格时,除了考虑成本、利润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即定价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电子商务这种彼此互不见面的特殊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其表现更为复杂和微妙,商家对于消费者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加困难,而这种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经营效果和发展空间。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中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企业良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改革开放使得产品种类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可挑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市场也由最初产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消费者掌握主动的买方市场转化。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卖方市场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中这些特点和趋势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便捷。现代社会将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模式,而传统的购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到达购物场所、挑选购买产品,整个过程繁琐、复杂、耗时长,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时间,通常会消耗掉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购物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追求物美价廉。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余地变大,因而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较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联网上的网店相对于传统商店而言,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页轻松地浏览商品、比较不同卖家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模式提供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这样省去了中间商环节的网上直销模式可以节省成本,最终降低产品价格,因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选择价廉物美产品的心理需要。

追求个性化。买方市场中消费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极为丰富,现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示自我个性,通常希望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这种心理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只看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的特性,这也已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一项重要指标。

追求独立思考。在消费品种类及数量急速增长的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者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者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在加强。面对传统模式下商家的各种宣传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消费者通常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消费者会从自身分析比较的过程中获取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降低购买产品特别是贵重产品的风险感,增强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满意度。

追求表现自我。电子商务购物环境中往往消费者会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消费者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到虚拟网店中浏览、对比并选择产品。在买卖双方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这种思想会使得消费者在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中表现自我的心理体现的愈加明显。

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的网购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费者基于对互联网环境的不信任,进而对网上消费产生怀疑,对电子商务模式敬而远之,这会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传统购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模式中已经习惯 眼看、手摸、耳听 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网上购物环境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影音等方法了解产品是截然不同的。网购平台不能满足消费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习惯了传统购物模式特性的消费者往往会因此对电子商务产生怀疑和顾虑。

价格达不到消费者预期。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期望能够得到质量相同但价格比传统商场中低很多的产品,据统计显示,目前的网上商品仅比商场中便宜 4%- 10%,再加上网购环节中的物流、配送费用,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实际享受到的价格优惠是十分有限的。价格上达不到消费者预期会使部分消费者宁可多花时间和精力采用传统购物模式,也不愿选择电子商务模式。

配送体系效率较低。电子商务模式中有形产品的运输无法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必须借助物流配送体系才能完成,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错率却近乎于发达国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感知,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愿接触电子商务。

小结

电子商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消费心理给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商家必须适应消费者新的心理特征和变化,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电子商务运作机制,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下获益。

参考文献:

[1]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

[2]江霞,谌洪茂。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J].中国商贸,20XX,(4)

第6篇

论文答辩自述部分写作技巧有哪些

一、开篇介绍

首先,要先向在场的老师问好,讲述自己的姓名、班级、专业以及论文题目。再者,要讲述论文的指导老师,并对老师的指导工作表示一定的感谢。

你可以这么说:“我是来自XX专业XX班的XXX,我的论文题目是《XXX》,本篇论文是在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XX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二、文章的研究意义

选择一个方向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应当是有据可寻的,在这个部分可以结合社会背景,参考的资料数据,以及自己的观点,大致描述出选择这个视角来作为论文题材的原因,让老师感觉到这确实是篇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同时也感受到你付出的努力。在开头你可以这么说:“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三、分析文章结构及内容

1.从已经做好的网页上复制内容,会引起格式的问题。

2.从编辑器复制内容到编辑器,也是会有问题的。

3.所以必须保证从秀米复制到编辑器。

4.正文里面出现例如超链接,会过长引起问题,需要自己手工再调整。

四、谦虚结尾

不要忽视这个小结尾哦~不论是从知识层面,或是生活经验来看,我们看待问题的程度肯定都是不及老师的,因此要说出自己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让老师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场论文自述,而是你在抓住机会学习。

你可以说:“在这篇文章中虽然……但是还有……的不足之处,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级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是在袁老师的悉心指点和大力帮助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袁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向现场的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从课题选择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的热情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在最初试图以《金融企业上市的意义》为题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最大的难题在于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学院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在着手准备论文写作的时候,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各种资料。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概况有了大致了解,缕清思路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然后与老师商讨,确定论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然后,为了完成论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主要来自网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学习教材的理论资料。在袁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经过阅读主要参考资料,拟定提纲,确定中心思想,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2012年2月20日正式定稿。

下面我将本论文写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该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总体思路第二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通过分析融资渠道,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来源,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并且重点研究融资现状,包括内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该部分分别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分析内部的问题所在,比如缺少抵押担保资产、制度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低、信用等级偏低等。外部的影响,比如银行、政府、担保机构的不支持等。

第四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解决对策;包括:整顿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完善法律体系等。全方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存在的不足。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在遣词造句上,虽然我对全文做了细致修改,但个别语句语序凌乱、语句僵硬、口语化的问题依然不可避免。在许多内容表述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答辩自述,希望各位评委老师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

谢谢大家!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二)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XX科技学院中文系03汉师(1)班的学生。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我的指导老师是何清老师。我当时之所以选择研究凌叔华的女性意识是因为:在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凌叔华是给了我别样感受的一个女作家。她的小说中很少有惊心动魄的事物,也看不出什么磅礴于宇宙的气势,但她小说中的文字仍有力量,只不过这力量是深蕴于内的,而且叙述的调子是平静的。她的作品是百分之百女性的,它们“幽深、姻静、温婉、细致,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我想就是这样的一种风格吸引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她的世界。而且,作为一名女性,我想我更能看清凌叔华笔下那种时而讽刺鞭挞,时而同情无奈的女性心理,这也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意识,为我们全面了解我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特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点。凌叔华写作的小说是本文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我在大学期间还选修了女性文学相关课程,对女性意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试论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入手,解读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但本论文的写作是以孩子为视角,将笔触集中在凌叔华作品中孩子眼中的女性世界,希望能够多角度、多方面的去研究凌叔华的小说作品,更深入地挖掘凌叔华在其小说中所呈现的独特魅力,以及更好地感受她笔下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从而促进现今女性意识的更好发展。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读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及凌叔华笔下的女性意识,指出凌叔华成为女性意识由向外索取客体转向自觉地对女性意识本体进行精心注目和审视的最早的女作家。这种内审为女性意识的成熟做了最初的奠基工作。第二部分,论述凌叔华是怎样通过孩子这一视角来展现女性世界、表现女性意识的。主要结合其小说集《小哥俩》中的具体的作品从“十足”的孩子和“小大人”的孩子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以实证来论证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凌叔华小说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孩子视角的运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画面感的表现形式,这些都突出了凌叔华女性意识的表达力度,更能表现出凌叔华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四部分,主要是将凌叔华在写作中关于孩子的作品与冰心作比较,从她们写作孩子的目的、立场、角度的不同来突现凌叔华隐身于孩子的女性意识。突出凌叔华在五四时期所展现的独特女性意识。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研究的日渐深入。20世纪初期的一些女作家也就被纳入到考察的视野,凌叔华就是其中一位。但长期以来,众学者对于凌叔华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写作独特性以及她与契诃夫、曼叔菲尔德的比较上。但是较少有学者关注凌叔华作品中在儿童视角下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这是关于凌叔华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它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凌叔华的女性意识。

第五部分,大部分都是毕业论文结束语。例如: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范文。。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何清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社工班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结合当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重点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社区照顾理论的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社区照顾理论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社区照顾理论的来源、相关概念、内涵及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理论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现状。主要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方式呈现多样;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环境日趋优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1)对社区养老服务认识不足(2)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3)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4)社区医疗有待加强(5)政策法制不健全(6)资金缺乏且来源渠道单一。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社区养老的意识2、丰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3、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提高服务质量4、加强社区医疗水平5、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6、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四)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金融学专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下面我就论文的相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农村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农村,而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本课题通过分析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策略,可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使我国农村需求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实现繁荣。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农村消费信贷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应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定性的研究阻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从调研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情况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状况,针对制约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农村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需求的特点,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状况,指出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缺少足够的信贷支持,从侧面说明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现状,提出目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落后于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开拓创新,推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等若干对策。

与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创新的之处是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班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XXX》,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本论文是在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再次谨向X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近年来,随着教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作为教师信念的核心,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学校教学和教育革新的关键。研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我,切实增强自信与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育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师培训者制定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使之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对教师自我效能感问题的探讨,有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对我国教师进行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中既有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结构及与学校因素的关系的探讨,还有对专家、新手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但是,关于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资料匮乏。

因此,我对XX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考察该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状况及其特点,并分析了自我效能感与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调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提供给小学教师建议与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提出相应策略和结论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XX市为例阐述了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而分析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状: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在个人教学效能感方面有显著差异;学历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显著;教学效能感与教龄间有密切关系;与性别间有显著的相关存在,并对上述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以下策略:教师方面,培养教师角色意识;建立心理防御机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方面,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额外的工作负担;消除城乡教育的差距;改革现行学位要求,强调综合素质。

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是对整篇论文主要观点的概括。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写作的。

其次,本人对XX市部分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市区与农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后,对大量的资料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比较早的对XX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第一次对存在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本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各个地区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并受条件限制,尚未采用问卷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标准化程度不高,有待在今后进一步改进与验证。

第7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产业;消费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78 -03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问题,尤其是1997年以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1999年起,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是社会性问题。2011年2月22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报告“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总量压力有增无减”[1]。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直接“供应者”,更需要优化对学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以便能提供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这将有助于解决有些学者提出的“就业鸿沟”问题[2]。 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这对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的职业特点

本文界定的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指居民生活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产业,包括娱乐、休闲、咨询、金融、保险等。本文以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为代表。通过对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的用人单位的访谈,我们发现,该产业的专业学生面向市场,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知识更新快,需要较强的积极学习知识的能力;业态变化快,更强调创新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新业态不断涌现,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聚集性,要求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创意经济、创意文化,急需新产品的构思能力;品牌效应,需要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产业化,实践性强;综合性,要求情商和智商均同,不能有偏颇;广泛的人际交往,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产业发展,需要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理论依据

(一)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最早诞生于国外,检索就业理论的资料,可以发现,国外的马克思就业理论和西方就业理论最具有代表性,国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理论最具有代表性。我国就业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总体来说,我国就业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期的就业理论(1949-1977);改革开发初期的就业理论(1978-1993);市场经济初期的就业理论(1994-199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理论(2000年至今)。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理论正在走向成熟,其基本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其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作用,最终实现充分就业。[4]

依据上述理论,在市场经济导向就业机制的市场中,大学生通过自主择业就业,使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要在大学生的培养上要多下功夫;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尽快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成为新型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劳动者。可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也就是说要使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专业的学生充分就业,要提高该专业的综合素质。

(二)竞争力理论

关于竞争力理论,说法不一,有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家管理与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理论、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基于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基于大学生就业层面,应研究基于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管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分析,并形成了基于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该理论关注的问题是某些资源和能力是有价值的、稀有的或特制的,难以模仿或不可替代的,拥有这些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如何获取高收益和竞争优势。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内部尚存在诸多分歧,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是一系列具有密切联系的理论集合体。近年来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的扩展有:第一,动态能力论。传统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的区别在于传统观念认为当前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与市场中的机会相匹配的,而在动态能力观认为企业需要发展动态能力以识别新的机会并迅速与新的机会相适应。按照动态能力理论的观点,一个企业要创造、保持其竞争优势,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发现存的企业独有的能力;二是开发新的能力,即更新现存能力的能力。现存的企业独特的能力是内隐的,存在于企业的技术、知识优势中,存在于企业的日常事务的处理流程中,存在于企业的惯例中,而这种内隐的能力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至于更新能力,企业在熊彼特式的竞争中所面临的战略问题有二:一是如何识别企业独特的能力,二是决定在几个可能会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中投入多少。而这种决策还常受到企业以前的进化路径、以前决策的影响,即决策是路径依赖的。第二,网络分析理论。网络分析理论对体现在企业内或企业间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结构中的企业优势的关注充实了企业资源基础观。社会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强调人际关系和强烈的团体倾向。由于其在网络中的地位,个人能够识别机会并与合适的人选一起开发这些机会。形成战略联盟的能力依赖于企业高层管理的社会和人际网络,以及要实现哈默和普拉哈拉德的战略意图要求的外部的“操纵能力”——对社会政治联系的利用以及塑造环境的能力。第三,知识论。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认为,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智力资本理论强调企业员工创造与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认为知识与劳动的有机结合形成人力资本,知识的生产使用和配置都必须依赖各种层次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载体。体现在员工身上的智力资本主要以隐含知识的形式存在。隐含知识难以通过语言表达,个人之间转移缓慢且成本昂贵。[5]

借鉴竞争力理论,本文发现当前高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要求的相互匹配度不高。高校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与不断涌现的新业态相适应。高校学生要保持就业的竞争优势,需要一是提高自身已具备的能力,二是不断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力。据于此,高校培养的学生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不能只培养学生已有的能力,要培养符合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的能力,所以,针对市场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显得至关重要,这应该体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既应该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培养,提高积极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又应该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锻炼,可以成立学校和企业的联盟组织,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多从就业竞争力的模型构建、评价体系、就业指导等经验层面对就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已经有学者对就业竞争力从各自的角度做了不同的概念界定。

对于就业竞争力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多数没有定论。施炜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系统,并从横向上由内而外分为核心精神层、核心资源层和核心技术层;从纵向上分为初级就业核心竞争力、中级就业核心竞争力和高级就业核心竞争力三个层次,表现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从成长、成熟、跃进到衰退的四个发展阶段。[6]姚德超,晏月平在综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求职能力、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等要素构成。[7]美国权威机构SCANS(美国劳动部就业技能委员会)对21世纪美国就业市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作了调查研究。此项调研铺面甚广,从制造业到政府部门,涉及所有各种类型的工作,结果发表了综合报告,报告指出,在20世纪最后25年中,由于工商业的全球化及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就业市场已对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需要具备知识并能以知致用的人才,才能做好工作。报告归纳综合了各类工作的要求,指出为适应21世纪的新形势,就业人员需要具备五项能力和三方面的基础 [8] 。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把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定义为:毕业生初次进入就业市场获得、胜任工作的能力或创业的能力。

四、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分析

根据就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我们知道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有学习能力、市场洞察能力、实践管理能力、新产品的构思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本文根据美国SCANS标准,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的职业特点,初步归纳出这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征求相应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意见后,进一步归纳出,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简称“4力”)由人际沟通力、逻辑思考力、积极学习力、综合执行力构成。人际沟通力,以“和谐”为取向,这是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需具备的重要能力,沟通要在复杂的博弈中求得平衡,在学习、实践中都可得到锻炼;逻辑思考力,以求“真”为本质,是探究各种业态的运营规律进行业态创新的基本能力层次;综合执行力,以“实”为特征,要求行知合一,干实事、出成效,在社会大课堂中独当一面地执行任务,解决问题;积极学习力,以“主动”为起点,是具备创新能力、有关的科学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根据“4力”对不同层次的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的职业要求,把“4力”细致划分,如表4-1所示。

五、结语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依据就业、竞争力理论,结合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的职业特点,根据美国SCANS标准,对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界定,在征求相应用人单位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提出了现代消费型服务产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由“4力”构成,即人际沟通力、逻辑思考力、积极学习力、综合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尹蔚民在2011年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2011-03-03 .

[2] 熊书银,黄登婕.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培养[J].重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107-110.

[3] 2011年2月22日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报导[EB/OL].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2-22 .

[4] 王鹏飞.就业理论综述与研究新动向[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12):16-19.

[5] 朱春奎.国外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04,(01):187-188.

[6] 施炜.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结构分祈[J] .江苏高教,2010,(02):102-103.

[7] 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 .教育评论,2009,(01):75-77.

[8] 21世纪美国对就业人员素质的要求——美国劳工部就能技能委员会(SCANS)报告(摘译)[J] .太原大学学报,2000,(01).

作者简介:

沈逸君,女,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讲师;

第8篇

论文摘要:应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和就业困难双重困境的局面,本文提出职业院校应该转变观念,用营销理论来指导办学,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争取形成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招生一就业良性循环。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职业教育的“双向”营稍系统模型,再讨论职业院校如何制定营销战略,最后就职业院校营稍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职业院校犹为突出。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一方面是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部分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对现有教育服务不满意。职业院校遭遇的双重困境需要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关乎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自己也应参考企业的营销指导思想,用营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办学,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营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招到足额、优秀的学生,有效实现办学目的,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在倡导职业院校应用营销理论来指导教育办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模型,并就职业教育的营销战略的制定和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一、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摸型

学校要想发展,必须有充足、优秀(至少是合格)的生源,而是否拥有充足、优秀的生源又取决于由学校办学实力、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等形成的教育吸引力。尽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但在当前就业己成为制约高校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形势下,高校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来,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更是如此。就业率的高低己成为左右学生、家长选择一个学校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在教育教学中引进营销理念,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吸引大批优秀学生选择在本校接受教育,从而促使学校健康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职业院校的曹销战略

首先,广泛收集经济社会信息、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潜在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信息,在充分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进行SWOT分析,确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学科与专业设置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其次,向潜在学生传递学校能提供的教育服务信息,强调本校教育特色和教学质量。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潜在学生选择本校的教育服务。对在校学生加强教学和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学生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质量、服务和营销融为一体。强化内部营销,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学校教学服务,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使大学生活成为学生一生难忘的美好体验。

最后,向用人单位传播毕业生的专业门类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促销工具向用人单位推荐学校毕业生,努力提高就业率。

就业率高不仅反映学校办学思路对、办学实力强、教学质量好,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至少在当前形势下,就业率成为职业院校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筹码。就业率高,选择该校的学生就多,学校招生的选择面就越大,学校就越有可能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进而毕业生的质量越高,就业率也就进一步提高。这样招生和就业就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学校就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得到发展。

1、分析宏微观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确定发展战略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职业院校应全面收集经济杜会发展趋势、目标市场状况、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状况、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毕业生发展状况、相关院校发展状况、在校生的需求特性、历届毕业生情况、用人单位反映等,认真研究教育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了解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趋势,从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才能有预见性地做好产品市场定位,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这是培育自己市场竞争力的前提。高校管理决策者必须具有办学观念创新性和市场定位前瞻性的素质。办学观念创新性就是应冲破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是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向行政引导和经营管理型过渡,突出高校运作的经营理念,即市场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质量优先观念、以生为本观念等。高校市场定位前瞻性是指高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整个教育宏观战略的发展态势,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学科布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特色定位。

2.辫认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差异化自己的“产品”营销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但任何一个企业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一个高校也是如此。因此要对教育市场进行细分,井对自身能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合理评估,在衡量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升了自身的生存和学校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在发展战略上应采取集中战略,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品牌培养和特色教育,进而实施差异化战略。在战术上具体分为以下步骤:首先,以专业课程结构建设为重点,形成一批名牌专业,实施专业差异化。其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进行学科的调整、优化与重组,创建特色学科。第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适销对路,有充分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科技发展及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瞄准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

三、职业院校的营稍策略

1、产品策略

职业院校的产品策略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策略,也就是服务学生策略。在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确定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后,下面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人才。要不断改善学校的育人工作,改革教学管理运行体制,全面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推行弹性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评价制度,强化内部控制。积极推行内部营销,视教师为内部客户,营造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氛围,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给予教师相应的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打破专业壁垒,淡化专业界限,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作为职业学院,要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多方联系“伙伴企业”,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2、价格策略

学校的价格策略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收费。尽管目前高校的主要收费项目是由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但对于一般性收费项目,学校还是拥有较大的自的。职业学校确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特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源的背景和承受能力以及竞争者的收费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有两种比较可行的价格策略:差别定价和分阶段、多形式收费。所谓差别定价,即职业院校在保持全校平均收费标准合理的前提下,对一些预期回报较高的热门专业适当提高收费水平,而对那些虽有需要但偏冷的专业实行低收费或向用人部门收取一定费用。随着生源的丰富,可以提高收费标准,同时为争取优质生源也可根据生源地的经济水平差异,确定不同的学费标准。分阶段、多形式收费,即可通过实行间歇性的分阶段学习,使部分困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助完成学业。

3,渠道策略

教育办学是一个“双卖”模型,既是把学校的教育服务卖给学生,也是把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一“产品”“卖”给用人单位。所以这里我们要考虑两个渠道:招生渠道和就业渠道。除了常规招生外,还可以开展联合办学,与外省市政府、学校及企业合作办学,输出管理品牌等方式。形成包括本科、专科、中专、自考和成人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尽量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各种活动推出学生,安排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多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网络。可以与企业结对成伙伴采取“订单式”培养或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

4.促销策略

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促销工具,为学校争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公关活动是职业学院沟通、传播扩大组织影响、提高自身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学校公关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树立学校形象,宣传学校特色,使社会正面认知学校等。可以通过发掘或创造新闻、组织校庆、建立校友网络、参加各种庆典及公益活动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树立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

应用人际传播和人员促销策略,使众多的潜在的教育消费者了解并将高校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传到他人耳中,成为最好的广告,增加高校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内部公众在宣传学校形象、展示学校信息方面的作用,针对外部公众,适时适度的引用和报道政府、公众的评价结论,如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获奖情况、荣誉称号以及其他肯定性的数据和材料。

第9篇

论文摘要:应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和就业困难双重困境的局面,本文提出职业院校应该转变观念,用营销理论来指导办学,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争取形成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招生一就业良性循环。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职业教育的“双向”营稍系统模型,再讨论职业院校如何制定营销战略,最后就职业院校营稍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职业院校犹为突出。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一方面是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部分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对现有教育服务不满意。职业院校遭遇的双重困境需要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关乎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自己也应参考企业的营销指导思想,用营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办学,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营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招到足额、优秀的学生,有效实现办学目的,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在倡导职业院校应用营销理论来指导教育办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模型,并就职业教育的营销战略的制定和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一、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摸型

学校要想发展,必须有充足、优秀(至少是合格)的生源,而是否拥有充足、优秀的生源又取决于由学校办学实力、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等形成的教育吸引力。尽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但在当前就业己成为制约高校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形势下,高校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来,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更是如此。就业率的高低己成为左右学生、家长选择一个学校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在教育教学中引进营销理念,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吸引大批优秀学生选择在本校接受教育,从而促使学校健康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职业院校的曹销战略

首先,广泛收集经济社会信息、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潜在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信息,在充分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进行SWOT分析,确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学科与专业设置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其次,向潜在学生传递学校能提供的教育服务信息,强调本校教育特色和教学质量。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潜在学生选择本校的教育服务。对在校学生加强教学和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学生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质量、服务和营销融为一体。强化内部营销,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学校教学服务,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使大学生活成为学生一生难忘的美好体验。

最后,向用人单位传播毕业生的专业门类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促销工具向用人单位推荐学校毕业生,努力提高就业率。

就业率高不仅反映学校办学思路对、办学实力强、教学质量好,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至少在当前形势下,就业率成为职业院校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筹码。就业率高,选择该校的学生就多,学校招生的选择面就越大,学校就越有可能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进而毕业生的质量越高,就业率也就进一步提高。这样招生和就业就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学校就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得到发展。

1、分析宏微观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确定发展战略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职业院校应全面收集经济杜会发展趋势、目标市场状况、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状况、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毕业生发展状况、相关院校发展状况、在校生的需求特性、历届毕业生情况、用人单位反映等,认真研究教育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了解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趋势,从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才能有预见性地做好产品市场定位,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这是培育自己市场竞争力的前提。高校管理决策者必须具有办学观念创新性和市场定位前瞻性的素质。办学观念创新性就是应冲破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是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向行政引导和经营管理型过渡,突出高校运作的经营理念,即市场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质量优先观念、以生为本观念等。高校市场定位前瞻性是指高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整个教育宏观战略的发展态势,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学科布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特色定位。

2.辫认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差异化自己的“产品”

营销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但任何一个企业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一个高校也是如此。因此要对教育市场进行细分,井对自身能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合理评估,在衡量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升了自身的生存和学校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在发展战略上应采取集中战略,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品牌培养和特色教育,进而实施差异化战略。在战术上具体分为以下步骤:首先,以专业课程结构建设为重点,形成一批名牌专业,实施专业差异化。其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进行学科的调整、优化与重组,创建特色学科。第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适销对路,有充分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科技发展及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瞄准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 三、职业院校的营稍策略

1、产品策略

职业院校的产品策略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策略,也就是服务学生策略。在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确定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后,下面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人才。要不断改善学校的育人工作,改革教学管理运行体制,全面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推行弹性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评价制度,强化内部控制。积极推行内部营销,视教师为内部客户,营造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氛围,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给予教师相应的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打破专业壁垒,淡化专业界限,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作为职业学院,要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多方联系“伙伴企业”,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2、价格策略

学校的价格策略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收费。尽管目前高校的主要收费项目是由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但对于一般性收费项目,学校还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的。职业学校确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特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源的背景和承受能力以及竞争者的收费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有两种比较可行的价格策略:差别定价和分阶段、多形式收费。所谓差别定价,即职业院校在保持全校平均收费标准合理的前提下,对一些预期回报较高的热门专业适当提高收费水平,而对那些虽有需要但偏冷的专业实行低收费或向用人部门收取一定费用。随着生源的丰富,可以提高收费标准,同时为争取优质生源也可根据生源地的经济水平差异,确定不同的学费标准。分阶段、多形式收费,即可通过实行间歇性的分阶段学习,使部分困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助完成学业。

3,渠道策略

教育办学是一个“双卖”模型,既是把学校的教育服务卖给学生,也是把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一“产品”“卖”给用人单位。所以这里我们要考虑两个渠道:招生渠道和就业渠道。除了常规招生外,还可以开展联合办学,与外省市政府、学校及企业合作办学,输出管理品牌等方式。形成包括本科、专科、中专、自考和成人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尽量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各种活动推出学生,安排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多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网络。可以与企业结对成伙伴采取“订单式”培养或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

4.促销策略

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促销工具,为学校争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公关活动是职业学院沟通、传播扩大组织影响、提高自身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学校公关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树立学校形象,宣传学校特色,使社会正面认知学校等。可以通过发掘或创造新闻、组织校庆、建立校友网络、参加各种庆典及公益活动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树立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

应用人际传播和人员促销策略,使众多的潜在的教育消费者了解并将高校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传到他人耳中,成为最好的广告,增加高校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内部公众在宣传学校形象、展示学校信息方面的作用,针对外部公众,适时适度的引用和报道政府、公众的评价结论,如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获奖情况、荣誉称号以及其他肯定性的数据和材料。

第10篇

论文摘要:应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和就业困难双重困境的局面,提出职业院校应该转变观念,用营销理论来指导办学,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争取形成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招生一就业良性循环。首先构建一个职亚教育的“双向”营销系统模型,再讨论职业院校如何制定营销战略,最后就职业院校营梢策略的实施进行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职业院校犹为突出。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一方面是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部分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对现有教育服务不满意。职业院校遭遇的双重困境需要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关乎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自己也应参考企业的营销指导思想,用营销理论来指一导自己的办学,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营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招到足额、优秀的学生,有效实现办学目的,使学校进人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在倡导职业院校应用营销理论来指导教育办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模型,并就职业教育的营销战略的制定和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一、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模型

学校要想发展,必须有充足、优秀(至少是合格)的生源,而是否拥有充足、优秀的生源又取决于由学校办学实力、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等形成的教育吸引力。尽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但在当前就业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形势下,高校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来,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更是如此。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左右学生、家长选择一个学校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在教育教学中引进营销理念,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吸引大批优秀学生选择在本校接受教育,从而促使学校健康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广泛收集经济社会信息、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潜在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信息,在充分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

自身的优劣势进行SWOT分析,确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学科与专业设置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其次,向潜在学生传递学校能提供的教育服务信息,强调本校教育特色和教学质量。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潜在学生选择本校的教育服务。对在校学生加强教学和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学生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质量、服务和营销融为一体。强化内部营销,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学校教学服务,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使大学生活成为学生一生难忘的美好体验。

最后,向用人单位传播毕业生的专业门类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促销工具向用人单位推荐学校毕业生,努力提高就业率。(见图1)

就业率高不仅反映学校办学思路对、办学实力强、教学质量好,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至少在当前形势下,就业率成为职业院校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筹码。就业率高,选择该校的学生就多.学校招生的选择面就越大.学校就越有可能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进而毕业生的质量越高,就业率也就进一步提高。这样招生和就业就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学校就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得到发展。

二、职业院校的营销战略

(一)分析宏微观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确定发展战略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职业院校应全面收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目标市场状况、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状况、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毕业生发展状况、相关院校发展状况、在校生的需求特性、历届毕业生情况、用人单位反映等,认真研究教育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了解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趋势,从不同侧面进行深人细致的论证,才能有预见性地做好产品市场定位,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这是培育自己市场竞争力的前提。高校管理决策者必须具有办学观念创新性和市场定位前瞻性的素质。办学观念创新性就是应冲破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是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向行政引导和经营管理型过渡,突出高校运作的经营理念,即市场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质量优先观念、以生为本观念等。高校市场定位前瞻性是指高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整个教育宏观战略的发展态势,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学科布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特色定位。

(二)辨认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差异化自己的“产品”

营销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但任何一个企业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一个高校也是如此。因此要对教育市场进行细分,并对自身能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合理评估,在衡量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升自身的生存和学校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在发展战略上应采取集中战略,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品牌培养和特色教育,进而实施差异化战略。在战术上具体分为以下步骤:首先,以专业课程结构建设为重点,形成一批名牌专业,实施专业差异化。其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进行学科的调整、优化与重组,创建特色学科。第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适销对路,有充分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科技发展及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瞄准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

三、职业院校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职业院校的产品策略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策略,也就是服务学生策略。在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确定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后,下面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人才。要不断改善学校的育人工作,改革教学管理运行体制,全面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推行弹性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评价制度,强化内部控制。积极推行内部营销,视教师为内部客户,营造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氛围,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给予教师相应的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打破专业壁垒,淡化专业界限,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作为职业院校,要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多方联系“伙伴企业”,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二)价格策略

学校的价格策略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收费。尽管目前高校的主要收费项目是由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但对于一般性收费项目,学校还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的。职业学校确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特点、所在地lx.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源的背景和承受能力以及竟争者的收费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有两种比较可行的价格策略:差别定价和分阶段、多形式收费。

所谓差别定价,即职业院校在保持全校平均收费标准合理的前提下,对一些预期回报较高的热门专业适当提高收费水平,而对那些虽有需要但偏冷的专业实行低收费或向用人部门收取一定费用。随着生源的丰富,可以提高收费标准,同时为争取优质生源也可根据生源地的经济水平差异,确定不同的学费标准。

分阶段、多形式收费,即可通过实行间歇性的分阶段学习,使部分困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助完成学业。

(三)果道策略

教育办学是一个“双卖”模型,既是把学校的教育服务卖给学生,也是把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产品”‘·卖”给用人单位。所以这里我们要考虑两个渠道:招生渠道和就业渠道。除了常规招生外,还可以开展联合办学,与外省市政府、学校及企业合作办学,输出管理品牌等方式。形成包括本科、专科、中专、自考和成人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尽量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各种活动推出学生,安排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多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网络。可以与企业结对成伙伴采取“订单式”培养或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

(四)促销策略

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促销工具,为学校争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公关活动是职业院校沟通、传播扩大组织影响、提高自身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学校公关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树立学校形象,宣传学校特色,使社会正面认知学校等。可以通过发掘或创造新闻、组织校庆、建立校友网络、参加各种庆典及公益活动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树立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

应用人际传播和人员促销策略,使众多潜在的教育消费者了解并将高校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传到他人耳中,成为最好的广告,增加高校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内部公众在宣传学校形象、展示学校信息方面的作用,针对外部公众,适时适度的引用和报道政府、公众的评价结论,如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获奖情况、荣誉称号以及其他肯定性的数据和材料。

第11篇

(一)职校的教育教学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中职生的培养不应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解决毕业时的一次性就业,还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以提高岗位变迁或升职、再就业或创业的适应性、主动性。

(二)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各个职业都需要的通用能力。当代社会发展快,工作流动快;岗位技术更新快,技术复合性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及与人沟通合作。包含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就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

(三)“教育”与“教学”融合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教育”与“教学”相融合的“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既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获得职业核心能力;既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又有利于毕业生今后的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的应用

(一)调查分析

通过追踪毕业生的发展、调研咨询和文献检索等途径研究学生、毕业生、行业、企业及社会对通用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和需求,为在中职纺织专业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二)个案研究

分析中职纺织专业的定位,结合学校“纺织技术”专业改为“纺织技术及营销”重建课程体系的工作,选定教学内容,研究设计比较典型的“教育”与“教学”融合,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的“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方案。

(三)教学试验

在纺织专业中职生中开展教育教学,实施“课内课外”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活动方案,对产生效应等诸方面进行试验研究,依此改进活动方案。

(四)经验总结

研究、实践、分析、改进、总结交叉重复进行。通过纺织专业的改革实践,寻找一般规律,探索一条既能满足职校生毕业时的就业需要,又有利于毕业生今后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一)转变教师观念,组建多能教师团队

组织指导教师参加访谈、调查问卷、人才需求调研与毕业生追踪及分析,参加项目教学等各种课程建设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学习,使教师认识到加强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组建多元结构多能的教育教学团队,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师资支持。学校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是以纺织专业为试点,参与研究与实施的直接人员是纺织专业的现任教师、班主任,他们曾经的岗位有企业生产技术部管理人员、产品开发设计员、车间工艺员、设备维修员、学校就业指导管理人员、教育研究管理人员等。每一位成员都有成功转岗的经历,都愿意而且有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以推动毕业生初次顺利就业和可持续顺利发展。

(二)调研分析定位,确定专业改革切入点

项目组成员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并通过电话与网络、问卷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广西区内和区外的部分纺织相关人士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历程,调研纺织相关单位的业务种类、企业规模、行业企业发展及用工需求、工作任务等情况,结合学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状况进行分析、定位,确定专业培养改革切入点。

1.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和生产产品纺织行业产品营销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注意培养营销意识,树立一种由外向内的思维方式,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消费者或客户需求什么就生产销售什么。即不仅要考虑如何使消费者认识我们的产品,认可我们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和生产产品。

2.培养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的意识当前,广西的茧原料和茧丝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广西又有苎麻等特产。但我们的产品或半成品相当一部分是到外省后以别家品牌产品的形式再销到消费者手中。为促进这种状况的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应使学生有品牌意识,产品做精做好做出特色,便于打开好销路。

3.以市场为导向,向实践学习树立设计与生产都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项目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导向,改为以市场为导向;由向课本学习,改变为向实践学习;使学生真正学会从获取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到与消费者沟通交流设计产品、组织生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能多元发展,在行业链接上找到合适位置我们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如果内容过于单一如流水线工作的实习生和毕业生普遍不稳定。所以我们要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尽量多学习一些关联性的内容。如一些与上游、下游行业的关系,如何交接及产品推介、产品投标的做法和注意事项等的实际案例。

5.教学活动要有时代气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仅是传统的纺织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与时展相适应。我们的教学条件也比过去好很多,应充分利用能开展教学、纺织品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如以行动导向开展功能纺织品、数码纺织品、艺术纺织品的“教、学、做、创”一体的教学活动。

(三)优化课程设置,创建“教育”与“教学”相融的教育教学实施条件

围绕专业改革切入点,本着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对三年中职的教育教学活动系统规划;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育”与“教学”融合、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真正使学生得到较好的能力锻炼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活动方案;改进实训基地,营造一个既能培养学生纺织专业能力又注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教学氛围。

(四)“课内课外”教育教学融合、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1.树立诚信价值观,培养学习能力第一年开设的专业入门课程“纺织材料学”,改进为“纺织材料识别与选用”,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观察,比较燃烧纸张、毛发、塑料袋的燃烧特征,进而能熟练辨别棉、毛、涤,识别市场上常见的纺织假冒产品;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和家人的服装,并做不同材料的抗起毛起球实验,验证并比较纺织材料的性能;指导学生调研市场、查阅文献、上网搜索了解普通和新型的纺织材料及其应用;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学习和学习效果自测;指导学生互改作业,讨论更正;指导学生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自己给自己评分。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学习、向实践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习惯,也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

2.应用现代化工具学习创新,培养营销能力第二年增设的“纺织色彩设计”课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人文,善于发现并欣赏美好,更加热爱生活;借助计算机完成“学、悟、练、创”一体的“纺织色彩设计”任务,较快速地领悟色彩语言、掌握色彩应用规律,学会信息采集处理和借鉴创新技能。课程的一系列教学任务始终密切结合生产应用,从单纯的外观美感要求到结合原料性能风格、生产工艺和产品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既能使纺织色彩设计更美观实用,也强化设计想到消费者、生产者,注重力求产品好用好销售的理念。

3.梳理思路分享交流,培养开放思维“纺织色彩设计”课程各个阶段都有习作,其中设计说明必不可少,写灵感、写构思、写应用。学生经过梳理,思路清晰,往往能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和产品推介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习作展示交流、相互点评,然后自己分析再改进,并进行前后比较。不仅能培养精益求精的习惯,而且学生从中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体会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亲身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和收获,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向他人学习。

4.组队合作承担任务,培养全局意识锻炼沟通协调能力第二年开设“纺织品检测”课程,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以多人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学习。全班的总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四种布样的物理性能检测和化学性能检测。每种布样的物理性能检测和化学性能检测两大任务中,各自又有若干个相互有联系的小任务,需要同学组队分工合作来完成;由于需要检测的样品不同,全班又分几个组分别进行;由于检测室仪器设备受数量的限制,组和组之间需要协调错开使用。学生从中学会了工作的方法,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了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5.稳固链接,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完成“纺织品检测”的工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个人,组长组织开展工作。从熟悉任务、任务分解、查找资料、确定检测标准、使用仪器,到按步骤安全规范操作,记录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一环扣一环,各行其职,签名确认。最后汇总、分析、讨论,出检测报告。任务的完成,学会了检测技术,提高了信息获取及判断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也培养了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6.复习讨论,学会聆听、表达与互补在课程教学将结束时,组织课堂讨论——“谈一谈:学了这门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全班学生逐一到讲台大声谈(抢答),学生要注意听,说对一个问题就可以计分;后面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说过的;如果前面有错了,学生上来纠正,正确的也得分。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有四个:一是引导学生全面复习,二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认真聆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四是学生能够意识到大家一起讨论可以相互补充完善,注重与人合作。

7.拓展知识与才艺,提高表现力项目组成员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很到位地将“教育”与“教学”相融的教育教学活动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组织班级开展人人参与的自我介绍、见闻交流、才艺展示、作品推介、专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生干部竞选、作文比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信息化比赛、各种社团活动及文娱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

四、创新之处

1.树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解决学生毕业时的初次就业问题,更要提高他们今后岗位变迁或升职、再就业或创业的适应性、主动性。

2.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及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利于毕业生初次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在非自愿性失业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就是高校毕业生。其中,这一部分的失业人群还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是诸如国家211、985等高等院校毕业的所谓“高材生”,另外一类就是一些普通大学、专科、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的,或者是接受低端教育的农村学生。这两类高校毕业生的失业原因是不尽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的偏差。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怀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大学生,就理所应当有一份好工作,并且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成为“人上人”,灌输“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于是这部分学生从小的观念就是错误的,自然而然的当他们走向社会,一些基层工作他们就不愿意做,从而很难适应社会。这种现象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2)高校毕业生素质下降。首先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院校扩张使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另外,学校的教育体制使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再次,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安于枯燥的工作,频繁跳槽是直接原因。

    (3)产业水平的低端化。说到产业,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处于“苦力紧缺,人才拥挤”的矛盾境地,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创新、设计部门要远少于基层部门,从而一些高新技术人才就无用武之地,于是造成失业。

    (4)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不佳。在个人创业方面。国家的税制方面以及行政、政策方面都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说,中国的环境根本没有激励大部分青年人自主创业的热情。

    (5)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在我国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似乎毕业就等于失业,或专业不对口,或遭受性别歧视,学非所用,造成人才浪费,以及 “读书无用论”泛滥。比如资格性失业、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背景歧视都属于这一范畴。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是教育水平的提高,这需要在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市场调研,跟踪高校所设置专业的就业率、就业方向等情况,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能更加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其次,要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等地区就业,改善创业环境。并对相对收入较低的大学生进行合理补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消除就业壁垒。对于地域就业壁垒,应取消各级政府保护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彻底放弃各种就业歧视政策。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流动。同时还要深化户籍改革,使得高校毕业生可以在区域间和城乡间自由流动,实现就业自由。另外从制度上彻底改革,切实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保障制度,实现创业自由。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和岗位供应不平衡的情况,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劳动力供求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加快制度改革以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更多的待业者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然而对于普通失业者来讲,科技进步缩短了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人们的工作时间并没有明显缩短,于是变造成了失业。而我们知道,消费可以拉动需求,需求又会带动生产,有了生产的要求才能提供就业岗位。而人类生产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只是为了生产吗?不是,是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满足消费,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如果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一部分有工作,而因为时间占用太多而无暇休闲,另一部分人则有充裕时间休闲,却没有金钱来支撑。这样的社会是不平衡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限制每个人的工作时间,简单来说就是一份工作让两个人来做。

    举例来说,假如在未限制工作时间之前,一个人有一份月收入两千元的工作,月平均消费在一千元,另外一个人待业,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月消费为零。那么两人的消费总量就是一千。如果这两个人一同来做这份工作,那么情况便会有所改变。前者由于工作压力减少、闲暇时间增加,消费数额也会相应增加;而后

    者由于有了收入来源,消费欲望便会变成一定的消费力。那么两个人的消费总数就会大于起初的一千元。假如这个总数变为了一千五百元,那么这伍佰元的净消费增加量进入生产和销售的环节中后,便会在每个环节都有所净增量,并且增加量根据消费领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幅度。同时,这里每个环节的消费收入净增量也会带来财政税收的增加。

    进入到实际操作中,可以实行短期轮岗,也可规定长期休假轮岗。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短期轮岗可以促进人们就近消费,但是不便于实际操作;而长期的办法虽然简单可行,且可以给员工更多外出旅游的时间,却容易导致工作业务和技能的生疏,导致生产率下降。

    有的人可能还会问,那么此政策刚刚推行的时候,怎么形成规模影响力又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呢?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刚刚推行的时候,可以不要直接一刀切将原有员工的工资减半,可以先在原有职工中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考核过关的人数应保证占少数,这部分人可以保持原有的工资或者稍减少一部分,而其余的这部分没有考核通过的人就要接受限制工作时间政策,在其工作岗位上增加一人,同时给其减少工资幅度可以放缓,不要一下就减半。这样,将政策的实施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会避免给员工一个心里上的巨大落差,还可以在竞争上岗和工资降低的压力中产生更强烈的忧患意识,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如果这样的政策是政府行为,全国的企业单位全部都实行此政策,那么就不存在员工不满情绪或者是造成更严重的失业,而且其动态效应是全国性的。因此长期实行可以拉动全国的消费水平增加,大幅度的带动就业增长,同时减少贫富差距,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多起来,使超高收入者比例减少,使超高收入者所占有的社会财富总量减少。

    总之,造成失业的原因有很多,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在逐步被采纳。这里重点谈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限制工作时间方法两个方面,而这些方法在实际探索中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正。

    【参考文献】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谭永生     《宏观经济管理》  总第 334期

第13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背景: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重。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业。旅游活动要顺利进行,交通是影响旅游活动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没有交通的发展,旅游就无从谈起。便捷迅速的交通署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旅游过程一般以景点为节点,以交通路线为连接而形成闭合系统,其中包含了食、宿、行、游、够、娱等各种活动。从旅游业的发展里程来看,交通始终起着支配作用,是旅游业发展和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不管旅游活动是以什么为目的,达到什么样的等级水平,若要完成这样的闭合系统运转,骄傲同是充分必要条件;换言之,就是既要有交通路线通达、交通工具运输,又要有交通路线,交通活动将素有旅游内容串联起来,设计出一个较优化的旅游计划。可以说,没有交通就没有旅游。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发明、应用、和普及,可以看成是交通发展的标志,所以研究交通、交通工具与旅游业的关系的非常必要的。各种不同交通方式的出现,也带来了旅游方式的转变。

研究意义:旅游行业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是在这一课题的研究,国内国外都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社会学、旅游中心地理论、旅游心理学等等众多理论成果和学科。虽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众多成果,但是我认为,对这一课题的继续研究还是非常必要的。旅游行业毕竟是一个兴起不久的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业也必定会快速的发展变化。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新的情况都需要我们去继续研究,继续应对,所以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一课题仍旧没有过时,仍旧有其研究意义。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它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关系。从理论上讲,旅游业并不直接增加和创造社会财富,它只是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使社会财富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再分配。如何让财富进行高效,合理的分配,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高效的交通是合理高效分配的基础。旅游业是人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志。旅游消费不属于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它是社会经济实力、人们收入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说,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的标志。同样一个地区的交通发展状况,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8%;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如何处理发展机遇与其带来的交通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旅游交通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的概念(保继刚、楚义芳,1999;关宏志等,2001;卞显红、王苏洁,2003;吴刚等,2003),普遍认为旅游交通是指游客所使用的交通基础设施、设备以及运输服务。孙有望、李云清(1999),指出交通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深刻地揭示交通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地位。另外,在旅游交通规划、旅游交通需求研究、旅游交通管理和政策效力分析研究等方面国内学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外旅游交通的研究状况主要集中在交通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关系研究、旅游佳通安全性研究、旅游交通的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

参考文献

Byung-WookWie,DexterJ.L.Choy,Trafficimpactanalysisoftourismdevelopment.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3.

I.B.F.Kormoss.FuturedevelopmentinNorth-WestEuropeantourism:Impactoftransporttrends.TourismManagement,1989.

PaulPeeters,EckhardSzimba,MarcoDuijnisveld,MajorenvironmentalimpactsofEuropeantouristtransport.JournalofTransportGeography,2007.

崔利。旅游交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杜学。旅游交通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来逢波。区域交通与旅游的关联性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7(11)。

李伟。旅游学通论。科学出版社,2006.

孙有望,李云清,论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20)。

谭颖青。从罗定市旅游交通规划看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规划原则。社会科学家,2007.

汪正元。论我国旅游交通的几个特性及其发展方向。旅游学刊,1989(03)。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本论文深入探讨交通与旅游业的关系,分析交通工具的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的反作用。通过对比、类比、以及数据分析,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展开研究。根据以上思路,我的研究方法如下:

1)仔细研读相关着作、作品,使自己对课题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将个人心得记录下来。

2)大量查阅国内外关于交通与旅游业发展的专业文献,总结他人的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从而得到新的看法,并改进自己的观点。

3)借助互联网了解中外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对于对于交通与旅游业的观点和看法,充实完善自己的观点。

4)和论文指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寻求指导,为文章润色,力争出色。

3.预期成果形式。

4.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重点:交通的发展对旅游业带来的积极意义,和应对消极影响应采取的策略难点:具体分析交通对旅游业都产生了那些影响,如何产生的。以开展工作:查阅相关资料,草列提纲。

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第七学期第7周:确定选题,与指导老师见面。

第七学期第8-9周:完成开题报告。

第七学期第10周-第八学期第9周:撰写毕业论文。

第七学期第14周:完成中期报告,参加中期检查;

第18周:完成一稿。第八学期第4周完成二稿。

第14篇

摘要:应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和就业困难双重困境的局面,本文提出职业院校应该转变观念,用营销理论来指导办学,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争取形成一个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招生一就业良性循环。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职业教育的“双向”营稍系统模型,再讨论职业院校如何制定营销战略,最后就职业院校营稍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职业院校犹为突出。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一方面是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部分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生对现有教育服务不满意。职业院校遭遇的双重困境需要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关乎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自己也应参考企业的营销指导思想,用营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办学,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营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招到足额、优秀的学生,有效实现办学目的,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在倡导职业院校应用营销理论来指导教育办学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模型,并就职业教育的营销战略的制定和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一、职业教育“双向”营销系统摸型

学校要想发展,必须有充足、优秀(至少是合格)的生源,而是否拥有充足、优秀的生源又取决于由学校办学实力、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等形成的教育吸引力。尽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但在当前就业己成为制约高校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形势下,高校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来,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更是如此。就业率的高低己成为左右学生、家长选择一个学校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在教育教学中引进营销理念,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吸引大批优秀学生选择在本校接受教育,从而促使学校健康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职业院校的曹销战略

首先,广泛收集经济社会信息、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潜在学生对教育服务的需求信息,在充分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劣势进行SWOT分析,确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学科与专业设置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其次,向潜在学生传递学校能提供的教育服务信息,强调本校教育特色和教学质量。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潜在学生选择本校的教育服务。对在校学生加强教学和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学生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质量、服务和营销融为一体。强化内部营销,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学校教学服务,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使大学生活成为学生一生难忘的美好体验。

最后,向用人单位传播毕业生的专业门类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促销工具向用人单位推荐学校毕业生,努力提高就业率。

就业率高不仅反映学校办学思路对、办学实力强、教学质量好,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至少在当前形势下,就业率成为职业院校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筹码。就业率高,选择该校的学生就多,学校招生的选择面就越大,学校就越有可能招到更多更好的学生,进而毕业生的质量越高,就业率也就进一步提高。这样招生和就业就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学校就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得到发展。

1、分析宏微观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确定发展战略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职业院校应全面收集经济杜会发展趋势、目标市场状况、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状况、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毕业生发展状况、相关院校发展状况、在校生的需求特性、历届毕业生情况、用人单位反映等,认真研究教育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特点,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了解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趋势,从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才能有预见性地做好产品市场定位,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这是培育自己市场竞争力的前提。高校管理决策者必须具有办学观念创新性和市场定位前瞻性的素质。办学观念创新性就是应冲破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是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向行政引导和经营管理型过渡,突出高校运作的经营理念,即市场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质量优先观念、以生为本观念等。高校市场定位前瞻性是指高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整个教育宏观战略的发展态势,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它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学科布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特色定位。

2.辫认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差异化自己的“产品”营销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但任何一个企业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一个高校也是如此。因此要对教育市场进行细分,井对自身能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合理评估,在衡量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升了自身的生存和学校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在发展战略上应采取集中战略,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品牌培养和特色教育,进而实施差异化战略。在战术上具体分为以下步骤:首先,以专业课程结构建设为重点,形成一批名牌专业,实施专业差异化。其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进行学科的调整、优化与重组,创建特色学科。第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适销对路,有充分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科技发展及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瞄准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提高毕业生市场竞争力。

三、职业院校的营稍策略

1、产品策略

职业院校的产品策略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策略,也就是服务学生策略。在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确定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后,下面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以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人才。要不断改善学校的育人工作,改革教学管理运行体制,全面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推行弹性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教育质量监督评价制度,强化内部控制。积极推行内部营销,视教师为内部客户,营造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氛围,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给予教师相应的待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打破专业壁垒,淡化专业界限,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作为职业学院,要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多方联系“伙伴企业”,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2、价格策略

学校的价格策略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收费。尽管目前高校的主要收费项目是由国家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但对于一般性收费项目,学校还是拥有较大的自的。职业学校确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特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源的背景和承受能力以及竞争者的收费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有两种比较可行的价格策略:差别定价和分阶段、多形式收费。所谓差别定价,即职业院校在保持全校平均收费标准合理的前提下,对一些预期回报较高的热门专业适当提高收费水平,而对那些虽有需要但偏冷的专业实行低收费或向用人部门收取一定费用。随着生源的丰富,可以提高收费标准,同时为争取优质生源也可根据生源地的经济水平差异,确定不同的学费标准。分阶段、多形式收费,即可通过实行间歇性的分阶段学习,使部分困难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助完成学业。

3,渠道策略

教育办学是一个“双卖”模型,既是把学校的教育服务卖给学生,也是把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一“产品”“卖”给用人单位。所以这里我们要考虑两个渠道:招生渠道和就业渠道。除了常规招生外,还可以开展联合办学,与外省市政府、学校及企业合作办学,输出管理品牌等方式。形成包括本科、专科、中专、自考和成人教育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尽量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各种活动推出学生,安排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多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网络。可以与企业结对成伙伴采取“订单式”培养或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

4.促销策略

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促销工具,为学校争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公关活动是职业学院沟通、传播扩大组织影响、提高自身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学校公关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树立学校形象,宣传学校特色,使社会正面认知学校等。可以通过发掘或创造新闻、组织校庆、建立校友网络、参加各种庆典及公益活动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树立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

应用人际传播和人员促销策略,使众多的潜在的教育消费者了解并将高校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传到他人耳中,成为最好的广告,增加高校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内部公众在宣传学校形象、展示学校信息方面的作用,针对外部公众,适时适度的引用和报道政府、公众的评价结论,如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获奖情况、荣誉称号以及其他肯定性的数据和材料。

第1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制药;生产方法;工艺流程;设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0-03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相对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独具的培养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巩固和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相对集中地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亦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工程图纸和设计答辩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相应的具体明确的培养目的和作用,归纳起来有:(1)培养学生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优良的人文素养和品质,以及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获取、探索和开发新知识的能力。(3)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包括实验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订,数据测定、整理和处理方法,调试和使用新型仪器设备,工程技术计算和图表绘制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4)查阅、选取和使用技术参考文献资料和工程技术手册的能力。(5)编辑设计文件、写作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1)确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2)拟定和下达教师拟定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前发给学生。(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开题报告(是否进行根据题目而定)。(4)学生赴生产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5)撰写设计说明书(包括绘制工程图纸)。(6)组织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教研室或院系负责)。(7)评审设计说明书(有指导老师和专聘的评阅人进行)。(8)评定设计成绩。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选题是否恰当是能否保证设计质量和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关键。选题的重要作用是很大程度上决定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能促使学生消化和扩展专业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以至确定学生今后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的方向,成为日后专业深造的导航标

2.选题的原则。选题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2)具有应用价值。(3)具有可行性。(4)具有创造性。(5)具有科学性。

3.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选题的途径包括:从生产实践中、科研项目中、市场需求中或实验教学中选题,从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选题,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题。(2)选题方法有多钟:如教师提供、学生自选、师生商定。如承担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课题或其中部分研究(设计)模块,原则上学生每人一题,多名学生合作的题目,须明确各人的主攻或侧重点。

四、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1.设计说明书内容结构。设计书是毕业设计主要的书面文件,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能力和对题目及其背景知识掌握的深广度。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工程设计计算书,除了有关的计算内容外,还包括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依据和方案论述;除了符合工程实践要求外,还要满足教学上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一份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通常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其他部分所组成。(1)前置部分:封面;题名页(扉页);序言(绪论,前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目录。(2)正文部分:引言;正文;结论。(3)其他部分:参考文献;谢辞;附录(必要时)。

2.正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主要内容。正文包括的主要内容一般有:①概述。②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③工艺流程设计。④工艺计算。⑤设备的设计计算和选型。⑥车间设备布置设计。⑦管道布置设计。⑧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⑨技术经济分析。(2)写作要求。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毕业设计,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设计对象、内容和方法各有差异,但具有下列共同要求:①在设计内容上,资料翔实可靠,分析问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构明确;实验数据真实可靠,重复性好,实验结果能从一定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新意。②在表达形式上,立题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文体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标准。③在治学态度上,实事求是,不夸大渲染,不因“为我所用”而主观臆断,任意取舍,更不能抄袭编造。

3.概述。概述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产品介绍,包括产品名称、用途、化学结构式、分子式、性能(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测定、鉴别)方法、处方和辅料介绍等。(2)产品在国民经济和民生中的作用和市场需求。(3)产品在国内外的生产、开发概况和发展远景。(4)生产方法简述。(5)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水、电、气等地区性供应条件。

4.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根据查阅和在实际生产中收集到的生产资料和工艺技术参数,对该产品当前在国内外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选定最佳生产方法,作为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

5.工艺流程设计。生产方法确定后,即可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益据此确定车间设备布置。(1)工艺流程设计主要任务和成果。主要任务:①确定工艺流程的组成,即确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排出物等的来去走向和顺序以及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各单元操作的组合方式、顺序及相互间的连接,以达到据此流程可由原料变成产品的目的。②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载能介质为水、水蒸汽、冷冻盐水、压缩空气等)。③绘制工艺流程图,即以图解形式表示出从原料到成品的流程中物流和能量发生的变化和走向以及生产中采用的设备;生产中所需控制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及其检测控制点。④编写工艺操作方法(设计说明书),包括原辅料和中间体的名称、规格、用量,工艺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流量、时间等),控制方法和设备名称等。成果: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是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操作方法说明。(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①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②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③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④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原来利用率,降低原辅料消耗和生产成本。⑤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⑥尽量减少三废排出量,实施三废综合利用、处理和回收。⑦考虑现代过程装置的趋向(大型、高效、节能、自动化、机械化、微机化)和精细产品的趋向(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3)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①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和处理。②绘制工艺流程框草图。③绘制物料流程图。④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⑤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6.工艺计算。工艺计算注意包括物料平衡计算(简称物料衡算)和热(能)量平衡计算(简称热量衡算)。

7.设备的选型和工艺计算。制药工艺所用设备分为定型设备和非定型设备两类。定型设备是厂家已标准化和系列化的产品,可按工艺要求,在有关产品说明书中选用。非定型设备是满足制药工艺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须按工艺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制造。对毕业设计而言,从教学要求考虑,根据专业特点,一般只须对1~2个主要设备(以非定型设备为主,也可选定型设备)进行工艺性计算,对辅助设备直接进行选型即可。选型方法在相关教科书、手册中均有详细描述,可以查阅。

8.车间布置设计。在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设计选型等工作完成以后,就可着手进行初步的车间布置设计。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项目的总投资、设备的安装、检修、操作环境的安全方便和经济指标的完成等问题,因此必须统筹考虑。

制药工业包括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原料药工业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草药和生物药品的生产。原料药属精细化学品,在车间布置设计上与化工车间有共同的特点。但制药产品(原料与制剂)是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特殊产品,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原料药生产的精制、烘干、包装工序和制剂生产的灌封、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其车间的新建、改造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9.管道布置设计。管道设计内容就是管道布置图的内容。管道布置设计主要包括管道设计计算和管道布置设计两部分内容。

10.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在制药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可能会有毒害物质,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因此毕业设计中必须具体体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环保意识,把三废防治和环保措施列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根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综合利用原材料,变废为宝和减少三废排放量的有力措施。

(1)废水处理方法。废水种类复杂,处理方法有多种,一般分成四类,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见下表,可根据废水的特点加以选用。

(2)废气处理方法。废气处理分除尘法和气体净化法两类。

(3)废渣处理方法。制药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废渣,包括工业原料渣、反应物渣和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渣等。废渣往往是可以利用、转化为其他材料的有用资源。因此,废渣处理首先应研究其资源化的途径,变废为宝,然后才考虑填埋处理(见下表)。

11.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是指技术方面的经济指标问题。正确可靠的药物生产工艺设计体现为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此进行评价,需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基建投资概算。在毕业设计中,技术经济分析部分一般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劳动人员的编制和产品生产成本的概算。

(1)劳动人员的编制。劳动定员数是工厂投产后全面达到设计指标和正常管理水平的标志。根据劳动定员数和计划产量(或产值、利润)相比较可以算出劳动生产率。①编制全厂人员的依据:a.工厂和车间的生产计划。b.劳动定额、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和服务定额。c.工作制度(连续或间歇生产、每日班次数等)。d.出勤率(全年扣除法定节假日、病、事假等因数的有效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数)。②劳动定员的类别和组成。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人工实行岗位制。劳动人员确定后,列出车间(或工段)定员表和全厂定员表。

(2)产品生产成本概算。生产成本是反映工厂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品车成本的组成如下:

①原材料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

原材料费=消耗定额×该种材料价格

式中:材料价格系指材料的入库价格

入库价格=采购价格+运费+途耗+库耗

式中:途耗指原材料采购后运进仓库前运输途中的损耗

库耗指原材料入库至出库间的损耗。

②燃料费(煤、重油等),计算方法与原材料费相同。

③动力消耗(水、电、风等)。

动力消耗费=消耗定额×动力单价

④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

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某产品生产工人平均工资+附加费/某产品年产量)×某产品生产工人人数

⑤车间经费。

车间经费(项目建设前期估算)=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车间管理费

⑥企业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车间成本×企业管理费百分率

式中:车间成本=原材料费+燃料费+动力消耗费+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车间经费

⑦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产品销售额(或工厂成本)×销售费百分率 其中:工厂成本=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费

以上①~⑦项费用相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又称销售成本)。

⑧产品出厂价格。

产品出厂价格=生产成本+税金+利润

参考文献:

[1]周永强,胡玉杰,武卫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珩,罗晓燕.制药工程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