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

汉字教学论文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汉语拼音方案》共分5节:(一)字母表;(二)声母表;(三)韵母表;(四)声调符号;(五)隔音符号。一开头就是字母表。方案规定字母名称如下:

字母:AaBbCcDdEeFfGg

ㄚㄅㄝㄘㄝㄉㄝㄜㄝㄈㄍㄝ

HhIiJjKkLlMmNn

ㄏㄚㄧㄐㄧㄝㄎㄝㄝㄌㄝㄇㄋㄝ

OoPpQqRrSsTt

ㄛㄆㄝㄑㄧㄡㄚㄦㄝㄙㄊㄝ

UuVvWwXxYyZz

ㄨ万ㄝㄨㄚㄒㄧㄧㄚㄗㄝ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这就是“字母表”的全部内容。

任何文字的字母都有它的字母名称。同样是用拉丁字母,英语字母有英语字母的名称,就是A[ei]B[bi]C[si]D[di]E[i]F[εf]G[]……那一套。法文呢,它的字母名称是:A[a]B[bε]C[sε]D[dε]E[ε,]F[εf]G[]……。法文字母有附加符号,如çéêè,é比e舌位高而靠前,就是国际音标的[e],èê比é舌位低些,相当于[ε],但是在词典中不管上面的附加符号,只依abcdefg的次序排序。

汉语拼音字母应当有自己的名称。咱们管它叫做“汉语拼音字母”,而不叫“英文字母”,虽然字母形式一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方案研究组纵览全球使用拉丁字母的各国文字,各有各的字母名称。(参见周有光《文字改革概论》第三章附录[3]各国拉丁字母名称比较表,含20种语文字母名称。)汉语拼音方案字母根据各个字母的发音,参照各国字母的名称,定下了如上的名称。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因为字母表尽管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它的字母顺序是全球一致的。这就使全世界的文献排序有了统一的标准。这在现代生活中,是极为必要的。汉语拼音有自己的字母名称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考虑得不错的。

汉语拼音字母名称,元音以其本音为字母名称;辅音如不加上一个元音就听不清楚,所以参照拉丁文的读音,做了个别调整:jkqr大体参照英语字母的读法,读做jiε,kε,qiu,ar(拉丁文字母无j;k如按拉丁文读做ka,则易同ha混;q如读ku,则与汉语声母相差太远;r如读εr,容易与εl混.)。另外,n为了避免同l混,读做nε;w为拉丁文所原无,y的拉丁字母读音参照希腊文的Υυ读做ypsilon,我们当声母用,就把它们读做wa、ya;还有拉丁文的z,参照希腊文的Ζζzeta读做zεt,我们也按多数辅音的办法,后加一个ε。以上字母读音,也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文字字母相同或相近,在设计时,应该说,是既体现了汉语的特点,也跟国际习惯相适应的。26个字母,为了便于记忆,还把它按照汉语诗词格律,编成四句,前两句各七个字,后两句各六个字,句末押韵:

abêcêdêeêfgê,haijiêkêêlêmnê.

opêqiu,arêstê;uvêwa,xiyazê.

这样一来,n读成nê,也押韵了,符合中国口诀的民族形式.并且又给它谱了一首《字母歌》。儿童唱唱歌儿就把字母名称和顺序给记住了。

这本是个好办法,可是,过去教汉语拼音往往不注意这个,总是一开始就教6个单元音韵母和四个声调,然后教其他声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教学汉语拼音,也是这样个教法。我曾建议先教《字母歌》,栏目主持人(也是电视中的教学者)说,教材不是这样编的,要最后才教《字母歌》。也许这是他们的教学经验,我不敢说自己一定对,也就不好坚持了。

不过我想,即使依我说的做,怕也未必行。因为方案已经公布快30年了,汉语拼音字母名称没有推行开。我推究其原因,以前研究拼音教学法,倒是设计了多种教法,进行了实验;但是对于字母名称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强调。没有强调教字母歌,而是一开始就教声韵调的发音。字母名称实际形同虚设。另外,在确定字母名称时,也许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字母名称单注意到字母的发音和国际惯例,却忽略了北京口语里都存在有哪些音节。北京话是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北京人当然是标准的老师。但在北京话里,ㄝ(ê)只是个叹词,它是不同任何声母相拼的。你一开始就教字母名称,北京人可就为难了,因为教师口里就没有ㄅㄝ、ㄆㄝ、ㄇㄝ、ㄈㄝ这些音,你教他怎么教?公布方案时由于拉丁方案是个新事物,当然得利用大家已经习惯了的注音符号,就用它来标注声母。你看那“声母表”下每个声母下面标注的注音符号及其汉字的读法:ㄅㄛ玻、ㄆㄛ坡、ㄇㄛ摸、ㄈㄛ佛……为什么没有注ㄅㄜ、ㄆㄜ、ㄇㄜ、ㄈㄜ,(比较ㄍㄜ哥、ㄍㄜ科、ㄏㄜ喝),或者ㄅㄝ、ㄆㄝ、ㄇㄝ、ㄈㄝ呢?就因为北京话里没有那些音节,注不出它们的汉字来。这不能怪设计字母名称的疏忽,只是在教学中没有总结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周有光先生在写《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一书时(1995)在“字母的名称”一节中说:“拼音字母中的辅音字母,要在后面加上元音成为名称。有的在辅音后面加上一个‘诶’音作为名称。(‘诶’字的读音是ê或ei)。b念‘杯’(bê或bei)……有的在辅音前面加一个‘诶’音作为名称。f念‘诶夫’(êf或eif)。L念‘诶勒’(êl或eil)……”(周有光《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语文出版社,1995,第22页。)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是汉字的基本特点,也是分析汉字文化信息,改进汉字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求准、求深、求广、求活、求趣是应对当下汉字教学的现实策略。

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交际符号,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职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表意特征和内部构成形式,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这样说,许多汉字的面世,都是造字时代特定文化背景及先民心理的凝练,这种凝练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而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其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化不大。现在通过对汉字进行文化信息分析,复演前人关于汉字的理解,捕捉汉字原始造义与今天汉字所记录的语义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今人关于汉字的认识,分析解读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并把他运用于汉字教学,无疑对改进当前的汉字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要在汉字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运用好汉字文化信息分析,并不是没有一定难度的,如分析汉字构形就是一门非常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需要熟练掌握推源、考证的具体方法。利用字的构形去分析文化信息,必须同时借鉴考古学、人类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学生在产生新鲜感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一种艰深的隔膜感,更何况很多汉字几经简化,时移字异,出现了无理可寻的记号字,教学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就容易导致学生学起来发惜,教师教起来也倍感吃力的情况。所以,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因字制宜、因字施教,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求准

从古至今人们对汉字的解说可谓众说纷纭,很多时候往往对同一字有不同的解释,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选择科学性强又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解释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汉字教学中,进行解说前要认真比较,慎重择优,遵循汉字文化信息确定性原则,给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结构分析法,这是汉字文化信息分析运用于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对“臣”字的解析现行的大致有五种:第一,许慎《说文解字》“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第二,王鸽《说文句读》:“金刻作,是人跪拜之形。”

第三,章炳麟《文始》:“臣者本俘虏及诸罪人给事为奴,故象屈服之形。共形当横作‘”,臾缚伏地,前象分头,中象手足对缚著地,后象民,以下两胫束缚,故不分也。”第四,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臣字本象纵目形,纵目人乃少数民族的一种。典籍也称之为竖目。”古文字以横目为目,纵目为臣。臣字的造字本义,起源于:被俘虏的纵目人为家内奴隶,后来既引伸为奴隶的泛称,一又引伸为臣僚之臣的泛称。”第五,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均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对此,经分析可采用郭沫若的说法,因为:第一,这种说法虽为一家之言,但己得到不少文字学家的承认。第二,这种说法宜直观教学,简单易授。第三,便于知识的迁移,照顾到文字的系统性;明白了“臣”表示立起来的眼睛,那么“卧”就可以理解了,“卜”字在“卧”字中,就是“人”字变形,人在站立或坐时,眼睛是平的,在侧而躺着时,眼睛就是立起来的了,所以“卧”表示人躺或趴着的意思。

(二)求深

求深是指从微观角度分析汉字本身形体,深入浅出解释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在体验直观思考、理性求证的过程中识字,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技巧,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会用自己的大脑识字。求深的内容具体是指对汉字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字形的识记,还应该启发学生通过对字形科学的分类解构,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探寻汉字形体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如朱姓人讲到自己的姓时常说“撇未朱”,而“朱”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原来这个“朱”字是指一棵树,树干上特意有一个笔画或一点“”,是从这种树干上获取一种红的颜色,后来把这个字作为姓氏,同时“朱”的红色意义也由此生发出来,直到现在,红色伴随着中国人的一生,仍是我们汉民族长期保持的传统。这样的讲解,注意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教师用丰富的史料文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由形辨义;又通过对形义联系中的文化蕴涵的分析,用文化蕴涵去理解字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反过来再去巩固字形。让学生跟着教师用自己的认识复演造字之初造字者的深意,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了字怎么写,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由一生二,由二而三,从感性到理性,分析的字多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

(三)求广

汉字教学还应该注意到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如果只注重一点,而不及其他,势必会使学生有单薄的感觉,因此,还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的知识量得到扩充。求广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精讲一个汉字时,在时间及知识量允许的情况下由这个字联想到与这个字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对一个汉字作较全面的介绍。每一个汉字的构成形式,都蕴涵着先民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意识,汉字让人产生联想,反过来讲汉字本身就是联想的结晶,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这对强化识字效果无疑是有利无害的。如对“一”字的学习,在中学学生面对很多词语中的不同的“一”手足无措时,可以适当扩展他们对“一”的认识。“一”字,不仅仅是表示数的概念,而且还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甚至是深刻的含义。古人认为先有数字,然后才有其他文字,所以《说文解字》把“一”字列为全书的第一个字。“一”的数字,不用一竖而是一横表示,也反映了古人的文化意识。在古人的观念里,“一者,天地之未分,太极生两仪。一,磅礴始结之义,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必横者,象天、地、人之气,是皆横属四极”,表示横连东西南北极远的地区。古人还认为,“一”字还包含着宇宙起源的意思。《说文解字》第一页有“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的解释,而这个解释和《老子》第四十二章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是一致的,认为“一”是宇宙生成以前的混沌形式。清人桂馥的《说文义证》,旁征博引,用了近1500个字来解释“一”字,还觉得意犹未尽。求广的另一层意思则是由对一个简单的汉字的学习联想到其他的汉字,即注意汉字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在已学知识上找到要学知识的联系点和生长点,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有机的汉字知识网络,从而慢慢把握常用字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了合理的汉字知识结构。如教学中可以一个母体字为核心,把同族字组合在一起,找出字形的联系、字音的类聚和字义的类推,这样可以简化识字过程,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如以“假”为母体字,同族字有虾(简化字)、暇、瑕、霞,在意义上都与“自”有联系,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学生就容易记住。另外,在教学中可尽可能使前一个字的学习为后一个字做好认知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像滚雪球似的增加识字量。选字上,尽量挑选那些理据性强,结构简单的高频字作为学习的对象,对一时很难理解的高频字则可以通过加注拼音以及重复出现的方法先让学生来熟悉。又如为了弥补汉字表音度低这一缺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作用,学一个声旁时,可以把由这个声旁构成的同音字全列出来和学生见见面,不要求理解记忆但读音不一致的字则要加大强调并且要求记忆,因为读音不一致的汉字数量远小于读音一致的汉字,这也是一种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的方法。

(四)求活

一直以来,无论是求深还是求广,前提都是遵从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但要注意:利用汉字文化信息分析进行汉字教学,是把文字学中一些实用性强的理论和材料引入到汉字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纯粹讲授文字学,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面对生活的课堂,不能忽视汉字文化信息分析的动态生成性,只要对汉字的教学有用处,能自圆其说,哪怕是出人意料的发明也行,求一个活字。如解析“愁”字,“愁人心上秋”可以,“古代农民秋天的心境—发愁怎样过冬”也行:又如解析“章”字,即可以采用民间析字法直接拆分为“立早章”,也可按照文字学研究的成果解析为“音十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为音乐,“十”有终止义,音乐终止便为一个乐章。“坡”“波”从形声字角度分析可以,学古代王安石趣拆为“土之皮”“水之皮”亦无不可。对对象认知的具体和抽象,感性和智性的活性理解还可融在对汉字的形体分析之中。如“休”字是单人旁加一个“木”字构成,“木”代表的是树,一个人靠在树上就是休息。而“体”则是单人旁加一个“本”字,意思是说,人最根本的就是身体,没有了根本就没有了一切。又如“昧”字是左边一个“日”字,右边一个“未”字组合而成,太阳未出来,大地昏暗,昏暗中看不清楚东西,不清楚就是糊涂,这也就是“昧”的意思。“味”是张开嘴还未吃,先尝尝味道。这些帮助记忆字形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教师为学生,甚至是学生为自己提供更多记忆方式的选择。而对有争议的解字方法,教师可以姑妄说之,学生亦可姑妄听之。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所谓买卖婚,就是把女子当做货物,用其它的财物交换以作为自己的妻妾的一种婚姻方式。“嫁”这个字就形象的反映了这一婚姻方式。在古代,女子的婚嫁,是以男女家庭不平等为前提而成为事实的。《汉字简史》认为“:嫁”得名于“贾””沽”“购”,而“贾“”沽”“购”都有买卖之意。《说文》:“贾,市也”。“市”就是买卖。“沽”亦为买卖之意,《墨子•公孟》“:当为子沽酒。”成语“沽名钓誉”“、待价而沽”里的“沽”也是买卖之意。“购”的意思则是重金收买。而且,在先秦“,嫁”字确实有“卖”义。《战国策•西周》“:臣恐齐王为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嫁之齐”就是卖给齐国。可见“,嫁”表现了古代的买卖婚俗。正是因为有了买卖的性质,所以就产生了嫁女的补偿问题,也因此出现了女人的高低贵贱之分。

二、从“姑“”舅”看表亲婚婚俗

在我们现在的观念中,我们都知道,“舅”是指母亲的弟兄,“姑”是指父亲的姐妹。但是在古代的文献中,“舅”“姑”这个称谓和我们现在的理解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在古代,这两个称谓不仅指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弟兄,它还可以指公婆。《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曰姑”。这是妻子对婆婆的称呼.除了公婆这两种称谓外“,姑”字还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媳妇对公公的称呼,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为出生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成辞受帝衣中密诏,当诛曹公。”理论上说,舅姑表婚有三种基本形式。从男子的角度来说,一种是与父亲的姐妹的女儿结婚,一种是与母亲的兄弟的女儿结婚,还有一种最普遍的是双向的姑舅从表婚,即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结婚,这个女子既时他父亲姐妹的女儿,又是他母亲兄弟的女儿。产生这种婚姻的原因并不是一代产生的,而是上一代的婚姻也是从表婚产生的。在有些地方,这三种形式不一定并存,但它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是有一定的遗存,如云南沧源侗族中就曾经十分盛行双向交错从表婚。

三、汉字婚俗文化的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就显得略有不同,这就显示出了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差别性的选择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教师应体现出动态性。所谓的“材”就是指的学生,学生是活动的,变化的,因此在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变化来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要体现出整体性。在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针对个别的学生来进行教学,而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班级的文化能力。第三,教师应体现出阶段性。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质的飞跃,当不同的学生都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时,教师就应该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句话说的很好:“事异则备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些方面来看,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进行区别性教学显得很有必要。

(二)循序渐进

对教师来说,婚俗文化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婚俗文化的学习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人的认识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在婚俗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从慢到快,从少到多的教学节奏。在刚开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教学生们进行汉字的书写,如:“婚”“嫁”“娶”等等。在学生掌握这些汉字以后,教师开始逐步地对学生们讲解这些汉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在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这些文化知识之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快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个缓冲的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保持客观中立态度的原则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要用客观的态度来上好每一节课。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强国,婚俗文化又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给学生讲授婚俗文化知识时,不应该夸大其词,更不应该卖弄、炫耀,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在讲解婚俗文化的特点时,应该客观地去讲解,不能私自夹杂个人的感彩。教师更不能私自评价其他国家婚俗文化的优劣,这样容易打消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感。因此,在以后的婚俗文化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师也应该尽量避开,从而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四、结语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说拼音;说汉字;有效;方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每天都会给学生讲解字词拼音,处理有关字词拼音的练习,在处理过程中,如何更清晰又有效地把握好这一环节,并且能面对全体学生,培养提高学生对字词拼音的感知能力呢?有的老师采用了齐读巩固法,有的老师采用了检测改错法,有的老师采用了书写展示法,还有的老师借助一体机教学展示教学……但效果总是不甚明显,且耗费了不少有效的教学时间,学生个体掌握的水平也不均衡,基础掌握不牢固,自然影响到了教学的成绩,还起不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不能真正的做到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出了应对字词拼音的“说拼音”和“说汉字”的技能教学法,不仅与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巧妙地结合,而且有效地解决了上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难题,使学生个体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拼音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令人较为头疼的问题。学生在拼音掌握的问题可谓是千奇百怪:有的与英文字母相混淆,有的分不清大小写,有的生造出一些音节,有的搞不清表调的位置,有的不会写出现成的音节,有的分不清标调等等,一次考试关于拼音题就会积累许多啼笑皆非的例子,真让人怀疑这些孩子小学的拼音究竟是怎么学习的;而且经过讲评试卷,一些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没有长期的改正、实践训练和巩固机制是很难真正解决学生在拼音中存在的问题的。有的老师注重个体矫正,结果还是因为缺乏真正的普及面,改进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另一部分又存在新的问题;个体矫正时的效果显著,真正到了检测问题又层出不穷。

我所创造的“说拼音”,是建立在拼音知识基础上的一种长期、有效训练学生,能快速高效提高学生对拼音认知和运用能力的一种方法。“说拼音”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分别音节、标调和标调位置,针对不同的拼音类型还要加上前后鼻音、前后齿(舌根)音、字母前后位置及正体认读音节等要素,其基本流程是学生对注拼音字所在词语先读一次,再点出这个字,拼出它的音节,然后依据这个拼音特点,依次说出声调和标调位置,有前后鼻音的分清前后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的点明是整体认读音节,以及点明前齿后齿(舌根)音,个别特殊的字音,如“iu”“ai”“ie”等说明字母位置的先后,一些需要变化的字母,如“v”行韵母等遇到“j”“q”“x”时需要去掉上面的两点等。举个例子来说:迷惘的“惘”,w――ang,后鼻音,四声,标调标在“a”上。又如:麾下的“麾”,h――ui,u在前,i在后,四声,标调标在“i”。

这样的作法,看似简单,与汉语拼音的教学没有两样,但放在每一个个体的身上,不仅能激发他的表现欲,也能使他在不长的实践训练中,在同学的提醒帮助下,迅速了解和掌握拼音的规则,较为准确的掌握汉语拼音的规律。

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在起步之初,作为教师,应该有极大的耐心和对学生存在错误的包容与改正的重复。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班级整体对拼音掌握的准确度提高,更可观的是它可以使学生个体对拼音的准确运用能力有了很快的提升。近两次的考试中,我所任教的初三七八班在这种题型上的表现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拼音问题在教学中较为恼头,字形问题也不例外。一些学生在改错别字和选错别字选项题中经常失分,在作业、作文中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很令当老师的苦恼。一些学生在学习这些字词之处就没有清晰准确地掌握这些字词的正确构造,再加上对词义的理解偏差,出现这些写错的字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说汉字”是我常在课堂上使用的针对新学习字词的“字”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建立在汉字的框架结构上的一种解析方法,能让学生通过对汉字的各个零部件的认知搭配,达到识记汉字形状的目的。“说汉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根据汉字不同的形体构造,采用“组合法”“组词法”“替代法”来实现对汉字直观、形象化的掌握,当然也有同学名字、文化名人、名词名句等一些补充联想的方法。使用“组合法”的字有独立的部件,学生可以根据字属左右、上下、全包围半包围及以上再变化形体,直接用加法形式进行组合,如“秀颀”的“颀”,左右结构,左边一个一斤两斤的“斤”,右边一个页码的“页”;使用“组词法”的字,一般不易用“组合法”来拆解,只能通过举学生与之关联的熟悉的其他词语来说明。如“睿智”的“睿”,就是“李诚睿(学生名)”的“睿”。“替代法”是遇到字的一半不认识或不好解释时,用这一偏旁组合的其他熟悉的字词,通过替代某一偏旁而得到新的字,来说明需要解说的字的一种较为轻便的方法。如“险峻”的“峻”,就是“俊俏”的“俊”,左边的单人旁替换成山字旁。

用这三种“说汉字”的方法能解决初中生遇到的大部分汉字的形体,避免了教师因板书耽误教学进度及学生中存在的只要照老师板书抄写写来就行了的应付了事的不良心态,真正起到了对学生个体的检测与分析构字的能力,从而达到使学生真正记住这个汉字形体的作用。

其实不论是“说拼音”,还是“说汉字”,实质上讲都是很简单的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长期坚持,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式,并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达到真正认知拼音和汉字的基本能力。坚持灵活地使用这两种方法,会极大缩短你字词拼音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对练习讲评课和单元复习课是最为有效的,熟练掌握的学生能在15秒钟时间内完成对字词拼音的识记,可以想见一节字词复习和练习讲评课的容量该有多大。更可贵的是,因为长期的个体训练,使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率、兴趣度、对拼音汉字的感受力、对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都会用极大的提高,为课堂学习、练习讲评和综合复习的真正有效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词汇教学 古文字 词义源流 词义差异

中图分类号:H1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1-0022-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40049);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一般项目(SKQNYB11005)

作者简介:雷黎明(1978―),甘肃通渭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研究。

词汇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历来受到古代汉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一个单音词一般由一个汉字记录,这种密切而特殊的字词关系使得古代汉语词汇教学中对古文字的引入和渗透成了不可回避的路径。具体说来,引入古文字形体,分析其构形理据进行词汇教学,其重要作用主要有:

一、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词义的源流

汉语词汇中的单义词数量很小,绝大多数是多义词,而多义词的几个意义并非同时出现,是在词义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引申、派生出来的。在多义词词义的引申、派生过程中,有一个词义是其他词义引申的起点,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这个意义就是词的本义,是词义系统的源;其他词义都是在这个本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词的引申义,是词义系统的流。在词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词义的源流演变成了一大难点。而引入相应的古文字字形,分析其构形理据则成了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如“粪”在典籍中的词义主要有:(1)扫除。《左传・昭公三年》:“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庐。”《礼记・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之上。”《说文》:“粪,弃除也。”(2)屎,大便。《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正字通・米部》:“粪者,屎之别名。”(3)肥料。《文选・张衡〈东京赋〉》:“却走马以粪车,何惜与飞兔。”“粪车”即运粪肥的车子。(4)施肥,使肥沃。《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广雅・释诂四》:“粪,饶也。”在现代汉语词义系统中,“屎,大便”义是它的常见义,而其他词义的使用频率较低。这四个词义到底哪个是它的本义,彼此间又有怎样的一个词义源流脉络呢?“粪”的繁简形体都难以反映其本义,而“粪”甲骨文作■(合一八一八一)①,由廾、■、帚和三点构成,会一手持帚,一手持■(箕),扫除秽物(用三点表示)之意;或又简省帚作■(合一九五六),亦会用双手持■(箕)弃除秽物之意。可见“扫除”义是“粪”的本义,由此再引申出弃除之物“屎,大便”义,继而引申出“肥料”及“施肥,使肥沃”义,如此分析则“扫除――屎,大便――肥料――施肥,使肥沃”的词义派生源流一目了然。

再如多义词“年”,典籍中的词义主要有:(1)谷物成熟。《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孔安国《传》:“有丰年于此洛邑。”(2)时间单位,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诗・豳风・东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3)年纪,岁数。《左传・襄公九年》:“晋侯以公晏于河上,问公年。”“问公年”即询问公之年纪。(4)岁月,泛指时间。《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李善注:“傅武仲《与荆文姜书》曰:‘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时间单位”并非“年”的本义,但在现代汉语词义系统中却成了“年”的常见词义。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我们已很难从“年”的楷书形体探究其本义了,而如果引入其古文字形体,则其词义的源流演变路径就较为清晰了。“年”甲骨文作■(合二八二四九),从禾、从人,以人载负禾谷表示谷物丰收之意;金文继承甲骨文形体作■(舀鼎),或于人上增一横为饰而成千形作■(番君召鼎);战国文字从人、从千形“年”字并存,如■(陶文)、■(楚简文),而从千形“年”字为《说文》篆文所本,《说文》:“■,谷熟也。从禾,千声。”可见“谷物成熟”是“年”的本义,《合》二八二一九:“辛巳受年。”谷物一般一年成熟一次,因而引申出年岁义。《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刑《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再由“年岁”义引申出“年纪,岁数”“岁月,泛指时间”等其他词义。如此,则“年”的上述四个词义之间的源流关系就较为清晰了:谷物成熟――时间单位――年纪,岁数――岁月,泛指时间。

汉字特殊的表意性使得汉字形体,特别是古文字形体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记录的语词的词义,因而在古代汉语词汇教学中,充分引入相应的古文字形体来探求词义的引申路径,将是传统训诂学中“形训”方法的成功实践,也将会极大地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词义的源流。

二、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

“时代在发展,词义也就在不断变化。”[1]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一部分词的古义和今义是不同的,这种古今词义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成了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引入记录相关词语的古文字形体,分析它们的构形理据,则会有效地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表义范畴的古今差异。

如词语“足”,表示人体器官古今有所不同。在现代汉语中,“足”一般为“脚”所代替,只在特定组合,如“足疗”“足球”等中出现,指人体踝骨以下的部分。“足”的这一词义出现较早。《左传・昭公七年》:“孟之足不良,能行。”《韩非子・外储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说文》:“足,人之足也,在下。”然“足”还用来表示人体下肢的总称。《六书故・人九》:“足,自股胫而下通谓之足,上象髁,下象跖。”可见上古“足”所指人体器官范围大、小不同,而演变至今则仅用来表示人之脚。为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足”的这种古今词义差异,可引入其古文字字形。古文字“足”与“疋”本一字,都为象形字,只因取象角度不同而分化。甲骨文作■(合二三六二三),金文作■(■师),正象人体下肢及脚之形。金文中出现了■(申簋)形,上部为口形,当为俯视人体腿部所得之形。杨树达:“股胫跟全部为足,足从者,象胫股周围之形。人体胫股在上,跟在下,依人所视,象胫股之当在上层,象跟之止当在下层。然文字之象形,但有平面,无立体,故止能以上止下表示也。”[2] (P.82 )可见古文字字形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足”的古今词义差异。

再如常用词“走”,其所表示的词义古今是有差异的。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般用来表示步行,两互向前迈进;而在古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则表示跑义。词义经过了从“跑”到“步行”的古今演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走”的跑义,可以引入它的古文字形体,“走”字金文作■(休盘),从夭、从止,而“夭”字甲骨文已见,作■(合二七九三九),金文作■(夭觚),“象人摇摆双臂奔走之形,为走之初文。”[3] (P.755 )“走”上“夭”的形体非常形象地体现了其奔跑义。

汉语词汇系统表义的历时差异与词汇的演变一样,贯穿古今,而且表现在词义范围、轻重及褒贬色彩等诸多方面,但是不论如何,总会在这些语词的记录载体上留下蛛丝马迹,特别是在形体演变剧烈的古文字阶段,这种印迹更为清晰。要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种古今词义的差异,相关古文字字形的引入非常重要。

注释:

①括弧中为甲骨文字形出处,“合一八一八一”表示该字形出自《甲骨文合集》第一八一八一片,下同。

参考文献:

[1]周玉秀.文言文词汇教学浅谈[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2).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汉语最根本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学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性、数、格、时、体、态这些语法范畴都可以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英语的形态变化虽然不如俄语丰富,但也不少。而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鸟飞”“飞鸟”中的“鸟”和“飞”尽管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词形却没有任何变化。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义不一样,因为词序不同。“父亲的母亲”与“父亲和母亲”意义不一样,因为虚词不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宽泛。名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不仅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不仅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汉语词的兼类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在”既是动词,又是介词,也是副词。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句子几乎随处可见。

汉语的上述特点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这一特点使得语法规则的强制性相对较小而语言组合的灵活性较大。表达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依靠语感。而在阅读中;感悟的意义则更大。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多读。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其中就有这样的目标。二是反复地读名篇佳作。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也应当包含这样一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当前,特别应当提倡朗读。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

上述特点还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虚词。如果说语文教学还应当让学生学一点语法的话,那么虚词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一方面,词序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靠语感,而虚词的使用则理性得多。另一方面,虚词,特别是连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日常口语。只有学好虚词,才能自如地运用书面语,并提高口语的水平。而且,虚词的使用与思维的发展关系密切。当然,虚词的教学也应当是动态的,结合语用实际的。比如副词“才”,可以以“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为例。这句话表达了对焦裕禄同志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让学生去掉“才”试试,立刻变得冷冰冰的;再换一个“已经”试试,更糟糕,好像嫌他活得长了。这样学生就能生动地领悟到恰当使用虚词的重要。

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现代汉语中活跃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不必说句法结构的基本格式“主—谓”和“动—宾”贯穿古今,也不必说“天”“地”“山”“水”“生”“死”“上”“下”这些基本词汇活跃始终,单是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很多。现在常用的“瓜分”“血祭”和古代汉语“一狼犬坐于前”“寨中人又骛伏矣”中的“犬坐”“蛰伏”都是名词作状语,“发扬光大”“严肃党纪国法”中的“光大”“严肃”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用作动词这种表达方式的继承,“天地之间”“为语言的纯洁而斗争”中“之”“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古代汉语完全一致,这样的表达式仍然非常能产。就连作为现代汉语一般词汇的大量双音词,其词素也基本上是古代汉语的词汇。

从这一特点出发,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于提高他们的现代汉语水平。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了解灿烂的古代文化,而这种文化积淀又可以成为他们运用现代汉语时的宏观语境。那些文言文读得多学得好的人,在运用现代汉语时,也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苍白和飘浮;多一份精练和轻灵,少一份芜杂和笨拙。教材的选文,如果说现代文应当多选优秀时文,那么文言文则应当多选传统名篇。文言文的教学更应提倡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境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精神境界,领悟孔孟的庄重与热烈、老庄的智慧与洒脱、墨家的思辩与求实。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可进行对联鉴赏和属对练习。属对是一种充分体现汉语特点、集语音、词汇、语法于一身、沟通古今的极好形式。

作为汉语书面符号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使用,与汉语少形态变化、多同音词的特点有关。表意文字的根本特点是字形有意义。从符号的编码系统来说,汉字符号是多码的。它不仅有音码、义码,而且有形码。符号的编码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给人的刺激和联想就越多;同时,掌握的难度也越大。汉字的多码性至少决定了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初学难,另一方面是对于汉语书面语的易解、多解和深解。

鲁迅曾说:“写山曰‘嵯峨'''';状水日‘澎湃'''';‘蔽芾葱宠''''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涵,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一、对俄罗斯学生汉语综合课教材汉字部分编写现状

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及中俄经济、文化的不断往来,近几年学习汉语的俄罗斯学生越来越多。但是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强大的阻力——汉字的认读和记忆。通过对俄汉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俄方孔子学院的反馈,笔者得知,俄罗斯学生主要通过对俄汉语教材来学习和认知汉字。目前,对俄汉语教学使用的汉语教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型教材,即国内学者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的俄译本,例如使用率比较高的《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等,以《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为例,内容分成七部分:一、课文;二、生词;三、注释;四、会话练习;五、语音;六、语法;七、汉字。然而,在这套教材的汉字部分,只介绍了汉字的笔画、结构以及部分汉字的笔顺,其他汉字内容完全没有涉及,内容较为单一。相应匹配的练习也是按笔顺书写练习,汉字与所示图画连线,按汉字结构书写汉字,并没有重视汉字的特点及系统性,并且汉字的讲练都显得非常单薄。另外,《汉语教程》(第一册)的体例为:一、课文;二、生词;三、语音;四、注释;五、练习。相对于上一套教材,这套教材中并没有单独的汉字教学部分,只在课后练习中有一道认读练习及一张汉字临摹的田字格。在这两套教材中,汉字部分的教学都附属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中,这使汉字教学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而另一类教材是有俄罗斯教师编写的针对本国学生的汉语教材。这类教材最有代表性质的是70年代由俄罗斯学者黄淑英和谭傲霜编写的两套教材,至今在俄罗斯境内仍最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笔者也针对这两套教材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发现在这两部教材中,汉字部分虽然加大了编写力度,但是编排并未体现汉字的系统性及汉字教学的认知规律。从而可以知道这一类教材也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俄罗斯学生学习汉字难的难题。例如:《基础汉语俄语书名》中,只用了一课介绍了全部笔画的书写。而另外一本教材甚至没有编排汉字教学的部分。

二、汉字及汉字教学的特点

徐通锵先生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指出“字”是汉语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各结构层面(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的结构特征都交汇于此。吕必松先生(1999)也指出,汉字是与音节相对应的形音义单位,跟音节是口头语中具有生成性的音义单位相一致,汉字是书面汉语中具有生成性的形音义单位。汉字的基本特点是从形出发,以形示义。汉字的另一特征是部件组合。汉字书写有规律,形体差异度高。汉字的数量也很多,从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发展到现在,汉字的总数大概有60,000个以上,其中现代汉语常用字有3,500个,通用字有7,000个。虽然汉字的数量很大,然而这些汉字内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汉字教学中要按照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界,受西方语言学理论影响很大。例如,有一种观点倾向于以“词”为单位进行汉字教学,把汉字作为词的书写符号,以词作为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这就忽视了汉字固有的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忽视汉字本身的意义,单纯把汉字作为书写符号,无形中为汉字学习增加了难度。徐通锵先生(2005)指出:“我们为什么要弃‘词’而选‘字’,倡导‘字本位’呢?就是由于‘词’是一种舶来品,在汉语中没有‘根’,而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是汉语的载体,而且也是汉文化的‘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如果发挥汉字的本质特征,便找到了汉字教学之根本,提高汉字教学、从而提高汉语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现存的对俄汉语教材在汉字教学部分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不符合汉字教学的规律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在教材编写中重视对汉字的教学,增大汉字部分编排的力度。

三、在对俄教材中增设汉字项目编写的重要性

赵金铭(2008)曾经指出“我们已经认识到,在世界汉语教学中,汉字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到目前为止,西方人所学的主要外语,大多为亲属语言。……对西方人来说,汉语才是真正的外语。其中最复杂、最困难的是汉字”。俄语属于拼音文字,与汉字这种表意文字有天壤之别。笔者对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本科一年级的俄罗斯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汉字、语音、语法的学习中,75%的学生认为汉字是最难的。12%的学生认为语音最难,13%的学生认为语法最难。

俄罗斯学生觉得汉字难认难学,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属于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相对于33个俄语字母,数以万计的汉字让俄罗斯学生望而生畏,容易在还没学习汉字时,已经产生退缩心理。除了字符(母)数量对比悬殊外,俄语是一种表音文字,而汉语则属于表意文字。两者之间的相似度很低。这就使得俄罗斯学生的注意力总是在字形、字音、字义三者之间不停地转移,因此常常造成顾此失彼的状态,影响对汉字识别、认读以及记忆的速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汉语的兴趣。另外,汉字的书写也不同于俄罗斯的拼音文字。例如,俄罗斯文字由字母组成,由于字母数量有限,因此记起来比较容易。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由笔画组成部件,再由部件组成整字。虽然汉字的基本笔画不多,但是排列起来却有很多的组合,对习惯写拉丁字母的俄罗斯人来说书写方块字(汉字),完全不同于他们在欧洲所熟悉的其他文字(例如,英语、法语等等),因此很难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同时,汉字的书写也要求笔顺正确、结构合体,书写出来的汉字符合规范,例如在俄语中所有的字母的书写大小是一致的,汉字则不然,例如“王”作为偏旁和正常的书写会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俄罗斯学生在书写时,完全按照俄罗斯字母的形式来书写汉字,导致所书写的汉字完全不像汉字。因此,如果不重视汉字的书写教学,初学者往往很难达到要求。

四、结论

无论对俄汉语教材还是针对其他国家学生学习汉语所编写的教材,汉字部分的编写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陈贤纯(2002)对13本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部分进行了考察后发现,汉字教学的无计划性和改进成果没有很好的吸收。“汉字”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而汉语教材如何解决这个难点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外汉语教材中汉字部分编写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学生在使用教材后,汉字的认识数量是否有增加,书写汉字的效率是否有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是否有增加等。本教材经过多轮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本教材中汉字编写理念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我们在教材试用期间,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表明,使用本教材的学生无论在笔顺正确度上,还是在掌握汉字数量上超过使用其他教材的学生。今后,我们会在教材使用中继续关注俄罗斯学生、教师以及学者等多方面的意见,以便对教材进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同时在改进中总结更多的编写经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编写理念,力求能够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上为汉字教学提供帮助和思考。

(基金项目:此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短期留学生汉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GBD1213011),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学生汉语习得中语音偏误分析”及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创建‘高效、灵活’的对外汉语课程”(2013B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谭傲霜.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4,(2).

[2]肖奚强.汉字教学及其教材编写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4,(4).

[3]徐通锵.语言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5]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6]吕必松.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A].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8]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9]徐通锵.“字本位”和语言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

[10]王汉卫.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7,(2).

[11]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12]刘婷婷.“字本位”与对外汉字教学[J].鲁东大学学报,2009,(7).

[13]秦建文.“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1).

[14]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下编[Z].国家语言资源与研究中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5]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16]项晨辰.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17]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6).

[18]万业馨.略论汉字教学的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9).

[19]张晓梅.对外汉字教学的趣味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20]李若楠.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文化引入[D].广西师范大学,2012.

[21]李冰.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3.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来说,都是学习汉语,获得汉语读写能力的基础。因此,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差别,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外国人来说,汉字是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有些外国人甚至回避汉字的学习。所以对外汉字教学既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了解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有利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一、以教学为目的的汉字本体研究

对外汉字教学领域的汉字本体研究包括字形研究、字音研究、字义研究,具体来说又主要集中在汉字构形研究和形声字研究两个方面上。

(一)字形研究

字形研究是对外汉字教学本体研究的主要方面。现代汉字学主张汉字有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结构层次。受现代汉字学的影响,大部分学者对对外汉字教学任务的理解主要局限在教授汉字形体上,在汉字本体方面的研究上偏重字形结构研究,而尤为重视部件的研究。

1.部件研究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1990)从汉字的特点出发,分析了1000个高频字的部件分布,提出了汉字“部件结构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该方法立足于现行汉字的特点,符合汉字本身的规律,其有效性不断地得到教学实践的证实;费锦昌《汉字部件研究》(1996)主要讨论了汉字部件切分的原则和方法;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1997)主要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乙两级词的基础部件进行了分析;万业馨《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1999)在讨论字符分工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教学部件”;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2004)提出对外汉字教学应贯彻汉字系统性教学原则,联系汉字的理据性;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2005)在拆分《大纲》2905个汉字的基础上,建立了“等级汉字拆分数据库”和“等级汉字基础部件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等等。这些文章在对汉字构形规律和部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汉字部件教学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对汉字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但是关于部件的切分,各家观点并不一致,仍存在争议。我们认为,部件的切分应从适于教学的角度出发,以“据理切分”为主,辅以必要的“据形切分”。

2.笔画笔顺研究

笔画是汉字最基本的书写单位,但是关于笔画笔顺研究的文章数量不多,比如,张静贤《现代汉字笔顺论》(1990),易洪川等《笔顺综合研究及留学生用笔顺规则》(2000)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梁彦民《汉字笔画区别特征初步分析》(2002)从留学生汉字偏误入手,分析了汉字笔画的形状、数目、组合关系以及笔顺等构成的区别特征,指出教学中“忽视了形体区别特征知识”的问题。

(二)字音和字义研究

由于与语音、词汇研究有交叉,对外汉字教学领域的字音和字义研究主要是指对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的研究。主要有:施正宇《现代形声字表义功能分析》(1992),施正宇《现代形声字形符意义的分析》(1994),潘先军《形旁表意功能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对策》(2002),(德国)孟坤雅《声旁能不能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发挥作用?》(2000),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语教学》(2000)等。万业馨从汉字教学中“重形不重音”的现状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形声字表音的实际情况,说明了解形声字读音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形声字的安排提出了建议,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形声字形旁的研究比较多,在汉字教学中也有很好的应用,而形声字声旁的研究相对薄弱,认为声旁的有效表音率很低。

二、汉字习得研究

汉字习得研究,是指从学习者角度来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主要包括认知规律的调查和研究,以及汉字偏误分析。

(一)汉字认知规律研究

代表性的论文有:王碧霞等《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1994)通过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心理调查,从学的角度探讨了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当设立专门的汉字课,基础阶段的汉字输入要大,输出要小,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字感”;石定果和万业馨《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1998)对留学生在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证实了汉字学习态度与母语文化背景的关系,证实了汉字学习能力与汉语综合知识水平的关系;陈慧等.江新(2001)留学生在汉字注音任务中,也表现出规则性效应,而且对形声字规则性的认识还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万业馨《从汉字识别谈汉字与汉字认知的综合研究》(2002)指出对汉字规律的探求应该是一项综合研究,应当把汉字研究和汉字认知规律的探求结合起来,才能有益于汉字教学。

(二)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指认知心理学实验与对外汉字教学相结合,主要是笔画数、部件对汉字识别的影响研究。比如,张积家等《笔画复杂性和重复性对笔画和汉字认知的影响》(2002),冯丽萍等《部件位置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加工中的作用》(2004)等。尽管认知心理学实验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而且如何将认知研究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仍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偏误分析

在偏误分析方面代表性的有: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2000)认为跟汉语习得过程中存在中介语一样,汉字习得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种中介状态,而以正字法为依据,对非字、假字、别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准确地描述这种中介状态。高立群《外国留学生规则字偏误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2001)主要对比分析了留学生在学习读音规则形声字和不规则形声字时出现的错误,认为学生对汉字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对字形信息的加工。偏误分析针对学生在汉字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为汉字教学提供了依据。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在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和偏误进行归类总结,从而找出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费锦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2]冯丽萍.对外汉语教学用2905汉字的语音状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3]冯丽萍.遵循汉字认知规律的原则[A].对外汉字教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江新针.对西方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认写分流、多认少写[A].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论会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6]王汉卫.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7,(2).

[7]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8]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20).

[9]徐彩华.汉字教学中的几个认知心理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10]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2).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 汉字

近几年,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开始朝着与汉语各语言要素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于词汇和文化之间直接密切的联系,与语言要素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的论文著作大多集中在词汇教学方面,而汉字教学方面相对较少。本文从词汇、汉字两个方面对语言要素与文化教学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词汇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词汇是一个语言的基础,对社会文化的反应极为敏感,接受文化的影响也极为充分和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某种语言的词汇就意味着接受一种文化,接受一套概念和价值”。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有不少词语负荷了文化意义,缺少该民族的文化体验就会给理解带来障碍,我们称这种词为“文化词语”。因此,在对外汉语文化词语教学中应当注重文化的导入。而这就涉及文化词语的界定和分类问题。

张高翔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一文中从三个方面:相对于词语直观的字面意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意义的附加性出发对文化词语进行了界定,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特指那些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直接从字面上了解其含义,具有固定的文化附加意义的词语。”

“文化词语的分类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①,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对文化词语进行区别和选取,以及针对性的备课和教学都需要词语分类的支持。孟子敏先生曾根据自己对文化意义的理解,把文化词语分成三大类,即褒义与贬义词、口语与书面语及语言意义转化或消失之后产生文化意义的文化词语。梅立崇先生在《谈文化与词汇教学》②一文中大致将汉文化沉淀丰富,会给留学生的日常交际带来影响的词汇成员分为非等值词(指不同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和不完全等值词(指在不同语言中意义、用法、色彩不完全相同的词)两类,并举例进行了讨论,例如“饺子”、“馒头”、“久仰”、“破釜沉舟”、“看”、“谢谢”等。还指出:“语言中有些词除了字面意义之外,还渗透着文化内容的内涵义;内涵义包括象征义、联想义、补充义、伴随义、情态义等。例如鸳鸯,因为总是成双成对,所以象征忠贞的爱情和恩爱夫妻。”王国安先生③则把文化词语分为以下五类:表现中国独有的物质文化的词语,如月饼、旗袍;表现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的词语,如禅让、道;反映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词语,如上书、举人;反映中国独特自然地理的词语,如梅雨、乾坤;反映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的词语,如重阳、踏青。不过目前国内文化学者多采用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将文化词语分为物态文化词语、制度文化词语、行为文化词语和心态文化词语四类。

如何将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词汇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呢?这至少涉及文化词语的选择、文化词语的讲练方式和文化词语的测试三个方面。

目前,不少国内的对外汉语教材中都只是通过中英文对译对词语进行解释,忽略了其文化内涵及其所带来的不等值性。不少教师则在课堂上或不谈文化,或根据自己对文化词语的领悟进行区别和教学。这就使得文化词语的教学呈现一种混乱的状态。徐文静在《词语・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从词语项的缺位、词语的概念分类范畴、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习语及习惯表达等四方面对教材中词语的英文注释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了简单对译的不足,需要将文化因素引入并进行改进。该如何改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文化因素一般包括词语的文化成因、观念文化、文化背景知识和句义预设四个方面。④对于如何将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的关系问题,陈光友在《汉语词汇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提出应该注意适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必定还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文化因素的导入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汉语,而不是削弱语言课的教学。事实上“适度”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文化词语的选择问题,什么词必须讲,什么词无须多讲。不同的文化词有不同的教学处理方法,我们需要一个详细的标准对它们进行选择和分类。卢华岩从词语文化内涵、句义预设、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三个方面出发,对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教学对策进行了分别的讨论和研究,但仍缺乏一个量化的分类和分析。我们已经明确文化不是语言学习的主要对象,而只是辅助语言本体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汉语中的文化词语浩若烟海,如何阶段性地在它们中间进行取舍,并进行分类教学,是我们现在应该研究的重点。陈树峰提出通过隐喻进行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但我认为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同一事物经过隐喻可能得出不同的隐含义。在文化词语教学中,我们需要着重讲解的是隐喻的结果,即该词所隐含的文化义,没必要非把隐喻引入词汇教学不可。另外,陈娟还研究讨论了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⑤新词语是社会生活变迁、民族文化发展对语言词汇系统产生影响的结果,具有极强的时代性。然而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来看,新词语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我们应当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改进和推进词语甚至整个语言的教学。而对文化词语的测试,大都侧重于语用功能方面,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揭示其隐含的文化意义。我们需要将文化词语的文化隐含义提出来并体现在测试中,使“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相得益彰”。⑥

目前对外汉语词汇文化义教学的研究朝着类别化的方向发展。称谓词、植物词、身体部位词、颜色词、数字词生肖动物词等是其研究的重点领域,尤其是称谓词。中国重人际伦理关系的思想观念造就了汉语中庞大复杂的称谓词体系,丁夏的《称谓与文化――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汉语称谓词语》(《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0卷第4期),周悦娜的《本是同根生――浅析汉语称谓语与中国礼仪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9月),都对称谓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研究。岳长顺在《“同志”及其文化内涵》一文中更是对“同志”一词文化内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生肖作为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在汉语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都隐含着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例如中国的“龙”,它是无法用英语的“dragon”来诠释的。赵静在《小议中国的“龙”俄语中“Дракон”――从文化不可译现象谈文化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对龙进行了细致深刻的研究讨论,并强调词汇教学中应当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授。毛海莹更从隐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生肖语言的文化隐含义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引用。

综上,目前文化词汇教学的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但缺少文化词汇教学方面的实践性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将文化引入词汇教学,但是怎样引入,哪些词在什么阶段引入,怎么引入,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而且尽管专家学者一再强调需要把文化引入到词汇教学,但事实上国内的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生词表上的注释一般都采用对译的方法,而且往往是一对一的翻译,这样会使留学生形成外语和母语的词汇之间一种一对一的错觉”,⑦这对外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二、汉字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财富。只停留在读音、写法及意义上的汉字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汉语的乐趣。我们必须将汉文化的传播与汉字教学结合起来。以下三篇关于汉字文化教学的文章都主张汉字教学中必须融入文化教学。

赵宁在《从中国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汉字教学》一文中举例讨论了如何结合文化因素进行汉字教学。例如“册”字,“形如一根绳子将几片竹子穿在一起,这就是古代‘书’的形象”。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古人使用竹木作为书写材料。文中还提出:“结合文化因素讲解汉字时应该遵循‘适度、适量、适当’的原则。”尽管文中给出了“三适”的定义,但是怎样才算是适度、适量、适当,仍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哪些字需要结合文化因素进行教学,哪些文化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都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讨论和分析。哪些文化内容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更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研究讨论。

朴兴诛在《对韩汉字文化教学》一文中提出:“从汉字入手教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教汉字,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举“姓”、“氏”、“婚”、“娶”、“墓”、“葬”字说明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容。但是文章没有谈及如何将在汉字分析中知道的文化内容导入到汉字教学中,这些都需要对外汉语教学一线老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

余志鸿在《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评安子〈介解开汉字之谜〉》一文中从另一个角度,即汉字的认知功能出发研究讨论了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汉字不仅仅反映汉语言文化,更能动地作用于汉语言文化。汉字的认知功能还体现在分类和抽象上。“汉字的部首和偏旁基本上反映了汉人划分世界的几个基本大类”,例如人类(包括人体、动作、情感、心理等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汉字是在认识汉民族的世界。而部首和偏旁本身就是一个“类”,是抽象的结果。例如,“机”字,最早指织布的木质机械,后来抽象排除了“织布”“木质”等义项,开始形成一个范畴,“泛指一切机械而成为了准后缀”。这给解决汉字教学瓶颈问题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文中还分析了安子介先生为解决外国人学汉字难的问题而提出的“部首切除法”,指出:“这个想法固然大胆,但实行起来显然会有问题。”

学者们都认同“必须将汉字教学与文化因素结合起来”这个观点,但对于如何将文化因素导入汉字教学实践、将哪些文化内容导入汉字教学则需要更多的讨论和研究,以有效地将汉语和汉文化推向世界。

注释:

①⑥张高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7,(1),3.

②梅立崇.谈文化与词汇教学.语言文字应用,1993,1.

③王国安.论汉语文化词和文化意义.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1996.

④卢华岩.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74).

⑤⑦陈娟.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研究,2009,7.

参考文献:

[1]张高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7,(1),3.

[2]赵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导入.语言教学研究,2007,3.

[3]石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文学教育,2007,9.

[4]赵忠江.对外汉语“词的文化义”教学几个基本问题解析.理论界,2010,4.

[5]陈光友.汉语词汇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学刊,2009,12.

[6]陈娟.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研究,2009,7.

[7]徐文静.词语・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学刊,2002,6.

[8]梅立崇.谈文化与词汇教学.语言文字应用,1993,1.

[9]卢华岩.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74).

[10]陈树峰.隐喻与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考试周刊,2007,26.

[11]赵宁.从中国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汉字教学.语言教学研究,2009,9.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汉字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文字,它是方块字,不像字母文字那样拼写识别,认识并记住它们对于初学者是非常困难的。如何简单快速地认识汉字、学习汉字是一个重大而基本的问题。传统教学法不能完全适应目前识字教学的新要求,走出汉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以“六书”为指导进行识字教学。

关键词 六书;识字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94-01

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而言,自身的智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语言组织能力仍需进一步强化训练。我国的汉字不比英文,可以随意拼写组合,汉字是一个个复杂的字形,需要儿童逐一记熟。当记忆储存量达到500个字的时候,方能读一些简单的句子,达到2000字才能大体阅读一些小文章。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由2500字增加到3000字,但教学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原本应该10节课完成的任务现在5节课就应完成,加大了教学难度。为了走出教学困境,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六书”理论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汉字的构造方式和造字规律,将其引入到小学识字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六书”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识字教学应当从汉字的性质入手。在汉代,汉字的使用和构成被学者归纳为六种类型——形声、会意、象形、指事、假借、转注,这六种类型总称为六书。我国最早关于汉字构造和性质全面系统的理论就是“六书”。“六书”一说被提出的时候就被汉字研究的一些学者奉为“圭臬”,而且研究汉字也以其为准绳,历代都在使用,随着历史的进程慢慢形成了按照汉字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以识字教学为核心的汉字教学系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六书”的规则,由简单到复杂,从简易的独体字到复杂的合体字。六书当中这样提到“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在识字的教学方法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虽然现代简化汉字和古代汉字形体上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仍然可以利用六书理论来进行分析,依旧可以作为现代汉字教学的指导理论去使用,因而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六书识字法变得非常重要。

二、“六书”在识字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象形字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讲解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话拙,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以图画方式讲解象形字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帮助学生建立每个汉字与其在现实生活理解的根本意义的关联。比如,“山、人、月、羊”等较为生动易懂常见的字,适合刚开始学习汉字的人,因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如,讲解“山”字的时候,可从古字形到今字形之间清晰演变线索给学生展示,“山”字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学生就能迅速在大脑中建立“山”字与山体之间的联系。

2.指示字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讲解指事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是利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添加指示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记录的多为抽象概念。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进步,人们无法用图画表达意义的时候就发展到用比拟的办法,用有形来比拟无形,利用象形字构型的同时用抽象概念来表达字义的字便是指示字。比如,“本”和“末”,“木”为象形字,意为树木。在“木”的下方加上具有指示意义的一横,便是“本”为树根的意思;在“木”的上方加一横即为树梢。

3.会意字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讲解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摇,武信是也。”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指事意义的符号组合成一个,见而知其新意。因为会意字能集合、动态地表达意义,所以用看图说话的方式来教授指事字,能增强学习效果而且学习过程中更生活化和艺术化。比如,学习“甘”这个指示字时,可以在字旁画一张吃东西的嘴,同时体会吃糖或其他带有甜味的东西时嘴里的滋味,这样就能形象地理解并记住这个字。

4.形声字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讲解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在汉字中以形声字最多,也最能体现汉字的特点。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形声字又有许多不同的类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形声字时,应当引导学生把握形声字中的形旁和声旁的特点,总结学习规律,认识汉字的据形知义的特点,提高学生认字的速度和效率。比如,由“兰”类推出“烂、拦、栏”等字的读音,由“林”类推出“琳、淋、霖、啉、菻”等字的读音。这样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字义,掌握读音,还能够减轻学习的负担。

5.假借与转注字教学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假借和转注字的讲解。在象形、指示、会意造字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有限的文字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及语言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就出现了字形与字义毫无关系的假借字,以及用表示事物类别的类符加表意不明确的文字字首组成的新的转注字。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合理运用“六书”理论,引导学生对汉字的构形、造意进行理解。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构形和造意,就能更好地学习汉字,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加快识字速度,少写错字,同时充分感知汉语和汉字的特点。

三、“六书”在汉字教学运用中的弊端

“六书”理论在汉字教学中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1.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一些象形性较强且笔画较少、容易记忆的汉字,如“日、水、火、山、木”等,应该利用古文字来识记汉字,准确把握。众所周知,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汉字的象形性不断变化,而且是一个不断减弱的过程。尤其是现代汉字中的简化字,与古字形相差甚远,即使是一些字形未变的汉字,其本义早已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以古字形讲解古文本义,就会把汉字教学变为古文字学课,还会加重学习汉字的负担。所以象形字教学法、指示字教学法及会意字教学法的实用范围有一定限度。

2.就形声字教学法而言,虽然大部分汉字是形声字,但声旁相同的字读音就完全一致的形声字是有限的,如倩、靓和清都以“青”为声符,但读音却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会出现“秀才认字认半边”的情况。此外,汉字有声调,这也加大了汉字教学难度。所以,在汉字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六书”理论,但绝不能滥用、死用,应该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六书”理论,将汉字教学有趣化、简单化。

总之,通过大量实践可以看出,将“六书”理论融入小学识字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记忆汉字,对于汉字形成更深层的认识,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传锋.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

[2]刘伟.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3).

[3]胡平.汉语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及其给教育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发现对外汉语学界对汉字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从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近二十年来,在汉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上已经成绩颇丰,但对外汉字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大可供研究和探索的空间。首先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本身的汉字习得规律的研究还不尽如人意;其次,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第三,应加强落实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研究成果;第四,汉字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渗透有待加强。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探索

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一直是汉语学习的难关,在世界范围汉语热的背景下,虽然学习汉语的人数一直在猛增,但“汉语学习者中途流失严重”[1],“大多数留学生浅尝辄止于初级水平,难跨中级,进入高级阶段者寥寥无几”[2],“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 [3]。本文通过对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发现,对外汉语学界对汉字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从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

一、从汉字本身看汉字教学

“教什么”应该是任何一种教学框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既然是“汉字教学”,教学的主体当然应该是“汉字本身”。卞觉非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语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4]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和针对母语学习者所进行的h字教学不同,这里的“汉字本身”,应该只限于“现代汉字”。而万业馨也认为“汉字教学的目的,是让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汉字符号体系有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一定数量的汉字”[5]。可见,掌握一定量的汉字,并最终能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汉字是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

万业馨认为,为完成汉字教学目标,“教者面临着自身对汉字符号体系的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全面了解汉字符号体系而非零散的汉字这两个主要问题。”[6]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李大遂(2008)认为,对外汉字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要注意关系到外汉语教学全局的几个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汉字教学要形、音、义兼顾;对外汉字教学要将识字量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汉字教学的推展要坚持以偏旁为纲;要开好独立的汉字课,积极探索对外汉字教学新体系。[7]要想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必须提高对汉字本身的研究。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声符、形符等都是汉字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部分学者也都是从这些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汉字构形与汉字教学的关系的。

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是从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出发而论的。加强汉字的本体研究,才能更好的推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二、从汉语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学

汉字难学,几乎成为学界公认的看法,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汉语难学”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据,是个伪命题[8]。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心理来看,消除学习者的畏难心理对于习得新的语言效果很显著。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者也应该消除“汉字难学”这一障碍。

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前,就应该先树立“正确的汉字观和汉字教学观”[9]。“对外汉语教师确立科学的汉字观和务实的教学观,也就是要准确把握汉字的特点和性质、汉字本身的构形构词知识,能够确立有针对性的、基于现实的、积极的教学理念。”同时对外汉语教师还要培养“汉字意识”[10]。

除了理论和意识之外,张静贤提出,“汉字的历史、现代汉字的形体、现代汉字的规范和改革以及外国留学生容易写错的字例分析也是汉字的主要内容”[11]。对于汉字知识的教学问题,也有学者(张朝晖,1997)提出自己的意见,“汉字教学必须先从简单的教起,先教简单的汉字笔画和部件,然后让学生学习合体字”[1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人文意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心;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避免挫伤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

在对外汉语中,汉字学习之难,相比于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非汉语文化圈的学习者的困难更大。赵悦认为,对非汉语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语学习的困难,主要存在两种,一种是表层识记困难,一种是深层识记困难。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种困扰和障碍:视觉的识别转化上的困扰、识记障碍、书写障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大脑处理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的脑机制差异[13]。这种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外汉字教学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存在的困难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要照顾到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心理状态。

除了要了解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过程产生困难的心理机制、情绪障碍和母语负迁移等因素外,也需要关注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特点。根据肖奚强所总结的偏误分析看,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大多与汉字部件有关。部件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14]肖奚强先生对于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非常有见地,也形成了自己的系统。从奚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有的是所有汉语学习者都可能产生的偏误,比如由于“形近改换”造成的部件偏误,是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启蒙阶段也会产生的书写偏误;有的是在学习者产生了意符意识之后,具备了一定的意符类推能力之后所产生的“意近改换”偏误;有的则是汉语学习者在形成了形符和声符意识之后,具备了对汉字形符和声符的类推能力之后所产生的对汉字部件的“类推改换”以及“部件增损”偏误[15]。而汉字书写偏误中还有一些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偏误,比如汉字学习中受到母语负迁移而从而产生的汉字部件变形,学习者受到镜像心理机制影响所产生的“部件镜像变位”[16],还有学习者因上下文话语语境或者背景知识语境影响而产生的汉字字形偏误[17]。由此看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该重视汉字部件教学,特别是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教学,帮助学习者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同时也要注意汉字的话语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针对不同的偏误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也会使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汉字的识别和记忆。以往的研究者也有对学习者这方面的研究,有对学习者汉字学习策略个案的研

究[18],也有对被试者汉字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19]。

总之,从汉语学习者的角度看汉字教学,汉语教师应该遵循汉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针对不同的汉语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

近20年来,汉字教材的编写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涌现出大批的成果,无论是教材总量还是教材类型都在逐年递增。事实上汉字教材的大量编写,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当前汉字教材的所有问题,汉字教材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汉字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有学者曾经做过调查,发现有的汉字教材虽然涵盖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学习阶段,但教材编写大多还是针对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从教材的类型看,现在学界编写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对外汉语汉字课教学所编写的独立汉字教材,一类是为适应汉语非母语者学习汉字需求所编写的教材参考资料和自学教材。[20]

而现有教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通用性和针对性较强;大多注重汉字知识的编写,但对汉字知识点的选择呈现一定程度上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注重汉字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和通用性,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21]。在汉字编写的对策上,学者张静贤提出了以下编写策略:加强对现行教材的调查、研究、总结,建构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外汉字教材编写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教材适应范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水平层次、教材媒介、教学对象年龄层次、教学对象国别型;加强对汉字教材的创新性与针对性研究,加强教材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发趣味性较强的多媒体汉字教材;编写针对不同国别、不同阶段、不同教学目标的汉字教材。

总之,汉字教材编写的要遵循的原则应该以学习者和汉字本身为中心,遵循汉字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教学的规律,编写出既能实现汉字教学目标又能切合学习者特点同时又不失实用性和趣味对外汉字教材。

五、结语

本文所选取的文献虽然只占整个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成果的很小部分,但从本人管窥蠡测的梳理来看,对外汉字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展望和思考如下:

首先针对对外汉语学习者本身的汉字习得规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加强对外汉语汉字习得规律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发展。

其次,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几十年来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已经取得相对丰富的成果,但对研究成果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很多研究成果还仅停留在研究理论阶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并不理想,理论研究最终应落实到实践,否则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很多教材编写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因为很多现实原因不能在教材编写中落实。这应该引起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足够重视。

第四,汉字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有待进一步加强。汉字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渗透,始终还是对外汉字教学的薄弱环节,这既有教师本身专业知识的原因,也有学习者由于中国汉字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产生的文化隔阂的原因,也有汉字教学理念的原因。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有利于汉字音、形、意的学习和掌握。

以上是本文对于对外汉字教学的粗浅的梳理和浅显的思考,疏漏之处难以避免,本人会继续加强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关注、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2]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3]转引自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4]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5]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体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6]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体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7]傅晓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2).

[8]李泉,阮畅.“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12(4).

[9]李泉,阮畅.“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12,(4).

[10]戴竹君,吴晓平.试论汉语国际教学中汉字意识的培养[J].汉语学习,2012(4).

[11]张静贤.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课[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1).

[12]张朝晖.汉字的学与教[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13]赵悦.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习得规律与教学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

[14]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5]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6]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7]穆聪.语境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字形偏误的影响及教学策略[J].

[18]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19]赵果,江新.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内容;教材改革

当今汉语言文字学教学课程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怎样在21世纪的今天,将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朝着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方向改革,这是所有汉语言文字学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那么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又存在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些问题又有那些教材改革措施呢,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了调查归纳,具体意见下面简短阐述。

一、教育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脱节

在广泛的调查中发现,许多中学教育工作者表示他们觉得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明显脱节,与之相差较远。他们认为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点:

(1)语法体系与中学汉语教学脱节较为严重,中学所学汉语语法往往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中得不到应用。

(2)没有指导中学汉语教学的意见,两者之间缺乏过度。现在初中汉语课程和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主体。

(3)中学汉语学习知识大都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中派不上用场,同时中学汉语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教材中也得不到解释和升华。

针对这三种调查意见,笔者认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教材需要向联系中学语文课程的方向有所改革和深入。例如在汉语言文字学教材中加入适当篇幅对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内容进行简短介绍,从而能够使得新生在接受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时更为容易。在此同时还应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对中学汉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延伸讲解,这样使得中学汉语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升华过度起来,改善现在的体制脱节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语言运用脱节

当今汉语言文字学课程内容深不可测,理论内容与实际运用联系较少,理论太过深奥,同时教材内容也涉及太深。内容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掌握,成为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的弊端之一。教材内容主要表现为语言太过于概括抽象,缺少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语言材料。与现实生活脱节有什么表现呢,据调查表明,除了日常实际生活用语和书面用语外,还应注重当今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新锐语言,像新说法、新词语、新语法以及旧词新意等,还有随着互联网时代而生成的各种网络新生用语等等。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字学教材还存在学术用语太多太杂,很多理论体系表述不统一,很多内容没有定论的问题。这些现象表明汉语言文字学的教材需要向理论的严密性、科学性、学术用语的统一性方向改革,要在紧密联系专家体系的同时改革教学体系,使得二者能够辩证的统一在一起。要想改善这些问题,就要求在汉语言文字学教材的改革时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应该不断的更新教材的内容,紧跟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将在网络等多媒体中产生的新词融入到汉语言文字学的教材中去,同时教育手段也应该不断改善,不要单独拘泥于简单的书本教材,要广泛的运用新媒体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更为形式多样,而不单单是一味的通过口授形式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培养目标脱节

现如今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培养汉语言文字学教师之外还面向社会不同岗位培养人才。例如新闻、哲学、艺术、历史等相关工作岗位。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针对这些要求,现在的汉语言文字学教材就表现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培养目标的脱节现象。教材只拘泥于理论授课,却忽略了社会实践方面课程的设立,使得一些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在校成绩相当突出,但走上工作岗位却表现出了力不从心,感到所学知识过于陈旧同时也不知该如何运用。要知道,高等院校教育是在给国家给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一旦所设课程不能满足这点要求就需要进行教材改革。而针对这一点,笔者就调查者所反馈的意见加以汇总报告。

大部分调查者认为,汉语言文字学教材应该更多地加入社会实例,让学生更多的进行社会实践。例如针对某个热点事件进行课堂讨论,让教学在不脱离实际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专业素养。另外,还有调查者希望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材的设立能更接近就业方向,并能安排针对各个专业的应用汉语言文字学,改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真正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统一起来。

四、古汉语文学教材安排较多,内容过于深奥

古汉语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在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中占了不小的地位。中国古代汉语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学的一个见证和精华。虽然古代汉语文学十分重要,是高校汉语言文字学不可缺少的,但是很多受访者表示,现在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中古汉语文学课程安排繁多,而且内容过于深奥,让人难以掌握。同时很多毕业生表示,古汉语课程在日后工作中的应用较少,确实不需要设立过多课时更不需要教材内容过于深奥。所谓内容过于深奥还表现在理论讲得太多,所教知识不够实用,学生被动接纳课程安排等。当然大多数受调查者并不是排斥古汉语文学课程的安排,只是希望在课程安排和教材安排上作出变动和改革。针对上述意见,笔者认为在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安排上应当将课程适当减少,同时教材应更为联系实际,尽量少讲理论内容,更多的融入与现实的联系。

尽管笔者的调查不够广泛,所收集的材料也很有限,但是此次调查对笔者和高校汉语言文字学工作者的启示还是非常深刻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汇报能够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从而对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教材和课程安排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得教材不论在课程设立上还是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能更好的联合实际。

参考文献:

[1]李艳洁.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1(22)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汉字教学 字本位 实效性 对外汉语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性的“汉语热潮”滚滚而来,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汉字教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复杂的汉字给汉语学习者带来巨大的畏难情绪。因此,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子,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1]

一、汉字教学难的原因

(一)忽视“字本位”的教学方法

吕必松教授曾指出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的一些体会:“我们没有向学生系统介绍口语体语言和书面语体语言的区别,致使学生语体转换和书面表达能力普遍滞后;我们也没有按照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这正是造成‘汉字难学’的主要原因;更没有充分利用汉字和汉语某些利于理解和记忆的特点,致使教学事倍功半。”[2]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重视的是“词本位”的教学方式。王蒙先生曾指出:“汉语是字本位的。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其文化的基石。”他还进一步指出:“词与句的组合仍然离不开字,即使不承认百分之百的字本位,也得承认七八成的字本位现象。”[3]强调“字本位”的教学方法符合汉字规律,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之路。

(二)汉字是不同于拼音文字的文字系统

汉字被认为是汉语学习者的最大难点,这主要是由于方块汉字是一种记录语素的语素文字,它不同于记录音素的字母拼写的拼音文字系统。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字,在书写上和音、形、义的认知方法上都有较大差别。为了表意和记音,汉字结构复杂,笔画较多,对汉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负担。

汉字教学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会成为汉语学习的瓶颈,甚至成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1]

二、提高汉字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1]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试图给出四种提高汉字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一)强化“字”本位,字与词相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要把音、形、义结合的“字”作为重点,但也应看到,汉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意义的表达都用词来表示。据估计,在北京话的七万个词中,单个汉字构成的单音词只占6%。因此在交际中使用的主要单位还是词,而不是字。[1]有学者认为“口语教学以词为基本语言教学单位,书(面)语以字为基本语言教学单位,”[4]是有道理的。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强化“字”本位的基础上,采用字与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实效性。

(二)开设专门的汉字课程

很多汉语学习者对书写汉字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开设专门的汉字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汉字的书写规则,按笔画、笔顺、部件和结构方式四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让学习者了解学习汉字是有规律可循的。课后教师还应布置书写作业,作业从简单的单字开始写起,逐渐过渡到词组和句子的书写。这样能让学生巩固所学汉字,对汉字加深印象。

(三)善用字谜,活跃课堂气氛

很多对外汉语教师认为,汉字教学枯燥无味。其实则不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教师偶尔编一些汉字小故事,或用字谜,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拓宽其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让汉字教学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立竞争机制,调动学习者积极性

教师应适当地运用竞争机制,经常开展汉字书写比赛,并将优秀的汉字书写作品进行展览。这有助于激发汉语学习者的上进心,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汉字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并不难,只要教师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就能提高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实效性,打破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开创汉语教学的新局面。

注 释: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吕必松.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A].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王蒙.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J].新华文摘,2005,(9).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2.汉字教学的目的。所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当然,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同时必然也在接触和学习汉字文化,毫无疑问,这是汉字教学自然产生的客观效果,无须刻意追求。必须特别强调,汉字是语素文字,一个学生掌握汉字数量的多少,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的高低,而且也是学好汉语书面语的关键。

3.汉字教学的现状。现代汉字教学,应该贴近教学对象的实际。我们的教学对象可分两类:一类是既不懂汉语又不识汉字、在语系上和文字体系上跟汉语汉字完全不同的欧美等国学生;另一类是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学生。后者虽然认识一些常用汉字,但不会说汉语,而且日语和韩语在语系上跟汉语没有亲属关系。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和韩国学生学习汉字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日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会日本常用汉字1945个,韩国学生也会1800个韩国常用汉字,撇开读音不谈,这对他们学习汉语词汇会有一定帮助。不过,由于日本和韩国汉字的字义在借用汉字时跟中国汉字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很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负面效用,有名的例子是:日本的“手纸”相当于汉语的“信”,汉语的“点心”则相当于韩国的“午饭”。从学习汉字的角度,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肯定要比汉字文化圈外的学生容易得多,但是必须指出,三个国家的汉字分别记录的是三种不同的语言,因而日本、韩国学生在学习中国汉字时都应该把汉字当作外语外文来学习,不这样是学不好汉语的。事实上,也许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日本和韩国学生并没有因为认得汉字的优势而一定比欧美学生学得更好,特别是口头表达方面。

当然,学习繁富复杂的汉字,对于年过20的欧美学生而言也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若要记忆更是苦不堪言。据我所知,国内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汉字教学,作出了较好的安排。在初级阶段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汉字课,布置汉字书写练习。到了中级阶段,则把汉字教学置于课文教学之中,汉字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汉字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汉字的字义;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也会产生弊端,以词汇教学取代汉字教学。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上面,关注的是词语和语法教学,汉字只是作为一个词汇单位教给学生,这样很容易忽视汉字的教学。所以,有人说,所谓汉字教学只是初级阶段才有,到了中级之后就不知不觉地被取消了,很难说还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外汉字教学。我认为,汉字教学应该贯彻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全过程。当学生看到“美不胜收”时,首先是查看英语翻译:Somanybeautifulthingsthatonesimplycan''''ttakethemallin.或者morebeautythaonecan''''ttakein.他们是从英语翻译来了解该成语的含义,却不大理会这一成语四个汉字的字形、读音和字义。他们通常从图形上认读汉字,摄取汉字的形体图像,疏于记忆,如果教师不作特别强调和提示,学生们很难分辨汉字的部件和笔画,因此写起来常常丢三落四。通常的情况是,各校一年级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但许多人浅尝辄止,遇有困难就半途而废。“经过十年寒窗生活以后,只剩下极少数的学生攀登硕士或博士的高峰。”(柯彼德,1997)据我所知,即使这些佼佼者,他们的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是用汉语写就的,通常是用自己的母语。他们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但是他们中一些人在阅读、特别在书写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困难,离所谓“语言通”“文化通”和“中国通”还有相当的距离,“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柯彼德,1997)他们对汉字往往缺乏审断能力,不能分辨“浃、挟、狭、铗,挡、档、裆,买、卖、实,没、设,讷、纳、呐、衲,募、幕、蓦、慕、暮,卷、券”等等,所以动起笔来常常出错;打出来的文字也错得离奇。这就是当前的汉字教学情况。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理论层面上,有人从本体论出发,认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符号是可以跟本体分离的。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美国结构主义者JohnDeFrancis,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中级汉语读本》《高级汉语读本》就分为拼音本和汉字本两种。他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对于那些只想学习会话单项技能的人也可以不教汉字。这种看法和做法曾流行于欧美。这种看法也深深地影响着欧美学生,他们普遍地存在着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从哲学层面上说,我以为语言先于文字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某种语言一旦拥有了文字,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像汉字这样的语素文字对汉语的反作用尤其明显,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是汉字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词语,保留了古代圣贤的语录,保留了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格言成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格式,并把它们中的一些成分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汉字与汉语简直难解难分。一个外国学生,如果真的要学好汉语,成为汉语方面的高级人才,我想,不学习、掌握汉字简直是不可能的,把汉语学习跟汉字学习对立起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汉字已经成为汉语特定的组成部分,学习汉字就是学习汉语;若要学好汉语,必须得学习汉字。

在操作层面上,有人从同源论出发,认为汉字就是汉文化,在教汉字时往往大讲汉字的源流嬗变、文化考察、风俗探源、书法艺术欣赏等等。如果如此理解汉字教学,人们就可以这样讲授“茶”字:“茶”在《说文·草部》中为“荼”:“荼,苦荼也,从草余声。同都切。”据大徐本注:“此即今之茶字。”然后引证《广韵》:“宅如切,平麻澄。”再论“茶”字三种写法“茶、梌、荼”,根据《唐陆羽〈茶经·一之源〉》注解:从草,当作“茶”,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梌”,其字出自《本草》;草木并,当作“荼”,其字出自《尔雅》。再解释“茶”的民俗含义:“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如三茶六礼,受茶。”明陈耀文《天中记·茶》:“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清平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行什么财礼?下什么茶?”再讲茶的种类,茶的功能,茶具、茶道等等。讲者用心良苦,努力在弘扬汉字文化,听者如坠入云雾之中,一无所获。难道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吗?当然不是。正确的方法是,讲清“茶”的形、音、义,告诉学生“茶”字的用法和写法。还有,教师可以通过组词练习,比如“红茶、绿茶、新茶、陈茶,茶馆、茶道、茶点”等,并且隔三差五地考考学生们记住了没有。事情就这么简单!

我认为,只有在理念上和操作上取得一致的看法,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才能实现汉字教学的目标。

4.现代汉字不同于古代汉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该定位于现代汉字。现代汉字虽是古代汉字的发展,但是经隶变后的汉字形体已经由圆而直,大幅度地丧失了以形示义的功能,汉字已逐渐脱离了图画的意味,变成了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汉字成熟的标志。传统的“六书”理论虽与现代文字学有相通之处,但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的分析。同样的术语有的名同字异。比如,“六书”中的象形字“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户、舟”等在现代汉字中已不再具有象形的特质,变成了记号字。“日”字在“晴、明、旦、昏、晒、晖、晨、暗”中只是意符。“六书”中的指示字,如“凹、凸、丫、一、二、三”在现代汉字中却已成了象形字。在简化字中又出现了许多新会意字,如“宝、笔、尘、粜、籴、泪、灭、灶”等等。古代汉字中的所谓形声字,如“江、河、打、布、刻、蛇、霜、逃、醉”等在现代汉字中已变成半意符、半记号字。在“六书”中有些形声字已与今义不同,如“骗”:《集韵》匹羡切。《字略》:“骗,跃上马也。”现指“欺骗”意。“特”,《说文解字》:“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寺声,徒得切。”“牛父”即“公牛”,现指“特别,特殊”义,意符和声符均发生变化,成了合体记号字。汉字教学,虽然古今不能截然分开,但在观念上必须区分古今汉字。

5.对外汉字的教学内容。汉字教学是实用科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汉字知识,但并不是把这些知识统统都要倒给学生。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汉字本身的研究,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用于汉字教学之中;一方面也要研究汉字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选中切合学生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讲练,形象而直观地分层级进行汉字教学。

首先,讲清现代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语素文字,而非拼音文字。一个汉字均由形、音、义三个部分组成。形、音可以变化,但基本字义一般不变。如:“女”,《说文解字》:“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尼吕切。”现代汉字“女”字形由篆而隶而楷,但基本字义不变。很多由“女”组成的合体字仅《说文》就有“姓、娶、婚、妻、姑、妹”等244个。“女”作为基本语素,可组成多字结,前置如“女儿、女方、女工、女皇、女人、女色、女士、女强人”等等,“女”也可后置,如“处女、闺女、、美女、少女”等等。记住一个“女”,就可以认知由“女”组成的合成字以及跟“女”有关词语的意义,由此可见,记忆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对于学习汉语和汉字是何等重要!

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有3500个。对外汉语教学根据实际对3500个常用汉字作了适当的微调,按照《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规定:甲级汉字800个,乙级汉字804个,丙级汉字500+11个,丁级汉字2864+41,共计2905个,可以据此编写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试。至于是否要把2905个汉字再分成“复用式掌握”或者“领会式掌握”,这是可以而且应该研究的。

其次,解析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现代汉字整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成字两种。“六书”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现代汉字中的独体字多半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示字。前者如“人、手、水、火、日、月、禾、田、井、虫、止”等,后者如“甘、方、七、八、上、下、本、末”;有些合成字是经简化后而进入独体字,如“龙、专、门、书、卫”等。现代汉字的合成字多数来自古代会意字和形声字:前者如“休、林、男、旅、盖、析”等,后者如“芽、理、简、案、沐、际、盛”等;少数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事字:前者如“燕、鱼、泉、阜”,后者如“亦”。(苏培成,1994,pp.70)应该让学生知道,独体字既是常用汉字,又是构成合成字的部件,组字能力很强,必须牢牢记住。解析合体字可以理性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从而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应该指出,在造字过程中,“有的字有理据,有的字没有理据,有的字有部分理据。有的在造的时候就没有理据,有的字本来有理据,在发展过程中失去理据。”(苏培成,1994,pp.81)所以,应该特别强调,记忆汉字不能没有诀窍,也不能没有方法,但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记!这一点应该向没有背诵习惯的欧美学生反复说明,反复强调!

第三,剖析汉字的部件。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字形,是汉字基本结构单位。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地、和、对、好、动、园”等是两个部件,“想、娶、树、坐、渠、谢”是三个部件,“营、韶、筐”等是四个部件,“燥、赢、膏”等是五个部件,“麓、臂”等是六个部件,“憨、鳞”等是七个部件,“齉”是八个部件。部件与部件的组合是分层进行的,不是一次组合而成。如:附图(略)“韶”的部件是“立、日、刀、口”,这些可称为末级部件。末级部件一般都可以成为独体字。由此可见,剖析一个字的部件对于认知汉字的构造和正确地书写汉字都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讲授现代汉字的笔画。笔画是构造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现代汉语通用字中最小的汉字只有一画,如“一、乙”等,最多的是36画,如“齉”字。其中以9画字居多,10画和11画次之。如果把提归入横,捺归入点,钩归入折,汉字基本笔形有五类:横,竖,撇,点,折;并有26个派生笔形。(参见苏培成,1994,pp.59)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1.先横后竖:十、干、丰;2.先撇后捺:八、人、入;3.先上后下:三、京、高;4.先左后右:川、衍、做;5.先外后内:月、匀、同;6.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7.先进去后关门:回、目、国。教授汉字时,教师始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训练,反复默写,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6.汉字教学的方法。国家汉办颁布的《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大纲,而是一种规范性的水平大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汉字等级大纲》需要另订汉字教学计划。母语的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学习者已会说汉语后再学汉字,其教学顺序是从字词,学字难和学词易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后者是学习者既不会汉语也不识汉字,其教学顺序则相反,是从词字,学汉字和学词是同步进行的。(参见刘英林等,1995,pp.19)因此,绝大多数学校的对外汉语教材都是把汉语的词汇教学和汉字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我以为这是很好的方法;我只是担心,如果安排不妥,只注意词汇教学,就会影响汉字的掌握。汉字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要加强科学性和计划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首先,应该制定汉字教学计划,把《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所列的甲级字、乙级字、丙级字和丁级字具体化,也就是要制定一个怎样分别实现上述各级字目标的具体规划。具体要求是:列出一份汉字教学计划,列出汉字教学点,确定每一课应教的重点汉字,并将这些汉字醒目地印在课本的显著位置。就像JohnDeFrancis在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汉字本)等教材中所做的那样,每一课都用方框列出一组汉字,放在课文的右上角,以供学生读写、记忆。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

其次,在这份汉字教学计划中,应该分层次地列出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和常用合体字,精选例字,用现代汉字学的理论,精当地解析这些例字的字形(部件、笔画、笔形和笔顺)、构造(意符、声符、记号及其变体)和理据,以利学生认知和记忆。据本人统计,在甲级800个字中,有独体字137个,约占5.7%。如“八、白、百、半、办、包、本、必、不、布、才、长、厂、丁、车、成、大、单、当、刀、电、东、儿、二、发、反、方、飞、丰、夫、干、个、工、广、互、户、几、己、见、斤、火、九、开、口、乐、立、力、了、六、录、写、买、毛、么、门、米、母、内、年、牛、农、女、片、平、七、其、气、千、目、求、去、人、日、三、色、上、少、声、生、十、史、示、事、手、术、束、水、四、太、无、头、万、为、文、五、午、西、习、系、下、先、小、辛、羊、也、页、业、一、衣、已、以、义、永、尤、有、友、右、鱼、元、月、云、再、在、占、正、之、中、主、子、自、走、足、左”。这些独体字,一般使用频率很高,构字能力也很强。比如,学会了“木”与“白”,就很容易理解“柏”:“木”是意符,“白”是声符,也容易理解“材”“杆”等等,具有认知意义。在解释汉字字义时,不宜把一个字的所有义项一古脑儿全教给学生,因为他们领会不了,应该分层地进行,先教基本的常用义,再教派生义,用逐步积累、不断加深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一个汉字的主要义项和基本用法。实践证明:解析汉字的部件及其意符和声符对于理解和记忆合体字都是有效的方法。

第三,分析现代汉字的结构也是学习和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统计表明,现代汉字的构成方法主要是形声字,约占90%,会意次之,象形极少。这跟《说文解字》相似:《说文》共收9353个小篆,其中形声字7967个,约占85%。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声字教学上面。由于语言的变化,现代汉语的形声字有三种情况:1.狭义形声字,如“湖、榆、恼、疤、搬、苞、枫、陲、俘、荷、狮、铜、谓、锌、洲、株、砖、肤、护、惊、态、钟、桩、油、娶、驷”等;2.广义形声字,如“江、河”;3.半意符半记号字,如“缺、刻、蛇、霜、逃、醉、灿、础、灯、炉、拥”等。除狭义形声字外,学习者都需要特别记忆,避免字读半边的类推错误。从现代汉字学的观点,由于篆书隶化而楷,古代的象形字已变为独体记号字,如“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户、舟”等,如能适当作些溯源分析,有助于了解这些字符的涵义,可能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但不宜离题万里。我不赞成在讲现代汉字时,过分渲染汉字的象形特征,因为这不是现代汉字的本质,也不符合事实,即使在《说文》中也只有象形字364个,仅占3.8%。在教学中,偶而也可采用“戏说汉字”的办法,使人一笑也是效果,但是不能成为析字的主要方法。因为它既不能揭示汉字的构造规律,也无助于理性地认知汉字、记忆汉字。

第四,对比结构异同,区别易淆之字。汉语是一个庞大的字符集。汉字是语素文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语素,不同语素则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汉字的方块形体限制了汉字的构造,一个汉字与另一个汉字只能靠部件、笔画、横竖、长短、位置等来加以区别,这就给汉字造成纷繁复杂的局面。初学者常常不易分辨。从字形方面分析,常见易淆的情况有:多横少点:亨享,兔免;上长下短:未末,士、土;左同右异:扰、拢,伧、伦;左异右同:课、棵、裸;上同下异:暮、幕,简、筒;下同上异:籍、藉;外同内异:遣、遗,圆、圜;左右相同,中间有别:辨、辩、瓣。从字义方面分析,因理据和用法而引起的混淆有:字义理解不准:(国)事、(国)是;很、狠;用法分辨不清:作(法)、做(法),分(子)、份(子)等等。从书写方面分析,容易出错的是:笔画增损,笔形失准,笔顺颠倒,部件易位,偏旁窜乱,间架不匀,以及由于形似、音近或义近导致写错别字。(石定果,1997)由于打印不便,恕不一一例举。经验表明,当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汉字,在认读或书写时出现混淆或错误时,教师如能进行结构、字义和用法方面的对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总之,对外汉字教学,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和书写汉字都至为重要。应该重视对外汉字教学,应该编制一份对外汉字教学大纲,详列汉字教学点;应该讲究汉字教学方法;应该编写一套能够体现《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的教材。这应该成为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孟柱忆《韩国汉语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同[1]。

[3]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同[1]。

[4]柯彼德《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同[1]。

[5]安子介《汉字的再认识》,《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6]卢绍昌《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新尝试》,同[5]。

[7]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杜智群《形近易误字八百组》,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9]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6。

[10]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1]钟秋生《华文教育错误字辨析》,新加坡华文研究会,1990。

[12]陈仁凤、陈阿宝《一千高频度汉字的解析及教学构想》,《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1期。

汉字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2.汉字教学的目的。所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当然,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同时必然也在接触和学习汉字文化,毫无疑问,这是汉字教学自然产生的客观效果,无须刻意追求。必须特别强调,汉字是语素文字,一个学生掌握汉字数量的多少,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的高低,而且也是学好汉语书面语的关键。

3.汉字教学的现状。现代汉字教学,应该贴近教学对象的实际。我们的教学对象可分两类:一类是既不懂汉语又不识汉字、在语系上和文字体系上跟汉语汉字完全不同的欧美等国学生;另一类是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学生。后者虽然认识一些常用汉字,但不会说汉语,而且日语和韩语在语系上跟汉语没有亲属关系。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和韩国学生学习汉字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日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会日本常用汉字1945个,韩国学生也会1800个韩国常用汉字,撇开读音不谈,这对他们学习汉语词汇会有一定帮助。不过,由于日本和韩国汉字的字义在借用汉字时跟中国汉字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很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负面效用,有名的例子是:日本的“手纸”相当于汉语的“信”,汉语的“点心”则相当于韩国的“午饭”。从学习汉字的角度,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肯定要比汉字文化圈外的学生容易得多,但是必须指出,三个国家的汉字分别记录的是三种不同的语言,因而日本、韩国学生在学习中国汉字时都应该把汉字当作外语外文来学习,不这样是学不好汉语的。事实上,也许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日本和韩国学生并没有因为认得汉字的优势而一定比欧美学生学得更好,特别是口头表达方面。

当然,学习繁富复杂的汉字,对于年过20的欧美学生而言也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若要记忆更是苦不堪言。据我所知,国内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汉字教学,作出了较好的安排。在初级阶段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汉字课,布置汉字书写练习。到了中级阶段,则把汉字教学置于课文教学之中,汉字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汉字教学与汉语词汇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汉字的字义;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也会产生弊端,以词汇教学取代汉字教学。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上面,关注的是词语和语法教学,汉字只是作为一个词汇单位教给学生,这样很容易忽视汉字的教学。所以,有人说,所谓汉字教学只是初级阶段才有,到了中级之后就不知不觉地被取消了,很难说还有严格意义上的对外汉字教学。我认为,汉字教学应该贯彻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全过程。当学生看到“美不胜收”时,首先是查看英语翻译:So many beautiful things that one simply can't take the mall in.或者more beauty tha one can't takein. 他们是从英语翻译来了解该成语的含义,却不大理会这一成语四个汉字的字形、读音和字义。他们通常从图形上认读汉字,摄取汉字的形体图像,疏于记忆,如果教师不作特别强调和提示,学生们很难分辨汉字的部件和笔画,因此写起来常常丢三落四。通常的情况是,各校一年级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但许多人浅尝辄止,遇有困难就半途而废。“经过十年寒窗生活以后,只剩下极少数的学生攀登硕士或博士的高峰。”(柯彼德,1997)据我所知,即使这些佼佼者,他们的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是用汉语写就的,通常是用自己的母语。他们的汉语说得很流利,但是他们中一些人在阅读、特别在书写方面依然存在许多困难,离所谓“语言通”“文化通”和“中国通”还有相当的距离,“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柯彼德,1997)他们对汉字往往缺乏审断能力,不能分辨“浃、挟、狭、铗,挡、档、裆,买、卖、实,没、设,讷、纳、呐、衲,募、幕、蓦、慕、暮,卷、券”等等,所以动起笔来常常出错;打出来的文字也错得离奇。这就是当前的汉字教学情况。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理论层面上,有人从本体论出发,认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符号是可以跟本体分离的。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美国结构主义者John De Francis,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中级汉语读本》《高级汉语读本》就分为拼音本和汉字本两种。他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对于那些只想学习会话单项技能的人也可以不教汉字。这种看法和做法曾流行于欧美。这种看法也深深地影响着欧美学生,他们普遍地存在着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从哲学层面上说,我以为语言先于文字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某种语言一旦拥有了文字,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像汉字这样的语素文字对汉语的反作用尤其明显,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是汉字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词语,保留了古代圣贤的语录,保留了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格言成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格式,并把它们中的一些成分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汉字与汉语简直难解难分。一个外国学生,如果真的要学好汉语,成为汉语方面的高级人才,我想,不学习、掌握汉字简直是不可能的,把汉语学习跟汉字学习对立起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汉字已经成为汉语特定的组成部分,学习汉字就是学习汉语;若要学好汉语,必须得学习汉字。

在操作层面上,有人从同源论出发,认为汉字就是汉文化,在教汉字时往往大讲汉字的源流嬗变、文化考察、风俗探源、书法艺术欣赏等等。如果如此理解汉字教学,人们就可以这样讲授“茶”字:“茶”在《说文·草部》中为“荼”:“荼,苦荼也,从草余声。同都切。”据大徐本注:“此即今之茶字。”然后引证《广韵》:“宅如切,平麻澄。”再论“茶”字三种写法“茶、?^、荼”,根据《唐陆羽〈茶经·一之源〉》注解:从草,当作“茶”,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其字出自《本草》;草木并,当作“荼”,其字出自《尔雅》。再解释“茶”的民俗含义:“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如三茶六礼,受茶。”明陈耀文《天中记·茶》:“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清平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行什么财礼?下什么茶?”再讲茶的种类,茶的功能,茶具、茶道等等。讲者用心良苦,努力在弘扬汉字文化,听者如坠入云雾之中,一无所获。难道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吗?当然不是。正确的方法是,讲清“茶”的形、音、义,告诉学生“茶”字的用法和写法。还有,教师可以通过组词练习,比如“红茶、绿茶、新茶、陈茶,茶馆、茶道、茶点”等,并且隔三差五地考考学生们记住了没有。事情就这么简单!

我认为,只有在理念上和操作上取得一致的看法,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才能实现汉字教学的目标。

4.现代汉字不同于古代汉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该定位于现代汉字。现代汉字虽是古代汉字的发展,但是经隶变后的汉字形体已经由圆而直,大幅度地丧失了以形示义的功能,汉字已逐渐脱离了图画的意味,变成了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汉字成熟的标志。传统的“六书”理论虽与现代文字学有相通之处,但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的分析。同样的术语有的名同字异。比如,“六书”中的象形字“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户、舟”等在现代汉字中已不再具有象形的特质,变成了记号字。“日”字在“晴、明、旦、昏、晒、晖、晨、暗”中只是意符。“六书”中的指示字,如“凹、凸、丫、一、二、三”在现代汉字中却已成了象形字。在简化字中又出现了许多新会意字,如“宝、笔、尘、粜、籴、泪、灭、灶”等等。古代汉字中的所谓形声字,如“江、河、打、布、刻、蛇、霜、逃、醉”等在现代汉字中已变成半意符、半记号字。在“六书”中有些形声字已与今义不同,如“骗”:《集韵》匹羡切。《字略》:“骗,跃上马也。”现指“欺骗”意。“特”,《说文解字》:“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寺声,徒得切。”“牛父”即“公牛”,现指“特别,特殊”义,意符和声符均发生变化,成了合体记号字。汉字教学,虽然古今不能截然分开,但在观念上必须区分古今汉字。

5.对外汉字的教学内容。汉字教学是实用科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汉字知识,但并不是把这些知识统统都要倒给学生。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汉字本身的研究,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用于汉字教学之中;一方面也要研究汉字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选中切合学生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讲练,形象而直观地分层级进行汉字教学。

首先,讲清现代汉字的性质。汉字是语素文字,而非拼音文字。一个汉字均由形、音、义三个部分组成。形、音可以变化,但基本字义一般不变。如:“女”,《说文解字》:“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尼吕切。”现代汉字“女”字形由篆而隶而楷,但基本字义不变。很多由“女”组成的合体字仅《说文》就有“姓、娶、婚、妻、姑、妹”等244个。“女”作为基本语素,可组成多字结,前置如“女儿、女方、女工、女皇、女人、女色、女士、女强人”等等,“女”也可后置,如“处女、闺女、妓女、美女、少女”等等。记住一个“女”,就可以认知由“女”组成的合成字以及跟“女”有关词语的意义,由此可见,记忆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对于学习汉语和汉字是何等重要!

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有3500个。对外汉语教学根据实际对3500个常用汉字作了适当的微调,按照《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规定:甲级汉字800个,乙级汉字804个,丙级汉字500+11个,丁级汉字2864+41,共计2905个,可以据此编写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试。至于是否要把2905个汉字再分成“复用式掌握”或者“领会式掌握”,这是可以而且应该研究的。

其次,解析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现代汉字整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成字两种。“六书”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现代汉字中的独体字多半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示字。前者如“人、手、水、火、日、月、禾、田、井、虫、止”等,后者如“甘、方、七、八、上、下、本、末”;有些合成字是经简化后而进入独体字,如“龙、专、门、书、卫”等。现代汉字的合成字多数来自古代会意字和形声字:前者如“休、林、男、旅、盖、析”等,后者如“芽、理、简、案、沐、际、盛”等;少数来自古代象形字和指事字:前者如“燕、鱼、泉、阜”,后者如“亦”。(苏培成,1994,pp.70)应该让学生知道,独体字既是常用汉字,又是构成合成字的部件,组字能力很强,必须牢牢记住。解析合体字可以理性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从而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应该指出,在造字过程中,“有的字有理据,有的字没有理据,有的字有部分理据。有的在造的时候就没有理据,有的字本来有理据,在发展过程中失去理据。”(苏培成,1994,pp.81)所以,应该特别强调,记忆汉字不能没有诀窍,也不能没有方法,但是最基本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记!这一点应该向没有背诵习惯的欧美学生反复说明,反复强调!

第三,剖析汉字的部件。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字形,是汉字基本结构单位。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地、和、对、好、动、园”等是两个部件,“想、娶、树、坐、渠、谢”是三个部件,“营、韶、筐”等是四个部件,“燥、赢、膏”等是五个部件,“麓、臂”等是六个部件,“憨、鳞”等是七个部件,“?”是八个部件。部件与部件的组合是分层进行的,不是一次组合而成。如:附图(略)“韶”的部件是“立、日、刀、口”,这些可称为末级部件。末级部件一般都可以成为独体字。由此可见,剖析一个字的部件对于认知汉字的构造和正确地书写汉字都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讲授现代汉字的笔画。笔画是构造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现代汉语通用字中最小的汉字只有一画,如“一、乙”等,最多的是36画,如“?”字。其中以9画字居多,10画和11画次之。如果把提归入横,捺归入点,钩归入折,汉字基本笔形有五类:横,竖,撇,点,折;并有26个派生笔形。(参见苏培成,1994,pp.59)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1.先横后竖:十、干、丰;2.先撇后捺:八、人、入;3.先上后下:三、京、高;4.先左后右:川、衍、做;5.先外后内:月、匀、同;6.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7.先进去后关门:回、目、国。教授汉字时,教师始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训练,反复默写,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这对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6.汉字教学的方法。国家汉办颁布的《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大纲,而是一种规范性的水平大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汉字等级大纲》需要另订汉字教学计划。母语的汉字教学与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学习者已会说汉语后再学汉字,其教学顺序是从字词,学字难和学词易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后者是学习者既不会汉语也不识汉字,其教学顺序则相反,是从词字,学汉字和学词是同步进行的。(参见刘英林等,1995,pp.19)因此,绝大多数学校的对外汉语教材都是把汉语的词汇教学和汉字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我以为这是很好的方法;我只是担心,如果安排不妥,只注意词汇教学,就会影响汉字的掌握。汉字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要加强科学性和计划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首先,应该制定汉字教学计划,把《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所列的甲级字、乙级字、丙级字和丁级字具体化,也就是要制定一个怎样分别实现上述各级字目标的具体规划。具体要求是:列出一份汉字教学计划,列出汉字教学点,确定每一课应教的重点汉字,并将这些汉字醒目地印在课本的显著位置。就像John De Francis在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读本》(汉字本)等教材中所做的那样,每一课都用方框列出一组汉字,放在课文的右上角,以供学生读写、记忆。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

其次,在这份汉字教学计划中,应该分层次地列出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和常用合体字,精选例字,用现代汉字学的理论,精当地解析这些例字的字形(部件、笔画、笔形和笔顺)、构造(意符、声符、记号及其变体)和理据,以利学生认知和记忆。据本人统计,在甲级800个字中,有独体字137个,约占5.7%。如“八、白、百、半、办、包、本、必、不、布、才、长、厂、丁、车、成、大、单、当、刀、电、东、儿、二、发、反、方、飞、丰、夫、干、个、工、广、互、户、几、己、见、斤、火、九、开、口、乐、立、力、了、六、录、写、买、毛、么、门、米、母、内、年、牛、农、女、片、平、七、其、气、千、目、求、去、人、日、三、色、上、少、声、生、十、史、示、事、手、术、束、水、四、太、无、头、万、为、文、五、午、西、习、系、下、先、小、辛、羊、也、页、业、一、衣、已、以、义、永、尤、有、友、右、鱼、元、月、云、再、在、占、正、之、中、主、子、自、走、足、左”。这些独体字,一般使用频率很高,构字能力也很强。比如,学会了“木”与“白”,就很容易理解“柏”:“木”是意符,“白”是声符,也容易理解“材”“杆”等等,具有认知意义。在解释汉字字义时,不宜把一个字的所有义项一古脑儿全教给学生,因为他们领会不了,应该分层地进行,先教基本的常用义,再教派生义,用逐步积累、不断加深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一个汉字的主要义项和基本用法。实践证明:解析汉字的部件及其意符和声符对于理解和记忆合体字都是有效的方法。

第三,分析现代汉字的结构也是学习和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统计表明,现代汉字的构成方法主要是形声字,约占90%,会意次之,象形极少。这跟《说文解字》相似:《说文》共收9353个小篆,其中形声字7967个,约占85%。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声字教学上面。由于语言的变化,现代汉语的形声字有三种情况:1.狭义形声字,如“湖、榆、恼、疤、搬、苞、枫、陲、俘、荷、狮、铜、谓、锌、洲、株、砖、肤、护、惊、态、钟、桩、油、娶、驷”等;2.广义形声字,如“江、河”;3.半意符半记号字,如“缺、刻、蛇、霜、逃、醉、灿、础、灯、炉、拥”等。除狭义形声字外,学习者都需要特别记忆,避免字读半边的类推错误。从现代汉字学的观点,由于篆书隶化而楷,古代的象形字已变为独体记号字,如“日、月、山、水、手、心、子、女、弓、矢、刀、戈、户、舟”等,如能适当作些溯源分析,有助于了解这些字符的涵义,可能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但不宜离题万里。我不赞成在讲现代汉字时,过分渲染汉字的象形特征,因为这不是现代汉字的本质,也不符合事实,即使在《说文》中也只有象形字364个,仅占3.8%。在教学中,偶而也可采用“戏说汉字”的办法,使人一笑也是效果,但是不能成为析字的主要方法。因为它既不能揭示汉字的构造规律,也无助于理性地认知汉字、记忆汉字。

第四,对比结构异同,区别易淆之字。汉语是一个庞大的字符集。汉字是语素文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语素,不同语素则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汉字的方块形体限制了汉字的构造,一个汉字与另一个汉字只能靠部件、笔画、横竖、长短、位置等来加以区别,这就给汉字造成纷繁复杂的局面。初学者常常不易分辨。从字形方面分析,常见易淆的情况有:多横少点:亨享,兔免;上长下短:未末,士、土;左同右异:扰、拢,伧、伦;左异右同:课、棵、裸;上同下异:暮、幕,简、筒;下同上异:籍、藉;外同内异:遣、遗,圆、圜;左右相同,中间有别:辨、辩、瓣。从字义方面分析,因理据和用法而引起的混淆有:字义理解不准:(国)事、(国)是;很、狠;用法分辨不清:作(法)、做(法),分(子)、份(子)等等。从书写方面分析,容易出错的是:笔画增损,笔形失准,笔顺颠倒,部件易位,偏旁窜乱,间架不匀,以及由于形似、音近或义近导致写错别字。(石定果,1997)由于打印不便,恕不一一例举。经验表明,当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汉字,在认读或书写时出现混淆或错误时,教师如能进行结构、字义和用法方面的对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总之,对外汉字教学,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和书写汉字都至为重要。应该重视对外汉字教学,应该编制一份对外汉字教学大纲,详列汉字教学点;应该讲究汉字教学方法;应该编写一套能够体现《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的教材。这应该成为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目标。

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孟柱忆《韩国汉语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同。

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同。

柯彼德《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同。

安子介《汉字的再认识》,《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卢绍昌《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新尝试》,同。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杜智群《形近易误字八百组》,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6。

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1]钟秋生《华文教育错误字辨析》,新加坡华文研究会,1990。

[12]陈仁凤、陈阿宝《一千高频度汉字的解析及教学构想》,《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