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46例,占53.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2例(37.2%),下呼吸道感染14例(16.3%),胃肠道感染21例(24.4%),泌尿道感染13例(15.1%),其他6例。

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ICU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较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种类较多等均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体见表1:

1.3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感染均在3天内消失,治愈率为100%。

2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高龄、侵入性操作、ICU住院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联合使用种类较多等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机体较为衰弱,机体抵抗力较差,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感染,而接受有创性检查及治疗患者,机体正常防御技能受到破坏,导致细菌侵入人体难度较大,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侵入性操作中,一些消毒灭菌不合格医疗器材的使用等可诱导感染的发生,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为了抵抗细菌感染,患者多会采用抗生素治疗,然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种类较多等均可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感染发生,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及护理干预,减少感染的发生。护理对策:

①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工作较为繁重,医院要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健康教育,同时由院内指派专门感染检测员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及指导;所有侵入性操作所需使用的器械、工具等均需严格消毒并拔管。

②保证ICU内良好的室内环境,在不同患者之间采用屏障进行分隔,医院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安装空气层流设备,对空气污染进行杜绝,室内每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定期消毒清洁室内器械及设备。

③所有进入重症监护室内人员均需适应专用消毒口罩、衣帽及拖鞋等,进入病房及操作前均需严格洗手,医院需要配备手部专用消毒剂;患者使用的废弃物放进密闭、专用袋子内送往专门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操作。

④本次研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呼吸道护理不到位引起,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医护人员需要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及无菌手套;患者使用呼吸机通道间隔2天更换一次,同时将冷凝水及时处理,避免患者倒吸;采用环氧乙烷对相关器械进行消毒处理,患者使用器械均专人专用,保证无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吸痰技术。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新生儿具有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生理、病理特点,且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多合并较严重的原发病,致使其免疫功能更为低下,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1]。早产儿感染难以避免,并且孕周越小,感染发生率越高,且易形成暴发。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占了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2],尤其是近年来发生数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导致患儿死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精神损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社会上引起恶劣影响,对医院也造成巨大打击。现就相关方面进行探讨。

1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产生临床症状,临床上将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称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由于新生儿是组特殊人群,出生前和分娩时可能感染母亲体内的微生物,因此根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将新生儿分为早发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早发性感染指生后3天内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迟发性感染指3天以后住院患儿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医院内[3]。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认为新生儿院内感染是指新生儿生后3天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的临床症状的感染。

2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并伴有严重原发病,免疫功能极低下,皮肤不能提供有效屏障,这类群体是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2.2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重视程序不够,手卫生依从性差

2.2.1手卫生概念不深我科对新生儿NICU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观察人员现场暗访,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洗手指征不清楚。大部分医生在查房过程中自始至终不曾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操作中、喂奶中、更换尿裤中也忽略两例患儿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常常是完成一项整个操作过后才洗手。部分医务人员认为NICU入室前洗手较重要,而入室后两个患儿操作之间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换好衣服、戴好口帽就行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对手部卫生观念淡漠,手部污染可能导致医院感染认识严重不足。

2.2.2工作忙碌顾不上洗手有的医护人员即使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但当情况紧急或工作繁忙时,往往无暇顾及手卫生,认为带手套可以替代洗手。他们在上厕所前、下班前、吃饭前洗手依从性高,但对正确洗手六步法、应持续洗手时间了解不够。

2.2.3担心洗手液伤害皮肤部分医护人员担心长期大量使用洗手液会造成皮肤粗糙、脱皮等不良反应。

2.3置管及消毒

急救技术快速发展,提高了先天缺陷及早产儿的生存质量,NICU中置管技术的应用以及NICU消毒不严。如治疗用品暖箱、监护仪消毒不到位,配奶操作有污染,新生儿沐浴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液不合格或过期等也是N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之一。

2.4频繁和预防使用抗生素可导致患儿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产生,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风险。

3NICU医院感染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原则、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科室也应加强自身管理,不定期检查NICU消毒隔离及手卫生的落实情况。严格按照手卫生技术规范比照督查,对违反手卫生制度的医务人员按规处理,强制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3.2加强N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4]、《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自我防护、6步洗手法,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甄别与诊断水平,做到四早。每半年对NICU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生规范的考核。

3.3为NICU提供合格的洗手设备落实手卫生硬件设施,处处有卫生标志、全员动员起来,营造手卫生氛围[3]。在NICU洗手池、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等处处有手卫生警示标志,提高全员手卫生意识,规避错误手卫生观念。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规范洗手。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取适量手消毒剂于掌心严格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不断改善洗手设施,所有洗手池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取消固体肥皂改为液体肥皂。在治疗车和每个床头配备快速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是保证NICU医护人员能坚持执行手消毒的一个重要手段,可采取壁挂式、口袋装等,从而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提高手卫生效果。

3.4建立良好的监测系统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洗手指征、6步洗手法护士长每日对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医务人员接触患儿或污物前后均应按规洗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NICU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以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物表、空气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室。对监测不合格的项目,科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改进消毒方法,与感染管理科协同再次监测,使之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超级秘书网

3.5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力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加强早产儿营养支持管理及免疫球蛋白的应用。输注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早产儿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但也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不能降低新生儿的感染。

3.6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防治耐药菌株的产生及菌群失调。新生儿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总之,由于NICU收治的是一群特殊群体,感染难以避免,如何预防NICU医院感染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观注点。我们应作好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加强消毒隔离,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制定NICU病房及医护人员行为规范,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游楚明,傅万海,张志钢,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24.

[2]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6-183.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构建护理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评分系统(TISS28)与综合护理时间的相关性,建立综合评价回归模型,从而预测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需求,动态合理调配护理人力。在经过随机抽取样本63例,并按照TISS评估规则记录了评分分值,最后应用MATLAB软件对本次模型构建研究中收集和整理到的数据进行模拟数据曲线拟合,建立数学模型。这样就将临床护理综合评价通过回归拟合数学模型。笔者在研究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构建时了解了回归分析建模的方法和步骤,因此得以顺利解决了离散数据建模的难点问题。本次构建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顺利完成。

2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时,笔者根据目前医学院中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和护理情况进行了研究,率先进行临床护理综合评价评分调研分析,研究和整理出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结论。针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将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打造完善,既不浪费人力,又能保证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受到的护理质量,这也是本文研究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根本目的之一。2.1制定数学模型具有的统计学意义本文在研究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问题以及数据整合构建模型研究中,评价模型的构建设计合理,并且圆满的完成了管理体系、规范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意义。在研究中发现,不同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模型与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直接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理计划的制定与数学模型的构建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制定数学模型时应当严格按照医院相关科室的规章要求,保持手术室的洁净,有效地预防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交叉感染问题,这样才能够合理而有秩序的完成抽样调查和数据整理任务。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管理计划的制定方面,只有详细的遵守临床护理的每一项任务,才能够在模型构建中突出的展现出来。由此可见,制定数学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帮助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科室的管理计划的执行。2.2评价模型的正相关问题通过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情况了解,知道了必须严格对人员的管理的需求,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够帮助提升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质量。本次研究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的相关情况和数据时,了解医护人员必须穿戴完整的防护装备从专门的通道进入,严禁外部人员无故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减少含菌量。在构建评分模型时,更是要严格按照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规则要求进行处理。在本次模型构建研究中发现,患者直接护理时间与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模型有较强的正相关。由此可见,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中必须设立装备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够正常而有秩序的为进入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之后的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之前的抽样调查中,由专门人员依照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通知要求发放必需品,并且在调查研究结束后原样回收,确保收发一致。这样保证了本次调查研究数据的准确定。而笔者患者在收集和整理模型构建研究数据时,也做到了精细求解,防止数据统计错误和遗漏的问题发生。2.3严格检查建立的关系模型统计工作在研究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时,笔者发现前人的论述文献中总是注重护士长的全岗位检查工作,由此说明,护士长的全岗位检查工作对于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关系。只有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才能够及时地发现胸外科等科室的重症监护室的问题并进行公布和处理。对于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的数据统计和整理研究发现,国内多所大中型医院外科科室的临床护理服务都能够及时地处理解决患者的问题,重点做好无菌操作情况的监管。这不得不说是规范护士的巡查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TISS28评分与护理人员配置的关系模型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进行了研究和排查。通过研究发现,只有严格的建立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管理制度,并且定期检查关系模型的统计工作,才能正常有序的完成护士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指标。2.4重视问题的处理笔者在做本次的模型构建研究过程中发现,任何科室的日常管理制度都不会是百分百完善的,要善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改正,以减小问题引发更大问题的概率。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中,无论性质和大小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是需要受到细心护理的。本文研究的重心就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的模型构建,了解了对于比较棘手的不能一次性解决的问题的制定解决方式,对于这些棘手的医疗护理工作,一定要率先摆正态度,然后详细有次序的制定整改方案,这样才能够将问题逐步解决。对于医疗工作中涌现的问题,就是应当重视处理和方式,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整合。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综合评价已经在前文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建模中做出了详细的记录和档案保存,可以作为以后定期整理和整改的数据基础,以便提高监护室中的监护管理制度。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综合评价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与护理人员配置的关系模型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预算上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继续发扬和完善护士护理工作,提高医院各科室的重症监护室中的监护管理制度。重症监护室是外科诊疗工作结束前后对病人进行护理治疗的关键场所,同时它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区域,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综合评分模型的建立,对于护理病人、降低感染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系统的阐述了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与综合护理时间的相关性,建立综合评价回归模型,从而预测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需求,能够提高对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的管理效率,有效地降低感染率,发展其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预算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作者:李祯 王爱萍 薛军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沟通技巧

对于医院来说,患者和医院之间产生纠纷,不单单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工作秩序,还在一定程度上将医护人员和医院的信誉大大降低。而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的体系构成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人群一旦都是危重患者人群。因此,就需要重症监护室相关的医护人员要适当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工作,保证医院的重症监护科室的正常工作能够顺利的完成,协助患者完全的将重症监护期度过。

1 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1.1重症监护室护士方面

1.1.1工作压力 通常来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危重,时刻都会产生不同的病情变化,一旦患者的家属没有陪在患者身边,那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正常护理工作就会加重,如此,就失去了应对患者或者是其家属的讯问耐心[1]。

1.1.2整体服务意识差 在重症监护室的病房中,采用的是消毒隔离的方式,正是这样环境,导致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产生一些隔阂,这样一来,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对患者家属的产生了一些不耐烦情绪,而还存在一些护士,其不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当患者家属来探望患者时,护士的态度生硬,并没有对其进行相应地鼓励或者是安慰[2]。

1.1.3理论知识缺乏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病症的种类很多,没有办法对患者家属的咨询进行有效的解答,一些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其对危重病情产生变化的预见性并不高,在护理工作进行时表现的不够严谨,因此,造成了患者家属的不信任,甚至是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

1.2患者家属方面 患者的病情产生变化的同时,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家属的情绪。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①患者刚入重症监护室或者是患者的病情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时,一些患者的家属没有办法将情绪稳定下来,在重症监护室门口大声哭喊甚至会硬闯重症监护室,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工作正带来较大的影响;②患者家属由于内心的焦急,一直向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的情况,还会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产生怀疑;③一些由于医疗效果不好或由于医疗事故造成的损伤进入到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家属的态度并不友好,对于重症监护室的一些相关的制度和规定置若旁闻,随便的进出重症监护室,医疗护理的人员说话一旦出现纰漏,就会引来患者家属的殴打或者是谩骂;④由于患者家属的情绪过于紧张,其在重症监护室门外甚至会发生晕厥的现象,特别是在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时[4]。

2 合理的护理沟通技巧

2.1提高非语言沟通意识 所谓的非语言沟通,实际上指的是通过空间距离、身体动作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在护患沟通中,非语言沟通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由于重症监护室里存在着一些气管切开或者是气管插管的患者,其缺少了能够使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医护人员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患者的暗示内容,才能够保证整个护理的过程既合适又准确;②针对一些没有办法独立使用语言进行信息传达的患者,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表情进行时刻的关注,并且及时的向相关的医生进行汇报,以保证能够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③为能够进行书写的患者准备好笔以及纸张,或者是制作一些简单的提示性标牌,如吃饭、上厕所、坐立、平躺等[5]。

2.2提高语言沟通意识 当患者进入到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生活指导,将相关的探视规定告知给患者家属,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时的一些医疗情况告知给患者家属,比如患者的恢复程度、患者的生活情况等内容。当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护理的一些操作时,增强患者家属对于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不会妨碍到医护人员进行整个医疗护理的过程。

3 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的责任也日益复杂,其不仅仅是患者的护理和治疗,还需要应对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适当的沟通,有效的防止纠纷的发生,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活动中,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疾病康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芳.沟通技巧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3,06:465-466.

[2]何静.浅谈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89.

[3]刘颖慧.监护室护士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20:212-213.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38-01

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建立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通常是病情较严重,身体的抵抗力较差,此类患者大多数有内科疾病,或曾长期使用过抗菌素类药,使得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要比普通患者高很多[1]。这就要求医院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一定要加强照顾,本文是我院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重症监护室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重症监护室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20例,女患者80例。年龄为15-95岁,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55岁及以上患者共计有100例。

1.2 方法 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各项检查检验的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史和使用情况、药物侵入性检查及操作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上资料均由医院专职的感染管理人员配合医院感染小组进行调查和整理,并根据调查的实际结果进行登记,并认真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和病例,将所有的资料认真地填写在登记表上。在登记之后将所收集的资料以及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认真核对感染病例的诊断结果,得出正确的调查结论。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执行[2]。

2 结 果

2.1 在本次2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率调查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共有55例,感染率达27.5%,这些患者通常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中感染者较多,并以中老年感染者居多。

2.2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均属于病情较严重的,通常需要接受多项检查和手术治疗,这样的操作会使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遭到破坏,同时也将使病菌入侵人体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操作中对医疗器材要严格消毒灭菌避免感染。另外,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中以中老年居多,大多数人伴有其他疾病,致使患者免疫力低下,成为临床感染的高发人群。所以对此类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要特别注意。

3 护理对策

3.1 重症监护室内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来维护患者的健康。首先,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重、住院时间长,态度较为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从心理上安慰患者,为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要加强护理人员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树立防范意识。

3.2 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严格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应每天使用紫外线消毒空气两次。病房内要保持安静,阳光充足,病床之间要有屏障分隔或安装空气层流设备,避免空气污染。对医院内各种医疗器械和设备应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院内感染情况,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医疗器械和设备。护理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前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其他各类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内必须更换专用服装。监护区域内要减少垃圾及污物的存放,室内的污物桶必须加盖,并增加倾倒次数[4]。患者使用过的所有物品要用消毒剂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废弃物要按规定进行焚烧处理。

3.3 在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中,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医院应更新洗手设备,配备快速手部消毒剂,有效预防细菌滋生和传播。

3.4 对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保证患者的畅通呼吸是非常必要的。呼吸道护理的操作应该是非常严格的,应使用无菌手套及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无菌的人工吸痰操作。要加强呼吸机的管道护理,管道器材要专人专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在侵入性操作前应认真洗手,减少和避免感染的发生。呼吸机组成管路采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按要求每两天更换一次,及时去除冷凝水,防止患者其倒吸入呼吸道。

3.5 加强护士的口腔护理常识。每天对患者进行2-3次的口腔护理,从而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数量,谨防病从口入。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取其口腔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可对口腔进行局部用药预防感染。在进行吸痰操作时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吸痰时要将气管插管一插到底,将气管外部痰液彻底隔绝在气管外,并在每次吸痰时尽量把痰吸干净,同时边吸边拔,每次吸痰时间要低于15秒。在将气管插管拔出之前要把口腔内和咽部的分泌物清理干净,避免呛入气管内。在吸痰和排痰时要对气道进行充分湿化,利用各种胸肺物理治疗技术进行排痰,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3.6 合理用药,控制感染。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要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危及患者健康。对监护室的环境和患者定期进行细菌监测,并做好预防措施,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4 结 论

本文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情况进行了剖析,并对此采取了合理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查清并控制感染源,切断病菌的感染途径,将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为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患者的健康和预后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亚鹏,牛会.ICU 监护过程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05):91-92.

[2]柴娜.ICU 院内感染初步原因及预防.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2):238-239.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调查

重症监护室是主要是治疗并护理各类重症病人的护理,因此重症监护室护士既要负责抢救病人与第一线,又要熟练的使用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治疗抢救工作。在如此紧张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重症监护室护士也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心理和生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状况问题[1]。为探究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故本院进行此次试验,先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护士147人,年龄在29岁~35岁,工作年限在7年~11年,其中本科及以上31人,大专学历64人,中专学历52人;主管护士9人,护理师49人,护士89人。

1.2方法

对重症监护室护士问卷调查,所用调查表格为抑郁自测量表(SDS)和焦虑自测量表(SAS),由专人统一发放表格,20分钟后将表格回收。这次共发放调查表格147份,有效回收145份。将调查表结果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 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抑郁自测量表与焦虑自测量表的评分分别为(42.89±13.27)分,( 35.13±11.29)分,将两组数据分别与我国常模比较,结果(P

3.讨论

3.1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调查发现,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护士抑郁与焦虑的情况较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更为严重。通过调查发现,10年以上的护士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更有工作经验,在面临进行状况能够立刻做出判断,高度配合医师的治疗抢救工作。而10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尤其是刚进入重症监护室工作不到两年的护士,面对抢救治疗时自身经验不足,不足以根据现场环境迅速做出反应。同时面临一些较为紧张严重的抢救的时刻,更加容易自乱阵脚。

已婚已育的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抑郁与焦虑的情况较已婚未育,或未婚的护士更为严重。女性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中。已婚已育的护士有些不仅要照顾家中的孩子,还兼顾着照顾老人的责任[2]。重症监护室高强度工作与压力无法让已婚已育的护士无法同时兼顾家庭与事业,这样的情况一旦持久就会给已婚已育的护士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在实验中还发现,学历越低的重症室监护室护士的抑郁与焦虑的情况更为严重。学历低的护士其重症监护室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自我学习的机会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如面对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因不具备足够的外语能力而无法学习使用,在与医师沟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障碍。

同时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高度集中并且信细心的完成,因为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在与患者家长沟通时,很可能因为一时的用语不当引起患者家属的误解从而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自身的安全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这样的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而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重症监护室护士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但护理工作的高强度性,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继续学习,在使用新设备和技术时明显会感到强大的压力。女性的生理结构也让重症监护室护士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刻会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并且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工作对护士的皮肤、内分泌也会造成众多的负面影响。许多已婚未育的护士表示,长时间的倒班及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她们习惯性流产。

3.2有效解决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状况的方式

本院为有效缓解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压力,首先重新制定了重症监护室的排班制度,尽量减少每位护士上夜班的频率;本院会开始招收男护士,以缓解重症监护室护士人员紧张的问题;定期组织重症监护室护士参加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增加重症监护室护士继续学习、晋升和进行的机会;对一些较大规模的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研讨会,主动安排护士长级别或以上的人员参加;在医院的管理政策上会适当的做出有利于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决定,在保证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尽量为重症监护室护士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适当的组织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户外活动,保证重症监护室护士能有足够的身体状况面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对已经出现抑郁焦虑情况的护士要进行心理疏导或治疗,帮助他们缓解过大的心理压力,继续有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3]。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重症监护室护士承受较大的心理健康问题,院方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贺文芳,陈训婷,宋慧君. 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2,02(29):175-177.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谵妄也称急性意识障碍,是伴有注意力、感受、思维、记忆、精神运动和睡眠周期障碍的短暂性器质性脑综合证[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重症监护病房中谵妄的发生率高达70%~87%[2]。谵妄不仅会增加褥疮、肺部感染、跌伤和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而且能引发患者抑郁或自残[3]。因此做好谵妄护理十分重要。目前谵妄患者的护理研究在我国还比较少,对谵妄护理知识掌握还不够,本文就谵妄的病因、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重症监护室内谵妄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帮助。

1 致病因素分析

1.1 重症监护室的特殊环境: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先进医疗仪器较为集中的区域,各种先进仪器的工作响声、监护仪器报警声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血流加速、耗氧增加等,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活动急性失调状态,从而诱发谵妄[4]。

1.2 限制探视:大部分患者都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5]。由于重症监护室需控制感染,因而谢绝探视,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有与世隔绝感。

1.3 限制活动:重症监护室患者多使用3种以上监护仪器及治疗设备,患者被迫静卧,害怕导管脱落,躯体活动受限,患者会产生绝望感,精神处于瘫痪状态,反应淡漠、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抑郁症,表现悲观、沮丧,单纯用药物控制效果不佳[5]。

1.4 睡眠剥夺:有调查发现,危重病房是医院噪声最强的地方,可达45~80dB,而噪声超过60dB时,环境产生的干扰就会使人烦躁不安。监护仪单调重复不分昼夜的报警声、机械的碰撞声加上频繁的护理治疗干预、同室患者的影响、药物应用常使患者不能有完整规律的睡眠[6]。

2 护理措施

2.1 营造舒适的环境:护理理论家韩德森(Hendersen)认为,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称”[7]。最大程度的缓解病人负面情绪,减少谵妄诱发因素是改善重症监护室环境的出发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改革病房设计,改善病房条件,使重症监护室病房趋近自然,贴近生活;二是创造浓厚的生活氛围。从而改变枯燥无味的重症监护室生活,使病人在轻松的环境下早日康复[8]。

2.2 家属支持:重症监护室病人需要全方位的援助。适度的允许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增加患者的信息,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遗弃和分离的恐惧[9]。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2.3 安全护理:评估患者的情况,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往对行为紊乱、躁动、激越的患者,往往采取约束措施,但近几年研究发现,约束所致的不能移动使病人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如激动、逆反、丧失尊严、恐惧及其他相关的复杂变化[10]。对于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禁忌使用约束性治疗,可酌情使用药物治疗[11]。

2.4 睡眠护理:谵妄病程波动性症状群朝轻暮重,确保重症监护室病人充足睡眠,以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为病人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8],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制造一个昼夜规律的睡眠环境[6]。在患者的视野范围之内放置钟表和日历帮助患者分清时间,同时加强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高他们对不利因素的耐受力[12]。对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的患者必要时遵医嘱予药物安眠,每晚口服安定5mg或肌注安定10mg[13]。

3 讨论

谵妄通常突发并且症状波动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在及时发现谵妄症状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熟悉重症监护室谵妄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一般表现,针对致病因素及时采取

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谵妄的发生,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总之,对重症监护室谵妄患者的护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①设计和建设更加人性化的重症监护室,改善重症监护室的环境;②加强工作人员和家属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③研究对谵妄患者一些有益的护理,例如,如何更好地体现谵妄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及对行为紊乱、躁动的患者是否有既安全又能减少约束带来不适的护理方法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护理重症监护室的谵妄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佐宁,主编.现代精神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65-471

[2] 张 燕,黄劲松,李功迎,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谵妄治疗中的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7:671

[3] 王晓滨,黄公怡,李维斌.老年患者手术后谵妄的预防和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2): 126-128

[4] 赵志荣,陈苑平,王瑞婷,等. ICU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及护理进展[J]. 麻醉与监护论坛,2006,13(2):92-93

[5] 张丽.ICU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J],2002,8(2):135

[6] 庄慧,柳娟.ICU对危重患者的负效应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197

[7] 潘孟昭,主编.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8] 敖薪.关于改善ICU环境的几点设想.实用护理杂志[J],2001,17(2):17-18

[9] 王志红,周兰珠,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10] 李书品,马海龙,刘晓梅.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减少使用约束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520.

[11] 金奕,杨荣兰.肝移植患者术后监护期间精神状态异常的观察与护理8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23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程序化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4-200-0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开设,可以很大程度上对新生儿进行全面地连续的监护,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最大可能的为新生儿患者身体、心理等方面提供保障。但是由于新生儿自身身体机能的特殊性,例如各种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全、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病情较为多变使得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尤为困难[1]。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我们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研究对象均为40例。实验组40例新生儿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日龄为1~14d,平均(5.2±1.3)d;而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日龄为2~15d,平均(5.3±0.8)d;两组新生儿重症监护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在对照组中重症监护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在实验组重症监护新生儿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在疾病的感染率、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记录实验结果。1.3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1.3.1质量控制管理重症监护室内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对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控制实施程序化管理,应该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把标准化操作规范以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分发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手中,组织护理人员对程序化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学习。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听取病人家属的意见,时刻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改进,真正意义上做到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1.3.2护理工作程序管理护理工作的流程在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中也尤为重要。通过护士长协同重症监护室中经验丰富的骨干护理人员一起,分析科室的实际情况以及重症监护的特点,对工作中具体方面进行操作流程的制定,并将流程操作印发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手中,在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能有任何差别。1.3.3其他护理工作管理重症监护室内其他的护理工作,比如环境的维护、急救程序以及日常心理疏导等方面都应该建立程序化管理方案,确保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程序化管理。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收集的所有数据统一进行记录分析,将全部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愈率以及感染率分析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中新生儿患者的感染率和治愈率分别是8.78%和98%;而在对照组中新生儿病人的感染率和治愈率分别是14.25%和79%,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2救治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新生儿患者救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中病人家属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由于新生儿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往往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即由于各种具有危害性的不确定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新生儿身体健康和患者家属的利益受到威胁,而且会对医院造成名声上的影响[3]。所有的护理工作中都会存在这种风险,但是由于社会对于新生儿的重视性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规范护理工作的实施,降低护理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总之,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80例重症监护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患者治愈率、感染率、病人家属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得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程序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并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对今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照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大家健康,2015,9(6):223-224.

[2]韩利芳.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监测及护理控制[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51-953.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为了提高重症监护室家属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我们在临床管理工作中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应用了人性化管理理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比分析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其中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为第一管理阶段,该管理阶段应用常规管理措施;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为第二管理阶段,该管理阶段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两个阶段重症监护室因为家属管理工作而产生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1.2管理方法

1.2.1第一管理阶段

第一管理阶段应用常规管理措施。

1.2.2第二管理阶段

第二管理阶段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尊重家属。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服务对象不仅仅是患者,家属也应当是服务对象之一。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具有重、危、急等特点,所以家属也存在着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之下,应当尽可能满足患者以及家属的要求,从而增强患者与家属的信任感。例如,家属在进行探视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对其打招呼,并且耐心解答患者家属所提出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护理方面的任何问题。如若家属提出的是治疗亦或者病情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咨询主治医师后再给予回到,以避免出现错误;(2)减轻患者负担与压力。当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比较重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同患者的沟通、交流。通常来说,高额医疗费是家属压力过大的首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理解家属,并且做好医患沟通协调工作。针对于特殊困难的家庭,也应当适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患者的家庭[1-2]。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第一管理阶段出现了50例护患纠纷事件,50例护患纠纷事件中有30例事故由于家属精神因素所引发产生的,占据护患纠纷事件总例数的60.00%,因为家属经济压力因素所引发产生的护患纠纷事件为15例,占据护患纠纷事件总例数的30.00%,由于客观因素引起的护患纠纷事件为5例,占据护患纠纷事件总例数的10.00%。第二管理阶段中出现了10例护患纠纷事件。两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参见表一。

3讨论

众所周知,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患集中监护救治的重要场所。当患者入住到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悔对患者及其家属在众多方面带来压力,严重影响了家庭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大多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均存在意识丧失的情况,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案与护理模式时,均需要家属做出决定,这便造成患者家属的压力比患者更加强烈。所以,相较于医院内部中的其他科室,重症监护室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更高。针对于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工作来说,如何更为全面系统化的加强icu家属管理,至关重要。经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人性化管理理论是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护患纠纷事件的家属管理理论,能够更好的促进、改善护患关系[4-5]。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由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在设置、仪器配备和管理上与普通病房有着明显的不同,患者在接受复杂的综合性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面对的是个陌生且复杂的环境, 往往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各种刺激。尤其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手术患者因自身的创伤疼痛、环境改变、缺少亲人陪伴等,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康复,个别患者甚至出现轻生念头。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将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特点

1.1对环境和患者角色改变而导致的抑郁、焦虑、恐惧心理:监护病房陌生的环境, 严肃的气氛, 缺少亲人接触及交际活动, 不分昼夜的医疗活动等均干扰着生活节律。患者的恐惧、紧张、孤独的情绪油然而生; 同时, 治疗时的创伤、气管插管、氧气袋、鼻饲管以及固定的, 持续的静脉注射等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从而成为不良心理反应的诱发因素,大多数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恐惧, 可表现为心血管、呼吸、胃肠道、生殖泌尿等多个系统的植物神经症状以及失眠等。

1.2绝望及自杀心理:在一般患者心里, 进入监护病房的患者均系病情危重的抢救病员, 监护病房的危重病人常与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联系在一起, 而相对来说, 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死亡病人相对集中, 又有各种监护仪器和管道及长期的输液服药,会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加上患者病情重,各项生活护理都由护理人员来完成,会产生爱与归属感的缺乏。加上医疗知识贫乏, 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过低, 产生消极意念, 对治疗失去信心, 甚至拒绝治疗,甚至有些患者拔去身上各种导管, 采取自杀行为。

1.3强烈的求生欲望及依赖心理:生存的需要是每个重症监护者最强烈的需要, 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尤其是癌症病人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 认为前途暗淡[1],以求生存希望, 实施一些不切实际的治疗方案。患者由于在监护室得到了全面的照顾, 熟悉和习惯了监护室的环境, 并且生命安全有较大的保障, 不愿离开监护病房,对离开监护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2],于是对监护病房产生依赖。

2护理干预

2.1尊重患者,加强交流,减轻和消除恐惧心理:尊重患者,热情周到, 态度和蔼,做好监护病房入室宣教。对择期手术患者可于术前进行访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同情体贴的态度与病人沟通。对手术患者应做好术前心理指导并带领他们熟悉监护室的环境,以消除恐惧心理使手术治疗顺利进行。解释仪器的作用目的, 使其尽快适应监护室的环境, 保持愉快的心理,配合治疗及护理, 当患者抢救或死亡时应用屏风遮挡,以免影响其它患者的情绪。对于焦虑严重者, 给予必要的抗焦虑药物[3]。

2.2不同文化层次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生活环境、知识层次的不同, 心理护理也因人而异, 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进行。积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必要而详细的交谈,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阅历、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甚至是患者的某些感情经历等。要注意不要在危重病人面前过多谈及病情,以免加重病情。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常通过阅读科普书籍而获得一些不全面的医学知识,对待这样的病人,要把重点放在解除病人心理疑虑上,医生、护士、家属应统一口径,避免患者产生猜疑心理。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通常对自己的病情缺少足够的认识,应反复以深入浅出的健康教育方式,配合适当而生动的实例,提高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增强信心,从而促进身心康复。

2.3转出重症监护室抑郁和依赖心理的护理:有些患者在病情恢复离开重症监护室时,担心离开重症监护病房病情复发而产生抑郁,对重症监护室产生依赖心理,我们对此期患者应提早告知转室日期及其转室的必要性, 使其对离开监护病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给予书面材料并通过健康宣教形式对出室病人做好必要的指导, 如: 合理饮食指导、疾病指导等。同时做好出室时和病区护士的交接班工作, 使病房责任护士了解该患者的心理历程, 有助于使病房护士做好病员康复期心理护理。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应经常和患者沟通交谈, 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了解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鼓励性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 利用典型成功病例进行引导, 并通过护士扎实的基础理论宣教, 熟练的心理护理技巧及护理技术, 使患者对临床治疗产生信任[4]。同时, 注意将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干预与住院后的健康教育衔接起来,保证病人处于良好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心理,可以激发和调动机体免疫机制, 战胜病魔[5]。

2.4降低环境压力:控制噪音,减少不必要的嘈杂声,降低工作人员说话的音调,将监护仪器的声音尽量降低; 尽早去除不必要的监护仪器及设备;预防仪器警报声音的发生; 当各种仪器报警时,应尽快消除警声并予以处理;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促进患者睡眠,并使之不受干扰。关掉不必要的灯光,在房间内悬挂时钟,适时向患者介绍时间,使患者分清白天和黑夜。

2.5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应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多起病急、病情复杂而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加之重症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特殊制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侵袭性操作、暴露隐私的机会较多等[6],躯体活动受到各种监护仪及管道的限制,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自信心可能受到打击, 产生自卑心理。要尊重患者,体谅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压力,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患者的暴露部位,做好晨、晚间护理及各种基础护理,主动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性格特征、生活习惯,要注意患者自尊心的维护,鼓励患者的自信心,疏导劝慰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与护理[7]。

总之,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心身护理, 使笔者深切体会到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价值。当人体健康失去平衡而产生疾病时,不但需要医治患者躯体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心理不良影响加以重视。根据具体情况,护士应以理解、同情的态度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支持、心理疏导,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在监护病房期间其心理、精神、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使患者情绪稳定,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而缩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鲁延红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6): 81

[2]袁耿清,主编.医用心理学[M].南京: 江南大学出版社, 1991:96~97

[3]吴文源.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4]孔令智, 赵树理.护理心理理论与实践[M].天津: 天津科学翻译出版社, 1997

[5]刘瑛.浅谈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J].山西护理杂志,1998, 12(4) :142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侵袭性导管;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34-02

重症监护室患者多采用多种侵袭性导管进行监测,其可能带来一系列相关感染的发生[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因及护理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住院收治的采取侵袭性导管检测的ICU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26-78岁,平均(59.87±10.53)岁,其中深静脉穿刺置管105例,置导尿管76例,气管导管插管58例,留置胃管46例。

1.2 护理方法:

ICU护理人员应重视室内空气的消毒,在家属探视时间过后,指定时间内进行严格消毒,保持ICU室内空气的清洁性;护理人员应当确保ICU设备与床位的一对一性,避免不同床位之间的器械交叉使用;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洗手,戴无菌手套;定期采集侵袭性导管的分泌物或者血液等做细菌培养,预防性合理使用敏感性抗生素[2]。

1.3 观察指标

1.3.1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所有患者中各类侵袭性导管中发生感染的几率。

1.3.2感染中病原菌比例:

观察所有发生感染的比例中各类病原菌所占的比例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得结果按P

2结果

2.1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重症监护室侵袭性导管感染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留置导尿感染(65.79%),其次为气管导管感染(56.90%),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衡量医院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机体的营养状况较差、免疫功能低下、伴发多种疾病,若护理不慎将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更好更直接的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重症监护室患者多采取侵袭性导管监护,如中心静脉穿刺、气管导管、导尿管等。此类侵袭性导管虽然在实时监控患者病情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导致了许多ICU感染的出现[3]。

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接触时间最长, ICU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及护理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患者侵袭性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保持ICU空气的清洁是护理首要步骤,必须严格规范家属探视制度,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来人员流动,探视时间结束后应及时对空气进行消毒。若出现重症患者在ICU死亡后,应及时进行单间隔离,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4]。同时护理人员对自我也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应严格吸收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时应戴无菌手套。每个患者的个人设备应消毒后指定床位使用,避免不同床位之间交叉使用,定期对各类管道进行细菌培养。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导致院内侵袭性导管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完全不使用抗生素又会直接导致患者严重感染的出现。因此,应正确留取各类培养标本,准确分离病原菌,做到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为了优化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明确ICU不同侵袭性检测治疗与感染发生的关系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本次研究选择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感染患者中留置导尿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最多(65.79%),其次为气管导管感染(58.29%),可见这两类侵袭性导管最易引发患者的内部病原菌感染,也是ICU护理的薄弱点。在对所有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后发现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最多,因此在ICU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应优先使用革兰阳性菌敏感的抗生素以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松彬,廖冬梅,邓莺ICU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6):686-687.

[2]张明,钱俊英,解建.521例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74-675.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血管;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重症监护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多参数监测监护仪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护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8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122例,女64例,年龄41~76岁,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2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8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26例、重症高血压患者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以及介入术后需严密监测的患者35例。

2 存在的问题

2.1  病房及仪器:使用原有内科病房,但重症监护室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包括中心供氧、心脏除颤仪、吸引器、抢救车及中心监护系统,能同时进行心电、血压、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护系统为中央监护系统, 包括中心台和10个床边台[1]。这些仪器使病房空间显得拥挤,且患者对这些仪器陌生,这些因素均可在思想上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及部分仪器的报警功能,均会干扰患者的正常休息,给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2.2  护理人员: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应用多参数监护仪及集中监护技术,这些仪器设备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仪器的使用使护理人员放松了对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的检测,过分依赖这些高科技医疗设备仪器所提供的信息。但有时候,有些信息与患者的临床情况不相符合,或者仪器的使用不当,也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会误导医生,导致得出错误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较危重,病房医护人员多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关注监护仪的结果,而对患者的状态无暇顾及,对患者关心不足,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更关注的是仪器,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2.3  患者自身因素: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都为危重症,在发病之初,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对疾病的恐惧和对预后的焦虑,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有不安全感;对缺乏疾病相关的知识,担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会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同一病室的危重患者病情发生急剧恶化时,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监护室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不足,使患者感觉受不到重视,产生自卑感,及对医护人员的不满情绪。

3 改善方法

3.1  病室的环境的改善:改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布局,使病室内光线充足,并保证一定的空气流通。根据病室大小设置适当的床位数,并尽量减少病室内放置的仪器、设备,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暂时不用的仪器移出病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患者的生活空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可调整患者姿势和体位且带有保护栅栏的多功能床,使患者有安全感和舒适感[2]。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调整病室光线,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视听触等感觉器官产生的刺激。护理人员要走路轻、讲话轻、关门轻;仪器设备的报警声要尽量调低。对病情平稳的患者及早停止监护。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患者。对患者家属提前做好宣教工作,探视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并且要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对其他患者产生影响。加强病室的夜间护理,夜间护理活动要集中进行,尽量避免破坏患者正常的休息习惯。

3.2  医护人员加强责任感

3.2.1 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学习心血管危重症医疗护理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由科室领导拟定培训计划,利用休息时间对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成立对患者的重要意义;监护系统和其他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能及时、正确地识别仪器发出的各种信息、警示,及时向医生报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表现;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和处理流程;心肺复苏;电复律、电除颤的应用指征及正确处理方法;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及诊断处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等[3]。

3.2.2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关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①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缺乏对急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担心,从而产生如恐惧、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利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对疾病的疑虑,耐心给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②向患者介绍重症监护室的仪器设备。由于重症监护室的仪器设备较多,部分仪器体积较大,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且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对仪器的配合使用及认识有差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所用的仪器设备,讲解其功能及应如何配合使用。如监护仪通过线路和管道与患者身体相连,因此要向患者讲清如何活动不影响监护效果,体位的变换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因监护仪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③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少由于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现在的护理模式为“以患者为中心”。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而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中图形、数字的改变,忽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存 在的心理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时间与患者交流,增进医护患者之间的感情,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更积极地配合治疗[4]。

总之,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成功建立,给心血管危重、急症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责任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了解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9):641.

[2] 潘爱军,刘  宝.关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设计问题[J].安徽医学,2009,30(6):699.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护理管理;精细化管理;神经内科;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医院管理体制不断改革,新型医疗设备不断应用于现疗护理工作中,重症医学监护应运而生。通过对医院危重病人的集中看护,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危重病人护理对医院人力、物力、技术的要求,大幅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1]。ICU科室在医院科室中具有特殊意义,收治的大多是危重病人,因此对设备、环境与医疗技术要求较高,这也决定必须重视ICU实习生带教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开展精细化护理管理,时间为6个月。

1.2 方法 工作流程、人力管理、护理安全和考核机制是整体护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1.2.1 实行精细化管理 整体护理模式要求落实管理责任,制定科学化的人力管理制度,实现人尽其用。根据本院重症监护室护理具体情况,决定实行分层负责制,管理体系是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从上至下,落实每个岗位的管理职责。其中,护士长实行监督职能,全方位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指导。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健康、并发症护理、病情观察等。人力管理精细化是精细化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做好本职工作。人力管理精细化注重的是各个不同护理岗位以及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以求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

1.2.2 制定精细化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精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对于护理工作而言,必须制定精细化的工作流程,精细化的工作流程可以使护理工作平稳有序展开。工作流程精细化有助于护理工作安排的有序化,环环紧扣,提高护理质量。具体而言,首先,生命体征监测流程精细化。血压监测是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常见的检测工作,以往的监测工作随意性很大,经常出现不同护理工作交叉重叠现象,患者休息受到严重干扰,调整后的时间是:上午6:30-7:30;下午14:30-15:30。其次,入院至出院全程工作精细化。对病人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按照护理计划制定工作表,严格执行,并由护理组长监督。

1.2.3 护理安全精细化 完善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重症监护室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因此,更要注重患者安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一些细节,如盛热水的杯子勿放在桌子边缘等。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包括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提供饮食建议,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1.2.4 注重护理工作考核 重症监护室改变了以往的年终考核机制,实行每月动态跟踪督查,考核实行护士长责任制,由护士长定期对各个护理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督促护理工作人员贯彻落实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实行护理人员自我评价机制,强化护理考核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工作突出的员工,可以进行物质奖励,激励护理人员。

1.3 评价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表,统计重症监护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数据处理, P

2.结果

2.1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由表1可知,项目实施后显著高于实施前。两组经过比较,p

3 讨论

整体护理模式是有效提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方法。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理工作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把护理工作的焦点转移到患者的需求上,提升护理工作效能。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理工作的每个步骤都必须具体、明确,坚决避免随意性[2]。精细操作和管理是整体护理的基本特征,可以实现对护理工作流程的引导,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工作流程精细化可以有序地安排护理工作,环环紧扣,提高护理质量,高效地节约时间,有利于护理工作实现科学化、集约化的管理。整体护理模式要求落实管理责任,制定科学化的人力管理制度,实现人尽其用,护理任务清晰明白、工作进程平稳有序,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3]。本文中,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实施后,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由比较可知,p

【参考文献】

[1]付阿丹,鲁桂鸣. 内分泌重症监护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 护理研究,2011,26:2428-2429.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危害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集中处理危重患者的全范围、全封闭的护理区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各种体液,这样就会出现不同种类的职业危害。与此同时,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会经常接触到甲醛、戊二醛等有毒化学消毒剂,在一定程度上草成了职业危害的发生。我们采取现场访谈的方式对某医院50例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护士职业危害可以范围四类: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心理性危害。

1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基本情况

1.1护士面临的生物性危害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各种体液和分泌物,有些护士为了省事,没有配备手套,从而造成了潜在的危险;其次,针刺伤容易造成生物危害[1]。通过对50例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调查发现,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大约有64%的护士出现过针刺伤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被感染的可能;再次,医院人群密集,人群流动性大,容易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受到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1.2护士面临的化学性危害 首先,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监护的过程中,护士会经常接触到甲醛、戊二醛、乙醇等含有有毒化学成分的消毒剂,这些化学制剂能够通过消化到、呼吸道或者皮肤进入到护士的体内,对护士机体的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生殖、发育等有着极大的影响;其次,麻醉剂对护士的危害[2]。在重症监护室中,麻醉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手术患者大都是接受静脉复合麻醉,拔管之后就直接进入病房由护士进行监护。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排出的具有麻醉性的气体如果被护士吸入体内,很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肝脏损伤等问题;再次,化疗药物对护士产生的危害。药品挥发之后,会造成生殖系统损伤、皮肤过敏等问题。

1.3护士面临的物理性危害 一般情况下,物理性危害可以分为物理刺激和运动功能性损伤两种,这些都会对重症监护室护士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危害。首先,X射线对护士的危害。重症监护室经常需要在病床旁边进行摄片,护士长期暴露在X射线的环境中,会对护士的造血功能、腺体、组织器官产生造成影响,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神经紊乱、失眠、造血功能损害等情况;其次,噪音对护士的危害。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集中处理危重患者的全范围、全封闭的护理区域,有限的空间会集聚大量的动力机械、例如:负压吸引声、心电监控声、呼吸机报警声等,都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情况;再次,运动功能型损伤。在重症监护中,最为典型的运动功能性损伤就是腰背痛。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护士长期处在一种持续弯腰的状态,很容易造成护士韧带和腰肌的损伤。

1.4护士面临的心理性危害 首先,医患关系紧张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心理。随着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和突发事件的时常发生,会造成护士紧张的心理预期[3],给他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通过调查发现,86%的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失眠的症状,其中30~40岁是心理障碍多发的时期;其次,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来说,平时医院的工作非常繁忙,造成了护士巨大的心理压力;再次,身心危害。与此同时,重症监护室忽视经常在应急的状况下完成抢救工作,工作往往会持续紧张,精神压力增大,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

2预防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对策

2.1强化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而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首先,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其次,医院要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发现和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行为的结合。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详细了解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掌握正确的自护措施,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伤害。

2.2优化对各因素的防护措施 首先,针对生物性危害的防护。护士要在工作过程中增加手套的使用率,减少对患者体液的接触,要掌握正确的扎针方法,如何不小心受伤,必须立刻用消毒水进行伤口的清洗,然后及时进行包扎和消毒;其次,加强对化学性危害的防护。配制各种消毒液前先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选择宽敞通风的地方,尽量不要直视,保持一定的距离,取用戊二醛浸泡的物品时动作要迅速,把危害性气体的危害降到最低;再次,加强对物理性危害的防护。一方面,护士要尽可能避免与X射线的接触,降低X射线对身体的损害;另一方面,护士要注意日常工作的姿势,加强腰背部的锻炼,不能够长时间是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加强韧带的弹性,不断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放置出现腰背痛的症状;再次,加强对心理性危害的防护。一方面,要不断增强重症监护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及时化解风险;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好护士工作、生活、家庭之前的关系,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2.3不断完善医院职业危害防护的体制机制 要想更好地克服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建立职业危害防护体系尤为重要。首先,不断提升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其次,医院要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制定关于医院执业危害的规章制度;再次,要根据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化,强化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更好地指导重症监护护士克服职业危害。

3结论

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因素也非常多,主要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心理性危害,为了能够克服忽视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可行的、完善的措施保障重症监护护士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于蕾.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

重症监护室护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086-03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管腔内血栓或出血堵塞管腔,致使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不足[1]。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采取针对性治疗和重症监护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率。本文现对我院实施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的相关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12 h内入院行常规检查,心电图显示相邻2个或2个以上ST段弓背抬高,临床表现为持续缺血性胸痛时间超30 min,但不超过12 h[2],口服硝酸甘油治疗后症状并未明显缓解。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急诊介入治疗,治疗后送至ICU进行监护。随机将9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肌梗死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急诊介入治疗,治疗后送至ICU进行监护。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取ICU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3 重症监护

1.3.1 一般护理 ①卧床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必须处于绝对卧床休息状态,视患者治疗效果持续1~2周,如发现并发症则需酌情延长卧床休息的时间。患者卧床休息时期尽量避免体力活动,翻身、饮食、洗漱以及大小便等均由护理人员辅助进行[3]。避免家属频繁探望影响患者休息时间或者引起患者较大精神波动或情绪激动而影响休息[4]。注意合理安排患者饮食,保持大小便顺畅的同时避免频繁大小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可以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适当肢体被动活动,刺激血液流动,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②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剧烈胸痛,可导致患者精神紧张或产生恐惧感,致使心肌缺氧情况加重,可诱发其他并发症。护理人员采取度冷丁、吗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等方法解除患者疼痛及患者心肌缺氧症状。③吸氧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吸氧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肌缺氧等症状,有助于逐渐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患者初入重症监护室时供氧机参数设定为2 L/min,采取低流量供氧,发生心室纤颤后立刻增大供氧流量至(10~12)L/min,氧气供应浓度一般为60%以上[5]。高浓度氧气吸入可有效增加患者血氧饱和度,缓解患者心肌梗死各种症状,短期内不会造成氧中毒,但必须遵医嘱实施治疗方案。④溶栓治疗护理 本组心肌梗死患者均排除溶栓治疗禁忌证,采取早期溶栓治疗患者急性ST段抬高症状。溶栓治疗对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要求较为严格,因此,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有出血征兆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避免患者死亡。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护患者胸痛变化情况、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溶栓后血清CK-MB酶峰值变化情况,协助医生对溶栓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制定下一阶段治疗方案。

1.3.2 心电监护 护理人员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24 h心电监护,患者住院期间需全程监护心电图波形变化、心率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发现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典型心电图波形,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处理,避免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处理不及时引发患者死亡。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重症监护室的心肺复苏术和电击除颤技术,在医生到来之前为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来挽救患者生命。

1.3.3 血压监护 仅靠心电监护是不足以及时作出准确诊断,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血压监护。一方面通过设备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护,另一方面对患者面部表情、面色、体温、尿量等变化进行监护,及时发现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高危重症。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情况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本组46例患者均未发生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高危重症,但护理人员仍实施了严密的血压监护。

1.3.4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由于胸痛、休克等严重症状引发濒死感、内心焦虑和恐慌,心理压力较大。针对患者的不安和紧张情绪,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情绪激动引发的高血压、心率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坏死等症状[6]。护理人员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实施病理知识讲解,指导患者掌握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明确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自信。对情绪低落的患者进行疏导和安慰,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慰藉,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情绪,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监护,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1.3.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通过定期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用药注意事项、生活习惯培养、作息时间调整、日常护理等知识,帮助患者调整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消除不良因素对病情的影响,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急救治疗及重症监护均脱离生命危险,死亡率为0,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死亡率为10.87%,满意度为82.61%,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0%,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对照组无效患者迅速转移至重症监护室采取治疗及重症监护后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渡过危险期后,1~2周内出院。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而引发的管腔出血或形成血栓,导致管腔被封闭,引起冠状动脉供血量大减或突然中断[7,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病死率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急救和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室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护理水平明显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效果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新的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变化速度快,需要采取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的有效策略[9]。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环节较多,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使用心肺复苏、除颤、人工呼吸机、心电图等相关设备,并进行急救操作,在医生未到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急救,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本研究实验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检查确诊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和重症监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和护理。对照组无效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表明重症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十分必要。实验组部分患者启用心电监护后发现心室纤颤,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窦性心律,并未引发不良后果。

总体来看,实施有效的重症监护室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病死率,对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有效的重症监护措施也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通过细致的护理工作,也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09.

[2] 肖静.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8):186-187.

[3] 吴霞,孙敏,杨文静,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护理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2):141-142.

[4] 李巧珍.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912-913.

[5] 朱红玲,张新玲.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1,32(17):3604-3605.

[6] 郭艳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 (4):35-36.

[7] 牟会伟.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6(22):44-45.

[8] 张依瑞. 延续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7(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