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由于时空、地域的限制,幼儿可能难以接触外界实际存在的事物,如北极熊、农村的稻田,又如任何人都不能见证物种演变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上,直观的将北极风光、金色麦子在风中笑弯了腰等演示出来,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不依托实际存在的事物,只能说是胡思乱想,在接触过那些教学视频后,利用孩子天真的想象力,再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美化,更能激发孩子求知欲,吸引孩子将注意力放在学习的课堂上。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建教学情境与氛围,提升教学效果[2]

第一,不仅能优化教学内容,还能化难为易。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知识及概念通常都难以理解,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的用声画视频传递教学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让幼儿能直观的感受一切[3]。就如交通标志教学中,如果仅仅教育孩子不要干什么,可能孩子能记住这些要点,但是不知道违反交通的行为具体是怎样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擅闯红灯,在马路上打闹的图画视频展现出来,孩子就能将自身放置在相同情境中,从而更好的记住教学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二,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幼儿这一阶段的孩子,既好管理,又不容易约束。他感兴趣的东西自然会认真学习,而不能吸引其注意力的,强制学习也是没有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运用色彩鲜明、视听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在幼儿园中班健康教学活动“能干的小手”中,教学的重点是告诉孩子手的重要性及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

教师在教授这些手的知识时,让幼儿想象手都能干些什么,用多媒体技术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直观的看我们的手都能做的事,引导幼儿不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干坏事。此外,教师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同的兴趣点,根据具体情况条件教学内容及进度,同时也能发现更易于孩子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能直观的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还能更好的进行互动。例如,观看大雁飞行的视频后,让孩子模仿大雁飞行姿势,孩子都有表现欲,为了模仿的更像,会激发孩子更加自主仔细的去观察,在互动玩乐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这样生动有趣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三、结束语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要敏锐的发现课堂生成中可以用作亲情教育的素材。幼儿对亲情的渴望尤其强烈,而且其生活经验大多和亲情有关,在课堂学习中理解知识、进行游戏时大多都会和亲情、家庭联系起来,课堂生成中会有较多的可以进行亲情教育的素材,教师结合课堂目标选择恰当的素材,有效的渗透亲情教育。第二,挖掘课内亲情教育的素材还要学会遴选和通过合适的方式去渗透,有些课堂素材并不是适合进行亲情教育,有些素材如果没有恰当的方式就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对素材进行速读,判断材料能否用作亲情教育,并选择相应的落实方式,在渗透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教育策略,让亲情教育得到最好的落实。挖掘课内素材不仅有助于教师更精确地握课堂,而且在处理课堂生成和课堂环节时能更加得心应手,亲情教育能够和课堂教学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二、提炼课外素材,拓展亲情教育的范围和形式

随着信息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教师和学生获取到的信息同步增长,幼儿对复杂信息的辨别能力低下,就需要教师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和萃取,保留能够被课堂所利用的素材,抛弃不符合幼儿心理认知和对幼儿成长有负面影响的素材。提炼课外素材,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考验。

教师在提炼课外素材时要把握住三个原则:一是适应性原则,课外材料纷乱复杂,教师要分析材料的来龙去脉,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能够被用作亲情教育素材,但是其延展和溯源之后,会发现并不能十分准确的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这样的材料尽量不要断章取义,以免教育意义的人为阻断。二是易于理解原则,幼儿的理解能力正处于萌芽期,对复杂材料的认知十分困难,教师要选择简单易懂的材料,或者对材料进行二次加工,从内容的深刻程度、呈现形式等方面降低理解难度,契合幼儿的理解层次。三是多种形式原则,幼儿的学习基本上都贯穿于游戏、手工等趣味性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创设多种形式去表现课外素材,不脱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亲情教育的效果。提炼课外素材能够有效地拓展亲情教育的范围,创设多种形式也能保证亲情教育潜移默化的得到落实。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家长角色”认同感,从施教过程中提高亲情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幼儿对教师具有很强的服从感和亲近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尤其是寄宿制幼儿园中,幼儿长期脱离家庭,更需要从教师身上获取亲情感以缓解亲情饥渴。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自觉承担起“家长”这个角色,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还要成为幼儿生活烦恼的倾听者、成长过程的引导者等。幼儿教师对家长角色的认同感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认真倾听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合理地指出幼儿的缺点,耐心地指导幼儿改正错误等。

要想提高幼儿教师的家长角色认同感,就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用爱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从施教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成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激励,体会到父母般的温暖,提高亲情教育的有效性。幼儿教师作为施教者,对自身家长角色的认同,关系到自己教学的质量,也对幼儿能否健康成长有不可小觑的影响,教师关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用父母般的关爱去对待课堂、对待学生,亲情教育自然而然地会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四、总结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课堂管理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133-02

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管理行为备受人们关注。如今孩子素有“小皇帝、小公主”之称,新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幼儿教师提高职业道德整体素养。幼儿园普遍出现幼儿上学迟到现象,当下社会中,工作、生活压力普遍增大,家长为给孩子提供更优渥的生活环境,不分昼夜奋斗工作,容易忽略和幼儿之间的互动,通常由爷爷奶奶对幼儿进行上下学接送。幼儿赖床现象非常普遍加之我国有隔辈亲之说,爷爷奶奶舍不得叨扰孩子,部分老人没有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竭尽所能满足孩子各种需求,觉得迟到不会有任何影响,殊不知幼儿对孩子存有一种敬畏心理,导致孩子晚到幼儿园迟迟不肯进课堂,或出现由爷爷奶奶直接陪读的现象。

一、幼儿教师课堂行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地位相差甚远

如今处于比拼时代,每位孩子家长都存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殊不知该种思想制约着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现行幼儿教学思想中将幼儿当成学习和发展主体,大力提倡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实际情况却南辕北辙,幼师尚未认清自身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仍处于强势地位,倾向于掌控式教学模式,且与幼儿互动行为通常由教师发起,幼儿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一味服从,久而久之形成依赖性,难以独立思考。当今幼师普遍缺乏创新性,普遍用统一提供的课程教材资料,无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幼儿实施统一模式管理,促使幼儿不得不自主放弃应有的选择权利。在幼儿课堂管理中,幼师为获得幼儿的关注率普遍营造轻松、和谐、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让幼儿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有少数幼师权威意识严重,全程操纵整个课堂管理行为,充分强调自我,忽略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使幼儿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参差不齐

实施课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或杜绝学生不良现象的发生,更侧重于教师利用课堂管理行为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学习情绪,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熟练掌握知识的运用,幼儿园课堂管理也不例外,然而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相差甚远,普遍将责任推卸到幼儿身上,觉得制约幼儿教师课堂管理的原因包括幼儿自身情况,如幼儿在课堂中突绪或对所教学内容不敢兴趣等,几乎没有意识到课堂管理行为的重要性。

二、有效改进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相关措施

(一)有效提升幼儿园教师自身课堂管理能力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一直处于重教学轻管理的状态,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应以身作则,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提升自身课堂管理能力,将课堂管理理论有效归纳到教学系统中,树立掌握与课堂管理与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全方位了解课堂管理真正目的,并在基础的课堂管理行为中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不能一味理论,缺乏实践,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T应意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定期开展课堂管理的培训活动,并选用理论和实践向结合的方式,并落实到实践课堂管理中。有效提升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丰富他们的课堂管理经验,使幼儿园教师能真正掌握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改善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问题。

(二)有效提升幼儿教师课堂管理思维能力

幼儿教师课堂管理思维能力与课堂管理行为息息相关,通过课堂管理思维能力能充分展示出幼儿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内涵,幼儿教师应根据对课堂管理理论的自我了解程度及自身工作经验能力,并参照课堂管理行为对课堂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不断改进自身工作能力。针对目前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现状,可知,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应有效提升自身对幼儿的关注力,及时发现课堂管理不足的现状,同时深入剖析课堂管理理论,从而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提示调整。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灵敏的课堂管理思维能力,实时了解课堂管理情况,并时刻督促自己,对自己不合理的课堂管理行为进行及时整顿,幼儿园教师将每天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总结,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提升课堂管理行为,或与其他幼师共同商榷,在他人的帮助下提高课堂管理行为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将所学到的理论付之行动。有效结合到课堂管理中,最终提升自身课堂管理水准。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前教育;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美荣(1976-),女,江西九江人,南昌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南昌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教改课题重点项目“基于从做中学理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主持人:陈美荣。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6-0076-04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园教育的文件,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并明确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1]至此,“科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并将自主探究和回归生活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旨。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师要根据3-6岁幼儿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并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2]。

无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都体现出了国家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并对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他们科学教育能力和素质。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现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教学法课程,其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但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利于幼儿教师在职前教育中培养科学教育活动能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目标单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目标,即过于重视让学生掌握“是什么”等科学知识,而轻视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和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3]。

(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大多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缺乏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交流,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以教师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缺少思考领悟和动手操作等实践机会,难以将理论有效地应用,缺少进行科学教育的经验,无法契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素质的要求,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四)教学评价单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而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察,学生自然不重视实践环节,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活动能力。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学生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能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思想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因为,在人们大脑中保持得最持久、最牢固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这样既能顺应儿童的天性,又能使知识的获得与生活中的活动联系起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二)建构主义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教学,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儿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儿童探索并解决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模式,其中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允许儿童获取和利用真实情境中的活动工具和方法来支持儿童在某一领域的学习,强调在客观实践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都强调以儿童为主体,引导儿童在实践中去“做”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基于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认知学徒教学模式,笔者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科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听,更要做,从做中学。经过近6年的探索与尝试,笔者发现,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做中学”的良好途径,也是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来培养设计、组织与实施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重要渠道。

在每一次的模拟情境教学中,一位学生当“教师”,其他学生根据年龄阶段特点来模拟学前儿童。“教师”既要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又要根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点来设计、组织和实施活动。之后进行各种形式的评课,以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和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满堂灌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分心并感到疲惫,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即由过去的教师唱“独角戏”转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每一堂课不仅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进行模拟教学。这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促进探究式学习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训练;既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又重视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实现。前期由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教学,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内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及学前儿童各年龄段科学教育的目标等,并布置实践教学的相关任务。之后每次课既有教师的理论教学,又有学生的实践教学即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

(三)教师示范与学生模拟相结合,促进自主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模拟教学,在学生进行第一次模拟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示范一个优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优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探索科学活动,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围绕优秀示范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如何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

(四)个人分工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促进合作学习

由于课时有限,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于是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这项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具体的工作,如主讲、做课件、收集制作开展活动所需要材料、分发材料、演示探索过程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但也需要相互合作,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各自的特长,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促进反省学习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小组模拟教学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模拟教学结束后,要求主讲人及小组成员先做组内自我评价,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最后由教师做主要点评,帮助学生挖掘他们的优点,对活动目标、材料、导入、过程、延伸和结束等方面做全方位的指导,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使学生进一步反省和完善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案。

(六)动手制作活动材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离不开探索材料,对于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学生利用废旧物品,根据活动的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实现材料的原创性,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上展示学生手工制作、手影等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学评价多元化,以评促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包括学生在实践环节即模拟教学中的表现,以实现对学生综合性的多元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既能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设计、组织与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及听课、评课的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与反思

近6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表明,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上,通过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准备教案和教具,制作PPT,组织与实施科学教育活动,团结协作,相互听课、评课等,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既培养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让课堂生动、活泼、有趣,有效地提高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正如有的学生所说:“我特别喜欢上科学教育课,在课堂上,我们设计一个科学活动,自己准备材料,制作PPT,组织实施科学活动等,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说课、写教案,制作和投放科学探索材料,还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活动结束后老师的点评和指导对我们今后进入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有极大的帮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真正让我们学到实际本领。”

模拟幼儿园情境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前提是,学生必须深刻地学习并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精神,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基本理论,放眼世界,把握全球最新科学教育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从做中学”,以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园输送符合幼儿教师职业要求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教基[2001]20号.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课堂

一、何谓家长进课堂

“家长进课堂”即家长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进入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利用家长们所具有的不同性格、气质、行为及文化背景,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和游戏中,使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家长进课堂的理论依据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提出的要求

《指南》中提到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的力量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二)幼儿园课程的公开性

幼儿园课程公共性下的公开性要求公共活动是一个实质性参与的民主过程,要求参与主体拥有充分的、对称的相关信息,从更广阔的范围来讲,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及其他可能的相关人员都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其中教师、幼儿、家长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相对重要主体。现实中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体的情况是基本没有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因此,支持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是幼儿园课程公共性所提出的要求与期望。

三、幼儿园家长进课堂的实践意义――以一名男家长开展体育活动为例

本学期班级在家园工作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开始逐步尝试让家长进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第一次尝试即是请一名父亲开展幼儿活动,接下来笔者也将以自己观察到和对父亲进行访谈的内容为基础谈谈家长进课堂的实践意义以及必要性。

(一)从教师的角度解读“家长进课堂”

1.对教师自身幼儿教育理念的强化

在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中,教师会指导和带领家长一起撰写教学活动计划,和家长一起探讨,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帮助家长了解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有对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特点的把握,才能给家长正确的指导,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对幼儿各方面的了解,同时教师会在和家长的共同探讨中既传播给家长好的教育理念,也能吸取家长在教育幼儿中的一些好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自身关于幼儿的教育理念。

2.有利于教师教学组织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家长第一次活动开展前,我们会提供一些教学现场供家长观摩学习和探讨,家长要进课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自己最鲜光的一面表现出来,因此,在准备教学现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充分备课,对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在教师观摩家长组织的活动时,虽然在教学技能和组织上家长会稍显吃力与不足,但是对于家长的第一次尝试,我们应该去发现他们好的一面,如这位父亲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虽然教学秩序很混乱,但是他自身的性格优势以及和幼儿交流的方式使得活动气氛很活跃,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其教学风格和交流方式等就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地方,有利于我们教学组织和活动的开展。

3.有利于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在家长进课堂的实践中,在和教师的讨论交流、观摩学习中,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会慢慢地融合。教师常常会因为无法向家长解释某些教育观念,甚至有些教育观念抽象地无法被家长所理解和接受,那么通过家长的实际参与和操作,家长能够深切地了解到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的一些教育观念,从而有效地指导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同时教师和家长之间在某些教育理念上也会有默契地达成共识,便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幼儿在家园教育一致性的基础上健康全面发展。

(二)从家长角度解读“家长进课堂”

1.促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尤其是对自己孩子的了解

在对父亲的访谈中了解到,他觉得这样的机会是很好的,他作为幼儿的父亲,很荣幸地以家长的身份走进女儿在幼儿园的活动课堂中,作为父亲的他在组织活动中既可以看到班级幼儿整体的学习与活动现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女儿在参与活动中的积极性,在整个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能力水平,这样一来,在每位家长走进幼儿园课堂的时候,都能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所处的能力水平,尤其是那些说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表现的家长,这对于家长了解幼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感受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肯定教师的专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哎呀,你们幼儿园老师好好耍哦,就是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嘛!”其实当我们真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时,会觉得无比心酸,其实我们付出的努力真的不少。这位父亲第一次组织幼儿的体育活动时,在问到他组织这个活动时有什么感想或者认识时,他摇摇头说:“当一名幼儿园教师真的太不容易了,既需要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又需要组织活动的能力,其实我觉得幼儿园教师也是很辛苦的。”当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课堂中,有了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后,家长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这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从幼儿角度解读“家长进课堂”

自己的爸爸妈妈当老师,幼儿会倍感自豪和亲切,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看到爸爸妈妈来带他们活动、游戏,会增进对幼儿园的信任,从而缓解入园焦虑,在这名父亲第一次的体育活动中,虽然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幼儿在活动中确实非常积极地参与,获得更多的愉悦性体验。同时,家长的职业、阅历、特长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用家长的工作特点和专业优势能够给幼儿带来新鲜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历,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

家长参与课程实际是一种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形式,能够使教育的合力和一致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切实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家长进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引起重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走进课堂并不是要家长代替教师来“上课”,而是更好地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幼涸翱纬谭⒄埂⒋俳幼儿发展的课程。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活化课堂; 提高能力; 几点尝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91-01

一、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践经验的结晶,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总有一定的固定性和滞后性。教育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教育活动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现有教材的概念、原则、方法等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目标,而应把教材作为范本,灵活选用或增删教材内容、灵活调整教材顺序,也可以从网络上、从幼儿园实践中搜集现实材料,形成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给学生学习实践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幼儿园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多种课型并存

在灵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课形式,大胆设计至少以下四种课型:理论课、案例课、实践课和游戏课。理论课是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传授有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课是分析教材中、网络上或幼儿园的典型案例;实践课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游戏课是学生搜集或创编幼儿游戏进行积累。因此开学初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三本”(即笔记本、实践作业本、积累本),在教学活动中多种课型并存,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活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了师生共同学习、展示平台,突出了学生能力培养。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

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活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1.模拟实践法。结合各章节内容,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设计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试教,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在诊断中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这样做,既训练学生的设计组织活动的技能,又解决教材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学生很自然地由学生角色的“我在学”转换为教师角色的“我要教”,由“教师教我”转换为“我教幼儿”,实现“学”是为了“教”的观念转变,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

2.实地感受法。幼儿的年龄特征是设计组织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脱离了这一点或停留在书本文字或模拟的情景中是不可能做好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所以要利用各种机会去接触、观察、记录、理解、关爱幼儿。因此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讲授和模拟教学还不够,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利用见习、实习的机会观摩幼儿园优质课,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实地感受幼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效果,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分析真实课堂教学;要指导学生与幼儿园老师之间面对面进行讨论分析、现场交流,巩固学习效果……这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沿着旁观者――参与者――成熟实践者的路径发展,成长最快,能力提高最有效。

3.案例分析法。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如:我们在某幼儿园见习时观摩了一节科学活动课《蚂蚁的家》,授课老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关于“人类的家“的图片和一些“蚂蚁的家”的图片进行对比后提问幼儿:“为什么我们的家比蚂蚁的家舒服?”“怎样才能使蚂蚁像我们人类一样舒服?”返校后,我把这个课例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再次分析。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对其他的教学环节给予肯定,但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质疑:蚂蚁的生活真的不如人类舒服吗?从科学角度来说,蚂蚁虽然不是高等动物,但它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极为契合,是适合它们的方式。科技的发展确实使人类的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但也隐藏许多问题,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优越于动物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那位老师的问题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缺失。通过分析,学生吸收了案例的优点,指出了缺失,相信她们将来在教学活动中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案例教学的突出特征是真实性、生动性、典型性。将真实的事例拿到课堂上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分析与建构,必然能够加强教学的生态化效应,增加课堂的活力特征。

4.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形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拆解全班集体,组成各式各样的小组,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实现每个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增加课程实施中的交往密度,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充分的对话与互动的机会。

5.研究性学习法。日新月异的时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分析、反思、实践,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提高有效性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齐遨游网海,共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比照,择优选用。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引入实例,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教与学共长,师与生共进,何乐而不为?

四、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并行

因为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以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势必有些片面,我的主张是从四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情况: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平时表现,三是积累情况,四是实践教学。重点以一、四为主,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与用结合,充分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引导学生学用并重,学用结合,突出能力提升。

总之,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责任重大,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师学生不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非凡的知识素养,更要有较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样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游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66-01

如何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成为目前教育界研究的问题,许多早期的教育游戏得到了许多家长、幼儿、学校的认可,成为幼儿们在课后娱乐的一种趋势。随着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为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利用游戏教学设计的思想方法,选择和设计开发针对课堂教学的游戏型课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探索教育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教学游戏相关概念

游戏是一项集体活动,有一定的规则性与比赛性,德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大师沃尔夫冈・克莱默认为:游戏是一种由道具和规则构建而成的,由人主动参与,有明确目标,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竞争且富于变化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不同的日常生活紧张或快乐的感觉,让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自我表现,从而产生愉快的满足感。教育游戏属于新生事物,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教育游戏能够提高幼儿园幼儿的知识、情感、技能等水平,它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主要强调了教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可培养游戏参与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的意义”。教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本质是游戏,知识是额外的游戏内容,在幼儿玩游戏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提升能力。

二 教育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幼儿园课堂教学和研究要熟知幼儿园教育课程标准,培养和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这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不仅需要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还需要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有效地选择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幼儿的认知特点

总体而言,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幼儿园,他们的认知具有具体性与生动性,由于幼儿注意力的情绪色彩,幼儿的注意力范围小、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传统的幼儿园课堂教学,如果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一部分幼儿对学习兴趣不浓。他们处在具体的认知阶段,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事物时往往被新鲜、有趣的东西所吸引。因此,幼儿园课堂教学引入教育类游戏,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在玩中学习,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要求,而且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2.幼儿园教学的课程特点

幼儿园的课程不同于其他教育课程。要做好针对幼儿的教学,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掌握足够的知识。教育游戏的特点能很好地发挥这样的作用,充分利用幼儿好动、活泼、好奇的特点。此外,幼儿园教育游戏也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单一的缺陷。总之,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类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特征要求。

3.教育游戏的应用价值

教育游戏是把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游戏有效地结合,通过游戏教育的价值体现,同时把教育融入游戏过程中。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是保持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环境的最有效手段。可以说,教育游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手段,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实现幼儿园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新的途径。教育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如何运用教育游戏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及现有教育游戏的缺点以及不足如何弥补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

三 结论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教学幼教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获取课程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1激发兴趣,讲解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求知的需要,认识的兴趣,在这种动机激励下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满足感,从而保持持久的求知欲。”[1]

在职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重理论讲解、忽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知识,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情境模拟、讲解演示、分析讨论等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技能。如:在讲授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我制作了“幼儿园的一天”的课件,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边看课件,边做记录。看完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们见习的幼儿园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教师和保育员的职责是什么?工作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作总结,最后让学生根据见习园的实际制定幼儿园一日活动表。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做到了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倍增。

2入园见习,听课评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一门集幼儿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是学科的主要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将学科知识与幼儿园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组织入园见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学习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积累经验。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的直接经验,幼师专业学生入园听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授课教师及课题内容,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各领域、各年龄的阶段目标,并教给学生听课时记录的方法。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议,主要从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活动过程中方法的运用,各环节的衔接,材料的使用情况,师生关系以及活动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记录。如:在听取实幼教师的一堂活动课“有趣的方巾”后,学生积极参与评议,她们能看出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好。但也有学生提出,在幼儿利用方巾遮住头部,躺在草丛中,躲避大灰狼时,由于背景音乐的渲染,授课教师语言生动、形象、逼真的描述,幼儿身临其境,当扮演大灰狼的大哥哥出现时,有些幼儿害怕得哭泣,幼儿之间情绪又互相感染,结果有2/3的幼儿跟着哭起来。学生们认为授课教师在过程时考虑不够周全。当我问及该怎样处理这一环节时,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上课前可让扮演大灰狼的大哥哥拿着大灰狼的教具,到班级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就可避免授课过程中出现此类问题,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尽管学生的评价很稚嫩,但指导老师对她们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现成课例,模仿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入园见习后,学生对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教师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是由于经验不足,无法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因此,我让每位学生接触幼儿活动教学的各种课例,模仿教学课例的教学设计上模仿课。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模仿不是照搬,我要求学生在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时,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要有创新。如:我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课例――童话“小猴卖圈”,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可分为“听‘圈’的故事”、“玩圈”、“找圈”、“贴圈” 和“编关于圈的故事”五个具体活动[2]。

在模仿教学中,学生们自己扮演教师和小朋友的角色,然后按各自的角色要求进行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的角色体验,同时也对幼儿活动教学形成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模仿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幼儿园单个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明确一个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五个部分及每个部分的具体要求,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环节与环节的衔接,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以及如何与幼儿互动等问题[2],提高了她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活动,登台试教

通过理论学习和入园见习、课例模仿等实践活动,学生们积累了一定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经验,组织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登台试教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我在进行这种教学活动时,先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且与幼儿园现实联系紧密的课题,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设计活动方案,并与她们讨论和修改活动方案,然后鼓励她们积极登上讲台试教。对于心理素质好,且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我会和其他学生一样,只做忠实的听众,让其自己完成。对于心理素质差,有些内容表述不清、手足无措的学生,我会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有信心完成[3]。同时,我们还会选送一些心理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学生到见习园试教,由见习园一线教师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参与评课。如:在评我校06级学生黄春青同学试教的“保护牙宝宝”的课时,有学生提出,根据健康领域的年龄阶段目标,该生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准确,对于“幼儿怎么会蛀牙?”这个难点没有讲清楚,教态不自然,语言不够儿话等。参与评课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见习园教师适时地给予点评,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念,对于她们今后从事幼教事业,创造性地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相长的原则,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参考文献:

[1] 刘凌霜. 愉快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1,19(9): 74-75.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学制;专业化水平:称谓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40-05

近现代中国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称谓的改变,不单单是字眼的变化,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角色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仅仅做幼儿身体的养护者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承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多样化。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等等。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呈何种趋势。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从称谓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保姆”:封建礼教的代言人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教师被称为“保姆”,主要是由经过培训的育婴堂中的乳媪、敬节堂中的节妇以及愿做保姆的女佣、贫妇充任的。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草拟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重新修订后正式颁布实行,史称“癸卯学制”。学制规定设立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并把这一机构称为“蒙养院”,还拟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当时的中国严禁设立女学。在没有女师范生可以充任蒙养院师资的情况下,《章程》规定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附设蒙养院,通过培训乳媪和节妇让她们充当蒙养院的教养人员。乳媪、节妇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后,“讲习认真,保育、教导合法者”可以获得保姆教习凭单,以此单作为入耳只凭证。

对蒙养院师资的培养,主要以传授学习《孝经》《列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为主。蒙养院虽然引进了若干外国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只择取“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教授。可见,此时对于师资的培养,是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教为基本特征的,只重视妇德教育,忽视体育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旨在教授“为女、为妇、为母之道也”。

随着蒙养院的发展,原有育婴堂、敬节堂中的乳媪、节妇数量少且总体素质偏低,已很难满足蒙养院对师资的要求了。为了解决蒙养院师资奇缺的问题,同时迫于社会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政府禁止设立女学这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现象的激烈批判的压力,清政府不得不于1907年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创办了女子师范学堂,用以培养小学堂教习及蒙养院保姆。虽然《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没有规定设立单独的幼儿师范学堂,但是毕竟是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了培养幼教师资的问题。《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文化水平、年龄、人格品性等均有具体要求:“①以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四年级、年15岁以上者为合格。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二年级、年13岁以上者亦可入学;唯当令其先入预备科补习一年,再升入女子师范科。②须取身家清白,品行端淑,身体健全者,且有切实公正绅民及家族为之保证。”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具体要求来看,这一阶段对幼教师资的外在要求增多,且更为严格。蒙养院的师资不再是思想封建落后、文化水平低下的妇女,而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身家清白、品行端淑的女子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把培养女子小学堂教习、蒙养院保姆作为根本宗旨,要求女师范生在德育、体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德育方面,要求女师范生养成“贞静、顺良、慈淑、端俭”等诸多美德。体育方面,废除女子缠足,以使身体强健,能吃苦耐劳。重视理论知识的教习。开设“教育原理”“家庭教育之法”“蒙养院保育之法”等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凡是有关日用生计及女子技艺的科目,“务注意讲授练习,力祛坐食交谪之弊”。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设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女师范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协调发展,具有实用性、技艺性、科学性及师范性的特点,“与近代幼稚园所开设的课程差不多”。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新政府对清末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改革,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院”改为“蒙养园”,蒙养园保育幼儿者为“保姆”。保姆必须是女子并且具备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的资格,或者是由相关部门验定合格的人员。至此,对幼教师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女师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且要求对女师范生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授的内容更强调实用性,还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女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2.“幼稚园教员”: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准专业幼教从业人员

1919年的,将中国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阶段。模仿日本痕迹较深的壬子癸丑学制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了。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于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六岁以下之儿童”,并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改变了以往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幼稚园的师资称为“幼稚园教员”,必须是幼稚师范学校(入学资格为初中毕业)毕业的师范生或是具备小学教员资格并有1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女子。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就需要接受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所组织的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的检定。

1935年国民政府修正的《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要附设幼稚师范科,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游戏、卫生、军事看护、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劳作(农艺、军事、工艺)、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教育测验及统计、实习。实习包括参观、试习、试教,在每项实习前后都要完成预备、报告、讨论三项手续。师范学校还要附设幼稚园,以便于师范生实习。在附设的幼稚园实习,使师范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运用,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教养员”:教育与养护结合的专业幼教工作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改善教育不均衡现象,中央政府于1951年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即“1951年学制”。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将“幼稚园教员”改称为“教养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任务,修业年限为三年,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年龄不作统一规定。在幼儿教育师资特别缺乏的地方,初级师范学校要附设幼儿师范科,招收年龄较长的高小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对教养员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1956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指示》,提出大力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策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师范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主要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二是采取一些非正规的短期训练措施,以补足当地师资的缺额。短期培训的对象至少应有初中一年以上的文化程度,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业务知识技能”。

1951年学制颁布后,国家对幼教师资的培训更加重视,幼儿师范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及其说明》规定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科目包括世界通史与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儿童文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教育史与学前教育史、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专题课堂讨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选修科目及各科教学法等。与以往相比,此时幼儿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技能并重。教育见习的增设,使师范生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观察优秀教养员的实际教育活动,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减少物理、化学等科目,增设有利于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的科目,如钢琴等,使幼教师资的专业内涵进一步凸显。

4.“幼儿园教师”: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

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确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称谓。作为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在专业化水平上,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职责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等。幼儿园教师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性,其专业性也得到了承认与肯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称谓的变化过程,实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癸卯学制时,充任保姆的乳媪、节妇和贫妇都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可见,当时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非常少,入职门槛非常低。政府更多的是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当作一项“补益贫民生计”的惠民政策。直至壬子癸丑学制时,对保姆的专业要求开始凸显。壬戌学制对幼稚园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经过幼稚师范学校的系统培训,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一阶段,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专业技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学制对于教养员的要求愈加严格,需要高级中学毕业且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知识技能。当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确定为“幼儿园教师”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幼儿园教师须具备专业合格证书,这一规定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到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相同的地位上,这在之前的任一阶段都是没有出现过的。由最初的基本无识字能力的封建礼教代言人——保姆,发展到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大跨度质的提升。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职责也从癸卯学制阶段的“专在发育其身体”逐渐发展到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凸显教育的职责。1932年的《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幼稚园开设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以及餐点,而且列出了每项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具体内容。及至1951年学制阶段,幼儿园更加注重有保有教,保教结合,既要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又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其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由最初单纯强调保育的“看护者”,发展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启示

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当理论、技能、实践并重

对以往学制的分析发现,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可否认,目前还有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专业技能培养,以致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无从下手。某些专科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则过于偏重钢琴、舞蹈等技能课,轻视理论知识教育,以致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不高,踏上工作岗位后很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

事实上,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修养,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弹、跳、唱的功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力求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要努力提升实践课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要应用于实践。实践不仅仅为内化理论知识服务,更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服务,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专业品质,为今后尽快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各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以促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资格认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

自壬子癸丑学制以来,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作出具体规定,强调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保证教师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相对宽松,主要体现在高级别资格向低级别资格融通方面。这种“下位融通”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可以去幼儿园执教,幼儿园教师却不可以去中小学执教。这种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每一阶段学生(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是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即便是最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下位融通”制度的存在还导致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一是因为许多教师更愿意去考取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因为许多强调教师弹、跳、唱等技能功底的幼儿园更倾向于招聘音、体、美等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许多音、体、美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大大降低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进入工作岗位的一项重要凭证,完善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严把教师质量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应改革现有的“下位融通”制度,实现教师资格证与教育阶段相对应,即持有哪一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就在哪一阶段执教。幼儿园应把幼儿园教9币资格证作为岗位任职的首要条件,实现持证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定期复审也很有必要,可以借此防止出现教师资格证的执照化和终身化问题。

3.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从以往学制的变迁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与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近代女学的创办为幼儿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历届政府不论是通过改革学制还是颁布文件来发展幼儿教育,都引导着幼儿园教师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更着重强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标准》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份《标准》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春美.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J〕.早期教育,2012,(3):27.

〔2〕〔3〕〔4〕(5〕〔18〕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4-99.

〔6〕〔7〕〔8〕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75-582.

〔9〕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4.

〔10〕李定开.中国学前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9.

〔11〕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00.

〔12〕〔13〕唐淑,冯晓霞.百年中国幼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85.

〔14〕〔15〕〔17〕〔1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6〕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调控;幼儿园体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15-01

每个幼儿都拥有自己的身体,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与自己的身体打交道,《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说明国家教育部从战略高度指出幼儿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许多教育家也对此作过精辟论断,其中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 “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当代幼儿教师在“看病贵”的严峻形势和“强国必先强身”的大形势下面前审时度势,将体育课堂教学――幼儿的身体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且作为幼儿园的研究课题确定下来。广大的一线幼儿教师都明白:孩子喜爱运动,这是他们的天性无可挑剔,但他们兴高采烈的情绪往往忘乎所以,其锻炼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我也曾困惑、彷徨过,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刻认识到:在幼儿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 恰当、适时地调控,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词义界定

(1)幼儿园体育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引导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和户外活动区域内,利用一些器械进行的各种身体锻炼活动。

(2)调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反馈信息,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调节幼儿的行为,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调控策略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节奏、教学评价等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就针对体育课堂教学而言,它具有十分鲜明、显著的特点。我根据多年的教学摸索,初步总结调控策略如下:

(一)场地调控。幼儿园体育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包括在户外、室内场地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场地大小地安排一般要考虑幼儿的安全性、项目内容、规则的支持等,使户外、室内场地真正成为幼儿锻炼的好场地。

(二)角色调控。 在幼儿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角色分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游戏的内容、角色的要求,灵活掌握。主要角色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游戏的情节和情节的发展。小班体育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幼儿难以承担,一般由教师担任,待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也可由能力强的幼儿担任。中、大班有的先由教师担任,然后由幼儿担任,有的可由教师指定或幼儿之间相互推选。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轮流担任主要角色无疑也是个绝好的方法。我们的宗旨是:“培养每个幼儿都能担任主角,从而得到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激情。

(三)标记调控。在幼儿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标记能起到良好的隐性调控作用,可以调控游戏的规则、线路、起始的距离、活动区域的划分。标记可以让幼儿共同商量、讨论,选择幼儿喜欢的标记,让幼儿理解标记的意义,督促幼儿共同遵守。

(四) 机智调控 。在幼儿园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幼儿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于这些突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灵活的做出反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

一节体育课上,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风筝在高空展翅飞翔且“嗡、嗡、嗡……”地歌唱着。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去,有孩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一下子平静的课堂热闹起来。这位教师索性宣布:孩子们!我们一起看风筝。大家都兴致勃勃的边看边议论,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这个小小的插曲,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看似离题万里,实则是教师的明智之举。在机智调控的教学中也属聪明的手段,确保了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

(五) 活动量调控。幼儿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量要适度,活动量过大,幼儿会处于兴奋状态,影响下一节活动的开展;活动量过小,幼儿将达不到体育锻练的目的。活动量安排一般由小逐渐加大,经过高潮再逐渐下降,结束时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活动量的调控要兼顾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运动的密度、运动项目的特点。教师应细心观察,发现幼儿出汗过多、脸色涨红、动作缓慢不协调,呼吸急促,应减小活动量。

三、调控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体育课堂教学要素地调控,惊喜地发现取得了一些成效,写下与大家共享:

(1)幼儿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与技能得到提高。在教师的科学调控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学会跳绳的人数愈来愈多,学会跳绳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也愈来愈大。

(2)看图示的能力增强。幼儿从开始的不会看图示看简单的图示看较复杂的图示快速的理解图示。这个过程幼儿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3)运动的创造力提高。由小班幼儿教师手把手地教,到大班幼儿开动脑筋想出琳琅满目的玩法。在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思维等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每一堂体育课都是师幼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不可重复的,要求教师具有实施调控的技能。这是指教师对教学进行状态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课堂实施调控能力的强弱是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是教师教学风采的展示。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对象,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程序 ,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动态调控,以充分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构筑理想课堂;《主题文件夹》建设;优化网络教研

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原本教研即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立足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对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按照新《纲要》的要求,我园积极拓展原本教研内容和新模式,立足原本实际,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原本教研之路。

一、以“构筑理想课堂”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研模式

课堂教学研讨是幼儿园最基本一种的教研模式,我园把目光聚焦于课堂,立跟课堂,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探索,通过“精品教案分享”、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教学比武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将原本培训直接走进课堂呈现课程的魅力,让教师充分“卷入”到课程当中来,在参与中提高。

(一)立足课堂,强化基础教研

幼儿园教研活动已形成制度化――每周周二集中教研活动,每周五年段组活动,平时根据计划每月安排一次大型教研活动。通过“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支架式”理论学习、“问题挂牌式”专题讨论、“互诊互评式”集体备课、“滚动推进式”导师制度等,不断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积淀教学基本功。

(二)抓住问题,重视应用教研

以教研组、年段组、帮教组为平台,以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焦点进行研究,具体方式和过程:“靶子课”呈现问题;“原点叩问”聚焦问题;“示范课”解决问题;“透视课堂”生成观点;“经典反哺”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实施青年教师模仿课、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抓准共性问题,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找准点子,加强专题教研

针对本园教育教学情况,组织开展了主题课程研讨,语言领域专题研讨、健康领域专题研讨、科学领域专题研讨、礼仪教育研讨等,我们先采用“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然后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在实践――在反思”的途径进行,直到教师教师获得较为满意理想的结果为止,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及改进能力。

二、以“落实主题课程”为目标的《主题文件夹》建设的主题课程教研模式

幼儿园《主题文件夹》的内容是以年段为单位,共同讨论、制定、收集,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主题的确立,目标的制定,主题计划、教案设计、主题下环境创设、家园互动、幼儿活动过程的记录、幼儿发展评价、活动反思等课程实施全过程。

通过主题课程研讨进一步完善《主题文件夹》的创建,要求教师将活动方案、活动后的反思、听课教师的评价、方案的调整计划及时予以汇总和整理,最终形成完整而有质量的文字资料,作为今后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借鉴。我们通过这样的操作流程开展:年段组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业务园长的指导――第二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第三次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总结,形成最优化的教案,收集到主题文件夹中。通过这样的主题课程研讨,促使教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尤其让教师探究“是什么”、“为什么”,逐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题文件夹》的建设过程,培育了教师的反思文化,倡导了教师的行动研究文化,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从而落实课程质量。

三、以“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为特点的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模式

(一)以点带面,倡导个性教研

我园注重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营造学习文化,培育反思文化,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写作,倡导行动研究文化,立足教研,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倡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课题不求大,不求异,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求教师的科研要研究真问题,科研的成果要能实实在在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有多个课题成果获奖。教师人人撰写论文、案例,多人次在市级获奖。

(二)依托信息技术,深化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利用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1.电子备课──上传教案交互修改,实现资源共享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幼儿园历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集体网上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

2.博客论坛──借助网络平台展示自我,收获研究乐趣

2006年,幼儿园全体教师均注册了教育博客。通过教师博客平台,构筑了一种资源共享、自主化、互动式的园本教研新模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园领导更起到了率先引领作用,经常参与网络研究,网上评课,发表观点并及时整理发表日志。

3.班级博客――借助网络平台,快捷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

班级博客、幼儿博客已成为幼儿园家园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博客上与家长共赏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家长提供正确的育儿及教育点子,深受家长的欢迎。

几年来,我园通过构筑理想课堂、《主题文件夹》建设以及优化网络教研这三大模式,通过强化基础教研、重视应用教研、加强专题教研、倡导个性教研、深化网络教研这五条主线为教研路子,以传统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园本教研为教师的发展和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一、园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

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将来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幼儿园先进的教育理念应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特别是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无论课程模式的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方式的运用,幼儿活动的安排,一切都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教育过程、注重教学互动。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敢于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胜任新课程的教师。

二、园本教研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为了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确保每个幼儿教师具备幼儿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幼儿教学工作,全面完成幼儿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成绩。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创造条件让幼儿教师成长。幼儿园要创造条件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历进修,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尽可能安排幼儿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开阔幼儿教师的视野,丰富幼儿教师的思维,使幼儿教师学习借鉴别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是抓好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基础上,要着重抓好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对骨干教师鼓励其改革创新,取得先进成功的教学经验,给全园幼儿教师上示范课,传授先进教学经验。对新教师安排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要求新教师多听课,多向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学习,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尽快掌握教学技能,能够胜任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是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现代教育形势要求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在创新中工作,会学、会思,才能取得较快的专业成长和良好的教学成绩。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幼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要求幼儿教师在学《纲要》、学《规范》的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质的载体——备课、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研论文等,提高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水平,提高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三、园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做法

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具体化,使之能够实施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取得实际成效。以下是三种基本做法。

一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预期的幼儿学习结果。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该堂课是否符合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是否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否表述得准确具体,是否能取得预定目标。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中,全体幼儿教师要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清楚地了解这节课需要把握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达到课堂教学要求。

二是明确课堂教法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学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明确课堂教法学法,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幼儿更好地“学”,着重考虑教法否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明确课堂教法学法,让教师感到容易教,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积极性提高,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从最初注重知识,到强调技能,再到现在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正是基于幼儿园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迫切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见习活动日益重视。一方面增强了与幼儿园的双向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见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对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见习活动存在以下问题:见习时间安排过少、见习缺少针对性,见习过程缺乏有效指导。

二、问题分析

1.根本原因在于重技能轻理论。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艺术类课、师范技能课不间断,重视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虽然也开设了许多专业理论课,但从上到下这种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导致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薄弱,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浮浅。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容易陷入“工匠式”的就事论事甚至照猫画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后发能力不足。

2.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对见习活动缺乏统筹安排,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见习活动只是作为学期工作的一部分,相机安排,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见习使用手册,学生的见习活动目的性不强,浮光掠影,主要就是关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许多学生经过多次见习仍然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不熟悉,更谈不上懂得具体的工作方法。

3.缺乏对见习指导方法的研究。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全程陪同,偶尔点评一下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收获主要来自于自身的观察,这就使得见习效果大打折扣。

4.缺乏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意识。在见习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学生主要是看,幼儿园教师主要是做,基本就是两条平行线,互不交流。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经验往往比专业教师更为丰富,而由于缺乏合作意识,没有创造条件为双方的交流搭建平台,浪费了幼儿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

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经历了三次观念性的转变,即由最初的“知识拥有者”到“技术熟练者”再到“反思性实践家”的转变。这种观念性的转变实际上也表征了幼儿教师教育三个不同的阶段。“知识拥有者”重视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学历水平,这是幼儿教师职业由非专业走向专业的最初形态;“技术熟练者”强调的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反思性实践家”则强调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其终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境界。舍恩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提出了从“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家”的专家形象转变。在舍恩看来,传统的以“技术理性”为支撑的“技术熟练者”的教师职业形象正逐渐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以“行动者”为支撑的“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职业形象。艺术技能只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外在条件,而如何扮演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在懂得幼儿的基础上科学施教则有赖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见习活动恰恰是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促进对理论学习的极好的平台。

2.设计见习实用手册。

为了使见习活动能够统筹安排,有科学的依据,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选择专业理论课程中确需见习活动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增强见习活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3.加强对见习指导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在见习指导方面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学生实际的见习指导方法。

(1)群体辅导。适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首先在学生集体观摩的基础上,安排施教老师介绍教学意图,其次由幼儿园教师和专业教师分别点评,回校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活动,最后完成教学反思,由教师批阅,结合问题进一步开展课堂讨论活动。

(2)小组辅导。适用于幼儿园一切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见习手册,观察幼儿行为,教师可以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幼儿行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个别辅导。适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前期阶段由专业教师逐一辅导学生完善教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散到各个幼儿园开展试教活动,再由幼儿园教师负责评定和具体指导。

(4)完善课堂教学活动。注重运用情境化教学,注重课堂模拟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见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我认为,加强学生的见习指导,其目的在于促进理论知识的内化,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著名教育家阿尔贝兹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经验情境中形成的以特定的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特征,具有高度经验化和个人化的知识。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我认为,唯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见习活动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动态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而且这种践行与反思是一体的,它是“行中思、思中行”的统一。只有思行合一,才能在螺旋形的进程中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性知识。

4.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请进来,近年来我校经常邀请幼儿园的园长和骨干教师围绕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常规管理、游戏指导、幼小衔接、就业指导等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见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进幼儿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增进对幼儿的认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幼儿园 教学 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1创建有效性幼儿课堂的必要性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对儿童影响最大,儿童打下良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幼儿时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小学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幼儿园的有效性课堂构建是在幼教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以儿童发展为本这样一种先进理念呼唤下应运而生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孩子初次意识到课堂这个概念。

有效课堂就是要构建出一个兼顾有艺术性、教育性、发展性、多样性于一体的综合课堂。游戏和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内容,也是孩子们幼儿园生活的重心所在,然而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幼儿园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游戏、娱乐,而是要在课堂中获取一定的知识。

2创建有效性幼儿课堂的基本原则

2.1适宜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授课,都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以小班为例,此年龄阶段幼儿的主要内容就是活动和游戏,所以他们的活动就集中在活动中,为保证幼儿有宽敞的场地,互不打扰,教师可以就把活动的环境设置在户外活动室的长廊上,可以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活动的空间。而对于大班也就是学前班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接触到汉语拼音和数学的学习,教师就要针对他们设计出一些简单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2.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的原则,是指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出层次性和渐进性。比如说小班孩子活动的目的性较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新颖和富有色彩的玩具或者游戏来吸引他们,引导他们的行动。而到了中班、大班,孩子们的课堂教学计划就可以有目的进行,教学的结果逐渐成为他们学习和游戏的主要目的。所以说,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小班孩子们的活动量比较大,游戏含量比较高,知识含量比较少,而且游戏的难度系数也比较低;大班学生则应该以学习为主,好好学习汉语拼音和数学基数,游戏可以只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出现,使学生们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2.3规则性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孩子们正常活动的重要保证,它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们的创造力,而是为了他们学会如何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制定出一些相应的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不可以说话,让孩子们知道课堂是教师讲课,同学们学习的重要场所,所有影响到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课的行为都不可取。这些规则是幼儿在初次接受教育的时候所必须遵守的。通过这些规则,也可以训练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孩子们做事更有目的性,为将来的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如何创设有效性的幼儿课堂

3.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小年纪的孩子受情绪影响比较大,喜欢模仿,容易分心。因此,教学中的知识点含量量应该比较少,而且教学的内容也应该选择简单的,否则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他们什么都记不住。年龄稍大的孩子活泼好动,思维意识发达,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已经能够遵守一定的规则,所以针对大班的同学,教师就可以教授一些难度相对比较大的知识点,而且课堂所教的内容也可以丰富一点,还可以利用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将教学与活动结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中既动脑、又动手。

3.2注重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早期的经验、个性特征和生理上的原因,孩子们就算在同样的年龄段,在不同领域中的发展也是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说针对调皮的孩子,教师就应该要求严格,而且态度严厉,让他们变得乖巧;针对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孩子,教师就应该多给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同一课堂中,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考虑到孩子不同的自身能力,准备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来满足不同水平孩子们的需求,让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在美工课中,应该为那些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小朋友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和教学,像雪花插塑、各种玩具车等,以适应年龄手部动作欠准确、欠灵活的孩子拿用与活动;而针对那些身体身体素质好,各关节的活动较为灵活的同学,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其他的材料给他们,以促进他们的提高。

3.3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愿望往往产生于对教师讲解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候,应该注意观察到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将课堂和孩子们喜爱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游戏、唱歌、跳舞等等,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孩子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有新意、有个性的活动,也可以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延伸,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被兴趣所吸引,深深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结论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知识或者得到发展。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求幼儿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而且能够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技能和文化等。幼儿有其特殊性,我们只有遵循儿童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才能够真正使幼儿园学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 胡慧娟.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6).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课堂教学在幼儿园又称为集体教学活动,是对幼儿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受自身基础薄弱,缺乏名师引领,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多问题:

1 教师教育理念不到位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一般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简单的重复是基本的教学方式。如幼儿学习歌曲时,教师一句一句教,幼儿反反复复一句一句学,而没有让幼儿整体感受音乐的优美。

2 教师教育驾驭能力有限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一般采用接受式学习,即教师讲幼儿听。语言不够精彩,对于幼儿回答不能较好的回应,课堂上幼儿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也存在不能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上出现幼儿过于兴奋或是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教师缺乏教育机智,要么忽略问题,要么以教师的权威简单粗暴加以制止。

3 教师缺乏思考和学习能力

农村幼儿园教后反思执行不到位,即便是有要求,也质量不高,笼统话、套话多,较为简单。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实践我们觉得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探索。

3.1 引领教师向书本学习,丰富教师的思想力。

读书使人进步。李季媚教授说,幼儿教师要想博得职业尊严,只有设法成为有思想的人。而有思想来自实践和反思,来自读书学习。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园共读、小组漂流和自主阅读等相结合的读书活动。开学初,园里针对本园教师的发展需要确定共读书目,然后制定出全园共读计划。每周教研活动时间,我们也安排幼教杂志上的文章选读,并开展读后感讨论。读书漂流是就一本专业书,每周漂到一位教师处,教师阅读理解后向年级组教师进行介绍。读书培训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性。

3.2 引领教师观摩优质课碟片,领略名师的教学风采。

在名师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课上得非常有趣。幼儿带着一种高涨和激动的情绪参与到学习中,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农村幼儿教师受区域偏远和经济发展滞后因素的制约很难接触到名师,名师课堂碟片观摩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方式,教师一边观摩一边记录,然后分成小组评课议课。评议课堂的形式促使教师必须仔细听,认真记,先反思,再交流。教师的评课不是对教学活动简单称好,要能从执教者的教学策略、幼儿的表现、师幼间的互动等方面说出自己的思考。"观摩名师"能让教师学到很多课堂教学的技巧和先进的理念,名师课堂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路,也能出高徒。

3.3 引领教师同伴互助,汲取同伴的智慧。

3.3.1 随堂听课。

随堂听课,是讲课者和听课者共同成长的大舞台。具体执行量化,新手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5节,观摩两次半日活动。其他教师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少于15节。在听课和观摩中认真听、认真记,向教师学习、向幼儿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3.3.2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师徒结对是同伴互助的另一种形式,我们从园内挑选出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聘请她们为师傅,进行结对。在师徒结对计划中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设计课等活动,师傅尽职尽责指导,徒弟谦虚谨慎学习,共同成长。

4 引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从这点上讲,教研活动就是教师课堂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4.1 教学案例剖析研讨活动。我们精心选择优秀的教学活动案例,组织教师学习并进行研讨活动。有时对一节课进行评析,有时只对一个环节进行讨论。如:在应彩云老师的"捕小鱼"教学活动中,有一个幼儿硬是躺在地上不肯起来,还说自己是死鱼。在这一环节我们让老师在不知答案的情况下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老师们感到为难,有人说:就告诉他不能躺在这儿。这么说合理吗?这时我们再来看看应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应老师说:哎呀,这儿有一条死鱼,我得把它舀到池塘外边。游戏化的语言让游戏还在继续,"死鱼"也配合的被舀出去了,有效地化解了因使用权威语言带来的尴尬,课堂的精彩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语言语言驾驭能力和技巧。

4.2 让每位教师都上教研课。对于教师而言,上教研课是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机会。每学期开学我们都会制定教研课计划,确定本学期上哪一个领域的教研课,给每一位老师提供上课的机会,列成教研课菜单。上教研课的老师都能认识到教研课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教研现场,虽然感到有压力,但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从教学方案设计、教玩具提供、课堂提问到回应幼儿等等,都一一做好准备才进行开课。在这个过程中,上课教师诚恳的接受其他教师意见和建议,克服自身不足,通过一次次的教学真正得到提高。我园的一课三研较具特色。一课三研是选用相同的教材,让不同教师进行三次上课,同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的活动。其主要操作流程为:组内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第二次教师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第三次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听课评课研讨,总结,最后形成最优化的教案。一课三研活动为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方,优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增强了教师的反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