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1篇

26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我,带着对幼教这片净土的向往与渴望,全身心地投身于公道中心幼儿园这个多彩的世界。乡镇幼教是片热土,有尽情挥洒的空间,有研究不尽的课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执着地追求着。耕耘着。快乐着:农村幼教科研是个大舞台,有奉献一生的价值,有深耕细作的精彩,我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探索着,收获着……

一、火玫瑰,为精彩全力以赴

火玫瑰是红色的玫瑰,颜色鲜艳,热情似火,既精彩了自己,又精彩了大家!这种传承是薪火相继的!

1987年,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师长——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公道中心园园长兼乡镇幼师辅导员陈绍娟老师,是陈园长把我带进了教科研的殿堂,由老园长的引荐,使我认识了南师大赵寄石、唐淑等教授,进入了赵寄石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幼儿教育研究”课题组。从此。我走上了精彩年华的上升通道。

1985年,公道镇中心幼儿园成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研实验基地。1988年,公道幼儿园接受了原国家教委“七五”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农村幼儿教育研究”的试研任务。当时我在赵寄石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参与这项课题的研究。1989年,国际幼教大会在南师大召开,会上播放了我园大班教学实况录像,得到各国幼教专家的好评。1993年,公道中心幼儿园又接受了南师大的“学前儿童多种保教形式”的研究任务。在南师大唐淑教授直接指导下,公道中心幼儿园的“少先队带散居儿童”“大班儿童带散居儿童”“开设中午班”、“开设晚班”等多种形式,以正规教育带动了非正规教育,将3周岁~6周岁未入园的幼儿,特别是流动幼儿组织起来,让未入园孩子接受了与同龄幼儿园孩子的同步教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这个优秀的团体吸引着我,鼓舞着我。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对着五彩斑斓的教育科研,我暗暗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所热爱的幼教事业,这就是我的七色彩练!我要为这一平凡的事业贡献我毕生的力量,实现我的个人价值!

在专家教授的指引下,年轻的我一边工作,一边虚心地学习,努力使自己不断地成熟起来。业余时间,我苦练教学基本功,勤学专业理论知识;工作中,我不断钻研、思考、改进自己的工作。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年轻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由于工作认真、出色,在2004年,我由一名普通教师走上了业务园长的岗位。2006年,我被公道镇政府任命为幼儿园园长。我深知,这是组织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职务变了,我的压力更大了,但我的追求却始终没变。在一线,我要做一名好老师,在领导岗位上,我就要做一名好领导。使幼儿园获得更好的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我先后荣获邗江区先进教科研个人、档案先进工作者、区教育局十佳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二、火蝴蝶,为特色精益求精

幼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精致管理是现代幼儿教育的灵魂,为了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踏上了构建符合农村特点的园本“综合教育”课程,这是农村幼儿园的浴火重生之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道中心幼儿园参与了南师大学前系赵寄石、唐淑教授主持的“农村幼儿园综合教育的研究”。从此,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时间从学前一年发展为三年;研究内容以苏北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背景,体现苏北农村的特点,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大社会这个活教材。

从“七五”至“十一五”,公道中心幼儿园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挖掘可利用资源,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如在进行“农村幼儿劳动教育实践”课题研究时,我们利用家乡鞋厂、玩具厂、服装厂的资源,在幼儿园走廊上创设“民间工艺”“服装制作”“玩具、鞋子制作”一条街特色区域活动。利用乡村手工艺的优势,我们开辟了一个用麦秆做材料的巧手角,带领幼儿用稻草编草鞋、搓绳子、做稻草人、编围裙,让幼儿在活动中模仿,在活动中训练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赵寄石教授和唐淑教授“综合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摒弃了农村幼儿园的课程严重小学化、城市化的倾向——重视活动课程建设,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强化课程整体效益的提升,强化农村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如在收割麦子时,我们领着孩子们拾麦穗,念古诗《悯农》。孩子们在观察和参与力所能及劳动的过程中,了解了麦子生长的全过程,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观察能力和爱惜粮食的情感。此外还注重组织活动组织空间的开放性,在户外开设运动区,在广阔的户外玩“老鹰捉小鸡”“放风筝”和“藏猫猫”,去小溪边玩打水漂等游戏……多样化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也使幼儿园课程特色得到彰显。

公道中心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特点是:以主题教育的形式出现,注意综合性,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综合教育课程”更好地符合本园、本地的实际。注重发挥教师在课程园本化探索中的创造性,实现教师从关注文本教材向关注身边教育资源的巨大转变。“综合教育课程”的构建,从观念到行动上提升了全体幼师的能力,实现了农村幼儿教育的伟大“突围”。

“综合教育思想”对农村幼儿园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综合教育”本身。它让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解读到了这样的理念:中国的幼儿园课程不应该一统化,一切适合于幼儿发展的课程都值得去探究。

三、火凤凰,为梦想浴火重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前进就要后退,这是我的信念。为了这一信念,工作再繁重,再劳累,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

工作着是美丽的,学习着也是美丽的。读书学习是我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我的有效方法。1991年我参加了成人自考大专班的学习,每周日往返扬州教师进修学校听课学习,课后还要搞科研,任务十分繁重。2005年。我参加本科学习。在自己学习的同时,我经常把我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同事们,并创造条件鼓励她们不断学习,为我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育教学上,我也是一丝不苟。从教以来。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好玩的稻草》《蚕豆用处大》等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多篇教学和管理论文。与此同时,我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6月,我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编的幼儿园教师用书《科学》一册的编写工作,公道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科研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了推广。2010年3月,我还代表扬州市幼儿园园长在“江苏省农村合格园园长培训班”上作了《团结奋进、深化特色、争创一流》的专题发言和话题互动。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劳动教育;聪慧园本文化;实施路径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劳动教育已经被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成为新时代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品格养成的奠基工程。成都市金牛区机关三幼教育集团开展劳动教育以“聪慧”的园所文化为土壤,将劳动教育自然融入基于儿童核心素养的“聪慧课程”体系中,使劳动教育很好地回应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宗旨。本园将幼儿核心素养培育定位在“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个层面,具体为“自信、自主、勇敢、尚美、合作、善良和创新”七大项目。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养成“善良”的品格;能够增强幼儿的自尊感、胜任感,帮助幼儿建构“自信”;有利于在共同劳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我园的劳动教育指向儿童多种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但不限于自主、善良、自信、合作等素养。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目标

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本园的聪慧育人理念,我们设定了如下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服务自我、服务他人的意识;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家园配合共同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拓宽劳动教育的路径,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渠道和形式。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意见》强调实施途径多样化,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结合我园劳动教育的目标,我们通过多途径和多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一)生活中的劳动教育一是服务自我,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劳动项目。幼儿园劳动教育应立足幼儿的一日生活,我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需求预设相匹配的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层次、有梯度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二是服务集体,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为幼儿创造劳动历练的契机。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意识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体现。我园在劳动教育中秉承儿童本位的核心理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强化班级小主人翁的责任感,更好地实现班级自治。例如每周一次的集体劳动(擦小椅子、玩具柜等),以及值日生轮岗整理图书、拖鞋、书包、餐前准备、为植物浇水等,让孩子产生光荣感,不断强化其值日活动的责任心,在增强幼儿劳动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树立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三是服务社会,挖掘多元渠道拓宽幼儿劳动形式和服务对象。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呈现出由小及大的格局,服务对象从个人延展到更广泛的人群,不断丰富幼儿劳动的渠道、形式和内容,拓宽幼儿的服务群体,在更广的维度上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能力。随着大班幼儿自主性的不断增强,我们鼓励幼儿用劳动服务更多人。例如,以班级轮值方式开展“小小送报员”活动,让幼儿为全园各班级分发育儿周刊;再如借助“白色环保袋”进校园活动,引导孩子对可利用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呵护地球母亲。

(二)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渠道,各类课程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和载体。一是主题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大型主题月课程是园本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园可以将劳动教育目标自然融入其中,施加劳动教育的影响。例如每年十二月的“爱心义卖”活动,孩子们自制玩具、清理闲置物品、设计布置“跳蚤卖场”、进行商品买卖,提升劳动技能,感受了劳动的意义;新年活动之“小嘴巴去旅行”中,孩子们动手装扮各国美食餐厅,制作、品尝各国美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二是走班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走班课程是我园的一种打破教室界限的创新课程模式,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劳动教育价值。例如木艺乐园、美食工坊、扎染工坊等,让幼儿在自制玩具、物品、美食和扎染布匹等实践操作中,感受劳动的无限乐趣。三是研究性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聚焦儿童本位,主张课程活动凸显操作性、体验性、生活性,因此幼儿园可以把劳动教育与研究性课程活动有机融合,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幼儿探究的全过程。例如,结合十二五科研课题“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研究”,开展摘石榴、榨石榴汁等有趣的户外劳动课程;结合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基于STEM理念的幼儿园项目活动实践研究”开展主题活动“园宠诞生记”,孩子们搭建鸡舍、呵护园宠,学会照顾和关爱小动物,获得了动物饲养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了鸡和鸭的习性。

(三)游戏中的劳动教育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能够使劳动教育过程更加有趣、生动、愉悦,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就感与胜任感。因此,游戏也是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园一月一次的“大带小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孵化现实社会生活的雏形,大班孩子轮流担任餐厅服务生、公交车司机、理发店理发师等工作人员,为弟弟妹妹们提供服务。通过角色游戏体验不同职业的劳动过程,树立为他人服务的劳动意识。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3篇

幼儿园文化是幼儿园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幼儿园办园理念、课程理念、培养目标、个性特色、环境氛围、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教育研究等一切外显与内在、显性与隐性的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个园所发展的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是一所具有58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园。以生活教育文化为资源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园近年来取得突破发展的关键。

一、办园理念的诠释与升华

我们的办园理念是“琢生活之美,蕴品质之园”,它是从幼儿园实施的科研课题《开展生活化劳作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能力提升》的思想提升而来,放大为办园理念后,寓意为我们要精心雕琢生活的美丽,在生活中蕴育园所文化,办具有生活特色的品质园。在办园理念的统领下,衍生出教师的发展目标——“敬业乐业 智慧优雅”,幼儿的培养目标——“健康快乐有自信 会玩会学会合作 懂礼诚信知感恩”,丰富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在追求园所特色化发展中,我园坚持“以生活教育为办园特色”,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善于合作,善于创造和懂礼诚信的优良品质,以此推进《纲要》的落实。我园的园徽是由实验幼儿园的“实”字打头字母S演化为小苗,在小苗中有一颗初升的太阳,寓意着实验幼儿园的孩子是在阳光照耀下成长的小苗,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与我园的生活化教育特色密切结合,彰显着实幼的办园理念。

二、精神文化的传承与丰富

我园在构建园所文化中把精神文化作为核心部分,“走生活化教育的特色之路”,是我们结合多年的课题研究成果,反复酝酿的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总规划。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了幼儿园的课程文化、教师成长和制度文化,旨在通过园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培植,体现我园由内而外的气质。

1.以园本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文化。

(1)成功构建园本特色课程。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园历经市级“十五”课题和“十一五”课题的研究,通过市级研究课题《开展生活化劳作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物化形成了《区实验幼儿园科研课题成果册》,成功构建了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课题研究中制定的《各年龄段幼儿自主能力发展目标和生活化劳作活动具体要求》,在研究中归纳形成的《生活化劳作活动的内容体系》和《创设生活化劳作环境的策略体系》及教师在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方面的指导策略都广泛地应用于园所的班级教学。

(2)丰富、完善园本特色课程。在成功构建了“生活化教育办园特色”的基础上,我园立足生活,不断优化、完善园本特色课程,选择了体育课程与游戏课程构建园本课程文化。我们从体育集体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进行研究,从分班级开展活动到全园大带小混龄体育活动进行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在“区域游戏”的研究中,我们坚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导入游戏,因地制宜,在观察、记录、研讨和实践中反复研究游戏课程的园本性。我们尝试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区域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凸显实幼的办园理念。同时加入区名师工作室引领的课题《在科学领域中教师教玩具配置能力的研究》,旨在对“生活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以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精神文化。

(1)倡导爱岗敬业,培育高尚师德。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坚持把师德建设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倡导奉献、敬业、热爱、进取。来自生活中的“最美实幼人”、“智慧实幼人”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了实幼主要的师德教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让生活中的教育走入教师的心灵。

(2)实施三大工程,提升专业能力。我们以生活化教育为指引,在教师中开展“新苗工程”、“琢玉工程”和“特长工程”三大工程,分层次提升教师的教育技能水平。“新苗工程”针对新教师成长采用定成长规划、上展示课、研培结合和结对帮扶等策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琢玉工程”针对骨干教师的发展,采用业务园长定点帮扶、上研究课、带新教师等策略,给予骨干教师更多自,鼓励骨干教师自主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在业务园长的定点帮扶下实现研究能力的提升。“特长工程”针对在文字能力、舞蹈能力、美术能力、体育能力有特长的教师,组建幼儿园特别策划组。在信息宣传、环境创设、特色课程和对外文艺汇演等活动中由特长教师承担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3)开展丰富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我们创设了“阅览室”和“书香阁”,让老师们可以喝到饮料、咖啡和茶水,在集办公与休闲为一体的书香环境中备课交流,静心阅读,培养健康的工作和休闲方式。我们开展读书活动和主题活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如开展“校长荐书”、“让阅读成为习惯”、“师幼悦读”、“家园共读”等活动,开展“教师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两笔一画比赛”等技术比武活动和听评课活动,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开展“月末沙龙”,“培训归来”,“教师礼仪”等主题活动,将生活中的礼仪,女性健康和美丽,教师的人格与修养等内容融入到活动交流感悟中,倡导教师们做“智慧女性,魅力女性”。教师们在参与活动中学会了阅读思考,学会了凝练生活智慧,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3.以制度文化优化园所文化。我园大胆探索更人文,更科学、健全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重新梳理了建园以来改革与发展中的管理制度,将“博爱、同心、善学、乐业”的园风,“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的园训以及“民主、平等、尊重”的管理理念等,融合到园所的制度管理中,并通过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人性化的管理优化校园文化。

(1)创新管理模式。幼儿园根据集团发展实际,整理了园所原有的管理制度,完善构建了“一会两系统”(即行政会、执行系统、考核评价系统)管理模式。行政会由总园的全体行政和各分园执行园长组成,负责集团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系统指“一室两部”,即一个总园长室和教学部、后勤部。两个部接受总园长管理,总园的教学部、后勤部是总部,分园的教学部、后勤部均隶属于总部管理。考核评价系统由总园长直接领导,主要由总园全体行政、各分园园长、各部主要负责人(包含园长助理、工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一会两系统”让幼儿园管理模式由成立集团前的纵向管理模式向扁平式管理模式变化和延伸,优化了园所的制度文化建设。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唯能是用,择优聘任”的原则,幼儿园大胆改革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近两年来,幼儿园在现有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公开竞聘、自主任用的方式,先后选派了10名骨干教师到其余3个分园的不同岗位上支持建设,引领分园发展。同时,幼儿园制定了集团内教师支教制度,推行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业绩考核分配机制,确保绩效考核分配向支教教师和保教质量高、工作效率高的人员倾斜,让支教教师和贡献大的班组或个人得到应有的回报。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教师队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3)民主管理文化引领。我们倡导合作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导向,倡导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坚持“民主、平等、尊重”的管理思想。我们制定了《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员工手册》,对集团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了明确的书面指引。不分在编和非在编教职工,在常规管理、学习培训、假期轮休、工会活动方面任人唯贤、一视同仁。我们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教研、培训的互助合作共同体。提倡备课即研究、教学即实践、活动即交流、引领即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教研方式和务实求真精神。我们把园所文化辐射到集团各园点中,从总园统一输出优质管理、优质师资、优质教学和优质服务,引领各园点在环境创设、园本课程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方面打造生活化的园所特色。互助合作和示范引领,促进了教师关系和谐、互助合作,促进了园所资源共享、经验互补、共同成长,使民主、平等、尊重的园所文化真正成为幼儿园生活教育智慧的沃土。

三、园所环境文化的创设与演绎

我们认为,环境是文化演绎的标志,我园的环境更注重“环境即课程”的教育功能,把创建之心用在“琢”字上,用心雕琢环境文化,打造出了蕴涵艺术品位和生活气息的校园环境。

1.创设生态、绿色的户外环境。我们在户外操场分区域创设游泳池和塑胶跑道,生态童趣的种养殖区,供孩子们自由劳作的沙池、鱼池,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绿道及连接各户外区域的汽车巴士站等,为幼儿创设了宽敞、开放、自主参与的园级户外生活化环境。我们在幼儿园围墙上创设宣传栏,展示园所发展历史、教师风采和课程特色,在沙池文化墙上镌刻我们的办园理念和教师、幼儿发展目标,展示教师和幼儿的校园生活照。一走进幼儿园,操场上绿树葱茏,桂花飘香,柑果满枝,与地面的满眼绿色交相辉映,校园办园理念词和文化墙让幼儿园充满了生活的馨香和文化气息。

2.演绎生活艺术的公共环境与班级环境。在综合楼与教学楼的楼道、走廊及墙面的公共环境创设上,我们以“生活空间”和“艺术长廊”为主题,自制各类绘画和手工作品作为装饰。墙顶的吊饰和边角装饰,墙面上的脸谱和相册画,主题墙上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和异型头像组合,使幼儿园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氛围,渗透着高雅的艺术品位。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我们围绕“阅读”、“季节”、“节日”、“民俗”等主题创建会说话的墙饰,在游戏区域为孩子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区角,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真实,探究生活。公共环境与班级环境的创设与生活智慧巧妙结合,浓浓地演绎着生活文化。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私立幼儿园;内部变化;外部环境;台北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1-0005-10

1979年,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以说明个体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说明个体发展受四个系统的影响。这四个系统分别是微观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宏观系统(macrosystem)和外系统(exosystem)。①布朗芬・布伦纳还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面的系统,一个大的系统下包含几个子系统,各个系统间密切互动。

本研究拟运用生态系统理论,重点探讨幼儿园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不会按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宏观系统和外系统来作详细分析,因为那不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在探讨幼儿园的内部变化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组织改变的问题。组织改变(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组织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时,会根据内部环境的需要与条件调整内部结构,以期使组织继续发展的调整过程。组织内部的调整可能发生在思维、技术或文化等层面。②

胡琼文(1999)曾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学校组织的改变。他以量化方式探讨中小学的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③该研究虽然在文献层面探讨了影响学校组织变革的外在因素,但是资料收集仅限于学校内部的生态环境,自然没有探讨学校组织内外因素之间互动的过程性。简楚瑛、林丽卿(1997)也曾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探讨课程转型与组织改变间的互动关系。①虽然她们的研究没有触及到外系统和宏观系统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却将时间因素作为探讨重点之一,这与布朗芬・布伦纳(1995)强调时间因素重要性的观点是一致的。另外,简楚瑛、廖凤瑞、林佩蓉与林丽卿(1996)对当前幼儿教育有关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也是从生态系统理论角度分析的,② 只是该研究针对的生态环境未涉及整个社会大环境以及各个环境系统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则拟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台北市一所私立幼儿园过去近20年幼儿园内部变化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以揭示其中蕴含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资料收集时间是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分析方法如下。

家心幼儿园(化名)是台北市区一所由王园长、郑先生(均为化名)夫妻共同经营的私立幼儿园。负责人王园长自1983年接手该园至今已有18年时间。目前家心幼儿园共有大、中、小各4个班,在园幼儿130名左右。园长、主任各1名,专职带班教师12名,艺术课程兼职教师9名,工作人员6名(包括司机、厨师、清洁工、随车助理等)。

研究者以开放式问卷方式访谈了王园长、郑先生各10次,访谈已在家心幼儿园任职7年的张老师2次,访谈另外两名专职带班教师和主任各1次。访谈时研究者重点向他们了解家心幼儿园过去18年的种种变化,并让他们谈谈促使幼儿园变化的内、外部原因。研究者还访谈了幼教与幼保主管部门的行政人员,重点了解某些基本现象在政策层面上的意义。每次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均写下心得体会和感想,作为下次访谈与最后资料分析时的参考。

研究者还以非参与者身份进园观察,以分析通过访谈收集到的信息与幼儿园实际的一致性,并作为下次访谈与最后资料分析时的参考。同时,研究者收集了家心幼儿园历年的幼儿人数、行政组织、教学日志、收费标准、教师薪资等文件资料,还收集了台湾历年人口、经济变化数据资料以及与幼教相关的法令文件等。

分析数据时,研究者除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外,也在必要时运用初等统计方法。研究者还分两次组织幼教专家、幼教行政人员、幼儿园园长、教育学者等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二、结果分析

分析发现,1983~2001年间,家心幼儿园在幼儿人数、行政组织、教学特色、规章制度、成本和师资队伍等六个方面变化较大。我们认为,要把握家心幼儿园内部变化的轨迹,除了要从幼儿园内部寻找原因外,同时还需要分析外部相关的环境因素,从而更全面分析私立幼儿园在经营与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幼儿园内部的变化

1.幼儿人数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家心幼儿园下学期幼儿人数均比上学期多。根据园长的说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父母会在孩子上小学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来,以便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拼音,为适应小学生活打基础。

此外,1983~1987学年度,家心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直线上升,但1988~198年度幼儿人数下降。园长解释说这是因为幼儿园空间不大,为保证教育质量,不得不控制幼儿人数。到1990学年幼儿园规模扩大后,幼儿人数又一次上升。不过总的来说,1987~1994学年间幼儿人数大致稳定,1995学年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滑。

2.行政组织的变化

家心幼儿园的行政组织共有4次重要变化:1990年设立了主任一职;1996年设立了两位专职主任,将园内行政工作分为行政和教学两个系统;1998年开始实行多元化经营,先后增设了托育中心和托儿所;出于成本考虑,2000年行政职位精简。

3.教学特色的变化

自1983年实施传统的单元教学以来,家心幼儿园分别在1988年引进区角教学,1989年引进蒙台梭利教学,1996年引进方案教学,2000年在方案教学基础上又引进美式英语(以下简称“美语”)教学,即在开办美语兴趣班的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渗透美语教学。

4.有关规章制度的变化

1998学年度幼儿园教师被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家心幼儿园教师寒暑假及休假天数均依照《劳动法》规定。2001学年开始实施两周84小时工作制。幼儿园的排班制度也由原来的上午一律8:00上班、下午两班制下班(4:30或5:00),改为上午两班制上班(8:00或8:50)、下午一律5:00下班,中午有45分钟午休时间。周六则依幼儿登记来园人数,安排教师来园值班,幼儿园支付教师加班费。

5.成本的变化

自1988学年度开始,园方按照公办教师薪资标准支付教师薪资,标准每年均按公办教师调薪幅度调整。教师薪资变化最大的原因还是教师学历的提升,因为教师学历与薪资挂钩,所以幼儿园的人事成本因此大幅度提高。

自《劳动法》颁布以后,家心幼儿园在教师值班费、劳动保险金、退休金等方面的开支也增加了。

此外,家心幼儿园的艺术课程兼职教师1987年只有1位,2000年增至9位,而1987年家心幼儿园在园幼儿数是210名,2000年在园幼儿数却只有141名。可见,艺术课程兼职教师的增加也是导致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6.师资队伍的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家心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不断提升,师幼比自1990学年度起也不断提高。

(二)幼儿园外部环境的变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自1983年至2001年,台湾的社会、经济、人口等均有显著变化。本文以时间序列方式呈现这些变化。

1.人口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台北市4~5岁幼儿人数自1987年开始逐年减少,1998年和2000年略有回升。幼教主管部门行政人员认为原因可能是从1999年开始台北市实施幼儿教育券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县市的4~5岁幼儿迁入。

2.经济变化

研究者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台北市的失业率自1994年开始攀升,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长率则自1992年开始逐渐下滑,至2000年仍未见起色。

从表4看,教育局规定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上涨幅度一直大于私立幼儿园,但公办幼儿园的实际收费仍远远低于私立幼儿园。在1997~1999年间,私立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均没有调整。

3.政策、法令变化

从1987年开始,台湾大力推行开设公办幼儿园政策。台北市的教育统计资料表明,1987年台北市公办幼儿园数量从20所增加到81所,增加了305%。从1993年起,公办幼儿园数量每年以1%~4%的比率持续增加。与之相反,从1987年起,台北市私立幼儿园数量持续减少。

1994年《师资培育法》颁布,幼儿园教师被要求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并且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1995年《教师法》颁布。1998年私立幼儿园教师被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自此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福利、退休、抚恤、保险等均受相关法律保护。1999年开始,台湾的公务人员实施隔周休二日工作制。2001年起《劳动法》又补充规定每两周工时不得超过84小时,同时公务人员实施每周休二日工作制。

1996年台北市17所小学开设英语课,1999年全市正式全面实施。

(三)幼儿园内、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1.幼儿人数逐年减少

由上述表3可知,自1993年起,就读公、私立注册幼儿园的幼儿人数比率逐年下降。在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者认为导致家心幼儿园幼儿人数逐年减少的可能原因如下。

(1)入读托儿所的幼儿人数增加。

(2)以补习班名义登记注册却实质上提供幼儿园保教服务的办学机构增多。补习班往往聘有外籍教师,开展双语或全美语教学,以满足家长希望孩子学英文,并且希望孩子跟外国人学英文的需求。对家长来说,由外籍教师执教的美语教学补习班一般比由本地教师执教的幼儿园更具吸引力。

(3)从表5和图2可知,1983~2000年间家心幼儿园幼儿人数和台北市的失业率以及经济增长率之间相关性很高:当失业率上升时,在园幼儿人数有下降趋势;当经济增长率趋缓时,在园幼儿人数呈下降趋势。

(4)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措施促使英语学习年龄层下降,一方面,双语或全美语补习班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学前儿童,另一方面,部分注册幼儿园也加强了美语教学,全美语幼儿园开始出现,迎合了部分家长倾向于将幼儿送往开设美语课程的幼教机构或补习班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心幼儿园幼儿流失。

(5)小型儿童托育机构免办“建筑物使用执照变更”的规定使得开办托儿所和托育中心更加容易,这也使得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注册幼儿园生源减少。

可见,家心幼儿园幼儿人数的递减的确深受整个社会人口、经济、政策法令与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2.行政组织、人员的变化

从图3家心幼儿园历年教职员工人数变化看,幼儿人数增多,行政人员、工作人员、专职带班教师均有所增加;教学特色增多,外聘的艺术课程兼职教师人数也随之增多。但在1995~2000年在园幼儿人数减少期间,家心幼儿园并未大幅精简教职员工。这与园长的处世原则有关。

园长:现在幼儿人数一直在递减,那势必要实行精兵策略。

问:所谓精兵策略是指裁员吗?

园长:不是。是指以后如果有教师离职,那就自然减人……因为教师已经来幼儿园带班了,而且把孩子带得不错,那我就要咬着牙根坚持,不能很现实地裁员、并班。所以现在才会有一个班只有5名幼儿的情况。

一方面幼儿人数不断下降,营收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仍维持原有教职员工人数,这势必会提高运行成本,成本的提高自然会反映在入园收费标准的调整上。家心幼儿园每学年学费均有所调整,调整幅度在2%~5%之间。然而,学费的小幅增长无法弥补在园幼儿人数下降所带来的人事成本负担,因此家心幼儿园不但在2000年初减少了一名行政人员,而且于1998年成立托育中心,2000年成立托儿所,将服务对象年龄扩展为1岁至小学六年级,还配合家长需要增加了保育与课后辅导的服务内容。可见,家心幼儿园行政组织与人员的变化主要是在在园幼儿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实施的应变措施。因为有小型儿童托育机构免办“建筑物使用执照变更”的规定,所以家心幼儿园在行政组织调整方面有更大自。

3.教学特色的变化

1983~1987年间家心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不断增加,园长认为这与幼儿园的教学口碑有很大关系。从图4来看,1988年起家心幼儿园教学特色的变化可能与幼儿人数的消长有关。教学特色之所以变化可能与园方为了提升入园人数,应对市场需求有关;也可能与幼教主管部门的推广或者学者的鼓吹,使得某一教学法在某一时期特别风行有关。幼儿园往往为了配合招生,突显教学特色。

4.规章制度的变化

家心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变化,例如值班时间、每周工作时间和薪资制度等,均与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法令息息相关。

5.成本的变化

教师薪资总额大幅提升,一个原因是教师学历提高了,因为教师学历是与薪酬挂钩的。另一个原因是为满足市场需求,幼儿园聘用了许多兼职的艺术或其他特色课程教师(包括美语教师),导致人事成本增加。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劳动法》和相关法规、政策影响,教师的退休金、保险金、加班费等成本性开支增多。

6.师资队伍的变化

家心幼儿园教师学历自1995年起大幅提升至大学本科水平,一是受1995年颁布的《教师法》影响,二是受1995年后各项教师学位进修制度制定和相关培训机构成立的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有下列八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研究者的建议分列其中。

(一)定位不明产生的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定位不明产生的问题既包括未将幼儿园定位为学校所产生的管理问题,①又包括大学幼教系定位不明所产生的幼教师资培养问题。②通过家心幼儿园的个案,研究者发现,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幼儿园及个人角色的定位不一,从而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

对私立幼儿园及其教师的定位不明,导致法令适用范围混乱,每个人都以对自己有利的法令条文为依据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园方与教师由于存在这方面的认知差异而容易产生磨擦,难以形成一个有共同愿景、目标的发展共同体,幼儿园也难以成为一个成长型组织。例如:家心幼儿园休假、退休金和加班费的支付方式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执行,而薪资支付方式则是按照公务人员的薪级制支付。教师在涉及自己的薪资和福利时会兼用《教师法》和《劳动法》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条款,因此教师会觉得自己和公办幼儿园教师相比同工不同酬,“园方只是按公办幼儿园的八成支付我们薪资,我感觉很不公平”“虽然我们的加班费是按《劳动法》规定支付的,可是制度是参照公办幼儿园制定的,譬如也要搞毕业典礼、户外活动等,这些额外劳动园长就不付我们加班费了”。事实上,依《劳动法》规定,新员工第一年是没有带薪假期的,家心幼儿园出于人性化考虑为新教师提供了7天假期,但对于教师而言,相比公办幼儿园教师,他们还是少了许多假期。王园长说:“年资越久休假越长……但是教师们反映最多的还是说他们没有寒暑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幼儿园与教育主管部门间也因各自定位不明而产生不良的互动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幼儿园的一切制度依照政府部门相关规定制订和实施,因此当家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没有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时,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估考核时就没有把它评为优秀。

此外,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定位也有自己的看法。家心幼儿园根据《劳动法》规定从2001年开始实施每周休二日工作制,但有的幼儿家长却希望幼儿园能在周六提供服务,也有的家长希望平日幼儿的留园时间可以延长至下午6~7点。为了生存,许多私立幼儿园不得不满足家长的需求。

许多学教育出身的私立幼儿园园长对自己的定位也感到困惑。“他们(指家长)把我当成生意人,很多人,包括官员、学者等,会称我们为‘业者’。以前我一直觉得我是在做教育,是靠私人力量办学。现在我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业者就业者吧。”许多私立幼儿园园长或负责人很不喜欢自己的幼儿园被定义为营利组织。

那么,私立幼儿园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组织?研究者拟从组织的特性和组织的运作模式、程序及内涵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1.组织特性

从表6来看,私立幼儿园应该属于营利组织。

2.组织的运作模式、程序及内涵

从司徒达贤提出的COPRS组织运作模式来看,私立幼儿园和一般企业组织的运作模式是雷同的。COPRS组织运作模式即指结合人力资源(Participants,简称P)、财力资源与物力资源(Resources,简称R),经由某些有组织的活动(Operations,简称O),创造某些有价值的服务(Service,简称S),以服务社会中的某些人(Client,简称C)。①

表7以COPRS组织运作模式为指导,将企业组织与私立幼儿园作一对照,以比较企业组织与私立幼儿园在运作程序和内涵上的相似性。从表7可以看出,企业组织与私立幼儿园的运作程序相当雷同。也就是说,私立幼儿园应是企业组织形态中的一种。

综上所述,在幼教领域,相关机构和相关人员各自的定位不明一直是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②本研究发现,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对各自的定位不一,致使许多问题产生,如人际沟通问题、幼儿园营运方向与策略问题、幼教政策与法令的制订与执行问题等。自1998年起,《劳动法》规定私立幼儿园教师适用《劳动法》管理。这一规定的出台表明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幼教主管单位均应视私立幼儿园为营利组织,属于企业范畴,因此园内规章制度应以《劳动法》为主要依据制订;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相关的政策、法令时,应视幼儿园的办园性质而定;私立幼儿园教师应按《劳动法》的规定检视园方在薪资与福利方面是否合法,而不是以公办幼儿园教师为比较对象,因为公、私立幼儿园教师适用的法律法规是不同的。

(二)市场取向影响专业取向的问题

家心幼儿园增设艺术课程、加强美语课程、外聘艺术课程教师等都是为了适应家长的需求。例如,家长大多认为外聘的艺术教师较为专业,如果幼儿园为节省成本而不外聘艺术教师,将导致生源流失,因此聘请艺术教师实为无奈之举。又如,幼儿园里许多设备本不需自购或无需常常更新,如某些大型游乐设施等,但因为“家长多只以设备的好坏、新旧或有无来评价幼儿园,或以此作为选择幼儿园的标准,因此我们只好迎合家长的期望”。在访谈时,王园长说:“幼儿园每天正常的入园时间是上午8:00至下午4:00,但家心幼儿园强调以服务行业的标准为准绳,因此幼儿在园时间以满足家长的工作需要为原则来安排,延长为上午7:30至下午7:00。如有需要,周六也开放幼儿园。从实施每周休二日工作制以来,只要有家长要求周六将幼儿送来幼儿园,即使只来三五个幼儿,幼儿园也要安排教师来照顾幼儿。”“根据很多家长希望自己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入园或入托的要求,我们成立了托儿所,接收年龄较小的幼儿,又成立了托育中心,接收放学后无人照管的小学生。”

教学不断增加特色,与市场营销策略密切相关。“私立幼儿园与一般企业经营的不同点在于一般企业的产品有生命周期,但幼儿园的产品是幼儿,本质上是没有生命周期的,因此在营销策略上,一般企业是出售推陈出新的新产品,而幼儿园只能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加一些新东西,如艺术课程、美语课程等,或是强调某种教学法。”

服务项目增多了,服务时间延长了,收费自然会提高。然而,在幼儿园评价中,如果幼儿园设有才艺课程或是收费不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均无法被评为优秀幼儿园。幼儿在园时间过长、教学法追风赶潮等也是专业人士呼吁要注意的问题。①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私立幼儿园迎合市场需求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市场取向的经营与专业取向的经营并不必然产生冲突。如何在市场自由竞争理念下保证教育质量,这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营利组织的主要目的是营利。要提高利润,就要强调成本控制与收益提升。随着教师学历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只依靠提高收费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如果某所幼儿园收费过高,致使家长负担过重,家长就可能不会选择这所幼儿园。因此成本的控制也应该是幼教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数据显示,家心幼儿园下学期幼儿人数总是比上学期多12~38人,上、下学期幼儿人数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成本压力。此外,若一个班级幼儿人数不足额,也会造成成本的压力。园方不能因为上述两个原因而随意缩编教师,原因是幼儿园培养一名合格的教师也不容易,若随便辞退,需要时很难及时找到合适的教师。另外还有工作人员的问题。在园幼儿130名左右的私立幼儿园通常需要支付6名工作人员(司机、厨师、清洁工、随车助理等)的薪水,其成本负担是相当重的。家心幼儿园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是有近一半的时间里活动室里会同时有三位教师,即两位专职教师和一位艺术课程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在上艺术课时只做艺术教师的助理,协助管理活动室事务,这对教师而言是一种人力浪费,对幼儿园而言则是成本的增加,对家长而言是学费的提高,还未必能提升教与学的质量。那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看来还是市场导向衍生的问题。私立幼儿园是否能找到解决这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良策呢?幼教主管部门或学术研究者是否可以为私立幼儿园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咨询服务,协助他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呢?

(四)幼托整合问题

近年来很多学者不断呼吁幼托整合,②幼教主管部门也资助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研究,③但幼托整合政策一直没有出台。像家心幼儿园这样上午教育、下午保育、晚间托儿服务的模式已经成为大部分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模式,而大部分托儿所与幼儿园的办学模式区别并不大。由此看来,政府部门应从政策层面迅速解决幼托整合的问题。

(五)成本核算问题

一般企业每年盈亏情形都有清楚的账目,但家庭式或小型的私立幼儿园通常不重视会计工作,以致每年的盈亏情况多属管理者的主观感觉。“一学期下来大概少五百万……但是我实在没办法给你提供成本核算。我觉得算起来挺难的。”本研究虽然呈现了家心幼儿园近年来的办园压力,但也无法说明家心幼儿园每年营亏的具体情形,自然也无法了解私立幼儿园激烈竞争的环境对家心幼儿园的生存威胁究竟有多大。同样,家心幼儿园也没有具体数据去向教育局证明自己有提高收费的必要。诸如此类问题均属成本核算问题。

(六)幼教师资职前与在职进修问题

教师对法律及其与自身的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承担艺术、语文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缺乏信心,对人力资源管理和成本核算等方面知识也知之甚少……诸如此类职场所需的知识是否应成为幼教师资职前与在职进修的课程,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七)政府部门对档案数据和基本调查资料的管理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欲查阅历年台北市托儿所人数、双语补习班数量以及幼儿人数、教师与园长每年教科研的主要内容等档案数据或基本调查资料,很遗憾均未能如愿得到。政府部门在档案数据和基本调查资料管理方面的欠缺,使研究者无法根据原始资料了解整个幼教生态的变化,从而使得鉴往知来的研究工作遇到许多困难。经过此次研究,研究者深深体会到档案数据与基本调查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期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在这方面更有所作为。

(八)政策、法令的影响力问题

一个政策或法令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可能在设计之初是无法完全预料的。例如,有关在小学实施英语教育的规定加速了全美语幼儿园的成立和私立幼儿园加强美语课程的趋势,从而大幅降低了英语学习的年龄层;《教师法》公布后,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大幅提高;私立幼儿园适用《劳动法》,教师的薪资与福利均获得相应法律保护;小型儿童托育机构免办“建筑物使用执照变更”的规定使得幼儿园能拥有更多自,但也为补习班进入幼教领域提供了便利,使幼儿园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幼教生态也随之改变。因此,政策规划者和法令制订者在规划阶段就应系统思考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以期收到预期效果。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台北市一所私立幼儿园过去18年的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并进而探讨这些变化与互动关系所蕴含的意义。本研究期望通过时间序列上的生态变化来看目前幼教领域需要关心的问题和对政策规划的期望,因此对于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幼儿园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以及该应对策略对内部教育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均未深入探讨。此外,讨论与建议中的每一个问题均可成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议题。本研究虽是一个个案研究,但因为是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来探讨问题的,因此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引发研究者新的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创造力〔M〕.杜明城,译.台北:时报,1999.

徐联恩.企业变革系列研究〔M〕.台北:华泰,1996.

许士军.管理学〔M〕.台北:东华,1990.

陈金贵.美国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M〕.台北: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图书部,1994.

FELDHUSEN J F. Creativity: A knowledge base, metacognitive skill, and personality factors〔J〕.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95,29(4): 255-268.

JAMES G K,ANN M R,B E A,et al. Handbook of community psychology〔M〕.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1995.

RUNCO M A.Personal creativity: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al issues〔J〕.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1996,72:3-30.

RUNCO M A,WALBERG H J.Personal explicit theories of creativity〔J〕.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98,32(1):1-17.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5篇

一、课题名称的精打细磨

最初,我们将课题定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实验研究”。别小看“实验”一词,在日后我们实际研究操作的过程中,根本难以前行,因为讲到实验研究作为一个科学范畴内的专用名词,就必须设立“实验组”和“参照组”,而且实验的过程中要排除许多外来的干扰因素,因此可操作性不强。困惑之际,国家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专家徐子煜教授建议将课题名改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实践研究”,一字更改,可操作性立显。在整个课题实施中,我们始终围绕“实践”一词,立足提高幼儿动手能力,收到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二、联系生活实施课题

有了科学的目标定位,我们着手以中心幼儿园的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全体教师为实验操作者,以创设便于幼儿动手操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师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完善自身素质为目的,启动了课题研究。

1. 营造动手氛围

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环境,让幼儿动手实践进行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促使幼儿积极投入,动手实践,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小巧玲珑的“科学角”里安装玩具,在五色积木的“建筑角”里动手搭建高楼,在人群熙攘的“超市区”里选购销售,在饭菜飘香的“厨房角”里洗切煮炒,让他们快乐地交往,自由地探索,愉快地体验。我们还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动手实践、积极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交往中寻求帮助,在活动中协商解决。在活动的同时,我们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环境布置,充分发挥、大胆构思、积极行动,全方位地调动每一个幼儿动手实践、主动探索。

2. 提供操作材料

当孩子对动手操作的环境有了极大的兴趣后,便有了动手操作的积极愿望,我们应在创设活动环境的基础上,积极为幼儿投放各种类型活动材料,充分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实践的需求。教师们根据总课题,设计了自己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针对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和各层次幼儿的实际动手情况,投放了对涂画剪贴、玩具拼装、积木搭建、纸盒改装、毛线编结、稻草结扎、纸盒改装、糖果包装等材料,让幼儿在集体建构中结伴实验、合作劳动、共同探究,使幼儿在模拟现实生活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动手能力。

3. 动手实践活动

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在一次次的操作实践中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充分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我们可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中开展不同的竞赛活动。如小班开展穿衣服、解裤子、搓圆子、穿珠珠、剥鸡蛋、扣纽扣等比赛;中班开展剥花生、叠被子、拼贴图、搭积木等比赛,大班举办系绳子、剥豆子、包饺子等比赛。我们可先在班级内进行,人人参与,同时在班内竞赛的基础上,选出10名能手参加年级组比赛,一争高低。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和家长足够的重视,引发了家园配合,在教师们有意识的指导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课题实践效果是唯一标准

经过一轮的研究实践,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班级特色明显了,教师科研水平提高了。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多次动手能力的测试,掌握了各个年龄层次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探讨了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获得了相关的实践操作经验;在不同年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现场研讨,帮助教师有效掌握了操作研究方法,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示范效果;在两周一次的教科活动中,开展评比,结合教师特长,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一次次的磨课活动中,结合课题内容,产生了系列优秀活动方案,确保了教师在各类竞赛活动中有所获。

五年来,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积累,先后结集了《特色建设照片集》,刊出了小、中、大《优秀活动设计方案》,编辑了《花溪园》园刊,建设园本教材,提升了办园水平。

四、反思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6篇

一、关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结构的研究

(一)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的角色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反映出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的角色问题集中体现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同时也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公众对教师的期望水平。幼儿教师角色确立的主要依据是基于对作为学习者——儿童的理解。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幼儿教师除了担任保教工作者这一基本角色之外,主要还担任儿童的倾听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伙伴,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激励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等多重角色。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教师应是幼儿权利实现的保障者,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幼儿内在秘密的研究者、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幼儿自我成长的指导者及家、园双向合作的联络者。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结合目前时代特点,我们的幼儿教师角色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教育活动的“独奏者”向“合奏者”“伴奏者”转换,由“权势权威”角色向师幼平等互动角色转换,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师不仅是施教者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教师应由儿童的统治者向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伙伴转换;教师应由实践者向既是实践者也是学习者转换;幼儿教师不是幼儿的“保姆”和一般意义上的游戏伙伴,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导者”或“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他们应该同时担任以下几种角色:生活中是妈妈,课堂上是老师,游戏中是朋友,学习中是榜样。并且在幼儿游戏、科学探索、绘画教育、英语教育等不同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幼儿教师角色要求不同。

从多元文化背景看,人们对幼儿教师角色有多元期望要求,学者们提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是幼儿对话的伙伴,是研究者和理论的构建者,是家园公共关系的调节者。从信息时代特点看,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作为教育者,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型、创造型、方法型和因材施教型教师;作为研究者,幼儿教师应该是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信息时代下的幼儿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全面把握信息时代教育具有的新特色的同时,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位一体。

以上所谈的幼儿教师角色,是指他们的社会角色,幼儿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要求用社会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自己。同时,幼儿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根植于个体的生命中,反映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世界。幼儿教师角色应该是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幼儿教师要承担与其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个性,教育活动不是幼儿教师的角色表演,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是现代化幼儿教育的目标,如果教师自身都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完成幼儿教育这一艰巨的任务。

(二)幼儿教师素质(能力)结构

幼儿园教师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优秀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较好的艺体教学及组织幼儿艺体活动的能力,通晓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还要具备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的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童心、爱心,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保育能力。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其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指以人格为核心内容,经由先天和后天的合力作用所形成的,与幼儿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并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她是幼儿教师其他素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广泛兴趣和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五方面。"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要规范管理,营造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竞赛机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继续教育措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注重培养中坚力量,发挥带头作用。二是教师自身方面,要多读书,不断吐故纳新;多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多反思,不断完善自己。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我教育;认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关于幼儿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研究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等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机构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方式方法上仍存在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联系幼儿教育实际不够等问题,片面强调艺术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科教学技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金庆玲在其《论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幼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素质不高,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效果差,缺乏客观的标准化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正是这些问题导致幼教专业毕业生教育理念不先进,专业思想不巩固,技能特长不过硬,教学实践不充分。因此,提出应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正逐步走向市场。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规模、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等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市场需求加以改革。吴荔红在其《对新时期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改革设想》一文中提出:要改革招生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允许专科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允许本科院校对报考人员进行面试,保证生源的质量,要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科研人员以及其它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要建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培养适应分科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重课堂轻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模拟课堂”和“实践操作”,增设“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课时,扩充“儿童发展”的内容,重视“课后阅读笔记”的检查等等,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有研究指出,幼儿教师培养要创新管理体系,打通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通道;要创新培养规格,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既要有地域性,也要有国际性,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层次性;要创新课程设计,构建合理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课程体系;要创新技能培训,赋予传统技能的新内涵,增添时展需要的新技能,提出技能考核的新要求,实施素质证书的新制度,制定技能免考的新方案,推出毕业生基本功汇报表演。

三、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通过职前师资培育、任教和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专业结构、更新其专业素养的发展过程。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人们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职业,却没有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专门化的职业”,甚至还称其为“高级保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工作压力偏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明显。这类问题在民办园与农村幼儿园更加突出。民办园师资来源渠道狭窄,教师身份不明,基本权益没有保障,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主体性不强,缺乏专业化意识;多数民办幼儿园对教师只重使用,不重视培养,缺乏促进专业发展的环境。

造成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不良的原因大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察:从教师自身来看,幼儿教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从社会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形成共识,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政府和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幼教管理的随意性,对幼教从业师资把关不严以及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幼儿园自身来看,幼儿园管理封闭,促进专业发展的活动少。

要走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首先,政府要重视幼儿教育,把幼儿教育作为政府的责任,真正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依法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有关待遇、平等对待民办幼儿园教师。对城乡非国家编制的幼儿教师实行民办教师制、定期聘任制,给予政府岗位津帖,实施社会化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等。第二,幼儿园要在教师招聘、团队精神养成、专业培训、薪酬管理等方面作出有效探索,改革课程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幼儿教师自身也要做出努力。要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以此作为切入点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个人反思。还可以通过“博客”“课例研讨”以及新老教师“传帮带”等基于同伴互动的团队专业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关于幼儿教师队伍管理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管理理论也逐渐渗透到幼儿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办好幼儿园,仅凭经验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科学管理。管理是一种对资源的投入或资源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的活动。在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资源有时间、空间、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这种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的观点,对现代幼儿园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园所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用人、培养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工作。幼儿园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知人善任,确立现代人才观;充分信任,确立正确教师观;任人唯贤,确立先进管理观;多元评价,确立科学评价观,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还要努力进行园本师资的开发,聘用优秀的幼儿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园本师资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多样性的考评标准。

在幼儿园管理中,制度约束是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制度过多、过密、过细、过严,单纯依靠“制度压人”实施管理,就会把教职工统得过死,限制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教职工发展的“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适度规范”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渗透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每个教师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对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幼儿园的用工行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幼儿园人性化管理必须树立“依靠人”的全新管理理念,“尊重人”的最高管理经营宗旨,明确“开发人的潜能”是主要的管理任务,“凝聚人的合力”是组织有效营运的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幼儿园实施人性化管理主要应注意营造环境,挖掘潜力,合理激励,科学评价。

五、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十五以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关注推动了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上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下列问题也需要今后的研究者做出努力。

(一)关于政府、社区和家长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与措施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主体有幼儿园、教师、政府、社区、家长,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园和教师在队伍建设中的角色与途径,其他方面的研究关注不够。据所有可查成果,从政府角度谈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有一些,但都包含在其他内容的探讨中,独立成篇从政府角度展开讨论的很少,而关于社区、家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

(二)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怎样处理好借鉴与超越、继承与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这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在启示和借鉴中推动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关于农村等落后地区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我国目前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所数都占到全部幼儿圆所数的80%左右,可以说,幼儿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然而这两类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成果极少。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随着办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幼儿教育和民办园必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它们对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最容易出问题。因此,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应该加大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四)进一步拓展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学科视野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在学科视野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多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实证研究与质的研究较少,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不能单从教育学、心理学这类教育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法与策略,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化学,探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解决实践问题。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 幼儿园 校本课程资源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教育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使孩子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课程内容,还可以发展孩子的社会意识,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与周围的生活。

近年来,我园在《纲要》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改变教育资源观,坚持从本园实际出发,建立开放性的幼儿教育体系,优化幼儿园教育资源,在合理有效地依托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精心遴选可以课程化的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是幼儿赖以生存、成长的地方,蕴涵着丰富而广泛的教育资源,但并不是只需具备教育价值的资源都可引入课程内,这就要求教师对社区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择,以实现资源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一)选择符合安全性、参与性的资源

在任何情况下,幼儿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因此幼儿园在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时应把物质环境的安全、卫生放在首要位置。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

幼儿园课程只有面向幼儿、面向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才能使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真正培养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教师应选择那些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社区教育资源,对于幼儿来说,这些资源是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的内容,也是他们易于吸收的内容,深入地认识这类资源也是引导幼儿学习需要掌握的社会认知和技能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资源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因而教师应选择那些能激起幼儿强烈兴趣,吸引幼儿好奇心的社区教育资源。因为这类社区教育资源往往与幼儿本身或幼儿身边的人发生着联系,也是他们需要学习的社会知识。

二、精心做好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一)以社区活动为纽带,开拓校本课程资源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立足幼儿生活而展开课程模式。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应重视将社区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的必然。社区中的很多事件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往往能引发为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因此,可以将社区资源纳入主题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以社区资源为内容展开探究。

例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农民们忙着收割、播种,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正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我们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了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带领幼儿观察秋天树和花的变化,鼓励家长在秋天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活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中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使幼儿知道稻子、棉花、花生等是秋天农田里长出的农作物,认识家猪、兔子,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要求家长能积极关注、支持幼儿园的活动,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进行教育。大班主题活动:“秋游”,组织幼儿进行野外活动,充分利用周围的社区资源,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幼儿对秋景的认识,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美景。

我们还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主题活动“家乡的农作物”,在活动中带着孩子走进自然,走进农家,走进生活,让幼儿与农民伯伯一起摘菜豆,剥玉米,拾稻穗,在劳动中习得了简单的劳动技能,感受和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懂得了自觉去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从而产生尊重一切劳动者的情感。

(二)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中,文化广场、邮局、银行、超市等活动空间较大,幼儿可以自由地观察,与人们充分交流、对话。还可以组织幼儿到医院、邮局参观,鼓励幼儿与医生和营业员自由交谈,请教问题,回园后开展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小小邮局”等。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生成新的游戏活动,使游戏的角色和情节不断丰富,成全班幼儿关注的焦点。

选择社区教育资源时还应考虑到地方的特色,武坚素有“中国体育器材城”之称,工业园区生产的体育器材品种丰富多彩: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球拍、跳绳、篮球、跳马、体操垫、双杠、单杠等,我们通过带幼儿实地参观生产车间,让他们知道这些体育用品的加工过程,在晨间锻炼时幼儿会很爱惜地玩此类体育用品,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有关体育用品的丰富知识,而且在他们心中产生了深厚的爱家乡情结。

选择社区教育资源时还要考虑到地方文化的传承,将扬州民间艺术剪纸引进幼儿园,形成本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游戏课程,将各式各样的剪纸张贴于美工室的墙面上,引导幼儿欣赏、制作,在每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能力发展开辟了“剪纸”活动区,真正让“扬州剪纸”手工艺术进入幼儿园中。

总之,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将各种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良好品质的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深入挖掘社区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8篇

解决问题是起点

学校认为: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幼儿的教育可塑性强,因为他们的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和引В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幼儿教师每天不仅从事着繁重的脑力劳动,还承担着琐碎的重体力劳动。想要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就得减轻教师负担;想要减轻教师负担,就要科学地设计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幼儿园一日常规,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一日活动中,使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提升保教质量。学校从“快乐阅读+一日活动”开始。1995年,以中班一个班级为试点,开展朝鲜语“快乐阅读+一日活动”的研究。1999年,初见成效,全园普及,并扩展到汉语。2005年,立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幼儿良好习惯目标内容体系的实践研究》,历经5年的探索,逐步形成“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新苗教育观。2011年,立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早期快乐阅读的实践研究》,确定“特色教育,快乐校园,健康生活,幸福成长”的新苗教育目标。

聚焦研究过程

为了把教育科研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并潜移默化地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学校成立托、小、中、大四个教科研组,建立了“课题网络”管理与操作模式,主、分、子课题相互贯通,使课题研究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

制度做支撑,科研才有力度。幼儿园补充与完善了各项制度,汇编《新苗幼儿园教科研管理相关制度》。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形成“三结合、三形成、三加法”的《新苗教育科研目标体系》,即:“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教师成长之路;“课题网络――互动管理――激励机制”形成课题运行模式;“实践+反思=蜕变;探索+创新=成长;质量+特色=发展”三个加法的研究之路。这样分类分层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使教师有一种“我能做”“想去做”“我要做”的愿望,对教育科研开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活动是教育科研向教育行为转化的“推手”。新苗教育科研主要活动:一是教育随笔。教师每月撰写2篇以上的教育随笔;二是同伴互动。以学年组为单位定期备课、学年组观摩等教研活动,让教师实现平等交流、经验分享与学术互助;三是专业引领。定期组织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异讲、园内巡回课、优秀课汇报、最佳课观摩等园本教研活动以及专业指导活动;四是学术大会。坚持“每两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制度,学术年会做到有主题、能出彩、全员参与与精品脱稿交流相结合。为解决课题研究“无从下手”的问题,学校形成“1+1”课题研究方式,分“主体”“副体”两部分内容,并对应设计出《科研记录本》及《课题资料收集册》。学校重视档案管理,采取“四步走”的归档方式,即:抽杆夹的动态形式、档案封皮统一格式、清晰详尽的材料目录、不同课题的封面颜色。体现了档案的系统性、规范性,此举获得在全市推广。

科研助推教学进步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孩子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丰富了幼儿词汇量。大班幼儿的朝汉双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教育科研成就了新苗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现有省学科带头人1名;省科研型名教师1名;省骨干教师5名;省科研骨干教师4名;州科研名校长1名;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州骨干教师4名;州教学新秀13名;全国自制玩教具能手2名;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育教学指导教师1名。“十五”期间,学校创编“新苗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案(上、下册)”“新苗幼儿园教育教学补充材料”“幼儿行为习惯及德育教育指导用书”“新苗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等园本教材,并推广到延边州以及东北三省试用。“十一五”期间,学校有18项市级教师个人课题结题,教师参与率、结题率在全市首位,其中3名教师的课题记录,成为全市观摩范本。“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早期快乐阅读的实践研究》,以“减负、快乐、规范”为主题,形成了《教学集》《影像集》等科研成果。学校开创“让音乐说话”的新时期幼儿园“快乐”常规教育模式,规范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在轻松、优美、欢乐的26首音乐中,师幼愉快地渡过每一天。2012年,学校编创的《幼儿园快乐音乐律动》(延边教育出版社)大、中、小班系列教材,面向全国发行。2014年,此教材荣获了吉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9篇

几年后的今天,我园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农村幼儿园体验式“田园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其中一员,在专家领导的引领下,在与同事不断切磋和学习中,在自己的实践研究中,我对“田园”教育有了新认识。其实“田园”教育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它不仅仅是幼儿亲近田园、掌握田园知识和技能的好时机,对幼儿来说更是一种体验,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情感和社会性的过程;“田园”也不仅仅只是亲历和体验田园,还包含与田园有关的文化及对田园的表现表达等等。实施后,我发现“田园教育”原来也可以有声有色,生机勃勃。

反思相同的两个课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呢?原来是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转变的结果。

一、从重知识技能的获得转变为更重情感能力的精心培育

反思过去田园课程实施时,我的目标定位始终是幼儿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在开展“种植蚕豆”活动时,我的目标就是巩固幼儿对数量4的掌握,于是我事先挖好坑,让幼儿在每个坑里放4粒蚕豆,然后盖好土。使用的就是这种落后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内容和手段的单一,我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现在,我们不仅重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幼儿的能力情感的培养。能力和情感更具有隐性效应和长期性,也许我们暂时看不到幼儿在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高和发展,但我们知道能力和情感状况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田园教育中”,我们不仅关注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能否得到发展,更关注幼儿能力和情感的发展。现在我们进行蚕豆种植时,我引导幼儿自己完成挖坑、下种、盖土等一系列的播种过程,再在旁边插上标签,告知幼儿这颗蚕豆就是自己的蚕豆宝宝。此活动不仅巩固了幼儿对数量的掌握,更为幼儿今后细心照顾蚕豆的生长创造了条件,进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情感,也让幼儿深刻地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重知识技能的获得到更重能力情感的培养,不仅拓展了“田园教育”的内容,使“田园教育”更具生命力,也使“田园教育”越来越有活力。

二、从重教育结果效应转变为更重过程的细心关注

过去课程研究的实施中,我关注的只是教育结果,能给幼儿带来什么效应。考虑到我们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农民和农业专业户,更不只是为了幼儿好玩,想到此课程的开设似乎对未来意义不大,因此,我选择了半途而废。

现在,我们的“田园教育”不仅要重结果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更重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体验,重幼儿的参与,幼儿的亲历。通过田园这一载体,让幼儿在田园中,去观察,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让幼儿自己去探究,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发展。

只有亲历“田园”,幼儿才会关注“田园”,了解动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发现问题,才会进一步探究,才有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只有亲历“田园”,幼儿才会爱上“田园”,才能建立幼儿与动植物间的感情,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当幼儿看到自己精心种植的植物半途夭折时,那种伤心、难过之情令人感伤);只有亲历“田园”,幼儿才会恋上“田园”,深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进而珍惜劳动成果……

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手段、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传授法,不再是填鸭式,而是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自己探究,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支持者。活动中只要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我们定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认识农产品时,我们会激发幼儿通过看、摸、比、品尝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自己独特的经验,此探究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注重过程的“田园教育”使“田园”课程更生动、更丰富多彩。

三、从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变为更重幼儿主体地位的落实

“田园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更得益于教育主体的转变。过去课程研究的实施中,我总是将教师放在首位,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搀着幼儿走。活动都是教师预设的,教师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没有现成的课程利用,仅靠教师的预设,难免会走入黔驴技穷的境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现在,“田园”课程实施时,我们会始终将幼儿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人,课程来源于幼儿兴趣和生活。

记得在一次田园观察时,幼儿发现了一个田园中的“外来户”――荠菜,有小朋友说是草,有的说是菜,当知道是荠菜后,幼儿又有了疑问,我们没有种,这荠菜从哪里来?出现了新问题,老师没有直接告知,而是让幼儿自己先寻找答案。于是,小朋友们有的问家长,有的向奶奶(保育员)请教,很自然地生成了“荠菜哪里来”的活动。组织活动时,教师先让幼儿交流自己寻找到的答案,然后组织幼儿观看视频“种子的旅行”,认识荠菜的种子,再让幼儿交流对荠菜种子来历的认识,整个过程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兴致盎然。在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指引下,我们还生成了“荠菜变身”、“我们的青菜宝宝”、“泥土里的宝贝”、“植物生长的有利环境”等等许多课程。这些问题从幼儿身边来,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幼儿更投入、更积极,教学效果更好。以幼儿为主体,“田园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幼儿;德育;教育;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著名的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育人必须要从小的时候便开始进行。因为小孩子就类似我们的幼苗,只要得到较好的培养,便能够逐渐的成长壮大,开花结果,否则便会半路夭折,难以成器。而对人才从小培养时最应当注意的便是道德教育的培养,这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为幼儿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由于幼儿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因此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便应当利用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环境布置思想,由仅为了美观向富有教育意义转化。例如,在对墙壁进行布置的时候,可以张贴中国的地图,让小朋友知道要爱国;在墙角处设置自然角,布置各种各样的花卉,小动物,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从小培养善良、爱护自然的好品格。另外,除了为小朋友创设一个事宜学习的物质环境外,还要创设出一个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的人文环境,对于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应当进行要求,必须要为幼儿们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教师多跟小朋友们沟通交流,共同参加课外活动,带动小朋友们积极向上,培养出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如何在各项幼儿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课程,如何才能够将德育融入到这些生活当中,是教师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看法,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幼儿园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也存在一定的规律,久而久之,这些生活中大量出现的情形便会深入到幼儿的头脑意识当中。所以开展好幼儿的德育教育,最需要做的便是从日常的生活做起,从每一个习惯做起。例如,在午餐的时候,教师除了要照顾好幼儿吃饭的问题,还要告诉幼儿们食堂的叔叔阿姨是如何把美味的饭菜做好的,要幼儿们学会感恩,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甚至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参观叔叔阿姨具体工作时的情形,对于整理餐具或者是拖地一类的工作,还可以让其亲身尝试,这样小朋友们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利用节日活动,渗透的德育教育。在现阶段我国有很多的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幼儿园便可以利用在对这些节日庆祝或者纪念的活动来传达良好的道德品格以及人生哲理。例如,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可以对幼儿们开展爱妈妈,爱身边的阿姨的教育活动;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要让幼儿们了解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都是怎样劳动的,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辛苦劳动来供其上学吃穿的;在“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教育幼儿们要从小树立起爱国的思想。每次节日到来的时候,幼儿园便可举办主题活动,既然幼儿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也让其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更多的道理。

(三)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巧妙地渗透的德育教育。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也是融入德育教育的一大途径。幼儿们在这一阶段十分好动,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也非常的高。因此,在体育活动当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例如,在竞赛性质的体育活动当中,可以培养幼儿们团结一致,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格;在玩跳绳或者皮球时培养幼儿们互谅互让,团结友爱的相处之道。这些品格能从小得到培养,幼儿们将会终身受用。

(四)充分围绕主题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关于德育教育,除了融入到孩子们的课堂,生活中去,还可以单独的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在组织爱劳动的主体活动时,便可以让幼儿们参观成人的劳动过程,尤其是较为辛苦的工作,让其感受到成果的来之不易;还可以让其亲自动手,随手捡拾幼儿园的垃圾、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在组织爱妈妈的活动时,可以让幼儿们画出自己的妈妈,或者是为妈妈唱歌,跳舞,为妈妈制作大红花等。这些主题活动可以加深幼儿对主题的印象,逐渐形成习惯。

(五)做好学科教育,融进德育教育。在幼儿园的学科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内容也较为简单,因此更容易融入道德教育。让幼儿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当中感受不同的道德品质,坚持寓教于乐的做法,促使幼儿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幼儿课程来说,一般都是贯穿了游戏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可以学习课堂知识,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这些行为都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塑造。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舞蹈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舞蹈教学当中是非常创新的一种做法,同时也会是非常有效的做法。教师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做作品。既可以将舞蹈的技巧交给幼儿们,还可以为幼儿们讲述舞蹈背后的故事,让其领略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渗透。第一,规范舞蹈教学中幼儿的行为,让幼儿明白从小便需要遵纪守纪;第二,在舞蹈教学当中,适当性的反复练习,让幼儿们学会吃苦,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第三,开展小组练习,使幼儿之间学会交流和关心别人,形成团结一致的好风气。舞蹈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融入德育教育,都将会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教育要从小抓起,尤其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格的好坏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大力的推进,此外,还要注意探索在该领域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如何能够让幼儿有效的接收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德育教育探析[J],教学研究,2013.06.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蒙古族;民俗;文化;服饰;歌舞

长期以来,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领域中,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一直是个空白。我园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同时,以蒙古族文化为蓝本,开展了“蒙古族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整合的研究”。以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不断深化课改,探索、建构、优化具有蒙古族民间艺术教育特色的园本文化课程实施体系,落实保教质量的提高、幼儿的充分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让蒙古族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

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他们勤劳勇敢、骠悍豪爽,他们与宇宙大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细石坚硕以及其他生物种群的和谐共生,创造了优秀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在情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间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对他们终身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还可以丰富幼儿真实的艺术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有助于幼儿全脑功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对弘扬蒙古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二、让蒙古族民族服饰文化走进幼儿园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首要标志。蒙古族服饰有着浓厚的草原风格和适合游牧生活的基本款式。男装倾向于浑然大气,女装呈现为精美。我们开展“蒙古族服饰”的主题活动,请家长帮助收集了许多蒙古族服饰,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蒙古族服饰的照片,与幼儿一起欣赏这些服饰的色彩、图案、刺绣以及它的功能,激发幼儿的欣赏能力。

三、蒙古族歌舞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渗透

(一)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歌舞的意义

将民间艺术纳入幼儿教育的范畴,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适应21世纪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对当今中国课程改革思想的验证和实践。

(二)挖掘蒙古族优秀歌舞艺术内容,丰富幼儿教育课程资源

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我们选择长调牧歌和马头琴独奏曲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的熏陶。蒙古族民间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筷子舞、安代、布利亚特婚礼、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表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我园的教师共同研究,将蒙古族的手位、舞步列入形体训练中;在学习蒙古族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互相合作,感受节日喜悦的气氛;并将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热烈的摔跤和欢乐的挤奶舞融合于律动和舞蹈组合中,对幼儿进行蒙古族歌舞的欣赏和教育,让幼儿从中感受蒙古族豪爽的性格和真挚的情感,充分发挥蒙古族艺术教育的功能,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萌发了幼儿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蒙古族歌舞艺术课程资源的挖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幼儿; 财商教育

中图分类号:TS976.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09-001

中国家长已习惯这样一种认识:给孩子零花钱是天经地义的,是无偿无条件的,这导致现今许多家庭在消费上常常让独生子女牵着鼻子走。许多孩子不知道钱的来源,不知道自己花的钱是父母辛苦劳动得来的,孩子缺少感恩、独立、节俭等美德的培养,如何引导幼儿科学、合理地花钱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当今美、日等发达国家对财商教育非常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付诸实施。而我国财商教育至今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财商教育更是空白。

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实际现状,我园开展实施了“财商教育课程”。通过抓住教育契机,充分挖掘幼儿财商课程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培养正确的财富观念和良好的理财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我们的财商教育并不是要求孩子们必须掌握高深的财经概念,而是以此为载体,引领孩子们从全新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提升对财经现象与问题的敏感性。

1.前期准备工作——把握方向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等形式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幼儿的消费观和理财知识等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依据,确定我们财商课程教学实施策略进行的方向。

2.制定计划阶段——确定策略

为了提高课题开展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我们遵循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开展。小班的幼儿只在日常活动和区域活动中感染一些财商的教育,发掘财商教育价值和案例,将全园的中班、大班幼儿作为我们课题的研究对象,合理安排一日活动,适当调整课表等教学常规,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具体实施阶段——探索实践

课题研究需要先进理念、科研理论、教育教学论著作支撑。我们采用上网收集资料、阅读理论书籍、寻找理论依据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与困惑。设立财商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其中涵盖能力基础课程和商业模拟课程两大版块。我园根据课题的需要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教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和反思,并调整下一步的实验方案。

在我园财商教育课程系列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更广泛了,思维更敏捷了,求知欲更强烈了,知识面更宽泛了,这些欣喜的变化也给予了我们强大的信心。孩子们对学习活动充满了兴趣,有效促进了幼儿自信心、责任感的建立与提升,获得了独立、自尊等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们在欢乐游戏中开发了潜能。如通过理财的学习,让幼儿建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念,形成理财观念意识,了解和熟悉了钱币,渐渐知道钱从何而来,从而明白了劳动能创造财富的道理,形成自我激发的内在动力。再如,通过国际视野学,孩子们接触到了一些平时很少有机会了解的国际知识和信息,诸如“金融风暴”、“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之类的词语会进入宝宝的耳朵。通过对这些社会经济现象的了解和关注,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感受到地球的广阔、世界的伟大和奥秘的无穷,拓展了幼儿的国际视野,力求做到与我园的教学宗旨“以国际视野培养完整儿童”接轨,真正意义上挖掘财商教学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价值。

通过财商课程多姿多彩的活动,孩子们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如通过沟通学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和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他们喜欢表达,善于沟通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学会了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又如通过人格与戏剧学,促进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了幼儿坚强、自信、感恩、责任感等优秀人格品质,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同时增强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现在更喜欢关注生活,会自己发现问题,克服困难,主动解决问题,合作意识有了大幅提高。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13篇

《幼教金刊》: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各个幼儿园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积极开展适合自己的园本教研,请您谈谈您幼儿园的教研之路。

周昌碧:从《重庆市幼儿园教研管理改革与发展》到国家教育部《园本教研制度课题研究》,我园都紧紧跟随、参与,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曲折又夯实而别人也无法复制的教研之路。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从重视个体发展到重视群体智慧提升的研究。教研主体由单个的教师向群体性教师转变,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开展分组教研与集中教研、集体备课与现场研讨,将集体合作意识与集体智慧交集;②重视集中教育活动研究到一日生活的研究。教研活动不单只是单纯的研课,更是解决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中各方面的问题。孩子入园的晨间活动,到出行户外,到进餐中的礼仪培养,都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③重视研的过程到研以致用。重视研的过程固然重要,但仅仅研而无果就意义不大,在经历了只研无果的过程后我们开始重视到研以致用,比如幼儿物品整理标志的运用,洗手流程图的推广等;④重视单一问题到系统化问题研究。以前是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而今紧紧以幼儿园办园理念为核心,研究凸显校园文化的课程、教师文化元素等。

《幼教金刊》:随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凸显,大家也意识到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它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文件,现在每个幼儿园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纠正,请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指导思想是否发生变化?

周昌碧:我园非常重视对此问题的管理与研究,目前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园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在教研中研究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为目标开展园本教研工作。

《幼教金刊》:教师在开展园本教研时,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是否得到改善?

周昌碧:幼儿园已有20多年历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同时也存在个别教育思想顽固、教学方式僵化有小学化倾向的教师。但在经历幼儿园近几年扎实有效的园本教研后,这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小学化倾向基本消失。比如不再存在教师只重视智力教育,而轻视德、体、美、劳教育的行为,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们除安排有“学习教育目标”外加入“养成教育目标”“运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上,教师们更加注重操作、探究、游戏的教育方式,不再以“一刀切”的教育眼光去评价不同的幼儿,对发展缓慢的幼儿不再心急,多了耐心和等待。

《幼教金刊》:教师在开展园本教研时,是否会有很多困惑?你们对于这些困惑是如何积极探讨和解决的?而您作为幼儿园的一名管理者在其中是扮演什么角色?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14篇

上团城中心幼儿园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在市教育局和乡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武安市教育局2019年教育体育工作要点》和《上团城中心校2019年教育体育工作要点》为指引,以《指南》为纲领,规范开展保教管理,全面规范保教常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园内特色课程开展;加强园务管理,规范与细化管理过程,发挥领导小组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的精神;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落实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幼儿的素质教育,为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提升保教质量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抓实主题课程,开展特色课程,创设环境课程,开发生活课程。

三、工作要点:

1、保育工作: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晨检制度,科学开展户外活动,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常态运行。

2、教育教学:继续把《纲要》和《指南》精神作为教育教学的思想依据、行动标尺,加强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与结合,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与一日生活中知识内容的有机渗透。围绕“乐美”文化开展活动,主题课程游戏化,特色课程常规化。

3、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刚柔并重,以开放而弹性的管理、灵活而务实的作风激发教职工工作内驱力。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领导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结对帮扶机制,促进新老教师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4、教研工作:落实推门听课制度,组织好人人一堂实践课活动。以骨干教师示范课作引领,老教师上好观摩课,新教师上好汇报课。重视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渲染“乐美”氛围。开展新老帮扶,认真组织开展一课两研活动,提升教育活动内涵。

5、家长工作:宣传与沟通并举,引导与合作并重。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提倡家长进课堂,召开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的信誉度。

四、主要内容与措施

(一)保育工作

1、对一日常规细则、卫生保健要求,逐条学习,结合本园实际逐一落实。日托改制之际,实际操作中加强对保育工作的互查与自查工作,及时表扬典型,规范操作过程。

2、坚持每日的全园安全巡视工作,加强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继续严格幼儿接送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及时指出,严格管理好幼儿,杜绝事故发生。

3、各室、各教师要做好幼儿园环境、物品的清洁卫生工作,值周教师负责安排并做好检查记录;做好财产的保管与利用工作,各类财产落实到人,责任到人。

4、重视幼儿的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教师不仅要自制一些小型多样的体育器具,还要继续发动家长参与体育器具的制作,不断丰富幼儿体育器具。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与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5、继续根据上级保健要求做好幼儿的保健工作,消毒要按时到位,做好对多发病、传染病的防范工作。加强对幼儿一日活动、用餐、午休的观察。重视幼儿生活常规的管理,继续抓好对幼儿生活常规的检查与评比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幼儿常规教育是教育之首要工作,如何把班级工作做细做实,保证幼儿良好常规的形成,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用心,在常规教育中,鼓励教师多加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园内优秀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常规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途径,并运用相关的检查方式,尽力使幼儿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本学期,全园全面推开主题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模式,对小康轩新教材的使用,协调对口帮扶园市二幼的工作内容与形式,创设主题墙,布置主题环境,重视对教师开展过程中的指导、检查与调控。以奥尔夫音乐为全园特色,鼓励各年龄段在区域活动中尝试多种形式的特色内容,加强管理过程,推进教育质量。教师和幼儿做好阶段性成果展示。

3、给教师留有创造性教育教学的空间,要求教师对通案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体现个人的教育理念与教学风格,开展主题方案评比,力求主题方案在不断的修改中加以完善,为逐渐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模式奠定基础。

4、对教师继续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及幼儿的学习常规、学习习惯、发展情况等。随堂听课后及时反馈,共同探讨,对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

5、结合本园实际,本着促幼儿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围绕各类主题与节日安排开展各种活动,本学期设想组织幼儿讲故事活动、自理能力比赛、“迎中秋”、“庆元旦”系列活动等,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 队伍建设

1、要发挥领导小组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的精神;团结合作是加强园务管理,规范与细化管理过程的有力保证;吃苦耐劳要求班子成员要讲付出讲奉献,一切要从幼儿园整体利益出发,讲大局识大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中要做教师的领头羊,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素养,提升业务水平,为教师营造美的外在和内在环境。

2、为教师树典型立榜样,带教师勤学习多反思,并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

3、继续要求教师通过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方法来学习教育理论,做好读书笔记的撰写和教育理论的摘抄,围绕课程的改革展开讨论与研讨,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这样的不断循环过程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教师要对照个人目标要求,对存在的差距,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逐步来达成自己既定的目标。骨干教师、各级各类优秀工作者要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压担子、明任务”,认真完成上级的要求与规定。

5、继续开展“帮扶结对”活动,每一组对子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人人上一节公开课,共同研讨,要有磨课研课的过程。每一节教育活动课帮扶对子的两人要多研讨多交流,不断提高上课质量,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6、不断修改与完善教师考核制度,继续执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增强教师的紧迫感、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

(四)教科研工作

1、结合幼儿园课程改革重点,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加强对单一教学活动的研究、对主题活动中教师整合理念落实的研究、对环境与教育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加强反思与实践。

2、继续落实推门听课制度,扎实开展各班段的一课两研教研活动。

3、重视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要创设切合“乐美”主题的教育环境,创设与幼儿互动的教育环境,创设幼儿乐于参与的教育环境。

4、继续做好课题的实验工作。学期初确立课题后,重视课题的过程管理,重视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实验人员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长特点做好课题的实施工作。组织教师教师及时总结实验中的经验与成绩、反思实验中的不足与教训、研究科研给幼儿与教师带来的促进与发展。

5、深化“传统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并纳入课程表。每天晨读午诵时间,,有计划地让幼儿诵读《三字经》、《弟子规》 、古诗、名篇等,并开展演讲、经典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

(五)家长工作:

1、通过多种家园联系方式,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如:举办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利用好微信群等平台、出好宣传栏等。让家长更明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以便家园更密切的加以配合。

2、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听取家长合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做好服务于家长,教育好幼儿的双重工作。

3、继续办好幼儿园的展示栏,更换要及时,内容要丰富,要抓住园内主题教育的热点,幼儿的亮点推出展示栏的内容,让其成为家园的一座互动桥。

幼儿劳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第15篇

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学前教育专业更应如此。

1.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的基础上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有了这种认识,学前教育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对学前教育事业不热爱,就会把学前教育工作单纯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处处被动,时常感到苦不堪言,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改行,这种人是胜任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

2.要热爱幼儿

学前教育就是幼儿教育,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俗称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幼儿,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

3.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

学前专业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前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按照自己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对儿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学前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学前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势的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4.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

学前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好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幼儿自身控制能力差,情绪易外露,其内心活动,身体状况常通过表情、动作或简短语言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学前专业教师在班级组织管理中,肩负着重大职责。从教育内容看,有德、智、体、美诸方面;从工作任务看,有保育和教育两方面;从教育途径看,有集体教学活动、劳动、游戏、日常生活活动等;从组织形式看,有集体、个别、小组活动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和活动形式,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并做出最佳方案,促进幼儿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彼此协调,达到默契的过程。沟通的方式主要有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等。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

5.要具有教育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