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操

在我国,舞蹈艺术很早就被列入了教育传承的行列,据说在周代的时候,有一大司乐是当时宫廷制作、表演乐舞的专门机构,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舞蹈学校。古代教育家认为舞蹈与诗歌、礼仪是并列同等的,只有三者兼容,才能陶冶人的情操。

幼儿时期的孩童,刚接触事物,对事物的学习充满着好奇,并占有一定的主导性。在这个时候向幼儿开启舞蹈学习,可以从外形上来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挺拔、什么是自信,为今后的优美形态打下基础;更可以从内在为孩子树立性格,伴随着音乐,身体的释放和表达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使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应该具有更高的审美修养,我一直认为,在进行幼儿舞蹈教育的时候,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要教授舞蹈,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性和修养。舞蹈教育是具备这种条件的,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孩子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认知,只有从小内外兼修,并坚持不懈,才能真正的做到陶冶情操。

(一)舞蹈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机能生长。幼儿时期,孩子正是处于身体的快速发展时期,许多不良的习惯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养成的,所以这个阶段的身体机能发展很重要,不容忽视。

在幼儿的舞蹈教育中,一般用音乐来配合孩子们的练习,完成一些简单的小舞蹈和基本的舞蹈韧带训练。科学表明,定期通过肢体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均衡生长,强壮筋骨,有利于促进骨骼的循环及代谢。据统计,在同一年龄的孩子中,学习舞蹈的孩子要明显比没有学习舞蹈的孩子身高平均高出 3 厘米以上。

不仅仅是骨骼的生长,舞蹈对于幼儿的各个关节都有着良好的促进生长作用。例如关节的柔韧性、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都是对孩子将来的发育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不仅可以改善孩子们不良的体态,还可以使胸腔打开,增强肺活量。在大量运动过后还有助于促进孩子的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幼儿的抵抗力。

总之,幼儿学习舞蹈对孩子的身体机能的生长有很多的好处。

二、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我一直主张让孩子随心而舞。在幼儿这个阶段,孩子本就好动和好奇,很容易对舞蹈这种身体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外之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惊人的,在音乐的带引下,孩子们更可以将这种能力慢慢培养起来。

幼儿的创作力需要去帮助开发,在舞蹈这一艺术教育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音乐的牵引,很容易开发出孩子们无边的创新力。例如,在幼儿舞蹈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模仿她们常见的动物,不设定任何界限,孩子们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摆出小动物的姿态等等。

拉班曾经说过:我们的全部感觉是人们独一无二的触觉(第六感官)引起的结果。 舞蹈在肢体运动的同时,音乐刺激着听觉的人体感受器,由此产生的神经冲动反映到大脑,大脑依靠多种分析器共同参与作用,最后直接由动作知觉引起美感意识。所以,我们用感官运动去获得某些感觉是人们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三、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智力

很多人认为幼儿舞蹈教育只是单纯的培养孩子兴趣,培养孩子的气质等等的表面东西,其实不然,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表面上的提高,更多应是对潜能的全方位开拓与培养。

幼儿的智力发展与运动是分不开的,以前有句老话说:调皮的孩子聪明,基本就是这个道理了。通过肢体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工作,而身体的各个肌肉又受大脑中枢神经的驱使,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孩子进行舞蹈教育的同时,身体肌肉的运动也促进了孩子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改善和开发。

幼儿经常在舞蹈课上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还属于发育的萌芽时期,一般来讲会被兴奋和好奇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在幼儿的舞蹈教育中用愉快的音乐和好玩的小舞蹈或者小游戏的形式来体现,就更得孩子的欢心,也更加起到培养幼儿智力的作用。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可以概括为“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全人教育思潮形成了与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明显边界的教育主张。全人教育批评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的观点,倡导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真正的人。【l】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人教育思潮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等改革思潮一起,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全球幼儿教育从80年代初开始,对60和70年代以“智力开发”代替幼儿教育的倾向进行了反思。1985年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批评了幼儿教育中将幼儿的发展等同于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呼吁教育从“智育中心”转向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开始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儿童”。’进入2l世纪,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国际竞争的热点,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都把发展和振兴幼儿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状况和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教育热大为不同,它注重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

二、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昌标和内容

(一)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

全人教育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社会统治的工具,人不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机械个体。教育应更注重人的内在,如情感、创造力、想像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实现。全人教育不贬低物质的重要性,不否认社会存在的价值,但它认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更应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12131因此,在幼儿教育主要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还是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需要的教育目的问题上,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偏重的是个人价值但又不忽视社会价值。1999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共同制定的《全球幼儿教育大纲》认为:“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是针对儿童整个身心健康而设计的,必须考虑儿童的身体状况、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状况等”,[41表明了国际幼儿教育组织注重培养身心健康的“完整儿童”。全教协会1996年在被誉为“幼儿教育的圣经”的《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案》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育应该顾及到儿童所有领域的发展:身体的、情感的、社会的以及认知的”;【习2005年又在《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中指出:“课程’标准旨在发展儿童在审美、认知、情感、语言、体能和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嘲体现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英国政府2000年颁布了面向3—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在学习目标上强调幼儿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倾向、社会性技能、注意力和坚持性、创造性的发展等,川表明英国政府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视。此外,日本1998年改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韩国1998年的第六次幼儿园教育课程、印度尼西亚政府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国民教育目标、我国2001年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香港地区2006年颁发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均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重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总之,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整合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20世纪60、70年代幼儿教育只重视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内容

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全人发展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此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很多国家都强调幼儿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主张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几大领域,并注重各领域的互相渗透和综合发展。200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开端计划”儿童发展结果框架》,将幼儿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语言发展…‘读写”“数学”“科学”“创造性艺术”“社会性情感发展”“学习方式”“身体健康和发展”等学习领域,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全面性。1蜘1995年,法国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学校大纲》,将幼儿学校的课程整合为五大活动领域:1.共同生活:包括集体生活、交际与沟通等内容;2.学习说话,构筑语言,倾听并考虑他人意见;3.行动世界:探索身边的世界、学校、班级、社区、自然等并进行活动;4.发现世界:通过各种文化表征认识自然、环境、社会以及人类的过去和现在;5.想像、感知和创造:发展幼儿的感受力、想像力、注意力、批评精神,培养表达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嘲“英国在2000年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中将3—5岁的课程内容分为六大领域:个人、社会和情绪的发展;语言和识字;算术;对世界的知识和了解;身体发展;创造力的发展。【删日本1998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将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并强调这些领域的融合和渗透。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并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111上述幼儿教育内容基本上反映了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体现了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标。

三、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过程、方法和途径

(一)强调幼儿主动学习的幼儿教育过程

全人教育倡导学习者的主动学习。首先,全人教育提倡“为人类的发展而教”,认为学校应该是所有学习者乐于学习,而且可以充分发展的地方;其次,全人教育将学习者看作独立的“个体”,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无限的学习潜力;第三,全人教育认为学习者有选择的自由,认为个体的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成长都是必要的。【1习因此,以全人教育的观点来看待幼儿教育,就要使幼儿乐于学习,尊重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潜能,尊重其选择的自由,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幼教改革都提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的观点。美国政府2000年颁布的《“提前开始”儿童发展结果框架》注重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指出幼儿应当“对倾听和讨论各类图书和诗歌的兴趣逐渐增强”,“对数以及通过计数解决问题和判断数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兴趣和意识”和“快乐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包括倾听、歌唱、手指游戏、音乐演出、竞赛”等;1996年英国政府修订的《早期学习目标》也注重形成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指出幼儿在基础阶段末期要“对学习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喜欢倾听和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能在游戏和学习过程中倾听和运用”等;【131日本1998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条基本思想提出,肯定了幼儿主体性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非常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幼儿的探索性学习。此外,许多幼儿教育方案都倡导幼儿的主动学习,要求教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1141高瞻课程、方案教学、1151瑞吉欧教育体系等。110']

(二)重视整合的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结”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联结”认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一个大的系统包括许多子系统,形成一个网络,这些子系统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其次,全人教育强调“整全的教育”,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从全人教育的视角来看,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整合各种教育方法和途径的主张。英国政府2000年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提出了“精心设计的游戏”这一概念,认为“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带有愉悦性和挑战性”。117]可见,该指南不仅重视幼儿游戏,也重视成人对幼儿的游戏加以干预和指导。

2005年全教协会在《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中指出:“教师有目的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如从高结构到低结构、从成人指导向儿童主体变化的策略,提供优化的学习机会”;“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帮助儿童成功地融入早期教育的情境中来”;“联系并利用社区的城市、郊区、乡村等资源,帮助家庭参与社团组织,倡导文化事业,丰富项目中家庭和儿童的经验。”㈣这些观点充分表明了全教协会对综合各种方法和途径的重视。日本强调环境和游戏的重要作用,重视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的合作。1998年文部省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指出:“根据幼儿期的特点,幼儿园教育以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思想。…‘游戏作为幼儿自发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的学习,要以游戏为中心对幼儿进行指导。”1191“幼儿园要十分注意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幼儿园要积极利用社区内自然环境、人才、活动及公共设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20l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和“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等等。[211可见,我国也注重环境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主张教师的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相结合,强调幼儿教育各种途径的结合。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普惠性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概述

1.注重幼儿的早期教育

在陶行知发表的文章中,基本都强调了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生的重要态度、习惯以及倾向,基本都能够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特别强调了“教育需要从小做起”,这些思想对现在仍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幼儿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者需要将幼儿放在和成人同等的地位上,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权,认识到幼儿发展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尽早对幼儿实施教育,通过幼儿教育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陶行知在当时呼吁兴办幼稚园,实施幼儿早期教育。

2.创办中国式幼儿园

在20世纪初期,我国开始兴办幼稚园,但是大部分幼稚园都是参照日本和美国的办园模式,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国情。陶行知在1926年出版的宣言书中指出了幼稚园的三大弊病,认为国内幼稚园使用外国的教材、教育和教学方法;幼稚园的花费过高,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够享受幼儿教育。因此,陶行知倡导建立中国式幼儿园,创办省钱的中国式幼儿园,借鉴国外的办园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开办幼稚园,促进幼稚园的平民化发展。

3.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幼儿教育需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对幼儿实施健康、科学、道德和劳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幼儿教育需要涉及卫生常识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幼儿教育时期开始实施科学训练,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及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六岁之前是陶冶人格的最佳时期,所以幼儿教育需要涉及道德教育;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1]。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影响

1.提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十分注重幼儿的早期教育,将幼儿教育看作是人生的启蒙时期,这一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幼教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大量研究表明,新生儿大脑的重量约为成人的25%;两岁幼儿的大脑重量约为成人的75%;六岁幼儿的大脑重量基本与成人相差无几。由此可以看出,六岁之前是大脑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良好的教育,会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教育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10年的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该纲要中强调了教育机构需要提高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在报告中,主席再一次强调了办好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很多幼儿家庭也开始重视幼儿早期发展,为幼儿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宏观层面的国家教育部门和微观层面的幼儿家庭,都非常关注幼儿教育,使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提出的“普及学前教育”这一思想,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2]。

2.提高幼儿教育的普惠性以及公益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园的办园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城市幼儿园分为公办园、民办园以及企业办园等多种形式,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公办园非常稀少,很多公办园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导致公办园在服务对象方面出现了错位,能够进入到公办园的幼儿,其父母大都从事于事业单位或者科研机构,大大降低了幼儿教育的公共性;在公办园不能满足幼儿教育时,出现了大量的民办园,这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硬件设施良莠不齐,如天价幼儿园;企业办园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但是企业幼儿园只对企业员工开放,普惠性较差。陶行知创办幼稚园的最终目的是创办中国式的平民幼稚园,为普通家庭的幼儿提供教育机会,不仅打破了当时幼稚园只为权贵人家服务的局面,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公益性以及平等性,有助于幼儿教育的平等化和平民化,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旧值得推崇,当前我国幼教改革就需要贯彻这一思想,提高幼儿教育的普惠性以及公益性。首先,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支持,增加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加城市公办园的数量,为城市平民家庭的幼儿提供入园机会;当地政府还可以利用减免税费或者合理用地等多种方式拓宽幼儿教育资金的筹集渠道,并加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开办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协调发展。其次,在城乡结合以及农村地区新建幼儿园。科学合理地进行幼儿生源的预测,在旧城区改造和廉租房区域合理建设幼儿园,满足城市流动人口以及新增城镇人口幼儿的入园需求。对于交通不便且幼儿人口分散的农村地区,采用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模式,鼓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将闲置校舍改建成幼儿园,或者利用闲置公共资源建设幼儿园,为农村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最后,创新幼儿园办园形式。在我国对幼儿教育财政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教育部门可以与民办幼儿园进行合作,采用“民办公助”的办园形式,在民办幼儿园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教育部门需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相应的财政支持,并对民办园进行相应的指导。这种办园形式不仅可以节约国家的财政经费,还能够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为广大家庭提供幼儿教育机会,有助于幼儿教育的普及。

3.开展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价;教学质量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发展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也能够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教育,对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对幼儿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尊重每一个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大把抓、一刀切,要针对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进行培养,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另外我们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于评价的结果不要过于简单化,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正视幼儿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的发展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强调和鉴定的功能,不要一味地追求评价的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将幼儿分成若干个等级等等,这样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每一个儿童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对幼儿发展评价有个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发展评价对于儿童发展的促进功能。通过我们的发展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建立起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评价的内容也不要过于单一和片面,这些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造成幼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或者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长处而过于自傲或者是自卑。在很多幼儿园的幼儿发展评价中,其评价内容主要是针对儿童的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却不是很重视。儿童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儿童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独立和自信以及主动求索、乐于助人等,这些都是儿童非智力因素良好发展的表现,我们要充分重视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秀的非智力因素,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避免单一和片面的发展评价对儿童优良综合素质的扼杀。

在评价过程中要避免传统模式将幼儿置身于一个预先设定的共同标准或者是常规模式下,要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不能沿袭传统模式中教师人为地将幼儿特质纳入事先预测和控制的框架之中。传统评价把幼儿置身于一个预先确定的共同标准或常模下,将幼儿的特质强行纳入成人预测和控制的框架之中的做法,应废除根据某个既定的目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几个等级的做法,要重视儿童个性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注重发扬儿童的个性和潜在的创造性,要通过我们的评价,全面而综合地反映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味地采用定量评价和教师评价,要鼓励学生自我定性、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过分地强调定量评价,只重视对幼儿科学性的体现,忽略了很多评价内容,如儿童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参与兴趣、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是否有良好的个性和品质、责任心的大小等等,这些都是不能用定量的评价来反映的。与此同时,定量的评价无法做到对幼儿发展的全面性评价,也无法对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教师确切了解儿童并且不断的完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帮助甚微,也不可能实现发展评价的真正价值。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重视幼儿的自评,提高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评价过程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重视评价的结果,因为结果只能反映出很小的一个方面,其全面性和客观性是比较低的,评价的过程才能真正地反映出儿童在个体发展中的个性,也才能帮助教师制订出更好更完善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对于评价的结果要正确的使用,不能让评价的结果成为形式主义,例如有些幼儿园把幼儿发展评价与教师的工作质量挂钩。掺杂了个人利益的儿童发展评价就很难做到客观和真实,很多教师为了凸显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评价的结果弄虚作假,掩盖了幼儿真实的发展情况。这些教师根据自己制订的幼儿发展评价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样的幼儿发展评价不但违背了评价要真实和客观的原则,而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革毫无帮助。

当代的幼儿教育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都对幼教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诸多压力下,我们要正确使用幼儿发展评价,还这些评价以真实性和客观性,让幼儿发展评价切实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指明方向,我们也要根据客观而真实的发展评价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积极改进,树立正确的幼儿发展评价观,在教育教学中切实满足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于幼教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尊重幼儿发展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发展评价的功能,不能只注重对于其鉴别和选拔功能的利用,更要按照其发展的趋势,对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加以利用,全面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我们还要严格遵守幼儿发展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为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原则,充分、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了解其发展的需要,掌握每一个幼儿的长处和缺点,并以此作为教育合力选择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的依据,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发展。

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不但要真实地反映幼儿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还要如实地反映出幼儿在个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到全面而真实,也要整体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综合情况,不要一味地重视对幼儿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反映,这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是格格不入的,也与《纲要》中提出的“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是相违背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幼儿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避免单一和片面的发展评价的产生,在发展评价中既要反映出幼儿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又要反映出幼儿在个人兴趣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正确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优势和个性特点,制订出良好的教学策略,因此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发展全面而正确,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时候,我们要充分重视每一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儿童由于身体素质、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社会能力、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而产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幼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避免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多采用个体化评价标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少用横向比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量多采用纵向式评价,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使用,互补互助。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多采用一些诸如测验或者是问卷等可以量化的评价方式,这些虽然对于幼儿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很好地反映,但是无法做到全面地反映幼儿的综合发展情况,而且这种方式也有欠客观和完全。知识掌握得好、技能使用得好并不代表着幼儿发展的状况就一定很好。因此,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时候,我们也要加入定性评价,让两者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情况。对这两种方法的正确使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对优质资料的积累,将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例如可以采用录音、拍照、摄影等方法,为定性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这样不但可以准确而全面地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也能够对幼儿的综合发展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而真实的掌握,方便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革。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把幼儿当成是教师完全支配的对象,也要让其成为评价过程的参与者,鼓励其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在幼儿园中,大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估和反省能力,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这种能力加以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够正确客观的对幼儿进行评价,也能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为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对幼儿的发展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过程,不能只一味地追求评价的结果,要根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将评价的过程融入生活之中。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有效地利用其评价的结果,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掌握本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对自己的教学大方向做一个基本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对评价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个体教育策略,同时教师也应该将评价结果真实而及时地反映给学生的家长,让学生的家长正确认识孩子们的发展情况,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

三、引导家长用心对待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最早的学习场所是家庭,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对孩子的初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之前所形成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因此父母也要担负起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家长有着独一无二的话语权,因为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行为相对于在幼儿园要放松很多,也真实很多,家长能够观察到大量、真实、自然的行为,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也最接近真实,因此家长要在幼儿的发展评价过程中主动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评价,帮助教师做出最为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家长还要给予孩子适量的家务工作,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简单的家务劳动中体会合作和分享的乐趣,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另外家长要抓住孩子们“好表现、喜表扬”的特点及时教育孩子,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启发孩子、赏识孩子。家长通过细心的观察,搜集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情况,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认真对待对孩子的发展评价。家长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也要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四、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的模式只注重幼儿静态知识获得的结果和结论,对于幼儿是如何获得知识的积累关心甚少。而现代的幼儿发展评价讲求的是评价者对于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思考、假设、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能力的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展现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展现出来的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和为了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这些都是现代幼儿发展评价所要关注的内容。在幼儿阶段,了解孩子如何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要比判断孩子的行为结果是否正确要重要得多,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代幼儿发展评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幼儿发展评价中,教师要尽职尽责,真实而准确地对幼儿的发展做出最正确的评价,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心来,也要通过我们的评价,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出孩子的发展状况,掌握孩子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异,对孩子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幼儿的发展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并将科学的评价观落实到幼儿发展评价的具体实践中去,有效地保证幼儿发展评价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5).

[2]刘霞.试析当前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基本走向[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Z1).

[3]沈小婷.从幼儿发展角度反思当前的评价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6).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深入研究并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对幼儿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开展体育活动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作用

开展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时期,生理发育旺盛,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和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我们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富强,第一唯有先把国民的身体强壮起来,身体是重要的基础。”从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来看,这个时期正处于生命刚刚起步、开始发展的阶段,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组织比较柔嫩,同时这一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加强体育锻炼能够促使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增强食欲和肠胃的消化能力,更好地吸收养料,达到增强体质和促进身体发育的目的。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要求幼儿园必须加强幼儿体育锻炼,丰富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比如,有的幼儿内向,不与人交流;有的幼儿胆小、孤僻、不合群;有的幼儿霸道蛮横,争抢玩具,动手打人;有的幼儿在活动中退缩,甚至拒绝参与活动等,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其中,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能够克服困难,抵抗挫折等。日本专家学者曾对4-6岁的儿童进行过研究,结果证明,凡运动能力发展良好的儿童,其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也好,凡运动能力发展较迟的儿童,其社会适应性也欠缺,依赖性强。可见,幼儿的运动能力与个性特征之间关系密切,教师应该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身体运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体育游戏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需要

幼儿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是“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把“体”放在了第一位,足见体育对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而且能对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陈鹤琴先生如是说。如何将户外体育活动有效地运用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跑跑跳跳中与老师成为知心的“玩伴”,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是我们着力于研究幼儿体育活动的初衷。

二、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研究的思考

身体是生命健康的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健全的大脑是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而身体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研究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认识不足、指导不利

户外活动难免有风险,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教师把孩子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所以常常对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感到焦虑与担心。具体表现为,有的教师不愿也不敢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或者在幼儿户外活动时指导干涉太多,管得太死,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有的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指导不利,没有给幼儿必要的活动规则,导致幼儿活动无序,既不安全又不利于幼儿发展。

(二)活动场地的局限性以及活动材料的单一性

首先,活动场地小。幼儿人均场地太小,上下午集中活动时显得特别拥挤,活动起来存在很大的不安全隐患。其次,活动器械较少,玩法单一。场地较小是导致活动器械少、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活动的内容缺乏游戏性、趣味性,孩子缺乏主动性。

(三)幼儿动作技能及体能水平差距较大

幼儿自身身体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孩子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对体育活动兴趣不大;有的孩子内向不善运动,不愿意锻炼或参与游戏活动。如何调动这些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组织体育活动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四)家长的态度问题

现代家庭多数居住在高楼里,孩子们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较少,这导致孩子的身体运动水平普遍较低,在运动中发生危险的几率更大;而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往往比较娇惯,如果在活动中摔一跤,或者擦破点皮肉,家长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是心疼有加,甚至责怪老师。这就给孩子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以及教师充分有效地组织体育活动,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首要目的,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光靠幼儿园“一头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争取家庭及社会的关注、理解、支持和帮助。

三、结语

由上可见,体育活动对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活动在培养幼儿发展自我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使幼儿由个体的人成为社会的人。但是,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单一的体能训练,它是一种综合的游戏实践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化教育,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既要保持自我个性,又要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一个发展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 涂新桃.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方法与途径[J].贵州教育,2009(17).

[2] 曾桂兰.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J].贵州教育,2009(17).

[3] 苏斌.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4] 周俊鸣.把握体育活动特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J].幼儿教育,2009(13).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重要性;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41-01

一、前言

幼儿时期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幼儿的智力、感知、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促进幼儿身体肌能的提高,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音乐能力培养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见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促进幼儿成长、培养学生语言认知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分析音乐启蒙教育发挥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幼儿时期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情操培养、语言能力培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智力开发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启蒙教育能有效的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采用轻松活泼的音乐旋律,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松活泼的音乐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的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在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幼儿更好的接触客观世界的存在,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活跃的状态发展,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三、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

幼儿教育在人一生中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和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时期作为语言的敏感时期,有着较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极大的降低幼儿学习语言的难度,促进幼儿的更好更快的学习语言,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音乐中的力度、音色、节奏等因素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四、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作为一种声音艺术,音乐在解放幼儿天性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启蒙教育中,通过音乐、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解放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幼儿展示自我,培养幼儿的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的音乐理解能力,包括对音乐的音色、音准、节奏等,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音乐教育,同时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五、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音乐作为具有感情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德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时期开展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感情基础,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音乐启蒙教育中为幼儿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满足幼儿的听觉需求。在潜移默化的音乐启蒙教育中,帮助幼儿保持心情的舒畅,稳定幼儿的情绪,更好的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六、总结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全面素养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教育中。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的智力开发、德育发展、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音乐教育,同时促进幼儿的音乐理解和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开发;同时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感知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感情基础,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9):13-13.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活动;认识;建议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幼儿园还是注意到让幼儿多进行体育活动,而且也将增强幼儿体质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对于如何通过体育活动科学地、有效地、有针对性的来安排幼儿体育活动,幼儿教师却是比较模糊的。幼儿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是: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根本。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早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其中体育课应教给幼儿一些基本动作和运动能力,而实际工作中体育课经常采用游戏的形式,在幼儿发展阶段,上体育课主要是以游戏形式为主,但是应该在游戏环节中去传授一些基本动作和运动能力,玩与学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在体育课中只为掌握某一动作,对动作进行重复练习,进而导致幼儿体育课的形式单调,很容易使幼儿感到厌烦;练习某一动作,不能作为活动的最终目的或目标,它应该作为一种方式、一种途径,最终应实现某些机能或能力的发展。

这一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的更正,把其游戏与技能动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引向真正能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方面上来。

二、关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作用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阐明:“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能力的发展,增强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

首先,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占据重要地位,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其次,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可见,幼儿园体育活动是较为全面的运动教育活动。幼儿园体育活动就是通过对幼儿运动时的指导,使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巧妙的使用自己的身体去锻炼提高体能,因此,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在幼儿生长发展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内容丰富,时间经常,灵活性大等特点,有利于发挥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各种体育活动组织形式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所谓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能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求全面地实现学前体育活动的目标与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它的组织形式如下:

1.幼儿早操活动

幼儿早操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幼儿在早操活动中,经常开展的活动内容有:走和跑活动,或走跑交替的活动;托、小班的幼儿可以听音乐或信号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或练习,模仿简单的体操或舞蹈动作;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听音乐做一些幼儿武术操、球类操,开展活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活动;提供一些小型的幼儿运动器材,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活动等等。早操活动的活动强度的安排,从开始到结束,应该是由小到中等,再到小,绝对不能过大。

2.幼儿体育课

幼儿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体现游戏性、趣味性,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一定要传授给幼儿一些基本动作技能,适当加些竞赛性的游戏,充分体现玩与学的结合。另一方面,在体育课中要充分给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幼儿在体育课中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展幼儿自主创新能力。

3.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应尽可能给予幼儿更多“自由”的机会,真正做到“两个自由”即: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活动器材,自由结伴。老师不要硬性规定某班玩某项活动或分组玩,也不要规定谁和谁玩等等。这样一来,幼儿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玩的项目,进而使幼儿在没有任何的约束性和压力去发展自己的动作及身体素质;同时,尊重幼儿的选择,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目的性。幼儿自由结伴,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为了能使幼儿充分锻炼体能,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指导幼儿了解各种器材的功能和玩法,并让幼儿掌握各种器材的多种玩法,达到锻炼身体的最大价值。

4.幼儿运动会

幼儿运动会的目的是丰富幼儿生活,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其形式可以将表演与小型的比赛相结合,也可以是大型的角色游戏活动(如有的扮运动员、有的扮裁判员、服务员等)。

四、几点建议

1.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体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游戏可以增加幼儿体育课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激发幼儿对体育课的兴趣。

2.增加活动类型

在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对幼儿实行“一刀切”,教师为幼儿提供较少的户外活动玩具,能力强的幼儿不愿玩,能力差的幼儿完不成目标。对户外体育活动时分组进行,缩短了幼儿单项活动时间,增加了幼儿活动的种类,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活动,而且遵循了动静交替的活动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控制合理的运动强度与密度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一、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服务于儿童的发展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首先提出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纲要》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在每个领域的指导要点中突出体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这一重要教育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是当前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论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或是区角里的科学教育,或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科学教育,都要注重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而不能只注重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出结果;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幼儿可选择性的活动机会、活动材料,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真正实现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在成人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在周围环境中学习,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2]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强调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对教育有更全面的理解:不能认为只有在集体的、教师讲授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才在学习和发展;教师的职责也决不仅仅于教育活动,而要为幼儿创设和组织丰富的生活环境,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实现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认知和经验的发展。[3]

三、与家庭、社区配合,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式教育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人活动的外部条件。科学教育环境是指幼儿科学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作用。提倡幼儿科学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在科学教育活动时间、空间、材料、内容、形式、方法、师幼关系、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特点等随机开展,可以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每个环节,可以是在幼儿园,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也注重开放性,可以是成品、半成品也可以是自然材料;科学活动内容更是广泛,来源于幼儿周围环境与生活的万事万物,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最基础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体现启蒙性教育的特点;科学教育活动在方法上也要灵活,或对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或进行主动地探究、或根据观察现象和发现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记录;科学活动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可以是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在师幼关系方面可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也可以是合作者、参与者或指导者;在评价方面更要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或社区中的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主体、形式、方法、标准等方面力求开放性。四、立足于对幼儿科学素养早期培养的终身价值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纲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终身教育也就是终身学习。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深刻而富有远见的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价值取向,也延伸拓展到幼儿园科学教育。

终生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发展的条件,现代社会再也不是一个“一技在手受用一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育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和条件,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社会,教育将伴随人的一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将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且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对生命全程(Iifespan)关照,人的生命是一个历程,幼儿时期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关照。[4]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育才能无愧地被称为“终生教育的奠定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是积极愉快、健康、真实、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向前进一步延伸到婴儿教育和胎教。幼儿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为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5]

为此,幼儿科学教育应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激情,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关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善于分享的行为习惯等目标放在首位,追求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这些将有益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五、倡导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化整合(Integrate),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5]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整合教育观是建立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观基础上的,也是以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本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如何体现《纲要》的精神,如何使幼儿教育真正具有整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有系统、整体的思想,形成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并努力实践这些观念。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一些领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形式及手段丰富多样,应有机的、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最终应该也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领域的整合。

(一)教育目标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并非短期行为,在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培养有探究性、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其价值追求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它是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协调统一。应将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身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整合到幼儿科学教育中。

(三)教育方法和形式的整合

科学教育活动要体现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科学探究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社会性参与等方式相结合,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观察法、操作法、语言法等相结合,重视集体科学活动的同时,也关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关注区角中的生活教育。如:在幼儿吃苹果时,让幼儿观察苹果的结构,感知它的味道;在密封的水果袋中摸出苹果,感知它的质地;在快乐屋里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苹果,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数苹果、摆苹果,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排序的数学观念;画苹果,用橡皮泥搓苹果,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幼儿集队时,还要等待其他小朋友,通过有节奏、富于童趣的肢体动作引起幼儿学习表演的兴趣。

(四)与其他各领域活动有机整合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发展;幼儿园环境;影响和价值

幼儿的发展是以自身为主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著名人类发展生态理论的创始人尤•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1979)就曾经对环境和个体发展的关系进行过系统、深入的阐述。他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其中,小环境系统是这样定义的“:小环境系统是一些活动、角色以及人际关系模式。这些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是一个身处特定环境发展中的个体亲身经历的。这里所说的环境,必须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并且,该环境具有某种物质和物理特征。同时,它还包括具有鲜明气质、人格特征及信仰系统的其他人。”(U.Bronfenbrenner,1989)。幼儿因为其年龄特征的限制,需要依靠自身的直接感知去认识事物。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所处特定环境中最长最多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有形的、静态的,包括幼儿园的外部设施,包括生活设施、教玩具材料等;精神环境主要指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包括集体氛围、园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本文就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1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园区的布置、装饰,活动区的分区,材料的使用等,对幼儿的认知、智力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1.1物质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影响

1.1.1物质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幼儿通过与物质环境的直接接触,对物体进行感知、观察和操作,从而认识物体及物体与自身的关系,并尝试学习解决的方法。因此,物质环境对幼儿的感知、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当然物质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又受物质材料的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影响;同时还受其他因素如教室的空间密度、幼儿座次的排列等影响。所以幼儿园物质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1.1.2物质环境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丰富的物质环境条件对幼儿智力的能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有丰富物质环境条件的幼儿园,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感知刺激物。比如设置科学自然角,能使幼儿通过对自然角的观察、感知了解自然;而建构区里的积木角,能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形状、用途,以及不同的搭建方式等。而物质资源匮乏的幼儿园,幼儿会因为缺乏来自环境感知信息的刺激,影响到如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发展。

1.2物质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有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幼儿园物质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对幼儿的社会性有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首先,物质环境的内容及其营造的氛围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暗示和引导的作用。比如,以关心、友好和相互帮助为主题的墙面装饰能引导幼儿产生积极的社会行为,相应地减少幼儿情绪不定、攻击等不好的社会行为。其次,幼儿活动空间的大小和密度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国内外研究表明(朱家雄,1996;Smith,1982),单位面积内参与的儿童过多,易使幼儿产生争执、打斗等行为,而过少则不利于交往的发生。然后,活动材料的数量配置关系和性质等也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研究表明,在活动面积较大和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下,幼儿表现出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都低于活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产生的类似行为。

2精神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包括园长的管理方式、园内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师师等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精神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情意系统,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2.1精神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精神环境主要是以幼儿的情绪情感为中介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对幼儿的行为动机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关系,能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安全感,从而使幼儿能够充满自信地、大胆地去探索陌生的环境,这就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同时,良好的精神环境还有助于幼儿情绪稳定,使幼儿大胆地与周围的人(如教师,同伴、父母等)交流沟通,逐渐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方式。

2.2精神环境对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幼儿在幼儿园中与周围人的交往方式、交往对象对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有着潜在的影响。比如,幼儿与同伴之间玩耍时发生争执,教师通过了解事情的原委判断幼儿的对错,当幼儿犯错时,教师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幼儿,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能使幼儿在以后类似的事件中避免错误的发生,能够逐渐完善从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到自我评价的过程。

2.3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普遍有一种依附的情感。因此,教师对待幼儿的方式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当教师以友好、亲善、和睦的态度对待幼儿时,幼儿能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就能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待他人的方式方法。再如,教师之间相互帮助、关心的表现,能使幼儿感受到友好、互助的氛围,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教师的行为,也能直接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幼儿而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能够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幼儿情感健康发展的后盾和依赖。

3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的几点建议

3.1当前幼儿园环境的主要问题

许多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许多问题,比如环创多以墙面装饰为主;环境的装饰功能大于实用性;多以教师制作为主,幼儿参与度低;环创忽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只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等等。3.1.1墙面装饰范围有限,手段单一幼儿园的墙面装饰包括园区主墙、教室墙面、走廊墙面及幼儿活动室的墙面等幼儿所到之处的所有墙面。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创设墙面环境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幼儿主要活动区域内的墙面装饰,而忽视了其他一般的墙面,比如走廊、上下楼梯的墙面等。在装饰时多采用粘贴、绘画等平面创设,手段单一,因此对环境创设的内容选择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3.1.2装饰功能大于实用性,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园环境作为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客观刺激物,应通过各种途径作用于幼儿的各种感官,但其环境往往追求外观的华丽,缺乏能够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去操作的环境,同时没有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站在幼儿的角度创设环境。比如活动材料摆放不利于幼儿玩耍、操作;环境的利用不具开放性等。3.1.3环境创设多以教师制作为主,幼儿参与度低很多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的时候多以教师创作和制作为主,很少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当中去,这种行为一方面忽视了幼儿作为主人翁的意识,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3.1.4只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里所说的环境是指的是幼儿园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但许多幼儿园在理解幼儿园环境时往往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而忽视了精神环境的创设,割裂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相互关系。

3.2关于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的几点建议

3.2.1环境创设需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兴趣为指导幼儿教育者应该意识到:环境应该是幼儿的环境,是幼儿身心发展赖以发展的环境;环境应该服务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除了考虑幼儿园整体的美化外,更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兴趣来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以便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影响。3.2.2重视幼儿自主性的发挥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创设环境的过程。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发挥,更能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新性。3.2.3合理利用物质环境中材料设备的价值幼儿的发展是自身主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丰富的物质条件设备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刺激幼儿的各个感官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物质环境的材料设备,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尽量使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幼儿能通过与环境中的刺激物的交互作用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3.2.4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精神环境虽然不同于物质环境可以以有形的方式体现在幼儿的面前,但它却能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就十分有必要了。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直接作用者,应该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幼儿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应该多以友好、和蔼的方式对待幼儿;同时发挥教师作为榜样的力量,使幼儿在观察、学习教师的行为中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互帮互助、友爱他人等等。总之,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它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应该将环境创设定位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的层面上来,尊重物质和精神环境,尽量为幼儿创设健康、安全、和谐、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使环境教育促进幼儿身心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晓春.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美育[M].北京教育丛书,1996.

[2]庞丽娟,颜洁.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1997.

[3]胡娟.伦环境及其创设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价值[J].教育科学,2002.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发展;作用

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不惜三次搬家。可见,环境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多么大的作用。幼儿正处在幼儿期,不管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他们都还不成熟。他们这时的状态就是橡皮泥,我们把他捏成什么样子,他就有可能成为什么形状。因为他们这个阶段的许多行为和想法都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因此,为幼儿创建一个健康、宽松的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众所周知,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一生都将起到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正处在重要塑造期的幼儿来说,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对他们更是至关重要。

幼儿园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场所,幼儿会长期看到和接触到幼儿园中的一切环境设置。因此,幼儿园特定的环境设置在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创设生动有趣的教育环境,能够促使幼儿对所创设的环境感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幼儿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创设幼儿园环境应当遵循的原则

1.符合教育目标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根据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使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目标符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创设出适宜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才能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

我们所创设的幼儿园环境最终是为幼儿服务的,因此,创设的幼儿园环境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幼儿的特点是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活泼好动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创设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发挥自己的潜力。此外,每个幼儿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创造出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的环境。

3.发挥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我们不只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也能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展开教育活动。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创设环境的这个过程,让每位幼儿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体会参与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快乐,享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只有让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好环境的教育作用,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创设有效的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事物,营造和谐、健康的环境

在幼儿园里,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幼儿的手段。比如,利用“玩具的摆放”就可以告诉幼儿做事要井井有条;利用“玩具的归位”就可以告诉幼儿“物归原主”的道理等等。所以,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受到教育,获得成长。例如,在幼儿教室的墙上粘贴一些有关做人、做事、合作等的图片、格言等,让这些在无形中滋润正在成长的小苗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的熏陶,获得成长的快乐。

2.创设具有互动性和自主性的区域活动

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满足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对幼儿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合适的区域活动。

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开展区域活动首先要符合幼儿的特点和所开展活动的特点。其次,区域活动是为幼儿服务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可以将活动时用的桌椅、隔板等按照活动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位置,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功能,让幼儿充分地参与其中。最后,区域活动要充分发挥互动性,从不同侧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教育质量;教育质量观;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0-0005-04

幼儿园教育质量观是指人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它是引领幼儿园科学发展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当前,人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看法存在种种理解上的误区与实践中的错误。究其根源,与人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有关。因此,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观作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树立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对于切实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破解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质量观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看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但就幼儿园教育质量内涵及其主要价值观而言,学界还是有共识的,即以幼儿发展为本。因此,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首先必须是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应着力体现以下四方面的内涵。

1.幼儿园教育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有研究者指出,“在教育体系建立、教育机构设立、教育内容设置、教育方法选择等各个方面,必须努力考虑每一个人的需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质量的基本观念”。〔1〕幼儿园教育同样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人人发展、人人成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接受良好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因此,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及其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育内容设置、教育方法选择等各个方面,努力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能获得成功感。

2.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的全面发展即幼儿在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近些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等不良导向的影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干扰了幼儿园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2〕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教育,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培养的倾向;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活动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3.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差异,幼儿会表现出各自独有的认知结构、理解方式和价值取向。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一名幼儿都是不可重复、不可再造的。有研究者指出,“发现个性、鼓励个性、培养个性,通过教育使学生的个性、才华、特点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是教育最大的成功。教育应该使个性不同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不同,而不是让不同的学生经过教育之后变成相同的学生”。〔3〕因此,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名幼儿都能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

4.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顺利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得多”“学前教育的不足或缺乏这种教育,都会严重影响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4〕因此,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以过程质量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

教育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包括人与物的资源质量(即条件质量),教育实践质量(即过程质量)和教育成果质量(即结果质量)。这三部分教育质量既是紧密结合的整体,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过程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必须树立以过程质量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

1.各种条件因素往往以过程为凭借

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中,条件质量又被称为结构质量。条件质量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高质量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人员条件和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现有研究表明,尽管条件质量中的各个因素,如教师资格、师幼比、班级规模等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往往要以过程为凭借,通过教师的各种行为如师幼互动、组织课程活动、创设和利用环境等,才能够对幼儿的发展变化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要注意从教育活动中,从教师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去考察各种条件质量的实效。

2.教育过程是生成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

教育质量的基础是教育过程的展开,教育过程是生成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全教协会(NAEYC)于2005年4月制定的《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设置了许多具有弹性的指标,更多采用了过程质量指标(又称软指标),将与幼儿生活和学习有更直接关系的变量(如师幼互动、课程、家长参与等)置于更重要的地位,强调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积极关系系统,即在幼儿与成人之间建立起具有激励性的、充分个性化的积极关系,这种关系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最好条件,也是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基本标准(李季湄,2006)。正如已有研究所揭示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包括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等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以教师行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是体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教育过程是生成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

3.幼儿的发展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结果质量的核心要素,教育结果是教育过程的自然发展,不存在超越过程的结果。虽说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发展水平或幼儿发展结果不应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有人建议我国幼儿园的分等定级标准应该尽快废除幼儿发展水平这一指标。〔5〕但事实上,幼儿园既然是教育机构,照料与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应是基本担当。从这一基本担当出发,在评价幼儿园质量时,就必须考虑幼儿的发展变化(虽然幼儿的发展不只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影响)。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幼儿的发展以及如何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解释和应用评价结果。

当然,在强调全面质量观、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体系完整性的时候,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评价内容。例如,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可更多关注条件质量与结果质量;而在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则应更多地关注过程质量,以引导幼儿园教育质量向更高的水平提升。但不论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以教师行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都应成为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中心内容,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应该以过程质量为核心进行建构。

三、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动态、多元的发展质量观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对人才规格、类型、层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体的需求同样也日益走向多样化,这就导致了学校在培养目标、办学主体及培养方式上也日益趋于多样化,这些多样化的诉求需要人们具备多元的视野、多元的质量观。因此,幼儿园教育质量是一种发展性质量,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也是动态、多元的发展性质量观。

有研究者对东西方关于卓越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加以比较时发现,个性化、弹性化和多元化是质量界定的共同特征。〔6〕伍德海(Woodhead)曾说过:“我质疑任何唯一的质量观框架的全球风行,这样的框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世界早期教育质量理解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许多潜在的标准影响着质量,它们与有关目标和功能的理念相联系,这些理念又受到看待儿童的视角、文化模式、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朱家雄,2006)。”在幼儿教育领域,如果不考虑幼儿园教育的多样性,而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幼儿园教育质量,必将导致幼儿园教育特色的消解,出现幼儿园教育的趋同、单一甚至平庸化现象。

关于这一问题,托宾(Joseph Tobin)也曾提出,“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并没有一个全球通用的质量标准。一些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质量标准,自称能够在全球通用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实际上,这些质量标准发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反映了特殊的文化信仰,并不应将其强加给其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人类学,特别是民族志的研究(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的描述研究),已加入到这场关于质量标准的讨论之中。从这类研究的视角出发,当代学前教育质量话语中所存在的种族中心主义和地方主义遭到了批判性的质疑”。〔7〕显然,讨论幼儿园教育质量时必须要考虑背景因素,依据时空环境,理解文化和其他因素的差异性。

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多元的概念。幼儿园教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主题,因此,幼儿园教育质量是一种发展性质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确立的质量标准要与幼儿园教育发展时期的主题相呼应。由此引申出发展性质量观,即幼儿园教育质量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是具体的、历史的、有现实针对性的质量观。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永恒的质量标准。正如有论者所言,“事实上,质量和水平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特定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的学习者和他们所处环境而言的”。〔8〕

四、坚持动态、多元的教育质量观要避免的误区

坚持动态、多元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必须注意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1.借口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回避客观存在的质量问题

事实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是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但另一方面,同一地区、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幼儿园教育质量标准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核心指标上的一致性。因此,我们既不能以单一的示范性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标准(即高质量标准)作为幼儿园办园基本质量标准(即所谓的底线标准),也不能以质量标准的多样性掩盖质量滑坡,更不能认为底线标准是可以不顾质量或降低质量标准的。

2.以多元化为借口,忽视基本的质量要求

有研究者提出,“如果过分强调质量标准的多样性而忽视了必要的统一性,多样性就变成了随意性,就会使教育质量失去应有的标准底线,就会对保障质量的条件与行为缺乏必要的规定与制约,就可能在利益驱动下使教育系统出现重量轻质的情况”。〔9〕幼儿园教育应当确保基本的质量要求。这种基本的质量要求,从宏观上讲,就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都要按照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培养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对我国所有地区、所有类型幼儿园的要求,也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般目标对整个幼儿园教育提出的宏观上的基本质量要求。从微观上讲,同一地区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其基本的合格标准大致是相同的。

3.用质量标准的多元化否认质量标准的相对统一性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具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从而使质量标准呈现多元化特点。但同一地区或同一类型的幼儿园在质量评价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连托宾也承认,“我并不认为全教协会的一些做法,包括坚持维护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有较高的师幼比、推进多元文化教育,以及为教师提供解决儿童争执的技巧和培训等,有什么不对。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当然有权利、甚至有义务,去贯彻一套全国统一的标准”。〔10〕

要使幼儿园教育健康、和谐、高质量,那么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主体就必须要达成基本价值观的共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观进行梳理,可以开阔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质量研究思路,进而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幼儿园教育的规律、制定合适的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科学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3〕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EB/OL〕.〔2012-08-10〕.http://.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2.

〔5〕郭良菁,何敏.儿童发展水平应该作为幼儿园质量评价的标准吗〔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6〕李荣安.追求卓越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些理论的探讨与东方的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7〕〔10〕托宾.从民族志研究视角看学前教育的质量〔M〕//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137.

〔8〕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赵宝恒,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9〕董泽芳,陈文娇.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On the Concept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Quality

Liu Xia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0055)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一、幼儿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 强调鉴定、评比的功能。即幼儿评价的价值取向重于鉴定甄别的功能,有的教师甚至热衷于根据评价结果给幼儿分等级、贴标签,唯独没有考虑到评价促进和发展幼儿的功能,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这样的评价对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2 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在一些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多着眼于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对于幼儿其他素质的发展则不够重视,对幼儿在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如积极尝试、独立自信、主动探索的精神,大胆交往、自我表达的能力,爱惜物品、关心他人的情感等有所忽略。评价内容单一、片面,容易导致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幼儿。

3 评价标准的统一化。传统评价把幼儿置身于一个预先确定的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下,将幼儿的特质强行纳入成人预测和控制的框架中Ⅲ。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就某个目标达成度将全班幼儿“排队”,甚至分为好、中、差等级。这种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多样性、差异性,违背了幼儿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也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不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

4 评价方法多采用定量评价、他人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自我评价。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认为定量评价能更好地体现科学性。殊不知对于某些幼儿的评价内容,如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求知欲、良好的个性品质、责任意识等。是难以用量化方式进行评价的。而且这种量化的评价结果不利于对幼儿的发展进行真正深入的分析,无法帮助教师确切了解幼儿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措施和策略,是不可能实现评价的本真价值的。另外,以往的幼儿发展评价一般是教师对幼儿评价,教师控制着评价过程,这就无法调动幼儿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以往的幼儿评价,往往重视结果性评价,它关注的仅仅是幼儿各方面达到目标的程度,即幼儿发展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发展的过程,忽视了个体发展中的特质。

6 对幼儿发展评价结果的运用不当。有些幼儿园把幼儿发展评价与教师的工作质量挂钩,通过对幼儿的评价来衡量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有的教师为了自身利益,甚至在评价中弄虚作假,不能真实地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有些教师没有有效地分析和利用评价结果,总结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并以此作为改进教育教学的依据,使评价结果成为一堆无用的数据或资料。这样的评价不仅影响了幼儿发展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且对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无实际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与家长对幼儿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幼儿发展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上,必须改变传统幼儿发展评价中的错误倾向,跟随幼儿发展评价的发展趋势,树立新的幼儿发展评价观,并转化到评价实践中去。

二、幼儿发展评价的发展趋势

1 体现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取向。评价不应只是发挥鉴别、选拔功能,更应体现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目。正如《纲要》所言,“教育评价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所以,幼儿发展评价应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为目的和价值取向。幼儿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充分、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发现幼儿的优势和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选择教育目标与策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2 评价内容趋于全面性、整体性。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幼儿发展评价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这一幼儿教育的总目标。《纲要》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可以看出,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不再仅局限于幼儿的知识技能上,而应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即既要考虑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也要关注幼儿的兴趣、情感、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发展优势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每个幼儿不同方面的优势和长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 评价标准趋向多元化。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认识能力、情绪情感、社会能力、生活能力及习惯。所以在评价幼儿时,不能用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纲要》指出,幼儿发展评价应“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可见,幼儿评价必须打破传统评价中的一刀切的单维度标准,鼓励采用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同时,多使用纵向比较,这不仅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这一教育观念在幼儿发展评价中的具体体现,也有助于教师以发展、动态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关注幼儿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全面发展。

4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使用。以往的幼儿发展评价多采用测验、问卷等量化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完全、客观、全面地反映幼儿的状况,也难以解释幼儿发展的某些特点。所以,幼儿发展评价应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重视质性资料的积累,将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各种作品(唱歌或讲故事的录音、美工作品、活动时的照片等)与相关资料记录、收集和积累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发展评价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也可以为教师评价幼儿提供真实、客观的资料。

5 幼儿也是发展评价的参与者。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是教师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评价,教师是幼儿的评价者,由教师给幼儿评定好坏优劣。《纲要》反映出幼儿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思想,在幼儿发展评价中。评价不再是教师完全支配的过程,幼儿也应作为参与者,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因为研究已经证实,幼儿特别是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估与反省能力。让幼儿参与评价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尊,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6 幼儿发展评价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进行。注重过程性评价,应使评价在幼儿日常活动中自然地进行,将评价融入幼儿的生活中。为此,教师要关注幼儿日常真实的活动过程,了解不同幼儿的发展背景和个别特点,了解他们发展过程中的情景变化和心理变化,等等,将幼儿发展评价纳入日常教育工作中。正如《纲要》所言,幼儿发展评价应自然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来进行。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特色;环境创设;问题;对策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应该创设环境与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师要具有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特色环境创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轻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创设环境中忽视幼儿的主体性,这些直接影响幼儿园音乐特色教育环境的好坏,影响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根据以上的思考,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在幼儿园音乐特色教育中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有效创设环境的策略。为音乐特色教育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幼儿园实施音乐特色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创设物质环境,轻视精神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仅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这里所说的物质环境指的是教学设施、设备等,精神环境包括学习氛围、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等等。但是,在音乐特色环境教育的创设中,仅仅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精神环境的利用。例如,幼儿园根据学生的兴趣,分别设有钢琴室、舞蹈室、音乐室等等,这是为音乐特色教育创设的物质环境,但是幼儿园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忽视幼儿是否有兴趣来学习这些音乐,认知水平是否能够理解,教师能否给与正确指导,这些精神环境的创设幼儿园都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幼儿园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出一种音乐氛围,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接受音乐对灵魂和情绪的洗礼,使之体会到音乐的情绪塑造、精神提升作用,这样孩子才会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课的魅力。

2.环境的创设仅仅注重听觉和视觉的刺激

幼儿的发展是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与客体的客观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幼儿园音乐特色环境创设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需要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发挥环境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许多幼儿园的音乐环境创设中,仅仅注重视觉器官(主要是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不注重其他器官的参与。例如,在进行音乐教育具体环境的创设中,在ppt上展示某一生活情境,或者播放音乐片段让幼儿进行观察与感受,形式上花样翻新,表面功夫十足,吸引了家长的眼球,给家长一种幼儿园极其重视音乐教学的错觉。但是这也仅仅是停留在看和听的层面上,因为这一过程是孩子被动接受的过程,孩子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这给孩子一种音乐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片的错觉。

3.环境创设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实施音乐特色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实施美育的发展,促进幼儿全面的综合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的音乐特色的环境创设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是在与客体不断作用中得到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比如教师在教授孩子《小星星》这个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来轮流演唱,并引导孩子来表达一些自己听到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描述的是什么场景,在歌曲演唱中自己想象怎样的画面等。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环境的理解不够深刻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接触最多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特色环境创设中,许多幼儿教师仅仅将这种环境理解为物质环境,教师对环境的理解较为片面,不够深刻,在教师这种肤浅的理解下,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之间不能够协调发展。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环境中以关注物质环境为重点,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当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导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因此,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对教师、对幼儿园产生恐惧的心理。这种轻视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不利于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的全面的发展。

2.教师没有注重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环境的创设的重要性

在环境的创设中,需要注重引导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环境的互动中来。特别是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还不成熟,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仅仅依靠某一个器官所获得的学习信息难以保证他们深刻的理解一些知识。在当前的许多幼儿园音乐特色的环境创设中,都有统一的要求,该怎么创设,如何实施,造成环境创设的单一性与死板性。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感觉器官的重视程度不高。例如在进行《小公鸡》歌曲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放录音、讲故事、看图画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达歌曲的含义,这让孩子不仅仅记住了歌词,还调动起他们参与到歌曲学习的兴趣。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学;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安全意识;健康成长

幼儿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得以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因此,幼儿园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引入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并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方法,以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成长状况,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幼儿园安全教育水平,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本文从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建议两方面,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进行研究。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帮助幼儿园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利于促进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1.偏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组织刻板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和有效发挥,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安全课程的实施水平。此外,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选题,多数教师只是照搬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意识,课程组织刻板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未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导致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安全意识的有效提升,难以取得较好的安全教育实效。2.强调生理安全而忽视心理安全,内容选取片面化。安全教育不仅包括生理安全教育,而且还包括心理安全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要防止片面性,既要注重生理安全教育,又要注重心理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然而在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往往强调生理安全教育而忽视心理安全教育,所选取的安全教育内容较为浅显,难以取得好的安全教育效果,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的教师在安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片面化,只注重幼儿课上安全教育,对饮食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极少涉及,因此,影响了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此外,还有些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添加,无法应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3.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是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相对较多,而公办的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少,虽然有些民办幼儿园打着“规范幼儿园”的旗号,但是幼儿园内部没有建立较为完善和规范的安全教育体系,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足,无法促进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无法为幼儿提供安全保障。还有些幼儿园将识字、英语和数学等作为主要的教学课程,而忽视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的建议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底线,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抓住安全教育契机,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方式,以提高安全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实效。1.抓住安全教育契机。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价值。教师应以教材为主,并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适当增加教育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某一个下雨天,教师可为学生讲解雨天的安全常识,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使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2.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幼儿年龄较小,其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安全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能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有效防范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应丰富安全教育课程内容,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向幼儿普及安全教育常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交通安全”主题活动时,教师可组织幼儿模拟过马路的情境,让幼儿扮演道路设施和汽车,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有效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教育成效。此外,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教师还应注重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往往对外界的评论较为敏感,如果不及时对教师和家长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就会导致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要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提升幼儿的安全感,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3.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加大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可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幼儿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在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时,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和认识“安全标志”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并对其加以辨别,从而增强幼儿的记忆。在引导幼儿学习和认识“安全信号灯”时,教师可带领幼儿过马路。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幼儿能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升自觉防范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一)幼儿教师的含义

幼儿教师是指在托幼机构中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专职人员。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他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1.幼儿教师在托幼教育机构中的作用

在托幼机构中,幼儿园班级是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主要环境和场所。班级由人员和物质两部分构成。其中,幼儿教师又是最重要的因素。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中的主要作用是:(1)创设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幼儿教师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具有发展适宜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而丰富的物质环境。教师要注意材料的可选性,如果幼儿无事可做,则表明材料是不可选的;如果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高,则表明材料是可选的。而文化适宜性主要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和尊重。(2)组织幼儿园的活动。幼儿园既是幼儿学习的环境,又是幼儿生活的环境,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都要由幼儿教师组织。

2.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教育中的任务

幼儿教师对所在班级的工作负责,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并指导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4)参加业务学习和学前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院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

幼儿教师的工作场所是专门化的托幼机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幼儿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幼儿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学前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发展水平不高,具有形象思维、好奇、情绪不稳定等。幼稚而又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学前儿童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教师的细心观察和照顾、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其中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对学前期儿童有特殊的意义,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养护、照料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儿童进行教育。从早晨入园时的晨检到下午离园时的叮嘱,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关心、照顾和指导。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穿和玩,还要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总之,幼儿教师的工作十分琐碎、具体,这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和细心。

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幼儿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主要受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幼儿本身的特点。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入园前有不同的教养经历,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的学前儿童。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特点,考虑儿童的兴趣、本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创造性地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教育活动,因材施教。二是学前教育的特点。由于幼儿不断地发展变化,幼儿教师的工作就要不断地调整内容和速度,以跟上幼儿发展的步伐。幼儿教师应善于观察、善于创新,实行弹性计划,计划依幼儿而变,依环境而调整。

二、与幼儿互动的策略与方式

(一)有效的师幼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幼师关系必然是有效的,所谓师幼关系的有效性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正困惑,找到幼儿发展的真正增长点。针对幼儿实际,引导幼儿与环境、与老师、与同伴积极互动。通过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目前师幼关系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角色定位上,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幼儿发起的互动信号注意不到或反应淡漠,这种经常的低敏感反应会抑制幼儿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和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师幼互动的整体性质。

其次,在互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由幼儿发起的下对上的请求、征询、展示、汇报、求助和告状等较多,具有明显的上行型特点,而平行的、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如发表个人见解、与教师共同游戏、主动替教师做事等较少;由教师发起的上对下的要求、提醒、帮助、指导较多,具有明显的下行型特点,而对幼儿的关心、抚慰、平等的交流、征询和让幼儿帮助做事较少;对幼儿生活照顾较多,留给幼儿自理、自立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独立、自主较少;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较多,适时、灵活地把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引领幼儿进行自我建构较少;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互动较多,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生的互动较少;教师与幼儿集体发生的互动较多,与个别幼儿发生的互动较少等。

2.利用日常生活时机和幼儿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时刻”,利用这些机会与幼儿进行生活中的教育,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容易让幼儿接受。

(二)有效师幼关系的建构策略

1.奠定师幼关系的良好基础

幼儿走出他熟悉的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去幼儿园,这可谓是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所以建立幼稚师幼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幼儿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消除分离焦虑,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的师幼关系的性质会影响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

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训斥威胁。教师可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幼儿擦擦鼻涕、眼泪,抱一抱幼儿,和幼儿一起玩一会儿。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离开,还要注意解释离开的原因。同时,教师对幼儿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到及时强化。教师的关心、会使幼儿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幼儿能够接纳教师,把教师当作陌生环境中可依靠的保护者,为良好关系的形成奠定最初的基础。

2.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良好的师幼关系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在心理上消除对教师的隔阂,接受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注,密切师幼关系与情感,并要经常使用协商、建议的口吻与幼儿谈话,教师的表情、语气、姿态、动作应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与信任,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能从老师和小朋友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3.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的言语和发出的信息要简明易懂,以适合幼儿理解的方式,使幼儿明白所发出信息的真正含义。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幼儿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幼儿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与情感,并注意对幼儿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

4.对幼儿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

教师要向幼儿传递一种信息:你们是重要的。对幼儿活动的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其外在表现是教师与幼儿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他的身体朝向、手势、面部表情,甚至所用的感叹词。

5.宽容对待幼儿的过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身心发育还未成熟的幼儿,但是教师批评幼儿时的态度及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仅影响实际的教育效果,而且影响所建立师幼关系的性质。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地批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或者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

6.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群体生活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当重视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也有利于教师的组织和教育,使教师有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幼儿对话、沟通,倾听幼儿并理解幼儿,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观点和见解,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幼儿同伴的相互作用,为幼儿同伴交往与合作创造条件,鼓励、指导、帮助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营造师幼间和谐、宽松和支持的氛围,为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7.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性格、认知能力,尤其是行为特征往往是师幼关系形成的前因。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识,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每个幼儿建立师幼关系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某些幼儿建立的是不良的师幼关系时,应从改变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入手对不良师幼关系进行主动调整。

三、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1.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率

学前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受各种与其产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因素和系统的影响。家园的充分合作才能形成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以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率。

2.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一方面,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容易造成大部分儿童的片面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指导。另一方面,儿童刚柔相济、健全人格的塑造需要男性家长的参与,以弥补幼儿园女性一统天下的格局。因此,幼儿园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3.有利于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为儿童创造最佳发展坏境

每个儿童被送进幼儿园的那一刻都是一张白纸,是受其各自家庭背景影响的个性不同的个体。同时,家长的理念不同、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也不同,若没有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则会导致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4.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家庭资源为学前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个别幼儿教育问题的沟通以及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上,还体现在家长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职业状况方面,这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比如,可以让高学历的家长给幼儿教师开展不同学科领域的“家长进课堂”,让当警察的家长给幼儿园孩子讲一堂安全知识教育的课等。

总之,家园合作能够为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没有家园之间良好的合作、衔接,会损害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焱.学前教育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