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

高考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议论文作文的教学,要加强写前指导,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高考作文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作文1最近,生活中多了一个热门词语“低碳”。初次见面时,我就对这个新朋友进行了一番细致的了解。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各种灾害性天气接踵而来,严重威胁着人类。而这一切的元凶,就是二氧化碳。在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的当下,节能就是的减碳。于是,趁着寒假,我对我们家进行了一次大整顿!

我首先对我姐姐的房间发起了“进攻”。一走进姐姐的卧室,就看见姐姐在床上呼呼大睡。床头的手机正在充电,“充电已完成”这几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一看这情形,我二话不说就把插头给拔了下来。如果你认为手机已经充满电了,插着也不耗电,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很多电器,例如,电脑、电视、电饭煲等等,虽然你已经关了,但如果没有拔下插头,还是会耗电,还是会排放二氧化碳的。要知道,一个举手之劳拔下插头,可是最简单的减碳行为了。

检查完姐姐的房间,我又把剑头指向我们家的厨房。快过年了,每户人家的冰箱都是鼓鼓囊囊的,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什么鱼啊,菜啊,饮料啊,琳琅满目。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把买的各种年货,也不分类,一股脑的全硬塞进了冰箱。每次拿东西,都得查找半天,有时还得把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才能找到。这样冰箱的门一直开着,有多费电啊!怎么办呢?我立刻上网查找,找到了一个小窍门。我找来几个纸盒子,把这些食物分类放进各个纸盒子里,并在纸盒子上贴了标签“鱼类”“肉类”“速冻食品类”。这样既节省了开冰箱门的时间,又节省了空间,使食物与冰箱内壁留有空隙,就更好地起到了节电的作用了。最后,我还在冰箱旁边贴上一张温馨提示,时刻提醒着我们全家人:冰箱内保持清洁,及时关上冰箱门。虽然这看似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做好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的话,就等于为减少低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的感染下,我们全家人都过起了节电、节水、节气的低碳生活。

寒假已经过去,我们家的低碳生活还在继续。低碳生活一小步,环境改善大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减少低碳,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语文高考作文2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人生,就像泡茶。水温合适,时间一定:才能泡出好茶。

在生活中,我们不断体验新的事物,不断追求新的潮流,不断对生活发出感慨。在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自暴自弃,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只知道一味的哀叹。难道就没有“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吗?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经历不断改进才能成功,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在成功之际再回首,留下的只是愉悦与回忆。

人生,就像品茶。慢慢地吸吮.细细的下咽,才能知道是不是好茶。

在童年时,我们懵懂无知,只希望能快速长大,去做自己喜欢而能做的事;青春时,未来有很多梦想去追求,就像触手可及一样;老年时,我们静静地卧在房屋上,看着蓝蓝地天空,听着鸟儿细细的鸣叫,感受微风揉揉的抚摸。回忆着童年时乐趣与无知.回味着青春时的勇于奋斗与有梦可追。我们应该有无谓世俗的精神。细细品着一杯茶,慢慢地走过下一秒,静静地与自然接吻。在我们既然消逝之时,再回首慢慢品着一杯茶,回味人生的好与坏……

人生,就像倒掉地茶叶。依然清香,自然有用。

在我们对生活失去价值地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豁达,乐观的心态。不再去与世俗争辩。就像一句“如果我们不能再创造奇迹,那么就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奇迹。”这也许能对人生做的一个解释。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再去奋斗,再去拼搏。那么,我们就坐下来静静地享受生活從沒享受过的恬然闲适。一杯倒掉地茶,可以滋润土地,为植物带去养分,也为下一杯新茶留下空间,等待它去发挥。再回首,我们就是经历了人生而完好无损的奇迹!

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过才会有好的过去,美好的未来。

语文高考作文3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特点。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驾驭感情,逐层推进,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李自的洒脱,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情与理"作了准确的论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语言的典雅、凝练、流畅,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另外,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高考作文4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结构清晰。本文有四个特点:一是贯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选例证,用邹忌和康德、爱因斯坦例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3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总—分—总"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弦琴"、"数字化生存"、"诗意地栖居"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语文高考作文5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勤俭节约吗?没做到吧!不瞒你们说,其实我以前也没做到,看看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就知道了。

有一天,妈妈给我三百元钱让我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银行去交电话费。我跑到银行,银行里的一个阿姨对我说:“小朋友,今天银行的电脑坏了,交不了电话费,你还是回去吧。”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回到小区,我的视线一下子落在了一楼的小卖部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支支可口的冰淇淋。我想,反正我手里有这么多钱,买五十块钱的冰淇淋都不过份。于是,我东挑西挑,买了三十块钱的冰淇淋美滋滋地回家了。

我一进家门,妈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买了这么多冰淇淋?”妈妈看我不回答就看了看发票。突然,她大声说:“你不经过我同意就买了三十块钱冰淇淋!”我说:“我们家又不是没钱,少三十块钱怎么了?”听我这么一说,妈妈暂时平息了怒气,跟我讲了很多要勤俭节约的道理。还举例说,有些贫困儿童,一个月的生活费都用不了三十元。我想想,也对耶。于是我向妈妈认了错。

经过这次,我们家就成立了勤俭节约小分队,由我担任监督员,爸爸还要我拿一个小本本把自已每天的开支记下来。

没过几天,我爸爸就犯规了。那是在一个傍晚,妈妈刚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爸爸却突然打个电话说让我们一起去外面吃饭。我赶紧抢过电话说:“不行,家里已经做好饭菜再出去吃就太浪费了,爸爸你还是回家吃饭吧。”爸爸很快就赶了回家,一进门就说:“我们家荫子都知道节约了,真是难得。”我得意地笑了。

紧接着上个星期天,妈妈也犯规了。那天天气很热,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到家,妈妈就对我说:“那么脏,赶快到楼下美发店洗头去吧!”我马上说:“不行,在家里自己洗可以节约几元钱,积少成多可以捐一大笔钱给贫困儿童的。”于是,我就在家里自己动手把头洗得干干净净。

晚上,爸爸妈妈都夸我越来越懂事了。我拿出小本子,告诉爸爸妈妈这个月我可是节约了几百元钱呢,问能不能给我什么奖励。爸爸妈妈一人亲了我一口说,这就是奖励,买奖品可是要花钱的,我们三人哈哈大笑。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满分作文,灵活运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高考满分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议论文1树求禽兽以携,遭拒;结实以静候,则咸相食,其籽得传。

《劝学》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然他物何以愿为我所用?盖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人,只有自我修行,价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赏识,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莲,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田田的荷叶间一段绿波,愈令风荷芳行万里。

汉有昭君,不赂画工,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终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济苍生的胸怀,沉着大气的风范,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蜀有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躬耕于南阳,不争虚名于诸侯。然而一代名主刘玄德恭敬相邀,三请两拒,传为美谈。如果他不是卧龙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个帝王会甘心低头细语呢?羽扇纶巾间的豪情胆识是其吸引刘备的法宝。修心如莲,孔明静候。以兼济天下之大才赢得生前身后名。姜子牙垂钓言:“愿者上钩。”

八十高龄遇文王。可见,世人渴求的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缘。内在价值的升华才是一个人得到赞赏的根源。甜美的果实让飞禽走兽们心甘情愿地为之奔波;几句空话却没有激起一丝涟漪,人性说到底总还是带着那么一点点的自私与冷漠。为利相谋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谁也没有必要因此去指责他人。如何让他人尽心尽力地伸出援手?我们应当磨砺出自我价值,给别人一个襄助自己的理由。

人,如果一味只求索取,最终没有谁会愿意施予。

修心如莲,让馨德之香愈远愈清。砺己如实,令品质之花不凋不败。于天地山川中探求,亦得此理。紫云英铺满山野而无人理睬,菟丝子则更令人厌恶。

然而,兰花之较弱易萎,仍有-费精力悉心养护。蚌深卧水底,恒有渔人冒死打捞。为何?因其有内在价值值得人为之一搏。唯有自身璀璨如星空,如钻石,如珍珠,才可让人于万千沙砾中发现自己。不入法眼,焉得相助?尝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心境达然后方知是己身之妄求。

人之助我,谢之;人之袖手,解之,后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莲,己之昭彰如朗月清辉。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歌,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莲。

语文高考议论文2“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得快乐,为了快速的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语文高考议论文3这让我想起韭菜与韭菜兰的故事。韭菜兰作为兰花的一种,因极其类似于韭菜,故得名“韭菜兰”。倘若区别二者差异,仅存在于长熟待取阶段,不仅破坏了世间万物自然规则,也会造成美食的难以下咽。

世间万物在成长阶段都是以“简”存在。以人为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然完成,内心和思想内涵的填充才是人“成熟”的标志。倘若以“人的存在仅为存活定义”这是对神圣生命的践踏。如果以这样的规则宣讲传世,缔造出来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探索的。以完成某项成就某项工作某种生命为基础。若,仅仅以人活着等死校正其意义,这违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显而易见,乾坤万物、日月星辰都有着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生存、繁荣、湮灭的生理代换。探索万物更应该从本质和存在过程出发,生命的结果也只是存在过程中磐涅的另一种“新生”。

万物或许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许存在于不同状态、或许相同形式和相似状态存在,这些都不影响对其生命结果的探索。归咎其源,这也印证了生命过程存在的意义。

既然,万物本身都有着自身的意义和本质追求。那么,对万物结果的探索,不能止步于生命的终结。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关爱,丝瓜和肉豆的藤须虽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两者生命的结果却差异较大。

不论是肉豆和丝瓜、不管是韭菜与韭菜兰。在生命过程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些因素极易被诱导成另一个生命结果。但是,出于对生命探索的尊重,你会发现,很多时间,相似的个性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同身受,诞生的却是差异较大的人生。比如,现代社会下,相同的人相同的社会接触相同的时间,却成不了优秀的“人”。囿于,这是个人对生命本质过程的探索结果。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过于完美的结果,却常常忽略过程中存在的美好。韭菜与韭菜兰是的佐证,虽然两者结果有异,过程展现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丝瓜和肉豆、韭菜与韭菜兰,每个生命的过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这些有可能导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记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离其宗的结果,追求过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义。

语文高考议论文4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选择来华留学,中国用宽阔包容的胸怀迎接,展现中华大美。而中国的大美不仅在于壮丽河山,不仅在于雄才济济,更在于经济状况、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共同折射出的“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推崇经济互容,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将驱动世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相承接,与中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匹配,已摒弃了国际上长期的“零和博弈”思维,用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和”文化为核心思想,搭筑了新的互利互容的经济交流平台,开创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可谓展现了中国之大美。

中国秉信文化包容。古老的京剧是中国的一个文化标识,以其唱念作打有机结合的艺术手法、生旦净末丑丰富多样的艺术造型、各式各样的艺术装饰,在世界文艺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几百年前徽剧和汉调艺人进京演出,徽汉合流后逐步演化成京城特有的剧种,它并吸收全国各地戏曲多种表现形式,逐步完善自身。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造就了中华的国粹京剧,并且每个中国人都相信,京剧等古老文化在历史的碾压下并不会匍匐不前,而是更加开放包容,吸收现代艺术因素,更加强劲地展现中华大美。

中国倡导生活共容。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事物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大众的生活,其特点便在于它的共享性,即在不同时间与地域共享资源。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大特性:共同相互,互相包容。这种共容性的社会是一种极为有益的生活导向,中国的面貌正以“共享共容”的趋向变得更加祥和美好。

中国当今早已从沉睡中醒来,用包容的双眼凝视世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中国人抑或是外国人,都应谨记:我们都是世界人。用包容的态度,和的精神对待每一个事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的。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大美中华,有容乃大。

语文高考议论文5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满分作文,灵活运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高考满分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议论文1树求禽兽以携,遭拒;结实以静候,则咸相食,其籽得传。

《劝学》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然他物何以愿为我所用?盖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人,只有自我修行,价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赏识,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莲,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田田的荷叶间一段绿波,愈令风荷芳行万里。

汉有昭君,不赂画工,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终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济苍生的胸怀,沉着大气的风范,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蜀有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躬耕于南阳,不争虚名于诸侯。然而一代名主刘玄德恭敬相邀,三请两拒,传为美谈。如果他不是卧龙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个帝王会甘心低头细语呢?羽扇纶巾间的豪情胆识是其吸引刘备的法宝。修心如莲,孔明静候。以兼济天下之大才赢得生前身后名。姜子牙垂钓言:“愿者上钩。”

八十高龄遇文王。可见,世人渴求的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缘。内在价值的升华才是一个人得到赞赏的根源。甜美的果实让飞禽走兽们心甘情愿地为之奔波;几句空话却没有激起一丝涟漪,人性说到底总还是带着那么一点点的自私与冷漠。为利相谋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谁也没有必要因此去指责他人。如何让他人尽心尽力地伸出援手?我们应当磨砺出自我价值,给别人一个襄助自己的理由。

人,如果一味只求索取,最终没有谁会愿意施予。

修心如莲,让馨德之香愈远愈清。砺己如实,令品质之花不凋不败。于天地山川中探求,亦得此理。紫云英铺满山野而无人理睬,菟丝子则更令人厌恶。

然而,兰花之较弱易萎,仍有-费精力悉心养护。蚌深卧水底,恒有渔人冒死打捞。为何?因其有内在价值值得人为之一搏。唯有自身璀璨如星空,如钻石,如珍珠,才可让人于万千沙砾中发现自己。不入法眼,焉得相助?尝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心境达然后方知是己身之妄求。

人之助我,谢之;人之袖手,解之,后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莲,己之昭彰如朗月清辉。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歌,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莲。

语文高考议论文2“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得快乐,为了快速的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语文高考议论文3这让我想起韭菜与韭菜兰的故事。韭菜兰作为兰花的一种,因极其类似于韭菜,故得名“韭菜兰”。倘若区别二者差异,仅存在于长熟待取阶段,不仅破坏了世间万物自然规则,也会造成美食的难以下咽。

世间万物在成长阶段都是以“简”存在。以人为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然完成,内心和思想内涵的填充才是人“成熟”的标志。倘若以“人的存在仅为存活定义”这是对神圣生命的践踏。如果以这样的规则宣讲传世,缔造出来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探索的。以完成某项成就某项工作某种生命为基础。若,仅仅以人活着等死校正其意义,这违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显而易见,乾坤万物、日月星辰都有着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生存、繁荣、湮灭的生理代换。探索万物更应该从本质和存在过程出发,生命的结果也只是存在过程中磐涅的另一种“新生”。

万物或许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许存在于不同状态、或许相同形式和相似状态存在,这些都不影响对其生命结果的探索。归咎其源,这也印证了生命过程存在的意义。

既然,万物本身都有着自身的意义和本质追求。那么,对万物结果的探索,不能止步于生命的终结。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关爱,丝瓜和肉豆的藤须虽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两者生命的结果却差异较大。

不论是肉豆和丝瓜、不管是韭菜与韭菜兰。在生命过程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些因素极易被诱导成另一个生命结果。但是,出于对生命探索的尊重,你会发现,很多时间,相似的个性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同身受,诞生的却是差异较大的人生。比如,现代社会下,相同的人相同的社会接触相同的时间,却成不了优秀的“人”。囿于,这是个人对生命本质过程的探索结果。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过于完美的结果,却常常忽略过程中存在的美好。韭菜与韭菜兰是的佐证,虽然两者结果有异,过程展现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丝瓜和肉豆、韭菜与韭菜兰,每个生命的过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这些有可能导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记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离其宗的结果,追求过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义。

语文高考议论文4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选择来华留学,中国用宽阔包容的胸怀迎接,展现中华大美。而中国的大美不仅在于壮丽河山,不仅在于雄才济济,更在于经济状况、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共同折射出的“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推崇经济互容,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将驱动世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相承接,与中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匹配,已摒弃了国际上长期的“零和博弈”思维,用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和”文化为核心思想,搭筑了新的互利互容的经济交流平台,开创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可谓展现了中国之大美。

中国秉信文化包容。古老的京剧是中国的一个文化标识,以其唱念作打有机结合的艺术手法、生旦净末丑丰富多样的艺术造型、各式各样的艺术装饰,在世界文艺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几百年前徽剧和汉调艺人进京演出,徽汉合流后逐步演化成京城特有的剧种,它并吸收全国各地戏曲多种表现形式,逐步完善自身。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造就了中华的国粹京剧,并且每个中国人都相信,京剧等古老文化在历史的碾压下并不会匍匐不前,而是更加开放包容,吸收现代艺术因素,更加强劲地展现中华大美。

中国倡导生活共容。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事物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大众的生活,其特点便在于它的共享性,即在不同时间与地域共享资源。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大特性:共同相互,互相包容。这种共容性的社会是一种极为有益的生活导向,中国的面貌正以“共享共容”的趋向变得更加祥和美好。

中国当今早已从沉睡中醒来,用包容的双眼凝视世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中国人抑或是外国人,都应谨记:我们都是世界人。用包容的态度,和的精神对待每一个事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的。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大美中华,有容乃大。

语文高考议论文5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它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5年全国15套试卷中,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文本内容广泛,彰显了语文大教材观。首先,选材文化气息浓郁,文化特征明显,给考生以强烈的文化熏陶。如广东卷的《文化的生与死》、四川卷的《两汉经学》、安徽卷的《中国经典》等。其次,选文富有艺术品位,引导学生重视人格或艺术品格的培养。如新课标卷Ⅱ的《艺术是什么》、江苏卷的《罗丹的雕刻》、山东卷的《性格组合论》等。此外,选文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科技文明、新能源、新家园等,紧贴考生生活实际。如重庆卷的《关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天津卷的《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湖南卷的《生物电池》等。选取的文本篇幅一般在千字左右,而且语言规范、难易适中、文体鲜明。

2.题型丰富多样,设题难度增大。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观简答题,填空题,探究应用题。

3.考点明确,略有变化,体现了高考稳中有变的特点。论述文阅读常常涉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等考点。总体来看,2015年高考论述文阅读同往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但侧重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理解能力。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对文中关键性词语、句子的理解,要求考生从表情达意、理清思路出发,立足于篇章和主旨去分析句子。如重庆卷第4题:下列对“传统技艺”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再如广东卷第14题:文化为什么“具有历史性”?请结合文本回答。

(2)分析综合能力。①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将文中相关而又分散的信息提取并集中起来,加以处理。以此立意的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是对文本信息的高度综合,又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如北京卷第7题: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②归纳内容要点。所谓“要点”是指作品全文或段落层次中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既可以是几句话、一个段落、一个层次或几个层次的内容,也可以是整个作品的内容。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抽象的含蓄的内容加以阐发、解释,使之具体化;二是将具体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概括,提炼出其核心内容。如江苏卷第17题: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重庆卷第6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的途径是什么?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考生思维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关注与考查。如浙江卷第10题: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④考查文章思路结构。这类试题多从文章开篇构思或段落间关系入手,考查考生对作品结构脉络的把握能力,以及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分析段落之间及段落内部层次关系的能力。如福建卷第11题: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3)探究应用能力。这类试题在考查筛选分析、提炼概括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如江苏卷第18题: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二、趋势预测

1.定位更加清晰,命题难度适中。社科类文本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设题难度并不会很大,同时,分值权重与选考部分也会基本相当,设题会尽可能贴近考生实际。

2.命题式样稳定,调整幅度不大。大多数省市将会继续沿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再加上简答题的命题样式。简答题的设题上会尽可能避免一题多问,同时,将逐步增加分析、探究的成分。

三、备考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考点。考生在平时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查方向和重点,然后着重加以训练。

2.探究真题,对症下药。认真研究和试做真题、样题,有利于考生对考试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做题时,考生要认真研究每一道题目,并与考纲逐一对照,以此明确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3.细读文本,把握用意。要逐字逐句细读文本,逐段总结,步步为营。明确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等等。弄清了这些,也就弄清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审读题干,理清要求。社科类文本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是有本质区别的。对社科类文本的考查,除了包括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外,还包括对段落、主旨的理解,即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构安排等。做题时应当针对具体题目审读题干,按要求作答。

5.掌握方法,区分正误。尤其是针对论述文的选择题,要依据题干的要求,判断命题者所列信息的正误。方法一般分三步: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对比,求同寻异(比)。即做题时首先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句中的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中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1) 不同观点列举型( 选择型 )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 __作文题目_____. 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hot topic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 majority of people think that _ 观点一________. In their views there are 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attitud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___原因一_______.Furthermore, in the second place, ___原因二_____. 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观点一_____. People, however, 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Some people hold the idea that ___观点二_______. In their point of view, on the one hand, ___原因一_______. On the other hand, ____原因二_____. 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___观点二______.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__观点一或二______. It is not only because ________, but also because _________. The more _______, the more ________.

(2)利弊型的议论文

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_作文题目______. In fact,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__题目议题_____.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ere are several positive aspects as follows. Firstly, ___优点一______. And secondly ___优点二_____.

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讨论议题______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begin with, ___缺点一______. In addition, ____缺点二______.

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__讨论议题____ 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讨论议题___.

( 3 ) 答题性议论文

Currently,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作文题目_______ .It is really an important concern to every one of us.

As a result, we must spare no efforts to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s we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steps which can be taken to undo this problem. First of all, __途径一______. In addition, another way contributing to success of the solving problem is ___途径二_____.

Above al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___作文题目______, we should find a number of various ways. Bu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would pref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way, that is to say, ____方法_____.

( 4 ) 谚语警句性议论文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在12年课标卷中萧燧又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萧燧,宋朝人,才华出众,本可前途无量,然秦桧当权,想让他秋闱舞弊替儿子打开方便之门,面对权势滔天的宰相,萧燧断然拒绝,丝毫不为所动。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仁政爱民施惠百姓。国家不仅需要有安邦定国的武将,亦要有济世安民的文臣,不屈从权势,能直言进谏,能把百姓放在心上。萧燧给百姓带来的不仅有做人的品行,也有做事的准则:做人则坦荡无私、刚正不阿,做事则尽心尽力,为官则泽被百姓。煌煌二十四史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详实的史实、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是先贤的光辉成就和高尚德行。

二、实用类阅读中的传承

带给学生良好教化的不只有圣贤,还有现当代那些前辈,他们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或躬耕田亩、为民谋福,或寄情山水师法自然……

《寻找教育的曙光》记录了中国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以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探索的生命力开拓中国教育这块沃土的事迹。陶行知践行“学博为师,德高为范”的最高教师标准,在他的引导下,聚集了大批热血青年,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实验热潮,演绎了一段教育史上的佳话。

《杂交水稻之父》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为全世界人谋福利却自甘贫苦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科技成就使每年增产的粮食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国际声誉日隆的袁隆平依然风趣、幽默、像个农民一样朴实。

在《画之大者———黄宾虹传》中,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艺术界的大家,人生路上的先行者黄宾虹,与齐白石齐名的黄宾虹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家,他的绘画艺术与选文题目一样“下笔不觉师造化”,艺术成就不可估量。可做人却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一生力避卖画,过着清寂的生活。

三、结语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议论文语言修辞

高考中写议论文的考生占绝对多数。但在议论文写作中,许多学生只是抽象地说理,概念化地论述,使得文章单调、枯燥、乏味、不准确、不严密、漏洞多,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表情达意,使论证缺少说服力。而要想让文章能表情达意,能有很强的说服力。就必须加强学生作文的语言训练。但由于语言训练具有零碎性、慢长性和教师本身基本功的限制,很多教师在议论文教学中,老师只是围绕议论文的“三要素”及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进行讲解与训练。而忽视了这所有的一切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强有力的语言这一切的讲解与训练都不可能收到实效。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忽视或根本不知如何经营自己的语言。“繁花如锦”的语言在高考考纲上也有明确规定——“有文采”,即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文采”是对文章语言的要求,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级语言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作文其实就是你的自我推荐书,你必须得依靠这份自我推荐书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数。所以你的这篇文章要让阅卷老师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产生打高分的强烈欲望。那么你就不能忽视文章的语言美,特别是议论文的语言。

在写作中对于修辞有的人不喜欢用,有的人不善于用,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干瘪晦涩,要么矫揉造作,很难达到说理的目的。而修辞是修饰词句。从语言表达来看,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要想使议论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就要运用修辞。只有运用修辞才能休具体为抽象,把难以表达的道理生动形象的表达给读者。

一、运用比喻,形象阐释

比喻,是把有相似点的某一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使无形之情绪变为有形之形象,让人可观摩,可嗅闻,可触摸,可玩赏。比喻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使之生动形象。议论文中有不少抽象说理的地方,这些地方如果能够运用上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再抽象的道理也能很容易让读者接受。

如对于“诚信”这一概念,作者就用比喻的方法阐释了诚信的社会意义:

诚信之于人品,犹如雕花之于玉璞,更增其美丽精粹;诚信之于他人,犹如沙漠之中见绿洲,给予人清爽与希望;诚信之于社会,犹如一滴雨水的滋润,一阵春风的吹拂,虽然微小,却能孕育一个生机蓬勃、健康向上的春天。【1】(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重于泰山》)

这样的语言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可使文章显得文思飞扬,增添几分魅力。议论文离不开逻辑思维,但如果整篇文章都是抽象地说理,那么就会让人感到味同嚼蜡。所以,只有鲜活的形象可以吸引并打动读者。在论述时,展开想象,借助比喻,既巧妙说理,又文笔生辉。

比喻是修辞方法较常见的一种,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概念的含义,它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易于读者接受。不过要注意:①要扣住概念或规律的本质特征;②阐释语要精当简要。忌空洞无物,忌勉强凑合。

二、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是一种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能构成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增强和谐的节奏感,形成整句的抒情或说理效果。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严密、更充分、更透彻。优美贴切的排比,是文章的一袭彩衣。若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既气势磅礴,又轻盈空灵,富有诗意。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如珠落玉盘,余音绕梁。排比句用于说理,能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让你感受到那大气磅礴、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辩论赛决赛中,排比的运用给双方辩词增色不少。此法重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例使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要注意围绕概念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在事例后要加上适当的必要的论说。

如2007年陕西省高优秀作文《学会成长》: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2】

“学会成长”“学会聆听”“学会理解”“学着适应”显示了考生活跃的思维。运用了排比修辞,不仅是为了外表的华丽,更是为了更加透彻地说理抒情。

三、巧妙引用。增添情趣

在议论文的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其中道理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这些道理少不了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的引用。在论述时恰当地引用,不仅会使文章论述有力,而且让语言有了亮色,有了文化气息,并且有警策人心的作用,用在文章中往往使文章富含哲理,平添趣味。

如2007年湖南卷湖南一考生《诗意地生活》:

诗意,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3】

除了引用确有出处的名句之外,还可以创造不同类型角色的特色语言。如:

童真无邪的孩子说:“心灵的选择是把售货员阿姨找错的零钱送回去一样简单。”初涉人世的青年说:“心灵的选择是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心,用铁一般的意志拒绝诱惑。”垂暮之年的老者说:“心灵的选择是昔日的竞争对手落魄不堪时尽力拉他一把的宽容。”【4】

这里的引言是不同类型的人富有个性(群体)特征的语言,显得有代表性,有特色。

在引用名言时别忘了加上自己对名言的阐释语句,可以用在引言前,也可以写在引言后,目的是加强说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

四、营造疑问句,能够创造文章的波澜美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不仅指内容要一层一层逐渐推进地展开,而且指语言要富于变化。营造疑问句,是造成波澜的一个有效方法。

(1)巧用设问

恰到好处地使用设问,就会使文章富于变化,波澜起伏,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兴趣。

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转折》,一位考生这样开头:

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

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

作者层层设问,竟引得人思绪起伏,不得不与作者一起思考作答文章内容,文章内容因此设问而层层深入,文章结构因此设问而跌宕生姿。

(2)巧用反问

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强化确定的语气,我们有时从反面提出责问,用疑问口气来表示明确肯定或否定的意思,集问、答于一体的修辞方式。反问是明知故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同平铺直叙相比,反问这种说法语言强烈,能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一位福建考生在《读〈毁树容易种树难〉》一文的开头写道:

杨树横着种、倒着种、折断后再种都能活,可是十个人种树却抵不住一个人毁,岂不怪哉?怪么?不怪,因为‘毁树容易种树难’生活中也有许多事包含着与此相近的道理。

这个开头先用了一个反问句,肯定“十个人种树却抵不住一个人毁”这个现象是奇怪的但是后面却又设计了一个设问句,对这个设问句的回答是“不怪”,两个问句对同一个现象却有一正一反的回答,这样,文章波澜陡起,吸引人们去探究答案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所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议论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会让议论文的语言“繁花如锦”。

参考文献

[1]《高考满分作文〈诚信重于泰山〉》(2001)

[2]《高考满分作文〈学会成长〉》(2007)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方式

高职教育有着培养学历以及职业两者的特点,需要两者兼顾,教育有关管理部门在对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大纲当中给予了明确的建议。作为一个三年的学习成果的考察项目,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其学习考察当中是不可忽视的,在学生们心中的重要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假如照搬照抄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能排除个别学生能够写出比较优质的毕业论文,但是对于很多学生以及老师来说则有着很大的困难。虽然有部分学校使用了比较容易完成的形式,但是距离培养计划仍旧存在一部分的距离。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态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态度不端正、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指导教师的建议不重视等,其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也出现上述的问题。该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语言研究的人数不多,他们就业时唯一有利的也只有说明自己日语考试的级别证书,如果招聘企业没有特别说明,学生们也不会主动说自己的毕业论文情况,这种招聘形式反馈到了学校后,学校的一些老师对于毕业论文不重视的情况由此出现。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入手,从培养人才任务出发,寻求一种有着高职文化的毕业论文写作测评的方式。

一、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测评体系改变的原因

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当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说:在学校期间学习日语专业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写作方面的培养,在听、说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在实际过程当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出现这种情况和一直延续下来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社会当中日语能力考试的考核方法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日语的社会测评方式是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引入,至今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因为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所以学生一般能够在放弃听力的情况下达到有关考核的标准,这样一来就让一部分人拥有日语二级或者一级证书但是并没有达到证书的颁发要求,在听、说方面还没有达到标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培养全面的日语人才目标,显然这种考试并没有对于学生的全面能力进行测评,因此,需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需求入手,探究如何完善教学成果的另一种方法———毕业论文。通常的高职日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学习之前为零基础,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日语是一个没有基础的语言学科,但是往往都采用学习英语的模式来学习日语,现在日语也没有改变“聋哑日语”的情况,但是在这三年当中,不仅仅有日语考试,还有毕业论文,今后的实践等考验,所以,就一定要求在学习和实践当中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毕业论文就是两者联系的一个枢纽。

二、高职日语毕业论文改革初步实践

其毕业生的日语语言使用能力,在通常情况上来看就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其毕业论文也可以从这几项能力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实施以及规划,毕业论文能够将听力能力以及翻译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能力,使用“听—翻译—写综合”方法,最后使用答辩等手段来完成,这样不仅仅能够对于学生日语学习情况给予综合的评价,也能够让老师反思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角度来看,高职日语“听—翻译—写综合”的方法可以依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一)“听”

指导老师所提供的题材范围应该比较广,并且主题确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内涵性,比较适用于学生采纳,也不会产生侵害知识产权的现象。在其录音资料所出现的内容中可以确保同学们借助网络平台搜查到相关的参考资料与文献,也可以确保其完全不抄袭。当同学们选择好录音材料之后,应将其录音内容采用相应的方式转换为文字模式。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听一译一论”的综合体现,这项能力不但可以有效的评定学生们的听力水平,也可以对其以后的深入化学习形成重要的影响,进而为指导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译”

在日语和汉语中,原本均源自于汉字文化,继而导致学习日语专业的同学们在多种情况下均忽略了对译文表达的不断训练与深化,在一般情况下翻译也仅停滞在“日式中文”中。学生们不断练习“译”,不但能够更深入的提升其自身的学识与素养,也可以有效改善这一课程的学习内容。

(三)“论”

在NHKjournal录音内容中,可以包含多个领域,并且学生们在此能够按照其想法进行选取。当完成听和译两项流程之后,学生们能够自主的进行思考,并且在搜索有关的文献以及资料之后,采用“论”的模式将个人的观点与理论进行阐述,继而表明出学生个人的认知、想法与目的,使其毕业论文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乃至于上升至新的层次,得到升华。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促使学生们在搜索文献资料以及创新能力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经过学习知识均可迈向这一层次,一般均是源自于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四)“答辩”

即便是在听—译时期,有很多学生也会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但是,只要正确的应用录音资料,便可以针对某一程度进行评定,继而顺利完成答辩流程。在答辩过程中,通过对其应对能力进行观察,便能够有效判断出其能否应用日语来体现出个人的思维活动。在“听—译—论”综合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听与说之间的关系是呈正比的,均受对方的影响。

三、高职日语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

“听—译—论”也是在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实际操作之后方可进行应用的,然而,其所应用的效果却为大家提供出了较多的经验与启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拓展。首先,一定要正确的理解高职教学和普通的本科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高职教学能够切实的尊崇职业化以及实际化的原则,进而培育出符合大众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在最近几年以来,因为大学教育已经面临大众化,所以本科教学针对此也逐渐开始迈向实际化与职业化的模式进行发展,在这种状态的驱使下,高职院校更应当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善教育方案,方可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对毕业论文有所意识,所以对其指导教师而言也具备极强的工作强度与难度。此项专业自身如果没有切实的尊崇其相应原则,而学生则将会更加难以对其认真对待与学习。大学毕业生在其完成学业之后仍旧会存在很多学艺不精的现象,由此则可证明在日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然后,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汇报与总结的时候,日语水平测试则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毕业论文则属于一项严肃的过程,不但可以改正测试中所存在的不良之处,并且也能够体现出测试不能取代的效果。最后,“听—译—论综合”这一流程比较明确,并且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能够凭借自身的感受进行思考,进而引起无限的遐想,极其有利于加快教学改革的实施。在实现这一流程之后,学生们能够切实的掌握到一种正确的外语学习方式,极其有利于其今后各项能力的开展,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在日语专业中“,听—译—论综合”的论文模式在世界各地中均未对其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然而,实际结果则表明,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假设能够在此专业中将这一学习模式广泛推广及使用,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其本身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色彩。

参考文献

[1]符小军.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4:46-48.

[2]王小伟.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9:34-35.

[3]刘文琪.提高商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61-162.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成效低下是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本文以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为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力图就调整课程设置、语文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相结合和课外延伸拓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寻求高职高专语文课程改革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最佳契合点。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整合 职业能力 课外拓展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但目前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成效低下是普遍面临的困境。本文以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为例,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力图就调整课程设置、语文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相结合和课外延伸拓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寻求高职高专语文课程改革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最佳契合点。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高职高专教育是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阐释高职高专教育的内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教育性质方面: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高职高专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强能力、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三)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以能力为主线,加强实践教学;(四)发展路径及改革方向方面:坚持“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校企结合”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遵循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理念,高职高专语文教学势必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色。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注重研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大胆调整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与专业教育的职业化训练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相结合,加强语文教育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合理性,使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

二、调整课程设置、搭建教学模块

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常借鉴本科院校,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一般按学科专业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强调专业学科领域知识全面、系统和精深,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和贯通,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体现“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没有形成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导致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职业能力不强。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寻求课程整体目标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上要优化组织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使之相互衔接和补充,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整合,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以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或环节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合理、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结构体系,做到集成优势,聚合亮点,发挥其综合优势。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重视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大课程整合是当代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反映了知识发展综合化对课程的要求,也反映了新时期人们对高职高专教育和人才素质的要求。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

三、融合语文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教育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定义为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备这些能力可以使劳动者在职业发生变更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改革,可以通过寻找语文学习与具体专业的结合点,模拟出仿真的专业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语文能力的训练。根据专业设定特定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锻炼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判断力理解力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等等。这种仿真练习会使学生以专业职业角色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体验到训练过程的真实感切实,体会到学习语文掌握语文能力对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四、课外延伸拓展

课外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但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语文课程的学时数毕竟有限,同时语文课程的生动、丰富和广博也远不是一两本教材所能涵括的,仅靠有限的课堂学习,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构建课内外教学与训练高度统一的教学模式。

(一)通过开展课外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挑战主持人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一般说来,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素养和能力往往更为深刻与牢固,其影响甚至会惠及终生。所以,高职高专语文教育还要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课内课外的语文教育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举办全院性演讲比赛,需拟定专题活动方案、下发通知,撰演讲稿,提交比赛总结等等。又如,学生通过开展假期社会调查活动,掌握调查活动的统筹安排、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报告的写作与口头汇报等流程。

(二)把高职高专语文的教学课堂直接延伸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如,带领学院的学生在幼儿园进行实习实训时,老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了解幼儿教师职业规范,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摩幼儿园老师开展的活动,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角度地理解和落实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等等,将语文教育与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10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四川  吴启勇)

            一、高考语文复习中的问题

    如何进行语文复习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有利于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呢?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是能妥当地安排好语文复习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认为复习不复习一个样,随意复习,连考试范围,有多少个知识点都不闻不问。

    方法:为了赶进度,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堂堂填,天天灌,学生无暇动脑与动手;复习无计划,见到什么复习什么;只练不讲评,公布答案就完事。

    资料:滥发资料,整天做练习,消化不良。

    时间:为赶进度“开快车”,煮“夹生饭”;“老牛拖破车”,考试日期到了还未复习完一个循环;无计划无目的,听其自然,复习到哪里算哪里。

            二、控制论及其核心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说过,所谓控制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人们要实现主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就得有意识地对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反馈信息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生的,并进而提出了诊断性评价(学生入学时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评价)、形成性评价(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定)。通过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转换,形成“螺旋式”反馈信息网,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调节,教学不断向最优化发展。

            三、高考语文复习中的控制思想

    将控制论思想运用到高考语文复习中,就是要随时通过反馈来掌握复习现状与目标间的距离,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为此,在复习过程中,应经常搜集学生对复习内容、方法的看法,可采用个别谈话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节奏、方法等。

    传统的语文复习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学生做练习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觉得语文复习不复习一个样。如图一:

    定向讲知识(师)做练习(生)讲评(师)

    而采用反馈式复习,则有助于教学双方充分的信息反馈,能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状态转变为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形成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如图二:

    (附图  {图})

            四、教学实践

    根据反馈原理,要实现语文复习过程的最优化,就必须对复习信息实行目标控制、结构控制和数量质量控制,即定向、定量、定势、定序和定度。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笔者在高考复习中的一些探索。

            (一)定向控制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考试制度 教育改革 招生 高中语文

科技与信息时代,人才成了最珍贵的资源,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在当今社会议题中,教育问题成为热点,是全民都关心关注的重中之重。

人才的教育培养十分重要,人才的筛选分配也不容忽视,如何选拔人才才能公平公正是中国几千年以来不断探寻的课题,但自隋唐设立科举制以来,中国的考试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考试制度也是如今大面积选拔人才最具合理性、可操作性、公平性的手段。

一、以往考试制度留下的弊病

1977年,邓小平恢复全国高考,其后的几十年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形态,考试招生制度几经调整与改变,不少考试招生政策一直存留到如今。几十年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形态早已不似以往,一些当年的制度留存到现在早已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甚至阻碍了发展,成了制约时展的弊病。

以往高考制度只讲分数,不问能力的政策形成了社会上分数至上的风气。高校的招生过于看重高考总分,考试形式单调,使得一些单科成绩优异,偏科严重的高中考生无缘心中理想的学校。

二、协同前进

新的考试招生体制改革着眼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逐渐对以往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政策作出取缔或者改变,提倡高校进行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分数,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校评价,分数不再是一切,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得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促进学生全方位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对于学生的单科特长,偏科问题也给予充分尊重和自主选择科目的权利,避免了考生因偏科问题无法进入高校的窘况。在学校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偏才,有些学生语文成绩很好,有很强的文学天赋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但其他科目却不甚理想。学生经常会被要求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其他科目上,久而久之,忽视了对文学上的培养和教导,磨灭了他们的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很多时候就失去了也许可堪造就的人才。考试制度的改革改变了现状,对于有天赋的学生给予其发展空间,充分发掘学生天赋,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

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考试改革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春天的同时,语文教育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提升,不再一味西化,尊崇西方文化,对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愈来愈受到重视,语文课堂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讲解更加深入,古代文学的比重增加,形成以“本土文化为主,西方文化为辅”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文学素养。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几千年前孔圣人孔子便不把教育目光局限在书文之上,同样也重视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改革之后教育不只停留于书本,以往的教学只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的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细腻的情感感受。拥有情感丰富、充满体验的心灵才是文学创作不竭动力的源泉。高中语文教育注重实践活动,更加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高中语文长久以来枯燥呆板的教育方式,使语文教育事业向素质教育时代迈进。

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不再受到压制,提倡学生对文学作品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使学生的阅读思考多样化、全面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不再是以往学生硬性记忆文本解读,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各尽其才、展现自我、积极发言。一改语文课堂一味的概念灌输之风,促进学生思考,彼此交流,畅所欲言,不存在标准答案,所有见解和观点都得到尊重,积极鼓励学生有创新的想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把学生培养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特见解力,丰富想象力的人才。

三、发展教育

考试招生制度是学校教学的指挥棒,宽松人性的考试制度使教育蓬勃发展,但存在一些问题,只提出改革总论方向,但并未对语文考试制度提出具体的改革方要。政策的模糊性使得高中语文考试制度有些无所适从,高中语文教师不知道教育方向该如何把控,致使考试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考试制度的改革不仅需要把握主旨方向,更需要明确要求单科例如语文的具体实施纲要,对高中语文教师加以培训辅导,使老师明白高中语文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使改革落到实处,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繁荣。

四、总论

考试制度改革给语文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气象,语文教育从枯燥僵硬的模式逐渐进化成开放、重视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从培养应试人才到培养素质型人才的转化。一个国家重要的是文化,中国文化的继承主要依靠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改革下逐渐完善先进的语文教育是中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

如今中国社会处于战略转型的阶段,多种社会矛盾丛生,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考试制度改革依势而行,但仍处于初期的发展摸索阶段,现在还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将来仍旧会遇到许多难题。不可否认的是,改革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气象,尽管仍有不足,但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建设全面完备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语文能力层级 高中语文教学 指导意义

1 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高考语文能力可分为六个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这六个层级的划分对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识记”。这一层级要求语文课堂的直接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获取现成的语文知识。为了较好的完成这一层面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一般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所需语文知识和经验。

1.2 “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这四个层级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延伸、情感的融汇和动手操作的提高来实现的。四个层级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老师诱导启发,激活思维,促进语言素质的提高。

1.3 “探究”。这一层级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旧观念,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环境,诸如营造活泼、宽松、民主、高效的语文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给学生“发现”预留一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和悬念,对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等等。

2 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2.1 使高中语文教学更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高中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也不断完善。由于理论思维趋于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而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恰恰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我们以语文课堂上积累与训练这个教学环节为例。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干涸。充足的语文积累,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的一生。科学的积累教育,对于高中生认知中的性格、心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累还包括学习技能的积累,学习技能是在训练中形成的。

2.2 合理地划分和衔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层次。语文教学的开展应合理有序,课堂若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感,教师教起来便更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会更科学轻松。就“识记”这一能力层级,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读”与“背”。读,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其基本要求是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扫除课文障碍,字句能读得准确、通顺,文意能大体读懂、手法能基本理解。背,一方面,可使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背诵熟了,加深理解,有利于教学层次的顺利深入。语文教学中有了读、背两步基础活动,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语言特色就会有一个较清晰的理解。接下来便可以按“理解”、“分析综合”这两个能力层级的要求开展分析文本的教学。理解分析了文字或文章以后,我们便可按照高考“鉴赏评价”这一能力层级来品评文字或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对教材作尽量准确、客观的理解和表述,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自己读懂、理解了的教材内容作一番分辨:对或错,优或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是在客观理解教材基础上的学生自己的主观认识。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就到了高考语文能力层级“探究”的阶段。探究的天地异常广阔,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独到的发掘,可以是对教材内容创意的新解,可以是对教材主旨新颖的见地,当然,还可大胆跳出教材,提出自己对社会、人生全新的见解。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语境;文言文四类题型;解题策略

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指人说话时所处的状况和状态。从狭义上看,语境主要包括“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指词语间的语法关系、句间的语义关系,以及与本词关联的前后词语,或与本句关联的前后语句等。[1] “情景语境”即语句所处的文本大环境。文言文阅读对中学生来说一直都是块硬骨头,很多学生读不懂文言文,甚至畏惧文言文。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和词义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文言文阅读解题缺乏语境观指导,只是机械地解题而不注重语境分析,导致学生面对文言文阅读题无从下手。教师应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做到因“境”解词、因“境”断句、因“境”悟文、因“境”翻译。

一、因“境”解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广,且词义不定项,词义会随着活用、引申等现象而发生改变,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相对于众多的文言实词,常考的文言虚词有“而、其、何、乎、乃、且、若、所、焉、也、以、则、者、之”。基于语境学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建模,可帮助学生因“境”解词。

1.虚词作为连词使用

虚词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转折”“因果”“并列”“假设”等关系,可翻译为“却”“因而”“并且”“如果”等。常见的可作为连词的虚词有“而”“其”“且”“然”“以”“则”等。

2.虚词作为实词使用

一些虚词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实词存在。如“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中的“然”作为形容词,表“正确的,对的”。

3.虚词作为语助词、语气词使用

虚词作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起到调节的作用,或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虚词作为语气词,常表疑、揣测、感叹、祈使等语气。

4.虚词作为介词使用

虚词作为介词,表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它词的关系,表示“时间”“对象”“处所”“目的”等,可翻译为“在”“对”“为了”。常见的可作为介词的虚词有“乎”“为”“以”“因”“于”等。

5.虚词作为兼词使用

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字。虚词中常见的可作为兼词使用的有“诸”“焉”“曷”“盍”等。

6.虚词作为固定结构使用

常见的虚词组合作为固定结构使用的有“其…其…”“有以”“无以”等,可翻译为“是…还是…”“有用来…”“没有用来…”。

【策略操作】(2016年天津卷)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 )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

A.焉乃于者 B.乎其以者

C.乎乃以也 D.焉其于也

【参考答案】C

【策略解说】本题考查虚词的理解,可基于语境,结合以上六类虚词用法的分类解题。“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中“乎”用于句末,表揣测语气,译为“吧”;“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是李台州在司马家人劝说下才边哭边勉强吃点东西,结合情景语境,可知“乃”连接前后句子,表承接关系,译为“才”;“宗质负其母以归”中的“以”相当于“而”,表承接,可不译;“予一见不敢再也”,“也”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是作者叙述自己见李台州时的情形。

二、因“境”断句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传统句读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有: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当属上而属下等。要正确断句,就要让学生养成结合语境分析文句、文段的习惯,做到因“境”断句。此类题型常见的解题策略有:

1.抓标志性词语

(1)出现“曰”“云”等对话性标志的词语时,结合情景语境判断其是否要展开对话,如果是,则此处应用冒号和引号断句。

(2)根据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可判断标点位置。如“者…也”结构的判断句,可在“也”后断开;“动词+于(见、为)+主动者”结构的被动句,可在“主动者”之后断开等。

(3)根据虚词的用法,判断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如“夫、且夫”作为句首发语词时,可判断此处是句子开头;“矣”、“焉”作为句末语气词时,可判断此处为句子结尾等。

2.确保标点前后的每个句子符合情景语境

语段句子间本来就有着紧密的语义关系:或按逻辑、事理顺序论述、说明;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描写、记叙等。因此,在使用标点符号断句时,一定要使断句后的每个句子符合文章语境和行文逻辑,并且要语义准确、字句通顺。

3.要符合作者的意愿和常理

由于文言文的创作时间比较久远,当时的人物称谓、官位、地名、表达方式等都与今天有很大差别,借助注释,可以在断句时避免出现违背常理的错误。

【策略操作】(2016年全国卷)4.下列对文中第一句加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

【参考答案】B

【策略解说】此题可基于语境,结合以上三点注意事项,使用排除法解决。先把选项代入文中,结合本文的情景语境,可推测出它的大意,即赞美曾公亮的政治才能。据此,可排除C、D。“移书诘盗”为动词词组,表“文书,稽查盗贼”,中间不可断开;“报”相当于“曰”,下面是上报的内容,所以在“报”后要断句;“殆”译为“大概”,引出一句话;“之”“然”是代词,分别断开。

三、因“境”悟文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省高考卷多将两者合为一题考查,要求考生不仅要排除大体正确中夹杂错误的选项,而且要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对文章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分析和判断,做到因“境”悟文。此类题型常见的解题策略有: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按选项找到切入点

首先应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倾向有个总体把握,形成“整体文意”。[2]如常考的人物传记类文章,要弄清作者记了哪些事,通过这些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然后根据选项中的切入点对选文内容要点进行比照、分析和概括。

2.对照内容要点,比较选项与文意之间的偏差

基于语境进行文意辨析,在上下文语境中常出现的雷区有:实词词义误用、虚词连接的语义关系或句间语义关系的曲解等;情景语境中常出现的雷区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在遇到此类题型时,要根据选项内容,确定与之相对应的阅读区间,在“整体文意”的指导下,比较选项与原文,找出偏差。

3.着眼全文,总结概括文章思想

在语境中根据命题指向,明确重点词义、句义以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确认语境重要信息,从而揭示概括文章主题思想。

【策略操作】(2016年江苏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举考试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参考答案】D

【策略解说】四个选项分别对应文章的第一段的上半部分、第一段的下半部分、第二段、最后一段。D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的表述是“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勒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而选项的表述是“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结合情景语境,看出其曲解了原文文意,属“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四、因“境”翻译

很多考生在翻译中能做到将实词、虚词字字落实,特殊句式有所体现,但翻译出来的句子还是别扭。究其根本,是考生没有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做到因“境”翻译。一般来说,“上下文语境”可以定位字词的翻译,调整特殊句式。“情景语境”则可为翻译规定一个大致方向,使翻译不跑偏。

【策略操作】(2016年北京卷)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举国而归齐矣

【参考答案】①楚国的老百姓就放弃了他们的耕作而捕猎鹿。

②(衡山国君)内心估量自己没有足够的兵器来应对两大橙耍就奉送国土,归顺了齐国。

【策略解说】①句所处的情景语境是齐桓公派人出重金急求楚国的生鹿,楚王便下令让百姓尽快猎取生鹿,换取齐国的全部财宝,于是楚国的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猎鹿。句中的“释”、“畋”为动词,译为“放弃”“猎捕”,需重点翻译。“即”“而”连接这两个动作表承接关系。②句所处的情景语境是齐国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衡山国百姓放弃农业,铸造兵器,结果衡山国被鲁、齐两国占领,衡山国君自量无法抗衡齐鲁两国,便举国归齐。了解了情景语境,便知本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衡山国君”,句中“量”“应”为动词,译为“估量”“应对”,要重点翻译。由此可见,“情景语境”起到定向作用,沿着基本方向,结合“上下文语境”便可定位推敲出其具体字词的含义。

文言文对我国中学生的影响之大是不可低估的,而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死角”,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要想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偏见,就要求教师以文本为依托,找出文言文常考题型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错路。

注释:

[1]卓立子.基于语境的文言文解题策略――201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扫描和解题策略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6,(4).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文学阅读 作用 功能意义 大学语文

引言

目前,在我国高校语文课程的开设开展相关问题方面,大量的专家和学者有着较为一致的观点:高校语文课程的开设任务、培养目标围绕着素质教育展开;教学模式、内容以及语文教材的选定也都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问题。我们将其归纳之后发现,高校开设语文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阅读以及口头运用等文字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和综合水平,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一、大学生语文阅读现状及阅读的功能意义

语文阅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一部阅读教材是孔子编订的《六经》,在我国古代,阅读是教化大众、推行伦理教育的必要手段;之后,阅读的作用逐渐有所变化,更多的是作为写作揣摩的榜样。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需求的不同,使得阅读的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学习功能更加重要。教育心理学专家以为,人类的阅读过程是精神产品再生产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的大脑进行不断思维的过程。这个思维过程也是人类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学生来讲,更重要的是学业完成的必要前提。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首先明确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处在主体地位的,高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尽量满足学生的思维要求,这是学生学业完成、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

除此之外,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有在掌握牢固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这是学生是否达到深层次学习的反映,也决定着学生能否独立的完成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例如: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小说中详细描写了“宝黛初会”的情景,黛玉眼中的宝玉衣着华丽,将宝玉养尊处优特殊地位表达得一清二楚,也是黛玉观察细致入微的体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注重细节之处,详细分析文章细节能够更好地领悟全文的内涵,达到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对于艺术表达技巧的领悟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在涵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文章更深层次蕴含内容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而当学生善于进行想象、体察“言外之意”的时候,他们思维中的创造性就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的头脑再也不是储蓄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随时都会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二、高校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的“道”就是洞察,“器”是技术。我们并不缺乏教育技术,缺乏的是对教育规律的洞察。当教育者把学生的自觉唤醒后,他就完成了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人在自觉意识产生后,就获得了主动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热情。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所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的大事,将影响人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基于此,教师和家长便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目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入手,激发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赋予学生生存的能力和幸福的未来。

阅读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阅读习惯决定着阅读品位、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高校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全面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渠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语文课程的开设决定了阅读在高校学生中的推广。我国高校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决定了高校语文的任务和目标,决定了语文课程肩负着经典阅读推广的重大责任。高校的语文课程开设,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桥梁,肩负着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责任。非常明显,语文这门课程和任何其他课程相比,它在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次,众所周知,高校语文教材将许多闻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包含在内,尤其是将国内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重中之重,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表现得清清楚楚。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认识和感受,是明确中华文化重要价值的过程,进而深度思考我国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学习语文,能够炼化其性格,培养其情操;最后,我国高校语文课程提倡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式培养,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出学生较高的语文文学修养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由此可见,在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高校语文课程的开展起着最主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围绕高校语文课程开设一系列的拓展阅读活动。课本当中能够选择的经典作品数量是有限的,想要学生能够接触到、阅读到更多的经典名著,那么拓展阅读活动是必要的。叶圣陶在《对于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指出: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们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习行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浓厚的阅读兴趣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础,这是学生阅读面加宽、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主动学习热情提高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都已经围绕人文素质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语文课程体系。例如,比较著名的就是华中师范大学在全校范围开设一些公共选修课,主要是针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包括四大名著的欣赏研究等课程。再例如,云南师范大学也推行了一系列的公共选修课,旨在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主要课程包括论语导读、老庄选读、唐诗宋词的鉴赏等课程。这些都是高校拓展经典阅读的典范,能够给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在高校语文教学拓展阅读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高校语文教师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自身的真实需求将重点的篇章进行解读,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经典作品、理解经典作品深层次表达的涵义。以《庄子・秋水》(节选)这篇文章为例,高校语文教师在讲解时,不但要明确哲学知识及道家文化对于理解作品的重要性,还要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家思想,时刻注重拓展阅读的开展。教师应该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庄子・秋水》(节选)就好比是“渔”,学生掌握了“渔”,才能自己去“渔”,可以将日本著名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作为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材料,由此,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很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高校语文教材还同时采用多本配合方式,依读者专业和语文程度的不同,分别配备了各级别的《拓展阅读本》,力求将培养综合语文素质与扩大阅读面相结合,目的在于希望教材系列兼具课堂选讲与学生课外“悦”读收到双重功效。

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大多经典精炼,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作为教师,要盘活课内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教材所要呈现的主旨,巧妙选择和设置教学方法与环节,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激情感悟中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作为教师,不拘泥于知识的传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阅读方法的凝练,阅读能力的迁移运用,正如宋代学者朱熹所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深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从字词句篇着手,结合听说读写训练,真正做到读思结合、文道结合,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语文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如果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变讲读为导读;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不但能使学生掌握阅读这一基本技能,为学业成功取得先决条件,还能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加强课内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总之,将课内精读与课外广泛阅览结合起来,课内外阅读和谐发展,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的研讨和交流代替教师的讲授,让他们课上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必将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质的提高和飞跃。语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31.

[2]史丰.大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3(23).

[3]倪文锦等.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8-92.

高考语文论文范文第15篇

写作线索:

1. 列出写作要点 Eco-travel :

2. 写作参考:

可借鉴 20XX 高考作文范文给出起句:Recently,our clas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an Eco-travel.

名子连接:借鉴 20XX高考作文范文:Some of my classmates are in favor of … They say … They also say … what’s more … However, other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saying that … so …

借鉴 20XX年全国高考作文范文: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on. Some of the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of … They believe … What’s more … One the other hand, other students think … They suggest, howe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