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引言

仆人论人,绅士论事。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想避开在改革前以及改革过程中的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大阻力,将根本的问题置之不理或是引而不发,留待后人去头痛。对于中小企业的搞活就面临这样一种局面,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现代企业制度指什么?是管理吗?是体制吗?官方的版本说就是现代公司制度。现代公司制度主要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和一样基本东西有关——股份。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一提现代企业制度就认为是要搞股份制,以为搞了股份制,体制、管理、观念就自然跟上去了。这的确符合一些人的逻辑。我也不好拂人家的面子,姑且作为我的一家之言好了:中国现阶段企业提出要搞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搞股份制。在以后的行文中,我就将以“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搞股份制”作为本文的前提条件使用。

再来讲一讲企业,本文所称的企业是实体,不是那种经理多如“阿黄”的皮包公司。皮包公司再多对于经济总量也无影响,至多是贡献了点增值税,这样的“企业”要怎么搞就怎么搞,与本人无干。以下行文中的中小企业都是实体,这也作为本文的前提条件使用。

根据最为权威的理论,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为大型企业,5000万以下的是小型企业,居中的是中型企业。我无法推知这一标准指的到底是企业还是工业类企业,因为按这标准来行事的话,99%的企业(或者还应加上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了,而且其中中型企业的比重还小得很。那么多的小鱼小虾究竟管还是不管中央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国家从竞争性行业的中小企业退出,由市场机制对其进行调节。于是,大量的国有中小企业被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大量私人性质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在这里,我之所以要将中小企业分为“原国有”和“私人”两部分,是因为其在产权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基础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能的结果也不同。

以上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应不应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问题的一些说明。

二、对各矛盾的分析与考察

1.现行经济体制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无论中外,说经济问题就必谈经济体制,这是关键问题(我们撇开所有制形式不说,因为没可能也没必要说)。

我国最早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也有过分权到地方的尝试,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行过计划经济框架内的价格双轨制,直至9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要简略回顾这一过程,是想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不论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都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撇开计划到市场的问题,单单是这个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就没有能够达到;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的40多年时间整个中国经济是围绕着计划体制运行的,整个行政、司法、行为、观念或多或少都带有“计划的烙印”。我们现在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还是要发展商品经济,但是留存的大量的“计划的残余”必然会发挥其作用与影响。

很多人认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发展最关键是要依靠政策面的作用,以为政策的影响会象77-78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行之有效,并且可以由试点到推广,阻力会很小。我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依靠政策面的作用,但其作用不会象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立竿见影,这是因为:1.对改革的期盼程度不同;2.城市、工矿企业的改革远比农村改革复杂,不能简单类比;3.不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继续回去种地,办砸了企业可能一辈子就完了,风险程度大不相同。

发展是要靠政策,但政策不是孤立的,是一整套体系,决不会中央说现在可以搞企业了,人们就会一呼百应。什么决定政策?最直接的就是体制。经济体制决定经济政策,这是最直接的联系(计划体制下就不会鼓励私人企业)。

就当前而言,我们的整个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该立的没立,该废的没废,该改的没改,该破的没破,该扶的没扶,该放的没放。再加上我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使用成文法,不支持判例法,只规定应该怎么做,没讲不应该做什么,这就决定了在许多问题都是新情况的形势下,没有法律规定,没有先例可循,于是各地的操作就大不一样了。但这又绝不是政策就能解决的事,这里有很深层次的内容。

总而言之,现行经济体制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有矛盾,存在经济体制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软件不支持硬件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决非是否选择现代企业制度那么简单,而是首先要考虑如何生存的问题与要不要搞企业的问题。

2.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需要与融资环境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现代企业制度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搞股份制(前文已述)。

为什么要搞股份制,资本主义世界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三次革命性的变动不但使资本主义活到了今天,一时间倒也还不至于发生大危机进而激变为社会主义。这三次变动是:股份制、垄断、相关利益原则。股份制和垄断所要解决的其实就是一个资本问题。

就中国目前经济水平而言,企业要发展,资金是最大动力(技术与信息在中国大陆的生存空间还太狭窄)。但是中小企业到哪里去融资呢?银行界有这种现状:宁可贷款给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也不和私营的小企业打交道。因为选择国有企业再怎么说也是“没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若私营的小企业倒闭了,那就不仅仅是国有资产流失那么简单了。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差,从保险、证券、投资基金方面获得资金的可能性也很小,剩下的大概只有风险投资公司了。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又是如何呢?中国大陆的居民储蓄有8万亿,居民以13亿计,平摊到个人头上大约是6100元;假使考虑一家10口人也只有6万元的资本(考虑直系亲戚),离开1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最低线还有距离,如果成立无限责任公司那风险就大得没谱了;再加上这8万亿存款的主力是谁,大家心里都有底,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个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问题。要靠这一点钱来搞企业,谈何容易。

这就说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需要与融资环境不完善之间存在矛盾。

3.落后的观念、文化水平与发展现代中小企业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自18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大陆就是个观念落后、技术文化水平低的大行政区。尽管出于民族情绪,我们总是一白遮百丑,但事实终归是事实。要提高技术文化水平多收些大学生就有可能,要转变观念就没那么容易了,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举个例子,商品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完善了还要有比较自由的国际市场,但中国大陆的实际是怎样的呢?很显然,国际市场比国内市场更开放。地方保护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地方保护是体制吗?体制上没这一条啊,马、恩、列、斯、毛、邓也没说地方保护好啊。我以为这就是观念问题了。“我市是省会,省会哪能没酒啊,那就建个啤酒厂吧,外地啤酒不许卖,他们都有质量问题。”“我们是农业大省啊,也要有工业啊,现在什么好卖?那就上VCD吧。”这样一来,土企业、土政策、土规矩就来了。地方一定错了吗?中央定的年度计划总得完成吧,要完成你的计划,你就必须让我有保护。错在谁了?当然错在西方列强了,明明只增长了0.5%,却虚报预计2.5%,害得有些人一阵紧张。

“要想富,先修路”这没错;“要修路,先收费”这就有问题了;“要想富,先收费”这就没谱了。然而这种事到处都存在。

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法则是什么?——做大!只要做得足够大了,不管你强不强,省里、乃至中央就会给你政策,就会给你活路。譬如说,政策保护是一种,保你上市圈钱也是一种。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西方的企业原则派不上用场;而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用人家的这些原则立场。于是乎搞得象模象样就不错了,搞得好就是怪事了。

在这种土观念、土政策、土技术下上马的企业,往往是大小规模不一的“作坊式”企业,与现代企业相比较只有一项是符合的——规模(请注意是规模而不是规模效益)。除此以外,怎么样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东西。

4.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的小企业需要直接的、一元化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中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散之间的矛盾

在企业里,最好管理的是小型企业,最难的是跨国企业,最有活力则是中型企业。至于风险则各有利弊,尤其是在信息与技术居于主导地位的当今社会。(资料来源:Drucker’sthoughtsofmanagement)

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上的理论集中在股份构成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不相等,股东人数、企业规模都小;股份有限公司则发行大量等额股票,股东人数、企业规模都大,只是上市不太容易罢了。但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至少都有两位说得上话的“大人物”存在。这些“大人物”可能是机构,也可能是自然人(以上论述的证明请读者自行参阅相关文献,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对中小企业而言,是资金重要还是“多个声音”重要?中外研究一再表明,中国人缺乏合作的精神,尤其是牵涉到利害关系时。而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在成立之初往往资金是第一位的,因为企业总是要先开出来。等过了开业初期(3-6个月)企业内部就会有问题出现:生意好时合伙人可能撤资并成为你的竞争对手;生意不好时则往往会有股东变动,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资本贬值。中小企业属于“船小好掉头”的模式,如果因为股东过多达不成统一意见而错失商机的话,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的失败。

事实证明,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上是责、权、利分明,在管理上是分权、集权、监督相互统一又各成体系的制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注册资本1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有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当然不是一个人构成);当经理人员要接一项20万元的业务时就必须召开董事会讨论,如果不凑巧的话还要延后几天开会;如果能顺利达成统一意见的话,只怕是已经过去了好多天,生意在不在就很难说了。而同样一个注册资本10万元的个人企业,找到了业主也就等于找到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合计一晚上就有决定了。虽然例子有偶然性,但还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因为现在的市场,真正的大手笔、大制作还是少得可怜,如果学习了形式而不是实质则只会带来无尽的麻烦与代价。相比之下,付点代价还是值得的,如形成了畸形的体制那才是最致命的。

就最适合的道路而言,如果企业有较为充足自有资金,还是得走自己的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必然会造成资本的不稳定,不利于企业的成长。

5.中小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与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矛盾

如上文所言,如果只学习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而不是实质的话则只会带来无尽的麻烦与代价。

现代企业制度不是简单的责、权、利分明;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仅要依靠分权、集权、监督;现代企业制度也不是教科书。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积淀的结果,非是做唱俱佳请勿轻易模仿!

我们的广大经营管理人员能够体会这一制度精髓的约占十之五六,能够有机会放手实施的约有十之一二,以中小企业的实力能够雇到这些人吗?

以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言,在管理上能够切实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分工——合作原则就已经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了(相对于大量的作坊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则要求“管理科学”。显然,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管理科学”绝不是分工——合作那么简单。

亚当•斯密的分工学说在现代至少遇到了三个挑战:1.分工的同时决定了流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流程越来越复杂,负效用大于分工的作用;2.多变的市场要求“灵敏”的应对及生产,而分工比较适合与大批量生产;3.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分工变得不再合理,要求重组。于是,学习型组织、网络型组织应运而生。

客观地说,这种组织结构也应是现代企业的一部分内容。而我们的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根本就连走都还不会,只能爬着就想跑了。模仿得再象也是别人的替身。我们中小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是否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一些政策、法制、研讨就能说明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希望别是真实的谎言!

实践证明,产权改革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从马克思到哈耶克,从马歇尔到凯恩斯,从科斯到诺斯,没有哪一家经济学不认为产权关系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中国大陆要解决产权问题还是容易些,只要撇开姓资姓社问题,就有可能进行。虽然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但中国的产权改革正在进行中,进步也是明显的。但技术、管理也是企业改革重要的因素,以为解决产权改革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们体制弊端这也是不正确的。产权关系一时因利益矛盾而发生的改得动、改不动是一个问题;经济问题的根源是否在此,是否早晚一定要改则是另一个问题。因为产权可以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技术与管理则是买都买不来的,买来了消化得不好比不买更糟。

6.经济规模与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矛盾

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仅是责、权、利分明,但现代企业制度却又是把责、权、利给讲清楚了。仅从这一点上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似乎是保证了企业各方的利益,但这一点是又先决条件的:企业规模足够地大。

我们再举那个注册资本1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如果没有官方背景的话,一般的话大约能有20-30万元的营业额,假设直接生产成本为15万元,在没有摊管理费用以前还有5-15万元的毛利;假定个人工作不重复,董事长不拿钱,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资将是个大负担。换作是那个注册资本10万元的个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财务、伙计是同一个人,领一份工资。这一上一下就差了好几万元。

因此就凭中小企业就那么一点老本,还是少一点折腾为妙

三、诸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谈了六点矛盾,接下来讨论这些矛盾之间的关系。我以为经济规模、落后的管理水平、产权的分散、落后的观念、融资环境的恶劣都取决于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有人要讲,归结到根本上还是体制,体制有什么好讲的,就是那回事了。难道体制一定就不用讲了吗?恐怕还得谈一谈。

1.经济体制与融资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多年来实行的不是机制就是多元机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至于现在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一时无法跟上,使得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私营企业赖以生存的融资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发育不良,使得企业先天不足。

经济体制影响融资环境。

2.经济体制与落后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许多观念比企业的融资环境恶劣更为可怕。譬如资本家、剥削这些被批了个够的东西现在居然红了起来,有的人还是没办法接受,总要形成一些干扰。金融环境的恶劣也有一些是观念的问题。

一定的经济体制决定一定的观念,经济体制变革时原先的观念又会起反作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制是主导。

3.经济体制与落后的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

没有人说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技术、文化水平就一定是低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列宁与没有按马克思所说的做(以上观点早已有专著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但是,管理、技术、文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发展缓慢,劳动生产率会渐次下降,劳动努力程度会渐渐降低,资本回报率会越来越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樊纲先生在《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中已有精辟的论述。

可以说,体制使管理、技术、文化水平发展缓慢,体制变革时,管理、技术、文化水平又制约经济的发展,使体制变革的效果不明显。这里体制是先决条件。

4.经济体制与产权的分散、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

正是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社会资本的自然积蓄量低得可以,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可以用来启动私有经济的发展。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为了发展企业不得不与人合作募集资本,分散了产权,经济规模也无法上台阶,始终只是“小作坊”。

经济体制没有直接决定企业产权是否分散、规模大小,但这实际上是一个时滞的过程,今天的果是昨天的因。

因此,经济体制是最更本的矛盾。上文所列的诸多矛盾无一不与之有关,无非是一个时间序列的问题。

四、结论

经过以上的分析,这里给出这样的结论:就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小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不应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请注意这一定语:初期阶段。企业发展得好,有了实力,自然可以选择任何形式。但在企业初期阶段,任何资源都很紧张的情况下,选择企业制度应该慎重。要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哪怕只是象,所要投入的资源就已经不是一般小企业能够承受的了。更何况在没有什么技术优势的情况下,股权的分散只会导致企业的不稳定,影响发展。

请注意这一名词:企业。引言中讲得很清楚了,本文所讲的企业是什么性质。如果扩展开来,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为什么非要放弃合伙制而选择现代企业制度呢?

请注意这一点:本文用了“不应”一词。不应不等于不可以,这里有一个程度深浅的问题。为什么用“不应”一词,理由如下:1.这仅是我一家之言;2.就中国大陆的现状而言,选择现代企业制度与选择个人企业和合伙企业相比风险毕竟要小。现代企业制度是先进的体系,是否选择现代企业制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在错误的时间、地点与错误的对象打一场毫无意义的仗。现代企业制度本身没问题,是我们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特例:现在流行的“海归派”大多数也是搞中小企业,他们倒是要选择现代企业制度。因为“海归派”绝大部分是拥有技术、管理、观念,要与风险资本结合创建企业,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成熟,现代企业制度是首选。

五、对策

1.国家必须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真正行之有效的指导与扶持。

中国大陆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不是没改,而是一直在改。进步也是有目共睹。问题在于“改而不革”,从而形成了本文所讲的最关键问题:体制问题。有人讲,到了体制你还讲什么?我以为体制要讲的东西很多,但体制动一动所起到的作用要远大于改变其他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更进一步说,体制只要不动,别的动作都做不下去。我们还有一个有利条件:现在的社会毕竟与20年前有很大不同,以前是什么都要上面说了才好动,现在是只要政策一定,自然会有人大与行业协会甚至个人来“盯”(在具体问题上人大不再是橡皮图章)。

那么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可以有五点:

1.深化按要素分配理论,使资本获得除利息以外的投资收益,真正成为资本要素;

2.进一步建立健全融资渠道,使我们的金融机构真正服务于全社会而不仅仅是国家,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

3.对现行的《公司法》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放宽现代企业制度的门槛,降低个人风险;

4.向社会解释什么是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并由此改变两代人的观念,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观念;

5.加大对基础项目的投入(包括科研、教育、社会科学),增强综合国力,真正解决技术、管理、文化的落后。

2.社会自身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社会能够做什么?我认为至少可以有三点:

1.真正理解政策,转变观念;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借鉴了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理念,结合我国众多企业的实际情况,认为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引入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职能在质和量上做出新的变化和组合,以创新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2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重要现实意义

对企业而言,实施管理创新指导该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精髓,也是让该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管理阶层用管理创新理论来指导的经营决策,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系统综合效率,最终带来具体的经济效益。

2.1管理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袭来,我国企业不仅要在国内环境中开展竞争,更要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上参与竞争,让本公司的产品在全球畅销、在国外投资设厂应是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的终极目标。对企业而言,要想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对经营策略的调整,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管理创新活动,变则通、通则久,只有创新才能给企业带来发展活动和动力,才能使企业开展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可以使企业加强在预算、调研、预测等环节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管理阶层所作出的每一项经营决策都不会出现失误,给企业带来具体实际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将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2.2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要想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实施管理创新,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理论思想和管理来发展企业。企业是动态的,是发展的,因此需要不断变换管理司理,根据形势、经营策略、环境的变化来实施管理创新工作,使企业的管理工作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从诞生就成了巨型跨国公司,都是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这个时期就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过程,这种良性发展就需要不断开展管理创新,使本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国众多企业更应根据环境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时刻不能忘记开展管理创新工作,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而稳步发展。

2.3管理创新可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在经济学上,企业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工作,管理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具体、实际的经济效益,因为,在管理学角度来看,管理创新的过程,既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也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管理创新的最终结果是帮助企业顺利获得显著收益。在实现经济生活中,管理无序、经营无方的企业不可能具有长久生命力,注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3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策略

对我国一些企业而言,开展管理创新工作不能评主观设想,也不能依靠管理阶层的主观意志,管理创新工作不能盲目进行,而是要根据现代管理学知识的相关理论,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管理创新措施。

3.1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

企业保持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理论的指导,这种管理理论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没有创新思维支持的理论体系就会束缚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来不断调整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理念和管理方法,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指导职工队伍的管理工作,加强企业人文体制建设,提升企业员工认同感、地位感和归属感,打造员工关系和谐、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职工队伍,这就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进行,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有利于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2加大企业管理文化创新力度

构建创新性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文化是的软实力因素,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能指导和规范企业员工的所作所为,可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能得以顺利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静态的,也需要不断创新,通过文化因素创新可以营造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企业只有建立了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才可以使管理创新出现新局面。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在企业里培育持久的创新价值观,使员工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同时,构建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在企业里可以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里还应该加大创新英雄人物的表彰力度,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里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

3.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必要性;要求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32-0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数量迅速增多,企业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范畴内的一个概念,更是成为了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企业的发展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对现代企业文化管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管理对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延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现代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进行探究,可以为我们的企业加强和改进文化管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及特点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概念,不同的管理学家或者管理者对它都有自己的理解。通常意义上,作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有其自身特定印记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特有活动、处事方式等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形象。宏观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在其发展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意识形态以及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完善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反映了企业内部员工整体的的意志品质、特征特性、工作生活习惯和科学文化素养等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微观意义上讲,则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为内部成员所广泛认可、接受和遵循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集体荣誉感、工作作风、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只有充分认识了企业文化的特点,才能实现对企业文化的有效管理,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

一是长期性和稳定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和精神理念,所以不会因为内部人事和组织机构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它是内化到企业员工灵魂深处的一种价值追求,所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当企业文化不适应外部需求的时候,只有从内部开始进行彻底的变革,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进行重新编制,企业文化才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变化。

二是独特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习惯,所以两个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不可能完全雷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背景、发展环境、管理习惯、行为规范,所以无法照搬照抄其它企业的文化。只有结合自身经历,将企业发展得价值追求内化到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中,才能形成对企业发展有益的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

三是可塑造性。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发展的,所以具有可塑造性,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愿景和需求而产生和变化的。通常意义上讲,企业都是在自己长期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文化积淀,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具有可塑造性。

二、现代企业进行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可以使文化转化为物质财富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精神财富,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虽然只是精神层面的财富,但是它们一旦形成,就会对员工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号召和引导他们投身企业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文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好企业文化,通过在内部成员之间塑造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进行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助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对企业进行文化管理,可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才,而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使内部员工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不断的提升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地获得开发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让员工的知识、能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这一点上来讲,企业文化管理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一)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

随着人们独立性的提高和人才素质的提升,企业在文化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满足内部员工的社交、自我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充分尊重员工的独特个性,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使命感,达到以企业文化感染人、号召人的效果。

(二)要适应跨文化、跨区域的管理

不同地域、区域的文化存在差异,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理念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跨区域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在发展中,要不断的适应跨区域文化的新形势,在文化管理中实现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相适应,实现更好的文化管理成效。

(三)要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而这种要求,要充分体现在企业文化中,企业在文化管理中要与促进环境保护、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事业等外部环境要求相协调,通过这种与外部环境协调的企业文化来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助推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阐述企业文化的特点,分析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必要性,探究进行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实现以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来推动企业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承举.浅析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李金春.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专业人才缺乏是目前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物流管理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且缺乏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当前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不仅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更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当前物流管理工作人员大多缺乏企业管理相关知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如何有效应对企业物流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树立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先进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是提高企物流管理水平的必备条件。离开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来谈提升现代企业物流水平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企业必须在重视物流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现代物流是围绕目标客户展开的一种新型拓展活动。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立足于客户、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利益均衡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立并完善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有效实现产品的快速转移,从而满足消费市场对产品物流的需求。

(二)优化物流管理的手段和技术

优化和完善物流管理相关手段和技术是打破我国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企业管理者应当狠抓企业物流的信息化进程,将企业资源集中到企业物流网络信息化发展中去。第二,企业应当为物流信息处理相关代码、数据库、存储等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为实现企业物流现代化和物流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建设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网络。物流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水平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集中体现。因此,相关企业应当立足于现有资源管理平台,努力搭建与当前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并将其遍布全球采购网和客服务,从而有效实现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化这一新的发展模式。

(三)法律支撑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交通条件逐渐改善,经济发展迅速,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密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立足于当前国际通用的物流标准,制定该企业的物流法规和制度,从而有效约束企业物流管理的各环节。只有将本企业物流管理具体情况同国际物流标准相统一,才能有效实现与国际物流顺利接轨,从而有效减少规范、制度差异化给企业物流发展带来的阻碍,进而显著提升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促使企业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基本实现全面开放,市场竞争也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有效结合了经济贸易、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运输配送等元素。因此,对物流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一方面,企业物流管理人员、企业领导、企业决策层应当努力掌握物流管理相关技能,正确认识企业物流相关各各环节。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同时,鼓励物流管理人员的自学行为,促进物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再者,还应当拓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培训的形式和途径。如:加强与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

(五)核算方式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成本高低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因素,也是物流管理工作的重心。目前,我国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要想从企业生产环节压缩成本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大多企业把降低成本集中到企业物流这一方面。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认真分析采购、运输成本,有效把控仓储、装卸、库存,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科学合理的采购分析。相关材料成本、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付款日期是采购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以企业历史所需材料量为依据,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材料储备计划。第二,建立专门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物流相关活动计划,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将企业的物流成本真实的反映出来,显著降低该企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三、讨论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理论;企业管理;趋势

一、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回顾

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企业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企业管理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和组织管理四个阶段,实现了两次大的飞跃:

(一)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从1769年一直持续到1910年,这种管理的性质是非理性的,经营者完全依靠个人的经验和直觉作出经营决策,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循,各职能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属师傅领导直线型组织形式。大多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

直到1911年,美国著名的“管理之父”泰罗就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劳动效率进行了“动作与时间的研究”,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阶段迈向了科学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家不再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管理,取而代之的是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如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就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1916年,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等一般管理14条原则,其管理思想的一大重要内容是把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管理阶段的管理模式是理性的,其特点是以法治替代人治,组织形式由直线式转为职能式,管理性质属纯理性,主张人为经济人。强调“数字化”管理手段,实行任务管理方法,重视采用数量模型和逻辑程序进行方案决策。

(二)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二战以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脑力劳动在管理中的地位的突出,科学管理在实践中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人的忽视,造成工人对工作的厌烦、劳资矛盾的激化等。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管理学者们开始从微观上研究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软件”影响因素。由梅奥主持进行的“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1)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工作态度及其与周围人的关系。这一结果奠定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还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等。他们认为管理过程既是决策制定过程,又是创新和执行的过程,而这两个过程带有强烈的无法测度的个人感彩,很难单靠严密的组织计划和机械的数字化管制方法加以掌控。他们还强调企业要充分运用“软”性的管理因素,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理论提出了完整的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框架,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的企业管理模式。相对于科学管理来说,其特征变化主要表现在:(1)管理的人性假设前提不同,文化管理把人看作是自我实现人和观念人,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认为人有着巨大的潜能有待开发。(2)管理的中心不同,由科学管理的以物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旨在尊重人、培养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最大限度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3)组织形式由职能型转为学习型。(4)激励方式由外激转向以内激为主、外激为辅。(5)管理性质由科学管理的纯理性转为理性与非理性结合。

之后,1990年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他认为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保证。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虚拟组织,该组织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达到全球企业合作目的,一旦合作意向达成,合作关系即可解除。虚拟组织非常灵活,能迅速获取全球资源,同时还可避免剧烈的环境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

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与传统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现代企业管理行为与传统企业相比,在生产管理与经营等诸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一)人与物的管理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管人,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重在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管理还注重人与物的匹配,强调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效能的发挥。

(二)管理的理念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以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三)管理的内涵和目标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要素实施,不管是在对问题的揭示上,还是在对问题的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上,基本上是直观的线性思维、单维的平面式管理;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是针对多个管理因素实施,注重多维的立体式协调处理(如销售问题必须与生产技术开发、人员安排、制度分配、经营方向、市场定位等相联系)。多维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此外,传统的企业管理对产品的质量保障只着眼于生产过程中,而现代企业管理则着眼于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建立起全员参加、全过程展开的全面质量理体系。

(四)市场营销方式不同。传统企业管理在产品销售方向的选择上,一般着眼于区域内、部门内市场或既定的市场,这种市场营销的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因而称其为小市场营销;而现代企业管理则与之相反,产品销售方向选择的是大市场营销观念,强调市场营销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和行政界限,跨区域甚至跨国境进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开展营销。而且,它强调市场的多变性和可引导性,企业可以引导消费,创造新的产品需求市场。企业的市场开发和创新是持久的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时空是无限的三、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源动力。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一)战略化管理

科学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现代企业的兴衰存亡;而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实际了解、分析能力和预测技术的发展。因此。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左右组织或企业成败的长期计划和战略进行研究,必将成为管理中突出的热门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外部环境庞大而纷呈多变。管理所涉及的因素日趋复杂。整合多方因素,现代企业的管理战略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投资战略上,大量投资主要向人才培训、激励创新、知识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倾斜;(2)在竞争战略上,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这一利器,把蕴涵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3)在经营战略上,围绕发挥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制定;(4)在成长战略上,则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日本松下公司靠大量生产的“自来水哲学”和仿制为主的“后发制人策略”,长期保持服务优质和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成为世界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企业领导一年中要花大约40%的时间去研究战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说: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规划未来。:

(二)信息化管理

企业管理者发挥各种职能作用,都要以掌握大量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前提。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生产技术、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伴随着电子商务、虚拟公司等新的营销方式和企业的兴起,企业管理正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信息管理正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重要法宝。传统的企业管理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对信息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现代的信息处理要求。对现代企业处理信息的要求,首先必须及时掌握必要和准确丰富的信息,并正确地加工和处理、迅速地传递和分享;其次强调把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及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决策。

(三)人性化管理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必将成为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看作是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人是管理活动中的决定因素,因此,管理活动中必须体现人本精神;管理方式上,更加强调柔性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人、鼓励人,以情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曾说:如果说日本式经营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人”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说:松下公司的口号是“企业即人”,且多次宣称“要造松下产品,先造松下人”。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品牌建设。品牌建设可以采取广告、公关等手段,企业产品需要品牌建设获得顾客认可,以不同的销售组合实现销售活动。企业销售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品牌建设活动,企业销售管理活动也是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销售管理活动可以实现企业在市场中的持续发展。企业销售管理关系到品牌建设的效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关系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销售管理工作决定着企业效益,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2现代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销售团队缺乏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普遍存在缺乏团队管理的现象,很多企业没有相应的团队管理制度,也没有激励团队合作的相关规定。另外,很多销售人员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和销售业务,他们认为彼此之间是竞争关系,导致在销售管理工作中销售人员独立完成销售业绩,较少沟通合作完成任务,存在销售分工过于明确、销售工作不互补、团队销售信息不对称等状况,导致未能有效利用企业销售管理资源,企业销售管理缺乏团队精神,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

2.2管理层级缺乏有效沟通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层级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很多企业管理制度规定销售执行者定期以工作汇报的文件形式向企业管理层进行工作汇报总结,但是却没有规定销售管理者要针对销售执行者的工作汇报给予相应的工作信息反馈,导致销售执行者存在工作问题未更正,影响销售工作效率。管理层级缺乏有效沟通还表现在销售执行者的工作汇报内容倾向关注于业绩工作量的完成情况,未能有效反映销售工作难度以及销售执行者工作能力。

2.3忽略销售人员培训工作

据美国一项研究统计,企业员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将获得工作收益50美元。企业销售管理打造一支专业化销售团队,可以推动企业在市场中持续发展,是打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备要素。现代企业销售员工培训工作,可以提升销售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销售员工的工作效率,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忽略队销售人员的培训,使得销售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优秀的销售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这些离不开企业对销售员工的培训工作。

2.4销售考核制度不合理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制定的销售考核制度存在不合理,如在确定企业销售指标时,没有结合具体的销售人员以及销售市场环境设置相应的销售指标,即在销售目标设置时,为充分考虑销售考核的公平性,有的销售人员在付出一样努力情况下,获得考核结果不尽人意。另外,企业销售管理工作中存在对销售考核结果执行不力现象,即存在随意修改考核结果的现象,使得销售人员出现销售考核的抵制心理或侥幸心理,导致销售考核存在混乱。

3现代企业销售管理的控制性策略

针对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不改变企业销售管理框架的前提下,结合企业整体管理业务,给出销售管理的控制性策略,希望对企业销售管理水平提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1强化销售团队意识

在企业销售管理中应加强销售团队的建设,强化销售团队意识。优秀的销售团队应是积极向上的、学习型的团队,优秀的销售团队应在共同目标指导下,以明确的团队角色定位,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实现成员资源的互补,搭建共同学习平台。销售学习型销售团队应及时总结销售经验,吸取销售工作教训,销售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沟通总结,将自身利益和销售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参与销售管理问题。现代企业销售管理日常工作应灌输团队精神,强化销售团队意识,以团队工作获取最大化团队效益。

3.2确保管理沟通效果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应制定销售管理者和销售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制度,以制度保障销售管理实施,解决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销售任务分配、销售指标制定、销售成本确定等问题。具体而言,应结合销售管理工作不同阶段,针对性地完成销售管理工作沟通,如每周一次的销售管理者和销售执行者工作汇报反馈会议,销售执行者像销售管理者进行工作汇报,销售管理者针对销售执行者的具体工作进行点评总结,针对销售管理工作内容提出相应的修正和改进办法,在会议中形成管理沟通机制,对销售管理工作进行情况说明。另外,销售管理者也应及时对销售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反馈,笔者建议将涉及销售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员纳入到工作汇报会议参会人员范围。

3.3完善销售培训体系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应结合销售工作内容和销售工作对象的工作需求,从销售管理实际问题出发,设计相应的培训体系,定期为销售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还远远不够,销售人员需要继续接受工作培训。企业销售人员大体可以划分为销售管理人员和销售执行人员两大类,不同类别的人员应使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指导其工作。如销售管理人员可以进行销售任务分配、销售指标制定等销售工作日常管理培训,销售执行人员可以进行销售礼仪、销售实务、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等销售具体工作培训,不同销售人员之间还应进行沟通培训工作,形成良好的销售培训体系,提高销售人员综合素质。

3.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现代企业销售管理中应结合销售市场状况和销售任务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在不同的销售工作中尽可能地体现销售人员的工作量。完善销售绩效考核体系就是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适当对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权重进行调整,对销售人员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行客观体现。在销售绩效考核中,应避免销售人员短期行为导致的资金回收周期长、发展利润率低和资金垫付大的绩效结果,结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对销售人员的新客户挖掘和新市场拓展等长远行为进行考核,恰当设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考核权重,以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激励。

4结语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1.1缺乏专门化管理人才

信用管理不同于企业的一般化生产经营管理,一般性管理人员难以具备真正胜任信用管理工作的素质和技能。许多企业的所谓信用管理也没有推行专岗专员的管理原则,往往是由一般人员顺带进行相关的信用管理,这种缺乏专业部门和专业人才的管理,想要切实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比较困难。此外,信用管理长期以来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也显得相对薄弱。

1.2具体管理方面的问题

1.2.1管理内容简单

目前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内容相对简单的问题。企业往往将信用管理锁定在产品赊销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但是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变化的不断加剧,仅仅凭借上述两个方面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信用管理工作需要,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他方面的工作力度。

1.2.2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现代企业想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工作质量,必须不断提高其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水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将管理精力更多地放在能够为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部门,因此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方面也更多地偏重于这些部门,对于内部管理以及信用管理这种似乎无法看到短期大幅度收益的部门则无暇顾及,从而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在管理手段和水平方面的严重脱节,从而极大地制约了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效果发挥,甚至阻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1.3缺乏有效监管体系

信用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非凡,要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不仅应该加强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强相关监管体系的建设。监管体系应该分为内外两个部分。所谓内部监管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但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不仅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其工作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小团体主义的思想侵蚀,内审工作难以做到公正、公平与公开。外部监管主要是指社会监管与媒体监督,目前,外部监管体系相对于内部监管而言显得更加匮乏,无法对企业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2信用管理措施研究

以上本文提到了当前企业在信用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有从这些问题的研究入手,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才能切实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推动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

2.1树立正确管理意识

管理工作想要得到切实的加强就必须树立更为科学的管理意识,对于信用管理工作来说,树立科学管理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切实将这一项工作充分重视起来,将信用管理逐步打造为企业内部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将信用管理意识逐步转变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核心意识。其次,不光要知道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明确信用管理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在日常管理和环节控制方面找准方向和突破口,才能切实将口号与理论转变为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在企业内部为信用管理相关工作有序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2.2加强人才培养

信用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工作虽然都为管理工作,但其具体工作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却大不相同。目前企业之所以无法有效提升信用管理工作质量也在于其未能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提升。所以企业必须加强信用管理专门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信用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互访,同时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不仅能够让企业的人才培养具有更多精确性和方向性,同时也能够带动高校在信用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的不断进步。

2.3提高管理质量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所以必须切实提高其他方面的具体工作质量。企业当前应该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具体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加强对市场的分析与把握,对客户群体的相关资信状况作深入了解。在管理方法方面,必须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不仅应该重视相关硬件设备的应用与普及,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应用软件及网络建设,应用软件必须以信用管理工作具体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开发应用,尤其需要重视市场同类型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和客户资信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相关信息,提升在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质量,从而提升信用管理的质量。

2.4加强内外监督机制建设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五个方面。其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企业的生产要素通过人联相互系起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所以,人与人的行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从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看,企业的管理者和执行者都是企业文化的铸造者,是企业最活跃的生产力。企业文化通过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的规范,塑造了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工作态度,促进了职工的全面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员工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面对干扰和困惑应该怎么做,从根本上克服了工作中的不作为和消极怠工现象,最大程度的节约了生产和经营成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求企业员工学会用企业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去衡量工作生活中是非对错、去解决工作思想导向、流程规范、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等。同时,企业员工也通过与企业价值观的互动提升和修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素养,让自己的思想与企业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企业文化最终目的就是用价值观去制造运营企业产品,让企业品牌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同,使员工的价值不断增值。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和智慧得到充分施展和发挥,最终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

2企业文化是重要的无形资产

人类生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企业生存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企业文化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财富,在为企业创造价值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就是通过企业文化这个特殊的无形资产,把企业的价值认同凝聚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将企业的价值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实践,最终传递到市场和用户。也就是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各要素的叠加,是企业文化的递延。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不只在企业内部起作用,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辐射影响周围的环境,改变目标客户的思维和习惯,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例如苹果、微软、腾讯、百度、淘宝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从各个方面影响和重构社会秩序。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优质品牌往往具有市场溢价,体现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能给企业带来更大持久的的收益。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在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所发挥的作用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轨迹看,经济越发展,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收益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越大,有的先进国家甚至已达50%以上。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开拓创新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高科技革命浪潮带来的全球化竞争,使许多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一方面推进历史进程,一方面也挑战固有思维,企业文化在产品和服务的携带下,穿越时空,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冲击社着社会结构和秩序。在优胜略汰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稳定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去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任何企业文化,都是从企业每个员工的行为、从企业产品制造过程、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培养、产生和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产品和企业员工通过理想信念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企业各种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它的理念和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融入企业的血液。因此,它不可复制,无法模仿,具有显著性、独占性、排他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能够在无形中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和应用创新的发展,互联网经济正迅速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方式,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颠覆了企业的商业结构和竞争规则,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也给企业文化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技进步在不断延展科技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人的思维方式、扩展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吸收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企业文化的品质,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企业目标激励人心,用先进制度吸引人心,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用和谐氛围稳定人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企业的产品制造是最基本的活动,是企业文化的沃土。产品生产从形式上看是生产组织和技术问题,实质上每个产品都非常明显地体现着企业文化。企业的产品品种、质量、标准和特点,无不打上企业文化的烙印。企业的产品究竟是“死”的还是“活”的,关键不在于产品本身,而要看生产产品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一种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只有人具有活力,产品才有活力。企业的产品制造鲜明地体现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企业文化寓于企业管理之中,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企业管理就开始主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到21世纪初,人本管理就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引入人本管理思想,但是在企业管理的实际行为中,人本管理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可以说,人本管理理论的应用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进一步探讨如何将人本管理理论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仍旧是企业管理者和管理学研究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现代企业发展的环境决定了人本管理理论的应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各企业管理者仍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断实践人本管理理论。

2人本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1人本管理理论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建设

企业组织结构建构是企业建设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能。在中国企业中,无论是大中型的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即使是跨国的集团型公司,企业的组织结构仍是金字塔式的,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建构实际上是由金字塔最顶端的部门(成员)决定的,这就意味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掌控在一个或几个人的手里,这种组织结构建构方式使企业各部门自身的能动性和发展空间均受到限制,员工个人发展也只能局限在这种组织建构方式中。这样的组织结构并不符合人本管理理论的核心———人性管理。人性管理重视员工对自身职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主动意识,也就是说,企业应该给予员工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允许员工参与到企业发展和建设中来。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论的第一步,是要对企业组织结构建构方式进行整合,不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私营中小型企业,都应该在组织建构中增添“监督”的内容,这种监督是由下自上的,是“倒金字塔”式的,即员工对主管的工作进行监督,主管对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经理对董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监督的内容即领导层责任的履行状况。在“倒金字塔”式的监督模式中,企业领导层需要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结果对下级职工进行汇报,并听取职工的意见,进而使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被企业全体员工所掌握。这种企业组织建构模式使得企业管理成为面向企业全体的管理,而不是“由上自下”的管理,这是人性管理的表现形式。

2.2人本管理理论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人本管理理论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充分体现出员工对自身管理的主动性,并且展现出企业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在员工激励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到员工差异。因此,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应首先将管理责任进行重新划分,即确定员工自身作为“管理者”对企业的责任意识,这可以通过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来完成。在员工沟通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到每个员工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对工作成败的归因方式、员工对职业的态度和职业理想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员工交流,是管理者与员工直接进行心理交流和个人发展,是符合人本管理理论的;在现代企业运行中,员工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其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知识资本”的使用和发展直接相关,而员工的发展并不仅仅在工作中体现,也就是说,仅从员工的工作绩效方面评定企业发展状况是不恰当的,因此,对企业发展的评定模式也应有所更新,并体现出人本性:对内,由企业领导、员工、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评定;对外,由同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对比和员工社会关系共同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完全认识到自身发展在行业中的位置,对员工、企业的工作效果成客观的认知,也只有这种基于人本管理的认知,才能使企业对自身的运营进行更科学的安排;在员工激励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应体现激励的多样性,以刺激不同类型员工的工作意愿,例如,对那些要求自由空间的员工采用弹性工作制度,并允许他们自由调整假期,以此体现企业管理对员工的尊重。

2.3人本管理理论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将员工视为“企业资源”,则不难分析出员工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组织中的成员与组织的协同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促使企业员工与组织协同发展的主要途径。组企业文化建设是将企业发展理念与员工个人发展理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组织成员都接受且秉持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在人本管理理论下,企业管理应更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管理者可以使用拓展训练、企业文化交流、企业业余团体建设等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相对于传统的企业文化宣传方法,以企业员工个人兴趣为契机的企业文化活动更符合员工实际生活的需求,也使员工真是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人本管理理论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所期待,对企业的发展有所期待,在工作过程中收获除了劳动报酬之外的心理价值,如职业满足感、职业成就感等。通过企业文化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也会明显上升,员工对企业工作的热情和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将更加紧密,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工作,不仅能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也能使员工作为“资源”的优势发挥的更加明显。

3人本管理对现代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1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西方企业界流行着这样一句名言:“不创新即死亡”。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的主体在于人才,人本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应用能够使企业人才发挥自身主动积极性,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直接的结果就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的提升。

3.2使企业凝聚力

更强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上知下派”的管理,员工很难在这种管理模式中获得自己发展的空间,即使对企业有所想法也不能付诸实践,久而久之,员工就处于“被管”的状态之下,彼此的联系亦不够紧密。在人本管理理论引导下的现代企业管理使企业员工有机会将自己对企业发展的建议进行表达和实践,员工之见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企业的凝聚力也因此增强。

4结论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现代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而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您参考内容如下: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 现代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而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本文就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立足点以及怎样进行成本管理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企业价值补偿不足 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价值补偿不足,而且企业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2、产品损失成本增加 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严重。 3、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 4、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由于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只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以包代管,管理不力,监管不严。 5、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成本的较量。 6、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理念 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救灾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理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7、传统成本管理落后,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重生产成本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二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决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有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领域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或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现代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而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您参考内容如下: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 现代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而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作用

Abstract: the enterprise's culture as the cor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of the soul parts,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form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company of play the mechanism of tangible or intangible rol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nd large 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 had formed a kind of itself personality model. And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culture to form good mechanism with is very important, be helpful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nterprise formed the common cultural phenomen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nterprise can sustainable business development.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role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源泉,是企业良好运作的根本保证。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内部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工作的态度和方式、行为的准则和道德标准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自身文化,并借助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推广企业产品品牌,可见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一、企业建立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要想得到发展必须依靠地区经济特色和当地百姓的消费观,所以企业必须减少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理念,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关于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也逐渐丰富多样。

1.共同的价值观是基础

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任何一种文化能够在一个企业里得以存在和发展,必然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认同,即企业管理者的思想理念和广大员工的价值观相一致,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企业的价值观弘扬光大,起到示范的作用来塑造企业文化形象。

2.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然需要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在我国,历史证明传统文化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它是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企业文化步入现代企业组织的根基。由此可见,要重视企业的个性发展和特色文化建设,需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在一个企业中,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行为规范都是通过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形成是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将企业价值观作为核心,最终衍生的一种外在的企业形象过程。它具有多层次、多载体的特征,企业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财富,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员工价值观导向

在企业中,企业文化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目标指向,对企业员工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它能把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在企业总体价值观上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企业文化的宣导,使员工在行为和思想理念上有相应的准则。这样,员工在企业中作为个体,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智,有利于企业在人才方面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人性化管理

企业文化大大增强在企业管理中的艺术性和灵活性,打破了原来硬性的管理制度模式。原来的硬性管理模式主要以规章制度为指导,用制度来强制约束管理员工,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员工自觉的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

3.激励员工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工作具有激励性作用,由于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从尊重每一位员工出发,尊重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作为衡量的标准,能从根本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树立整体的企业价值观念,从而打造高绩效的组织团队。

4.增强团队意识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想法。因此,在企业中构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结,并在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相互信任,共同生活在和平的气氛中,形成一种团队意识。如果企业或组织,存在没有这种意识的团队,则无法生存。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具有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理想,从而使整个企业从上至下,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这个团队中,全体员工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使企业在百战百胜中加快前进步伐。由于这个原因,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有时候就会产生一些矛盾,用最好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就是通过运用企业文化的自我调节功能,进行自我消融。企业和社会,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之间有时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而最好的解决方式,也可以用企业文化进行调适。

三、企业文化对产品市场作用

1.市场的作用

市场是受到一定环境的影响和控制,如果企业的文化和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甚至出现冲突,必然会使企业处于难以发展和危险的境地。例如,当一个企业的服务定位在“主导产品“市场细分时,市场需求的特点是“时尚”,企业文化的内涵应充分体现出创新、个性、差异等竞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以便获得更多的细分市场。在某种意义上,市场竞争主要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要与市场的主体文化相适应,互相融入,企业才有可能有计划的取得主动权。如果企业文化与市场不能相适应,则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文化调整。

2.产品的作用

企业产品的开发,就是一个文化品质衍生一个过程,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系列化的过程。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产品是无形产品的开发,基本的文化产品是“核心产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该产品是文化,文化即是产品。企业要在市场为自己建立品牌,打造“品牌文化”,必须努力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观即“无形的价值”。只有企业文化和产品相协调,并相互支持时,企业才能实现产品的优化。否则,相互制约,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相互抵消,就会导致企业能力减弱,企业文化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在这个时候,企业只有两个的选择,一是解决现有企业文化的缺陷,二是调整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的一个过程,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要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员工行为的精神主导力量,让企业文化在企业真正落地,重组织、追求革新、有明确目标的建设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必须依靠公司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以企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作为导向去开展各项工作,这样才能让企业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下,获得长期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优秀与成功的企业。

参考文献:

[1]邴红艳.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理论与实证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4(02)

[2]王丽洁,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1)

[3]肖智洞.浅析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J].技术与市场,2008(14)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1.1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现代儒家思想也备受推崇,儒家思想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儒家的传统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儒家基本上坚持“尊尊”、“亲亲”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主张“仁治”。儒家思想中的德仁义礼等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2)儒家提倡德治主义,鼓励通过道德的力量来教育感化人。这种教化方式,从本质而言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知耻辱而无奸邪之心,并教化人心向善。这是最积极,也是最彻底的方法,绝非是仅仅依靠法律的制裁就能达到的。(3)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内涵表现为“异”,即使尊卑、贵贱、长幼有序并各自遵守其特殊的约束规范。儒家主张“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从本质而言“礼”其实是法的一种形式,换言之如果违背了“礼”的约束就必然会遭受“刑”的惩罚。

1.2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作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览中国几千年的管理思想史,封建社会自汉唐以后各个时期出现的鼎盛繁荣景象,都与管理上沿袭“内用黄老,外用儒术”的思想有关,即以道家作为管理的实际指导,而儒家则是一种形式。[4]道家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守柔”的管理特点。“守柔”是道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老子之所以认识到“守柔”的重要性正是来源于世间万物由强到弱的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只有保持柔弱和谦下的地位,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处于不败之地。(2)“无为”的管理原则。道家认为“道”是宇宙间所有事物借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来源,“无为”作为道家管理思想的根本原则,要求统治者遵循“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从而在不断地变化中谋求发展。(3)“无弃人”的用人思想。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道家尊重自然规律,用人方面提倡在发现和尊重人不同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不同特长和才能,以达到“因人制宜,人尽其才”的效果。(4)少私寡欲的领导品质。老子认为,让庶民过上“甘其食,美其衣”的生活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根本目。为此,好的领导者应为他人而不为自己,应为百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1.3墨家的管理思想

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重要学派之一,其管理思想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墨家管理思想崇尚“平等、博爱、节俭、自然科学”,墨家力图打破尊卑、贵贱、亲疏的等级制度,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相爱平等的理想社会。[5]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兼相爱,交相利。墨子针对当时出现的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认为“别”是产生各种现象的根源所在,导致了划分彼此你我,彼此间追求利益,只求爱己不求爱人,只求利己不求利人。为此,墨迹大力提倡“兼相爱”的思想,要求由此及彼,相互关爱,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如此才能消除误会,避免隔阂,改变时弊。同时墨子认为利益是相互的,损他人之利也会损己,因此提出通过“交相利”的方法以达到兼爱的目的,只有彼此相利,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整体利益相统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愿望。(2)尚同控制,尚贤使能。尚贤在墨家管理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墨家认为对于德才兼备之人,不仅要招纳选拔储备,还要予以足够重视,并做到各尽其才。“尚同”则是要求在贤人治理国家时,应该一统天下之义,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以上级的意志为行动标准,由此才能实现政令畅通,社会稳定。“尚贤”与“尚同”是相辅相成的,是实现“尚同”的保障,依墨子而言,只有将贤能作为用人标准,同时实行自上而下的贤人政治,才能实现尚同。(3)贵义。在《墨子•贵义》中说到“万事莫贵于义”。贵义与兼爱密切相关,贯穿于墨家的整个管理思想体系之中,是墨家管理思想的重要部分。墨家认为义即利也,其中的利也并非是一己私利,而是社会公利。“义”与“利”也并非是矛盾对立的,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为此墨子提出“志功为辩”,使“义”与“利”、动机与结果得到了有效的统一。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比较分析

2.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企业协调管理上的异同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就重视关注“和”的重要性,传统的儒家思想倡导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人为之事必须要顺应天意,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法则,以达到天与人的和谐统一;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指的是“道”遵循自然法则独立运行,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兵家在军事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协调统一的重要作用。[8]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无不体现了和谐、协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对现代的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等均产生了有价值的思考意义。对现代企业管理而言,同样要将企业的协调管理置于重要位置,将“和谐”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只有在企业内部之间达到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部门与部门乃至在企业外部达到不同企业间、企业与社会的协调统一,才能有力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西方企业管理思想中,泰罗提出合作互利的“精神革命”,强调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使员工和雇主二者之间相互对立转化为互相协作,虽然这种“精神革命”并未出现,但对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法约尔最早将协调管理纳入企业的五项管理职能之中,强调企业内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管理中应在组织分工的基础之上使企业部门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2.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企业战略管理上的异同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有关于战略管理的内容最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的莫过于《孙子兵法》,虽然《孙子兵法》最早运用于军事管理,但对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也极具有重大意义。孙子作为兵家的代表人物,其在战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最大优点就是权变性,要求根据环境展开的行动,而不是遵循既定的方针计划,但在行动的过程中也以相应的原则为指导,并要求遵循规律。这种“因变制宜”的权变思想对现代企业在实际运营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企业在制定目标计划和实施具体战略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和分析市场的变化、产品的结构和消费者的需求等因素。现代战略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20实际60年代,早期以安德鲁斯的目标战略管理理论、伊戈尔•安索夫的资源配置战略管理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自20实际9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向战略联盟、战略竞标以及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这些战略管理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已有明显的体现,如果说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关于战略管理思想是灵魂和纲领,那么现代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转变则是对中国传统战略管理思想的延续和创新,但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仍然对当前企业管理和战略规划具有现实性和实质性的影响。

2.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企业组织管理上的异同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对组织结构的管理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孔子提出的“五伦”追求亲密性的人际关系,对现代企业而言则是要求构建紧密的组织结构;荀子在《荀子•王制》中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提出了中国古代管理组织理论中的“明分使群”的组织构建模式,阐述了“使群”的前提在于“明分”,“明分”的目的在于“使群”。[10]无论是孔子倡导的“五伦”还是荀子提出的“明分使群”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要求用“礼”和“义”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这样的组织模式仍然适用于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以“分”达到“群”的目的,同时用礼仪道德约束组织中的人,其中华人在海外创建企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这种大“群”小“分”的组织管理结构形成了以“平均、宽厚、仁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并配合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使组织结构中的人员和组织上下层紧密配合,从而使组织的力量得以汇集和放大。[11]现代企业管理论中,法约尔最早提出了五种管理职能之中的“组织职能”,并在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提出了“等级制度”和“人员团结”管理原则,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增强的人员的团结和凝聚力,等级制度不断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马克斯•韦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将权力等级构成一个5级3层的金字塔,这种组织结构存在明显的职能分工和等级制度,其行政组织理论尤其是其组织模式为许多组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种规定化的典型,现代企业中普遍采用的低中高层管理同其理想的行政组织结构基本一致。

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3.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协调管理的启示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的和谐观,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等学派均对协调的重要性进行了独特鲜明的思想阐述。时至今日,直面企业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这些优秀的传统和谐观依然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协调管理的运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示。首先,树立正确的协调观,克服工作中的本位意识。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是围绕公司的整体工作展开的,因此要注重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工作,同时从企业的整体利益目标出发,克服本位思想,相互合作团结。其次,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确立各司其职的思想。管理人员要贯彻落实协调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后,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构建企业激励文化。从深层次而言,重塑企业文化是充分发挥协调职能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激励文化在企业协调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实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摆脱落后的被动管理模式。

3.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

作为我国古代军事典籍的《孙子兵法》,其包含的战略管理思想也不再局限于军事管理领域,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思想宝库,为现代企业制定相应的战略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参考价值。[2]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以及飞速发展的时代有效地实施好既定的企业战略,不仅要善于在执行制定的战略决策的同时,还要时刻洞察可能出现但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变化,这就要求巧妙运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孙子提出“伐谋、伐交、伐兵、其次攻城”、“因变制宜”以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管理思想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战略的目标和原则永远保持不变,而战略的模式和进程可以随着时间、地点、人物进行调整,这就要求企业把握协调好变化性与连续性,持续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持续,只有如此才能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朝着制定的战略方向靠近。[12]

3.3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启示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适应症”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国有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方式难以得到转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严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1]。因此,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及深入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不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迅速发展及壮大,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本质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深层次的改变与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和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管理的创新活动,自觉除去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带动和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供给方面来看,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出台,加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在为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创新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将管理创新工作看作是可有无,忽视管理创新[2];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如决策时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不平衡;缺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有效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不足。在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及管理创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鉴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优先权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观念差,对于主动进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创新首先需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讲,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重塑和增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理念,积极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搅动国有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企业氛围,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展趋势积极,树立起参与国际化大市场竞争的理念,同时立足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资源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需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平均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另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录。

(二)管理创新应立足实际

企业管理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讲管理有其内存的逻辑和规律,管理自身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持久、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合企业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个性鲜明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单纯模仿某一种管理模式情况的出现。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有效指导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多管其下营造有利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氛围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将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中。一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层要重视和鼓励管理的创新工作,以身作则,寓管理创新理念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员工追求优秀的价值观和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及合理的能力结构等,激发创新意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三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培养和形成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责任感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认识到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配合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参与企业的管理[4]。另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改变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起宽松方便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总之,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认可的企业创新文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不是毫无基础的虚无创新,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念和企业良好氛围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础管理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础,那么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层次迈进和为管理技术、方法创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网络化,改变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对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5]。三是,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关于基本流程、岗位职责、信息收集等的规定,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也有了质的突破。管理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库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育,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要给予积极借鉴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及高效化,及时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四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地优化其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及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昶.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开拓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新局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34.

3.孙丽华,张野.谈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4.赵玉莲,李立宏.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4,32.

5.李文国.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19-20.

6.张国柱.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9,9-1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适应症”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国有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方式难以得到转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严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1]。因此,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及深入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不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迅速发展及壮大,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本质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深层次的改变与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和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管理的创新活动,自觉除去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带动和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供给方面来看,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出台,加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在为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创新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将管理创新工作看作是可有无,忽视管理创新[2];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如决策时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不平衡;缺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有效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不足。在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及管理创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鉴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优先权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观念差,对于主动进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创新首先需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讲,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重塑和增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理念,积极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搅动国有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企业氛围,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展趋势积极,树立起参与国际化大市场竞争的理念,同时立足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资源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需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平均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另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录。

(二)管理创新应立足实际

企业管理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讲管理有其内存的逻辑和规律,管理自身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持久、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合企业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个性鲜明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单纯模仿某一种管理模式情况的出现。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有效指导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多管其下营造有利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氛围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将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中。一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层要重视和鼓励管理的创新工作,以身作则,寓管理创新理念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员工追求优秀的价值观和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及合理的能力结构等,激发创新意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三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培养和形成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责任感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认识到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配合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参与企业的管理[4]。另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改变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起宽松方便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总之,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认可的企业创新文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不是毫无基础的虚无创新,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念和企业良好氛围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础管理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础,那么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层次迈进和为管理技术、方法创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网络化,改变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对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5]。三是,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关于基本流程、岗位职责、信息收集等的规定,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也有了质的突破。管理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库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育,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要给予积极借鉴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及高效化,及时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四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地优化其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及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昶.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开拓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新局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34.

3.孙丽华,张野.谈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4.赵玉莲,李立宏.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4,32.

5.李文国.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19-20.

6.张国柱.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9,9-1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衔接与细节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衔接实质上是指管理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而细节之间通过衔接再构成管理。二者即是融合体,相辅相成,同时也在管理中相互限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对矛盾体。因此在管理上,应当衔接与细节并重,促使二者合理、科学的相互结合,互有裨益,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良性发展。

1衔接与细节的互融性

通常来讲,对衔接的关注来源于对细节的追求,因为衔接所解决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各种活动主体及各个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问题,是宏观层面上的细节。而细节的管控则来源于对衔接的分解,由于细节普遍存在于企业活动涉及的所有衔接之间,大到战略层与经营层之间,小至零件加工与装配之间,甚至操作工人的前后两个动作之间,因此细节可以算是微观层面的衔接。日本丰田公司准时生产(JIT)方式就是衔接与细节并重的生产管理典范,JIT的哲理有三点:一是准时生产;二是消除浪费;三是持续改进。其中准时生产要求做到生产线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和各环节节拍的一致,消除浪费要求的零库存,就是对衔接与细节高度互融的极致追求。

2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性

前文提到,衔接是对企业承担着的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储藏运输、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种对内对外业务活动的协调性进行管理,如果各种活动之间的衔接不顺畅,互不协调,甚至是相互抵触,必然会导致各种相互连接的活动滞后,甚至相互冲突,结果使企业的反应速度缓慢。而关于细节的讨论,目前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细节决定成败:国外有以库塞(美)为代表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国内有以汪中求为代表的《细节决定成败》。二是战略决定成败:国内有以何学林为代表的《战略决定成败:细节主义缓期执行》,其对前一种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中,后者所提出的观点就道出了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所在:减少企业相对的活动项目无疑会减小衔接的难度,而过多的关注细节必然会增加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的零碎性,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宽度和难度加大。也就是说,衔接和细节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自助循环的过程,相互照应,又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如果衔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骨骼和神经,那么细节即是肌肉和血液,衔接保证管理有序、高效,细节决定运行平稳、可靠。

二衔接与细节的应用对企业管理

无论是内部与外部、战略与执行、宏观与细节、上级与下级、核心与辅助,都要注重衔接和细节,既要避免无头绪和一把抓,又要避免对局部的过度重视而损害整体利益,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努力达到整体优化所必须的管理方法,逐步使其形成机制、文化,并不断创新。

1建立衔接与细节机制

企业运作是企业价值链中的基础活动,运作系统的高效运行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取得竞争优势的保障。那么,如何形成切实高效的管理机制呢?这就要从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这些业务流程的接口如果不能紧密高效的衔接,将影响企业运行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客户满意度。要想实现各部门业务流程间尽可能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行,首先必须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梳理,对流程接口进行优化,消除那些无效的、阻碍各个组织和环节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顺利流通的因素与环节;其次,要使业务接口间的分工界面尽量向对方靠拢,关注细节,制定标准,减少分歧摩擦和重复作业,保证企业运作的顺畅和高效。

2形成衔接与细节文化

管理的不到位往往是因为对细节的马虎或者是对衔接的疏忽。重视衔接和细节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在管理上进行充分的深层挖掘。强调深层挖掘,就要深入分析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就确定了改进点,通过改进也就获得了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成员要有着深入的工作作风,即领导层要经常深入一线生产了解员工的诉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普通员工也要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思考怎样使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因此,企业不仅要把深层挖掘和关注衔接与细节作为每一名员工应有的工作作风,而且还要努力使这种作风成长为一种自然习惯,成长为一种企业文化。只有细节成为员工工作的一部分,企业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注重管理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