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

成本预算论文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基本预防服务成本测算

政府财政拨款是社区预防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通过分析当前社区预防服务的成本及其构成,能为政府预防经费的预算与预防服务的战略规划提供实证参考依据,合理配置有限的预防服务经费,也为社区医院挖潜节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由医院人事部门或办公室提供该院所有预防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与社区预防服务相关的各种财务收入和支出数据均由医院财务部门提供。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调查所有从事社区预防服务的相关人员,获得其各项服务的工作量及每项服务平均耗费的工作时间,6家社区医院中共有151名社区预防服务人员,其中有27人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承担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社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故予以剔除。124名社区预防服务人员中,119人为在职职工,其中专职75人,兼职44人;另外5人为聘用人员,各种费用和收入的主要构成如下:

1.人员费用在职成本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①工资:基本工资、职称/职务工资、工龄工资;②津贴:本市和国家规定的各种津贴、防保津贴、其他津贴;③奖金:固定奖金和其他各种奖金;④医院收入分配:超劳务收入和医院其他收入分配;⑤社会保障和福利费: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福利费用。聘用人员的费用就是聘用金。

2.预防服务业务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经常性费用和非经常性项目费用。经常性费用指预防服务直接的物耗成本、办公费用;为便于统计,本研究将职工在职教育费也归入经常性费用。非经常性项目费用主要包括大修购中医院投入部分、直接用于预防或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点而发生的交通/通讯等设备购买和房屋租赁/基建费用。鉴于此类费用与社区提供预防服务的关系较间接,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偶然性,因此,本研究未将其计入预防服务成本中,仅供分析参考之用。

3.预防服务经费包括区县财政拨款的防保专项经费与社区承担的预防项目/课题经费。

(二)分析方法

调查资料用Epi-info6.0软件录入,用SAS6.1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笔分析。

1.社区预防服务各项目的人力投入由调查所得各服务项目的工作人日直接相加获得。8小时/人/天为1个工作日,每年250个工作日。

2.兼职人员的人力投入根据其从事预防服务工作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折算后获得。人员费用根据其用于预防工作的时间比例进行折算,计部分费用。

3.医院用于预防服务而发生的各种其他费用,除预防服务的直接物耗成本外,其他费用均按预防服务投入的人力占全院卫技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

4.基本预防服务项目成本以城市社区的各项目平均人力投入和人日成本为标准进行计算。部分未全部开展的项目以开展社区的平均人力投入为测算标准。

二、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预防服务的人力投入与人力成本

经专家咨询确定的86个基本预防服务项目中(1),6个社区目前均已开展的共有46项,另有12项仅在部分社区开展或试点,其余28项尚未开展。

1998年,6个区已经或试点开展的58个预防服务项目的人力投入共为12191.1人日,其中2个乡镇社区2505.8人日,4个城市社区9685.3人日(见表1)。预防服务人力投入占预防服务人员总工作时间的比例平均为47.8%,其中乡镇社区为37.1%,城市社区为51.7%。

从不同优先顺序的服务项目类别看,乡镇社区每万人口预防服务人力投入均高于城市社区(见表1)。除部分项目类别城乡的服务内容有较大差别,如第Ⅳ、Ⅴ类服务项目中除四害和寄生虫病防治任务外,不同社区区域范围、预防服务半径、服务目标人口社会经济学特性、服务项目开展的广度与深度、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都直接影响预防服务的实际人力投入。

1998年社区预防服务专职和兼职人员的年均人员费用分别为2.23万元/人和2.63万元/人。由于兼职人员大部分为临床医生,与职称相关的工资以及与劳务收入有关的奖金和有偿收入分配均高于专职预防服务人员。

(二)社区预防服务的业务费用

1.经常性费用1998年城市与乡镇社区医院为开展预防服务而花费的经常性支出分别为20.1万元和19.2万元,其中,预防服务物耗分别占60.4%和67.2%(见表2)。城市社区医院对预防服务人员的在职教育比乡镇社区重视,其在职教育费用占经常性费用的比例比乡镇社区高出11.7个百分点。

2.非经常性项目费用大型修购项目费用仅包括与预防服务有关的项目,并且只计算医院投入的费用部分,没有包括财政投入或其他拨款。6个社区中有5个社区医院1998年进行了业务用房的修缮,数额3万至40余万不等(见表3)。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点的费用主要是用于服务点日常开支,为服务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及通讯设备等。大部分服务点的用房是由社区免费提供或象征性地少量付费,但个别社区医院每月为每个服务点需支付2600元房租。

(三)社区预防服务总费用和人日成本

预防服务总费用只计算与预防服务提供直接相关的人员费用和经常性业务费用。1998年6个社区平均每万人口花费8.6万元用于社区预防服务提供,其中城市社区为7.0万元/万人口,乡镇社区为19.0万元/万人口(见表4),人员费用平均占社区预防服务总费用的86%。

按预防服务人员实际的人力投入计算其人日成本。1998年6个社区为居民提供1个人日的预防服务平均花费227元,其中城乡社区分别为203元/人日和321元/人日,乡镇比城市高出58%。

(四)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分类别成本

从社区目前已经开展的预防服务项目类别看,约86%(7.41万元/万人口)的成本花费在前3类预防服务项目上,其中第Ⅰ类占58.4%,第Ⅱ、Ⅲ类分别占15.1%和12.7%(见表5)。城市社区前3类预防服务的成本所占比重比乡镇社区更大,说明其较为重视基本预防服务的普及度。

(五)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项目成本

以1998年上海城市社区预防服务的平均质量和效率水平为居民提供如表6所列的前3类共39项基本预防服务,每万人口的基本预防服务成本约为7万元。

(六)社区预防服务经费

目前,社区预防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区县财政按社区人口数下拨的防保专项经费,拨款额度各地区不相一致,与区县财政收入及政府对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紧密相关。1998年6个社区的平均拨款强度为每万人口5.87万元,较高的社区为7万/万人口左右,较低的不到4万元/万人口。

三、讨论

预防服务是一类准公共产品或具有正外部性的消费品,在一般的市场机制下由于个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而产生的需求不足只能造成低水平的供求均衡。为了促进这一类具有成本效果的服务得到有效利用,政府提供补助或直接予以提供就是必然的解决途径。通过对社区基本预防服务的成本测算,可以为政府对社区医院进行合理经济补偿及制定社区预防服务战略规划提供实证参考。

(一)预防经费投入与开展服务实际需要之间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增加政府投入

从总体水平看,目前,社区预防服务经费来自财政拨款平均为5.87万元/万人口,如果社区医院不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补贴,就不能满足每万人口平均8.6万元的实际开支需要。从单个社区医院水平看,除个别城市社区外,大部分社区,尤其是乡镇社区获得财政拨款的额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社区医院需要通过其他渠道取得额外补贴。当然,医院业务收入中有一小部分来自有偿预防服务,或者是政策允许的收费服务,如妇幼保健门诊、肿瘤病人门诊随访等,由于医院财务登记不能将这部分预防服务收入与临床门诊收入区分开来,预防服务自我补偿能力还不得而知。但是,正是由于大部分预防服务财政补助不足,而小部分预防服务可收费补偿,使得社区医院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忽视预防、重视医疗、忽视免费预防服务,重视收费服务、预防服务不到位,不深入等行为扭曲现象,影响了预防服务的效果体现。

另外,本研究计算的预防服务成本只包含了服务人员的劳务成本和开展服务的业务经费与物耗,没有体现医院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固定资产折旧及大型修理基金提成等间接成本。

还需要指出的是:(1)目前,开展的社区预防服务与完整的基本预防服务项目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平均消耗的8.6万元/万人主要用于58项已开展和部分开展的项目,约占应开展服务项目的67%,且各社区项目开展的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以目前社区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为标准全面开展这些服务项目,仅前3类较基本的项目就需7万元/万人左右。(2)目前,未开展的28个项目中有15个项目属于前3类的基本预防服务范畴,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的预防上,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也是居民迫切需要的预防服务重点,具有面广、量大、长期的特点,一旦开展需要大量的经费。人群中各种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比例有增无减(2),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城市化(3)等因素,都预示着慢性病在一段时间内将呈上升趋势,相应的预防服务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3)上海市1998年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处于历史较低水平(4),社区耗费的人力与物力相对较少,但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各种危险因素和环节仍然广泛存在。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不能排除传染病发病的周期性波动,发病率出现反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预防传染病所需的经费也将大幅增加。因此,为社区预防服务调拨充足的财政预算经费是保证并加强社区预防服务的重要前提。

(二)按基本预防服务优先次序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社区预防服务内容,改善工作效率是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基本确定了当前和今后3~5年内社区应开展的86项预防服务项目内容,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优先次序,如能同时制定相应的经费预算制度与配套的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效率,可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基本预防服务需要,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1.提高服务和管理效率农村社区不论在预防服务人力投入,还是在服务成本上都比城市地区高,这一方面是因为:(1)农村社区区域面积大,人口少,居住相对分散,预防服务人员要为居民提供服务,尤其是上门服务所需时间就长,开设的各类门诊实际服务人数相对较少,规模效益低;(2)农村社区的疾病谱和卫生状况较为复杂,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任务仍然繁重,而人口老龄化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与城市相仿,加上大量外来人口聚集,农村水粪管理等工作,使农村社区的预防服务工作量大大增加?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村社区医院服务与管理效率的相对低下。

目前,城市和农村社区预防服务人员除了直接提供正式项目的预防服务之外,其工作内容还有:(1)预防服务工作中较多的突击性任务;(2)各专业项目的各种月度、季度、年度报表繁多,花费大量时间;(3)除专业培训外,各专业项目会议也耗费相当时间。因此,有必要通过预防服务人员自身和上级业务机构两个层次上来削减无谓或低效工作项目,切实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饱和度。

2.规范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标准目前,社区预防服务在服务内容上缺少明确的指导,许多具体项目没有现成的技术规范,服务质量和数量没有标准,社区预防人员做多少是多少,随意性较大。对于这些项目应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应的工作和技术规范,以及考核与评价标准,以保证预防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社区基本预防服务项目的界定研究

(2)1996—1997年居民行为危险因素调查报告(内部资料).上海市卫生局世界银行卫Ⅶ项目办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2篇

成本预算的模糊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管理方法的特殊性,不是采用刚性的、事前规定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和约束被管理对象,而是通过系统整合实现人本管理及其管理目标,以及采取适用于复杂管理的方法论来进行成本预算管理。

在企业经营业务预算中,成本预算是最基本的预算。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条件限制,使得企业成本预算管理陷入了“上下相互扯皮”的泥潭中。对此,本文将以“模糊管理”思想为指导,从而提出成本预算管理的新思路。

1企业成本预算的模糊性:模糊管理思想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模糊性”无处不在,比如,人的身高有高与矮之分,但高个与矮个的标准到底是多少呢?高、矮本身就是模糊的概念。从理论上讲,模糊性是一种描述的不确定性,它是事物在性态和类属方面的亦此亦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事物的“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当两极对立的绝对性消失了,这就是本文所提出的模糊性。那么,该如何理解成本预算管理的模糊性呢?

首先,成本管理方法的精确性和可行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结果的精确性常常以方法的复杂性为代价。以产品成本计算为例。众所周知,产品成本计算是经过一系列归集分配过程而完成的,如原材料、人工等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和制造费用的分配等,在这些分配过程中,企业选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其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精确的计算方法往往是最复杂的。无论多么精确的方法,对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的企业会产生不同的效用。因此,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应是精确性和可行性兼顾的方法,如果把复杂的模糊的事物人为地精确化,这势必降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可操作性。

其次,企业所生存的环境,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模糊的环境,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模糊事物和信息。因此,企业要实现费用预算的精确性管理也是不现实的,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还要综合考虑其具体情况,如生命周期发展阶段、行业竞争、企业文化等,成本预算的确定应以提高员工创造力、最大发挥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前提。

2企业成本预算模糊管理的具体思路

成本预算的模糊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管理方法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它有以下特点:

(1)不是采用刚性的、事前规定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和约束被管理对象,而是通过柔性的、伸缩性强的原则性要求来潜移默化地调节、影响被管理对象的行为规范。

(2)通过系统整合实现人本管理及其管理目标。这里的系统整合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利用技术手段,充分了解管理过程或管理阶段发展变化特征,然后综合运用定量及定性分析方法,对管理过程的性质、发展变化作出判断,并形成相应的应对办法。

(3)采取适用于复杂管理的方法论来进行成本预算管理。其管理方法特点为:一是非优化,即成本预算管理方法不以追求最优化和最高效率为基本原则,而是在吸取科学管理确定性原则和理性的前提下,将不确定性引入成本管理范畴中,使管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非规范化,即力求使员工在更大的空间,以更大的自由度从事创造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笔者认为,坚持成本预算的模糊管理,企业当务之急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做好成本预算编制工作。人是根本,一切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由人去掌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人的活动来落实,离开了人,管理活动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因此,成本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行人本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上下级预算方案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企业按照模糊管理思想要求,对于偏差较大的下级预算方案重点审视其准确性,对于偏差较小的下级预算方案则采取灵活处理的方式予以解决,从而提高下属单位执行预算的积极性。正如某CFO所提及:如果能将企业利润大幅度提高,我欣然接受成本费用预算金额提高的现实。

二是建立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的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就成本预算管理体系而言,企业应以柔性管理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具体环境特点使成本预算体制的设计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市场状况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制造费用预算可以考虑采用弹性预算的方法;鉴于未来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企业还可以将成本短期预算与长期预算相结合;为避免在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短期行为,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滚动预算方式,每过一个月,立即在期末增列一个月的预算,逐期向后滚动,因而在任何一个时期都能使预算保持12个月的跨度等。就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分解、落实责任指标而言,企业应强调刚性控制,特别是月度执行预算,应以刚性管理为主。

三是将模糊思想融入成本预算管理目标中。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设置成本预算管理目标。成本预算管理目标的模糊管理已体现为两点: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作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一、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把对概预算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变“把关型”为“预防型”,不断总结并找出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原因,对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同时变“把关型”为全过程的全员全面管理,严格贯彻执行“3个环节”管理程序(即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根据概预算编制过程的实际情况,在影响概预算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基础单价的计算、单价表的编制和单项工程的投资3个“管理点”。把影响概预算质量的制约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以防为主的自我质量控制,同时建立“质量信息卡”,对中间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记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概预算成品质量的目的。

(二)提高人的素质

在过去的传统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认识倾向于狭义的质量概念,对人的素质、工作质量重视不够。因为概预算不像设计画图那样,局部修改不致影响全局。概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一旦基础单价有误,工作不细心,费率、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等出错,会致使全部编制工作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拖延设计成果的出案时间。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管理原则。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人的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工程质量,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施工因素千变万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就是对概预算非常熟悉的编制人员,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之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概预算工作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严格按编制规程编制概预算

概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即:(1)搜集资料,拟定工作计划;(2)计算单价;(3)编制单项工程概预算并汇总总概预算三个步骤来完成。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抄录计算量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在以往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在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工作中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和提高概预算的编制手段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筑工程设计行业被逐步推向竞争激烈的设计市场,设计单位要想占领市场、拓宽市场,就要求设计单位及时准确地提出高质量的设计成果,提高自己的信誉,工程概预算作为设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尤为关键。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普遍采用招投标形式,也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能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控制价和投标报价。这些都要求概预算编制工作有大的改进,要改变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来辅助完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五)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人工土石方工程中运距的计算,要按上下坡折距(见定额附录中的规定)计算准确,特别挖填方折距应取其重心位置,千万不可按最大深度乘折算系数,且折距后应按定额中的运距单位计算。

2.洞挖石方中洞内与洞外的运距要分别计算。

3.土石方运输应把“装、起、卸”的运距计算在内,否则容易算重。

4.编单价表在综合几个定额时,要注意其计算单位,不同单位必须划成同一单位。即要注意自然方、松方、实方之区别,其相应的折算系数在定额附录中均有,应熟悉并掌握。

5.危险品,运费计算不仅单位运价高,而且必须考虑毛重系数1.35和不能满载系数0.8(指公路运输)。

6.定额规定的高程系数,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高程调整定额;否则,高程对人工、机械效率的影响就会忽略,造成工程概算包不住。

7.单价表的计算依据一定要写清楚,简单明了、完整;否则,校对时费时间、审查时说不清。

二、影响工程投资的几大因素

(一)材料预算价格

在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中用量最大或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一部分材料作为主材,常见的有水泥、木材、钢材、汽油、柴油、火工产品、砂石料。

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预算价格符合实际。通常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建筑材料状况、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根据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合理的运输方式等。

砂石料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收集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正确可靠。

(二)费率取用标准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在编制不同部门的概预算时,必须按各自有关部门的定额和现行规定、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不得张冠李戴。

(三)正确使用定额和选用定额子目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设计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过渡系数。

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同时,要对定额的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附录内容认真阅读掌握,熟悉各定额子目的适用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定额系数的使用方法。

由于每个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和定额规定的劳动结合、施工措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时应选用定额条件与实际情况相近的规定,不允许对定额水平作修改和变动。当定额条件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时,或定额缺项时,应参考按相近行业的有关定额进行补充,不能随意变更或增减。

在使用定额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现行定额的变化和有关费用标准、编制办法、规定的变化,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

(四)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量计算得正确与否,都将给工程造价、经济指标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几何轮廓尺寸及定额附录规定的阶段系数计算。

(五)科学求实

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坚持原则,科学求实,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条件,正确应用定额和现行规定,做到量足、价适、费准确,坚决制止巧立名目、高估冒算及搞“钓鱼工程”概算。但又不能少算漏算,要打足投资、不留缺口。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4篇

1.市场竞争影响建筑企业成本预算及执行问题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然而,同一领域、同一时期的工程施工项目不足以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使得建筑市场出现施工项目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因此,为了生存,有的建筑企业在竞标过程中,对施工项目的承包价格大幅度降低,在求得企业业务的延续性,而导致企业在该项目中的利润空间微乎其微。大幅度压缩预算对建筑企业成本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也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比如,有的建筑企业在接到工程后,依旧按照原本理想状态下的管理成本进行预算,欠缺对停工、返工而造成增加的管理成本、修理费用,又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而须赔付的索赔费用。

第二,关于预算执行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对预算不重视。有的工程在接到施工项目的时候,不确定预算方案,粗略估算后,常照经验投入,按经验办事,造成严重浪费,企业根本没有成本预算的意识。有的建筑企业对工程设有预算方案,但一旦到实际的施工中,根本不按照预算方案执行,使得施工预算只是一种形式存在,根本没有对计划成本起到控制的作用。与此同时,仍有相当多的建筑企业缺乏预算监管与预算编制人员,而其他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责任心差、及业务水平不佳等,都可能致使预算错漏百出,预算变成误算,对企业经济造成极大的浪费。企业低水准的管理及对预算管理极不严谨、负责的态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2.建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层对成本预算的认识比较片面,致使公司整体参与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很多建筑企业高层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预算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能工作,不能将预算管理统筹到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之中。建筑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出现对成本预算管理认识不清的情况下,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说起来一个调,干起来各吹各的调,预算管理局限在财务部门依据相关财务制度进行的脱离实际的“财务预算”编制中,不能达到全面辅助企业整体实现战略规划的能效。

第二,成本预算管理没有纳入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内容之中。建筑行业的预算管理考核内容多为安全生产指标、利润率、产值完成率、工资发放率等,这种对预算管理的考核力度远远不及具有严格规定的奖惩管理制度。不规范、不严格的预算管理考核内容,对企业管理产生了分化作用,削弱了企业对成本预算管理的意识,同时也降低了成本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

第三,重视费用支出控制,忽视工程成本控制。建筑企业在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情况,就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控制严格,而对工程成本控制能力较弱,这便导致了经常出现工程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项目的经营利润降低。同时企业对资金占用成本比例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第四,建筑企业的三级管理体制对成本预算管理的推行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多数的建筑企业较为习惯地采用总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虽然不是各自为政,但是在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上推行的实际力度并不能达到上下协调统一的效果。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与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着一定矛盾。

3.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

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最终追求,也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在企业生产总值一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与生产成本成反比,如果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合理控制生产成本,以最低的成本资源消耗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劳务及商品。这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筑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基本包括,依据具体工程预算施工编制及施工机械种类和数量、材料用量、人工量等。根据以上总量来判断该项目的计划成本。再根据施工预算来采取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施工项目所需人力及材料的合理管理与配置,可避免短工影响进度和人力浪费,也可避免材料积压等一系列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有力。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材料投入等成本投入需要以预算额定水平为依据,工程的进行严格按照施工预算进行,避免了投放成本量超出过大等妨害经济效益的情况。建筑企业只有在完成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后才能保障工程的盈利性,而且成本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企业加强成本预算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1.切实树立全面管理的思想,把成本预算管理浸透到企业管理的各层领导、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

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管理要通过深入动员,广泛宣传,树立全面管理的思想,使企业将工程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统筹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要措施。实施管理的全面性,体现在对全过程的管理。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每一步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都不能忽视,无论是哪个环节造成了资源浪费或者由于管理不到位产生了额外的不必要成本,都对整个工程造价具有严重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产生不良效应。管理的全面性还体现在企业的全员参与中,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配合,尤其是中上管理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让成本预算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的工作内容会使整个管理的执行力度增强,有效地推动管理工作,更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提前介入,把成本预算管理从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全面着手

首先,在建筑工程的招标与投标阶段,在工程立项之前,需要多方面对项目进行考察,要准确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对工程的考察结果合理预算开支项目,对于不清楚的情况要进行再调查,确保工程项目无成本虚增等情况。招标阶段也要合理考虑项目利润,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效益空间。

3.科学设计,认真估算,统筹设计与施工的关系

工程的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在这个阶段应该先确定好项目的目标成本,这需要科学的计算和统筹。初步设计会对项目进行投资控制的分析,进行初步的投资估算,将成本资金进行分配,将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在一个额定的范围内。对于项目中不合理的成本变更要进行控制设计,达到在预算范围内完成该项目工程并使该工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4.围绕目标,齐心施工,各负其责

在制定了科学的施工计划之后,最难的工作就是成本控制的施工阶段。在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企业资金会不断的流动,并在这个阶段物化为大量的建筑材料投资到项目中。要对工程成本的实际值与设计的目标值进行科学分析,摒除在实际实施中产生的高于目标值的额外成本。对建筑材料的控制首先要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要使建筑材料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对资源进行控制管理达到不能缺料漏料,也不能造成材料积压。对于工程整体进度方面,在实施工程中也要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因此产生额外费用或其他经济索赔形成的工程造价。

5.加强监督,确保企业和承包方的利益

在项目竣工阶段也要防止成本的增加,在对施工单位进行结算时要避免提高工程造价的情况,这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项目竣工阶段对其进行结算审查是十分必要的。要明确合同中对企业与承包方的条款约束,严格避免承包方随意抬高物价的行为,对于物料抬高部分成本合理要求承包方承担,保证自身权益,使承包方积极参与到工程的造价控制中。

6.严格台帐,掌握进度,经受检验

在全面地对工程各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台账制度,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及时登记,对于相关记录要进行全面的考核,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差额较大的部分,避免再次出现相关问题,为企业更好地完成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途径。

7.加强预算管理的学习,培养高素质的预算人才

要提高预算人员管理工作水平与提高预算编制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预算人员的素质。企业应着手培养一批管理与预算编制的复合型人才,要让他们不仅对合同、施工图纸、价格及编制工程项目、结算等熟悉操作,又可结合劳务市场用工情况、市场材料价格、施工条件等众多不定因素,提出合理且优化的施工预算方案。对这些预算人员既要求深熟建筑施工基本知识、施工方案,也懂得预算编制及定额应用,最好有一定的施工经验。专业素质对预算人员犹为重要。预算人员一旦出现职业道德问题,在预算工作中松懈懒散,必对工程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施工企业应就预算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劣优评估,而评定结果跟施工管理员的奖金有直接联系。

三、总结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造价;电力工程;控制

1、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基本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原材料价格上涨,建设规模的变化,电力工程的总造价和单位造价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的增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工程造价的控制,则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从设计、施工、结算三个环节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

2、设计阶段

从设计技术经济角度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要从可研、初设和施工图设计做起,从各个专业做起。

(1)可研阶段。首先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一切想法和决策都要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的规定,同时,要考虑安全和环保的要求。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搜集本工程的有关资料,对本工程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不仅在技术上要先进、可行.而且在经济上要合理,才能满足投资方的需求,按期收回所投资金,并有最佳效益,使收益率达到基准水平。在设计中,不盲目追求一流,既要满足顾客和规范要求,又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不因设计失误而造成浪费。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完成后,应当积极进行回访,听取顾客的反馈意见,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高设计产品的质量。例如:新建变电站工程,市区的临街变电站由于受占地面积及安全措施要求的约束,设计为室内变电站,外墙为玻璃幕墙,设计美观但造价高;但是位于县区的变电站由于征地面积大,架构及主要设备可以摆放在室外,主控及配电室可以设计为普通的砖混或框架填充墙结构,造价相对较低。

(2)初步设计阶段。实践证明,初设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一95%,施工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一75%,施工开始,通过技术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一10%。由此可见,施工以前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投资决策出台后,控制造价的关键则在设计阶段。例如,某电力工程,初设概算为800万,预算为1040万,工程结算为1082万,经分析主要是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工作不够深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施工工艺的重大设计变更,使预算大大超出了概算。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一定要认真搜集、调查、分析、研究工程资料,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技经人员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实行经济核算、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拨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决算的基础资料,因此,设计人员应主动深入现场了解情况,争取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技经人员应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沟通,例如,某变电站土建工程,由于技经人员的疏忽,施工图预算中落掉了变电站大门的费用,经工程管理人员的审核,及时对预算进行了补充。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地处理造价和工期、质量的辩证关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就是承包合同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并将实际支出值与造价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而后作出分析及预测,对各种干扰因素加强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切合实际。例如,在某变电站工程的施工中发现,若按设计进行外引接地施工,将要花费50几万元,且还不能保证接地电阻达到要求;后来,技经人员与设计人员协商并重新收集资料,认为利用周围的民房接地配合站内接地网即可达到要求,且造价只需7万多元。

另一方面对于相当多的工程现场更改较大,加上技术人员与技经人员的脱节,导致更改部分造价无法控制,而使结算价超出合同价甚多。比如,有些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土方开挖量大,先外运再回填,结果往往要增加工程造价的5%左右。因此,在现场施工中,管理人员要实事求是地从控制造价的角度来审查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签证的的准确率。同时,对隐蔽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标明被隐蔽部分、项目和工艺、质量完成情况;如果被隐蔽部分的工程量在图纸上是不定值,还要标明被隐蔽部分的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而不在签证中简单地签写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以免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生矛盾,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准确的依据。超级秘书网

4、工程结算

工程决算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对建设单位来说,要精打细算,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而方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多报结算,以增加工程造价。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工程决算审核实际上是双方技术能力的较量。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子目的组成内容和套用规定、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而且还要掌握三者的编制原理、内在联系,唯此在应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此外,技经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既能对现场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可对签证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质疑。另外,预算人员还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经常下工地了解现场情况,掌握工程动态。在工作之余,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造价;电力工程;控制

1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投资浪费和项目“三超”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这两年,拟建和在建的输变电建设项目很多,无论是在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还是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上,都存在着忽视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象,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造价的增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论文百事通工程造价的控制,则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建设、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从设计、施工、结算三个环节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

2设计阶段

从设计技术经济角度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需从可研、初设和施工图三个阶段做起。

(1)可研阶段。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搜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不仅在技术上要先进、可行,而且在经济上要合理。一般来说,先进的技术方案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电力建设项目中,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0%~50%,在设备设计与选型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生产的设备,尽量立足国内。

(2)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控制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主要是对工程中设备、材质的控制。为此,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工程量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在初步设计限额中,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增强工程造价意识,严格按照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和控制工程量以及保证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力求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内。为鼓励、促进设计人员做好设计方案选择,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设计中,实行设计招标,促进设计人员增强竞争意识,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克服和杜绝方案比选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及经验主义。例如,某电力工程,初设概算为800万,预算为1040万,工程结算为1082万,经分析主要是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工作不够深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施工工艺的重大设计变更,使预算大大超出了概算。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一定要认真搜集、调查、分析、研究工程资料,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技经人员将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实行经济核算、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拨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决算的基础资料,因此,设计人员应主动深入现场了解情况,争取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技经人员应和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沟通,例如,某变电站土建工程,由于技经人员的疏忽,施工图预算中落掉了变电站大门的费用。经工程管理人员的审核,及时对预算进行了补充。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组织建设,正确地处理造价、工期、质量三者关系,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由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就是承包合同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并将实际支出值与造价控制目标值进行比较,而后作出分析及预测,对各种干扰因素加强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对于相当多的工程现场更改较大,加上技术人员与技经人员的脱节,导致更改部分造价无法控制,而使结算价超出合同价甚多。比如,有些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土方开挖量大,先外运再回填,结果往往要增加工程造价的5%左右。因此,在现场施工中,管理人员要实事求是地从控制造价的角度来审查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签证的准确率。同时,对隐蔽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标明被隐蔽部分、项目和工艺、质量完成情况;如果被隐蔽部分的工程量在图纸上是不定值,还要标明被隐蔽部分的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而不在签证中简单地签写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以免与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生矛盾,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准确的依据。

4工程结算

工程决算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对建设单位来说,要精打细算,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而方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多报结算。以增加工程造价。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工程决算审核实际上是双方技术能力的较量。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子目的组成内容和套用规定、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而且还要掌握三者的编制原理、内在联系,唯此在应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此外,技经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既能对现场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可对签证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质疑。另外,造价人员还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经常下工地了解现场情况,掌握工程动态。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7篇

预算管理有助于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完善。医院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强化成本核算。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预算编制工作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能保证总体利益;“自下而上”为提高各业务科室的主动性和职工的积极性;“上下结合”有效地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每年12月初先由高层管理者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事业重点的要求,提出下年度总体预算目标和科室目标,确定预算编制政策。

2.财务部门结合财政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编制规定,提出预算编制要求,以书面的形式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

3.各预算执行部门根据上年度预算完成情况和本年度工作安排,编制本部门下年度预算,经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后报财务科。所有非正常性支出项目需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后方可申报预算。

4.财务部门对各预算执行部门申报的预算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初步审核后,报分管财务工作的院领导审查后形成预算草案。

5.财务部门向预算编制委员会提交预算草案,预算编制委员会对所申报预算逐项审核、讨论,综合平衡,全盘考虑,提出修改意见,确定预算草案。

6.财务部门将确定的预算草案报党政联席会讨论后通过单位年度预算方案,预算方案需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7.财务部门将审批通过后的年度预算逐级分解,以书面形式下发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

二、预算的执行和控制

1.各预算执行科室每月8号前根据全年预算,经分管领导批准上报本月需报销、付款的项目、额度,对计划外用款还需单位负责人签字。

2.经办人办理各项报销业务,需在上报付款计划范围内,本着节约的原则安排和使用预算资金。

3.预算的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变动、临时事项的发生和预算差异分析等原因,需要对后期的预算数据、支出范围及内容进行调整的,首先应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书面预算调整申请,填写预算调整申请单,说明理由及调整方案。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提供调整前后的预算指标对比,对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预算的调整由相关院领导在审批权限内逐级审批:5万元以下的调整,由分管院长(或总会计师)、院长审核批准;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需集体讨论审批。批准人应提出同意或不同意调整的书面意见,然后下发给申请部门遵照执行。

三、强化成本核算,完善医院预算管理

2013年我院和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医院预算控制管理系统,为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可操作的信息平台,包括总预算、项目预算、期间预算的指标制订、执行情况、评价分析,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预算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了预算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对接,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通过预算执行数据采集,从成本核算和相关数据源中自动采集预算执行情况的数据,并对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满足查询需求。预算报表自动生成,可以实时查询预算执行情况,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强化了预算控制。通过预算系统预算计划编制、预算执行和监控与分析,实现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和预算、事中控制与监控、事后分析和考核的全面系统化管理目标。

1.实现全面预算,需要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来控制和降低成本。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实现数据共享,成本核算为预算提供真实数据。以成本核算数据为依据,通过成本核算,合理安排预算,合理的预算指标能够充分调动预算参与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基于预算管理而确定的成本核算指标,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2.预算管理下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将医院的总预算分解到各科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每月根据成本核算、预算报表将执行情况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额进行比较,通过对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进行分析,分析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8篇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机制。它一方面与市场机制(风险机制)相对接,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机制相对接。企业在预算管理中编制预算时,对未来环境的分析往往是假设状态的,因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始料未及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就需要把握好市场瞬息变化的特点,加强短期决策,以变应变,以动制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决策处于重要的地位,它一般偏重于经营战术研究,具有快速、灵活的特征。本文拟就此作一概括的介绍。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还有更多介绍。 谈企业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决策 一、成本决策的作用和决策原则 成本决策对于企业增强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预算目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预算管理的战略决策不可能详尽周密地把握未来环境的变动趋势,只有通过具体决策,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如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原材料和产品供需数量的变化、价格的高低、贷款利率和外汇汇率的升降,时刻处于波动状态,给企业经营带来多重风险。成本决策的作用就在于趋利避害,化险为夷。 2、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优化成本结构。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及达成都需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企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在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的前提下,使产品成本的料、工、费达到最佳组合。 3、有利于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结构的渐进式调整。成本决策分析可以揭示企业产品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从更高层面上掌握成本主动权。对成本居高难下、竞争乏力的产品促使企业抓紧淘汰,并对企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实行调整。 成本决策的前提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决定某项备选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一般地说,应遵循的原则是: 1、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无论何种方案,必须看它的可实现收益是否大于其投入的成本。不能达到这一点,该方案即不可行。 2、边际效益原则。有些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可通过追加一定的支出而使其可提供效益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投入多少成本时,它所提供的收益减去成本值达到最大化,即边际效益最大化。 3、成本最小化原则。当一项经济业务的收益难以确定时,应考虑在达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使投入的成本最小化。 二、成本决策分析的重点 成本决策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凡是发生成本费用支出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有一个成本决策问题。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性业务的成本决策一般可如下述。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机制。它一方面与市场机制(风险机制)相对接,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机制相对接。企业在预算管理中编制预算时,对未来环境的分析往往是假设状态的,因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始料未及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就需要把握好市场瞬息变化的特点,加强短期决策,以变应变,以动制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决策处于重要的地位,它一般偏重于经营战术研究,具有快速、灵活的特征。本文拟就此作一概括的介绍。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还有更多介绍。 谈企业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决策 一、成本决策的作用和决策原则 成本决策对于企业增强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预算目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预算管理的战略决策不可能详尽周密地把握未来环境的变动趋势,只有通过具体决策,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如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原材料和产品供需数量的变化、价格的高低、贷款利率和外汇汇率的升降,时刻处于波动状态,给企业经营带来多重风险。成本决策的作用就在于趋利避害,化险为夷。 2、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优化成本结构。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及达成都需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企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在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的前提下,使产品成本的料、工、费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9篇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机制。它一方面与市场机制(风险机制)相对接,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机制相对接。企业在预算管理中编制预算时,对未来环境的分析往往是假设状态的,因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始料未及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就需要把握好市场瞬息变化的特点,加强短期决策,以变应变,以动制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决策处于重要的地位,它一般偏重于经营战术研究,具有快速、灵活的特征。本文拟就此作一概括的介绍。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还有更多介绍。 谈企业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决策 一、成本决策的作用和决策原则 成本决策对于企业增强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预算目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预算管理的战略决策不可能详尽周密地把握未来环境的变动趋势,只有通过具体决策,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如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原材料和产品供需数量的变化、价格的高低、贷款利率和外汇汇率的升降,时刻处于波动状态,给企业经营带来多重风险。成本决策的作用就在于趋利避害,化险为夷。 2、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优化成本结构。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及达成都需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企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在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的前提下,使产品成本的料、工、费达到最佳组合。 3、有利于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结构的渐进式调整。成本决策分析可以揭示企业产品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从更高层面上掌握成本主动权。对成本居高难下、竞争乏力的产品促使企业抓紧淘汰,并对企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实行调整。 成本决策的前提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决定某项备选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一般地说,应遵循的原则是: 1、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无论何种方案,必须看它的可实现收益是否大于其投入的成本。不能达到这一点,该方案即不可行。 2、边际效益原则。有些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可通过追加一定的支出而使其可提供效益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投入多少成本时,它所提供的收益减去成本值达到最大化,即边际效益最大化。 3、成本最小化原则。当一项经济业务的收益难以确定时,应考虑在达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使投入的成本最小化。 二、成本决策分析的重点 成本决策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凡是发生成本费用支出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有一个成本决策问题。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性业务的成本决策一般可如下述。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机制。它一方面与市场机制(风险机制)相对接,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机制相对接。企业在预算管理中编制预算时,对未来环境的分析往往是假设状态的,因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始料未及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就需要把握好市场瞬息变化的特点,加强短期决策,以变应变,以动制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决策处于重要的地位,它一般偏重于经营战术研究,具有快速、灵活的特征。本文拟就此作一概括的介绍。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还有更多介绍。 谈企业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决策 一、成本决策的作用和决策原则 成本决策对于企业增强其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预算目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预算管理的战略决策不可能详尽周密地把握未来环境的变动趋势,只有通过具体决策,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如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原材料和产品供需数量的变化、价格的高低、贷款利率和外汇汇率的升降,时刻处于波动状态,给企业经营带来多重风险。成本决策的作用就在于趋利避害,化险为夷。 2、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优化成本结构。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及达成都需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企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在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的前提下,使产品成本的料、工、费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10篇

1.1设计环节的成本预算的意义

(1)能够提升经济效益。在一个完整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时所使用的材料相关费用占据了整体工程花费成本的四分之三左右,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想要降低整个工程的成本只能够在施工材料上做出相应的节省,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除此之外,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不仅仅能够大大降低成本的开销,还能够合理的缩短工程的时间,进而增强最终的经济收益。

(2)实现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工程造价阶段主要是用过利用编制设计的形式进行预算,还能够透过设计的预算分析出工程造价的大致构成,明确资金的利用去向,探究在设计中各项工程组成分配到的资金运用是否合理科学,并且可以运用工程实施中价值理论进行分析各个项目组成的各分支部分作用与花费的成本是否相互匹配,测验匹配的程度,最终达到使整个项目的功能与收益能够与工程的成本更加趋于合理。

(3)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提升。严格进行设计预算工作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建筑工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投资情况及其所占的比例,那么对于这些组成部分中资金占用比例较大的组成部分应当作为该项工程的工作重点,从而提高资金的控制情况以及利用率。

(4)方便工程技术与经济效益相互结合。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通常情况下是由该项工程的设计工程方面的专业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他们在进行工程成本的设计环节时常常会比较关注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目的是运用现阶段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者方法达到每一个项目所要实现的功能,不言而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资金等经济状况的考虑较少。换而言之即为,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实际的经济状况将工程师的设计成果做以适当的修正,若在设计环节完全的使用工程师的建筑设计便会产生巨大的工程成本,对工程的经济压力较大,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时,可以邀请工程造价师参与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完整设计过程中,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从设计的开始便是在科学合理的运用资金情况下进行,能够充分考虑到实际经济能力,充分考虑到工程的经济后果。

1.2能够控制设计环节成本的策略

(1)尽量设计时在限定额度的情况下进行。在建筑工程造价成本设计之前,制定一份完整的设计额度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当负责设计的工作部门进行设计和计算成本之后,将设计完成的预算与对建筑工程的估算值进行认真的对比,尽量把工程施工预算将要花费的资金数量控制在设计预算和工程估算这两者综合得出的合理成本内,坚决不能出现不考了工程的造价成本,任意的降低工程质量的设计或工程。那么在进行建筑工程成本预算是,一定要将其限定在一个合理的额度范围内。这里所提到的限额设计即是指对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预算要在相关部门的批准下进行,并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技术设计与其他各方面的设计必须是在一定额度下实现的,并且这样的设计并不会影响到相应的使用功能。在总投资金额不变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尽量合理的分配到各个设计部分。然而在实施限额设计时,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将工程的各方面设计进行分解设计和投资,同时将工程量也进行合理的分解,这样将会使设计环节所审定的投资金额和需要做的工程量合理的分配到各个相应的专业,然后随即按技术程度的不同分配到各个部门进行施工。简而言之,该方法是将工程的各项工作逐层分解,从而将工程资金利用的管理工作简单化,同时规范了设计等各方面的过程和实施。

(2)侧重于多种方案之间比较。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时往往会通过对多家同一产品进行多方比较后,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性价比最高的商品。那么,一份设计成果能否让用户满意,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就能确定的事情,将多份方案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各个方案的经济性、可行性等在确定最终方案是最佳的方法。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设计这个大环境下,通常只是对于重要的工程环节才会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忽视了工程中其他环节的比较,设置甚至很多的设计单位连进行比较的机会都没有。现如今,建筑工程的资金很是匮乏、各项投资压力都很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技术水平,控制工程造价,是需要每一位建筑业工作人员去思考的问题。

(3)做好工程造价预算相关的编制工作。建筑工程的预算编制在整个的建筑工程造价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所以,要高度重视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相关工作,需要注意的工作重点大致可总结为一下几点:①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要做好每一项编制的准备工作,能够认真的收集和准备所有相关的资料,做到全面、细致,并保证这些材料符合实际的情况,不包含半点虚假。除此之外,在进行编制的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建筑工程的实施地实际的状况相结合,保证科学合理的运用所提供的建筑资金,认真考虑每一项建筑工程的影响因素;②在编制的预算过程中最重要的预算工作便是针对于工程量的相关预算与分配,在进行详细的工程量计算时,首先要选好合理的计算原理和编制原则,并且工作人员要对这些原理保证具有深入的了解,利用这些原理实现对于工程量科学合理的计算。如果在对工程量进行预算和编制时遇到深度有限的图纸时,一定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图纸后在进行工程量的预算和编制;③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与编制时要考虑到客观的因素影响,为价格的评估给出一定可变动的范围。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设备和材料的种类、型号、价格多种多样的情况,当这些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其比重在工程造价中的变化应是工作人员事先考虑并认真分析的内容。所以,正是因为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动,在进行预算和评估的过程中就要给出一个可以变动的范围,留有一定的余地,以防因为这些因素价格的变动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和实施。

2控制施工环节的工程造价

房建工程施工阶段是进行整体造价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将项目设计计划、项目目标通过工程的实施变成实体工程的过程。这一环节也是花费资金量最大的环节,在实际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实施阶段往往会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重点评估阶段。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单位的主要工作重点是通过对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项款项就行控制从而使得总得费用不超过最初的计划资金。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每一施工项目的监控工作主要包括最初的组织、资金、技术程度、合同的拟定与签订等等多项重要的内容。(对于这几方面的工作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下述内容:

(1)组织工作的相关内容。在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时主要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合理的将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分配;而编制施工环节的工程成本预算以及工作流程等也要在这一环节完成。

(2)资金处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工作由于比较复杂,所以作者在此将其划分为三方面,即:①材料费用处理方面:建筑工程企业在控制公司物资方面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能够严格的遵守。确保购买设备、利用资金等均处于公司的控制下,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建筑用材的购买时,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照提前已经做好的预算和计划,做好建筑材料的采购工作,并做好相关的采购记录。材料采购员要按照规定采购合乎审批的物资,合理利用资金。所有被运送到施工场地的物资要经过严格的检查、试验和查收,以防止不合规格的材料或设备对项目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在实际进行物资的收入的发放工作是,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过预期的使用额度。如果在施工时使用的材料超过了预期的额度,工作人员应写明材料的名称以及超出的原因,方便后期施工的借鉴。工作人员要积极严格进行各类材料的选用、清理、使用、记录等各方面工作,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应给予及时的处理;②控制机械设备使用工作。工作人员要按照机械设备的使用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进行设备的选用,实现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最大的发挥其效能。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的具体细节工作作出相应的调配,提高设备的利用程度,尽可能的减少设备的磨损;并且要有周期性的进行设备的检查工作,以及市场显示状况;③人员相关费用的控制。合理的进行奖惩,增加技术等的相关培训和学习,增强人员的纪律性。

(3)技术应用相关工作。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尽量不改变在设计中预设好的技术,减少更换;努力寻找能够更加节省资金的技术方法。

(4)合同拟定与签订的相关工作。建筑企业是需要完全的面向社会的,所以必须按照正规的合同雇佣员工,保证良好的知名度。

3结束语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11篇

(一)预算管理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编制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可以使医院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增强管理者和职工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全体人员能够将医院的长远目标转换为工作动力。通过预算管理,医院的管理者能够对医院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成本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了解和分析,使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实际情况,避免了盲目经营的情况,为其进行科学的决策、决定医院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二)预算管理是职工参与医院活动的重要方式

医院的成本消耗和收益与医院的全体职工直接相关,预算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各个层面和部门,需要医院全体人员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一方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约束性,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在预算范围内开展活动,不能超越预算或者任意更改预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约束全体职工减少日常的消耗,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预算管理也是一种考核手段,通过考核员工和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确定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存在超预算行为等不严格执行预算的情况,不仅可以对医院日常的活动进行考察和监督,也能形成激励和影响,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二、当前医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理论基础

我国在医院预算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2006年卫生部出台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和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均对医院实行全面预算、建立健全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围绕这一课题尚无详细的规定和实施细则,理论研究也比较简单,很不全面,导致医院进行预算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如前所述,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尤其是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管理规定和预算管理评价体系都很不健全。尽管大多数医院都有预算管理工作,但是往往局限于财务部门,其作用也通常仅为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均不完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在工作实际中发挥出应有的管理作用和功能。

(三)预算编制不完善

一些医院所编制的预算很不完善,无法反映预算期限内的资本性投资情况,更不能预测医院的现金收支情况。更多的医院编制预算仅为财政部门的要求而编制,没有照顾到医院其他岗位和部门的意见,缺少对长远发展的经济考虑,更无法对成本核算进行相关性分析,使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缺乏可靠的开端。这就决定了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全面,缺乏对医院各部门实际情况的考虑。

(四)预算执行不到位

做为一项系统的、综合的管理工作,医院往往将重点放在预算编制上,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控制,预算的执行、调整和更改缺乏必要的审批程序,随意性很大,导致预算停留在纸面而失去了管理效用。同时,预算管理应该涉及到医院所有的科室部门,才能够发挥出其管理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医院的预算管理仅限于领导人员层面和财务部门,其他科室部门参与的内容较少,也是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研究

我国最高的医疗机构和财务的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及各类相关研究机构都要提高对这方面研究的认识,加强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理论性研究,争取早日形成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特点的、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见,从而使各级医院开展预算管理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各级医院的财务部门也要加大研究力度,提出适合当前医院实际需要的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预算管理办法,并逐步形成完整、全面、系统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理论,为医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在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要结合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加强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使预算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用制度约束规范各级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目前,医院的预算编制方法普遍落后,针对这一现状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前提下,要通过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成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考评委员会、设立业绩考评委员会等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能做好相关编制、执行、考评等工作,由此推动医院预算管理在制度的范围内得到发展并且提档升级。

(三)加强工作领导

医院的管理者首先要树立预算管理的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和引导达到统一医院全体职工思想认识的目标,使职工了解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意义,加强对这方面的工作领导,使医院全体工作人员意识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加大考核评价力度

作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的重要环节,建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并按照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以逐级考核评价的方法对医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督促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而成本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所谓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即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建筑工程的价格竞争。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1.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到施工项目后,只有干得好、管得严、算得细,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建筑项目从投标报价、合同的签订,到施工方案的设计、材料采购、人员机械设备的调配等等环节,都应充分考虑成本问题,都要牢牢把握在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施工企业只有通过施工过程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最终获得最丰厚的利润。

2.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它既包含了质量的管理、工期的管理、资源的管理、安全的管理,也包含了合同的管理、分包的管理、预算的管理。这些管理共同织就了管理的网络,检验着管理的水平。

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促使企业实施战略性成本控制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争取降低工程成本,才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虽然,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实施的进度和项目的成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在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留于形式;管理系统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材料人工费管理不严,对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等等。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只有牢牢地提高管理水平,控制住工程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1.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制

要将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用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会大大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要强化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首要的一步是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这要求有经验丰富的不同部门专业人员参与,共同协商。该设计一旦成形,各项工作的日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以减少建筑企业的损失。要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科学合理控制目标成本提供依据。

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项目成本核算责任制,成立成本管理领导机构,建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一体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明确奖罚责任制。要加强目标体系动态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比、调整,保证目标体系科学合理,控制依据真实有效。

2.加强工程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加强对材料费、人工费的控制

建筑项目要对工程项目成本实行全过程的控制。一要坚持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严格依据成本控制计划下达施工任务单、各限额领料单,必须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限额领料单和施工任务单结算资料的准确无误。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质量成本的控制,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两方面。工程项目和产品不同,如产品发现了质量问题可以退货或更换产品。但是,工程项目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将会带来返工、赔偿甚至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施工工程要特别加强对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控制。材料费的控制包括价格控制和用量控制。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内部材料采购对比分析数据库,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进行买价控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对超额领用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要合理堆放材料,减少搬运,降低损耗,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减少材料成本。要强化人工费成本,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量配备高效精干的机构和人员,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调整工资分配制度,真正做到劳分配。要合理使用临时工,加强用工管理,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计划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最终达到压缩人工成本、减少费用之目的。

3.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加强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

要增强成本核算员自身的素质建设和工作责任感。建筑企业应严格要求各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严格保持自律,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公司要全面提高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也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要控制建筑成本非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的控制。针对所有非生产性费用的开支,施工企业管理层应建立有效的非生产性开支审批、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小车油料费、办公费、修理费及招待费进行包干控制。年初制订开支计划,对各项开支要严格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审批制度。要精简项目机构,压缩人员开支,行政用办公用品一律要有计划采购,建立台账,进行管理。还要加强风气建设,狠抓享受之风,控制超标准买车、用车等各项开支。要注意分析节超原因,制定相应措施。例如:根据年初预算报表,要针对年度预算的具体指标,着重分析超支过多和节支较多的成本项目。对超支的成本进行详细分解,查找具体超支原因,切实提出改进和控制方法。若节支事例比较突出,对整个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其经验应可以予以推广。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不仅可改善经营管理,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施工企业再生产的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效益,提升施工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要从这个意义上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空间。

参考文献:

[1]左常裕.精益生产理论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13篇

一、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基本特点

油田企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相应的油田成本预算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的单一性,决定了其成本预算不是基于产品成本的预算,而是基于作业类型的成本预算。二是各油田区块地质情况、原油物性、开采方式等千差万别,难于制定标准和定额,预算编制难度较大。三是油田是没有围墙的工厂,受油地关系、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生产作业的计划符合率不高,使得年度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一定偏差,需要及时作出预算调整。四是由于成本预算编制的难度,导致基于预算的考核也有较大难度。

二、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成本预算的编制与应用形式化

尽管油田企业将成本预算管理作为油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成本预算管理的形式远远重于其内容与实质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重点工作多集中在编制上,从增量预算到现在的“零基预算”或“要素法”,其编制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油田企业在执行与控制过程中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出来,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增量预算”的痕迹,甚至出现了当年控制好的单位,下一年度预算指标压缩,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同时,油田企业预算涵盖的内容大多注重财务收支等指标,与之相关的业务指标、评价指标反映得不够充分。

(二)成本预算控制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目前,在成本预算的控制过程中,油田企业一是针对成本要素的单项监控及各要素的综合监控还不到位,人为地割裂了各成本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二是月度、季度预算控制力度不够,预算外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缺乏对预算的动态调整。由于生产条件变化、作业量的调整,年度预算应该进行相应调整,执行预算追加或削减,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的公平合理,而实际工作中油田企业很少根据实际情况变动调整成本预算,使得应该减下来的预算没减下来,应调增的项目又没有资金来源。(三)成本预算执行的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不合理,不能根据环境、生产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往往导致预算超支责任不明确,难于严考核硬兑现。另一方面,有些油田企业在年底看到成本紧张,不惜靠人为压缩有效工作量来达到不超预算、逃避成本考核的目的,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严重背离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油田企业的成本预算缺少全员的参与,致使各级、各部门仅考虑本部门的利益而无视油田企业整体利益,造成各部门的活动不能很好地协调,进而影响油田企业的全局,而执行预算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导致成本预算方案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改进与完善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设置成本预算管理机构,将成本预算工作落到实处

成本预算管理作为成本预算的制定、实施、调整,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需要专门的机构在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发挥其领导、协调的作用。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管理机构,并通过此机构将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此,预算管理机构的成员要能全面代表油田企业内各个层面的利益,保证各个主要部门的利益在预算中都能得到合理的体现;还要保证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预算管理机构的成员不能太多,油田企业要根据本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二)建立系统的成本预算管理预警机制与过程控制体系

油田企业要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通过科学选择预警指标(包括非财务性指标),合理确定预警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油田企业还要通过制定预算执行结果质询制度的途径来构建成本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机制,对预算指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监控,以便及时分析原因。针对预算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三)构建适时调整、动态编制的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国家法规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不可抗力的重大自然灾害、公共紧急事件等原因,油田企业成本预算方案经常会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为此,油田企业就要构建适时调整、动态编制的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并按照科学的程序对油田企业的成本预算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具体而言,油田企业的成本预算调整方案应当符合以下要求:符合油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方案应当客观、可行;调整重点应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14篇

(一)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未实现权、责、利三者的一致

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组织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企业在实施中普遍缺乏较为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容易造成权、责、利三者的失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如果单位过分依赖于财务部门历年支出的数据,就会忽视各部门依据年度实际生产业务计划,因此各个部门也会认为财务部门根据历年实际支出数据做出分配的预算指标,也不过是脱离实际业务计划的形式上的预算,缺少对单位整体利益的长期规划,也没有和各部门的责任、利益相结合,各业务部门对于预算指标是否与生产业务计划相匹配不加关注,容易让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二)成本费用预算未与实际业务有效接轨

单位预算是为安全生产服务的,而生产的业务计划始终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现有管理中,预算编制往往先于生产计划,预算的编制很大程度受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但现有的环境变化决定了预算环境的变化,单靠以基期数据编制的预算很难指导将要开展的业务。在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中,由于预算编制未建立在周密的生产业务基础上,控制也很难实施,考核评价自然也就不会是公正的。

(三)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手段过于单一

预算管理的效果取决于预算管理的手段。在实际执行中,预算管理主要通过成本费用报销卡控,往往依赖于中间审批者的人为操作,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未能进行及时反映,预算的审批效率较低,这种人工性的管理方式阻碍着预算对成本费用管理作用的发挥。现有预算管理未能实现系统化和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预算管理职责模糊不清,预算管理脱离实际和预算手段的落后,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可通过以下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预算对成本费用管控的作用。

二、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强化分工企业

要健全和强化预算管理专门负责机构,强调领导决策、群策群力的结合和平衡,为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建立良好的组织保障。在组织机构设计上,要关注每个个体职责作用的最大程度发挥,在建立相互协助机制上,要重视分工的明确和细致,每项费用都落实到有关的责任部门。实行专业负责制、科室负责制、科目负责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落实各部门的分工,例如技术科按照专业不同结合生产实际,负责编制年度业务计划,其他部门围绕年度业务计划进行费用关联,费用与预算科目相对应,如人力劳动科负责人工费预算的编制,具体包含工资、津贴等与预算科目相对应的人工费用,物资科负责材料费用的预算编制,机械科负责机械费用预算的编制,其他部门也是如此,做到不交叉不漏项。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全员、全过程的控制,通过落实各部门的责任,把以往的上级下达指标数变为企业自己结合生产实际编制预算,并和各部门之间分工相联系,促使企业从经验的管理走向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此外,企业领导层在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预算管理的顺利推动首先在于领导意识的更新转变,财务部门可按分工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技巧培训,尤其是领导预算统筹能力的培训。

(二)完善制度,健全考核,赏罚分明

制度是一个机制保持活力的保障,也是一个组织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唯一克服个人色彩过浓管理的手段就是健全的制度。制度的设计要充分符合企业的职能,要符合企业的管理结构。制度的内容既要涵盖组织的分工,又要涵盖具体的操作方法,要注重全程与全员参与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设计。同时,一个良好的考评制度是体系运行有效的关键,评价的公正与否、考核的效果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预算管理下一阶段的实施,企业预算管理的提升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赏罚分明的制度引导,最大程度的调动企业各部门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三)建立业务与预算对接的浮动机制

业务与成本费用预算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实施中是相辅相成的,业务设计是预算基础,预算是业务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业务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的编制、控制、调整、考评全过程,预算管理反作用于业务计划、业务实施、业务优化、业务总结的全流程。在业务设计上既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也要符合预算目标。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前要排列好业务条目,做初步的预算汇总,在业务安排与预算安排未有效衔接时,要判断好两者的合理性,力求最大的吻合。做好业务计划后,要对每项业务进行预算编制,进行专项业务预算管理,以便进行预算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管理,专项业务、专项预算两者要协调管理。在预算结果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时,考评者首先要确定结果是受业务环境变化的影响,还是受预算管理者不作为和怠工的影响。

(四)建立多手段互相配合的管控系统

预算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要想通过预算管理控制企业的成本,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管控系统。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管理特点的全面预算自动化管理系统,做到无预算无法启动费用报销、无业务计划无法实施费用报销、手续不全无法开展费用支出,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此外,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预算数据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者的能力素质。此外,预算管理系统作用的发挥需要台账管理的补充,基层单位在系统部分功能设计成本过大、运行效率过低时,可结合台账式的登记管理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台账控制管理是预算的重要手段,是对预算管理系统的补充,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各预算单元就自已分管的预算指标,建立相应的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实现事中控制和过程控制。

(五)排列业务计划,重在优化组合

成本费用的节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没有了空间,这就需要管理者另辟蹊径,要具有大成本意识,要从优化劳动组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入手。预算编制初期,生产技术部门结合维护管理合同要求和设备状况,分轻重缓急排列年度业务计划,领导小组要召开年度业务计划审查会,重点解决年度业务计划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解决生产管理的盲目性、生产过程的重复性,也就是优化生产组织,这样才能解决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和节约费用支出,降低消耗。

(六)预算实现的关键是预算的过程控制

1、实行预算自动化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为预算自动化控制实现流程化管理提供了平台。在预算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把年度预算按照部门和末级科目数录入到信息化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预算信息及时传递与共享,及时监控和修正。

2、实行部门负责制。为避免将预算的执行放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控制。因此预算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进行落实,实行部门负责制和科目负责制,明确每项费用,把预算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基层。各项预算指标下达后,各部门还要将预算责任逐级延伸,尽可能细化到执行科室和工区,实现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结合预算网报系统,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企业各级主管、各部门审批的权限,设置好预算网报系统的各个流程,使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在预算指标内进行审批,并承担控制预算的经济责任,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每笔对外支付的款项,都必须在预算管理的范围内并经相关部门主管签字,财务部门方可受理,做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3、实行季度指标分劈制。根据批复预算,各部门结合年度安排按照季度的业务计划,把年度预算具体到相应的四个季度,而不是简单的用年度预算均分到四个季度,预算办公室下达季度预算指标,各部门根据季度预算指标,统筹安排预算支出,使预算指标更能符合实际,易于控制。

4、实行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制。各部门根据季度预算指标,结合当月的业务计划,合理安排当月的资金支出,财务部门汇总后上报公司进行审批,以资金使用计划控制预算支出。

5、实行月度核对制。各部门根据分管的预算科目进行控制,建立管理台账,每月初财务部门分别和相关部门进行核对上月预算支出数,各部门对月度支出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偏离度较大的项目重点进行关注,及时与主责部门进行联系,月度进行分析,重在及时纠偏,实现事中控制和过程控制。

6、实行季度分析制。坚持召开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实际发生额不仅与年度指标进行比较,还和预算办公室下达的季度指标进行比较,要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和补救措施。以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以条件变化为依据,确认下季度最终的业务计划和劳动组织,修正下季度下达的预算指标,实行滚存预算管理。

成本预算论文范文第15篇

1.1缺乏预算成本竞争意识,成本控制观念较差项目部中从项目经理至一般施工管理员工,多数是没有市场竞争意识,且预算成本意识、经济效益意识以及发展意识较弱,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思想仍未完全建立,在工程施工管理以及预算成本控制中存在较严重的粗放型管理现象[2-3]。不着重于项目管理及提高成本控制的管理力度,没有以项目预算成本控制为中心,而采用挖潜增效的方式;多数员工将成本管理认为只是工经部门的事,且与其它部门不相关,各部门间各自为政、配合不当、协调不力;对项目部参与预算成本管理的各级人员没有进行充分调动,同时施工人员对企业的责任成本相关管理知识了解甚少,只干不算。

1.2预算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项目部施工预算成本控制没有采取目标和责任成本管理。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很少真正实施成本计划并依据此计划的成本目标分解与落实到各位施工管理员工的身上,形成岗位责任成本。因此,成本控制由于缺乏有效计划,将没有目标,岗位人员则没有明确的成本控制责任,即没有压力,从而使预算成本控制盲目性和随意性是显而易见的。

1.3预算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较薄弱首先是定额管理方面,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工料消耗没有定额以领代耗、以购代点,不够健全的物资动态报告制度,或是有定额指标,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根据定额领发料,超支不罚、节约无奖,使定额管理制度失去了其存在意义;有些项目部在制定外包劳务、劳务计划以及决定劳动力时仍不严格依据定额,不认真根据劳动定额和工作量对用工数量进行计算等,造成成本超支现象的发生,使预算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收益和产值的增加幅度。其次是责任成本制度的建设方面,难以正确对各部门及工序间各自享有成本管理的权限及各自所承担的成本责任进行区分,导致在成本节超后,不能形成节超分析。权责不清,则对其无从考核,导致奖罚不能兑现,目标的责任成本管理失去了相应效用。再次是成本核算工作不够扎实。责任成本管理的实现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和根本。项目部存在的成本台账与报表设置不齐全(或是设置但其登记上报不实),导致成本信息失去了其最基本来源的真实性,从而不能正确对整个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实施。最后,项目部由于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使一些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新知识和新方法不能得到正确、及时地应用,给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应用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4施工组织安排不合理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项目部多数是采取走形式、照搬照套的方式,而组织工程施工没有选取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中多数又以施工管理员工的经验进行组织施工,其组织管理不够严密,各工序衔接不合理,工程项目上常常发生窝工及返工现象,这就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大大增加。好的施工组织是将人、机、材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是质量、成本、进度的最佳组合,施工成本相对是最低的。比如:同是一项基础的开挖工作,在组织施工过程中用1个人干8天和用8个人干1天的费用是不相同的,但若是采用机械开挖其费用更是不一样的。

1.5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使用费用较高在材料以及小型机具的管理、仓储、使用等方面,项目部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损失、浪费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工程小料,浪费、损失、丢失现象非常严重,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缺陷;大型设备在投入使用中,由于其管理不到位、计划不够严密等原因,导致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和设备的保养费、维修费过高;材料的采购也没有相应的有效采购管理制度,其价格相对较高。

1.6施工管理费用较大项目上对控制各项费用的报销不够严格或没有制定严格的财务报销制度,公司也对其疏于监管,导致每个项目下来后,其交通费、招待费等管理费用,远远超过了费用的正常开支。由于是国有企业,其职工队伍庞大,各项目部各岗位的配置人员均多于正常情况,导致出现人浮于事及工作效率较低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项目上各项管理费用的支出,仅是管理员工的工资就远远高于正常的开支水平。

2改善当前铁路工程中预算成本控制现状的建议

2.1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工程项目管理要想实现成本的不断降低,必须坚持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首先应进一步发育、完善企业内部的劳务分包、施工机具租赁及材料供应等,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为基础,使各项成本达到最低化;坚持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生产要素与资源能够更好的进行优化配置;不断地更新观念及实施资金的管理创新。基于“科技支撑创新、创新支撑发展”,以增强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为中心,积极采取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积极采取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中心作用,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进行逐步完善,从而更有效地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

2.2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激励与培训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不只需要政策,也需要一定专业,所以加强培训企业成本管理人员,提升企业竞争力及人才管理水平,给企业发展培养一批职业、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可有效弥补以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因此,为了将项目成本管理做好,应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学习让他们更多了解管理知识。同时,在进行培训成本管理人员时,应建立相应合适的激励机制。加强控制项目成本,先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认识及成本管理理念,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意识培训,并建立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这是有效降低成本管理的措施之一。

2.3对项目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落实,实行责任管理目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责任制管理的实施是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效率的保障,在实行责任管理制度中,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成本核算指标,同时也要实行适当的激励政策。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分配责任,建设成本核算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成本核算工作应及时了解其情况,对于具体的成本核算影响因素,需要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策略,有效实现成本的核算管理。

2.4加强与甲方经济洽商变更的索赔力度预算成本控制必须对项目的变更与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加强处理,是针对项目成本超支的最佳战略。工程施工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在施工中经常会向甲方提出费用索赔、工程变更。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将直接影响成本支出,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项目部在施工时,若某件事导致成本的额外支出、工期损失等,根据合同不属于项目部的风险或行为责任时,应收集好相关的索赔资料,并按有关程序及时提交索赔报告和索赔意向通知,与甲方积极进行洽商,争取及时确认得到最大的额度索赔。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