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

政务建设论文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电子商务资料库!1;5+*96*)15%)"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

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电子商务资料库(.44,1+06&1".-(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三)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四)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站

参考文献:

[1]祝江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01).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从1999年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其初衷是为了方便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相关证照办理和税费缴纳等业务,而将部分或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窗口都搬到一个大楼内集中办理;后来,越来越多的与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与公用事业部门、单位的相关办事窗口也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形成一个所谓的“政务超市”(这些机构虽然在组织管理、业务功能等方面相似,但是其名称却各种各样,如办证中心、市民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等等。为了论述方便,以下将这些类似机构统称为行政服务中心。)。到2004年,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市)和县(区)政府都建立了类似机构(吴爱民、孙垂江:“我国公共行政管理服务中心的困境与发展”,《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9期。)。

但是,行政服务中心在建立之初,普遍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两者是单独发展的: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是各部门办事窗口的简单的物理集中,业务流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和调整。这时的前台-后台关系非常简单,仅仅是受理-办理的关系,很多业务还必须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交到本部门去办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不多,即使是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也仍然只是为了满足某个部门的内部信息管理的需要或是通过网络进行简单的信息,其中并没有多少互动的业务内容。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电子政务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电子政务的综合性及其流程化特点却一直与现实的政府职能分工的体制存在着明显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因此电子政务要发挥其业务协同、系统整合的功效,就必须对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突破政府部门单独上网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服务中心所具有的集中性、规模性、流程化与公开透明的优势也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能够对行政服务中心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调整,它完全可以作为虚拟世界的电子政务在现实世界的对应,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前台-后台关系,使电子政务得以充分地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给政府行政管理带来的巨大优势。

二、衡水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经验(以下有关衡水的资料来自衡水市人民政府向联合调研组所作的关于其信息化工作的汇报材料。)

2006年3月21日至24日,笔者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农业部组织的联合调研组前往河北考察其农村信息化发展情况,详细地考察了衡水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笔者发现,在耦合行政服务中心与电子政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做法非常具有代表性。目前,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其一站式政务大厅、一线式电话联动中心和一站式政府门户网站的物理集中中心(如图1所示):

一站式政务大厅依托市数据中心,将分散的审批与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其中,对行政审批和服务实行流程化管理,实现部分窗口的网上虚拟办公。目前,全市市直机关共有47个部门进入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达到119人,在各级中心办理的服务审批事项达到401项。现在,群众办事不再到各个政府部门分别地跑腿了,只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即可办理各种事项。

一线式电话联动中心集事务咨询、办事查询、建议征集、接受投诉为一体,从与群众关系密切的12个部门抽调懂技术、懂业务的人员,经过岗前业务培训后到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为群众进行电话服务。

一网式政府门户网站则集中了各级政府机关网站的信息资源,对外一网式展示政府公务信息,增强政民互动,进行在线咨询、下载表格,将政务大厅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上网。

图1衡水市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

衡水市“一站式、一网式、一线式”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政府部门与行政服务中心的信息交换和审批事项的网上审批,促进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有效利用和政府效能的大幅度提升:2005年,衡水市行政服务中心完成了行政服务和审批事项约17万件,完成事业性收费7000多万元,收到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125面,表扬信和电话280多件;另外,基于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系统整合的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也为市政府每年节约近600万元的链路费。

虽然受制于体制的因素,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仍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却已经为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建立闯出了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对各地级市政府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具有参考作用(衡水市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之所以具有推广价值,是因为衡水市是个经济相对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辖一区两市八县,全市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0%,农业产值占其GDP的17%。这种结构在我国的地级市中比较普遍,有相当的代表性。)。

三、政策建议

未来的电子政务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规范模式,本身是现有的各种职能机构及其服务设施与信息网络技术、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紧密结合与综合体现,而行政服务中心则是这种结合和体现的有形载体,是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汇聚场所。因此,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应该特别地注意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这种枢纽作用。具体地来说,各级政府在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深化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该将行政服务中心明确地纳入地方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将两者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克服以前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各自单独发展的状况。这一点是行政服务中心纳入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实现电子政务效益的基本要求。可以想象,无论是仍然按照传统思维建设行政服务中心还是仍然独立地实施电子政务计划,都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可能实现应有的效益。

实际上,之所以说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因为其后台业务处理平台作用外,还与以下的两个问题密切相关:一是政务处理的数字化及其网络化的程度。一个政务流程,并不是所有的业务环节都可以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输,总是有很多的环节必须要以物理内容或过程作依据和保障的,为此必须要有个相应的实体来实施;二是当前的“数字鸿沟”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

时期内,“数字鸿沟”将一直存在,大多数群众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政务环境,还必须经历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此,电子政务的制度设计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这种现实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突出其作为行使行政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政府机构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有必要结束当前在机构名称上的混乱局面,将办证中心、市民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等诸多说法统一为行政服务中心。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还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凡事都要设立“中心”,“中心”存在过多过滥的趋势。这种现象在一些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城区政府当中非常普遍。实际上,这种“中心”已经不是这里所强调的行政服务中心了,它根本就起不到集中办理群众事务、方便群众的作用,因为每个中心所能整合的政务事项很有限,群众为办理一件审批事项,还是必须在各个中心之间跑来跑去。其结果是,公文由原先的在政府部门之间的流转变成在各中心之间的流转,电子政务的整合作用根本发挥不出来。

其次,是应该明确未来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目标是建立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我们可以从下图来理解和认识这种服务体系。

图2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流程主体、三项业务要求(李广乾:“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与地方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2005年第223号。)。四个流程主体为各政府部门(以及由其业务网络所构成的内部网)、行政服务中心、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及其服务界面);三种基本业务要求为集中、整合以及互动。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模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流程,电子政务建设的几乎全部内容均能涵盖其中,而行政服务中心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实际上,衡水市电子政务实现模式与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就存在着逻辑上的一致性。这表明,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不仅理论上科学合理,而且实践中切实可行,完全可以作为地方电子政务的规划目标。

第三,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一定要与政府门户网站的“业务整合”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地来说,“集中”和“整合”在意义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整合”是在“集中”的基础之上,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业务流程需要而对原有的业务和机构进行重组和调整。)。我们可以将这两者看作是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对应,相互之间不能偏废、不能缺失。我们也可将这种对应关系称为电子政务前台-后台关系,它是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关键部分。可以说,这种关系越紧密,电子政务的效益也就越明显。

在构建这种前台-后台关系时,一定要考虑到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情况是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过程与程度。就很多地级市政府而言,要像衡水市那样将几乎所有的具有对外办事职能的机构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当然最好,但是却不太容易做到。这就有个逐步集中的过程、以及选择哪些机构和哪些业务先行集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将行政服务中心看作是一个与其他政府部门等同的部门,一定要给其赋予更多的职责、更大的整合权力;不然的话,行政服务中心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政府门户网站的门户整合程度。一方面,能够整合的业务越多越好;另一方面,这种整合最好与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集中程度相对应。为实现这种关系的耦合,各级政府应该就此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与步骤,保持其整体作用的协调一致。

我们通常说,要实现真正的电子政务,必须进行组织机构的重组与业务关系的整合。其实,从发展程度上讲,无论是行政服务中心还是政府门户网站,都存在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机构重组和业务整合。就行政服务中心而言,一方面,其本身就是对原有的组织机构的一种重组,只是这种重组还仅仅是各部门窗口的简单的物理集中;另一方面,未来的发展也要求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归并与调整,合并重复的内容、剔除不必要的业务,按照业务线进行流程整合。在传统的业务环境下,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足够了。就政府门户网站而言,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如果能够通过该门户网站统一提供业务内容就已经实现了其最基本的“门户”的内涵了;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网络环境的特征对这些业务进行归并和整合,突出业务流程,淡化部门概念。综合来看,就理想情况而言,行政服务中心的归并和整合与门户网站的归并和整合应该相应地进行,特别是要以电子政务发展要求、以政府门户网站的本质特征来指导行政服务中心的归并和整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型政府。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服务型政府,是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它是公共行政从传统官僚制向后官僚制转换的一种理想模式。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1)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2)民主和负责的政府;(3)法治和行政行为有效的政府;(4)“顾客至上”,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5)职能有限的政府;(6)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7)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

二、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1.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的突出问题

(1)党政的二元结构体系,造成党政不分,甚至以党代政,公共行政难以按照应有的规律来设计和架构,造成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推诿扯皮、行政成本高、猖獗。执政党如何执政,是推进政府公共行政改革的前提条件。

(2)权力过于集中,政府职能配置不合理。权力过于集中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病根。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企业、社会、公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压抑,政府又掌舵又划桨,承担着社会的无限责任。

(3)公共政策的失败。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但公共政策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败。

(4)公营部门高度垄断,缺乏竞争。我国公营部门长期实行公共投资、公共所有、公共经营的方式,几乎不存在经营风险问题。由于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具有独占性,公民的意愿和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维护。

(5)行政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消极因素,制约着公共行政改革的进程。我国传统的行政文化理念是权威主义,政府的绝对权力造成了许多寻租和腐败现象的滋长,助长了“官本位”思想,使政府难以真正产生“公民至上”的服务文化。

2.服务型政府理论运用于中国行政改革的战略构想

(1)掌划分离的有限行政。政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应更多地借助于市场这一手段,恰当地利用私营部门来供给公共物品和服务。有限行政是我国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传统,推进行政改革的必然选择。

(2)讲求效果和收益的有效行政。有效行政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理论诉求。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实现高绩效的社会治理为自身行动的终极目标。

(3)授权与分权的民主行政。我国行政改革要朝着民主行政的方向发展。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实施公共管理和供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制度,积极发展和有效引导非营利组织的成长。

(4)以民为本的服务行政。服务行政是我国行政改革的根本目标。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管理甚至控制公众,而是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此时,公众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才能得到根本体现。

三、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道路选择和对策

1.公共服务法治化,实现公共服务的良性发展

一是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责权限。二是制定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依据这个标准合理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三是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公开化程度,加大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力度,严厉禁止和杜绝公共服务中的乱收费、乱涨价现象,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

2.重新审视和定位政府治理的角色,即“服务”而非“掌舵”

服务型政府理论强调政府角色的转换,主张将政府角色定位为“掌舵”而非“划桨”,意味着政府不应过多地具体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而是尽可能地以委托、承包、等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将公共服务呈递责任转移给私营部门及非营利部门,并对公共利益做出积极的回应,这也是服务型政府追求的根本目标。

3.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供给的民众导向制度

政府服务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原则,以民众诉求为导向,以民众的期望决定策略设计的蓝图,以民众的需求决定服务的内涵和方式。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社会与政府的关系,从制度上实现政府的决策与行为由“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转移,使服务行政具有透明性、公正性、回应性和责任性,疏通政府与公众对话的渠道,保障公众知情权。

4.培育公民社会自治能力,建立政务公开制度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强调社会力量的参与,强调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向社会组织的转移。首先,政府必须积极培育各种民间社团,培育各种带有自治性、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承担起多样的治理责任。其次,政府与社会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互动和合作,形成治理网络,建立畅通的社会沟通与协商机制,推动政府文件的透明化传输,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5.建立政府绩效评价制度

目前,从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整体价值理念来看,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所要求的服务行政还谈不上任何绩效管理。因此,必须对政府的服务实行绩效管理和评价制度。首先,政府绩效评价必须明确评价的主体。服务品质的好坏,必须取决于民众的满意度,评估主体必须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其次,政府绩效评价必须确立一定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要具有有效性、效率性、公平性、合法性和政治可行性,要疏通民众参与评估的渠道,让民众评议,让人民监督。

6.加强责任制度的建设

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人民不仅有享受政府服务的权利,还有监督政府行政、要求其承担责任的权利。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强化行政问责体制外的控制手段建设,完善公民个人申诉渠道。逐步实现把政府和部门的行为置于社会和民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人民论坛,2006.

[3]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4]邹东升.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价值导向、法治取向与政策转向[J].求实,2005,(1).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建设“服务政府”已经正式成为我们治国的目标和基本国策。为了又好又快地建设“服务政府”,首先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政府的职能定位、价值取向和绩效评估三个基本问题。服务政府就是为社会服务的政府,必须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服务,最终把政府建成为有效的、廉洁的、责任法制的政府。建设服务政府的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具有中国特色。

关键词:公共管理政治体制改革服务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

要建设服务政府,在逻辑上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服务政府”。作为“政府”的一个修饰语和限制词,“服务”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把握了“服务”这个词的准确含义,那么,对于什么是“服务政府”的政府职能自然也就能够准确定位了。

从管理的意义上说,政府只是国家的政体形式和机构,是代表着国家行驶对于社会的管理职能。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期是没有国家的,因此那时期也就没有所谓政府。当时的管理机构是什么,我们在此不讨论。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国家诞生了,政府也就随之出现。

二、政府的价值取向问题

首先,它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比如,对于边防的保护,对于生态的保护,发展文化,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等等。对于这些公共事业的服务是国家的本质,是政府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任何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管制政府,都会寻找各种机会和方式以此标榜自己。但是,只有服务政府才把自己“所有活动的价值取向”都真正脚踏实地地定位在“服务于整合和优化”一切社会资源,“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服务政府才是名副其实的公共政府。

其次,它是为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服务的。所谓服务社会,当然是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如果阻碍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甚至由此而导致社会的停滞和落后,岂不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又何谈服务社会。因此,凡是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机构和设置都在服务政府的否定之列。凡是不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必然被服务政府反对和取消。从历史上看,专制政府和管制政府的主观愿望也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排除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它们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以“控制”社会作为自己的最终任务和最高目的。

第三,它是为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服务的。现在,人们一般将社会成员区分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是否还有其他群体不是本文讨论范围。所谓强势群体,就是由于自然和社会等等因素的作用而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充分掌握者资源,并因此而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群体。反之,弱势群体就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照例”是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政府理所当然也“照例”是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府。在现在的社会里,国家必须是而且只能是强势群体的国家,政府也必不可免地只能是强势群体的政府。如果笼统地强调服务社会,很可能被强势群体占尽先机甚至占有一切,弱势群体则很可能被作为社会的“另类”而被排除在“服务”的对象之外。最终结果就是,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服务政府与专制政府和管制政府没有差别,至少是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三、政府的绩效评估问题

所谓绩效评估,就是对于政府用什么方式服务社会以及服务的效果如何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标准之一,服务政府必须是强力政府或有效政府。在现代社会,“国家(即政府,下同)开始积极地参与到社会领域的发展当中。在经合组织的国家里,国家承担着为社会领域提供拨款的重要责任。整个社会支出的87%都由国家来承担”。事实已经充份地表明,“国家(指地域的国家——引者注)越发达,其中国家的作用就越大”。正如日本经济学家真田足教授所正确指出的:“国家在经济领域出场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和集中,比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更快,规模更大,竞争更剧烈,从而越发增强了资本增殖的冲动。为此就必然要动员一切方法和手段,其中最有利的是实现对国家的动员”。可见,在现代社会,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政府都必须是强力的有效的政府。

标准之二,服务政府必须是微型政府或廉洁政府。作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政府用于自身机器运转的一切开支都必须而且只能来源于社会,都是使用的纳税人的钱。政府机构越庞大,使用纳税人的钱就越多,社会的负担也就因之越沉重。反之,政府越小,社会的负担相应的也就越轻。但是,所谓微型政府不仅仅是在量的方面考察的“小政府”,机构小不等于开支不大,人数少不意味着花费就一定不多。所谓微型政府,在本质上就是指廉洁政府,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

标准之三,服务政府必须是民主法制政府或责任法制政府。任何政府都必须是强有力的法制政府,否则就根本无法行政。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在现代社会,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法制政府才是真正顺应历史发展的政府。但是,现在人们所谈论的民主一般是指社会的民主而非政府的民主,只是要求政府治理社会的民主,而不是要求政府治理本身的民主。这当然就造成了误区,导致了专制政府或管制政府残喘甚至死灰复燃的空隙。所谓政府治理本身的民主,我们认为,就是要建立责任法制政府,就是要把政府的一切行为全部责任化、法制化,就是要通过法制而把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控制”在“责任”的范围内。从这种意义上说,协商民主的理论,无缝隙政府的理论,等等,对于建设服务政府都是极富启迪意义的思维。

我们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建设服务政府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我们才可能少走弯路。尽可能地把改革的成本降低到最少。作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治理理念,国外新公共管理主义关于“服务政府”设计对于我们建设服务政府虽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但是,我们在建设服务政府的过程中当然不能全盘照搬。总之,还是那句老话,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换言之,一是坚持社会主义,一是具有中国特色,这既是我们建设服务政府的原则,也是我们建设服务政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J].四川改革,2008,(3).

[2]马恩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美]珍尼特.V.登哈特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张康之.对“公共管理伦理学”历史可能性的证明[J].社会科学研究,2002,(2).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制定了符合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并不代表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结果的优劣取决于组织、制度、文化、教育的保障。高效、灵活的组织保障非常重要,但政治制度是社区电子政务建设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保障,社区还必须形成先进的优秀的社区文化以形成强劲的凝聚力,此外,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还需要教育作为保障。 论文关键词:社区 电子政务 人力资源 保障 社区电子政务平台可以说是纵横信息的交汇点,是条块结合部的重点环节,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瓶颈问题的突破口。我国现建成的电子政务是各个部门按照壁垒森严相互隔离的不适于统一集成的社会需要的电子政务,而人力资源开发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瓶颈因素,城市社区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非常薄弱,而且至今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战略思路不够完整、透彻,致使统一成为尖锐的矛盾。有鉴于此,在目前全国城市还没有全面展开高质量的城市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之际,必须重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特殊重要地位。但是制定了符合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不代表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结果的优劣取决于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需要众多措施的保障,其中组织、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尤为重要。 一、组织保障 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1、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高效、灵活的组织来保障。我国基层社区是自治组织,它也是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管理强调控制、一致和确定性的制度型组织。我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职能转型,导致社区也必须摆脱僵硬、封闭的管理方法,努力成为结构扁平、精干、富于变化的灵活型组织形式,这种灵活型的组织形式使信息渠道畅通、传输快速更为对称。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内涵,立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使社区组织有助于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 2、社会应努力成为知识型的管理。今天的社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社区,它渴望知识的武装,更趋向于成为知识管理型组织。在信息社会全新的改变过程中,它更渴望更新,也更趋向于学习型组织。随着知识经济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知识越来越成为战略性资源,知识工作者在组织中的数量和比例越来越大,而且他们也是维持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其将学习上升到组织的层次,而不仅仅强调个体层次的学习。 3、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力大小及其发挥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状况。而要提升人的能力并使其更好的发挥,组织保障是不可替代的。众所周知,人是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现代人主要是社会存在物或“社会的人”。一般来说,人口、人力资源、劳动力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也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从社会经济运动的角度讲,人类劳动是群体性劳动,人力资源处于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其形成、分配和使用都处于整个社会之中并依赖于社会,因而人力资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资源。而今天的社会人,生存生活在一定的组织里,例如社区组织。社会人在社区组织里通过精神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团队建设、利益整合等方式,促进其自身和生活的发展。 二、制度保障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区电子政务建设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社区各项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当然,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具体落实必须有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配制、开发、激励机制、绩效评价、薪酬福利等人力资源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一、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现状

目前,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问题如下:网站页面上的内容较少而且单一,信息比较陈旧而且相当少,几乎没有上传新的信息;网络只是对硬件的建设比较注重而比较忽略其具体的应用,另外网络的内部业务应用层次低,公共网络系统基本上只可以提供上网浏览业务而其他的职能较少;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共享的基础非常薄弱;落后地区县级政府部门没有形成信息化管理中心,也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更没有形成全县政府部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交换平台;对于电子政务投入的资金很少,政府的各个部门各行其是,信息建设得不到交流,使得信息建设处于低水平且存在大量重复,导致了电子信息资源的浪费;最后公众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程度低,缺乏专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人才。

二、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地位的正确认识。如何正确的认识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正确认识。由于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一些领导层文化水平、思想层次以及眼界阅历不够,缺乏对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地位的正确认识。其中一些领导认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政府网站的建立,某些领导认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是自动化办公的实现;某些领导认为电子政务建设就是面子工程,只要政府网站的做的比较美观就可以了,对网站主页的文字宣传比较重视,而忽略了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化服务是面向公众的,导致政府在电子政务上与公众缺乏互动与回应,最终使得电子政务成为面子工程、虚而不实。同时,落后地区经济总量不足,使得落后地区县级政府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去,并且对电子政府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导致电子政务建设成为一个虚有的形式。另外电子政府中的政府网站主页面上的内容较少而且单一,信息比较陈旧而且相当少,几乎没有上传新的信息,严重背离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初衷。

2.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雄厚的经济基础通常是发展信息化的保障。而作为一项系统的电子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投入。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很多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难以进行,并且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需要拥有信息数字化的软件平台与硬件设施,这都需要数额巨大的财政经费来给予支持,更何况电子政务工程的后期的运营与维护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较低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3.基层公务员和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第一,落后地区基层公务员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足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公务员甚至可能连计算机都不会使用,有的地方县级政府的网络知识普及率较差,关于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的基础培训较少,难以达到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第二,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精通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匮乏。主要是因为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经济基础薄弱,物质条件与福利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很多地方即使有合适的专业人才也很难留住人才。同时,落后地区的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计算机、网络更是闻所未闻,无法运用其了解和利用相关信息。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在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建设和发展速度。

三、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领导的重视与认识程度。实现对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工作,首先要转变思想,努力正确的理解与认识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的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其在电子信息化的建设上投入的资金与重视程度也就越大。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之下,信息获取的滞后将严重影响到落后地区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落后。因此,要重视电子政务的推进和发展。当前,推进电子政务的工作是极其复杂而又艰巨的。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行政理念、办公技能以及办公习惯都将受到新的挑战。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广大社会民众都应该努力转变观念以适应电子政务的建设与信息化推进的工作。落后地区县级政府及其下属各个部门应该对此有充足的认识,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到广大公务员,都要尽快转变思想。首先要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对电子政务是政府为了更好的全新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进行正确的认识,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其次,落后地区县级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应进行“系统思考”,克服官本位思想与主义,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得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真正得以实现,并充分发挥其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作用。再次,领导重视将是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也应通过电子政务的高效工作来提高领导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把推进部门和单位信息化的进程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进行保障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有效实施。同时,随着当前不断深入的大部制改革的进行,落后地区县级政府应该积极推进部门电子政务协同工作,从而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发展经济,保持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正常投入。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严重的制约着这个地区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对于落后地区县级政府来说,首要任务是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发展经济,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寻找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经济突破口,带动当地经济繁荣、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单一且较少,需要进行的基础项目支出较多,这样就很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因此落后地区县级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上,要明确政府投资的主体和范围,把可以市场化运作融资的部分推向市场,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此外,落后地区县级政府还应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业务的改造需求以及各部门信息化成熟度等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区别规划,并给以资金保障。政府也还可以为电子政务建设工程成立专门的专项资金,并设置科学的监督制度来保障资金合理的用于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去。在解决资金问题上,可以借鉴其他县级政府的成功经验,比如“四个一点”的做法,即地方财政出一点、部门出一点、发动社会各界捐助一点、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多支持一点,通过多渠道来筹集资金以支援信息化的建设,与此同时调动各方积极性联合各个部门实行共建,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行政效能提升的几大亮点

从中央到地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转变职能、增强效能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上,出现了几大亮点:

①有了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自觉性、紧迫感的共识基础,并形成了一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极具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模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

②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各有其历史性的进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堡垒,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摆脱了过去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政府逐步转变职能,不断增强效能,着重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突出了改善民生,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不仅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越来越大、成就辉煌,而且机关服务的设施与效能也越来越强,电子政务的普及加快了阳光政府、电子政府、高效政府的建设。

④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均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着力以好的思想作风打造高效能的机关,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坚持在革“旧”立“新”中为科学发展除“障”破“冰”,切实解决导致机关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机关行政效能,促进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二、当前约束机关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从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机关效能年活动来看,行政效能虽有较大提高,促进了市、县发展的提速,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到,约束机关效能提升的问题与弊端仍然存在。一是有些机关干部自身思想意识落后,缺乏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马虎应付,不给好处难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在上班时间玩游戏、,这种人不仅谈不上正常工作,还有损机关形象、风气与效能;二是有的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太看重本单位眼前利益,利用权力向企业搞摊派、报发票,并在部门之间借故搞扯皮、不配合;三是有的部门形式主义较严重,缺乏求真务实精神,把精力耗在文山、会海、应酬上,工作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甚至弄虚作假,给“政绩”注水;四是有的部门对“两集中、两到位”的改革举措未能落实到位,存在项目进厅而审批不进厅,人员进厅而权力不进厅,存在受理公开而审批不透明,使申办同志跑来跑去;五是有的部门缺乏诚信力,在千辛万苦招来商引进资之后,不信守承诺,甚至不等企业立稳,就一再吃卡拿要;六是有些部门之间存在职能重叠,有时多头争抢,有时谁都不抓,又由于存在条块分割和上下左右之间渠道的不够畅通,导致了办事缓滞;七是有的部门民主集中制不够健全,权责分工不够清晰,凡事一把手说了算,事事等着一把手来定,一把手的权力过大、身心太累,其下属职能部门与人员难以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八是有的部门个别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事扭曲,影响恶劣。

凡此种种,定性分析,有的属机关干部的个人思想品德、素质修养的问题,有的属机关作风与制度建设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属政府自身改革未臻完善的问题,有的属政治体制深入改革等解决的问题,还有最令人揪心的行政腐败问题。这些问题与弊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干扰、约束、削弱了机关效能、行政效率,极不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

三、推进机关效能提升的几点建议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机关效能提升上,最需要与最有效的是: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实际,切实力查力改,提高机关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开创发展提速的新局面;而令人最担心与最不愿见到的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力查力改,形式主义走过场,作风依旧,效能依旧,局面依旧,创不出新绩效,抓不住发展机遇,促不成发展提速。在机关效能年活动开展中,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提高机关人员的政治素质修养,增强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服务人民、依法行政的使命感、责任心及能力水平。机关的工作与效能是靠人干的,首先要把公职人员的思 想、作风、能力提高起来。如通过学习理论、学习文件、学习英模活动,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和本职工作实践中的锻炼活动,定期的工作与作风总结、绩效考核和奖惩活动等等,帮助公职人员牢固树立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从而端正权力观、名利观、荣辱观,增强宗旨意识、全局意识、效率意识、忧患意识。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行政效能提升的几大亮点

从中央到地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转变职能、增强效能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上,出现了几大亮点:

①有了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自觉性、紧迫感的共识基础,并形成了一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极具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模式。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

②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各有其历史性的进步。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堡垒,政府机构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摆脱了过去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政府逐步转变职能,不断增强效能,着重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突出了改善民生,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不仅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越来越大、成就辉煌,而且机关服务的设施与效能也越来越强,电子政务的普及加快了阳光政府、电子政府、高效政府的建设。

④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均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着力以好的思想作风打造高效能的机关,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坚持在革“旧”立“新”中为科学发展除“障”破“冰”,切实解决导致机关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机关行政效能,促进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二、当前约束机关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从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机关效能年活动来看,行政效能虽有较大提高,促进了市、县发展的提速,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到,约束机关效能提升的问题与弊端仍然存在。一是有些机关干部自身思想意识落后,缺乏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马虎应付,不给好处难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在上班时间玩游戏、,这种人不仅谈不上正常工作,还有损机关形象、风气与效能;二是有的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太看重本单位眼前利益,利用权力向企业搞摊派、报发票,并在部门之间借故搞扯皮、不配合;三是有的部门形式主义较严重,缺乏求真务实精神,把精力耗在文山、会海、应酬上,工作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甚至弄虚作假,给“政绩”注水;四是有的部门对“两集中、两到位”的改革举措未能落实到位,存在项目进厅而审批不进厅,人员进厅而权力不进厅,存在受理公开而审批不透明,使申办同志跑来跑去;五是有的部门缺乏诚信力,在千辛万苦招来商引进资之后,不信守承诺,甚至不等企业立稳,就一再吃卡拿要;六是有些部门之间存在职能重叠,有时多头争抢,有时谁都不抓,又由于存在条块分割和上下左右之间渠道的不够畅通,导致了办事缓滞;七是有的部门民主集中制不够健全,权责分工不够清晰,凡事一把手说了算,事事等着一把手来定,一把手的权力过大、身心太累,其下属职能部门与人员难以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八是有的部门个别人,权钱交易,行事扭曲,影响恶劣。

凡此种种,定性分析,有的属机关干部的个人思想品德、素质修养的问题,有的属机关作风与制度建设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属政府自身改革未臻完善的问题,有的属政治体制深入改革等解决的问题,还有最令人揪心的行败问题。这些问题与弊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干扰、约束、削弱了机关效能、行政效率,极不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

三、推进机关效能提升的几点建议

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机关效能提升上,最需要与最有效的是: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实际,切实力查力改,提高机关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开创发展提速的新局面;而令人最担心与最不愿见到的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力查力改,形式主义走过场,作风依旧,效能依旧,局面依旧,创不出新绩效,抓不住发展机遇,促不成发展提速。在机关效能年活动开展中,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着力提高机关人员的政治素质修养,增强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服务人民、依法行政的使命感、责任心及能力水平。机关的工作与效能是靠人干的,首先要把公职人员的思 想、作风、能力提高起来。如通过学习理论、学习文件、学习英模活动,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和本职工作实践中的锻炼活动,定期的工作与作风总结、绩效考核和奖惩活动等等,帮助公职人员牢固树立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从而端正权力观、名利观、荣辱观,增强宗旨意识、全局意识、效率意识、忧患意识。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最终是为了建立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新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近些年来,初中思想政治素质化教育改革从教育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进行了改革。文章基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对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性探讨。

论文关键词:初中生思政治手段

当前形势下,初中生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其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探讨不但是为了满足教育改革,同时更重要的是跟进社会方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跟进时展,与时俱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立足于全面改革。促进当前教育格局由成绩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功能体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

1应当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必须以学生为本。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确立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道德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贴近学生实际,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通过启发交流、参与互动、研究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贴近学生,克服角色偏差,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又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贴近生活,积极创造条件,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同时要更多的关心和指导特殊群体的学生。既要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扶贫帮困、又要做好心理障碍学生的释疑解惑工作。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不是要求每个教师在每一节课都要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要在扬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交叉使用启发式、讨论式、和谐式、自学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总希望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每一堂课都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能力得到新的提高。而学生的情感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创设情景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求知求新的内在要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觉悟和素质。为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善于带领学生置身干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使学生进人情感共鸣的境界。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因而要全面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善于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求新求活。一般来说,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性强的内容要采用启发式;感彩浓的内容宜采用和谐式;有争议的知识在教学中应采用讨论式;要求学生必须记住的知识点适合竞赛式;简单明了的教学内容最好组织学生自学。如在讲授“正当防卫”一节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将案例播放给学生,并提出讨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其次采用启发式,通过对理论的阐述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引导学生自学,并进行辅导;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法律条文,让学生把知识点记住。

3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意义

开展实践活动,实施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一大目标来抓,这要求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强化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世界观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应当加强兴趣教学活动的开展。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著名的捷克教育家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因此,政治教师应当给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教师应在有限的讲授时间里充分发挥语言魅力,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关的故事、名言、谚语;有关感兴趣的问题;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等等,都能引发学生注意焦点,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再次,应当注重情感和道德实践。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行为的正确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道理,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包括当地学校及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时事背景,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这些活动实际是学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对话中提高。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打破“应试化”评价模式的藩篱

应试化的评价模式不仅不能科学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反而会打压学生的创新热情,束缚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在此情形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务必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用更科学化的指标来衡量学生成绩,而不应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材的框架之内。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11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所应采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电子政务;意义;问题;路径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但由于电子政务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技术理性与技术要求远远超出了政府管理的现实情况,这使得电子政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凸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及建设电子政务意义

(一)电子政务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根据上述的狭义电子政务定义,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二)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1.能够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可以从多方面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如众所周知,政府每年用在文件印刷的费用是巨大的。如果这些文件在内部网站上可以查到,那么就不必花太多的钱在纸上,这样又可以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随着政府采用数字系统,软件将改造政府的工作方式,从而节约成本。

2.可以更高效地给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电子政务通过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全面信息共享等工作进程,从而营造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的电子化虚拟机关,实现广泛范围意义的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针对个性的服务选择。电子政务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样就有利于政务公开,人民群众随时可以详细地知晓政府政务,从而有助于减少政府及其官员腐败,化解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电子政务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通常是一国内最大的“企业”,如果它带头使用技术,就会自动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技能,并推动全国转移到信息市场去。政府靠行政命令或提供诱因能带动所有跟它合作业务的公司。从而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

4.提高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与科学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和见实效的行为,进而提高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

(二)电子政务立法严重滞后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如英国政府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加拿大政府《利用新技术更新政府服务规划》。各国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公文和通知的传送仍然以书面的为最权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北航副校长怀进鹏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也指出,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综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

(四)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发展电子政务任务十分紧迫

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我国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世界主要经济技术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家庭上网密切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雏形。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尚属空白,应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发展电子政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政府统一规划与领导,注重信息资源整合

在国务院中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些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之下,建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就我国目前实际,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要有政府公务员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工作都是技术等硬件的配合。为此,要健全、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政府专网。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保障电子政务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对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所进行的彻底变革。同时借鉴电子政务成熟国家的成功经验,多引进、介绍、学习国际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转变观念,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政府部门应尽快建设政府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现代化手段指导政府行政。为此各级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各方关系,从技术部门、科研院所聘请专家组成政府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实行建设的规范化。另外,政府公务员特别是管理者领导者,要强化网络意识,不仅要把电子政府当作“一种新技术形式”来看待,更要把它当作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来实践,这样才能使先进的技术为现代的政府服务。

(四)建立电子政务的法制和法律环境

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石,对电子政务进行相关的立法已势在必行。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整体立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法必须有法可依,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必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因此,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必不可缺。从目前来看,与电子政务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有必要适当加快。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身份证法、信息资源的管理传递交换条例等;而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加快研究和制定与电子签名有关的立法和法规。除此之外,由于电子政务与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而目前已有的法规尚不够健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从事犯罪活动日前猖獗,这势必影响到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而我国目前针对计算机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还分散于《刑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件》等法律、法规中;它们还不够系统、全面,其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网络安全,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用的法律——《网络刑法》,旨在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也为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加快电子化政务建设无疑会成为它摧城拔寨的利器,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篇幅有限,作者能力不足、见识有限,只能粗略地论述以下问题,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看法,有待更多的学者、专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魏文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

[2]杨世运.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1,(4).

[3]成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思考[J].信息建设,2002,(11).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12篇

1.加盟方式统一

全国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有4种加盟方式,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根据发展情况,统一选择了授权式发展方式。江油局根据服务面积、服务人口及用邮需求,充分考察现有超市、小卖部等既有场所,按照距离邮政支局及各站点2km距离以上的布局原则,认真筛选加盟商,确保发展1个,成活1个。据调查,201个站的加盟商年纯收入在500~2000元之间,没有亏损现象,更重要的是便民站给商店增加了人气,形成了销售收入,这也让加盟商对邮政便民服务站有着良好的口碑。

2.管理方式一致

①加强培训。通过对各种制度资料等的学习,相互间加强交流,借鉴兄弟支局先进经验,将支局队伍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邮政便民服务站管理专业团队,同时加强对邮政便民服务站站长的培训,使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②制度管理。在201个便民服务站点逐个安装上墙《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管理规定》、《安全用户须知》、《商务通余额查询流程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公告》等制度牌,有效规避便民服务站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③统一形象。所有的站点均挂有统一的邮政便民服务站招牌。4.运行情况良好201个便民服务站2013年1~11月共为老百姓办理助农取款业务11.12万笔;销售邮政分销产品570.84万元,即日化产品149.16万元、酒水264.05万元、农资产品157.63万元;全市所辖201个便民服务站1~11月收集销售航空机票、火车票信息共计出票847张;自2013年5月启动代收国电项目,至2013年末,代收电费31.93万笔,代收额达到2319.22万元。站点建设为百姓办了好事,替政府解了难,为加盟商增加了收入,为运营商减少了成本,初步取得了“政府肯定、加盟商有利、运营商满意、百姓称赞”的良好效果。

二、绵阳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的有益经验

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从启动到发展,时间不长,但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经验值得总结,这也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全面建成服务站的目标提供了借鉴。

1.转变邮政的发展战略

邮政在农村的业务总体处于亏损状态,自身的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契合了多方面的需求,理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盈利空间。绵阳市邮政将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放到了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2012年以来,按照四川省公司的工作方略,江油邮政大力推进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将便民服务站列为“一把手”直接管理的重点项目,将“修渠”作为工作重点,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服务,努力让老百姓“琐事不出‘格’、用邮不出村”,不断提升农民对邮政的依赖与信任程度。

2.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时期党中央的民生政策,也是地方政府赢取民心,提升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利、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单独依靠政府部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显得不切实际,政府迫切需要第三方的服务。而邮政作为一支国家队伍,与政府的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江油邮政在推进农村便民服务站建设过程中,抓住了这样的发展机遇,始终与政府部门保持沟通与联系,开展收费、取款等一些政府想做而难以做到的一些业务,以服务民生为抓手,帮政府赢得了口碑,也争取了政府在各方面的支持。

3.尊重农民的市场需求

邮政便民服务站最终的服务标的是农民的需求。农民的需求有着自身的市场特点,一是单笔业务量小。以取款为例,取一笔款一般收费1元,但有取款需求的农民颇多,尤其是哪些离城较远、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二是需求种类多。除了取款以外,还有充电话费、代收水电费等业务要求。邮政便民服务站不因单个业务经济效益低,依然开通了多个农民有需求愿望的业务平台。邮政便民服务站尊重农民的市场需求,并尽力提供周到体贴的服务。以代销化肥农药为例,市局要求各服务站点必须将产品送到农民家中或者劳作的田间,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绵阳邮政的温暖。

4.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

邮政便民服务站的业务除了帮政府部门分忧解难以外,还着力开拓其他业务。农村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是市场的“蓝海”。但是当前单个的业务要在农村推动,却面临巨大的运行成本,以购买飞机票、火车票为例,如果仿造城市在农村建立一个火车票、汽车票代购站点,将难以维持运转,而邮政便民服务站将多个业务进行叠加,将成本越摊越薄。邮政便民服务站抓住了这样的市场特点,与移动公司、燃气公司等多家企业或运营商进行业务洽谈,利用网络平台对各业务进行整合,替企业或运营商减少了成本,实现了各业务在农村的推广,也增加了便民服务站的盈利点。

三、绵阳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便民服务站建设在农村服务民生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据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便民服务站建设更好地实现“为民、便民、惠民”。

1.业务素质较低

农村各邮政便民服务站点工作人员一般年纪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虽然在加盟时对业务操作人员进行过培训,但随着业务发展,农民来便民服务站办理的业务增加,一些站点的工作人员学习能力不足,就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表现在业务操作不熟,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态度烦躁,影响了邮政服务的整体形象。

2.网络保障不力

邮政便民服务站的业务操作的必须条件是网络畅通,但在农村网络却是个重要的问题,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还未普及到,这为江油市2014的工作计划(拟在2014年实现全市村村均有邮政便民服务站站点设置了最大障碍。即使在已经接通网线的部分农村地区,网络的速度与稳定性也有待提升。网络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办理并造成业务纠纷的增多。

3.技术支撑不够

目前,邮政便民服务的信息平台上各专业信息平台互不连通,各专业平台、各电子渠道的独立特征明显,联网互通性较差。便民服务站系统还不能满足“一个客户、一点接入、多个产品、一站服务”的方便快捷的要求,未能实现在同一平台将所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还做不到便民服务站、电子化支局、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业务平台之间的系统互联互通和联网运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业务开发的便利性,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4.业务分红不高

一些加盟商在加入初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却认为与自己的预想有差距。加盟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需缴纳数万元保证金,而且分红较低,不如加盟移动、电信等企业的收入分红高,并且在业务支持也不像移动、电信等有话费充值折扣等促销活动。一些地区利安、华夏通、拉卡拉等与邮政便民服务站的竞争已相对激烈,在江油单个业务的替代性也比较强,随着潜在竞争对手的加入,今后江油邮政便民站的建设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因此,理顺收入分配是便民服务站建设今后需要考虑的因素。

5.退出机制不活

邮政便民服务站服务的业务内容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但是服务兼有市场化收费的方式,用市场化的方式就有加盟商的进入与退出问题。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的站点选取严格把关,成活率高,但是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也面临一个退出的问题。目前的退出机制在实践过程中还显得不顺畅,这也导致一些经营不善的站点出现抵触情绪,容易导致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状态,结果邮政管理部门想管而管不到位,影响来办事的老百姓对便民服务站的评价,也引起其他加盟对象的顾虑。

四、加强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的思考

为更好地推进便民服务站建设与作用发挥,为邮政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邮政部门必须进行认真研究,以提升发展层次,拓宽发展项目,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技术平台为手段,促进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健康发展。

1.争取政府更大支撑

江油邮政便民服务已经得到了江油市的初步肯定,如在政务中心为邮政免费提供了200余平方米的营业场所。但还有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需要邮政与政府进一步的沟通,力争政府将便民服务站建设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使便民服务站建设有组织保障,“借力政府部门”推动市场拓展(据调查,绵阳目督办已经有了这样的设想并将实施);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争取资金支持;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争取简化办事程序;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争取新闻媒体部门扩大便民服务站建设的宣传。

2.拓展更多业务种类

便民服务站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上,要坚持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进一步增强邮政渠道在农村市场的竞争力,为政府分忧解难。①向生产领域拓展: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信息服务,为城乡有志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等服务;②向科技领域拓展: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送科技下乡;③向流通领域拓展:分散农户和企业洽谈供销事宜,建立健全农副产品供求及价格平台,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种中介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采用更多加盟方式

授权式加盟方式,提高了加盟商的存活力,但是却不利于市场的退出与站点的覆盖。除了授权式加盟以外,还有个体独立经营:将便民服务站作为单独的业务,合作经营;与电信等有业务重叠的部门合作,由村级机构代办。这3种方式各自都有一定的优缺点。第一种方式适合半志愿性质的服务,存活率不高,另外两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各行政村,可以灵活采用加盟方式,这样也对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有辅助作用,针对授权式加盟商退出,可用另外3种方式进行承接。

4.提升业务办理平台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13篇

内容论文摘要:“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难点,受到“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的影响。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措施。 论文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安全 措施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电子政务受到人文环境的约束 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一方面,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不少人对电子政务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和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模式,对电子化给传统政务办公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革认识不足又难以适应。把电子政务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认为电子政务是一个技术问题,从而加强硬件投入,却不重视软件的开发,也不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更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使建立起来的网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门利益自我保护根深蒂固。电子政务建设强调政府流程再造,需要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必然会带来政府相关部门利益和部门的消失和权利的削弱,会减少人员等,对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也会增大。 (二)标准化程度低,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 电子政务建设没有完全以政府业务流程为导向,各业务系统共享程度较低,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尽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严禁重复建设”的明确要求,但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的规划,政务专网建设存在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不能支持实现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跨部门业务不能协同。“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尚不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性建设刚刚开始,制约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三)注重“电子”建设,忽视政府业务流程的改进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和各种软件,政府上网以后,就算建成电子政务。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原有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结构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信息在行政传播过程中呈现非对称性和层级性,往往造成信息的失真或失效。另一方面,传统的业务流程不适应电子政务。传统的政府机构条块分割,职能包罗万象,政府业务数据流程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人力分配被分割在多个部门,使得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管理,在建立电子政务系统时,各个系统相互独立,技术与规范各不相同,结果是建立起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种多层次、低效能的行政机构和业务流程不利于信息的统一收集和整理。 (四)安全存在隐患,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信息时代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总体上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政务系统大多分级、分域保护不明确;安全隔离不彻底,内外网承载业务划分与信息安全的要求不对等;密码与信任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安全技术缺乏创新性与自主性,同时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合理改造。呈快速上升趋势的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等犯罪活动使网络泄密事件屡有发生。这些都存在对电子政务系统构成威协的不安全因素。 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措施 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各级政府机构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现状,针对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健全领导机构,规划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目前,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地方之间、部门之间不能协同共享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因此,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一方面,国务院要成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14篇

摘 要 电子政务既是政务信息化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现代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显著标志,还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之一。武汉作为我国中部特大中心城市,要实现中部崛起、和在中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必须要不断加快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政务创新 行政流程再造 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是政务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是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政府管理中的政策不够透明、管理职能单一和运转效率不高等现象,已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同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同时,客观上也要求政府创新政务处理模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1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意义 1.1 可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的实现可以有效地向市民提供交互式服务,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上网,为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履行职能、实施管理、提供服务的行动平台,政府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特征,通过建设各级政府网站、及时政府信息以及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将政府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和市民和企业日益增长的政务信息需求之间架起方便、快捷的沟通桥梁,随时能够倾听市民的心声、接受市民的监督,变"政府管理导向"为"为民服务导向",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以政务公开为突破口,规范政府行政管理行为。政府部门在网上公开各自的工作职能和职责、政策文件、重要活动,以及有关办事项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使老百姓了解各部门"主要干什么,具体怎么办"。同时,通过设立网上电子公告牌、投诉信箱等形式,开辟老百姓评判政府部门行为的渠道,自觉将本部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从而达到杜绝"暗箱操作"、不断规范行政行为、完善政府管理的目的,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透明的办事环境。 1.2 是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的切入点 电子政务是城市信息化的核心和重点,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必将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的进程。电子政务的整体策划和设计应以城市电子政府各项应用和服务为目标,参考城市信息化总体构架和电子政务逻辑结构模型,结合城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包括网络、平安和应用支撑体系在内的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总体技术方案应给出电子政务的总体建设目标、总体功能目标、总体组成以及各个专业系统的方案等,总体实施方案应明确具体建设项目、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分期建设计划以及管理办法等。 1.3 是促进政府行政流程再造的需要 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革命,它不仅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地公开和透明,政府要通过网络去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更意味着政府工业时代形成的职能式、集权化的政务流程必须再造,才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现代政府的要求。 政府行政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绕不过的门槛。政府行政流程再造是政府根据电子政务运作的内在机理为原则,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转变为以公众服务需求为起点,政府应创造出对公众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终点,进行一系列借助网络运行的政务活动。政府再造后的行政流程以公众满足为目标,有两个基本特征论文摘要:一是面向公众,以事务为中心;二是跨越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的现有边界。再造流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流程本身,而是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电子政务的特征和优势,提高政府竞争力。 2 武汉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目前状况 2.1 领导体制逐步完善 为科学规划和实施信息化重点工程,武汉市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适时调整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组成部门和人员,实现了党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组织的协调和统一。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设计专班,包括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人员和有关信息化专家。组织体制的创新,为推进武汉电子政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有利的技

政务建设论文范文第15篇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研究(1) --兼谈如何贯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2011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作出了部署。(一)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面向需求,立足应用;突出重点,有序发展。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二)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电子政务规划工作,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三)引导推广电子商务。(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五)深入开展信息化战略和规划研究。 从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会议的主要内容来看,强调了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我国信息化过程中的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而两者的结合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更显重要,因此加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加速中国信息化的进程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1.1 传统政府运作机制和部分政府官员的守旧观念的束缚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政府信息资源高度共享、高效运作的新的政府模式,是对传统政府运作机制的扬弃。在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运作体制及机制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的改革,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机构设置和行政流程不合理,办事透明度低,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各政府机构各自为政,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这些问题都成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互通互联的障碍。 另外,部分政府部门官员留恋并习惯于传统的公务文书形式,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礼,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阻碍之一。 1.2 信息利用率低,开发手段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资源中80%有价值的信息以及3000多个信息库,但能保持动态更新和有效利用的信息库仅占10%左右,其他大部分信息资源都没有被充分利用和适时更新,基本上是“死库”,从而形成一方面需要政府信息的企业和个人缺乏正常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大量信息却“锁”在政府部门的办公室里白白浪费的尴尬局面。许多地方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原始信息多、加工整理信息少,孤立分散的信息多、交流共享的信息少,传统载体方式多、电子方式少,行政性开发的信息多、市场化开发的信息少,静态的信息多、动态的信息少的现象。 1.3 数据来源的复杂性、信息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信息孤岛” 前几年,各部门、各地方也建了不少政务信息数据库,但由于国家缺乏一个权威机构来进行管理、协调与监督,缺少一个统一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结果造成数据交叉采集、指标口径不一致、信息流通瓶颈等问题,制约着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利用。在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下,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壁垒森严,“老死不相往来”,各自为政,自行规定一套很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