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

开放管理论文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任务就是由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以身心发展和知识累积为主转变为以完成特定的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社会期望和完成工作的要求为主。对开放教育的学员而言,学习任务就是促使其有效完成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提高社会威望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习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或生活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很希望有速成效果。

1.2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开放教育学员在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自己的倾向和爱好,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如下四种:①行动型。有些开放教育的学员倾向于“从做中学”,他们对教师详细的讲授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就会不经过思考就会给予答案。他们热心于新事物,喜欢新的体验。在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的也很积极、主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领导者的地位。②深思型。这类学员主要表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很长的考虑时间,经常犹豫不决,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更多地信息。这类学员还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因为这样便于收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③理论型。这类学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喜欢先了解基本原理,然后提出假设,并采用循环渐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常常用客观的、公正的和逻辑性较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不接受他人的主观判断和众多的不同观点,往往只看重自己的理解。④试验型。这类的学员喜欢尝试和应用新的观点。对于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尝试后才会相信,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善于用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充满信息、精力充沛,因此就会觉得教师讲的太多,他们认为只有在新的情景下才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们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失望。

1.3学习需要的类型多样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内部需要如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以及得到认同与尊重的需要;外部需要包括社会威望、群体活动等引起的外部期望以及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等。可以概括外:职业提高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刺激的需要、外部期望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等。还有一些学员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学员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开放教育《财务管理》(省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建设的普教化,忽视开放教育学员特色长时间以来,开放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开放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基本与普通教育相似,而忽视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学员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似。基于开放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开放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讲授的方法,学员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开放教育教学的主导形式,没有的做到真正意义上开放教学。

2.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结构不够合理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编排基本还是注重基础的财务理论,这种编排方式强调课程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求全、求广、求深,但对符合开放教育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技能性和参与性的课程内容呈现则比较少,甚至是没有。课程教学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环节被相应的忽视,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实施活动中,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使《财务管理》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导致学员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使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应付考试和混文凭,真正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一线,还是不能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

2.3《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学员学习兴趣不高开放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满足不了学员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不少教育管理机构对开放教育不重视,不少的人对开放不了解,有部分人甚至把开放教育当作是不正规教育形式,是在糊弄学员。由于不重视,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由于开放教育发展时间比短,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与开放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现有《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很少有体现开放教育学习特点的开放教育教材,内容相对来陈旧,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很少,学生不能从《财务管理》课程中得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再加上《财务管理》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公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而开放教育学员的基础又不是太好,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完全是为了应付毕业学分。

2.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单一,考核方式不够灵活,适应不了学员的多方位学习需求当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还主要是文字教材为主,主要是主教材、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复习资料等,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多种媒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几乎没有。《财务管理》的仿真虚拟实践软件也比较缺乏,学员的真正实践机会很少。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的纸质试卷为主和平时形成的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理论考试组成,学员技能的考核和实践方面的考核非常少,考核只注重了死记硬背,对财务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核不多。

3基于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模式构建

3.1根据专业需求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资源财务管理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学科中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就需要对财务管理课程分层次建设,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员的需求。目前,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很多使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的财务管理学教材,部分学校在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物流等省管课程的财务管理课程也是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课程难度上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明显偏大,而不同专业学员采用同一标准的教材,也不符合学员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开放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可以分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对于会计专业要采用国家开放大学的统一财务管理教材,统一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财务管理是省设课课程,要结合学员实际和需求尽量去自建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在省设课的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工商管理、市场销售、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等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理财方法和必要的理财技术即可,财务管理基础作为财务管理的入门课程就可满足需要,同时减少较深理论知识,增加好学易懂的经典案例和理财技能指导的内容,这样学员学习也较为容易,因此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

3.2实现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即使做案例教学也无法将理论基础及应用解释得清楚明白,而开放教育的学员大多都有实际企业工作与管理经历,可能也接触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因此对教师理论教学感到和企业管理实际不一样,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足,教师也缺乏感染力。此外,单纯由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只会让学员被动接受,不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如何使用以及用于企业管理何处,只有将所学财务知识直接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应用。本人经过多年的开放教育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实现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对接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并且效果显著。

①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ERP沙盘的财务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作为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非常有效的。ERP沙盘是模拟企业供、产、销实际中遇到的财务行为,促使学员去思考,怎样顺利完成相应的财务活动,这样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学员容易接受,财务技能也相应的掌握。开发财务管理网上模拟实训平台,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手段,通过模拟设计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的分配、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使学员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财务管理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学员进行ERP实训比赛,学员通过实训,使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②企业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由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较少,并且真正到企业实际实践的机会更少,这给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主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资料。做法就是将一个教学班模拟成为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然后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将学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通过模拟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③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有实际工作岗位,教师可以动员学员到自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和考查,和企业的一线财务人员进行交流、取经,体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探索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

④在岗实践。开放教育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投资、统筹、利润分配以及流动资产管理等具体方案,通过这种方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学员还可以在网上教学时相互交流,有时也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⑤邀请企业一线财务人员或财务专家到学校进行具体财务管理的实践讲座,以此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每个学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录用会计和财务人员的标准,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样学生也会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的应聘能力和应对实际财务工作的能力。

⑥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开放教育的多数教师都是一直从事课堂教学和研究的,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缺少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课程案例的理解多来源于文献资料,因此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学科的现象,很难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研究等方式锻炼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并且丰富教师的财务管理经验。

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这些企业作为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增加学员的财务管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资金运作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学员从资金筹集、资金储备再到资金投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从财务管理实务中去了解和体会,增加对财务活动的感性认识。

3.3基于开放教育学员特点建设有适应性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在身,有的还有家庭,大多是在工作之余,家务完成后才有时间学习,因此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去听面授课和圆满完成书面作业。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把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网络化,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利用点滴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考核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算考核合格,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集中纸质的考核方式,做到随学随考,学完考过。在课程网络资源中要有学员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4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的成果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课程设置方面

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有明确的要求,开设了宏微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小企业管理、货币银行学、成本管理、公司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流通概论等专业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专业课程中没有基于国际或国内的实际工商管理案例的课程,仅仅依靠教师在教学中将相关的实践知识以零散形式分布到相应的课程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用书不能适应经济环境迅速变化,创意不够新颖,案例内容陈旧未能跟上时代的变迁,指导意义低、实用性能差。

(二)知识结构方面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基于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现代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业务决策。就业管理职位方面,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其他方面的实际操作岗位为主要方向。但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设置岗位实践操作相匹配的相关课程,只是按文字教材解课本案例,完全侧重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环节的学习,这使得教学模式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职场中可能会出现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相脱离的现象。

(三)课程定位方面

一些学生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是希望学业完成后得到一个管理职位,有着非常高的就业期望值,不想从底层开始做起。这归因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侧重管理知识以及管理身份的培训,导致该专业学生眼高手低,创新能力不够。教学过程中缺乏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学习后不能合理进行自我定位。学生认为从底层做起,就会与专业相背离,就业观造成了偏差,形成了错误的就业观念。正常情况下管理岗位需要从业人员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学生在校园学习中接受不到实际操作知识,自然不能直接从事管理工作。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注重个性发展

在注重人才培养的新时代,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主题。每个学生的知识宽度、人格特质、兴趣爱好和心理的成熟度都是不同的。在共同的文化学习环境中,要重视学生个人思维方式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今天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勇于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此外,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一面,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他们的兴趣方向,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向形成不同的个性发展潜能。

(二)强化师资队伍

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不仅仅是需要鼓励学生加强自身个性发展的想法,还需要完善师资队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并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构建让学生完全参与教学的新形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思维正确健康的发展在其成长阶段是相当必要的,只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在学生的人格建立初期培养其创新能力,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评价体系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思维发展受到局限性,导致成僵化的思维定势。学生接受到的仅仅是模仿教师的行为和思想,但缺乏改进和创新。太多的学生缺少个性,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要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是作为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特质,发掘自己的潜力、才能够快速和社会与时俱进。我们应该注意到教学评价已从传统只看结果向过程发生转变,更注重学生通过自我心态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应从单一评价系统进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的研究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突出实践教学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招生管理开放教育春、秋两季招生工作结束后,继续接受学生报名参加开放教育学习,并随时为学生安排课程学习。其招生时间为:春季是三月中旬至六月中旬,秋季是九月中旬至十一月底,其他时间为正常的春、秋两季招生。各教学点招生的专业,与同季国家开放大学批准教学点的招生专业相同,学生的入学条件需符合开放教育入学条件。学生信息由教学点在下一季正常招生期间录入到OA招生报名管理系统,成为下一季的开放教育新生。

2学籍管理“随到随学”学生将参照国家开放大学学籍管理条例进行学籍管理;新生在通过入学资格审核后,省校按临时学号发放学生证,以便学生参加课程学习及考试;同时,分校需对学生手工建档进行管理,并在学生取得正式学籍后按系统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3教学管理由于“随到随学”学生入学相对较晚,且其所修专业规则实际是下一学期取得正式学籍后的专业规则,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以及防止下一学期专业规则出现调整的情况,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只能选取2~4门必修(省)课程进行学习,或选取统设必修课,如《英语Ⅰ(1)(2)》、《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公共基础课程进行学习,不能开设其它中央电大考试的统设课程。

4考试管理“随到随学”学生的考试组织严格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管理要求进行;学生进行报考时,按照省校统一设计的excel格式报考表填写报考数据,考点严格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安排手工进行考场编排,即手工编制考场签到表和考生考试条;考生考后试卷按科目单独装订,并在试卷袋上标明“随到随学”字样,以便省校将成绩录入到excel成绩表中进行。

5成绩管理考试结束后,省校对“随到随学”试卷进行手工登分;成绩以excel电子表格的形式随同当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一起;在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后,省校再将学生成绩补登录到电大教务系统(CPS1.0)。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

1技术架构本系统具有用户分布广泛,涉及省校、分校、教学点各级管理人员,采用分级管理模式;系统建设规模中等,属于部门级管理系统,业务需求较为繁杂,具有使用简单、易扩展、易维护、开发周期相对较短等特点。所以系统开发采用当前流行的用于开发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B/S结构模式,利用ASP+Sqlserver2005作为开发工具,结合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进行开发。

1.1B/S模式学生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主流模式是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也称瘦客户端模式,系统主要由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三个层次组成。B/S模式无须为每个用户安装客户端软件,用户使用通用的web浏览器(如IE、Firefox)即可进行所有的操作;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其中web服务器连接web浏览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在后台处理用户的各种操作请求并将结果通过web浏览器呈现给用户,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系统所需的各类数据供用户访问。这种模式具有界面统一、使用简单、易于维护、扩展性好等优点。

1.2程序文件组织方式无论使用何种开发工具,开发一个功能完善、易于使用、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应用系统,都会生成较多的程序文件,如何组织这些文件,使开发者或维护者能够快速、清晰地了解系统结构、功能,并根据功能快速地定位到相应的程序文件,避免在今后的维护或扩展过程中,过多地纠缠于程序文件组织和分析,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本系统利用asp的数据库访问功能,将实现系统各个功能的web程序文件(.asp文件)通过sqlserver2005数据库表进行组织,系统通过访问数据库表列出所有功能供用户操作。在进行维护操作时,通过数据库表即可清晰了解系统结构并快速定位到所需进行维护的web程序文件,进行系统扩展时也只需开发新的web程序文件,并将新web程序文件属性插入到数据库表中即可,而不需修改原有的web程序文件。同时,通过数据库表来组织web程序文件,也可以达到控制访问权限的目的,该功能将在后文进行阐述。

2业务架构开放教育“随到随学”学生的管理涉及到省校、分校、教学点三级管理人员,各级人员操作功能既有统一性,也有特殊性,即某部分功能是所有用户都可使用,某部分功能只提供给某一级的管理人员使用。同时学生分布在全区各个教学点,各个教学点之间的学生数据应具有独立性,教学点、分校、省校之间的数据又应具有从属性,即教学点只能管理本教学点的学生数据,分校可管理所属教学点的所有学生数据,省校可管理全部学生数据。开放教育“随到随学”学生管理的这种业务需求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2.1功能访问权限控制系统功能的访问权限应是省校权限具有所有分校权限、教学点权限及其自身的特殊权限,分校权限具有所有教学点权限及其自身的特殊权限,教学点只具有相应的教学点权限。为满足各级管理人员访问权限的统一性和特殊性,本系统使用web程序文件数据表来管理各个web程序文件,并为每个web程序文件分配相应权限,即通过字段“yhgs”赋予每个web程序文件相应的访问权限,如某个web程序文件(.asp文件)权限为“1”,则表示该文件只能由省校用户访问,权限为“2”则可由省校和分校用户访问,权限为“3”,则可由所有用户访问。同时,在特殊功能实现的程序文件内进行代码级的权限匹配,如该功能与用户级别不匹配,则即使用户访问到该程序文件,也无法执行其功能。

2.2数据访问控制开放教育的办学特征和“随到随学”学生管理的业务流程决定了系统中各教学点、各分校之间的学生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同时,教学点与分校、分校与省校之间的学生数据又具有从属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数据在系统中既不相互混淆,又能进行统一管理。系统通过为每名学生设置一个三级学校代码来实现数据的控制访问,学校代码设置规则如下:3位省校代码+2位分校代码+2位教学点代码,如某学生所属学校代码为4500001,则表示该生是广西电大总校直属学院的学生。3级管理人员分别在对学生数据进行访问时,系统通过比对用户级别与学生学校代码的匹配程度来决定该用户是否能访问该学生数据,从而达到控制数据访问的目的。

2.3功能架构经过多年的实践管理发现,“随到随学”学生的管理虽然在业务上具有其特殊性,但其在招生、学籍、教学、考试等各个环节的数据管理大多与正式取得学籍的学生无异,基于这一考虑,系统在保证开发实现“随到随学”学生管理特殊的基础上,其他通用功能的开发和设计都力求使系统界面、功能、业务流程、使用习惯与电大教务管理系统(CPS1.0)相同或相近,并尽量使之符合以往按excel方式进行管理时的习惯,使用户工作过度更加自然,更加简单易用。

2.3.1系统管理用于维护和设置系统的基础数据,如添加和查询省校、分校、教学点等各级用户;添加设置考试学期,使后期的考试报考及成绩数据能按学期进行管理;设置学校地址,以便在考生的考试条上显示考试地址。

2.3.2学籍管理本模块为整个系统的运转提供了数据基础,用于录入或导入新生信息;生成新生的临时学号;并在学生取得正式学籍之后,通过录入学生的正式学号,使学生的“随到随学”成绩能与电大教务系统(CPS1.0)对接。其中导入新生信息功能通过excel格式进行导入,以便于将以前按excel方式进行管理时的新生数据导入系统。

2.3.3考试管理用于给考生进行考试科目报考或通过excel方式导入考生的报考数据;对报考数据进行考场编排后,通过系统即可打印考场签到单和考生考试条,解决以往手工报考、编排、打印材料时工作量大、容易错漏的缺点。由于电大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为保证系统考试安排符合国家开放大学统一要求,本模块涉及到的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核方式等部分基础数据需从电大教务系统(CPS1.0)数据库中获取(通过系统管理员导出后再导入本系统)。

2.3.4成绩管理按照国家开放大学成绩管理规定,主要采用按保密号不拆卷登分的方式录入成绩,对部分特殊考试成绩实行按学号拆卷登分的方式录入成绩;查询、导出考生成绩;对历次“随到随学”且成绩仍未录入到电大教务系统的成绩采用成绩顺延的方式将其顺延至当前学期,以便省校管理人员将其录入电大教务系统(CPS1.0),解决以往需经多个学期才能取得正式学籍的学生成绩管理繁杂的缺点。

三、结束语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人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成人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分布松散,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重视学籍管理,明确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手段使得传统教育向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终身性发展。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电大的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具有允许学生自主选课,选择学习时间及个性化考试等特点,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正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给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主要内容

1.新生人学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参加电大统一的人学测试,经过资格审核后报教育部学生司备案,同时将新人学的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教务管理系统统一生成学号,建立开放教育学生基本电子学籍档案。

2.学籍异动工作管理:所谓学籍异动是指学生因工作调动,搬迁等原因申请的转学、转专业。学籍异动经学员自己提出申请,经过教学点和省电大批准上报中央电大备案同时建立电子异动记录档案。

3.课程注册管理:学生人学后每个学期在专业规则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本学期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注册学习。各教学点根据学生的课程注册信息开设课程并将数据汇总上报省电大,省电大汇总各地市数据上报中央电大。课程注册是每个学期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材征订,教学、考试安排及收费的基础和依据。

4.毕业、学位审核:指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后,达到毕业年限由教学点上报到省电大进行毕业资格审核,省电大审核后将结果上报中央电大进行终审,最后由中央电大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授予学位。

二、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主要特点

1.个性化管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学上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教学形式上由原来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根据上述特点电大目前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允许学生自由选课,淡化了传统的班级管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班级管理到学生的个别化管理。

2.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电大学籍管理工作中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发了多个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的系统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转变了管理观念、改革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目前电大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实行学生自主选课,个别化管理,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1.入学注册数据带来的问题: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实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后,人学的电子注册数据是学生人学资格、毕业审核、学历上网的主要数据来源和依据,但是由于招生人学时间紧,教学点分散,操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带来了人学电子注册数据的不准确性。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书的颁发和学历证书的网上认证,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自主选课和课程注册带来的问题: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课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方式,但是部分学生自主选课时不根据专业规则要求存在多选、漏选、误选的情况。另外由于开放教育办学层次、专业和课程的多样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规则中的学分和收费标准的不同给学籍管理的选课和注册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学籍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统计、核实和修正学生的选课注册数据。由于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制定的不科学、不严谨性,使得课程注册工作流程过于繁琐,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实行。

2.成绩和毕业审核的问题:开放教育的教务管理实现了考试过程和成绩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大大减轻了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但是由于办学层次和专业的多样性,出现部分相近名称课程的ID(课程代码,ID不同则代表不同课程)不同但是试卷相同的情况,而计算机系统只认ID不认中文名称,造成部分学生考试完后成绩得不到认证。这给学籍管理中的毕业审核工作带来了麻烦也影响到了毕业证书发放的进度。

四、通过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分析,我们从实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利益的思想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改革意见和想法。

1、学籍管理规定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部门比较多的岗位,涉及的因素也很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不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按管理规定的要求,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电大成人开放教育特点的详细学籍管理规定和相关文件汇编,另外建立专门学籍管理制度和文件查询网站供学生和教师查询,组织相关人员以各种形式学习文件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是减少错误的必要手段。达到规章制度人人熟悉,文件精神深人人心的效果,做到制度的详细化、公开化和透明化。

2、规范课程的设置和专业规则的制定

对开放教育的课程开设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必修和选修课,尽量做到能合并的课程进行合并,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应使用同样的教材和试卷等,避免引起混淆。规范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设置等。对专业规则的制定严格把关,做到相对稳定。逐步使课程注册工作由过去的按年级专业制定收费标准过渡到以课程为收费标准。

3、加强学生选课工作的辅导和检查制度

完全学分制后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但是学生对专业课程不甚了解存在先选和误选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选课制度,不是把这个工作简单地交给学生,而应在每个专业设立多位专业教师作为辅导员,公开联系方式,在公开网站上对所有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对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使得每个学生在详细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后再安排专业辅导员指导他们进行选课。另外每个教学点的管理人员要详细核对学生的选课结果,如有错误及时进行修正。

4、加强学籍档案资料的管理

学籍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和整体档案。个人档案是为每个学生设立的档案信息如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籍卡等,整体档案是针对某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设立的档案如录取花名册和毕业生花名册、成绩册等。学籍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因此保存好原始资料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学期派专人收集学生的纸质档案材料并归类编号按顺序存放,同时根据纸质档案通过开发的系统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以方便信息的查询和。

5、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

毕业审核环节处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口”位置,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由于中央电大系统学生数量庞大,每个学期毕业证书办理日期都较长,为使毕业生在最快的时间拿到毕业证书,改革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加快毕业审核进度是学籍管理的重要工作。

因此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应立刻对当期需要毕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初审,将名单尽快发放到教学点核对,同时梳理相关问题,与考务和专业规则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毕业审核工作流程制度进行联动,发挥系统和技术的优势,对反映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加快毕业审核信息的上传和下达。

6、不断开发管理软件,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人。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情况的汇总和系统分析,联合开发部门及时地制作处理相关任务的软件项目,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我们专门制作了“教务信息系统”、“教务数据上传和下载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在籍学生基本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培训,使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开放教育机构知识系统(Education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OEKMS)框架建立的基础是开放教育各类从业人员对知识的需求。系统架构研究的目的是对开放教育机构现有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为知识的研究、创造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开放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可分为如下几类:教师、科研人员、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5]。教师主要从事机构中的教学工作,是系统的主要用户。科研人员对开放教育系统管理和发展在理论层面提供指引并对一线实践进行指导。管理人员主要指机构教学、教务、科研等工作进行管理的人员,他们要为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活动和教务等工作提供各种支持服务并进行规范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主要对机构内的教学与管理、科研等工作提供支持、服务与保障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学习活动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创造、学习、交流和应用知识。OEKMS的各类用户将会在框架中进行各类知识活动,并从活动中获得对工作有益的帮助,根据获得的信息熟悉新的工作或对现有工作进行改进,从而使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得到很好地提升。OEKMS系统以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情境为设计思路。根据各类用户具体情况分析出相关知识并将分析出的结果提供给相关用户。OEKMS系统本体的建立是核心问题,用户所需求的工作情景必须通过本体的建立来识别。系统设计模块间关系如图1所示。图1设计策略本研究核心工作流是以机构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的分析是以相应用户的特征及其相关知识的使用情境,知识的分析是基于领域知识的界定,并对知识的作用方式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的策略,以上策略的实现依赖于相应领域本体和相关推理逻辑的建立,通过将机构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知识的格式化,OEKMS就可以实现语义查询等服务。

2开放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OEKMS)模型

2.1建构的目标构建OEKMS模型的目标是推动知识抽取和知识服务,建立一个面向用户工作角色、特点、工作活动和知识的需求情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四个关键点:工作角色、活动、应用现状和知识提取与服务。

2.1.1工作角色(JobRole)不同用户的知识应用活动和需求通常都与他们的工作紧密相关。OEKMS系统需要根据以上基础来建立一系列的映射规则用以说明本体和本体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知识和活动之间的关系,知识和工作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将提供给算法库系统用以服务实现的算法。

2.1.2工作活动(JobActivity)用户在工作活动中要进行知识管理与使用。用户需要使用基于工作活动和情境的知识管理系统来确定知识提取的重要依据[6]。缺少对工作活动目标和环境的分析会增加判断系统的困难,提供适当对于知识的说明对用户特定工作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2.1.3知识应用情境(UsingContext)OEKMS要实现实时、动态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使用本体,语义服务来了解用户,并自动适应用户的情况[7]。情境感知计算中基于本体的方法在分布式系统的应用最广泛,情境感知计算能够实现基于情景分析和知识的上下文推理,在描述上通过利用上下文本体来实现能够与本体紧密联系。

2.1.4知识抽取和推送(KnowledgePushandPull)知识提取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将知识库中符合要求的知识给用户的进程。知识推送系统通常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和利益,主动提供用户的知识[8]。知识推送是根据用户选择需要来进行,OEKMS用户的本体是基于知识抽取的本体。OEKMS建模目标是建立知识和使用对象实现用户的工作角色和工作活动的本体描述,通过语义查询和语义服务来完成一系列的功能[9]。

2.2OEKMS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体及管理,第二部分是知识库,第三部分是综合服务层,第四部分是用户应用部分。该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本体及管理、元数据、知识库管理和用户交互层分别面向本体群、知识、用户和应用四个方面。这四个部分建立联系的中间枢纽由综合处理层完成。本体及其管理层要对本体及其管理系统的操作进行领域知识概念化,对用户描述的语境和背景进行概念化并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建立的行为概念化。主要包含三个子部分:第一子部分是进行领域知识和知识应用情境概念化描述的本体群;第二子部分是本体的管理;第三子部分是面向本体工程师的本体管理交互部分。知识库管理层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元数据的标注以实现元数据格式的规范化,使其成为本体能理解的数据,再对经过格式化的元数据进行必要的转化和整理,最后将处理好的元数据以规范的方式存入知识库中[10]。用户交互层是OEKMS提供给用户来形容他们需要的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目的[11]。提供系统与之交互的界面,提供用户表达需要,应用知识及其一系列的反馈功能的工具。综合服务层用于实现用户从知识库中提取信息知识并对知识进行修订的一系列功能,需要大量推理规则的支持。是用户同知识基础之间的核心链接。综合服务过程中是由不同的接口通道实现信息传输约束力的计算架构。接口通道彼此独立,但每个接口通道也可以调用另一个接口通道及下属通道[12]。

2.3OEKMS的主体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创建本体,将文档的内容特征通过语义关系连接起来,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大量语义数据的自动转换与管理。在知识的语义表达上使用可视化方式展现出来,用户可以完全或在部分文档中,使用语义模型能够让用户知晓和分享知识。本体管理是多本体系统能保证有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含本体的学习、本体进化、本体映射和本体评估等各方面的工作,是一个基于本体的应用系统必备的功能,其主要作用是让系统中的核心本体、本地本体和分布本体之间能协调地工作,保持及时地更新和发展,保持在系统中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经过标注的语义本体知识基础,可以产生一定的判断,基于对有关信息建立语义之间的连接。知识发现中的语义关系可以通过机器推理将一些不能立即出现的建立起来。消除对可能产生多种不同意思字串的歧义。知识管理系统中,对于应用情境识别和判定的效率可以提高知识抽取的准确性和效率,功能的实现建立在语义查询的实现、应用情境本体对知识应用情境组成因素的描述和对各因素间关系描述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上。在获取了用户对应用情境描述的信息后,系统应能自动地进行情境识别和鉴定。系统根据用户与系统交互过程中留下的记录,如搜索的内容和关键字等来描述用户情况,使用语义网技术通过用户本体和知识本体结合更准确地确定用户兴趣,并提示和推送知识。让用户基于特定种类的命名实体形成检索的能力将提高搜索的精度。

3系统(OEKMS)运行过程

3.1知识提供、识别及保存的过程当用户将自己拥有或发现、认为有价值的知识提供到OEKMS系统中时,系统会对知识的有关属性和特征值进行认别和获取,然后再按这些特征情况进行知识说明并保存到知识库中,基本进行过程如图3所示。用户提供知识给系统后,知识将由本体库中领域知识本体和文档本体进行知识的形式化,成为各本体的实例,形式化处理完成后的知识将被保存到知识库中。用户提供知识时会对知识的形态、类型、适用人群和适用工作活动等情况进行说明,说明信息在用知识本体和文档本体对知识进行实例化时将从对应本体子类和属性的内容呈现出来。形成本体们的实例并保存到知识使用情境的描述和对要进行活动的说明,形成语义查询,在知识库中提取出与使用情境和活动要求相符合的知识给用户,这时提供给用户的不仅是一条条知识,还有知识使用情境的说明,以帮助用户决定他的活动中需要使用的知识到底是哪些。

3.2应用知识的过程用户对自身需要掌握程度有三种情况。(1)用户清楚了解自己当前进行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是什么,系统将会进行推理判断并提供与使用者的要求相匹配的知识,然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最后选定知识。通过清楚的描述语义搜索条件(按知识本体的规定进行描述),系统即可按描述提供用户所需要的知识及知识使用情况的信息。(2)用户能清楚描述使用知识的情境,但不能清楚描述所需要的知识。用户清楚知识的情境,但对知识的需要不清楚。系统根据用户对知识使用情境的描述和对要进行活动的说明,形成语义查询,在知识库中提取出与使用情境和活动的要求相符合的知识给用户,这时提供给用户的不仅是一条条知识,还有知识使用情境的说明。(3)用户能简单描述活动,但不能清楚描述活动情境和所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能提供给系统的信息较少,需要知识管理系统从已有的知识库中尽可能提供与用户需要进行活动相似的各种情景及那些情景中知识使用的情况给使用者,系统必须提供给用户相似情境的所有知识,并对知识的使用目的和历史情况进行说明。

3.3捕获交流中知识的过程除了提供交流和使用知识外,在知识管理系统中,用户也可以就一个活动或议题进行讨论,或是交流使用知识的情况,在这些交流过程也会产生一些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捕获有利于产生新的知识,也有利于对已有知识进行评议,从而更新知识。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将这一知识保存下来,就可以提供给以后有同类问题的用户使用,对于知识的积累和共享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用户们的讨论围绕一定主题开展,讨论主题和所得出的结论按本体进行描述和标注,这个局部过程与图2中用户提供文档的识别和标注过程一样,涉及到的本体和有关的逻辑判断也一样。当捕获的知识以己标注文档的形式存入到知识库中时,也就完成了知识获取和存贮过程,知识就能够被其它用户使用了。

4结束语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视;电信;市场;开放

电视与电信,一个以画面传播为主,一个以语音传输为主,虽然都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在中国一直是两股道上行车,井水不犯河水。然而,随着数字技术、光纤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这两个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关系也越来越微妙了。

为了捍卫自己的传统“领地”不被对方“蚕食”或者分得对方市嘲一杯羹”,两者都在与取得竞争的优劣势密切相关的网络建设上大较其劲。这种“较劲”的后果虽然可能使饱受垄断之苦的广大消费者短期内蒙受其利,但千百亿元的重复投资最终将“羊毛出在羊身上”,且不说这以国有资本面目出现的“千百亿元”的大部分本来就是全国纳税人的血汗钱。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湖南、四川、山东等省的一些地方,两电部门的员工为了争夺市场竟大打出手。如1999年爆发的“三湘大战”,涉及40多个市县,两电部门的员工伤亡100多人。①这究竟是双方“市场意识”强的表现呢,还是公有制神话破灭的征兆?

是为党为国为民严肃执法呢,抑或只是假国家之公济行业部门之私?这些姑且不论,但如果一任这种以“增资减效”、两败俱伤为特征的恶性竞争继续下去,势必将使皆有志于远征世界的中国两电义师未动,元气先伤,最后被鹰瞵鳄视、咄咄逼人的境外两电巨头趁火打劫,各个击破。因此,在中国加入WTO,中国电信市场已经对外开放的情形下,重新检讨和审视中国电视产业与电信产业的关系,对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影响深远的“王方周”大论战

关于电视产业与电信产业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电视网与电信网之间的关系),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殚精竭虑地献计献策。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98年的“王方周”大论战。是5月14—1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的“中国电讯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代表广电业说话的方宏一博士主张:将各自为战的有线电视网连为一体,允许有线电视经营电信业务,让有线电视与邮电两网并存,最终在广电的宽带有线电视网上发展新一代计算机因特网,实现三网合一。被有的学者视为代表电信业发言的王小强博士主张:把我国已经形成规模的邮电网和有线电视网独立出来,成为由政府控制、行政垄断的国家基础信息网。任何电信和有线电视的服务公司都可以公平竞争地使用这个基础网,最后在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直逼三网复合的技术前沿。随后加入论战的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认为,电信网和广电网应当实行“有条件重复建设,无条件竞争”,双方皆可以经营对方的业务;如果中国消费者或电视企业为中国电信垄断支付的成本高于另建新网的成本,重复建网的投资就是合理的;要减少社会的总损失,只有开放市场开放竞争。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垄断和重复建设并存的领域。②

王、方、周三人论战的共同点在于都主张破除中国电信的市场垄断,分歧点在于要不要“重复建网”。方博士“将各自为战的有线电视网连为一体”的观点,如果是在“互连互通”的物理层面和信息流通层面上,笔者是同意的;但如果像有人主张的那样,把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统一起来经营,笔者则不敢苟同。理由是:除了一些袖珍型国家(如新加坡),世界上尚无一个大国实行“一国一网”的有线电视运营体制,在全球最庞大的中国市场上搞这种试验,在网管技术和应用均不成熟的情况下,风险极大;中国大大小小的有线电视网皆是地方投资或筹资建设,全国统一经营将在资产重组和权益分割上困难重重;即使能够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也不宜搞统一经营,因为这不符合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多样性和当代信息传播分众化的特点和趋势;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全国垄断的有线电视网将会重现原来中国电信的弊端。垄断的中国电信不受欢迎,垄断的中国电视同样不会受欢迎。而没有时间和条件限制的“让两网并存”,在中国这么一个广袤的发展中国家将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浪费。王博士的观点似乎超越了两电的行业利益之争,可以避免两电的重复建设,但真要是把两电的网络都剥离出来由“政府控制”或“行政垄断”,恐怕问题只会比原来还多:一是政府未必能“控制”得了(政府向企业出租网络似乎在走改革的回头路);二是垄断之下难有公平(不管谁垄断),“行政垄断”更是难有效率;三是让有线电视台去与别的企业“公平”地竞争自己筹钱建立起来的有线网络(与完全是国家投资建设的电信网络不同),本身就缺乏公平;四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电信网络应当对外开放,如果把有线电视网络剥离后与电信网络完全重合地“绑”在一起,岂不是等于有线电视网络“提前”对外开放了(因为分不清哪部分是电信网,哪部分是有线电视网)?这显然不是政府和两电的本意。1998年,德国将有线电视网从电信公司剥离出去就是考虑到电信市场要对外开放的缘故。欧盟1999年6月23日文件(99/64/EC),要求经营有线电视的电信企业必须将有线电视网络剥离出来,亦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周教授的观点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两电自由竞争也符合国际市场的大趋势,但他用“重复建设”来打破电信垄断的观点却值得商榷,好像电信垄断只有“重复建设”一个招可用。实际上,电信垄断并不是电信本身的“能耐”,而是政府赋予它的。既然政府能赋予它这种垄断,当然也能很容易地剥夺它的这种垄断,因而完全不必采用“重复建设”这种带有自残意味的劣招去破解它。一条公路塞车,如果确实是因为本地的货流量或车流量超负荷,那当然应当考虑拓宽或另建一条更宽的公路;但如果是因为交通管理不善造成一时塞车,那修建另一条公路的想法或做法便是不智之举了。是体制和管理的问题,就应该去正视它、解决它,靠“重复”来绕开它,绝非上策。电信或电视网络,造价动辄成百上千亿元,更是不可轻言“重复”二字。能用政策解决的问题,最好就不要花钱去解决。其实,两电的许多重复建设并非两电所愿为,而是有关政策所迫。假如两电市场有条件地互相开放,网络建设项目一律公开招标,何来重复建设之虞之害?因此,在两电关系的处理上,政府不是旁观者,而是解铃人。

总之,方博士的观点和立场鲜明,但“本位”色彩过浓:王博士和周教授的观点比较超脱,但由于时间的局限,均未能考虑到中国加入WTO后电信业应对外开放的新情况。鉴于此,笔者认为处理两电关系的思路不妨再开阔一些:让两电市场双向开放,强强联合,把原来以行业划线的两电竞争,转变为跨行业的以企业为基储以市场为中心的交叉竞争,在法制健全的情况下,实现“无主管”经营。

二、两电市场双向开放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两电之间双向开放、跨业联合经营,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强烈的可操作性。

1.两电市场双向开放的必然性

(1)技术和市场的融合必然导致企业的融合。

在信息产业内部,市场分割的技术基础已不复存在,“三网融合”为全业务提供者创造了最好的机遇。但提供全业务必须实现地理上的网络扩展、市场上的全覆盖以及终端上的融合,即实现技术、服务、用户和市场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两电行业中提供同一种技术或服务的不同企业,在面对共同的用户和市场时,就会不约而同地要求开放,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企业的融合。美国信息产业的版图1990年以后之所以变幻不定,正是信息技术与市场不断融合和1996年新《电信法》拆除了信息产业内部壁垒的结果。中国的电信部门或企业和电视部门或企业之间的冲突不断,完全是人为和不开放的结果。要消除这种现象,只有顺其自然,两电双向开放,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联合,以联合促发展。

(2)有线电视业对电信开放是国际市场发展的主流。

有线电视在大多数国家都被划入商业或娱乐业范畴,几乎对国内所有的企业或个人开放。美国1996年新《电信法》不仅允许有线电视业进入电话市场,同时也允许电话公司提供有线电视服务,只是电话公司必须把有线电视业务作为与电话业务分离的辅助项目来经营(第202条)。英国政府1990年以后一直鼓励国内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国的电信业则至少参与建造并拥有国内有线电视网的三分之一。欧洲新兴的数字化付费电视市场也到处可以看到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影子。比如,在法国,法国电信(FT)持有数字电视平台TPS25%的股份;在西班牙,Telefonia电信公司持有数字电视平台ViaDigital25%的股份;在丹麦,TeliaInfomediaTV完全被电信公司拥有;在英国,英国电信(UT)与英国空中电视台(BskyB)携手开拓数字电视市场;在德国,德国电信(DT)在自己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建造了一个DTV平台——MSG。③由此可见,允许两电之间双向开放是国际市场发展的主流。中国有线电视业如果继续“关门”经营,最终将失去与国际信息产业同步发展的良机。

(3)两电面对共同的对手。

2000年TBI世界电视100强评比的结果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卫星电视企业在百强中的位置明显提升。美国两家最大的卫星电视企业DirecTV和Echostar的收入分别比前一年增加了108.42%和63%,其中前者以37.85亿美元收入从1999年百强的第22名一跃进入前10名。英国的BskyB、法国的CanalPlus等经营卫星电视的企业收入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④这个信号对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有线电视业显然是一个不祥之兆。美国和欧洲的数字卫星直播电视订户目前皆已超过100O万户,并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最让有线电视感到烦恼的是一条新闻说,卫星直播电视的一半以上订户来自有线电视系统的服务区。美国霍罗威茨联合公司和利伯曼公司为一批有线电视运营商从事的研究则表明,转向卫星直播电视的有线订户中,80%会向朋友推荐卫星直播电视。⑤还有人预计,受卫星电视的影响,美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将从现在的7000万户左右降低到2004年的6330万户。⑥同样让正在吃力地进行网络升级改造的电信业忐忑不安的是,卫星电视,特别是数字卫星直播电视(DTH)系统,不但可以不经有线电视网直接向用户传输数百套高清晰画面电视或高音质广播立体声节目,也可以把电信网络晾在一边,径直开展语音、数据信息业务和因特网接入业务。

当然,与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有线电视和电信网络相比,卫星直播电视目前在双向交互性特别是上行线路的瓶颈问题上仍处于劣势。但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直播电视的上行和下行线路终将都能畅通无阻地高速传输数据和图像,从而对有线电视业和电信业构成双重的威胁。这就使得有线电视企业和电信企业有了同病相怜和联手对付共同威胁的可能。在我国,由于国家对卫星电视实行限制发展的政策,有线电视业和电信业暂时还感受不到卫星电视的影响。但中国加入WTO以后,卫星电视的发展必将由限制转向开放。否则,不但浪费了国际电联(ITU)早在1977年就分配给我国的三个轨道位置、35个波束和55个频道的资源权益,也与国家开放和国际信息产业开放的大局格格不入。

2.两电市场双向开放的可行性

(1)两电合作的传统悠久。

从“王方周”唇枪舌剑地斗,到湖南、四川和山东等地真枪实弹地打,给局外人的感觉好像两电之间有什么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似的。其实,中国的电视业与中国电信已有几十年密切合作的历史。在电视事业起步之初,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从发射塔发出的电视信号最远也只能传输到60—80公里。若在远地播放,只能依靠中国电信的长途微波通信电路。1964年12月,在原邮电部专家几年的艰苦努力下,北京和天津之间的60路微波实验电路开通,可以传输一路黑白电视节目。1968年,邮电部建成我国第一条可以长距离传送电视节目的大容量微波电路——北京至太原的60/120路微波电路。1970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通过邮电部的微波电路传送至除新疆、和内蒙古之外的26个盛市、自治区。为了保证电视节目的正常传送,中国电信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微波电路沿线日夜值守。1973年和1974年,北京相继建成1号和2号卫星通信地球站,除开放国际电信电路外,还开放了两条双向彩色电视电路为中央电视台发送和接收国际电视节目。1985年以后,中国电信基本形成了国际国内卫星和微波通信网,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和重大体育比赛,都是藉此送至中央电视台播出或现场直播的。1997年7月1日,中国电信启动了12座固定卫星地球站和11辆应急卫星转播车,通过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12颗卫星,同时向境外发送20路电视节目、接收14个国家和地区的8路电视新闻,为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报道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⑦当然,两电之间的上述合作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政治上能够同心协力,市场上也就更有密切合作的可能。

[page_break]

(2)两电取长补短,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电信业和电视业虽然在技术基础上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但是就目前中国的现实状况看,两电的差别还是明显的,存在着优化组合的巨大空间。电信业的主要优势是:财力雄厚,2000年的营业收入3498亿元,是整个广播电视业当年营业收入的7倍;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部级干线光缆网络,到1998年底,“八纵八横”网和省级干线网的长度分别达16万多公里和180多万公里,分别是有线电视网部级干线和省级干线光缆网长度的9倍和6倍。除此之外,电信业在大型网络的运营和管理经验上,也胜有线电视网一筹。但电信网的劣势除了接入户网带宽窄(即便是在北京的电信网络上发一封电子邮件常常也要花上半个小时)、入户率较有线电视低之外,在运营IP业务和图像业务方面也力不从心。

电视业的主要优势是:普及率高、掌握着丰富的节目和相关的信息资源以及规模略小但带宽特别是入户带宽占绝对优势的有线电视网络。它的劣势是:资金匾乏、网络分散、各自为政、缺乏全程全网和通信方面的技术运营和管理经验。由此可见,电信之所有,正是电视之所无;电视之所有,正是电信之所无。两者倘能取长补短,将能给双方节省大笔资金,增加大量业务,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对境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最重要的是,两电携手对整个国家有利,对广大消费者有利,因为两网的互连互通可以使同是国有国营的两电避免大量的重复性投资,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和消费价格。像重庆那样电信、广电、联通和长城宽带以及当地成立的重庆宽带等多家单位各自大兴土木、拼抢市场蛋糕的“繁荣”局面,实在让人无法欢喜。像杭州那样为了规避国家有关有线网络不得介入数据传输业务的规定而投资5亿多元建设两张网的无奈之举,更是让人痛心疾首(本来一张网就可以既跑互联网数据,又传输有线电视节目,却偏偏要建两张网)⑧。至于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地方把马路挖了填、填了又挖埋线铺网造成的浪费和不便,更是为老百姓深恶痛绝。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实在禁不起在基本设施建设上搞这样“叠床架屋”式的自由竞争(两电的重复建设未解决,国家电力公司国电通信中心又在着手分期分批把自己的专用通信网升级改造成光纤网络了。他们的另一个宏伟目标是:通过一种叫PLC的技术手段,在密布全国的电线上实现电力、音频、视频、数据传输于一体,用户只需要把相关设备接通电源,便能上网、看电视、打电话。乍一听,前景好像比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还乐观,因为电网比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都要庞大得多。但重建或改造的费用加起来恐怕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3)两电联合将给用户展现“一站购齐”的服务新天地。

所谓“一站购齐”,简而言之,就是“一线通”加“一账清”。“一线通”就是通过一根管线同时提供音频、视频和数据资讯的一揽子信息服务。“一账清”就是用户只用一个帐户就能得到多项成套信息服务。1999年,美国电信巨头AT&T耗资1100亿美元相继买进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TCI和第五大有线电视公司MediaOneGroup,就是要成为集长途电话、本地电话、移动电话、高速因特网接入、有线电视、声像娱乐于一体的“一站购齐”式超级信息服务企业,以满足用户的多样性、多层次需求,实现“全球无缝的端到端服务”。当然,开设这样的信息超市,首先要对传统的网络(包括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双向传输的升级改造,而这需要雄厚的财力作后盾。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到1999年底,AT&T已在网络升级改造上投资了约100亿美元。要完成网络余下设备的更新,至少还要50亿美元。AT&T的总资产尽管超过1250亿美元,年收入超过500亿美元,但还是感到财务上有点吃紧。好在美国的计算机软件巨人微软公司对AT&T的信息一揽子服务计划前途充满信心,1999年底向AT&T投资了50亿美元,以确保AT&T的各种数字电缆机顶盒使用他们的软件。⑨

正像同样在尝试“一站购齐”式业务服务的美国COX公司的一位高级副总裁在2000年4月举行的中美第一届有线电视高级管理研讨会上说的那样,尽管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但消费习惯和商业管理的基本原则都是同样的。这就意味着,美国正在开展的“一站购齐”式服务迟早也会在中国的市场上出现。但以中国电信和中国电视业发展的现状,任何一家要想单独开展这项业务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前者将首先遇到入户网带宽窄和信息资源匾乏的问题,后者将为资金短缺大伤脑筋。而两电如果进行某种方式的合作(比如说强强联合,成立一个股份制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互通有无,向用户提供“一站购齐”式服务的梦想可能就会大大提前实现。

(4)双向开放不会招致国外电信企业“搭车”进入电视产业。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竞争了七八年,业务量只是中国电信的5%左右,根本起不到打破中国电信垄断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电信的网络垄断没有被打破。因此,在讨论中国联通重组方案的时候,曾经有人提出把中国的有线电视网和联通整合在一块,形成中国第二大电信商。“王方周”大论战的主角之一王小强搏土后来继续撰文主张把中国电信和有线电视整合在一起,以壮大实力,共同对外。但上述两种主张最后都被否决,理由是:有线电视业向中国电信业开放“等于往狼窝里扔孩子”,因为加入WTO之后,外国电信企业也会“搭车”进入中国有线电视业。⑩

其实,有线电视业向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开放就等于向进入中国境内经营的外国电信企业开放的担心或推论是没有根据的。首先,WTO的有关协议中不但没有任何要求开放有线电视的条款,而且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签署的最后文件的《电信附则》第2条中明确指出:“电信市场的开放不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的有线或无线传输在内。”

其次,中国政府在与任何国家或国家联盟签署的加入WTO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中都没有承诺向外国企业开放电视业;再次,有线电视业对中国电信开放属于对内开放的范畴,有线电视业有选择向哪家电信企业开放或不开放的自。换言之,中国电信只有接受或不接受中国有线电视“合作”的权利,没有强行要求中国有线电视业开放的权利。既然没有这种权利,境外电信企业也就不可能“援例”享受这种权利。因此,中国有线电视只对中国电信企业而不对境外电信企业开放,并不违反WTO协议中的“非歧视原则”(国民待遇)。此外,欧美国家有线电视业也只是对其国内的电信企业开放,境外企业要想介入,仍要受到投资比例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有线电视业向中国的电信企业开放虽然具有市场发展的必然性和操作的可行性,但预计会像“单向开放”受到电信产业的抵触一样,受到同样习惯于垄断经营的有线电视业的强烈反对。

其实,这都是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作怪。两电产业的发展历程早已表明,垄断不是产业发展的保护伞,更不是企业强盛的根本之道。汉明两代建筑起来的长城劳民伤财甚巨,在保护中国免受外侮方面却作用甚微,即说明一个朴素的真理:最好的保护不是封闭和垄断,而是强大和发展。而中国电视业和中国电信业如果能抛弃陈见,填平沟壑,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一定会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从而出现两电双赢的大好局面。

其实,依照国家《电信条例》的第二条,电信部门传送或经营电视节目业务似乎天经地义:“本条例所称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定义中的“图像”并没有规定说是“除电视节目之外的其他图像”,更何况“任何形式信息”也完全可以理解为包括广播电视节目信息。既然法律上有此规定,如果有能力,市场有需求,电信部门为什么不可以传送或经营电视节目的业务呢?因此,两电的双向开放能否实现,关键在国家的电视产业政策是否能顺应潮流,向电信乃至其他行业(比如因特网、电力公司等)敞开胸怀。

三、两电市场的双向不完全对称开放

两电市场开放的内涵并不是单一的,至少有双向对称、双向不对称和双向不完全对称三种形式。所谓对称开放,是指两电在网络建设、传输乃至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方面,平等地向对方开放。这实际上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不但电信产业或电视产业,其他产业也可以进入电视产业或电信产业市常目前,世界上实行两电市场对称开放的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所谓不对称开放,是指两电中的一方能够无条件地进入另一方的市场,而另一方却不能。这种不对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时间上的不对称,即一方开放的时间早于或晚于另一方,一种是空间上的不对称,即一方开放的业务范围大于或小于另一方;还有一种是时空混合不对称,即一方开放的时间早于或晚于另一方,同时在开放的业务范围上也大于或小于另一方。所谓双向不完全对称开放,乃是指两电在相互开放的时间上(同时开放)和基本权利上对称,在相互开放的业务和地理范围上不对称(电信开放的业务范围大于广电开放的业务范围)。前者是为了照顾电信产业要求“平等”的“情绪”,后者则考虑到了广电产业希望“特殊”的“情结”。

1.两电对市场开放的态度。2001年7月10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在第五届国际互联网研讨会暨展示会讲演中表示,应当顺应技术发展潮流,批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进入电信市场,同时也批准国有电信公司进入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市场,实现两个市场的对称准入,以促进两电市场的有效竞争和共同繁荣以及“三网合一”时代的到来,向广大用户提供更为优质价廉的服务。但他对广电网进入电信市场也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即政企分开、网台分离,按现代企业制度对有线电视网络单位进行公司化改造。和原来的政策与态度相比,信息产业部的表态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至少承认中国电信的垄断局面应该打破,尽管站在广电部门的角度看,“网台分离”的条件无疑是一副“苦药”(因为它实际上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在市场上中立,而有线电视网一旦中立,肯定会削弱广电业的竞争能力)。

广电部门当然能识破这其中的真相。的讲话发表后不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在拉萨考察“村村通电视”的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张海涛表示,广电面临着一个比电信市场大得多的娱乐信息市场,暂时还没有兴趣进入竞争激烈的电信市常当然,他也表示无意让电信企业进入电视产业市常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陈晓宁打的一个比喻更是清楚地表明了广电的观点。他说,电信网是公园,应该对游人开放;而广电网象军营,只能适当地允许参观。B11

由此可见,两电部门对双向开放的态度和立场差异甚大。专家学者们又对此各抒己见。参加“王方周”大论战的周其仁教授赞成“双向不对称进入”,即允许广电进入电信业务在先,中国电信进入视频传输在后;或者允许广电从事电信的全部业务,只让电信从事广电的部分业务。他认为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固有通信市场形成可操作的竞争,中国电信集团也可以不用继续拆分,或者选择分拆力度低的方案,以尽可能保留固定全程全网的完整性。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听竹研究员则认为,用“非对称管制促进生产准入不是一个符合效率原则的方法。”“规定单向市场准人说白了,无非就是给予广电一定的价格优惠政策,允许广电交叉补贴,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用有线电视的垄断收入补贴电信,从而得到电信市场的垄断优势。无论哪种做法,最后的结果都是一种扭曲带来更多的扭曲。B12

2.双向不完全对称开放。笔者认为,我国信息产业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在既不重复投资建设,又能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技术的作用和潜力的条件下,形成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功能互补、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理想的市场关系?很明显,在技术、业务和市场大部分已融合的情形下,两电继续固执己见、强自隔离,已无异于抽刀断水,不但难以奏效,徒自重复,而且会导致各自坐失发展良机。产业不发展,企业没实力,常被两电用来阻挡市场开放的什么“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或“意识形态安全”等就会越来越不“安全”。一言以蔽之,弱者无安全,发展是硬道理。但就目前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以及国情来看,两电市场相互封闭已不可能,但要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实行两电市场的完全对称开放,在中国也还为时尚早。这一是因为两电实力悬殊(对弱者来说,平等有时候就意味着不平等),二是意识形态的羁绊(即使广电部门想开放也不是它能说了算的),三是如果把电信不附加任何条件地放进广电市场,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境外电信企业确实可以援引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市场准入”(第16条)和“国民待遇”(第17条)等项条款,要求一视同仁。由此可见,两电市场开放的不对称着眼点不尽是两电市场本身,还要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尝现实市场与未来市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因此,在电信市场已经对境外电信企业开放和电信市场向广电业单向开放难以实施的情况下,两电产业实行双向不完全对称开放可能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具体的设想是:

(1)在有电信网无广电网或者前网规模、技术设备能力优于后网的地方,电信网有偿兼并广电网,开展包括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在内的各项信息业服务;同理,在有广电网无电信网或者前网规模、技术设备能力优于后网的地方,广电网有偿兼并电信网,开展包括电信所有业务在内的信息服务。

(2)在两电网络重复建设既成事实,且规模和技术设备能力差不多的地方,两电市场自由竞争,权利与义务平等(皆可开展对方的业务),由市场裁决胜负。

(3)在两电皆无的地方,两电并网或三网合一(电子计算机网),由广电部门负责统一建设、运营,但项目应当在广电系统内部招标建设;谁投资,谁收益。

(4)广电或电信单网运行的地方,同类项目的服务价格不得高于相邻地区的最低价格,以克服垄断之害。

(5)广电企业进入电信市场后与电信企业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电信网运营的广电业务的某些部分则要接受广电部门的监督(主要是节目播出)。

这样,有分有合,有对称,有不对称:既兼顾了历史遗留的的两电行业差别,又充分发挥了技术和业务融合的优势;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又有合理的市场竞争;既解决了广电产业的中国“特色”问题,又兼顾到了中国加入WTO后信息产业的开放和发展问题,真可谓皆大欢喜。

至于两电双向不完全对称开放在中国加入WTO后会不会“引狼入室”,把境外的电信企业带进广电产业,上文已有论述,兹不赘言。如果对国内民营的电信企业不放心,可以法规或文件的形式,规定广电产业只对国营的中国电信企业开放。政府和广电部门没有理由不信任国营的中国电信企业,正像政府和电信部门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的国营广电企业。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电视产业(企业)和中国电信产业(企业),都是国有国营,可谓同根而生,为什么只能“分”,而不能“合”呢?

注释:

①参见《中国青年报》,2000年7月28日。

②《电子传媒观察》2000年第1期,/Chinaemedia

③(美)托马斯·P·索思威克:《走向信息网络社会》(吴贤伦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314页。

④TBI,July/August,2000,pp30-31

⑤广播科学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所编:《欧盟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2001年1月)第81页。

⑥《广播科学研究院论文集》第8页。

⑦《电信市撤,2000年第1期第33页。

⑧;2001年7月24日,《IT经理世界》。

⑨《传媒视野》,2000年2月刊第3页。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一、开放数据库连接

ODBC(OpenDataBase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是微软开放服务结构中有关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建立了一组规范,并提供了一组应用程序调用接口。用这样一组接口建立的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不依赖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不直接与任何DBMS打交道,由此可实现应用程序对不同DBMS的共享。数据库操作的“数据源”对应用程序是透明的,所有的数据库操作由对应DBMS的ODBC驱动程序(ODBCDriver)完成。有了ODBC驱动程序,数据源就变得十分广泛,它可以是本机的某种数据库格式的文件(如本机DOS目录下的Access文

件*.mdb),也可以是远程数据库文件(如MicrosoftSQLServer);它可以是目前已知的某种DBMS格式,也可以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库格式。总之,它取决于提供了什么数据库类型的驱动程序。

VisualC++中的ODBC主要是实现基于Windows的关系数据库的应用的共享。

二、ODBC管理器

在ODBC中,数据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数据库位置和数据库类型等连接信息的总和。数据源在使用前必须通过ODBC管理器(Administrator)进行登录。在登录数据源时,要搞清数据源名(Datasourcename)、数据库文件名(Databasename)和数据表格名(Tablename)这三者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数据源实际是一种数据连接的抽象,数据源名是登录时赋予的“连接”的名称,以供应用程序使用,至于该数据源下连接的是哪一个数据库,则由数据库文件名指出(如Access2.0forMSOffics中的.mdb文件);一个数据库文件中可以包括若干个数据表格(table)和其他内容。在关系@@09A05900.GIF;图1ODBC层次关系图数据库中,数据是以二维表格的方式存在于数据库@@文件中,应用程序最终的操作目标即是这些表格中的行(row记录)和列(columns字段)数据。对于foxprow数据源,数据库文件名是“路径名”,而该路径下的所有数据文件(*.dbf)都属于该“数据库文件”名下的数据表格(table)。

ODBC管理器被装在ControlPanel里(ODBCINST.CPL)。通过该工具可以增添、修改或删除数据源,也用来增添、删除ODBC驱动程序,ODBC管理器把数据源和它们的连接信息保存在ODBC.INI、ODBCINST.INI和ODBCISAM.INI中。当需要共享应用程序时,只需按新的数据文件的类型和位置重新登录即可。

三、ODBC应用程序接口

ODBCAPI是一组标准的ODBC函数库,除了一般的数据库操作函数外,还包括一组函数(如SQLExec或SQLExecdirect)能够内嵌标准SQL查询语句。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存取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语言,能够定义、查询、修改和控制数据,简单的语句能够作用于整个数据表格,具有很强的功能。

同Windows3.1SDK中API类似,ODBCAPI也是基于句柄(handle)进行操作的。API函数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数据源连接函数,设置/获取有关信息的函数;

·准备/提交执行SQL查询语句的函数和获得数据的函数;

·终止函数和异常处理函数。

上述函数的顺序也表示了进行数据库操作的一般顺序。两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一是数据类型问题:数据源中的数据所具有的数据类型称为SQL数据类型,这些数据类型在其数据源中可能比较特殊,不一定和ODBCSQL数据类型存储方式一致,驱动程序把这些数据类型同ODBCSQL数据类型进行相互转换,每一个ODBCSQL数据类型都相当于一个ODBCC语言数据类型;二是函数的调用级别问题,并不是每一个ODBC驱动程序都支持所有的ODBCAPI函数调用,在应用程序中,可以调用有关函数获取驱动程序以支持层次方面的信息。

四、ODBC应用编程

在VisualC++中,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基本类库)是经过对Windows应用程序中各个部件进行类的抽象而建立的一组预定义的类,如窗口基类(CWnd)、各种窗口派生类等等,这些类在应用程序中可直接使用,不需要重新定义。在MFC中,也为ODBC预定义了几个类,其中主要的是数据库类(CDatabase)和记录集合类(CRecoredset)。这两个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应用程序中,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每一类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对象。CDatabase的每一个对象代表了一个数据源的连接,CRecordset的每一个对象代表了从一

个数据表中按预定的查询条件获得的记录的集合,一般说来,前者适宜于对数据源下的某个数据表格进行整体操作,后者用于对所选的记录集合进行处理。

同Windows类与SDKAPI函数的关系一样,CDatabase类与ODBCAPI函数也有类似的关系,但CDatabase类中并不包含所有的ODBCAPI函数,大部分操作功能仍须直接调用ODBCAPI函数,如目录功能函数,用于获得数据源下的数据表格信息,如表格名,字段名等。

在应用编程时,一般使用CDatabase和CRecordset的派生类。假设派生类分别为CUserdb和CUserset,而在应用类CUserClass中,使用了一个CUserdb对象(m-db)和一个Cuserset对象(m-recset),图2给出了用户应用类与ODBC类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09A05901.GIF;图2CDatabaseCRecordset类与应用类及数据源关系图@@

1.m-db连接数据源

m-db在完成定义构造后,要调用CDatabase的打开(Open)函数以进行数据源的实际连接:

m-db.Open(lpszDSN,bExclusive,bReadOnly,lpszConnect);

打开函数需要输入四个参数。lpszDSN:要连接的数据源的名字,如果lpszDSN=NULL且lpszConnect中也没有指明数据源名,则该调用会自动出现一个对话框列出所有可用的数据源(名),让用户选择。bExclusive:只支持“假”(False)值,表示为共享(share)方式连接。因此,应用程序在运行前,一定要装入share.exe或在Windows的system.ini中装入vshare.386。ReadOnly:指明数据源操作方式是“只读”还是可以修改。lpszConnect:指明连接字符串,包括数据源名、用户标识码、口令等信息。该字符串必须以“ODBC;”开头,表示该连接是与一个ODBC数据源的连接(考虑以后版本支持非ODBC数据源)。

m-db打开后,其指针可以传给m-recset作为其数据源。m-db关闭后,将关闭所有CRecordset对它的连接,m-db也可以重新打开。

2.m-db操作数据

数据源打开后,即可对数据库文件中的数据表格进行操作,操作以调用SQL语句方式进行,可直接通过ODBCAPI函数,或者CDatabase类成员函数ExecuteSQL。数据表名在SQL语句中指定,如下语句则在所在的数据源中的clerk表中插入一个记录,记录的name字段值为"chen"。

m-db.ExecuteSQL("insertintoclerk(name)value(’chen’)");3.m-recset连接数据m-recset在构造时,可传入一个CDatabase对象指针,作为m-recset的数据源,当为NULL时,必须重载CRecordset的函数GetDefaultConnect,以提供数据源连接字符串(相当于m-db.Open中的lpszConnect)。如下则表示连接名为COMPANY的数据源(当传入了合法的CDatabase对象指针时,该函数将不被调用)。

CStringCUserset::GetDefaultConnect()

{

return"ODBC;DSN=COMPANY;";

}4.m-recset选取记录和字段

m-recset在调用打开函数时,即获得了符合条件的一组记录,条件语句在Open函数中的lpszSQL中给出,如果lpszSQL为NULL,则必须重载CRecordset的函数以提供该语句。该语句是一个SELECT语句,带或不带where和orderby子句(如果不带,where和Orderby的条件也可在CRecordset的两个预定义成员变量m-strFilter和m-strSort中给出)。lpszSQL也可以只是一个数据表名(table-name),也可以是对内嵌在数据库文件中的查询程序的调用语句。所选择的一系列字段名,在成员函数DoFieldExchange中由一系列RFX-函数指定。RFX-(RecordFieldExchange)函数,使字段和成员变量一一建立类型对应关系。另外,m-strFilter中也可以带变量参数(用"?"表示,如"fieldl>=?ANDfield2<=?"),参数与成员变量的对应关系也在DoFieldExchange中由RFX-函数指定(串中的"?"将被参数变量值逐一替换)。

voidCUserset::DoFieldExchange(CFieldExchange*pFX)

{

pFX->SetFieldType(CFieldExchange::outputColumn);

/*以下为字段连接*/

RFX-???(pFX,"field1",m-var1);

RFX-???(pFX,"field2",m-var2);

...

RFX-???(pFX,"fieldn",m-varn);

pFX->SetFieldType(CFieldExchange::param);

/*以下为参数连接*/

RFX-???(pFX,field1,m-param1);

RFX-???(pFX,field2,m-param2);

...

}其中,???为ODBCSQL数据类型名,如RFX-Double,RFX-Text等。

综合上述,选取记录和字段实际是由下列语句完成:

SELECTrfx-field-listFROMtable-name[WHEREm-strFilter][ORDERBYm-strSort]

字段变量和参数变量的个数一定要在调用打开函数前(如构造函数中)准确地赋值给成员变量m-nFields和m-nParams。m-recset在打开后的任何时候调用Requery()函数,将根据新的查询条件(例如修改了参数变量值)重新选取记录。

5.m-recset操作数据

记录集合生成后,其当前记录的各字段值被保存在前述的各字段变量中,如果调用CRecordset的滚动(scroll)函数,如MoveFirst(),MoveNext(),MovePrev(),MoveLast()等,字段变量的值将自动跟随“当前”记录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IsBOF(),IsEOF()用于判别是否移动到记录的头或尾。

数据操作主要包括删除(Delete),添加(AddNew)和更改(Edit),一般流程为:

if(m-recset.CanUpdate())/*是否允许修改*/

{

if(m-db.CanTransact())/*是否支持“批”处理*/

{

m-db.BeginTrans();

m-recset.AddNew();

/*修改字段变量值*/

...

m-recset.Update();

m-mitTrans();

if(catcherror)

m-db.RollBack();

}

}

对于AddNew和Edit,修改字段变量后一定要调用函数Update(),否则更新将丢失,而Delete操作则不必进行字段值修改和调用Update()。

上述的CDatabase的四个函数是ODBC为保证数据操作的可靠性而提供的“批”处理函数,即在BeginTrans和CommitTrans之间的数据修改如果出现任何异常,可通过函数RoolBack来恢复所做的修改。

在多用户系统使用时,每一个数据源可以被多个用户的多个任务连接,不同的任务可同时修改相同的数据源。ODBC提供了两种数据表更新的同步机制(在m-recset.Open函数中指定),“静态”的(snapshot)和动态的(dynaset)。前者是一组静态的记录集合,当建立后不会改变,除了反应自己的添加/删除外,不反应别的用户的修改,除非调用了Requery重新建立。后者是一组动态的记录集合,自己或别的用户所作的修改随时反应到集合中来(当然也可用Requery重建),以保持记录与数据源的同步。在应用中,应根据需要确定使用哪一种方式。

五、结束语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购买费用,也就是你购买基金时可能要支付的额外手续费,或所谓的销售费用。基金根据其销售费用的有无分为有销售费用型基金和无销售费用型基金,有销售费用型基金的销售费用比较低的话,称为低销售费用型基金。在基金业绩略同的情况下,当然应选择无销售费用或低销售费用型的基金。但是应该看到,有时有销售费用型基金比无销售费用型的基金功能多,比如有销售费用型基金在你支付少许的销售费用时可提供较多的咨询服务和其他有价值的服务。

还是举个例子吧。你准备花1000元购买有8.5%销售费用的基金,那么你实际上得到的基金股份只有915元,而其中的85元作为手续费付给了销售基金的经纪商或公司。当然如果你投资于无销售费用型基金,就无须支付手续费,也就没有所谓进入基金的成本了。换句话说,如果你以1000元投资于无销售费用型基金,在基金净值同样不变的情况下,你隔日卖出基金便又得到1000元。

当然,就基金发起人而言,它希望提供销售费用来鼓励基金销售公司(或人)能多卖基金,有些基金甚至把红利分配再投资基金的部分也算作销售费用给了经纪商,以提供更大的销售动力。

(2)保管费用。这种费用是指你一旦购买了基金,基金公司对你提供一些服务时收取的服务费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收取这些费用。例如美国证管会在1980年规定,允许基金用其资产来偿付一些配销成本,这些成本包含促销文件的印制、寄送费用及销售人员的报酬。这种费用每年可能高达资产的1.25%,如果抱着长期持有基金的态度来投资则其累积成本将很庞大。有很多基金将上述的成本由投资顾问或基金管理公司来吸收,而不是由基金本身来负担。所以,投资者可以选择不用负担此成本的基金来投资,以节省成本。

(3)其他费用和成本

①投资管理费。该费用是根据投资顾问契约而收取的,基金在它的公开说明书上会有所说明,如果基金操作得好,事实上等于没有付此费用,因为从基金的增值就可以补偿回来,如果基金操作得更好则有超额利润。当然,如果基金操作不好则相当于收费更多。投资顾问的费用并没有公开表示收费,通常是包含在其他费用项下,从投资收益项中扣除。

②其他费用。这一费用包括托管费用、法律费用、会计费用及转换成本,每年约占净资产的1%左右。美国的法令规定,基金的财务报表必须表示每股总费用以及占基金净资产的百分比;同时规定投资管理费加上其他费用之总额不得超过基金净值的1.25%。

③经纪成本。基金在买入、卖出证券时必须付经纪商佣金、手续费。谁都希望找一个能享受较低手续费的基金,但由于这项成本并没有在基金财务报表上单独列出来,所以你并不知道该基金是否真的享受到较低的佣金。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周转率较低的基金,因为周转率就表示交易量,当交易量大时不论其佣金率高或低,其佣金就比较高。100%的周转率就表示该基金在一年内将所有投资的证券全部换过一次。平均来说,60%~70%的周转率是比较合适的,投资者可以用这一标准来选择较低周转率的基金。

④所得税。基金可能会玩一些手段把多余的成本转嫁到你身上。比如,基金必须分配其净投资收益与一些资本利得给其股东,但这样基金就不用付所得税,这就相当于把税转移到投资者身上。

⑤退出基金的成本。原则来讲,你退出基金的成本只有一项,那就是你实现利润的所得税。但是,有些基金要收取赎回费用,且此费用可能达到净资产的4%,有些基金对这项费用的收取是依基金投资年数的不同而订不同的赎回费用率,投资持有期愈长,费率愈低。同样地也有很多业绩很好的基金是不收赎回费用的,或是只对一二个月内即要求赎回的人收取费用。当然,你可以尽可能选择那些不用付赎回费用的基金。

2.基金是代你理财的专家,但把钱给了他不代表你就没风险了

不管是做股票还是基金,你必须始终记住这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福利的分配。有投资必有风险,投资基金虽然可以凭借它合理的机制,可以,而且能够避免很多经营风险,但它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正如基金公开说明书上所说的,基金单位的价格及收益程度时时会随着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和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升降。因此,要想得到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回报,就一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机遇与风险并存,这条铁律永远支配着各种投资活动的运转。所以准备玩基金就得先知道你将要面临哪些风险:

(1)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有时也叫拖欠风险,也称为公司风险,主要是由于基金所投资的公司经营不善而带来的风险。我们知道,如果你投资于股票或债券,在公司经营不善时,常会因为股票狂跌而无法分配股利,或使债券持有人无法收回本金加利息,更有甚者,公司破产倒闭而使投资者血本全无。投资于开放式基金有着同样的风险,但由于基金公司有着雄厚的资金、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他们会仔细分析,谨慎投资,力求避免对可能有问题的公司投资,所以一般投资基金的财务风险较小。当然世界上基金如此之多,不可能是同一层次上的高水平投资组合,故财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导致某种证券收益率的潜在变动。比如债券的价格与银行利率的高低成反比,利率上升会使债券价格下跌,使债券持有人蒙受损失。所以,在利率上升时,投资者应选择专生利息的货币市场基金,在利率下跌时,情况恰好相反,应该考虑返回投资股票或债券的基金,以此来减免利率风险。这一点无论对于封闭式还是开放式的基金都是适用的。

(3)购买力风险。购买力风险是由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引起的资产的总购买力的变动。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会使投资者手中的钱贬值,丧失原有的购买力,如果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不及通货膨胀率的水平,事实上就会导致投资者亏损。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证券交易市场的波动对投资收益带来的风险,由于基金往往不是投资于一种股票,而是一个投资组合,各个基金的投资组合不同,因而所受到的市场风险也不相同。

3.你知道何时购买基金吗?

任何投资都应把握住有利的契机,这就是说投资要讲求时效。

投资的时效性无非四个字:低买高卖。然而,市场行情瞬息万变,难以预测,对于开放式基金,什么是入市的最佳时机呢?

在基金初次发行时认购能获得较高回报,这跟我们平常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是一样的。初次发行基金时,除了打一定的折扣以外,主要还是新的投资基金的推出,通常是配合市场上升之际,且新基金一般来讲,其前景处于上升之势,那么购买了初次发行的基金,就很有可能获得基金单位的价值。

4.从单纯的买卖基金跳出去,怎样选择正确的投资时机呢?

任何一个投资专家都不能告诉投资者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来帮助人们把握投资的时机。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可支配钱财。你想买第二个基金之前先得想想是否有足够的“闲”钱,可千万别把吃饭穿衣的钱都拿了去。

(2)可支配时间。投资基金可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你起码得保证每周中一定要有一段充裕的时间去留意所投资的基金的变动情况,进而决定是否应该变更一下投资计划,是否应该马上采取行动。而且你投资的基金数目增加,花在管理基金上的时间也要相应增加,这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3)跟着市场周期走。当市场低迷呈、现空头之势时正是抄底买进的大好时机,当然当市场行情攀升的时候,你也没必要一定什么都不敢买了,尤其是当某支基金的价格并不完全随着市场攀升时,选一个攀升速度较慢的基金也未尝不可,因为它在市场行情下降时,可能表现的反而稳健得多。实际上没有人完全掌握真正的高峰低谷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你总想等待更好的价钱买进,则可能要等待其价格波动的半个多周期,这个时间可太长了。

5.关注基金购买的最低限额

一般来讲,每个基金都有一个最低投资限额,你首先必须搞清楚这个基金的最低限额是多少。如果这个最低限额超过了你想投资的数目,那自然要将它淘汰。

如果你没有选择基金的经验,也没有时间去选择,那最简便的途径就是请投资顾问帮忙。只要你把投资目标和自己的财务状况告诉投资顾问,他就会帮助投资者挑选较理想的基金,并协助办理投资基金的手续。

6.到哪看行情呢?

开放式基金的报价不同于证券基金及其他股票,它没有先讲的电子显示让你可以看到分分秒秒股价的走势,它一般在报纸上公布。它的交易也不是电话委托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你只能填委托单来买卖,具体的操作我们后面会讲到。

7.及时掌握与基金相关的信息

前面说过了,投资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一旦你把资金投入进去,你得到的只是不同种类的基金,它不是现实的货币。换句话说,你所期望中的基金的增值也只是纸上富贵。也许你还寄希望于定期的分红派息,但这些股息只是投资收益中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你应该密切关注你所投资的基金的表现,随时收集各种信息,联系基金经理人,以便调整策略。以下两点是最重要的:

(1)随时关注报刊上披露的相关信息

定期在指定的报刊上公开报价,有关的年报、基金市场指数及各类基金每日、每周的升降名次等是基金公司的义务。这个信息源对于投资者,随时了解你所投资基金的状况是异常重要的。让我们看看你要看哪些方面的信息:

①报价

基金的报价一般在报纸上公布。但有一点需注意的是新闻媒体上的基金报价由于估值时间以及买卖方法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只能作为投资者买卖基金时的参考,并不表示投资者可以按此报价进行即时的基金买卖。投资者在递单买卖前,需要把所获得的各项数据和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以便分析出比较有利的价值再进行买卖。

②基金市场的趋势与前景以及你的基金公司的经营状况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都备有年报、中期业绩报告或季报供投资者查阅。在这些报告中,基金经理都会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基金市场的行情变化,分析原因,同时对今后基金市场发展的前景做出一定的预测。此外,报告中还必须记录各项重要指标的变化,如基金所持有的重大项目、各自的投资额及股份数量所占投资组合中的百分比,或公布投资项目买入的价格及价格升降的改变,甚至包括以往曾做买卖的项目及派息记录。在公司的收支报告表里,也有认购、赎回基金的统计数字和基金的费用支出、派息的数目、股息、收入等。有很多基金公司甚至把这些数字计算成不同的比例来作比较。

因此,从以上基金公司所汇编的各种报告里,投资者可以分析、掌握该基金公司的历史潮流和现在的经营状况,从而为自己将资金交给哪一个基金公司提供了判断的依据。

③随时注意大股东的变动及基金经理人的人事变迁

基金的主要持有人是谁,他们持有基金的数目占基金单位总数的比例,是影响该项基金稳定性的两大因素。也就是说,大股东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该项基金在市场上的价格,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甚至是较大幅度的价格升降,这对其他小额投资者来说,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基金内的大部分持有者是机构投资者,那么该项基金的稳定性就不如持有者大部分为个人投资者的基金强。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一般都较大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地赎回时,由于大量的基金被卖出,定会导致该项基金的市场价格猛降。所以,基金公司为了保持基金资产的相对稳定,都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使资金持有者按大、中、小的划分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避免出现比例失调或严重倾斜的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买卖基金时,一定要对该项基金持有者的状况有所了解,随时留意跟踪该项基金持有人的变动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以避免受到大户的操纵和控制而遭受损失。

基金经理人的变动也是影响基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在投资基金时,都期望选择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管理严谨、人才济济、投资目标与本人的投资目标相一致的基金公司。如果这一切都归功于某几个基金经理人的话,而在你准备购买该基金前,这些经理恰恰又有重大的人事变动,那么我劝你还是耐心等一等再作定夺。

根据国外的经验,基金经理人的变动有时会影响到基金的业绩。而且在一个基金的业绩不错时更换基金经理人并不是什么好事。统计数字表明,更换基金经理人而使基金业绩更好的情况很少。通常是一些业绩极差的基金在更换基金经理人之后,发生业绩猛增的现象。例如著名的曼哈顿基金在1978年更换经理人后,表现得跟以往截然不同,业绩始终处于高涨的状态。

所以,股票、期货的投资者都知道,在挑选经纪人之时,就是为自己未来的金融投资选择好理想的向导之际;同样道理,在你加入投资基金投资行列之时,也就是为你自己选择可靠的理财帮手之际。千万记住,不要把钱交给那些缺乏投资经历、业绩平平或很差的经理人手里,特别是在国内,投资基金的投资潮才刚刚兴起,一切还都处于发展阶段,更要注意对基金经理人的选择。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一、超常规发展基金战略与机构投资者结构失衡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来说,由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加上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制度建设很不完善,至今仍未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制度平台。不断发展演化的制度因素,对证券市场的规模、结构、交易成本和绩效等不断施加着影响。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相比,我国的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仍是影响市场状况的主要力量,政府在市场的制度建设方面仍起着主导作用,从而对市场施加着重要影响。

在证券市场中,为了快速实现赶超式发展战略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选择成本最小的便捷方式就是以国家信用代替市场信用,来保证证券市场的跨越式的发展。国家信用在证券市场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国家形式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担保。虽然这种担保并没有采用明确的契约方式,而是体现在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市场管制中,通过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理性预期和利益偏好(如对证券市场赶超式发展的偏好、对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的偏好、对上市公司的所有制歧视等),来实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就是政府对证券市场的一种“控制”,而此时市场的均衡就是政府干预下的“控制均衡”。这种“控制均衡”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它在证券市场的发展初期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市场主体发育、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完成从传统信用条件下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向现代证券市场融资方式转变的有力的助推器。但是,与此同时,这种控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即政府主导型制度安排与证券市场发展内在规律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导致了严重的制度缺陷。在这种有缺陷的制度安排下,市场风险和制度风险相重叠,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为了达到干预证券市场的目的,政府干预市场一般采用行政手段来控制上市规模和发行速度;甚至通过制度规则的修订来引导市场主体结构或者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行为。近两年来,通过调整市场投资者结构来干预市场的运行已经成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个主要手段。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仅是政府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的必要之举,更主要的是为了达到有效干预市场的目的。

人们普遍认为,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以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证券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政府大力发展投资基金不仅是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得出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问题。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十几年来,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过度投机是主要的问题之一。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主要表现为:市场换手率过高、股票指数波动幅度过大、股票价格暴涨暴跌、市盈率偏高。这使得证券市场的价格很难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证券市场价格没有反映资源配置效率及资源的稀缺程度;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的机会成本和风险都相当高。

面对市场的过度投机现象,学术界和政府都进行了深刻反省,做了多方面的分析。人们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分散的投资者太多,从事长期投资的人太少,市场缺乏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国内很多学者甚至认为,投资基金是证券市场的内在“稳定器”,它的发展将导致“投机的终结”,它在“熨乎资本市场波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等等。作为政府观点的现实反应,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是设立基金的主要宗旨。而且,在投资基金的发展初期,为了促进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成长壮大,政府管理层给予了基金许多政策优惠。如2001年以前,基金在股票申购上有着优先配售和保证金申购等一系列优惠,这使得基金从一开始就处在管理层的呵护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也极大地促进了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截至2004年底,已经发行了48只开放式基金,募集资金1734.36亿元,超过了前5年基金募集资金的总额。目前,中国的基金资产已有3200亿元,基金所持A股市场流通股市值的13%。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许多西方成熟市场的比例,而仅次于美国市场的水平。并且,政府仍希望稳步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努力实现基金募集规模有较大的发展,基金持股占流通市值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基金迅猛发展的是证券市场上其他机构投资者队伍的迅速萎缩。在2003年之前,券商的投资和私募基金机构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其投资曾经主宰了证券市场。但是,随着近年来大势转入“熊途漫漫”,券商和私募基金都陷入了泥潭而无法自拔。

在有关制度安排下,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出现。了基金“一股独大”、其他机构投资者萎缩的不均衡发展,其结果就是在现阶段投资者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投资者同质化与投资者投资决策与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是市场发展的关键,它是指市场在尽可能不变动价格的情况下迅速买卖证券的能力。流动性大的市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提高证券价值和降低筹资成本。流动性的两个方面—一即时交易和不变动价格的能力——都与相应的微观结构密切关联。交易的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交易者人数和交易机制。对于给定的交易机制来说,交易者越多,一个交易者的订单与其他交易者的订单配对的概率越大。

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交易市场的主体,其数量和买卖双方的恰当比例影响着市场的流动性。这是因为足够数量和“异质”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直接影响着市场流动性。从理论上分析,投资者行为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决定是否进入市场;二是选择交易对象。投资者的第一个选择,是决定证券市场的交易者数量,进而决定交易规模的重要因素;即市场规模的大小是决定市场流动性,进而决定市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从这点上说,市场只有“做大”才能真正“做活”。投资者的第二个选择,涉及其在信息、信念和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决定投资者数量和结构的一个重要基础。因为,他们不同的风险偏好程度和投资策略,不同的信息反应模式和操作手法,会导致投资者在同一市场对同样的信息做出不同的反应,进而产生出不同的买卖需求和不同的交易对手。正是由于众多投资者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才使证券市场的高流动性成为可能。这样,需求和供给就可能互相抵消,市场高流动性和价格相对稳定才可能实现。相应地,市场投资者的同质化即由投资者的信息、信念和风险偏好的同质化引致的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的趋同将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阿罗(Arrow,1965)认为信息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能有效地改变后验概率的任何可观察结果,即任何改变原有概率分布的事件都可以看作是信息。金融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切有助于揭示预期变量真实状态的可传递、可交换的知识和消息都是有用的信息。信息一般是指新出现的增量信息,信息服务指的是提供增量形式的信息服务。而信息按照拥有者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其中私人信息是指为某个体所了解的信息;而公共信息则是指被所有人所了解的信息。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就是所掌握信息状况。所以,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是投资决策的基础,收集和加工的信息质量决定了投资的投资决策质量。提供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使得市场分工得到了细分,其向客户提供的信息对投资者投资决策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投资基金对于证券中介的服务有很强的依赖性,因为一般基金管理公司的研究人员是有限的。加之每个基金公司的运作模式都是研究驱动投资,所以绝大部分公司采取了将相当部分的研究实施外包。现阶段基金公司的研究基础就是各个券商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报告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讲,基金的信息来源的差异是很小的。基金的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的趋同化是现阶段我国投资基金的一大特点。

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中,决策个体虽然不能具体计算出状态空间的客观概率分布,但是可以给出在每一种状态下的发生的概率范围的主观估计,这种主观估计就称为信念。实际上信念是指市场中交易者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主观猜测。在证券市场中,交易者时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在进行各种投资决策之前都会形成一定的主观信念,然后以自己的信念为基础进行决策。信念在决策过程的这种作用是个体理性意识的充分体现,并通过预期作用于行动。相对于一般经济理论中的预期,信念所具有的涵义可能更加丰富。经济学意义上的预期一般都是以数学期望形式出现的。期望指的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其他结果的主观判断,而且期望往往是利用“信念”计算出来的。在人们的主观意识起着重要作用的活动当中,信念的使用更加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在决策过程中所处的主导地位。信念有先验信念和后验信念之分。先验信念对应于概率中的先验分布,是人们的“世界观”;后验信念则对应着概率中的后验分布,是直接运用于决策中的主观条件概率。由先验信念到后验信念的更新过程是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按照贝叶斯法则进行的,这种信念更新显示了决策个体的贝叶斯理性;同时,也使概率中的先验分布和后验分布有着显著的“行为”内涵。信念的先验性和后验性是相对于个体得到信息前或者拥有信息后而言的。

开放式基金的自由申购赎回制度是其灵魂。这种制度使得开放式基金具有了独特的契约特征和委托关系特色,透明的资产净值披露和采用相对业绩评估决定了其投资策略必须将风险控制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虽然基金管理人在管理基金资产方面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是基本上都会遵循合法、合规、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契约约束条件下的投资分散化等投资管理原则;而且都有着基本相似的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与控制程序、流程(例如有着相似的投资管理程序——其投资管理作业流程包括:确定投资目标、投资理念和投资战略、信息管理、资产配置、资产选择、交易执行、绩效评估等),基本上都采取了研究驱动投资管理的模式;而在制定基金资产投资战略时采用了相似的理论基础。这些特征使得开放式基金具有相似甚至相同的“世界观”——先验信念。而且,由于前述的基金信息来源的同质化现象,使得基金的后验信念也具有一定的趋同。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通常可以分为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喜好等类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是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基金个体的风险偏好各异,但是在证券市场中,由于上述原因,相对于其他投资者而言,基金的风险偏好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趋同对于市场流动性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个体收到新的私人信息的那一时刻,风险偏好和先验信念是对人性特质的描述:信息是个体掌握的关于自然状态的“客观知识”;先验信念是个体的“世界观”;而风险偏好体现的是个体的“爱好”特性。理性的个体在拥有某一信息之后,根据先验信念并按一定的规则更新自己的信念,形成后验信念。在既定的后验信念和风险偏好下,理性的个体形成自己的期望效用;然后,在财富预算约束下使期望效用最大化,由此得到决策个体的证券投资需求函数;最后,众多的个体需求在一定的交易制度下汇总为证券市场上的证券供求关系,从而决定证券的市场均衡价格。在这种逻辑关系中,决策个体的信息、信念和风险偏好就成了决定证券交易的关键因素。三者的变动和相互之间互动就会引起证券交易的变动,而这些变动又为交易个体提供了新的信息,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信念更新和证券交易过程。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主要有套利、对冲和投机。现阶段,由于可交易的衍生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限制,我国投资者主要采取了投机的交易策略(投机和投资在本质上一致)(王艳茜,2004)。投机交易有两种类型:博弈型和配置型的投机交易。决定这两种投机类型的因素是交易者具有不同的“先验信念”。相对前者而言,证券的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且是受市场心理的影响支配的。只要其他交易者对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证券价格就会上涨,而资产定价并不重要。对于后者而言,其交易的依据是证券的基本价值,在这一类交易者的先验信念中市场是有效的,因为,只有在有效市场中,证券的价格才会较为稳定地围绕着其基本价值波动。当证券价格高估(证券价格高于其基本价值)或者低估(证券价格低于其基本价值)时,交易者就会做出高卖低买的投资策略。如果市场是无效的,这类的投机就无法进行。所以,这种类型的交易者对市场有效性具有较高的主观相信程度。另外,交易者的先验信念还影响到其对证券基本价值的判断的客观性。因为当交易者对决定证券的基本价值的有关因素具有共同的确定性认识(即具有同质性共同信念)时,证券的基本价值就具有了共同知识意义上的“客观性”;如果交易者之间存在信念上的相互猜测,就将会导致交易者之间难以形成共同的确定性认识,此时,交易者只能根据自己的先验信念和私人信息,独自对证券的基本价值作出独立的后验判断(估值),由此得出的证券的基本价值就是“主观性”的。所以,不同类型的交易者因先验信念和私人信息的“异质性”而导致对相同的证券的基本价值所作的“估值”的“客观性”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是维持证券交易活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个市场而言,不同类型的交易者因先验信念和私人信息的差异而导致的“估值”差异是维系证券较为活跃的成交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单一的交易者结构将会使得市场的先验信念趋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估值”趋同的可能性陡增,从而使得市场的流动性出现一定的问题,在股市中就表现为股票的股性粘滞,股市的即时成交和不变动价格的能力大大下降。

三、结论

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理念、投资取向、投资风格和管理水平,对证券市场的走势和市场理念的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客观讲,基金的蓬勃发展和其他机构的萎缩造成了目前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单一,这使得市场处于一种“生态环境失衡”的状态: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利预警或证券中介的建议等相同的外部信息做出相似的反应(Froot,Scharfstein,Stein,1992)。加之我国的市场交易机制建设不完善,这些因素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阿罗。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2]王艳茜。交易制度、交易成本与市场质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何德旭。中国投资基金制度变迁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就是建国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国保险业是在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国内市场中恢复和发展的。直到1992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营业机构在上海设立,揭开了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的新篇章。到2002年,共有3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保险市场设立了54个营业机构。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由政府主导型转向政府调控型。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的数量、公司种类、国别和进入时间完全由政府监管部门掌控,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保险业规模小、竞争力低,属“幼稚产业”,还需要保护。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逐步成熟和中资保险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监管部门主导市场开放的空间变小。遵守世贸组织原则和履行保险市场开放承诺成为当前保险市场开放的政策取向。

2.外资保险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市场份额稳步上升。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发展战略已由初期的宣传公司品牌、稳步经营转向依靠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大力拓展业务和实现业务快速增长。2002年,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从1992年的29.5万元增长到46.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1%.在国内最大的保险开放城市上海,外资公司占当地市场份额已上升到目前的13%.

3.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直接参股中资保险公司成为外资金融保险公司的重要选择。继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等4家中资保险公司引入外资股东后,2002年美国ACE集团属下的3家保险公司以1.5亿美元拥有华泰保险公司22.13%的股份,汇丰集团以6亿美元认购平安保险公司10%的股份,这是因为,直接参股可以绕开市场准入、经营区域和营业范围等方面的限制,节省公司筹建和前期运营的巨额支出,充分利用中资保险公司布局完善的机构网点和庞大的客户资源,直接进入国内保险市场。

4.保险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去年成为保险市场开放以来步伐最快的一年,今年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市场准入上,2002年共有6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准进入,批准了16家外资保险公司营业机构正式开业,这是外资公司市场准入最多的年份。在开放地域上,外资保险公司相继在天津、苏州、北京和大连落户,开放地域开始由南向北、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部地区扩展。外资再保险公司第一次获准进入市场。首家合资寿险公司广州分公司的营业,使外资保险公司由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公司的扩展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今年年内外资非寿险公司将可以向中国境内外客户提供各种非寿险服务,其设立形式的限制将予以取消;成都、武汉等十个城市将首次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市场准入数量限制的取消、经营地域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放宽,预示着今年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法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依法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1992年9月,为适应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而制定的《上海外资保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新形势的地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现有法规进行了清理。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该条例对外资保险公司申请资格、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及时限要求等作了较为规范和透明的规定,为外资保险公司依法经营、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外资保险的现代市场运作模式对国内保险市场的影响

外资保险公司作为国际性商业机构,经营目标自然是业务拓展和利润最大化。从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的实践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实现其商业运作目标的同时,所具有的强调盈利和风险控制原则、经营规范、管理严谨的现代市场运作模式,对推动国内保险市场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培训保险专业技术人员,推广大众保险风险意识,对传播现代保险知识起了先导作用。

二是引入了新的经营制度,使国内传统的保险营销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对我国保险业建立现代市场运作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1992年,友邦保险率先在上海采用的寿险个人营销模式,引起了国内寿险业销售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寿险业的发展。国内个人营销占寿险保费收人的比重从1993年前的5%提高到目前的90%.外资保险公司不仅与中资公司同台竞争,它们对承保、理赔、和投资等保险业务实行专业化经营、外包和强调核心业务的现代市场运作方式,对中资保险公司改变长期以来“大而全、下而全”的经营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促进了中国保险业调整和重组的步伐。

三是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激发了市场需求,引导保险业进入高层次的竞争,促进了开放地区保险业的发展。以上海为例,1992年率先开放后,上海的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增加到2002年的15家,位居保险开放城市之首。同期,上海地区整个市场的保费收入,从1992年的18.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9亿元。外资保险公司管理严谨、经营规范和重视产品服务创新的经营理念,对中资保险公司转变以费率价格和高投入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经营策略,起到了有益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四是加快了国内保险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对政府监管转向市场取向和采取国际通行原则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外资保险公司的母公司大都在较为先进的监管方式下经营。它们要求改变与国际通行做法不相一致的监管方式,这无形中加快了我国保险监管改革的步伐。如监管部门在确立监管市场取向原则、注重依法监管、强调偿付能力监管和增强监管政策法规透明一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的实践证明,保险市场开放对提升我国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促进现代保险市场的初步建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资保险公司并没有被挤垮,相反,保险市场出现了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局面。

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对中资公司产生了影响

1.在经营上,借鉴外资保险公司着眼于公司长远发展,坚持规范经营的战略。1997年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引发了中资保险公司销售高预定利率保单的狂潮,某外资公司在其业务受到冲击的严峻形势下依旧坚持不调高预定利率。中资公司虽多收了上百亿元保费,也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利差损包袱。再如,在航意险共保前,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一些中资公司支付的手续费远高于法定水平,但外资公司宁愿放弃业务也不去违反法规。

2.在产品创新上,借鉴外资保险公司以产品创新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策略。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产品创新成了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外资保险公司通常把产品开发作为经营的核心环节,不惜投入巨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它们不盲目跟风,稳扎稳打,不断有新产品问世,常常引领潮流。

3.在客户服务上,借鉴外资保险公司提供全程和高附加值服务的经营理念。现代经营理念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从以业务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提供全程和个性化、高附加值的服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同时增加公司的利润。与中资公司的某些做法如单纯依靠人增员、拼保费规模的粗放式经营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4.在公司信誉上,借鉴外资保险公司注重品牌经营和企业形象的管理原则。公司信誉构成了公司品牌的核心内容,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信誉的竞争。外资保险公司十分注重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一个强势的金融品牌,以提高服务的品质和层次,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保险服务需求。政府监管要通过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扩大保险市场的开放

当前,在保险市场开放的政策取向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把保险市场的开放与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抓紧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开放政策和具体措施。通盘考虑世贸组织对我国过渡期长达九年审议的应对措施。

二是抓紧制定各种法律规章,为外资保险公司依法经营、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注意保持中资公司监管法规与外资公司的一致性,尤其是对外资保险公司在单独立法时,要注意法规的可操作性,处理好“国民待遇”问题。

三是鼓励外国金融保险资本参股中资保险机构。对全资子公司、合伙制法律形式和股权转让、公司并购等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上对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应对准备。

四是采用国际保险监管做法,加强和改善对外资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监管,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目前,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只侧重于审批和经营的合规性,缺乏对外资保险公司关联交易进行披露和监控等风险防范措施,国际通行的注册地监管机构与经营地监管机构进行协同监管的制度尚未建立。要对不同组织形式的外资保险公司,实行侧重点不同的监管。对外资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重点监控。建立与外资公司母国监管机构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实效。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已为大势。在这些新的教学呼唤声中,开放式教学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成为我们当前教学中新的热点,但反观我们当前的开放式教学,颇有点矫枉过正,重新陷入新的谬误之嫌。

其一在于学科的特质明显淡化。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相对于每一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一时间,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似乎热闹得很。这就是我们语文的开放教学吗?显而易见,这只是开放教学的“形”而已,离其“神”还有相当的距离。语文有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开放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文本”与“人本”之间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好比是我们音乐中的那一条上下波动、富有弹性的主旋律,有波动,有弹性,当然也得有一个回归,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宽泛和厚实。对此,古人就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警示。那种语文课不象语文课的开放,其实质是假开放而已。

其二在于教师主导作用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大家都知道开放教学是学生自主、综合实性的学习,那么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主导,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干什么!当前某些开放式教学,教师用纯粹的放羊式教学,似乎教师只要布置一下学习任务,到时来验收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学习的过程那是学生的事。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固然不错,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十分强,疑惑与不解,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本课的学习要求之外,甚至组织纪律性的散漫,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都是正常的。对此,教师岂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开放式的教学不同于放羊式教学,更不同于放任自流。

其三是对于开放式教学的评价有明显的滞后性。开放式教学为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但从目前来看,我们很多的开放式教学在评价机制上并无建立。评价大权依然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要看结果对不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开放式教学的评价之中仍未能从高高的权威神坛上走下来,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从而影响着我们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只求结果,不问其他。在开放式的教学上,只要我们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体制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一、多认少写

尽早大量阅读是发展语言的最重要、有效的途径,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照原大纲的规定,1、2年级识字量只有1100多个,这样少的识字数量既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也不能适应语文教学进度的要求。

另据研究发现,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可见,低年级是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为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在识字能力上的优势,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新课标增加了低段识字量,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为1600~1800个。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几套教材,1、2年级的识字量都有明显增加。

识字量增加了,但写字量基本不变。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要求800~1000个字会写,,这样,学生的负担并未增加。相反,许多字因为多次接触之后再要求学生书写记忆,学生往往不费多大力气就能记住,难度相对降低了,学生反而感觉学得轻松。因而,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关于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识字教学: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认识,不做书写要求;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致了解意思,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二、把握规律

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会意字,其”语义”与”符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看到”采”就让人想到”手在树上采摘东西”;象形字、指事字,其”图像”、”符号”和”意义”有密切联系。如”马”字,本身就像一匹骏马,”上”,多像一人立于地平线上;形声字的”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都有联系,”蚂”,左边是形旁,表示意义,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联系生活,一只只可爱的蚂蚁就浮现在眼前。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实现”多识字、快识字”的目标。

1.”图———字”对照,学习象形、指事字利用象形、指事字与”图像”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语文教学如教学象形字”鱼”,我以多媒体显示一条挂着的鱼,并在图下依次写上”鱼”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这样,借助图画,学生不仅很快就记住了”鱼”这个符号,而且初步了解了象形字的造字规律———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

再如教学指事字”本”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知道”木”就是”树木”,我就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然后在下面加上树根,告诉学生:”木”下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于是,树及树根的图像与”本”这个符号联系起来,牢牢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识字实践:学习”飞”字,学生说”飞”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飞鸟;学习”竹”,学生说它像竹子上的六片竹叶……

2.分析”部件”,学习会意字

在教学会意字时,我们常利用会意字的”语义”与”符号”之间的巧妙联系,指导学生分析”部件”,编故事或做动作,以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如教学”看”时,我告诉学生,”眝”就是一只手,然后让一个学生将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动作,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看”的字形。

以后,学生十分喜欢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学习”泪”字,学生说,眼里流水是泪;学习”休”字,学生说,一人靠在树边休息……

3.形声归类,学习形声字

据统计,在汉字中,形声字约占74%。利用形声字”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的联系,采用形声归类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识记大部分汉字。

形旁归类有同一种形旁的字往往在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衣字旁的字都与布、服装有关。记得学生在初学”褐”字时,经常将其写成示字旁。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让学生查字典了解:”褐”不光指”褐色”,还指”粗布或粗布衣服”。从此,”褐”在学生脑海中就与”被、补、裤”等归为一类,再也不会写错了。

声旁归类带有同一种声旁的字往往读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因而,需经常进行归类复习。如学习”晴”字之后,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青”的字+清、睛、请、蜻,,帮助他们编顺口溜归类: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说话用请,目是眼睛,昆虫蜻蜓。

实践证明,针对汉字特点,把握造字规律,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深刻,降低回生率。

三、开放识字

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12岁,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因而在小学一二年级,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将主要精力放在攻克汉字上,而应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接触大量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营养,及时开发其语言潜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读儿歌识字。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儿童十分喜欢。在入学教育、拼音教学及看图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补充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听儿歌、背儿歌、读儿歌,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识字。

譬如,学完复韵母”ai、ei、ui”之后,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背了儿歌《小燕子》:”小燕子,飞呀飞,一把剪刀身上背。飞来又飞去,剪刀挥呀挥。剪得桃花红,剪得柳枝翠,剪出大地披绿袍,剪出祖国山河美。”学生听了,兴致盎然地跟着我背。我在大部分学生会背之后,让学生看着这首儿歌,带有拼音-,用手指着读几遍。最后,再让他们用笔圈出这首儿歌中带有”ai、ei、ui”的音节。就这样,学生在背儿歌中积累了语言,在读儿歌中认识了汉字,在圈圈画画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可谓一举三得。

3.读故事识字。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如,在教学集中识字《合起来,认一认(二)》,我是分这样几个步骤组织识字教学的。我先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了一个故事《小晶晶漫游大森林》。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于是,我让他们带着一些问题,如:小晶晶在大森林里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反复听故事,听懂内容,听熟语言。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着讲故事,讲给同桌听,讲给好朋友听,讲给大家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将故事的语言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丰富了语言仓库。

在此基础上,我将学生听过和讲过的故事打印好发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用手指着故事,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自己试着读一读。在读故事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与故事中的汉字多次见面,无意之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为进一步掌握这些汉字打下了基础。认汉字我将故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生字,如:品、众、鹿、熊、兔、洞,写在生字卡片上,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认读。写生字根据教材要求,让学生书写”众、森、品、晶”四个生字。

实践证明,读儿歌识字、讲故事识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释放孩子们语文学习的潜能,也为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管理实验课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了更高的参与度,学习积极性相对过去传统的排课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之前有明显的提高。在线预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开放式实验给管理带来的难题,学生、管理员和教师三方面通过网络平台有机的结合起来,实验相关信息的传达效率相较于传统的发通知传达有了质的提升。

2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全面开放”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中,部分实验之间存在相同的知识点和操作,譬如“溶液粘度测定”和“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使用相同的控温装置,又如“不同外压下液体沸点的测定”和“环已烷-乙醇二元气液平衡相图”则使用相同的恒压装置,在“全面开放”模式下每个同学完成实验的进度和顺序皆不一致,带课教师无法掌握所有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遇到这类情况只能每次重复讲解。另外实验课程在设置时是遵循一定的层次和框架来进行的,学生的自主选课随机性很强,容易忽视各实验之间的关联所在,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整体的把握能力。

3“有序开放”管理模式

3.1“有序开放”管理模式的引入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校物理化学实验中心近年来尝试使用一种“有序开放”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各种动作方式于“全面开放”模式基本一致,主要的改变在于以“实验组合”取代单个实验作为选课单元,供学生选择。实验教师可以按照实验类型、操作和难易程度对每学期的实验进行分类和组合,每组一般2~4个实验。实验组中的实验顺序固定,有相同的知识点和操作点的实验尽量分开,而不同组实验间则相互对应。比如某学期开放四个实验A、B、C和D,A和C、B和D均存在相同的知识点,将A和B做为组合1,C和D做为组合2,学生就可以选择先完成组合1,再进行组合2的实验时,教师就能了解到该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可以简要或者更加深入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其它管理方面仍然依照之前的模式。

3.2“有序开放”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果和需改进之处

这种模式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开放管理模式,因为学生同样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和教师,而实验课程经过优化组合后,一方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见面的次数,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实验进度的把握,教学资源和时间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对实验层次和框架有一定的理解,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校物理化学实验推行该模式迄今已满三个学年了,新模式首先继承了之前模式的优点,包括选课系统的使用和课后测试等特色,对实验进行一定的排列组合则更能体现实验之间承上启下、由简及深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课程结构的把握和实验技能的深层次培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了解,同一实验可以跟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讲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之前模式随机性过强带来的一些弊端。取其中两个学期学生实验成绩绘制成分布图,如图4所示。由于“有序开放”管理模式实践时间尚短,并未完全成熟,会给实验管理和教学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需要更高的师资水平,每个教师需要掌握熟悉更多的实验课程,并要具备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学生在时间上的自由度和“全面开放”模式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管理方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协调;另外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对实验的排列组合进行优化,以进一步突出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和相关性。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进一步完善。

4小结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新的课程观正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已为大势。在这些新的教学呼唤声中,开放式教学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成为我们当前教学中新的热点,但反观我们当前的开放式教学,颇有点矫枉过正,重新陷入新的谬误之嫌。

其一在于学科的特质明显淡化。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相对于每一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一时间,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似乎热闹得很。这就是我们语文的开放教学吗?显而易见,这只是开放教学的“形”而已,离其“神”还有相当的距离。语文有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开放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文本”与“人本”之间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好比是我们音乐中的那一条上下波动、富有弹性的主旋律,有波动,有弹性,当然也得有一个回归,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宽泛和厚实。对此,古人就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警示。那种语文课不象语文课的开放,其实质是假开放而已。

其二在于教师主导作用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大家都知道开放教学是学生自主、综合实性的学习,那么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主导,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干什么!当前某些开放式教学,教师用纯粹的放羊式教学,似乎教师只要布置一下学习任务,到时来验收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学习的过程那是学生的事。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固然不错,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十分强,疑惑与不解,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本课的学习要求之外,甚至组织纪律性的散漫,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都是正常的。对此,教师岂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开放式的教学不同于放羊式教学,更不同于放任自流。

其三是对于开放式教学的评价有明显的滞后性。开放式教学为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但从目前来看,我们很多的开放式教学在评价机制上并无建立。评价大权依然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要看结果对不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开放式教学的评价之中仍未能从高高的权威神坛上走下来,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从而影响着我们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只求结果,不问其他。在开放式的教学上,只要我们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体制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内容 论文摘要:民主是 社会 主义的题中之意,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割。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经历许多 发展 阶段的长期 历史 过程。在这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世代相继的多方面的建设和创造性的实践。其中包括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 农村 基层民主建设;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 论文关键词:基层民主建设 村民自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是: 中国 共产党领导和支持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 目前 ,改革开放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里,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 问题 。以下将分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和 企业 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有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一、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农民家庭取得了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绝大多数乡村不再实行土地的集体耕种和经营,原有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随之被废除。发生这一变革后,农村的公共事务由谁管理、怎样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群众,就商量订立具有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由各家各户出力,以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治的形式,负责管理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经各级党和政府 总结 经验,加以推广、提高,就逐步演变成了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为了规范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 法律 、法规和文件。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 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责成民政部负责村委会建设的日常工作。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第一部确认和明确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的全国性法律。此后,1998年11月4日,在充分总结、吸收各省市村民自治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其法定机制和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生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任期三年,负责管理本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及财产,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村民委员会应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有权监督村委会的收支账目和其他工作情况,并有权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