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政治资源,也是参与改革的重要群体。作为服务管理老干部的职能部门,如何发挥老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这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结合泸西老干部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搭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作用发挥、成果共享“四个平台”着手,让老干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宣传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一、搭建教育引导平台,让老干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

要通过举办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会、专题报告会、老干部读书班、老干部座谈会、研讨会、撰写心得等形式组织全县老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县老干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切实把全县广大老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与中央一道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真正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

二、搭建舆论宣传平台,让老干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者。

要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的优势,引导老干部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和群众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老干部为中心让精神辐射四周。要紧密配合宣传部门,针对部分老干部多年从事领导工作,政治理论功底深厚,工作阅历丰富的实际,组建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五老”宣讲团和老干部文艺宣传队,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全县机关、乡镇、农村、学校、社区开展宣讲宣传活动,向广大党员、群众和学生宣讲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老干部个人这个点和老干部宣讲团这个面,做到点面结合,不断扩大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覆盖面。

三、搭建作用发挥平台,让老干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者。

老干部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要把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搭建好,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具体做到“五个结合”,即:要把老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建设“美丽家园”结合起来,组建老干部督导队,支持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推动泸西高原花园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建老干部巡视队,支持广大离退休干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围绕全县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聘请老干部担任重点工作指导员、项目建设督查员、招商引资联络员、非公党建帮带员、城市建设协调员、新农村建设督导员、县管干部考察员等,支持广大离退休干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巩固保持“全国卫生县城、全省文明县城”荣誉称号结合起来,组建老干部文明督查队,进社区街道开展卫生文明宣传和保洁工作,配合县交警队、县城建监察大队等部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现场劝阻、说服教育活动。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结合起来,组建老干部网吧监督队和助学圆梦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合格接班人。

四、搭建成果共享平台,让老干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受益者。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考;语文试卷;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地方课程规划与管理研究”(课题编号:FHB12046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1-0060-04

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在命题内容和考查形式上较以往体现出了方向性、创新性的根本转折,考查基础知识开阔、能力和素养较为全面,题目题型设计巧妙灵活,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强化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的拟定,高度体现了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和北京市教委颁布文件的精神,全新的命题整体风格和检测方式振奋人心,为北京市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更是北京市全面深化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风向标。

阅览北京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浓厚的文化气息、丰富的艺术内涵、大义凛然的正气、力透纸背的正能量、鲜明的时代特征、广博的考查领域、巧妙的情境设计、深浅难易程度的精准把握、开放多元的选择空间,都是这份试卷广受社会各界热评的亮点。试对语文试卷做宏观的简单分析。

一、充分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素材,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宏观而言,试卷中设计了书法、匾额、对联、兵法“三十六计”与诸葛亮“空城计”连环画、岳母刺字连环画、国粹京剧、古文赏读、传统美德等众多题目,内容涉及面广,形式图文并茂,文化濡染气息浓郁,人文素养氛围厚重。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历代古圣先贤们呕心沥血铸成的文字集册,记录承载着历代圣贤观天地、萃人文大智慧的思想精华,代表了作者生活特定时代的较高文化文明成果水平;而且数千年之间形成了内在连贯紧密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的淘洗和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检验,至今仍然散发出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的灿烂光芒。这种文化火炬需要继续接力和传递,社会历史发展要求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们阅读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二、艺术覆盖面开阔

欣赏“为人民服务”书法作品图片,从线条、力道、布局、气韵等方面展现书法魅力。列举北京孔庙与卧佛寺、山东蓬莱阁、四川成都武侯祠4处名胜古迹的匾额图片。匾额作为古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古建筑的眼睛,多拜求名流或书法大家泼墨书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匾额文字融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凝练的诗文、华美的辞藻、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来指点江山、教化人文,反映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术、文物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考生一方面可以欣赏较高的书法艺术风采,一方面普及现代汉语规范字的书写,辩证、求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以后在游览景区景点的过程中关注这一目标。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水浒传》连环画1组6幅,内容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今年试卷呈现了两组连环画共计15幅。连环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文化艺术和通俗读物,集绘画、文学、装帧于一体,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寓教于乐,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老少皆宜。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诸葛亮的“空城计”几乎家喻户晓,前者自元代以后流播渐多,有京剧《交印刺字》;后者见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后人改编成多种剧目,名《空城计》而广为流传。试卷由此延伸出针对京剧表演行当角色的考查。

三、革命历史题材大放异彩

北京市教委课改文件要求把革命历史题材作为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第2题涉及中国抗日战争,201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卫国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该题还兼顾到了句子逻辑排序的考查。第14题涉及红色经典小说《红岩》,重温革命先烈们在特定情境中的铮铮誓言,学习先烈们对党组织对民族革命事业无比坚定的意志,对共产主义事业和信仰的无限忠诚。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言:“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要让青少年学生们牢记,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要懂得珍惜,要有历史责任感,要立足当下、志存高远,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建功立业,才对得起先烈。

四、紧密联系时代生活实际,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第3题关于名胜古迹匾额,即使不是试卷上呈现的几块,学生们在日常旅游中也是经常见到的,包括景区景点的楹联、石刻书法文字等。同时考查错别字的方式,有利于提醒学生们日常游览时多一份注意。第4题借助考查对联兼顾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利用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在特定情境中嵌入鲁迅作品名称。在这里,作品名称都有了双关的角色和作用,既是作品名,又有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对于开拓学生们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大有裨益。第7题用关联词改写句子,设计了参观博物馆时班长工作角色的特定情境。第9题的默写更是直接联系日常生活场景,提示性考查《论语》句子的默写。第13题“空城计”连环画中,由考查文学名著的阅读特地引入了京剧舞台表演艺术中的行当角色知识,过渡自然顺畅,没有生涩机械之感。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去年底北京正式通水,综合效益凸显,第15~17题内容紧扣首都时代社会发展,穿插了近义词辨析、图文叙事、比较阅读中提炼关键信息的考查。小说《超级智能住宅》虽属科幻题材,但是文中部分内容已经在当今最新计算机科技发展领域初见端倪,让人们对于智能科技有辩证的理性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一文更是直指当今的立德树人的时代主旋律,并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微写作的名著阅读经验、参观博物馆征稿,大作文的“对话”,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有利于真实可感的考场作文崭露头角。

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加强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建设,完善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环节全覆盖。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深入梳理和宣讲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欣赏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品位。

4. 注重阅读与写作方法指导

目前教师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部分中小学生不爱读书,特别是正统的文学名著类。部分学生迷恋于追星、偶像崇拜,对演艺、体育等圈子及其相关信息激情狂热、积累较多,恰恰对培育人文素养的文学类作品兴趣不高。还有就是作业量大、课外培训班多,少有时间读书。如何尽快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爱读书的积极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广泛吸收先进健康的文化文明成果,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字词、标点、句段、篇章,题材、体裁、结构、修辞、手法,立意、中心、主题,摘录、标注、旁批,精读和泛读结合,流派和风格尽收,深度和广度兼顾,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化作品中全面汲取营养,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濡染品行、浸润性灵、澡雪精神,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塑造高雅和谐的内心境界。

丰富的生活经历体验、开阔的阅读视野积累、敏锐观察勤于思考,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前提条件,当然还要有品德修养、文体写作、修辞手法、表现技巧等知识的储备。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写作、善于写作、精于修改,鼓励以日记、周记、随笔、摘录、博客日志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多角度分析看待社会现象,培养辩证思维方式,优化思维品质,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积极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沟通交流。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满足现实生活需要的多种实用类文体文章的写作能力。向生活学习,向名家名著学习,向师长学习,向优秀同龄人学习,也要从负面消极的现象引起警惕、吸取教训。既要广泛吸纳、博采众长以补己之短,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视角,透过现象看本质,穿过文字悟内涵。文章不厌千回改,提升修改习作的能力和方法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5. 立德树人与核心价值观

我国古圣先贤们历来重视“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庄子・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然而时至今日社会风气、公共道德整体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诚信缺失,社会宣传假大空的说教多,教育难以真正入心入脑,应试教育作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西方文化冲击,等等。

党的十报告审时度势提出“立德树人”,具有里程碑意义。教育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使命是遵循教育本质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获得自身潜能良性、充分的发展。克服“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强化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形成高尚的品行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阅读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主题系列作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增强对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的辨别和抵制能力。

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很大程度上需要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教科研和管理队伍来保障落实。要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修订有关学科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针对性,全面系统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建成中小学各学段衔接贯通、循序渐进、协调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社会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

七、针对试题设计的几点商榷意见

2015年是北京市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工作的起始年份,试题命制工作也处在转型期,需要一个探索并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希望命题组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反应回馈信息,做好总结工作,努力使明年的中考命题质量和水平更上层楼。部分题目的设计水平有待于提升,谨此举几例商榷如下:

第1题(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为人民服务”5个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题目中所谓“规范的正楷字”的要求,在赋分时恐怕就不便于操作。现在不少学生的书写能力较为薄弱,如何界定学生的书写是不是“规范的正楷字”,如何给出相应准确的量分,恐怕还是难免引起争议。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一、充分认识做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的重大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准确把握时展脉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抓住了改革的重点,提出了改革的具体举措,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

全会作出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深刻分析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决定》集中全党智慧,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心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方针原则,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讲话视野开阔、总揽全局,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会,又是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部署会。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必将载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史册,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以这次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我国改革也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突出矛盾和严峻考验,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要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虽然我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但总体来看,具备许多有利的主客观条件,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的信心,最根本的信心就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切实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实现全会提出的改革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二、全面准确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各个方面,集中体现在重要讲话和《决定》中。我们首先要学深学透,掌握精神实质,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又要注意抓住重点,深刻领会全会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全面准确、深入系统地进行宣传,牢牢把全会精神的宣传主动权和舆论引导权掌握在手中。

1.深入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深入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精辟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用 “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释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用“四个坚持”系统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

宣传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把握和领会好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一是坚持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三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五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六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是对全会精神的高度凝练,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工作重点、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为我们落实好全会各项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这些要求,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3.深入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理论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这些重大部署,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又是着眼长远的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要深入准确地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全面宣传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的新举措新要求,宣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要全面宣传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新举措新要求,宣传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要全面宣传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目标任务,宣传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基本要求。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方面,要全面宣传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宣传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要全面宣传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新举措新要求。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和认真落实这些重大部署,全面深化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改革,确保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深入宣传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会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就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要宣传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宣传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新举措新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改革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5.深入宣传党的十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十以来的这一年很不平凡,是开创新局面、营造新风气、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仗,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十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要充分宣传十以来我们党继往开来、面向未来,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深刻阐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充分宣传党中央科学布局经济社会发展,以一系列体现大视野、大思路的创新举措,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展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以及惠民生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良好局面。要充分宣传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台落实八项规定,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气象新风貌。要充分宣传十以来的成绩来之不易,展现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领导艺术,展现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对我国改革发展前景的信心,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6.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理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走出来的,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主要成果。正是沿着这条中国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变革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做好全会精神的宣传,要与做好中国道路和改革开放的理论宣传结合起来。要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要深入宣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要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创了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但要看到,改革成果还不稳固,一些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文化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全会着眼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着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这些年来,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但与微观主体改革相比,仍相对滞后。《决定》把这项改革放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作了部署。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决定》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这是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目前,各地已探索形成了一些管理模式,我们鼓励各地按照《决定》提出的原则继续探索,但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要始终掌握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文化内容的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形成媒体建设和管理的新思路,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现在,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互联网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等弊端。《决定》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在《决定》说明中对此作了专门强调。要按照这个要求,推动有关机构职能整合,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使网络空间尽快清朗起来。

2.不断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市场抓好了,企业改革发展就会便利得多;对政府来讲,抓市场建设比抓几个企业意义大得多。《决定》从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等方面,列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不断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和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进行试点,确保在股份制改造中始终保持党委对媒体企业的管理权,确保正确的内容导向和经营方向。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3.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会明确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写入了《决定》,这是下一步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主攻方向。标准化就是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那样,明确政府要提供什么、提供多少文化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和资源配置,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做到全覆盖、保基本,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要针对定位不清、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按照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明确主抓部门和参与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整体合力。

4.努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决定》站在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高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了重要部署。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提高有效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选好拳头产品,形成文化出口新优势,使更多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需要强调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要按照《决定》的要求,正确处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确保文化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各级宣传部门和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按照中央要求,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一要精心组织全会精神的新闻宣传。各级宣传部门和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把宣传全会精神摆在突出位置,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使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紧密配合,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都市类媒体相互联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展所长,形成整体效应。要紧紧围绕重要讲话和全会《决定》,大力宣传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重要任务、重大举措,报道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反映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要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切实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工作。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辟富有特色的专栏专题,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深度报道,播发一批丰富生动的通讯综述,刊发一批说服力强的言论评论,做到有声有色、出新出彩。要突出抓好网络宣传,主动设置议题,回应社会关切,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大“气场”。要积极主动做好对外宣传,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我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张和政策。

二要广泛开展集中性宣讲活动。中央决定,组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赴各地开展宣讲。各地也要参照中央的做法,组织好面向基层的宣讲工作,广泛普及全会精神。在十精神宣讲中,不少地方组织上下结合的宣讲团,让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针对农村、企业、高校不同群体,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效果很好。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创新,着力增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思想性、实效性,更好地推动全会精神进基层、进群众。

三要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阐释。要紧紧围绕全会精神,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力量进行集体攻关,深入研究阐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研究阐释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举措,研究阐释坚持中国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社科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要把全会精神的研究作为重点任务,国家社科基金要发挥示范导向作用,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要牢牢把握宣传阐释的正确导向。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调整,十分敏感和复杂,广大群众非常关心,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准确、全面、严谨阐述全会精神,对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的宣传要科学把握,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阐释要严谨稳妥,正确引导改革的社会预期,防止片面性、简单化。现在,社会上对改革的议论很多,各种意见主张也很多,要密切关注和研判社会舆情,及时掌握各种思潮的动向,积极开展正面引导、深度引导。对那些否定改革、误解改革、曲解改革,甚至妄图把改革引向歧途的错误观点和思潮,要进行深入辨析和有力批驳。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切实抓好宣传文化阵地特别是互联网的管理,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平台和渠道。

五、深入宣传阐释系列讲话精神

在做好全会精神宣传阐释的同时,要做好系列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工作。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入阐释了党的十精神,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前一段时间,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把宣传阐释系列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宣传报道,广泛深入进行阐释,形成了浓厚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要进一步作系统安排,把宣传阐释工作引向深入。

一要在深化宣传报道上下功夫。要全面系统进行宣传报道,同时认真做好分专题分领域的宣传报道,帮助干部群众深入领会系列讲话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领会讲话在各领域各方面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领会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联系实际上深入,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运用讲话精神研究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进展,宣传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成效,更好地指导推动工作。要在形成特色和亮点上深入,新闻媒体要结合自身定位、发挥各自优势,推出一批重头报道、特色报道、系列报道,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评论、言论和理论文章,形成强大合力和舆论声势。

二要在深化理论研究阐释上下功夫。要突出研究重点,提高研究质量,组织理论界各方面力量,确定一批重大课题,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入研究系列讲话精神,着力推出一批有影响的重要理论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边建利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迎接党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

第一集《时代之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的过程,全景式地展现了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改革、构建对外开放型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内容。

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主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作出的部署、展开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等展开。 本集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大板块结构全片,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在第一个板块中鲜明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与方向,是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本集展开了一幅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生动画卷。

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成效显著。本集聚焦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便民利民改革等,用生动的改革故事,讲述了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以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充分展现文化自信,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述中国故事”贯穿全篇,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目标,突出本轮文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本集里有不少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有大量对权威人士的采访,清晰勾勒了党的十以来文化改革的“四梁八柱”,讲述了老百姓身边鲜活生动的文化故事。

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出发,反映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七集《强军之路》(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反映“为什么改”,深刻阐述领导推动改革强军的政治意蕴和战略考量,讲清改革的“时与势”。二是反映“怎么改”,采取讲故事手法,叙议结合,生动展现亲自领导和运筹设计改革,再现这轮改革科学周密的研究论证过程,从总体上介绍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本集还初步总结了军队改革组织实施的经验做法,体现这轮改革的缜密筹划、谋定后动,在无声中实现巨变,在行进间完成转身等特点。

第八集——《强军之路(下)》。

《强军之路》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统揽,以亲自领导决策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伟大实践为主线,系统阐释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入解读我军这一轮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和重大举措,生动展示我军改革重塑的全景画卷、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

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主要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担负起最大的责任为认识起点,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本集讲述了中央以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以雷霆之势,反腐败无,反不停息;针对三起被查处的贿选案,改革选人用人机制;防止带病提拔,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以改革强党,制度建党,综合施策;推进全球追逃;改革中央巡视体制机制,探索三个不固定、专项巡视回头看,派驻监督无死角;通过抓两个责任落实,执纪运用四种形态等,强化管党治党;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等改革试点。

本集有首次公布的落马腐败分子的画面,有对党的自我革新决心与能力的深刻剖析,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生动采访。

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2013年深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由此,中国展开了一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一场努力实现13亿人全面发展的大变革。本集以人民的获得感贯穿始终。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有更高追求的中国。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魄力和担当打响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以完善各项社保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在就业、住房、平安中国、教育、医疗、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更好造福全国人民;把“共享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吴海婷

7月17日,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开播。这部专题片共分十集,分别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和《人民的获得感》。

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专题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述了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的姿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接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新常态”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贯穿全集,生动展现了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回答对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始终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的伟大实践。而以《人民民主新境界》为主题播出的第三集,讲述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目标,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共产党推动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信心与决心。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带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中国道路去讲述一个伟大生动的中国故事。其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讲述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如何为老百姓更好地守护公正,司法便民利民改革如何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讲的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事。是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自信的思想为主线,勾勒了党的十以来文化改革的“四梁八柱”,讲述了百姓身边的好故事。我们中国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四个自信”的提出。延续中华文脉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守住青山绿水》讲述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论述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最让我热血沸腾的《强军之路(上下)》描述了人民军队从弱变强,从小变大,由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可以说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军队从战争时期的小米加**到现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武装力量,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令人不慎唏嘘,让我们不仅为革命前辈破头颅洒热血而肃然起敬,也为当今人民的强大而倍感自豪。人民军队的一步步强大,与我国各位领导人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举措是分不开的。 改革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坚持和党中央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讲述了自党的十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以及党对贪腐问题的零容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这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党的要求。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该严守党的纪律,坚定党的信念义不容辞。《人民的获得感》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收尾篇,它全景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不同群体的感受再现了改革带给人民的红利。

通过对视频的学习,我认为大学生党员应充满激情讲党性,从党的优良传统中去感受这种激情,从身边的先进典型中体会这种激情。不断自我完善,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奋进前行。同时也要从点滴中积累公道正派,保持高尚情操,敢讲真话,而不能抵不住诱惑,并且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陈俞 观后感

近期热播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权威、全景报道,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展现了伟大的改革实践。追剧“十天”,让我体会到“永远在路上”的改革中,需念好“严”字诀。

论证从严,谋定而后动。影响历史的重大思考与行动,往往源于经年累月沉淀的精华,全面深化改革涉及人口之多前所未有,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改革不是一种方法走到底,需要顺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每一次论证都要有大胆的设想、谨慎的态度、细致的钻研,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执行从严,撸起袖子干。制度设计如果缺乏执行,就只是墙上的一张白纸,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方案,执行不到位,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相去甚远。如何提高执行力,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点。制度执行从严,思想认识要到位,制度笼子要扎紧,制度威信要树立,把执行效果作为考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传递压力,推动落实。

反思从严,思深方益远。反思的本质是求异与扬弃,反思失败之处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取得进步,反思成功之法,可以精益求精。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举成功,而是蜿蜒曲折、不断反复。要放弃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真反思总结,哪些事情做对了、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没做到,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磨、完善,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严是一种态度和方法,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我们要拿出严的态度、严的决心、严的举措,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贾佳妹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这句话深深的引起了我的共鸣。以为代表的党中央能够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全面深化改革,其决心和胆魄鼓舞着中华民族朝着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断奋斗。学生组织在维护学生权益、加强思想引领、去四化等方面也应该直面问题和挑战,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摒弃官味儿的改革中针针见血,在加强新媒体建设的改革中刀刀见肉。不能满足于之前的改革成果而止步不前,在这个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时刻更是应该跟上党中央的步伐配合做好学生组织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工作。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担当,把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钱琴美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该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

说的好,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都是在路上,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永远都是新手。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改革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向更好方向发展。

建党以来,无论是党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顺应历史和群众的诉求。革命也好,建设也罢,都是在不断地改变。改革也是如此,一次次历史证明,党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苦难就在于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

改革不是口头上说说,也不是下发几个文件而已,而是要有身体力行的付出和十二分的勇气来迎战,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决心来面对,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否则,改革的目的也就达不到,改革的成效就不明显。

关于当今中国的改革,深刻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期,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干部需要勇于担责,要以舍我其谁、敢为敢当的气概,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改革时代,不要问青春何处安放,而是要问青春如何为改革担当。要体现这种担当,青年就要立大志、立长志,立足改革前沿阵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就要开足马力认真学习,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就要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里大展拳脚……青年干部只有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个体发展与时代进步紧密联系,才能收获更好的人生,才能推动时代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青年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青年是改革发展的活力源泉,他们以青春的名义为改革担当,以奋斗的姿态走在时代前列,谱写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之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要忘记立党之本,不要模糊视线,不要离开正确的方向;不要陶醉在我们已有的功劳簿上面,不要懈怠,要创造新的成绩,向人民、向历史交出更合格、更好的令人满意的答卷。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陈舟莲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央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正在火热播放中。我们作为大学生党员,要首先做好榜样作用,观看此片,学习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该片一共有十集。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观看每一集之后的收获。

第一集,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第二集,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的过程,全景式地展现了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改革、构建对外开放型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内容。

第三集,主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作出的部署、展开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等展开。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大板块结构全片,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

第四集,聚焦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便民利民改革等,用生动的改革故事,讲述了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第五集,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以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充分展现文化自信,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述中国故事”贯穿全篇,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目标,突出本轮文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

第六集,本集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出发,反映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七、八集,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统揽,以亲自领导决策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伟大实践为主线,系统阐释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入解读我军这一轮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和重大举措,生动展示我军改革重塑的全景画卷、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

第九集,本集主要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担负起最大的责任为认识起点,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

第十集,本集以人民的获得感贯穿始终。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有更高追求的中国。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魄力和担当打响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以完善各项社保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在就业、住房、平安中国、教育、医疗、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更好造福全国人民;把“共享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部专题片,代表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改革从来没有完成时,一直在路上,我们要本着大刀阔斧的决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让人民群众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韩佳迈

改革就是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中国发展的重要拐点,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以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布局,进一步体现了“全面”二字。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转型升级更加依赖于全面改革的突破。改革的任务重,时间紧,更要求我们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恒心,常抓不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上来,将工作重点聚焦到改革上来,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如期完成各项目标。

作为一名实习生,刚进入社会,更是要做好一言一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是要做好带头作用,努力积极关心国家改革,做好本职工作!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汪佳飞

正值七八月,烈日炎炎,大多数学生们都放了暑假,电视上、网络上各种综艺节目、电视剧席卷而来,夺人眼球,争占收视率。但是,这些东西真的能够带动人们经济思想的发展前进吗?然而答案是不能确定的,但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由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是一面改革前进的旗帜。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一部令人振奋的纪录片诞生了。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党的十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国家的发展所作出的统筹和规划,突出了以为核心的党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个单位的干部、科员对于改革的信息以及对于国家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不难想象,党的发展、国家的改革是曲折的,但是也正是这种曲折才考验了我们国家团结一致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在的带领之下,在新的思想、新的形势之下,我们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新的想法和新的做法。

当然,《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仅仅是一面旗帜,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功勋墙,在这面墙上,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关键突破都在其上,其中也记录了各个地方、各个领导、各个党员对于改革积极作为,展示了改革的艰辛和人们的不畏艰辛。更凸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新形势下的改革势在必行。纪录片虽然只有十集,但是包含的内容和精神却是无尽的,党的领导、人们的创造与创新,带给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获得感,更是国家的成长,党组织的成长。作为一名党员,在这十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习党中央的精神,学习先进党员的精神,学习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

在这部纪录片中汇聚了中华儿女的梦想,也汇聚了中华儿女对于改革的激情,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而是一种成长,一种征程,可谓振奋人心寄希望。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汪萱

第1集《时代之问》观后感:

改革开放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要富民强国就必须大家的共同努力。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也就是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所以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既继前人伟业,又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

第2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后感:

这一集展现了党的十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经济体制改革纲举目张、深入推进的生动面貌,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质量,正在经历的空前深度变革。

第3集《人民民主新境界》观后感: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党的领导是根本和关键。改革由谁领导和引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改革是一场革命,更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来作为后盾和保障,这是无可非议的。领导就是方向,就是航向,更是一个灵魂和主线。没有共产党,就不能改革的正确方向和路线。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同时也需要接地气,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改革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第4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观后感: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人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正如片中所说,“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当前司法领域仍存在着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削弱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想要更加有效地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症结,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第5集《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

这一集通过生动的任务和故事,清晰勾勒了党的十以来文化改革的“四梁八柱”,讲述了老百姓身边鲜活生动的文化故事,凸显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坚持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第6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

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所以,每一个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必将为全人类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第7集《强军之路(上)》观后感:

“落后就要挨打,军事上的落后,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致命的。”“军事上一旦落后,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们的经济发展了,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力量。”我们主张世界和平,但绝不是“软柿子”。我们国家经历过战争,战争的伤疤提醒我们,国家应该有强军之梦。

第8集《强军之路(下)》观后感:

讲述了我国军队改革的历程,阐明了新一次改革的目标及伟大的历史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名族长久以来最大的愿望。中国梦就是强国梦,而强国必须强军,所以在军队中,中国梦就是强军梦。“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中国军队的发展史,是一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篇章。在军队发展的道路上,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在军改的漫漫征程上,同样也需要全党全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的决策部署上来,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以党的正确领导引领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9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

这一集全面展示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其中,面对暴露出的问题,刀刃向内,自我刮骨疗毒,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彰显了我们党坚决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第10集《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

国家主席说:“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改革,就是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获得感。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的着力点与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必须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的群众。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是要分好“蛋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不同群体间的差别仍然很大。将改革进行到底,无论是改革初期,还是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其最大的公约数都是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获得感。

时代之问

张依蕾

随着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的开播,在学校的组织和号召下,作为预备党员的我观看了第一集纪录片——《时代之问》。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围绕“什么是中国梦?”向我们阐释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应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新?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指出: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长征。而今天的长征,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这次学习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正用深入思考和丰富实践,作答着新一轮改革“全面”和“深化”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曾这样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强调“全面”,就是强调必须构建起丰富全面的改革目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下,中央明确了各领域的分目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征凸显。就是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唯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开辟改革新局面。就是强调要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体现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里,体现在改革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里。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向纵深推进。必须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再上层楼、再进一步、再深一层。就是强调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就是强调改革者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

总之,改革这条路是长期的无止尽的,对于改革创新,现阶段的我们,应该在护理工作上应该积极向上,善于发现问题,多多学习,才能在将来在护理中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才能融入改革大潮流中。

不忘初心,改革到底

赵锡芳

近日,大型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一套的热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掀起了一阵新的改革热潮。《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全片共十集,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该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

作为一部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有着厚重的底色、扎实的根基、客观的理据、严谨的逻辑;作为一部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有着温情的故事、丰盈的细节、火热的氛围、激昂的节奏——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记录了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十三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浩荡实践。

观看了前面几集内容,内心感触很大。就如对于当今中国的改革深刻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期,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是一场新的长征,这是一场新的持久战,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正如第一集的解说词中所指出的那样,“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这些改革的实践和改革的思想,“夯筑着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石”,“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那么,作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知道,改革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现场。面对当今中国的改革,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广大青年学生需要勇于担责,要有舍我其谁、敢为敢当的气概。改革时代,不要问青春何处安放,而是要问青春如何为改革担当。要体现这种担当,我们就要立大志、立长志,立足改革前沿阵地,就要开足马力认真学习,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要熟知世情国情党情,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与优良作风,将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里大展拳脚,我们需要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个体发展与时代进步紧密联系,才能收获更好的人生,才能推动时代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要忘记立党之本,不要模糊视线,不要离开我们的方向,不要陶醉在我们已有的功劳簿上面,不要懈怠,永保创新,实现我们的价值。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4 黄佳音

近期,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同时,在休息时间观看了央视大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感触非常深。《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自7月17日开播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专题片充分反映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高度智慧和辉煌成就。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向全党上下、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革故鼎新的魄力,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具体方式,是一个总揽全局的前进目标,也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把握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制度自信与深化改革、价值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开创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一系列重大战略如“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脱贫攻坚、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形成了我们党新时期的治国理政战略布局。

党的十以来,一场动真碰硬的自我革新在全党拉开帷幕。从“从严治党”的政治宣誓到“八项规定”的严厉执行,从思想教育的常态推进到党内法规的有序完善,我们党每一次的改变、每一步的迈进,都饱含着改革者“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与勇气。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过去五年,全党兴利除弊,党内政治生态为之一新,靠的是改革;未来五年,我们蓄势待发,推动党的建设走上新征程,依然要靠改革。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顺应变革,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

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学得更深、悟得更透,把思想共识聚得更牢。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作为一个拥有450多万个基层组织、8900多万名成员、在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执政的大党,没有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思想共识,就难以跨过改革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更难打破改革涉及到的各种利益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恪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内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全社会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的改革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改革能量。

坚持自己的担当,不忘初心,将改革进行到底。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建国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革命事业推向前进。

作为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我们要始终忠诚党的事业,保持一股革命热情、一种拼命精神,在细微处建功,善小而为,物小亦为,用责任担当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作为。我们要从一言一行上见担当,从一点一滴上把响应我党的改革工作。要真正把自己的责任担当落实到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4韩吉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片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景报道,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各领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看完第一集后,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既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又深感作为学生党员的一份子,要努力的学习并将国家的改革精神从自身做起。

以思想为先,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创新是发展之源、成事之本”,组工干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理念,摒弃束缚手脚的“老框框”、“老套套”、“老调调”,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开辟新途径,寻找新路子,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好组织工作,跟上时展的脚步。

以实干为主,打牢改革创新基础。“空谈误国,实干新邦”,“实干是发展之基、成事之道”,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特殊群体,更应树立与时俱进、时不待我、扬鞭奋蹄的进取精神,发扬钉子精神,克服畏难情绪,做到莫尚空谈重实干。只有坚持实干,工作中狠抓落实,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所做的工作才能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才能为下一步改革创新实现飞跃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以群众为本,检验改革创新成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各项事业的改革创新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为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摆正心态、摆正位置,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体味民生,以敬畏之心对待人民群众,用感恩之心服务人民群众,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用激情、智慧和才干发展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业,用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果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4章力亚

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改革,我们从《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大型证论专题片中深入了解。

本片紧紧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本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全片共分十集,分别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人民的获得感》。

在党的即将召开之际,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推出,将进一步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保持改革定力和韧劲,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把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一集《时代之问》,节目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改革的坚定,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第二集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经济体制改,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始终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的伟大实践。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经济现在不得不面对解决的问题,的确,现在改革难度只会越来越大。但不得不改革,先吃肉后啃骨头避免不了。

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也在表达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民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创新与实践当中,不断与时俱进。

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讲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司法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公平正义如同空气与水。它不能缺席、不应迟到。

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中聚焦文化改革,以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充分展现文化自信,其实中华文化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随着时代的智能化,机械化使得有些文化变得稀有,文化改革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做自信民族,拥复兴之魂。

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讲述了中国灿烂的农耕文明。自然环境对现在发展的重要性,生态兴则文明兴由此而来。们的生态环境有历史遗留问题,但我们共产党有这个信心担起这个责任。

第七集《强军之路上》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改革,一批人员的削减,这次改革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义非凡。敢于强军,敢打仗,打胜仗是总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能有一点点懦弱,减兵三十万但是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不能减,重塑军队,是实现强军梦的重要一步。

第八集《强军之路下》中向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战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的画面异常令人振奋。我只想说中国军人,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中题了党要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刀刃向内,自我刮骨疗毒,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无,全覆盖,零容忍,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九十多年,栉风沐雨,持之以恒,坚定的践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幸福的。

改革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也与每个平民百姓息息相关。只要我们每个人为改革‘带盐’、为改革添柴,做改革的推动者、实干家,立足本职岗位顾全大局做好工作,一项项改革举措就能落地见效、一个个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们就能创造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5 张梦云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该片讲述了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

通过观看陆续播出的十集《将改革进行到底》,让我对深化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最开始国内外形势出发,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我们知道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简单的说说。说的好,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都是在路上。经济建设对于整个国家发展尤为重要,怎样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当下突出的重点,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在如今社会,不良事件仍然存在,人民心中有时会有担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坚持依法治国,绝不放过一个坏人。这也是对人民的保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怎样保护传统优良中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问题也十分重要,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其他。在杭州召开G20时期,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和环境优美共存的好现象。建设强大的军队,改革军队整体性,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的调整,我们在阅兵时看到整齐的步伐是所有军人对祖国深深的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维和部队在全世界的身影,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作为学生党员,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跑好自我革新的接力棒,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历史答卷!希望祖国繁荣昌盛。

改革论札记

护理1405陆飞颖

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就,由中

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将于近日开播。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对全国人民认识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动力,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专题片形容改革:“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提起改革,没有人不赞叹它带给中国的翻天覆地变化,没有人不希望将改革进行到底。历史早已深刻证明,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我们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改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四年多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改革思想,构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201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重任。自成立之日到今天,中央深改组共召开了36次会议,审议了200多个文件,破解了诸多领域的改革难题,践行着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的庄严承诺。

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从深改元年全面播种、次第花开,到关键之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攻坚之年立柱架梁、击楫勇进,继而到深化之年狠抓落实、形成示范,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中获得了高分。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破解了一批议论多年、阻力较大、长期难啃的“老大难”。晒权力清单,推政务公开,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自贸区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改革抓住了涉多部门、跨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全面放开二孩,户籍制度改革坚定推进……改善民生福祉,守望公平正义,改革给百姓带来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也是干出来的。沙滩上建不起高楼,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狠抓落实的干劲,再好的改革举措也难以落地生根。在这一轮改革启动之初就提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反复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每推进一步,党中央对抓督察促落实的要求就更进一步。这也是改革得以不断推进的关键所在。纵观中央深改组36次会议,从倡导领导干部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到突破“中梗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从提出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的“六个抓”要求,到部署“三督三察”的改革督察工作,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改革方法论,坚持把抓落实放在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为推进改革不断注入真抓实干的正能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排头兵,无论何时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完成好赋予广东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新使命。

展望未来,将改革进行到底

护理1405徐佳敏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

该片紧紧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十三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长征路。该片将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示了社会各领域、各级各部门在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和好处。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对我国十以来,全面开展深化改革最权威的报道,凝聚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意味着创新,在这个创新争优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于我们学生党员来说,要紧跟党中央的步伐,改革创新,时刻保持发展激情,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通过真实的改革题材让正义震撼人心。该剧中不少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件,形象反映了我国当前改革工作的高压态势。这种源于真实题材的提炼,甚至让有的演员担心剧本会过审不了。然而,这恰恰也是这部电视剧的独特魅力所在。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改革力度使然。”大时代、大制作、大力度,必然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该剧很好地体现了我们敢于曝光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充分证明了党在改革斗争中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自信,大气磅礴,正气凛然,让人振奋。

通过精彩的情节让正义震撼人心。看该剧,人们感悟到的是正义的力量,阳光的精神,正气的浩然。《将改革进行到底》讲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展示了各领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关键突破,展示了各地方各部门推进改革落地、见效的积极作为,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奋斗,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他们是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正气,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使者。他们身上的正义精神传承昨天,启迪今天,当然会震撼观众。

通过精湛的表演功力让正义震撼人心。一句为激情燃烧的岁月骄傲,击中全民泪点,“剧中所有的艺术家,要的真心好!在这里,演员的表演功力发挥到了极致,表演功力与正义精神融合、升华,塑造出了观众心中的那个最好形象,演员演到了观众的心坎上。

通过精彩的语言让正义震撼人心。“坦率地说我们一些干部,其素质已经远低于一般国民的素质了”,这是义正词严之言;“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这是正气浩然的语言;“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现在出事了,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这是一针见血的批评语言。仔细研究该剧,你会发现那些老百姓心中想口中说的语言在演员那里,信口拈来,通过语言提升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过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使我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执政的信心,我们内心深处都有对正义的呼唤,都在崇尚正义,期盼正气事实上,改革从来都不仅仅是中纪委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这样一部收拾人心、凝聚共识、推进改革的上乘之作。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6谢雨涵

《将改革进行到底》,反映的是当我们再次探寻党的足迹、翻开历史的画卷时,更应明白今日我们祥和宁静生活的来之不易,国家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这本大型政论专题片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该片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本片紧紧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十三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指出,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幕,徐徐拉开。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体制、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

关于经济,主要关键词为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人民民主新境界,通过梳理“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保障人民当 家作主的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要敢于向自己“开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政府要学会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破”冗余“立”新规,用法制的武器向推进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桎梏“动刀”,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处理改好革和立法的关系。关于中华文化,我们要延续这一文脉,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复兴之魂,深植其中。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关于环境,我们要守住这绿水青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军事,强国必须强军。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大学生;拓展性学习;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04-02

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点的科学内涵与价值

1.揭示了国家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共鸣与发展,是因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改革理论,深层次的从掌握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规律出发,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改革思想认识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的巨大成就在于强调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的同时,也指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对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紧密结合中国实际,高度概括了当今中国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出了重大决定,提出了改革方向,并逐步在各个领域实施并全面深化改革,知行合一,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性。

3.改革目标与策略的务实性。“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继承的优良传统,大胆的对中国的改革不断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与精准改革的目标定位,引领各个领域从策略上认识事务的规律性,让改革的目标和过程充分具备中国特色的高度可操作性。

二、当代大学生拓展性学习亟需全面深化改革论点的理论指导

1.深化改革理论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①自我改革不深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局限性。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的不可预见及岗位对其的要求是大学专业课程学习的最大局限性。当代大学生大学四年在校期间的课程门数大概在85~130之间,课程模块是由英语、政治、计算机、军事理论等通识课程、部分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及专业方向课程所组成。课程设置虽经高校论证,自成体系,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明确每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等其毕业的时候就真成“大学就是大概学学”的状态了。从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来说,大部分学生所从事的是和本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岗位和专业学习不一致,导致针对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业务水平甚至是岗位素养,都未能从大学专业课程学习中获得。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进行拓展性的学习,不对自身需求做评估,不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改革和探索的话,需要半年到1年的工作适应期才能逐渐达到岗位的要求。②自我改革认识不到位:对拓展性学习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对大学学习定位和方向的不明确是大学生自身学习改革存在局限性的首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在校期间频繁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下课到宿舍玩游戏,甚至通宵玩游戏,应付作业、考前临时抱佛脚等一系列与正能量相反的学习状态。如果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岗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需求,能够明白自身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不足,就需要如同运用全面深化改革治理国家一样,要根据自身实际,围绕“学习”进行系统的改革,不断地开展拓展性学习,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③自我改革实践未系统化:对拓展性学习实践的局限性。大学生对拓展性学习实践活动未统一到一个系统性层面的高度是个重大局限,只是在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实践学习之外,把偶尔参加活动、大赛、体育运动当成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唯一途径,未将自身发展如同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一样,站在发展方向角度,将自我学习系统化、步骤化、条理化。如果大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社会及其岗位需求对自身知识、能力与素养的综合要求,来制订系统性的学习实践规划,就能将自我发展如同全面深化改革一样逐步推进,逐步完善大学生自身建设。

2.全面深化改革对当代大学生拓展性学习的指导意义。①改革的全面性符合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体现的重大特征之一就是改革的全面性,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大学生所面临的全面性挑战,因此二者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全面深化改革体现的是国家层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破除弊端的深层次改革,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对自我知识、才能和素养方面的不断完善与提高的过程。②全面改革的思想认识符合当代大学生世界观重塑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站在时代高度,站在国家的层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对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性与方向性。这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大学生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即当代大学生要站在大学所学与社会对接的高度,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自身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拓展性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

三、全面深化改革论点对当代大学生拓展性学习的启示

1.有助于对自身发展进行方向规划。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正视各类发展中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全面深化改革,阐明了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改革新的历史任务和长远战略目标,以正能量的深邃的历史和战略眼光,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为国家的发展进行了方向规划。这给当代大学生的最大启示在于思想上的启迪,发展方向上的指引,要求当代大学生也能像国家治理一样,正视自己发展中的问题,迎难而上,锐意解决,号召大家对自身发展进行中长期的规划,并付诸实践。

2.有助于坚持拓展性学习的目标论。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了以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为深化改革指引了总的方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该借鉴国家的全面改革经验理论,对在校期间在学习上的拓展性学习,确立总目标,即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标,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方向,以拓展性学习为根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坚持拓展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握好这个目标,就能牢牢把握住大学学习的定位和方向,只要能够在知识、才能和素养的拓展性学习过程中,逐渐清晰并明白“为什么上大学”“怎样上好大学”就能逐渐从网络游戏、上课玩手机、逃课等现象中摆脱出来,逐步在大学现实生活中,珍惜奋斗和学习的过程。

3.有助于坚持拓展性学习的任务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历史任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发展这一任务理论,为自我的长远发展制订包括知识、才能和素养在内的具体学习任务,例如,针对知识的学习,除了学习本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之外,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拓展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外研究自己喜欢的游戏软件开发、游戏场景及人物形象设计、游戏市场等,这样还能避免盲目、低趣味地追逐网络游戏的娱乐性。

4.有助于坚持拓展性学习的方法论。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共产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在俄国、中国成功,是因为两国在国情的基础上坚持了正确的方法论,一定要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改革才能成功。比如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体育锻炼来说,运动项目、运动时间与时限、动作强度都是方法的关键,因此拓展性学习,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掌握方法和技巧,追求高效率。

5.有助于坚持拓展性学习的定力论。当代大学生的拓展性学习,要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学习的正能量,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端正在大学的学习态度,对利益、经济、社会地位的追逐要保持在正道上。例如能正确地学习营销、实践营销,认识营销,以防止落入非法传销组织的陷阱等。

6.有助于坚持拓展性学习的时态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改革,针对拓展性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学习过程,必须持续保持下去。改革没有完成时态,只有进行时态,坚持拓展性学习的过程论,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逐渐树立“总结是成功之母”的观点,而不是遇到一点挫折和失败就失去了信心与自我改革的动力,也不是达到既定目标就停止不前,要把拓展性学习当成是自我完善与提高的过程,继续保持下去。

7.有助于坚持拓展性学习的担当论。当代大学生对于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拓展性学习,要保持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勇于承担,勇于面对自身发展的束缚和困难,做好攻坚克难的准备,才能提升对社会的奉献能力。作为学生,就要做一名合格、出色的学生;作为家庭成员,就要为自己所在的家庭承担重任,为家庭分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Z].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价值;实践导向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49-03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的研究决定,自此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也就此展开。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哲学基础,有其自身的科学性,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我们认识和进行改革,因此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和实践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进行理解。

一、物质性、人本性、实践性――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维度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以外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它是在批判继承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物质性、人本性、实践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三个重要的维度,也涵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性

历史唯物主义最大一个特点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唯心主义的重点之所在。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是物质的,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样我们的思维也受到物质的影响。

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是物质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物质演化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连主体都是物质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世界也不言而喻就是物质的。

直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只有先活下来才能够去从事实践活动,历史才能够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因此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必要的。就像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

不仅我们的生产是物质的,我们的思维也受到物质的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将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实践抽象为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正是这样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识也无不反映着物质基础。1859年,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性

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活动离不开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构成了历史本身,整个历史活动的最终目标和落脚点都在于人,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是历史的出发点,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创造的前提是人的存在,人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生产、实践能力使人类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人的实践构成了历史的本身。“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当然人们并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他们会受到既定的历史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制约。

除了创造历史的主体和人类的实践以外,整个历史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除了物质层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人除了生存还需要获得生存价值。整个历史的创造抑或是实践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历史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人们认识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的理论工具。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功能无不体现了实践的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实践性。马克思指出:“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最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4]。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深层基础是工业实践,同时这与马克思本人的实践活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是将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实践,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促进现实的发展来得到丰富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实践性。马克思指出,唯物史观,“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也就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

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并由此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5]。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解释世界,实践构成了历史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功能体现了实践性。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够指导不断变化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实现理论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解释现实的基础上,也在使现实朝更好的方向前进。

二、历史唯物主义之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的物质性、人本性、实践性等特征,充分显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以及其应用价值。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目标抑或是内容无不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浸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显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面深化改革在理论上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一)历史唯物主义要求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的35年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迅猛的发展。现今不论经济还是政治文化等都要求要进一步进行改革,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而这在本质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在现实上,我们面临着科技带来的世界不断的变革的新情况和新形式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任务这些现实。这要求我们要根据现实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进而根据决定加以实施,促进社会朝更美好的方向前进。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已经证明了党的指导思想中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实践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理论又需要不断地运用于实践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历史唯物主义影响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性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哲学基础,它要求要做到以人为本,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这正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所在,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增进人民福祉和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正是历史唯物主义人本性的有利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当然也是每个阶段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总目标的制定,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同样也是其人本性的体现。

(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让改革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的制定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性影响全面深化改革内容的制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采取均力,而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到其他四个方面,通过经济的牵引作用,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使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方面的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也会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影响,因此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改革。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性就要求要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基础上,协调好与其他四种改革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导向

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和国家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在理论方面的指导是科学的,同样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也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并不仅仅局限在指导做出决定的初期,历史唯物主义应该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始终,指导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协调好各项改革的关系,实现改革的有效进行,最终使发展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

(一)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当今世界的思想是多元的,我们应该坚定地以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已经在过去35年的改革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在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更应该牢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将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始终。当然,对于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应该要正本清源,科学地加以认识,对历史唯物主义有误解的地方要及时地加以改正,同时应该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应该攻坚克难,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势必会触动到很多人的利益,在改革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是维持现状还是勇于改革,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继续改革。我们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坚持改革,对于制度等存在的问题坚决地予以整改,要有改革的决心,同时改革中应该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对于不可避免的损害要尽全力降到最低并且加以补偿,使改革真正有效科学地深入进行。

(二)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协调五位一体关系

“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应该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做法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得到了证明,我们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非公有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在以经济体制为核心的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中,我们不能仅仅只抓也不可能只抓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条主线,还要协调好与其他体制改革的关系,要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前提下牵引其他体制的改革,使改革的各个部分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以人民为全面改革主体,增进全体人民福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因此改革过程中应该依靠人民来推动改革,以人民为全面改革主体。人民群众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添砖加瓦,为中国更好的发展助力。同时,党和国家应该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讨论以及实施过程当中来,让以人民为全面深化改革主体真正做到实至名归,真正发挥效力。

全面深化改革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能够增进全体人民福祉。无论是以经济体制为核心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还是以人民为改革的主体,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能够体面地生活,让人民能够幸福地生活,让人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人本性的体现,这也是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9.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7篇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宣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现在,我们党和国家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新优势,根本动力在改革,根本出路也在改革。应当说,经过35年不平凡历程,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改革,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推进改革,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实施改革,考验的是我们党的决心、智慧和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实十要求,重点研究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是我们党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作出的主动选择,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改革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改革政策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研究部署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前的。就力度来说,《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动员、总部署,既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又确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就广度来说,《决定》部署的改革不是单项的改革,而是全面的改革,是五位一体的改革,还有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际上是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都包括在内的改革;就深度来说,《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破瓶颈,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完全可以说,《决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总揽党和国家发展大势和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为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如果说《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和纲领,那么重要讲话就是动员令和方法论。贯彻落实好《决定》和讲话精神,把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不断推向前进,必将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必将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深远影响。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实践经验证明,每逢中央重大决策,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对于把中央决策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好宣讲活动,是推动全会精神走进群众、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的迫切需要,是凝聚改革共识、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迫切需要。现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正在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普遍期待对全会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广大干部群众对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十分关心,有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疑虑,确实有必要面对面地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们的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这样才能在深化改革上找到最大公约数,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中央宣讲团成员到全国各地进行示范性宣讲,有利于推动全会精神更好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有利于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宣讲团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行动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做好宣讲工作。

二、牢牢把握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全面准确、科学严谨地宣讲全会精神

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释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具体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会精神内容十分丰富,开展宣讲一定要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做到全面准确、科学严谨。

1.讲清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的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作出一系列深刻论述。我们开展宣讲,就要紧紧围绕这些论述,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讲清楚讲透彻。要深入阐释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高度自觉;深入阐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阐释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清楚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才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才有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才有今天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深入阐释实现十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历史任务,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

2.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入阐释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党、国家、社会各方面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开关和目的,深入阐释如何引导和推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深入阐释如何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入阐释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阐释如何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地通过创新制度安排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依靠力量,深入阐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扭住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3.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全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可以说,这些重大部署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又是着眼长远的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实践发展的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做好宣讲工作,要全面准确宣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解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举措新要求;全面准确宣讲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入解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新举措新要求;全面准确宣讲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解读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新举措新要求;全面准确宣讲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入解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举措新要求,深入阐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面准确宣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解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新举措新要求。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和认真落实这些重大部署,全面深化各领域的体制改革,确保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

4.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领导水平。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做好宣讲工作,就要深入阐释如何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入阐释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阐释如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造就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立健全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深入阐释如何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更好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改革进程中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党的制度建设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

5.讲清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的重要讲话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既包括思想认识、思想观念要求,又包括改革方向、改革方法要求,对于我们落实全会精神、完成改革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做好宣讲工作,要认真落实这些重要要求,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大胆探索实践,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注重统筹协调,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整体推进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的配套和衔接,着力提高改革的整体效果;深入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引导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深化改革具体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对认准的改革目标,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总之,要通过深入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战略定力,拿出自我革新的改革勇气,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优良作风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三、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圆满完成全会精神的宣讲任务

宣讲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央的要求很高,群众的期待很高。希望宣讲团的同志们认真总结运用以往的成功经验,既全面准确阐释全会精神,又注意宣讲艺术,用一场场精彩的宣讲报告,给人以思想启迪,给人以精神鼓舞。

一要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宣讲好全会精神,前提是我们自己要学深、学透。对全会文件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宣讲团成员要利用好集体备课的时间,原原本本地学习全会《决定》,学习的重要讲话,细读深读,真正做到了然于胸、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为宣讲打好坚实基础。

二要准确把握基调导向。全会精神涉及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要把握好主旋律、主基调,确保宣讲全面、准确、权威,防止片面性、简单化,防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本末倒置。要强化导向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三要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政策举措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干部群众十分关注,有很多问题要询问,有很多情况想了解。宣讲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重点阐释解读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和惠民政策,把中央的精神讲透彻,把对群众的利益安排说充分,帮助人们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要注意广泛收集、认真梳理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阐释、深入分析,既讲清楚是什么、又讲清楚为什么,既讲清楚怎么看、又讲清楚怎么办,解疑释惑、析事明理,引导干部群众理性认识、客观看待,形成推进改革的共识。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8篇

民族振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载入史册的文化里程碑——一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迈向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二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确保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激发文化创作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发展惠及全民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以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六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七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八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明古国大国更待文化强国

漫谈“文化强国”战略

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兼论文化自觉

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方略——兼论文化自强

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一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二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三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讲发展必须讲改革——四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五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对策选择

用新的理念推进文化发展——文化部部长蔡武访谈录

规划我国文化产业新蓝图——论“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的主要问题与重点领域

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突破——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怎样才能成为支柱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的8大误区

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文化兴国”战略还远吗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十七届四中全会四大看点

专家解读:“七一”前为何强调“党内民主”——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原理教研室主任高新民教授

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战略任务切实落实好

让党内民主的步伐迈得更快些

论党内民主

从发展党内民主走向人民民主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价值的多重分析

未来党内民主发展的前瞻

竞争性选举:党内民主发展的新思路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充分体现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对发展党内民主的动力和阻力分析

党内民主需要探讨的若干问题

党内民主研究中的几个前沿性问题

发展党内民主要消除“党内潜观念”影响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警惕政党分裂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十 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

为了使大家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在这篇论文更进一步诠释了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引领大家感悟到其核心精神,希望大家能为党贡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十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9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同志在十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十体现的主要精神有: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的意义:十是我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然后再来学习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议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体制改革要点: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体制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文化体制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社会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生态文明体制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此决议的重要意义:实现从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的新跨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表述清晰且呈体系,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和精神: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脚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地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通过此篇论文相信大家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大家已经确立好自己的目标,首先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要时时关注时事政治,实现党的纲领;要深刻理解党在现阶段进行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涵;最后我们大家一定要端正生活态度,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未来社会 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12-02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在这个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逐步确立的同时,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也更加凸显。深化改革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然而面对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收入差距已趋严重等重大社会问题,用怎样的思想和理论引导这一场新的改革,关系到深化改革的成功与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发展的重要理论,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运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成为了协调各阶层利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中国梦”的目标的关键因素。

1 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梦”作为当前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它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总体规划,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而“五位一体”建设理论的出现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了全方位的规划。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二字。

从农奴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人类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从新中国的一穷二白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用自己双手证明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构建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今天,我们不仅仅只是在经济上的修修补补。而是要从经济上入手,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改革经济发展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地方,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在注重高效率的过程中,改革分配方式,使人民享受到改革所带的福利。深化经济改革为政治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我们将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加凸显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所在,更加彰显法治社会的活力,更加巩固党的领导,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民族强盛与否的重要指标,开展文化领域的深化改革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本,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立“中国梦”的统一认识,人们才能够加团结一心,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同时,加强在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领域,引领社会发展正能量,构建绿水蓝天的美丽中国即使人民的期望更是“中国梦”的发展目标。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深化改革的发展,只有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中国发展的事情出发,将人民的声音听清了,将中国发展中的问题理顺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才能最终实现。

2 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思想保障

解决在过去30年里,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目的。然而面对着的各种社会矛盾的阻碍,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建设什么社会成为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出现,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社会从总体上个划出了美好的蓝图。

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的各领域都取得飞速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实践中有萌芽走向成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迎来了崭新的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的描绘,它仅仅只是一种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导,绝不是我们建设的教条。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启动和推进的,但又是遵循了这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专注于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得关键时期,改革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在确保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投身到改革的事业当中来成为了改革成败的关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它是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情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打破了我们将建设的目光只局限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建设。它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思想,在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给出了新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绘了美好蓝图。

3 为我国深化改革指明了发展目标

改革不是倾覆,解放不是否定,创新不是折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当中,我们改变的是经济运行体制、社会管理模式,然而,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在任何时期都不可动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目标。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又对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目标做出了规划。但是它并没有的提出教条式的条款,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结合中国现实国情,对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了特征上的描绘。

在深化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作为我们建设的总目标,更是我们的思想指南。它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将人民民主的思想形象化,让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新气象,让社会风气更加正派。

在全面社会改革的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深化改革的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未来社会的表述从本质上,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变,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变,坚持人民利益导向不变。改革不是倾覆,改革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对深化改革实践指导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同时,进一步论证了改革带来的制度完善和创新,使人们认识到改革社会主义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活力。

4 为我国深化改革巩固了政治基础

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政治保障,更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政治核心。无论改革如何深入坚持人民民主的思想始终不变,我们在推进深化政治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不是为了将人民民主性质改变,反而是通过改革更加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的思想本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不谋而合。在新时期新阶段,我国人民民主有了新的变化,在坚持工农联盟牢不可破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团结所有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社会阶层。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我国改革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生力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政治保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阶层也发生着变化。从整体上来看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的领导阶级,而农民阶级依旧是我们最为可靠的盟友,但是由于我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依靠新兴阶层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建设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谐社会理论所提到的充满活力就需要有这些新兴阶层的参与,他们所提供的社会创造力更能够保障社会的创新发展,而这也更能够体现人民民主在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中的巨大作用。

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社会中间阶层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会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逐步加强而扩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产生进一步化解了这一矛盾的产生,有效地推动了人民民主的发展。通过对民主法治建设的完善,使人民享受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兼容共同,是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促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建设,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真正实现人民民主。

5 结语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理论,更为实现“中国梦”的提供了社会建设上的理论保障。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我国社会发展制定了总的目标。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改革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更从实践上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提升了我国人民的民主自利,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夯实了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1.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11篇

一、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鼓足勇气,拿出魄力,坚定方向,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怎么改、改什么,一定要有政治原则、政治底线、政治定力。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改革方向问题上,谆谆告诫全党,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把握正确方向,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把准改革脉搏,开好改革良药,对于“改什么、不改什么” 要清醒、清醒、再清醒,“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改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所谓“掌声”和“喝彩”,绝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不论遇到何种困难,不论面临何种“捧杀”和“棒杀”,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动摇。

二、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和关键点

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当前,我国改革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略,要主动出击,勇于面对矛盾,敢于直面问题,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实实在在地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应注意克服“三化”倾向:一是把改革简单化,做表面文章,搞形式,走过场,花拳绣腿,不触及实质性问题;二是把改革复杂化,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三是把改革空泛化,只挂在嘴上,空喊嗓子,做做样子,贴贴标签。

坚持问题导向,要强化问题意识、攻坚意识,扭住重点难点不放,找出硬骨头,标出难关险滩,抓住契机,把握大势,一鼓作气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在制定改革方案时,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来谋划,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体制机制顽疾,敢于突破部门利益的藩篱,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深化改革要突出实效,确保提出的每一条举措,开出的每一剂药方,都能对准焦距、有的放矢、击中要害、药到病除,确保出台的方案有可操作性。在实施改革方案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环环相扣,步步紧跟,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盯住干、马上办、改到位;要明确改革落地责任,特别要注意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坚决消除“中梗阻”、“肠梗阻”。

三、准确把握规律,切实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情况各种各样,面对的问题纷繁复杂。强调,必须从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适应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牢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同时,全面深化改革也必须实事求是,再好的文件要能落地,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绝不能脱离实际高谈阔论。对于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历史地研究、系统地分析、现实地解决,始终把握大方向,大力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改革,切实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永远不走回头路”。37年来的改革历程,实质上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改革,寻求了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到改革的伟大洪流中来。

二是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协同配合和整体效果,防止畸轻畸重、单兵推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深化改革起到有力地牵引和推动作用。

三是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不可避免触及深层次矛盾、触动利益的“奶酪”,重大改革举措必须慎之又慎,搞好顶层设计。同时,对认识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改革试点的实施条件差异较大,要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特别是有些改革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一时难以在面上推开,要发挥改革试点的“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找出规律,凝聚共识,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现阶段推进改革,必须识得水性,把握大局,稳中求进。

四是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它要求方向一定要准,落实一定要实,行驶一定要稳,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困难要一个一个地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切实做到“蹄疾而步稳”。

五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他还特别强调,“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四、讲求科学方法,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讲求科学方法,积极稳妥推进。强调,要高度重视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评估把关等关键环节,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严把改革督察关,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一要搞好调查研究。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发现基层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精准把脉,精确制导,为方案制定接地气,攒底气。基层蕴涵着巨大的改革能量,人民群众中蕴涵着丰富的改革智慧,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虚心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吃透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这“两头”,做到胸怀全局,心中有数。同时,在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换位思考,系统审视,通过梳理分析、综合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找准问题所在,提出举措办法,真正使改革方案落地、开花、结果。

二要坚持由易到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落实方案、推进改革一定要坚持从易于解决的问题入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每一个文件、每一项措施,该试点的不要仓促在面上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先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充分考虑时机是否成熟、条件是否具备,一定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研究,力争取得最大综合效益。

三要抓住主要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一定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同时,要学会“十指弹琴”,统筹兼顾,在推进每一个领域改革的过程中,也要抓住“牛鼻子”,抓住关键问题,抓住关键环节,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12篇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确立这个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13篇

>> 国企改革深水突围 中国教育改革的深水突围 “改革深水区”大突围 推进整体改革议程 重建“整体改革”共识 中国改革下一步 以社会改革带动整体改革 干部制度亟待整体改革 关注深化学校整体改革 重组教材,改革教法,推进语文整体改革 中国改革驶入“深水区” 推进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 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初探 创新教育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整体改革 “内外统合”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样本 语文整体改革:母语教育的根本出路 探究煤炭企业税费制度整体改革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研究 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的新探索 “整体改革派”的经济锦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中国整体改革“深水突围” 中国整体改革“深水突围”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和午")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前,中国整体改革面临着新机遇。

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增量改革”走到负效应临界点,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问题仍然很多,改革难度也越来越大。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发出了“改革又到闯关时,不改革没出路”的警告。11月9日-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全面改革,被誉为35年后改革再起步,有望释放改革“新红利”。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个纲领性文件的政策导向看,中国改革将经历一次浴火重生式的“整体突围”,新一轮整体改革再起航,新政正在下一盘利于当前和长远的“大棋”。 整体改革新机遇

改革进入到今天,几乎没有哪一年像目前这样汇聚如此强劲的改革呼声,也几乎没有哪一项改革像“整体改革”那样凝聚如此广泛的共识,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当前,中国整体改革面临着新机遇。

一是从内外改革环境看,世界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进入新一轮变革调整期,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的冲击影响显著,倒逼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经过30多年由农村到城市,由计划到市场的改革,早已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客观上要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全局性变革,整体改革共识呼声越来越强烈。内外部环境决定了中国的改革不能再跛足前行。新一届中央领导早已关注到改革的难度并发出了“壮士断腕”推进改革的誓言,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是从理论方面看,整体改革理论早已蓄势待发。“整体改革理论”的意见曾经被“七五”计划建议所吸取,整体改革理论仍可能是中国新一轮整体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2010年,以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等人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高票当选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这个理论主张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多个领域协调推进。在去年第37届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和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唱一和”、“跨界”发言,就引发市场对新一轮金融整体改革启幕的猜想。

三是从地方试点看,中央政府早前批准的广东省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福建平潭等一批改革试点区已在为全局改革探路。而今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挂牌,以开放促改革打造经济升级版,不仅是一项加速提升上海转型发展的动议,也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次“练兵”,包含诸多领域改革,尤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重大制度变革和金融改革开放为突破,尽管自贸区政策方面尚有不少可以改进或突破的地方。实际上,30多年前的深圳蛇口改革,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经济体制改革,而是一场系统、综合和整体性的改革。 整体改革新轮廓

《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这将是中国今后10年乃至20年改革的方向性和路线性问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这个新一轮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侧重全局,涉及全面改革的总体方向、原则、目标、任务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全面改革,而非以往所提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从新一轮整体改革的新轮廓看,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是明确改革目标和时间节点。《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种说法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改革理念从管理到治理,赋予了“治理”更高的地位,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很清晰,不仅是经济发展目标,也不仅仅是其他某一方面的体制,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领域必然要涵盖经济、行政和司法等方面,也将使中国现代化进入一个新时期。

二是突出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以往对市场的表述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然,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方向确定了,并要更加突出市场的作用。市场化的方向必然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前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要转向法治型的市场经济,正如《决定》中所强调的“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三是明确“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决定》强调“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并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一方面,石头还是要继续摸,毕竟这是一项无前人进行过的改革事业;另一方面,顶层设计要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与此前一些知名学者呼吁恢复“体改委”的愿望基本一致。体改委曾是中国政府组成部门中最位高权重的,与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并列,专司改革设计和协调。不过,这次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相信规格比当年部级单位的体改委更高,也更有利于改革的统筹协调。

《决定》 中对金融改革的部署,重点有“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等。

从国企改革看,《决定》中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给了非公经济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决定》同时强调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处理好“国有经济主导”与“市场如何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系。

而关于土地制度,《决定》中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些提法给了市场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整体改革突破口

要改革,必然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阻挠,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各界都在猜测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从《决定》看,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显然,全面深化改革仍是希冀经济体制改革来带动行政、政治等领域的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导向看,新一轮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政府改革。实际上,政府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更关乎着行政体制、政治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倘若政府自身不改革,仍然继续维持当前“强势政府支配资源的权力太大”的现状,其他领域再改也意义不太大。政府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重点还须处理好两个关系。 来源: 《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南风窗》数据:戴玉 制图:庾洋铭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14篇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有科学的战略规划和调整,推动改革实践的升级。全面开启深化改革的方案,必须要准确的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尺度和原则。全面深化改革的体现在对于不合理制度的革新,以期调整为适合我国客观实践环境的改革方针和政策。同时全面深化改革重视内在政策机制创新思维的调整,以崭新的视角去科学的看待我国深化改革所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概述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的经典论述,对于为什么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开展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科学的阐述。全面深化改革应该有时代性的盖度和战略性的视角,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将我党改革建设的理论体系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与协调多方的利益,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最大化,全面深化改革实践要进一步的推进社会的公平竞争的实践,创设公平竞争的利益价值环境。提升经济建设中的发展活力,重视对于市场潜能的发挥,发掘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对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动。推动政府职能的完善,建设全面发展的政府,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深化政府工作的实践效果。全面深化改革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的提升我党的执政建设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注重思想政治价值的深化,以强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来适应发展的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果。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进行艰难的探索。30多年后,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划方向。每一步的努力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所产生的结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①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达到在2020年在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实践改革的任务指引下,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都能够更加的成熟和定型。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体现

 

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体现在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中,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实践措施中,我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改革调整,主要体现在国企改革、生育改革、军队改革、反腐败和公安改革的几个方面。在国企改革中必须遵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的为了解决问题,以提升企业的发展的活力,实现以效率为中心,综合竞争实力为提升,明晰产权责任为目的的改革实践。在生育政策上实现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在军队改革上实现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指挥体系向扁平化网状结构的转变,指挥对象实现向多兵种深度融合的体系作战,参谋知识体系实现向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转变。在反复倡廉上更是加大的了打击力度,坚持从严治党。在公安改革上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人民警察管理制度等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体现涵盖了多个层次和多个角度,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政治价值呈现

 

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政治价值的呈现是多样的,在总体思路上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原则,在思想方法上则是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大与步子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全面深化改革巩固了我党的思想政治引领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将我党的执政理论上升到了新的发展高度,因而在执政能力上对于我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了我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融合,以实践的经验总结,理论的科学指引形成了较为强劲的改革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在思想政治层面上价值层次更加的明确,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关键性的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了我党的思想政治能力水平,尤其是防腐倡廉工作更是保持了我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升了我党的社会公信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党思想政治引领的地位得到巩固。从思想政治价值的呈现上来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最为坚定的方向和信念。

 

(二)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的实践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上的统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有重要的指引。对于旧的改革政策的调整力度不断的加大,改革的效果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动态化的效果,在思想政治价值层面上一定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而又繁重性的事业,必须要中华儿女一代代传承和坚持下去。全面深化改革在发展目标、发展任务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划,而且这一任务和目标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体社会成员必须要秉承着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了利益固化的改革障碍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定力论科学论述,我们的改革是要突破利益的固化障碍,提升改革的活力。尤其要对于社会各方的政治地位进行科学的定位,保持在战略上的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但是利益的调整最终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所有的利益调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科学规划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政治价值呈现不僵化、不封闭,即使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情况,我党也要时刻的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去严格的要求自身的实践行为,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价值固化的改革障碍的突破就是要打破僵化封闭的利益环境,以最大程度的价值利益实现,实现社会资源和社会成果的共享,创设和谐的价值利益实现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在思想政治的价值呈现上更是站在了时代制高点上,以全面性的价值利益思考进行的协调和改革,以世界性视角实现战略性的调整和规划。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对于民族复兴和人民的幸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论文范文第15篇

我们要坚定中国共 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紧紧围绕在以习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争取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8届三中全会讨论发言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18届三中全会讨论发言范例1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进行简要的解读。

一、从三个维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决定》又不仅仅是一份蓝图。它详细合理地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决定》明确了一系列的战略任务,更注重在落实方面下工夫,确保改革的可操作性。

第一,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我们从现实的需要上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引擎”。但是,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在降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在经济方面迫切需要增强发展后劲;在政治方面迫切需要推动体制创新;在社会管理方面迫切需要化解突出矛盾;在文化发展方面迫切需要激发创新活力;在生态环境方面迫切需要健全法律保障……这一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更加复杂,新技术革命不断兴起,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后起国家追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两面夹击”的压力。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就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过程,有时难免“伤筋动骨”。尤其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过去35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全国大局的角度对改革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系统而又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领域的改革。

第三,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发展的路径上认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为此,《决定》从15个领域部署了60项具体的改革任务,这就是对我国改革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关键领域、重点任务、先后顺序的进一步明确。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哄而上,而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通过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由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活”。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距离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战略目标满打满算还有七年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和阶段目标不能够无限期拉长。所以《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从六个“进一步”和六个“紧紧围绕”把脉改革新方向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在六个“进一步”: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全会还提出六个“紧紧围绕”: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六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这六个“紧紧围绕”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实际上,这六个“紧紧围绕”和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确定这样的总体思路和路线图,一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突出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使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先顺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目了然,有利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相促进。

三、《决定》对教育科技领域深化改革的阐述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x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新亮点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三)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四)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全会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全会强调,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全会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七)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八)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8届三中全会讨论发言范例2尊敬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是属于人民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 务的。党要为百姓解决实事,解决难事,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这就需要集中讨论和各方代表的献言献策,而 各种全体大会的召开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十八大为我们选举出了新的中央领导人,接着召开的十 八届一中全会是“新官”的第一次全体大会,而在今年,以习 总书记为中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 2 月26 日又召开了 二中全会。

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10 月份的召开,鼓舞人心, 是激动人心的一次会议。 十八届一中和二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人事机构的变动,而这次三中全会的召开则更主要集体讨论我国深层次改革 政策。

同志在此前武汉考察一行时也指出,目前我国 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 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纷纷猜测 本次会议的内容,有的说会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有的则认 为会就“利率市场化”来讨论,还有税收制度改革、环保节能建设等“老调长谈”问题。而老百姓关心什么?百姓们希望在 各方面都能有所突破,尤其是长久都没有实质改善的教育、医疗和房产现状,若是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影响社会安定 和人们的安居乐业。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非常关注,积极学习该次会议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让我看到国家实现“中 国梦”的曙光正越来越亮,而我也希望能够与这光亮一起行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虽然这力量很 微薄、渺小,但我相信,千千万力量的汇聚会让世人看到属 于中国人民的力量,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推广我国文化。

如今,我还是一名学生,在学校学生会工作。我看到各 个成员都非常努力而认真地工作,虽然纪检部的同学不受那些自习的学生欢迎,虽然生活部和外联部的同学总是需要奔 跑在各个地方,甚至要去校外拉赞助,有时候满载而归,有时却必须面对两手空空的结局。但是,大家对此都是笑一笑, 自嘲一番,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让我看到了什么是负责、什么是大度。这对我的冲击非常大,他们的行为也 激励着我不断进步。因此,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 活中更加富有激情,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学习上: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后混个毕业证就好了,反正毕业后 很难找到对口工作。这段时间我越来越感觉这句话是大错特 错的。知识的魅力永远是需要我们去主动挖掘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深入进去,投入其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知识不仅 仅是装饰,它们一方面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平时作业、期 末考试,而且还能够增加常识、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生活。

这还不止,知识有时候能够单纯地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 就犹如我们去阅读小说、看个电影一般。 因此,我决定这学期必须更加认真地学习,争取获得一等奖学金,回报自己与家人,回报我的老师。 第二,在工作中: 学生会的工作是繁忙的,但同时也是非常锻炼人的。我在学生会是办公室成员,主要工作是进行一些通知的传达和 资料的整理,有时候忙起来令人头晕脑胀。但由于我的专业 是汉语言文学,也同样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为了毕业后能够更自如地应付工作,我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细化和进一 步整理,找出更轻松但有效率的工作方式。 第三,在生活里: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在生活中我之前是比较懒散的。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一下子发现原来自己在学校的 时间并不多了。因此,我会更加努力地督促自己学习,同时珍惜身边的同学,主动帮助室友,为彼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同时,我会参加城市所发起的志愿者活动,力所能及帮 助更多的人。

敬爱的党组织,我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蜕变。希 望党组织能够督促我、帮助我、支持我,让我向合格乃至优 秀的共产党员靠拢!

18届三中全会讨论发言范例3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成功闭幕。这是在新一届中心领导集体产生后,在中国改革的重要关口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绘制了中国发展的蓝图,开启了中国梦想之门,是我党改革创新生动实践的“再探索”,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再动身”。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再探索。中国我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一路风雨走来,从未停止过对寻觅一条合适自己道路的探索。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提出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陕甘宁特区政府的艰苦创建到深圳经济特区成功实践,每步都留下我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勇于闯荡新路的历史身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我国历经35年改革开放历程,历史车轮行进到改革“深水区”,各种潜伏的矛盾不断凸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在危机与挑战眼前,新时代的我党人没有畏惧,没有畏缩,没有迷惘,而是以百倍的信心,继续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大旗,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全面科学分析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作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决定,唱响了又一个新时代的“春天的故事”。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践,找准了方向,指明了道路,这是一次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再探索。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出发点。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扫十年x的阴霾,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受益,我们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速度”的传奇。35年后,中国的改革进进深水区,我们又站在了历史的新出发点上,踏上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征程。与35年前不同,我们不是“一贫如洗”,当前中国已跻身于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位置,对世界的贡献和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增强;我们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在30多年风雨历程中我们首创了很多好做法,积累了很多好经验;我们不是“两眼一抹黑”,已做好了判定题和选择题,对扛甚么旗走甚么路,对公与私、资与社,对当前题目和要突破的重点,都有一个较明晰的熟悉……这些都为展开新一轮的改革,打下了基础,增加了自信。改革是不可逆的,只能前进,不能倒退也不能停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开启当前中国困难的“金钥匙”,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场变革群众期盼已久的“及时雨”,是探索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出发点。

民族复兴、全面小康的真实践。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进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在党的十八大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目标的一次实践与探索。新一届中心领导集体产生以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气势狠抓作风建设,为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小康赢得了党心民心,营建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我党用一个接一个的事实,证明了自己是一个能在关键时刻承受得住考验、能在重要题目上攻坚克难的成熟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是触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是我党人又一次集体聪明的结晶。历经风雨,我们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成熟走向新的成熟,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十八届三中全集聚焦世界眼光,肩负国人期看,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相信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定会让中国人民“幸福”起来。

18届三中全会讨论发言范例4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今天开幕,全世界都在聚焦这一盛会。从党的十八大到今天的这一年当中,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不断推出新政,稳中有进,稳中有为,开新局,树新风,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

进入11月,中国的网络商店卯足了劲儿准备迎接11月11号的购物狂潮。去年这一天,电子商务一天赚了传统百货店一年的钱。在全球观察家看来,这既意味着中国新兴产业的迅猛势头,也意味着令人震惊的发展潜力。为把这种潜力变成现实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以转变党风政风为切入点,鼎力推动改革开放。

2013年4月19号,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前,新一届政治局在上任伊始,就提出八项规定,从公务活动细节入手,正人先正己,中央作表率,切实推动作风转变。从6月18日起,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全国深入展开。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领导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考评制度、行政问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民意表达制度等制度,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作风转变带动观念转变;风气清新,行动更坚决。在务实、清廉、进取、创新的精神力量推动下,经济社会民生各项事业进入新的发展空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设定为主要议题。半年多来,已经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334项。9月挂牌的上海自贸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仅限定企业“不能做什么”,将更多的主动权、决定权交给企业、交给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突破,经济转型获得了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撬动市场,最有效的杠杆之一是税收。2013年8月1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中国的税制结构趋于公平、有效、简洁。营改增不仅减轻了企业税负,激发了企业科技研发、产品升级的积极性,更通过不同税率的激励作用,引导创业资金流向新兴产业。

靠改革强内功,中央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快推动结构调整上。从去年四季度的7.9%,到今年的7.7%、7.5%、7.8%,中国经济始终在合理的区间内,勾勒出一条平滑的增长曲线。同期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2%以内,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均在5%以内。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66万人,不仅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就业任务,还超过了历年来同期水平。

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13亿中国人过得更好,让老百姓分享更丰硕的发展成果。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维逐渐清晰,基本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城乡。

5年来,以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研究制定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等作为改革重点,同时有序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逐渐织大、织密,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

从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近一年时间里,全面深化改革一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调查研究、思考讨论最审慎周详的焦点议题之一。

中国,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严峻挑战,我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来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公约数,那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18届三中全会讨论发言范例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关头的一次会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体现,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习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决定》确立这个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