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我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相关学习资料。如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我提出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近几年在社会上人们比较敏感的“非典”“禽流感”资料(图片、文字都可),然后我对他们的资料进行整合,重组,以“追溯求源”为题,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资料,学生从比较中认识到了环境破坏的危害,然后我又让他们调查一下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增强了,是网络知识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我们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明显、更有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教学内部,使课堂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提倡推举课堂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使教学“低投入,高效益”,因此要对现代信息资源作认真分析,努力发挥媒体的特长,与其他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交融成一个新的整体,为构建的课堂结构服务。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学习内容与现实的逼真度越高,刺激度越强,迁移效果越好。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DVD、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打破了沉闷教学空间和单一的学习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把课本的知识还原成了丰富、生动、形象、逼真的立体世界,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火烧云》一课时,有部分学生对火烧云无概念,这可是理解内容的一个大困难,于是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从网上下载的一张张火烧云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现在眼前,在同学们喝彩和赞叹声中,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同时也理解了火烧云颜色、形状多的特点。至与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放一段相关的动画课件,惟妙惟肖的意境之下,课文内容与画面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了内容,同时也感受到本文语言的魅力三、现代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1998年2月14日总书记在北京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发明、学习、理解、消化和掌握,还是对知识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都必须依靠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机,信息集约化、综合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面向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不能不顾及这一宏观背景,因此,21世纪的语文教学,将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以“开展语言创新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创新工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就学习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多媒体电脑实现了学生随机交互式访问的学习路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种认知途径,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但是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满足于人机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很不够的,因为在这样的人机交互中,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并未全部完成,阅读理解还是表层次的。因此,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集约化、高智能化的特性,开展语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摆在新世纪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在这里,“语言创新活动”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把大量的信息再现给学生或让学生简单地读取,而是使学生以探索式、创造式的姿态介入语言活动中。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如安徽师大附中肖家芸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指导学生制作课文录音磁带(含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诵),建立“安徽师大附中学生课文录音制品”档案;发动学生为课文制作辅的插图或表格,激发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为多媒体教学制作简单的课件。这一系列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从根本上打破了学生被动的、因创造性思维受压抑而导致的沉闷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这些成功的范例,对我们开展语言创新活动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我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相关学习资料。如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我提出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近几年在社会上人们比较敏感的“非典”“禽流感”资料(图片、文字都可),然后我对他们的资料进行整合,重组,以“追溯求源”为题,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资料,学生从比较中认识到了环境破坏的危害,然后我又让他们调查一下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增强了,是网络知识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我们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明显、更有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教学内部,使课堂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提倡推举课堂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使教学“低投入,高效益”,因此要对现代信息资源作认真分析,努力发挥媒体的特长,与其他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交融成一个新的整体,为构建的课堂结构服务。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学习内容与现实的逼真度越高,刺激度越强,迁移效果越好。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DVD、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打破了沉闷教学空间和单一的学习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把课本的知识还原成了丰富、生动、形象、逼真的立体世界,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火烧云》一课时,有部分学生对火烧云无概念,这可是理解内容的一个大困难,于是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从网上下载的一张张火烧云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现在眼前,在同学们喝彩和赞叹声中,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同时也理解了火烧云颜色、形状多的特点。至与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放一段相关的动画课件,惟妙惟肖的意境之下,课文内容与画面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了内容,同时也感受到本文语言的魅力。、现代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1998年2月14日总书记在北京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发明、学习、理解、消化和掌握,还是对知识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都必须依靠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机,信息集约化、综合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面向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不能不顾及这一宏观背景,因此,21世纪的语文教学,将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以“开展语言创新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创新工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就学习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多媒体电脑实现了学生随机交互式访问的学习路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种认知途径,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但是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满足于人机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很不够的,因为在这样的人机交互中,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并未全部完成,阅读理解还是表层次的。因此,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集约化、高智能化的特性,开展语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摆在新世纪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在这里,“语言创新活动”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把大量的信息再现给学生或让学生简单地读取,而是使学生以探索式、创造式的姿态介入语言活动中。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如安徽师大附中肖家芸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指导学生制作课文录音磁带(含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诵),建立“安徽师大附中学生课文录音制品”档案;发动学生为课文制作辅的插图或表格,激发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为多媒体教学制作简单的课件。这一系列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从根本上打破了学生被动的、因创造性思维受压抑而导致的沉闷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这些成功的范例,对我们开展语言创新活动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目标和原则研究策略教育的可用资源教师培训计算机互联网。

1、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使人们对学习的意义、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的认识,发生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变化。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中的人们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而且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研究"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就很有意义。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环境下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2、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平等、民主、合作”的班级。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传统教育向信息化的教育一点点的靠拢。逐步寻找到一条通往现代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在信息化社会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应该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加以研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人本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开放性原则教学的目标开放:教学的内容开放:面向学生的经验世界,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向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教育信息开放:教育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互联网局域网沟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网络;评价标准开放: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允许幼稚,宽容错误,鼓励标新立异。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整合性原则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在适宜的时空下,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3、研究的策略:

3.1建设技术性资源。

在信息社会中,智能性资源(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知识性资源(教科书、图书馆与影视库、各类知识数据库)、技术性资源(仪器、设备与教学工具、传播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因特网、数据处理及其它工具软件包.....)、环境性资源(政策性、人际性资源、校舍与设施周边环境和社会状况、地域文化和观念......)等是教育的可用资源。而技术性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学改善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

2002年,学校的技术资源开发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服务,学校建了两间共100台的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的双向控制教学系统;为初一教师配置了工作计算机;进行了全员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和CAI课件的制作培训。学校开发研制了一批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课件和用Authorware集成的知识素材。这些课件和教学素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了有益有效的工作。然而,这一阶段的技术资源基本上是为方便教师的“教”而设计开发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不仅为教师的“教”服务,更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逐渐强化。学校增建了计算机教室、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一批骨干教师开始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发了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制作了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的复合型的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的师生交互,同学间合作,使学生的感觉逐渐从“被牵着鼻子走”变成“张开思维的翅膀”,逐渐从被动的思考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但是,就这时学校的技术环境来说,还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快速增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也难以实现的较高教学期望值。我们显然需要一种更新的、更能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于是,建设与lnternet相连的校园网成为深化研究的突破口。

2003年8月,我校的校园网初步建成。校园网

的WWW服务器与Internet相通,师生随时可以自由上网浏览查询。四通八达的“信息信道”为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学校使用的“科利华”校园管理软件,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图书管理……

3.2开发知识性资源

建构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仅有先进的技术物质环境的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性资源。学校还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创新,例如:对构建学科教学主题知识库(主题网页群)和应用知识库(主题网页群)进行教学做出尝试。

(1)确定学习主题。把学生当前需要学的知识与“以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经验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在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学科教学目标以至对与其相关联的其它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后,确定学生学习的某个主题,围绕学习主题进行阶段(单元)教学设计。这种主题可大可小。有时是学科教材上的某个单元,有时是某册教材中的同类课文,有时是某学科几册教材中的关联部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不拘一格。

(2)组建主题知识库。以“有利于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为目的,创设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在制作主题网页时,既注意知识内在结构的关联性,又注意知识内容的广博和精深;既收集与本校教学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又重视最新科学发现和最新科技成果的方面的信息。同时制作时还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追求网页设计的高品位,制作技术的高质量,表现手法的艺术性等,尽可能地使主题知识网页的每一个接口都很美,都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3)建设班级、个人网页。班级和师生的个人网页是团队智能的集合,是个人的思想、能力、兴趣、品味的充分展现。也是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

3.3优化智能性资源。

在各类资源中,唯有智能性资源---人,是唯一必要资源。

(1)教师培训—-智能性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①教师要率先成为会最学习的人。人,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重要资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紧跟时代,更新观念。因为我们在昨日受教育,却在今日教育明日社会的主人。之中观念滞后的必然,应该唤起教师更加执着地学习。信息化的教育环境(首先应包括学习环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将校长、教师、学生在知识面前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必然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会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最起码的是:需要教师带头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学习,体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过程,然后才能带领学生去学习。在推进学校信息化的过程中,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让教师率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支持鼓励教师博览群书,吸取新知识,涉足新领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鼓励教师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②给教师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第一个层次:全体教师的培训。第一阶段: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第二阶段:用PowerPoind制作演示文稿或简单课件,用Excel管理学生学籍和成绩,掌握互联网上的常用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用Frontpage和更多的工具制作交互式课件、网页、进行图片处理……。第二个层次是对计算机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对这个层次培训要求更高:了解IT行业的最新成果,掌握计算机市场的行情信息,超前1—2步掌握目前最先进的各种制作平台工具,对校园网进行常规的管理、维护,还能设计开发部分操作平台,移植、改造部分操作平台。一句话,计算机学科教师不仅要承担学校常规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维护工作,还要承担师资的校本培训任务,定期培养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保证骨干教师队伍象滚雪球一样逐年扩大。

③给教师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十分在意用新的教育价值观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对“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应该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价值,阶段性的教学过程的质量被主要地表现在“指导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路径”方面的谋略艺术上,而不在于教师的表演艺术如何。“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写真”。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不去计较教师在传播中的一时的缺憾,让教师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自主空间。同时,还应该在意让教师自己评价自己。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领导更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因为教师的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是在其自主行为的过程与后来的体味中逐步实现的,是在自己越来越重视自己对自己的价值判断的的过程中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自主意识较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自主意识的学生。

④给教师一个既有压力又充满温馨的氛围信息技术环境下自由开放的言论空间,多条信息沟通渠道,为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学生、家长、教师的网上求助、

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期望、教职工对学校的建议、各类人员的留言,有鼓励赞赏,有批评责问……,网络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还拉近了家长和家校的联系。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和教师都多了一份监督,工作多了一份压力,人际间多了一份沟通,同时也多了一份温馨。面对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环境,学生、家长、教师、校长都在学习,都在适应,都在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是没有“栅栏”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学校管理,开放的信息信道,教师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少了些盲从,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琐碎,多了些大气,一次次实现自我超越。

(2)教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能性资源的核心

①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在自己教学的全过程中,(包括备课、上课、课余辅导……)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状况、了解个人的学习风格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了解学生周边有哪些促其发展的资源;只有在充分分析学习需求的情况下确定的学习主题和按照主题作出的教学设计,才能够“通教知学”,具有最实用的价值。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在校园网上开辟的师生信道,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的水平显现就在于科学地确定学习主题和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很显然,对教师来说,这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②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在信息技术课和其它一些学科的教学中,尽量早地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帮助自己学习。计算机和汉字的录入速度,网上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储存及表达信息的能力,都是教学中首先解决的问题。无论什么形式的教学,学生只要是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就必须首先掌握上述技能。而学生,也只有在轻松自如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技术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走进计算机,走进网络文化圈,从而真正感知计算机的神奇和奥妙,感知网络文化新颖和灵动。过去,教师习惯把语文、数学称为工具学科,在研究中教师们越来越感到:计算机学科是“工具的工具”学科。为了适应非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需要改革计算机学科的教学,首先教给学生在网上学习所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应该没有严格的结构顺序,教学方法应该不拘一格,现行的信

息技术学科教材很难完全适应各个学校的教学。取多种教材的适用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后用于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使用现代信息工,应该得到的服务包括: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各部分资源之间畅通无阻的链接等等。

③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改善教学过程,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的目的意义,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与养成好的习惯。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人间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学中,教师不仅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而且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探索知识。

3.4拓宽环境性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还必须十分重视环境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争取领导的重视、争取政策的倾斜、赢得社会的信任、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使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从宏观层面来看,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网络助学流程进行了信息化的管理,无论是入学、学籍管理、缴费、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等等。这使得整个网络助学的管理更加全面可控,同时能对学员进行全面的追踪、记录与测评。对学员而言便于随时随地的注册、学习,方便、快捷且易于操作。实验操作系统作为辅助学习系统可以让学员在网上进行实验观看、实验操作以及远程操控与辅导。另一个辅助系统为在线交流系统。在这个平台中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学员之间,还有管理者之间可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在学员之间可进行学习心得、方法等的交流,也可进行学习社区的建立。让学员们能进行学习的共享与交流,克服网络助学中学习的疏离感,促进共同学习。该系统包括考生论坛、教师博客、QQ群、学习社区、虚拟班级、BBS答疑、视频会议、即时聊天电子邮件、电话等。

2.但是,该结构中最重要的则是教学系统。在此系统中包括课程导学、精讲课件、串讲课件、学习资源、真题解析、学程规划、学程跟踪、在线监测、自动答疑、反馈、实时测评、课程考核等等。这使得学员能根据自己的规划随时随地学,同时能得到老师的精讲与答疑以及小组学员的讨论与支持。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基于大数据的追踪,老师能很好的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度与成果从而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虽然,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整构建了其助学系统的基本结构,但该结构仍有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改进。如:专职教师的缺乏、课程资源的缺乏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用户的体验满意度低、反馈不及时等。这些势必会造成管理的散乱,影响学员的学习质量和信心。因而,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投入与管理不断进行改进。

二、自考网络助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在了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但还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自主性。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并在学习过程中创建学习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发挥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令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

在课堂上可以辅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课下可以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学生在网站上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还可以进行习题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分为课堂区和互动区两大板块,课堂区分为课程介绍、在线课堂、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考研阵地和课堂内外。每一个分项中还有子录,课程介绍主要包括经济数学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开课报告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及学时安排有所了解。在线课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以及全国微课大赛的获奖作品链接等。将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视频放在这里可以使学生在课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课后练习中准备了与教材对应的每一章练习题,学生可以在线答题,提交即可得答案和分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介绍了数学在经济中的一些应用,丰富了经济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趣味性。考研阵地当然是历年的数学三、数学四的考研真题及详解,不仅是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大一学生也可以边学边练。课堂内外包括数学文化和中外数学家故事,介绍历史上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以及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的休息娱乐之地。互动区分为在线留言和在线论坛。在线留言板块,学生课下有疑难问题可以在这里给教师留言,教师可以进行回复。在线论坛板块是学生之间讨论学习畅所欲言的地方。经过这样的构建,网站的内容比较全面,为学生学习经济数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所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作用。利用经济数学学习网站,能够以教材为出发点,并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极大程度地扩充知识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使得教学空间不再是局限于讲台与黑板,教学可以从听、视、触等多个维度来展开。教师的授课、辅导,学生的探索、学习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抽象难懂的经济数学更立体易懂,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

三、结束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的教学理论,为达到设定的合理教学目标而采取了一系列教学组织形式和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老师为中心,学习手段以强化为主,主要包括直接教学和接受学习两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反随着年龄增大,学生从出生具有的好奇心会越来越淡。学生发展特点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性,而传统教学一视同仁的做法,会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前不久新闻报道,清华大学附小一位小男生因不想做作业而把学校网络黑掉,成为最小黑客。如果老师在学习水平上将他与一般小朋友对待,那就是活生生毁了一个天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打破了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垄断,改变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从而加速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同时,正因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刺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毅然放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转而接受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适合于运用教学,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取向的学习理论,更多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都被运用到教学中,很多学校也配备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学系统。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从原来的灌输式教学到发现、探究、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也从以前的中心地位转到主导地位,对学生学习起的是引导、辅导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建构知识。正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才使教学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教学模式因有了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而更利于学生学习、成长。

2信息化教学模式特点

2.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摆脱传统教学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信息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及策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魏县新实验一中实行“235”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2013年起,该校一直秉承“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求发展”的教育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因为传统教学的蹂躏,学生被动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表面灌输进去的是知识,而丢失的却是那份不可多得的好奇心。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2丰富的教学内容,大量的教学资源

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另外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为支撑,具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影视、案例等,以前听的只是老师了解的信息,看到的只是课本传达的知识。互联网使许多时事、新闻传播更为迅速及时,将之结合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变化,掌握最新动态,也能掌握更多案例。而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了解的信息,增加信息量,并且在相互讨论中使感情更为融洽,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丰富的内容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弥补了“预设有余,生成不足”的缺点,能随时调用已存储的资源素材,做到灵活运用,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

2.3远程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无时空、无地域限制,便于开展远程教育,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学习。传统教学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学习的地点也只是学校,这样很耗费时间,而且学生发展速度不一,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不同,不利于学生成长。远程教学能针对此弊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信息技术被简单地作为一种工具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层次掌握信息技术,仅仅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演示或播放工具,将所有要学习的内容、环节都纳入到制作的课件当中,这并没有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和创新,只是将所谓的“人为灌输”变成了“计算机灌输”。信息技术促使教学容量增大,使得学生学习负担也加重了。虽说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声音、文字放大了,但教师只是从讲授者变成媒体的播放者,没有考虑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及时反馈,学生跟不上这种节奏而消化不良、叫苦连天。目前采用PPT教学的老师已超过90%,一旦某节内容的课程设计做完,老师则年复一年地使用,根本不考虑社会变化而信息也随之陈旧。

3.2互动频率低

教学过程中,一定的师生互动是必须的,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听课的状态,也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的注意力一味放在显示器上,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这样就把师生之间富有情感的交流变成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人人对话变成人机对话。有时候老师课件设计得不合理,问题答案一起出来,学生根本都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跟着多媒体的屏幕走。处于青少年早、中期的学生更渴望获得老师的关注,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冰冷的显示屏上,这无疑会使师生情感得不到深层次交流,对学生而言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老师来说也不利于其教学及管理工作。

3.3信息素养不高

从教师角度来说,有的老师对信息技术还不是很了解,而且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要么不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这样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要么完全依赖信息技术,而丢失传统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能力将会慢慢下降,最后就像流水线工人一样做重复的动作,说重复的话。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无法利用网络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资源,无法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不能及时为自己答疑解惑,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学习,不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时代脱节。

4对策

4.1有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现在许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的程度不高,只会把书本的内容照搬到课件上,不能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发散思维、创造性的培养。课件制作过于简单,会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文字上,而过于花哨,又会使学生无法掌握到重点内容。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多层次阐述教学内容,将视频、图面、文字集合为一体。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甜品面包,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融合是为了教学效果更好,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学生。

4.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我们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信息的量更大。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但是,信息社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也有好坏,充斥在学生的周围,老师就应担当好监督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接受有用的信息,拒绝不良信息。4.3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信息资源现在很多学校已使用多媒体教室,但领导老师担心学生损坏机器,不允许学生使用。有的多媒体设备过于陈旧,需更新换代。学校图书馆里的书也都是陈年旧书,杂七杂八。学校应该多购进新书,完善书库,让学生能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学校电子阅览室应免费向学生开放,机房电脑也应更换。科教兴国,教育任何时候都要摆在重要位置,不能让硬件设施暂时缺乏或者落后而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障碍。

4.4设立合理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设立合理的管理和评价机制,能让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再三斟酌,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一套策略。同时,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得教师内部形成竞争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5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是一所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生的档案管理系统应该是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笔者认为,针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所存在的效率低、保密性差、档案查找和维护困难等问题,学校应当建立起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制,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因为,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处理迅速、存储量大、查阅方便等特点,可以方便地查询、阅读、修改、交流和重复使用,对促进学校档案管理的高视点、高层次、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呼唤高素质的专职人员

从当前来看,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意识的影响,现在学校的档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层面上,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着观念落伍、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要跟上社会的进步,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就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养,以适应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其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最佳状态的综合表现。因而,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善于吸收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的广涉博学的多面手。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实现学校师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尽快建立起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走档案管理信息化之路。我认为,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应从以下途径入手:

1、有效地推进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滞后和应用软件的多且乱,档案归档内容分类不科学、文件格式不统一、部门之间管理系统不能相互兼容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我认为,能对这一问题达成共识是档案管理建设意识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视野在立足于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因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应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规范档案业务、建立健全档案标准和真正的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抓好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掌握好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效地推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建设。

2、抓好学校档案的数据库建设。

从总体来看,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而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完全在于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所归档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因此,全力抓好学校档案的数据库建设,是全面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其基本的前提。

3、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要全面推进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学校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优先支持,创造条件,切实抓好学校的档案硬件建设。发挥库房、办公区和阅览室的独立功能,严格按照档案保管“八防”要求,配备相应设备。建立分管领导、教研组长、档案员等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机构,及时调整充实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专职档案员,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坚持档案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职工服务的导向,努力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加强档案的编研工作,利用现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汇集,为档案的综合利用开辟重要的途径。严把质量检查关,严格归档入库手续,及时将归档的文件资料按照有关档案要求,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存档。对不符合要求的归档材料进行退回整改,并对归档情况进行鉴定评估。

总之,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结合学校传统档案工作的管理经验,开拓信息化、网络化的学校档案管理事业,对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维护学校权益、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却有着与成人一样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身体素质、生活阅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这种差异性,一刀切,采用一致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与手段,这样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思维,只能让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被动参与者,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无法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就是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那么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尊重学生在身体、智力、非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来,真正地参与活动、享受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全体参与,全面发展。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如男女生的差异,或是个别学生身体素质差,在完成某一动作时就要提出不同的标准与要求,既要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激励学生前进,更为重要的是进行纵向比较,也就是说要制订符合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与需求的目标与方法,让学生技能上有所进步,身体有所增强,让每个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得到长足发展。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还原体育学科的生动与活泼,使其更具实践性与操作性。可以将那些语言所难以讲解清楚的技术性动作要领以直观的图片、动态的视频展现出来,这样更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上的刺激,能够将理论用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改变以往枯燥的理论讲解,使得教学更具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如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动作,如果只是进行讲解配以相应的示范,但并不能将整个动作逐一进行讲解,也不能将瞬间完成的动作进行全面讲解,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利用其定格、重复等特殊功能,将瞬间完成的连贯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逐一加以讲解。这样的教学图文并茂,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而且更能规范学生的动作,为今后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让学生观看一些奥运会、世锦赛等,这样可以将我们的体育活动与时代、与社会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增长学生的体育见闻,同时也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关注体育,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三、构建有效评价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有机绪言课提纲挈领地展示和介绍了有机化学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发展简史、学科特点、物质分类、学习方法及本学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教学目的和任务,不仅应使学生对本学科性质有一个大致了解,明确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绪言课中,教师可以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制作成课件或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们展示、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比如从古代的酿酒、制醋工艺到现代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从禁塑令到环境保护……让学生们通过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全面系统生动地了解有机化学学科的历史和发展,形象具体地认识到有机化学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深刻意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起学习动力和兴趣。

2.利用多媒体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数理化教学易给人一种呆板、沉闷的感觉,不易使习惯形象和感性思维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等特点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比如,在讲解酸的时候,就可用醋来作为课题引入,放映有关醋的历史、分类及醋的妙用的视频动画或者是相关图片配以和谐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后面部分的学习。

3.帮助理解重难点内容

树立学习的信心,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信心也是兴趣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或困难,意志坚定、求知欲强的学生一定会通过不懈的努力或用不同方法解决,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就此而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因此降低学习兴趣。有机化学中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点,如有机物质分子空间立体结构和同分异构体结构,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如果能制作成三维效果图或者是具有交互功能的动画,可以达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效果,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4.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是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播放有机化学趣闻、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学物、有机化学反应或电视节目、魔术表演中的有机化学现象。二是建立兴趣活动小组,分小组完成实践性作业、调查性作业以及课题研究。比如课题“塑料袋与白色污染”,学生可以自行通过网络查找、收集、加工、整理有关塑料的主要成分、化学性状、生产加工方法,为什么会引起白色污染,如何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等,最后形成论文或电子稿。通过论坛或博客发表,与老师、同学或其他网友共享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助精神,还能让他们通过发表、共享等方式得到自我满足,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创建平等的互助交流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让学习成果得以巩固,学习“拦路虎”得以及时解决,加强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可能一开始表现得还是挺有兴趣,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深,其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退。我们可以尝试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利用化学学习网站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有条件的话,可自行建设有机化学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将教案、课件、动画、视频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上传供学生参考。同时,学生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经验、研究成果上传。②建立学习交流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业余时间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生们的学习疑问;学生之间也可就学习经验进行交流:开设有机化学学习论坛,设立各种讨论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不足之处有选择地进入相关主题进行讨论交流。③利用搜索引擎、在线答疑等信息工具寻求其他网友或名师的支持。④利用辅学型课件或智能评测系统,进行自测练习,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6.鼓励学生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信息技术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也是十分必要的。长期以来,我国阅读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普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被引入课堂,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将引发阅读教学观念的变革以及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为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培育。

就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而言,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还不够熟练,依然存在课堂知识容量不足、阅读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面。具体地讲,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舍本逐末,违背阅读教学规律。在学习中,大量的图片、声音和动画充斥课堂,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和涵咏太少,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向。第二,削足适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动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注意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课文本身的特点,硬生生地拿课件套课文,每一课都有动画,每一节都赏心悦目。第三,饥不择食,随意引用视听材料。很多课文的解读思路是一样的,与课文无关的信息充斥课堂,造成“教师讲课津津有味,学生在那儿打瞌睡”的尴尬局面。第四,图解诗文,教学思想方法陈旧。不注意教师、学生、编者和读者之间的多重对话,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演变为新形式下的另一种“满堂灌”。

因此,信息技术已不再仅仅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在物质层面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而是在观念的层面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习惯,从而赋予阅读素养以新的内涵。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不只是简单教学手段的变化,应避免“用电脑代替教师板书,用动画代替学生独立思考”的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在领悟作品语言美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震撼与灵魂的涤荡。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技术是一种“全数字”技术,是将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实现“图、文、声”的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上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境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直观形象、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思维训练、情感熏陶等内容结合起来,最终为实现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使阅读教学资源、阅读教学要素和阅读教学环节彼此融合,得到整体优化。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使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刻不容缓。视听辅助美文文本阅读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生活积累,扩充想象空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的一种整合形式。这种形式既可以用于课内教材的阅读教学,又可以用于课外选文的阅读教学。在进行课内教材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在充分感知教材的情况下,播放影视作品。这样做,可以避免影视作品直观感性的媒体形象阻塞学生想象创造的通道,充分发挥文学意象的丰富性、开放性、复杂性、深邃性乃至超象性等特点。

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强化阅读感悟;营造愉快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探求;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激励自主探究;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分层次训练,提高教学密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人类迈入了21世纪,迈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曰新月异,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并导致从经济到上层建筑,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属于上层简单的范畴,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者,研究教育创新和知识经济教育发展的方向时,不能不正视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完全可以说,以电脑化,网络化,教学化为重要内容的“信息化”不仅是知识经济到来的标志,也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失去了载体;而没有这种载体的所谓“创新”,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一门学科而存在,也要适应“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的要求。而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堆进作用,信息技术将影响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体育教育的改革需要超前的规划和发展。在此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论述。

一、现代信息技术将有效地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手段提供了现代化模式的框架,其构思基于:“以计算机作为储存、传输数字化“了的教学内容的载体;以“网络化”、“智能化”了的信息技术作为驱动载体高效率的储存、传输教学内容的动力。“数字化”是引发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文字材料等教学内容中的元素就能以一定数字格式输入计算机,从而达到借助计算机进行存储、传输的目的。网络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腾飞,拓宽了信息技术传播时间。“智能化”的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等,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软件的功能,更好协调教与学的活动的互动性。当“智能化”与“网络化”融合一体,则现代化教学如虎添翼,相得益彰,功能奇妙。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主要通过校园网来实现,而校园网的建设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完成实现。以现代高新技术的设备和师生的智慧可以使校园网的各部分之间都能互相联通,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这样可以使校园网发挥更好的效益。

当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等持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引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了知识领域,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往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觉枯燥土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截然不同。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电脑,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体育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里,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劲头十足,兴致盅然,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体育课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而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与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讲解,一堂体育课中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山羊分腿越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看清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惯,不一定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与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听与看,对于重点与难点进行反复慢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象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终身体育教育的第一选择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技术特点,这些特点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资源——网络教学为学习和锻炼者提供必要的信息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主观形式。学习内容的非线性传递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强大的数据库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的极大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方位的信息资源。

2) 锻炼者——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加大锻炼者的参与程度,帮助锻炼者协作意识的形成和学会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上,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协作学习。网络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参与程度。信息时代的新型公民不光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要学会进行协作学习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资源来促进更多新知识和新思想的产生。另外,网络提供的检索功能,使锻炼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信息 需求分析问题,选取恰当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存储或做出相应的变换,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3) 教学活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师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习与锻炼环境的营造、学习与锻炼团体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用价值的支持。学习与锻炼者在决定锻炼目标后,分析问题,利用信息工具获得相关资料并加以分类、综合、建构,通过网络与体育教师或服务器联系,或在学习与锻炼之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现场讨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应乐于听取其他人学习者的异同点,慎重考虑后,对自己的原始资料做出调整,进行再整理,从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与目标。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者可以通过网络多方面地取得相关信息,使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得到体育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因此,锻炼的目标能更好地完成。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及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3.1 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

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信息时代教育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和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关键于体育教师,教师教育学观念的改变,不仅是时展的象征,而且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使“以人为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潜能,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3.2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符合锻炼规律提高锻炼效率。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师道尊严”,以传统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只有在体育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去吸取知识和锻炼方法,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今天是很难适应时展的。随着网络的出现,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是一个教师远远不及的,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可自由自在地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一发明,摆脱了教师固定思维的束缚,在锻炼活动过程中迫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能力与锻炼能力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知识资源使教育教学内容与教法发生一场深刻改革,它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3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

动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基本运用现代信息进行体育教学时的教学模式的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 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信息是多种双向传输方式,即师〈——〉 生、 生〈——〉生、网络 〈——〉生(网络)、师(网络)〈——〉生(网络)、生(网络)〈——〉网络、师〈——〉网络。网络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与锻炼,也可以通过网络间接从教师、其他学生处获取信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师生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自行获取信自主学习与锻炼,师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协作学习与锻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师生之间的交流,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与锻炼。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1 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体育教育学科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有价值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探索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4.2 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在获取基本知识之后,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内容以传统型转变为探究型。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师生角色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一种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的多种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一般学校普遍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四种方式为主:单一电子、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不管使用何种方式,只要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就能在突出学生自我建构意识和对信息进行自主加工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更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即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引导、诱导、辅导、指导、教导。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加强教师的诱导作用。语文学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总离不开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接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而实现。但选入中学课本的古典文学作品,由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本身又没有提供太多可理解的知识背景,学生无法进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中去,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古典文学存在生活体验缺乏的问题,说明文同样存在不能理解的问题。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即使文章的语言再准确,也不可能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或事理。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把事物正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使学生获取了准确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老师播放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配以朗读和示意图的视频文件,不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赵州桥设计的科学,施工的巧妙,而且纠正了学生因科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认知不足。之后,我又组织学生通过网上查询石拱桥相关资料,开展交流,获得了巩固知识和拓宽知识的双重目的。

如果说多媒体技术使用粉笔在黑板上的涂抹,变成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在屏幕上的展示,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丰富、生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地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从网上搜索与之相关的材料,再进行分类制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的调用,可以是老师,更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提取。这样,在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信息技术;PHP;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25-03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4年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种技能的检验和总结,亦是培养和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带来诸多新问题。故如何对毕业论文进行高效率管理,以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个值得高校相关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1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各类高校有关部门尽管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工作手册、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以及实施细则等诸多条例来规范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与监控毕业论文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统手工方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指导教师出题方面

传统的教师出题方式弊端凸显。由于各个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重点不一样,而且学历结构均不相同,因此,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指导教师出同样多的论文题目,也不可能要求全体教师指导同样数量的学生。另外,学生的水平不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因此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对于指导教师拟出的论文题目,学生不感兴趣甚至难以完成,相反学生喜欢研究的论文题目又没有教师指导,最终造成毕业论文题目质量下降[1]。

另外,由于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出题方式,各指导教师相互间鲜有沟通,难以协调,极易出现多个教师出题相似甚至雷同的现象,亦有可能出现前后几年论文题目重复的现象。

1.2 学生选题方面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论文选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式的发展[2],以前一个专业由于人数少,论文选题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有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和教师的搭配问题。传统的选题常带有指令性,较少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于是就造成学生不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或是自己喜欢的论文题目,而有的教师也不能指导自己钟爱的学生。有的教师由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不一致,但又不愿意更改自己出的题目,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使得论文质量下降。另外,大多数高校均对不同的职称指导的学生人数有规定,但传统的选题方式比较难以实现。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选题现场的组织问题,由于学生和教师人数众多,现场的混乱和嘈杂也很难使得选题的过程顺利进行。

1.3 论文指导过程中时间控制方面

各个高校均对论文的出题、选题、开题、答辩、保存论文等有统一的时间规定,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很难实现这一点。首先,由于大部分教师均有自己的日常科研和教学任务以及其他因素,难以在规定的短期时间内拟出高质量的论文题目,从而造成出题时间不统一;其次,由于临近毕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外面实习或找工作,若全部召集起来进行选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而造成毕业生选题时间难以统一;再次,完成论文、上交保存论文时间也不尽相同。总而言之,由于各个专业、各个院系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实际情形不一样,最终造成整个学校的论文工作进度不一致,致使教务处和学校领导难以对论文工作进行宏观协调。

1.4 毕业论文以及所有与之相关表格的格式统一方面

这应该是传统管理方式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了。在传统的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的表格填写、最终的论文定稿等均有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情形:格式不一致。具体体现在:1)教师出题时填写的论文题目审批表、给学生下达的任务书等有可能不符合格式要求;2)学生选题后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完成论文后的毕业论文格式等有可能不统一;3)各专业、院系的教务秘书必须完成的各种统计表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等大量表格格式不一致。传统处理方式就是对这些表格一一进行手工调整,可以想象其麻烦程度和巨大的工作量,足以令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产生畏难情绪。

1.5 论文保存方面

传统的论文多半采用纸质方式进行保存。显然,这种保存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一是纸质论文容易腐烂,保存时间太短,在进行管理和运输时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二是要占大量办公空间,多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累积起来似座小山,占用了有限的办公空间;三是不容易检索,如上级领导或兄弟院校进行论文经验交流时,或者查找需要满足某些条件的论文时,很难及时查找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四是不易进行分类管理和装订成册。

2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大变革,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业已进入社会各行各业。高校的部分工作如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毕业管理等已由传统手工管理方式逐步过度到办公自动化方式[3-4]。基于前述传统毕业论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开发一套完整的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后,连接校园网(甚至Internet网)上的任何电脑均能通过浏览器访问,不受时间和位置的限制,不需安装庞大的客户端软件,非常方便。

新系统完全摒弃传统手工操作方式,克服了相关缺陷,具有极大优势,体现在:1)能控制同一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无法重复且能设置几年内的选题难以雷同;2)满足学生和教师实现双向选择,及时避免多人选同一题的现象;3)各种毕业论文相关的统计表格自动生成,极大减轻教辅人员的工作量;4)管理者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实时监控论文(设计)进度;5)容易调阅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6)易对论文长期保存;7)实现了毕业论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8)易与毕业生评价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校友系统、教务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对接,保证了学生毕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系统中主要的用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等。不同身份对应不同功能。

2.1 登录系统

任何用户必须先登录后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登录系统与学校的教务系统以及人事系统对接,学生和教师只要输入自己在学校数据库中的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成功后系统自动显示登录者的相关信息,如教师的院系、职称、专业,或者学生的学号、院系、年级、专业等。显然与学校数据库的对接有助于论文管理系统中数据与学校保持一致,不会形成数据孤岛。

2.2 教师子系统

教师据人事系统和教务系统提供的登录名和密码,可登录至本学院、所在专业区域,尔后拟出所在专业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即学生待选题目,所出题目根据当年毕业生情况确定,但学生最终选择题目数(即教师能指导的最大学生数)由系统根据教师职称限定,如高级职称至多指导10名学生,而中级职称至多指导6名学生,初级职称不能指导学生等。其他功能均在拟定题目后确定,如在线填写选题审批表等表格、下达毕业论文任务指导书、查看是否有学生选择自己所出的题目且拒绝还是同意该学生的选取、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选题审批表与任务指导书、查看学生是否上传了论文的最终稿件、对最终定稿的论文进行电子签名等。签名意味着此次论文指导过程即宣告结束,学生和教师再也不能对论文、审批表、指导书等各种表格进行任何修改,当然下载和打印功能依然保留。

2.3 学生子系统

依据学籍管理系统提供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学生自动进入所在的专业领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等属性自动显示待选论文题目,学生通过查看论文题目和要求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然后等待教师确定或拒绝,当选择某教师的学生人数等于系统限制后,其余学生则不能再选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选择好论文题目后系统还提供其他功能,如根据教师留下的联系方式和教师联系,在选题系统结束前可以更改自己的选题,选题确定后在线下载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论文封面、论文中期检查表、开题报告等表格。选题的确定意味着学生进入到论文设计阶段,可以把论文初稿上传至服务器,以便指导教师进行在线查阅,给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修改意见,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文,直到最终定稿为止。定稿后,教师进行电子签名,学生再也不能修改,至此论文完成。

2.4 管理子系统

管理权限属院系专业负责人或相关领导,不同权限的管理员登录后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如专业负责人只能关闭、打开所属专业的各个子系统,教务处和学校领导可以管理全校系统。其他功能包括输入(打印)论文成绩,下载全校统一格式的各种表格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设计)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表等,以及根据自己权限查阅有关专业、院系甚至全校的学生上传毕业论文的情况,指导整个毕业论文过程。

3 结语

系统的实现采用Linux平台和PHP语言编程运行,免费的MySQL数据库不但稳定而且免费,与PHP结合堪称完美。系统具有高效、免费、易维护的特点,只要极其廉价的硬件投入,就能为校园网上的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务。

尽管开发成功后的系统已经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网上运行多年,且切实减轻了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仍然存在不足:

1)不同专业要求明显不同,有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等所传论文由于包含若干图形,所占空间极大,这导致上传论文分配空间不均衡;

2)有的专业涉及字符异常生僻(如各种外国文字、少数民族文字、古代文字等),故程序设计时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字符编码问题;

3)系统正常登录依赖于学籍系统和人事系统的正常运行,若相关系统崩溃,则本系统使用亦成问题;

4)教师出题后上传至系统等待学生咨询,学生选题后等待教师指导,二者过度依赖机器,造成交流过少。

故需要加强管理,人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传统论文指导方式人性化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29):46-47.

[2]李卫祥,李长萍,冀满祥,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

305-307.

[3]毛洪贲,殷德顺,郭娟,等.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一)课程目标理论性倾向严重

现代的中学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计算机学科的教育方式也是如此,而在课堂上,仅仅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掌握理论知识是一切实践发展的基础,也只有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拥有长远的眼光,正确作出关于学科发展的决定。在理论教育的地位如此之高的同时,实践教育由于它的难操作性,很难被广泛地应用到学生教学上,使得理论教育拥有了更容易开展的优势。因此,教学的天平自然而然就向理论教育倾斜了,在高校教育中,培养计划主要围绕着理论教育开展,而实践教育只是理论教育的一种“附属品”。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

由于课程目标的倾斜,高校里的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只占了总学分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在这为数不多的实践课程中,绝大多数实践实验的内容是去验证某一规律或定律,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从头到尾走完整个实验流程,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实验、创新实验。现在的中学教育里,实践教育还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得应该获得的能力。从这种环境走出去的学生,从近处说,无法创造出优秀的,让人能够耳目一新的毕业设计作品;从远处说,难以于真正了解社会市场需求,无法参加公司里的创新设计开发,综合素质不高,终究不能被社会真正接纳。

(三)实践教学受滞后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由于教学的重心并不是实践教育,因此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的师资力量远没有理论教学的师资力量那么强大。实践教学课程学时少,过程固定而简单,因此对老师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被安排来做实践教学的老师有可能是先上岗,后学习,自己都没有弄懂的情况下就去教了学生,并且这样的老师只会固守陈理,不会想着创新,改变实践教育,而进行理论教学的老师,不仅很有可能也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而且更不会去改变实践教育模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师资力量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低下。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问题对策

(一)创新课程目标,把实践能力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追求

目前的社会形态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无法平衡实践和理论教育关系的尴尬时期。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终身受用。然而,市场期望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对工作快速上手,实战能力强,为了使学生更受市场青睐,我们不得不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和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这样混乱无序的教学方式终将同时失去两个方面的优势,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处于不高不低的尴尬状态。

(二)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要确定实践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实践教育的学时,以求优化课程结构。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实践教育中学习、熟悉理论知识。将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消除传统教学中实验室对学生的“神秘感”。和企业合作,给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实行上课实习穿行的体制,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要将实践教学理论学习穿插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三)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1.1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足

近年来,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从而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了家用电器、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等重要领域,这就要求了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必须面面俱到。尽管我国加大了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电子信息告高端技术方面的人才还是不能满足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1.2市场环境恶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我国,许多企业以及事业单位认识到电子信息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在日益激烈,许多企业为了赢取市场,采用恶性竞争手段,破坏市场环境,使得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缺乏环境资源。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市场监管力度不严,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产品不断涌现,非法倒卖电子信息技术的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2.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措施

2.1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有着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随着市场竞争不断的激烈,为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大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设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院校,从而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可用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2.2完善市场环境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环境资源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因此,作为政府,就必须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市场环境,从而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健全的市场环境,保障电子信息技术的环境资源。

2.3加强对外联系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交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致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现代科技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已经涉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行业中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上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全球化发展的推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依然保持着高速、快速、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

3.1智能化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视也越来越高,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材料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上,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取得瞩目的成就。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的市场竞争必将成为科技与人才的竞争,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有着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等特点,能够为现代化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在现代化企业当中,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为企业实现智能化、机械化作业,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并将逐渐深入到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

3.2多功能、多业务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会加大人民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要求。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新一代的科技成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朝着多功能、多业务方向发展既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是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IP业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技术提供多功能、多业务的服务也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3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一些跨国集团的发展比较迅猛,它们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技术、资金、竞争等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了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主导力量,并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世界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发展国际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