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

教育评比论文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1篇

文章名 作者 学校

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郑莉 清华大学

多模式校企合作主动适应企业需求 龚声蓉杨季文朱巧明胡新华 苏州大学

高素质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 鲍丽薇蔡莲红冯建华 清华大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孙ゲ萄Ь孙宏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

文章名 作者 学校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 周苏1王文2 1浙江大学2浙江商职院

“做中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黎忠文1向兆山2 1厦门大学2电子科大

能力导向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的

设计与实践 朱小梅盛新富祁硕贾玉荣崔爱芳 清华大学

信息类研究生教育现状研究与改革 徐红云李仁发 湖南大学

利用概念图技术改进计算机图形学教学 孔德慧孙艳丰李敬华 北京工业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翟丹妮黄卫东 南京邮电大学

GIS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策 刘明皓袁正午 重庆邮电大学

编程训练与课程学习的相互渗透 杨圣洪 湖南大学

运用自然语言的思维建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 贾茹郝长胜郑惠生裴衣非董焕芝 内蒙古科技大学

以学为主的IBL教学系统设计 袁玫鲍有文张姝 北京联合大学

“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体系分析及课程整合 任国庆 广州金桥学院

三等奖

文章名 作者 学校

印度Infosys企业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剖析 杨晴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职业生涯辅导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高峰赵一鸣 复旦大学

立体化的“Internet应用”课程建设与案

例教学实践 尤晓东杨小平 中国人民大学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探析 杨爽李刚 西安邮电学院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王昭顺 北京科技大学

新升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

策略与实施 李卓玲 沈阳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李劲华 青岛大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

建设与实践 高敬阳山岚朱群维 北京化工大学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理念 朱怀宏 南京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郑存陆 华南师范大学

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点体会和想法 武澎杨扬 河南大学

面向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实践 包空军熊馨 郑州轻工业学院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三维立体课程的

研究与实践 詹国华汪明霓潘红张量袁贞明 杭州师范学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

教学模式 刘杰民1马宗民1刘国华2 1东北大学2燕山大学

协作竞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朱海林邓建明 东南大学

“离散数学”中实践教学的探讨 蔺永政王新红李金屏 济南大学

“实验室环境+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

模式的对比研究 梁建坤于净毕占举郑小松 沈阳药科大学

课堂三要素及其作用原理――探讨任务驱动教学

模式的科学依据 谢宝荣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高职高专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郭翠英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探讨 万琼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肖离离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考

试模式中的实践 汪启荣陈俊荣刘铁柱吴芳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theory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aggregate, composed of many discipline theories. The basic theory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theory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the subject of mora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ory, evalua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we must absorb, draw and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moral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to make them interact and combine organically.

关键词:教育评价;德育学科;评价学;德育评价理论

Key words: education evaluation;moral subject;evaluation studies;evaluation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242-03

0 引言

多年来,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德育评价进行了一定程度研究,德育评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学界有关德育评价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局限于对德育评价的具体操作问题研究,如德育评价的方法问题、德育评价的指标体系问题、德育评价的操作技术问题等。而对于德育评价的理论研究领域,学者们的研究呈碎片化的状态,鲜有专家对德育评价理论体系建构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分析与研究。

大学生德育评价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集合体。教育评价基本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重要基础,德育学科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基本内容来源,评价学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重要理论借鉴。

1 教育评价基本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重要基础

教育评价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学界对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主要在于引进国外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些研究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德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它属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因此不能简单的将德育评价归结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况且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德育本质的理解存在差异,对德育的内容范围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教育评价的发展为德育评价的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首先,教育评价学科的发展,为德育评价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对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进行研究。并于1984年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同时我国又在中央教科所建立“中国国际教育成就评价中心”,开始在全国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这不仅大大促进了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1]可以说,没有教育评价的发展,就没有德育评价的发展。教育评价概念的提出,对其本质、规律、意义的研究,为德育评价奠定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其次,教育评价的功能研究,为德育评价价值取向奠定了基础。美国著名学者格兰特・威金斯曾经说过,评价如果不能对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教育管理者有所教益,那评价也就失去了价值。[2]什么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就提出了评价的功能问题。教育评价最初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考核和诊断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德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这些功能的提出,不但为德育评价的实践开展提供了方法指导,而且也为德育评价价值取向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教育评价实施原则为德育评价的科学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多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在归纳、总结和吸收国外关于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不少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实施原则。其中瞿葆奎、陈玉琨等专家学者对教育评价的实施原则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和理论,他们认为教育评价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等。在对大学生开展德育评价的过程中,德育评价主体和客体是处在一种相对复杂的关系中,同时德育评价又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体。因此恰当处理评价主客体的关系和正确分析德育评价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便成了一个德育评价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也必须把握一些共识性的原则,只有把握了这些原则,才能为德育评价工作在方案设计、指标体系设定、评价材料收集等操作方法技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教育评价的实施原则无疑为德育评价的科学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 德育学科是大学生德育评价理论的基本内容来源

德育学科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学科内容的发展,丰富了德育的内涵,为德育评价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容。

思想教育是德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思想的发展史,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的思想性,人的最高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由实践活动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活动不断重复的过程。正确的思想是符合并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错误的思想阻碍客观事物发展。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3]对德育对象而言,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随着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教育的方法、原则和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这些方法、原则和理论的发展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为德育评价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政治学是专门研究政治的一门社会科学,主要是研究政治权力、政治行为的实践与理论。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政治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人们对政治的理解不同,因此,学界对于政治的内涵阐释不同,定义也不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其根本决定于生产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越来越强,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政治教育是指以提高人们政治觉悟为目的的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增强爱国意识与国防观念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等,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言。以史为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模范树人、实践育人等政治教育理念大大丰富了德育内涵,为整个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方法、理论,也为德育评价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学说。由于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对伦理学本质内容,不同的国家、阶级、民族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阶级和民族之间对伦理的实质内容理解可能不同。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研究伦理学,提出了道德现象中存在的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揭示了道德的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强调发展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行为对塑造人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强调伦理学的重要性不在于传授道德知识,而在于使人们身体力行。在当代,如何有效地开展伦理学教育,提高人们的总体道德素质,成了许多学者专家研究的主要领域。伦理学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没有伦理学研究,德育就难以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伦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德育评价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可靠依据。

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受自然科学的启发,19世纪末,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也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德育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德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心理素质测评理论随之发展,而且心理素质测评的研究成果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20世纪中期西方教育评价学的发展。今天,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心理教育机制、成立了心理评估中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德育评价理论的发展。首先,我们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遵循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找出最合理最科学的德育评价方案;其次心理学特别强调思想发展过程及心理变化特征,这就提示我们在开展德育评价工作时,一定要坚持 “发展”的原则,按照“发展”的理念做好评价。我们在开展德育评价时要坚持在发展中观察、研究、分析、判断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价所开展的德育活动是否符合德育对象成长的内在要求。最后,心理状态评估的一些方法、技巧和理论也是德育评价理论的直接来源。

3 评价学理论为德育评价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评价学理论基础由多个学科理论共同组成,包括了计量学、比较与分类理论、信息管理科学理论、信息论与系统论、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论、预测学、科技管理等理论。这些理论主要从评价技术、评价工具方面为德育评价理论体系的构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大学生德育评价主要借鉴了评价学理论基础中的计量学理论、分类与比较理论、信息管理科学理论。

3.1 计量学理论

计量学理论是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中量化评价方面重要的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之一。埃利泽・盖斯勒认为,计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计量。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的“如果某事物不能测度,那么他就不重要”成为经典名言被广泛引用。测度和计量我们身边的物体和事物,不仅在科学上是必要的,也是我们把握自然和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在组织科学和管理科学中,对现象和实践进行测度和计量,对于了解和研究它们至关重要。[4]邱均平、文庭孝等学者认为:“任何计量都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计量什么(即确定和区分计量的对象);二是如何计量(即采用什么标准、尺度、方式、方法、工具来计量);三是计量的效果如何(即怎样检验和改进计量的效果)。”[5]学生德育评价进行量化测评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德育评价工作时,需要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来具体量化德育活动及其实际状况,再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这些方法和理论都是计量学的范畴,因此开展德育评价工作必须运用计量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

3.2 分类与比较理论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必须从区分认识对象开始的,要区分就得分类和比较。人类要有效区分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逻辑加工,也应从分类和比较做起。因此,科学评价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便是比较和分类。大学生德育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它包括了众多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将不同的评价对象放入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比较。因此,要想开展好德育评价,就要清晰的区分好评价对象,再进行对象间的比较,这些都需要借鉴分类与比较理论。

分类就是按照事物的属性,将事物区分并归入一定门类的思维方法。分类与比较存在辩证关系,分类是比较的基础,比较产生了新的分类。分类的结果就是将事物区别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形成各种概念系统,反映了客观世界的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德育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必须做好分类,才能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结果做出评价。

比较就是对照不同对象和不同时段或不同境况的同一个对象,以便揭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方法区分事物的异同点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事物只有进行了比较,才能鉴别它的优劣。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比较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比较存在多种类型。如定量比较与定性比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整体比较和部分比较等等。判断价值大小的根本在于比较,所以在德育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比较学的理论。在德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比较方法是前后比较,也就是通过一定的参数,将被德育活动开展前后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获得评价依据。此外,德育评价也常会采用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定性比较等方法。

3.3 信息管理学理论

信息管理学是由信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一门建新兴学科。其本质是对信息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运用计划、组织、管控等手段运用一定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对信息收集、整理、储存、交流、分析、研究、处理进行有效组织和调控,以达到特定的目标。科学评价经过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日臻成熟,与信息管理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信息管理为科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是科学评价发展和改进的前提。另一方面,科学评价是信息管理的拓展和应用,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6]

大学生德育评价需要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评价主体的信息、评价客体的信息、评价中介信息三大类。在德育评价活动中,信息管理的科学程度决定了德育评价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管理的过程,它包含着信息收集、整理、储存、交流、分析、研究和处理等一系列的信息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贯穿德育评价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德育评价需要获取和处理有关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中介的信息,同时还要借助大量的信息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来处理相关信息。因此,信息管理科学理论是德育评价的基础理论来源之一,它为德育评价活动中的信息管理提供了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的支持。

只有科学的吸收、借鉴和融合教育评价、德育学科和评价学的发展成果、理论基础,并科学的协调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出大学生德育评价基本理论框架,以这个理论框架为依据,才能科学、客观地开展德育评价工作,真正达到德育评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海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美】格兰特・威金斯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

[3]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4]埃利泽・盖斯勒.科学技术测度体系[M].周萍,黄军英,刘娅,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68.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3篇

第二条 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所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均由静海县教育学会统一组织实施。县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须提前制定相关活动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部级、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要依据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文件精神,提前制定县级评选推荐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或由教育学会委托相关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四条 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部级、市级优秀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1.转发文件。转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的文件。

2.个人申请。有意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的教师,根据转发的文件要求,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本人的论文,由学校进行登记。

3.乡镇校审核推荐。乡镇校组织人员对教师作品的原创性进行审查,并按推荐指标要求(第五条)择优推荐。将教师原创性论文登记造册,向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进行推荐,并提供推荐名册。

4.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评选推荐上报。县教育学会秘书处组织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按照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择优推荐。

县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程序。

1.全面发动。各单位要把优秀论文评选当作一次教师交流反思自身教学经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项校本研究活动,宣传发动到每一位教师、教育干部。

2.基层推荐。各单位根据每年下发的通知要求,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初评,根据相关要求及推荐指标择优确定上报论文名单,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参评。

3.组织评选。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选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论文分类分组、统一编号、清除论文作者个人信息、论文审核等;聘任评委,原则上评委由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担任;组织评委培训活动;各组评委根据评选标准对每篇论文进行评价赋分;秘书处安排相关人员对论文及各组评分情况进行复审;根据论文成绩分类统计排序,按奖级设定比例和成绩一次性确定获奖名单及等级。

4.评选结果。评选结束后,通过《静海县教育科研简报》公布,并供各单位存档备查。公布后,向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第五条 推荐指标。原则上各单位推荐论文篇数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0%。

第六条 论文要求。

各单位推荐的县级论文要符合以下要求:

2.报刊杂志未公开发表的。

3.如实填写《静海县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登记表》。

4.每篇参评论文打印2份,同时提供电子稿。论文正文格式

各单位推荐的部级、市级论文要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第六条 奖项设定。县级获奖论文总数控制在推荐总数的60%左右。评选结果按1:3:6的比例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项;部级、市级论文推荐比例,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七条 评选纪律。评审人员和评审工作人员在受理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应客观公正,秉公办事,严格把关;评选实行回避制度,凡申报参加评选或有亲属参加评选的,不能担任评委。评委成员必须模范地遵守师德规范,坚持原则,执行评选规定。对工作不认真或有营私舞弊行为的评委成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取消评委资格的处分。论文作者需作出“个人诚信承诺”,保证所写是原创,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审查,并对论文原创的真实性出具审查意见。严禁弄虚作假,对抄袭他人文章和冒名顶替者,取消参评资格并记入学术诚信违纪档案。

第八条 县级论文评选活动不收取参评费,相关经费由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室承担;部级、市级论文评选活动,按相关文件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县教育学会负责解释。

静海县教育局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4篇

试析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以政治活动为中心周小虎(7)

高校参与农村教师培训的范例——美国密苏里州教育更新区计划述评王建梁廖英丽(12)

二十世纪美国农村学校教师培训浅探外国教育研究 李国丽(17)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新手教师培训工作——来自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经验黄祯玉(20)

本刊启事(19)

论美、德、日三国公立大学的法律地位施雨丹(25)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因素分析阙海宝李曦(28)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学术审查体系张小敏(33)

俄罗斯非国立高校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夏人青吕济峰(38)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制度述评付耕南(42)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经验及启示李淑娟(47)

拓展评价的视阈——20世纪美国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赵宁宁(51)

新西兰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述评左晓梅(56)

美国流动和迁徙人口的教育法律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曹淑江张辉(61)

美国教育认证制度对建构我国社会化教育认证制度的启示王建成(66)

现代远程教师培训:价值、问题与体系建构策略张贵新于杨(71)

英国成人教育改革探析范琳吴雪萍(76)

“基于脑的教育”理论述评周加仙(1)

商议民主的教育理论——埃米·古特曼的民主教育思想简析杨立峰(7)

价值冲突中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调整潘希武(11)

国外学者关于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理解与启示李红霞(17)

当代美国学校学习共同体问题探析舒悦(21)

中外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的比较与启示龚爱国(26)

当代英国基础教育政策及其影响浅析单中惠(30)

美国校本管理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能力及其培养培训张德伟(35)

中日两国小学生课余生活状况比较研究黄小葵高口明久[日](42)

日本幼儿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整合性与连续性王小英(48)

澳大利亚“面向高中生的大学学分认证”现象透析刘辉(52)

《外国教育研究》投稿规范(47)

从徘徊到跨越: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模式及成因分析高书国(57)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个案分析刘炳(62)

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论析陈武元薄云(67)

外国教育研究 美国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吕宪军王延玲(72)

PISA与TIMSS中有关数学评价的比较分析刘晓玫陈娟(77)

从“两种文化”到“历史体系”——谈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杨素萍(1)

也谈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一种教材比较的视角黎进萍姜峰(5)

马林森的“国民性”思想及其论争何晓芳张贵新(10)

试论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法孔锴(15)

国际化语境中公民教育的愿景与策略袁利平(21)

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探析赵明玉(25)

当代西方国家德育人本化的发展趋势杜春梅范树成(28)

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公民教育孙伟国王立仁(33)

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王凌皓张金慧(38)

新实用主义知识观作用下的美国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新趋势王玲(42)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高等教育券计划及其启示夏焰林群(48)

瑞典高等教育改革历程述评甘永涛(53)

院校发展视野中的中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比较研究陈·巴特尔陈益林(58)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析季学军(62)

美国国家教育质量奖的特点分析吴卫东(66)

美国“评估三角形”研究:框架、设计及应用孙芙蓉谢利民(71)

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教学模式发展述评高潇怡(76)

英国新学习文化运动的宣言书——《21世纪的学习》述评及启示马爱民(1)

伦敦教育现代化发展近况述评苏洪雨(7)

走进欧洲统一的教育空间——对俄罗斯加入波洛尼亚进程的分析孙春梅肖廷(11)

俄罗斯《2006-2010年联邦教育发展目标大纲》述评曲志坚高凤兰(16)

日本教育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大森直树[日]刘悦(译)(21)

国外对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影响的研究及其启示蒋逸民(29)

全球视野下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卢立涛(35)

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复兴、现状及其启示李伟言(39)

美国乡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及其经验借鉴张青(44)

美国州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的资助:原则、内容及特点蔡金花(48)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韩国中小学教育研究金香花(53)

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扶持的策略与模式——以国外政府扶持私立高等教育的特色为启示张平黄涛(58)

澳大利亚私立学校的发展概况祝怀新外国教育研究 杨蔚琪(62)

英美全语言教学理念及实践对我国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启示王萍(67)

国际基础地理教育的态势分析及启示韩梅(72)

英国“人文课程方案”改革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广策略的反思唐丽芳马云鹏(76)

实地调查的含义——比较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个视角大冢丰[日](1)

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对霍姆斯和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理论的影响初探张飞王凌(7)

朴素地追问“自者”的教育问题——中国比较教育学的“问题域”重构秦德生朱成科(13)

E空间教师的自主发展特点研究——以现象学分析方法为视角查英金美福(19)

后现代教师思想:理论图景、批判向度及现实意义曾水兵(23)

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朱旭东张眉(28)HtTp://

美国初任教师资格标准与考试制度述评缪苗许明(34)

南非教师教育新政策述评——构建平等与多元的师资培训体系姜勇刘蓉慧(40)

美国大学职业指导理论述评杨然(44)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问题郑富兴(48)

“9.11事件”之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四个趋向李联明(52)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陈何芳刘宝存任洪舜(55)

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卢丽华(59)

日本“法科大学院”设立后的法学教育制度浅析辛崇阳(64)

悉尼大学的慈善捐赠王行谷贤林(68)

南非私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探析祝怀新翟俊卿(73)

本刊启事(47)

环境与儿童入学准备:国外儿童入学准备教育实践的生态化取向及其启示孙蕾吕正欣(77)

2006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年度报告杨丽茹(1)

从“地方性知识”看比较教育研究的本土关怀苏其宏周雪梅(10)

社群主义的教育公正观冯建军(14)

教育公平与民主化新论——以瑞士直接民主与多元语言为例赵黎(19)

教育即生成:雅斯贝斯的生存论教育哲学之时代意蕴熊华军(24)

主体间性理论解构师生何以理解:可能与必然康伟(29)

2O世纪西方教育组织理论视阈下学校观的嬗变梁红梅王景英(35)

本刊启事(28)

论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构何作井李林周震(40)

职业型研究生院:日本21世纪高等教育新的战略选择孙爱东袁韶莹(44)

外国教育研究 教育规划中的人力需求法述评毛建青(48)

美国学校质量管理观的变化——以“美国国家教育质量奖”为例齐昌政(53)

美国教师集体谈判的缘由、分歧与保障机制彭茜(58)

美国克利夫兰市教育券诉讼案始末乔晓萍马健生(63)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5篇

在教育教学方面,本着“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原则,我通过自主阅读、参加研训活动、教育硕士学位进修等途径深入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内化理论。在教学中我能够整合课程资源,优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积极探索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研读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认识升华——交流分享,总结评价”为主要步骤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读、思、问、议、评”的学习方法及“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生成”的互动交流中,自然达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育人目标,从而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及“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作用,也实现着师生民主和谐交往中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虽然我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但是我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实施管理,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格外关注后进生转化,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因此任现职以来,本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年10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六年来我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1】**年11月,《自觉磨砺意志》课例的教学设计,在**省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年1月,在**区区域性课题《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研究》评比中,被评为二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发表,并作为**市**区“十五”教育科研成果被录入《自主发展教育研究》一书中。【2】**年3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年4月,在**市教育学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专业委员会**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3】**年6月,执教的《自觉维护正义》一课,在**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拉练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4】**年11月,执教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课,在**区第五届“三杯赛”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二等奖。【5】**年12月,撰写的论文《谈“继承传统美德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在**市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暨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上,被评为二等论文。【6】**年12月,撰写的论文《探索勃勃生机的教育,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在第六届**市基础教育论坛会上,被评为三等优秀论文;**年3月,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论丛》中发表。【7】**年3月,撰写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2007年度三等优秀论文;**年5月,在《**教育》上发表;**年10月,在《中学课程资源》上发表。【8】2009年4月,参加**区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优秀奖。

另外,在兼职的其他工作方面,我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如:综合实践活动课——【1】**年12月,撰写的论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在**市教育学会发展性学生评价研讨会上,做了学术交流并被评为一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发表;并于**年10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年7月,执教的《关于中学生营养科学与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一课,在**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优质课。【3】**年8月,撰写的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反思》在**市**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4】**年6月,撰写的《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家、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研究,有近十项研究成果获奖、发表,并亲自主持了区级个人课题研究;05年9月开始兼职科研专干,为学校“十五”课题结题和“十一五”课题开题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评为区“十五”优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宣传工作——曾做过7期《海之韵》校报副主编,8期《家校彩虹桥》家长小报责任编辑,负责学校《课改文集》、《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教育》我校专刊的统稿工作,多年来一直兼职学校新闻报道员,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尽心竭力,得到广泛赞誉,曾获区优秀报道员称号。人事工作——07年4月开始兼职人事干事,虽然事务庞杂琐碎,但我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如出勤统计、校务记录、报表上报、证明出具、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变动、退休教师活动、教师评职考核等,真正做到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我深知: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在教育的田园里,我将继续辛勤而快乐地耕耘着,争做“研究型教师”,创造新的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体育 教研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66-01

随着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体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体育成绩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教师的正确评价,而教研活动对交流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体育教研效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到以下十点做法对提高体育教研效果十分有效。

1 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教学研究

为了激发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改积极性,使他们能自觉地摸索、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教改经验,我们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要求广大教师撰写论文,通过论文评选,可以起到表彰先进的作用,通过学术交流,可以起到推广教改成果,促进教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的作用。

2 组织教案评比,督促教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而教案正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我们通过组织教案评比展览,有效地促进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备课积极性,使他们认真备好每一次课.从而也提高教学效果。

3 组织听课活动,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听课能取长补短,我们规定每位老师在学校每期听课40次,每周至少听课两次以上,每年都要组组两次全县体育教师听课活动,让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起示范带头作用;让年轻教师上课,探索教改新方法。通过听课,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受益匪浅,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使他们学会了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搭配教材,如何安排课各部分时间和练习密度等。

4 组织评课活动,评选学科带头人

通过听课、评课,从中评选出优秀者,做为县、市体育学科带头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并把他们的优秀教案推荐到省、市。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认真听课和上好每一节课的积极性,使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5 通过技术竞赛,提高示范质量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最广泛,作用最大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质量,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术(示范动作)竞赛。这一做法激发了广大体育教师刻苦练习示范动作的积极性,对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6 实行理论考核,促进理论学习

体育理论知识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教学内容,需要向学生传授的体育基础知识;另一类是有关体育教学原理、原则、教学法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能力的基础。这两类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师都必须掌握。为此,我们要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体育课本知识,组织老师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考核,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

7 开展基本竞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口令、哨子、队形调动、场地画法等是教师的基本功,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形象和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每年暑假组织一次体育教学基本功竞赛,如队列队形操练比赛,划场地比赛等。这一措施,不仅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也为各校教师的择优上岗提供了依据。

8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体育教学研究,并在培训会上传达上级有关体育精神,本年度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传播体育的新动向和教改新措施,这样,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业务能力,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教改取得了可喜成效。

9 组织学生竞赛,提高业务训练水平

竞争不仅检测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技术水平,而且能检测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责任感,是对一个学校业务训练好坏的公正评价。因此,我们每年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田径、篮球、越野、登山、广播操等比赛,这样,对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10 开展教学评比,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评价模式 启示

一、教育评价模式一般特点

1、教育评价模式反映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过程。模式是指一种小的模型或体系,它具有一定的思想取向和结构,表现为一定的操作规则、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和步骤教育人员依据某种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的,选取一种或者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来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说教育评价模式具有教育观、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途径等要素组成,能够反映出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过程。

2、教育评价模式是对某种教育评价类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框架的描述,不是具体的评价方案。教育评价模式是介于教育评价理论和教育具体事件之间的一个层面。它是教育评价理论的操作化的表述,但是又不是具体的一个评价方案。一种教育评价模式可能有一种或者几种不同的评价方案组成,评价方案只是其中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具体体现,不会直接体现整个评价模式的理念、价值观和教育思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教育评价模式是属于中观层次的理论,是介于理论和具体方法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具有理论性,又体现了具体的操作性。

3、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的桥梁和中间环节,对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教育评价理论是对于教育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抽象化、概括化的思维产物。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理论的操作性反映,既体现了教育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又提供了一个较为形象化的操作方式,体现了方法观的具体化。这些都为教育评价具体方案的设定提供了理论方向和方法的指导。

二、西方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1、目标模式。第一评价的基本观点。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判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第二评价的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评价活动,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笔试、观察、谈话、问卷、学生作品(作文、图画等)、学生的学习纪录(如图书馆的借阅纪录)、抽样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第三评价的步骤。建立目标――按照行为和内容界说目标――确立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编制评价工具――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将信息与行为的预定目标作比较。第四,评价的功能或评价结果的使用。修订课程计划、进一步澄清教育目标、影响教学和学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判断教育是否成功的一种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目标模式使教育评价的概念代替了测验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飞跃,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教育复杂性的认识。该模式逻辑明了,方便实用,迄今为止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决策模式(CIPP模式)。这是6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评价方法。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D.L.Stufflebeam)是这一方法的主要奠基者。

(1)评价的本质。斯塔佛尔比姆认为,评价是提供有用资料以做出决定的历程。这些决定大致分为四种:规划性决定――指向确定方案目标的决定;结构性决定――指向修改方案或比较方案优劣的决定;实施性决定――指向方案具体实施的决定;考核性决定――指向方案最终实施结果的决定。

(2)四种评价方案。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取这四种评价的英文的首字母,即形成了所谓的“CIPP”模式。

(3)评价的特征。斯塔佛尔比姆提出了评价的下列特征:一是评价是一个机构中正规运作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创新性方案中的一项特别活动;二是评价在方案变革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三是只有在现有的信息不足时,才有必要采用CIPP模式的四种评价。四是把方案的评价视为方案开发过程的有机构成;五是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作为资料保存起来,作为资料的基础。六是关于是否开始、延续、采纳后废止一项方案所作的决定,反映了各种理性和非理性的力量。

这一模式是改良取向的,与泰勒的目标模式相对应。泰勒模式带有明显的控制取向,以预定目标作为评价标准,而CIPP模式则反其道而行之,它把过程改良视为评价评价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特征。此外,CIPP模式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关注过程和实践的鲜明个性。

3、回应模式(应答模式)。这一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斯太克(R.E.Stake)。20世纪70年代,斯太克从目标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发出评价的回应模式。

回应模式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委托人提供服务而不是对预定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复杂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回应模式提倡一种动态的自然主义的运作方式,评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才能推动评价的意义的达成;多元评价观的体现,重视评价的内在价值,重视自我评价可以说回应模式代表了时代和评价发展的方向。与此评价一脉相承的还有解释性评价。

回应模式提出了评价模式图――评价时钟:1时――确定计划范围,。2时――纵览评价活动,3时――寻找评价目标和重点,4时――问题概念化和具体化,5时――确认需要的资料,6时――选择观察对象和工具,7时――观察先在、实施和结果等因素,8时――准备描述或个案研究,9时――验证资料的有效性,10时――筛选组合,11时――搜集或展示评价结果,12时――与当事人、计划人员等商谈。

这个时钟不代表标准的操作程序,在实际的评价中,操作究竟如何运作,要是委托人的需求和问题而定。回应评价不是一套严格的程序,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采用相应的评价途径。

4、解释性模式和研究模式。解释性模式早于回应模式,但是晚于全貌模式,都是对于目标模式的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新的评价理论和模式,全貌模式――解释性模式――回应模式,都是在对目标模式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有共同的特点,代表了评价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1975年又出现了英国教育专家斯滕豪斯(L.Stenhouse)的“研究模式”。他认为评估一门课程或一项教育实践的标准有五条:意义性、潜能性、兴趣性、条件性和解释性。

斯滕豪斯的研究想把评价建立在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合理性的结合上,力图使评价不走两个极端,使评价活动真正趋于理性。

综合上述:由图比较一下国外几种教育评价理论的模式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8篇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部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9篇

一、适应培养方案,寻找课改契点

国内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高等师范院校,大多制定出定向于服务基础教育,定位于综合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培养高素质小学师资为主的特色鲜明、湖南领先、全国知名的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2]的办学理念下,该院经历了由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到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的成长道路,逐渐摸索出本科阶段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小学教师”[3]。在这个目标下培养出的一线小学教师,既要具备小学教学、教育及管理的职业素养,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化与艺体的综合素质。这实际上就是职业型、文化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目标看,社会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呈现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专业文艺学理论课程的改革也迎来更大的契机。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小学教育专业必然要突破传统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的限制,打破一般师范类及普通综合类院校的模式,向实用性、专业型和开放性、素质型过渡,使学生在研习理论课程时,除了理性思辨的培养,理论体系的消化,还要适应复合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实践方法、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走出学院化理论知识教学的旧框,突出对新问题、新领域的应对能力,探索合理科学的文艺学课程教学的具体途径。

二、调整课程结构,培植特色课程

文艺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级学科,担负着传授文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文艺观念、训练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和创作鉴赏文本等任务。小学教育专业的文艺学理论课程同样肩负着传授基础文学理论的任务,但基于有特色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同名课程存在着差异,需要在讲授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的结构,培植具有职业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文艺学理论课程,彰显其独特地专业价值,以及面对小学教师培养的适应能力。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文学概论、中西方文论是必修的基础课程,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与其他普通院校无异。而美学课程在以往都是文艺学限选课程,学院将其与小学教育教学联系起来,开设了“小学美育”这样的特色课程,这种适度改良是创新性的尝试,开辟出一块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该课程明确小学美育的专业定位,建构包括接受论、主体论、过程论、环境论等全方位的课程体系,秉着实践性、审美性、师范性的原则,架设起完整理论体系与小学教育职业实践之间的桥梁,探索诸如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与审美活动的特点、小学教师的美育角色、小学各科教学的美育功能以及授课教师的审美修养等问题,为培养职业型、文化型相结合的复合型小学教师提供理论课程的实际支撑。结合教学实践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文艺学课程体系作这种结构性调整实属必要。循着“小学美育”课程改革的思路,文艺学其他理论课程也可以进行有效调整。如文艺心理学,可以适当简化基础知识结构,选择有专业依据的针对性知识要点,与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挂钩,探寻小学教学中创作与阅读文本的心理学特征,从而加强理论课程的职业化储备和人文素质培养。写作学课程除了讲授写作主体素养、写作客体要素、写作文体技法等基础理论之外,应挖掘写作技能实践,归纳多样化的训练活动,开辟与学术论文写作和小学教师职业写作相关的专题,助推文艺学理论课程适应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整体框架建设。

三、整合教材优势,完善教学内容

纵观目前的教材建设,包括普通高校通行文艺学教材与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编写的文艺学教材,还是存在偏重体系化和缺乏职业针对性等不足,因而有必要兼顾体系化与专业化双重特点,进一步完善文艺学理论各级课程的教学内容。高校通行教材往往从宏观的角度建构理论课程严密而庞大的体系,强调体系的完整与内容的系统,强调“本质化”,内容上出现“哲学化”倾向,整个体系从理论到理论,不免艰涩。但作为理论课程,这种教材表现出理论的严整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的养成,这是其明显的优势。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文艺学教材,主要围绕“文学概论”展开,并未辐射到其他相关理论课程,单就文学概论的教材来说,它们减少了纯粹理论阐述的份额,降低了理论教材的阅读难度,更有针对性的建立理论知识框架,将传统型知识要点、前沿知识导入与职业一线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是其突出的优势。如果仅就“文学概论”而言,我们能比较轻松地整合两类教材的优势,完善教学内容,既保证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以前瞻性的眼光完善理论课程的实用性,满足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下职业素养培养和文化素养培养的需要。具体来说,“文学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紧扣小学教师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能力培养,提高其文学领域的指导能力,并增设“儿童文学概论”这一极具专业针对性的章节,以精深理论与批判眼光架设理论知识与特色专业的桥梁。这在目前的文学概论教材里还未出现,只是在“儿童文学”这个新的研究领域里涉及到,以一种“史”的眼光梳理儿童文学的发展情况,这种研究缺少开阔厚重的文艺学理论背景,也不具有独立的理论研究条件,难以从理论的高度俯视整体儿童文学现象,概括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这是一块亟待开垦的责任田。文艺学理论其他课程也应该尝试将传统理论体系与实用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针对小学教师文学教育水平与教学科研能力的实用知识,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粘合度,在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同时,打破封闭的理论体系,融入人文审美因子,培育学生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的审美感知,实现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像文学批评课程,无论是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还是20世纪以来西方前沿性文学批评理论,都是纯理论的,将这种艰深的理论知识全盘灌输给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具有适应性,大多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艰涩难懂。如果将中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为小学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文本提供科学实用的文学批评依据,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热情,并为培养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做出具体贡献。如果将20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批评流派带入到对当下各种文化现象的解读,像80后写作、网络小说、青春类小说、手机文学、超文本等青年学生关注和喜爱的现象,当然能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关注当下、批评当下的能力。

四、摸索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

基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文艺学理论课程改革除了从整体着眼设置课程结构和调整教学内容,从具体操作方法上也要有规划与统筹。上述事实说明,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的文艺学理论课程应该从细节上寻找一致而有效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的主格调就是:淡化理论哲学化色彩,优化实践“文本化”途径。在诸多教研资料中,人们常常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并集中于辅助理论阐释这一定位。像互动式教学与多样性教学,体现出调动学生自主意识与综合使用教学手段这两种最基本的革新思路。纠其根本,在于冲淡理论形而上思辨的哲学化色彩,淡化高密度、体系化理论讲授形式,作出立足于课程特点的适应性变通。传统的讲授形式将抽象而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确实给学生一种鸟瞰全貌的高度,严密而富有逻辑性。但由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的误差、学生们知识结构本身存在的差异以及功利性学习态度,这种教学形式弊大于利,严重抹杀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自身、抛弃理论,因为从文艺学学科萌芽开始,理论就是其得以独立存在的基石,特别是20世纪理论作为独立地位的出现,文艺学课程大多成为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诊断理论课程症候之后,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顺应时展与专业特色,探索实践教学的根本方式,即实践教学“文本化”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成了公认的出路,而“文本化”实践教学则是对众多具体细致的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统领。文艺学理论课程的重点不再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教授如何接受和解读文本,围绕众多形式的文本展开基础批评、古代文论批评、西方现代派批评、文艺心理学批评、哲学美学批评等多样化批评路径。弗莱《批评的解剖》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教授常常感到很难去教授文学,因为事实上这是很难办到的,能直接教给学生的只是文学批评。”小学教育专业的文艺学理论课程需要在文本选择、批评样式、难度把控、比重分配等方面做出有效调整。首先在文本选择方面,从小学语文课本、儿童文学作品中精选文本,注重文艺学理论对这些文本的涵盖事实。其次是批评样式,一般而言,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形式都追逐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实际效果,诸如分组讨论作品、集体研究专题、辩论不同立场、一人一份读书笔记、原创作品鉴赏会议、情景教学模拟等形式,都较好地接触文本、批评文本,教师在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时,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批评思路、正确选择批评视角。再次就是难度把控上,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角色意识与文化视野的程度都是有限的,教师提前评估文本深度、批评方法的难度、学生对实践活动方案的理解程度、方案的可行度,在实践活动的进行中,也要及时判断进展的效果值,作出适度调整。最后在比重分配方面,根据文艺学学科各门理论课程的不同性质及其所处的学科结构点来设计具体方法,注意调试好各课程实践教学“文本化”的均衡性和合理性。既要尊重该学科本身的共同性质,又要体现不同课程的特殊要求。只有切实开展这些方面的实践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文本素养,为其承担小学教学的责任提供专业知识与综合视野的双重保障。

五、拓宽考评渠道,更新操作方法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评估体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基础,这很好地诠释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也就是说,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以就业为导向。然而,现行的评估体系却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方向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广泛地开展产学合作,重点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评估还是偏于普通高校的评估范式。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现行指标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目前,教育部已经启动和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此春风下,对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指标体系进行研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下面我们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为依据,从评估标准的制定,标准的指标体系、评估专家的组成等几方面人手,对标准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1理论覆盖实践,对高职教育激励作用不明显

标准的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标准的分解,指标是在某一方面要求的具体化。《水平评估方案》共分七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项目。十五个二级指标,其中重要指标八个,分别是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结构、实践教学条件、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质量控制、就业与社会声誉。从指标体系、评估工作的原则、学校按评估指标要求提供的主要信息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方案是一个以过程评估为主的评估方案,在七个一级指标中,除教学效果和特色二个指标外,其余都以过程评估为主;也是一个静态评估为主的评估方案,基本上以查阅学校准备的各种文件资料为主;它还是一个以模糊评价为主的评估方案,在三十六个三级指标中,只有生师比、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比例、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经费比例、教材建设、实践训练体系、学生能力、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等十个指标有量化的标准。

由于评估方案偏重于过程评估,学校要准备大量的文献资料供评估专家查阅,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被评估学校的负担。同时,对有些文献资料,学校往往是事后补上的,有的甚至是对照指标体系“造”的,并不能完全体现学校的真实状态。

1.2为评估而设定标准。对高职教育导向作用不强

评估指标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高职院校在进行评估时往往将目光锁定在设定目标的专家上:评估标准是由国家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由于我国实施的是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由国家制定评估标准,标准权威性比较高,容易被高职院校实施。但制定标准的专家,是由教育部有关部门聘请的,基本上来自高职院校,很少有来自行业和企业的专家,评估的标准出台后,也很少向行业、企业的专家征询意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高低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评估标准的制定,如果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度不够,“权威性”难免会受到人们的质疑。

2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2.1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

采用CIPP分析模式(背景一投入一过程一产出模式),吸收了人力资本理论和其他有关理论的精髓,深化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能较全面地对现代教育发展问题进行分析。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一般以“教育经费占GDP(GNP)的比例”或“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等具体数据,建议将其设计为“职业教育投入指数”。

2.2CBE理论

CBE理论强调对学生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运用DACUM方法解决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CBE理论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能力人,基本原则是满足用人部门(包括产业界、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等)的需求。它对我们提出的“职业教育成就指数”有很强的理论支持作用。

2.3系统论

系统论注重把握整体同外部环境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影响发展过程和质量的因素。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在系统论指导下,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应把职业教育置于系统中加以讨论,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人们受教育需求以及对教育支出承受能力的强弱。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规模(层次)指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4教育经济学理论

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看,各国的人均GNP的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呈直接相关的关系,尤其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度很大。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决定着劳动力的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进而影响着教育的类型结构调整和层次变化。因此,“职业教育社会化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职业教育于社会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

3对策与思考:重过程评估转化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估

评估要起到推动高职院校确立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思想的作用,就必须使评估的指标体系由重过程评估转化为兼重过程与结果的评估,评价中要突出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而关于评估专家的组成这个问题上,《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中对专家组组成作了如下规定:“专家组由学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学干部、教师和比较熟悉教育评估、教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人员7人组成”。我们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库名单中得知,专家库中的专家绝大多数是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校级领导,很少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人员,以及纯粹来自基层的教师。这样的水平评估难免会给人以“自家人评自家人”的感觉,评估结果的公信度也受影响。

因此,要切实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就必须进行高职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充分发挥评估在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观念转变、产学研结合深入、办学水平提高、特色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要建立以效果评估为主的高职教育水平评估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对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评估标准。国外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七个指标来体现:一是学生就业率。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否受到学生欢迎的主要标志。二是就业对口率。这是指学生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之间的对口率,对口率越高,学校的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度越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越高。三是职业稳定率。这是指学生毕业若干年后,其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与毕业时就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职业稳定率越高,表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越高。四是岗位晋升率。这是指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相比,学生在相同岗位上的职位晋升率。晋升率越高,说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发展潜力越大。五是学生的满意率。这是指学生(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率。在满意率中,要充分重视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因为毕业生经历了社会实践,他们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过程的价值判断最具发言权。六是企业的满意率。这是指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满意率。高职院校主要是为行业、企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估理应同用人单位发生直接的关系。企业对学校的满意率主要是通过评估学校所培养毕业生的质量来进行的,它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果的一种总结性评估。七是工资水平。这是指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工资水平所处的状况。工资水平比同类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越高,说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竞争力越强。上述指标重在评估学校的教育效果,以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并用具体的数字加以衡量,指标数字所具有的说服力是通过与同类学校的比较中确立的。因此,评估结果比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估的客观性、可信度更高,更能真实体现学校的办学状态和办学水平。

所以,在建立以高职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该借鉴国外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有益成份,由重过程评价为主转变到以重效果评价为主,构建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11篇

本人于2005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在实小这个大家庭工作的六年中,有欢笑也有眼泪,有日丽也有风雨。工作以来,执教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让我在不同阶段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自己。

思想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所获综合表彰:

2008.1xx市“优秀共青团员”,

2010.9xx市“教坛新秀”,

2010.6校“教学新秀”,

教育教学中,坚持“三爱”思想,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小一以来:

2010.6 参加xx市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

2008.5 参加学校“135”教师说课、赛课活动荣获一等奖,

2009-2010 于xx镇中心小学支教期间,参加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获一等奖,在xx村完小送教活动中所上语文课被评为优质课。

2006.9 xx市中小学生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实践征文活动辅导奖,

2008-2009 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展示赛多人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多人获奖,

2009.5 指导学生参加xx市中小学美术、书法比赛多人获奖。多次获得了学校“教学进步奖”。

教科研方面,我勤于练笔,及时,积极参加各类案例的评比,积极投稿。小一以来,

2008.12《创设环境,提高学生语言训练》发表于《xx日报》,

2009.3《小学生家庭挫折教育浅议》发表于《大学生》凤凰教育论坛。

2006.12《试论现代小学生家庭挫折教育的意义与培养策略》在xx市第十三次教育科研优秀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7.6《浅谈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在学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8.3教学设计《小松鼠找花生果》获江苏省“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优秀奖,

2008.6《品“味”》在xx市教育科研优秀案例评选中获三等奖,

2008.12教学设计《登鹳雀楼》获江苏省“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三等奖,

2008.12《浅谈拼音教学》在xx市第十五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2009.12《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在江苏省“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2010.10《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培养》在江苏省“蓝天杯”第八届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7在学校“教师文明礼仪”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

2006.2-2008.7参与xx市级课题《研究型班主任培养途径的探究》。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

2006在学校“青年教师读书成才”比赛中获三等奖。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12篇

本人于2005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在实小这个大家庭工作的六年中,有欢笑也有眼泪,有日丽也有风雨。工作以来,执教于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让我在不同阶段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自己。

思想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所获综合表彰:

2008.1xx市“优秀共青团员”,

2010.9xx市“教坛新秀”,

2010.6校“教学新秀”,

教育教学中,坚持“三爱”思想,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小一以来:

2010.6 参加xx市小学教师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

2008.5 参加学校“135”教师说课、赛课活动荣获一等奖,

2009-2010 于xx镇中心小学支教期间,参加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获一等奖,在xx村完小送教活动中所上语文课被评为优质课。

2006.9 xx市中小学生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实践征文活动辅导奖,

2008-2009 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展示赛多人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多人获奖,

2009.5 指导学生参加xx市中小学美术、书法比赛多人获奖。多次获得了学校“教学进步奖”。

教科研方面,我勤于练笔,及时,积极参加各类案例的评比,积极投稿。小一以来,

2008.12《创设环境,提高学生语言训练》发表于《xx日报》,

2009.3《小学生家庭挫折教育浅议》发表于《大学生》凤凰教育论坛。

2006.12《试论现代小学生家庭挫折教育的意义与培养策略》在xx市第十三次教育科研优秀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7.6《浅谈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在学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8.3教学设计《小松鼠找花生果》获江苏省“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优秀奖,

2008.6《品“味”》在xx市教育科研优秀案例评选中获三等奖,

2008.12教学设计《登鹳雀楼》获江苏省“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三等奖,

2008.12《浅谈拼音教学》在xx市第十五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2009.12《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成长》在江苏省“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2010.10《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培养》在江苏省“蓝天杯”第八届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2007在学校“教师文明礼仪”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

2006.2-2008.7参与xx市级课题《研究型班主任培养途径的探究》。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

2006在学校“青年教师读书成才”比赛中获三等奖。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13篇

为贯彻《**市教师教育院关于**年**市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温师[**]21号)和《**县教育局关于**年度各类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活动安排的通知》(苍教科[**]35号)精神,努力提高我县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积极引导教师教育科学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年**县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对象

凡我县各学区、中小学(含教师进修校、幼儿园)教师均可参评。

二、论文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各单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荐送评论文:

1.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探讨;

2.教师个人专业成长途径和方法探索;

3.探索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

4.推动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体制改革与重建;

5.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方法和思路;

6.校本培训基地建设和校本课程研发;

7.培训者队伍建设;

8.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文章篇幅限5000字以内。要有标题、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5个以内)、正文及参考文献。

(三)每篇参评论文必须按要求填写封面(见附件1)和承诺书(见附件2)。

(四)所有参评论文均须备有两种文本,即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纸质文本一律用A4纸打印(正文宋体5号字),一式三份,电子文本一份。

(五)已在县级及以上单位获奖或正式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均不再参加本次评选。

三、其他事项

1、各学区和直属学校将论文和《承诺书》收齐,统一按序填写送审论文《汇总表》(见附件3),送**县教师进修学校201办公室。联系电话:626868,629391,64777047。

2、送审论文篇数分配如下:

单位

直属

学校

灵溪

学区

龙港

学区

宜山

学区

钱库

学区

金乡

学区

桥墩

学区

矾山

学区

马站

学区

篇数

每校不超过2篇

30

30

15

20

20

15

15

15

200

3.每篇论文送审费30元;

4.论文送交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截止日期为**年1月10日;

5.获奖的优秀论文将颁发荣誉证书;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14篇

在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养为抓手;坚持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研究,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课堂成为实验室;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力求做到“研教结合、研培结合、反思提炼、同步发展”;实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发展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营造、培植学校特色的动力和渠道,为教师成长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动力和渠道,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渠道;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

1、切实抓好各立项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为下半年“十五”立项课题顺利结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⑴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及全校教师参加“XX年度苏州市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同时,积极为课题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参评、交流创造条件。

⑵省级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将成为“十五”课题结题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结题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目前各本书稿的初稿已经完成近九成,我们将在9月份组织人员对各个分册书稿进行修改、统稿、定稿。同时,我们将联合课题组撰写“美育”课题的结题报告。

⑶组织各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成果汇编,撰写结题报告,填写需提交的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等,向上级教科部门提出结题申请。

⑷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配合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会议,开展学习、研讨活动;配合课题组合理使用研究经费,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⑸在准备“十五”立项课题结题工作的同时,我们将认真思考“十一五”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课题,并为该课题的立项和实施进行初步认证。我们设想发动全校教师就此问题开展讨论,共同选择、拟定学校新的主课题。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以及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成熟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为学校骨干教师更上一层楼、挤身“名师”行列提供条件。

⑴做好“导师制”工作。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不多,所以,本学期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对**、**两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必要的调整,向导师和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加强有关的检查和调研,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要求。

⑵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今年的青年教师培训将以组织或协助其他部门组织有关的教学比赛为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本学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作三年以内(含三年)的青年教师中开展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评比活动。同时,我们将协助教务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评优课等比赛活动。此外,我们还要组织3次专题讲座,主题包括如何组织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如何进行反思提高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9次研讨。在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追求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实用化,努力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

⑶本学期,我们准备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提供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拟开设两次讲座,一次是有关论文撰写的通识讲座,一次是针对职称论文评审要求的专题讲座。

⑷本学期,我们还要着力抓好教育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我们首先要制定“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明确科研骨干的入选条件、权利、义务以及培养方案。

在确定人选之后,我们将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

⑸同时,独自或配合教务处认真组织教师外出观摹、学习和交流活动。

3、加强有关新课程的研究,组编两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教研参考》(第一期已经下发教师)。同时,协助教务处做好新课程的实施、管理、培训等工作。

4、努力构筑教育科研的平台,精心组织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评比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展示教育科研的成果提供机会和舞台。

⑴继续办好《**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拟组编以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成果汇编为主题第45期《**教育》。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办好《**教研参考》和《传是》“杏坛论语”版。本学期,拟组编以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的第8、9期《**教研参考》以及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XX年第3期《江花》。我们将积极参加**市优秀教育刊物评比,力争取得好成绩。

⑵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教科处将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科院、苏州市以及**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的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江苏省中小学各科教学教案评比、江苏省中学青年教师“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市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市课程改革成果评比等活动。

5、认真做好职称论文评审的组织工作,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其他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教育》、《**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教育评比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法规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特点,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指出,“十五”期间要办好一批不同层次的示范性师范院校;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若干所师范大学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重点建设好一所师范大学;各地要继续加强现有本科师范院校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功能;继续办好一批师范专科学校,继续推进同处一地的师专和地(市)教育学院的合并,有条件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以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学校。各地中师根据需要和可能,或升格为师专,培养专科学历的小学和幼儿教师,或并入高等师范学校建立初等教育学院(或学前教育学院)。鼓励其他高校与师范院校联合、合作办学,参与教师培养。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机构是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逐渐向多元化、高教化方向发展。教师教育评估涉及到从事教师教育的各级各类院校,以及内外部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评估制度是必要的。

1 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特点

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等法规文件中,其内容包括教师的培养体系、培养机构、培养质量等多方面。评估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从以上法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1 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实施结果不是全面向社会公布的

与其它国家一样,我国教师教育评估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的水平;主要任务是准确地了解教师教育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为学校改进工作、深化改革和教师教育管理部门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而在西方国家,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评估强调学校声誉,评估的方法是依据专家印象和掌握的材料打分,排名,向社会公布,促进学校在社会舆论的激励下自我调节和改善。现阶段,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开办教师教育都是在国家、部、委或地方教育管理部门领导下办学,对社会的信息公布不是全方位的。因此,我国高等学校师范在评估前后存在表面的差异,缺乏实质的改变。缺乏外在的压力,缺乏改善的动力。

1.2 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实施机构仅为国家组织

教师教育评估制度是国家对各级各类院校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主要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实施。西方的教师教育评估制度一般由社会民间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学术机构(如专业协会)组织实施。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专业性强,二是在价值判断方面可以比较深入和具体。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教师教育的评估制度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同行实施。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能使领导部门在宏观上控制院校的发展方向,促进各项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二是使评估工作顺利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弊端(后面论述),因此,在教师的专业化、国际化的趋势下,今后,逐步开展一些民间学术团体主持的教师教育评估,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形式补充到实施过程中。

1.3 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理论借鉴国外评估理论为主

教育评估的思想源远流长,现代的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教育评估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泰勒、布卢姆、克龙巴赫、普罗维斯等等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他们还创办了很多学校期刊,如《评价研究》《、评价评论》等等。相比之下,中国的评估研究起步比较晚,制度的建立也比较晚,大多是借鉴和移植国外的评估理论、经验和政策。但是,每个国家的教师教育与评估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本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历史传统密切相连。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切忌照搬照抄,必须依照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

2 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建设成绩不斐,但由于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和精英教育时期,过于关注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和高校的利益,行政色彩较浓,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诸多矛盾。

2.1 实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政府机构权力过大

由于我国的历史发展情况,特别是政治体制发展,形成了教师教育评估制度中明显的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政府组织的机构在制度实施中占有绝对的权威性,非政府组织在制度中基本得不到认可。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完全由政府干预的组织机构来完成对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师教育评估的形式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需要:

1制度的实施主体是仅仅依靠政府权威性的评估机构,对全国所有开办教师教育的院校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的周期长,不能适应社会迅速变化的需要。

2政府独家控制评估权,缺乏相互监督和竞争的机制,相对降低了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民主性。设立一个制度时,应该尽量避免出现一方机构的专制。

3政府在宏观上管得太死,微观上操之过细,导致高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缺乏,从而无法使竞争在高校中发挥作用。

因此,可能出现走过场、搞形式等不良现象。

2.2 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理论发展滞后

我国开展教师教育评估领域的研究时间较短,迄今为止,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评估制度。指导制度建立的理论基本上是从国外移植过来,在研究比较国外的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等建立起来,虽然有众多教育学者进行辛劳的研究,但是还是没有完全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评估制度,更谈不上超前性。因此,理论的发展滞后,无庸置疑导致制度的更新速度的落后,出现评估制度与现实情况的矛盾,无法有效反映真实的情况,影响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评估工作也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教育评估理论的研究,并且结合实践,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教育评估制度,这是在教师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3 教师教育评估制度中的评估体系缺乏弹性

教师教育评估标准缺乏弹性与开办教师教育高校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依靠行政力量主办教师教育,在这些年的发展进程中,行政力量仍主宰着教师教育的发展,政府控制着教师教育资源分配权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就本科教师教育的教学工作评估而言,虽然教育部从1997年起陆续出台了一批综合大学、工业、农林、医药、政法、财经、外语、师范等不同类型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但总体上看,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各类评估指标体系,多以统一的指标标准应用于诸多学校、诸多学科,过于强调“标准”而淡化“特色”。因此,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无法从评估体系中找到专业化的评估体系标准。如2002年前进行的优秀评估、合格评估、随机评估是根据办学历史长短对高等学校进行“人为”的划分,无法真正反映高校的实际办学水平。评估标准的僵化和缺乏弹性使得不同层次、类别的高校一味“求上”,专科院校追求升本科,本科院校追求成为重点,重点院校则致力于跻身世界一流,大大制约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多样化。

3 完善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对策

3.1 转变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教师教育培养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教师教育评估制度中体现的评价思想要朝着促进教师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方向转变。首先必须反思高等教育评估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不能异化为为了评估而评估。高等教育评估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宣判书,评估应该成为改革与发展的建议书。教师教育评估也该如此。教师教育评估制度,是为了保障评估工作的有效进行,而评估只是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系,更多地是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决策权仍然主要集中在政府和高等院校手中,制度实施后的结果也只公布给双方。转变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应当改变公布对象,全面地对社会公布,让社会的影响力参与到完善教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应当看作是社会人士了解高等教师教育院校的一个桥梁,不仅是为政府与学校服务。

3.2 转变政府在教师教育制度中的角色

国家政府应当逐渐将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对教师教育评估制度完善的宏观管理和统筹计划上。同时帮助建立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专家参加的评估中介机构中的评估制度,并且运用其行政权威有重点地组织和开展一些必要的、以宏观调控为主要目的教育评估和监督活动,从宏观上保证我国的教师教育学院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国教师教育事业能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