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编码调制标准

1数字电视概念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描述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号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号

信源编解码

因为信号数据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编码压缩问题

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很高。须具有良好的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复用

无夏用器,视频、音频信号分别传输

将编码后的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信号分别打包后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数字电视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与网络的互通性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

图像信号按行、场排列,并具有行、

场同步信号、前后均衡脉冲等,并对

视频信号有补偿处理。调制方式一般采用调频或调幅

有压缩及复用,传送时的信号不再有模拟电视场、行标志及概念。通过

纠错、均衡来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调铡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随着调制方法技术的改进。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特点

信号数据量少,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信号不易在传输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频带窄。数字电视信号可方便地在数字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2.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3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4.1美国ATSC标准

ATSC标准由四个层级组成,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

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

4.2欧洲DVB标准

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

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

pW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本地区覆盖最好。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

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DV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DVB-SI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

DVB-TXT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服务:对应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标准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ISDB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17个,其他成员23个,其成员均为日本国内电子公司和广播ISD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三种数字电视标准对比机构。

4.4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抵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缺点是:其载/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对来自于电机的脉冲干扰较敏感,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较高功率的发射机,保护间隔降低了频谱效率并明显减少带宽的比特/赫兹率。

ISDB-T和DVB-T非常类似,根据分层和窄带接收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便携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点;与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

5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人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5.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管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5.2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不确定也影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编码调制标准

1数字电视概念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

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对比

数字电视采用的技术与原模拟电视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技术比较见下表。

1.3数字电视的优势

1)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技术比较

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

描述

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

附加功能等信号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电视图像、伴音、附加功能等信号

信源编解码

因为信号数据量不大。所以不存在信息编码压缩问题

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很高。须具有良好的数据编码压缩技术

复用

无夏用器,视频、音频信号分别传输

将编码后的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信号分别打包后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使数字电视具备了可扩展性、分级性、交互性、与网络的互通性

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

图像信号按行、场排列,并具有行、

场同步信号、前后均衡脉冲等,并对

视频信号有补偿处理。调制方式一般采用调频或调幅

有压缩及复用,传送时的信号不再有模拟电视场、行标志及概念。通过

纠错、均衡来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调铡采用QAM、COFDM等新方法。

且随着调制方法技术的改进。传输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特点

信号数据量少,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信号不易在传输中失真,清晰度高,占用频带窄。数字电视信号可方便地在数字网络中传输,与计算机具有良好接口。

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易于实现信号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4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DAB)节目。

2)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5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2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2.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2.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3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4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4.1美国ATSC标准

ATSC标准由四个层级组成,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

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

ATSC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支持室内接收、移动接收等需求,包括4个系统。

1)DVB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SMATV、MMDS等所有传输媒体。

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

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

pW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本地区覆盖最好。传输质量高,但接收费用也高。

DVB-SMATV是数字卫星共用天线电视(SMATV)广播系统标准。

DVB-MS高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DVB-MC低于10GHz的数字广播MMDS分配系统标准。

2)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可传送接收IRD调谐、节目指南及图文、字幕、图标等信息。

DVB标准定义的画面格式

DVB-SI数字广播业务信息系统标准。

DVB-TXT数字图文广播系统标准,用于固定格式图文电视的传送。

DVB-SUB为数字广播字幕系统标准,用于字幕及图标的传送。

3)DVB交互业务服务:对应标准有:DVB—NIP、DVB-R.CC和DVB-R.CT。

4)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条件接收是付费电视广播的基本部分。DVB数字广播系统与其他电信网络(如SDH、ATM等)连接,可实现DVB向电信网络的过渡。标准包括:DVB-C11DVB-PDH,DVB-SDH,DVB—ATM、DVB-PI和DVB-IRDI。

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

4.3日本ISDB标准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频编码

4.4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抵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缺点是:其载/噪比低于8-VBS,并且限制了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对来自于电机的脉冲干扰较敏感,较高的峰/均值比,并且需要较高功率的发射机,保护间隔降低了频谱效率并明显减少带宽的比特/赫兹率。

ISDB-T和DVB-T非常类似,根据分层和窄带接收同时实现固定、移动和便携接收,是日本制式的特点;与DVB-T相比,ISDB-T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

5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人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晰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5.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管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5.2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不确定也影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数字电视广播技术主要是由电视台天线发射相应信号,以覆盖相应有需求的用户,网络用户可通过数字电视和天线来收看电视节目,其作为最基本的网络传播方式,肩负着为受众提供娱乐和学习的责任,具有可靠性、普遍性及抗毁性特征;2)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打破了传统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便于受众可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3)由于我国存在大量闲置的无限频谱资源,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在利用已有电视频道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利用闲置无线频谱,不断拓宽数字电视广播业务领域,高度重视数字电视的便携式和移动接收服务建设,在给用户带来高清收视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4)数字设备输出信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为数字电视中的数字信号仅有“0”“1”两个电平,其电平幅度大小仅需满足电路中可识别条件即可,波动幅度较小;5)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使用中,可将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衔接起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整;6)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具备很强的可分级性、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以便于与计算机网络实时连接,促使各类通信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2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

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中,地面数字电视是最为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按照接收方式对其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接收类型,固定接收是指采用固定的天线接收信号传输的图像和声音,然后通过电视机屏幕和音响呈现出来。由于电视机长期摆放在一个地方不动,并且将接收器件调整合适之后一般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因此这种固定接收的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另一种是移动接收类型,移动接收主要包括手机电视和车载电视两种。

2.1固定电视一般情况下,节目会通过数字电视广播技术进行处理之后,再通过加密认证系统对其进行加密处理,用户需要付费才能拥有收看权限。现阶段,我国数字电视采用机顶盒作为信号接收终端(如图2所示),即用户必须在机顶盒中安装智能卡才能收看电视节目。在终端装置中安装智能卡,能有效避免未付费用户通过非法途径收看相关电视节目,这种数字电视广播技术高效实现了按节目收费或按频道数目收费的目的。

2.2手机电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快速进步,人们的生活空间迈向了移动性。手机电视(如图3所示)即是利用手机观看电视节目,其中智能手机需要具有流媒体视频功能和操作系统,非智能手机需要支持HTTP/RTSP,手机电视功能正是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体现。不论人们身在何处,随时都可以通过手机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例如综艺节目、体育节目、影视节目以及全国卫视或地方节目等。手机电视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服务。

2.3车载电视人们在运动的状态中收看电视节目方式的统称为移动电视(如图4所示)。其中,车载式移动电视是指时速在1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在移动过程中,能利用稳定的接收信号通过车载电视屏幕播放清晰的电视节目。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及时性和数量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而利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开发的车载式移动电视可以出现在地铁、公交、出租车、轮船等各种交通工具上,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3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3.1发展现状我国第一家数字广播电视台诞生于2000年6月,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而言较晚。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部分所需技术还要依赖和国外数字技术企业合作而得以生存。直到2004年,河南地区使用清华DMB-T标准实验建成了单频网络,之后这个领域逐步进入了建设高潮,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各省市都建立出较为完整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平台,并且在这个平台上逐渐研发出适合自身的数字电视广播经营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许多相关企业都已经拥有了一套独立的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运行经验。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卫星数字的广播、数字化节目与多媒体节目的制作方面都形成了较大规模。具体表现在已经具备了制作能力、生产能力以及播送能力等,用户不仅能观看电视节目,还能通过数字机顶盒或有线宽带点播电视节目。由于人们对电视广播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现阶段的发展基本成熟,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电视广播的需求,还能创造许多个性化服务内容。

3.2发展趋势数字技术逐渐成为电视广播技术的核心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信息传输技术和采编技术的数字化发展,不仅促进了电视广播的传播质量和效果的提高,还进一步推进了电视广播系统朝着自动化方向的发展。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除了数字电视之外,还涉及到许多相关业务,能够将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各项成熟技术完全分享,并且在准确定位相关的业务市场之后,还能全面发挥出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功能,进一步将这项技术运用到更多的移动载体之上。同时,许多终端产品的迅速发展能够较快发展移动电视的相关业务,并且随着移动电视业务的发展开发出更多的相关业务,因此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随着信息化网络系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电视广播技术也逐步向网络化方向迈进,网络化的电视广播,不仅能建立将采编、制作和传输结合于一体的电视台网络系统,还能促进国家省级干线网和地方电视分配网之间的相互联通,有利于建立健全的运营体系,在最大限度上沟通并共享信息资源。目前,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视广播已经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网,主要由短波广播、广播、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组成。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在以后的发展中,将融合入多种高科技技术,不断增加我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逐渐对外广播电视节目,最终实现全球覆盖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目标。

4结束语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在我国最开始的广播电视系统中,由于转播的频道和渠道都比较少,所以广播电视控制系统也相对比较简单,仅仅依靠简单的转播系统就可以完成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并且在播放的过程中极少会出现故障问题,即使出现问题,由于系统原理、结构都比较简单,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解决,以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广播电视播出频道的增加和传播方式多样化,传统的广播电视转播发射系统就满足不了正常转播需求了,于是衍生出了后来的多频道播控系统。多频道播控系统改变了以往的单一系统的单一传统的转播模式,而是设立了智能化的总控制系统,通过播控系统对多套频率的节目进行播控,保证了广播电视的正常播放,并且由于广播电视内容的增加,一时间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为了能够使广播电视播出信号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又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了固体化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过传播功率更大更强的广播电视信号,对广播电视播出多套节目进行控制的同时使更多的人能够收听和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的普及使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开始的时候我国引进的急速还不够成熟,不仅耗费成本巨大,还极为容易发生问题,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系统的正常播放,也加大了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难度。而发展的现在,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主流,以往的模拟信号渐渐的都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并且,广播电视的监控系统、传输系统以及播放系统都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建设。同时,广播电视播放系统数字化技术的实现,也极大的带动了图像、信息、声音等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播放功能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全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应用的特点

2.1系统越来越复杂

随着数字化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的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和频道一直在不断的增加,而为了保证对所有的频道和节目进行灵活控制,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数字化广播电视播放系统也跟着不断地改革和更新,导致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难度。

2.2系统传输容量不断扩大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就一直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也跟着不断进行提升,而广播电视播放技术同样如此,播放系统的播放手段一天比一天先进,数字压缩量和系统传输容量越来越大,于是,对广播电视播放系统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2.3广播电视播放系统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全面普及的时代,在这种时展形势的带动之下,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也逐渐的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所以,为了能够迎合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中应用的维护系统也应该逐渐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2.4提升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虽然广播电视播放系统已经实现了数字信息化,播放和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非法入侵信号以及外来干扰风险也跟着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所以,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除了要重视对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之外,还要对来自外界的非法入侵和干扰进行严格监控,以全面提升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5保证设备安全和播放安全

想要有效保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安全以及设备运行安全,首先就要保证设备和播放的安全性。因此,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中,除了对播放系统和传输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之外,还要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广播电视播放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在广播电视播放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广播电视播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应用对策

3.1明确设备和系统工作原理,及时有效解决故障

想要做好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首先就要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的设备以及播放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了解,一旦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真的出现问题,尽可能保证在第一时间找到故障所在,并对故障进行有效解决,降低停播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对故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电路运行以及数字技术的特点,在结合设备以及播放系统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对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利用专业的设备仪器对故障进行详细的检测,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对故障进行合理解决。

3.2对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检修

跟所有系统的维护工作一样,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设备以及播放系统进行定期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受到损害,比较容易受到温度影响的设备和元件的维护,更是会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播放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故障发生的频率。所以,在对数字广播电视技术进行维护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设备和系统的定期检查工作,以此来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数字广播电视播放设备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形成更好的保障。

3.3对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和所发生故障进行详细记录

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和所发生故障的记录,这样就使维护工作人员可以对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特点进行详细了解,有针对性的做好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工作。如此一来,当维护工作人员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经常发生的故障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一旦出现故障,维护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对故障发生的位置进行初步确定。并且,在遇到相同故障的情况下,维护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参考纪律档案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合理排除故障,更好的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广播电视播放技术也在不停的改革和更新,作为维护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够通过学习和总结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就会因为自身能力所限而满足不了数字广播电视维护工作需求,进而导致广播电视不能够稳定、可靠进行播放。所以,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一定做好通过对每一种故障出现以及解决情况的记录,并对其进行不断摸索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一旦日后发生相同或者是相似的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合理解决。除此之外,维护人员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最新最先进的数字广播电视播放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习最高效的维护管理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对所学知识和技术进行验证和巩固,最终实现能够完美胜任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目标。

4结束语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1)在有关数字技术的专业研究过程中人们将数字系统简称为数字技术,它主要是将音频、视频和一些数据信号从信号的起源编制到接收采用数字技术的一种系统。而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数字电视则是将原有电视系统的数字化的功能。数字电视的技术按电视信号传输的方式可被分为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三种,它们都具有现代彩色模拟电视所无法达到的功能,其中最为突出的功能是信号质量的大大提高。因为数字电视在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时不会引起信号的劣化,它可以通过纠错和整形等不同手段对信号进行还原设置,使受到的图片质量和声音音效与发端基本保持一致,给人们准确获取信息带来便利条件。另外,有线数字电视的储存率大大增加,往往可以容纳大量电视节目,而且数字电视的多功能、多信息特点大大扩展了其服务,开拓了人们的眼界。

2)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数字电视能够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抽样后转化成以二进制数表示的数字信号,该信号经计算机等处理之后能够形成一种可以用于监控的数字化广播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这种技术,可以达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功能,科学家将该技术有机的融入到当代生活中,推广了它的应用功能。比如,采用数字技术可以使电视拥有比原始模拟电视更高级的功能和性能,电视图像的质量大大提升,甚至达到演播室的效果。其次,数字技术还有双向互动的功能,将观众很好地带入到电视的情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感染力。另外,数字电视技术还被广泛地应用到国外的许多数字技术中,将电视技术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2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它们的迅猛发展引导着整个技术领域的进步,而数字技术作为这一改变的主旨,对其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世界电视广播的大众化,数字电视在结合传统电视的功能后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然而,根据2006年有关居民使用数字电视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有数千万人将数字电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他们提出了许多数字电视的不足之处,这引起了广大业内人士的重视。以下是科研人员对当代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现存问题分析:

1)由于我国数字技术起步较晚,而且整个国家处于发展中状态,这些国情都表现了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不可能一步到位。众所周知,数字化技术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国还没有足够的资金供该领域使用,这就导致在对原先电台设备进行更换时进程受阻,电视节目资源紧张的局面也不免会发生。

2)数字电视本质上属于双向电视网络,而将现有的单项网络改为双项网络的成本较高,并且难度过大,我国目前技术还未成熟,实现数字电视技术仍存在较大困难。

3)我国各方面技术仍未成熟,数字电视的标准还未被很好的定位,科研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把握数字电视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另外,国内有关数字电视研究的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同样影响着数字电视的发展。

3改进电视数字技术的有效措施

数字电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我国当代数字电视技术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争取改变这种落后状态,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以下是针对上面陈述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1)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为数字电视技术奠定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数字电视技术要想得到快速发展,首先必须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样才能保障发展过程中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不会受阻。国家在日常工作中要合理安排集体财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中,以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人员是否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好坏。数字电视也不例外,操作人员高超的技术会大大提高数字技术的功能,并使其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相关工作部门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业内人士专业素质的培养,多开展有关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讲座和活动,增加他们自身的工作意识,以此来提高数字电视的技术,使我国的数字化水平得以提高。

4小结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通过模拟信号技术发展而来的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是把之前的信号进行复制,随后输送到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技术是把之前的信号分开,并且进行转变,这些被分开的信号再通过传输后,进行传播,随后当通过有线电视接收时,还把这些信号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就不会损坏有钱电视中之前的信号,有线电视上的数字电视技术使播放时的效果更加清楚,使电视中的画面更加真实。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数字有线电视所传输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加的清楚。数字电视信号是把之前的信号进行转变,不是简单的复制信号,对于原来的信号不会发生损坏,可以使有线电视的信号更加地完整性,可以使电视传输出来的画面不会出现失真现象,使画面更加地流畅。第二,信号进行传输时,所采用的是光纤传输。利用光纤传输信号信息不仅可以拓展数据信息的荷载量,可以使数字电视的有更多的频道进行选择,传输的电视内容可以多种多样。第三,基于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与现今数字电视的融合可以使有线电视网络多样化,可以使有线电视通过网络浏览视频、音频,还可以使有线电视利用视频通话,实现远程操作等相关功能。

2.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的传媒业普遍采用,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数字电视机顶盒。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数字电视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络中心进行连接,其实即是一种可以起到转换作用的设备。数字电视信号通过电视机顶盒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电视信号,将各种图像以及声音通过压缩的方式置换成数字流,机顶盒还可以把这些数字流进行解码处理再还原成之前的模拟信号,随后再利用其它的音响设施以及显示器提供图像和声音给使用客户,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数字机顶盒可以将之前模拟有线电视信号技术置换成现代的数字有线电视信号技术。数字机顶盒是数字电视技术所产生的一种产物,机顶盒具有以下几种功能:第一,机顶盒可以向电视用户提供图像和声音,供客户使用。第二,数字电视技术是基于机顶盒服务的。第三,机顶盒可以提供一些广播数据信号,在进行传输信号的时候是利用电缆进行传输的,部分信号是通过同轴混合网传输的。此外,机顶盒可以在交互式多媒体中应用,用户可以选择很多种网络服务功能,比如说,软件更新,升级,接收邮件,上网,各种电台的点播等,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功能越来越多。数字电视技术不管在网络公司中还是广播电视台中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在许多地域都采用了数字化电视技术和双向网络有线电视技术的改造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第一,客户端;第二,双向网络;第三,前一部分系统。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技术可以看到多个地方的卫视台,以及中央卫视,所收到的信号十分的清晰化,接收信号时也更加地稳定、安全。数字信号电视技术还可以使一些个性化服务的用户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喜欢的游戏、想看的电影、电视都可以进行点播,享受多种交互式点对点的娱乐和信息等服务

3.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

和之前的模拟信号传输所不同的是,数字电视技术在传输中所利用的是HFC方式,利用的是AM-VSB频分复用方式,利用了不一样的频率将各个节目进行区分,主要可以使之前的数字信号符合现在的HFC网络的标准要求,将传输信道进行编码处理,其中包括了码的流动量;R-S编码;卷积交织;字节到字符的映射;差分编码;基带成型滤波和QAM调制,相容与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各个信号之间的可以进行乱码的调解,利用分解把流码进行分开,可以有效预防各种信号之间的干扰。从高频载波形式上,MPEG-2与HFC在高频段进行网络传输时的模拟信号是相同的,采用混合传输,电缆传输、以及被光链路传输。数字电视技术方面SDL可以在调整的状态下进行传输,PDU,IP/IPX,ATM信元等都可以适用于复杂多变的歼敌数据传送过程,SDL不依靠SONET/SDH结构,在DWDM层的上面位置,兼容性能非常好。它使数据信号传送过程中更加的安全、可靠。SDL干扰频器所接收到的信号遭到损坏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它在数字电视信息中的传输过程中以其高质量的传输效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数字电视的环节组成

4.1信源编码

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把图像以及声音转变成数字化,达到模拟信号转变数字信号的目的。

4.2复用

分复图像、视频以及各种数据合为一体的,以包为单位的数字信号源,再进行分割和区分,最后就组合而成了一套节目流或者多套节目流。

4.3信道编码与调制

信道适配其实就是信道编码。实现信道编码主要是依据各种数据流处理编码,为此达到减少错误。还可以将一些基带数据流存放于高频波段中,由此转变成频带信号。

4.4传输信道其中有HFC、卫星、数字干线、无线等。

4.5SDL技术

SDL在数字电视技术中的传输过程中不仅兼容性能比较好,而且在调整传送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克服复杂的数据,尤其是对PDU,IP/IPX。ATM信元等多数类型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从本质上看待SDL技术,它是不受限于SONET/SDH结构的,通过自身就可以连接达到实现于DWDM层中,兼容性能非常好,可以保证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地安全、可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数字电视中的数字流转化以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得以提升,主要是由于SDL干扰频器可以从很大程度中减少各种损坏。在进行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SDL矩形高速流可以进行传输数据信息的叙述,SDL贞中的L1可以同步于传输中的各种性能,大大减少出错率。在进行传输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可以有效被制止。

5.总结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清数字技术;电视节目;推动;影响

电视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现代电子媒介,高清电视技术的出现必然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新的活力,自从2005年9月1日,中国第一个《央视高清》频道正式开播以来。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2008年数字高清电视地面传输全面推广;2009年央视新台址全部启用高清制作系统,每天需要高清节目自产量达50h;而中国高清接收设备的发展早已超前于高清节目制作和播出,有统计资料表明,仅2005年国内就卖出支持高清电视的接收机100万台以上,中国高清时代已经大踏步走来。

一、标清与高清技术标准之对比

目前,中国执行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英文缩写SDTV,简称“标清”)标准,是1982年2月公布CCIR601,现改为ITU-RBT.601《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标准。分辨率720×576、总有效像素41万、画幅宽高比4:3、场频50Hz、隔行扫描。记做576/50i。2000年8月公布GYfr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标准》。对应国际标准ITU-RBT.709,这是中国规定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英文缩写HDTV,简称“高清”)标准。分辨率1920×1080、总有效像素207万、画幅宽高比16:9、场频50Hz、隔行扫描。记做1080/50i。高清画面像素数5倍于标清,16:9画幅比标清宽了1/3。其画面细节的丰富度和色彩还原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当我们使用大屏幕宽屏电视机观看高清节目时,那恢宏辽阔的宽幅画面、清晰细腻的逼真图像、丰富分明的层次、自然亮丽的色彩,无不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极大的视觉享受。

二、镜头

标清镜头成像面积58.1mm2,宽高比4:3;高清镜头成像面积51.8mm2,宽高比16:9。两者具有不同的感光成像面积,使得两者的感光灵敏度不同。另外,由于镜头折射特性基本不变,而拍摄同样大小的实景转到不同面积的成像面上时,镜头焦距就要不同,这样拍摄的景深也就不同了。和标清比较,用高清镜头拍摄时灵敏度降低、景深范围缩小。另外,由于高清图像像素数5倍于标清,其像素点细小到只有标清的一半左右,而观看高清图像时一般都采用大屏幕电视机,使得图像对调焦误差非常敏感。调焦稍有偏差,立刻就能在屏幕上看出来。这样一来,高清镜头本身景深就小,拍摄的图像对调焦误差又敏感,再加上由于灵敏度低需开大一挡光圈,景深就更小了。因此,高清拍摄对聚焦操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三、曝光

调整光圈的目的就是准确地控制曝光量,曝光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层次、细节、色彩饱和度。只有准确把握曝光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图像。因为高清摄像机水平清晰度提高,其画面宽容度更接近电影胶片,层次比标清更加丰富。在拍摄景物时。需认真观察被摄景物的明暗程度及明暗部分的分布范围,根据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及与拍摄主体的关系,确定曝光量并调整光圈的大小。高清摄像机还提供了伽马曲线的调整。当拍摄的景物高亮度部分比较大且超过了CCD所能表现的范围时,图像的高光部分就会出现泛白现象,导致高光部分层次和细节丢失。当被摄景物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如果超过CCD的最低照度范围,图像暗部就会层次减少甚至丢失,表现为画面一片漆黑。这时可以通过调整拐点、伽马曲线和黑伽玛曲线进行画面的补偿和修饰。为了充分表现高清晰的画面。更需要发挥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画面上有可能会模糊不清,这类似于焦点不实的现象。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画面水平方向的扩展部分,这就更需要合理运用灯光照明技术。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拍摄时,需要灯光辅助以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亮度反差很大的晴天拍摄时,使用反光板等会得到效果较好的图像。总而言之,高清拍摄时照明用灯量要比标清多。高清拍摄时照明光线性质的硬与软对物体外观的清晰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画面的总体效果来说,由于硬光能勾划出被摄景物的轮廓,质感十分明显,所以使我们感到空间感强。而柔光照明很容易产生平淡的无立体感的图像,因而就不能提供最佳清晰度。但从画面的局部效果来说,可能由于硬光造成过大的明暗反差,而使物体细部的再现能力降低。而柔光所造成的细腻的影调层次,相反能提高我们对物体细部的分辨能力,故此感觉画面清晰度高。因此高清摄像照明时宜使用较软的光线,这对提高画面的清晰度是有利的。布光要均匀,光比要小,注意营造透视感。在拍摄现场为保证精确曝光,要使用专业监视器和波形监视器。波形监视器的参数值可为曝光提供客观标准,专业监视器可得到现场实拍图像的主观感觉。观看图像时要注意保持观看环境黑暗,一般采用黑布将监视器和观看者头部完全遮盖住,观看图像层次是否丰富。亮度是否适中。

四、构图

高清电视比标清电视画幅变宽,16:9的宽画幅比4:3标清横向加长了1/3,视角很宽。16:9的构图方式显的大气,而且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这在拍摄大场面或大全景时非常有表现力。更接近电影的视觉效果。从电视画面的角度看,构图就是镜头语言,通过画面讲述拍摄者要表达的内容。在视觉效果上,需要掌握一些规律,尤其是使用16:9画幅比进行构图时。从突出主题出发,画面离不开线、形、色调、影调这四大元素。根据上述要求。在16:9的构图中,由于水平视角的增大,更需要留意线条在画面上的延伸感,形成视觉上的透视感。由于画幅变宽,景物增加,构图上要注意主体和陪衬体的合理位置,既要有对比又不失平衡,虚实的比例也要控制恰当。采用摇摄时,由于水平方向视角变大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变长,若按一般速度进行横向摇摄,观众就会感觉节奏缓慢拖沓。此时适当加快摇摄速度,可加快镜头节奏及加强镜头动感。

五、聚焦

由于高清摄像机水平视场角大,清晰度高,景深范围又比标清小。画面包容景物多,就使我们容易忽略某些细节。再加上摄像机的寻像器尺寸小,分解力低,使得我们在寻像器中看起来很清楚的画面,放到大屏幕监视器上会发现焦点并未调实。因此我们在拍摄现场要尽量使用专业监视器,而且屏幕越大越好。比如屏幕20英寸,分解力1000线以上的专业监视器就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清晰。标清拍摄聚焦时,一般先将镜头变焦至最大推上去聚焦。因为此时景深最小,焦点是否调实较容易判断。调实后再将镜头变焦拉回来到所需景别,这样焦点就算调实了,而在高清拍摄时就不能这样了。因为变焦镜头在变焦时,普遍存在着微量的像面漂移现象,不同焦距处的最佳焦点位置并不精确一致。这在标清拍摄时不成问题,而在高清拍摄时就不允许了。因此高清拍摄时要先把镜头变焦至所需景别,把它作为定焦镜头直接在该焦距状态下精确调焦,此时当然离不开专业监视器了。在没有专业监视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电影拍摄的方法,先直接测量调焦距离,再将镜头上的调焦基线转动至该调焦刻度值上。

六、清晰度

高清技术要求在整个制作环境、制作态度等方面要更加严谨,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了。一些细小的缺陷,在标清时看不出来,而在高清大屏幕监视器上却非常刺眼。甚至一只蚊虫落在头上或者布景上,就会导致拍好的镜头前功尽弃。

七、兼容性

中国的现状为标清、高清两种电视标准并存。为适应由标清到高清的平稳过渡,高清节目制作也要考虑标清接收机收看的问题。除去清晰度下变换问题,主要问题还是16:9画幅如何转为4:3画幅。我们可以将16:9画面横向直接收缩为4:3画面,但画面要产生变形(变窄),此方法不可取。不变形的转换方法有两种:

7.1信封模式

也就是“伪遮幅”画面。上下用两道黑条遮挡住画面,画面完整,但不满屏。为适应这种模式,高清制作时不要将同步字幕直接制作在画面上。可以单独制作一个字幕文件,高清播出时键人到画面中,而标清播出时键人到画面下方的黑条上,以使画面最大限度地无遮挡展现在屏幕上。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1.1直调技术的应用

我公司1550nm直调光发射机是上海凌云公司生产的TBT3155直调发射机,是专为Overlay插播系统而设计的,针对插播系统的应用,优化设计了插播发射机的性能与结构,具有最大支持32个IPQAM频点插播的能力;独有的电控光衰减功能,可以在设定插播系统所需的光差值后,由程序自动根据主播光信号的大小来控制插播光信号,确保两者差值自动控制在用户设定的值。实现插播系统全程自动调节,人性化、简单易用的设计。同时以电控衰减器为核心的独特的AGC电路实现光调制度的自动控制,可灵活地调节驱动电平的大小,同时确保了系统调试后电平的稳定不变,从而大大简化工程调试。在具体应用时,我们在对应的前端机房将要插播的信号通过一台1550nm直调式光发送机调制后,与原有光纤传输的信号经光复用器耦合进入同一芯光纤传输。在正常光纤传输组建的HFC网中,通过光纤放大器、光纤分配器把信号传输至各光节点,每个光节点再解调出对应信号进入千家万户。为提高整个传输系统的指标,我们要尽量避免二级光电转换,IPQAM调制器可根据业务需求下移至分前端机房,甚至可下移至光站。通过1550nm直调技术将IPQAM信号直接从对应的机房(节点)混入,实现IPQAM信号的异地插播。IPQAM数字信号的插入结构图如图1所示。

1.1.1系统结构原理边缘IPQAM调制器把前端视频服务器下传的IP数据流重新封装打包后,经数字调制后直接送给1550nm直调制光发射机,1550nm直调制光发射机与分前端下传的数字电视信号经光纤耦合器混合后传输至1550nm光放大器,经HFC网络传输至用户端。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把IPQAM调制器下移至光节点,利用空间分割的方法获取更大的下行带宽,以满足海量下传业务所需的网络信道。用户端的互动电视VOD系统工作原理是:用户从机顶盒上发出服务需求,通过HFC网络(或电话等上行通道)上传至视频点播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响应机顶盒的点播请求,将节目传输流封装打包经数据网络传输至IPQAM调制器;IPQAM将多个节目复用成节目流,通过QAM调制输出射频信号进入HFC网络,经HFC网络传输到用户机顶盒。

1.1.2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通过1550nm直调制光发射机不但可以插播数字信号,还可以插播模拟信号,IPQAM下行的频段由当地网络公司网络频率分配给定。由于HFC网络的下行带宽是有限的,利用1550nm直调技术与IPQAM技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确定组网方式。由于传统数字电视下行业务是采用外调制1550nm光发射机进行组网的,一个前端机房的下行在500~860MHz,若业务量不断加大后,我们不需要重新再组建一个前端,只需要利用空间分割的分式把1550nm光发射机和IPQAM调制器下移至下一级节点即可。

1.2系统调试

1.2.1系统调试原则(1)频道数与主路信号不重叠光接收机是不能分辨两路光信号的,若是两个重叠射频信号,光接收机只能得到两个同频信号的叠加。(2)确定主路光信号与插播光信号的比例确定主路光信号与插播光信号的比例是系统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2.2系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当完成1550nm直调光发射插入后,每个光节点都同时接收下行数据信号和插入窄播信号,网络会存在以下问题。(1)当下行数字信号频道数远多于窄播插入信号频道数时,窄播光波的接收光功率应比数字信号光波的接收光功率低8~10dB。为保证数字信号信道的载噪比维持在50dB以上,数字信号光功率在-1~0dBm,我们只能把窄播光波的接收光功率降到-10~-6dBm。(2)当数字信号和窄播信号传输的频道数相同或相近时,两个信号进入光接收机的接收光功率应基本相同,此时,同二级光电转换一样,CNR有3dB的劣化,但广播信号的非线性指标不会有劣化,整体的系统指标仍好于二级光电转换模式。因此,利用1550nm光发射机与IPQAM调制器进行组网的这种模式可解决多套本地电视节目和IPQAM并发流插入问题,可保持HFC网络数字信号指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插入信号的性能指标,同时避免二级光电转换;通过空间分割方式将IPQAM下移后可实现IP数据分流,同时有效地提高了HFC网络的下行有效带宽,为今后的增值业务提供良好的基础。

1.2.3调试(1)为确保主路光信号的传输指标,减小插播信号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插播信号的光功率定的比主路信号光低6dB。①一般情况下,光接收机的正常接收光功率为0dBm。我们按这个参考值计算,若主路信号的光为-1dB,插播信号为-7dBm,这样插播信号对主路信号的载噪比影响会较小。②如果我们按正常调制度下直调发射机的CNR为50dB,则此时-7dBm接收时载噪比会降低4~7dB,而接收机的输出电平会比主路信号的低12dB。③我们既要保证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又要提高插播频道的载噪比,所以必须降低插播的频道数。(2)由上述分析可知,模拟信号插播发射机信号调制度需比正常情况下提高12dB,在保证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频道数约为4个频道。(3)饱和输出功率如图2所示,若光发射机是17dBm输出,那么理想状态下主路光信号的功率应为16dBm,而插播光功率应为10dBm。但实际上由于目前应用的EDFA对于不同波长的增益谱不是平坦的,这给整个系统的调试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因为广播信号的波长域插播信号的波长有一定偏差。(4)加入EDFA的系统不同波长增益的差异使两路光信号强度比例发生了变化,在插播系统中,有的甚至加入3级光放大,这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加入EDFA后,系统如何调试。由于EDFA波长增益的不确定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很难判断经过EDFA后,两个波长的光功率比例是多少,我们也就无法判断进入接收机的光功率比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系统联调的方式。如图3所示。我们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进入接收机插播信号光功率比主路信号低6dB,那么,进入接收机的插播光功率为-7dBm,主路信号为-1dBm(总功率按0dBm),相比较非插播的情况,主路信号进入接收机的功率降低1dB,那么可以推出主路信号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将降低2dB,如图4所示。反过来思考,如果我们插播光断掉与打开的情况下,主路光信号的输出电平会降低2dB,我们可以认为进入接收机的插播光信号光功率比主路低6dB,如图5所示。

2系统指标测试

双向HFC网络是以光纤为干线传输网,以电缆为分配网组成的传输系统,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前入户率最高的多媒体通信网。数字电视信号是应用数字压缩技术进行编码,采用高效数字调制技术进行调制,与传统有线电视传输不同的是,传输网络中入侵的干扰噪声会对数字电视业务造成严重影响,直接表现为数字电视图像出现马赛克、宽带业务掉线或掉包等严重故障,给用户的服务带来大量问题。

2.1前端机房测试记录我公司频率使用情况是:87~210MHz保留模拟频道信号;218~386MHz传输互动电视节目信号;394~402MHz频率预留;410~762MHz传输DVB信号;780~802MHz传输高清电视节目。主要测试互动电视频段指标和DVB数字电视频指标,抽测十六个频点。从测试结果来看,前端各项指标良好。

2.2光节点测试记录主要抽测十六个频点,直接从光接收机的输出测试口进行测试(衰减20dBμV)。从测试结果来看,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2.3用户端测试记录用户端主要采用DS900手持式测试仪,主要测试电平、MER、BER的相关指标,并通过电视机直接观看图像质量,直接到用户端抽测十六个频点,测试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全网采用1550nm光传输技术,实现光节点后的无源分配,广播的MER指标仍然较高,受到的影响较小,能满足机顶盒的正常接收和解调,而插播的IPQAM指标也很好,其应用是成功的。

3总结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1.统计复用参数设置

通过进行最高码率、最低码率以及优先级等参数的设置与调整,能够优化信号传输系统。在保证统计复用组内带宽充分的情况之下,通过调整最高码率,让其与输入码流一致,能够使得节目码流全都通过统计复用器,从而保证了图像的质量。调整最低码率,能够有效地过滤掉噪声大、质量差的码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提升了信号的整体质量。另外,对TS流设置优先级,在统计复用器的处理过程中,通过运行统计复用算法,实现对TS流的优先级控制。根据节目的收视率和输入信号的质量进行精心调整,可以使得有线数字节目运营商受益。

2.统计复用技术的应用研究

2.1统计复用技术在互动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视频点播是互动电视的重要功能。用户通过STB发射点播信号,通过CMTS回传通道,将点播信息发送到VOD服务器,互动电视系统中的VOD服务器在接收到点播请求之后,将点播的节目数据流SPTS输送到各地市的交换机中,通过交换机将信号输送到分机房的IPQAM设备上,经过调制后,将信号进行发射,最后由机顶盒中的接收天线进行接收,完成视频点播服务。随着各地加大互动业务的推广力度,用户的点播数也产生了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在点播高峰期,视频通道的负荷可达80%,视频通道与用户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为满足用户的点播需求,必须扩大视频通道,而视频通道的扩容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另外,有些地区的分机房的IPQAM设备不足,也无法满足用户的点播需求。在这样情况下,通过引入统计复用技术,能够在不影响画面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视频服务器要输出的TS流进行管理,实现单频点TS流增加50%的效果。这就相当于扩大了50%的视频通道容量。另外,在一些点播热点区域,利用统计复用技术,电视台通过修改前端的相关参数,就能够将服务器要发出的信号进行压缩,节省通道的占用,在点播量出现下降的时候,通过恢复相关设置就能实现功能的恢复。利用统计复用技术实现了互动电视系统的“软控制”。

2.2统计复用技术在地面数字电视中的应用

MPEG—2作为较为成熟的一种音频视频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制作数字电视节目和视频光盘等领域。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由于地面传输环境的复杂,容易发生多径反射现象,容易发生信号的衰减,而且传播过程中干扰信号多,因此信号传输通道的负荷量就比较低。在一些县级电视单位,无法直接复用卫星信号的TS流,加之,频率资源有限。因此,往往会在一个频点中压缩8~10个以上的电视节目,影响了节目的画面质量,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利用统计复用器能够实现对MPEG—2传输流的再复用,完成多节目的传送,实现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仅1U高度的统计复用器就能够对192个HD数字MPEG—2业务的码流进行重组、复用以及码率转换等。而这些MPEG—2业务可以是音频、视频,也可以是SPTS、MPTS。而且利用统计复用技术能够直接复用卫星TS流,减少了中间环节,智能地对输出的节目码流进行分配,保证了数字电视节目的图像质量。另外,在一些县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实测码率仅为1.6Mbps,采用统计复用技术后,提高了图像分辨率,在42英寸的液晶电视机上画面质量仍然为人们所接受。

3.结语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清数字技术;电视节目;推动;影响

电视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现代电子媒介,高清电视技术的出现必然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新的活力,自从2005年9月1日,中国第一个《央视高清》频道正式开播以来。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2008年数字高清电视地面传输全面推广;2009年央视新台址全部启用高清制作系统,每天需要高清节目自产量达50h;而中国高清接收设备的发展早已超前于高清节目制作和播出,有统计资料表明,仅2005年国内就卖出支持高清电视的接收机100万台以上,中国高清时代已经大踏步走来。

1标清与高清技术标准之对比

目前,中国执行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英文缩写SDTV,简称“标清”)标准,是1982年2月公布CCIR601,现改为ITU-RBT.601《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标准。分辨率720×576、总有效像素41万、画幅宽高比4:3、场频50Hz、隔行扫描。记做576/50i。2000年8月公布GYfr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标准》。对应国际标准ITU-RBT.709,这是中国规定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英文缩写HDTV,简称“高清”)标准。分辨率1920×1080、总有效像素207万、画幅宽高比16:9、场频50Hz、隔行扫描。记做1080/50i。高清画面像素数5倍于标清,16:9画幅比标清宽了1/3。其画面细节的丰富度和色彩还原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当我们使用大屏幕宽屏电视机观看高清节目时,那恢宏辽阔的宽幅画面、清晰细腻的逼真图像、丰富分明的层次、自然亮丽的色彩,无不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极大的视觉享受。

2镜头

标清镜头成像面积58.1mm2,宽高比4:3;高清镜头成像面积51.8mm2,宽高比16:9。两者具有不同的感光成像面积,使得两者的感光灵敏度不同。另外,由于镜头折射特性基本不变,而拍摄同样大小的实景转到不同面积的成像面上时,镜头焦距就要不同,这样拍摄的景深也就不同了。和标清比较,用高清镜头拍摄时灵敏度降低、景深范围缩小。另外,由于高清图像像素数5倍于标清,其像素点细小到只有标清的一半左右,而观看高清图像时一般都采用大屏幕电视机,使得图像对调焦误差非常敏感。调焦稍有偏差,立刻就能在屏幕上看出来。这样一来,高清镜头本身景深就小,拍摄的图像对调焦误差又敏感,再加上由于灵敏度低需开大一挡光圈,景深就更小了。因此,高清拍摄对聚焦操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3曝光

调整光圈的目的就是准确地控制曝光量,曝光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层次、细节、色彩饱和度。只有准确把握曝光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图像。因为高清摄像机水平清晰度提高,其画面宽容度更接近电影胶片,层次比标清更加丰富。在拍摄景物时。需认真观察被摄景物的明暗程度及明暗部分的分布范围,根据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及与拍摄主体的关系,确定曝光量并调整光圈的大小。高清摄像机还提供了伽马曲线的调整。当拍摄的景物高亮度部分比较大且超过了CCD所能表现的范围时,图像的高光部分就会出现泛白现象,导致高光部分层次和细节丢失。当被摄景物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如果超过CCD的最低照度范围,图像暗部就会层次减少甚至丢失,表现为画面一片漆黑。这时可以通过调整拐点、伽马曲线和黑伽玛曲线进行画面的补偿和修饰。为了充分表现高清晰的画面。更需要发挥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画面上有可能会模糊不清,这类似于焦点不实的现象。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画面水平方向的扩展部分,这就更需要合理运用灯光照明技术。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拍摄时,需要灯光辅助以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亮度反差很大的晴天拍摄时,使用反光板等会得到效果较好的图像。总而言之,高清拍摄时照明用灯量要比标清多。高清拍摄时照明光线性质的硬与软对物体外观的清晰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画面的总体效果来说,由于硬光能勾划出被摄景物的轮廓,质感十分明显,所以使我们感到空间感强。而柔光照明很容易产生平淡的无立体感的图像,因而就不能提供最佳清晰度。但从画面的局部效果来说,可能由于硬光造成过大的明暗反差,而使物体细部的再现能力降低。而柔光所造成的细腻的影调层次,相反能提高我们对物体细部的分辨能力,故此感觉画面清晰度高。因此高清摄像照明时宜使用较软的光线,这对提高画面的清晰度是有利的。布光要均匀,光比要小,注意营造透视感。在拍摄现场为保证精确曝光,要使用专业监视器和波形监视器。波形监视器的参数值可为曝光提供客观标准,专业监视器可得到现场实拍图像的主观感觉。观看图像时要注意保持观看环境黑暗,一般采用黑布将监视器和观看者头部完全遮盖住,观看图像层次是否丰富。亮度是否适中。

4构图

高清电视比标清电视画幅变宽,16:9的宽画幅比4:3标清横向加长了1/3,视角很宽。16:9的构图方式显的大气,而且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这在拍摄大场面或大全景时非常有表现力。更接近电影的视觉效果。从电视画面的角度看,构图就是镜头语言,通过画面讲述拍摄者要表达的内容。在视觉效果上,需要掌握一些规律,尤其是使用16:9画幅比进行构图时。从突出主题出发,画面离不开线、形、色调、影调这四大元素。根据上述要求。在16:9的构图中,由于水平视角的增大,更需要留意线条在画面上的延伸感,形成视觉上的透视感。由于画幅变宽,景物增加,构图上要注意主体和陪衬体的合理位置,既要有对比又不失平衡,虚实的比例也要控制恰当。采用摇摄时,由于水平方向视角变大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变长,若按一般速度进行横向摇摄,观众就会感觉节奏缓慢拖沓。此时适当加快摇摄速度,可加快镜头节奏及加强镜头动感。

5聚焦

由于高清摄像机水平视场角大,清晰度高,景深范围又比标清小。画面包容景物多,就使我们容易忽略某些细节。再加上摄像机的寻像器尺寸小,分解力低,使得我们在寻像器中看起来很清楚的画面,放到大屏幕监视器上会发现焦点并未调实。因此我们在拍摄现场要尽量使用专业监视器,而且屏幕越大越好。比如屏幕20英寸,分解力1000线以上的专业监视器就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清晰。标清拍摄聚焦时,一般先将镜头变焦至最大推上去聚焦。因为此时景深最小,焦点是否调实较容易判断。调实后再将镜头变焦拉回来到所需景别,这样焦点就算调实了,而在高清拍摄时就不能这样了。因为变焦镜头在变焦时,普遍存在着微量的像面漂移现象,不同焦距处的最佳焦点位置并不精确一致。这在标清拍摄时不成问题,而在高清拍摄时就不允许了。因此高清拍摄时要先把镜头变焦至所需景别,把它作为定焦镜头直接在该焦距状态下精确调焦,此时当然离不开专业监视器了。在没有专业监视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电影拍摄的方法,先直接测量调焦距离,再将镜头上的调焦基线转动至该调焦刻度值上。

6清晰度

高清技术要求在整个制作环境、制作态度等方面要更加严谨,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了。一些细小的缺陷,在标清时看不出来,而在高清大屏幕监视器上却非常刺眼。甚至一只蚊虫落在头上或者布景上,就会导致拍好的镜头前功尽弃。

7兼容性

中国的现状为标清、高清两种电视标准并存。为适应由标清到高清的平稳过渡,高清节目制作也要考虑标清接收机收看的问题。除去清晰度下变换问题,主要问题还是16:9画幅如何转为4:3画幅。我们可以将16:9画面横向直接收缩为4:3画面,但画面要产生变形(变窄),此方法不可取。不变形的转换方法有两种:

7.1信封模式

也就是“伪遮幅”画面。上下用两道黑条遮挡住画面,画面完整,但不满屏。为适应这种模式,高清制作时不要将同步字幕直接制作在画面上。可以单独制作一个字幕文件,高清播出时键人到画面中,而标清播出时键人到画面下方的黑条上,以使画面最大限度地无遮挡展现在屏幕上。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清数字技术;电视节目;推动;影响

电视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现代电子媒介,高清电视技术的出现必然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新的活力,自从2005年9月1日,中国第一个《央视高清》频道正式开播以来。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2008年数字高清电视地面传输全面推广;2009年央视新台址全部启用高清制作系统,每天需要高清节目自产量达50h;而中国高清接收设备的发展早已超前于高清节目制作和播出,有统计资料表明,仅2005年国内就卖出支持高清电视的接收机100万台以上,中国高清时代已经大踏步走来。

1 标清与高清技术标准之对比

目前,中国执行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英文缩写SDTV,简称“标清”)标准,是1982年2月公布CCIR601,现改为ITU-RBT.601《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标准。分辨率720×576、总有效像素41万、画幅宽高比4:3、场频50Hz、隔行扫描。记做576/50i。2000年8月公布GYfr 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标准》。对应国际标准ITU-RBT.709,这是中国规定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英文缩写HDTV,简称“高清”)标准。分辨率1920×1080、总有效像素207万、画幅宽高比16:9、场频50Hz、隔行扫描。记做1080/50i。高清画面像素数5倍于标清,16:9画幅比标清宽了1/3。其画面细节的丰富度和色彩还原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当我们使用大屏幕宽屏电视机观看高清节目时,那恢宏辽阔的宽幅画面、清晰细腻的逼真图像、丰富分明的层次、自然亮丽的色彩,无不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极大的视觉享受。

2 镜头

标清镜头成像面积58.1mm2,宽高比4:3;高清镜头成像面积51.8mm2,宽高比16:9。两者具有不同的感光成像面积,使得两者的感光灵敏度不同。另外,由于镜头折射特性基本不变,而拍摄同样大小的实景转到不同面积的成像面上时,镜头焦距就要不同,这样拍摄的景深也就不同了。和标清比较,用高清镜头拍摄时灵敏度降低、景深范围缩小。另外,由于高清图像像素数5倍于标清,其像素点细小到只有标清的一半左右,而观看高清图像时一般都采用大屏幕电视机,使得图像对调焦误差非常敏感。调焦稍有偏差,立刻就能在屏幕上看出来。这样一来,高清镜头本身景深就小,拍摄的图像对调焦误差又敏感,再加上由于灵敏度低需开大一挡光圈,景深就更小了。因此,高清拍摄对聚焦操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3 曝光

调整光圈的目的就是准确地控制曝光量,曝光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层次、细节、色彩饱和度。只有准确把握曝光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图像。因为高清摄像机水平清晰度提高,其画面宽容度更接近电影胶片,层次比标清更加丰富。在拍摄景物时。需认真观察被摄景物的明暗程度及明暗部分的分布范围,根据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及与拍摄主体的关系,确定曝光量并调整光圈的大小。高清摄像机还提供了伽马曲线的调整。当拍摄的景物高亮度部分比较大且超过了CCD所能表现的范围时,图像的高光部分就会出现泛白现象,导致高光部分层次和细节丢失。当被摄景物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如果超过CCD的最低照度范围,图像暗部就会层次减少甚至丢失,表现为画面一片漆黑。这时可以通过调整拐点、伽马曲线和黑伽玛曲线进行画面的补偿和修饰。为了充分表现高清晰的画面。更需要发挥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画面上有可能会模糊不清,这类似于焦点不实的现象。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画面水平方向的扩展部分,这就更需要合理运用灯光照明技术。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拍摄时,需要灯光辅助以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亮度反差很大的晴天拍摄时,使用反光板等会得到效果较好的图像。总而言之,高清拍摄时照明用灯量要比标清多。高清拍摄时照明光线性质的硬与软对物体外观的清晰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画面的总体效果来说,由于硬光能勾划出被摄景物的轮廓,质感十分明显,所以使我们感到空间感强。而柔光照明很容易产生平淡的无立体感的图像,因而就不能提供最佳清晰度。但从画面的局部效果来说,可能由于硬光造成过大的明暗反差,而使物体细部的再现能力降低。而柔光所造成的细腻的影调层次,相反能提高我们对物体细部的分辨能力,故此感觉画面清晰度高。因此高清摄像照明时宜使用较软的光线,这对提高画面的清晰度是有利的。布光要均匀,光比要小,注意营造透视感。在拍摄现场为保证精确曝光,要使用专业监视器和波形监视器。波形监视器的参数值可为曝光提供客观标准,专业监视器可得到现场实拍图像的主观感觉。观看图像时要注意保持观看环境黑暗,一般采用黑布将监视器和观看者头部完全遮盖住,观看图像层次是否丰富。亮度是否适中。

? ? ? ?4 构图

高清电视比标清电视画幅变宽,16:9的宽画幅比4:3标清横向加长了1/3,视角很宽。16:9的构图方式显的大气,而且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这在拍摄大场面或大全景时非常有表现力。更接近电影的视觉效果。从电视画面的角度看,构图就是镜头语言,通过画面讲述拍摄者要表达的内容。在视觉效果上,需要掌握一些规律,尤其是使用16:9画幅比进行构图时。从突出主题出发,画面离不开线、形、色调、影调这四大元素。根据上述要求。在16:9的构图中,由于水平视角的增大,更需要留意线条在画面上的延伸感,形成视觉上的透视感。由于画幅变宽,景物增加,构图上要注意主体和陪衬体的合理位置,既要有对比又不失平衡,虚实的比例也要控制恰当。采用摇摄时,由于水平方向视角变大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变长,若按一般速度进行横向摇摄,观众就会感觉节奏缓慢拖沓。此时适当加快摇摄速度,可加快镜头节奏及加强镜头动感。

5 聚焦

由于高清摄像机水平视场角大,清晰度高,景深范围又比标清小。画面包容景物多,就使我们容易忽略某些细节。再加上摄像机的寻像器尺寸小,分解力低,使得我们在寻像器中看起来很清楚的画面,放到大屏幕监视器上会发现焦点并未调实。因此我们在拍摄现场要尽量使用专业监视器,而且屏幕越大越好。比如屏幕20英寸,分解力1000线以上的专业监视器就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清晰。标清拍摄聚焦时,一般先将镜头变焦至最大推上去聚焦。因为此时景深最小,焦点是否调实较容易判断。调实后再将镜头变焦拉回来到所需景别,这样焦点就算调实了,而在高清拍摄时就不能这样了。因为变焦镜头在变焦时,普遍存在着微量的像面漂移现象,不同焦距处的最佳焦点位置并不精确一致。这在标清拍摄时不成问题,而在高清拍摄时就不允许了。因此高清拍摄时要先把镜头变焦至所需景别,把它作为定焦镜头直接在该焦距状态下精确调焦,此时当然离不开专业监视器了。在没有专业监视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电影拍摄的方法,先直接测量调焦距离,再将镜头上的调焦基线转动至该调焦刻度值上。

6 清晰度

高清技术要求在整个制作环境、制作态度等方面要更加严谨,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了。一些细小的缺陷,在标清时看不出来,而在高清大屏幕监视器上却非常刺眼。甚至一只蚊虫落在头上或者布景上,就会导致拍好的镜头前功尽弃。

7 兼容性

中国的现状为标清、高清两种电视标准并存。为适应由标清到高清的平稳过渡,高清节目制作也要考虑标清接收机收看的问题。除去清晰度下变换问题,主要问题还是16:9画幅如何转为4:3画幅。我们可以将16:9画面横向直接收缩为4:3画面,但画面要产生变形(变窄),此方法不可取。不变形的转换方法有两种:

7.1 信封模式

也就是“伪遮幅”画面。上下用两道黑条遮挡住画面,画面完整,但不满屏。为适应这种模式,高清制作时不要将同步字幕直接制作在画面上。可以单独制作一个字幕文件,高清播出时键人到画面中,而标清播出时键人到画面下方的黑条上,以使画面最大限度地无遮挡展现在屏幕上。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电视艺术 技术 数字时代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34-02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数字电视到互联网电视,电视如此精妙的将技术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科学技术真的是那古板的赛先生而艺术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缪斯女神,那么电视定是他们最喜爱的小儿子,才会倾注自己的所有,繁荣了近百年的电视行业。

1 电视技术与艺术的界定

研究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技术”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其界定可以更好的展现其文化本质,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技术与电视艺术之间的联系。

《辞海》中的“技”:(1)技艺;本领。如:一技之长。《书 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2)工匠。《荀子 富国》:“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显然本文中讨论的技术应指前者。而根据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研究,“技术”一词在古希腊文中写作Te’xn[Teche],这个词的含义一是工匠、技艺,二是它还牵涉到诗“Potigue[poesis]”,就是艺术,有关心灵和美的艺术。

由此可见,技术和艺术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是相辅相成的,统称为“技艺”。而技术与艺术本来就有相互交融的内容。一直到近代产业革命以后,二者才分离开来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技术从“技艺”中被划分出来越来越和工业机械化生产联系在一起,而艺术则从“技艺”中分化出来,越来越成为一种纯意识形态。

2 电视艺术的发展源于技术的革新

电视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电视技术史。理论家们很早就把电视称作“第八艺术”,这充分解释了他与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渊源。事实上,电视本身就是科技革命的产物,从拍摄、制作到播映、接受,都离不开特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媒介。由图像、画面、音响、色彩、光线这些要素构成的视听艺术,它原本就是一门科技的综合艺术。钱学森说:“我们应该自觉地去研究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

首先,电视艺术的产生源自于技术的发展。电影拍摄技术的出现,依赖于照相技术的完善,1926年菲尔德发明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视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美国RCA1939年推出世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电视。

其次,科学技术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发展高度。电视艺术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数字到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电视媒体是高科技重装备的行业。从社会劳动的角度分析,电视的产生过程,无论是前期采访、后期编辑,还是信号传输、终端显示,各个环节无一不是技术支撑的结果。从事电视媒体的工作人员,相应的必须具有操作专业技术设备的能力,否则将无法胜任电视媒体的工作。

最后,21世纪人类步入数字时代,各种新媒体新事物出现,同时带动了全新的电视发展情况,就电视节目而言,全媒体演播室的出现不管是对于电视节目素材的采集还是播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又出现了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IPTV、车载电视、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等等形式,让观众对于电视的欣赏有了新的途径。

3 电视技术对电视艺术的影响

数字技术给电视制作带来的技术变革是多向的、多元的: 从前期的摄、录到后期的编辑、动画、画面处理等,使电视画面形象的传输、存储、传播、展示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数字化,它冲击着电视文化的整个创作环境, 影响极其深远。数字摄像、数字特技、计算机非线性编辑、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营造了新的电视文化, 使影视的一些技术、艺术表现手段达到了“无以附加, 登峰造极”的程度。数字技术在改变了电视艺术创作方式的同时,也对电视艺术的创作观念,以及观众的电视的读解习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给电视制作提供新的便利的同时, 带来了清晰度和现场感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各种数字特技大大拓展了电视艺术的表现空间和表现力,将观众引向新的视觉领域。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这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对于艺术和技术谁主谁次的争论古来有之,很多人认为技术大于艺术,只要有了技术,有了炫丽的特效和华丽的包装,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是这是大大的错误。《新红楼梦》中可以有几十万一套的手工苏绣,精美的贴片妆容,漂亮的演员,但是这些元素构成的不过是技术的堆积,根本没有艺术的呈现。而只有《红楼梦》中才有诗意和美存在,所以单纯的技术如果没有艺术的配合也难以达到审美的效果。所以电视技术对电视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4 数字时代的新形势

电视的数字时代是以数字技术命名的发展阶段,电视制作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也极大的影响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

数字技术是指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利用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数字化模型,并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然后用计算机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通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数字技术实现了对于电影图像的直接编辑,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艺术的理念和方法。

在传统艺术中,技术的进化过程相对缓慢,其角色相对被动。但高科技的发展,使技术走在了艺术的前面,并开始为艺术带来新的可能性。技术不仅开拓了艺术的新视野,而且引发艺术形态的变化,甚至颠覆了传统美学观念,出现了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美学观念。技术的发展带给艺术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多种可能,这在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中表现得更为直接。艺术创作者不再借助单一的技巧和技术工具来完成相对封闭的艺术作品,可以最大限度地按照内心的艺术需求相对随意

地排列组合技术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创作上的随心所欲是传统艺术很难具备的。以电视艺术为标本来看: 其创作遵循集体制作模式,而创作者不仅可以从传统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而且能够借助技术“虚拟”出“现实空间”。而其中走得更远的是动画,由于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完善发展,电视艺术作品中的动画大幅度增加,在这里,技术的实现能力为创作者开拓出广阔而肥沃的疆域。而借助数字技术的推动力,动画也越来越多地浸入其他电视艺术作品中,并迅速为观众所接受和熟悉,于是出现了纪录片《故宫》中宏大的开篇动画,更出现了《圆明园》中动画与实景拍摄结合所形成的完美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于跃, 朱仁.电视教材画面的语言意味[J].中国电化教育,

1999.6.

[2]黄升民.广电数字化战略的回望与前瞻[J].北方传媒研究,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电影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TN9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38-01

1 引言

一直以来,我们都赞同安德烈巴赞的学说即“真实电影”美学。巴赞认为,电影所要表现的就是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时间、真实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电影应该是对真实生活的完整再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数字技术开始在电影中使用。从此,电影这一艺术开始发生了变化,它所呈现给大家的不再全是现实世界存在的了。所谓在电影中使用的数字技术,就是通过电脑成像技术来自己合成电影画面。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上的使用,以及各种后期电脑合成图像技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巴赞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2 现状分析

电影是新时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的产物。在电影的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将成为一种驱动力。现在发展迅速的数字技术在电影上的使用,也将对电影美学产生冲击、使它改变走向。

2.1 数字技术和电影革新

数字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介入电影制作的领域。数字技术应用在电影方面一般通过以下手段:电脑合成图像、电脑绘画以及虚拟的空间。数字技术和电影艺术的相结合,生成了一种以电脑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新兴媒体。时展,传播媒介在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改变,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在变化着。因此,数字电影也是顺应潮流的一种必定出现的新兴事物。

数字电影的开端大概就是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从此开始,数字技术开始更多的使用在了电影的制作中。数字电影的高峰就是2010年的《阿凡达》。在中国,第一次使用数字技术的电影是1996年周晓文导演拍的《秦颂》,该片通过数字技术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战争的历史。

2.2 数字技术革命和电影美学革命

所谓电影美学,就是说电影的艺术本身、电影所反映的人文内涵和精神。

电影技术方面的改革不同于传统电影美学的改革,因为技术再怎么改革也不能抛弃电影传统的美学。如果一味的对电影的技术进行改革,那么必定会使电影充满了各种丰富的技巧,而少了电影本身的艺术,这样就可能会削弱电影的美学,使得电影艺术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总的来说,电影技术的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趋向更好的表现电影本身的艺术。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电影美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它并不会有悖于我们传统的电影美学。数字技术的发展只会更好的表现电影美学。

2.3 数字技术带来的“视听盛宴”

通过数字技术制作的电影,可以表现的东西太多了。可以利用电脑合成图像,让人看到震撼人心的东西,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是,数字电影所表现的影像只是一种表现方式,它只是一些事物的代表,它蕴含了多层含义,它并不是电影艺术的本身。比如说,电影《阿凡达》,场景十分炫酷,天空中漂浮巨大的山,还有千丈瀑布,各种场景都是让人们十分叹服。但是这种视听盛宴并不能代表电影所要表现的艺术。

2.4 数字技术不能打破传统电影美学

要想把数字技术在中国电影方面更好的使用,我们首先要把中国电影的传统美学和观众的兴趣调查清楚明白。所以,也不能全部依赖新兴数字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人物形象、情感等。数字技术带来的视听盛宴确实是吸引我们眼球,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所以说,应该把那些眼花缭乱、绝妙的画面等视听盛宴同电影本身的文化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起来。

3 解决方法

数字技术在20世纪末开始了急速的发展,电脑合成技术变得无所不能,这样以来,电影画面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弱。电影的真实性就降低了。所以说,数字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打破电影的传统美学。这就要我们做到以下各点。

3.1 巴赞影像本体论

数字技术在电影方面的使用,使得传统的电影美学也就是巴赞理论出现了被质疑的趋势。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电影里面的灯光、色彩、演员、声音等都变得可有可无了。而且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导演这一职位变成了不再必须是专业的,普通电影爱好者也可以制作电影。

3.2 数字技术与电影美学真实性的辩证

数字技术确实冲击影响了巴赞影像本体论,但是它并不能击垮巴赞影像本体论。因为在人们内心的最深处是认为电影应该具有生活的真实性的,但是也不可能绝对的真实。毕竟艺术不等同于生活。

3.3 数字技术提高电影美学真实性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技术,也可以是更加丰富了电影的艺术真实性。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将传统电影美学很好的表现出来,也是电影表现形式上的一个突飞猛进。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难以出现的场景和表现效果。传统的电影的真实性是指符合生活中的现实,但是数字电影所表现的真实性是指能够全面的模拟现实。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可以丰富了电影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数字技术在电影方面的使用还可以增强时空的视觉真实感,数字技术的介入可以让电影的表现方式更为真实。但是在传统的电影拍摄中用多好的设备也不能带来这种数字技术所呈现的视觉真实感。数字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塑造了一些丰富饱满的人物角色和英雄。

4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现在的电影制作方面,这样以来,数字技术必定会给电影美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传统的电影美学也不会被这新兴的数字技术所击垮。要想把数字技术更好的体现在电影制作上了,就应该顺应潮流,听从观众的声音,制作观众想要看的电影。电影的制作者应该观察生活的现实、艺术,来制作电影,因为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

参考文献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息过滤,增值业务

 

1引言

个性化信息过滤是指从动态的信息源中获取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或者禁止某些满足特定条件的信息流入,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不相关的信息滤掉,仅保存个性化信息,从而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1]。

随着数字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除了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外,还能能使用户享受数字电视、数据广播和Internet接入等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但是,用户在享受电视资讯服务时,同样受到“信息迷向”和“信息过载”[2]问题的困扰。我们迫切需要将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应用在数字电视中,以满足电视观众日益俱增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数字电视平台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3]。

2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几年,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虽有一定发展,但相比于通信增值业务的如火如荼,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在老百姓中不是很受欢迎。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操作复杂、信息服务没有突出个性化应该是主因。因此,可以总结出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对于数字电视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电视用户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便于系统收集用户兴趣趋向,从而筛选出用户关注的信息。

2.数字电视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广播式的,用户只能从前端不断循环播发过来的数据流中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电视的使用更普遍、更广泛,用户更加大众化,因此个性化的易用性要求较高,一个界面友好的个性化电视应该易于使用、易于学会、易于理解、易于排错、易于维护和易于群体共享。

4.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低成本设备,存储量有限,因此需要利用信息过滤技术将无用的信息剔除掉。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过滤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过滤技术依据算法可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和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4]。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1.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比较资源与用户描述文件来推荐资源的一种过滤技术。它可以利用基于关键词的方法将信息源与用户描述文件进行匹配计算,过滤的结果只取决于用户信息需求模型与信息源的匹配程度。它只适合分析文本信息,而对声音、图象、视频等形式的媒体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2.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

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是根据用户的相似性来推荐信息资源。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与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不同,它是通过比较用户描述文件,根据其他用户对信息作出的评价来挑选信息。由于不依赖于内容,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文本格式,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非文本介质的资源,如视频、音频等。

3.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

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是按照经济的规则来选择信息资源[5]。利用这种过滤技术来选择某条信息是因为选择它所用的开销小于不选择它所损失的代价,信息的长度、评价潜在信息效益时信息对发送者的成本以及质量与个性化的比较等都是需要被考虑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劣,不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信息过滤技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运用,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4数字电视中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有些技术可以借鉴其它领域(比如互联网)的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但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与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和工作环境不同,有些网络信息过滤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不适合数字电视。一方面,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对象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工作环境是强大的服务器集群。而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非结构化的TS码流,工作平台是数字电视终端,其可利用的软硬件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数字电视中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所采用的信息过滤算法不能太复杂,因此不能直接照搬上面提到的三种信息过滤技术。

根据以上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统计的信息过滤算法,即通过统计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来确定特征向量和特征向量分量的权重,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统计的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算法流程

该算法并不是不是简单地从用户词典中取出几个表示用户兴趣的关键词去匹配*.txt文本,而是用这些关键词及其“概念范畴”的合集组成特征向量集去匹配*.txt文本,由此得到的特征向量集更能体现用户兴趣,及充分体现个性化。这样可以挖掘文本的潜在语义,避免某些包含同义词或多义词的文档被过滤系统遗漏,提高过滤效果。

参考文献

[1]庞雅丽,王彩芬,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甘肃科技,2007,(3):124-126

[2]延霞.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搜索引擎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0-24 [3]吴学辉,张敏.个性化信息过滤系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3):96-98

[4]王翠平,基于用户兴趣度的网络信息过滤模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石岩,信息过滤技术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农业网络信息,2006,(12):91-93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数字技术;电视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33-02

1 数字技术的相关理论概述

1.1 数字技术的概念

W者对数字技术的定义,由于侧重点不同,其概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李海涛认为数字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是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等信息的技术。罗青认为数字技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是围绕电视数字信号处理而产生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王敏言认为数字技术是通信技术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信息,具有提升通讯效率的作用。综上所述,数字技术就是以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为编码并对各种信号信息进行各种功能处理,传输,存储的一门技术。

1.2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电路作为产生,传递,加工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是数字技术的关键部分,因此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电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194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晶体管,作为一种放大电流的方法,它取代了电话网中的机械设备,并成为所有电路的基石,此后数字电路经历了由半导体电子管到数字集成电路,又从数字集成电路发展到微处理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随着二进制算法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复杂的集成电路形成了,这更提升了数字技术的功能。

1.3 数字技术的优势

数字信号的信息质量更高,数字信号作为数字技术的核心元素,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字技术应用的好坏。数字信号的质量更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技术的数字信号不但稳定可靠还原效果好,而且抗干扰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第二,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技术的数字信号更容易储存。这是因为数字信号是以离散式的二维码为信息记录依据的,其占用存储空间较小。

第三,数字技术实现了计算机、通讯、互联网、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的融合,因而可以很好地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2 数字技术对电视创作元素的影响

2.1 画面元素

画面元素作为电视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直接影响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数字技术的运用,首先,让电视创作中的画面元素经历了由标清画面、高清画面、超高清画面乃至3D画面的飞跃,让受众体会到更加现实的动态效果,实现了无失真的画面传输。其次,数字技术在电视创作中的应用,克服了电视信息瞬间即逝的缺点,实现了电视画面的慢动作回放。这对于一些注重细节的电视创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慢动作回放,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运动动作的慢速展示,是我们在观看电节目,尤其是体育赛事节目中经常看到的,运用慢动作回放技术可以使电视观众享受到现场观众看不到的细节和精彩镜头。

2.2 声音元素

声音作为人类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是电视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声音的清晰逼真与否决定了电视创作的成效好坏。数字技术对电视节目创作中声音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音和通话系统,数字化音频系统和环绕技术3个方面。首先,数字技术增强了录音传音等声音捕捉设备的性能,实现各种声音信号之间的通话需求。其次,数字化音频系统使观众在电视目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丰富,因为数字化音频系统通过引用电影技术中拾音和捕捉声音的技术,提升了受众的听觉效果。最后,环绕声技术的使用为电视创作提供富有方向感、距离感、空间感和层次感的声音,从而准确地还原电视节目的空间感和现场氛围。

2.3 信号元素

数字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技术,用数字卫星,有线互联网,数字微波等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这种数字信号的传播容量更大、信号更稳定、覆盖距离更远,从而为电视穿凿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4 其他元素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电视创作中的其他元素,如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摄录技术、数字特技以及字幕技术,发挥了更加强大的作用。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对真实环境的动态模拟,使数字化录摄更具备观赏性。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数字特技以及字幕的表现力,使电视创作更加有趣味。

3 数字技术应用对电视创作的优劣势分析

3.1 数字技术推动了电视创作的发展

电视创作的发展和存在完全依赖于技术,因此数字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电视创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创新。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但推动了电视创作元素的发展,还会推动电视创作形态的发展,进而推动电视创作传播途径的发展。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电视创作的画面越来越清晰,声音越来越逼真,创作节目越来越丰富,这是得到大家认可的。这不但提高了电视创作节目的效率,而且还给电视创作中的相关人员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而且随着数字技术应用功能的日益完善,电视创作也更加趋于成熟,可见数字技术是电视节目创作发展的根本动力,拓宽了电视创作的空间。

3.2 数字技术在电视创作中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备两面性,数字技术也不例外,在给电视创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电视创造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数字技术的应用可能会造成一些信息的不真实性,由于电视创作过程中会运用到一些数字技术,如调整,添加等,为了满足创作的需求,将原来没有的东西放到视频和图片中,这就会造成呈现给观众的信息存在一些不真实性,使那些故意编造虚假信息的人有机可乘。

第二,数字技术的应有会侵犯到个人隐私,当数字技术逐渐走到人们的生活中的时候,由于电视创作展现的生活越来越逼真,人们的隐私也就会暴露出来,如裸的展现灾难,导致生活的隐私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第三,数字技术的应用让电视创作的复制变得更加容易,这也是我国电视创作节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自己的创造,一味地在模仿国外的电视节目创作,如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模仿了韩国的《Running?man》,类似的节目还有很多,无论是节目的形式,模式,还是评估系统,模仿得都很严重。一旦国外综艺有什么好的电视节目,中国的电视台就会争先效仿推出类似的节目。

第四,数字技术肆意的滥用,导致人类文化和思维水平的下降。

参考文献

[1]李海涛.浅谈数字音频技术及其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13(11):82-83.

[2]罗青.互动数字电视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4):239.

[3]王敏言,刘景君,王会敏.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及其应用分析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