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的应对范文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的应对范文

时间:2022-09-25 09:26:46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的应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私家车保有量呈井喷式增长,于此带来的人车矛盾,车地关系变得愈加激烈和紧张,对于大城市中心城区而言,早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顽疾,深刻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的便捷程度。特别在中小学校上下学时段周边交通几近处于瘫痪状态,对此我们该如何破题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为建设美丽中国营造美丽交通环境呢?

首先,究其原因,主要为短时间内学校周边汇聚大量的人流和各种车流占据了有限的道路资源,使其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影响其他过路交通正常行驶。我们能否尝试在城市道路用地以外建设一片场地与交通微循环相结合,在上下学高峰时形成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平时用于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呢?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方法缓解其交通矛盾,与此同时考虑到各地如火如荼的新城建设,几十年后的新城同样会发展成新的中心城区,带来相似的交通问题,从规划建设的前瞻性考虑,对于新城建设仍有一定借鉴意义。针对全国部分交通矛盾突出的大城市为缓解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早已有新的实践,诸如北京、杭州、广州、济南等地利用中小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建设社会停车场,但建成使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上下学交通拥堵问题未得到明显改善。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一是不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增加生理和心理距离,主观能动性弱。对于多数人而言早上时间紧,担任双重角色的家长既要送学生入学,又要自己上班,将车停至地下停车场后再将学生送至校门口会造成时间浪费,辗转反复,不方便,可实施性较差;二是上下学交通特点不同,上学时家长传统行为习惯是到达校门周边停车,学生下车,车辆驶离,停车时间很短;下学时家长往往需要停车等候,且相对而言时间较长,加之交通陋习已深入人心,逃避处罚和交通管理部门难以管理的侥幸心理往往造成了沿城市道路路边停车的普遍现象,导致地下停车场建而不用的局面;三是地下停车场管理模式可能会造成高峰时段新的拥堵与使用不便,取卡和缴卡或缴费,短暂的停留时间乘以高峰时段车辆数会形成新的交通不畅。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创新性的设计方法,以求缓解交通矛盾,改善交通环境。

设计一种中小学校操场地面与其地下社会停车场有机联系的多功能转换平台(结合附图1和2),在靠近中小学校操场一侧设置联系地面与地下社会停车场的师生非机动车推行坡道1和在其对侧设置师生人行坡道2各一处;在地下师生非机动车推行坡道1和师生人行坡道2之间设置集散平台3;在集散平台3一侧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4,在上学时段,骑行非机动车的师生可将非机动车通过师生非机动车推行坡道1,推行下至集散平台3,将非机动车停至非机动车停车区4,再通过师生人行坡道2上行至地面,在放学时段,反之即可;在集散平台3另一侧设置学生接送平台5;在集散平台3紧邻的学生接送平台5区域划定六个分区,且在每个分区正上方的车库顶板悬挂A至F字母标识牌,增加各分区的可识别性;带有标号的六个分区在上学时段无任何意义,即为学生接送平台5,但在放学时段作为小学六个不同年级或中学不同班级组合的区域,放学后车接学生步行下至指定标号区域,有序等候家长;学生接送平台5另一侧为连接地库双入口6的家长专用车道7;学生接送平台5长边方向,家长专用车道7另一侧为超车专用车道8,超车专用车道8起点与学生接送平台5起点相差一辆小汽车长度,终点亦是如此,目的是使已进入学生接送平台5的家长车辆在放下学生后可以直接左转由家长专用车道7驶入超车专用车道8后通过地库双出口9离开,避免过久等候前排车辆,同时又起到高峰时刻应急疏散作用;无学生接送平台5方向,家长专用车道7一侧为社会停车场车行道10;超车专用车道8另一侧为社会停车场车行道10,与无学生接送平台5方向的社会停车场车行道10相连通;在上、放学时段家长专用车道7和超车专用车道8承担接送学生功能,在其余时段作为可通过社会停车场车行道10直接驶入的社会停车位承担城市居民停车功能。

基于上述,通过在中小学校操场地面和其地下社会停车场之间架设多功能转换平台,可以实现早上既要送学生入学,又需自己上班的家长通过城市道路驶入地下社会停车场家长专用车道,将学生放至学生接送平台后方可离开,因管理方便,无需取卡和缴卡或缴费,节省时间,避免在地下车库出入口附近形成新的交通不畅,学生自己通过连接平台和操场地面的人行坡道进入校园,不仅安全、便利、省时,又可减少地面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同时也可有效的分散学生人流。骑行非机动车师生可以通过连接操场地面和地下疏散平台的坡道,将非机动车推行至地下疏散平台一侧非机动车区域,避免车辆日晒雨淋。放学时段,家长可将车辆停至地下社会停车场步行至等候区域等待学生。在非上、放学时段,家长专用车道和超车专用车道可作为社会停车位承担城市居民停车功能,可谓一举双赢。

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在学校出入口处设置高峰动态缓冲区域。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中小学校校门外集散场地面积过小,相关规范标准无明确要求,导致上下学高峰时段,接送学生的家长给正常过路行人造成通行干扰,更有甚者侵占非机动车道严重影响道路安全和畅通,如果设置硬性指标增加集散场地面积会造成平时校园用地面积减少和使用的不经济性。高峰动态缓冲区域不失为解决两者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在原有校门位置向校园内拓宽一个区域,采有可移动围挡设施明确校内外空间,增大集散场地面积,又在平时不减少校园面积。

以上设计付诸于实践需要多部门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项目前期需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给予保障实施。城市社会交通环境关系到每一位市民切身利益和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希望以此能够为净化大城市交通环境作出微薄贡献。

作者:孙强 张志涛 王岩 单位: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济南东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的应对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ylw/dljtlw/67949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