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证分析范文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证分析范文

时间:2022-01-22 10:14:19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证分析

摘要:

课程衔接质量是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管理等方面均存在问题。突出课程衔接的顶层设计、建立以能力衔接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校企联动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完善课程督导管理机制,是实现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课程衔接质量内涵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课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

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模式拓宽了中职学校办学向上延伸的渠道,为学生能力和学历提升提供了“立交桥”,也为高职院校办学提供了稳定的学生来源。江苏省高度重视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中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别于2014年、2015年要求各衔接院校以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为核心组织专项课题申报,就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旅游类专业在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参与衔接试点的院校规模和比例不断扩大,因此,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个案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对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质量内涵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的试点情况

江苏省自2012年开始有选择性地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或“3+3”分段培养试点工作,2013年及以后中高职衔接时段全部为“3+3”。由江苏省教育厅官方网站的信息可以看出,2012年有5所高职院校与11所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2013年有6家高职院校与10所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2014年有9家高职院校与21家中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其衔接的专业涵盖“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休闲服务”,后继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涉外旅游”“、酒店管理”;衔接的区域2012年以苏中和苏南为主,2013年、2014年不断扩展至苏中、苏南、苏北三个区域;招生规模由2012年和2013年的500-600人左右扩大到2014年的900人左右,2015年,参与衔接试点的院校、专业、规模同样呈现上升趋势,试点衔接区域由同一地区的院校衔接拓展到一所院校与几个地区的院校相互衔接,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代表,突显了专业化旅游院校的辐射优势。

二、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深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本文就开展试点项目的苏南和苏中地区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访谈,因为这两个地区试点院校集中,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经验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调查和访谈的主要对象为衔接学校的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和学生,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与开发、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江苏省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模糊、重复、错位现象对分段培养的4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抽样分析发现,有1所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所学校定位为中等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1所学校定位为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1所学校定位为导游和基层管理人员。抽样调查的4所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涵盖了从初中层服务人员、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到基层管理人员,存在表述不明确、同一层次不同学校定位差异较大的问题。对南京、无锡、常州、南通4所中高职衔接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查显示,其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涵盖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就业方向,但是缺乏与区域旅游产业对接的紧密关联性和针对性。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对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要求,衔接院校之间应明确规定中高职转段要求,如果中高职之间未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共识,将直接影响到转段是否成功及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体系缺乏一体化设计参加访谈人员中81.25%的人认为,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高职院校参与调查的人员中86.8%的人对中职阶段的课程设置了解情况一般,还有13.2%的人选择了不了解;而中职学校参与调查的人员中84.1%的人选择对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不了解或了解情况一般。参与调查者普遍认为:衔接学校之间各自为政,课程缺乏一体化设计及内容重复,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考虑不充分,课程设置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也不强。比如,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旅游学概论”“、旅游服务心理”、“旅游礼仪”、“旅游地理”、“餐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7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高职院校此7门课程的重复开设率也达到了70%以上。

3.课程开发缺乏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不管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目前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课程开发机制、措施与保障,中职教师主要承担中职阶段的课程教学,高职教师主要承担高职阶段的课程教学,缺乏校与校之间针对课程衔接进行合作开发。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关课程的研讨和交流活动,一是数量较少,时间较短,有的衔接学校之间甚至还没有开展过相互交流;二是交流不深入,高职院校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此外,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不高,课程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内容衔接性不强,甚至严重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的现状,此种现象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

4.课程实施与评价缺少有效的督导机制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高职院校较少参与,一些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中职学校无法完成的课程由高职院校师资参与完成,中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与模式了解甚少,同时,中职阶段如何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既定课程,如何进行评价,由谁进行监督与反馈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与传统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独立教学模式相差无几。虽然各高职院校都有教育督导部门,但是都没有开展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督导,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机制。在对参与衔接的中职学校的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更期望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较早地参与到中职阶段的课程教学中,从而提前了解和体验高职阶段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增强对未来升学的吸引力。

三、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意识层面:对分段培养模式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但是,从实际调查情况看,“3+3”分段培养因其试点时间不长,试点院校不多,招生规模有限,还没有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充分认识和普遍重视。就学校层面而言,参与项目具体实施的人员主要为教务处、招生和试点专业的主要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的理解远远不够,更谈不上深入分析和思考“3+3”分段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管理、对接、评价、师资等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学校和专业因为考虑中职学校生源素质问题缺乏对于试点热情和积极性,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缺乏对“3+3”分段培养模式的基本了解〔1〕。

2.实施管理层面:对课程衔接中的相关要素与资源缺少整合共享和管理监控课程衔接涉及教师、学校、企业、学生等教育的多元主体,需要对相关要素进行整合,形成一定的范式及方法。中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独立办学的特征使得要素的资源整合非常困难。比如,师资之间如何进行课程建设的交流与合作、校内外实训设备和场所如何为课程所用、企业如何发挥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等。在调查过程中,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都认为衔接学校之间缺少互动、交流与合作是影响课程衔接质量、产生衔接问题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建立衔接合作关系的院校与专业之间应就衔接项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协调学校与学校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具体问题,特别是构建提高课程衔接质量的相关制度与措施。

四、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课程建设的路径

1.问题入手,科研先行,优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顶层设计“3+3”分段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属于顶层设计的范畴,衔接院校之间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明确各自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为后续的衔接奠定基础。由于缺少系统分析和研究,导致在实际衔接过程中的目标错位、重叠、模糊等现状。因此,从问题入手,以科学研究的形式针对具体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江苏省教育厅2014、2015年度《关于做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深入调研专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对人才培养数量、层次、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的吻合程度进行分析,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具体到旅游管理专业就应当结合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产业对人才需求中质与量的要求,并转化为相应的课程模块,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2.立足现实,合理定位,以能力衔接为主线设置课程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已经成为现代职教体系下的新常态,参与衔接的院校应主动适应这种新常态并科学界定各自的培养功能定位,从课程衔接的角度来说,由机械衔接走向尝试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2〕。在中职阶段应强调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必须掌握基层服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服务技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工的要求。高职阶段应在此基础上突出对服务创新和设计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的培养,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3〕。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与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开展衔接的”3+“3分段培养过程中,两校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的框架和基于能力衔接的课程体系(见图1、表1)。

3.立足职业面向,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不同院校在衔接过程中课程设置与开发还应考虑未来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明确方向,校企联合开发课程,避免大而全、大而空或重复断层的状况。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中职学校的衔接过程中,在广泛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状况及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特征,将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确定为高星级酒店,专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此为起点,设计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开发。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优秀企业的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先进的企业文化渗透于课程内容中,将优秀的企业专业化人才纳入师资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共同参与实际教学。同时,建立衔接学校专业教师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就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要求等进行交流,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4.强化督导管理,注重课程衔接质量内涵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的层级结构基本由三个层级构成,一是领导决策层,二是管理职能层,三是具体实施层。其中,督导管理就属于三个层级的中间层,起着对上负责、对下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具体“3+3”分段培养课程衔接质量内涵的提升,首先要明确督导的构成,应形成一个由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督导团队,至少应涵盖参与衔接的院校、企业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同时,督导人员应熟悉职业教育的规律与内涵,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特征和要求把握准确,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相关内容掌握到位;其次,要形成基于质量提升的督导管理机制,如督导的时机、内容、方法、评价、反馈与激励等,形成与课程衔接相吻合的过程性督导闭环。

参考文献:

〔1〕周丽.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4,(28):31-34.

〔2〕徐宏伟.能力观视角下的职业课程课程整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4,(19):38-41.

〔3〕周丽.现代旅游服务业专业群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9-13.

作者:周丽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证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lygllw/6862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