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浊毒医治黄褐斑研究范文

中医浊毒医治黄褐斑研究范文

时间:2022-11-16 04:41:12

中医浊毒医治黄褐斑研究

作者:王丽丽朱胜君张金虎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康复科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疾病,大多表现为对称性色素沉着,多发于女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物理化学因素、药物因素、炎症性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黄褐斑属中医学“黧黑斑”和“面尘”范畴,目前西医仍没有治疗黄褐斑的特效药物,外用药物及光疗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色素反弹现象非常严重。近年来浊毒学说已被逐渐应用于疑难病的治疗,文献中尚未见到从浊毒理论论治黄褐斑的报道,本文浅谈浊毒理论与黄褐斑的相关性,期望寻找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新思路。

1中医对浊毒的认识

浊,与清相对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指出了浊既指与功能相对的水谷精微,又指排泄的污浊之物。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指出:“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提出浊为邪气,浊与湿相同。清•石寿堂《医原•湿气论》明确提出湿为浊邪。结合临床观察,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之浊邪指水液代谢障碍的产物,湿聚成浊,湿为浊之源,浊为湿邪之甚。广义的浊泛指体内一切秽浊当除之物,如气浊、血浊、痰浊等。“毒”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毒:“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广义的“毒”即“邪”。狭义的“毒”指内生毒邪,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以致邪气亢盛,败坏形体而转化为毒。它既指病因,又指病机,我们所说的毒,常指狭义之毒。现代社会,毒邪多由热生,热为毒之渐,毒为热之极。所谓浊毒,指能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代谢产物化生的具有缠绵难愈、深重难治特点的病理产物。体内痰、瘀、水、血、气久郁不解,均可化浊,浊聚成毒,而成浊毒。临床以浊蕴久聚成毒形成的浊毒为多见。浊毒为病,多易结滞脉络,阻塞气机,缠绵耗气,胶着不去;浊毒伤人,性烈善变,伤及营卫,损害气血。浊毒致病特点:第一,浊毒性热、质浊,热可耗血伤气伤阴,浊可阻滞经络气机;第二,浊毒为患,其病势必缠绵,病程较长,较多变证,预后常不佳;第三,浊毒为患,多可先侵及脾胃,进而浊毒之邪可以累及它脏;第四,浊毒为患,浊毒之邪可随气之升降而达全身,内而可脏腑、经络,外可达四肢、肌腠,浊毒为病,既可损耗气血,又可损阴伤阳;导致疾病种类多变,表现复杂,常为疑难之症。第五,浊毒为患的症候特点:若浊毒郁蒸头面,可见面垢晦浊黯滞,常有大便粘腻、排便不爽等,小便黄,舌苔以黄腻苔多见,从脉象上观察多见弦滑或弦数。治疗浊毒证一般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化浊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使体内浊毒病理产物例如热毒、瘀血、湿浊化解,恢复气血津液的正常生理功能。

2黄褐斑从浊毒论治的依据

《诸病源侯论•面黑皯侯》中记载有:“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皯,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皯,若皮肤受风,外治则瘥,脏腑有饮,内疗方愈也。”指出气血失调,浊邪内生,是病理环节。《外科正宗》指出:“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指出火邪为患,说明黄褐斑的病性偏于热,热邪与浊邪胶着,符合浊毒性热质浊,耗气伤阴血的致病特点,浊邪热毒伤及营卫气血,而导致颜面失养,无华晦暗。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因多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风邪外客等导致。首先,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痰瘀内生,阻碍气血,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颜面失养。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痰湿内阻中焦,晦浊之气循经络而上熏于面,蕴结肌肤均可酿成褐斑。肾水亏虚,肝阴失养,阴不敛阳,则肝火旺盛,热邪内生,煎熬津液阴血,热凝血瘀,炼液为痰。因此,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瘀血痰浊内生,阻滞经络,气血不能上荣头面,面部失养是病机关键。总之,黄褐斑病位在肝脾肾三脏,病理产物为瘀血以及痰浊。因此,我们认为黄褐斑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积滞日久而为浊毒,作为新的致病因素,阻碍经络气血运行,面部肌肤失养,浊毒郁蒸头面,而见面垢晦浊黯滞,形成黄褐斑。因此黄褐斑从机理上符合浊毒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又反过来做为新的致病因素损伤脏腑及经络气血的这一特点。从黄褐斑病程来看,兼具浊毒致病特点即病程漫长,疾病缠绵反复,不易痊愈。浊邪为体内病理产物,浊邪蕴积体内,结滞脉络,阻塞气机,缠绵耗气,胶着不去而酿毒邪,因此它既是诸多治病因素导致的一种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病因导致疾病加重反复。因此黄褐斑发病缓慢,而治疗见效慢,疗程较长,病情缠绵,容易复发。从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证候来看,患者多数有舌苔黄腻,脉滑,大便粘滞不爽,多为浊毒症候。且浊毒致病,常有面垢晦浊黯滞,也符合黄褐斑临床特点。

3从浊毒学说论治黄褐斑

传统在黄褐斑治疗上多分为肝肾阴虚、肾阳虚证、肝气郁结、脾虚湿蕴等,但据我们临床观察,以传统分型辨证论治,虽可以取得疗效,但是存在疗效局限、见效缓慢、不易根除、容易复发等问题,考虑到疏肝、健脾、养阴补肾等治法在病机环节中,只是解决了相关脏腑的功能失调,对于病理产物“浊毒”没有针对性的治疗,因此在常规治法中,注重化浊解毒,加入芳香化浊、利湿泻浊、清热解毒药物,既能清除病理产物,阻断发病过程,又能避免病理产物做为新的病因,导致疾病缠绵反复,从而增强疗效,加速痊愈。对浊邪的治疗有两个途径:一为芳香化浊,砂仁、紫豆蔻、藿香、佩兰之属,芳香温化之品能悦脾醒脾助运,使湿浊内消。浊为阴邪,“非温不化”。二为淡渗利湿,茯苓、泽泻、薏苡仁之属。治疗毒邪热邪,常选用夏枯草、栀子、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芩等。

4典型病例:

刘某,女性,39岁,2010年8月17日初诊。两侧面颊部褐色斑2年,2年前因工作劳累情志不畅等,逐渐出现面颊部褐色斑点,逐渐加重,区域扩大,时有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大便粘腻,食后胃脘胀满,痛经严重,饮食尚可,睡眠欠佳。查体:两侧面颊可见3cm×4cm大小深褐色斑,分布不均匀,舌质黯,舌苔厚腻,脉弦滑数;证属肝郁脾虚,浊毒瘀阻;治拟疏肝和胃,理气化瘀,化浊解毒。处方:丹皮15g,栀子15g,柴胡10g,郁金15g,白术15g,云苓15g,当归15g,白僵蚕15g,薏苡仁30g,茵陈15g,连翘10g,桃仁10g,红花10g,砂仁6g(后下),夏枯草10g。水煎2次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日1剂。服药2周后复诊,黄褐斑区域颜色变浅,范围缩小,口干苦及急躁均好转,痛经减轻,饮食睡眠二便尚可。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共治疗2个月,黄褐斑基本痊愈,随访至今,尚未复发。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医浊毒医治黄褐斑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zypkxlw/6126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