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范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范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会计专业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无论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凸显滞后。而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高等的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会计人员。为达到这一目标和体现这一定位,高职会计教学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应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用人才”。教学模式应采用“双证式、多方向”教学模式,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已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社会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从2007年6月开始,就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需求现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利用暑期先后走访了多个企事业单位,还采用了问卷方式,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与社会需求状况,通过调查整理表明目前社会招聘的专业数量中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双方出现某种不平衡状况,因为各大企业招聘会计人才都注明要有两年以上会计岗位经验或有会计师资格证的高级财务人员,而且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备各项综合素质能力,如思维敏捷、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对一个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说,当然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毕业的实际就业率不容乐观,这使会计教学界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定位不一致

从现有不同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么是照抄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知识通才”;要么认为高职生是高考落榜生,低人一等,只能做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谈不上什么素质和能力,只要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就行了,谈不上什么培养目标。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高职会计人才缺乏认真、科学的研究。因此,树立明确、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否则,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势必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很难达到。

2.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把所有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会计教育仅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会计实训操作的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差,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3.会计实务的理论教学和实务没有有机结合

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学生思维闭塞,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习被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教师虽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如何把这些知识转换为能力。若遇到实际会计工作中如怎样编制会计会录、怎样编制报表,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就不知如何下手,就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且许多会计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其实践性教学也不可避免带有强烈的理论色彩。

4.实训实习力度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开设了实训课程,但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如在进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实训时,同学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文字表达的经济业务写出借贷方程式,根据借贷方程填写记账凭证,而不是通过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而且实习资料陈旧,和现时业务不相符。流程单一,一个人既做出纳,又当会计还兼财务主管,不具有仿真性,所以不能真正起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的。

我国多是政府办学,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单位基本不愿意接受学生去实习,最终实习这个环节就不了了之。

三、构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新模式的设想

1.会计实践实验教学中仿真教学法应用模式构建的机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观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观新理念的界定和理解。高职教育要落实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其毕业生必须:“学会工作”,参加工作能够马上胜任相应的工作而不需要职前培训,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一些难度不同的工作任务,获得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并积累初步工作经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观是适合于实践实验教学的新理念,它是教育学的一种新摸式。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努力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模拟职场行动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模块项目从简单到复杂,每一个项目模块都体现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和评估反馈这一整个过程。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所有学习过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以简单够用为原则。

(2)仿真教学法在会计实践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观。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观体现了深刻的内涵,会计实践实验教学目标具有方向性、技能性与系统性,它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强调最终是“为了工作而学习”,要求教学与未来的工作趋向接近,将被动的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仿真教学法在会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正是工作过程导向观的具体实施,尤其是仿真公司模式为学生营造了职业环境,学生在模拟中以实际岗位进行操作,师生、生生和谐互动,因此,仿真会计实践实验教学正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观的行动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观正是仿真会计实践实验教学应用模式的构建机理。

(3)仿真模拟公司的运行实施。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学系统,应依系统论观点设计教学模式,它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要素形成的整体。会计实践实验教学应设置反映资金运动全过程的、包括体现各种内外财务关系、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的完备的组织机构。基于仿真教学法的会计实践实验教学下的模拟公司,应设立以反映和控制资金运动的财务和会计组织机构为主体、根据公司资金运动的流程设计的组织机构,如设仓库组、工资组、成本组、管理组、综合组等,并要为每组配备会计人员,其岗位一般为会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同时,还应建立其岗位责任制及规章制度,人员之间既要相互配合,又要相互监督,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精神。为配合主体部门的运作,还应设置与主体部门相关的公司内外职能部门,以协调财务关系。硬件方面应配备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电话、传真机、复印机、数码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及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和实验商场等辅助场所。软件方面可以选用已开发的现成软件,也可以为体现自身特色而与企业共同开发软件。在构建仿真模拟会计实践实验系统时,应考虑能使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学生均能够受益,以实现以较少的单位固定费用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用的目的,即在软硬件的配备等方面应留有余地。

2.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紧密联系

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每学年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时,老师都应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学生财务软件(用友、金蝶)、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目前社会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专项技能,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考试。如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等。同时加强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与创新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能力。

3.教学方式改革的目标以增强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要增加实践性课时比例,力争使实践性课时占课时的40%以上,为此要改革教学计划,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增大实践实训课时的比重。同时,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更新理论知识,到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和指导教学计划的制定。着重加强学生课程实践技能的操作,学生综合模拟实习技能的操作以及财务会计软件的技能操作。最好能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并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在社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充分消化融会贯通所学知识。

目前,高职教育已由原来的“数量规模型”发展到现在的“内涵质量型”,而高职会计专业又是一个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有利于为今后会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不足,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