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学生测评范文

高职院校学生测评范文

高职院校学生测评

1研究设计及主要过程

1.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与在校生人数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总的来说,市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模增长难以实现同步发展。这种现实情况,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思考:怎样做到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

“顾客满意”是现代企业经营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现代企业的经营宗旨。“企业”、“高职院校”虽属不同的行业,运行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进口”与“出口”越来越走向市场化,因此,“顾客满意”战略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

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产品”,更是高职院校服务的“顾客”,是高职院校服务的直接对象。尽管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非常复杂,有一些干扰因素,但正如企业实施顾客满意战略一样,学生满意度高低还是应成为评判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准。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从“条件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在满足学生需求(源于市场需求)、提高学生满意度的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测评工作的范围仅局限于教师教学方面,没有系统地关注被服务对象对所进大学的总体满意情况;测评结果也只是用于教师的年度考核,很少有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制度;在测评学生在某方面的满意情况时,常用“在一定数量的目标学生中,满意学生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这无法全面反映各因素对学生满意度总体的影响程度。

“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的范围定位于高职院校的一切教育工作,教学工作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为切入点,试图从学生“顾客”的角度,构建一套系统化、实用化的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1.2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课题界定

(1)“高职院校学生”是指近三年来接受过被测评学校所提供的高职教育服务的学生对象,既包括在校学生,也包括已离校学生。

(2)“学生满意”是指学生在接受高职院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后,对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价值等与自己的预期相比较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或是失望的心理感受。从运行周期来看,考察的周期可能是一个学期或学年,或学生的整个在校期间。

(3)“学生满意度”是对“学生满意”做出的定量描述,是“学生满意”的程度,用来衡量其感受水平。

1.2.2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其满意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评价一所高职院校的好坏时,学生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考虑的;二是“学生满意度(指数)”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是怎样排列的;三是高职院校学生求学的主要动机(求学目的或需求)是什么;四是如何通过对“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反馈,达到满足学生求学的目的(满足其需求),提高高职教育服务质量。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研究,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初步确定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的指标体系与权重;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提高之对策,即形成有利于学校学生满意度、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大致如下:一是确定研究思路与方案。课题研究紧扣“学生满意”,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及收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主旨,自觉坚持用客观、真实、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二是收集、检索及整理相关文献与资料;三是着手专题研究。根据课题设计方案和开题论证专家所提出的建议,课题主要侧重于“测评指标体系”与“提高学生满意度的对策”两个专题的研究。按照统计分析的要求,先后到湖南4所高职院校对1000余位学生进行了调查,采集到了学生评价所在学校满意度行为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与相关数据。同时,通过座谈会、专家访谈等活动形式进行观点提炼。例如,2007年4月抽取了50个班级的学习委员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收集意见反馈。2007年5月课题组成员对各专题初步成果进行讨论。2007年6月先后访谈了3位专家,请专家对各专题研究初步成果进行论证等;四是集中进行综合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与研究报告。

2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

2.1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课题组在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满意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其主要结论为:

2.1.1学生对所读高职院校进行评价是全方位的

正如顾客评价企业一样,“100-1=0”也适用于学生顾客对高职院校的评价。学生顾客对所读学校是否满意,不仅仅受其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影响,而且与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相关。学生是否满意至少会从“吃、住、学、玩”四个方面来衡量,“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至少应由学校形象、基础条件、教学质量、学院管理、学生支持与学生发展六个部分组成。

(1)学校形象。学校的历史成就及社会对学校所做出的综合评价。学校形象形成了学生对某高职院校首要的“心理认知”,是学生选择是否进校以及进校后是否满意的重要参考因素。

(2)基础条件。学校在“吃、住、学、玩”四个方面的硬条件,这对学生进校后的生活、学习质量有较大影响,是对高职教育服务水平与质量是否满意的基础保障。

(3)教学质量。学生在“知识、能力、道德品质及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方面获得提高”的程度,是学生衡量是否满意的主要指标,也是学生求学的主要目的。

(4)学院管理。主要指学校内部的综合管理。比如办学指导思想、校风校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后勤管理等。

(5)学生支持。生校、生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助学政策以及奖学金在数额、等级方面的评定。

(6)学生发展。学校在校园活动、就业服务、就业率、就业质量方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关心与提高程度。

2.1.2教学质量在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中所占比重最大

学生在评价高职院校各方面的条件时,其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给予的权重最高(0.4011),其极差为0.3583。这说明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均为教学工作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

排在第2位的是学生发展(0.2318),说明学生在关注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很关注自身的发展情况。其他依次为:学院管理(0.1584)、基础条件(0.1012)、学校形象(0.0646)、学生支持(0.0428)。

2.1.3实践教学在教学质量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衡量教学质量的4个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分别为0.5061,0.2767,0.1384,0.0788。这说明学生对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需求尤为迫切,最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学习。

2.1.4高职学生的求学需求是分层次的

首先,高职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最高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笔者对220位高职学生进行了毕业意向调查,对问题“您大学毕业后会……”的回答中,有8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而表示向高层教育及学术等方向发展的学生则很少;其次,由就业引申出的次级需求是学生“在知识、能力、道德品质及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方面获得提高”;最后,由次级需求派生出的是学生对学校在师资、教学、生活等办学条件方面的基本需求。

2.2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的对策

(1)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应是办学观念的建设。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在高职生的需求层次中,学校在师资、教学、生活等软、硬条件方面的建设给学生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制约着学生次级需求“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与最高需求“顺利就业”的满足程度。可见,学校应加大软、硬条件的建设力度。

目前,很多学校在硬件方面的投入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软件建设方面却重视不够。在学校的软件建设中,办学观念的建设指导着学校的一切工作与行为。高职院校应将学生作为学校的一级外部顾客,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变“条件驱动”为“需求驱动”,这是提高学生满意度与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

(2)高职院校应提倡“以生为本,以需定教,教学相通”的高职教育质量观。企业,尤其是成功的企业,其经营理念均为:以需定产,始于市场,终于市场,以此求得生存与发展。

“需”指学生的需求,最终来自于用人单位、社会与家长。高职院校在设计一系列教育服务内容时,应在密切关注社会对高职人才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情况,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实施主体还应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适时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与方式,更好地实施“以需定教”。课题组成员就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施“以需定教,教学相通”时,学生非常感动,出现了诸如“……,尤其在乎学生对课上的教学反应情况,由此可见老师属于非常优秀的教师代表”这样的评价。当然,高职院校学生受其自身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其需求有时是盲目的、短期的、非完全理性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引导。

(3)“讲—练—评”教学法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高职学生的最高需求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为中心。就目前来说,课堂教学仍然是高职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除直接影响着学生满意度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外,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讲—练—评”教学法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讲”即教师要将本此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精讲”给学生;“练”——训练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在扩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不断挑战自我,培养坚定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评”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教学环节。“评”是指在“练”的基础上,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对上台小组或个人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包括生生互评、教师讲评,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纠正错误与引导深化的教学目的,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与向他人学习的学习能力。

“讲—练—评”教学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的相互作用,而且该方法的每一教学环节均为能促使学生进行真正有效的学习而设计,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更好地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3课题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1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

3.1.1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创新

(1)研究内容。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国内外虽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至目前为止,系统地、全方位地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的理论却未见成果,也未见推广应用。另外,提出“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这样的研究课题与内容,可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人民”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质量是否满意,应由外部顾客如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是否满意来衡量,而学生是首要的外部顾客。

(2)研究方法。在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中,学生是测评的主体,课题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研究成果始于学生,终于学生”,研究过程自始至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生放在首位,很有针对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对大量的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之上,同时运用比较研究,并借鉴现代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进行深层次论证。

3.1.2研究成果上的创新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研究,丰富了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内涵,更新了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观念。

(1)对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课题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评价不仅限于“学”,应该包括对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评价。具体包括“吃”、“住”、“学”、“玩”四个方面,“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衡量尺度有了新的认识。本课题研究基于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视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高职院校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高职院校的最主要的顾客。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学校服务的对象,其满意程度也应直接反映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高低。

(3)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与学校办学质量提出了若干新的观念与对策。首先,提出了新的办学质量观念。学生既是高职院校的“阶段产品”,也是高职院校的“顾客”。市场、顾客才是高职院校办学活动的中心,学校应实行“学生导向”,“以需定教,教学相通”,其运作公式应是:销—供—产(市场、学生需求—学校配置资源—提供适合的学校服务—满足市场与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转变办学质量观,坚决摒弃传统的uo;供—产—销”的办学思路。办学质量如何,应当是市场、顾客说了算,专业与课程设置应逐步从“条件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其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讲—练—评”教学法,能使学生将学到的“够用”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与培养足够的应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

3.2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以“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测评”为切入点研究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及学校的发展问题,本课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比如,高职院校具体实施学生满意战略时,如何将学生满意度测评工作纳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如果将学生理解为高职院校的“顾客”,主管部门如何利用学生满意度来监督、管理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高职院校如何面向市场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