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农村全面做好三农工作实施意见范文

农业农村全面做好三农工作实施意见范文

时间:2022-04-21 03:37:24

农业农村全面做好三农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各级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做好“三农”各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落实视察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一个率先,两个进位”的总体目标,围绕促进三生共融、建设幸福、打造康美家园的发展思路,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重点、强基础、保安全、促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主要目标。2019-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7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城乡垃圾收集转运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乡村文化、乡风文明、农民素质有效提升,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顺利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二、坚持扶贫1号工程,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因地制宜抓好精准施策。坚定不移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稳步实施扶贫“1234”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富民增收产业,切实解决好贫困户稳定增收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对已脱贫人口,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严格按照《县脱贫户边缘户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做到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继续落实教育脱贫、健康脱贫政策,杜绝因学因病返贫现象;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兼顾贫困户和边缘户,打好“政策补丁”。

(二)培育壮大脱贫增收产业。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突出抓好红草莓扶贫引领,加快发展草莓、稻虾、薄壳山核桃、西甜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龙头+基地+贫困户”帮带发展模式,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要求,选择“村班子强、有一定资源、有发展潜力”的部分贫困村,开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探索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扶持乡村购置村集体“扶贫车间”,2019年建成“扶贫车间”55家。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出租土地、入股分红、就近务工、盘活资产等形式增加收入。健全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政策兜底的“3+1”保险保障体系,实现农业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目标价格保险防范全覆盖。

(三)扎实做好结对帮扶。持续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进一步统筹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力量,形成帮扶工作合力。加强帮扶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及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管理,全面推行“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解决生产生活现实难题。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引导,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进一步改进扶贫工作方式方法,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设置公益岗位等机制,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与颍上县高效互动联动,全面落实县域结对帮扶任务。

(四)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覆盖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严厉查处贪污、侵占、私分、截留、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深入研究谋划、加快整改落实各级各类巡视、巡察、督查、检查及考核发现突出问题。进一步畅通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三、坚持绿色引领,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严格执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为载体,积极探索建立粮食稳定生产核心区,全县粮食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强化粮食市场监管,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健全应急供应体系,加强粮情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做大稻虾产业。在河、湖、湾、库等水利条件优越地区,大力发展以稻虾共养为代表的生态循环农业;以红旗、永丰、杜集、堵龙背、明城寺等五大水库为核心,以庄墓河、高塘湖、荒沛河、瓦埠湖两岸为纵深,建立“五圈四带”20万亩稻虾共养产业示范区。

2.做强稻虾米品牌。大力培育稻虾米子品牌,到2020年形成3-5个有影响力的品牌。积极引导“丰大”“精润”等知名加工企业开展稻虾米业务,建立“产+销+订单”销售模式,做大做强稻虾产业。选取3-5个适宜江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建立集品种展示、种苗繁育、示范推广一体化的千亩稻虾米产业孵化中心。

(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产业兴村富民强县行动,继续实施现代农业“310”工程,加快推进草莓产业提升,实现薄壳山核桃、山芋、南瓜和稻虾共养健康稳定发展。到2020年,薄壳山核桃等经果林面积达8万亩左右,稻虾共养面积达19万亩左右,山芋、南瓜面积达5万亩左右,草莓产业全面提升,形成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一镇一品”示范乡镇(区)。

1.做强草莓产业。在中北部地区,大力实施草莓产业提升工程,提升发展以20万亩草莓为代表的特色瓜果产业,重点推进草莓产业提升“双千万”工程,探索草莓产业产值、品牌价值“双百亿”倍增提升路径,全力创建部级农业产业园。用好“中国草莓之都”“中国设施草莓第一县”“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国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全国优质农产品一村一品十大知名品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等国字号品牌,进一步创优品质,保障安全,着力培育草莓十大子品牌,扩大线上线下销售规模。

2.发展岭上产业。在江淮分水岭岗区,扶持发展以薄壳山核桃为代表的林果产业和高粱为代表的杂粮产业。以“顺源农业”“洽洽坚果派”等为龙头,打造集品种展示、种苗繁育、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万亩坚果产业小镇,建立万亩岭上薄壳山核桃产业基地;以“东海农业”为龙头,适量发展大果榛子等坚果产业,建立万亩榛子产业基地;以“江淮园艺”为龙头提供种苗,以“民丰”“东宝”等为龙头提供加工订单服务,建立万亩岭上南瓜、山芋产业基地;依托茅台集团和迎驾酒业等订单优势,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调优产业结构,在高岗易旱地区大力发展高粱订单生产,变对抗农业为适应型农业。

3.做优特色产业。坚持把特色农业做大规模,规模农业做出特色,特色规模农业做出品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行动,着力打造东部万头奶牛+万亩牧草基地、双墩立华百万雪山草鸡产业基地、吴山绿色南冬瓜生产基地、左店陆桥千亩青萝卜生产基地、朱巷庞古堆红辣椒产业园、陶楼高塘青辣椒产业基地、罗塘乡万亩甜瓜基地、庄墓湖东万亩水产蔬菜基地、陶楼镇万亩桃园、义井乡葡萄产业园,形成组组有大户、村村有特色、乡乡有规模、业业有龙头的优势局面,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着力挖掘庄墓圆子、罗塘红烧肉、下塘烧饼、朱巷仔猪、吴山挂面和贡鹅传统美食文化,实现特色产业品牌化包装、订单化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4.壮大都市休闲农业。充分利用省会城市城郊县区位优势和百强县经济优势,以建设“绿色生态”为目标,以实施现代农业“310”工程为主抓手,主打“生态、休闲、健康、人文”四大形象牌,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狠抓草莓、瓜、果、稻虾等特色休闲农业,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举办休闲农业节庆,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向中部龙门寺、北部草莓和南部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集聚,以草莓等特色农产品采摘、农耕文化和农事体验为支撑,以梅冲水库、张桥水库等水面资源游乐开发为重点,培育北城幸福庄园、岗集青峰岭、杨庙好土堡、马郢、庄墓硕然等休闲农业示范点,形成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观光线路,促进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业融合发展。2019-2020年每年创建旅游乡村示范村3个以上,新增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0家。到2020年,创建3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突破150家,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50万人次,营销收入突破5亿元。

(三)力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加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带动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引导种养企业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等环节延链发展,兼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扶持农户个体发展,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9-2020年每年新培育示范性农民合作社5家以上、家庭农场10家以上,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100家以上。推动农产品加工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南部以双凤经开区食品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食品深加工业,中部在杨庙镇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北部在镇强化草莓、瓜果深加工园区建设,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逐渐形成以丰大集团、金润米业、永迪油脂为依托的粮油精深加工产业群,以伊利乳业、新希望白帝为依托的乳制品加工产业群,以东宝、荣丰公司为依托的蔬菜、水果加工产业群,以长风公司、鄂尔多斯为依托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群,以立华禽业、九牛牧业为依托的饲料加工产业群。到2020年,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0家以上,其中部级龙头企业达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20家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创建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监管、质量、标准、检测检验体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者、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覆盖县、乡镇(区)、村(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严格落实绿色有机农产品“禁用清单”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许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等制度。加快制定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种类齐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推动物联网等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严格执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产品标签标识和产地追溯等制度,完善农产品追溯信息及产地准出电子信息生成和查询。到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65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50万亩,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探索实施智慧监管。

(五)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以县、乡镇(区)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校为支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格局。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机制,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鼓励科技人员以团队带项目形式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农技人员可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得合理报酬或股权、期权分红。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抓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实施。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围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玉米等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引进推广新型农业机械装备,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2019-2020年每年新建科技示范点20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不低于80项(台套),新增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服务组织不低于5个,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5%以上。

四、坚持规划先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突出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制定《县乡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按照保持乡土风貌、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和四类村庄建设模式,统筹衔接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乡村规划要体现村庄自有独有特有的居民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契合山水纹理、道路肌理、林田地理,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彰显不同于城市的自然性、原生态、错落美,做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健全完善农村建房审批流程,试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占、违规占地等违法行为。

(二)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突出分片分区分带推进,按照“1+6+N”模式(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6大功能区概念规划和若干个具体村庄详细规划)规划,逐片逐个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全县谋划布局6块乡村振兴功能区。南部沿江淮分水岭脊背规划建设“岭上乡村振兴”示范区;北部沿高速连接线、S311、合水路,打造20公里“U”型草莓产业观光带;中部规划建设龙门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振兴示范区;中部沿蒙城北路沿线,打造新产业、新田园、新农村“三新战略”乡村振兴示范区;东西部,分别以合水路、合淮路提升为主线,打造农业“U谷”乡村振兴示范区;西北部沿瓦埠湖、庄墓河打造行蓄洪区产业振兴示范区。2019年,完成岭上乡村、草莓产业、杜集“金丰”、庄墓湖东、杨庙马郢等五个片区规划,率先启动青峰岭、马郢乡村振兴示范建设;2020年,围绕“五个一批”谋划项目,重点推进五大片区规划建设,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提档升级。

(三)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原则,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建设规划格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整合农村基础设施及环境综合整治、通村道路、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资金,对闲置废弃、具有安全隐患的空弃住房进行复垦复绿或综合利用。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示范乡镇、村(居)创建,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和电网保障水平。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等专项整治。到2020年,建设25个以上中心村污水处理站,完成改厕2.5万户以上。立足整齐清洁、赏心悦目、各具风味,全面完成合淮路、合水路沿线通道风貌整治。加快产业发展,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积极培育下塘、吴山、朱巷等中心城镇。

(四)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河湖养殖、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努力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健全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科学减量使用农业投入品,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完善秸秆和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制度,推进养殖粪污治理。到2020年,地膜综合回收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0%、90%、90%以上。

五、坚持夯实基础,补齐“三农”发展短板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增强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未来5年新增3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现水、路、林、田、电综合配套。自2019年起,每年建设10万亩左右高标准农田、推广2万亩左右高效节水技术,到2020年底,全县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左右,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以上。实施“四好水利”工程,启动北水南调、西水东调和湿地等生态水利项目,推动瓦东干渠、黄花山干渠综合治理和滁河景观带建设。以水利基础条件改善为重点,积极争取小农水工程项目,有效治理防汛抗旱减灾体系薄弱环节,全面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续建设任务,改建衬砌斗农渠120公里,新建小型塘坝58座。

(二)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织密线路班次,加快建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公交线网。加快推进“六纵十六横”大交通体系建设,建成S311一期、水九路二期等省道升级工程,蒙城北路、淮南北路北延,魏武路、五湖大道、濛河路西延等城乡干道。全面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积极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加快实施城乡供水污水一体化,完善管网配套,构筑“两纵三横、四源互保”供水体系。加快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做到垃圾及时收储、转运、无害化处理。完成县级水源地规划调整,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三)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以“主体+农户”形式统一采收农产品,鼓励企业以“订单农业”形式发展直销,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销衔接能力。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绿色、有机、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已建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底,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支持谊品生鲜、巴莉甜甜、张二嘎食品等现有企业扩张提质,持续做强食品加工产业。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加大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包装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仓储贮存等设施建设力度,2019年-2020年每年新建果蔬保鲜库10个以上,新增冷库库容6万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打通向东辐射的农副产品物流通道。借助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农交会、农博会等平台,加大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创建全省农村电商示范县。

(四)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经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生产性服务。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改造提升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服务、健康养老、信息咨询等为重点的新兴业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基层站所改革,强化镇村为农服务体系建设。

(五)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坚持“高大疏密、多厚青彩、乔灌草花”的布局原则,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深入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实施北城“511”绿化提升、竹海三期、红颜湖公园项目。规划建设岭上“氧气带”,全面保护古树名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乡村建设。加强湿地资源管护治理,全面抓好生态湿地、庄墓河行蓄洪区、荒沛河(杜集段)、高塘湖(镇)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提升湿地生态。

六、坚持共享共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一)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实施城乡居民住院统筹、普通门诊和门诊慢性特殊疾病补助、大病保险等相结合的医保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医保工作健康发展。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政策。严格落实农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要求,统筹推进城乡卫生资源公平配置,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加快建设中科大附一院北城医院,围绕病有所医,优化整合乡镇(区)卫生资源,扩容提质中心卫生院,开建杨庙镇、岗集镇等卫生院,加快建设下塘镇卫生院,巩固扩大医联体、医共体成效,提高家庭医生履约质量,提升全县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围绕老有所养,鼓励支持居家养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投入运行县城养老公寓;充分利用闲置学校、养老院闲置床位等资源,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模式,每个乡镇(区)至少有一个社会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全面推进“救急难”工作。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

(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整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流程,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行动,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困难群体代缴最低档次养老保险费政策。优先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持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巩固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校车安全、体育惠民、农民体育健身等工程,完成农村幼儿园、小学运动场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推动优质资源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均衡发展常态化。

(四)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建成适应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发展智慧气象,建立健全与灾害特征相适应的预警制度。建立农村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提高农村灾害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推进岗集镇等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健全县、乡镇(区)、村(居)为民服务体系,建立村(居)全科代办窗口。

(五)重视发展乡村文化。加快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非遗传习所、农村固定放映点,规范化管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服务站点。实施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推进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科学化、高效化、均等化、便民化。开展“书香”“百姓大舞台”、文化“六进”系列活动。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乡村休闲游、生态观光游、民俗风情游等特色旅游,努力走出一条产业新、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七、坚持深化改革,增强乡村振兴工作活力

(一)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坚持正确方向、尊重农民意愿,在试点先行、防控风险、严守政策底线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整合农村、政府和社会各种资源要素的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三变”改革,全县50%以上的村(居)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二)大力实施“双千工程”。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增减挂项目,吸收入股、租赁土地、整合结余村集体土地等方式,实现有条件的村居拥有1000亩左右的土地经营权;在项目安排、新增耕地奖励资金分配等方面,优先支持村集体购置工业厂房1000㎡以上。自2019年起,每年重点开展10万亩左右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支持50个以上村居购置集体工业厂房,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壮大。

(三)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明晰农业水权,继续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产权,颁发产权证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地表水综合治理,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引导群众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用水技术水平。

(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工作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允许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建设。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五)加快供销流通改革。深化供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六)全面落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农机具购置补贴奖励政策。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更多金融信贷资金投入“三农”。积极构建小额信用、抵押担保、担保机构保证贷款“三位一体”的农村信贷产品体系。用好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发挥县级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为“三农”小微企业、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户提供保证担保。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立完善的“三农”保险补偿机制。

八、坚持综合治理,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主题,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制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服务基层群众能力水平。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探索推行村干部职业化。

(二)强化村级组织作用和服务功能。全面理清村级组织功能定位,实现村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强化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服务农民、树立新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将相关代办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办理。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全面落实村社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

(三)创新完善镇村治理体系。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乡镇、村(居)综治中心及信息化建设。加快社会治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完善智能化防控网、常态化治安巡逻网、精准化预测预警网、明晰化公共安全网、专业化维稳处突网等社会治安防控机制。积极推广“自治、法治、德治”治理模式,加强多元矛盾调解机制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弘扬乡村文明新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农村婚嫁彩礼、人情礼金“限高”等为重点,持续抓好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群众精神风貌。

(五)营造“三农”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公开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廉政风险防控图和“小微权力清单”,督促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基层干部,努力为履职尽责的乡村干部免除后顾之忧,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九、坚持统筹协调,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总体要求

(一)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乡镇(区)、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承担起县域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脱贫攻坚、乡村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引导、组织推动、示范服务、监督管理职责,认真开展农民增收行动。建立乡镇(区)、县直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和科学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乡镇(区)领导班子,对实绩突出的优秀“三农”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三)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引导“三农”干部主动扎根基层,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决杜绝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考核督导事项,切实为基层减负。统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积极培育农村创新创业队伍。鼓励涉农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大力开展柔性人才引进,有计划引进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各类人才。制定落实项目攻关、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帮带等工作计划,支持本土人才在农村一线发挥作用。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入乡村振兴。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按先建后补、以补促建的原则,对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农村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和按规定投资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给予补贴。支持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及个人协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强化农村筹资筹劳使用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创新农村建设管理方式,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优化招投标适用范围,让农民更多参与并从中获益,调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业农村全面做好三农工作实施意见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jian/gzssyj/7473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