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智能教育范文

智能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智能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智能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研究

摘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与之密切相关的幼儿教育自然就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在幼儿教育顺利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关键因素。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则取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的合理设置。但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怎样设置才能达到合理规范并最终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呢?本文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体智能课程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强有力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型人才。作为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幼教人才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体智能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培养出的幼儿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造成幼教人才资源的流失。这是与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实际应用技术性人才目标相背离的。同时,随着幼教市场人才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幼儿家长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希望孩子能在体智能等方面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进一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以幼教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合理体系,从而为培养复合型的幼教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概念

体智能。顾名思义,体是体能、体力,智为智力、智能,能为人能。就是透过身体活动,运用一种或多种游戏来提升幼儿的基本能力。体智能课程也就是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活动技能来达到促进幼儿体力、智力、能力的提升,体能方面如我们的课程安排了许多的走、跑、跳、爬等运动,幼儿在课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能锻炼;智力方面如幼儿可以拿着迷你绳变成大象的鼻子、猴子的尾巴等各种小动物肢体,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潜能,让他自己去想象,自己去思维。

继续阅读

多元智能理论在家庭教育的作用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七种,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各不相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优势智能作为突破其弱势智能的关键,同时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差异,辨识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让孩子能够充分发挥其所长,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战胜自我,赢得自信。

关键词:家庭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观念与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微型社会,孩子的素质、成就更多的来自于家庭教育,家长采用怎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将决定孩子的未来。我们时常听到家长在孩子面前埋怨:“你看某某孩子,他多优秀啊!”试图通过这样的言语,刺激孩子,使自己的孩子也能同样优秀,可是过马路时,家长却硬拉着孩子一起闯红灯;参加英语培训班的家长指责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说不准英文句子,于是便揪着一句话练习20分钟,可还是徒劳无功;虽然每年暑假,新闻中都在播放一些孩子的溺水事件,但是来年这样的事件报道却并没有减少;高中阶段,在面对孩子文科成绩好、理科成绩弱的事实面前,家长因为将来就业或者升学等因素执意要求孩子放弃文科选理科。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家庭教育模式层出不穷,赏识教育、快乐教育、情境教育,舞蹈、书法、声乐、英语等培训机构进行得如火如荼,由教育引发的各种消费急剧上升。今天的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人之后,于是便不惜代价培养孩子,然而太多的选择、太多的培训既让父母们应接不暇,又让我们的孩子疲惫不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无数个家庭共同的希冀,但是怎样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孩子学业有成、考取名校便是成功的教育。笔者认为培养一个身体、心理健康,有良好修养和品德、有远大抱负、能够适应社会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我们所应追求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霍华健•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后,近年来该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认可,也对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理论提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IQ,而是至少包括7种:语言符号智能(指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数学逻辑智能(指对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及科学分析的能力)、空间智能(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肢体运作智能(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音乐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人际智能(指处理自己的认识或社会关系的能力)、内省智能(指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控制调节的能力)。虽然每个正常人都拥有这些智能,但是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各有差异。伟人并不是样样都出类拔萃,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智能,在某一领域超越常人获得了成功。我国长期的考试选拔制度对个体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智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却忽略了个体其他的一些智能。作为家长,应当正确看待孩子的差异,关注孩子,辨识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让孩子能够充分发挥其所长,同时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带来的启示

(一)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

继续阅读

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意义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逐渐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从多角度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本文的研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继续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对智能远程教育的影响

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迅速上升,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随之不断上升。近年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多种新型教育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也随着教育改革的脚步被广泛的运用到教育中。智能远程教育作为近年来教育中新兴的一种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北汽影响深刻。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对智能远程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希望本文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智能版远程教育;影响

前言

智能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中的一种,远程教育也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成人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区别于传统式教育其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使得学号是呢过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有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智能远程技术的发展,智能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现代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能够有效地促进远程教育向着智能化进一步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智能远程教育的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远程教育的资源进行智能筛选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但在远程教育的实际应用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带给学生过多的便利,而是导致学生在庞大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有效资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远程教育能够更加智能的帮助学生进行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效帮助学生节约时间与寻找资料所耗费的精力。众所周知,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成年人,在休息时间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自我提升,时间宝贵。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能够使得远程教育进行智能化的改变,能够有效帮助学员进行学习资源的筛选,保留质量高并且符合学员专业性的资料。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的帮助远程教育的学员进行教学资源的智能化筛选。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远程教育实现智能化的教学管理远程教育的起源就是为了方便时间不尽相同、地域不尽相同的成人学员,学员在自主进行远程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管理上比较困难。现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能够有效帮助每一位学员进行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使得远程教育的学员在缴费、上课、作业等方面能够实现自主进行,有效的节约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并且能够使得远程教育的学员能够更加方便自由的进行学习。因此,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帮助了远程教育实现了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使得远程教育能够更加方便的为学员提供教学服务。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远程教育实现内容检索的智能化现代社会中,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像百度一样的浏览器都能够实现内容检索,这是基于其较大的储存器。当需要网络资源时,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内容检索。但是在内容检索方面经常会呈现出错误的或者是已经失效的网页。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地帮助远程教育实现内容检索的智能化。当学通过网络进行内容检索时,能够智能化的筛选高质量的学习资料,并且能够有效的帮组学员筛掉不存在或者错误的网页。智能化的内容检索能够有效地帮助远程教育的学员在学习资料的查询过程中,节约时间并且得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料,从而在侧面提升远程教育整体的教学质量。

继续阅读

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其能在智、体、美多方面赶超人类,同时知识以数据、算法等形式加以呈现,知识的认知和获取都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向,这对传统教育是个巨大挑战。文章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新内涵,认为全人格教育将是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人格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重要特征,全人格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和体现教育终极价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素质教育;后现代;全人格教育

一、人工智能与素质教育

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发展素质教育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指能够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1]如今,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2017年11月16日,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了其开发的类人机器人Atlas,该机器人能够完成跳跃、旋转以及后空翻等一连串高难度动作,宛如体操运动员。同年的10月19日,《自然》杂志刊文,报告了谷歌下属DeepMind公司的终版围棋程序AlphaGoZero,这个程序从空白状态学起,迅速自学围棋,已经以100∶0的战绩击败老版AlphaGo。此前,老版AlphaGo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输入人类棋谱进行强化训练,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而在之前的8月8日晚,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公众号随即了一则由写稿机器人编写的详细报道,而完成这篇报道的时间仅为25秒。以上事件表明,人工智能正在体育、智力甚至文化领域赶超人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可能逐步被工业化的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如科技、知识等,正逐步以数据、算法等形式呈现。由此带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理念及知识的认知、结构、获取都必须面临某种意义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势必对传统的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产生冲击。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大量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人工智能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的影响等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其对教育的影响势必更加深远。正如后现代主义论述的那样:后现代世界变化的过于急促,往往超过高等教育能够重新适应的速度;我们很难预期明天可能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在这种快速转变的社会中,某些技能在被吸收前即已过时,也没有一致的知识符码可以系统地发展及教导,高等教育不再拥有知识和技能以传给新一代的专卖权。[2]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解构,为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试借助后现代主义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新的内涵,以及深化素质教育的可行途径。

二、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思潮最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在哲学和其他人文及社会科学里得到广泛讨论。知识问题是后现代社会学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后现代社会学关于知识问题的丰富论述中,最为系统的应当是利奥塔的知识观。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把“最高度发达的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中的知识状况称作“后现代”。他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后现代时代,而且对传统的知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彻底改变了对知识的获得和传播的传统认识。知识的量化和可操作性使得知识成为一种商品,由此也改变了知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知识的本性就是它能通过某种渠道转变成可接受与可操作的信息。在后现代社会中,知识本身是碎裂的,永恒的价值受到挑战。利奥塔关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论述,在某种程度上和人工智能对知识的冲击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知识以数据方式存在并得以快速传播和获得,人类的大脑在这些“数据”面前显得低能。相反,人工智能在接收和处理“数据”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人类无力处理大量数据,只能将手中的权力交给人工智能,传统的知识学习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被彻底颠覆。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替代了人脑的逻辑,直接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而且算法越来越独立于人类,并能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连发明它的工程师也不懂它做出的某些决定。就如AlphaGoZero围棋程序,只通过极短的时间自学就能达到极高的棋术,远超给它编写程序的工程师。此外,无论是在选举投票、购买商品还是选择配偶上,算法都比人更精准。不难想象,人工智能的兴起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使大部分人无用,而现在孩子们在学校里学的大部分知识可能与他们40岁的世界毫不相关。[4]以后现代知识观为参照,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被算法取代,生命也仅是数据处理,人自身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当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时,追求知识的教育理想该如何转向?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命题。

三、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新内涵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知识教育的模式必然被颠覆,素质教育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及其他实践活动作用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要素。[5]“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局限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强调内化的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正如前文所述,人工智能在“智”“体”“美”等单方面都有望超越人类,但论及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恐怕人工智能永远无法企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将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标志之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素质教育特别是在技术极其发达的“后现代”,更有其特殊意义。素质教育是通过对教育者内在素质的培养达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浸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样的教育目标和理念更具有时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反观当下的素质教育思想或模式,更多是面向全体,关注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注重群体水平的整体提升,而忽视了作为群体的人的多样性与作为个体的人的多面性。相较于人工智能的工业化、同质化特征,对个体的素质教育在现今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明显表现不足。这就提醒教育者应更多地关注人的个体性,把教育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进而根据人格的多样性、丰富性,全面地认识到人的性格有共通性的同时也有差异性,应针对人格的差异来进行教育、培养。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特征,注重个体的完整人格,即赋予素质教育“全人格教育”的内涵。

继续阅读

多元智能理念的职业教育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启示

1.教师应定位“人人皆能成才”的全面发展理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具有八大智能,每人的智能特长均有差异,也就是说,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人,但聪明的方面和才能呈现出差异化分布。人的智能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划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存在差异的区分。古话说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揭示的就是这一道理。对我们教师而言,对学生身上的个性化差异不应视为一种负担或累赘,相反,应理解为这是学生的“闪光点”,是其他方面智能优势的显现。我们不应以固化的眼光去歧视或忽略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实他们在其他方面拥有着不为人知的智能优势,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重新定位每个学生皆能成才的教育理念,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他们,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将来一定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应该是既满足社会长足发展的需求,又能实现教育对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人人皆成才”的教育理念通过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吸引力,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就会计专业建设而言,掌握会计专业岗位技能是我们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这一培养目标,学校优先推荐就业的往往是那些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优秀学生。例如曾有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极差,可以说基本上没掌握什么会计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但令人吃惊的是,他后来却开了一家财务公司,公司业务涵盖记账、纳税、会计业务及管理咨询等方面,公司的员工都是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而作为老板的他,却是一个补考了好多次才拿到毕业文凭的中职生。这足以说明,他的逻辑—数理智能或许不突出,但他人际交往智能、语言智能肯定是超常的,在校期间朋友圈子很广,交际能力极强。针对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绝大部分教师都可能因这类学生“学习智能”的低下而曾经歧视并忽略过他们吧。

2.教师应树立“学有所长”的教学理念,实施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擅于了解并发现学生的智能结构及智能类型的差异,从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使学生意识到自我的人生价值,达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优势个性的教育目的,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并善待学生存在的智能优势与劣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处在“人人皆学,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的教学情境,激发并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方向,真正完成“人人成才”的教育任务。在笔者所带的会计班中有一名男生,对会计专业课程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平平,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应付考试罢了。但与其多次接触后发现他的文学功底很好,文章、诗歌写得也很好。于是就决定启用他担任了班里的组织委员,负责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还要求他定期向学校的文学社投稿,鼓励他参加各类文学写作方面的比赛。因此,是这名同学由原来不起眼的小角色一下子变成班里甚至是学校的知名人物,原本慵懒消沉的个性变得阳光了,活跃了,人也变得自信了。他在班级毕业前的一个班会上组织策划了“让我永远记住你”的主题活动,让全班的同学既感动又难忘。这位同学还依据班上每位同学的姓名,加上他对该同学秉性的理解,针对每人写了一首小诗,作为活动的灯谜(打一同学姓名)。当有同学陆续猜到谜底时,兴奋、激动、自豪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大家永远地记住了他,也记住了彼此间的友情。他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在超强的活动执行力的作用下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与运用。

3.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化采用“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观念的变化也使得我们的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学活动不应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要求,更多应是关注并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在各自所适应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目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改进教学形式和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任务为引领”开展教学,重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环节,还可依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担任“观察员”角色,承担观测小组合作学习的完成情况,并最终进行综合评价的职责。这种教学形式是目前职业学校所提倡的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过程的重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教学活动遵循“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人际智能的培养极为有利。而教学过程最后所设计的综合评价及教学反思环节,又是学生内省智能得以重点培养的环节。

4.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元智能提出的理论观点表明,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能所组成的共同体。这也就意味着教学评价体系不应是单一的和固化的,而应是多元化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单纯的卷面考核评价体系应该进行改良与优化,实现多种考核评价并存的综合体系,注重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智能的培养。首先,评价目标应多元化。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考核评价侧重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对其他方面的如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视不足。只有学生诸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另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地位的体系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结束语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智能优势,都有其“闪光点”;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以促进其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理应履行的教育职责。

作者:李燕单位:广西银行学校会计教学部高级讲师

继续阅读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较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实际生活。高等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挑战。本文通过阐述人工智能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策略,旨在提升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人工智能是一种以人智能理论、方法与技术为基础并进行模拟与拓展的新兴技术,而鉴于该技术所融合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均是时下最先进的,故对未来也将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高等教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为提升高等教育的实效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一、人工智能发展特点

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身便是以众多高性能的计算技术为基础,包括GPU、云计算、大数据等。而在与互联网产生联系途中又将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便使得人工智能也呈现出了“深度学习+大数据”这样的主要特征。而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使得人工智能技术亦有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故可借由对数据知识的全面挖掘来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引用的有效实现。二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其主要的特点是更好的实现学习、语言、认知、推理、创造与交互式学习,促使人们积极主动的进行人脑的工作机制探究,从而有效拓展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道路。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大数据驱动为基准的人工智能技术。然而在以往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数据的获取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评价、调查问卷等形式,整个过程非常的繁琐,教学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水平。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全面获取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学习等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数据,这样能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同时,高等教育获取数据的形式较传统的数据方式更加多元化,所以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挖掘海量数据知识,以此来指导高等教育,以便能够培养更多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过程中,使得各学科知识均可基于智能设备来展开,且教师的教学过程亦将对锻炼学生思维以及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侧重,而不再是以讲述基础知识点为主。至于教学的形式则主要采取的是讨论、实验以及启发的形式。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亦将发挥相应的改变。如借由智能终端、虚拟现实等设备,一方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继而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开展指明方向。1.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在传统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解来了解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只能在课后请教老师。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这样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相关知识识别和记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采取人机交互的形式,更准确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2.虚拟现实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此前,因大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甚深,以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而教师则拥有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权。这便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会因此而让课堂显得沉闷、枯燥,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均较为低下。对此,教师可积极将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等诸多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此既有助于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确保理想的学习成效。

继续阅读

音乐教育促进多元智能理论发展

一、音乐教育环境对多元智能发展的作用

(一)对语言智能的作用人们通常把音乐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为它最善于充分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甚至能表达日常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没有明确的语义,具有“不可翻译性”的特点,一个能听懂音乐语言的人必然会具有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音乐教育对语言智能的培养是能够起到独特作用的。

(二)对空间智能的丰富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是形象性。音乐所具备的主要元素:旋律、节奏、和声等,均可一一对应声态、形态、情态等。在本世纪初,已经有不少艺术家尝试将音乐艺术和空间艺术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时,脑海常常浮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各种情景和意境,这就是空间智能在产生作用。正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不仅如此,作为时间的艺术,音乐在促进人们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三)肢体——运动智能的丰富在日常的音乐教育中,我们要求在音乐表演中,身体动作必须与音乐的变化保持一致,表演者要通过身体语言在传达音乐所蕴含的意义。在儿童音乐教育中,身体的律动即是在音乐伴奏下的一种运动。演奏好一首曲目,需要眼睛、耳朵、双手、大脑相互协调和配合,这不但强化了学生的音乐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大脑的记忆力,手指越灵活越娴熟,说明记忆越深刻,身体智能相应地也就越发达。

二、音乐教育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音乐智能与语言智能相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语言也可以作为学习音乐的辅助语言之一。例如:在进行口琴教学时,学生不容易找准口琴的音孔,为了克服吹奏口琴的困难,笔者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语言智能,自编儿歌:“左边低音右边高,左数九格duo吹好,duo、mi、sol用劲吹,re、fa、la、xi往里吸。”通过语言智能的帮助,学生很快掌握了吹奏口琴的技巧。节奏是音乐的基础,语言本身具有的节奏美、韵律美与音乐相通。运用语言辅助节奏训练,不仅会让节奏训练饶有趣味,还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难点。可见,运用语言帮助节奏训练,可以巧妙地解决节奏教学的难点,促进学生音乐智能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语言智能的开发。

(二)音乐智能与视觉空间智能相结合“音乐是流动的画面,绘画是无声的音乐。”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视觉的艺术、两者是相通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可以运用色彩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渐强、减弱。从浅红慢慢到深红表示渐强,从深红慢慢到浅红表示减弱。通过这样的一些途径,孩子感受音乐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音乐不仅有声音,还有色彩,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视觉空间智能的参与,可以帮助孩子更形象地理解音乐。

(三)音乐智能与肢体运动智能相结合音乐与舞蹈,如同孪生姐妹一般,两者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统的音乐教育对孩子限制较多,因此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中规中矩。对于孩子而言,这种音乐教育是不科学的。音乐教育应是充满灵性和动感的,笔者观察到孩子们在认真地聆听音乐之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摆弄自己的小手小脚。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地解放孩子们的身体,让他们的音乐智能和肢体智能充分地结合起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正因为如此,笔者常常鼓励学生充分地享受音乐,用大胆的动作来表达出自身对于音乐的真实感受。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可爱的孩子们经常用各种动作来摹拟小动物的形态,表达内心的喜悦。孩子们还会用动作来记忆音乐中的节奏。音乐课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