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智能建筑电气;低碳城市;科学技术

前言

我国的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建筑行业进步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我国同样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部门需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智能建筑电气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为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低碳城市的概念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与技术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新技术、新发明的也开始不断地出现,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不断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各类建筑的建设当中,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随之加快,资源的需求与能源的需要变得越来越多,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差,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从能源的消耗方面来看,全球的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可再生资源更是在不断的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会出现没有资源可以利用的局面,世界人民将要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能源危机。同时,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气体都会向大气排,使空气的质量严重下降,都是污染造成的,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问题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这样的严峻地形势下,人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重新审视我国的现在存在的这些行为,对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要有深刻地认识,积极的采取防范措施以此来减少对环境污染,在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环境不会受到污染。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环境的有效进行,就要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低碳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迅速地被人们接受并且广泛地推广,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转折。

2 低碳城市建设与智能建筑电气的关系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容身建筑、舒适生活建筑和健康生活建筑,这三个阶段体现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生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最终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建筑行业也开始走向了智能建筑的阶段。

智能建筑阶段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未利用能源,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理念比较先进,与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贴近,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计理念。同时,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包括管理与决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更好的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

3 低碳城市背景下智能建筑电气的特征

在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对智能建筑电力的要求更高,建筑行业要注重缓解城市环境污染,更加积极地建设智能建筑。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当今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与绿色建筑营造模式开始迅速发展,智能建筑电气发展成为新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发挥建筑设备监控的节能功效。新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要通过有效的能耗监测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进行科学的评估,适时地调整设备运行的参数,减少能源的浪费,使建筑物的能效不断提升。建筑电气技术是智能建筑的基本学科之一,发展空间非常地广阔。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水平已经超出了原学科的内容,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例如,采用最优控制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能量,真正地实现低能耗建筑;太阳能光热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新型的供电方式,已经成为国内外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的发电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的有效的能源。通过上面的一系列分析,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先进的技术对电气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对技术进行创新,实现智能监控的节能目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要想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计算机、无线通信等技术支撑的互联网,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社会交流、经营管理与生活方式,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保障城市环境。同时,智能建筑电气也能够帮助处理安全事务。在全球反恐的背景下,对我国的安全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大,大流量的人群集聚增大了安全风险,提升消防与安防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4 结 语

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促进我国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大章.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现代建筑电气.2010,01.

[2] 胡龙华.关于建筑电气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

[3] 蔡传俊.浅谈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科技信息.2007,20.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2篇

>> 人工智能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 智能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管理研究 智能化养老 破解养老服务难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封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化综合养老服务平台研究 关于智能化社区及家居智能化的现状与应用 智能化背景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究 湖南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对策研究 电子智能化立体车库的研究现状与走向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建筑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北京海淀区的智能化养老 智能化养老空间的设计探索 智能化数字电源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智能化网络的设计与研究 智能化温室大棚的工程研究与实施 智能化水果采摘机的研究与开发 关于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的研究 电力营销智能化的研究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2] QuynhLê.Hoang Boi Nguyen and Tony Barnett,

Smart Homes for Older People:Positive Aging in a

Digital World.Future Internet,2012,4:607-617.

[13] Saposnik,G.,& Levin,M.(2011).Virtual

reality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A meta-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ians.Stroke,42(5):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字:智能建筑照明控制智能照明背景音乐

一、实例概况:

本工程为市区的顶级豪宅,交通极为便利,位于新城市中心区,利用其周边朝阳公园、GOLF森林公园等的大景观优势,结合项目本身皇家园林的恢宏景观,将本工程定位为低密度、高舒适度、低能耗、智能化的顶级“城市别墅”及“城市庄园”。使建筑融入园林之中,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本真需求,全面强化“地段稀缺性”+“产品稀缺性”,满足高端客户群“顶极自住型需求产品”,强化“泛海”品牌的高品质属性,进一步提升价值。在产品配置上主要配置两类产品:

“城市别墅”:南区共规划8栋10层低密度板楼,分为南北两排;各地块中部设下沉式俱乐部(会所)一座,设有下沉庭院供俱乐部及地下车库观景、采光、通风使用;各地块设集中式连通地下车库。在设计上融入豪华别墅的一些重要设计元素,赋予其豪华别墅的全部功能,力求体现产品的别墅气质,打造城市别墅概念。

“城市庄园”:北区规划为7栋4层豪华别墅,地上面积为3000m2的独栋别墅,首层设豪华会客接待空间,包括接待和游泳健身,入口连接超豪华中庭,二层为多功能及办公,三层与四层以居住为主(也可根据业主使用功能灵活布局)。背靠GOLF森林公园,通过十亩左右独立开口的庄园占地,实现其对自然环境的极度占有,力求体现产品的唯一性和稀缺性,尽显其皇家风范。

二、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

随着世界经济与高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业主从使用角度,除去对住宅建筑的传统要求外,在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性、自动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其目的是创造出舒适宜人,能充分提高工作效率而又具有极大灵活性的办公与生活环境。

住宅建筑不仅需要安全与舒适,还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满足节能、绿色的要求。智能化、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必然途径。目前,为适应这种社会发展潮流,住宅有必要安装先进的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各种智能使用与管理需要,最终使楼宇的建设者、发展商和用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生产商有ABB的i-bus,施耐德的c-bus,韩国的MR TLC,海格的Tebis等等,本工程结合实际情况,选择ABB i-bus EIB/KNX智能建筑控制系统 (下文简称i-bus系统) ,通过对各种末端电气设备(如灯光、电动窗帘、采暖的集分水器等)的控制,实现对居室灯光环境、遮阳环境、温度环境的集成式控制,从而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

笔者就 i-bus系统在本案例中的实际应用,总结以下设计心得体会,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三、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构成:

i-bus系统主要由传感器、驱动器和系统元件三部分构成,传感器主要负责发送命令给驱动器,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智能面板、人体感应器、触摸屏、温控面板;驱动器主要负责接受并执行i-bus传感器发送的命令如开灯/关灯、调光、调节温度、窗帘开/合等,安装在每户的照明箱中,一般采用35mm标准DIN导轨安装;i-bus系统的每一个传感器和驱动器都是智能的,有内置的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固化程序,所有的传感器和驱动器最终由一根i-bus总线(四芯屏蔽双绞线2*2*0.8)电缆连接起来。

在以往的楼宇技术中,供热、窗帘、照明等控制功能的实现都需单独的外部传感器,每项功能都有自己独立的系统,产品的不兼容性造成了工程的复杂性,导致了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浪费。

采用i-bus制系统后,一些传统困扰工程的问题迎刃而解。该系统只需通过一根总线电缆就可以将整个系统全部连接起来,高效而经济,使用时更显得简捷方便。同时,依据客户的需求,还可以随时改变系统功能。如采用i-bus系统后,电器设备的开关将不再向传统方式那样用面板开关直接对电源线进行分断,而是由传感器(如面板按钮)发出命令并通过两芯总线传送给驱动器,驱动器收到命令后加以执行。即用弱电控制强电,实现真正的自动化。

四、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实例:

长期以来,智能照明控制在国内一直被忽视,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大多数住宅仍然沿用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与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相比,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它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系统架构基于i-bus总线结构,管理网络按欧洲安装总线EIB(Electrical Installation Bus)标准,构建标准化的EIB总线控制平台。

在本工程实例中,主要应用了i-bus系统的灯光控制、电动窗帘控制、温度控制、中央控制等几种控制功能,应用效果如下:

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先设定的若干基本状态进行工作,这些状态会按预先设定的时间相互自动地切换。

例如,正门入口处安装8136型智能触摸屏,可对整个住宅的灯光、窗帘、空调、地暖进行图形化监视和控制,并设置各种个性化的控制模式:回家模式、离家模式、迎宾模式、度假模式、总开关模式等。当主人外出度假时,系统处于度假模式,系统将模拟主人在家的场景直到主人回家后取消度假模式;当主人在客厅、餐厅可使用遥控器随时调用个性化场景;当玄关处的人体感应器在光线低于设定照度时一旦感应到人体的移动,灯光便会打开,无人时便延时自动关闭等等。

2.改善居住环境。在住宅中,i-bus则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系统,各控制终端均具有各种造型、各种颜色、各种材质的面板供选择,可与各种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相匹配,集居家中的灯光控制、窗帘控制、供热控制于一个系统,通过各种控制方式的配合,可实现舒适、安全、个性的居家环境。

例如通过面板的总开总关功能,主人可在卧室或玄关处的触摸屏将家中所有的灯光关闭,免除楼上楼下奔跑的烦恼;控制灯光开关、调光,空调、供暖、投影幕布升降,设置家庭影院场景、休息场景、聚会场景等。本工程中,主卧室设置了1路调光回路,4路开闭控制回路;餐厅和客厅均分别设置了2路调光回路,4路开闭控制回路。

客厅可控制各种影音设备如电视、DVD、音响、投影机、功放等,实现灯光温度场景和影音场景的完美结合。通过i-bus红外遥控器将各种场景调出。例如按一下键后,系统自动按序地开启投影仪,降下投影幕布,调暗关闭灯光,开启DVD及功放,降下窗帘,打开环绕声,调节空调或地暖至舒适的观赏温度,一切均在瞬间自动的完成;通过电话控制,主人可在回家之前将家中的空调、供暖打开;通过光线感应控制,在夏天当阳光强烈时可自动将窗帘拉上,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当主人度假家中无人时,可启动定时控制功能,定时开闭灯光或窗帘,模拟家中有人的情景……通过这些智能化的控制,可创造舒适、安全、个性的居家环境。

3.满足绿色节能要求。若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很难实现调光、分场景控制的要求,而采用i-bus系统则很容易实现。智能建筑控制系统使用了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能对大多数灯具(包括白炽灯、日光灯,配以特殊镇流器的钠灯、水银灯、霓虹灯等)进行智能调光。当室外光较强时,室内照度自动调暗,室外光较弱时,室内照度则自动调亮,使室内的照度始终保持在恒定值附近,从而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实现节能的目的。除此之外,智能照明的管理系统采用设置照明工作状态等方式,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节能。

4.更加和谐人性化。普通照明通常会将公共部分设置声光控开关,经过时必须大声咳嗽或者跺脚才能将灯点亮,给邻居造成不必要的惊扰。本工程案例中,公共区域照明采用人体感应控制器,照度水平可设置调整,只要人经过,即可自动开启,还可以跟值班前台触摸屏联网控制。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将普通照明人为的开与关转换成了智能化管理,更和谐了邻里关系,使得控制更人性化。

五、智能背景音乐控制系统:

在星级豪华宾馆,音乐早已纳入内部装潢体系,大堂、走廊、餐厅,卧室,背景音乐有如看不见的潜流,无处不在,轻轻流淌,给宾客以美妙享受的同时,也显示着宾馆的高雅与舒适。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居室装修的舒适性和文化品位,音乐渐渐成为住宅智能装修的新元素。

当我们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时,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如梦如幻,飘然回荡在耳畔,犹如品一杯香茗,滋味隽永,心境怡然……当我们辛苦地在厨房的油烟里煎炒烹炸时,打开背景音乐,原来那么琐碎的生活也是富有诗情画意……当我们在餐厅用餐时,有着美妙音乐的伴随是多么的惬意……当我们在洗澡时,舒缓的轻音乐随着轻轻的水流声和浴液泛起的气泡,又是多么温馨与浪漫……

这就是所谓的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在居室的任何一个房间里,包括厨房、卫生间、卧室、阳台,都安装背景音乐终端,通过1个或多个音源,可以让每个房间都能听到美妙的背景音乐。如果有的房间不想听也完全可以,因为,每个房间都单独安装分控台,可以独立控制这间房的音箱,还可以调节音量大小。如果家长在客厅放音乐,不想影响在卧室休息的小孩,可以在主控台直接将卧室的按钮关上,这样别的房间就不会受到干扰,也不会影响到家人的学习和休息。

本着为业主实际需求考虑,本工程设置独立的一套智能背景音乐系统,满足业主在家里任何地方都能够随时享受到美妙动听的音乐,不仅休息时要听,吃饭时也要听,工作、学习时还要听,甚至如厕时也应该有音乐相伴。该系统为总线型带对讲功能智能背景音乐控制系统,由系统主机、壁装终端功放、系统电源及高保真喇叭组成。主机自带立体声调频广播,两通道AUX音频输入,并带有火灾信号强切功能。主音源通过主控台将高保真立体声音源(如CD、DVD、MP3、电脑等)直接输入本系统,系统将音乐传播到每个音乐点(即每个房间),音源可由业主自由选择。各房间终端均有开关,可单独调节音量、高低音分别可调。为86盒安装,带有液晶显示,可显示音源通道、调频频率、当前时间、音量设定等;功放自带MIC,可作为对讲呼叫终端,可进行广播、点对点对讲等功能。

主人可以通过墙上的面板实行房间之间对讲,如到休息时间可以提醒小孩睡觉,可以指挥佣人做家务(如端茶倒水,拿取书报等)以及叫保姆查看小孩的睡觉状况。

 本次设计通过智能北京音乐控制系统,使优美动听的天籁之音响彻屋里每一个角落。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居住小区;绿色智能居住小区

1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发展背景

1.1 发展趋向

我国在今后的20~30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率可由30%增至60%,每年增长率可达1%,即使按人均15平方米计,也需每年新建居房两亿平方米左右。由此预计,21世纪上半叶,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认真研究我国住房建设,使其不仅满足方便、舒适,同时也满足生态、环境、节能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将是十分重要的。

1.2 “智能化”的背景

一方面,因为我国居住小区将还保存小区群居的特点,但同时,小区居住环境与条件又有“个性化”、“休闲化”、“办公室化”的要求,且要求较高的通信与物业服务、较高的娱乐和消费需要以及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倾向;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

1.3 “绿色文化”的要求

全球环境问题的突出和继之而来的绿色文化的兴起,则是绿色建筑概念提出的背景。随着人类对上个世纪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反思,“绿色思潮”正在兴起。绿色建筑体系正是国际建筑界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建筑师们对国际上“绿色文化”潮流的积极回应。

2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理念

首先要阐明的是:“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以智能化技术达到绿色建筑的理念,同时智能化技术本身也应是符合绿色理念要求,是绿色与智能化相结合的住宅小区”。

2.1 智能化小区

合格的居住小区条件一般是:

1)小区住宅建筑物的质量,即其建筑规划功能和机构情况;

2)小区内部交通和小区与城市和外界交通网连接的便捷性;

3)小区内部和周边环境情况,包括内外绿化布局和人文环境的情况。

对于智能居住小区,则首先应该是一个具备上述居住条件的合格的居住小区。然后,并能在智能化功能方面满足以下的技术条件:

1)小区住户具备家庭布线;

2)小区有网管中心,通过此中心,物业部门可以对小区内的居民各户进行网上服务,建立小区局域网构架;

3)小区居民可方便地实现与外界的通讯;

4)对小区设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智能居住小区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以最小的投入得到小区住宅最大的安全、舒适、方便三者的统一,并将居住小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通过智能化设计充分集成、利用和协调起来。

2.2 绿色建筑

它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群的基本需要应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目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应施加限制。

绿色建筑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尊重和利用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应当成为绿色建筑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艺术原则。同时,绿色建筑应走节俭、节能、高效、低耗、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发展道路。

因此,评价绿色建筑应按以下几个标准进行:

1)绿色建筑应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在生理方面应有广泛的开敞性;

2)采用无害无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此外,在建筑物超过使用年限以后,其建筑材料应该比较容易自然降解及转换;

3)绿色建筑应做无废无污或无废少污的生态工程设计;

4)合理的立体绿化,有益于保护、稳定周边地域的生态效益;

5)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降低建筑物的运转耗和物耗,提高自养水平。

根据以上的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概括和总结,提出五项原则:

(1)节约能源,减少建筑耗能;

(2)设计结合气候,通过建筑形式和构件来改变室内外环境;

(3)能源、材料的循环;

(4)尊重用户,体现使用者的愿望;

(5)尊重基地环境,体现地方文化。

2.3 智能化小区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智能”与“绿化”是用科技手段实现的,它通过包括计算机、通信、自控、建筑、物理、生物、生化、生态等技术来实现上述“绿色文化”的目的。“绿色文化”和“智能化”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两者的统一形成绿色智能建筑的内涵。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的智能居住小区对“绿色建筑”已有所要求,但“绿色”与“智能”还只是各自独立的系统,而在这里,应强调的是:

1)无论是“绿色化”,还是“智能化”都应是面向功能的设计,即要做到功能的实现不应是设备的堆积;

2)应该做到“绿色”的智能化和“智能”的绿色化;

3)“绿色”和“智能”的理念应贯穿于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

3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

3.1 当前的智能居住小区系统

纵观当前大多数已建成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可以看到,现有的智能小区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IC卡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方法,逐步建立一个沟通小区内部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综合服务中心,住户与外部社会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

3.2 绿色智能住宅小区的系统

绿色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与一般的智能居住小区系统的不同点是:

1)强调了节省能耗问题;

2)强调了生态与环保问题;

3)强调建设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居住小区的系统可全面地保留。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概念:所有的案例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理念中都过分强调了“智能化”,而对“绿色化”几乎很少涉及,即便提出,也只是浅层次的“绿色化”,如绿化面积,公共灯具的管理等。而许多富有“绿色”理念的技术被所有人所忽视,其中不乏那些简单、低成本却卓有成效的设备,以及可以很好的和"智能化"理念相结合,相辅相成的技术。这些在具体工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

1)智能化方向由设备集成商导向其直接后果是智能理解为设备的堆积;

2)规划设计者缺乏“绿色”理念、用户缺乏“绿色”要求。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设计师是设计的主体,如果小区的设计者还没有深层次的“绿色”的理念,仅仅把“绿色”理解为“绿化面积”和“小区景观”,那么“绿色”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化的程度。

4 结论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被称为发展极快的新兴产业,智能建筑发展速度之快导致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随着行业发展的迅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专业创办历史不长,有此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1]。

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以土木建筑为背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建筑物内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利用,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专业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当中,使节能融入到建筑环境当中,既涉及强电又涉及弱电,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专业知识既包括建筑领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领域。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产品开发、调试等,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工程实践经历。

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现状

2.1对口专业教师来源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年轻的专业,没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引入教师的一项强制要求便是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引入青年教师大多学习的是控制专业或者电气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没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新进教师需要较大力度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大多数博士硕士引进之后,抱着原有专业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当中,造成教师专业偏离现象。

2.2为评职将方向无关联的教学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学进步

目前大多数院校评职考核标准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数量和质量,参加项目的难度级别等,大多数教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这个专业处于熟悉阶段,所以很难在此专业发表出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但评职心切,急于求成,往往还是在熟识的研究领域发论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论文、项目产出率,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使院校的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专业的发展速度,

2.3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毫无工程实践经验。近些年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首要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了解专业最具激情的几年,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而且继续深造的专业一定不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往往都是相关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实践环节。即使博士生引进,也是直接进入教学,没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极为重要。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从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调整,加强教师专业意识

在职称评聘上应根据教师从事专业的特点进行考核,不应该一概而论。从事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在考核时,可略放低科研门槛标准,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工作量,这样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上来。

3.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可派专业教师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学校应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如企业挂职期间无需完成教学工作量,期间从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确保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指标,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了解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确保所授知识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3.3从设计院、施工单位引入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带动学校教师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必过多强调学历学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即使学历偏低也可优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们在实践中的工程业绩,考察他们的工程技术职称。引入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即可承担实践教学,也可承担理论教学。

3.4增强校企合作

增强校企合作,既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可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到高校讲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迅猛,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院校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具有实效性。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最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首要培训,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后学生可以独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沟通,也需要政府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予企业响应的奖励优惠政策,以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展开。

4 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发展极快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发展应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既应考虑理论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 建筑 智能化 设计 展望。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建筑智能化设计概述

建筑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并且根据现代建筑的不同要求,智能化技术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还较难做出智能化建筑的确切定义。但就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当前广泛应用于建筑的技术,可做大致描述:在满足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前提下,基于较先进的技术和实用产品;使建筑拥有可靠的家居安全保障手段,能迅捷地进行信息获取和交互,可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设施与内容及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易于实现便捷的家居设施管理,便于对家居的维护和对家居设施与功能进行升级,在满足人们对生活与休息要求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家居的学习、工作、娱乐等多方面的要求,达到舒适、安全、便捷、环保。

2.智能化建筑发展

20世纪是人类建筑发展突飞猛进的一个世纪。上世纪之初到中叶,随着电力照明,电话在家庭中的普及,人类建筑开始进入电气化时代。20 世纪70~80 年代,各种家用电器开始涌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建筑开始进入电子化时代。80年代中期,家电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功能更加繁多,安保防灾等产品融入家庭,以前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控制思想和手段开始应用于家庭设备的控制与管理, 由此形成建筑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的概念。进入90 年代,基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建筑内各种家电、安保、防灾等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运用先进的通信手段及时获取信息并使享受各种服务成为可能。建筑智能化的思想开始形成。

3.城市建筑的智能化设计特点

智能建筑的规划建设与其它智能建筑的规划建设一样要考虑应用环境、功能用途、实施技术、管理维护、成本计算这五大要素。这是因为建筑智能化是智能建筑在民用建筑建筑领域的扩展与延伸,因此在设计规划智能化建筑时既要考虑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智能建筑的联系,又要重视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智能化建筑是以居住小区(社区)为应用环境平台,面向的是长时间生活在其中的居住者。因而在设计规划时考虑更多的应是其周围能够得到良好的人居环境,能方便地实现建筑所期望提供的各项功能,并易于建筑在品质、功能等层次上的提升。其应用的环境相对简单,物理空间小。

第二,就其功能用途而言,智能化建筑是向其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居住空间。它要求建筑首先要有较强的安全保障功能;其次,建筑应具有便于管理的功能(包括对各种家居设施等硬件的功能性管理和对日常活动的事务性管理);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休闲娱乐功能,特别是信息获取与交互的功能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第三,当前构成建筑智能化的系统相对简单,主要由各种不同的功能模块通过总线技术进行连接,达到对家居设备的本地、异地监视与控制和相应数据的采集。建筑与小区管理中心之间采用总线连接,也有采用局域以太网连接。建筑与小区以外范围的联系主要采用以太网连接。智能化办公、商用建筑和其他功能性建筑内部主要通过总线技术将楼宇中各个节点、传感器连接,达到对建筑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此外对智能化办公、商用建筑中的“软技术”(相应的控制策略等)要求较高。

第四,在管理维护方面,建筑是独立简单的小系统,并由此构成建筑小区的智能化大系统,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复杂。小区对各个分立建筑系统一般只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多表数据采集和远传)、信息交互(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与外界联系的中继(住户网络接入服务等)。因此,智能化建筑维护的范围面较窄,工作量也不是很高。

最后是成本计算,这包括智能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初次投入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更新成本和因其应用对其他方面所产生的成本节省(或远期效益)。其计算公式是:

成本计算= 初次投入成本+ 使用成本+ 维护更新成本- 成本节省(或远期效益)

对于建筑智能化建设与实施来说,成本计算这一要素要比其他几个要素更为重要,因为建筑面向的对象是普通消费者,并且建筑又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商品。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对建筑基本品质的要求远远大于对建筑附加功能的需求。如果附加功能的成本过高,多数消费者就将放弃其附加功能。因为在其它类型建筑中,由先进技术保障和支撑的完善功能所产生的成本节省和远期效益相对较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智能化建筑的规划与建设中五大要素密不可分,其中应用环境应该作为规划设计的背景;成本计算作为建筑智能化设计、实施和应用的客观决定因素;功能用途、实施技术、管理维护则成为规划设计时的客观保障要素。

4.我国当前智能化建筑设计的问题

应该说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但规划建设速度很快。纵观我国目前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以下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1)整体设计智能化建筑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过分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

在住宅设计中,由于住宅比其他建筑宽泛、复杂许多,这就要求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要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住宅的规划如何能够更好地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如何能在住宅结构和材料上达到环保的要求并节能;如何在住宅基本结构与设施的维护上更加方便等内容都应被融入到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建设应考虑的要素中。

(2)目前建筑中“智能化技术产品”应用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还较高。由于高端技术产品应用到建筑上对于使用主体——普通住户来说并不能产生很高的收益,并且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建筑还只是满足于对其环境与地段、建筑户型结构等基本使用要素的要求上,这样初期平均60~80 元/m2的成本就会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随之的相关服务、维护费用也会使建筑智能化停留在口头上。

(3)应用于智能化建筑的产品还较为模式化、单一化。目前用于建筑中的家庭集控产品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安全防范模块、家电控制模块、通信网络模块组成,并辅之以宽带网入户。家居集控装置与被控产品(主要是家用电器)在设计生产中还存在较大的矛盾,目前能够同时进行集控装置与被控产品制造的厂家不多。智能化系统产品的开放性、相互兼容性、可升级性还欠考虑。家居智能化产品操作复杂,对使用产品有诸多不便。

5.建筑智能化发展展望

21 世纪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将不仅是现代技术应用上的进步,而将是人们日常生活理念和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建筑也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物理空间,更将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具有物理实意以外多方面的意义。而未来新的技术将给建筑智能化带来更大的飞跃。

未来在规划设计智能化建筑时应更加注重建筑的应用环境背景的要求。这种环境背景要求不仅是建筑所处的周边小环境,更有可能扩大到与城市这种范围的大区域背景相联系。并且其规划设计也将是多学科的综合与协作。

智能化系统在建筑中应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即使初次投入由于所用技术的先进而导致了成本较高,在今后的使用成本、维护更新成本上应该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对于其他方面(如能源的利用等)的成本也应有较大的节省,并且能够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6.结语

未来全国城乡建筑仍会大幅增加,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平台,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我国在智能化建筑建设与发展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马鸿雁.我国智能化建筑小区发展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1)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低碳城市

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解决和处理日趋严峻的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总结出适合我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即低碳城市的理念,并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但是我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引出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影响了人们的日程生活,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关键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建筑电气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为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智能建筑的简介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个环节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从而提高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它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结合设计,以最优化的配合,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拥有者,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这也是智能建筑设计的目的所在。

2.低碳城市的概念分析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新技术与新发明的不断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些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各类建筑建设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长,对资源与能源的需要也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在造成恶劣的影响。从能源的消耗方面来说,全球的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不可再生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最后形成没有能源可用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人民将面临着能源危机。同时,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向大气排放着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必须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重新审视我国的行为,明确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积极的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不受污染。低碳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很快的被人们接受并且广泛的开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转折。

3.智能建筑节能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容身建筑、舒适生活建筑和健康生活建筑,这些都是体现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与生活的关系,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并很快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建筑行业也走向了智能建筑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理念更为先进,贴近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其目的是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包括信息控制、管理与决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智能建筑节能的建筑目标和低碳城市建设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智能建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在低碳城市建设中难免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获得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

4.在低碳城市背景下智能建筑节能的特征

在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对智能建筑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要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为中心,积极的进行智能建筑的建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建筑行业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在推崇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与绿色建筑营造模式的今天,智能建筑节能发展也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建筑墙体节能

墙体一般作为建筑护结构的主体,以及内部隔断,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保温和耗热量。目前,我国用于墙体材料有砖砌体、石砌体、砌块砌体,实心砖砌体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现在大多建筑采用的是空心砖和砌块砌体。

4.2门窗节能

外门窗是住宅等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主要包括传热损失、冷风渗透。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尽可能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自身的散热量。

4.3屋面节能

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应用于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

4.4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果将太阳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仅会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在某些区域还有可能完全利用太阳能采暖。目前,已经在研究的还有太阳能屋面等,待到这项技术可以大范围使用的时候,我们将会节省更多的能源,而在利用这些我们以前所不能利用的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节能举措。

4.5信息技术节能有效手段

新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要通过有效的能耗监测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进行评科学的评估,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不断的提升建筑物的能效。实现智能监控的节能目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并发挥着巨大的功效,提升了智能建筑节能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无线通信、等技术支撑的物联网,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社会交流、经营管理与生活方式,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保障城市环境。通过智能建筑节能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5.结语

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一直增加,我们的地球家园很多资源已经或者即将消耗殆尽,我们也已从很多年前开始追求各方面的可持续,智能建筑节能与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我国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甘肃科技,2008.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8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中国;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对只能建筑的探索与实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时期里我国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才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却不低,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力。

1楼宇智能化的概念

自1984年智能建筑理念提出至今,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提法很多,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各有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较为相近,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将这5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就是智能化楼宇[1]。

2 我国智能化建筑初具规模

在我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随之迅速成长。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推进,我国楼宇智能化理论、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2]。

3未来楼宇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楼宇智能化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楼宇智能化项目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示范作用明显。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同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舒适体验。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4我国智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

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是智能建筑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目前只能建筑的功能需求由业主提出,设计通常有设计院负责,而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实施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由于三者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普遍存在对只能建筑的要求不明确、规划不妥当、严重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以至工程建成后,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4.2 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

目前,智能建筑中很多系统仍没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现行的有些规范也不能适应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使很多只能建筑的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在五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不规范的进行着,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只能建筑不只能的严重后果。

4.3重建设轻管理

当前“重建轻管”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物业管理是薄利甚至微利企业,多数业主还不易接受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体现这一观念,以至物业公司的运行成本合理支出受到影响,不得不减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和降低管理人员的知识层次来弥补开支上的不足,最终使只能化系统不能运行。

4.4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只能建筑具有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它除了涉及自动化、计算机网络、通信,供暖空调以及土建筑行业以外,近年国际动向已向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方面发展,国际上已有“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的提法。因此,只能建筑的内涵仍囿于MB系统、OA系统和CN系统已不能涵盖它的全部内容了。将来很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发展还会扩大。

5楼宇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5.1在管理监控上的应用

管理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管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未来的智能建筑在管理监控上将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主要体现在:①智能多表远程抄收计量的普及;②智能设备监控系统;③智能停车管理系统;④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5.2在安全防范上的应用

小区和住宅的安全是智能小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有效的物业管理、改变“自我保护”这一自闭模式、被动型安全防范模式、向多元化、综合化、电控化及主动报警处理。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必将是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方向。

5.3在通信网络上的应用

信息化的建筑将是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因此,才用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是必然趋势。

5.4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

智能化住宅界定为具有适应性、预测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将来的实现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有关的通信设备、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等所有设备,与网络连接,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6结论

总之,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以相信,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资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座位新一代的我们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楼宇自动化技术,早就一个智能、便利的新世纪。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城镇化;房地产;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029-02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论为引领,不仅注重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更加注重提升人民幸福感。在新型城镇化下,房地产将从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保持国民经济、宏观经济稳定贡献作用。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就应该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不断寻求就业机会和人居质量并存的开发模式,与时俱进,从而不断推动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能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 挑战

1.1 房地产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城镇化已成为未来中国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70%,房地产企业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迎来新的机遇,估计将有3亿农业人口向城市中的转移,不仅能够增加城市中住房需求的增长,而且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都将极大地促进房地产企业实现其向城市服务商转变发展的进程,与之相关的商业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旅游地产等产业也将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由“黄金时代”转到“白银时代”,其行业内部发生着深刻变革,逼着房地产企业进行自我调整,在这一时期,如果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匹配的房地产企业经营模式,改变以前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整合优势资源,转变经营方式,向产业地产、绿色地产等方向发展。

1.2 房地产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不光面临着机遇更面临着挑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房地产企业的低碳环保要求不断提升。在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建筑,对绿色建筑认证标准进行完善,不断加快绿色建筑建设,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将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而房地产企业作为高耗能的产业,是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主要难题,当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开发和应用还不足,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赢得发展的出路就需要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绿色建筑的要求,不断加强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开发;

二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了过去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服务功能放在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为城市居民提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和住房保障等多方面服务,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也必须转变过去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从“人本”的角度去规划各类地产,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产品服务,从而不断满足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推动自身企业持续发展。

2 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转变措施

2.1 低碳地产模式

传统的房地产发展模式耗能太高,这不符合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低碳环保的要求,因而房地产企业要在新时期赢得新的发展就需要转变高耗能的发展模式,向低碳型地产发展模式转变,从建筑材料、施工建设、后期运营、设备制造等多个方面上入手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房地产发展走低碳环保路线的要求。

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服务和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房地产企业在同类产品服务中只能通过降价来赢得市场份额,而低碳型发展模式则能够有效增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增强房地产企业产品服务的价值,为房地产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因而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转型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自身情况向低碳型发展模式转变。

一方面要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在低碳住宅建设方面的经验,加强对风能、地热、太阳能等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从建筑材料和结构上入手加强建筑结构本身的低碳性能、建立恒温、恒湿、恒氧等绿色建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低碳住宅的宣传引导,让消费者能够提高对低碳住宅的接受能力,拉动消费者选择低碳住宅的热情,从而有效推动低碳地产的发展,增强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2.2 产业地产模式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既强调居住质量又强调就业机会的要求下,房地产企业应该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产业支撑的依赖,将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向产业型方向发展,形成以产业为中心的包括生产、生活、工作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发展空间,将产业园区作为主要的开发载体,结合住宅和商业两种功能,通过引入高端产业来支撑整个住宅区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盘活地方上的经济,满足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需求,同时还能够缓解城市中居住和就业不平衡的问题,缩短城市居民上班的距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凝聚产业的同时也是在凝聚城市人口,有利于解决市中心人口过于密集而郊区人口稀少的问题。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一是要做好市场定位工作,加强产业型发展项目的筹划工作。二是高端产业的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启动,因而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整合项目资源,有效吸引高端产业入住到园区当中是产业型发展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三是要加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高端产业的引入对于房地产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因而企业应该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让政府能够利用其政治资源优势来不断完善园区当中的产业链,从而推动产业型模式的发展。

2.3 城市配套服务商模式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加强自身服务产品方面的重视,不断提升住宅物业产品服务的附加值,根据居民不同的生活需求来提供不同的配套服务,包括商业、养老、旅游、文化、物流等等各个方面,这样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住宅开发模式附加值低的问题,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盈利空间,为房地产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这种配套服务还能够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消费者在配套服务当中能够有效享受到快捷、方便舒适的生活,对这类小区的选择热情也会大大提升,拓展住宅小区中的消费市场,不断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在这一模式下,房地产企业应该将建设重点放在给客户的公共服务上,按照服务半径来对配套设施进行布局,并且企业要向这一模式发展需要不断整合自身的资源,将相关配套的机构和商户引入其中,包括超级市场、菜市场、食堂、便利商店等等这些便民设施,这都需要企业提前进行规划和整合。

2.4 智慧地产模式

党的十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房地产企业建设智慧型地产社区,更好地为居民服务。通过智能技术的引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智慧型房地产在现代房产发展中主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全覆盖,二是全方位,三是全环节,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住房照顾,兼顾多方利益,实现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

在房产建设的投资、房产分配和房产管理方面都实现智慧化,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保证公正公平,让住户能够享受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为住户住房使用和监管提供坚实后盾。房地产企业在发展此类房产发展模式时应该将整合和协调关系作为发展的第一步,智慧型房产模式的实现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依靠企业、政府和人民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2.5 房地产企业金融化

房地产行业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资金链安全性对于房地产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传统房地产企业发展中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随着我国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金融化房地产发展模式也随之出现,这种发展模式是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作为主要关注对象,不断拓宽和创新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实现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后盾,比如金融板块、小股操盘模式、入股银行、信托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的加入,使得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安全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对于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也随之降低,有利于房地产企业今后的稳定发展。

对于以金融为核心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来说,房地产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与私募股权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创设私募基金来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管理,建立风险控制组织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进行控制,尽早排除金融风险因素,并提前选择好合适的推出途径,将私募股权转让出去,以便能够有效实现利润分配,保证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安全性。

3 结 语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我国的房地产发展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抓住新型城镇化形势下的发展机遇,改革传统的房地产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挑战,结合国内外房地产开发经验和自身企业发展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相统一,有集中开发模式向集成型开发模式转变,这样才能不断推动自身企业的发展,也能改变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邹亚娜.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 业改革与管理,2014,(2X).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发展背景、理念派别、发展趋势

一、现代建筑概念性分析

现代建筑在20世纪初期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建筑的统称,又称为新建筑(newarchitecture)。在一些英文文献中,常用小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表示广义的现代建筑,以大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或Modernism表示狭义的现代建筑。在本文中用“现代建筑”表示广义的,而效益方面则通常称之为“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

二、现代建筑发展背景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有利的。一些大银行、大保险公司以及很多纪念性建筑和官方建筑仍然采用的古典柱式建筑结构,这在许多国家中复古主义建筑仍然相当流行。1924年建成的伦敦人寿保险公司、美国最高法院大厦以至到40年代完工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都是较为明显的例子。但总的说来,总结了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一战战后初期,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其他什么方面,都是十分艰难的一种状态,这种艰难造就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对于建筑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不断的突破自我建造更多新的建筑类型。另一方面,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人强烈的震动,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建筑界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

现代主义首先向北欧和拉丁美洲扩展,近代以来,在30年代已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并在20世纪中叶已成为现代建筑的主导趋势。比如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芬兰建筑师阿尔托和巴西建筑师尼迈耶,他们的建筑主义思想都是30~40年代期间的建筑作品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现代主义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扩展,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迁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60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新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文化建设和大型住宅几乎都摆脱了传统风格的羁绊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例如,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的建筑是巴西议会大厦、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大厦等,充分把这一时期的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许多政府建筑物和纪念性建筑在这种大环境下,更重要的是舍弃了历来沿用的传统建筑形式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形成这种形势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比较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派别分析

战后初期风格派、表现派、要素派和构成派占据十分重要和普遍的地位,例如这一时期的法国、德国、荷兰以及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的苏联等等,都是这些新流派最活跃的地方。其中,建造于1919~1920年的德国波茨坦市的爱因斯坦天文台就是表现派的代表作品,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1929~1930年,苏联美术设计师B.E.塔特林所作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建筑设计方案是构成派的作品,1924年建筑师G.T.里特弗尔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市一所小住宅也充分的体现了风格派的典型特征。

四、现代建筑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捷健康的生活环境。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很多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如澳人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他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逐渐等上了人类住宅的舞台,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本文作者以下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趋势分析:

4.1 建筑形态艺术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通过建筑形象充分的表现出来。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者乐美,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

4.2 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今后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4.3 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之间紧密的结合,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生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为建筑结构外,还具有其他一种或数种功能的建筑材料,如:可自动吸收和释放热量、调节温度、湿度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声控技术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设智能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梦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日趋成熟并被广泛的修建利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建筑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之上了。系统来说,艺术、绿色、智能将是人们未来进行建筑建设时所追寻的三大必然方向。由此,我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现代建筑的发展问题,从时代中寻求灵感,在满足需求中不断推动进步和发展。然而,我国现代建筑研究的程度还不是很足够,很多基于这种层面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之上。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建筑建设体系以及设计理念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小艺. 世博会建筑与现代建筑发展的相互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2]陈晨. 太原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D].太原理工大学,2013.

[3]王众献,王文英. 建筑设备的发展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 森林工程,2002,04:56-58.

[4]刘松茯. 现代建筑在哈尔滨的发展轨迹[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03:424-429.

[5]孙子健. 现代建筑室内节能设计发展趋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施工 低碳生活

中图分类号:S97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科技发展进步的日新月异,信息资讯已大量充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化和无纸化办公等的推广,使得智能建筑的数量近年不断增多,其智能化水平也日益提高,成为今后建筑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1 开工准备阶段的监理

1.1 深入了解业主的各种需求,并据此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提出能满足其需求的智能建筑标准,使智能系统具有可靠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根据该工程业主属税务系统的特点,按照《智能建筑设计规范》和“金税”工程要求建立建筑平台。

1.1.1 通信网络系统(CNS):主干采用光纤与电信部门直接相连,交换设备为CISCO产品,带宽10M,语音采用汇线通方式,电话用户线对数暂定为680个。大楼内部数据主干采用光纤,语音采用五类大对数电缆,各数据点、语音点均采用与光纤产品同一厂家生产的五类双绞线敷设,确保数据点、语音点可互换,并为以后的需求打下基础。

1.1.2 综合布线系统(GCS):水平布线子系统采用五类双绞线做层间数据路由,在交接间用CISCO catalyst 3500 SERIES XL交换机进行本层数据交换。在主干布线系统用六芯多膜光纤,层间数据通过机房光端设备进行交换,确保数据信息设备的可靠运行。设计链路支持D级标准,数据点共2578个。

1.1.3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因税务部门有其专用的办公软件,故只考虑考勤和消费方面,解决方案为“一卡通”,实施时税务人员持非接触感应卡进行消费和考勤,通过数据格式转化成表格文档再储存到可共享的数据库中,使税务办公软件直接读取获取数据信息,从而保证了业主月末的结算发薪工作。

1.1.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按当地电力部门的要求,该工程在投入使用后需设专人对电力系统24h值班。考虑该实际情况,取消对高、低压变电设备的监控,但保留对室内照明和环境照明的监控;至于安防、车库管理,按业主要求暂不集成到系统中,只预留接口;空调、给排水则按《智能建筑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所有设备控制程序集成在一台电脑中,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

1.2征求业主对施工图纸的意见。

智能施工图虽然经过大量调研才绘制,但因智能建筑具有其独特性,如综合布线的线缆不可驳接,最大长度受到限制等,因此要充分考虑业主装修的要求和具体需求,尽量避免数据点、语音点的返工和增加,从而保证工期和质量。

1.3认真负责地对待图纸会审。

智能建筑设计复杂,相关专业多,互相影响密切,如在空调未制冷的情况下,智能监控系统就需主动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主机启动与否、电力供应和给排水情况是否正常等,并将所有判断结果输出,供管理人员参考。

1.4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正常。

智能建筑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其设备、部件大多为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故其产品选用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装前测试。安装施工时由两人负责,一装一检,确保接线无误,通信正常。

1.5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编制监理细则。

按照现行有关的国家规范,如《智能建筑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并参照厂家提供的产品安装技术要求、测试工具产品性能等,制定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及电气设备的监理工作内容和要求。监理细则分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以文字、图表进行描述,确实做到有项目就有检测手段、合格的标准和依据。如采用FLUKE DSP100测试五类双绞线的敷设,包括其长度、打线、近端串扰是否符合五类标准,采用FLUKE DSP4100测试光功率损耗和光纤安装情况等。

2 智能建筑电气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容身建筑、舒适生活建筑和健康生活建筑,这些都是体现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与生活的关系,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并很快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建筑行业也走向了智能建筑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理念更为先进,贴近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其目的是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包括信息控制、管理与决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3 在低碳城市背景下智能建筑电气的特征分析

在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对智能建筑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要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为中心,积极的进行智能建筑的建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建筑行业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在推崇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与绿色建筑营造模式的今天,智能建筑电气发展也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不断的更新技术,发挥建筑设备监控的节能功效。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高效与节能型用能设备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首选,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新建筑和既有建筑都要通过有效的能耗监测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进行评科学的评估,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减少能源浪费的情况出现,不断的提升建筑物的能效。建筑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基本学科之一,必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学科的内容,具有深刻的内涵。例如,采用最优控制技术,将自然能量充分的利用起来,实现低能耗建筑;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燃料电池等新型的供电方式,是国内外供电企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的发电系统是城市的有效的能源,这方面的研究不能中断,仍要以提高城市电网的安全性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为主要任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先进的技术对电气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智能监控的节能目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智能建筑中,并发挥着巨大的功效,提升了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无线通信、等技术支撑的物联网,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社会交流、经营管理与生活方式,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保障城市环境。同时,智能建筑电气可以帮助处理安全事务。在全球反恐的背景下,对我国的安全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大,大流量的人群集聚增大了安全风险,提升消防与安防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通过智能建筑电气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4 结语

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电气的功效,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促进我国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星级酒店;建筑电气;弱电智能;系统设计

引言:

在设计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过程中,主要是平台就是建筑,对每个系统的功能进行配置,更好地提供给人们一个比较便利、舒适、高效及投资合理的环境空间,并且现代化的建筑中最需求的就是适应。在具体设计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时,首先应考虑到智能建筑的本质,也要具体考虑到使用者以及业主和使用者的要求,尽可能地做到合理经济化以及技术实用化。星级酒店建筑电气及弱电智能系统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广播传呼系统设计

星级酒店广播传呼系统设计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面向车库区域及办公会议区域的广播系统,第二类是面向公共区的公共系统,一般情况是作为音乐背景广播,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主要的经济状况突发时的紧急通知广播[1]。在设计公共广播传呼系统的时候,需要考虑一下几下:(1)通常选择的是选定压式系统方式;(2)广播划分分区;(3)楼梯方式和广播线路;(4)切换紧急广播的功能;(5)根据扬声器特性来确定功放器以及扬声器。另外,设计的公共广播传呼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一般没有消防信号的情况下,可以独立分区操作,将其切换成一般的回路广播信号,但是在没有一般广播控制信号时就切回客房音响或者是背景音状态。(2)在紧急广播、普通广播以及背景音乐这三种广播信号中,最具有优先权的就是紧急广播,在消防信号到达紧急广播控制器时,就能够自动地切换回紧急广播的回路。

二、接地系统以及弱电电源

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以及弱电电源应该要确保没有干扰,并且具有非常强的可靠性能。其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外部的设备、消防火灾报警设备都归属于一级用电设备负荷,通常情况下都是借助双电源末端自切来提供电能,将单独UPS装置配置在计算机的终端位置处设备。

三、结构化布线系统

基础化的智能建筑就是结构化布线系统,同时也是比较新型的布线体系,主要是结合了计算机设备以及作为主要建筑物服务中的通信,对今后以及现在所具有的布线要求尽量去满足。一般情况下,酒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主要是收银系统以及行政局域网系统。在布线设计的过程中,最需要的设计依据就是智能建筑的计划需求以及现时,结构化布线在酒店的整体构架中属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布线。

四、车辆进出口管理系统

在当前的任何一个建筑物内,越来越重视对车库的管理,综合化的管理酒店车库系统主要有:动态电脑显示器、车辆控制器、IC卡读卡机以及电动栏杆等。

五、防盗报警系统

在酒店中设计防盗报警系统,实质上就是定向保护酒店的财务记帐室以及贵重物品库房等等,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微波技术信号探测器或者是红外,主要的保护措施就是在酒店的大门中进行门磁报警设置。

六、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在酒店中设计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主要是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对公共安全设施进行不断完善和管理,提供给酒店更具安全保障以及更加舒适的设计。酒店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有显示设备和图象处理,控制设备和图像传输,摄像机探测装置。

七、电话通信系统

酒店的电话通信系统,主要的组成设备系统有终端设备、传输系统、交换设备。数字式程控交换机能够按照酒店需要的不同服务就可以发挥其具有的众多服务功能。酒店采用的都是单独式的电话线路配线,这种方式具有的特征就是:故障出现的范围比较小,具有非常简单化的扩建以及检修,主要是采用反射式的楼层电话布线方式。在选择每个楼层电话的分线箱方面,尽可能地为留有余量,这样更好地为今后扩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而言,其具有的显要特征就是技术性非常强、涉及面非常广泛,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观点支持。在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的就是智能建筑的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计算机控制通信以及弱电工程,同时也对其有着更高的设计要求,需要设计者们对设计进行不断的完善,还要继续掌握好全新的技术。当前的星级酒店设计中,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建设出环境更急舒适的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13篇

参观热线:0592-2628295/5790950

本期我们走进厦门弘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大弘鹰智能家居体验馆”,馆内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系统,包含路创中控系统、NUVO背景音乐系统、HDL中控系统、德国博世安防及楼宇可视对讲系统,耶鲁智能锁,奇胜多媒体箱,丹麦尊宝、美国杰士3D影院等知名品牌。

将思想植入建筑

走进馆内抬头的一行字“将思想植入建筑”令人瞩目!大弘鹰的设计理念:“建筑,因设计改变了造型和灵魂,科技时代,改变它生命和价值”。

智能家居似一个机器人,CPU是他的大脑,摄像机是他的眼睛,探测器是他的鼻子,喇叭是他嘴巴,线缆是他的血管。可根据不同的房子、不同需求量身定做先进的智能设备,与互联网联动,即可时刻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智慧型舒适生活。

智能家居展厅

体验馆右侧展板上展示的是HDL智能家居系统,左边展示的是NUVO背景音乐、德国博世的安防及楼宇对讲系统、耶鲁指纹锁。

回家模式:灯光渐渐亮起、安防自动解除、窗帘开启、背景音乐启动。坐在沙发用iPad即可轻松控制家中的一切。

影视模式:电视机自动启动、灯光自动调节暗暖光,窗帘关闭。在iPad屏幕选择需要的视频源和节目,尽情轻松。

外出模式:语言提示“主人您好,外出模式已启动,别忘记带钱包、证件、钥匙。灯光将在一分钟之内关闭,我们将启动安防模式”。(录音可根据客户需求录制)。

智能3D影院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尤其是就医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择医疗条件好、水平高、环境舒适的医院就医,已成为病人的迫切需要。我国医院原有的医疗设施和装备大部分是在六七十年代购买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型医院的建设正在蓬勃兴起。医院的建设越来越注重建筑的整体功能和为患者.医护人员的使用功能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体现人性化、智能化,其中智能化系统更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提高为病人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采用全新设计理念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确保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成为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智能化医院的概念

智能化医院通俗地说就是将智能建筑的理念运用到医院的建筑中去,即在医院中采用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对医院结构(包括建筑使用的结构、人流物流的结构、系统设置的结构等)的优化,系统的合理设置,将高质量的服务与高效的管理有机结合,创造出安全、舒适、温馨的良好环境,从而节省人力、降低运营能耗,最终为病人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环境。医院不仅承担着治病救人的职责,还承担着教学科研的重要任务,是一种十分强调理性思维的建筑类型。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现代医学的功能和组成要素也必将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医院建筑智能化设计原则:在医院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上,应将技术先进,符合主流标准,满足使用要求和便于系统维护作为出发点。使建筑功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随着人们对“以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观念的转变,医院建筑设计突破了以功能为主的设计理念,而趋向“以人为中心”。因此,在医院智能化建筑设计时,既要做到功能的叠加,又要防止设备的堆积,将建筑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如何使设计、施工与管理相结合,作为智能化医院的设计原则。设计目标:医院面向的是广大患者,每位患者都渴望有一个温馨、舒适、方便、和谐的就医环境,渴望得到医院高水平、快捷周到的医疗服务。而尽最大努力地满足广大患者的要求,是建设智能化、现代化医院的宗旨和努力方向。

二、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内容

1. 建筑结构智能化

任何一个智能化系统的实现都要以建筑结构为支持平台,而医院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复杂、多变性更要求医院建筑应具有严格的空间秩序和功能要求,具有“高适应性建筑空间”的可变性和多适应性的基本特征。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求从生物学角度,还要求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要从医院科学合理的结构空间上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的整体医疗环境。不同类型病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方式也不同,各科室门诊、病房和功能检验科室对机电、医疗、办公设备布置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智能化的建筑结构既要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无阻,又要充分服务于医院业务流程和各区域各科室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高效、便利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智能化系统的搭建提供良好的支持平台。

2. 楼宇自控系统

(1)建筑设备、医疗设备智能化

医院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其内部不仅安装了一般的楼宇设备,如变配电设备、照明设备、电梯、冷热源设备、新风机组、送排风设备、给排水设备等,还安装了重要的医疗设备,如供氧、负压吸引、压缩空气、笑气等设备,所有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诊疗水平的高低。医院通过一套科学、合理、先进、安全、可靠的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对以上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及报警,及时了解各种设备运行情况,运用各种管理软件,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既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能耗,又保障了医院机电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以实现医院设备管理智能化。

(2)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医院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患者是不同程度的弱势群体,其逃生能力比正常人差,或者根本无逃生能力。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对线路的防火要求是不同的。报警系统线路的防火要求低一些,耐火极限只要能满足及时、准确报警便能完成任务。而消防联动系统线路的耐火极限必须满足报警后所有消防设备的可靠启动、运行。设计时一定要把二者区别开来,不可等同对待。

(3)背景环境调节系统

可分为背景音乐部分和背景灯光两部分。背景音乐系统可平、消共用。平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烘托出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可以调节医患双方的情绪,使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当发生火灾等异常情况时通过切换控制器强切到应急广播,以便组织人员及时疏散、撤离。背景灯光通过计算机来调节照度,将对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4)安保监控系统

医院具有人员聚集、复杂、流动性大等特点,对重点部位进行视频监控及防盗报警是必要的。安保监控系统通常由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可视对讲、通道(门禁)管理、停车场监视等子系统组成。在医院主要交通干道、楼房大厅出入口、各层通道交叉口、挂号收款处、药房、候诊区、电梯厅、扶梯入口、护士站、电梯轿厢、地下停车场等重要区域和部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视控制,在贵重药品和医疗器械库及重要科室安装防盗报警系统,使整个医院处于安保中心监控之中,遇有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可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3. 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

该系统实现建筑物内部语音、数据、图像等的传输,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

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等)相连,乃至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

(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

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联结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作为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医院信息管理、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等的投入运行以及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的广泛应用,都离不开SCS。随着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不断发展,SCS的中枢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出来。

(2)有线电视系统

在医院门诊候诊区、输液室、大厅、示教室等处设置有线电视,借用本地有线电视网,通过视频信号调制器,可播放自办节目如自制医院宣传节目等。这样可满足就诊人员等候期间及输液期间的观赏需求,也能缓解就诊时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压力,尤其在儿童输液室播放一些孩子喜欢的动漫、童话节目更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病房内设置有线电视,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调节喜欢的节目,体现“家庭化”的医疗服务,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治疗,便于调节、稳定病人的情绪。对多病员的房间,为防止声音对不同病员的相互干扰,可将声音输出通过耳机插孔引至床头由病人自行控制。

4. 医院专用智能化系统

(1)门诊大厅大屏幕显示系统

可把医院概况、科室设置、出诊专家、收费标准等信息及时提供给前来就诊人员。

(2)智能化导医系统

为避免患者就诊时秩序混乱,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可增设智能导医系统,显示就诊科室的相关信息,如方位、走向等,以利患者尽快找到要去的科室。

(3)门诊叫号系统

病人挂号后到各候诊区等候诊疗,医生通过叫号系统呼叫病人进入诊室,防止病人涌入诊室等候。既避免了秩序混乱,又能满足病人、医生单一接触,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4)病房呼叫对讲系统

在每层护理单元设置一套呼叫对讲系统,护士站设置呼叫主机和病员登记表,每病床设置呼叫器,在走廊上方设置电子显示器,平常显示时间,呼叫时显示床号。该系统能保证病人随时与护理人员联系,为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和服务。

(5)手术室监护系统

可提供手术过程的异地传播和教学观摩(保证对患者隐私权的尊重),对大型手术、抢救手术或具有疑难杂症的手术过程,可留下必要的影像资料,用于医学研究、远程手术指导等。病人家属可根据需要观看手术过程,体现人性化服务。万一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能做到有据可查。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第15篇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探索“实验设备+工程背景”下的核心技能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与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郑州科技学院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就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功能进行以下阐述。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化建筑已经走进普通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功能齐全的小区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主流。另外一方面随着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和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发展,应当是“人性化的设计—智能化的设备—生态化的环境”三者的密切融合和相辅相成。因此应加大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数量及质量的培养。随着科技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兴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了家长及学生的认可。特别在民办类高校中,学习该专业学生的数量更是急剧的上升。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该专业学生学习和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实验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建筑类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电气及电子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工程背景+实验设备”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切实更需要深化和升级校内对该专业的实验室投入建设。与此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1更新观念,创新理念的基本原则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科与学科之间出现了大量知识共用、交叉、融合的现象。因此在新建实验室时应该抛弃旧的思维,要有创新的理念以用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具体有一下做法:

(1)多功能性。传统本科的实验室基本上是提供学生做一些验证性性的理论实验。教师先指导、演示;同学随后验证。很快上课时间就结束了,这样很多情况下学生随后在想做这样的实验机会比较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应该在建设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到上课学生用到,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实验内容回顾与创新。

(2)实际性。在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时,要突出面向实际应用,面向学生实际设计需求。切实把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该专业工作时需要技术、技能在实验室功能中给体现出来。

(3)创新型。创新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我们在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时候,应该才用分项目、分模块化的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2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应用技术型为核心,参考电气、建筑、电子等方面实验建设方案。围绕本专业所从事的和在建设课工作岗位及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秀课程群”要求,加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基础实践能力建设,为学生提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平台,从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2)整体优化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建设要满足“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的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强化工程意识、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坚持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过程不断线,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用性。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应该采用更多的实用性。如项目式教学法,以项目驱动方式是学生达到在练中学和学中练的目的,从而紧密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建设的功能

(1)该实践基地建好后可以辐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及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专业的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和创业就业等功能。

(2)全面展示楼宇控制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构造、和设备,逼真实现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打造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如同在工作中做科研一样。

(3)可以为本科生的教育和教师的科研提供一个平台。

(4)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基地。

(5)通过与设备提供公司进一步合作,为社会培养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人员。

(6)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通过与企业联手,打造“订单培养班”的培养模式,实现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单位的零距离接触。使该专业毕业生高薪就业。

(7)该实践基地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

4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智能建筑对新技术的需要,实验室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才能建设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备的建筑智能化实验室。推进“工程背景+实验设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赵明举 彭玉平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月.筑巢引凤校企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99—101.

[2]董春桥.智能楼宇BACnet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邵世凡,徐立平.高校实验教学改革要适应个性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0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