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

审计专业知识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审计专业;共育养成;保障机制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审计专业“共育养成”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加强质量“双向滚动”监督与考核等保障措施,以保障审计专业“共育养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运行与发展,全面推动院校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审计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审计行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目的是服务社会经济。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在进行审计人才培养时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中小型事务所需求的审计人才,围绕审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企业接收人数、毕业生从业理念和企业用人需求,我们对100所中小型事务所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小型事务所每年都会接收审计专业毕业生到所实习,在年末或年初时需求量增大。中小型事务所对实习审计学生要求是能吃苦、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强,专业知识过硬。中小型事务所最注重的是人才的财会税审知识、法律知识,其次是管理知识和经济知识。这说明事务所更关注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对审计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查错防弊型人才向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转变。在经济时代,具备敬业精神、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团队协作意识良好的审计人才最受事务所青睐。

二、审计专业“共育养成”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作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在推动院校审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建设的基础上为党和国家培养能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和培养质量标准首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将培养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审计人才作为目标,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及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其次,构建审计创新人才知识能力结构。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工作不再是传统的以财务审计为主的审计工作,而是将工作内容拓展到对单位经济效益及人的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审计人才不仅要会财务知识,还要具备法律等多门学科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全局意识,因此需要创建包括财政知识、多元化学科知识、交叉学科应用知识及心理知识等为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构建人才质量培养标准。为了保障“共育养成”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对人才培养标准进行构建,使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制度可依,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目的是保证培养的审计专业人才符合社会需求。最后,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审计准则更新速度较快,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前沿审计知识的学习,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研计会、到审计企业实践、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审计师到校讲座等进行创新审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构建“双向滚动”监督与考核机制审计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保障“共育养成”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要邀请企业负责人及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参与到人才培养制订过程中,并构建“双向滚动”监督与考核机制。“双向滚动”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就读的三年期间,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要求,多次在企业与学校之间进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学习,并构建企业与学校“双向滚动”考核标准,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双向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给学生配备校内指导老师,实习单位要给学生配备指导师傅,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指导老师要与企业师傅进行有效沟通,校内指导老师走进企业、企业指导师傅走进学校,通过双向的监督与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及实践效果。总之,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审计人才需求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要创新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计划制订方面,要重视校企育人双主体的构建,通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和培养质量标准,构建“双向滚动”监督与考核机制明确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莉莉,刘静.地方财经高校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探讨[J].科教导刊,2014(6上).

[2]高志远.高校立体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及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157-159.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毕业以来,我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优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现将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际。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政治演讲活动”,如“成语故事辨析”、“哲理诗赏析”、“时事评述”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政治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2000届、2001届参加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政治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自治区大专线均保持在50%-60%之间,超过了自治区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01届的刘洋和2005届的马林林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市政治最高分。为X市一中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政治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政治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政治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政治常识归类记忆法”、“哲理诗归类教学”、“主要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常识专题训练”、“生活中的哲学专题”、“如何看待评价国际关系专题”、“高考政治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考点研究”、“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技巧与方法”等。通过对这些专题的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6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学教育论文。任教期间先后撰写了《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等论文。其中《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入选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论文集》(书号:ISBN7-80506-626-4/Z·95)一书中,并被评为优秀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一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一文,在03年中国教育学会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举办的思想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为200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005年被收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探索》(书号:ISBN7-5041-2190-8)一书中,属部级优秀论文。正因为勤于思考、总结,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在2006年全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学能手。

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00年12月参加了X林郭勒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6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教师电脑高级考试;现在,可以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NextPage]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教研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重视教研组建设的问题,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几年来先后培养了我校李桂霞、王连蒂、白艳玲、丁旭涛等青年政治教师,为我校政治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德育教育工作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参加工作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在此期间,我几乎每晚都下班辅导,与学生谈心。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等等,仔细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优秀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1998学年我所带的高一(9)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这个班是我校转制后招收择校生较多的一个班,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学风懒散、成绩偏低、纪律涣散。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学风有了质的改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市红旗团支部。尽管基础很差,但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在自治区会考中最终成为学校合格率达到100%的班集体之一,会考优秀率也超自治区平均水平。三年后,这一班的同学在2001年全国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自治区大专以上线有22人,成为全校上线率最高的班,为学校的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别忘了寂寞的一群--谈中等生的教育辅导》、《与后进生心连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在过去的七年,正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1997-1998、1999-2000、2003-2004、2005-2006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新晨

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绩,但还存在工作不大胆,教学工作深度不够等不足的地方,那将是我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向。晋升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的研究,在教学中进行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争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

2、努力钻研现代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学信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在信息化大潮中争当弄潮儿。

3、主动承担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提高自己。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审计队伍职业化是目前审计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有助于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因此,本文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然后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办48号)中提出“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新形势、新任务下,政府审计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充,不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越来越多的是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审计任务的日益重大与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

早期的一些文献将专业胜任能力写成胜任力或者胜任能力。国外对于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较早,一些文献给出了专业胜任能力的定概念。DavidMcClelland(1973)将胜任力表述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9)指出,专业胜任能力指以一种能干、高效和恰当的方式履行高质量职责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2000)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一般管理、领导能力、职业观。这三个定义都没有针对政府审计人员给出相应的定义,而是一种通用胜任能力的定义。随着胜任能力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几年,国内的一些文献给出了针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定义,宋夏云(2006)认为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在既定的标准下,国家审计人员担任某一角色,并顺利完成某项法定任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缺乏对既定标准的解释,过于空泛。宋夏云(2007)完善了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给出了可行的既定标准,比如责任、目标、任务、角色,并指出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高低关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程度。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特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在职责、目标、角色或者任务的专业标准下,合格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

三、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自DavidMcClelland提出胜任能力这一概念以来,许多学者提出了胜任能力模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上述的几种模型不仅列示了包含的要素,也体现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冰山模型是按照要素的显隐性划分的,行为表现是显性的能力,能力和职业素质就是隐形的能力;洋葱模型是按照培养的难易程度一层层划分的,处在的知识、技能最容易培养,中间层的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次之,内层的个性动机是最难改变的;再比如陈佳俊的飞机模型,就指出职业道德是基础,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作为飞机两翼在职业道德的约束下发挥作用。各学者的模型虽然在构成上不尽相同,代表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但各要素大抵可以包含在知识、技能、品质这三类。随着通用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各领域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探究,其中不乏学者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宋夏云(2006)通过能力要素法构建了一个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一级要素的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又对每个一级要素包含的各二级要素进行罗列与分析,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各一级、二级要素的重要性,统计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一级要素中专业品质最重要,各二级要素中,会计与审计知识和政策与法规知识属于核心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是核心技能,独立、客观和公正属于核心品质。上海市审计局的黄莺(2009)对审计人才评价和能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利用SPSS软件对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以及因子差异分析,探讨了首席主审、高级主审、主审和助审的测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对不同层级审计人才需要具有的能力素质作了分析,建立了审计人才能力素质模型,自下向上分别是审计人才特质、审计基础能力、审计工作能力、审计领导能力。对于不同层级的审计人才来说,级别越高,较上层的能力相对来说就越重要。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基准胜任力是多维的,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在关键事件访谈、审计案例分析以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

同时,分别分析了职称、职级和学历的不同在个体胜任力水平上出现的明显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在遴选审计人员进入审计项目的时候,应考虑不同层级的小组成员间能力上的搭配与互补,使得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够配合默契。黄子明(2015)从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内容、审计的评价及责任界定、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审计实施的组织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得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挑战,从而突出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理论上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素养。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经济法、商法等法律法规,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等。职业能力包括审计查账能力,对经济活动与经济决策的审计能力,良好的表达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则包括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谨慎等。最后结合审计人员能力现状,提出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对策和途径。结合前人的研究不难发现,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构建不外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这三个要素,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基础是专业知识,核心是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也必不可少,是完成审计工作的保障,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至于详细的二级要素,各位学者的研究虽略有不同,但是由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也是大同小异。目前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中比较重要的要素;第二类是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用软件分析框架中的要素指标,研究要素指标的对不同层级的人的差异性。目前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也多用于分析要素的重要性、差异性,缺乏系统地建立量化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

四、发展方向

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可以在五方面推进审计职业化,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障更好的审计质量。第一,有助于审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多审计专业的学生入职后,需要经培训才能胜任审计工作,可见审计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实践,过分偏重理论,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为审计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建议。第二,有助于审计人员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界定了审计人员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为审计人员的自我完善、平衡发展指明方向,更易找到自己从业的薄弱点并加以学习完善。第三,有助于优化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为审计人才的教育培训指明方向,使得审计教育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使得教育更贴近实际工作,更加关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为将来的政府审计部门提供更优秀的审计人才。第四,有助于建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认证。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缺乏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认证,或者说是准入标准,会阻碍推进审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准入标准的制定、资格考试的内容提供指南,优化审计人员的选拔。第五,有助于遴选适合的审计人员。因为审计人员在知识、技能、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各审计项目差异也很大,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对政府审计项目的人员选择也有益处,可以帮助遴选出最适合该项目的审计人员。所以,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非常重要,后续的研究应该联系理论与实践,拓宽关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不再仅仅致力于分析重点要素,建立一个有指标、有测度的系统化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给政府审计人员的学校教育提供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为政府审计人员的自我提高指明提升的方向、使得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培训更加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以及辅助政府审计项目人员遴选。

参考文献

[2]黄莺.审计人才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一项探索性研究[J].审计研究,2009(1):27-31.

[3]黄友,周海彬.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效用均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5):62-68.

[4]黄子明.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J].商,2015(22):136、138.

[6]刘成立.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法律风险与审计质量[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3):48-55.

[8]宋夏云.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江西政府审计机关的调研证据[J].财会学习,2010(11):44-46.

[9]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4-66.

[10]宋夏云.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人员的调查证据[J].财会通讯,2007(11):17-20.

[11]宋艳.关于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1(6):14-17.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有可能会部分取代人类在审计领域的部分作用。审计承担着监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职能,虽然人工智能想要完全取代是不可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介入势必引起审计行业巨大的变化,亦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1人工智能的优势

1.1工作效率高

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技术,计算能力是普通人类大脑的几千万倍,所以人工智能能够快速处理业务。同时,人工处理业务往往需要复核审批等一系列程序,而人工智能不存在主观舞弊倾向,所以,业务处理流程可以大大简化,进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以传统报账为例,员工出差需要自行垫付资金,取得相应交通及住宿发票之后再回到单位贴票报销。财务人员需要对票据真实性、合规性进行检查,一级检查完之后还需要交上一级复核,确认无误后才能付款给出差人,整个流程复杂费时。对于整个公司来讲,出差人报销的金额并不大,但是却占用了财务部分大部分的时间。如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报账系统,处理流程被简化,不再需要反复核算与检查,加上计算机快速的处理速度,整个报账时间会被大大缩短。原来需要二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财务机器人一个小时就可以处理完毕。

1.2成本低

在传统的雇佣模式下,用人单位除了给员工支付工资外还需要为员工购买各种保险,员工还可以享受到带薪休假等福利,所以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成本差不多是员工拿到手工资的两倍,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还需要在员工培训上面花费大笔资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如果采用人工智能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虽然前期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可能投入会比较大,但是引入之后的维护成本会大大降低。人工智能不需要每月支付工资,也不需要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一金,更不需要为其安排带薪休假。机器人可以24*7小时不间断工作,而且不需要支付加班费。所以,在用工成本上,人工智能会更加低廉。

1.3准确性高

在经济学上有对人是理性人的假定,但事实上人是不能做到完全理性的,人在处理事务时,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与公正。由于受到能力以及精力的限制,人类在处理事务时即使百分之百用心也难免会出现失误,而且人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会影响到工作质量,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导致结果不准确之外,还有可能存在员工主观故意的舞弊事项。而以上种种都有可能导致工作结果不准确。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存在以上情况,人工智能是人造机器,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处理事务都按照预先测定的程序执行,在作出判断时能够保持绝对的公正,不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准确性比人类高出很多。同时由于没有情感,人工智能也不会存在主观舞弊的情况,所以人工智能提供的数据结果都更为准确与真实。

2人工智能时代对审计人员的新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在审计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许多原来需要审计人员完成的工作势必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例如传统的查账、核对工作便可完全由人工智能来执行。未来审计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管理型人才。

2.1具备良好的沟通管理能力

虽然人工智能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本质仍只是机器,不会具有人类的情感、不具有同理心。做好审计工作依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良好沟通。如果让人工智能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被审计单位人员心理上难以接受,人工智能也无法通过这种沟通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未来这部分工作是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所以,审计人员若不想自己被取代,除了具备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提升沟通协调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向管理型人才转变。

2.2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进入审计领域之后,审计工作需要人与人工智能的密切配合。人工智能是一个有力的帮手,审计人员必须学会如何与工人智能相处,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人工智能虽然能够快速处理数据,但是其具体的处理方法、处理流程还是需要人类预先设置程序代码。同时,人工智能也需要日常的维护,而这些工作不适合专业的计算机开发人员来执行,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这方面的胜任能力。所以,在未来审计人员应该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了解人工智能处理业务的原理。

3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现状

3.1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工作当中需要应用到大量的会计、审计、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才能获得,一般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很难跨行跨到审计这个领域。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国内最难的专业性考试之一,每年的通过率非常低,但是如果想在审计行业有所发展就必须拥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各高校在设置本科审计学的专业课程时基本上都会参考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的考试科目,像是会计、审计、税法等,这些课程占用了非常多的学时,例如在会计类的课程上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在审计类的课程上有审计学原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也把这类课程看成最重要的核心课程,在这些课程上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对于一些看起来和审计关联性较弱的课程例如商务沟通、公司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即使有开设也没有放到核心课程里。另外,由于没有学校的正确引导,学生往往对这类课程重视程度也不够。

3.2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审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也都意识到了实务操作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基本上所有学校的审计学专业都有开设相应的审计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但是开设的情况却不甚令人满意。一是许多实验教学软件较为陈旧,这些软件里的案例都是根据前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案例进行改编而来,里面涉及的许多业务已经不适宜现在的情况。而现在审计实务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实验软件里却没有提及,同时软件里审计表单的格式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许多学生对于这些表单的印象都是多年前的格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软件只能让学生熟悉审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学生没有办法通过操作实验软件提高综合业务水平,但是作为审计高端人才需要的正是这种善于沟通、善于管理协调、善于风险评估的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除了学校开始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外,更多的是需要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审计项目进行提升,但是现阶段很多高校都没有搭建这种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

4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4.1开发计算机审计应用课程

现阶段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所以,培养方案上财务会计、审计课程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但是,在对审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时不能仅仅只开设一些例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之类的简单课程,这样的程度达不到未来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按照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的模式完全强调信息技术的开发,我们培养的毕竟是审计人才,而不是计算机人才,不能本末倒置。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建议设置一些将审计与新技术结合的课程,例如大数据审计、智能审计等,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结合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4.2加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沟通协调能力是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但是各高校往往把专业知识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而忽视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的介入使得专业知识对审计人才的重要性下降,毕竟论知识的储备人脑是比不上电脑的。如果只是专业知识熟练而沟通协调能力欠缺那么也不能成为审计人才,只懂得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在人工智能时代是没有发展前景的。高校必须认清这一趋势,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在教学手段上,不能拘泥于老师课堂讲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安排更多的需要学生互相配合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审计沟通类课程,区别于传统的管理沟通课程,审计沟通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审计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包括如何通过沟通获得被审计单位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支持等。

4.3注重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

如前文所述,审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学生需要很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但是在人工智能进入审计领域之后,基础的审计实务操作会完全由人工智能来完成,所以高校可不必再设置如此多的基础实务操作课时。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缺少,只是实践的重点发生转移。此时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的合作就很有必要。会计师事务所处在审计的第一线,他们最知晓哪种能力最为审计工作所需要。让事务所参与到学校培养方案的制定当中有助于学校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例如,学校可以和事务所合作开发部分课程,由事务所的从业人员进行部分课时的讲授,并安排学生参与部分实际审计项目,参与审计项目也是课程的一个部分,要完成审计项目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当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和事务所的沟通协调也比较困难。但是,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学校有必要作出一些努力,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究,2014,(06):23-28.

[2]崔春.审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化,2016,19(06):46-48.

[3]张凤元,皮雨鑫,刘美佳.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审计的研究[J].对外经贸,2016,(12):158-160.

[4]郑波.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113-117.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由于审计行业的竞争压力,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以及其所属的行业做深入的了解,不能在前期阶段详细熟悉分析企业的行业性质,产品类型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等,这些客观信息都对被审计单位依据什么样的会计准则政策,出具怎样的会计信息报告造成极其重要的影响。最后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不能充分的收集到非常完整、真实的审计证据,这也会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要改善外部审计环境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完成整个审计业务,依据个人的专业判断给出审计意见都要依靠审计法律法规的条例,法律法规是注册会计师公正有序的进行审计工作的有效保证。我国的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还有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只有建立健全标准完善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完善有效的法律环境也更加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做出正确公允的审计专业判断,同时有了公正有力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注册会计师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影响因素,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做出正确可靠的专业判断。

2.加强外部监管。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因为审计失败而被起诉的案例日益增多,在这些审计失败的案例中,一些情况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个人未能熟练运用审计知识,积累相关实践经验能力所造成的审计失败。但与此同时,被审计单位存在许多造假行为,不积极配合注册会计师工作,出具伪证和不真实的会计数据,注册会计师通过正常的审计过程并不能发现其中的漏洞,最后导致注册会计师不能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还有一些情况是注册会计师因为贪图私人利益而违背自身的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因此应当成立相关的机构或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外部监管给审计业务带来的约束性,强化各自责任意识,一方面约束被审计单位工作,尽量保证其出具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另一方面进一步约束注册会计师提高其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净化注册会计师行业风气,不断提高整体审计团队素质。加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的衔接工作,强化各自法律责任,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在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下做出专业判断。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

1.完善注册会计师考核制度。我国在审计专业方面发展并不是非常成熟,现阶段还是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方式授予注会的职称。而近年来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高收入高回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不相关专业的人员报考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而在现阶段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便可以一劳永逸,这种死板陈旧的考试模式不仅不能保证注册会计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否适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无疑也给注册会计师做出专业的审计判断带来了风险。因此完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每年要对已经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进行年审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暂停其执业资格,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保证其考核通过后再恢复其执业资格。通过这种考核约束政策能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个人修养,这样才能保证注册会计师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2.完善注册会计师培训制度。我国规定执业注册会计师接受执业继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少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职业后续教育时间不少于40学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培训学时及培训质量。目前我国还没有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专门培训,因此这导致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水平普遍不高。为了我国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培训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组织各个地区的注册会计师培训。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也要积极配合实施,积极组织注册会计师参加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的能力,避免过高的审计风险,做出正确的审计意见。接受统一培训的注册会计师再将培训内容传达到各自会计师事务所的各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协会及时有效的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注册会计师专业培训的顺利进行。

3.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经验交流。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和经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事务所内部应该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分享资深注册会计师积累多年的提高专业判断的经验教训。通过幻灯片等形式把一些典型复杂的审计案例在会议上让各个审计小组详细讨论,得出解决方案。事后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案例出版成册供其他会计事务所或其他地区的注册会计师分享学习。这样的经验交流能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积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运用,从而提高整个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人员的专业素质。

4.虚心学习国外先进审计知识和经验。注册会计师应该时刻注意更新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审计发展动向,熟练掌握最近的审计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应该积极了解国外审计规则,组织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团队到发达国家学习,在不断地培训中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到国内授课讲座,宣传新理念,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审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更多高水平国际型人才,全面带动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水平。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培养思路

一、引言

审计(Audit)作为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独立性,还要兼备专业知识。人民银行肩负着管理国家钱财的重任,当前正处于审计转型的深化时期,审计质量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生命,要保障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有赖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对当前我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缺陷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的培养思路,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升,促进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树立忠诚履职的理念。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内审思路,灵活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忠诚履职。优化内部审计环境,与时代保持同步,利用先进管理技术管好国家钱财。二是,提升忠诚履职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提升职业素养,体现秉公办理的职业情怀。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履行好审计保驾护航的职业特征。

(二)审计道德素质近年来,审计的发展几乎迈出了一年一概念的步伐,作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审计道德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审计事业。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树立为审计事业奋斗的理念,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开展性强等特点,既要求审计人员常年出差,又要求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学习与工作并重。内审人员必须树立为审计事业奋斗的理念,辛勤工作、钻研岗位,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二是,树立正气,坚持团结奋进的审计锐气。内部审计人员要淡泊名利、树立正气,敢于发现问题、揭示问题,防止腐败。追求理想、荣誉,坚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遵守职业道德,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团结奋进的审计税气。

(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审计作为经济监督活动,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专业素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专业素养:第一,维护法律法规的威严,敢于负责的底气。端正审计态度,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审计纪律,坚持惩错纠弊的态度。从事审计工作要有所担当,不能怕得罪人,树立正气,坚持党性,不踩红线、不湿鞋,锻造清正廉洁的审计“铁军”。内审人员要严格自律,坚持原则,维护法律威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第二,具备全面的审计技能,塑造过硬的审计队伍。审计报告具有严谨性,经得起反复推敲与检验,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拥有全面的审计技能,如报告格式规范、用词准确、证据充分等,不能“偏听偏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沉得下心、凝心聚力工作,方能做出实绩,在实际工作中努力钻研、创新审计评价标准,反复核实审计报告,避免“以偏概全”,塑造过硬的专业素养。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缺陷分析

(一)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质量风险意识淡薄。人民银行对审计流程、标准等已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健全的制度体系,理论上来说能够有效规范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然而,出于人民银行内部各分支机构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可能有部分内审人员不坚持审计原则,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较弱,在同一单位、部门间碍于情面,导致审计质量控制不到位,审计程序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实际的审计中显露了重大问题,出于利益、部门情面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坚持向上级汇报,使审计深度不足,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经济问题。

(二)内部审计人员操作程序不规范,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尽管人民银行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审计指引、操作程序,但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不规范执行审计程序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例如,质量复核仅限于底稿要素,缺乏对证据的梳理、验证,导致复核效果并不显著,甚至于仅停留于格式是否规范、用词是否准确,忽视了质量复核的要点所在。审计抽样的数量过少、代表性不足,导致对审计结果的复核存在“以偏带全”的现象,削弱了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审计结果未及时送达被审计单位,对方也无法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丧失了内部审计的意义。

(三)内部审计人员审计报告质量存在不足,结果缺乏操作性。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质量存在不足,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评价不适当。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存在超越审计范围评价、片面依据被审计单位的自评报告、审计评价前后自相矛盾、审计评价单一笼统等现象。随意评价审计内容之外的事项,肆意拔高审计评价、审计内容相似等情况常见于审计报告之中。二是,审计报告中对法规的引用不准确、不规范。如引用规定未带文号,引用过时、失效的法规等,导致审计报告不具严谨性与严肃性。三是,审计问题描述不清晰、不准确。存在现场审计时因取证不充分而导致重点把握不准确,编制报告时仅将底稿进行简单汇总、缺乏深层次分析,审计报告结构模糊、主次不分等,导致审计报告千篇一律,未能真实反映问题,甚至抽出的问题与具体事实冲突,内容重点不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审计技术方法落后。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具备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以常德市中支为例,7名内审人员,有6名来自会计战线,平均年龄50.57岁。内审人员大多为一线会计核算岗,未接受过审计专业培训、知识结构单一,尤其是缺乏外汇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部分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处于边学边审、摸索阶段。在基层,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计算机等现代审计手段的内部审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也就更谈不上创新审计思路,不利于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与国际同步接轨,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提升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思路

(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持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树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氛围,审计过程从实际出发,注重实地调研,避免“偏听偏信”,培育内部审计人员诚实正直的高尚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设置注重独立性,尤其是不受审计对象、管理层的利益影响,培养基于客观立场、客观事实,借助于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判断。

(二)加强内审人员素质能力的培训,树立组织与个人并重的理念。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胜任能力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内部审计业务本身知识面广,尤其是在经济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结构更新快、审计面临转型,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内部审计业务,采取一对一的以老带新,传授宝贵的审计经验;组织定期、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结合实际的审计工作,干学结合;鼓励内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制定审计培训目标时,树立组织与个人并重的理念,将审计发展与个人成长相结合,调动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归属感,制定科学的职业晋升通道,鼓励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既能够提升培训效果,又能够使内审人员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主动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审计培训方式。内部审计对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较高,可以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愿景。一是,倡导内部审计团队学习,推动人民银行内审转型与发展。创建良好的内审环境,优化内审氛围,倡导多元化的学习,专业化学习、E-Learning学习,将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协作,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审计专业知识的全面构建。二是,倡导全过程学习,将审计实务与学习有机结合,掌握审计岗位的技能与知识。熟悉审计法规、掌握审计流程,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工作。

(四)提升培训师资水平,完善培训评估体系。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培训师大多为本系统岗位专业人员担任,这些人员可能在审计业务上具有一定的经验,但受培训技巧、知识更新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培训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无法满足计算机审计的需求。注重提高审计培训师资水平,鼓励青年岗位、先进行员等担任授课培训,适当引进高校教师、外部审计人员组织培训工作,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内审师资队伍。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动态掌握内部审计人员培训质量,考察学员知识掌握与消化情况,适当引入激励机制,调动学员主动参与培训,着力提升培训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赛英.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探索与思考[J].征信,2016,34(9):82-85.

[2]宋月茂,王卫东.基层人民银行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J].北方金融,2016(12):102-103.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第7篇

笔者根据胜任力特征要素,设计了《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专业人员胜任力特征指标调查问卷》。以李克特量表(LikenScale)为工具,以胜任特征为测量指标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每项指标的平均分,为后续的建模做准备。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访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单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职务;第二部分主要是各胜任力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调查;第三部分主要是调查被访者对自己所从事审计岗位的胜任情况,主要从个人对审计工作的了解程度、熟练程度、完成工作质量、工作被认可程度四个方面来区分。个人胜任程度根据每个选项与个人审计工作的胜任关联度高低,授予分值权重加以区别,将个人对审计工作的了解程度和个人工作被认可程度划分为三级,分别由低到高赋值1、2、3分,个人完成审计工作的熟练程度和质量划分为三级,分别由低到高赋值1、3、5分。然后合计每个人四个选项的总分,得分在14~16分为优秀组,表示胜任程度高;在9~13分为一般组,表示胜任程度一般;在4~8分为绩差组,表示胜任程度较差。胜任力特征指标重要程度按照“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较重要”和“很重要”设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5分,形成封闭式问卷,要求被调查者结合自己对审计专业人员工作岗位的理解,分别针对各胜任特征指标予以计分评价,获取各胜任力特征指标的评分。本次调查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安徽黄山市审计局、合肥市审计局、芜湖市审计局、亳州市审计局、蚌埠市审计局、休宁县审计局、怀远县审计局、固镇县审计局、五河县审计局、蚌埠市四个区审计局等地方审计机关以及笔者工作所接触到的8个全国地方审计系统联系。笔者主要通过现场问卷和邮件形式向安徽省各市县审计同仁和其他地方审计机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纸质和邮件形式回收调查问卷260份。

二、问卷结果实证分析

(一)项目分析项目分析是为了检验问卷项目是否能鉴别受试者的反应程度。笔者经过对44项胜任特征按照项目分析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总分相关系数判断,所有题项均具有显著性,表明44项胜任特征具有显著鉴别力。

(二)分层因子分析笔者采用spss18.0软件分别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专业人员胜任力特征的四个层面44项指标进行了分层面的因子分析。以专业知识层面因子分析为例,专业知识层面经过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KMO的抽样适当性参数为0.854,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将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抽取,方差解释率为61.973%,方差解释率较高;最后经过最大正交旋转,按照因子负荷量大小排序,清晰地提取了三个公共因子。因子一:经济学知识、行政管理知识、金融知识、投融资知识。因子二:案例和经验知识、基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地方政策和法规、法律知识。因子三:财政知识、审计知识、财务会计、税务知识。专业技能层面经过第一次因子分析后,提取了四个共同因子,其中第四个因子只包含数理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所包括的题项数少于3个,无法测出所代表的层面特质,不适宜单独构成一个因子,因而将这两个题项删除后进行了第二次的因子分析。经过第二次因子分析后,抽取了三个共同因子,三个共同因子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3.040%。因子一:人际关系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因子二:领悟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观察力、学习能力。因子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职业品质层面经过因子分析,可抽取二个共同因子。因子一:廉洁奉公、追求卓越、公共责任、相互尊重、保密、遵纪守法、职业谨慎。因子二:公正、客观、独立。专业经验层面KMO统计量为0.566,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只要保留一个共同因子,包括全部题项:审计经验、财务会计经验、经济管理经验、其他行业经验。

(三)信度检验从各层面Cronbach’salpha系数检验结果来看,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品质三个层面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0.882、0.908和0.835,均达到了0.8以上,测验的质量完全可以接受;专业经验层面的Cronbach’salpha系数也达到了0.6以上,尚可接受;总量表的a系数为0.942,非常高。可见,《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专业人员胜任力特征》量表经信度分析后,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信度非常好,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

三、胜任力模型构建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人力资本的不可分离性;专业知识的通用性

目前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合伙制而不应采取有限公司制的讨论,国内学者集中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关系上,认为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的审计质量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较大的法律责任,从而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合伙制而不是有限公司制。毫无疑问,这是原因之一,国外审计理论界也不乏这样的看法。这种理论观点实质是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对社会承担着某种形式的公共责任,而这种公共责任的不履行或者不当履行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而消除或者降低这种社会危害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通过使他们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的时候保持职业谨慎,从而保证审计质量。而驱动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就需要它采取合伙制这一组织形式。这种理论观点看到了外部因素,即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关系,从它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与社会第三方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组织形式。

但是,这种观点并没有从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及其内部关系出发来探讨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合伙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那么,是否可以从其它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呢?如是否可以从所有权结构特征等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内部原因出发来探索这个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过去二三十年兴起的制度经济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制度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这个松散的经济学体系包含着许多不能为传统微观经济学所接纳的诸如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经济史和比较经济体制等领域的内容,有时因为其核心是研究产权与制度的关系被称作产权经济学,有时因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被称为企业理论,有时也被称作契约经济学或者合同经济学。这些名称显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或许我们将来仍然称之为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比,意欲更接近客观现实以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和更具可靠性的预测。由于正确地认识到交易成本的存在与契约的不完备性,制度经济学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并由此认识到产权结构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分析了市场与企业的界限、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与治理结构、分析了企业的监督与激励问题、分析了内部控制和监督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制度经济学采纳了委托理论并将其主要运用在契约分析上,指出了本质上为委托契约关系的不完备性导致了监督与激励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还分析了许多人看起来是“边缘性”(当然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它们却可能是“核心”)的研究领域,例如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知识在经济社会以及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等等。所有这些可以运用在会计师事务所财产所有制形式的分析上,为我们提供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一、非人力资本的可分离性与人力资本的不可分离性:降低机会主义

企业是由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两种资本组成的,所谓非人力资本的可分离性与人力资本的不可分离性是针对与其各自的所有者关系而言的,非人力资本,如厂房、设备、资金是可以与其所有者分离而单独存在的;而人力资本,如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健康、精力与工作努力程度是无法同其所有者相分离的。人力资本的不可分离性与非人力资本的可分离性这两种不同资本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性质与结构。

首先,非人力资本是可以独立于它的所有者而存在的,这种可分离性导致了它的抵押功能,使非人力资本的出资者成为风险承担者,从而成为剩余权益和控制权的拥有者。与人力资本相比,非人力资本是难以随便移动的,它不能逃跑不能躲藏起来;非人力资本对外的财富信号是明显的、已实现的、被社会公认的,而人力资本的财富信号则是潜在的、在将来实现的、社会评价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非人力资本是无法沾染上机会主义的,而人力资本则存在着机会主义的倾向。上述二者之间的区别导致了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非人力资本的提供者更应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而人力资本的提供者更应成为工人。原因在于“因为对一个没有非人力资本的人来说,他的风险是不对称的,失败的成本由别人承担,而成功的收益自己占有”(张维迎,1996)。

第二,一方面,人力资本固有的机会主义倾向使监督成为必须;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从消极怠工到全身心投入的巨大弹性使激励成为必须。然而,由于分工性质的不同,对某些工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实施的,例如,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就几乎无法实施,能观察到的唯一是他的经营成果,但是却难以判断他的日常工作,即使实行24小时不间断跟踪与监视也难以做到。因此,对经理人员唯一可能的监督就是与业绩挂钩的激励,而这种激励将不仅可能消除“偷懒”与“滥用”,而且还能发挥经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那么,自然而然地赋予类似经理人员等人力资本以剩余求偿权是合理的。

上述的分析框架是如何影响到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的呢?因为非人力资本的抵押功能导致了剩余求偿权的分布集中于非人力资本的提供者,而非人力资本者往往是外部资本供应者,所以非人力资本倾向于有限责任制;而人力资本则因为监督与激励的原因倾向于合伙制。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构成的,所以这种现实情况则要求非人力资本占主导的企业里最好采取有限责任制,而人力资本占主导的企业最好采取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资本的机会主义倾向,最优组织形式就是合伙制。

二、通用专业知识与专用专业知识:对竞业自由的必要限制

知识问题在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在划分市场与企业疆界时的作用与影响,二是知识如何决定企业组织形式。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第二方面。企业与市场都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的集合,如哈罗德·德姆塞茨(1992)所述:“我们通常还是把各种行业以及其中的企业,看作各种专业知识的大仓库,以及使这些知识与生产相结合所必须的那些生产条件的大仓库。”但是目前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知识”、以及它的子概念“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定义还不够明确和完善,学者对知识的看法也不一致。实际上制度经济学没有对知识作出定义,只是沿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概念,但是制度经济学却试图对知识做出如“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共同知识”与“专有知识”等各种划分。在威廉姆森(1971)看来,专有知识是一种建立在培训和经验基础之上的难以言喻的,不能形成文字的、不能传授的个人诀窍。威廉姆森的这种类似于佛教的“觉悟”或者中国武术中“功夫式”的“专有知识”概念最好应称之为“专有经验”或者“专有诀窍”。HolgerBonus(1985)从知识在任务执行过程(产品生产、销售达成、专业性服务提供等)是否可以与核心业务相分离的角度提出了“核心性专有知识”和“边缘性专有知识”的概念,认为那些可以与核心业务相分离的是边缘性专有知识,而那些不可与核心业务相分离的是核心性专有知识。并且举出了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保单销售业务和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信贷评估两个例子来进行说明,他认为“保险人应用他的专有知识于一个过程(出售保单),而这个过程与他出售的产品(保险公司的保险险别)可分离。保险公司已在人推销保单之前就完成了对资本积累费率与规则体系的制定,人的活动对这个体系并没有贡献什么”。反之,“银行官员所处的位置与保险公司的保险极不一样,他注入其专有知识的过程与银行产品无法分离。他的工作是评价客户的资信,决定做出多大让步以获得业务”。

这里,我们从一个新视角对会计师事务所法律组织形式予以分析。首先应该把知识区分为“一般知识”与“专业知识”,这种区分类似于威廉姆森关于“共同知识”与“专有知识”的区分。其次,根据专业知识的不同应用范围把专业知识区分为通用专业知识和专用专业知识,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知识表现出不同的应用范围,有的表现为通用性,例如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组织、任何行业、任何类型的企业;有的表现为专用性,例如如何制造冰淇淋的知识只能适用于少数几个生产冰淇淋的企业,对生产技术、操作程序、对生产线的了解更可能只适用于某几种甚至某一种产品,而不适用于所有的产品线。

我们的观点是通用专业知识更容易导致合伙制,专用专业知识更容易导向有限责任制。为什么呢?因为通用专业知识合伙制必要地抑制了合伙人的竞业自由从而保护了特定的企业。通用专业知识的拥有者由于其专业知识的通用性有着广阔的择业空间,他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从事他们的职业,他们可以在众多的企业中选择他们的就业机会;而相形之下,专用专业知识拥有者的选择空间十分有限。也就是说,通用专业知识与专用专业知识相比有更强的机会主义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当地抑制通用专业知识的机会主义,为了保护通用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雇主,必然要求必要的投资冻结和限制竞业自由的机制;否则,作为通用专业知识拥有者的雇员流失将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在一个由通用专业知识和专用专业知识构成的企业里,通用专业知识的含量越高,对投资冻结和竞业自由限制的机制需求就越高。

如果将此处的分析框架应用于会计师事务所,我们可以容易地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会计师事务所更应采用合伙制,而不是有限公司制。原因在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仓库里,通用专业知识的比例占压倒性优势。不单如此,合格的单个审计人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部分审计业务而言是自足的,不需要依赖他人就可以独立完成这部分审计业务,业务性质对通用专业知识的需求恰当地界定了“所有权界限”(德姆塞茨,1992)。作为“人合”的合伙制企业,与作为“资合”的有限公司制企业相比,明确地显示了知识在合伙中的权重,而这些知识的通用性则要求降低知识拥有者——合伙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这就要求在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存在必要的投资冻结机制,合伙形式通过限制竞业自由而达到这一点。而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者则可以投资于相互竞争的企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他们投资于“行业”,而在行业内的分散投资甚至可能成为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行动方案。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德姆塞茨著,段毅才等翻译:《所有权、控制与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