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

智慧课堂数学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微课;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当前我国数学教学形式,由于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信息化应用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能够应用直观具体的教学方式有效解决数学知识初效化问题,切实丰富课堂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微课教学模式已经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课属于互联网融合的新模式,有助于构建数学智慧课堂,智慧教育属于新型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应用和认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当有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应用智慧教育能够直观、具体的呈现数学知识,实现优质教育。由于微课具有高效便捷等众多特点,能够使学生快速了解数学重难点,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这种学习,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的创新微课教学模式。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当前学习阶段进行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通过知识的分析总结与归纳,能够了解到知识点间的规律与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展示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几何图形存在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然后鼓励学生画平行线,学生画出直线AB平行CD,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平行线以及三线八角,了解其中的原理,感受到自主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以及学生在表述推理过程中应当进一步规范相关流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积极的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和交流,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微课背景下,教师可以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数字化与智慧化一体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然发展。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这节知识点,这部分属于初中阶段的重点内容,对于构建智慧课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章节重点内容主要有不等式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进行情境导入“已知小花家一共有三个姐妹,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姐姐今年20岁,小花年龄两倍,加上妹妹今年年龄5倍为97,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小花和妹妹的年龄?”小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性思考,例如可以将小花年龄假设为Z岁,小花妹妹的年龄则设为M岁,得出公式2Z+5M=97,若计算便能够得出97-2Z<5Z<100,然后取出整数,学生便能够知道小花年龄应该为14~20岁左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构建智慧课堂,有助于学生找到准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掌握数学计算的书写规则。

三、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当前微课主要是应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我国的教育发展需求,将信息化与数字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丰富课程学习内容。当前我国微课教学应用范围逐步拓展,几乎涉及到了众多课程,师生对于微课的认识也从众多方面有效实现,第一种是形式;第2种则是内容;第3种是应用方式;第4种则是教学目的。所以在微课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题能力,教师应当有效结合微课材料提出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应用互联网设备,或者是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和交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和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种探究式学习方式远比教师进行直接讲授效果更明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初中数学包括众多知识点,在微课背景下,通过搭建合理课堂有助于实现预期的课程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钦.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

[2]嵇卫忠.基于微课下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8).

[3]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有效教学的开展已经成为教育界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能对教学中现存的不足进行解析认知,在此基础上再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分析可以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智慧课堂教学是指以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基础建立的重视师生沟通反馈的智慧化课堂,其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具有更高的教学效率、更强的互动性和分层化的教学设置,教学推进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为了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能对教学进行总体的分析,从每一个方面分析可以实现教学优化的途径,进而明确教学调整的方案流程。

一、结合课标研究,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本次的研究,笔者发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必要条件,很多教师本身对智慧教育缺乏深刻的认识,若在其并没有形成系统认知的情况下空喊智慧教育的口号,教师自然也就难以真正地做出教学上的调整。相应地,为了实现教学优化的进行,教师需要先对现代化教学观念进行研究,认识智慧教育的构成,并在将其和自己现行教学设计对比的前提下,认识到调整教学设置的必要性,并做出教学观念和设置上的调整。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推进,教师就需能在课前进行内容的解读分析。在其中,教师可以联系课程标准对方程教学方面提出的标准,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理念,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在明确了相应的问题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和其他教师召开小型研讨会去寻找调整教学设置的方法。像这样,当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教学设置的不足,并在课标的引导下转变教学的理念,才能主动地去追求更加优秀的教学,并尝试着做出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变革。

二、进行集体备课,做好课程预设

集体备课是一种符合新型教学潮流的备课方法,在其中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设计上的沟通与交流,这对于教学设计的优化是很有必要的。若教师一直“闭门造车”,那么教师的设计就不能及时革新,终将会落后于时代。相应地,为了实现教学优化,实现智慧教育,教师就需要能在学校的组织下主动地参与到集体备课活动中。在其中,逐步实现各种课程设置方法。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这一章内容的教学前,为了更好地设置教学,在教学中实现智慧教育的推进,教师就需要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需要亲自进行备课,并在主备人展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互相研讨和分析,论证本章节知识内容的有效推进方法。在本章知识中,三小节课程都较为重要,所以为了提升集体备课的效率,也为了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集体备课可以分三组进行,每一个小组的教师都负责一课的备课设计。在各小组完成备课后,就可以相互交流成果,实现教学发现的共享。最后,为了生成一份高度有效的教学设计,主备人需要能总结集体备课中的发现,生成最终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资源,并上传到学校资源网站,供教师在教学时下载取用。

三、融合智慧工具,实施有效展示

智慧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考查要素之一便是对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为了实现智慧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智慧工具和其用法进行研究,分析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际中的方法。一般而言,智慧工具指的是学生平板和教师终端,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研究中对智慧工具进行了实践,效果明显,但由于是城乡结合的边缘学校,网络、平板等还不够成熟,总体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设定,只能在某些课时选用。例如,在进行《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有效的教学展示。其中,教师就采用如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师:相必大家都已经对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所认识,为了检验大家的知识掌握情况,老师将往你们的平板电脑上发送一些练习题,希望大家认真读题后仔细作答。1.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1,2)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必与y轴(),与x轴()。2.边长3、4、5的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内切圆半径为()。师:请完成解题的同学提交你们的答案。(教师使用教师终端进行学生解题情况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教学的设计。)

四、做好学生分层,开展梯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学生按照其能力发展层次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再设置具有梯度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智慧教学中,为了确保教学的智慧性,教师也需要能将教学要求和作业的分层化重视起来,明确难度等级的划分标准。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按照三个层级来设置教学,这三个层级分别对应学习发展较不理想、学习发展一般、学习发展较好的学生。例如,在进行《锐角三角函数》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本课的教学内容出发进行分层教学的设计。针对于学习发展较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对于学习发展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拔高要求,按照传统目标要求的难度给其设计学习计划;对于那些学习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则给其创建自由发展的空间。落实到锐角三角函数的章节教学中,在要求设计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构建以下的分层题目。师:请同学们打开你们的平板电脑,现在老师发送了三道题目,一道题目为基础题,一道题目为能力提升题,还有一道题目为创新题,请大家尽可能完成基础题,而觉得还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完成以下能力题。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思考下创新题,看你们能否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顺利解答。基础题:在直角三角形,各边都扩大2倍,则锐角A的正弦值与余弦值都()A.缩小2倍B.扩大2倍C.不变D.不能确定;能力题: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某学生在离旗杆12米远的地方,当国旗升起到旗杆顶时,他测得视线的仰角为30°,若这位同学的目高1.6米,则旗杆的高度约为____米;创新题:如果方程x2-4x+3=0的两个根分别是Rt△ABC的两条边,△ABC最小的角为A,那么tanA的值为_____。像这样,通过分层教学的设计与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增强能力,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目标与实际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五、结合学生发展,给予合适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环节,在其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学生一个总体的评测。其价值主要在两方面。第一,可以指出学生发展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认知结构;第二,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有着较强的作用。鉴于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优化时自然就需要从教学评价的转变入手,尝试着做出研究调整,力图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评价。例如,在《图形的相似》这一课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基本表现作出评价。其中,在学生情况的分析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观察和教师平台终端给出的学生练习题报表进行综合分析。实际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李同学的表现极为优秀,无论是听课状态还是练习题完成正确率都很高;张同学的表现也很出色,虽然他所提交的答案存在错误,但他课上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听课状态很好,大家要向他学习;王同学虽然听课与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存在走神的情况,希望在后续的学习中多多专心哦。

六、重视反思回顾,跟进教学调整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3篇

作为中职教学体系的重点关键组成,数学课程的设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数学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方向,关系中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彰显[1]。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智慧教育理念的影响,主张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智慧教学环境,借助于较为新颖的手段使得在线课堂和传统课堂有效结合,以混合教学的方式真正践行差异化的教学方针。

一、智慧教育理念和雨课堂的概述

依照祝智庭教授的相关观点分析,所谓的智慧教育就是借助于新的技术手段开展智慧课堂,也就是在智能化的环境之下,让师生在密切的配合中传授知识、接受知识。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广泛的重视,正是基于此项技术的应用优势,智慧教育才实现了发展,教师主张因材施教,学生也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所谓的雨课堂,就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之下经由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它通过将复杂的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PPT的制作及微信的使用,满足了学生和教师在线交流的需求。雨课堂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无须安装其他的教学硬件设施,仅需要装置一个软件,便能及时地打造出智慧教室。雨课堂的使用十分便利,对教师所具备的信息化技术要求并不高,很多学生可以借助手机等完成高效率的学习[2]。

二、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实践的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在中职院校中,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以至于忽视了自身技能的提升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渐渐地失去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二)不具备自学的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较为浅显,自控能力较差,课前并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即便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寻求教师或者他人的帮助,作业更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完成。

(三)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中职院校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习惯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难付诸实际的行动到学习活动中,以至于造成了极大的学习差异。面对信息化的发展,很多教师不具备技术运用技能,学生也难以接触到更具多元化的学习技巧。

三、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式

(一)课前教学阶段在智慧教育理念逐步渗透的今天,中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借助于雨课堂教学平台展开讲解,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其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等展开科学的分析,制订出有效的教学计划。普及雨课堂推送的视频内容,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拥有相对可靠的认识。让学生借助于学习课件以及视频等资源,做好课前的预习计划,真正地对相关的内容拥有大致的了解,遇到无法解决的知识点时,在课堂上和教师及其他学生认真交流,及时归纳并整理,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

(二)课中教学环节在上课时,教师应该积极地运用雨课堂,保证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完成扫码上课。教师通过PPT等将二维码传送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按钮,对于实际需要的课件进行收藏等,方便课下的巩固以及深刻反思。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薄弱点,教师鼓励学生打开弹幕进行交流,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每堂课附有课堂习题,教师通过学生的实践对整体的教学质量加以分析,寻找知识的重难点,在合理的时间段内集中处理[3]。

(三)课后巩固阶段设定出相应的讨论区,主张学生和教师实现有效的互动,在实时问答和互动探讨中,真正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适当地将课后作业推送到手机端,也可适当地推送在线测试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情况,教师依照雨课堂的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对策。

四、结语

文章重点探讨了智慧教育理念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结合智慧教育理念的基本概述,认清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倡导智慧教育理念,合理地利用雨课堂。面对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智慧课堂的打造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将相应的理念加以普及,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稳步提升,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晓燕.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23.

[2]张利.“智慧教育”理念下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8(12):53.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4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其中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培养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技巧。通过探究,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路,方便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索取,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原理、数学规律,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进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时,面对数学教材知识点相对较少,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后,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再学习。学生可通过学习小组进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探究式学习,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自我总结了认识立体图形的规律和方法。如通过“点、线、面”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通过侧面展开图来认识立体图形。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很多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情况,如有的立体图形没有点和线,只有面,并且面也不是平面,而是曲面,如球就是这样的立体图形。这样的学习,有效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电子备课系统打造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全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普及与推广,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一定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掌握一些技能和方法。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其中,电子备课系统的使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形式,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模式的最优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将数学课堂教学打造成为了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和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全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有效利用习网、题谷等网站资源,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通过电子备课系统链接习网,在习网上自主学习,学生总结了很多图形是由“线段、射线、直线”组成的,并能给一一举例。如角就是有两条射线组成,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师生通过电子备课系统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总结了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这些特征挖掘出很多数学内涵。如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这样就将数学课堂打造成为了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5篇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方式之一,由于生活情境所呈现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很容易引起初中生的情感共鸣,更易于引导同学们快速进入到相关数学问题的解决当中.例如,执教“勾股定理”一课的时候,组织完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我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小明的妈妈出门买菜把钥匙忘记在家里了,无法进门.情急之下妈妈想要将锁撬掉.小明灵机一动,说道:‘妈妈,我们家的窗户好像是开着的,何不打电话找消防队员过来,搭梯子进入室内呢?’听到小明的话,妈妈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拨打了119.消防队员来了之后,小明家在三楼,每层楼高是3米,消防队员拿了一个7米长的梯子,梯子的下部距离墙根4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够顺利进入小明家吗?”由于之前已经学过勾股定理,于是同学进行了如下计算:42+62=52;72=49,49<52.所以梯子的长度不够,消防队员无法顺利进入小明的家里.把钥匙忘在家里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家里,所以这个生活情境的创设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适当地创设生活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动用自身的智慧,多在课堂中创设出更加有效的生活情境.

二、创设操作情境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这一要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适时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巩固和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执教“勾股定理”一课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境:要求同学们动用自身的智慧,利用勾股定理测量出校园内旗杆的高度.要求提出之后,同学们都觉得不可能,望着那么高的旗杆很多同学都犯起了难,在我的鼓励之下,有部分同学开始尝试测量旗杆的高度.最终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有的同学利用旗杆在阳光下的影子结合勾股定理测量出了旗杆的高度,有的同学先将升旗的绳子长度进行测量再结合勾股定理测量出了旗杆的高度.同学们的智慧在这次动手操作过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动手操作当中他们也将勾股定理进行了尽善尽美的运用.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动手操作情境的创设需要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以免学生偷懒,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成效.

三、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方式之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还可以创设对比情境、创设辩论情境、创设表演情境等.这些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更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多投入到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当中,不断地创设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学情境。

作者:叶娟 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第二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科书是教师们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们曾一度认为跟着教科书走是正确的,是权威的.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领域引发了一场关于教学改革的浪潮,“情景教学法”开始走进各学科教学课堂,以教科书为根本的“讲授法”授课模式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可以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课堂导入情景,是学生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导航.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合理选取情景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相应的激起其内在的求知欲望,进而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带动自身学习积极性,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情景创设法”,创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情景,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重现,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更是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生命化”,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对知识情景的感悟,对数学学科产生亲切感,从而想学、乐学,并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并逐渐喜欢所教科目的老师和科目内容.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老师的引导、培养才能形成.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善于提问,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具有真实感的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立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用问题点燃他们探究数学的热情,吸引他们参与到学生中来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三角形,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老师手上有这么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活动场景,我们还需要多个和老师手上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你们有谁能帮老师画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样画?问题一出,同学们都积极探索起来,不停地思考着、摸索着、画着,部分同学还和周围的同学热烈讨论起来.这样一来,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创设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情景,更能促进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合作探讨活动,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同时也符合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结语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6篇

编语:下文是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于2000年11月6日在中南财大所作报告《学习小学数学新〈大纲〉的几点体会》中的部分摘要,孔教授参与了《新大纲》的起草、讨论、修改及定稿的全过程。他的报告对我们数学教师理解《新大纲》的精神实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在认真学习新大纲的同时也可以认真读一读孔教授的报告。

《新大纲》带给我们的首先是观念的变化。它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到现在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作用明确规定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综观《新大纲》,其中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学生。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考出好成绩,至于学生的发展,学习兴趣,儿童的数学学习是否幸福,数学与现实世界有什么联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新大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革,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主体地位,基本上做到了全面关注学生:①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情趣和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②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倡搞一些"校本课程"。③给学生的思考留下时间和空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教师再不能在课堂上尽提一些候答时间短,思维含量低的打乒乓球式的小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程度可分为操练型、理解型和探索型,教师提问要尽量提那些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大问题;④真正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共同探索者;⑤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如可以搞项目学习,课题学习,动手操作学习和同学间合作学习等等。学生作业可以变为短作业(原来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中作业(一周至一月)、长作业(研究性的作业);⑥改变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方法,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元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

2.关注发展。据分析,若仅从学生掌握(即能用)数学知识这一个方面来考虑,整个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集中到一年来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掌握。那么事实上为什么要安排五年或六年的时间来教学呢?这就是因为小学开设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要能从中获得发展,也就是说,小学数学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可分为一般发展和大智慧的发展,我们在注重学生一般发展的同时,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大智慧(也有成功智慧一说,如美国的斯滕伯格)。这里要突出以下几点:①学生情感的发展:如兴趣、自信心、好奇心和习惯等,特别强调自主探索习惯的养成与发展;②学生思维的发展:强调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促进,左脑右脑的协调发展;③认识的发展:既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自我概念),也要对数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④能力的发展:一般能力和特殊的数学能力都要发展,尤其是要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可以获取一般的发展为首要目标。

3.关注过程。第一,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投入不足的教学活动应认定为失败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投入分为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投入又分为四个层次,即乐趣感(有兴趣)、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认知投入(学习策略,反映思考的过程)也分为①深层次--能用理解、探索、反思的方法来学习;②浅层次--机械地反复操作、反复练习、反复考试;③依赖老师。情感投入、认知投入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用;第二,要认真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暴露学生的思维,强调演示、猜测、实验、探索、质疑问难,独立见解,理解和表达等;第三,教师要树立"三观":即学习观--有行为说,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代表强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机能说,建构理论(如瑞士的皮亚杰);意义学习(如美国的奥苏贝尔)。教学观--教学不是教师的事,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学科观--数学学科和数学科学既有本质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7篇

小学生心理的显著特点就是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善于模仿,喜欢做游戏.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知以及自然观察者等8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智能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的教学,强化因材施教.本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相关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究.研究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

多元智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执行下去的依据或者准绳,教学设计的有针对性将大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之,一个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其在教学过程中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所以,对教学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对教师而言是百益无一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效性呢.我们知道,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等.其中,教学理念非常重要.当然,一种教学理念的形成,并不是我们空想而出或者闭门造车,其需要我们接受一定的教育理论,并且在不断实践中加以锤炼才能形成.本文笔者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教育理论中,选取多元智能理论,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实践,能够给广大的读者或者同行们带来一点启示或借鉴之处.

一、多元智能理论追述

加德纳在其所著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现分别介绍如下.其中,语言智能是有效地利用门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语言智力发达的人对词义特别敏感,擅长表达和交流.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很多人对乐曲、旋律,节奏等特别敏感,有很强的鉴赏音乐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这种智力主要用来处理物质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数理逻辑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一般来说,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逻辑学家等具有较高的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空间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别敏感,空间想象力丰富,只要看一眼,脑子中就能想象出这一物体的形状.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有很多人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解人意,对他人的心思、面部表情、动作领会很快,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并理解问题.自我认识智能也叫自省的智力,主要是指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1996年,加德纳在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了解与掌握上述内容,对于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准确性非常有利.因为,知己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才能在教学设计上有的放矢.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只是揭示人所拥有的很小一部分的潜在智慧,换句话讲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备这些智慧潜能.当我为其创造一个合适的平台或者机会,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这给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带来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老师要加强对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关注.例如,有老师通过此理论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加以实践.其在《找规律》一课的教学目标上进行如下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能给我们的生活以美的享受,学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找到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对给定的图形或实物进行有规律放置和描绘,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操作、观察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观察推理能力.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设计非常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在其他内容中加以效仿.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对学生的了解,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吸收.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设计出一些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活动.通过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传递,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有效的完成能够让学生扩大知识与技能的储备量,有利于后续学习兴趣的持续.我们知道,设计一种活动必定依据某种活动的设计思维,这是有效活动设计的前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培养与训练.本文笔者认为在知识的理解上,尤其要关注学生思维个性化训练.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且同一年龄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也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在思维活动设计上要立足于学生对概念的语言解释上,帮助其对知识加以内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以及演化作为对知识的推论.正如加德纳所倡导的“为思维而教”,有效地贯彻“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而教”.综上所述,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要敢于摒弃以教代学的传统思维,要进行活动任务的生活化,活动教学的情境化,突出数学思维的培养,给予学生成功感

参考文献:

[1]吴志宏,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3).

[2]杨海霞.利用多元智能构建高效课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11).

智慧课堂数学范文第8篇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