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

智慧化公路建设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1篇

足不出户,只需手指一点,就可以轻松参与和办理公共事务。出门在外,只需触动手指,就可看到实时路况照片,避开拥堵的路段,制定最合理的出行线路图。事实上,你只需小小一张卡,就能办理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公积金、老年人优待、图书借阅、金融等多个业务,省掉“周身卡”的烦恼。一份电子病历可以跟踪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态,而通过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或许将不再是令人烦恼的问题。以上事例并非夸张,这些都是近年来广州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正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广州市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拥有毗邻中国港澳的独特地缘区位优势,更有“千年商都”形成的商贸优势,以及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人文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当前,广州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将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广州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

为顺应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新型城市发展趋势,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智慧广州”的战略决策。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奇泽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上升至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目前广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还需不断深化和努力。而未来广州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至2015年,初步形成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实现信息网络广泛覆盖、智能技术高度集中、智能经济高端发展、智能服务高效便民,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市。

打造智慧城市之树

事实上,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坐拥三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广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着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广州市的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占全国一半以上,互联网普及率为72.9%,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无线局域网接入点16万个,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重要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目前,广州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达到0.946,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

与国内一些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广州市并不是以发展信息技术或者产业智能化等某一方面为特点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是更加注重从整体布局,将城市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考虑进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绘制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树形”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树形”框架中,智慧新设施是“树根”、智慧新技术为“树干”、智慧新产业为“树枝”、智慧新应用新生活为“树叶”。通过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先进理念,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智慧广州新设施、推进智慧广州新应用、发展智慧广州新产业、发展智慧广州新技术、创造智慧广州新生活“五个新”的工作任务。

“要植好智慧城市‘树根’,就要建设一批智慧新设施;要养好智慧城市‘树干’,则要突破一批智慧新技术;通过发展一批智慧新产业,壮大智慧城市‘树枝’;推进一批智慧新应用,从而丰满智慧城市‘树叶’;通过创造智慧新生活,结出智慧城市‘果实’。”吴奇泽说。

为植好“树根”,广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部级超级计算中心、城市大数据信息资源库、一批国际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推进了光纤到户、无线城市、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等宽带网络工程,提升了广州信息通信枢纽功能。

在智慧新技术方面,广州市的目标是通过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高端软件、智能终端、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共性技术,拥有一批国际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实现成果转化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智慧产业方面,广州市希望通过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名牌智能产品,以实现生产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和节能环保应用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智能化。

在智慧新应用方面,广州市通过建设政府智能化办公决策平台,建设城市智能化管控中心和智能化视频监控体系,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推进城市规划和地下管线管网智能化,建立了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丰满了智慧城市“树叶”。

在创造智慧新生活方面,广州市重点推进了智慧人文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人才等民生服务工程,通过建设生态环境感知监控、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工程,营造了智能化生活环境。

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3月18日,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的联通3G体验中心内,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向前来咨询智慧应用的市民作讲解。尽管不是周末,前来3G体验中心咨询和体验的市民依旧络绎不绝。在这个面积足有500多平米的中心内,展示着联通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以及自身独立开发的18款应用软件,产品种类从智慧交通到智慧金融,智慧能源等覆盖齐全。

智慧广州办公室徐玲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的记者介绍说,在智慧应用方面,体验中心共分了政务、制造业、交通业、教育业、金融业、医疗、传媒和快消连锁等行业进行展示。“我们以这个八个行业的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利用联通本身在移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优势,与智慧城市项目合作,形成了一系列产品,推动城市的智能发展。”

体验中心的工作人员李先生拿起展示台上的一部手机,向前来咨询的市民说:“以行讯通为例,安装了这个软件后,用户不仅可以免费获得实时路况及公交车到站信息,还可以获得包括停车泊位、地铁服务、实时飞机火车信息查询等共计11项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记者随即体验了一下行讯通的“实时公交”内容,通过在“实时交通”模块内的“线路查询”方框中输入“11路”公交车编码,手机屏幕上很快显示出该线路公交车辆在全程各站停靠的实时情况,并能选择自动更新最新停站位置。方便还不仅于此,工作人员李先生介绍说:“人们还可以在软件上设置闹钟,如我下班的时间为6点,我设置闹钟时间为5点59分,软件到时会自动提醒我所乘坐的公交车到站台的距离,方便我做好乘车准备。”

“我们很强调百姓,智慧城市就是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需求,为他提供方便。”吴奇泽说。在他看来,不管一个人愿不愿意,都要接受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应用。信息技术从产生发展到现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所以每个人都要去了解、去学习、去掌握、去享受它。

目前,广州市推进的智慧应用主要有智能交通、电子政务、城市综合管理、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卡等内容,着力突出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以发展最为成熟的智能交通为例,广州城市轨道列车在途监测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列入科技部863计划;手机“行讯通”为市民免费提供路况信息、实时公交、停车服务、的士查询、出行规划等信息服务;在全国大城市公安机关中首创推出的手机“警民通”,则为市民免费提供全市路况地图、交通信息、交通违法查询、出入境办理等智能化服务。

张师傅是一位在广州开了20多年出租车的老司机,他告诉记者,即使到现在,在广州仍有许多路他不知道该怎么开,“但是有了行讯通就方便了”。张师傅向记者点开行讯通应用的“出行规划”功能模块,使用者只要在方框内输入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想要出发的起始地点,并在另外一个方框内输入自己的目的地,系统就会自动告诉他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里程最短的路,另一条则是时间最短的路。

对于自驾车一族的车主而言,有了行讯通,可以避开堵车路段。点击行讯通的“路况信息”功能模块,手机屏幕上便显示出一张广州中心城区的路网交通地图。与一般手机导航地图不同的是,在这张地图上,全市各主要交通干道,以及每条主干道的不同路段,都被标注了绿色、橙色以及红色、灰色等不同颜色的色块。地图主页面上的注释信息还标明了绿色代表畅通,橙色代表缓慢,红色代表拥堵,而灰色的路段则暂无数据显示。车主据此就可以根据车行前方路段的色彩信息,判断哪条路比较堵,提前绕行。

而在2013年1月中旬推出的手机软件 “警民通”,在全国大城市公安机关中属首创,它最大的亮点是可以实时浏览交通监控照片,直观了解路况。通过此软件,全市路况监控照片每3分钟更新一次。除了实时路况信息,这款软件还具备网上车管所的手机应用功能,包括补、换领机动车行驶证、变更机动车或驾驶人联系方式,以及机动车、驾驶证信息查询、网上办理进度查询和交通违法信息查询等22项业务,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办事效率。

除了智能交通,在电子政务方面,广州市也是颇有特色。为深入推进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广州市创新性地提出“以网办为原则、不网办为例外”的建设要求。

2012年12月,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571项政务实现网上办理,广州基本实现了政府网上办公,建成了覆盖市、区、街、社区的电子政务网络。截至2012年底共有41个单位的571项政府服务实现网上办理,累计网上业务办理量超过4433万笔,减少市民和企业上门办事次数超过4126万次,节省时间超过1.2亿小时,节约社会成本超过1.6亿元。

在智慧医疗方面,广州市统一全市医疗机构诊疗卡,推进建立全市医疗机构的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等应用,全市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1000万份。吴奇泽说:“以前去医院看病,都要分别办理医疗卡,非常麻烦。现在有了一个统一的诊疗卡,在三甲医院都可以看病,目前在尝试开放市民服务门户,在手机智慧医疗方面,也会有进一步推进。”

在智慧社区建设上,广州市初步建成华新智慧社区等试点,越秀社区管理网格化系统、番禺智慧社区电子巡更等投入试运行。智慧社区主要分为便民服务和政务两个方面。广州市在社区推动光纤到户,便民自助终端,社区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广州市通过在试点社区建立政务服务平台,将市民办理的信息通过平台分发给后台的各个部门审核,然后再将处理结果发回服务平台,市民就可直接在服务中心取结果。“我们希望市民在社区的服务中心就可以把事项都办理好,服务就在家门口。” 吴奇泽说。

智慧点亮未来

2013年是广州市智慧城市正式启动试点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广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是在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政府网上行政审批、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领域启动试点应用建设,同时在其他领域开展应用规划,年底前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落实建设资金。而2014-2015年上半年则为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广州市将全面启动和推进方案所涉及领域的试点应用建设,以规模化应用推动自主的智慧城市核心技术产业化,形成应用与产业的互动机制。2015年下半年为广州市智慧城市的验收阶段。智慧城市示范应用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核心技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

“智慧广州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立足便民高效,能让市民实时感受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调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和可感可视的安全。”吴奇泽说,通过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广州市的城市运转效率逐步提高,未来市民的生活将会更加便利,生活质量也会更高。

首先,广州市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便捷、低价优质的网络服务。到2015年,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Mb/s,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突破30万个,90%以上的市民将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市民信息素质明显提高。

其次,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参与和办理公共事务。市民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社会保障卡、市民网页等载体,以及电话热线、自助终端、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终端等渠道参与公共事务。

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民饮食将更放心、出行更便捷、就医更方便、学习更轻松。例如,通过安装在食品上的电子标签,实现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监控。智能交通使人们借助于智能手机终端,预知出行道路情况,避开拥堵的路段,制定最合理的出行线路图。智慧医疗能让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跟踪个人一生健康状态,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服务将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智慧教育将建成市民综合学习平台,整合共享全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为市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智慧金融通过金融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资金的无障碍全区域安全流动。数字家庭通过信息技术与家庭电器的进一步结合,创造出智能化的家庭环境,让人们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灯光、家电等。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2篇

车里程已达3500公里,形成了“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的四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日均车流量达到84万车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高速公路协同管理问题和智慧服务问题也逐渐显现,道路交通不堪重负、交通事故多发、遇到重特大交通事故时缺少省级统一指挥平台、恶劣天气下通行安全保障缺少科学预测和决策支持、危化品运输管控难、ETC没有形成规模、全省高速公路服务电话号码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等问题突出,建设“智慧高速”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高速”是我省今年启动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首批13个项目之一。目前,省政府与国家相关部委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3+X的指导推进模式,通信网络、监控设施、信息技术等均有了一定的基础,国内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做法为我省提供了借鉴。“智慧高速”将遵循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统一标准、业务协同,需求导向、注重实效四项基本原则,按照“8141”总体思路,建设成为现代交通信息技术及系统集成的应用示范工程,以应用促发展、促创新,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8141”总体思路

“8”指的是:一套信息采集系统、一套网络传输系统、一个数据处理中心、一个运行服务体系平台、一张协同服务网络、一套技术与业务标准体系、一套责任追溯查证体系、一个公司运行维护。

“1”指的是:形成省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实现高速公路各相关单位联合办公、协同管理、资源共享和“一个口子对外”的管理服务模式。

“4”指的是:“一令通”、“一号通”、“一卡通”、“一键通”。

“1”指的是:力求“一揽子”解决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问题。

通过3-5年的努力,将“智慧高速”试点项目打造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的示范工程,在全国打响浙江“智慧高速”运行管理、出行服务的品牌,形成一整套“智慧高速”标准体系,推动“智慧高速”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智慧高速”总体架构主要由数据采集、关联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和运行服务体系平台、协同管理、智慧服务、网络传输、责任追溯查证、技术与业务标准、开放共享等九部分组成。

数据采集主要指从高速公路智能终端设施或系统直接采集的与“智慧高速”直接相关的图像、交通流、交通环境、交通事件、交通运行管控和车辆收费六类动态数据。

关联信息主要指高速公路业主拥有的高速公路现状信息和从其它部门信息系统接入与“智慧高速”间接相关数据信息,由拥有单位开放数据公共接口、实时共享相关数据和图像,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业主的现有道路设施、安全设施、机电设施、报警设施、清障设施信息等;公安部门的驾驶人及车辆信息、车辆违规信息、人口基础数据等信息;交通部门的路政及养护信息、货运物流的相关信息、客运联网相关信息、周边道路交通信息;其它危化品运输车辆、医疗机构、车联网、应急救援装备及人员等信息。

数据处理中心和运行服务体系平台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的统一的高速公路数据智慧化处理和服务平台,是将高速公路智能终端直接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关联信息进行汇聚、处理和交互的平台,为高速交警部门、公路管理部门、高速公路业主、其他有关单位、司乘人员、增值服务商等用户提供协同管理和智慧服务。

协同管理是指高速交警部门、公路管理部门、高速公路业主及相关单位依托运行服务体系平台,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实现信息、资源、业务和管理决策的协同,提高管理效能,包括运行监控指挥系统、运输安全监管系统、联网收费管理系统、ETC运行管理系统。

智慧服务主要是指依托高速公路运行服务体系平台面向各方提供出行服务、增值服务、辅助决策分析和基础信息管理等智慧服务。可根据需要新增开发新的应用系统,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

网络传输主要通过有线网与无线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线网是“智慧高速”运行的基本通讯保障网,包括高速公路骨干通信专网、政府部门的专网、租用网络传输商的专线、网络传输商的有线公众网。无线网主要是指3G和4G手机通信网、WLAN、无线集群通信专网、无线传感网、GPS和北斗卫星、广播电台。

责任追溯查证主要通过制度和技术两个手段来保障数据运行的安全可靠,明确各业务流程的安全责任,确保指令传达通畅、反应快捷、数据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可控、责任可追溯查证,进而构建起智慧高速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和数据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技术与业务标准是由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包括智慧高速基础标准、智慧高速定义标准、其他相关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关联信息标准、数据处理标准、协同管理标准、智慧服务标准、网络传输标准和责任追溯查证标准等。

开放共享指“智慧高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智慧浙江”运行服务平台、长三角区域合作信息平台、省级相关部门业务平台、地市级相关业务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可通过省级相关部门业务平台与国家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平台实现连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建设内容

我省“智慧高速”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九大部分:

组建浙江智慧高速服务公司。由省交通集团控股、各高速公路业主参股,并吸收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等企业加入,按照一定比例出资,组建股份制的浙江智慧高速服务公司,承担开发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完善提升一体化职能,提供专业化网络服务和内容服务。

建设浙江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基于运行服务平台,由公路管理、高速交警、高速公路业主组成省高速公路运行服务指挥中心(可虚拟化运作),实行“一路三方”联合办公、协同管理、资源共享、统一服务指挥,实现“一令通”。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字:智慧交通系统;镇江市;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目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全球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十年,我国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5年汽车数量的7.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车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造成运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又带来了中国城市大气质量持续恶化。在我国,交通的发展还无法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推进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智慧交通系统概述

智慧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TS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指将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综合应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慧交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别于传统的交通理念。智慧交通的发展模式更加着重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知的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式决策信息和高效精准的管理信息。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是智慧交通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基石,构建全方位的智慧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而造成错误决策。智慧交通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提供各种综合通方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改善交通状况,使得交通控制更及时、方便、高效和安全。

二、智慧交通的研究现状

中国智慧交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研究围绕交通流理论、城市路口自动控制数学模型等工作展开;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车辆动态识别等;到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原先的智能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状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人们出行理念的变化,使得智慧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建设智慧交通,各方面专家学者积极致力于智慧交通与新兴科技结合的研究中。例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认为,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动下,智慧交通系统将会进入全新快速度发展时代,而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的构思可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行驶路线的优化,让交通更加畅捷。

三、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近几年,镇江市城市人口已达311万,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34万,交通流量以每年9%的幅度逐年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造成的交通拥堵、运输困难等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从表1可以看出镇江交通流量年年增长,为缓解交通压力,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智能公交项目。智能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将智慧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通过公交车及公交车站的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输到智能运行中心,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实现车辆位置信息实时化、可视化,出行者也可根据公交车站的站牌信息,准确掌握公交车到站距离。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1000多台公交车GPS设备和车内监控设施安装,完成100多条线路的地理信息采集和车辆、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完成200多座智能公交站台的改建任务,智能公交已覆盖主城区主要道路和公交线路。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镇江市智慧水运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水上ETL系统(不停航缴费系统)免去船员上岸来回奔波,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另外水上应急系统通过智慧海事电子动态监管中心的实时监控,全面提升水上安全应急能力,减少水上交通事故。

虽然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初具成效,但根据调查显示镇江市目前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并没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必须对现有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增强交通管理智慧化,合理规划公路、铁路、水路建设。

(二)镇江市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各部门相互独立,互联互通程度低。我市交通部门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重叠,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造成相关的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阻碍了交通信息准确及时的。

2. 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不全面。镇江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专用道缺乏和站点设施未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快速增长的社会车辆随意停靠、挤占公交站点,扰乱了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和有序停靠,造成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相关交通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反应实时的交通形态,交通网络各个节点的接收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信息分析处理的难度。

3. 技术水平较低,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当前,由于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引进时间限制,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累积量少,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分析能力较弱。镇江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信息采集的融合、云计算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4. 数据源质量不高,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数据质量不高,导致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等需要实时准确交通流量数据的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智慧交通具有移动特性和无线通信两方面特点,但当前对于智慧交通的研究只偏重于其功能的实现,忽视了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容忍性等安全问题。

四、对于镇江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政府需要从上而下强化顶层设计和规范,成立专门的智慧交通管理部门,建立适应镇江城市发展、“一城两翼”市区空间布局的交通管理体制,对影响交通信息资源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实现智慧交通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二)大力开发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保障镇江交通协调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构建智慧交通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比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数据的融合、挖掘和分析,建立交通动态信息处理和管理控制平台,使海量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和,帮助交管部门更加宏观调控包括陆路、水路等系统在内的整个交通体系。

1. 公路建设。镇江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高架桥路面易结冰,可以利用智能化自动除冰系统,当桥面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启动加热系统,自动保温,避免结冰,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在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安装监控,与公路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语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2. 公交建设。4G网络的发展让智慧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集调度、视频监控、信息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安装在公交车内,及时记录车辆信息传回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同时便于公众出行信息及时变更。利用车内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抓拍、调用历史视频,为智能公交调度和公交车内纷争等案件提供有利的图像信息。

3. 水运建设。镇江位于长江之滨,水路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加快构建船舶与航道运行环境的感知平台,在提高水运效率的同时,积极响应生态城市号召,减少环境污染。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公众参与系统,作为公众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的平台,例如“实时路况”、“公交线路查询”、“出行导向”等信息。另一方面,“掌上公交”、“智慧镇江”等相关系统可以与QQ、微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扩大适用范围,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加强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包括数据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次需要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感知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五、结语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与交通的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推进智慧交通系统进步,城市交通系统日趋完善的必要手段。镇江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将促进与之相关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镇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航,柴琳.浙江省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13(11).

[2]王维民.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2010(07).

[3]涂晓晖.未来城市交通的智能中枢[DB/OL].义乌新闻网,2014-06-21.

[4]张叶.浅谈我国智能交通及问题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

[5]镇江市交通运输局.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DB/OL].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网站,2012-10-31.

[6]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交通工程,2013(06).

[7]王谦,代佳欣.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对策

1引言

自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后,江苏、北京、厦门等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目前,支撑智慧旅游的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相关政策环境日益优化,打造智慧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秦皇岛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已经是城市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总量占生产总值的7%左右,要实现“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秦皇岛市务必要走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前列,全面提升秦皇岛旅游的信息化水平。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对于提高秦皇岛市的旅游管理水平、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营销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2秦皇岛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优势分析

2.1秦皇岛资源优势丰富,旅游产业完善

秦皇岛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集中了山、海、关、城、湖、温泉、湿地等类型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4家(36处),星级饭店56家,全市共有旅行社201家,拥有各语种导游人员2346人,旅游从业人员15万人。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城市休闲国家标准化试点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等一系列称号。食、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日益完备,秦皇岛已逐步成为京津、东北、俄罗斯、日、韩等旅游市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2.2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客源丰富

秦皇岛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紧邻北京、天津、唐山、辽宁等城市,交通非常发达,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京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承秦高速公路、102、205国道贯穿全境,秦沈客运专线、京哈铁路、津山铁路、大秦铁路、津秦客运专线五条铁路干线穿境而过,并有多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便捷的交通为游客选择自助和自驾旅游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2.3政策支持,技术助推

政策支持“旅游兴市”战略为秦皇岛提升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持。2015年6月3日,秦皇岛市政府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及经济转型,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及便利群众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这必将为秦皇岛传统的旅游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我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3秦皇岛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劣势分析

3.1智慧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中以通信网落、互联网网络、与计算平台、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他们是智慧旅游海量信息传递不可或缺的通道。秦皇岛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从2013年初开始,到2014年9月1日,秦皇岛“智慧城市”正式上线,秦皇岛智慧城市第一期项目建设在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在智慧社区、公共信息服务、市民一卡通等信息惠民领域和智慧城市+产业等领域还在建设过程中。

3.2中小旅游企业参与程度低

智慧旅游的应用功能涉及到旅游行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在每一方面都涉及到旅游信息的、传输、接收、管理、数据挖掘、辅助决策、信息等多个环节,但是目前秦皇岛市中小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资金短缺,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是秦皇岛市发展智慧旅游的一个障碍。

4秦皇岛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机遇分析

4.1云计算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成熟

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是智慧旅游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已经具备,智慧旅游进入建设阶段。

4.2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运用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为智慧旅游提供了强劲硬件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智能移动终端蓬勃发展。据工信部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用户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其中移动通话业务和短信业务成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手机上网流量贡献超8成。

4.3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秦皇岛市旅游者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尤其是自助游游客和自驾游游客数量增多,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旅游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游客需要实时实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这也昭示了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大市场需求。

5秦皇岛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挑战分析

5.1网络旅游信息安全影响游客对智慧旅游的信心

由于智慧旅游需要大量信息来支撑,旅游信息中包含大量有关游客的重要信息(比如位置、身份、消费记录等),这些信息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消费信心,也会影响到智慧旅游的发展。

5.2信息弱势群体依然大量存在

由于智慧旅游系统的使用,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信息操作能力和使用能力,但是截止到2014年低,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仅2.17亿,4G用户总数刚刚超过9700万户,达9728万户,虽然手机支付用户增长快速,但是相比于36.3亿人次的国内旅游人数还相差甚远,所以我国在信息获取渠道少,信息化技能低,在使用信息设备、利用信息资源、享受信息服务上处于劣势的群体还是大多数的,这也是智慧旅游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障碍之一。

6秦皇岛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对策

6.1继续推进智慧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信息的应用水平

在光纤覆盖密度、移动电话装机容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下一代广电网络覆盖率、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传感终端与网络建设投资额、环境质量自动化检测率和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秦皇岛市的信息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在互联网普及、数字电视入户、移动终端普及、互联网使用成本和家庭电脑拥有量上进一步提升公众信息的应用水平。

6.2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平台,推进中小旅游企业

对于中小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资金有限、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应投资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平台,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服务,为其节省信息化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吸引中小旅游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参与城市的智慧旅游建设中来。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5篇

据了解,2010年武汉率先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中心等基础信息设施,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3大核心体系,其中应用体系选择在15个领域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智慧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智慧国土规划、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社区、智慧物流。产业带动目标是: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化,其建设覆盖了光通信、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在内的多条产业链。据测算,到2015年将带动这些产业增加值达3040亿元,到2020年将带动产业增加值达到11200亿元。

如此巨大的数额,仅在数字上就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那么对于武汉来说,这800亿的价值又将如何体现呢?

城市规划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陆续公布,智慧城市似乎还未来得及淡出人们的视线,就又迎来了新的关注度。根据《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案中所描述,未来几年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试点示范阶段,按照“基础先行,民生优先”的原则,优先选择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进行先行示范建设。计划用8年时间,全面实现城市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智能响应。

据了解,武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勾画了“113”的框架体系,即一个发展目标、一套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三大核心体系。具体项目包括拓建光网都市,实现光纤到户覆盖面达到100%,所有光纤带宽用户群都可达到家庭接入速率100Mbps级别、企业接入速率1000Mbps级别的业务需求。同时,除规划建设1个武汉市云计算中心外,还将建设6个行业云计算中心,分别涉及公安、交通、教育、环保、医疗卫生和水务等。此外,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肉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等13个试点项目也将在未来3年内建成。

总体来说,智慧武汉将是数字武汉的推进和强化。在智慧武汉建设中将实施光城计划,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物联网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建设智慧城市。

提升城市基础测绘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充实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深化“三网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试点工作,推进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网络全覆盖,提升服务功能,促进融合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在光城计划中会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利用武汉光纤光缆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大力发展光纤到户,扩大远城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设智能楼宇、智慧家庭。进一步增加无线网络覆盖点,实现机场、车站、学校、大型商场等公共空间无线网全覆盖。

依托武汉“市民之家”等重点工程,完善电子政务和电子社区工程,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加快建立政府与市民网上互动机制。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建设。

推广、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实现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等环节的渗透,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电子交易水平。

在物联网建设层面引进和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拓展“武汉通”应用功能,基本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的小额消费,促进与身份信息管理互联。

产业纵横

而在产业调整方面,武汉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围绕基本构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首先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是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光通信、消费电子、高端器件和集成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快富士康武汉科技园、中芯国际武汉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光通信设备供应基地、国内大型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方面,重点提高整车生产规模,加快汽车零部件和服务体系发展,提高汽车产业链配套能力。推进东风本田二厂、神龙三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制造。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到2015年,形成15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第三,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及文化创意产业。

在其它领域,武汉还将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围绕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完善交通和市政设施网络,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武汉建设,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6篇

“十二五”伊始,宁波市出台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智慧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提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加快推进的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收效良好。

综合起来的优势

谈及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宁波市在几年间迅速找准智慧宁波发展方向的秘籍,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月娣这样表示:首先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宁波市“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二是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宁波为智慧城市建设专门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有独创性的路径和模式。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點,坚持试點先行,以點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四是与宁波国际强港紧密结合,发挥强大的港口物流优势。

城市发展的路径不一而同,抓住并善于总结自身城市的特點,利用现有的经济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条件是将城市综合实力集中在一起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方城市的重视,宁波在国内首个系统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对宁波来讲能够一路保持领先也并非易事。谢月娣总结:从战略规划角度来说,城市信息化走向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宁波市抓住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的契机,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适时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成为了国内首个系统谋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

从宁波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五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的城市”,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智慧应用大体系

在智慧城市推进的进程中,宁波坚持应用为先,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點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谢月娣介绍: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将突出三个主题:第一,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以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重點,大力推进经济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建设;第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第三,围绕政府管理转型这一主题,以基础性、公共性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公共服务管理应用体系建设。

围绕这些主题,宁波市确定了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促进城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系统和子系统的建设,推动城市的科学发展。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探索,宁波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效正逐步显现。三大先行试點重點智慧应用体系项目成效明显。在智慧物流试點建设方面:《宁波市智慧物流试點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近两年的重點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不断完善,基本打通了通关环节和物流环节,实现了宁波通关、物流、外贸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功能和辐射范围等。此外,在智慧健康试點建设方面、智慧社会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各重點领域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管、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公共服务等社会经济各领域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智慧城管已基本完成一期五大支撑体系和四大应用系统软件建设,市、区两级的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已经实现整合共享,形成多路、多點动态监控网络,中心城区主干道实现管理全覆盖。在智慧食品药品监管建设方面,全市网上监管系统的升级和完善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完成2248家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网上监管系统安装,有2065家单位已与全市中心服务器对接,实现了数据传递交换。在智慧公共服务方面,数字乡村、81890求助中心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取了新进展。根据宁波市智慧办今年的《2012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2012年,宁波还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智慧产业新发展

根据规划,宁波智慧产业建设将重點围绕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开展,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结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谢月娣表示,宁波未来“智慧产业”发展将具备三个方面的服务“亮點”:

首先,立足于地理特點,服务于港口经济,在智慧港口物流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依托宁波现代化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体系建设为重心的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推动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创造新的品牌优势。

服务于集群经济,在智慧制造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點。宁波传统产业发展有一个显著特點——块状制造业经济比较发达,可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每一个块状经济变成一个智慧型集群,并精心构筑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加强产业问的协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慧交通;创新;特色

智慧交通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技术支持,实现对城市交通、居民出行和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达成提供更高效的出行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创建更绿色环保的城市空间和更舒适的出行体验。交通部2019年9月24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体现了当下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出发,成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对于智慧交通布局的前瞻性规划。从已有文献的研究来看,智能交通建设领域的研究从顶层规划、技术探讨开始向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向发展,涉及理论、技术、实践等多个方面内容,对智慧交通建设的规划发展、核心技术、技术应用多有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对民众生活的环境质量、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实时监测十分重要。[1]西方国家和一些城市业已确立了智慧交通发展路径,从这些国家和城市今年来在智慧交通发展规划、智慧路灯和车辆信息系统方面的创新进行对比,为国内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了借鉴。

1国外智慧交通建设的规划转向

西方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涉足智能交通的研究,将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方向。国外城市从政策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城市现状相结合,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西方国家在建设智慧交通过程中结合先进技术来进行交通拥堵治理,收集大数据平台所需的海量数据信息,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政府部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美国2015年ITS战略计划,计划在2019年完成网联化与智能化的双重升级。在无人驾驶汽车发展上,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鼓励和约束自动驾驶汽车发展,2016年《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时起从法律层面上肯定自动驾驶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联邦法律框架,战略方案从1.0到3.0的引导与展望鼓励各州重新评估现有交通法律法规,为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美的测试和部署清除法律障碍,落实推动该项技术与地面交通系统运输模式的融合。欧盟第一个协调部署智慧交通的法律性基础文件是2010年欧盟委员会制定的《ITS发展行动计划》,这是欧盟范图内第一个协调部署ITS的法律基础性文件,确立欧盟2020智能交通系统(ITS)三大目标为交通可持续、竞争力和节能减排。之后,欧盟主要在电动汽车、道路安全、智能交通系统、市场准入以及CO2排放等领域提出了战略实施方案,计划加强各国交通科研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欧盟目前对于车辆信息互联的技术标准还未最终确定,围绕WIFI技术和5G技术两大技术系统的企业目前处于争执不下阶段。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汽车、车联网和智能交通领域发展。早在2013年,日本内阁便了日本复兴计划《世界领先IT国家创造宣言》,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核心之一。以此为蓝本,日本内阁制定部级科技创新项目《SIP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计划》,将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研发升级为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自动驾驶商用化时间表以及《ITS2014-2030技术发展路线图》,计划在2020年建成世界最安全道路,在2030年建成世界最安全和最畅通道路。日本非常关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规划,不仅在《2017官民ITS构想及路线图》确立这一领域技术的推进时间表,还通过《自动驾驶相关制度整备大纲》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划分和事故赔偿原则,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目前,在亚洲地区初步形成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从西方国家对于智慧交通整体规划来看,美国、欧盟、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在智慧交通发展战略上着力点都有区别,但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上都非常重视。美国智慧交通发展规划基于国家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基础,由国家进行统一规划,在充足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下发展迅速。日本由于地小人多,在已有VICS系统和ETC技术使用下开始注重自动驾驶汽车。欧盟强调各国合作和标准化、强调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重视通信和车载设备等。

2国外智慧交通应用领域的创新

2.1智慧路灯的升级打造。智慧交通的实施目的是为了能够为城市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让行人、车辆和城市道路之间能够找到一个相对协调的平衡点进行良性地系统运作。以往在交通管理上主要侧重对机动车和各类车辆的控制和管理,因为设备的局限性难以为行人提供个性化的需求和体验,智慧交通能在规范行人的交通行为同时保障行人安全、满足公共服务诉求,当城市路灯在城市中的使用与先进传感器结合以后,智能路灯成为了目前国外城市首要尝试的设备。新加坡近年来在原有交通管理系统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智慧国家2025”为主导的智慧交通方案,新加坡陆路交通部提出对公共照明进行“智能化+LED”升级改造的方案,预备将全国现有的路灯改造成含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路灯,其中60万个路灯将会在装备传感设备的情况下完成城市公共服务的同时进行数据的收集。美国城市洛杉矶、芝加哥、纽约、西雅图、圣地亚哥等城市都已开始安装智能路灯。洛杉矶在该市大范围内安装智能路灯设施,将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结合路灯配备的传感器,从而收集交通数据、分析信息并进行共享。芝加哥通过“路灯杆装上传感器”,进行城市数据挖掘。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被应用在了芝加哥市的街边灯柱上。通过“灯柱传感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检测环境数据,特别是空气质量和噪音,但不会侵犯个人隐私。西雅图路灯可以改变色温,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路灯亮度,与环境能有机和谐成为一体。圣地亚哥与通用电气和ATT公司合作,在路灯上安装了摄像头、麦克风和传感器,具有找停车位和监测社区枪击声音等功能,集智能安防、微基站、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等使用功能于一身。英国MiltonKeynes、德国林、法国里昂、荷兰海牙都对当地路灯进行升级改造。英国MiltonKeynes在当地的MK体育场安装的路灯同样具有监控摄像、WIFI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功能,体育场内的售票处和商店门口路灯还安装了闭路电视、公共广播,必要时可作远程连接。德国柏林电线杆成为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约占德国一半数量的电线杆都能提供这项服务。斯图加特市在对本市路灯进行LED路灯升级,配合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控制。海牙在当地一个海滩上安装智能灯柱,装有摄像头、传感仪和数据传输网络,能够调节灯光的亮度、检测空气和噪音、控制交通,并帮助游客寻找空余的停车位。2.2车载终端的广泛采用。在车载终端使用领域日本和新加坡属于最为典型的国家,地少人多,有限的空间局限性催生了更为高效的城市车辆信息系统构建,均已建立了完善的车载终端设备开发。日本独特的VICS系统(Vehicle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ystemCenter)由日本道路交通情报中心建设和管理,通过汽车上安装的车载设备接收VICS中心提供的实时交通信息,信息内容遍及全国交通信息播报。数量庞大的车载终端意味着高额的运行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和车载设备销售,生产企业每台需向VICS中心交纳2000日元的费用,因此VICS中心每年获得16亿元收益,最终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在日本,紧急车辆和公交车辆在道路通行中享有优先权,城市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中心通过车上的车载优先系统调节路口信号灯,以缩短紧急车辆和公交车辆的通行时间。东京市是日本率先采用全自动智慧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133台计算机对全市多个路口红路灯进行智能控制;静冈市智慧交通控制系统通过1台主机和16台分机控制全市大部分信号灯。新加坡的车辆同样装有车载设备,通过城市交通管理系统ERP(电子收费系统)在划定的控制区域进行监测,当车辆经过电子收费站时通过在车辆上安装的车载设备实行自动扣费。2.3违法行为的识别技术。违法行为识别以往只能监测汽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在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下,车辆识别技术得以对车辆和行人进行信息的识别、分类和统计,提升了违法识别效率,在治理城市拥堵、缓解交通压力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交通出行方面,拥堵时段收费是国外较为常见的使用方式,如新加坡、伦敦和斯德哥尔摩都采取了拥堵收费的方式。新加坡实行交通拥堵收费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交通要塞、高速公路和公共区域都装备了电子眼,不仅对车辆闯红灯和超速能够准确记录,对行人的违法行为也一视同仁。伦敦从2003年采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对车辆的出行路线进行判别,在市区核心范围进行拥堵收费,如果在伦敦中心区域的道路上看到一个红色的“C”,代表车辆已经进入到收费区域。伦敦在拥堵区域征收每天11.50镑的拥堵费,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早上7点到晚18点,周末、法定节假日不收费。收费对象主要是私家车和货车,本区域居民公交车、出租车、消防车等紧急救援车辆及残障人士等特殊驾驶群体车辆不征收费用。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监视器,利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和自动拍照等技术,实现了对一切车辆的自动识别,缩短了违法行为识别的处理时间。

3结语

智能交通的创新和探索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我国目前将智慧交通建设更多纳入智慧城市的打造过程,从成本来看智慧路灯的落地实施可能性较大,智慧路灯在支持智慧交通建设基础上也能不断发挥城市管理、能源环保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车载终端因运营成本的问题,在5G技术发展情况下更容易被手机手段所取代。拥堵收费制度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上的效果明显,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往往较大。美国纽约市议会2008年表决通过了曼哈顿区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提案,因反对者众多而不得不搁置。北京市2016年曾讨论过拥堵收费政策,最终未能实施。交通拥堵收费政策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非常依赖于完善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从征收拥堵费缓解拥堵的有效性角度看,交通拥堵费对缓解交通拥堵起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改变市民的出行结构。[2]国内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仍需根据自身城市特点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8篇

2012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20周年,也是珠海智慧城市正式启程的一年。珠海将如何继续高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大旗引人关注。今天的珠海,已经初步探索出科学发展的珠海模式,也站在了新一轮大发展的节点上。今天的珠海,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和挑战。面对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面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主旋律,如何抢抓机遇,冲破障碍,依旧是值得珠海探寻的问题。

智慧城市如何“后来居上”?

去年底,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珠海赫然入列。按照珠海的最新计划,争取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也关系珠海科学崛起的大局。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显然,新四化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独立,而是融合集成、相辅相成的。珠海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又如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正在推进的工作实现良性互动,也将是珠海面临的一大课题。

据了解,目前珠海在智慧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均已走在全省前列,加上与新加坡IDA、惠普公司等大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智慧城市建设有望在今年大大提速。不过,不少人认为,与智慧城市先行发展地区相比,珠海智慧城市建设要想“后来居上”,还需克服多重挑战。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成为珠海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法。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珠海在智能交通建设上已有了相关部署。据记者了解,目前珠海市近期着力推动多个领域的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并争取短时间内使公交电子站牌示范站点、主干道绿波控制系统和交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智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除了智能交通,珠海还积极推动电子政府发展。目前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珠海分厅已试运行,全市271项审批事项中有99.1%的事项可实现网上办理。按照计划,珠海将在今年6月份要建成横向到各政府职能部门、纵向到区的网上办事大厅,在两到三年内建立起市民私人网页,这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今年的政府报告,除了积极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和网上办事大厅外,珠海还将扩大口岸电子验放系统应用,建设物流电子口岸信息共享平台。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光纤入小区、入户,提升高速宽带网络普及率。“启动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寻求新突破。”报告称。记者了解到,珠海计划今年内完成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构筑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按照珠海的计划,争取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

在珠海的思路中,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进驻将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任务。自去年以来,珠海在此方面动作频频。去年11月,珠海政府与新加坡IDA签订了相关协议,目前已达成12项合作意向。新加坡IDA国际有限公司总裁黄华杰表示,新加坡IDA国际有限公司、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乃至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都非常关注并十分看好与珠海市的合作,并将双方合作项目作为IDA国际有限公司今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IDA国际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珠海市的合作,加快启动双方在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大厅、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能城管和智慧港口等方面的合作项目。

此外,珠海还牵手惠普公司,在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投资设立惠普(珠海)智慧城市项目,重点发展云计算创新引擎、3D在线网上购物、3D影视创意制作基地、3D在线虚拟未来城市等10项业务。大企业的进驻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一般而言,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根据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定位,制定相关的招商引资计划。而如此高标准、高起点地谋划信息化建设,也为珠海创建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奠定了基础。

目前,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智慧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并在全国成为智慧城市领跑者。基础良好但起步较晚的珠海能否“后来居上”?珠海市副市长王庆利表示,答案是肯定的。就外部而言,珠海正迎来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城市定位的确定、广珠轻轨等交通要道开通带来的交通优势以及“三高一特”的产业定位,珠海正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主观上,珠海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的科学崛起。而近日住建部公布的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珠海“榜上有名”,这也意味着资源、政策将进一步向珠海倾斜。

就内部而言,珠海目前正制定创建智慧城市的相关规划,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今年1月,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开幕式上,珠海市人民政府还获得“中国智慧城市推动奖”,珠海依然有后来居上的潜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已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制度,珠海需用更大的力度推动相关工作,从顶层设计开始打破各部门条块管理的局面,从而形成创建智慧城市的合力。

创新打造新型智慧新城

为助推特区转型升级、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珠海电信持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进“村村通”工程、启动“光网城市”战略、打造3G精品网络,建成了融合固话、有线宽带、无线3G、WiFi、卫星通信等集有线和无线接入方式于一体、天地一体化无缝覆盖的网络,不断完善“智慧珠海”所依托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五年间,珠海电信通信网络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业务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目前珠海电信建成了覆盖珠海全市范围包括农村、海岛在内、通达世界各地的大容量、高速率、光纤化、多媒体的信息服务网络,技术层次、业务能力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为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世界级的“信息高速公路”。

从ADSL到全光网络,引领互联网第三次“换代革命”。2010年5月,珠海电信启动“宽带珠海·光网城市”工程,加快宽带网络光纤化升级,推进100M到家庭,1000M到政府和企业,为市民提供光速互联网体验。经过持续建设,迄今珠海全市电信互联网带宽总出口扩容达到240G,比2008年底翻番了近两番;光纤网络遍布城市大街小巷、通达所有行政村,光纤线路长度超过40万纤芯公里,足足可环绕地球赤道10圈。目前,全市新建小区和商业楼宇基本实现光纤通达,市区70%以上家庭用户具备了20M以上的宽带接入能力,凤凰花园、海湾花园等300个小区具备100M以上光纤接入能力。

在实现全市3G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近年来珠海电信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持续在全市重要政务服务窗口、酒店、公共场所等区域进行WiFi网络覆盖。目前全市电信WiFi热点超过2500个,基本覆盖星级以上酒店、电脑城、图书馆、展览馆、餐厅、咖啡店和电信营业厅等公众场所,为珠海“无线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2011年8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签订的“十二五”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近五年,中国电信将在珠海投资超过20亿元,拉动信息通信消费需求80多亿元。重点在智能信息网络建设、“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电子政务服务、“物联网”应用、“云计算”产业发展、横琴智能岛示范工程、“幸福珠海”民生应用等九个方面加大深度合作,并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信息化服务力度,助力实现城市管理更智能、政府管理更高效、经济发展更协调、公共服务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捷。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推动。多年来,珠海电信在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的同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并积极引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全方位助推“智慧珠海”建设。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战略,未来珠海电信将充分发挥全业务服务领先优势,以“智慧城市”为统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光网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政府、民生、产业等三大服务领域支撑打造各种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助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

“珠海正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需要把建设‘信息特区、智慧珠海’提升到关乎城市发展未来和影响城市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实施‘智慧珠海’战略作为‘科学发展走新路’的重要抓手。”广东省社科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肖智星提出,珠海要建成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的一个全球化智慧城市,并在全球率先构建起一个环境优美、信息通畅、生产智能、生活幸福、管理精致、人文兴盛、创新活跃的智慧社会。

“智慧城市”如何建设?肖智星认为,珠海信息基础设施较完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好,具备建设“智慧珠海”的良好基础和特殊条件。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为核心,以制度创新和试点示范为动力,以智慧技术应用和创新为主线,以横琴新区综合示范建设为重点,以“信息特区”建设为特色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基于“智慧基础设施”的“智慧经济、智慧生活、智慧政府、智慧文化”五位一体建设。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9篇

近年来,敦煌市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依托智慧城市试点和信息惠民试点,提出了“智慧敦煌”战略,推动建成“飞天”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旅游融合信息科技,以智慧旅游带动智慧城市发展。

敦煌市也先后入列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大奖。

智慧旅游挑战多

旅游智慧化是敦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头戏。当然,智慧城市建设前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步。面临的挑战如下:

旺季游客高峰挑战:景区人流屡创高峰,鸣沙山、莫高窟单景点日接待超过3万人,而敦煌本地人口仅有5万,游客服务体验差,如何避免投诉率上升?游客安全面临挑战,如何确保旅行安全?文物古迹承载有限,如何保护古迹不被破坏?

淡季游客稀少,造成旅游Y源的极大浪费:如何提升淡季景点服务资源利用率?如何共享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巨大流动人口挑战:百倍于本地人口数量的游客,给城市治安、交通、医疗、餐饮等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如何应对大量游客带来的突发应急事件?如何有效管理大量的流动人口?如何从丝路旅行服务延伸至本地居民的智慧公共服务,从而带动荒漠区域的智慧城市建设?

针对以上情况,敦煌市政府与华为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敦煌各个领域展开务实合作,致力于将敦煌打造成为中国信息化、国际化的“样板店”、“旗舰店”,把一个信息化的敦煌推向全球,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安保等方面开展积极、扎实、全面有效的合作,共同打造“智慧敦煌城市云、丝绸之路旅游云”,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智慧民生在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公共资源领域高效利用,构建资源共享、集约管理、业务创新、效率提升的智慧政务体系,全力为敦煌文博会、敦煌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安保解决方案。

以智慧旅游服务引领区域智慧城市建设

全程无缝数字化展示,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景区物联网,分析游客行为与流量分布特征模型,基于物联网获取景区特征模型(游客、车辆、突发事件预警)延伸景区服务覆盖;提升决策、客流高峰与应急服务能力,保障游客全程路线安全;VR、AR、3D展示中心,提升客户体验黏性,分流高峰客流,提升参观服务质量。

敦煌“飞天云”平台现承载业务有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公共信息等多个系统平台,而随着敦煌旅游旺季的到来,各个系统平台的业务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传统的建设方案缺乏灵活性,将面临业务连续性保障差、数据安全性弱;业务部署流程环节多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信息化的突发业务需求。

针对这种现状,华为助力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园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市分公司、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了覆盖敦煌全市的“无线城市”解决方案,敦煌“无线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对公众服务、政府和企业三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能够为公众、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无线宽带服务。

华为结合敦煌市的特点,提供WLAN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高速、大容量、安全、可演进、易管理”的大型无线网络,助力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构建敦煌无线城市。

在无线接入点选择上,华为采用新一代11AC协议的AP,在保证高并发接入率的前提下,保障用户网络访问体验;AC采用华为高性能敏捷交换机+多个无线控制器插卡,单台设备能做到几万多用户多终端同时在线;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华为提供ME60作为认证网关,将用户管理、安全控制、业务控制、无感知认证等各种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WLAN用户和固网用户的统一接入认证。

考虑到将来网络的演进,华为提供的敏捷交换机采用全可编程设计架构,可通过自定义转发流程快速支持新协议,可适应无线网络未来5-10年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维护的便利性,华为提供eSight统一网管,支持对多厂商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支持对现网有线网络设备和新建无线网络进行统一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后续运维工作量。

共享丝路旅游资源,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联合丝绸之路沿线景区,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分析区域游客特征模型,实现精准营销;融合线上数字营销与线下旅行服务,推动互联网+营销,提升淡季游客人数,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延伸居民公共服务,建设区域智慧城市:建设云中心,共享景区与政府各业务部门数据,实现统一协同,快速决策与响应的城市智慧治理基础设施;基于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电视为核心的智慧家庭、创新的智慧教育及智慧医疗服务,提升居民福祉。

在平安城市建设方面:华为根据敦煌市当前建设现状以及后期业务规划需求打造了平安敦煌建设项目,其核心平台采用华为智能云监控平台VCN设备,是结合华为视频监控平台和专业视频存储而定制开发的一体化综合监控平台,可集实时监控、录像检索、录像回放、云镜控制、告警联动、语音对讲、电子地图、存储管理等多种视频监控业务于一身。通过华为的云监控平台,整合了敦煌市多个厂商的平台及前端摄像机,为城市安保提供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高清覆盖。

整套系统采用领先的云化智能设计,实现N+0云化设备集群安全保障体系,做到关键事件不掉链子;同时实现事件及时智能预警、系统性能智能保障、视频数据智能检索定位以及智能行为分析,充分发挥软硬件使用效率。打造完全开放的平安城市标准开放平台,减少重复投资,消除技术壁垒。经过实践证明,华为云监控解决方案为敦煌打造出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平安城市安防体系,对敦煌进行全方位智能守护。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新常态;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034-02

1 智慧城市概述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交通拥堵、资源短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设智慧城市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完善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也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1],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2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河南省政府高度历来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移动、河南联通等企业积极参与,务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建设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河南省共有11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多个城市的一些智慧应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2.1 政府高度重视,绘就智慧城市建设蓝图

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从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示范、实施“宽带中原”战略、推进智慧交通应用到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智慧养老应用、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共推出18条措施,加快推进河南智慧城市建设。

2.2 企业积极参与,务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河南移动、河南联通等企业积极参与河南省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为推动河南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2011年河南省政府和河南联通签订了“智慧中原”战略合作协议,“智慧中原”由全省18个“智慧城市”组成。到2014年,河南联通相继与18个省辖市政府签订“智慧城市”建设协议,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河南移动充分发挥基础信息网络的优势,构建了“一个平台三层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南阳、安阳、开封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智慧城市,政企双方达成了“政府主导、移动建设、购买服务”的共识,智慧城市多个智慧应用系统初见成效。

2.3 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河南省大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各省辖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各试点智慧城市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支撑点和切入点,着力加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

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方面,2012年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开展了三批次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河南省共有11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如表1所示。

3 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路径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可以着重从加强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典型智慧应用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确定合理的投资建设模式等六个方面来推动。

3.1 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应用多样化的复杂巨系统,应从政策规划层面、技术实施层面加强顶层设计[2]。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战略引领、需求驱动、问题导向,避免技术导向、项目驱动。要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实际,科学制定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也不能只追求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而忽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效果,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空心化”[3]。

3.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加快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城市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稳定、安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4]。同时,面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建设河南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各部门信息独立的局面,整合公安、医疗、教育、交通、市政等信息,建设信息共享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3.3 加强示范带动,推进典型智慧应用系统建设

加快郑州、鹤壁、济源等11个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推动郑州、洛阳、济源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有点到面,从而带动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领域,分步骤、分类别、有重点地推进。重点建设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人社、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地理等智慧应用系统。

3.4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智慧城市建设离开不先进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撑。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对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相关技术的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为契机,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技术转移和开放合作,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一批主导产业核心技术。

3.5 加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汇聚和共享,而信息汇聚的程度越高,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越高。智慧城市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高度集约化、接入终端的多样化、大数据的高度共享性等都导致智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传统的局部防御和被动防御手段无法适应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的需要,需要寻求一种新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全面网络安全观背景下,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从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人才资源、技术研发、系统平台等方面出发,建立健全智能化、系统化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支撑体系[5]。

3.6 确定合理的投资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都不是理想的情况,需要开放协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多层级的投资建设模式。“政府+社会资本”模式(即PPP模式)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一种投资模式。所谓的PPP模式,就是指政府和企业为了合作共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进一步明确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模式能够破解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资金缺口问题,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6]。在智慧城市建设中,PPP的常见运作方式是,由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合作共建投资平台,合资成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在合同约定的特殊经营权期间的项目运营取得回报。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今后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理的总体要求,做到理性推进、有序推进、协同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定位,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共同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单志广.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J].国家治理,2015.

[2] 仇保兴.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与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

[3] 万碧玉,李君兰.智慧城市创建实践[J].电信网技术,2014.

[4] 张新刚.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及发展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11篇

道路拥不拥堵?发条短信就能实时跟踪路况。不久以后,这样的场景将在杭州市民的生活中变为现实。

这是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奥科技)正在研发的智慧出行系统。作为一家有着多年公安行业信息化经验的公司,中奥科技在进行杭州市智能警务和智慧交通系统平台建设的同时,也利用这些数据,搭建可为老百姓服务的系统平台。

与其他城市不同,杭州市从前是以西湖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随着发展的需要,城市发展中心逐渐转向钱塘江地区。这就使得整个杭州市的道路布局复杂了很多,搭建了很多桥梁和高架桥,在某些特别时段会出现经常性的大堵车。为此,政府在2011年专门出台了限行措施。与此同时,中奥科技承建了杭州市公安局和交警部门的智能卡口系统建设。这一系统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了道路车辆的限行禁行、实时监控、综合查询、轨迹跟踪等应用,为杭州市的交通管理、车辆查控、非现场执法、可视化指挥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应用支撑,提升了当地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和应急指挥管理水平。

据中奥科技总经理沈贝伦介绍,在杭州市智慧交通建设领域,中奥科技的卡口系统规模较大,影响也很广泛。“截至2012年底,我们已经累计完成了前端近2000台卡口和200多台高清监控设备建设,日均照片抓拍量月1000万张。”沈贝伦说。

在为交通管理提供支撑服务的同时,很多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通过卡口系统监控,我们能够掌握城中车辆流量和流向数据,从而也就掌握了路面的拥堵状况,我们想利用这些数据,开发一套路况监测系统,为老百姓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也可以为杭州市的外来旅客提供帮助。”沈贝伦说。

中奥科技之所以能建设这样一个数据平台,与杭州市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是息息相关的。在智慧城市建设问题上,杭州市政府的思路很开放。据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福颂介绍,智慧杭州建设要尽可能地引进民间资本,由政府集中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各个项目则分别交由不同的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对此,沈贝伦表示,政府在城市建设上能有这样开放的心态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讲都是件好事。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单靠政府承担,毕竟资金有限,而由企业开发,则会按照市场化竞争原则,全力以赴充分利用资源,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无需承担财政风险。另一方面,由政府提供数据,也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平台的客户服务满意度。

当前,各个城市纷纷布局智慧城市建设,一些专家对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也有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城市建设需要出台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另有观点表示,智慧城市应先行先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12篇

为单一管理目标的交通理念,

使交通管理进入到系统性、整体性、

信息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新高度

快节奏的城市诠释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对交通的依赖,而伴随着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和城市出行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却越来越常态化。面对着交通阻塞、交通污染、交通事故多发以及道路通行能力低下等问题,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条件下人们对高质量交通出行的要求。当修路、车辆限行等传统思维方式让交通拥堵现象变得更加严重时,我们就亟需要新的思维方式来引领交通的发展,并以此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污染和改善交通环境。

而在最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智慧交通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推动下逐渐走出概念设想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并有望改变传统的以道路或者车辆为单一管理目标的交通理念,使交通管理进入到系统性、整体性、信息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的新高度。而作为智慧城市整体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智慧交通也成为当今城市建设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

传统思维的误区

今天的城市交通,基本成为汽车交通的天下。汽车的发明直接与文化对接,并且借助文化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它。从汽车发明以来,发达国家用了约100年时间走完的“汽车化”道路,我国却只用了约20年时间就走完了,汽车交通也成为目前社会上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统计显示,我国近三年来汽车保有量连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 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了19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位。201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23个大中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以520万辆居全国之首,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等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均超过了200万辆。

如此巨大的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如在交通效率方面,堵车给北京造成的社会成本损失为6000万元/天。而在交通事故方面,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每年发生400万起,死亡7万人左右,交通事故损失已经占GDP的1%至2%。仅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中,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90万人,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国人第一伤害致死的死因。

在面对道路安全、交通效率、路网规划等多方面的难题,很多政府只好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来从末端对交通拥堵等问题进行治理。

有的地区采用行政管理手段来强制性减少出行机动车数量以及交通违章行为,比如加强机动车违章执法和处罚的力度,还比如限号行驶(北京、南昌),限量购车(北京)等。

有的地区采用经济调节方式通过提高成本的手段减少个人机动车类交通工具使用。比如上海以拍卖车牌价格来提高车辆使用成本,或者提高停车费用(北京、深圳等),征收城市拥堵费(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酝酿中),征收城市排污费(北京酝酿中)等。

也有很多地区采用提供公交资源以及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方式来解决交通拥堵,北京、西安、青岛等城市甚至推出了定制公交线路来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

但大家也许都感受到,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城市交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政府的行政性指令下,似乎道路永远无法满通的需求。究其原因,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原有的城市布局基本在上世纪末以前定型,新的城市规划对国内大部分城市来说已经不可能起到根本的作用。由于道路系统依附于原有的城市规划,即使强制性减少出行机动车数量也不可能增加路网整体的通行效率,且在城市中心格局和经济格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资源供给的手段的边际效用也将产生递减。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的交通也会对城市内部的交通产生不断的挤压,迫使大路网的交通流量无法快速在交叉路口以及出入口分散,反而会引起更严重的拥堵。所以,单纯以车辆和道路为目的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整个社会迫切需要对交通系统进行一次系统的革命以解决上述问题。

那么,这种革命性的解决方式从何处着手呢?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很多业内的专家,并阅读了国内外关于交通发展的大量文献,终于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那就是基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只有采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交通,提高道路整体的使用效率和交通管理水平,才是诸多交通难题得以解决的最终答案。而智慧交通的采用,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紧跟时代的脉动

智慧交通,是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通过将人、车、路、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在较大区域内达到有序的高效运输,能源充分利用,环境改善和交通安全性提高的目的。

其实,智慧交通的概念早已经出现,但对于交通运输这种十分依赖技术发展的行业,从概念到现实之间相隔的是漫长的技术发展瓶颈。不过也正是因为交通运输业的这种特性,其吸纳新技术的能力才保证了智慧交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期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智慧交通才逐渐成为现实。

起初,美国、日本和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纷纷参与到智慧交通的研究中,这主要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为数据传输带来了更高的速度和更广的应用范围,而新型的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则有助于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而进入到21世纪后,智慧交通的发展逐渐进入到很多发达国家的战略部署中。

比如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4年与几十家企业开始共同开发智能公路Smartway项目,目的是将大量的新技术,如车载导航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辅助安全系统、自动公路系统与基础设施(路上监测系统、可变信息板、信标、数字地图、光纤网络及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等)进行集成,形成开放公用的基础平台,将车载装置一元化并实现车路一体化协同,以提供多种多样的智慧交通服务。

而欧盟也在2006年启动了合作性车辆基础设施一体化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Infrastructure System,CVIS)项目。这个项目旨在设计、开发和测试为了实现车辆之间通信以及车辆与附近的路边基础设施之间通信所需的技术,用于提高旅客和货物的移动性以及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在2010年欧盟拨款1370万欧元开展了eCoMove项目,该项目为期3年,旨在利用车车(V2V)和车路(V2I)通信技术,通过高效节能的驾驶行为和交通管理、控制方法,减少全部交通燃油消耗量的20%。

美国也在2010 年了《美国ITS战略计划2010~2014》,主要内容涵盖7大领域: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商用车运营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每个领域均包含相应的用户服务功能,并实现了在多种出行方式之间共享的信息服务。实现多种方式信息,如路边动态信息标志、公路资讯电台、公交终端的信息显示等,常常与主干道、高速公路、公共交通和事故管理等系统结合起来进行部署、管理与控制。

从全球对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成熟度并没有被落下很多。在中国信息化产品的广泛普及的带动下,中国紧跟国际智慧交通发展的潮流,国际上甚至已经公认基本形成了美国、日本和欧盟以及以中国等国家为代表的智慧交通的四大研发与应用阵营。中国在智慧交通的成绩,得益于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以及管理机构和政府的支持以及先进技术的使用和应用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近期,中国在持续感受到了在交通发展瓶颈的压力下,政府的政策也开始由大规模修路向着智慧交通的方向转变。

如交通运输部先后投入了8000余万元用于城市智慧交通关键技术的研发,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的科技专项重点指向了以信息传输、智能分析和动态等方面的研究。基于物联网的公路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的重大专项,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此外在中小桥梁、长江航道、港口码头状态监测等领域,交通运输部均开展了感知和信息处理研发工作,力争为感知交通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至2012年末,我国已经有超过20个省市公布了智慧交通投资计划,涉及投资金额超过90亿元,智慧交通产业进入导入期。随着《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扶持,未来10年国内智慧交通投入将达1820亿元之巨。《2013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市场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在中国城市智慧交通领域,大项目已越来越常态化。2013年一季度,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9.4%,而千万级项目数量同比增长80%,占到市场总规模的44.6%,占比提高2.9%。而在未来三年,住建部还将与国开行合作投资800亿元用于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因此可以说,中国正好赶上了这一轮交通领域的变革的最好时机。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已经名列前茅,在全面信息化的世界和智慧城市的引领下,中国也有望在智慧交通网络的建设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汽车时代的普及下,我国智慧交通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智慧交通也具有良好的生存土壤。

大城市竞相建设智慧交通

城市,尤其是我国的大城市,集中了主要的交通枢纽、通讯枢纽和高新科技产业区,在贡献出不断发展的GDP的同时,也愈发感受到改善交通日益增大的压力和建设智慧交通的动力。目前中国的大城市也竞相建设智慧交通领,希望将交通从“被动控制”朝着“主动诱导”方向转变,以提高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和运行效率。

北京市的智慧交通主要围绕道路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管理、高速公路管理、出行信息服务、ETC不停车收费、客货运输六大领域进行。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急事件管理4大类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目前,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出租调度、省际客运、高速公路、城市交通等行业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建成,配合建设的西客站北广场、西客站南广场、动物园、六里桥、东直门、西直门、西苑、四惠、宋家庄、京北太平庄(北苑北)、苹果园、望京和北京南站等13处大型综合换乘交通枢纽已经全部进行了信息系统建设;而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和路网运行、运输监管、公交安保三个分中心也基本形成了一体化、智能化综合交通指挥支撑体系,它们共同组成了北京市的数据共享交换中枢、综合运输协调运转中枢、信息中心和紧急情况下的交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此外,交通专用地理信息系统、浮动车数据采集系统、公交一卡通数据采集系统、公路网(含高速公路)基础数据采集系统、营运性车辆运行状况数据采集系统等基础数据体系也基本建设完成,并初步建成了以网站、热线、手机、车载导航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

上海市科委在2013年7月《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把智慧交通列为重点领域之一。而高德红外、四维图新、东软集团等公司也被选定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建设智慧交通公共服务平台。据悉,上海智慧交通信息平台的重点是打造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将汇集上海市内高速、航空、航运等交通信息,还会对气象、人口、环境、土地等行业数据进行汇总以分析其对交通的影响,最终实现对交通拥堵情况的预测,实现智慧出行。而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城市,上海港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所以上海还计划汇聚整合全球港口、货物、船舶等数据,融合多源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数据,实现航运数据共享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现代航运物流服务体系。

而天津这个拥有600年历史积淀的古老商埠,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后,正与长江、珠江经济带进行比翼齐飞,交通建设可谓重中之重。天津市依托市政府重点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建设了400处规模的交通流微波检测系统、55处规模的交通诱导显示系统、1500处规模的视频监控和电子警察系统、300处规模的中心城区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系统。天津市也初步实现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显示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警车和警员卫星定位系统、110接处警系统、警员数字执法系统等应用系统的集成,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实现了共享。

广州市智慧交通系统构建包括广州市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路面交通状况监视与监测、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的主框架。如今,广州联通已经与广州市交委、公安局、气象局、体育局、旅游局、百灵时代传媒集团、羊城通公司等 300 余家单位达成了合作,联合产业链厂家,共同开发沃·行讯通、沃·警民通、公交 Wi-Fi等 70 多项应用产品。在不久的将来,羊城市民可以通过网站、热线、手机、车载导航等多种形式,实时掌握路况信息,提前安排出行;随着智慧程度的不断加深,路况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将逐步提升。

此外,武汉、重庆、西安、郑州、徐州、成都、沈阳等重点交通枢纽城市也在将解决交通问题的落脚点回归到智慧交通管理上。而智慧交通,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同时,也在积极促进各地经济取得长效发展。

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目前我国智慧交通已经得到多项政策扶持,随着电信运营商、IT厂商、汽车厂家等联手推动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与智慧交通相关的产业正逐渐进入市场导入期。业内人士预计,在2013~2020年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智慧交通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如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都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如在城市交通领域,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出租车的车辆指挥与调度系统、全球定位与车载导航系统、城市综合应急系统都将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具备完整的系统设计和施工能力,拥有大规模的软件和硬件研发与生产能力和完善的子公司与售后服务网点的综合系统集成商获得了大量的市场机会。此外,包括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比亚迪、宝马公司、通用汽车等几十家汽车企业以及部分公共汽车公司也在智慧交通领域与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合作。如上海联通的“智能公交”将车辆指挥调度、实时视频监控、公交信息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了公交车辆动态管理、科学调度。上海联通还与宝马公司推出了“互联驾驶”全新的智能驾驶模式,让中国消费者拥有更便捷更高端的驾驶体验。

在制约智慧交通发展和发挥效用的‘软实力’建设方面,大量优秀的‘软件系统’也在进行着系统化的进步,以与大量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如在车载导航系统领域,东软集团研发的“Telematics”系统集无线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和车载电脑于一体,目前已经被BMW5 系、7系、BENZ ML、卡迪拉克 CTS、讴歌等汽车的部分型号轿车选用。在语音交互领域,科大讯飞公司针对汽车内的语音交互场景开发了汽车语音助理产品,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在驾驶过程中使用导航、音乐、电话、路况等查询功能。在未来,语音交互技术有望结合显示屏技术成为用户与车和汽车信息服务沟通的桥梁和主要通道。

作为一个极富机遇的领域,车联网正在吸引各大公司纷纷进入以推动信息化与汽车工业深度融合。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纷纷加速升级移动通信网络,并与相关车企及车载终端制造商和大数据平台合作,为车联网发展铺了畅通的高速公路。如中国电信在上海南京建立了两大交通行业信息化研究基地,并针对乘用车、商用车市场,结合预装、后装的不同的需求打造了专业的交通信息服务团队。而上汽荣威350、吉利的G-NetLink,华泰的TIVI,一汽D-Partner,长安汽车Incall等自主品牌汽车厂相继开始实施推出车联网服务。

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我国也已经走过了从上世纪80年代着手研究到现在开始实践检验的三十余年艰苦历程。目前,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红旗HQ3无人车完成了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军交猛狮Ⅲ号”也完成了从北京到天津间的测试;同时,比亚迪、中国一汽等车企也正展开无人驾驶的研发。据悉,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已经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正在向世界先进水平相靠拢。而业内估计到 2020 年,无人驾驶汽车可能成为道路上的常态,无人驾驶也将引爆 21世纪的汽车革命。

在智能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一系列新的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沥青路面耐久性技术、桥梁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结合突发事件联动处置软件集成等在河北、北京、河南等多个地区得到了应用;而手机支付、网络银行、车载的RFID标签等也在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方便了驾驶员在停车场和高速公路交费,并促进未来车辆终端的智能化发展。

多部门驱动&合作共赢

由于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将涉及相关的市民、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部门车辆管理、城市建设、通信等相关部门工作,因而未来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一个涉及以交通与公安为主的多部门驱动的发展过程。对我国而言,由于交通系统的发展涉及交通运输部、发改委、高校和研究机构、公安交管部门、消防部门、保险监管部门、部级检测机构等多重部门,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必将表现为综合化、多部门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13篇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作用和意义已经达到广泛的认同。智慧城市建设由于涉及面广、需求众多、时间周期长等原因,是信息领域的巨型系统工程。在当前智慧城市技术架构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确定目标、有序开展各项工程建设、将智慧成果惠及城市方方面面就成为智慧城市进一步建设的难题。本文从时序和均衡的角度,探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阶段和建设目标,并对项目的总体建设原则进行了研究,从而对智慧城市建设策略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智慧城市 建设策略 建设思路

1 概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城市化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传统增长方式出现“天花板”效应,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治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RFID、数据采集、精密传感器、4G、SOA、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GIS、大数据等的兴起,国内外城市信息化发展理念出现了所谓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城市,能够对城市内的人员、机器、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状态等实施精确的监控、管理和控制,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智慧城市不仅仅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等概念的延伸和扩展,还反映出社会对建设更智能、更绿色、更协调未来城市的美好愿望,是我国推动两化融合、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目前,国内超过20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2014年8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上述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已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具有先导性、全局带动性、规模性的重大产业和战略突破口。

2 智慧城市建设难点

目前,智慧城市的总体功能架构趋于统一和稳定(一般包括传感器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现层,同时安全保障和制度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智慧城市在具体建设中涉及主体众多,用户需求模糊不清,各类数据形式多样,信息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分析模型个性化,建设项目数量众多,建设周期长达3-5年等,导致智慧城市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偏离预定目标,建设效果差强人意。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紧迫难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明确两个问题:做什么和什么时候做。做什么是解决建设内容,其要点是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均衡地确定需要建设哪些项目和建设规模,梳理清楚这些项目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接口,并确保这些项目整合之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总体目标。什么时候做是解决建设步骤,其要点是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确定项目完成的次序,从而确保没有超前建设的项目和滞后建设的项目。

如前所述,智慧城市建设及其复杂,如果能够寻找到一个参照系,将能够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和抓住其中的关键所在。这个参照系本身应该为我们所熟悉,同时能够相对简单,从而便于我们分析。本文作者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理想的参照系,人拥有大量的感官系统和神经末梢,能够对人体的各项状态进行感知;通过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可以将信息在器官之间,器官和大脑之间进行相互传递;人的大脑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并及时作出各种反应,并能够总结经 验,从而在今后更好地做出反应,而这些方面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本文作者提出通过仿生学原理,将人体和智慧城市进行类比,从而找出智慧城市系统化、合理化建设策略。

3 均衡的智慧城市建设

对于人体而言,全身的均衡发展才能完成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通过下表我们将人体和智慧城市的功能组件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均衡发展导致的问题。如表1所示。

为了达到高度智慧化,一方面城市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物联网、网络、行业应用、运行指挥中心等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需要实现上述几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化结构。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往往比较忽视这方面,比如某些城市建设了大量高清视频摄像头设备,但相关后台视频数据分析功能没有跟上 ,数据不能转变为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导致用户无法感知到智慧城市的智慧所在。

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均衡的智慧城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智慧城市基础层、应用层和管理决策层。

3.1 基础层

基础层包含政府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该层面建设导向为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其中,网络服务包括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具体分为公网、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政务无线宽带专网、政务传感网等;数据服务包含数据资源融合、数据云存储、数据交换,并通过云计算支撑数据资源的挖掘、整合、开放、共享等;载体服务是指云计算、云存储、市民卡、智能车辆卡、共享软件等服务和相关介质。

3.2 智慧城市应用层

应用层专注于各部门和领域自身的核心业务,包含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三大领域,该层面的建设导是聚焦业务、丰富功能。其中,智慧政务主要是政府、企业、个人之间交互关联,具体包括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业务系统等;智慧产业的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业、个人等,主要是日常事务的处理或感知,具体包括公用事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信用应用系统、社交媒体、企业ERP/CRM/SCM、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智能化产品等。此外,行业应用层除满足部门、行业、企业及民生需求外,还为基础设施层集聚信息资源,并为集成应用层提供支撑。

3.3 智慧城市管理决策层

管理决策层基于基础层和应用层,围绕政府、市民、企业三大主体的需求,开展数据挖掘和智能应用,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应用和交互服务两个层面,该层面的建设导向是统筹规划、融合服务。协同应用包含市级层面的各业务应用,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交互服务包含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智能门户等。

4 有序的智慧城市建设

从时间维度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同人的成长一样,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不同城市应该根据信息化现状、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合理制定发展阶段和阶段目标。根据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并类比人的成长阶段,本文作者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4.1 婴儿期

在此阶段应制定智慧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编制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出台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保障和配套制度,统一和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为下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做好思想、智力、财力和物力的准备。

4.2 少年期

在此阶段城市应在智慧城市顶层规划指引下,重点开展基础性、公共性、框架性的项目建设,搭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同时围绕城市重点发展需求,开展典型、示范性智慧应用的建设工作。基础性项目主要包括:基础通信网络建设,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基础数据库、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一卡通等。智慧应用项目可以围绕民生、政务、经济、环境等方面开展建设。

4.3 青年期

在此阶段城市应重点发展能够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应用,如智慧环保确保城市环境友好,智慧交通确保城市人流物流的顺畅,智慧教育确保城市人力资源的高效培养,智慧产业确保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阶段要进一步强化信息的分析挖掘利用,始得信息化不仅仅是城市管理和运行的辅助工具,同时能够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继人力、财力和物力之外重要的城市资源。

4.4 壮年期

在此阶段,智慧城市的各项重要系统基本建设完备,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让信息在城市各个需求主体间顺畅流动,城市的管理、运行和民生均能通过信息分析和挖掘达到最佳状态,并能够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预测。

我国当前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主要处于少年期,同时也有部分沿海发达省会城市处于青年期,部分中西部城市处于婴儿期。通过分析各个城市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可以确定合理的建设目标,从而避免无序建设及其导致的建设误区。

5 建设思路

当明确了建设目标和时序之后,我们还需要遵循如下建设思路,从而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5.1 政府统筹、市场运作

继续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优化环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强大的统筹领导体系,统一顶层设计,形成信息化工程间的协同运行。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与导向性作用,构建政府、企业、市民等社会多方参与、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

5.2 整合资源,共享协同

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充分整合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信息资源,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化协同,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全社会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5.3 立足民生、推动产业

面向公众生产、生活、学习的多元化需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低成本的信息与应用服务,使社会和市民享受到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以智慧城市建设拉动智慧产业的需求,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和发展。

5.4 循序渐进、重点突破

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从政府组织管理体系、城市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成熟应用示范工程等多维度切入,循序渐进,切实推动城市智慧化协同发展。结合实际,突出应用,讲求实效,找准产业升级、民生需求的突破口先行先试。

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城市的方方面面均参与其中,贡献其智慧,方能建设成功。智慧城市建设策略能够将大家的智慧和努力整合起来发挥最大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和误区,本文作者根据长期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对智慧城市建设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观点,并在多个项目规划建设中进行了贯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徐啸峰(1974-)男, 江苏省南通市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江苏省6大高峰人才。主要工作领域包括:智慧城市类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等。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实例分析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协同创新等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下面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1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

1.1 规划思想

正确把握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规划的预见性。对于目前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需要一套以服务市民为中心,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来采集、分析数据和进行决策支持,以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满足市民需求。所有城市都是由紧密相连的系统组成的,见图1,包括经济、居住、教育、公共安全、交通、医疗保健、政府服务与公共事业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理解城市现有核心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为了帮助规划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城市的动态行为,IBM首创"智慧

城市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for Smart Cities)交互模型,让使用者看到城市核心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相互影响。使用该模型能检验未来中长期规划,规划人员通过仿真因果分析能够看到所做的决策如何在各城市系统之间运行并预测到其实施效果。

图1

1.2 规划依据

出台法律法规等指导性文件。为了适应"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需求, 必须修订并健全配套的法规体系(包括规范/导则、技术法规等),从而为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截至2012年2月,我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有154个,预计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可见各地城市规划面临着巨大的调整需求与挑战。因此或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引领性的关于智慧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

2 智慧城市规划实例分析

中国南方智谷B区--水乡智城。位于顺德新城中部核心-城市客厅片区;东临李家沙水道、西接桂畔海,南有顺峰山公园,景观资源优越;区域优势明显,广珠西线、广珠城际铁路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依托顺德传统产业的基础,本区将作为带动顺德产业及城市功能升级的龙头。

2.1 功能及项目策划

集于办公、配套、居住、文化、环境五个方面的功能策划。(1)办公类项目策划。现代化、高科技的商务服务办公区;(2)配套类项目策划。全方位、高标准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3)居住类项目策划。全方位、高标准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4)环境类项目策划。将湖泊、水道、公园、林荫大道等要素渗透至各街区,营造优美、自然的景观环境。

2.2结构及布局

(1)功能布局。以金融商务及孵化中心为核心,形成多个组团式布局。1)金融商务、孵化中心围绕汇智湖展开布局,并且联系核心商业及文化休闲带,将城市功能及活力引向滨水;2)科技型总部经济在核心区周边,结合景观优势地区布局;3)企业加速及研发依托企业孵化中心及企业服务设施,形成具规模及形象的地标区域;4)人才社区、国际公寓、SOHO科技公寓分别布局与产业区及桂畔海侧,契合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5)文化及创意设计布局在桂畔海东侧与南面的高端企业总部,形成滨水休闲创意带。

(2)产业布局。1)启动区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综合发展区域;并且在北区形成各产业发展带;2)核心区主导发展科技金融产业;结合景观优势地区,创意设计布局与桂畔海东侧。

2.3设计策略

2.3.1实现顺德新城的城市格局

将城市水系、绿廊在规划区内连通。本区通过核心汇智湖形成联系桂畔海及李家沙水道的绿轴,南北向联系城市绿道的生态绿带,并且通过桂畔海滨水绿带强化与顺峰山公园、小鸟天堂之间的生态景观联系。

2.3.2 营造生态友好的绿野都市

多层次的绿地水网系统联系。延续城市的绿地系统:桂畔海风光带及李家沙滨江公园景观带,形成核心绿地公园、滨水绿带、多个线型水道、街区绿地等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2.3.3 打造产城一体的活力中心

运用地缘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功能协同。本区位于顺德老城与新城交汇地区,被城市功能带围绕,具有"产城一体"的基础,周边地区的商业、文化及居住配套为本区的提供了良好的城市服务功能。

2.4 总体设计

2.4.1土地利用规划

本区规划就业人口约7万人,其中孵化、总部及商务类就业人口约5万人(按每人20平方米建筑面积);科技研发及产业研发就业人口:约2万人(参照国内外高科技产业研发人口,每公顷用地约500人)。用地平衡表如图2。

2.4.2 建筑强度规划

本区体现高效活力的特征,核心区沿湖面地块开发强度最高,最低的开发强度位于桂畔海滨水地区。

2.4.3 建设高度规划

水乡智城最高的建筑集中布局在地铁站周边,面向汇智湖面布局250米地标塔楼;考虑对于顺峰山公园的影响,智慧岛地区建筑控制在20米以下。

2.4.4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本区的充分考虑地块内常住人口及就业人口,均衡配置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设施及市政设施,构建宜居新区。

2.4.5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水乡智城的开敞空间系统有河滨、线型公园水系网络、邻里公园和广场、层次清晰的街道系统,以及贯通全区的河涌与水道组成,为本区居民与游人创造出多样化的场所与氛围。

2.4.6 道路系统规划

(1)对外交通系统。水乡智城的对外交通非常便捷,区内广珠西线、广珠城际铁路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碧桂路、东乐路、南国东路强化了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地铁3号线在本区设置创智城站,可便捷到达顺德老城中心。

(2)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沿用了原有高、快速路及主干道骨架,根据水网密布的基地特征,采用密路网、小地块的道路形式,打造紧凑、高效的开发模式。

2.4.7 分期建设规划

水乡智城的分期建设规划将充分考虑可实施性,首期启动区的开发将建立本区的形象与标志性,结合出让居住用地融资,带动片区发展。

二期重点打造核心区,建设汇智湖与智城公园,以优质的景观环境带动周边高强度地区的建设,同时启动滨水的部分创意文化区的建设。

三期全面建设碧桂路两侧产业及居住区,同时启动部分智慧岛的建设。

四期开展已成熟的企业总部区及高端企业会馆的建设,以高品质的用地及项目吸引高端的企业及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正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应用。如何将理想中快捷、方便、低碳、科技的城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空间上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编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智慧化公路建设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智慧旅游;互联网+

一、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路径分析

旅游业虽是花乡重点扶持的产业,但花乡并没有充分调动资源发展智慧旅游业,本文根据花乡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六条智慧旅游建设的路径。

(一)周边服务智慧化

周边是指景区的周围,周边服务的智慧化也会带动游客的热情,吸引更多的游客。周边服务的智慧化包括周边酒店的智慧化、交通的智慧化、旅行社的智慧化、购物的智慧化等。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智慧旅游,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周边服务的智慧化就是基于游客体验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世界公园的周边有公交站点,但智慧酒店、智慧旅社、和智慧购物等都相对欠缺。其他旅游景点也都是这种情况。

(二)智慧景区的建设

花乡的旅游景点普遍缺乏智慧系统的建设,据调查很大原因是花乡大部分的旅游产业都隶属于北京花木集团,也就是说这些产业的建设、管理都是由花木集团承接的。智慧景区的建设也要依靠花木集团的改革。

智慧景区包括智慧风景名胜类、智慧博物馆类和智慧文物保护类。这三类智慧景区花乡都可以建设,插花博物馆是即将建成的博物馆,还有北京汽车博物馆应该考虑建成智慧博物馆;世界公园等应该建设为智慧风景名胜;大葆台西汉墓应建设成为智慧文物保护区。

(三)开发APP智能终端、建立微信公众号

调查发现花乡在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上尤为欠缺。花乡虽不像河南省洛阳市是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但花乡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花乡花卉市场被命名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花乡的花卉登上了北京奥运会、深圳大运会的颁奖台。花乡花卉的质量不比洛阳牡丹差,且品种多样,而洛阳牡丹节惊动全国,花乡花卉只留名北京。花乡应以洛阳或其他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建设为模板,结合自己的优势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手机APP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1、APP智能终端

如今的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应用市场也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喜欢轻装出行,所以智能终端的开发无疑是获得广大市场的明智之举。

系统的界面主要显示各种功能的按钮,包含景点、线路、美食、酒店、门票、购物、娱乐和个人中心等。比如其中的电子门票功能的使用就可以为用户和景区工作人员提供很大的方便性。游客想要购票时首先进入手机或平板APP智能终端,点击购票按钮,接着界面就会显示可以选购的门票,可以选择套票或者单个旅游目的地的门票,接着填写订单信息,完成网上支付,手机就会接收到二维码或门票序号的信息,按时出示信息就可以直接进入景区了。

2、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

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我认为微信公众号比APP终端更加方便,因为社交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更多的用户微信、QQ等社交平台每天都是运行着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在微信公众号上查路线、找旅店、订餐、购票、扫二维码了解花卉信息等那么大部分人就不再需要APP终端。花乡可参考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洛阳市的微信公众号“洛阳旅游”,现已建设的十分成熟,可以说去洛阳旅游,只关注“洛阳旅游”这个公众号即可。而花乡有关旅游互联网平台只有微信公众号“北京花乡花卉”,菜单栏有花卉养殖、图片欣赏和行业动态,只有“图片欣赏”有一个子菜单“多肉植物”。可见其应用性不强。

(四)一村一景,联动开放

坚持“一村一景”避免“千村一面”。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花卉是花乡的重点产业,世界公园、世界花卉大观园都是国家4A级景区,都是要重点扶持发展的旅游业,但是各自要有各自的主题和品牌。花香还有不少的郊野公园,榆树庄村的榆树庄郊野公园、六圈村的御康郊野公园、看丹村的看丹公园、新发地村的海子公园等几乎每个村都有某个产业或公园,那么要想发展起来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一村一景”的局面。联动开放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整合各村的资源,对花乡各村开放数据有利于对各村资源的调配,也有助于各村进行沟通,共同谋划花乡的发展之路。

(五)开发工业、农业智慧旅游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消费者或用户的体验,那么在这个新的形势下,花乡应该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农业、工业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响应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政策。

中国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晚,目前首钢、燕京啤酒、海尔集团的工业旅游项目都已开展的如火如荼,这种模式使得工业企业在盈利的前提下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还节省了做广告的费用。其实工业、农业的智慧旅游模式在技术上和景区旅游业使用的技术是一样的,关键是怎么设计旅游模式,在推销了自己的工业、农业产品、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同时让游客体验的满意度最大化,这也需要“智慧”的技术支撑。

(六)依靠顶层设计和万众创新,打造花乡特色

1、顶层设计

在对羊坊村的访谈中,政府人员也表示花乡建设的重点是打响自己的品牌,让花乡走出北京,享誉全国,面向国际。这就需要顶层设计。花乡要发展智慧旅游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一是花乡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好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资金支持,申请更多的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引进相关人才或与高校合作,重技术的同时做好管理;二是国家应给花乡建设更多的支持,让“中国花木之乡”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