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有机化学原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有机化学原理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溶解度分子间作用结构适应性范德华力偶极矩反应速率

大学或中学化学教材中阐述的某些有机物的沸点、溶解度以及反应速率、产物结构等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出现范德华力、偶极矩、介电常数、溶解度参数、定位规律等化学基本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这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比较复杂,人们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分子间的化学作用可以是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耦合(形成离子键),也可以是未配对电子与未配对电子之间的耦合、阳离子与孤电子对之间的耦合、阳离子与未配对电子之间的耦合(形成共价键);分子间的物理作用亦常常依靠耦合,如范德华力中的取向力是极性分子的偶极与偶极之间的耦合,诱导力是一个极性分子的偶极和另一个分子的诱导偶极之间的耦合,色散力是两个瞬时偶极之间的耦合,又如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分子的带强正电荷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的带强负电荷的氟、氧、氮等原子之间的耦合。另外,一些较大分子之间的接触不一定是分子之间全面接触而很可能主要是分子之间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相互接触,如果分子的集团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及电子性质)相互适应时就会发生强烈的耦合作用,这正是控制论的结构适应性原理在分子间作用中的应用[1]。这种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正是21世纪化学四大难题要优先研究的课题[2]。金松寿等对控制论在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3],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结构适应性原理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研究[4~6],解释了一些诸如范德华力、偶极矩、介电常数、溶解度参数、定位规律等化学基本理论无法解释的有机化学实验现象,现总结如下。

1沸点

对于各种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物,例如一元正卤烷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7]。因为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即色散力增大,偶极矩亦增大,沸点理当升高。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沸点高低还不能仅用范德华力和偶极矩的大小来定性预测,例如,末端烯烃的偶极矩比相应的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非末端烯烃的偶极矩都要大[8],但其沸点却都要低[7];烯烃的反式异构体的偶极矩比顺式大[8],但其沸点比顺式低[7]。

从结构适应性来看,烯烃由于含有双键官能团,所有的分子都可看成是具有扁平结构的分子,每种分子中2个具有扁平基团的分子重叠与接触会增大2分子间的耦合作用,而重叠与接触机会常随着基团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由于非末端烯烃的分子面积相对较大,所以非末端烯烃的沸点就相对较高。烯烃的顺式异构体如顺2丁烯分子的两端分别存在着1个强正基团和1个强负基团,强正基团为双键一侧的2个甲基,即2个含有强正电荷的三氢基团,强负基团为π键电子云,因一个顺2丁烯分子两端的强正(三氢(中国论文联盟整理))、强负(π键)基团与另一个顺2丁烯分子两端的强负(π键)、强正(三氢)基团结构适应,可以发生强烈的耦合作用,故沸点较高;而烯烃的反式异构体如反2丁烯分子中的双键两侧各有1个三氢基团,即分子中心为π键电子云负基团而分子两端却为三氢正基团,实际上在1个分子内的两端分别形成2个较弱的正负基团,而1个分子的正负基团与另一个分子的正负基团之间的作用将不如分子内正基团与负基团之间的作用大,故反2丁烯分子间的作用相对较弱,沸点较低。

2溶解度

根据Hildebrand理论,如果溶质的溶解度参数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相近,则表示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的作用力较大,即溶解度参数相近相溶原则[9]。该原则不只对许多简单的化合物适用,对于许多高分子的溶剂选择也有用处,但不符合该原则的情况也是很多的。例如锦纶66(溶解度参数27.8)不溶于与其溶解度参数相差较大的甲醇(溶解度参数29.6),却可溶于苯酚(溶解度参数29.6)[10,11]。

从结构适应性来看,锦纶66分子中的多氢正基团可与苯酚分子中苯环和羟基氧形成的负基团发生强烈的耦合作用,在基团间产生远远大于范氏引力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足以克服锦纶66与苯酚各自分子间的吸引力,故锦纶66可溶于苯酚之中。而锦纶66分子中的单负中心(羰基氧)几乎被氢原子所屏蔽,作用很弱,同样在甲醇分子中的负端(单负中心羟基氧)由于氧氢键的旋转,暴露方向时在改变,作用也很弱,加之锦纶66分子中的多氢基团将与甲醇分子中的甲基三氢基团发生排斥作用,结构不相适应,没有形成基团间的较强相互作用,即锦纶66和甲醇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能克服锦纶66分子本身之间及甲醇分子本身之间的作用力,因此甲醇不能溶解锦纶66。

3反应速率

按照介电常数理论[12],如果产物分子的极性比反应物分子的极性大时,则溶剂的介电常数或偶极矩越大,对反应速率的促进就越大;反之,如果反应物分子比产物分子的极性大,则在极性溶剂中的反应速率必将较小。但是,按照介电常数理论所预测的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也常常会出现与实验结果不符的现象。例如三乙胺与碘乙烷反应生成季铵盐碘化四乙基铵的反应,其产物极性大于反应物,在如下一些溶剂中的反应速率次序按照介电常数理论应是:氯苯(介电常数5.62)>甲氧基苯(介电常数4.33)>苯(介电常数2.28)[8],而实验结果却是:甲氧基苯(速率常数0.040)>氯苯(速率常数0.023)>苯(速率常数0.0058)[12]。如果从反应机理与溶剂分子的结构适应性来看待这一反应,则其实验结果将是必然的。

三乙胺与碘乙烷反应生成季铵盐碘化四乙基铵的反应机理[7,13](图1)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过渡态中碘负离子的离去快慢对整个反应速率的快慢将起重要影响。若溶剂分子与体积较大的碘负离子有较好的结构适应性及较强的吸引作用,则能促进碘负离子的离去,从而促进整个反应。

溶剂甲氧基苯、氯苯、苯都含有苯环负电基团,苯环负电基团对碘负离子的离去不利。但甲氧基苯中的甲基三氢正基团与碘负离子有较好的结构适应性及较强的吸引作用,溶剂甲氧基苯能促进碘负离子的离去,故三乙胺与碘乙烷反应生成季铵盐碘化四乙基铵的反应在甲氧基苯中反应速率最快;而氯苯中由于含有氯原子吸电子基,其对位相邻2个氢原子可以组成一个双氢正基团[1],并且双氢正基团与体积较大的碘负离子有较好的结构适应性及较强的吸引作用,溶剂氯苯也能促进碘负离子的离去,另外,氯苯中双氢基团的正电性显然不及甲氧基苯中甲基三氢基团的正电性强,故三乙胺与碘乙烷反应生成季铵盐碘化四乙基铵的反应在氯苯中反应速率次之;而苯环负电集团与碘负离子有排斥作用,结构不相适应,加上苯环中不含吸电子基不能形成双氢正基团,因此溶剂苯不能促进碘负离子的离去,故三乙胺与碘乙烷反应生成季铵盐碘化四乙基铵的反应在苯中反应速率最小。

4产物结构

芳环的取代反应,无论是亲电取代反应,还是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主要发生在邻、间、对位,只是定位效应不同使邻、间、对位产物比例不同而已[13]。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情况也是很多的,而且也无法用定位规律来解释。例如,甲苯与溴作用,若溶剂为硝基苯,则邻位及对位溴化甲苯占98%,符合定位规律;但若溶剂为二硫化碳,则主要产物为苯溴甲烷(占85.2%)[14],无法用定位规律解释。但是这一现象可以从反应机理与溶剂分子的结构适应性来加以探讨,从而获得合理解释。

甲苯的溴化反应至少有2种可能途径,即离子型亲电取代反应历程或自由基型取代反应历程。由于甲苯分子中供电子基甲基的存在,苯(中国论文联盟整理)环上带有较多的负电荷,故甲苯的溴化反应主要按离子型亲电取代反应历程进行。而亲电取代反应的本质实际上就是阳离子捕捉电子并耦合形成稳定共价健的过程,按照控制论的过程随机性观点,阳离子捕捉电子至少也有2种途径:一是阳离子捕捉未成键电子对(孤电子对),再就是阳离子捕捉未配对电子[1]。按照有关文献[1,13]对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解释,孤电子对出现的概率是对位大于邻位,而由于邻位距取代基干扰源最近,未配对电子出现的概率无疑会是邻位大于对位,且未配对电子除了可分散于苯环上外,还可分散于原有取代基甲基上[13]。

甲苯在极性溶剂硝基苯中溴化时,由于溴正离子(正基团)可与溶剂硝基苯分子(大负基团)发生耦合作用,而使溴正离子变得很不活泼,这时如靠溴正离子去捕捉活泼的未配对电子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溴正离子就只能去捕捉相对稳定的孤电子对并且耦合而固定,结果主要得到对位溴化甲苯产物,当然也可得到邻位溴化甲苯产物。而甲苯在非极性溶剂二硫化碳中溴化时,溴正离子与溶剂二硫化碳分子的结构不相适应,几乎不发生耦合作用,故溴正离子非常活泼,自由游离的机会很多,可以顺利地捕捉未配对电子,由于未配对电子出现的概率是邻位大于对位,甲基大于邻位,故主要产物是苯溴甲烷,当然也可得到少量邻溴甲苯和对溴甲苯产物。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理论教改

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理论知识背景、熟练实验技能,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能够从事药品开发与研究、制药、质量检验、临床使用指导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有机化学涉及是药学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课,其在药学专业课程结构中承担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药学专业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假如未能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学生必将在其后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遭遇瓶颈。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多为工科类专业,尤为强调专业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对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机化学课程必须对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对理论教学课时数进行适当压缩,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机化学内容庞杂,种类繁多,有机反应机理抽象,晦涩难懂,加之学科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学生面临着课时减少但学习任务繁重有机化学课程,常反馈学习过程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矛盾,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现有课时之内完成有机化学的学习任务,对有机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题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1明确课程关系,整合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的任务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与药学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比如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合成等多门课程有重要关系。生物化学通过化学理论和知识研究生物体内的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代谢及其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时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性质,对生物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药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药物相互作用原理及规律的学科,是联系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多与药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有机化学对分子结构和反应机制的学习能够为药理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药物合成课程更是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有机合成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系统学习药物合成课程内容。基于有机化学与许多药学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中,针对与药学专业相关专业课有关的理论内容应结合相关部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扩展。例如在讲解对映异构部分时,结合常见药物氯霉素,左旋氯霉素有药效而右旋氯霉素无效,这说明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一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将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所学理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有机化学学习内容繁多,机理复杂,加之反应机理晦涩难懂,学习难度较大,较易产生疲劳感,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机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有趣的事例,比如讲酰胺类化合物时可以给学生讲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在讲到硝基化合物时可介绍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洛发明的硝酸甘油,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利用硝酸甘油发明了炸药,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故事;讲苯及其化合物一章时,要讲解凯库勒在睡梦中得到了关于苯类化合物结构的灵感,从而诞生了苯的六元环结构。此外,有机化学有许多人名反应,这些反应都与著名化学家息息相关,可在讲解人名反应时向学生介绍这些著名化学家的生平及重要发现。有机化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课外知识,比如烯烃中的乙烯是水果催熟剂;卤代烃中的聚四氟乙烯又称特氟龙,因其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碱、耐高温的性质,因此被作为不粘锅涂层的常用材料;醚类化合物中的乙醚有麻醉作用,最初曾被牙医作为拔牙时的麻醉剂使用;分类化合物中的常见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常用感冒药如感抗、白加黑、新康泰克等药品中均含有此成分;讲解自由基反应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自由基与生物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导致生物体衰老的因素之一是氧自由基,因此,清除自由基可以达到抗衰老的效果。清除自由基可从生活习惯和饮食等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能够延缓衰老的方法反应热烈,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事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学生还能从化学家的故事中学习他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相关小知识能体现有机化学知识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在渗透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视。

3引入多种媒体,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许多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传统板书教学对有机化学中化合物命名、性质等知识即可收到教学效果,但对比较抽象难懂的物质结构、反应机理等内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看到直观、动态的看到板书难以呈现的细节部分,弥补学生因空间想象各不相同造成的学习差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立体异构时,纽曼式、费歇尔式、锯架式、伞形式的空间结构及其结构不同引起的能量差异,用多媒体方式来讲解就一目了然;另外,环烷烃中的环己烷共有椅式、半椅式、船式、扭船式四种构象,其中椅式最稳定,半椅式最不稳定,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稳定与否的内在原理及二者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又如,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讲解,如按SN1反应历程,则化合物解离生成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然后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相结合,完成反应过程,如按SN2反应,亲核试剂从化合物背面进攻碳原子,在形成不稳定过渡态之后离去基团离去,完成取代反应。在SN2反应历程中历经了伞型翻转,这一过程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呈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反应的具体过程,从而加深学习印象。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下还可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微信、QQ已成为学生平时互相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和微信群,在群里和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把适合学生参考的教学材料如文档、视频、课件等上传到群里与学生共享,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下载学习,还可以利用QQ、微信、BBS等向教师进行教学反馈,提出建议,或是请教问题。以常用软件为媒介,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结合培养目标,改革考核内容

工科类专业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就面对着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情况。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更有竞争力,许多专业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期末考试作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考核方式,不仅要对所学基本知识点进行考察,还应重视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在考试题目中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综合型主观题,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以考核。以设计合成路线为例,实际工业中要生产某一目标化合物,有多种合成途径,何种路径为最佳合成路线,需要分析多方面因素进行选择。可设置合成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部分已给出的条件设计两种不同合成路径并从合成条件、经济成本、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最终得出最佳合成路线。这种题目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多种合成方法原理及其特点的掌握情况,还要求学生考虑到实际生产中条件的限制和设备投入以及环保问题等多种影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面考虑、分析、解决问题,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5借助科研平台,提高学生能力

注重实践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如果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课内实验,是无法真正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合格人才的。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能力的不同,选择部分有意向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项目研究中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鼓励学生以勇于探索,乐于参与的精神参加到科研工作中来,感受科研氛围,提高个人能力。部分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的院校还能向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没有踏出校门之前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锻炼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独立得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加上自身的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5-6]。这样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种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伟娜,王元,贾磊.短学时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3(13):179.

[2]王斌,曹晓峰.讨论课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4):389-391.

[3]周晓媛,肖喜梅,刘国志.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1(10):166-167.

[4]秦振华,王青.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之探讨[J].化学试剂,2008,30(6):465-467.

[5]吴慎将,牛同壮.校企合作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2,31(1):232-233.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资源;职业特色;有机化学

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技术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课程资源建设内容包括课程介绍、基本资源、拓展资源3个方面。基本资源是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实训指导、实训录像、同步练习等;拓展资源包括学习窍门、职业资格考试资料等。按照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资源建设应坚持的理念有3个: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如何使课程资源体现职教特色,笔者所在学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组教师从课程内容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

1完善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资源,体现实训资源建设的职教特色

切实提高学生实验实训技能,能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奠定基础,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必要环节。要想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操作技能,除了提高实验实训课堂教学效率外,还应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开展相关实验实训技能竞赛,以提高其操作技能。正如宗慧认为的“技能竞赛强调实践,注重参赛者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更新教学观念,深化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办出职教特色。

1.1实验实训技能竞赛题库建设

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要有完整的竞赛章程。我校经过数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操作题和笔试题,将这两种类型的题目放到题库并上传至课程资源平台,不仅可以为以后的技能竞赛所用,还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实验实训技能。

1.1.1建设内容与难度适合的题库

题库题目来源于有机化学课堂实验实训项目。操作题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和有机物鉴别两种类型,基本操作技能题目以实训项目为单位编写,而有机物鉴别题目是将多个性质实验综合后编写的,每题涉及3~4种常见有机物的鉴别,难度与国家西药药剂员考试题相同。题库笔试题包括课堂实验实训中有机化学基本操作中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以及有机合成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有机物的鉴别。这些试题内容与有机化学课堂实验实训教学密切相关。

1.1.2题库的使用

待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技能竞赛题库按操作题和笔试题两部分建好以后,将其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以模拟竞赛试卷形式呈现,有助于参加竞赛的学生练习。

1.2录制实验实训规范操作教学视频

对于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技能竞赛中的基本操作项目,课程组教师录制了教学视频,详细讲解操作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全程示范。将这些教学视频同样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分类到“教学录像”菜单,不仅能用于操作技能竞赛,还可用于实训教学预习。

2合理进行过程化评价,体现课程考核评价的职教特色

“低分高能”的职业学校学生属于逻辑—数理智力或言语—语言智力较差,但其他智力较高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不好,但毕业后在职场上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能充分发挥其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了把学生学习效果全面反映出来,可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1过程性评价标准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

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某些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考核标准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过程性评价的“及格”和“中等”标准设置较低,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同时不降低“良好”和“优秀”标准,促使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努力向优秀学生学习。

2.2过程性评价内容细致化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学习行为,并将其纳入一定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内容细致化,把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练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书写等学习环节纳入评价体系,尽量将每个学习环节中体现的各种智力和能力分类考核并综合评定。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还是对学生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实验技能学习成果的评价。如可将过程性评价标准上传到课程资源平台,放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菜单,以备学生查询并按要求学习该课程。

3开发课程衔接学习包,体现课程内容建设的职教特色

3.1开发课程衔接学习包的必要性

中职化学教学不能走纵向深入路子,不能盲目模仿本科、专科课程教学,必须注意与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确定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时,要注重和专业课教师以及企业实习带教教师沟通,了解后续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有机化学知识的需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有机化学教学课时内,与后续课程紧密联系的内容无法深入讲解或加以强调,因此,可把这些内容纳入课程资源建设,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为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2开发课程衔接学习包要具体细致

有机化学课程教师要和后续课程教师一起确定有机化学必讲的基础知识和后续课程中出现的有机化学知识,要具体详细,一一写出有机物名称、结构以及有机反应式,然后将课堂上不能深入讲解的内容按教材目录分章节列出,这样就能将这些课程衔接内容与有机化学学习内容一一对应起来。

3.3学习包在课程资源中的呈现

课程衔接内容在两种有机化学课程资源中呈现:一种是有机化学课程基本资源,将分好章节的衔接内容附在相应的有机化学各章节课件中;另一种是根据后续课程名称在有机化学课程拓展资源中列出,如与生物化学衔接专项学习包、与药物化学衔接专项学习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综上所述,有机化学课程资源建设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紧紧抓住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要点,充分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要求来整合课程资源,体现职教特色。

参考文献:

[1]唐海风,陈暘.关于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0.

[2]宗慧.论技能竞赛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职业,2012(10):72.

[3]何文涓.试论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教学评价与职业能力三者间关系[J].成人教育,2013(2):68.

[4]姜远勤.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探索[J].教育管理与评价,2006(6):72.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第4篇

一、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

为适应环境专业的发展要求,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将来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尝试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教学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在内容上尽量少而精。抓住有机知识内容特点,以“结构决定性质”为主线,把有机物的性质和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串联起来,精简课程并举一反三;把各类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列成表格,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补充或选用表中内容;关注当前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成果,将最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章节内容及时增加一些内容,如在讲捌顶反异构体时,介绍顺一二抓二胺合铂的抗癌性能,这样增加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也改变了学习的枯燥味;在讲授苯的结构时讲述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经过的故事;在醛酮性质及制备的的教学过程中,介绍乌尔夫一凯席纳一黄鸣龙还原法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化学家们的伟大功绩和重要史实,学习他们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通过丰富有机化学课堂内容,让课堂就会充满活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具有能将文、像、图、动画有机组合在一起,文字清晰、易于接受的特点,能有效地解决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主讲有机化学课程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与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中的多媒体演示把一些复杂的结构,如分子的空间构型等,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象等手段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从而全方位地获取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空间结果及反应历程,这样节约教学时间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实验通过多媒体反复演示,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达到使他们的操作规范化;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结合多媒体教学对实验原理、方法等进行集中讲解使实验过程更加形象、直观。这种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法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却有缺乏学习积极性的低分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有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既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书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现在的环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其实这类实验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环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一些操作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装置防泄漏,通风橱的使用等重要问题;实验中的有毒废液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处理后再倾倒。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基本处理实践,可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知识,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第5篇

本课程考核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成绩30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50分,实验理论考试成绩20分。实验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成员三人,并指定一名小组长。平时成绩30分,包括实验预习后回答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实验操作态度、到课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创新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等。考核采取开放式,由学生预习实验原理、方法,教师为其准备好所需仪器设备和试剂,实验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也是可以是小组内成员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考核方式多样。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对所有小组成员或每个同学的操作过程进行监控。为了便于考核,加上现在手机、摄影机在学生中较普及,所以,各个小组派代表将实验操作过程全程拍视频,这个过程最好在课前或课下完成。然后,每个小组将视频播放,其它小组成员参与互评、分享和评判,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请所有其它小组同学或是本组同学找出来,并提出纠正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操作较有创意的环节,其它同学可以分享,受到启发,以便共同提高。最后,由教师、其它小组成员或组内成员按考核评分标准给每个小组或组内学生评分,满分50分。实验理论考核为课程教学完成后,安排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及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释的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总成绩。

2改革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分成四个部分:①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②基本操作;③有机化合物的制备;④有机化合物(醇酚和醛酮)性质的鉴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关于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又利于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内容,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查阅提供便利。有机化学实验在课程标准中规定需32学时完成,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分成三大类。

2.1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训练目的:一般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蒸馏;回流;过滤;干燥;重结晶;萃取;化合物的制备;化合物性质的鉴定;熔点测定;沸点测定;萃取;分液漏斗的使用;滴液漏斗的使用。

2.2层次式教学方案常见有机药物性质的鉴别实验的过程性的实验成绩评价,占课程的总学时的50%,如醇酚性质的鉴定;醛酮性质的鉴定等。综合性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共16学时。如乙酰水杨酸的制备、阿斯匹林、维生素C的制备等实训。教师布置实验任务,所有实验过程,如实验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实验器材、药品、实验操作过程等,由各个小组成员独立设计,在与指导老师交流,认为可行的情况下,小组成员共享完成。为了验证综合性实训过程及结果,每个小组在方案的确立、操作全过程中,用摄影机全程拍录,并将有小组成员参与的最主要环节的图片,连同实训报告,一起上交实验指导老师,由老师按照考核标准,给每个小组成员相应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结果评价和成绩。

2.3实验室模拟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术和能力。如熟悉操作步骤,练习操作基本功,书写实验报告方法。其间老师编写实验指导、实验方案,讲解实验目的。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动手做实验,熟悉仪器的操作步骤,书写实验报告。根据有机实验的三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以层次式方案安排实验,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实验给出几个未知物,让学生自己对设计方案进行鉴定,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机合成实验内容的选择,既考虑到培养学生对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又考虑到化学药品的合理使用,避免药品的纯消耗增加和浪费。有机药品有一定的毒性,制备实验的产品也有毒性。在保证完成操作训练的前提下,通过比较,选择较小毒性的实验。针对每组实验,给出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查、看、思考等过程搞懂实验目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查阅、思维、综合等能力。

3建立预习—提问—讨论—操作—总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开放式的实验操作考核体系,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提问—讨论—操作—总结”的新模式。由小组长安排和分工组内成员学生先预习实验原理、基本技术、操作方法;实验中,小组内派出代表讲述预习情况;其它小组成员评判存在的问题并分享预习的成果。教师适当提问,巡回检查,指出注意事项。整个实验过程以学生自己独立操作、提出问题、讨论、探索为主,教师在实验结束后总结,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思维习惯,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作风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改革成效与问题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扎实的有机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掌握操作常识及实验室规范,可为后续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药学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的课程教授方式主要是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先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具体步骤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依照实验指导书描述的过程“照葫芦画瓢”进行实验操作。随后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整个过程学生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只会简单机械的操作,很少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更不能的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改变有机化学实验原有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1]。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翻转课堂是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规划课前、课中、课后,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实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翻转,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教学设计方法[2-5]。为了改变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实现学生由简单的“知识积累”变为“智能提升”的目标,我们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实践表明,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有机实验教学中出现的“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和深入科研探究的热情,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下面我们以“无水乙醇的制备”为例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1.1课前准备

制作了回流操作、蒸馏操作,无水乙醇制备讲解三个微课视频,根据实验内容准备一份预习题(内容如下),利用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视频、答题,对疑难的地方标记出来,答错的习题小组同学间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和文献解决。如仍未能解决,老师可在课题是点拨或解答。

1.蒸馏的主要用途有()A.分离液体混合物B.回收溶剂C.测定液体沸点D.粗略鉴定液体化合物的纯度2.用蒸馏方法分离液体混合物时,各组分沸点一般需相差()℃以上A.10B.20C.30D.403.安装仪器的一般顺序为()A.从左到右,由上往下B.从左到右,由下往上C.从右到左,由下往上D.从右到左,由上往下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A.在液面下B.液面上方C.支管口上端D.支管口下端5.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气化,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转移到另一容器中,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A.蒸馏B.回流C.水蒸气蒸馏D.分馏6.干燥管内最常用的干燥剂是()A.氧化钙B.硫酸钙C.氯化钙D.硫酸钠7.下列蒸馏操作错误的是()A.冷凝水由下往上B.进水口朝下C.先安装蒸馏头,再安装圆底烧瓶D.采用直型冷凝管8.在进行蒸馏实验时,以下加热和通水的顺序中,正确的是()A.加热、通水;停水、灭火B.通水、加热;停水、灭火C.通水、加热;灭火、停水D.加热、通水;灭火、停水9.关于回流操作正确的是()A.先安装冷凝管,再安装圆底烧瓶B.在冷凝管上插一根温度计C.选用球星冷凝管D.水浴锅中水沸腾开始计时10.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有哪些

1.2课堂教学

课堂上先从中抽一名学生讲解实验过程,讲完大家讨论补充,老师点评,然后另一名学生进行回流和蒸馏实验操作的演示,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教师对错误的操作进行纠正。教师根据课前布置预习题或通过雨课堂收集学生的问题反馈,讲解学生普遍掌握不好的内容和学生最需要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找回流和蒸馏的异同点。接着学生以两人一组开展实验,教师或在旁边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或与学生交流探讨,并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实验完毕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表扬实验优秀的学生。

1.3课后讨论

课后,教师在平台上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布置了三道课后思考题,让大家思考并写在实验报告中。(1)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2)如何制备绝对无水的乙醇?(3)该实验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2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课程结束以后,对2017级药学本科班翻转课堂实验班的24名同学利用问卷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结果见表1,旨在了解学生对于此次有机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以及对后续实践的提供参考依据。超过87%的学生对于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充分肯定的。95%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实验兴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将在吸取学生合理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进“翻转课堂”模式,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进而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3结语

总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了个性化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课堂讲授,而是通过雨课堂和手机获取知识。翻转课堂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学生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有机化学实验当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验动手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植飞,李芳耀,赵怀翰,等.T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4,42(21):182-183.

[2]蒋卫华,马江权,姜艳,等.翻转课堂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06):31-34.

[3]李婷婷,涂新满,杨丽霞.“翻转课堂”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江西化工,2017(06):218-221.

[4]周爱华,吕广宇,鲁晓泽,等.翻转课堂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化工,2018,46(6):150-151.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校;有机化学实验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教育界提出的,该项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作为核心形式,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引导作用,强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不同任务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学习,帮助教师完成事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作用,促使学生从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积累”转变成“智能与素质全面提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项目合作研究学习中,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主体位置,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验操作活动中。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优势

1.1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凸显出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充分调动起学生实验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机化学实验教师通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实验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具体方案科学实施各项实验操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不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独立探究思考能力,并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散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有机化学实验实际问题。

1.2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应用中,其始终强调“做中学、学中做”,也就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师通过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要科学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实践应用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先进教学手段,广泛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引导教学法等,[1]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大辅助应用下,有机化学实验活动设计更多是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教师通过创设出真实的企业实验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学习发展空间,能够利用各项实验设备和仪器展开自主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实施应用步骤

2.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计划阶段应用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计划阶段中,教师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项目设计工作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课堂实践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就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到“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头脑风暴法,首先由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相关资料视频,并详细讲解乙酸正丁酯的各种制备方法与化学性质。[2]接着教师要将班级学生合理分成各个实验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需要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试剂,并明确制定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操作相关步骤。教师则要发挥出自身主导作用,加强对实验计划设计的指导工作,及时给予改进意见,确保学生实验操作步骤的科学规划性。

2.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决策阶段应用

在有机化学实验决策阶段中,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的引导式讨论教学方法。针对各个实验学习小组围绕“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制定出的各种实验方案,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展开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与讨论,指出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一个最佳的实验方案。在有机化学实验决策阶段,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参与到学生实验方案讨论工作中,适当给予良好的实验修改调整意见。基于实验决策阶段分析讨论下,能够强化锻炼学生的实验思考分析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有机化学实验教师要全面认真审查每个小组最终确定的实验方案,在保障实验步骤安全实施前提下,引导各个实验小组负责人合理分配实验任务,并优化调控实验项目的顺利有序开展,完成事先制定好的试验计划目标。

2.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实施阶段应用

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实施阶段,有机化学实验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践实验操作,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协调好具体时间。在实验实施中,实验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实验指导教学方法的弊端,通过采取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执行实验方案,在实验执行过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3]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实验操作中加强巡回检查和指导工作,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学生加以整改纠正。有机化学实验教师还可以通过采取提问方式,让学生在实施阶段逐步掌握实验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实验重点内容的认知水平。此外,在实验实施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各个实验小组对实验执行方案展开科学归纳整理工作,分析该实验项目实施过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推动有机化学专业教育稳定持续地发展,就必须高度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工作。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实验课堂教学主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军.“行动导向教学”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4(39):52-54.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第8篇

对于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学生而言,这门基础学科,一般都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内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多,涉及到的面广,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因此知识点多而繁琐难以记忆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最大瓶颈。同样,对于教师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受课时限制,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但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又必须与临床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相匹配,为此,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我们准备精选一些与医学紧密相关的内容,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精练。对于一些经典的内容适当压缩,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有机化学的特色。

二、教学方式不断的改革创新

1.现代的高校教学方式已经基本完成了“粉笔加板书”到“多媒体”的转变。多媒体的教学将图片和影像融入到抽象难懂的理论教学中,这样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具体形象,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比如:乙烷的碘代,其反应的过程利用动画非常形象清晰的动态过程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让抽象的化学反应过程变得直观而又形象,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化学反应的奇妙和壮观,从而增强了进一步的求知欲,也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存在着如下弊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讲课的过程中更注重了知识的讲解而减弱了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存在课程进度加快,容量过大等弊端。可见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有利又有弊,教学环境的改善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有机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古板的知识传授型转变到现代教育导向性,在教学方法中既要有所继承也要有所创新,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时效性。2.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高校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无论你听懂与否,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更何况老师课堂讲授基础知识叙述性内容多而繁琐,需要记忆内容较多,学生往往苦不堪言,有些学生往往感到“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用”。针对这一大难题,我认为应该改变目前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民主而又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1)教学中充实着与医学相关的最新科研动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精选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有的代表着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学生比较感兴趣。如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拆分方法;芳香烃和C60、石墨烯等材料的结构区别及其性质不同;简单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等。紧跟医学行业发展的潮流,不断充实有机化学与医学有关的新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注重理论阐述服务于知识应用,让学生明确有机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的关注度也会提升。比如在讲到《醇、酚、醚》一章中,让学生知道呼吸分析仪的使用原理是与醇被氧化的化学性质有关,并强调“醉酒驾车”的危害和严厉的惩罚措施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含氮有机化合物》一章中穿插“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讲解三聚氰胺结构和性质,阐述其增添在奶粉中产生的危害。《羧酸衍生物》一章中可以结合糖尿病人晚期酮症酸中毒现象来教学。通过诸如此类的实例和医学现象的讲解,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明确学习有机化学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重要性。

三、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

我们教研室采取了如下有效的策略:(1)鼓励年轻教师去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我们教研室50岁以下的教师都是博士学历),促进他们不断的吸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从而来提高整个教研室的学历结构,并为我们教研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2)开展了“一帮一”教学活动。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和一个新教师组成一个互助组,支持和鼓励相互间多听对方的课,相互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从而促进教师间取长补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四、适当增设一些与医学、预防、保健和环境相关的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