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

有机化学原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有机化学原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有机化学原理

试谈结构原理在有机化学中的运用

【摘要】大学或中学化学教材中阐述的某些有机化学现象无法用范德华力、偶极矩、介电常数等化学基本理论来加以解释,引人控制论的方法对这些有机化学现象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有机分子间的作用与有机分子间的结构适应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溶解度分子间作用结构适应性范德华力偶极矩反应速率

大学或中学化学教材中阐述的某些有机物的沸点、溶解度以及反应速率、产物结构等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出现范德华力、偶极矩、介电常数、溶解度参数、定位规律等化学基本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这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比较复杂,人们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分子间的化学作用可以是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耦合(形成离子键),也可以是未配对电子与未配对电子之间的耦合、阳离子与孤电子对之间的耦合、阳离子与未配对电子之间的耦合(形成共价键);分子间的物理作用亦常常依靠耦合,如范德华力中的取向力是极性分子的偶极与偶极之间的耦合,诱导力是一个极性分子的偶极和另一个分子的诱导偶极之间的耦合,色散力是两个瞬时偶极之间的耦合,又如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分子的带强正电荷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的带强负电荷的氟、氧、氮等原子之间的耦合。另外,一些较大分子之间的接触不一定是分子之间全面接触而很可能主要是分子之间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相互接触,如果分子的集团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及电子性质)相互适应时就会发生强烈的耦合作用,这正是控制论的结构适应性原理在分子间作用中的应用[1]。这种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正是21世纪化学四大难题要优先研究的课题[2]。金松寿等对控制论在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3],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结构适应性原理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研究[4~6],解释了一些诸如范德华力、偶极矩、介电常数、溶解度参数、定位规律等化学基本理论无法解释的有机化学实验现象,现总结如下。

1沸点

对于各种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物,例如一元正卤烷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7]。因为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即色散力增大,偶极矩亦增大,沸点理当升高。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沸点高低还不能仅用范德华力和偶极矩的大小来定性预测,例如,末端烯烃的偶极矩比相应的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非末端烯烃的偶极矩都要大[8],但其沸点却都要低[7];烯烃的反式异构体的偶极矩比顺式大[8],但其沸点比顺式低[7]。

从结构适应性来看,烯烃由于含有双键官能团,所有的分子都可看成是具有扁平结构的分子,每种分子中2个具有扁平基团的分子重叠与接触会增大2分子间的耦合作用,而重叠与接触机会常随着基团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由于非末端烯烃的分子面积相对较大,所以非末端烯烃的沸点就相对较高。烯烃的顺式异构体如顺2丁烯分子的两端分别存在着1个强正基团和1个强负基团,强正基团为双键一侧的2个甲基,即2个含有强正电荷的三氢基团,强负基团为π键电子云,因一个顺2丁烯分子两端的强正(三氢(中国论文联盟整理))、强负(π键)基团与另一个顺2丁烯分子两端的强负(π键)、强正(三氢)基团结构适应,可以发生强烈的耦合作用,故沸点较高;而烯烃的反式异构体如反2丁烯分子中的双键两侧各有1个三氢基团,即分子中心为π键电子云负基团而分子两端却为三氢正基团,实际上在1个分子内的两端分别形成2个较弱的正负基团,而1个分子的正负基团与另一个分子的正负基团之间的作用将不如分子内正基团与负基团之间的作用大,故反2丁烯分子间的作用相对较弱,沸点较低。

2溶解度

根据Hildebrand理论,如果溶质的溶解度参数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相近,则表示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的作用力较大,即溶解度参数相近相溶原则[9]。该原则不只对许多简单的化合物适用,对于许多高分子的溶剂选择也有用处,但不符合该原则的情况也是很多的。例如锦纶66(溶解度参数27.8)不溶于与其溶解度参数相差较大的甲醇(溶解度参数29.6),却可溶于苯酚(溶解度参数29.6)[10,11]。

继续阅读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改探究

摘要:有机化学是基础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多门药学专业课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也是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内容、科研促教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以期培养优秀的应用型药学专业高级人才。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理论教改

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理论知识背景、熟练实验技能,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能够从事药品开发与研究、制药、质量检验、临床使用指导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有机化学涉及是药学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课,其在药学专业课程结构中承担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药学专业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假如未能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学生必将在其后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遭遇瓶颈。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多为工科类专业,尤为强调专业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对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机化学课程必须对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对理论教学课时数进行适当压缩,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机化学内容庞杂,种类繁多,有机反应机理抽象,晦涩难懂,加之学科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学生面临着课时减少但学习任务繁重有机化学课程,常反馈学习过程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矛盾,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现有课时之内完成有机化学的学习任务,对有机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题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1明确课程关系,整合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的任务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与药学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比如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合成等多门课程有重要关系。生物化学通过化学理论和知识研究生物体内的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代谢及其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时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性质,对生物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药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药物相互作用原理及规律的学科,是联系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多与药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有机化学对分子结构和反应机制的学习能够为药理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药物合成课程更是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有机合成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系统学习药物合成课程内容。基于有机化学与许多药学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中,针对与药学专业相关专业课有关的理论内容应结合相关部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扩展。例如在讲解对映异构部分时,结合常见药物氯霉素,左旋氯霉素有药效而右旋氯霉素无效,这说明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一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将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所学理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有机化学学习内容繁多,机理复杂,加之反应机理晦涩难懂,学习难度较大,较易产生疲劳感,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机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有趣的事例,比如讲酰胺类化合物时可以给学生讲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在讲到硝基化合物时可介绍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洛发明的硝酸甘油,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利用硝酸甘油发明了炸药,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故事;讲苯及其化合物一章时,要讲解凯库勒在睡梦中得到了关于苯类化合物结构的灵感,从而诞生了苯的六元环结构。此外,有机化学有许多人名反应,这些反应都与著名化学家息息相关,可在讲解人名反应时向学生介绍这些著名化学家的生平及重要发现。有机化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课外知识,比如烯烃中的乙烯是水果催熟剂;卤代烃中的聚四氟乙烯又称特氟龙,因其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碱、耐高温的性质,因此被作为不粘锅涂层的常用材料;醚类化合物中的乙醚有麻醉作用,最初曾被牙医作为拔牙时的麻醉剂使用;分类化合物中的常见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常用感冒药如感抗、白加黑、新康泰克等药品中均含有此成分;讲解自由基反应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自由基与生物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导致生物体衰老的因素之一是氧自由基,因此,清除自由基可以达到抗衰老的效果。清除自由基可从生活习惯和饮食等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能够延缓衰老的方法反应热烈,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事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学生还能从化学家的故事中学习他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相关小知识能体现有机化学知识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在渗透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视。

3引入多种媒体,改进教学手段

继续阅读

建设有职教特色的课程资源

摘要:在有机化学课程资源建设中,课程组教师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断完善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技能竞赛题库和教学视频,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过程性评价标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内容更细致;充分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开发与两门后续课程衔接的专项学习包。以上课程资源不仅体现职教特色,还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帮助。

关键词:课程资源;职业特色;有机化学

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技术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课程资源建设内容包括课程介绍、基本资源、拓展资源3个方面。基本资源是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实训指导、实训录像、同步练习等;拓展资源包括学习窍门、职业资格考试资料等。按照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资源建设应坚持的理念有3个: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如何使课程资源体现职教特色,笔者所在学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组教师从课程内容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

1完善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资源,体现实训资源建设的职教特色

切实提高学生实验实训技能,能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奠定基础,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必要环节。要想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操作技能,除了提高实验实训课堂教学效率外,还应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开展相关实验实训技能竞赛,以提高其操作技能。正如宗慧认为的“技能竞赛强调实践,注重参赛者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更新教学观念,深化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办出职教特色。

1.1实验实训技能竞赛题库建设

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要有完整的竞赛章程。我校经过数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操作题和笔试题,将这两种类型的题目放到题库并上传至课程资源平台,不仅可以为以后的技能竞赛所用,还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实验实训技能。

1.1.1建设内容与难度适合的题库

继续阅读

环境专业有机化学教学问题

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在教学中实现有机化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对接,突出环境工程特色,注意把理论知识与环境工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有机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有机化学知识并不陌生也不抽象,而是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一、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

为适应环境专业的发展要求,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将来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尝试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教学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在内容上尽量少而精。抓住有机知识内容特点,以“结构决定性质”为主线,把有机物的性质和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串联起来,精简课程并举一反三;把各类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列成表格,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补充或选用表中内容;关注当前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成果,将最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章节内容及时增加一些内容,如在讲捌顶反异构体时,介绍顺一二抓二胺合铂的抗癌性能,这样增加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也改变了学习的枯燥味;在讲授苯的结构时讲述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经过的故事;在醛酮性质及制备的的教学过程中,介绍乌尔夫一凯席纳一黄鸣龙还原法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化学家们的伟大功绩和重要史实,学习他们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通过丰富有机化学课堂内容,让课堂就会充满活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具有能将文、像、图、动画有机组合在一起,文字清晰、易于接受的特点,能有效地解决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主讲有机化学课程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与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中的多媒体演示把一些复杂的结构,如分子的空间构型等,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象等手段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从而全方位地获取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空间结果及反应历程,这样节约教学时间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实验通过多媒体反复演示,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达到使他们的操作规范化;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结合多媒体教学对实验原理、方法等进行集中讲解使实验过程更加形象、直观。这种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法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却有缺乏学习积极性的低分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有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既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书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现在的环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其实这类实验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环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一些操作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装置防泄漏,通风橱的使用等重要问题;实验中的有毒废液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处理后再倾倒。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基本处理实践,可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知识,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上面一系列措施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并促进了学生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积累,不断探索适应人才的培养新型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有用的知识,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继续阅读

药学专业实验考核体系改革

1《有机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

本课程考核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成绩30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50分,实验理论考试成绩20分。实验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成员三人,并指定一名小组长。平时成绩30分,包括实验预习后回答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实验操作态度、到课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创新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等。考核采取开放式,由学生预习实验原理、方法,教师为其准备好所需仪器设备和试剂,实验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也是可以是小组内成员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考核方式多样。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对所有小组成员或每个同学的操作过程进行监控。为了便于考核,加上现在手机、摄影机在学生中较普及,所以,各个小组派代表将实验操作过程全程拍视频,这个过程最好在课前或课下完成。然后,每个小组将视频播放,其它小组成员参与互评、分享和评判,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请所有其它小组同学或是本组同学找出来,并提出纠正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操作较有创意的环节,其它同学可以分享,受到启发,以便共同提高。最后,由教师、其它小组成员或组内成员按考核评分标准给每个小组或组内学生评分,满分50分。实验理论考核为课程教学完成后,安排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及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释的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总成绩。

2改革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分成四个部分:①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②基本操作;③有机化合物的制备;④有机化合物(醇酚和醛酮)性质的鉴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关于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又利于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内容,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查阅提供便利。有机化学实验在课程标准中规定需32学时完成,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分成三大类。

2.1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训练目的:一般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蒸馏;回流;过滤;干燥;重结晶;萃取;化合物的制备;化合物性质的鉴定;熔点测定;沸点测定;萃取;分液漏斗的使用;滴液漏斗的使用。

2.2层次式教学方案常见有机药物性质的鉴别实验的过程性的实验成绩评价,占课程的总学时的50%,如醇酚性质的鉴定;醛酮性质的鉴定等。综合性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共16学时。如乙酰水杨酸的制备、阿斯匹林、维生素C的制备等实训。教师布置实验任务,所有实验过程,如实验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实验器材、药品、实验操作过程等,由各个小组成员独立设计,在与指导老师交流,认为可行的情况下,小组成员共享完成。为了验证综合性实训过程及结果,每个小组在方案的确立、操作全过程中,用摄影机全程拍录,并将有小组成员参与的最主要环节的图片,连同实训报告,一起上交实验指导老师,由老师按照考核标准,给每个小组成员相应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结果评价和成绩。

2.3实验室模拟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术和能力。如熟悉操作步骤,练习操作基本功,书写实验报告方法。其间老师编写实验指导、实验方案,讲解实验目的。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动手做实验,熟悉仪器的操作步骤,书写实验报告。根据有机实验的三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以层次式方案安排实验,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实验给出几个未知物,让学生自己对设计方案进行鉴定,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机合成实验内容的选择,既考虑到培养学生对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又考虑到化学药品的合理使用,避免药品的纯消耗增加和浪费。有机药品有一定的毒性,制备实验的产品也有毒性。在保证完成操作训练的前提下,通过比较,选择较小毒性的实验。针对每组实验,给出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查、看、思考等过程搞懂实验目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查阅、思维、综合等能力。

3建立预习—提问—讨论—操作—总结的实验教学模式

继续阅读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扎实的有机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掌握操作常识及实验室规范,可为后续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药学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的课程教授方式主要是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先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具体步骤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依照实验指导书描述的过程“照葫芦画瓢”进行实验操作。随后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整个过程学生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只会简单机械的操作,很少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更不能的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改变有机化学实验原有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1]。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翻转课堂是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规划课前、课中、课后,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实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翻转,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教学设计方法[2-5]。为了改变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实现学生由简单的“知识积累”变为“智能提升”的目标,我们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实践表明,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有机实验教学中出现的“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和深入科研探究的热情,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下面我们以“无水乙醇的制备”为例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1.1课前准备

制作了回流操作、蒸馏操作,无水乙醇制备讲解三个微课视频,根据实验内容准备一份预习题(内容如下),利用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视频、答题,对疑难的地方标记出来,答错的习题小组同学间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和文献解决。如仍未能解决,老师可在课题是点拨或解答。

1.蒸馏的主要用途有()A.分离液体混合物B.回收溶剂C.测定液体沸点D.粗略鉴定液体化合物的纯度2.用蒸馏方法分离液体混合物时,各组分沸点一般需相差()℃以上A.10B.20C.30D.403.安装仪器的一般顺序为()A.从左到右,由上往下B.从左到右,由下往上C.从右到左,由下往上D.从右到左,由上往下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A.在液面下B.液面上方C.支管口上端D.支管口下端5.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气化,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转移到另一容器中,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A.蒸馏B.回流C.水蒸气蒸馏D.分馏6.干燥管内最常用的干燥剂是()A.氧化钙B.硫酸钙C.氯化钙D.硫酸钠7.下列蒸馏操作错误的是()A.冷凝水由下往上B.进水口朝下C.先安装蒸馏头,再安装圆底烧瓶D.采用直型冷凝管8.在进行蒸馏实验时,以下加热和通水的顺序中,正确的是()A.加热、通水;停水、灭火B.通水、加热;停水、灭火C.通水、加热;灭火、停水D.加热、通水;灭火、停水9.关于回流操作正确的是()A.先安装冷凝管,再安装圆底烧瓶B.在冷凝管上插一根温度计C.选用球星冷凝管D.水浴锅中水沸腾开始计时10.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有哪些

继续阅读

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的时效性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整合

对于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学生而言,这门基础学科,一般都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内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多,涉及到的面广,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因此知识点多而繁琐难以记忆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最大瓶颈。同样,对于教师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受课时限制,一般都存在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但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又必须与临床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相匹配,为此,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我们准备精选一些与医学紧密相关的内容,合理地、有选择性地删除那些与本专业联系较少或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精练。对于一些经典的内容适当压缩,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有机化学的特色。

二、教学方式不断的改革创新

1.现代的高校教学方式已经基本完成了“粉笔加板书”到“多媒体”的转变。多媒体的教学将图片和影像融入到抽象难懂的理论教学中,这样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具体形象,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比如:乙烷的碘代,其反应的过程利用动画非常形象清晰的动态过程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让抽象的化学反应过程变得直观而又形象,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化学反应的奇妙和壮观,从而增强了进一步的求知欲,也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存在着如下弊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讲课的过程中更注重了知识的讲解而减弱了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存在课程进度加快,容量过大等弊端。可见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有利又有弊,教学环境的改善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有机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古板的知识传授型转变到现代教育导向性,在教学方法中既要有所继承也要有所创新,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时效性。2.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高校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无论你听懂与否,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更何况老师课堂讲授基础知识叙述性内容多而繁琐,需要记忆内容较多,学生往往苦不堪言,有些学生往往感到“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用”。针对这一大难题,我认为应该改变目前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民主而又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1)教学中充实着与医学相关的最新科研动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精选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有的代表着学术上的最新研究动态,学生比较感兴趣。如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拆分方法;芳香烃和C60、石墨烯等材料的结构区别及其性质不同;简单典型药物的合成路线等。紧跟医学行业发展的潮流,不断充实有机化学与医学有关的新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注重理论阐述服务于知识应用,让学生明确有机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的关注度也会提升。比如在讲到《醇、酚、醚》一章中,让学生知道呼吸分析仪的使用原理是与醇被氧化的化学性质有关,并强调“醉酒驾车”的危害和严厉的惩罚措施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含氮有机化合物》一章中穿插“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讲解三聚氰胺结构和性质,阐述其增添在奶粉中产生的危害。《羧酸衍生物》一章中可以结合糖尿病人晚期酮症酸中毒现象来教学。通过诸如此类的实例和医学现象的讲解,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明确学习有机化学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重要性。

三、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

我们教研室采取了如下有效的策略:(1)鼓励年轻教师去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我们教研室50岁以下的教师都是博士学历),促进他们不断的吸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从而来提高整个教研室的学历结构,并为我们教研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2)开展了“一帮一”教学活动。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和一个新教师组成一个互助组,支持和鼓励相互间多听对方的课,相互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从而促进教师间取长补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四、适当增设一些与医学、预防、保健和环境相关的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态度。通常实验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此外也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传授了与医学相关的基本知识。例如:“阿司匹林和甘氨酸的制备”,我们向学生讲解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结构、化学性质和临床疗效(退烧、抗风湿等),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对该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强调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任务就要搞清楚它的作用机制及其它功能。学生在亲手进行这种药物的合成实验及以后学习研究中揭示它治疗疾病的机理。学生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也认识到还有大量的医学问题有待探索,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自己肩负着较为严峻的历史使命。“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和“蔬菜和水果中VC含量的测定”等实验的开设也克服了过去的专门化、单一化实验在认知上的脱节,这样充分培养学生思维和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为了提高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课堂的实效性,作为教师要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本文来自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继续阅读

有机化学实验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高校各个专业教育工作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高校在有机化学实验改革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特点和课程性质,有针对性地引进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内容,强化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改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将进一步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校;有机化学实验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教育界提出的,该项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作为核心形式,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引导作用,强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不同任务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学习,帮助教师完成事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作用,促使学生从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积累”转变成“智能与素质全面提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项目合作研究学习中,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主体位置,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验操作活动中。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优势

1.1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够凸显出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充分调动起学生实验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机化学实验教师通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实验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具体方案科学实施各项实验操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不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独立探究思考能力,并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散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有机化学实验实际问题。

1.2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应用中,其始终强调“做中学、学中做”,也就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师通过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要科学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实践应用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先进教学手段,广泛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引导教学法等,[1]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大辅助应用下,有机化学实验活动设计更多是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教师通过创设出真实的企业实验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学习发展空间,能够利用各项实验设备和仪器展开自主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