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先进医学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先进医学技术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第1篇

1.1多部门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作为大型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优质高效的医院管理是华西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在不断完善民主、科学管理及监督保障制度前提下,力求创造一个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富于质量效率和创意进取的工作环境。全院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人力资源部统筹监控,护理部、医务部、毕业后教育部、临床技能中心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分口管理,结合各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科建设及人员岗位特点负责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课程的设计、编排、组织、实施以及总结评估;并设有学科组长和科室秘书负责协调跨学科学术研讨会;公共事业发展部及相关科室负责申报组织大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开展与上级继续医学教育机构联络、交流和协作。多部门管理与临床科室的通力协作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涵盖广泛华西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涵盖广泛,对内与全院员工培训体系有机结合,项目及课程涵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礼仪培训、职业安全防护、感染管理控制及各种专业技能讲座与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性医疗单位,医院对外也积极承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2006年以来医院共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项目306项,接收培训人数2万余人,培训项目涉及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等各个专业。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促进了国家之间、省市之间、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也搭建了院内与院外高水平医疗单位良好合作和沟通的桥梁;作为一流的教学型医院,华西医院的继续医学项目也为地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进修平台。

1.3设立专项基金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华西医院成立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国内外进修、参会和交流学习,与国(境)外先进医疗卫生单位合作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截至2013年6月,使用该基金赴国(境)外高水平医疗科研单位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达30余人次;跨学科组建专业小组团体出访学习专项技术达3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进行会议发言或壁报交流人数达100余人次。华西医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数10所国际知名临床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每年选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赴对方院校进修学习,并带回先进的前沿科学信息及实践技术,为在我院开展更先进的医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国家留学基金委、省市以及四川大学等各方面都积极肯定了我院支持继续医学教育所达到的力度,其结果却是促使了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跟上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

1.4继续医学教育取得硕果作为西南地区大型综合性医疗科研单位,华西医院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6以来医院共发表SCI论文总数3546篇;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省市级科研项目项,发明专利项。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已经连续3年排名第二,其中科研学术得分更是连续三年获得满分。

2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体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向先进国家学习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继续医学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随后在欧美各地开展。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并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单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密切相关,为此我们有必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成熟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作为我们改善制度的指路明灯。在加拿大,能力保持计划鼓励临床医师通过关注每天能从日常学习中学习一些只是来调控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在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分成2类。一类活动包括正式教育计划、杂志上刊登的或永久保存的材料、美国医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及医师资格考试等;二类活动包括向同行请教、综述、小组讨论、参加杂志俱乐部、参加教学、撰写文章等。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部门,我们应该思考出适合教学型科研型医疗单位的制度和实施办法,让员工的在职提升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驱动能源。

2.2学分制形式化从近几年的现状来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度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学分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反映医院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及相关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价值。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中规定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获得25个继续教育学分,部分人员单纯为了“挣学分”参加继续教育项目而导致学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耽误临床工作时间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我们建议学分制应切实根据医院学科发展建设需要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而制定。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灵活性、先进性等特点。

2.3学分制未设定分类标准从近几年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分析,医、教、研主系列人员的达标率超过90%,而其他专业岗位人员的达标率相对较低,如低年资聘用制护理与医技人员,此部分人员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院外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若强行要求此部分人与高年资医护人员达到同一学分标准,则易打乱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降低临床工作效率以及造成人员盲目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医院应根据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不同的年资分类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标准,应循序渐进,摈弃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切切实实的使在职员工学习到先进的学科发展信息、扩宽眼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第2篇

一、中医现代化的现状

1.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中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理论独特,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它不仅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近10年来,国外来华学习中医的人数剧增,据统计先后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700余名留学生、进修生来华学习中医药。我国建立的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国外各类中医药人才。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在北京又成功地举办了两次国际中医药大会,为世界医药界所瞩目,影响广泛而深远。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医和针灸的认同,许多国家陆续和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签订了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甚至有很多的西方国家建立了中医专业高等医学院校,或是在本国的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和针灸专业课程。

2.中医技术在中医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中医学诊病的手段和方法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这种诊断方法,集中反映了中医理论的精髓。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虽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但彼此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偏废。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中医学的发展极为重视,中医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和中医药医务工作者开展了多方面的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推动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使中医药制药和诊病的手段和技术方法实现了新的跨越。先后自主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医药研究新技术和新成果,特别是利用中医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世界性的疑难杂症、不治之症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二、现存的问题

1.盲目崇拜西医,严重影响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发展前景虽然比较喜人,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不相信中医,盲目崇拜西医的现象。这种势头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盲目崇拜西医,对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表现出极大的冷漠,这种思潮严重影响了中高等医学院校中中医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固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选报了中医专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思潮严重影响着中医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2.与中医理论相比,中医实践经验薄弱: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我国中高等医学院校和高等院校中的中医专业虽然培养了大批具有扎实中医理论的人才,但就目前临床调查发现,由于接受中医诊疗的病人不多,已经走上中医诊疗岗位多年的中医专职医师大多都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特别是具有良好的中医理论素养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奇缺。此外,中药新药病证选择的问题、中药新药处方和中药小复方制备工艺、剂量配比、方剂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医现代化今后的发展

1.加大中医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中医专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各级各类中医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增强实践能力。

2.吸纳现代先进技术,加强中医药研究的科研力度:在中医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先进技术,加强中医药研究的科研力度,完善和发展中医理论,积极宣传中医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用事实提升大众对中医的认可度[2]。同时,要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吸收西医的先进技术丰富和发展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研究与方法创新,使传统中医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互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生物技术推动中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第3篇

1.1建章立制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根本保证参照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和军队继续教育委员会有关要求,修订继续教育管理规定,制订和修改继续教育实施细则,明确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一是形成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制度,每2周举行一次全院性学术交流活动,科室每月2次组织小讲课,形成定期考核制度。每月组织1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考试,年终进行综合考评。二是规范学术交流。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活动区分层次按照“初职人员以住院规范化培训为主、中高级人员以‘四新’(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培训为主”原则实行。通过建章立制不断规范继续教育对象及学分获取、审核、登记等环节,逐步完善继续教育工作的过程管理;同时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的约束力与强制性,保证继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1.2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载体定期请军内外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了解学科最新进展情况和新技术开展情况;结合实际组织健康大讲堂、健康宣教大比武、多媒体制作展评等活动,活跃院内继续医学教育气氛。有计划地选送科室优秀技术骨干外出学习,为医务人员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掌握先进继续医学教育技术创造条件。对外出学习人员交任务、定目标,实施全程管理,并支持回科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促进科室发展的动力,真正做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充分利用全军海勤疗养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学术任职这两个平台,主办和承办相关培训和学术活动,从而拓展继续医学教育内容。

2难点

2.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部分人员对终身教育认识模糊、不到位,观念陈旧,认为“现有的能满足工作需要就够了,学多了也没用”,导致在继续医学教育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另外,也有不少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与晋升职称有关。某些已晋升到副高级职称或不再想晋升职称的人员,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重视,热情不高。还有一部分人员存在重学分获得、轻过程学习的现象,人到心不到,被动学习。

2.2聘用制度不完善配套不够疗区现役卫生技术干部严重缺编,现在大部分卫生技术人员是从地方招聘而来。由于部队没有相关配套制度,在继续医学教育、职称评定上按照地方晋升途径,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1年,浙江省卫生厅颁布《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本科学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这一政策限制了本院人力的使用,对疗养院的发展极其不利。

2.3学分管理手段繁琐信息化不够军队疗养院运行的是军队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没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块,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都是人工操作,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举办、学分年度验证,统计报表制作等,工作量大、程序较为复杂琐碎,且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教育工作,难以体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3对策

3.1转变观念认识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思想认识。通过专题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典型人物座谈等方式使大家能够清醒认识到,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医疗市场和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显得激烈,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广大卫技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渐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一步转变施训思路,从加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医学人才的整体素质着手,把继续医学教育的定位点放在人才培养长远发展和整体建设上,制订“初级技术人员以“三基”为主,中高级技术人员以专业培训为主,人才骨干以定向深造、研修培训为主”的全员教育方案。

3.2加强管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稳定发展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和制约监督机制,真正把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一是在政策制定上注重切身利益挂钩。将继续医学教育作为评定职称、聘任职务的重要依据。对年终考核继续医学教育未完成任务者,不能参加评选先进、职称评定和职称续聘,并与年度业务技术考核、年终奖金挂钩。通过利益触动来解决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二是在计划编制上考虑到实用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做好前期调查。每年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规划之前,有关部门应事先调查了解医师学习的意愿,然后根据医师的意见结合临床的需要,确定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区分人员类别,科管人员重点在政策掌握、各类项目申报、科研活动管理与组织、各类科研文书撰写等方面;卫生技术人员重点在本专业常见疾病、疑难病症的治疗、康复与预防,各类预防康复手段的学习,健康宣教技巧等。兼顾能力培养,继续医学教育还要包括卫生技术人员感兴趣的多学科多方面的内容,如先进的医学科学知识、医院管理知识、卫生经济知识,甚至办公室信息处理技术、外语、医院礼仪等加强个人工作能力的技能学习等。

三是在效果评估上注重规范性、科学性、经常性。规范管理是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完善领导管理体系,认真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建设,明确主管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运行机制。科学评估是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要从不同角度对继续医学教育进行评估以增强科学性。评估检查内容包括主管部门及科室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满意程度(如讲课内容、方式、讲习班)。经常性检查监督是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对科管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定期对科室进行检查,迫使各科室领导和广大医务人员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同时在检查过程中逐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通过经常性检查监督结果实施奖惩,从而使继续医学教育进入良性循环。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第4篇

(一)学校硬件基础。安徽医专口腔医学系实训中心由当初合作办学的台湾活泉基金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负责规划、设计、建造,包括口腔医学综合实训室和标准头模室等。口腔医学综合实训室的布局结构复制了一个开业的牙科门诊作业模式,装设了17台先进的牙科综合治疗椅、治疗台、活动柜、2套牙科X-光拍摄系统、暗房、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消毒锅、库房等,完全模拟门诊作业流程,可以满足口腔医学生的实训教学和临床模拟训练。同时,实验室配备了2台便携式牙椅,2台移动牙科诊疗设备,有利于师生进行口腔宣传义诊及社会实践。体现出安徽医专“走出去、走下去、办特色医专”,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标准头模室装有32台进口仿真口腔牙颌系统,同时实验室还配备了实物投影及多媒体影音播放设备,在播放教学视频的同时可以将老师的操作同步放大到屏幕上,更有利于细化口腔医学专业的学习。

(二)校企合作基础:实行“互兼互聘,双向流动”等措施,密切院系合作关系,建立了可持续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聘请临床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的教学,及时反馈职业信息,为调整课程结构提供参考,也为临床和教学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尤其是口腔行业技术专家,充实了实验技术队伍,完善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了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的形式;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起口腔系与合肥市口腔医院实行全方位战略合作,成立了安徽医专-合肥市口腔医院产学研理事会,同时成立了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

(三)实训项目基础。实训基地已形成全新教学模式,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形成了“基础—综合—设计”逐步推进、“启发—引导—讨论”和“发现—论证—研究”方法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了“实验—实训—实习”相互补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程共同构成了口腔医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建设开放性口腔实践教育中心具体内容

(一)实训中心硬件建设。1.改造并新建口腔医学综合陈列室。开辟一间教室作为口腔医学综合陈列室,主要用来展示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相关标本,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雕牙模型、口腔修复学和内科学的标准模型及历届优秀学生作品。2.陆续更新添置主流、先进的口腔医学仪器设备,如口腔CT,CAD-CAM,并做到专人负责制,以利于贵重器械的维护和保养。

(二)实训中心软件建设。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出入库登记系统及实验开出登记系统。2.实现实训中心各部门联网化作业,各种表格及材料电子化办公留存。争取自主研发适合高校口腔专业实训管理的程序软件。3.开设网络课程。将动手操作的实训项目制成视频、动画等实现网络共享,以利于学生学习,并可进行师生互动,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

(三)实训中心人才培养。1.教师队伍逐渐完成“双师”化发展,教师不仅理论知识精通,更在实践指导上标准化操作。教师可定期分批次外出进修临床专业。定期参观相关医学院校实训中心发展模式。2.成立口腔医学实践教育中心管理中心,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手段,通过竞争上岗选定有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的人员负责基地管理和运作;聘请合肥市口腔医院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老师。建立实训基地的实训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

(四)校内实训中心之间合作。口腔直属及相关专业除了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外还有口腔护理专业,各专业既可独立在本中心完成实训操作,也可在本实训中心联合完成“医、技、护”联合仿真临床演练。实训中心可最大程度模拟医院和义齿加工所环境,实现学生与临床零距离接触。

(五)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我系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基层服务机构,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专业课要求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大于1:1,专业实践技能在专业课考试中占40%以上的比例,所以本中心可开设实验实训项目较多,根据年级、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案,学生进行过关性考核、选拔性竞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开发实训中心的辐射与服务功能。为加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实践教育开放中心,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进行口腔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或健康咨询活动。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第5篇

学校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和临床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校投入相对的资金购买仪器,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将教学和现代的先进技术同步。可是,现实中有很多学校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此外,医院即使能购买仪器,也可能无法支付仪器的维修和护理费用。学校在这方面很难满足学生对先进医疗技术的要求,无法切实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只是理论充足,但缺少实践。在进行临床应用时,这些学生暴露出各种问题,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培训力度不够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只是进行日常的简单教学,根本未达到现代医学检测教学的要求。教师将教材作为单一教学内容,对现代先进医疗技术的补充较少,学生了解的东西很少。近年来,医学类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但学校教师的人数却基本无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的教课任务,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抽出时间对教师进行集体临床培训和进修。

2缩小差距的策略

针对上述临床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出以下策略以确保教学质量,减少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真正地达到教学相长、融入实践、增强教学的效果。

2.1改变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时,将教材和现代最新临床技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紧跟当代医疗技术的步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立体教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实际技术,真正理解治疗过程。教师还可在多媒体教学中穿插最新的临床知识,将呆板的文字转化成灵活的动画,让学生彻底理解复杂的临床技术。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模拟临床实践,缩小和临床之间的差距。

2.2改革实验项目将学校的工作重心放在项目改进方面,保证学校教学和时代接轨,在教学中穿插新的技术方法。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穿插新的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将电化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电化教学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临床知识。例如在进行尿常规检测时,除进行尿液化学检测和尿液沉淀外,还增加了仪器检测。让学生自己进行尿液分析,自动扫描尿沉渣,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分析,增加学生的临床经验,确保学生能很好地进行临床工作。

2.3建立门诊检测室通过建立门诊检验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试验工作,按时高效地完成相关任务,这对缩小教学和临床之间的差距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校中建立专门的模拟门诊检测室,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功能区进行细致的划分,制定检测室制度。运用模拟检测室,让学生进行临床实践。选取患者标本,对样本案例进行研究和检验,师生共同对结果进行验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保证学生能很快地融入临床研究中。

2.4创造条件开展考核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创造过硬的师资条件,确保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医学检验的发展非常迅速,是一门典型的实验应用型学科,有很强的实践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真正了解相关的临床实践知识,真正地做到临床应用,如此才能了解临床中的原理和方法,真正地将临床知识准确清晰地教给学生。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和评分,不合要求的教师要进行强化培训。学校要积极开展这种培训,确保教师和当前的医学发展紧密结合,减小教学和临床差距。

3小结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第6篇

学校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和临床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校投入相对的资金购买仪器,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将教学和现代的先进技术同步。可是,现实中有很多学校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此外,医院即使能购买仪器,也可能无法支付仪器的维修和护理费用。学校在这方面很难满足学生对先进医疗技术的要求,无法切实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只是理论充足,但缺少实践。在进行临床应用时,这些学生暴露出各种问题,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培训力度不够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只是进行日常的简单教学,根本未达到现代医学检测教学的要求。教师将教材作为单一教学内容,对现代先进医疗技术的补充较少,学生了解的东西很少。近年来,医学类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但学校教师的人数却基本无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的教课任务,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抽出时间对教师进行集体临床培训和进修。

2缩小差距的策略

针对上述临床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出以下策略以确保教学质量,减少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真正地达到教学相长、融入实践、增强教学的效果。

2.1改变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时,将教材和现代最新临床技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紧跟当代医疗技术的步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立体教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实际技术,真正理解治疗过程。教师还可在多媒体教学中穿插最新的临床知识,将呆板的文字转化成灵活的动画,让学生彻底理解复杂的临床技术。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模拟临床实践,缩小和临床之间的差距。

2.2改革实验项目将学校的工作重心放在项目改进方面,保证学校教学和时代接轨,在教学中穿插新的技术方法。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穿插新的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将电化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电化教学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临床知识。例如在进行尿常规检测时,除进行尿液化学检测和尿液沉淀外,还增加了仪器检测。让学生自己进行尿液分析,自动扫描尿沉渣,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分析,增加学生的临床经验,确保学生能很好地进行临床工作。

2.3建立门诊检测室通过建立门诊检验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试验工作,按时高效地完成相关任务,这对缩小教学和临床之间的差距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校中建立专门的模拟门诊检测室,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功能区进行细致的划分,制定检测室制度。运用模拟检测室,让学生进行临床实践。选取患者标本,对样本案例进行研究和检验,师生共同对结果进行验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保证学生能很快地融入临床研究中。

2.4创造条件开展考核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创造过硬的师资条件,确保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医学检验的发展非常迅速,是一门典型的实验应用型学科,有很强的实践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真正了解相关的临床实践知识,真正地做到临床应用,如此才能了解临床中的原理和方法,真正地将临床知识准确清晰地教给学生。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和评分,不合要求的教师要进行强化培训。学校要积极开展这种培训,确保教师和当前的医学发展紧密结合,减小教学和临床差距。

3小结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第7篇

随着组学技术渗透至检验领域,使得检验医学朝向分子化、标准化、网络信息化发展,也使得检验医学要跨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屏障,并与之紧密交叉配合,从而产生转化检验医学这一崭新的理念。通过各种先进的转化检验方法,可发现个体的差异(如个体基因差异),从而进行个体化医疗。可见转化检验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均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转化检验医学相对传统检验医学有以下特点:①传统检验医学主要功能是参与诊断疾病,而转化检验医学除了参与诊断疾病之外还能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比如,转化检验医学可依据个体基因差异,解决该个体用何种药或多少药、何时换药或停药等问题。②转化检验医学能评估患病风险。这种基于个体基因差异而进行的疾病预测和评估,就使得对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更有针对性。

2加强转化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

转化医学理念要求多学科、多专业交叉配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树立转化医学理念,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新知识,具备“基础-检验-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创新与转化应用并进,推动转化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转化检验医学人才迫在眉睫。应以患者为中心,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依据科室技术梯队的建设需求,积极培养高素质的转化检验医学人才。

2.1做好转化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与重点做好长远规划,建设好培养复合转化型人才的坚实平台,逐渐建成人才梯队[6],规划好各级人员的培养重点。①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才,实行双向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鼓励他们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积极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攻关;②对高级职称的人员,发挥其技术和经验的优势,面向转化医学方向,开展新项目和科研课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③对中、初级职称的人员,重点进行专业知识和转化医学的培训。

2.2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检验医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转化检验医学指导对疾病的用药、评估与预防,直接服务于患者与临床。因此,检验人员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认真的作风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和全心全意服务精神,并时刻以医学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通过加强医德规范和学习先进事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2.3加强培养质量控制意识之前医学检验质量只要求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和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而转化医学模式下更强调对疾病样本库、标志物、预测和个性化医疗等的研究,对医学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基础和临床间的相互转化提供质量保证,才能为疾病的及早预测和个性化诊治提供质量保证,这也是转化医学的具体要求之一,没有高质量的医学检验就谈不上高效率的医学转化。因此,必须加强对疾病样本库、标志物和检测数据库的研究,对检验前、中、后的全过程,包括从医师开检验单到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分析及结果处理,直至签发报告与反馈,都要进行高效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持续提高检验质量[8]。加强医院实验室与各相关科室的相互沟通与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检验医学的质量保证。全面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以提高检验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更高的检验质量满足转化检验医学的发展需求。

2.4加强转化医学理念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检验人员要积极参与转化医学的理论培训和平台建设,持续提高专业素质和多学科知识学习,这是转化理念发展的基石。不仅要有过硬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要有严格作风、严谨态度和严密组织。重视继续医学教育,鼓励各种在职培训和学历学习,鼓励多学科知识、转化理论的学习,开展多科室间专题讲座,参加医院内外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进修学习,建立转化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和档案,以满足医院发展和医教研工作的要求,更好地适应转化模式下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的发展。

2.5加强新技术的掌握与应用随着基础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检验医学领域中的新技术也不断增多,化学发光技术、电化学发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床旁检验技术等不断应用于临床,作为检验人员要适应检验医学的发展,接受新技术,不断学习掌握最新技术,并积极将其转化与应用到临床中去,为丰富转化检验医学作出努力。

2.6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才有发展。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转化医学基本特征是多学科交叉合作,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疾病预防与诊疗技术,使基础研究实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转化过程。学会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设立科学假设和科研题目,并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论证,最后得出科研成果和经验。转化医学的实现需要有综合性团队共同完成,实验成果转化研究的关键是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转化平台,加强学科整合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合作。在转化医学模式下检验人员应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积极参与临床科室的科研工作,不断促进双方技术的提高与转化,通过合作加深与临床协作,提高检验人员科研意识和水平,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

2.7重视信息化管理,促进信息的交流与转化医院信息化可加强医院各科室间的有效、快速连接与转化,提高医疗、科研、教学、后勤等管理水平。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其他应用系统实现无缝衔接,使检验信息真正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检验数据与临床病例紧密连接与转化,利于统计分析与科研转化,更好地为转化检验医学服务。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模拟训练;军事医学

模拟训练(Simulationtraining),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进而推动战斗力生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鉴于战场环境的特殊性和不可重现性,军队开展医学模拟训练,主要利用模拟技术、模拟器材等,开展高仿真、无风险的临床诊疗和实战化救治训练,着力提高受训者的临床诊疗水平和战伤救治能力,具有训练环境逼真、训练平台信息化程度高、技术操作可重复和无创、训练效果评价科学客观等特点,已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提升卫勤保障力战斗力的重要训练手段。特别是美军,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医学模拟训练。

1美军医学模拟训练的主要做法

1.1建立系统的组织管理体制

美陆军卫生部门中心与学校(AMEDDC&S)和模拟仿真指导委员会(CSC)负责医学模拟训练管理。AMEDDC&S下辖美陆军医学模拟训练中心(MSTC),建有23个训练基地,主要负责医学兵战创伤救护技术、普通士兵战场紧急救治技术训练;模拟仿真指导委员会(CSC)直接由美陆军军医署长办公室领导,配属模拟培训中心,负责医学模拟训练标准制定、军医继续教育和战争中轮换军医训练[2],从而提高前线急救、复苏治疗、医学后送的效率。此外,美军还依托华盛顿医学模拟中心及虚拟现实实验室,为美军联合医科大学医学生提供医学模拟训练,该中心是第一个将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控制人体模型和标准化患者并用的训练机构[3]。

1.2建立丰富的模拟训练内容

美军依托模拟训练基地和中心,对军医和卫生员实施基于模拟训练的轮训,通过角色扮演、局部模拟,以及全任务模拟等手段,对高难度医学手术、战场救治能力以及战场卫勤决策能力进行训练。美海军还建立虚拟海军医院(VNH),区分患者、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界面,模拟海上常见医学救治问题,为美海军医务人员提供跨地域、跨时间的远程与虚拟训练[4]。

1.3配套建设先进的训练基地

美陆军医学模拟训练中心(MSTC)和美军模拟仿真指导委员会(CSC)共建立30余个训练基地,覆盖美国本土与海外的24个基地。训练基地设施完备、条件先进,建立包括VPS(虚拟患者系统)、ISS(教学支持系统)、MT-C2(医学训练指挥与控制系统)、MTES(医学培训评估系统)等在内的完整模拟训练体系。如美军模拟仿真指导委员会下设的训练中心,可提供14个专业领域培训项目,各中心年培训通过量达4500人次,为美军培训大量医疗卫生人员。

1.4成立强大的研发机构

美国国防部委托美陆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USAMRMC)全面管理医学模拟项目,USAMRMC下设研究发展和工程司令部、远程医学和高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展和工程司令部,建有模拟训练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联合卫勤模拟技术的开发。远程医学和高技术研究中心在医学模拟领域,主要开展基于计算机的交互式沟通、数字化人体模型、局部功能任务训练器、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研究[5-6]。此外,美军重视军民合作研究。如美军国防健康委员会与航空企业开展合作,美军医学模拟技术中心充分借鉴航空学领域的安全技术与团队工作经验。华尔特里德医学模拟中心与美军医科大学模拟中心、华盛顿医学中心的临床模拟中心等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军队医务人员模拟训练研究。

2美军医学模拟训练主要进展

2.1数字化模拟人

完全自运行高仿真伤员模型,是一种拥有着计算机化全身的交互式人体模型,专门为野战创伤和灾难搜索救援设计的战地军医训练系统。内置有生理驱动引擎软件控制,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健康状况,对多种止血带、绷带及其他治疗干预措施自动产生逼真生理药理反应。同时,配备多款类型可更换的创伤模块,能够承受严酷野外环境,抵抗各种冲击、极端温度和湿度。

2.2局部技术模拟训练器

包括Virgil胸部插管模拟器,胸部外伤模拟训练系统;室间综合征模拟系统,提供高适应性的虚拟环境,提高诊断和治疗室间综合征能力[5];快速外伤技能训练器,采用一个目标导向课程,通过视频指导,在人造肢体上进行手术,同时进行客观测量和评价;眼科手术模拟器,训练眼部修复术,晶状体乳化术步骤,超声诊断和测量,并结合网页交互、熟练程度评估功能;以及博尔孔模拟器、环甲膜切开模拟器等[7]。

2.3交互式训练及全沉浸虚拟现实系统

包括CBRNE(化、生、放射、核、爆炸)医学模拟训练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医学模拟结合,提高人员参与和应对化学、生物、放射、核、高能爆炸事件能力;虚拟野战医院信息平台,通过利用嵌入网络的基于Web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实体野战医院要素功能,针对战场伤病员和战场创伤类型的交互式医疗救治学习训练及紧急救治过程模拟训练[8-9]。

3启示与措施

以超级计算、汇聚技术、智能操控、大数据等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快速发展,以作战样式信息化、作战空间全维化、作战力量多元化和武器装备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未来战争卫勤保障更加注重“能力生成”与“健康维护”,医学模拟训练应当转变单纯侧重平时救治技能的训练模式,围绕“战时组织指挥、体系协同、战场救治、生存防御、信息掌控”等综合卫勤保障能力训练,与全员全装全要素实兵训练协调统筹,形成常态化训练体系,全面提升核心卫勤保障能力。

3.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发展医学模拟训练的保证。美军的组织管理体系,既分工又合作,保证医学模拟训练工作有序运行。我军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医学模拟训练机构,形成军委机关-军兵种-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研究机构立体链式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全军医学模拟训练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制定出台管理政策,明确全军医学模拟训练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组织制定全军医学模拟训练与考核标准规范,实现军队医学模拟训练创新发展。

3.2提高医学模拟训练器材研发应用水平

先进的模拟训练技术是医学模拟训练的重要支撑。我军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完善评估和优选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通用医学模拟训练器材。坚持走军民融合式研发道路,发挥军队医学科研骨干单位的优势,主动联合地方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通过综合集成、自主创新等方式,重点解决医学模拟训练仿真与智能化,加快研制医学模拟训练新产品,提高医学模拟训练效果和质量。

3.3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开展医学模拟训练的关键,美军拥有一支强大的医学模拟培训和研发队伍,我军应依托各军医大学和军事医学研究机构,加快建设以战创伤救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和研发中心,采取立足岗位培训、定期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等途径,促进师资队伍成长。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力度,成立军队医学模拟训练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医学模拟训练建设发展规划,指导督查训练中心建设,研究审定模拟训练大纲和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高志年,王兴中.加快转变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丛书模拟篇[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11:1-2.

[2]陈学惠,杜健.外军训练转型文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10-50.

[3]张永生,赵公智.美国军医大学概况[M].陕西: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6:119-122.

[4]李檬,王敏,罗泰来,等.美海军继续医学教育和医学模拟训练[J].人民军医,2013,56(4):401-402.

[5]戎文慧,支国成,蒋鹤生.医学模拟训练在美军中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2):77-79.

[6]李檬,王敏,罗泰来,等.美海军医学模拟训练情况简介[J].人民军医,2013,56(3):283-284.

[7]刘伟,陈婷,李佳,等.美军医学模拟训练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军事医学,2014,38(7):554-556.

[8]王凤才,王一泓.外军高等医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J].外国军事后勤,2010(3):47-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