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通信服务市场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通信服务市场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第1篇

在欧美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已相当疲软的今天,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却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正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根据中国“十五”移动通信发展规划,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和最具增长潜力的移动通信服务市场。预计到2005年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达到2.6~2.9亿户左右,平均增长速度为26%左右。

目前,虽然中国有几大电信运营商,但获得许可经营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的只有两家运营商,即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于2000年5月7日挂牌成立的。论文百事通1987年,中国移动(分营前为中国电信)正式开办移动电话业务。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18个省(区、市)设有全资子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对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实行控股,后者在国内13个省(市、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1994年中国移动开始经营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目前,除基本话费外,还主要经营数据、语音信箱、IP电话、信息点播、手机银行、移动秘书、短消息、全球通WAP等多种增值业务;并拥有全球通、神州行、移动梦网等著名服务品牌,“139、138、137、136、135”已经家喻户晓。中国移动的GSM网已经在63个国家的116个移动通信网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截至2001年8月,其用户数已超过1亿户。“九五”期间,中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83%。

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地位,始终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树立第二竞争对手,形成有效竞争格局,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非对称管制政策,扶持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第二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联通成立后一直在资费政策制定及降价空间的自由度选择方面享有其他运营商所没有的自主权,其市场占有率迅速从1999年的12%,提高到2002年8月的29%。

毫无疑问,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市场格局是双寡头(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垄断。尽管这一格局形成的时间较短,但竞争逐渐激烈。近年来,随着全国移动用户的迅猛增长,两家运营商的市场用户数均呈上升态势,但两家运营商的ARPU值(每月每户平均话费)却全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盈利空间已出现缩小迹象。加入WTO后,外商的进入将导致这场竞争更加白炽化,各路竞争者必将面对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局面。

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呈现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的趋势。综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初期的模拟电话转向目前的GSM网络数字电话,移动通信已经从模拟通信方式转换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方式。随着中国移动GPRS技术及中国联通CDMA技术的投入商用,移动通信方式正在步入2.5G技术时代。未来移动通信方式还将向作为移动电子商务基础的3G技术迈进。3G网的特点是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它不仅能够满足未来移动因特网业务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支持IP型非对称业务的发展,还能有效解决移动业务高速增长与频率资源紧张的矛盾。中国信息产业部已于2002年9月上旬专门为未来3G网预留了专用频率资源。3G技术的研究与商业化是未来移动通信运营商占据市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二、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竞争可以实现优胜劣汰的资源优化培植功能。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就是为了打破垄断地位,优化国有资源的战略性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消除因垄断的存在而产生的经营惰性及服务质量的淡化。目前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属于双寡头垄断市场。探讨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结构,可以寻找行业中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

从事国家及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认为,行业中的5种竞争力(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侃价能力、消费者的侃价能力、替代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决定了行业的潜在盈利性。我们不妨运用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模型,探讨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结构。

1.买方(消费者)的侃价能力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价格和移动通信资费的不断下降,移动通信已经开始由奢侈品转为生活必需品。一般来说,买方对移动通信的需求心理表现为:获得高质量、低价格的移动通信服务;可使用多种现代化的用户功能;获得语音、计算机数据、文字、图形、图像等多媒体通信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方式和功能;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功能;良好的安全保密功能等。因此,网络质量、网络服务、资费水平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关键因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趋于理性,且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2.现有的竞争对手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199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8%和12%。根据最新统计资料,截止2001年12月31日,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27%的水平,且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仍未达到40%的水平,因此,政府的非对称监管政策将进一步延续。2001年中国联通大力投资建设CDMA,CDMA业务也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移动现有的高端手机用户(实际ARPU值大的用户)市场。即使考虑近两年国内新电信等新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可能加入,中国联通在未来的1~2年内仍将是中国移动最大的收入和利润占有者。

3.供方(设备制造商)的侃价能力

由于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移动通信运营商将改变原有的采购方式,由预投入转为按需采购方式。这主要是由于行业的利润逐步平均化、消费者的需求多元化造成的运营成本上升、市场空间拓展难度加大、设备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提高、技术更新换代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目前,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对移动通信设备的主要需求为GSM网络类,但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上马了GPRS及CDMA项目,移动通信设备的技术需求将升级换代。由于中国移动通信系统及手机高端产品的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难以掌握核心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较慢,因此,目前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受制于国外的局面尚未发生根本的改善。另外,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属于高新技术。设备供应商若需快速收回初始投资,获取高额利润,以弥补承担高度风险的可能损益,在设备的定价上将会大大高于其成本。

4.潜在进入者

资本的本性在于追逐高额利润,特别是高额垄断利润。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与未来网络化互动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显化。因此,中国国内的几大电信运营商均希望并在极力争取获得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的经营许可证。虽然目前只有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但随着过去制约许可证发放因素的有效解决,如频率资源的限制,国内的移动通信市场不可能长期存在二元垄断格局。就目前的市场格局而言,中国电信将有望成为最有成长潜力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因为中国电信的1000万小灵通用户能够即刻成为移动用户。此外,具有较强实力的潜在进入者除中国网通外,还包括中国吉通、中国铁通、中国卫星通信集团等。尽管加入WTO使我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入世5年后,外资方可进入),但未来5年内,主要的潜在竞争者仍将是国内运营商。从长远来看,外资进入国内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竞争多元化模式是必然趋势。

5.替代业务的竞争

与移动通信服务业务相互替代的主要业务是固定通信服务。固定通信主要包括固定电话、集群和卫星通信等。目前,虽然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逐渐融合(主要指固定技术与移动技术的融合),但固定电话仍是目前对移动通信服务业务影响最大的替代业务之一。集群专用网是指一个行业、部门或单位内部,为满足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组织管理等需要所建设的移动通信服务网络。随着企业的改制及与母体的脱钩,这些企业仍与母体存在客户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属于一种内部垄断资源,无形中壮大了这些转制后专用集群网企业的发展,从而对现有运营商带来竞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条件的逐步放宽,卫星通信正在慢慢地向商业化和大众化靠近。在有近2/3的国土无法铺设光纤网络的中国,卫星通信目前对移动的竞争不能构成多大威胁。但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其未来将以自身的优势成为移动通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另外,目前出现的新型业务种类——无线市话,其主要采用的是PHS技术,由于这种技术的不成熟性,发展前景较为暗淡。

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结构模型可见图1。

附图

图1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结构模型

三、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双寡头垄断竞争行为分析

1.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属于双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一种不完善的市场结构,存在着串通和激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倾向,具有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的企业会充当市场价格的领导者。在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是价格的寻求者,它要通过研究市场变化,从对手的反映中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因此,寡头垄断市场下的企业间价格的相互依存度较高。

运用博弈论方法可以对中国移动通信双寡头垄断服务市场运营商之间存在的价格相互关联性和依存性进行研究。一般博弈论分析理性的决策个体之间的关系,这些个体不能完全地预见到他们所作出的决策结果。策略和行为的博弈可以是合作行为,也可以是不合作行为。合作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形成价格合谋,而非合作型博弈行为表现为各自的独立行动。目前,鉴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行为表现,其价格竞争属于非合作型博弈,突出表现为双方不断升级的价格战。

根据《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意见的通知》,在资费政策的制定方面,主要以指令性价格为主,以指导性价格为辅。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资费政策在2002年上半年以前规定见表1。

表1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2002年上半年以前的资费政策

附图

纵观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电话资费的历次降价过程可以看出(见表2),近8年来,价格已经下降了近10倍(世界银行,2001)。

表2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电话资费的历次降价过程单位:元

附图

注:部分地区在价格竞争的过程中,采取其他手段,导致实际上变相取消月租费。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何频频突破资费禁区而使用单纯的降价手段呢?

(1)过去,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主要业务都是GSM移动电话服务业务。无论是在通信服务业务本身、附加服务的提供,还是营销手段的采用、价格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均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只是中国联通目前拥有非对称政策扶持的优势,其在资费的制定及价格的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双方均力争通过降价手段这种最原始的单一的营销措施来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同时,在双方不久前实施的GPRS系统及CDMA系统的客户争夺上,也是重点针对中高端用户市场,双方均是欲夺取对方的市场份额,而并未采用差异化市场战略来挖掘潜在细分市场。

(2)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降价策略或许对于两个运营商来说并非是最优化选择,也并非完全是一个“零和博弈”,但降价所引起的用户规模的急剧增长,有利于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2000年,中国联通由于低价策略,使市场占有率上升了10%,业务增长率上升了58%。而截至2002年8月,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29%。因此,目前处于劣势的中国联通并不急于增加利润来获取短期收益,而是力图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来获取规模经济,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中国联通拟在3年内投资700亿元建成CDMA系统进行中高端用户的市场拓展。同时,占据市场后,通过顾客的忠诚度培育及顾客使用消费习惯的形成,为其后续及未来推出新的移动通信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市场上消费者的偏好及消费行为特点,决定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策略选择。目前,消费者选择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主要考虑因素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需求迫切度的不同而有巨大差异。随着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网络的完善,以及消费者消费的逐渐成熟,其在选择移动通信运营商时更加理性化。当通话质量并无多大差异时,消费者选择运营商主要考虑价格和服务质量因素。尤其是随着两家运营商服务质量差异的逐渐缩小,价格的高低便成为消费者选择运营商的首要考虑因素。

(4)由于目前的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未存在合作行为,根据双寡头垄断理论,双方在非合作型情况下,任何一方意识到对方降价而自己不降价的结果是自己蒙受巨大损失,对方不降价而自己降价的结果便会获得最大利润时双方便均选择了降价策略。而这样的结果并未使两家公司实现“双赢”效果。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根据约定,中国于2002年逐步开放了增值服务的地域限制,2003~2005年,将逐步放开光缆、固网服务,提高外资在基础电讯中的持股比重至49%。因此,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只能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为了进一步增强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应变能力,尤其是让移动通信运营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成长,2002年9月,中国信息产业部又正式宣布允许电信运营商对部分业务自主定价,授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在SIM卡费、过户费、用户要求改号费、面向境外来访用户租卡业务费、省内长途移动载体上的公用移动电话业务收费、省际长途移动载体上的公用移动电话业务收费、移动电话国际及港澳台自动漫游业务通话费、移动电话用户可选择服务项目等业务收费的自主定价权(NTTDoCoMo公司,2002)。这表明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两家运营商,在价格方面的竞争还将继续演绎下去。但并不意味着价格竞争能使双方达成“双赢”效果。

2.技术竞争趋势分析

移动通信服务业务未来竞争的另一方面是技术竞争。模拟TACS技术在80年代得到了国内用户的认可,随后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数字网统揽了市场。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又进入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推出的2.5G的GPRS通信技术和2G的CDMA通信技术,已于2001年底到2002年初投入正式商用。同时,两家运营商都在积极地研究3G通信技术并力争尽快投入商用。为此,如何抓住机遇,在未来的移动运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技术网络的完善度及相关服务质量的提高,便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次技术竞争中,两家运营商各有优劣,这可以从双方的技术演变模式中辩别分晓。

(1)中国联通采取的技术演变模式是:GSM网络—CDMA系统—3G技术的变迁路径。在短期内,由于CDMA网络的投资额巨大,工程复杂,虽然其在技术性能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但与投入少量资金的GPRS系统比较来看,从消费者的使用角度而言,其技术优势及优势显现的梯度差异并不明显。加之由于初期的巨额投资的回收压力,其原先拥有的价格优势必将随之丧失,对于中国联通初期的市场容量占有预期来说,的确不能过于乐观。

(2)中国移动采取的技术演变模式是:GSM网络—GPRS系统—3G技术的变迁路径。从纯技术的角度而言,中国移动的GPRS系统的技术性能劣于CDMA,毕竟CDMA系统是一项成熟的标准,其开发和运作风险较低。但GPRS具有一个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投资额极小,且可以向下兼容GSM网络,因此,对于消费者的使用及转换网络的便利性大大加强。而CDMA的用户必须更换原有的GSM号码,从消费者的消费惯性来说,的确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客户的自然流失。

在技术选择上,新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很可能是从3G开始,因为中国电信为了向3G过渡,正在升级小灵通系统。随着中国电信的1000万小灵通用户立刻变为移动用户,它对中国联通的威胁要比中国移动大得多。中国电信小灵通占用3G频率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它对中低端用户的吸引力将很快凸现。随着3G的开通,携先进技术和丰富的应用,中国电信或许会对中国移动造成严重的威胁。

随着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竞争格局在近期内由二元垄断竞争格局向多元制衡的方向发展,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将会逐步减少垄断高额利润,逐步转向利润平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其市场份额的改变程度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国家的有关政策。无论对于新加入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还是原来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都应以合作制胜的态度,共同培育、发展并完善中国的移动通信服务市场,为迎接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到来奠定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移动通信运营商应将利润增长点转移到非价格的成功关键因素上,更多地通过非价格的竞争行为来增强其竞争实力。

四、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1.由香港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得到的启示

香港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目前,香港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共有6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即香港电信、数码通、新世界、万众、和记和星期天。据《DBResearchestimates》资料,从上个世纪末90年代以来,整个香港的移动通信用户增长率快速上升,2001年移动通信用户数达600万左右,其中签约用户数与预付费用户数逐年增加,但是签约用户的增长速率趋缓,预付费用户增长迅速。分别考虑各家运营商的市场用户占有率,到2001年,和记的市场用户占有率是最高的(约30%),香港电信2001年只有20%左右。

然而,较高的市场用户占有率并不意味着较高的收入水平。香港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在1997~1998年之间达到32%以后,ARPU却从逐年上升变为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每户每月600港元左右下降至2001年每户每月300港元左右。但香港电信的市场用户占有率虽然2001年只有20%左右,但由于99年4月开始带号入网,香港电信的ARPU值远远高于其他几家运营商,2001年达到每户每月440元港币;其以收入计算的市场占有率,香港电信到2001年为33%左右,在6家运营商中遥遥领先。

为什么香港电信尽管用户市场占有率不高,但ARPU值却能保持最高,并且一直是盈利的?究其原因,香港电信的企业用户(组织顾客)比例远高于其他几家运营商。1998年香港电信的企业用户比例为29%,2001年仍保持20%;而和记的企业用户比例1998年为10%,2001年也只有12%。

香港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发展给了我们如下启示:第一,市场开放,必然激化价格战;第二,追逐一般用户市场占有率,未必对运营商的盈利有贡献;第三,合理的市场定位(较高的企业用户比例),将主导运营商的财务表现。这充分表明,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成功关键因素不是单纯的市场占有率,而是优化的用户市场结构。

2.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消费者分析

有钱的人构成市场,付得起话费的人才能成为移动通信市场的用户。以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情况看,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可能用户是年均收入为人民币2~5万元的消费者。据世界银行资料统计,2000年在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移动网络覆盖的13个省内,年收入25000~50000元人民币的人数为5000~7500万人,估计到2010年,将增长3倍,即达到2亿(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年报;WIORDBANK,2001)。显然,收入越高的家庭在通讯方面的花费比例越高;由于收入基数越来越大,花费金额也更高。因此,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是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重要用户。根据国际及国内经验,人均GDP值越高的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越高。中高端移动用户(实际ARPU值大的用户)大部分分布在这些城市。人均GDP增长速度越快,则潜在的中高端用户将越多。中高端用户是移动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未来能够成功发展这些用户,提高中高端用户的比例,ARPU值必将上升。

以广东省移动通信服务市场为例,按照人均GDP排行,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门、汕头、湛江占全广东省的前10名。2000年10大城市的总人口虽只占广东省总人口的58.0%,但10大城市的GDP却占到广东省GDP的84.5%。若中国城市的移动通信用户基本上锁定为家庭年收入25000~50000元及以上的收入阶层,据2000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广东省城镇居民70%以上家庭其收入在2万以上,都是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主要用户;据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2001年预期增加消费意向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未来有54.1%的消费者愿意增加收入,且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将可能增长7%(《广东省统计年鉴》,2001)。

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逐年增加,在2001~2002之间已达到32%;但新增用户在逐年减少;预付费用户却逐年上升。借鉴香港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经验,当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达到32%时,ARPU值会下降。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只有通过把握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成功关键因素,在扩展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同时,大力优化用户市场结构,成功地拓展组织顾客(企业)用户市场,才能在ARPU值即将下降的形势下实现新的增长。

3.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潜在竞争优势

要成功地拓展组织顾客(企业)用户市场,优化用户市场结构,就要寻找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潜在竞争优势。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组织顾客(企业)用户市场占有率都不高,组织顾客(企业)用户市场收入百分比与国际移动通信运营商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中国人口众多,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拥有广大的大众用户市场,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又为迅速扩大组织顾客(企业)用户市场占有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们的市场策略选择可打两张牌。一张牌是选择专门细分市场,从小部分的组织顾客(企业)用户身上得到较高的回报;为此需要针对专门细分市场,提供增值服务和多样化服务、深化紧密大客户或组织顾客(企业)用户联系。另一张牌是选择大众用户市场,保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得到相当的回报。为此需要扩大市场、进占市场、实行增值服务和成本控制,采取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网络覆盖。当然,要在ARPU值即将下降的形势下实现新的增长,移动通信运营商更应该打出的是第一张牌,即针对专门细分市场,从小部分的组织顾客(企业)用户身上得到较高的回报,通过为组织顾客(企业)用户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和多样化服务,实行提升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消费效用以获取ARPU利润值增长的战略调整。

五、中国移动通信服务行业未来战略调整思考

据《DBResearchestimates》资料对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所作的ARPU值预测,到2003~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ARPU值将降至每月每户9~10美元(约70~80人民币元),而到2010年将回升到每月每户10~11美元(约80~90人民币元)。这一预测趋势说明,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ARPU值将先下降再略有上升。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没有必要在价格上死缠硬打,价格战只有导致两败俱伤,应保持良性竞争循环。因此两家运营商应该保持友好对话,共存共荣。这是明智的选择。

经济学家描述了4种基本的市场(竞争)形态: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垄断。作为企业的战略定位,有三种典型选择。一是针对完全垄断的竞争格局,实行系统锁定的战略定位,如Microsoft(微软);二是针对垄断竞争的竞争格局,实行为用户制定量身定夺解决方案的战略定位,如NCIWorldCom(世界通信有限公司);三是针对完全竞争的竞争格局,实行为用户提供完美产品的战略定位,如SouthwestAirlines(西南航空)。政府一般都制约完全垄断的发展。垄断竞争形式是一种典型的挑战。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面临的正是垄断竞争形式的挑战。因此应在垄断竞争中选择实行为用户制定量身定夺解决方案的战略定位,依靠营销组合的变化来使相似的移动通信服务差异化。《YankeeGroup》对中国移动通信数据业务收入的预测是,中国移动通信数据业务收入由2001~2005年将增长34倍,其中短信/电子邮件、信息服务等数据业务的收入将大幅度增加,移动银行、移动商务、游戏及娱乐、移动定位等数据业务的收入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细分未来的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可以发现,中国移动通信服务业务未来价值链上应用业务环节的盈利机遇有巨大潜力。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战略调整的重点是丰富应用业务。

目前,移动通信市场新增用户的增速已经放缓,移动通信的“圈地”与“淘金”时代很快会成为历史。未来的竞争焦点是什么?是服务!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们未来应为组织顾客(企业)用户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制定专门细分市场的量身定夺解决方案。如,可以为公安系统推出汽车定位防盗服务;为保险业推出手机查阅保险条款服务;为外企推出网上查阅商情信息及报价等服务;为政府部门推出手机电子报关操作服务;为电力部门推出手机自动交付电费服务;为银行业推出移动银行服务;为航空业推出手机遥控订票服务;为地产业推出手机显示网上地产信息等服务。中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应在移动通信应用领域找出路,使组织顾客(企业)用户更依赖于现有的运营网。这可以通过提供一点即得的菜单式贴身服务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推出各行业的收费”行业应用卡”来实现。特别地移动通信运营商应将各大行业利益与自身利益捆绑,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联盟关系。目前国际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组织顾客(企业)用户收入百分比已达35%~55%;而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组织顾客(企业)用户收入百分比却很低。以广东省为例,广州、深圳、汕头的移动通信组织顾客(企业)用户收入百分比只有10%,佛山是8%,东莞仅1%,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开拓企业用户市场、为各行业度身定造行业应用方面,还有着很大的作为空间。此举不但可以拓展移动通信市场运营商的发展思路,也必将引起互联网上针对行业的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兴趣,从而带动产业的发展。

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目前已实行了3G计划。据日本NTTDoCoMo目前的3G计划,2001.5.30~9.30五个月时间内。在东京23个行政区、横滨和川崎的部分地区等业务地区,针对FOMA的高速数据和可视性能的优势,NTTDo-CoMo为4500个公司用户提供了新的3G解决方案。在市场支持或销售支持已有的专线连接的站点发展管理及远距接入的印刷设计检验业务的基础上,正在规划利用可视电话的远距离临时保险估计业务、利用可视邮件的对零售商的介绍业务、多接入的股票价钱交付业务;并计划推出利用可视邮件的资产图片报告业务和利用可视电话的搬家付款业务。这些先进的专门针对组织顾客(企业)用户的3G解决方案,也为我国的运营商在未来3G时代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新晨

没有竞争的市场是缺乏活力的,而无序竞争的市场则是幼稚的。中国未来的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但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必须严格遵循市场法则。各家运营商应要科学制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把握成功关键因素;要在有效、有序竞争的基础上,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展开战略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节约成本、有效避免重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建议政府给予移动通信服务行业更进一步的规则指导,保证该行业的有序竞争。2003年监管部门实施每省“4张牌照、3家竞争者”的方案,可谓是用心良苦。因为一方面要防止国有资产浪费,另一方面又要实现市场的充分竞争。但是如果不能实际解决各地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则充分竞争的目的将是难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上市年报。

(2)中国联通有限公司2002年统计资料。

(3)《广东省统计年鉴》(2001年)。

(4)《WIORDBANK统计资料》(2001年)。

(5)《DBResearchestimates》,2002年资料。

(6)《IDC;Jupiter;Forester;AnalystReports:Bainanaly-sis;Marketer》,2002年资料。

(7)《YankeeGroup》,2002年资料。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第2篇

1.运营商投资带动行业发展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隶属于电信服务业,服务内容贯穿于整个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在运营商网络建设前、建设中及建设后提供不同的技术支持。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直接受益于运营商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近年来,我国电信固定资产投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直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2.综合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我国通信网络正向多运营商、多制式和多厂商设备的综合性网络发展,综合的网络技术环境要求通信技术服务企业对不同制式的通信网络、不同厂商的通信设备有着专业的了解,并具备较强的技术协同能力和技术解决能力。此外,在通信网络服务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信网络工程、维护及优化服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同时具备通信网络工程、维护及优化等全业务服务能力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具备综合成本优势,在参与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服务项目招标的过程中更具优势。

二、全国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1.通信网络工程服务市场通信网络工程服务主要针对通信网络建设阶段,与运营商资本性支出相关性较大,增长多来源于新增需求。较高的资本性开支和对资本开支的结构性调整,带动了通信网络工程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2.通信网络维护服务市场通信网络维护服务是指对通信网络中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障,确保通信网络正常运转,其中包括核心网、传输网及无线网的维护,其发展与通信网络及其设备的规模相关。近年来,随着通信业务的不断增长,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及互联网的通信网络越来越庞大,通信网络维护服务市场规模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积累而扩大。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下,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网络运行的质量,也造成了网络维护的投入不断增加。

3.通信网络优化服务市场网络优化服务多针对移动无线网络,是在支撑用户增多及业务扩展需要下进行的网络二次扩容优化,是以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应用对现有通信网络的改造和升级,是通信网络技术服务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通信网络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仅靠单纯的日常维护已无法切实地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话服务,这使得各运营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进行网络优化。随着通信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及通信多元化业务(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各业务端到端的成功率、降低时延、改善网络指标和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用户终端用户的满意度,通信网络面临着更多的性能参数调整、性能参数优化、数据KPI挖掘、分析和数据网优化等工作。

三、通信网络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1.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现在的企业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所以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为了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

2.对人才能力的需求通信技术应用行业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特别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比较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在企业内很多人都承担了不同的工作角色,打破了原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模式,倡导“一个萝卜几个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几乎所有企业都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面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第3篇

大家晚上好!

通信工程公司服务供应商表彰大会暨交流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朋友的积极参与下,已胜利开幕。值此群贤毕至,精英济济之盛会,我谨代表某某通信工程公司服务供应商全体员工向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向来自各兄弟公司的同道们,向关心支持的媒体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在满怀豪情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代表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向各分包商兄弟企业表示衷心的祝福,很荣幸地与各位同仁、朋友们同聚一堂,共述友谊,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是通信服务行业的一支奇葩,始终倡导“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快速、更专业的服务!我们始终坚持科学之路,在通信服务领域孜孜以求,我们将更加努力走出一条以质量为核心的专业通信服务机构发展之路。借此机会我也想向为此次表彰大会暨交流会作出贡献的全体员工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渗透,信息技术正以其独特而强大的优势,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变化。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做为通信服务市场的主导企业,近几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实践“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服务栋梁”的企业使命,履行企业社会义务,践行信息服务专家的责任,竭诚为通信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和先进的信息服务,促进企业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迈上了新的台阶。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技术先进、覆盖广泛、质量可靠的通信服务网络,并与上百个通信服务分包商企业深入开展了多项合作业务,不仅有效满足了通信企业日益旺盛的信息消费需求,也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通信工程公司服务供应商合作成立后将从更宽广的纬度审视企业的发展观,并将各兄弟企业共同合力推动发展,我们把智慧整合起来,把思想统一起来,把资本聚合起来,通力合作,携手努力,为通信工程公司服务供应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奋斗!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强市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以后的合作当中,我们将以“诚信、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以诚信合作为基础,并引入各类有机组成元素,以多种形式的信用互助为纽带,在诚信合作的基础上谋求整体长远良性发展与多方共赢。

各分包商在我公司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构建我公司前进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我们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限制,大部分分包商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市场信息和渠道不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人才匮乏等难题。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地改善这种不利的状况,不断探索创新、积极进取,加强检查,提高品质,保证质量,完善合作方式,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等,使得涌现出一大批在合作共赢的优秀企业。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竞争与合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依靠竞争提升实力,依靠合作实现共赢,已成为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的共识,无论在组织上、规模上、影响上,都将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将在2015年开展全方位的信用合作,从而实现强强联手、多方共赢、共促发展。

回顾过去,我们在各个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通过合作,我们一方面增进了彼此了解和友谊,加强了交流和合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作,我们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增强,人才队伍也得到了迅速成长,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完全达到了互利共赢的合作目的。未来的通信服务行业不再是一个行业,而是包括了很多行业的一个产业。这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有很多的相关性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组成,这些产业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他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彼此协同促使整个产业的发展,而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在历年来与各与分包服务供应商合作的非常愉快,实现了共赢的目标。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向通信企业提供标准化、同质化的产品。通信服务是一个复杂产品,价值创造过程非常复杂,因此竞争形态更多的是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在未来运营商驾驭市场竞争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变得薄弱,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紧密的合作,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实现新的跨越!我公司目前在优化管理体系和推进项目经理负责制建设以及要加强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技术人员综合能力提高等工作,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在以后更需要长期以来与我公司合作的各分包商以满腔的热情,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确立未来发展目标。

总的说来,做通信服务公司复杂多,难关多。可是人们都希望找到属于我们的“蓝海”领域去经营,但是不能按照固有的商业模式来经营通信服务的模式。假如我们用过去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去实施“蓝海”战略。那么,任何“蓝海”很快就会变成“红海”。这就需要我们和通信工程分包单位共同努力,找到属于我们的“蓝海”。要想立足、要想发展、要想不被吃掉,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而各分包商都有自己的独特战略优势和商业运作模式,在几年的合作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得整个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的商业网络模式取得了极好的成绩,这点我代表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向各分包商表示衷心的感谢。合作是成功的开始,是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诚信则良好合作的前提,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石,希望在以后的合作中,双方秉承“诚信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建立一种稳定、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最具竞争力的通信服务供应链网络,实现共赢。

在未来通信服务网络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核心、安全为导向、客户满意为标准”的服务宗旨,强调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努力倡导和谐、务实、高效、创新的精神,积极构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始终坚持“队伍专业化、设备现代化、服务优质化”的理念,坚绝贯彻“和谐至美、精益求精”的发展目标,向所有客户捧出一颗火热之心、虔诚之心,用实际行动实现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夙愿。此次双方交流会共同面对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业务合作,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我们合作共赢、携手发展、开启美好未来的良好开端。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将会以更加优质的服务、领先的业务、精湛的技术和一流的信誉为各个通信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15是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2015年为某某通信工程服务供应公司的效益年,总的工作要求是:聚精会神抓效益,齐心协力谋发展,进一步完善改革,确保完成利润指标,确保建立真实准确的信息统计和披露制度,实现对各分包商的承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工作重心必须集中到发展与效益上来,公司的工作要围绕这个中心,服务大局,继续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内部控制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保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从实际出发,与各分包商制定更加详细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陶冶情操,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第4篇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标志着由邮电部独家垄断中国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之后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从中国电信中分离并在香港成功上市,经历了改革与重组、拆分与合并的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目前已形成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在市场中通过价格、业务、品牌、技术、广告展开全面竞争。由此可见,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是有差别和独立行动的双寡头垄断市场。这两家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价格便成为他们争夺消费者最主要的手段。目前,中国政府对移动通信许可牌照的发放相当严格,移动通信市场的进出壁垒相当大,并且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可获性是不均等的。由于移动通信属于自然垄断性的行业,而这两家公司均有相当大的业务量能够形成规模效益;两家公司在基础设施的配备方面拥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力;政府的政策扶持使这种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得以存在和延续。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符合西方经济学中的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移动通信业之间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论证各通信商在价格竞争问题上有选择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为通信运营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一、我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结构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从此我国通信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信市场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1999年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随后,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移动通信市场的双寡头垄断市场初步形成。其中,中国移动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即领导厂商。两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为价格战,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目前我国通信运营商已经陷入了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这一困境使得运营商们把降价作为其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降价扩大了通信业的整体市场,但由于ARPU(用户每月平均消费值)的降低,运营商的总收入并没有上升。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价格竞争并不是一定非合作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合作也是可能的。合作的结果显然胜过不合作的结果,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

二、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我将以“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根据一般看法,市场份额高的领导厂商由于销量大,生产规模就大,平均生产成本可能更低,因此在竞争中会处于有利的、主动的地位,甚至可以以低价格将竞争者挤出市场。但中国移动通讯服务市场的价格战却与一般看法正好相反: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联通往往主动降价,而中国移动则处于守势,价格战也因此呈现出“联通挑起,移动跟进”的特征。虽然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数都呈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双方用户市场份额的差距却不断缩小。运用博弈论方法可以对中国移动通信双寡头垄断服务市场运营商之间存在的价格相互关联性和依存性进行研究。博弈论起源于应用数学,它主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均衡问题,是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博弈论在商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商业运作是和平的另一中表象,商业中的和与战是合二为一的。单纯的竞争只会破坏市场,只有通过竞争与合作,才会实现双赢的效果。博弈论为双方提供了崭新的游戏策略。当人们的利益相互依赖时,博弈论就会通过系统的方式解决策略问题。策略和行为的博弈可以是不合作行为,也可以是合作行为。非合作型博弈行为表现为各自的独立行动,而合作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形成价格合谋。

图1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价格博弈模型

1、不合作竞争模型。图1支付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市场占有比例虚拟形成的。在此,我们采用划线法,可以得到,(降价,降价)是一个占优均衡,即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采用什么策略,降价都是其最优选择。由于本博弈是一个非合作博弈问题,且两博弈方会按照个体行为理性原则决策,因此虽然双方采用降价策略的均衡对两个博弈方来说都不是理想的结果,但因为两博弈方都无法信任对方,都必须防备对方利用自己的信任谋取利益,所以双方都会是无法实现的。即使两寡头都完全清楚上述利害关系和响应的效率意义,也无法改变这种结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如两个没有条件串供的囚徒一样,双方都清楚地明白,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形成协议定价,共同瓜分市场,在目前双寡头的市场形势下,必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协议注定是脆弱的,即使能够达成,一旦有一家或几家分公司在做决策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破坏协议,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君子协议”必将荡然无存。

2、合作竞争模型。从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能够合作,采用(不降价,不降价)策略,两个运营商的收益都比恶性的价格战高。其中,移动得到8000,联通得到4000,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二者更好的选择,合作的结果明显优于不合作的结果,理性的企业应该选择合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恶意的价格战频频发生,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认为运营商应该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两者实现合作是否有可能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他们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从理论上说,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囚徒困境”的博弈就可以实现合作:第一,无限次重复博弈。在无穷多次博弈中,选择背叛者即使在第一次的投机行为中获得利益,他也将会在以后的博弈中受到对方的报复。第二,参与博弈的人数少而稳定,每个参与者所感觉的风险减少,并在不断的合作中将风险减少至最小。第三,有严格的外部约束机制,惩罚博弈中的违规者,如在“囚徒博弈”中,两名嫌疑犯均受到威胁,如果选择坦白,他们将会被判刑,那么两个囚徒就有选择合作的可能。

参与博弈的两大运营商选择合作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好处,反之,背叛将会招致打击报复,他们谁也没有勇气去脱离这种合作的关系,因此,在无限次重复博弈情况下,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意义就在于,两者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在可预见期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竞争关系要一直维持下去,而且,这种竞争基本等同于无限次重复博弈。因此,从双方的长远利益考虑,他们更愿意在博弈中选择合作。第二,在移动通信业内只存在两家运营商,他们相互之间容易达成一致的协议。第三,政府可以干预或限制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三、小结与启示

1、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之间强劲的较量和施展竞争策略给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撒了一把催化剂,使得这个市场的火焰已经燃烧到白炽化的状态。价格战没有赢家,其最终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甚至伤害整个行业。无序的价格战除了会使运营商的利润下降和发展减缓外,还带来了畸形的市场发展和扭曲的竞争心态。

2、根据“无限次重复博弈可能产生合作行为”可知,只要“囚徒困境”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博弈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选择合作来获取更大的利益。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从数量型竞争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利润型竞争转化,市场已渐趋成熟,在这样的寡头垄断市场中,任何试图单方面对市场重新变价洗牌的行动都是不现实的。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是一种零和博弈,有一个成功者就会有一个失败者,而对利润的追求则是正和博弈,可以通过合作达到双赢。对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应该转变竞争战略,摆脱价格战的泥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上创造显著的竞争优势。

3、对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构造差异化经营方式,注重品牌向导,进行品牌竞争,在品牌竞争中取得先机,更为上策。中国移动推出“动感地带”、“全球通”、“神州行”三大品牌,进行品牌推广,把竞争从价格战的泥潭引领到品牌竞争的高层次,也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勾画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板:发展品牌,做移动通信专家。而中国联通也不甘示弱,大力推行“CDMA”、“新时空”等业务,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业务。同时,中国联通开辟了电信企业聘请明星做代言人的先河,与姚明联姻,聘请他做联通“CDMA”的品牌代言人。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第5篇

一、我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结构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从此我国通信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信市场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1999年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随后,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移动通信市场的双寡头垄断市场初步形成。其中,中国移动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即领导厂商。两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为价格战,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目前我国通信运营商已经陷入了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这一困境使得运营商们把降价作为其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降价扩大了通信业的整体市场,但由于ARPU(用户每月平均消费值)的降低,运营商的总收入并没有上升。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价格竞争并不是一定非合作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合作也是可能的。合作的结果显然胜过不合作的结果,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

二、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我将以“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根据一般看法,市场份额高的领导厂商由于销量大,生产规模就大,平均生产成本可能更低,因此在竞争中会处于有利的、主动的地位,甚至可以以低价格将竞争者挤出市场。但中国移动通讯服务市场的价格战却与一般看法正好相反: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联通往往主动降价,而中国移动则处于守势,价格战也因此呈现出“联通挑起,移动跟进”的特征。虽然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数都呈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双方用户市场份额的差距却不断缩小。运用博弈论方法可以对中国移动通信双寡头垄断服务市场运营商之间存在的价格相互关联性和依存性进行研究。博弈论起源于应用数学,它主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均衡问题,是一种关于决策和策略的理论。博弈论在商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商业运作是和平的另一中表象,商业中的和与战是合二为一的。单纯的竞争只会破坏市场,只有通过竞争与合作,才会实现双赢的效果。博弈论为双方提供了崭新的游戏策略。当人们的利益相互依赖时,博弈论就会通过系统的方式解决策略问题。策略和行为的博弈可以是不合作行为,也可以是合作行为。非合作型博弈行为表现为各自的独立行动,而合作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形成价格合谋。

1、不合作竞争模型。图1支付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市场占有比例虚拟形成的。在此,我们采用划线法,可以得到,(降价,降价)是一个占优均衡,即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采用什么策略,降价都是其最优选择。由于本博弈是一个非合作博弈问题,且两博弈方会按照个体行为理性原则决策,因此虽然双方采用降价策略的均衡对两个博弈方来说都不是理想的结果,但因为两博弈方都无法信任对方,都必须防备对方利用自己的信任谋取利益,所以双方都会是无法实现的。即使两寡头都完全清楚上述利害关系和响应的效率意义,也无法改变这种结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如两个没有条件串供的囚徒一样,双方都清楚地明白,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形成协议定价,共同瓜分市场,在目前双寡头的市场形势下,必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协议注定是脆弱的,即使能够达成,一旦有一家或几家分公司在做决策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破坏协议,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君子协议”必将荡然无存。

2、合作竞争模型。从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能够合作,采用(不降价,不降价)策略,两个运营商的收益都比恶性的价格战高。其中,移动得到8000,联通得到4000,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二者更好的选择,合作的结果明显优于不合作的结果,理性的企业应该选择合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恶意的价格战频频发生,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认为运营商应该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两者实现合作是否有可能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他们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从理论上说,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囚徒困境”的博弈就可以实现合作:第一,无限次重复博弈。在无穷多次博弈中,选择背叛者即使在第一次的投机行为中获得利益,他也将会在以后的博弈中受到对方的报复。第二,参与博弈的人数少而稳定,每个参与者所感觉的风险减少,并在不断的合作中将风险减少至最小。第三,有严格的外部约束机制,惩罚博弈中的违规者,如在“囚徒博弈”中,两名嫌疑犯均受到威胁,如果选择坦白,他们将会被判刑,那么两个囚徒就有选择合作的可能。

参与博弈的两大运营商选择合作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好处,反之,背叛将会招致打击报复,他们谁也没有勇气去脱离这种合作的关系,因此,在无限次重复博弈情况下,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意义就在于,两者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在可预见期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竞争关系要一直维持下去,而且,这种竞争基本等同于无限次重复博弈。因此,从双方的长远利益考虑,他们更愿意在博弈中选择合作。第二,在移动通信业内只存在两家运营商,他们相互之间容易达成一致的协议。第三,政府可以干预或限制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三、小结与启示

1、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之间强劲的较量和施展竞争策略给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撒了一把催化剂,使得这个市场的火焰已经燃烧到白炽化的状态。价格战没有赢家,其最终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甚至伤害整个行业。无序的价格战除了会使运营商的利润下降和发展减缓外,还带来了畸形的市场发展和扭曲的竞争心态。

2、根据“无限次重复博弈可能产生合作行为”可知,只要“囚徒困境”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博弈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选择合作来获取更大的利益。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从数量型竞争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利润型竞争转化,市场已渐趋成熟,在这样的寡头垄断市场中,任何试图单方面对市场重新变价洗牌的行动都是不现实的。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是一种零和博弈,有一个成功者就会有一个失败者,而对利润的追求则是正和博弈,可以通过合作达到双赢。对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应该转变竞争战略,摆脱价格战的泥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上创造显著的竞争优势。

3、对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构造差异化经营方式,注重品牌向导,进行品牌竞争,在品牌竞争中取得先机,更为上策。中国移动推出“动感地带”、“全球通”、“神州行”三大品牌,进行品牌推广,把竞争从价格战的泥潭引领到品牌竞争的高层次,也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勾画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板:发展品牌,做移动通信专家。而中国联通也不甘示弱,大力推行“CDMA”、“新时空”等业务,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业务。同时,中国联通开辟了电信企业聘请明星做代言人的先河,与姚明联姻,聘请他做联通“CDMA”的品牌代言人。

4、对待价格问题,既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性,也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从理性方面来说,合作应该是双方的最优决策。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时常发生,为什么实际情况与理论不相符合呢?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得出运营商实现合作结论的隐含条件时,局中人都是“理性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虽然都已经在海外上市,但是其主体还是国有企业,在市场行为中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5、针对我国移动业状况,体制改革深化需要适度理性的竞争和互助的合作。运营商之间进行广泛合作,在竞争中合作,靠合作而竞争,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通信网络的整体效能,提高双方通信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有助于共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各自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摆脱“囚徒困境”的困扰,实现双赢的良好愿景。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通信工程;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并承担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的重要责任。在互联网发展与手机通讯技术发展领域,我国的网络通信工程建设都展现出长足的进步。在新时期,人们对于网络通信工程的质量与效益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在未来,其服务标准也将日益攀升,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发展需求。因此,文本就针对网络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相关探究。

1网络通信工程的含义

网络通信就是指,在使用物理链路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技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和主机联合在一起。以网络媒介的形式来完成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信息传递需求。网络技术让物理位置的分散不再成为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互的阻碍,这种及时性、无边界化的信息传播模式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益,拉近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人民之间的沟通距离。

2网络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探究

2.1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网络通信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的初始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网络通信技术主要是以光纤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中心进行扩张发展。且将高速和多媒体通信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其通信体系也较为单一化。而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下的网络通信技术更为成熟,体系构建更为完善。其信息传播领域已经涵盖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完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互变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和便捷。而互联网技术也逐渐渗透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生产领域,网络通信工程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更为及时和准确,完善的信息系统使得巨量处理信息成为可能,生产流程的整合与管理更加规范,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也更为有效。网络通信技术为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发展策略的制定都发挥出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生活领域,人们运用互联网媒介来进行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创造,物理距离不再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互的阻碍,所有的信息都能进行实时传递,使得信息的时效性意义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2.2拓宽技术领域

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网络通信技术将不断开拓出崭新的发展领域。互联网信息技术仍然处在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这就意味着它的发展前景与潜力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手段而言更为广阔。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网络通信技术还将通过技术手段的革新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传播效益,以最大化地增强人们的工作效益与有效控制时间浪费的情况出现。而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云技术也将随之进一步开拓自身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应用功能也将不断扩展。在云技术运用领域,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身发展运营的全部数据都得以上传进网络空间当中。信息时代的来临所产生的巨量数据使得传统的存储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云数据中心就不存在空间的局限,可以帮助企业完成整个发展历程的数据存储工作,并且便于企业的随时查看与整理。而在未来,一些关于计算机云技术所将运用到的热点发展方向还包括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在人工智能方面,将计算机云技术运用于机械,即是意味着让机械掌握巨量的数据与根据数据基础来做出逻辑推导。当人们对人工智能进行提问而它能够根据大数据整合做出反馈,也就是计算机云技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所运用的意义。而在虚拟现实方面,目前的VR技术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其技术手段和发展经验都尚不成熟,目前的CPU、GPU运载量也无法达到相应的“拟真”需求。而为了拓展虚拟现实技术的性能表现,就需要引入计算机云技术来作为数据运算的支撑。在未来,虚拟技术的完善需要依托于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其发展效率也将随着云技术手段的成熟而加快脚步。其次,未来针对于物联网的技术领域也会更加扩张。在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控制。从而在各个生产生活领域进行逐步渗透,加速国家整体的发展步伐。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保障社会的安全性。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工程的生产推进效益,也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2.3更全面的服务趋势

网络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拓展出更加全面的服务领域。例如为了促使手机移动通信水平的不断发展,相关发展产业将会丰富更多的服务内容与拓展更大的服务范围。在加强通信水平的同时,其网络服务内容也会得到更多的优化。在5G技术已经开始在国内进行小范围试用的当下,随着日益加速的网络通信速率,其信息交互的安全性也应得到更加严格的保障。因此相关网络通信服务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服务程序,并且不断创新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服务形式。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质,其更为细分化的精神需求便也随之产生。对于提供网络通信服务的相关企业而言,必须要顺应这种趋势来以全面的发展眼光去看待消费者的市场,并根据不同消费者在不同领域的需求来规划出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构建出更加细分化的服务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相关部门以及企业需要对当下网络通信信息的无差别化进行严格的把控。并净化服务环境,在服务内容上进行年龄的划分,针对于成人与未成年人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相关企业一定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确保未成年人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服务,并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为其屏蔽不良网络信息。

3结语

在未来,人们通过手机无线网络服务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频率也将越发频繁。相关企业将提供更加便捷与安全的技术服务。最后,人们借用移动终端开展各类工作与进行娱乐活动的频率将会不断增加,网络通信工程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家浩.网络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风,2013(15):228.

[2]郑博文.关于网络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07):48.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第7篇

政府不再准备负担邮政的亏损,因为国库收入越来越供不应求。许多国家开始解散PTT(邮政、电话和电报)一体化的格局,邮政越来越缺乏电信和银行的支持,来自私营运递业和电子通信业的竞争日益加剧。邮政如果不改革,即使在某些领域还继续存在垄断保护的情况下,前景也不容乐观。

在邮件寄递服务领域(邮政的核心产品),对邮件收寄、运输和投递的垄断(法律限制)把竞争对手拒之门外;如果邮政服务质量再不提高,一些国家的政府即将取消或削弱邮政的专营权,逐步实行市场自由化。

世界贸易组织(WTO)推行贸易自由化,其目标是获得进入市场的权力,即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必须对外国供应商开放市场,市场的准入权没有来自当地法规的特权。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各国在服务贸易方面要给予其他国家以国民待遇和无差别对待。除了政府行使职权提供的服务外,服务贸易总协定覆盖了每一种贸易服务。这意味着邮政服务也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覆盖范围之内。目前电信服务贸易协定已规定全面开放电信市场。欧盟也计划在2003年以后,邮政业务要完全自由化。许多国家邮政的专营权面临着被削弱和被取消的局面,竞争和挑战加剧了邮政的困难。

邮联范围内采用的统一的终端费的结算办法,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长期争论不休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各国邮政的成本、服务质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造成了国际邮政服务达不到客户满意,使得客户流失、邮政的市场份额丢失,而且造成了大量的邮件转手交寄,严重地损害了各国邮政的利益。

新的电子通信手段如Internet等发展迅速,对邮政通信的替代与分流作用已引起各国邮政的高度重视。世界通信和物品运递服务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邮政占有的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少。如果再不进行改革,邮政将失去生存的基础。

邮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邮政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许多质变,引发了今日世界邮政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有:

1、企业化管理,政企分开。对邮政实行企业化管理,区分邮政的立法者和经营者,赋予邮政企业独立的经营财务、人事管理、新业务开发、制定价格等相应的权力。国家负责对邮政进行立法和制定标准,国家通过立法,确保邮政承担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普遍服务的义务。

2、商业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使邮政走向商业化经营的重要性,商业化就是在邮政经营管理中采用市场原则,一些重要的方面如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应在邮政管理中加强。采取商业化步骤的权限在政府部门或法人公司的立法中详细说明或批准。

3、公司化。公司化是赋予邮政独立的法律地位,使邮政与私营公司受同样的法律要求的支配。邮政公司需遵循标准化的商业法、税法、会计标准和劳动法等,区分邮政的所有权和管理责任,这种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邮政经营的自主权,它还确定了政府作为邮政企业所有者的作用。公司化是邮政商业化的重要步骤。

4、规章制度改革。对邮政来说,规章制度的改革主要针对:(1)垄断权限范围和邮政的独占经营权;(2)邮政内部的竞争机制;(3)适当的组织机构以便确保普遍服务的正常进行。

5、合资经营。合资经营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下,雇员、邮局负责人和政府都拥有邮政相当的股份,另外再发展一个对邮政有着强烈兴趣,不仅能够提供资金、还能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有力支持的战略上的股东。政府继续在邮政中占有股份是政府继续向公众承诺邮政仍将提供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普遍服务。而且,政府和邮政雇员都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受益于邮政未来的成功。

邮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目前世界各国邮政的管理体制有三种类型:政府部门、国有公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政府部门。这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邮政目前采用的管理体制,也是邮政传统的组织管理形式。邮政所承担的所有职责都由政府部门指定,没有独立的经济和法律地位。由于邮政是国家财政拨款和财务不独立,使得许多费用模糊不清,也无所谓经济成本核算,邮政自身没有动力去增收节支,实际成本居高不下,邮政资费由政府严格控制并往往严重背离成本,亏损时政府予以补贴。由于不能自主经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跟上市场的变化,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服务质量也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往往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给国家的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由于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激励机制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制,无法激起员工的敬业精神,也是导致邮政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邮政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2、国有的公共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邮政成为一个国有的公共企业。这种结构允许邮政经济独立,所以邮政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的压力较有效地利用资源,可以依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业务经营的范围,邮政在经营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由于引入成本会计制度,有利于核算成本、增加收入和节省开支。邮政通常接受国会、政府或独立的委员会的监督。要求邮政平衡收入和支出,并获取一定的盈利。邮政和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说不尽的服务义务和责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把邮政作为一个国有的公共企业来管理,是邮政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过程。

通信服务市场范文第8篇

电信产业技术政策是政府对电信产业技术发展实行宏观指导的政策,其目标是为了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引导产业技术结构趋于合理,推动电信产业的发展。

有关电信产业发展的目标、具体的技术规范,前邮电部在1997年5月颁发的《邮电通信发展技术政策》中做了详细的陈述和规定。当时,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和国家对电信产业的积极扶持政策使邮电部在人、财、物等资源调配方面的环境相对宽松,对政策的执行具有较为直接的调控作用。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邮电部被撤消,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成为国家宏观管理信息产业的职能部门,政企分离成为电信管理体制变革的必然趋势。政策制订者与执行者的分离实际上对政府政策的制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技术政策将成为一种导向和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电信技术开发和应用领域上有效率集聚,促进电信产业的技术进步。

电信产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电信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资金相对紧缺,电信产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以及体现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技术转化。因此,国家在电信产业技术政策的制订过程中应紧密跟踪世界电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充分考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结合中国电信产业发展的任务,出台恰当的技术政策目标,引导电信产业朝着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一、电信产业技术引进政策及其导向

1、技术引进的经济效率

与先进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相对落后。缩短与先进国家产业技术水平上差距的主要路径是从先进国家引进成功的技术和经验──主要引进先进国家现有技术中对本国来说合乎经济的部分,从而迅速促进本国产业的技术进步。

对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节约技术开发的费用。任何一项成熟的技术都必须经过科学原理的形成、科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发明、技术发明到实用技术的商业应用这一发展过程。重复对已有成熟技术的漫长开发过程,其成本将大大超过技术引进的成本。第二,可以迅速缩短本国产业技术进步的时间。技术引进除可缩短发展中国家技术开发的周期外,还可节约该技术的商业价值检验的时间。一般来说,引进技术的商业价值已在发达国家经过检验,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效应同样可在本国表现出来,只不过有一定的时滞,但这个时滞要比开发周期和商业检验所花费的时间少得多。第三,可加快本国技术和生产人员的培养和成长过程。技术引进一方面可使本国技术人员迅速掌握先进国家的现有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化为自身的知识积累,从而提高本国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能力。另一方面,对生产人员来说,技术引进可使他们迅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其劳动技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引进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明显例证是:90年代中国通信能力快速增长,极大地缓解了电信服务的供需矛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成功地引进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先进的通信技术,并在一些领域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如果重复现代通信技术开发的漫长过程,中国的通信现状是不可想象的。

2、强调消化吸收、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为目的的政策导向

技术引进和消化的程度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实用层次,旨在掌握引进技术的内容和方法,使本国企业能使用引进的技术生产出先进的产品。

二是创新层次,企业对引进的技术做进一步的改良和创新,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新技术。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层次或侧重点。电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因此,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政策导向上应两面兼顾,并以第二个层次为最终目的。在产业技术政策的导向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电信设备引进的规模和种类,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内急需,又不能自主生产达标产品的技术。积极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国外专利或者专利使用权的形式,变单纯以形成或提高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技术引进为以学习领会技术要义、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主的技术引进。

第二,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鼓励和扶持企业从事消化吸收工作的激励和协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培植和增强我国电信产业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创新能力,缩短我国电信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电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导力量。

第三,通过引进外资,进一步提高外国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将是否带来新技术或者这种技术输入的程度如何,作为鼓励外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别条件。经验表明,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在国内电信技术开发能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与国外技术抗衡的时候,可在政策上对国内企业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扶持民族电信产业的成长。但这种保护应该有一个时间表,以激励国内企业的快速成长。

二、加强电信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扶持性政策

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本国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增强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仅停留在实用层次,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则很容易进入“引进──逐渐落后──再引进”的重复引进的怪圈。90年代电信技术引进虽然极大地提高了通信能力,但在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仍显得很薄弱。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投入的比例失衡。重视能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技术引进,而用于消化、吸收、转化的技术开发资金相对不足;(2)企业对技术研究和开发缺乏动力;(3)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科研开发机构在电信技术开发方面的关系没有理顺,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向过于分散,使本来就紧缺的科研开发资金和人才浪费在重复研究上;(4)高水平的电信技术开发人员匮乏,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人才培养在时间上相对滞后,培养周期较长,人才产出较慢。因此,国家在电信产业技术开发方面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主要体现在:

第一,组织协调政策。主要包括:(1)政府招标制度。就电信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理论研究课题,通过政府立项的形式在国内的相关科学研究机构进行招标,确定项目的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的归属问题可在标书中确定,一般为政府所有,也不排除与研制单位共享的可能。(2)扶持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专业研究机构之间就有关重大技术研究和开发项目建立联合开发组织,使分散的资源适当集中,以适应现代技术和开发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避免各自为战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政府的作用在于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3)由政府提供经费,组织企业与研究机构就重大的科研开发项目共同进行开发。(4)加强人才引进计划,鼓励优秀的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参加科研和开发活动。在高级人才培养方面,应大力增加相关领域的硕士、博士人才的培养计划,强化与国外的技术交流合作。

第二,经济扶持政策。除了政府应增加对电信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外,也要激励相关企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主要的激励性政策包括:(1)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试验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对技术转让所得收入按一定比例减收税费,对技术研究用设备实行关税减免制度,健全专利制度,以保障技术专利持有人的经济利益等。(2)优惠贷款制度,通过政府系统和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以低于商业贷款的利率提供贷款,或者实行政府贴息制度。(3)政府负担一定比例的科研开发经费,降低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开发活动的成本和风险,调动科研开发的积极性。

三、电信产业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

随着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技术渗透和技术融合,在单一网络上传送多种形式信息的多媒体通信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方向。另外,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个人通信以其在信息传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方面的突出优点亦成为世界通信发展的潮流。因此,多媒体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就成为电信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与此相关,通信网络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以及其经济实现方式构成了电信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为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与格式,是网络综合化的前提条件。信息源的数字压缩和还原技术是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2)宽带通信技术。通信网的宽带化为多媒体信息提供通畅的传输通道,其核心技术是光纤通信技术。大容量光纤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了必要的带宽,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基础。其关键技术包括充分利用光纤带宽资源的波分复用技术、建立在光纤网络基础上的SDH技术、ATM技术、光交换技术以及光纤接入网技术等。

(3)IP技术。无论电信运营商们是否愿意,以I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以其技术新、容量大、成本低的显著优点参与到对传统电信产业的替代竞争已成为世界通信发展的趋势。IP技术所面临的难题是:IP通信的安全性、实时性及其信息的传输质量问题。可行的技术解决路径有:在高速光纤网络的基础上,通过IP技术与ATM技术以及IP技术与SDH技术的结合来克服IP通信的固有缺陷。如果在技术难题上实现突破,其前途将不可限量。

(4)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个人化的基础,而能够承载多媒体信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其关键问题是从第二代网络和第三代网络的过渡技术方案,其中包括网络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的过渡。将无线网络过渡技术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体现了技术选择服从于经济性的原则。近年来,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关通信设备市场的旺盛需求,设备市场前景可观。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相对落后,移动通信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只有少量部件由国内提供。国内应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开发投入,抓住良好的市场机遇。

(5)软件技术。软件是现代通信设备的灵魂,国外一些大的通信设备厂家在软件上的投入已经超过对硬件的投入。国内应在通信软件开发上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制订软件开发技术标准和软件测试规范,并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劳动进行合理的定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