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设计方法范文

设计方法范文

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并行工程,面向成本的设计(dfc-designfor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收集

0、引言

dfc(designforcost)的意思是面向成本的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的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1】。dfc将全生命周期成本作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的支持工具。本文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与成本核算中成本信息的分析,给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的途径和原则,为dfc中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1、全生命周期成本简述

1.1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在dfc中的成本是指全生命周期成本(lcc?/font>lifecyclecost),它是指产品从开始酝酿,经过论证、研究、设计、发展、生产、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设计与发展费用、生产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及最后废弃费用的总和【2】【3】。lcc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国防部(dod?/font>departmentofdefense)提出并使用,因为在一个典型的武器系统中运行和维护的成本占总成本的75%【4】,对lcc的研究是迫不得已的,但dod开发的方法不是用于设计的,而是用于采购的。

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成本的组成,一般包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维修成本、使用成本和回收报废成本,其分布大致为设计成本占全生命周期成本的10%~15%,制造成本约占30%~35%,使用与维修成本约占50%~60%,其他成本所占比例一般小于5%【3】。

设计成本包括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图纸设计、产品试验、修改设计、准备技术说明书等所花费的费用。

制造成本包括材料、加工工时、劳动工时、半成品运输、存放以及装配、调试、检验、废品、修复等各种费用。

销售成本包括产品包装、运输、储存以及广告等费用。

维修成本是在使用期限内,为维护设备进行修理或更换零件所需花费的费用。如果所设计的机器设备是自己使用,或在给使用一方的合同中有提供维修的保证,则它是机器设备总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合同中不承担维修任务,则是使用消耗费用的一部分。

使用成本是用户使用机器设备期间,需要支付的人力消耗、动力消耗以及维修保养等的费用。

回收报废成本是产品报废处理和再生的费用。其中根据不同的方法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设计者与公司所关心的成本存在着不同。公司必须知道产品的总成本,但设计者只是关心他们所能控制的那部分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存在一些成本不是由设计所决定的,这些成本与人们工作中所使用的方法有关。因此,lcc可大致上分为与管理有关的成本和与设计有关的成本两大类,本文主要讨论与设计有关的部分,也就是dfc中的成本。

1.2计算全生命周期成本时的时间因素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可以采用分部分相加的方法,但由于产品从设计到报废有一段时间,所以需要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因为资金具有时间属性,即在不同的时间内货币有不同的利率,其计算结果就有差异。所谓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引起货币资金价值的变化,也就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货币资金会增值。例如:目前的1元与一年后或五年后的1元在价值上是不相等的。这个不相等的差额,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对投资来说就是利润,对信贷来说就是利息,对于利率的计算一般有单利法和复利法。如果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是应该考虑的。

2、lcc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

lcc的数据从发生的时间方面看,可以分为企业内和企业外两部分。但数据的收集却都是由企业负担的,这就存在一些问题,即一个企业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从国外的情况看,有一部分工作是由国家统一开展的,例如:对于不同时期的采购物价的可比性参考标准或指数。本文主要讨论由企业负责的部分。

2.1企业内的lcc数据的收集方法

一般与成本有关的数据是属于企业成本会计的范围,成本会计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及其补偿价值,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6】。在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与dfc中的成本估算都是对成本的一种估计,都是用于决策的,但前者是对企业总体上成本的一种预测,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而后者是对设计中可控的成本的预测,是对产品设计方案的决策。

成本会计中的产品成本核算是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该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是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会计的基础,它是积聚成本信息在核算中进行事中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6】。由此可见,在成本会计系统中的成本信息一般是用于成本核算的,即使是用于估算也不是用于设计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估算的,而是为了产品的销售和报价的。从成本会计系统中一般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与dfc有关的成本信息:

(1)生产成本:此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动、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有:

1)材料成本:材料属于企业的劳动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按照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类:

原料及主要材料:经过加工后能够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直接用于生产,在生产中起辅助作用,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材料;这部分成本与设计一般无法建立直接关联,可以不予考虑。

外购半成品:是指从外部购入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工或装配的已经完成一定生产步骤的半成品。例如:织布用的外购纱布、轧钢用的外购钢锭等。

修理用备件:是指为修理本企业的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从外部购入的专用零部件,如:轴承、齿轮和阀门等。它可以计入辅助材料,但当其消耗大为了方便管理和核算可以将其单独列出。

燃料:是指在工艺技术过程中用来燃烧取得热能的各种材料,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如:煤炭、汽油、天然气等。它可以归入辅助材料中,但由于它是重要的能源,为了突出其重要性可以单独列出,便于管理。

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企业产品,并准备随同产品一起出售以及在销售中出借或出租给购货单位使用的各种包装容器,如:箱、袋、桶、瓶、坛等。用于包装的材料,如纸张、麻绳、铁丝等可归入辅助材料一类。用于储存和保管本企业产品、材料,并不准备出售、出租、出借的包装物应分别列作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

废料可以在本企业中回收利用的,根据用途可以列作原料或辅助材料,不能在本企业利用,但可以出售的,计价列为辅助材料。

2)人工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要素之一。可分为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两部分。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间接人工是指企业里除直接人工外的其他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等。直接人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人工应归集在制造费用中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在这部分成本中,需要计算设计、生产等部门中直接参加有关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在数据丰富后可以建立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模型。

3)动力费用:可以按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其主要用途是为了生产工艺过程所消耗,可以并入直接材料,也可以单独设置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管理部门所耗动力费用属于制造费用。

(2)制造费用:此科目中核算企业的生产车间或分厂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此部分成本与具体的产品设计难以建立直接联系,一般可以忽略。

(3)管理成本:此科目中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此部分成本与具体产品难以建立直接联系,一般可以忽略。

(4)产品销售费用:此科目中核算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这部分成本中运输和储存费用与产品设计是有直接关联的,计算出两者是需要的。

与pdm相结合,采用信息集成的方法,我们从企业的财务子系统中可以得到上述成本信息。

2.2企业外lcc数据的收集方法

在企业外部发生的lcc数据主要有:用户的使用成本、维修成本、报废和回收成本。

对于使用成本来说一般可以从产品设计的数据中发现一些关键参数,如能源消耗成本是可以知道的。

维修成本的计算与在销售时是否给予用户免费维修的承诺有关,如果是免费维修则这一成本是企业可以直接得到的,否则就只有通过产品的可靠性参数进行估算,或者通过用户对产品的反馈调查得到。

对于回收和报废成本数据的收集有两方面,一是对物资回收部门进行有关的数据收集,另外就是对用户在实际使用后对产品的报废,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少。

对于上述成本数据的收集,主要方法是进行调查,据文献【7】介绍,组织调查的方式主要有:

(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普遍调查。其特点是对每个调查单位都进行调查,一般在调查单位较少时采用此方法,当调查的单位较多和内容复杂时,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组织工作也比较繁重。

(2)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即在全部调查单位中选取一部分重点单位,从而了解调查对象的主要情况的方法。虽然被调查的单位只是全部单位中的少数,但它们却在调查总量中占较大的比例。如产品销售额中的大客户。

(3)典型调查:是在对总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掌握调查对象的资料和特性。采用这种调查方法的目的是不仅要收集数据,而且要掌握被调查单位更具体的情况。与其他方法相比此方法具有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节约人力和物力的优点。而且因为调查的单位少,调查指标可多些,使调查研究更深入细致。

除了以上的方式外,还有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根据调查方法的特点分类有:

(1)访问法:是指调查者根据事先准备的提纲或问卷,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由被调查者答复,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可以采用面谈调查或留置问卷调查。

(2)通讯调查法:通过邮寄问卷或通过电话了解信息,前者时间长,回复率低,后者费用高,调查项目有限,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采用网上调查可以克服两者的缺点,但对被调查者仍无约束力。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实验调查和观察法等。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用户信息的反馈是个非常可行的方法,但这就需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至少需要有企业的网站。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与用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和经常的联系都是必要的。为了鼓励用户对调查的积极性,可以对提供信息的用户给予相应的报酬。

3、lcc原始数据的处理与使用

从调查等方法中得到的原始数据是不能直接应用的,这是因为在原始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有错误、异常等情况,同时,根据不同的使用方法也存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重点探讨与dfc有关的数据处理与使用方法。为了建立成本与设计的关联,对于lcc原始数据需要去除与设计无关的部分,当然在收集数据时做此工作也是可以的,但对于数据的收集来说不一定只是应用于dfc,当然收集到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越好。是否与设计有关其判断标准为:在设计产品时此成本是否受设计变更的影响。

数据是资料的具体形式,它可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变化。从经济预测的角度看,在定量预测方法中数据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缺少数据或数据异常,将不能建立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模型,因而也得不到正确的预测结论【8】。因此,一般来说,为了得到正确的预测结论,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鉴别。成本估算实质就是预测,因此对于值得怀疑的数据,首先要调查这些数据资料产生的背景,鉴别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去伪存真,加以修正和处理。

对于数据的鉴别可以采用图形观察的方法,也可用统计的滤波方法。图形观察法的过程是首先作出数据的图形,观察图形的分布情形,对大起大落、数值变动较大的数据进行背景调查和定性分析,然后判断这些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对于异常数据一般可以采用剔除法或还原法。剔除法就是直接删除异常数据,在数据量少时,剔除法不能使用的,这时可以采用将异常数据“还原”为正常的数据,即采用还原法【7】。

对于时间跨度较大的数据,还需要去除时间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一般可以采用统一的计算标准,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行处理。lcc数据是应用于成本估算的,这就要求数据必须与成本估算方法相适应,不同的估算方法所使用的数据是不同的。如:神经网络方法就要求输入数据必须是通过量化处理的,即数据需要值一般在0~1之间。

4、结论

dfc中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过程可以概括如图1所示,图中给出的只是粗略的过程,详细的叙述在本文中已有。

图1dfc中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与使用过程图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与成本核算中成本信息的分析,给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的途径和原则,为dfc中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陈晓川,张暴暴,冯辛安.面向成本的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其概念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39(6):775-780.

阮镰、章国栋,工程系统的规划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10:140~141.

[美国]boozallen,hamiltonine.著,王若松、章国栋、阮镰、郁士光译,美国系统工程管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10:163~164.

guptay.p.,lifecyclecostmodelsandassociateduncertainties[r].inelectronicssystemseffectivenessandlifecyclecosting,natoasiseries,vol.f.j.k.skwirzynski(ed.)1983.535~549.

greenwoodt.g.,reevej.m.activitybasedcostmanagementforcontinuousimprovement:aprocessdesignframework[j].journalofcostmanagementforthemanufacturingindustry.1992,5(4):22-40.

林万祥,成本会计(第二版)[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8.

设计方法范文第2篇

目前世界各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大多数都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水准,据此制定了各种设计规范和条例。依此设计思想设计的各种建筑物在地震中虽然基本保证了生命安全,却不能在大地震,甚至在中等大小的地震中有效的控制地震损失。特别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变成了人口高度密集、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一般的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的震害引起工程界对现有抗震设计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反思,进一步探讨更完善的结构抗震设计思想和方法已成为迫切的需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地震工程和结构工程专家经过深刻总结后,主张改进当前基于承载力的设计方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P.Moehlelll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院根据建筑物的性能要求,提出了一个有关抗震和结构要求的框架,内容包括建议方案,性能目标,检验性能水准等:我国学者已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并在各自研究领域加以引用和研究,如王亚勇、钱镓茹、方鄂华、吕西林分别发表了有关剪力墙、框架构件的变形容许值的研究成果,程耿东采用可靠度的表达形式,将结构构件层次的可靠度应用水平过渡到考虑不同功能要求的结构体系,王光远把这一理论引入到结构优化设计领域,提出基于功能的抗震优化设计概念。

我国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是以承载力为基础的设计,即用线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内力、位移;用组合的内力验算构件截面,使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位移限值主要是使用阶段的要求,也是为了保护非结构构件;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是通过构造措施获得的。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弹性方法和弹塑性方法。当前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研究中广泛地采用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等。这些方法没有考虑结构屈服之后的内力重分布。实际上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往往处于非线性工作状态,弹性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工作特性,让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处在弹性工作状态下工作将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是不经济的。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设计方法经过了两个文献的转变:(1)静力分析方法到动力分析方法的转变:(2)从线性分析方法到非线性分析方法的转变。其中动力分析方法就经过了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到时程分析法、从线性分析到非线性分析、从确定性分析到非确定性分析的三个大的转变。作为一种简化实用近似方法,目前的推覆分析方法(Push—overAnalysis)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它属于弹塑性静力分析,是进行结构在侧向力单调加载下的弹塑性分析。具体做法是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方式(研究中常用的有倒三角形、抛物线和均匀分布等侧向力分布方式)模拟地震水平惯性力作用的侧向力并逐步单调加大,使结构从弹性阶段开始,经历开裂、屈服直至达到预定的破坏状态甚至倒塌。这样可了解结构的内力、变形特性和能量耗散及其相互关系,塑性铰出现的顺序和位置,薄弱环节及可能的破坏机制。这种方法弥补了传统静力线性分析方法如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法等的不足并克服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过程中,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仅用于近似评估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推覆分析方法基本上只适用于第一振型影响为主的多层规则结构,对于高层建筑或不规则的建筑,高阶振型的影响不容忽视,并且对于非对称结构,还必须考虑正、反侧反推覆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此外推覆分析方法无法得知结构在特定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和破坏情况,这限制了它在抗震性能设计中的使用。

地震动能量是刻画地震强弱的综合指标,它综合体现了地面最大加速度和地震持时两个反映地面运动特性的重要因素。结构地震反应的能量分析方法是一种能较好地反映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的非线性性质及地震动三要素(幅值、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方法。地震时,结构处于能量场中,地面与结构之间有连续的能量输入、转化与耗散。研究这种能量的输入与耗散,以估计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结构抗震能量分析方法所关心的问题。结构在地震(反复交变荷载)作用下,每经过一个循环,加载时先是结构吸收或存储能量,卸载时释放能量,但两者不相等。两者之差为结构或构件在一个循环中的“耗散能量”(耗能),亦即一个滞回环内所含的面积。能量等于力与变形的乘积。一个结构(构件)所耗散的地震能量多,不仅因为它承担了较大的地震作用,还因为它产生了较大的变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耗能构件是用它自身某种程度破坏所作的牺牲,来维持整个结构的安全。所以,每次大的地震作用之后,人们看到那些没有其它途径耗散所吸收的地震作用的能量的结构,只有通过结构自身的破坏来释放所有的多余能量。因此,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当注意保证结构刚度、强度和变形能力的协调与统一,如结构的延性设计就是在传统的单一强度概念条件下进行的弹性抗震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结构和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在设防烈度下允许结构出现可能修复的损坏,当地震作用超过设防烈度时,利用结构的弹塑性变形来存储和消耗巨大的地震能量,保证结构裂而不倒。

能量法在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发现较快,但由于地震本身的复杂性能量与结构反应之间的关系仍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压力容器;设计要求;设计方法;理论实践;分析法

在工业生产进行的过程中,液体或气体被进行盛装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情。这就需要使用能够对一定压力进行承受的压力容器来对过程进行完成。因为压力容器的生产工艺是很复杂的,所以使用具备很好的密闭性的压力容器是一项硬性要求,对每一项操作环节的质量进行确保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压力容器的功能。研究压力容器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方法是一件非常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它能够使设计标准得到统一的规范,使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1设备的安全性

不断对压力容器的设计进行提高是为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压力容器安全平稳的运行的主要手段。对于一台新诞生的压力容器来说,首先就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设计。相关人员在对压力容器设计的过程中,选择不仅经济且实惠的材料是很有必要的,如此不仅能够降低设备制造成本,也能够在一定成上确保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性。压力容器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在于其工作介质、内直径以及工作介质。除此之外,目前压力容器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科研、石化以及锅炉制造、能源等多个方面均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压力容器的结构主要由支座、封头、接管、筒体以及密封元件等要素构成。如果压力容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到承压或者是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若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爆炸,极大的威胁到工作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此外,因为压力容器的自身因素影响,目前很多国家都对压力容器进行十分严格谨慎的检查,这也是很多国家当前最重视的事情之一。只有完全符合压力容器的相关标准,才能通过允许进入使用阶段。

2设备的完整性

针对压力容器来说,确保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保障便是保证压力容器设计的完整性。比如,在制作锅炉的过程中,压力容器一定要具备能够承受高温以及高压环境的能力。除此之外,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腐蚀性的物质,若没有及时对腐蚀性物质进行处理或没有采取较好的处理方式,便会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很多锅炉制造的企业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压力容器设计重要性,确保安全生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采用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处理压力容器中的能量,控制其破坏性,还要考虑容器的安全性,保证设计的结构简单很有必要。除了要确保压力容器的质量外,也应该充分地考虑到企业制造成本,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的问题,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地对领导及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并且采用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处理,尽可能地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3压力容器

生产出一台压力容器的过程,首先是要对压力容器整体的构思于规划。压力容器进行设计要有节约与环保的意识,必须要选择经济实惠的材料以便于节约成本,在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它与一般的容器相比较,主要有三方面与传统容器不同,1内直径、2工作压力、3工作介质。广泛的用途也成了压力容器的突出特点与优势。压力容器中的反应,当受到了承压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时, 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随即产生的后果就是会发生严重的事故———爆炸,不仅造成社会的负担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给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此外,压力容器自身因素的影响也不能排除,最近几年,很多国家都重视了压力容器的检查,在运营之前,首先做的工作就是排查故障,一旦不符合要求,则立即淘汰。

4可靠性

产品的可靠性对于其安全生产及使用价值等多方面来说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个产品能够达到真正的可靠性标准,其首先不仅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需求与需要,而且也能够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故障及问题。根据大数据显示,产品的制造,用户所处的位置、使用方 

法都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对此,何为可靠性呢?可靠性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内,产品能够完成规定功能的程度。设备、元器件、系统等都是产品涉及的内容。因此,设计产品内容很多。在同样时期规定的条件其所包括的内容也相继也比较多,比如产品的使用条件、储存条件以及相关的维护方法等。除此之外,规定时间对于产品的可靠性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随着产品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与年费的增加,相应就伴随着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与下滑,产品的老化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元件构成。此外,产品的可靠性与产品功能之间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产品的好坏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的生产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需求为目的,而由于各个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与束缚,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功能及质量都有所不同,进而也会导致市场上产品的可靠性参差不齐。

5结语

压力容器进行设计时几个注意的地方要不容忽视,一定可靠性是压力容器设计的关键的所在,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是生产运营全过程不能忽略的。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行业标准和准则,要使用淘汰制,在多种设计方案和途径中选出最佳的一种,把剩下的进行省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保障压力容器性能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矫立超,周昌玉,代巧,董浩.压力容器非概率可靠性设计方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110-113.

[2]刘有艳,周昌玉.压力容器筒体可靠性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12):118-120.

设计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色彩艺术设计表现方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包装中色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设计产品造型、图案纹样、材料加工一样,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不同的产品设计本身就包括了不同色彩的设计。而设计色彩与绘画写生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绘画写生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这就要求进行色彩学习时,要有侧重地做写生练习。设计色彩将视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地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设计色彩是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表现能力为主旨,经过绘画写生色彩训练,在具备正确观察和认识色彩的前提下,进入设计色彩表现方法的学习是从事艺术设计色彩的必经之路。

一、设计色彩的特征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基础课程,它对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如广告、插图、标志、设计、建筑外观、服装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它在美化生活、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正是由于色彩的特殊性,在绘画写生色彩中可以有个人喜好来运用和表现色彩,而在设计色彩中则不允许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当人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时,设计色彩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并要符合时代性与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要求。同时强调以实用为前提,注重大众接受为目的,其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设计色彩在绘画写生色彩的基础上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归纳等手段,夸张变化地表现出来。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的色彩,而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控制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个人审美艺术修养。

二、设计色彩的配色

艺术设计作品的造型以写实和变形为主。写实是指比较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物象特征;变形是在不背离物象的基础特征以及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设计者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感受对物象进行概括、简化,改变其表现物象的外在形式,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它是对自然物象“形”的美化过程。“变形”是依据不同对象特征所进行的变形,是自然物象的升华。“写实”与“变形”二者是相互联系的。视觉的需要促使着形的变化,有韵味、意味、趣味的“变形”也满足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而设计色彩主要以表现平面、单纯、秩序的形式为了。在艺术设计中出现的形象,无论是二维形象还是三维形象,在构图上都处于平面状态;而物象色彩多采用单纯的颜色,使形象具有审美感染力和表现力,形成画面效果所具有的秩序感、韵律感、节奏感。这些形式设计者一般采用重复、渐变、放射、对比、统一等法则来体现,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设计色彩配色原理,艺术设备者设计色彩时在颜色选择上可以丰富多彩,也可以只选几个颜色,甚至用一种颜色来表现。设计色彩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不在于色彩是否强烈,而是色彩的丰富变化上。即使用一种颜色通过黑、白、灰变化其明度或纯度,作出等级色组成的画面,使画面效果产生秩序感、节奏感。设计色彩的配色,要求色彩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冷暖对比协调统一,通过形与色的结合来实现色彩传递和表达感情的目的。不同表现主题具有不同的韵律,不同的色调可以给人不同的美感。设计色彩的调和方法主要包括同类色调配、类似色调配、邻近色调配、对比色调配、互补色调配等。

三、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

1.变换环境、物象引起的色彩变化学习:任何物体的色彩面貌呈现都是与周围色彩比较的结果,它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综合体现。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直接而生动地认识局部与整体色彩的关系,从中发现并掌握一些变化规律与表现形式,为日后理性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奠定有力的基础。要求对一组静物进行写实色彩写生,然后变换静物组合。如:a.变换光源色(由日光变为白炽灯等);b.变换少量物体;c.变换和拆除静物组合的部分衬布等,使该组静物产生局部变化。最后将前后几张作品对照,从中感悟局部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整体色彩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对色彩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把握,以及自由运用色彩语言的能力,可以继续进行色彩组合默写训练、变调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设计色彩知识。

2.色彩归纳表现:通过掌握对自然色彩的分析、概括与提炼,从中了解如何将画面由三维向二维方向转化的方法,了解由写实表现形式向设计表现形式转化的过程。也便于更加理性地用色,为日后走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在写实的基础上,对同一景物、风景、花卉进行色彩归纳,并进行概括和提炼的实践。由于客观物象的色彩千变万化,因此在做这一练习时,先画一幅写实性色彩作业,然后再完成两幅不同处理方法的归纳色彩写生作业。色彩归纳训练,是沟通写实与装饰色彩画法的有效措施。归纳色彩写生同样重视色彩感受中的第一印象,只是更进一步地表现对象色彩的本质特征。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是,归纳色彩写生是在排除了光色影响下的色彩作去伪存真的处理,有意识地追求平面化的画面效果。

归纳色彩写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在保持原有光色关系的基础上,将几种邻近距离范围内的近似色都转化成它们的平均值色,以平均值来代替它们,尽量以平涂式处理,但并不是将对象单纯地用固有色来代替。二是在保持写生物象色调特征下,加强对色彩的主观处理,作必要而适度的夸张,如加强色线的曲直对比、色彩分布的疏密对比等。丰富的景物组合适宜作为写生对象,处理画面的方法除以平涂色块,还可以勾线填色,或对局部进行繁化处理等。同时还应注意色块之间的着色边线必须肯定、明确,颜色在色块内一般不能渐变、渗化等变化。

3.色彩的装饰性表现:要求这一环节是继“色彩的归纳训练”之后的又一个培养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手段的重要命题,它分别以风景、花卉、人物为对象进行装饰色彩的技法练习。以主观性为主,以美化画面为核心,运用归纳、变色、象征等表现手法,讲究色彩自身的韵律效果。装饰性色彩表现是印象派和现代画派画家常用的手法,如高更、劳特里克等。练习应循序渐进,由归纳写生开始过渡,在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强调其装饰性,将形体与色块较大程度地整化。第二步可以尝试“限制用色”的方法,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只用数种色彩根据不同搭配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彩样式。第三步“借用色彩”,吸收古今中外优秀装饰作品的手法,尤其是装饰绘画和图案设计的主要手法。与色彩同样重要的还有体现色彩效应的描绘手法如色点缀,勾线描边、渐变、间隔色块等可以增强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与装饰性,使画面色彩呈现出循序感,从而色彩效果达到调和。

4.色彩抽象化表现。要求摆脱视觉对形象直接识别的依赖性,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是设计表达手段的重要环节。使形象与色彩取之自然,逐渐脱离自然,最终又作用于自然。使色彩与形式具有暗示、象征、传递意念的功能。通过一些命题设计(如:激越、和谐、生命等进行锻炼)来完成。学生由于自己的经历、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等因素导致命题对其有着不同的心理响应,在进行抽象练习时,根据个人的理解不以任何具体形象为装饰的对象,而运用单纯的点、线、面作为表现的形象,来组成作品的面貌。

5.色彩肌理效果表现。要求选择归纳、装饰、抽象中的一幅作品,在不改变其形的前提下,进行肌理效果的处理。如将水粉纸更换为木板,颜料中加入沙子、木屑、碎玻璃粒、石膏粉等方法以取得很好的质感效果,用油画在画面上运用拓印、渲染、磨擦等技法,使画面达到新的境地。

通过对绘画写生色彩、设计色彩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练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绘画写生色彩的科学观察认识到主观理性地归纳设计色彩。从而培养学生理解与把握色彩、生动表现设计色彩的能力水平,使其掌握不同设计色彩方法在今后从事的不同艺术设计领域中发挥作用,为将来从事的艺术专业正确地使用色彩、设计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健亲.色彩.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

[2]马也.色彩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

设计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婴童产品;婴童摇铃;产品设计;设计方法

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秀的玩具产品设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着一定的特点。玩具可以锻炼儿童肌肉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以及思维的锻炼。设计师在进行玩具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分析,其次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设计者要让玩具吸引儿童玩耍的同时,开发他们各方面的智力发展。玩具的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不一。作为玩具设计者,按照玩具的不同分类认识玩具的类型非常重要,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果设计者能够很好地认识到不同玩具的不同功能,对玩具设计会事半功倍。在对儿童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应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设计者应研习儿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以及设计心理学等学科。设计者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设计符合其发展阶段的产品。下面以一个企业中婴儿摇铃玩具设计项目为例,对玩具设计创意构思、外型设计以及手板模型的加工和制作进行详细说明。

一、市场调研

庞大的儿童人口将带来持续的市场需求,它是儿童产业产生的基础,也是儿童产业发展的动力。在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同种功能、不同造型、不同品牌的产品进行搜集比对,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明确设计出色的产品好在哪里,设计欠佳的的产品缺点在哪里。现在市场上比较知名的摇铃品牌国外有费雪(美国)、皇室(日本);国内有澳贝、汇乐、贝乐星、五星等。通过比对,我们看到一些国产摇铃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也是现在婴童玩具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产品的相似性较高,区分性不强;

(二)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过高,造型不够简洁;

(三)颜色配色不够活泼,辨识度不够强。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与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我们的摇铃组合系列产品设计。

二、产品定位

(一)年龄定位首先设计师应该明确地知道,我们设计的儿童玩具产品是为多大年龄层的儿童设计的。摇铃组合系列主要针对3个月—1岁的新生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由于能力有限,只能用独特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他们主要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皮肤等感官来感知环境的变化。应针对以上特点进行设计。

(二)功能性定位功能性定位是指玩具所具备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玩具的“玩”法。在确定此款摇铃系列玩具的功能之前,要求设计师要先对儿童进行观察,记录婴儿的行为习惯。设计师应聚焦于儿童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摇铃过程中的行为与活动,摄影和摄像是其记录和分析的主要手段。通过观察,儿童在使用摇铃的过程中身体的动作主要有:摇、按压、拨动、啃咬、捏几种动作。通过总结,得出在设计这样一款摇铃组合的时候产品应具有哪些玩法。作为摇铃它首要的玩法就是摇动发出悦耳的声音吸引宝宝玩耍,这也就是它的首要功能。在这个功能基础之上再去开发一些新颖的玩法。例如在透明件中加入彩色的珠子,摇晃时会有沙沙的响声锻炼孩子的听觉,同时,彩色的珠子也可以刺激宝宝辨别不同的颜色,锻炼其视觉。由于3个月的儿童已经开始出牙,儿童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还可能口水过多,因此,摇铃的一些部件应采用硅胶材质的设计,可以给儿童用来按摩牙龈,帮助儿童牙齿的锻炼和发育。除了摇动发出声响的功能之外,设计师还可以开发几款通过按压的方式发出声响的摇铃,刺激宝宝对声音的感知以及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

(三)形态结构定位可爱的造型可以吸引儿童玩耍。在设计这款摇铃系列的时候可以参考许多仿生玩具。利用许多动物植物的形象进行设计也是比较讨巧的。同时摇铃产品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儿童,但是购买群体却是成年人,乖巧可爱的造型也能吸引成年人,从而对产品的销售量有一定的帮助。相反,家长并不希望儿童使用的产品包含暴力的元素,例如枪支棍棒,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加以注意。在设计外观之前我们应对产品的整体有一个概念。摇铃产品作为一个组合,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产品的系列性,使得多个产品放在一起和谐统一。

(四)色彩定位儿童感知事物是从感知色彩开始,所以颜色在婴童产品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婴童产品在配色的时候应尽量简洁明快,可以使用纯度比较高的颜色来增加辨识度。鲜艳的颜色更能给儿童带来愉悦的心情,例如天蓝、橙色、柠檬黄、糖果绿等颜色。设计师在配色的过程中应注意色彩丰富但不易过多,颜色过多容易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可以使用同一色系的颜色来调和,让产品风格统一和谐。(5)安全性定位针对一岁以下儿童设计的玩具应该考虑到如下几个因素。1.婴幼儿经常会习惯地把物件放入口中,所以在设计婴童使用的玩具时一定要考虑到小零件有潜在窒息的危险。所以应采用超声波的工艺,不用一颗螺丝,将产品焊接密封起来。2.软胶牙咬部分应采用可高温消毒的优质材料,保证宝宝啃咬时的卫生安全。3.硬塑料的部分应尽量少用喷漆等工艺,因为涂料容易脱落,应尽可能避免。4.外形结构要圆滑无尖锐形态,确保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存在划伤的危险。

(六)成本定位设计师应具备简单的模具和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尽量做到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本案例中,在做摇铃系列的时候把手的部分我们可以做成通用的标准件,通过不同颜色搭配在不同造型上呈现不同的效果,同时节省了很多成本。

三、设计构思

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以及定位得出结论来指导设计,进入造型设计的创造阶段。造型设计阶段是个概念视觉化的过程,设计师透过设计草图、效果图(2DDrawing或3Drendering)将概念设计表达出来。

(一)草图设计阶段。设计师通过草图发散思维,拓展产品造型的多种可能性。往往一个造型看上去简单但是线条的变化是通过设计师反复推敲得出的,因此可以说设计草图也是设计师自我沟通的一个过程。草图绘制的时候不宜过于复杂,能够把特征清晰地表现出来就可以,重在记录设计变化,帮助设计师思考。工具包括铅笔、签字笔、马克笔。设计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在普遍重视电脑技术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视手绘的表达能力。而这也必须经过有效的训练才能充分掌握这一重要的设计工具。本案例中,设计者选择以动物为主要造型元素进行系列化设计时,又由于全部为动物会显得比较单调,同时搭配了一些植物和工具类造型来丰富产品种类,例如加入小花造型的摇铃、喇叭造型的摇铃和手机造型的摇铃(如图1)。 

(二)二维效果图的制作阶段。设计师把草图中可取的方案进行细化、上色。在二维效果图绘制的过程中,还应对造型的线条进行进一步的推敲,让线条更为流畅,曲率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与人机工程学。通常,设计师绘制二维效果图会按照1:1的比例去绘制,方便打印出来推敲尺寸是否适合使用者的使用。在本案例中,设计每一个单独的摇铃的时候,设计师通常会把摇铃主体复制很多个,再对细节部分进行变化调整。尺寸的拿捏也十分重要,在美观的同时也要保证结构稳定,同时方便儿童使用。

(三)配色阶段,应同时考虑到色相的搭配、色彩明度的搭配以及纯度的搭配。同样一个颜色可以同时用在一个系列中的多个产品上,容易达到视觉统一的效果。由于设计的是儿童产品,应尽量避免暗沉的深色,鲜艳明快的颜色更为合适。

四、手板模型的制作

至此,效果图阶段告一段落,设计的概念还停留在平面的图纸上,要想更准确地得到一个1:1的可触摸模型就要进行手板模型的制作。模型有利于设计师与公司管理者进行方案的审核以及对消费者的使用行为进行分析。手板模型的制作步骤依次为:油泥模型、三维扫描、3D图纸的绘制、3D打印、打磨喷灰、喷油等环节。

(一)油泥模型利用精雕油泥来加工和制作产品模型是个很便捷很有效的方法。由于精雕油泥具有不粘手、不收缩、对温度敏感、微温可软化塑形和常温下质地坚硬细致等特点,在工业制造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油泥模型具有可重复修改的特性,在制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可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和修改。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三维扫描为了方便后面3D图纸的绘制,经常需要一种有效的坐标测量设备来对油泥模型实物进行三维数字化。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三维扫描。三维扫描是采用一种结合结构光技术、相位测量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复合三维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从而获得物体的三维信息。通过对油泥模型进行三维扫描,得到的三维模型为下一步绘制3D图纸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三)3D图纸绘制借助三维扫描所得到的数据,再利用三维工程软件ProeE绘制产品外观及结构。3D图纸的绘制首先要考虑到造型完整呈现油泥模型,其次还应该考虑到注塑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不出现倒扣等问题。同时Pro/ENGINEER软件在结构设计上有着特有的优势,可利用参数化数据进行严密的制作。

(四)3D打印3D打印的原理多样,呈现的模型精度差别比较大,打印成本差异也很大,通常在儿童产品设计中采用SLA成型技术,即以光敏树脂为原料,利用激光逐层进行打印使得液态的树脂逐层固化成型的原理。

(五)打磨、喷灰由于3D打印机是逐层进行打印,打印的成品会有一些纹路,从而需要对模型用砂纸进行打磨。砂纸号码越大,代表颗粒越细。使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的时候最好沾一点水,这样表面会更平滑。快速成型出来的模型是白色的,打磨后细小的凹凸不容易看出来,这就需要在模型上喷灰。喷灰之后发现模型上还有细小的纹路,就需要对模型进一步打磨。喷灰也可以填补表面细微缺陷。

(六)喷油3D打印好的模型需要进行手工喷油上色。设计师将配色图纸打印出来,提供每种颜色的准确色卡号。喷油师傅根据色卡进行颜料的配色待用。喷涂的过程首先是对模型进行预处理吹去表面的灰尘与杂质,将模型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喷涂一层清漆,预处理后,使得模型能够很好地附着油漆。同一胶件上喷多种颜色时需要对部分颜色进行遮挡。调整好手喷枪,先用手喷枪进行多次试喷,直至达到要求的效果。待喷油后将模型按合适方法放置,让自然风吹干而成为喷油半成品。待模型配件晾干后,对组件进行组装,摇铃上动物的表情需要彩色打印、裁切出来进行粘贴。至此,摇铃组合的模型手板就完成了。手板模型阶段结束以后,公司管理部门会对其进行开会讨论,会议上对造型、颜色等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例如,本案例中对大象耳朵部分就进行了修改,采用企鹅摇铃的把手作为标准件,在不影响大象摇铃外观的前提下节省了成本(如图2)。以上是一款摇铃组合产品从图纸到模型完整的研发过程。设计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同时协调设计部门、模型部门与生产部门,保证产品可以最终生产并投放市场。因此设计师平时应注意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为了设计出好的作品,设计师应经常浏览一些产品设计资讯,把对自己引起共鸣的设计、有感触的产品,整理下来,作为今后设计的参考。设计师应养成画产品速写的习惯,既能感受自己设计的成长,日后翻阅又能帮助自己寻找灵感。设计师还应带着思考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汲取生活中的灵感,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参考文献:

[1]兰岚.产品专题设计过程探究[J].科技信息,2011(16):586.

设计方法范文第6篇

1.主观因素

(1)多→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索取和要求不断增加,但是资源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使得生产力和资源由正比例发展到反比例关系,这对于人类无疑是灭顶之灾。绿色展示设计的提出和应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资源的使用量“从多到少”,特别是批量生产的实物产品。例如展台,如果展示所需产品在不影响其功能性前提下减少制作原料,那大量生产的展台减少的原料将非常可观。“从多到少”是绿色展示设计的基本原则,它与“少即是多”不同,“少即是多”是通过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功能性,而“从多到少”是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减少原料的使用。

(2)由“摇篮→坟墓”到“摇篮→摇篮”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量地焚烧矿物和砍伐树木增加了二氧化碳,造成了全球变暖;以氯氟烃为原料制造的空调、发泡剂等产品大量使用,破坏了大气臭氧层,使得紫外线辐射增加,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长影响严重,也容易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随着地球人口数量的增加,不可分解的有毒垃圾成堆等,不利于人的物质使得地球逐渐成为人类的坟墓,从摇篮到坟墓设计模式成为了现在的主流。如果在展示所需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产品最后废旧回收再利用的环节,优化资源及能源利用率,秉承绿色环保的思想,与大自然化敌为友,扭转从摇篮到坟墓局面,将会从根本上实现从摇篮到摇篮。

(3)坟墓→摇篮“从坟墓到摇篮”这个举动是当务之急,很多的产品设计因为当初对于“回收再利用”这个环节考虑不周,造成了现在亡羊补牢的局面。对于正在使用的展示产品,可以改善其结构性及功能性,增加其生命周期,减少更换率、增加使用率是一个缓冲途径,可以让产品垃圾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处理,避免了大量堆积的尴尬。从摇篮到摇篮一直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完美的良性循环方式,但是现阶段已经不能从摇篮出发,要将现有对资源的滥用遏止,将坟墓的现状扭转到摇篮的开始,这对展示设计师的道德回归与责任感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和挑战。

2.客观因素

(1)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力一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核心,对绿色展示设计而言,高生产力能够开发出更多节能环保的自然资源及人工可替代资源,同时还能提高结构的巧妙性,形成易拼接易拆解的产品,为产品回收再利用阶段的物理分解奠定了基础;最后在产品的回收阶段,强大的分解技术能最大化降低无法回收的废弃物,减少环境的分解压力。迄今为止,部分低碳环保的成本还处于较高的状态,受限于技术尖端性和稀有性,但只要坚持绿色科技、绿色生活的原则和方向,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树立绿色设计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将绿色生活普及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带来绿色科技的革新。

(2)尊重大自然“与自然为友”一直是人类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人类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总是偏向从最糟糕的情况出发,不由自主的将自然视为人类的对立面,以强者的姿态自居,驾驭和主导自然,但当代不断的自然灾害证明,自然界因为人为的破坏,生物链早已千疮百孔。遵循自然规律,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利用自然原始动植物的特质为人类创造便利,对自然和人类都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二、绿色展示设计策划与组织

绿色展示设计分为实体为主、虚体为主及实虚结合三种表达方式及影响绿色展示设计的主、客观因素,将展示类型和绿色展示类型及影响因素相结合,先确定绿色展示主题,然后明确展示目的,再基于展示目的规划展示形式,后续则是按照规划进行布展及展示结束后的撤展,撤展后还要考虑展示资源的回收利用因素。展示设计和其他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类似,设计师们都要强调展示设计的故事性,让观众沉浸在拟定的故事环境中,展示从主题到展物及各种细节都为这个故事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和空间的结构都在诠释同一个主题。

三、结语

设计方法范文第7篇

在产品设计研究当中,主要也是以设计师个人作为研究的工具,通过设计师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然后得出结论,根据结论进行产品设计。

目前的产品设计中,对产品于用户之间的人机交互非常的重视。其实,简单的来看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实际上是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对话”。设计师和用户很少直接的接触,因此只有通过产品这个媒介来进行沟通。设计师的设计创意通过产品呈现,而用户对设计师的创意是否满意,通过其是否购买产品和对已经购买的产品的评价来体现。因此,设计师和用户之前的相互沟通和理解非常的重要。

如何为其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呢?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对话。设计师与用户直接面对面的沟通,通过交谈和共同探讨设计,共同出谋划策。但设计师与用户所站的立场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不是每一个用户都能很好的向设计师说清自己的诉求,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这种对话需要借鉴一些模式和技巧。例如,焦点小组、用户访谈、卡片测试、情景测试、任务测试、角色扮演等等。

“真、善、美”(真: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善: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的人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美:产品的外观漂亮吸引人。)是产品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设计师的专业的培训和个人经验,产品要实现“美”这个境界不是很难。在美的基础上再追求“真”,可以通过一些调查和研究,得到真实的数据来实现。但是,要真、善、美同时具备就非常的难。通过质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真相,通过分析和解释得出最佳的解决方式,然后,根据得出的最佳解决方式设计出“美”的产品。这样,就能得到满足“真、善、美”这三个条件的产品方案了。

2产品设计研究中如何作质的研究

在产品设计中要将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主要有整体式结合与分解式结合两大类。整体式结合有三种:(1)顺序设计,也就是根据其重要性进行优先级的排序,以重要的为主导方法进行研究。(2)平行设计,两者不交叉,各自在研究不同性质的问题中使用相对合适的方法。(3)分叉设计,在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分解式结合也分为三种:①混合式设计:它又可细分为4种形式:量的实验设计,质的资料搜集与分析;量的实验设计,质的资料搜集和量的统计分析;质的自然研究设计,质的资料收集和量的统计分析。质的自然研究设计,量的资料收集和量的统计分析。②整合式设计: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同时进行相互影响和制约,不断的互动。③内含型设计:将一种方法作为体框架,其细节部分运用到另外一种方法。其结合的策略可分为:顺序性解释、顺序性探究、顺序性转换、并行三角互证、并行嵌套、并行转换。

产品设计中,整体式结合中的顺序设计、分叉设计,分解式结合中的混合式设计、内涵式设计运用非常多,且很适用。

设计方法范文第8篇

根据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的观点,产品是市场上任何可以让人注意、获取、使用、或能够满足某种消费需求和欲望的东西。它既包括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实体,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利益。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可分成有形产品(实体产品)和无形产品(非实体产品)两类。

现代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复杂、产品组成复杂、产品技术复杂、制造过程复杂、项目管理复杂的特性,可称为复杂产品。

现代金融服务业如保险、证券和银行等相关企业提供的产品一般也具有组成复杂、功能复杂和行为复杂的特性,但以服务契约形式而非实体形式,可以定义为复杂非实体产品。

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面对客户的选择性市场需求,将基于市场细分的需求概念转化为高质量或低风险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持续变化的需求。复杂实体产品的设计要求产品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要求以最快的上市时间、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务、产品创新和最佳的环境保护。

金融服务产品是非实体产品,其最重要的问题是产品的风险性。与实体产品的质量类似,控制产品的风险也就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复杂金融产品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其风险的复杂性,所以其设计和仿真方法也就具有复杂性。

二、金融产品设计涉及的技术和设计过程

1.金融产品设计涉及的技术。在实体产品的设计中,提出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其目的是研究产品的市场战略和设计,涉及的内容涵盖市场分析和设计开发。包含从产品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直到产品报废回收的全过程。软件产品也不例外,软件生存周期涉及的内容也包括从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调试和维护。

与复杂实体产品类似,复杂非实体产品的生命周期涵盖产品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售前服务、销售、售后服务和产品终止等阶段和相应指标。其管理技术也是为满足产品上述指标发展起来的。

2.设计过程。金融业是百业之首,金融领域的产品涉及到银行、证券和保险等方面。需求分析是复杂金融产品设计的第一步。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让用户和金融机构共同明确将要开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其过程包括:

①详细听取客户的反映,确定产品需求,是需求获取的第一步;

②市场研究,包括市场规模调研,确定市场需求并听取分销渠道的反映;

③相关产品跟踪调查,确定产品的竞争力因素,是需求提炼的过程。

(2)概要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以后,进行产品的概要设计。这一阶段有两项关键活动,即预测产品的风险和全面可行性分析。

风险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所包含的风险,其次为控制和转移风险的方法。前者是从金融产品(服务)的风险需要出发,从产品交易双方进行分析。后者是分析如何控制、转移风险。

(3)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是制定完整详细项目计划、细化产品原型、定义产品详细特征、产品对系统和管理的影响以及培训方案。

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产品定价。产品定价是概要设计的继续,包括定价原则;定价前提的假设条件和经营管理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定价三个方面。

(4)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业务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相当于软件生命周期中的维护阶段,其目的是使金融产品在整个生存周期内保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这一阶段中的业务监管过程是基于事后的经验。将既成事件作为历史或经验数据,建立监管模型,或对原有的模型做出调整,从而达到监管的目的。

3.复杂金融产品设计的仿真技术。目前,仿真科学与技术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后50年的飞速发展后,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材料、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和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军事、交通、经济、社会、医学、生命、娱乐、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中除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以外的第三种方法。现在,建模与仿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相结合,正成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仿真技术毫无例外地可用于复杂金融产品设计中。

(1)建模:仿真的意义在于模型的有效性,因此用仿真的方法来研究复杂系统,首要问题是对研究的目标对象建立合理的仿真模型,即建模,它是仿真中最基本的工作,数学模型的建立必须有数学知识的支持。将研究对象符号化、公式化,形成理想化的数学方程式或具体的计算公式,然后在数学语言的规范内进行逻辑推导、运算、演算和量的分析,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研究对象形成数学解释和预测。其次,各类仿真算法也需要数学方法作为基础。

因此,仿真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特别是复杂产品的仿真,更依赖于PETRI网络,神经网络,混沌理论,模糊理论等新的数学理论。随着数学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为仿真所用,强有力支持仿真科学与技术。

模型的建立还依赖于丰富的数据资源,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DW)的方法就为建模和仿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环境。我国金融企业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基于数据仓库的建模和仿真是一个个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