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审计理论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2014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众多高校也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理论,具备较好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拥有问题判断分析能力和事务处理能力,即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目前高校审计教学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学生并不能从课堂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希望通过分析高校现有审计教学存在的不足,对审计教学的改革提出针对性建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
审计学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会计类专业本科学生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是继《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等课程之后的后续专业课,是会计专业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各种审计实务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日后审计过程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通过对众多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表示自身的审计理论知识一般甚至薄弱,实践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1目前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审计教学方法落后,理论知识难以掌握审计课程包括审计理论和实务。审计理论方面的教材都是审计概念和原理的直接介绍,如审计计划、审计抽样、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理论性很强。再加之,教材中有些概念和原理直接借用了西方教材的内容,比如穿行测试等,表述比较直译,语言表达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由于没有审计实务经验,要读懂审计知识,确实很难,更多还得依赖教师的指导。然而,在审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大多数教师选择讲授法,虽然将粉笔改成了幻灯片,但是讲授内容依然偏重抽象的理论、术语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晦涩难懂的字眼传递出来的信息,更无力将理论用于分析和解决审计实务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些教师在审计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依然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并不能对审计的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就无法了解审计的运作过程。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太大作用。
1.2课程安排不合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很多高校为了弥补审计理论教学的不足,往往会加入审计实训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课程的安排上,却将理论教学和实训课程分开进行,一般都是先安排理论课,期末排实训课。甚至有些高校将理论课排在前一个学期,后一个学期安排实训课。往往等到学生上实训课时,早已将理论知识抛之脑后。若教师重新回顾理论知识,既造成理论重复讲授,也会占用实训课时,压缩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完成整个审计工程,难以对审计程序有全面了解,也就不可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若教师直接布置实训任务,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完成实训任务,也只能遵循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无法提升其职业技能。
1.3实训方式不科学,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论上,审计实训教学需要一个审计模拟实训室,它可以为学生模拟现实审计场景。学生可以审计人员的身份亲身体会审计实务的各个环节如何进行,完整地了解审计程序的实施,能够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由于我国高校审计实训教学开展得较晚,高校对实训课的重视尚且不够。很多高校并没有投入太多资金在审计的实训教学,分院亦无力创建审计模拟实训室,也没有购买审计软件。在实训课堂上,教师只能给出学生一套模拟实训资料。但是这些资料一般提供的案例都是个案,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并不能呈现审计业务的完整过程。因此,课程结束后学生并不能将各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无法对审计程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且这种实训方式也只会让学生将实训课看成是一次大作业,并不会将自身视为审计人员。学生不能身临其境,也就无法认知审计实务各个环节的实施,更谈不上经验的积累。因此,上述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差,毕业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审计教学改革建议
【摘要】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关系到审计案例教学是否能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审计案例教学中有关案例选编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审计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审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审计案例教学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审计案例在审计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具体事例,它来源于现实中的第一手材料,很真实,有环境、有情节。而审计案例是指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案例选编人员根据案情及教学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并能体现出审计理论与审计方法等的具体审计实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恰当的审计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解读案例过程中发现审计实践中存在的或者容易产生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精彩的、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审计准则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讲审计准则的内容,就显得艰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时适时地加入恰当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背景和情节的发展中学习审计准则的内容,相对来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
但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从现有的审计案例书籍和教材中选择恰当的审计案例存在许多困难。
二、在教学中审计案例选编的难点
论文关键词: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审计教师;案例选用;考核办法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摘要】培养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是当今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审计教学论文的根本目标;传统的审计教学论文模式很难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审计教学论文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审计教学论文实践,提出了审计专业案例教学论文法需要思考的几个,了审计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论文目的、不同的教学论文阶段、不同的教学论文课程可以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满足需要的审计人才,是衡量审计教学论文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改革的当务之急,一要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二要转变传统教学论文观念;三要应用新的案例教学论文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论文办法,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论文中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论文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师事务所、管理部门、单位、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工作范围、服务本质和上迅速扩张,出现了审计毕业学生与需求的不适应性。原因在于: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审计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需要,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目标应是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审计人员。
审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论文质量和教学论文改革工程”,强调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的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大增;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了对审计工作质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审计环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团队互助精神。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论文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论文,而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论文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论文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论文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论文规律,直接制约着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改革,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办法,案例教学论文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入探索审计教学论文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生的方法也逐步应用到了教学领域,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应用率逐渐上升。翻转课堂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并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实现最大化。但应用于审计教学的教学团队数量并不多,有现实因素的限制。在审计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应注意的事项是:道德教育更应进入“翻转课堂”;授课对象要科学选取;教学资源配套措施有待完善;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挑战;有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
[关键词]审计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会计的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学生认为审计难学,教师认为审计难教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审计教学团队。传统的审计教学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审计理论,一部分是审计实务。尤其是在理论部分,需要带领没有任何审计知识的学生入门,为了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知识,此时,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审计实务部分,具备了一定的审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针对财务报表可以进行模拟审计,此时,除了案例教学之外,是否还有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呢?理论界研讨比较多的就是翻转课堂。试图用这一教学模式,更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一所高中,因学生生病请假无法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老师就将上课所讲内容的PPT,利用网络技术上传到指定的网页,由学生进行学习,待能来到课堂后,再和老师进行讨论,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补课的效果良好得到学生老师认可。后来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他在《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这一报告中,使用“翻转课堂”这一称谓,继而,“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的优势何在?教师和学生的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打破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研究者,课堂变为问题探究的场所,突破“教”与“学”之间的壁垒,促进教学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简言之,这一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并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教学的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生的方法也逐步应用到了教学领域,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应用率逐渐上升。翻转课堂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并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实现最大化。但应用于审计教学的教学团队数量并不多,有现实因素的限制。在审计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应注意的事项是:道德教育更应进入“翻转课堂”;授课对象要科学选取;教学资源配套措施有待完善;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挑战;有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
[关键词]审计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会计的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学生认为审计难学,教师认为审计难教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审计教学团队。传统的审计教学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审计理论,一部分是审计实务。尤其是在理论部分,需要带领没有任何审计知识的学生入门,为了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知识,此时,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审计实务部分,具备了一定的审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针对财务报表可以进行模拟审计,此时,除了案例教学之外,是否还有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呢?理论界研讨比较多的就是翻转课堂。试图用这一教学模式,更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一所高中,因学生生病请假无法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老师就将上课所讲内容的PPT,利用网络技术上传到指定的网页,由学生进行学习,待能来到课堂后,再和老师进行讨论,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补课的效果良好得到学生老师认可。后来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他在《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这一报告中,使用“翻转课堂”这一称谓,继而,“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的优势何在?教师和学生的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打破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研究者,课堂变为问题探究的场所,突破“教”与“学”之间的壁垒,促进教学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简言之,这一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并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教学的现状
1审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现状
1.1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院校审计专业的实训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课程实训教学安排上没有系统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衔接性,致使实训内容之间存在重复和缺漏的现象;同时实训课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实训资料简单过时,与现代审计技术极不配套。这些都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校内实训教学内容较少
审计专业对审计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各高校校内实训都存在实训内容少的问题。目前校内实训主要有手工审计模拟实训和审计软件模拟实训两种方式,其中手工模拟实训需要大量的企业真实账证及报表等作为实训资料,而学校能够取得的实训资料通常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至两套会计业务,会计期间也较短,一般仅为一个月。而企业真实会计业务往往复杂得多,舞弊手段也千变万化。而在审计软件模拟实训中,教师往往只对软件功能进行介绍,重视学生对软件的操作,忽视运用软件进行审计的教学。学校实训教学内容少,主要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审计实训资料的获取具有一定难度。审计资料一般需要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全部财务资料,但企业往往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等原因,不愿为学校提供完整的财务资料。从企业获取的财务资料还要经过老师的筛选、补充,要保证资料连续、相关以及数据的勾稽关系,难度很大。其次,高校实训教学研究及开发能力不足。实训过程中收集审计资料要通过审计软件平台提供给学生操作,需要建立数据模型。而当前的审计教师实践经验普通不足,很难为审计实训教学提出有力的教学研究、开发和实施的技术支持。最后,高校的审计专业实训教学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校对审计专业实训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起步软晚,要改善实训教学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
1.3校外审计实训效果甚微
到实习基地进行校外实训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审计工作环境,掌握审计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将审计校外实训列入教学计划,并且制定了相关实施制度和考核方案。但从效果上看,审计专业的校外实训与预期普通相差甚远,多数只是流于形式。主要由于学生对校外实训不重视,不能真正参与实习单位实际操作。加之校外实训基地一般较为分散,指导老师很难系统地指导和参与整实习过程。部分实习单位出于项目保密原因或者项目规模大、时间长,以及学生自身能力能的原因,不愿将学生安排到主要业务岗位,使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审计操作,无法了解审计过程,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有部分实习单位规模过小,相关资料不全,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配合相对较好的实习单位,也只是为学生提供岗位和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效果不容乐观。
1.4教师的实训能力欠缺
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材和实践基地缺乏
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相对独立,把前后连续、相互影响的审计过程拆成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与实际审计工作相差甚远。教学形式基本上是理论教学中穿插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单个审计理论,但无法深入到专业判断层面,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的划分等都无法融入实践中。审计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内实训、顶岗实训等,而这些实践内容的开展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基地。但是,适合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实践教材非常少,常见的案例教材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现实需求相脱离。同时,由于涉及经济秘密和法律责任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构很少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即使允许去实习,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实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其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与学科型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同样在教师素质的要求上也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但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大多是出了校门就进校门,虽学历较高,却从未参加过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并且普遍存在知识面过窄、上课照本宣科、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较差,从而形成教师不愿意承担审计课程教学、学生不愿意上审计课的局面。
二、改进高职审计教学的措施
(一)把握理论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实审计案例库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的审计教学,应与本科层次教学要求有所区别。首先,应理清审计教学的理论内容。审计课程的知识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审计理论知识,二是拓展性知识。前者应该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应该考虑到理论讲解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取和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弄懂和理解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审计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在讲解相关案例时,穿插一些与此相关的名人轶事,配合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教学效果会更好。对于拓展性知识,教师只要做简单介绍即可,主要让学生自学此部分的内容。其次,应改变单向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前面提到的案例教学法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甚至可以尝试互动教学。例如,选取某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事先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自己上台讲课,使他们充分参与,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最后,应搜集相关案例,充实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审计理论有非常好的效果,但目前的审计案例教学研究开展得很少。一方面是由于案例研究起步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案例质量和数量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应与高校合作,组织审计案例库的建设。
(二)完善实践教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审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审计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训、专业实训和校外实训。其中,课堂实训和专业实训主要在校内进行,课堂实训是以一个教学单元或项目展开实训,专业实训则是一种综合实训。这两项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实践教材密切相关。好的实践教材融合了教师经验的积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的审计实践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在内容设计上多是以单个教学单元开展的课堂实训,学生无法了解一个完整、连续的审计工作过程。因此,在实践教材的开发上,除了设计单项课堂实训内容外,更要注重综合专业实训内容的设计,建议以某一企业(一般应为工业企业)为模板,使学生能够按照标准的审计程序(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运用职业判断开展各项工作,填写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审计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应以建立校内仿真审计实训室为主,借助专业的审计实训软件和配套教材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帮助,与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参与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中,使审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审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应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的高质量的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第一,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使每位教师可以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多种教学软件,提高上课质量。第二,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三,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并且承担本专业部分技能课程的授课任务。第四,定期召开外聘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审计教学工作的建议,并及时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康乐单位: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