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审计理论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审计理论知识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

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会计师全国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案例即能融会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我们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在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别典型,但要和即将讲解的内容密切相联。

(2)在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案例不要求综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实用性强。

3、在课后运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综合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这类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在会计执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强的案例都可选用。学生讨论分析这类案例,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加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1、理论测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仍通过开卷或闭卷笔试考试,老师出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2、课堂讨论。每一次进行课堂讨论前,都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由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发言的内容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主持、组织的作用。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撰写一份审计报告。课程学习结束,教师准备一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给出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写出一份审计报告,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教学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

审计学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会计类专业本科学生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是继《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等课程之后的后续专业课,是会计专业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各种审计实务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日后审计过程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通过对众多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表示自身的审计理论知识一般甚至薄弱,实践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1目前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审计教学方法落后,理论知识难以掌握审计课程包括审计理论和实务。审计理论方面的教材都是审计概念和原理的直接介绍,如审计计划、审计抽样、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理论性很强。再加之,教材中有些概念和原理直接借用了西方教材的内容,比如穿行测试等,表述比较直译,语言表达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由于没有审计实务经验,要读懂审计知识,确实很难,更多还得依赖教师的指导。然而,在审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大多数教师选择讲授法,虽然将粉笔改成了幻灯片,但是讲授内容依然偏重抽象的理论、术语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晦涩难懂的字眼传递出来的信息,更无力将理论用于分析和解决审计实务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些教师在审计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依然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并不能对审计的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就无法了解审计的运作过程。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太大作用。

1.2课程安排不合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很多高校为了弥补审计理论教学的不足,往往会加入审计实训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课程的安排上,却将理论教学和实训课程分开进行,一般都是先安排理论课,期末排实训课。甚至有些高校将理论课排在前一个学期,后一个学期安排实训课。往往等到学生上实训课时,早已将理论知识抛之脑后。若教师重新回顾理论知识,既造成理论重复讲授,也会占用实训课时,压缩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完成整个审计工程,难以对审计程序有全面了解,也就不可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若教师直接布置实训任务,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完成实训任务,也只能遵循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无法提升其职业技能。

1.3实训方式不科学,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论上,审计实训教学需要一个审计模拟实训室,它可以为学生模拟现实审计场景。学生可以审计人员的身份亲身体会审计实务的各个环节如何进行,完整地了解审计程序的实施,能够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由于我国高校审计实训教学开展得较晚,高校对实训课的重视尚且不够。很多高校并没有投入太多资金在审计的实训教学,分院亦无力创建审计模拟实训室,也没有购买审计软件。在实训课堂上,教师只能给出学生一套模拟实训资料。但是这些资料一般提供的案例都是个案,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并不能呈现审计业务的完整过程。因此,课程结束后学生并不能将各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无法对审计程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而且这种实训方式也只会让学生将实训课看成是一次大作业,并不会将自身视为审计人员。学生不能身临其境,也就无法认知审计实务各个环节的实施,更谈不上经验的积累。因此,上述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差,毕业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审计教学改革建议

2.1修改教学大纲,将实践贯穿于理论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大纲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无法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作者提议,在日常教学中,分章节引入单项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在审计课程结束之后专门开设一周的综合实践,将学过的知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审计工作的全部过程。综合实践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审计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完善理论教学环节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审计理论,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利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法等形式,使学生对完整的审计流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审计相关理论有了更深入的掌握。(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某一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并围绕该内容实施教学。教师需要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一般小组人数8人左右。小组各成员职位采取双重角色定位。首先,小组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职位包括总经理,销售、采购、资产等各部门成员。作为公司,项目小组的任务是负责编制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各种凭证,交由其他组进行审计。其次,他们又是审计人员,职位包括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和助理审计员。作为审计人员,要求项目小组以团队形式完成投标、中标、设计审计方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到形成审计底稿、获取审计证据、出据审计报告为止的现场审计全过程。以上述一个审计项目贯穿整个审计教学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完整的审计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审计实务的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于审计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增强其审计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师在选择审计的案例时,一般一个审计知识点应配套3—5个案例,且案例最好短小且通俗易懂,这样既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也能便于学生掌握案例对应的审计知识点。比如,在介绍审计程序时,教师通过若干个短小的案例说明检查、观察和询问等程序的运用。(3)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情景模拟借助模拟现实场景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讲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时,可以编制一个20-30分钟的审计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各小组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并给予发言最多的小组奖励。这样的教学既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2.3制定全新的考核标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成绩评定一般以平时成绩和卷面考试为评分标准。卷面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学生只需记熟书本上的理论便可顺利通过考试。这样的考试机制并不能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笔者建议,审计教学改革应制定全新的考核标准,不应以考试和平时成绩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而是根据学生项目完成程度予以打分,着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机器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为社会培养输送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峥,马施.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审计研究,2013.

[2]张莉,李湘蓉.基于项目驱动的模拟审计云课堂[J].商业会计,2017.

[3]张燕浅.谈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教学改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4):3-6.

[4]郑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审计学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1).

[5]孙丽华.基于实践为核心的审计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5,(13).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审计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审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审计案例教学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审计案例在审计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具体事例,它来源于现实中的第一手材料,很真实,有环境、有情节。而审计案例是指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案例选编人员根据案情及教学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并能体现出审计理论与审计方法等的具体审计实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恰当的审计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解读案例过程中发现审计实践中存在的或者容易产生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精彩的、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审计准则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讲审计准则的内容,就显得艰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时适时地加入恰当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背景和情节的发展中学习审计准则的内容,相对来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

但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从现有的审计案例书籍和教材中选择恰当的审计案例存在许多困难。

二、在教学中审计案例选编的难点

(一)难以找到满足教学具体要求的案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我国的审计案例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已出版的审计案例书籍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来自于国外的审计案例,和我国的教学内容很难紧密相关,所以即使选择这些案例,也很难把审计案例反映的审计实务和我国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难以找到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我国审计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可以说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选择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我国目前出版的审计案例的书籍和一些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往往给出的是一些经典的综合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审计案例缺乏系统性、引导性

审计案例应以审计实践为基础,但应更典型,更生动灵活,并且所选取的审计案例能体现内在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目前我国在介绍审计案例时,倾向于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叙述,这样的审计案例其实就是审计实务的翻版。审计案例虽然典型,但是缺乏系统性、引导性,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四)我国选取的审计案例过分关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与职业道德

在我国出版的一些审计案例教材中,选取的国内典型的大案、要案,如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ST黎明等案例,大都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或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选择这些案例过多,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审计案例主要与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职业道德有关,与我国的法律、监管体制不健全有关,从而忽视审计知识的运用和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只看到了审计案例的表面,而忽视审计案例的实质。

三、在教学中关于审计案例选编的思考

针对上述在审计案例教学中选择审计案例面临的困难,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中,选编审计案例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因为教学对象是没有从业经验的学生,所以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然后到综合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逐步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执业技能,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案例的系统性和适用性

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注重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应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课前,短小、趣味性强的案例。在讲授审计理论之前,先举几个短小、趣味性强、有代表性的案例,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这时案例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所以案例可以不是特别有名、或特别典型,但要能和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课中,实用性强的案例,并且要突出与已经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结合。这部分案例的选取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这时运用的案例并不要求是综合性的,但应注重知识的运用,注重某一些具体问题,注重案例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这时运用的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且能引发他们的思考,真正起到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包括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熟练运用。

3.课后,大型的、典型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笔者认为,这种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促进会计职业界发展的、对会计界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引起会计界改革的,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料。这就应该选择详细的案例,不但要交代清楚案例的来龙去脉,案情进展,存在的问题,还应该给出最后的解决方法以及对会计执业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种案例要求影响越大越好,越详细越好。教师也可以将课前、课中所运用到的具体案例编写成一个综合案例,交代清楚所运用案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在每一章所讨论的案例最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增强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综合案例的主要作用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就这些案例进行课后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整个会计界和审计工作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新晨

(三)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

案例的选择应尽量与实际、当地的、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比如在讲解内部控制时,教师可首先调查本地区的知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编写与知名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情况说明,将知名企业内部控制资料制作成案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联系企业的负责人,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观该知名企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其内部控制环境、观察其内部控制流程,增强学生对案例所诠释的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广泛运用网络资源,关注会计界的最新动态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满足需要的审计人才,是衡量审计教学论文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改革的当务之急,一要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二要转变传统教学论文观念;三要应用新的案例教学论文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论文办法,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论文中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论文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师事务所、管理部门、单位、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工作范围、服务本质和上迅速扩张,出现了审计毕业学生与需求的不适应性。原因在于: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审计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需要,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目标应是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审计人员。

审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论文质量和教学论文改革工程”,强调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的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大增;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了对审计工作质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审计环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团队互助精神。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论文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论文,而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论文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论文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论文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论文规律,直接制约着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改革,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办法,案例教学论文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入探索审计教学论文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运用审计案例教学论文

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但可以积极采取间接实践形式,如校内审计模拟操作、课堂案例教学论文等有效形式。案例教学论文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能力的培养。

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论文法时,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论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论文目的、不同的教学论文阶段、不同的教学论文课程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案例教学论文与理论教学论文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比如在讲授《审计学原理》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知识,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材中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讲解,只是写明应包括的和层次,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师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论文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归纳理论。比如在讲授《效益审计》课程时,可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如讲解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延伸的效益审计时,教师可以先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单位连续三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做好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测算各项评价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等多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们自己分析,独立完成上述业务操作过程;接着在小组相互交流,在班内讨论,评选出学生完成情况的等级;最后由教师对这次实际业务的操作进行讲评,总结出学生们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教学论文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审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领悟和巩固;不仅可以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会计的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学生认为审计难学,教师认为审计难教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审计教学团队。传统的审计教学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审计理论,一部分是审计实务。尤其是在理论部分,需要带领没有任何审计知识的学生入门,为了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知识,此时,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审计实务部分,具备了一定的审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针对财务报表可以进行模拟审计,此时,除了案例教学之外,是否还有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呢?理论界研讨比较多的就是翻转课堂。试图用这一教学模式,更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一所高中,因学生生病请假无法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老师就将上课所讲内容的PPT,利用网络技术上传到指定的网页,由学生进行学习,待能来到课堂后,再和老师进行讨论,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补课的效果良好得到学生老师认可。后来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他在《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这一报告中,使用“翻转课堂”这一称谓,继而,“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的优势何在?教师和学生的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打破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研究者,课堂变为问题探究的场所,突破“教”与“学”之间的壁垒,促进教学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简言之,这一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并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教学的现状

审计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理论知识基础上,传统课堂一般还会配合审计案例进行应用分析与巩固。学生“被学习”现象严重,老师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时计划的限制,不能针对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逐渐就会冷场,慢慢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翻转课堂这一创新灵活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审计教学团队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可以将教师从繁重且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约时间有精力向创造型的教学模式转变。有些审计教学团队对“翻转课堂”运用的就较为顺畅成功。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灵活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审计理论知识点。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不长,学生很容易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来学习。除了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看讲座、听播客、参与网络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前的准备工作。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在课堂回答互动环节可以信心十足地参与,达到透彻掌握审计理论知识的目的。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审计教学的教学团队数量并不多,有现实因素的限制。诸如,学生对审计学科特点了解不够,对“翻转课堂”认识的也不深入,也有些审计教学团队认为成功改革教学模式有很多困难,等等,诸多因素限制了“翻转课堂”顺利应用于审计教学。

四、实施“翻转课堂”应注意的事项

(一)道德教育更应进入“翻转课堂”无论什么学科,教师在讲授时都应将道德教育与本学科知识相融合,对于审计学教学更应如此。在审计职业道德讲授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先找到某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做法,利用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得到结论,让学生能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能让学生清楚明白“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尤其是审计这一职业,在遵守了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才能出具真实可靠的审计结论,才会给预期使用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审计报告,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会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信也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的授课对象要科学选取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颖,但如果选择的授课对象不科学、不合理,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下,教学团队默认了所教授的所有学生都适合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但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常规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些稍懒惰的学生不太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用在学习审计功课的课余时间本就不多,对于审计任课教师提前布置查找资料看视频的任务无法也不愿按时完成,对翻转课堂的应用缺乏主动性和适应性,势必会出现因这部分没有参与热情的学生影响全局的现象发生,最终导致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进而阻碍这一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现实情况,选取适合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配套措施有待完善审计学晦涩难懂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微课资源不多,这对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如果单凭教师自己精选题材后制作,劳动强度加大,而且,制作的水平也难以确保学生提高审计学习的兴趣。虽然通过视频能让学生理解对应的知识点,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因此,亟待解决“翻转课堂”资源较少的现实情况,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教学团队参与并共享相应的教学资源。

(四)“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挑战传统的审计教学,教师在备课时也会查找很多相关资料,包括小视频以及推荐学生观看的与审计有关的影视剧,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而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对技术和设备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应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接受课堂翻转和身份的变更,由组织者变成了参与者。教师应有足够的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掌控课堂,才能敏感的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困惑,引导学生的思路,从而及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会提出连教师都没遇到过的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表扬学生的钻研精神,其次再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储备,一同研究新出现的问题。诚然,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全方位驾驭课堂的能力。

(五)“翻转课堂”有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学科,知识传授渠道和传授方式不同,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同,“翻转课堂”需要在课后完成大量的辅助配套工作,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测评体系,势必对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教师有失公平,进而影响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造成阻力。另一方面,每组内的学生不同,如果按照平均给分的规则,对积极参与查找资料、查找相关视频、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公平,久而久之,学生的差距就会拉大,也偏离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肖侠.基于微课的政府审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24):107-109.

[2]刘晓玲.翻转课堂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8(11):58-59.

[3]刘晓欧,魏艳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J].黑龙江科,2017(6):113-115.

[4]王霞.“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初探[J].会计教育,2017(1):113-115.

[5]顾小龙,施燕平.新媒体视角下翻转课堂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3):129-136.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审计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有会计的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学生认为审计难学,教师认为审计难教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审计教学团队。传统的审计教学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审计理论,一部分是审计实务。尤其是在理论部分,需要带领没有任何审计知识的学生入门,为了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知识,此时,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审计实务部分,具备了一定的审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针对财务报表可以进行模拟审计,此时,除了案例教学之外,是否还有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呢?理论界研讨比较多的就是翻转课堂。试图用这一教学模式,更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一所高中,因学生生病请假无法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老师就将上课所讲内容的PPT,利用网络技术上传到指定的网页,由学生进行学习,待能来到课堂后,再和老师进行讨论,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补课的效果良好得到学生老师认可。后来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他在《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这一报告中,使用“翻转课堂”这一称谓,继而,“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的优势何在?教师和学生的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打破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研究者,课堂变为问题探究的场所,突破“教”与“学”之间的壁垒,促进教学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简言之,这一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并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教学的现状

审计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理论知识基础上,传统课堂一般还会配合审计案例进行应用分析与巩固。学生“被学习”现象严重,老师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时计划的限制,不能针对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逐渐就会冷场,慢慢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翻转课堂这一创新灵活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审计教学团队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可以将教师从繁重且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约时间有精力向创造型的教学模式转变。有些审计教学团队对“翻转课堂”运用的就较为顺畅成功。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灵活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审计理论知识点。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不长,学生很容易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来学习。除了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看讲座、听播客、参与网络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前的准备工作。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在课堂回答互动环节可以信心十足地参与,达到透彻掌握审计理论知识的目的。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审计教学的教学团队数量并不多,有现实因素的限制。诸如,学生对审计学科特点了解不够,对“翻转课堂”认识的也不深入,也有些审计教学团队认为成功改革教学模式有很多困难,等等,诸多因素限制了“翻转课堂”顺利应用于审计教学。

四、实施“翻转课堂”应注意的事项

(一)道德教育更应进入“翻转课堂”无论什么学科,教师在讲授时都应将道德教育与本学科知识相融合,对于审计学教学更应如此。在审计职业道德讲授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先找到某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做法,利用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得到结论,让学生能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能让学生清楚明白“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尤其是审计这一职业,在遵守了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才能出具真实可靠的审计结论,才会给预期使用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审计报告,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会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信也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的授课对象要科学选取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颖,但如果选择的授课对象不科学、不合理,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下,教学团队默认了所教授的所有学生都适合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但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常规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些稍懒惰的学生不太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用在学习审计功课的课余时间本就不多,对于审计任课教师提前布置查找资料看视频的任务无法也不愿按时完成,对翻转课堂的应用缺乏主动性和适应性,势必会出现因这部分没有参与热情的学生影响全局的现象发生,最终导致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进而阻碍这一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现实情况,选取适合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配套措施有待完善审计学晦涩难懂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微课资源不多,这对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如果单凭教师自己精选题材后制作,劳动强度加大,而且,制作的水平也难以确保学生提高审计学习的兴趣。虽然通过视频能让学生理解对应的知识点,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因此,亟待解决“翻转课堂”资源较少的现实情况,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教学团队参与并共享相应的教学资源。

(四)“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挑战传统的审计教学,教师在备课时也会查找很多相关资料,包括小视频以及推荐学生观看的与审计有关的影视剧,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而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对技术和设备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应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接受课堂翻转和身份的变更,由组织者变成了参与者。教师应有足够的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掌控课堂,才能敏感的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困惑,引导学生的思路,从而及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会提出连教师都没遇到过的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表扬学生的钻研精神,其次再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储备,一同研究新出现的问题。诚然,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全方位驾驭课堂的能力。

(五)“翻转课堂”有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学科,知识传授渠道和传授方式不同,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同,“翻转课堂”需要在课后完成大量的辅助配套工作,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测评体系,势必对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教师有失公平,进而影响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造成阻力。另一方面,每组内的学生不同,如果按照平均给分的规则,对积极参与查找资料、查找相关视频、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公平,久而久之,学生的差距就会拉大,也偏离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肖侠.基于微课的政府审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24):107-109.

[2]刘晓玲.翻转课堂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8(11):58-59.

[3]刘晓欧,魏艳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探索[J].黑龙江科,2017(6):113-115.

[4]王霞.“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初探[J].会计教育,2017(1):113-115.

[5]顾小龙,施燕平.新媒体视角下翻转课堂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3):129-136.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7篇

1.1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大多数院校审计专业的实训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课程实训教学安排上没有系统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衔接性,致使实训内容之间存在重复和缺漏的现象;同时实训课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实训资料简单过时,与现代审计技术极不配套。这些都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校内实训教学内容较少

审计专业对审计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各高校校内实训都存在实训内容少的问题。目前校内实训主要有手工审计模拟实训和审计软件模拟实训两种方式,其中手工模拟实训需要大量的企业真实账证及报表等作为实训资料,而学校能够取得的实训资料通常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至两套会计业务,会计期间也较短,一般仅为一个月。而企业真实会计业务往往复杂得多,舞弊手段也千变万化。而在审计软件模拟实训中,教师往往只对软件功能进行介绍,重视学生对软件的操作,忽视运用软件进行审计的教学。学校实训教学内容少,主要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审计实训资料的获取具有一定难度。审计资料一般需要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全部财务资料,但企业往往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等原因,不愿为学校提供完整的财务资料。从企业获取的财务资料还要经过老师的筛选、补充,要保证资料连续、相关以及数据的勾稽关系,难度很大。其次,高校实训教学研究及开发能力不足。实训过程中收集审计资料要通过审计软件平台提供给学生操作,需要建立数据模型。而当前的审计教师实践经验普通不足,很难为审计实训教学提出有力的教学研究、开发和实施的技术支持。最后,高校的审计专业实训教学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校对审计专业实训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起步软晚,要改善实训教学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

1.3校外审计实训效果甚微

到实习基地进行校外实训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审计工作环境,掌握审计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将审计校外实训列入教学计划,并且制定了相关实施制度和考核方案。但从效果上看,审计专业的校外实训与预期普通相差甚远,多数只是流于形式。主要由于学生对校外实训不重视,不能真正参与实习单位实际操作。加之校外实训基地一般较为分散,指导老师很难系统地指导和参与整实习过程。部分实习单位出于项目保密原因或者项目规模大、时间长,以及学生自身能力能的原因,不愿将学生安排到主要业务岗位,使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审计操作,无法了解审计过程,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有部分实习单位规模过小,相关资料不全,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配合相对较好的实习单位,也只是为学生提供岗位和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效果不容乐观。

1.4教师的实训能力欠缺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与理论教学不同,教训教学要求老师即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精通审计实务、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又要有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审计属于新兴专业,目前多数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没有从事过审计工作,不熟悉审计工作的实际运作,又缺乏必要的调研,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很难真正指导学生,不能深入分析、挖掘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导致审计专业实训教学效果欠佳,达不到预期目标。总体上看,真正具备一套完整的现代审计理论体系并具有实践经验的审计教师还十分缺乏。

2审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优化

审计专业实训教学要始终体现审计活动的特点,将实训教学和审计实践联系起来,实现实训体系的仿真性优化。

2.1构建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

学校应根据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制定审计专业实训课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以“即巩固理论知识,又增加实际能力”为基本原则,建立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课程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注重前沿审计技术的吸收和运用,将综合案例分析、各课程的同步实训与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基地实训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从知识结构到实践能力全面合格的审计人员。实训中增加设计性内容,增加仿真内容比重。在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深度方面,除了基本审计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处理,如资产评估、风险的评价和控制等等;广度方面,不仅局限于审计专业知识,还应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企业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针对实际状况的设计性实训教学内容,例如,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模拟审计,让学生亲自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最终完成审计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优化方案;对具体企业,根据实际管理和财务状况确定内部审计重点,执行内部审计等。这些研究性实训内容的加入,使教学内容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实际审计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认为实训只是简单的验证性练习的错误观点,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参与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实训内容的设置必须以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去体会真实审计环境。适当加大实训学时的比重,但是不可过多的强调实践学时而忽略理论教育,加强对学生实训课程的考核,提高学生对仿真实训课的重视程度。考核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审计过程的理解和处理过程是否合理、正确。

2.2改善校内、外仿真实践环境

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审计仿真实验室进行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当务之急。仿真实训过程可以简单再现的真实场景,这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有很多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无论从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还是关于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企业都可以使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另外,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是解决实训内容缺乏的渠道之一。校内实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仿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复杂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仿真实训结束后,深入事务所和企业进行校外实训还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外实训环节,可以进一步巩固仿真实验的效果,同时在校外实训中也可以更好理解实际审计过程。同时在实训中可以请企业相关人员向学生介绍实际操作各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亦可让学生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增加感性认识。在校外实训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要与实习单位充分沟通,使实训落到实处。

2.3提升实训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审计理论知识范文第8篇

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相对独立,把前后连续、相互影响的审计过程拆成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与实际审计工作相差甚远。教学形式基本上是理论教学中穿插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单个审计理论,但无法深入到专业判断层面,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的划分等都无法融入实践中。审计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内实训、顶岗实训等,而这些实践内容的开展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基地。但是,适合高职院校审计课程的实践教材非常少,常见的案例教材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现实需求相脱离。同时,由于涉及经济秘密和法律责任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构很少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即使允许去实习,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实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其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与学科型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同样在教师素质的要求上也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但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大多是出了校门就进校门,虽学历较高,却从未参加过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并且普遍存在知识面过窄、上课照本宣科、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问题,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较差,从而形成教师不愿意承担审计课程教学、学生不愿意上审计课的局面。

二、改进高职审计教学的措施

(一)把握理论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实审计案例库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的审计教学,应与本科层次教学要求有所区别。首先,应理清审计教学的理论内容。审计课程的知识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审计理论知识,二是拓展性知识。前者应该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应该考虑到理论讲解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取和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弄懂和理解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社会审计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在讲解相关案例时,穿插一些与此相关的名人轶事,配合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教学效果会更好。对于拓展性知识,教师只要做简单介绍即可,主要让学生自学此部分的内容。其次,应改变单向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前面提到的案例教学法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甚至可以尝试互动教学。例如,选取某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事先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自己上台讲课,使他们充分参与,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最后,应搜集相关案例,充实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审计理论有非常好的效果,但目前的审计案例教学研究开展得很少。一方面是由于案例研究起步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案例质量和数量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应与高校合作,组织审计案例库的建设。

(二)完善实践教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审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审计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训、专业实训和校外实训。其中,课堂实训和专业实训主要在校内进行,课堂实训是以一个教学单元或项目展开实训,专业实训则是一种综合实训。这两项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实践教材密切相关。好的实践教材融合了教师经验的积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的审计实践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在内容设计上多是以单个教学单元开展的课堂实训,学生无法了解一个完整、连续的审计工作过程。因此,在实践教材的开发上,除了设计单项课堂实训内容外,更要注重综合专业实训内容的设计,建议以某一企业(一般应为工业企业)为模板,使学生能够按照标准的审计程序(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运用职业判断开展各项工作,填写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审计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应以建立校内仿真审计实训室为主,借助专业的审计实训软件和配套教材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帮助,与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参与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中,使审计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