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建立扶贫工作机制。

根据安排,区审计局脱贫攻坚结对包保乡社区,该社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已死亡2户),2014年脱贫4户,2015年脱贫5户,2016年脱贫34户,2017年计划脱贫6户,计划脱贫人口18人,区审计局安排6名干部分别包保该6户。2017年8月底,根据省扶贫办要求,调整村级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区审计局安排7名干部共包保20户,其中:乡社区19户,独秀社区1户。

区审计局从建立机制入手,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建立包保制度。成立局脱贫攻坚指导组,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党组成员、科级干部、科员共同参与,形成全局包保机制。局所有帮扶责任人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原则,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帮扶村进行走访调研,与乡村干部、扶贫联络员共商扶贫对策,实行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到包干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扶贫联络制度。安排1名干部为扶贫工作联络员,负责与区扶贫办、区有关单位和结对帮扶村沟通联络,确保扶贫信息畅通,形成互动发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扶贫工作反馈制度。要求帮扶联络员、帮扶责任人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以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几年来,我局围绕产业扶贫项目、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医疗保障和子女就学等多次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因人因户精准施策。

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局帮扶责任人深入、独秀社区,调查走访贫困户,通过户口本、身份证、扶贫手册等资料核实贫困户家庭成员基础信息,察看扶贫对象居住环境、家庭财务,通过交心谈心,全面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收入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对贫困户住房、收入来源、支出情况、饮水安全、交通出行、享受惠农政策等情况进行了详实调查登记,同时拍摄照片,确保情况清、底子明、数据准;二是精准找出致贫原因。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贫困户因身体或智力残疾、重病、慢性病、身体衰老及失去劳动能力等因素致贫。只有找准贫困原因,精准把脉,才能找到治贫之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办法;三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出问题,分类施策,因地因户制宜,尊重民意,一户一策,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与贫困户共同商议制定个性化年度扶贫计划,采取帮扶措施。

三、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多元化扶贫。

区审计局利用部门资源优势,坚持把引进社会力量帮扶作为提高结对共建实效的有效途径,推动结对共建向纵深发展。协调区财政局,帮助社区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支持村级道路建设;协调区残联,为视力障碍贫困户争取盲杖;协调区卫计委、医保局、退伍军人事务局,为因病贫困户争取医疗费用报销;协调区教体局,为贫困户家庭学生申请助学金;协调区农业农村局,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协调区人社局,帮助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

区审计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灾后重建等活动开展,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工作调研、志愿服务、慰问帮扶等活动。截至目前,区审计局在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帮扶资金6万余元,支持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送钱物逾3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贫困户曹传香、方友政解决医疗费用;资助贫困户朱立新女儿上大学,为坐轮椅贫困户任祥斌送去收音机,逢年过节全局帮扶责任人带上礼品逐一登门慰问,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温暖送到每一个困难户的心坎、家中,使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好处。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援助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援助资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结合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援助资金和物资是指省为帮助我省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援助的资金和物资。包括省本级和省14个对口帮扶市(企业)援助我省1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和物资。

二、省本级援助资金的项目计划由和两省对口帮扶承办部门双方研究确定。由省扶贫办根据援省本级资金总额提出安排建议,经与省经合办研究初定后,由省经合办报省政府审批确定。省各帮扶市(企业)帮扶资金的项目计划由对口市(企业)和对口县政府及扶贫部门研究确定。确定的资金项目计划年初报州(地、市)、县扶贫办备案。

三、援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扶持对象:按照贫困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主要扶持贫困乡村贫困群众调整结构、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扶贫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资金重点投向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异地扶贫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

四、援助物资的分配和管理:省本级援助物资由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商对口帮扶部门确定。省各帮扶市(企业)帮扶的物资由被帮扶县扶贫部门统一分配。物资分配要以贫困村的贫困户为受益对象,做好物资的登记、造册、公示、入帐、备案等工作。

第二章援资金项目申报

五、申报条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的项目。

六、申报程序:援省本级项目按双方协商确定的项目内容,由项目实施县根据省扶贫办安排的项目要求,提出建设方案,由省扶贫办组织项目审查论证。各扶贫工作重点县向省级扶贫办申报;省对口市(企业)帮扶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项目在项目遴选的基础上,由各对口县与省对口帮扶市(企业)共同研究确定。

第三章援资金项目审批

七、审批权限:省本级援助资金项目由省扶贫办公室根据两省确定的援助资金计划和投向负责初审,并商省经合办同意后审批或根据双方研究确定的项目商省经合办同意后直接下达有关扶贫开发重点县;省对口市(企业)帮扶各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帮扶资金项目由各对口县与省对口帮扶市(企业)协商后审批。审批结果报州(地、市)、县扶贫办备案。

第四章援助资金的项目管理

八、援助资金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检查、验收到项目。

九、项目前期工作。省级管理的资金项目,项目建议书审批后,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扶贫办组织省级项目论证后批复。县级管理的资金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县上批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及时拨付资金,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拨付资金。

十、项目管理。项目可研批复下达后,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复的建设规模、内容及建设地点,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管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县扶贫办和有关业务部门应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质量。对实施的项目应建立标示牌。

十一、项目的后续管理。已检查验收的项目,由项目区受益群众及相关单位共同负责管护,并明确管护主体,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十二、项目的变更调整。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调整的,项目实施县须将变更调整原因及调整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额度、实施地点、实施单位等情况和新上项目的申报书向上一级扶贫办申报,按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限另行审批。

十三、对未经批准自行调整的项目,其资金由项目审批单位收回;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超过12个月未实施的,其资金由项目审批单位收回。

十四、项目档案管理。建立援助资金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应将项目申报至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按项目下达时间、项目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作为检查、验收、运行维护和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援助资金项目验收

十五、验收依据。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各级扶贫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项目资金文件和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申报文件等。

十六、验收条件。项目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下达项目的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

2、工程建设项目经试运行或技术检测,质量达到技术指标的;

3、项目计划、初步设计、扩大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有关图表、实施单位合同或实施责任书、初验报告、总结材料、财务决算和资金审计报告、管护措施等文件资料齐全的。

十七、验收程序。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对照项目计划和设计要求,组织自查和有关部门进行初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并写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申请验收。

十八、验收方法。采取听汇报、查对项目档案、实地查勘、走访受益群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

十九、验收权限。援助资金项目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实行分级验收。

省级验收:由省扶贫办或会同有关部门对省本级援助资金项目进行检查和验收。

县级验收:由县扶贫办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对县级审批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

二十、验收内容。1、项目批准计划任务的实施地点、完成时间、数量、质量;2、援助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3、项目的自筹资金及农民投工投劳情况;4、县级配套项目资金在项目实施中的到位情况;5、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6、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措施;7、有关文件资料、图表、财务档案、标牌、公示等情况。

二十一、验收标准。按项目批复的计划及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二十二、验收报告。由负责验收的单位对所验收的项目写出验收报告。项目实施县扶贫办每年须对本县实施的援项目执行情况写出总结报告,于年底前报省扶贫办。

二十三、验收工作经费。省级和县级验收经费分别在省本级援资金和各对口帮扶单位援助项目资金中适当安排。

第六章附则

二十四、援助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援助项目资金的,必须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因人为因素造成项目失败、质量低劣、项目资金损失的,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项目实施单位配合审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审计查处的扶贫资金案例看,由于扶贫资金涉及面广、项目多、布局分散、监管难度大,因此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加强监管和整改。

(一)扶贫资金长期滞留、闲置

案例1:因农户搬迁意愿发生变化、村镇规划调整、项目建设用地难以落实等原因,至2016年9月底,某县2012年至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951.3万元财政资金闲置2年以上。

案例2:由于资金统筹整合不到位、部分资金分配审批时间过长、部分项目推进较慢未满足支付条件等,截至2016年6月25日,某省三个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888.7万元闲置1年以上。

(二)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存在挪用套取或违规使用现象

案例1:2013年至2016年,某县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2个单位通过虚报种植面积、虚报工程量等方式,套取扶贫贷款贴息等财政补助资金156.64万元。

案例2:2012年至2014年,某县扶贫开发中心、教育体育科技局审核把关和监管不严格,致使部分学校、学生违规申领雨露计划补助资金71.88万元。

案例3: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某县将345.92万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用于博物馆和广场建设。

(三)扶贫项目推进缓慢

案例1:201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下发通知,在6个省区组织实施“宽带乡村”试点工程(一期),项目实施期为2014年至2016年,要求到2015年实现95%以上行政村通光缆、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30%。由于某省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及审批耗时较长,截至2016年6月底工程未开工,44个子项目尚处在初步设计阶段。

案例2:2012年11月,某县将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用于名特优鱼类繁育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计划于2013年11月建成。由于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主管部门工作推进缓慢等,截至2016年6月25日,该项目仍未建成运营。

(四)决策失误、管理不当

案例1:2013年至2015年,某省13个县的生猪养殖项目等25个产业扶贫项目,因县扶贫、财政等部门立项研究不充分、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种植养殖物被变卖或死亡,663.28万元扶贫资金未达到预期效益。

案例2:2014年至2015年,某县共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个,计划帮扶3229个贫困户脱贫。至2016年9月,实际完成投资3592.29万元,由于部分项目未实现与具体帮扶对象有效对接、项目建设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实际仅对接245户帮扶贫困户,且均未实现脱贫目标。

(五)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

案例1:2011年至2015年,某省财政预算安排扶贫小额贷款贴息3.25亿元,在14个县开展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底,14个试点县均未发生扶贫小额贷款贴息业务,试点工作未能推开。

案例2:2015年,某省安排5个县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已核准的68个光伏电站计划于2015年底前建设完成。截至2016年5月底,由于土地落实不到位等,4个项目尚未开工建设,17个已开工项目尚未建成。

案例3:某县违规认定扶贫对象,审计发现,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

二、加强扶贫资金审计,助力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扶贫项目跟踪审计,保障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深刻把握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扶贫项目立项审批、资金拨付、扶贫资金投入使用等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重大问题,保证扶贫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审计机关要与当地扶贫、财政、发改等部门充分沟通,掌握基本情况、资金总量、重大项目及投资情况,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审计全覆盖,做到审计监督“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加强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与财政审计等其他专项审计的衔接配合,其他审计中发现的涉及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方面的问题,跟踪审计报告中要及时、充分反映,发挥审计合力。审计人员要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勘查测量扶贫工程建设情况,核实扶贫资金到户情况,准确掌握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揭露违法违纪问题。持续关注扶贫进度安排、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落地、扶贫人力调配和扶贫推进实施等,完善脱贫攻坚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制度,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地生根,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二)着力监督检查扶贫资金绩效,提升扶贫资金管理水平

要将绩效理念贯穿扶贫审计全过程,循着资金流向,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一直追踪到项目和个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在对扶贫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后,重点抽查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村级道路畅通、生态建设、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实施情况,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了解扶贫项目实施后,是否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扶贫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项目实施后群众是否满意,重点揭露脱离实际、盲目决策,以及后续管护缺失等原因导致扶贫项目建成后废弃闲置,造成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等突出问题,促进扶贫重点项目发挥实效。

(三)创新扶贫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聚合效应

改革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支持贫困县搭建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平台,推动解决财政支持贫困县资金条块分割、上级管得过死、贫困h主体责任与相应资金自不匹配等问题,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关注贫困县政府是否围绕本县突出问题,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把扶贫项目与各类项目工程、政策试点安排统筹协调推进,把扶贫开发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科学融合,提高脱贫攻坚的整体效益。

(四)强化扶贫审计整改落实,保障扶贫开发成效精准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做好我镇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全年扶贫计划,结合本镇实际,做到目标明确,认识清醒。紧紧围绕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两大目标,认真组织实施项目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工作,认真安排部署我镇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的具体任务落到实处,并将扶贫计划分解下达至各村,达到统一镇村干部及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认识,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陕南移民搬迁

1、分散安置全面完成。一是2013年度搬迁户顺利通过各级验收,镇扶贫办按时兑付了建房补助资金。二是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陕南移民搬迁的政策要求,在认真甄别移民搬迁对象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年度分散安置5户,并跟踪督促农户建房,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协调解决农户建房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建房任务按时限按标准完成,截止目前,5户搬迁户住房均以达标入住。

2、集中安置有序开展。根据县委、政府关于我镇2015年集中安置点项目工作安排,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要求,经过村、镇、县多层多次会议研究决定,在任家院村小沟门修建特困户安置点一处,用以安置铁厂坝组、毛坪子组50户特困群众。确定建设任务后,成立了安置点建设领导小组,内业、外业组迅速行动,征地、各项审批手续申办、招投标等工作有序进行,争取年内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明年春正式动工建设。

(二)整村推进

一是2013年度项目通过县办验收,完成资金兑付。二是结合项目村____村实际情况,在巩固去年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年度项目规划,并按计划实施。1、产业发展上:继续壮大袋料香菇、魔芋栽植的发展规模,大力支持猪苓栽植户;继续壮大乌鸡养殖发展规模。截止目前,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的60%。2、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组户路硬化300米,维修马鞍子平板桥一座。3、整合____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加大力度改善人居环境,美化街道,治理污染,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 小额贴息贷款

积极组织实施2014年扶贫贴息贷款调查摸底及审核工作,对贴息贷款扶贫到户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签注意见、镇组织人员逐户核查审定后上报,切实发挥了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四)农户能力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新一轮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抓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及信息录入工作。我镇在核实原有贫困对象的基础上,调查新增对象,建立完善新指标体系下的贫困户、贫困村的动态监管。全镇共精准识别出困户591户1593人,并制定了帮扶机制,详实掌握全镇农村贫困现状,实现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确保了对象精准、数据精准、措施精实。同时,对所有贫困户进行了信息录入工作,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争取更多扶贫项目提供了准确依据。二是扎实推进“雨露计划” 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户能力建设。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劳务输出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镇参加“雨露计划”技能培训5人,劳务输出达800余人。三是举办了6次农村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计365人次。四是认真调查统计了贫困家庭参加高考的学生情况,完成了3名贫困大学生补助。

(五)驻村联户及社会扶贫工作

根据汉扶发〔2014〕5号,县委、政府《关于选派干部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通知》(略办字〔2014〕58号)要求,开展了干部驻村联户工作。为扎实做好干部联户扶贫工作,镇上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以镇领导干部每人包扶2-3户,一般干部每人包扶3-4户,村党支部成员每人帮扶3-4户的方式,进行逐层结对,逐户帮扶。全镇机关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558户1593人,实现了贫困帮扶全覆盖。

我镇积极联系6个帮扶部门,多方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切实发挥项目、资金的集聚效应。其中,是教育局投资100万为____小学修建操场,购买了体育器材,县委农工部对于____村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美丽乡村项目给予了资金和建设上的大力支持,县司法局对娘娘坝村村

委会建设和人饮工程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并直接投入资金5万元完成了村级活动场所的尾欠工程。其他帮扶单位也开展了有效地帮扶活动。(六)扶贫资金管理

自去年涉农资金清理清查后,我镇及时汲取经验教训,在扶贫资金管理上强化监管,保证扶贫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严格按照《略阳县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略阳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的规定,采取“镇设专户、镇建专帐,封闭运行,县级报帐、财政决算、专项审计”的模式,在资金运行上严格遵守“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帐核算”要求,建立完整的项目资金台帐,同时接受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在资金使用环节,坚持项目资金公告制、县级报帐制,资金拨付 “334”方式,实行项目责任追究制,责任制,专项资金审计制。

(七)其他扶贫工作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稳定增加收入为主要任务,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确保全面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脱贫攻坚审计工作

认真履行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或安排,进一步统筹审计资源,以政策落实为主线,以资金、项目为抓手,有目标、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扶贫审计工作,重点关注扶贫政策措施落地情况、扶贫项目实施及效益情况、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推动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二)“双包”工作

1.单位包村工作

2020年我局帮扶村仍为翁墩乡村和金星村,结合两村实际,认真研究包村工作,定期听取驻村工作队汇报,研究完善帮扶计划,推进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全年到帮扶村调研不少于4次,加大资金、项目、信息、技术支持,协助、指导两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一定的帮扶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两村进一步壮大集体收入,夯实基层基础,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加强党建引领扶贫,局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干部要帮助指导两村村“两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系列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素养,推动形成村内事务民主决策、规范办理、科学管理的自治新格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积极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指导和帮助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思路,找出一条稳定的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协助村“两委”用好定点帮扶政策,落实定点扶贫资金,帮助两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优势产业。

2.干部包户工作

我局现有22名帮扶包保干部,包保户涉及翁墩乡村58户、金星村24户,共计82户。一是要强化政策宣传。各帮扶责任人要积极入户宣传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导贫困户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克服“等、靠、要”思想,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各帮扶责任人要严格执行结对帮扶制度,每月不少于1次入户走访或电话随访,按照“一户一方案、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总体要求,围绕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扶贫困户致富为目标,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三是协助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各帮扶责任人要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通过小额贴息信贷、专项资金扶持等形式扶持产业,增加收入,巩固提升稳定脱贫效果。四是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在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脱贫的信心。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上来,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局一把手对全局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亲自安排部署工作,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各帮扶责任人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确保圆满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工作。

(二)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各股室、二级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扶持;各帮扶责任人要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分析解决存在问题,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积极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目标任务

(一)扶贫开发工作:建成国家统一的精准式扶贫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系统;争取到位各类扶贫资金1681470万元,其中,行业财政扶贫资金204951万元,专项财政扶贫资金4198万元,定点帮扶资金300万元;完成1.65万人脱贫解困和1000人劳务扶贫培训;完成13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5个公益金试点项目、1个洪灾灾区财政扶贫项目、4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和“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争取启动实施2个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强化31个村级扶贫互助社管理,争取入社农户达到3000户,资产超740万元,资金周转率不低于200%,资金使用率不低于80%。

(二)移民工作:完成扩迁移民40人的搬迁和生产安置;基本完成航电移民生产安置项目实施工作;完成乐园水库农村移民安置年度任务;完成、航电、航电移民专项设施建设扫尾工作,实现移民投资13400万元,其中,农村移民搬迁和生产安置投资9800万元,专项工程项目投资3600万元;配合开展、航电移民投资调概工作;争取移民后扶项目资金300万元,移民技能培训150人。

二、工作重点

(一)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和移民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强发展能力

1.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完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机制。按照国家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扎实做好我县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统一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动态管理。贫困人口识别实行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在省、市扶贫移民局定点联系的五龙镇大树村、东青镇东明村和雍河乡乐园村开展试点后,在全县全面推行。完善干部帮扶机制。建立县级部门和乡镇帮扶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的帮扶体系,确保一个贫困村有一支帮扶工作队,一户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干部结对帮扶。完善脱贫措施。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在摸清贫困户家庭现状基础上,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制定家庭脱贫规划,为其找准并培育一个致富项目。探索建立扶贫资金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使贫困农户从扶贫项目中受益。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全年实现脱贫解困1.65万人。

2.科学规划和实施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严格组织实施去年规划的3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5个公益金试点项目、1个洪灾灾区财政扶贫项目、4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新(观)、龙(王)、(雍)河”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今年实施的整村推进、连片扶贫等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按程序报批后认真组织实施,提高项目实效性。

3.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定点帮扶规划,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1个央企等11个省级部门、20个市级部门和118个县级部门对全县140个重点贫困村定点帮扶力度,争取全年到位帮扶资金300万元。加强与省外资中心、扶贫基金会的合作协调力度,争取国际扶贫项目落户我县,组织开展国际减贫培训考察团来苍考察活动。积极推介一批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引导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家爱心捐赠,探索建立“结对认亲、爱心帮扶”社会扶贫帮扶平台。

4.合力攻坚推进行业扶贫。按照“六进农家”要求,大力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行业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五位一体”综合治贫方式,聚合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合力攻坚。充分发挥县扶贫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职能,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例会,通报工作进度,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县级各有关行业部门要按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积极争取到位更多项目和资金投放到贫困地区,切实改善贫困村组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支持力度,切实做好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和体育、社会保障等工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年争取实现各类投资1681470万元,其中,争取省以上财政投入209149万元。

5.完善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大对贫困农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的金融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对31个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规范管理,争取入社农户达到3000户,资产超740万元,资金周转率不低于200%,资金使用率不低于80%,争取省奖励资金20万元。积极争取进一步扩大扶贫帖息贷款额度,增加扶贫帖息贷款规模。

6.完善移民安置规划。严格审定移民扩迁对象,及时编制乐园水库移民生产安置实施规划,认真组织抓好航电移民生产安置项目实施工作。围绕移民“稳得住,能发展”目标,以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政策为导向,组织编制、航电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7.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对贫困人口和移民的培训力度,通过竞争比选方式确定定点培训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培训工种,通过收取保证金方式,加大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监管和考核力度,突出培训实效,增强培训对象脱贫致富的能力。全年完成扶贫培训和移民培训1150人。

(二)严格项目管理,提高扶贫移民项目管理水平,增强项目效益

8.改革资金分配方式。将扶贫项目和资金重点向我县北部贫困山区、边远乡镇和移民库区倾斜,使项目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通过以奖代补、竞争比选等方式分配,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移民安置项目资金严格按审批方案和概(预)算执行,生产安置性资金打卡直发到村组集体或农户。

9.规范项目审批程序。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实行“村规划、乡镇审核、县扶贫移民和财政等县级部门组成的专家团评审、县政府审批、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的管理体制,搞好项目规划报批和备案。移民项目规划,按照既定审批权限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10.强化项目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单位监管主体责任,建立起建设单位、受益群众、县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不同监督主体在项目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实行每月工作通报制以及扶贫项目县、乡镇、村三级公示公告制。

11.抓好项目检查验收。坚持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席会成员单位参与项目检查验收的工作机制,将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加强项目实施的检查验收,着重检查项目的竞争性谈判、管理制度、资金拨付、项目调整、制度执行、项目建设规模及时限、运行状况、后续维护等内容。

12.规范项目资金拨付。认真贯彻《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专户管理。移民资金严格按照《省大中型水库移民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封闭运行。

13.强化项目跟踪审计。改变过去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介入、事中跟踪、事后审计的全过程管理,加大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移民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扶贫移民资金使用安全。配合国家审计署做好扶贫项目审计工作。

14.加强项目后续管护。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原则,明晰项目建设移交后的管护责任,将扶贫项目后续管护责任落实给农户和项目所在的村委会,将移民专项项目后续管理责任落实到县级部门或项目所在的乡镇或村组,最大限度的发挥扶贫资金和移民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强化组织保障,全力营造扶贫移民良好工作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15.完善目标考核体系。继续实行扶贫移民工作专项考核、专项奖励,并按照文件规定,提高在党政综合目标考核中的分值。将县级部门联挂村的扶贫解困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乡镇和县级部门的双向考核范围。落实县级部门和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将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县级部门,完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强化扶贫移民工作督查督办和定期通报。

1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对各级扶贫移民工作干部新思维、新政策、新技能的培训。举办扶贫攻坚培训班和移民政策培训班,强化对乡镇、村、组扶贫移民一线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培训,重点围绕扶贫移民政策、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管理,开展扶贫移民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移民专干和村组干部对扶贫移民政策理解、实践运用的能力和项目规划和实施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乡镇扶贫移民工作机构,建立扶贫移民工作系统干部qq群,在群上经常性开展工作交流和业务指导。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坦白说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各个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将扶贫这项工作做好。审计机关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如何在新时期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全力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审计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分析

2.1认真贯彻基本方略

2015年12月15日,“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会召开,会上扶贫办主任刘永福表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就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项基本方略的实施,变革了现有的扶贫思路和方式,更为形象地来说,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就是将“输血”转变为“造血”,来实现贫困地区的自主脱贫。以往扶贫项目的重点放在了GDP的增长上,现在要转变为注重脱贫的成效,也就是说要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前文我们提到了精准扶贫政策主要涵盖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其中六个精准包括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包括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2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方案

按照《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和《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进度安排,不断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深入推进“五个一批”,扎实开展十大扶贫行动,深化社会参与扶贫,实施好“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瞄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困难的地方、最贫困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解决深度贫困摆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还要建立扶贫项目资金整合和监管机制。抓紧出台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具体意见,把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防止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3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3.1是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在此背景下,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审计部门作为重要的基层职能机构,要深入分析新常态,深化审计重点,强化跟踪审计精准扶贫等重大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将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效性[1]。在新常态的新要求下,要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3.2是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开放、绿色、共享、协调,这些是新常态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就要根据这些理念,本着解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遵循以人为本,践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开创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局面,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十三五”时期,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收关期,扶贫攻坚应取得阶段性成果。所以,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贯彻统筹分配、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3.3是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的保障

从顶层设计来看,精准扶贫是一项较为全面的政策,也被称为“点穴式”扶贫,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五个坚持”等多个层面。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在于解决扶贫中的难题,突破以往扶贫的瓶颈,将扶贫具体落实到特定的困难地区、特定的困难群众中。审计机关的工作就是要及时跟进产业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帮扶跟进机制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只有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显著提升,才能保障整个扶贫工作成效,帮助真正贫困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4强化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策略分析

4.1完善精准扶贫审计新机制

在新形势下,精准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时效性,这就需要完善审计新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审计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规划部署,对审计项目的思路、重点、方法进行细化,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有效落实;二是要提高审计整合工作的协调性,精准扶贫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开展跟踪审计时要准保把握扶贫地区的优劣势,实现审计工作的多维度融合,针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实现,要做好及时沟通与协调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强化跟踪审计监督效能;三是全面梳理、总结、分析审计工作的经验,以及相关的工作情况,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转变跟踪审计理念及审计方式,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2加强高素质、高水平審计队伍的建设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离不开审计队伍的支持,审计人员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审计的职业化水平,引进新的技术方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积极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具体来说,审计队伍的建设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审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为基本标准,构建能上能下的任用机制,确保干部能够正确引导审计工作。二是加强职业化建设,优化审计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需要进一步加快审计职业化建设。审计工作其实是一项涉及学科很广的工作,包括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做好审计工作,所以针对在职人员,必须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三是坚持依法文明审计,加强审计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审慎客观,文明规范,取信于群众、社会、党和政府。四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管理系统,高度重视跟踪审计过程中关联数据的分析,有机整合数据分析与实地审计工作,以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有效提升审计水平。

4.3加强精准扶贫的跟踪审计监管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结果应做到及时报告、依法公开,让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情况,可以利用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平台来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尤其是对政策不落实,或是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应重点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信息,加强精准扶贫的跟踪审计监管,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5结语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入研究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做好审计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完善审计新机制、加强审计人才培养、加强审计监管等措施,希望论文所分析的内容能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长远谋事,朴实做事,科学办事”的理念,抓住“三送”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的契机,着力提升贫困村和移民后扶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当先锋,在建设生态文明村上作贡献。

二、总体目标

大力加强贫困村和移民后扶村基础设施、生态文明、文教医卫、基层组织和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建设,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提高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村和移民后扶村的“造血”功能,全面提高贫困农民和水库移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全县贫困村和移民后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减少10%。通过解决贫困村和移民后扶村基础设施差、群众收入低、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实现稳定扶持发展,把贫困村和移民后扶村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具体工作

(一)切实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确定工作对象及扶持保障。重点是全县6个扶贫开发重点镇,25个省级扶持贫困村,这25个省级扶持贫困村是历市镇的车步村,老城镇的丁坊村、下池村、里布村,岿美山镇的羊陂村,天九镇的五户村、新垇村、陈坑村、洋田村,龙塘镇的桥下村、桐坑村、湖江村,鹅公镇的水邦村、瑶田村、岸口村、柱石村、白沙村、留輋村、新村村,岭北镇的大屋村、中湖村、大坝村、南丰村、枧下村、龙头村。原则上确保每个贫困村五年扶持资金达到50万元,分年到位。二是编制扶贫开发规划。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在五月底前完成上报。编制好贫困村“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扶贫开发规划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重点确保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及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的项目。三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扶贫和移民部门要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作为安排下一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的依据。四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加强贫困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发展整村推进成果。五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抓好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大力推行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农民知识化。六是实施并完成好年扶贫资金项目,扶贫项目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做好扶贫项目与农业科技园规划建设的衔接,位于县农业科技园规划区内的贫困村的扶贫项目安排要符合县农业科技园的发展规划。有关镇村要积极支持配合实施好扶贫项目。

(二)扎实有效做好移民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政策核减水库移民直补人口,全面核准水库移民直补人口。二是切实做好移民后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严格执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发放规定,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移民个人帐户。三是以确保移民和相关影响人口受益为标准,在尊重移民意愿基础上抓好移民项目申报。移民后扶资金要重点投向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移民安置区的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四是抓好一个移民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全县后扶村的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推动移民安置区科学和谐发展。五是重视做好移民工作。把移民工作与“三送”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每个移民户均有一名干部结对帮扶。认真受理移民诉求,及时掌握移民动态,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移民安置区的和谐稳定。各镇要在5月底前把相关干部结对帮扶移民户的名单报县扶贫和移民办。

(三)大力发展扶贫新产业

一是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推行产业集聚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增收渠道,积极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期末,每个贫困村均要建立1个有较稳定收入来源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贫困乡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充分用好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支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民产业增收。二是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带动,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化。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扶贫主导产业,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加大对贫困村科技元素的注入,建设2个科技扶贫示范村。

(四)努力提高“雨露计划”培训质量

一是认真组织转移培训。各镇要认真抓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的招生工作,确保完成300名培训转移任务。扶贫部门要按照“四整合”农民培训工作模式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监督管理,指导督促培训基地按要求组织实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效能,按照“符合实际、有利就业”的要求科学设置培训专业,采取订单培训、校企联训等形式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抓好贫困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技能和学历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村每年选送一名贫困子女完成中专学历培养。二是努力提高转移培训成效。扶贫部门要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用工单位、培训基地之间的联系合作,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培训基地与用工单位要签订培训就业合同,提高转移就业率。县工业园要向培训基地提供用工需求的工种,做好校企有效对接,解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五)大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扶贫工作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单位定点扶贫。加大县直、驻县单位参与定点扶贫的力度。定点扶贫工作要与“三送”工作结合起来,在贫困村开展“三送”活动的县直、驻县单位,就是定点帮扶单位,“三送”工作组就是扶贫工作组。各帮扶单位要把定点帮扶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重要内容,每年实实在在为贫困村办好事、办实事。派出单位要从政治、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定点扶贫干部。二是以“两个全覆盖”(帮扶活动的干部覆盖县镇两级全体干部,所帮扶的贫困户覆盖全县的所有贫困户)扎实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各镇、县直各单位要在我县“三送”活动中建立结对联户全覆盖制度,进一步扩大“三送”成果,拓展“三送”工作内容,把结对帮扶贫困户列为“三送”活动的重点。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要按结对联户全覆盖制度的要求完成好各项任务;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要根据帮扶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订帮扶计划,每月至少2次服务,从帮理清思路、帮资金技术、帮发展产业、帮培训转移、帮增加收入、帮移风易俗等方面,给结对户提供帮助,增加收入;参与帮扶的干部每人至少要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各镇、各单位要对干部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帮扶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年内要对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拓宽社会扶贫渠道。鼓励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努力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利”的发展格局;积极创新爱心人士捐赠工作机制,努力搭建受捐平台,为爱心人士和贫困户之间的帮扶活动牵好线、搭好桥。积极利用“扶贫基金会”、“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等途径,争取多方面的扶贫资源帮助实施扶贫开发。

(六)以新理念建设好贫困村、后扶村新社区

一是在全县25个贫困村和36个移民后扶村中选择2个贫困村和2个移民后扶村分别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并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二是建设好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和2个移民后扶示范村,把整村推进示范村和水库移民后扶示范村按“居住社区化、产业集聚化、资产资本化、土地集约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生态化”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来建设。三是积极引导贫困村、移民后扶村群众树立“居住进社区”的理念,按照“撤并远小自然村,保留大村中心村,拆平空心村返耕”的思路,把分散居住在偏远山区、河滩低洼地,“空心村”等地方农户吸引新规划的中心村集中建房。

(七)不断提高扶贫和移民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严格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坚持财政报账制度,严格实行扶贫和移民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继续执行和完善扶贫项目三级申报、项目责任、项目验收等十项管理制度。完善《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县移民后扶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坚持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检查和审计,防止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二是规范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工程管理。要按规定实行公开招议标,项目工程预算由财政部门审核,项目工程决算由审计部门出具。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要加强监督,财政部门要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项目预算审核报告,以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审计部门要现场勘查每个项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项目审计报告,以确保项目资金按期拨付,纪检监察部门要指导规范扶贫和移民项目实施和管理。

四、保障措施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1、综合室

协助办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机关事务、政务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组织文件起草;负责机关文秘、档案、,行政、接待、学习、人事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工作;检查督促办理支部、办公会议及领导决定的事项;党员管理工作;综合协调各股室开展好工作;拟定机关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编制年度扶贫计划,汇总编制上报扶贫事业计划和经费预算,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项目室(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

建立项目库;负责扶贫项目的选择、审批立项、上报和项目实施的检查监督;负责部门实施扶贫项目及其扶贫工程的协调审核监督:组织管理全区“整村推进”项目,移民工程、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上报审批、实施好项目,进行完工项目的检查验收和总结,起草本股室的文件、材料。实施好产业化开发扶贫项目;协调转出方、接收方和各种关系;监督检查项目的实施和落实情况;总结、推广经验、配合扶贫开发项目的检查验收,档案管理和有关情况总结。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任务。

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统筹计划、确定规模、组织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制定实施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任务。

3、社会扶贫

负责社会扶贫对应的工作,完成结对帮扶,和计划、实施、总结统计工作。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利用各种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协调我区31名处级领导、66个区属职能部门,分别对26个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千方百计地为包扶村引进项目筹集资金,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工作。同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

与老促会联合开展扶贫工作。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2015年5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晴隆县召开扶贫开发重点县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确定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一对一”结对帮扶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省联社高度重视,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动员国有企业结对帮扶贫困县推进整县脱贫的指导意见》的安排部署,立即采取行动,狠抓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以规划为引领

帮扶农户脱贫

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以来,省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到务川实地走访调研,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更是先后两次到务川,与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进行座谈,了解县情实际,制定帮扶措施。

在结对帮扶工作之初,省联社结对帮扶务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带队,到务川实地对接,围绕务川自治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五年全面小康战略规划,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精准扶贫要求、项目融资需求等内容,突出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与县委、县政府共同制订了《省联社帮扶务川自治县加快实现整县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9)》,按照“帮扶资金引领、信合贷款支持、部门资金整合、社会资金助力”的原则,确立帮扶目标、找准帮扶方式、细化帮扶措施、夯实帮扶保障,为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政策依据。

《省联社帮扶务川自治县加快实现整县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9)》明确,5年帮扶期内,省联社向务川捐赠资金不低于1.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事业、行政村“两室一校”、农户技能培训等事业发展;累计提供经济社会发展信贷资金不少于100亿元;24家县级农商行及联社结对帮扶务川24个贫困村,助推贫困村出列;争创农村金融信用县,改善县域金融诚信环境,争取更多金融政策和资源更好地服务务川扶贫开发。实现到2019年,帮助务川自治县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67个贫困村出列,2654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15年6月,省联社与务川自治县在贵阳召开第一期结对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建立干部互派机制,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实施双向挂职交流。当月,省联社从省联社党委驻遵义市党工委选派了一名业务骨干到务川联社挂职。10月,省联社选派了安顺审计中心副主任李永康到务川自治县委、县政府挂职,具体负责结对帮扶及金融精准扶贫相关工作;务川自治县拟选派一名副科级干部于2016年到省联社挂职交流锻炼。通过干部互派,增强工作对接联动,发挥驻地情况熟悉优势,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推进结对帮扶工作。

发展民生事业

扩大扶贫覆盖面

截至2015年末,省联社已划拨资金2000万元,分别用于9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10所乡镇卫生院救护车等医疗设备购置、15所乡镇中心完小及城区中学教学设备购置、1000户务川肉羊养殖农户的专业技能培训。接下来,省联社将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快推进务川自治县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建设。

按照帮扶计划,五年内,省联社将累计向务川投入不低于10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2015年以来,务川联社已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4.76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贷款3.6亿元,发放种养殖业贷款5.79亿元,发放城镇化建设贷款1.56亿元,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1亿元。

同时,务川联社结合结对帮扶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9月在全省农信社率先启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信息比对及完善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100余名信贷员走村串寨,深入全县117个行政村遍访贫困户,累计对全县26541户贫困农户中的16589户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评定了信用等级,授信总额达到9.5亿元。其中,对4980户贫困农户共计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18亿元,累计新投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54亿元,涉及农户2506户。

此外,围绕交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制约务川加快扶贫开发的瓶颈,《省联社帮扶务川自治县加快实现整县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9)》明确将务川通乡道路、学校、医院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年度信贷支持计划。2015年11月,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组织遵义县、红花岗、汇川、仁怀茅台农商行四家行社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信贷业务工作组,到务川指导开展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融资工作。

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还积极协调,在遵义市召开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与人民银行遵义中心支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需求、精准扶贫项目库中的贷款匹配相应金额的合意贷款规模等进行协调,争取人民银行的支持。截至目前,除务川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全县通乡公路建设2个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因医院建设调整立项规划及通乡公路建设未完成立项手续暂时搁置外,已完成务川县职业中学图书馆建设项目2400万元贷款、仡佬之源5A级景区祭祀板块建设项目2000万元贷款的发放工作,务川县第一中学三期工程建设项目融资1.2亿元正按照社团贷款管理程序申报组团发放。

启动结对帮扶

助推精准脱贫

2015年12月22日,省联社结对帮扶务川自治县大扶贫工作会议在务川召开,由省联社统一组织,遵义地区14家县(市、区)级联社(农商行)、除遵义外的8个地区所在地联社(农商行)共计24家行社到务川结对帮扶24个贫困村。启动仪式上,务川自治县向24家行社负责人颁发了脱贫攻坚工作顾问聘书。24家行社将按照省联社的部署,发挥各自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经验、推荐农业产业企业等优势,为结对贫困村发展出谋划策,介绍农业企业入驻,捐资办好民生实事,助推贫困村出列发展。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认真制定完善贫困村脱贫计划,结合新一轮扶贫工作规划,科学制定各贫困村的帮扶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做细做实精准扶贫试点村的发展规划。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驻村干部扶贫计划材料资料,提供参考,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驻村干部扶贫计划材料一

201x年县__局驻__镇魏x洲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在高家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今年下半年的艰苦奋斗,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此,现将工作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村,11个村,1100户,3020人。乡、村、组三级联动,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全部录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精心组织。

一是组建机构。乡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以乡委书记王xx任组长,班子成员、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__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由扶贫办主任负责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及今后的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检查、督查等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切实做好入户调查,表册填报,结对帮扶、政策解释、矛盾化解,夯实基础,助推发展等工作。二是制定方案。按照上级要求,结合__村本地实际,广泛征求党政机关,村组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经乡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__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三是精心部署。乡领导、各村委支书、主任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全乡上下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责任。四是认真培训。方案印发,范围控制后,我村支书主任与各村委支书、主任、扶贫办干部及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参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县对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和说明,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职责,细化了程序。对“三审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对入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特别是针对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登记表名词解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让每一名干部把政策吃准、吃透,吃深,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

为了扎实做好贫困户识别工作,宣传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相关政策。宣传建档立卡政策规定,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透,把要求讲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限度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热度,营造了优良的工作氛围。同时,在民主评议开始前,各村将申请表发放到每一户群众手中,重点告知申请条件和程序,通知召开群众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群众会时,我村干部反复宣讲相关政策。

(三)试点先行,创新机制。

按照省办确定的“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小组民主评议——村委会和驻村工作组审查公示——乡镇(街道)审核公示——县政府审定公告”5个步骤进行,我村干部与全乡各驻村干部、各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到现场观摩,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识别程序和步骤。民主评议会按照“宣传政策——解释评议办法——通过评议办法——贫困申请户发言(自诉贫困原因)——群众投票——监票、计票——当场公布票数”的程序进行,最后根据群众投票结果,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结合控制范围,确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我村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的要求,结合范围控制全面完成了贫困村识别和贫困户识别。

(四)严格程序、化解矛盾

我村严格按照省、市、县、乡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工作流程,认真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对因个别家族势力明显或其他原因选出的不符合条件的农户,驻村工作组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核实,坚决取缔;对民主评议结果持有异议的个别群众,负责做好调查核实和解释工作;对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全县通报。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程序执行严格、群众工作做细,杜绝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整个过程中,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未收到一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上访或信访。

(五)抢抓时间,录入微机。

参加完“全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培训会后,我村高度重视信息录入工作,一是及时召集__村挂村干部召开了信息录入工作培训会,并有针对性的对系统录入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培训。二是要求“两有三强”(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认识强)的干部专门从事录入工作。三是在信息录入改为网上更新后及时通知扶贫站干部蹲点县办修改更新,利用中午和晚上系统空闲时间加班录入。在有限的时间内,化的更新了__村贫困户信息数据,较好的完成了我县贫困户的信息录入,确保了贫困户信息的正确率和完整率。

三、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打算

我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村现有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工程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交通条件恶劣,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县、乡两级财政困难,又无村级集体经济,导致部分边远山区基本公共工程建设几乎是空白,从而造成了越贫穷,越落后的现状;二是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太多,经常失联无法核定其务工生活情况;受农村低保的影响,被调查农户也存在瞒报收入的现象;同时,由于部分贫困户因自身懒惰导致贫困,其他因病因灾致贫群众意见较大;三是受范围控制的限制,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不能实现全覆盖;同时,低保人口在个别村多于贫困人口;四是由于发改、住建、农业等干部职工较多的部门帮扶公路沿线的非贫困村,残联、妇联、科协等干部职工较少的单位帮扶两山偏远的贫困村,但贫困村的贫困户又远远多于非贫困村,导致无法达到“一帮一”结对帮扶的要求。

下步,我们将在继续完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制订帮扶措施,探索建立扶贫信息化系统。一是及时调整贫困村的联建部门,按照大单位大部门帮扶贫困村,小单位小部门帮扶非贫困村的方法,结合识别出的贫困户情况按照县级干部“一帮六”,科级干部“一帮五”,股级干部“一帮四”,一般干部“一帮三”的方法明确结对帮扶干部;二是严格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认真制定完善贫困村脱贫计划,结合新一轮扶贫工作规划,科学制定各贫困村的帮扶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做细做实精准扶贫试点村的发展规划。

驻村干部扶贫计划材料二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双联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双联村位于务川自治县浞水镇东北方,东与茅天镇接壤,西与浞水镇鹿池村接壤,南与浞水镇青茶村接壤,北与浞水镇鹿池村、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龙塘乡接壤。

双联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玉米、高粱、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核桃、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水源较少、辖区内无大江大河流过,个别地方人、畜饮水困难。

双联村是浞水镇十个村镇之一,共有人口3439人,耕地面积3795亩,现有干部7人,其中农村干部4人,共有5个党支部,4个自然村,14个行政组。其中桥地坪组是双联村政治、文化中心,田坝组、上茶组、双竹组以发展烤烟为主,水碗坪组以发展水果为主,化力组以发展核桃为主,且有金银花种植大户刘宋兵等,双联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双联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4个自然村,14个行政组,其中10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火烧岩、化力、屋基坪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1x年,期末农村人口3439人。调查扶贫对象为184户920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7%。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前进组、沙坡组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双联村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已经没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亦困难重重,双联村村级卫生室设备普遍简陋,药品不齐全,重大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双联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双联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双联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184户,贫困人口920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双联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双联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在田坝、水碗坪、双竹、上茶园、四合头5个组实施烤烟种植20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水碗坪组实施柑橘种植400亩;计划在水碗坪组实施金银花种植500亩,对种植大户刘宋兵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田坝、四合头等5个组的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金银花、柑橘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硬化青茶村至双联村村公所7公里通村道路,需投入资金880万元,同时修建鹿池村至双联村四合头组烟基路12公里,需投入资金220万元,可解决涉及14个组789户3439人的出行问题;计划实施硬化桥地坪组至田坝组3公里通组公路,需投入50万元,同时可解决涉及1个组92户403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扶贫办〔2014〕27号)和颍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颍扶贫办〔2014〕11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皖扶贫办〔2014〕27号)和颍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颍扶贫办〔2014〕11号)精神,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8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任务。

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与范围。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

2.建档立卡规模。按照上级要求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开展建档立卡。根据统计调查数据2013年底全镇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863人。

3.识别方法。采取规模控制,逐级分解。由镇将贫困人口识别规模分解到村居。贫困户识别要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

4.逐户调查登记。《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由镇政府按照上级扶贫部门的统一安排,负责组织各村有关人员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入户调查填写。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

镇政府分解建档贫困人口的规模。按照镇分解到的建档规模,在2013年贫困检测的基础上,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建档立卡规模分解到村居。此项工作在2014年5月15日前完成。

第二步:初选对象。各行政村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建档规模,在2013年贫困人口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依据农户申请情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政府审核。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镇扶贫户名单,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3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镇政府将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按照“统一识别、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的发展需求与实际,制定对贫困户的帮扶计划。此项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此项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扶贫手册》。此项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联网运行。省扶贫办将录入数据在全省试运行,并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苦户动态调整。此工作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三、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贫困村识别原则上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县贫困发生率,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行政村无固定性集体经济收入(或者固定性收入低)。

2.规模。按照省市县要求,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镇贫困村识别规模确定在3个村以内。

3.做法。按照镇分解的规模进行控制,将贫困村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村居。按照贫困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

4.登记内容。《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等七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人口、行政村数量等因素,在4月底前将贫困村规模分解到村。

第二步:初选对象。镇政府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6月2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贫困村由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和市、县、镇的单位及企业结对帮扶;非重点县(包括继续享受扶持政策的县)的贫困村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帮扶单位,落实结对帮扶措施。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登记表。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将《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网络运行。全省网络运行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全国网络运行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村信息动态管理。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四、贫困村建档立卡方法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主要用于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资金绩效管理考核、片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并为扶贫开发决策提供依据。《贫困县监测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帮扶情况和扶贫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监测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五、工作要求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主要工作成效

截止目前,2015年到位资金共计7870万元。其中:中省扶贫资金3240万(包含中省2014年第二批扶贫资金1066万);区本级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移民资金1630万元。

(一)全力实施扶贫攻坚。根据中省市扶贫工作新常态和新要求,坚持区委区政府“立足五大工程,政府托底救助,社会合力攻坚,包干脱贫减贫”的总体思路,编制了《__区2015-2018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规划》,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并挂图作战。落实了2015年工作任务,2015年扶贫攻坚的目标是:确保23个贫困村“脱帽”、14715人贫困人口脱贫。

(二)各项目有序推进。一是对全区2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和对建档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进行贴息,现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预算。二是区本级扶贫专项资金3000万元已经进入项目规划,可望在6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三是2014年10个村和青居团结村的扶贫项目设计预算已经完成,目前正等待领导审批后送财政评审。四是2500万财政扶贫资金和移民资金等待规划。其中移民资金1200万元,区本级财政扶贫资金1100万元,烂板桥村和天云寺200万元。五是劳务培训工作。2014年第二批中省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的66万元和第一批资金中由于一个培训学校中途退出结存的培训资金12万元,共计78万元。目前扶贫培训项目已在网上遴选公告,近期将对各报名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

一是以政府托底扶贫解决当前。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丧失劳动力、无生活来源、自身已无力脱贫的个别贫困人员在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改造、生活保障等方面实行托底,确保特困群众吃穿不愁、住房上学就医有保障。二是以产业技能扶贫解决长远。对贫困村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夯实基础、突出产业”要求做好“到村”规划,对贫困农户要按照“五个一”“六到户”要求做好“到户”规划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目前23个贫困村的规划已在各乡镇全面启动。三是社会参与合力攻坚克难。目前政协委员联系贫困村、贫困户,乡镇扶贫协会成立工作全面已启动,相关社会扶贫工作相继实施。四是落实包干减贫工作责任制。按照每个贫困对象一个责任人的要求,实行脱帽减贫任务包干制。每个乡镇安排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每个贫困村安排1个区级部门帮扶,每个贫困户安排1名机关干部帮助,做到扶贫解困全覆盖,帮扶对象不脱贫、责任主体不脱钩。出台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帮村、干部帮户的实施方案。五是建立扶贫开发考核机制。细化扶贫工作考核体系,建立“时间倒排、任务倒逼、定期督查”工作机制,出台了《__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对扶贫开发工作实行任务季报、定期督查、年终考核。

单位人员少,工作力量不够强,进度缓慢。2015年,扶贫移民项目资金过亿,项目实施村多面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任务重;全区移民人口在不断增加(现已超过1万人),三峡移民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双叉河水库开工实施,任务繁重时间紧。

根据《__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建议扶贫移民项目由乡镇负责实施,区扶贫移民局负责项目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与国家、省、市扶贫移民政策和重大项目对接,精心项目储备,做好沟通衔接,尽最大力量争取最多的项目资金。

2、全力组织好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基金等项目的实施。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扶贫标准;扶贫模式;扶贫机制

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农村扶贫对象由2007年的1479万人增至4007万人,增加了近1.6倍,占农村总人口的4.2%。这意味着今后政府将为此安排更多的财政扶贫资金,财政的压力加大。在当前形势下,应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明确重点,转变方式,才能减轻财政压力,提高扶贫效率。

一、现有财政扶贫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扶贫资金的投入,但是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是中央以省为单位拨付,资金是以项目为依托层层下达到县。县级财政部门必须首先申报项目,经审批才能争取到相应的专项资金。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的资金规模和投向是受到上级扶贫规划和导向约束,很多县财政困难,很难达到上级对项目配套资金的要求,这使得县财政能申请到的财政扶贫资金供给有限,与其实际需求矛盾较大,不能满足其扶贫的实际需求,制约了扶贫工作的展开。以我们调查的广宗县为例,2008年广宗县财政扶贫资金共计1331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33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29万元,省级资金100万元,市级2万元,但要实现整村推进目标每村至少需要资金450万元以上,现在平均每村仅为30万元,资金缺口大,制约了扶贫开发的进度。此外,在越贫困的地区,基础设施就越落后,在项目申报等方面就越处于弱势地位。想申报项目却不知道怎么去争取,一些地方甚至连争取项目的意识都没有。

(二)扶贫模式不完备

开发式扶贫对特困人群扶贫效果较差。目前,中国的扶贫工作是以现行的对贫困的定义为基准,以人均年收入划分为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为帮助贫困人口年收入达到温饱标准,现在的扶贫主要是以开发式扶贫为主,特别是在农村扶贫工作上,更是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自然生产环境、结合地方特色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这些扶贫工作在对因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开发严重滞后为主要因素而导致贫困的人口脱贫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现阶段扶贫的对象更多的是以非经济因素(年老、疾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自然灾害,医疗,教育等)为主要原因而导致的特困人群,开发式扶贫工作中的很多有力措施如扶贫搬迁、小额信贷、扶贫贴息等,对真正的特困人群还难以渗透,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项目管理不完善

首先目前扶贫项目的申报脱离实际。由于目前扶贫项目采取的是申报制度,县、乡向上级申报扶贫项目,主要是根据上级扶贫项目范围、意图编报项目,项目从申报到批准实施缺乏群众的主动参与。由于受上级安排项目范围所限,出现部分项目与各地实际需求相差较远,与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实际需求相差较远的问题。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不善。虽然目前县级政府都制定了扶贫项目管理规定,但是在项目具体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项目多头投资重复立项、项目招投标不能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部分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与立项申请偏离较大、部分项目建设质量不合格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扶贫项目的正常建设。再次项目评级和监管有待加强。在项目的建设结束时,项目管理部门因报审时间等原因不能完全按照管理规定进行项目的验收和审计,使得有些项目完工不达标但仍然投入使用。由于缺乏对项目实施的正确评价和后续管理,出现了扶贫项目使用不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扶贫项目不能取得预期作用,影响了扶贫效果。

(四)资金管理不规范

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是影响扶贫工作的重要因素,为达到好的扶贫效果,就必须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目前,扶贫工作在管理方面采取的是“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思路,基于目前县级财政管理水平比较有限,在扶贫资金管理上还有待加强。首先在资金到位上,由于财政扶贫资金经由省、市才能下达到县,中间环节较多,扶贫资金拨到县财政,然后再由县财政负责发放到项目负责单位,这导致资金到位通常会晚于项目建设的时间进度需要,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和使用,延缓扶贫工作正常开展。其次资金使用管理有待加强。根据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根据项目使用规定进行发放,但是在操作中,项目实施部门出现了不按项目进度使用资金、不按规定使用资金、虚假报账等问题,存在“挤占挪”现象。再次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需要加强。根据有关规定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必须进行审计,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财政和审计部门对项目审计不严、审计意见反馈整改效果差的问题。最后目前财政扶贫各专项资金多部门管理,容易出现对同一项目重复投资的问题,浪费有限的扶贫资金。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扶贫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提高扶贫整体效应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以及加大投入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更加科学地编制财政预算,合理确定财政扶贫资金规模,要更大幅度地增加资金投入,并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使扶贫资金逐年有所增加。为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实际困难,减轻其财政压力,中央财政应取消关于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规定或降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为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应建立财政扶贫投入引导机制。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财政部门每年可安排一定数量财政扶贫贴息资金,和金融部门联合开展到户小额贷款,扶持贫困农户和扶贫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主流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少量的资金办更多的事,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贯彻“大扶贫”理念,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增加社会扶贫投入,逐步形成以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为导向,以企业和农户自身投入为主体,银行、外资和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良性投资体系,提高扶贫资金的整体效应。

(二)采取分类扶贫方式,扩大受益覆盖范围

目前,以产业扶贫为主的开发式扶贫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个成功的方针,开发式扶贫不仅是为了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而且是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完整的减贫战略应该是相关政策的组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替代或选择。我们应该看到,贫困人口致贫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过去以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开发严重滞后为主要因素,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现在多为以非经济因素为主。从各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来看,扶贫资金多数用于产业扶贫,直接用于贫困农户的资金并不多。应该将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因素进行分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扶贫政策:一是对有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提供小额贷款或财政贴息等给予资金上的的支持,帮助他们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通过帮扶和诚实劳动达到脱贫目标;对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返乡致贫的大批农民工,财政部门应强化对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本领,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二是对由于自然灾害、医疗、教育等因素致贫的贫困户,尚有劳动能力应该开展救助式扶贫,如自然灾害救助、大病救助等,帮助贫困人口渡过难关。三是对由于人口年老、重大疾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进一步完善现行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直接提供扶贫资金,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

(三)加强扶贫项目管理,提高扶贫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库储备和申报、审批制度。在项目确定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让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的确定或选择,根据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实际需要和意愿,确定扶贫项目。为确保扶贫项目可行和有效,上级根据贫困县申报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后批复实施。充分考虑贫困县的实际需要,实行上级确定资金、村级上报、县级审批项目制度。建立项目库,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审报,对一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必须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使扶贫项目制定最优化。二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项目运行程序,分别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账目处理和归档立卷五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三是根据不同项目,研究制定严密的检查验收程序,实现县建档、乡建簿、村建册、户建卡的规范化一条龙管理。四是要加强项目的后期审计和使用跟踪调查。通过建立抽查制度,并选择部分村函查备案资金数量,定期与村里“对账”,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

(四)调整扶贫结构,明确资金使用方向

在经济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地方财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各级财政应转变扶贫思路,调整财政扶贫资金结构,集中财力,重点倾斜。在资金使用重点上:一要积极支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对能够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给予贴息贷款支持,逐步培育、发展和壮大贫困地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对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应安排适当的财政扶贫资金配套,通过基地建设带动贫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二要以就业为导向分期、分批、分类开展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给予贫困高中生、大学生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受教育程度和贫困群众综合素质;通过培训“村官”、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能人,培养出一批学科学、会管理、懂经营、遵法纪的新型农民,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三要发挥科技扶贫作用,完善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五)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效果

首先为解决资金下达慢的问题,财政部门应积极开展网上申报、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项目规划、申报,翌年上半年完成资金计划下达,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实施,贫困农户早受益。其次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对资金运行实行全过程监管。要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扶贫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提高使用效益。财政部门要实行“拨付-兑现-公示-报账-检查-审计”的财政扶贫资金全程动态管理机制,按项目建设进度拨付,按资金使用情况报账。推行“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信息系统”,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再次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项目监督评价制度,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改进审计制度。针对扶贫资金部门化、专业化和部门切块管理情况较为严重问题,建议县级政府牵头,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取消合并有关扶贫专项如以工代赈,从程序和用途上统一资金分配,在现有体制下由财政牵头各部门资金打捆下达。

参考文献

[1]李元江.完善财政政策.推进扶贫开发[J].财政研究.2005(5)

[2]云南省财政厅.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6(1)

审计扶贫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产业发展为根本,以增加收入为核心,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大力加强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社会扶贫、连片开发、扶贫搬迁、老区建设和脱贫奔小康试点等重点工作,努力促进扶贫对象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进一步推动老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主要目标

2012年全市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是:解决25000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争取中央和省扶贫资金3000万元,启动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确保年开展的111个重点村通过省、市级验收,组织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2100人,扶贫搬迁850户,其中省级搬迁250户以上,市级搬迁600户,力争老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和管理机制,把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扶贫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制订方案,落实措施,定期考评,确保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收到实效。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发()20号]文件要求,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继续对插花地区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二)加大扶贫开发专项工作力度。一是开展整村推进。按照省统一安排,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认真选准项目,制定专项规划,积极整合资金,加快重点县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实施步伐。做好插花地区整村推进启动的相关工作,使贫困村、贫困人口通过2-3年建设面貌明显改观;确保年开展的111个整村推进村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二是强化产业发展。创新产业化扶贫机制,坚持扶贫资金投入向特色产业倾斜,扶贫项目立项以重点产业优先。确保新上项目中,扶持产业发展项目不低于50%,用于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不低于8%。加大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拓宽产业化扶贫领域,大力开展招商扶贫、旅游扶贫。继续抓好重点县小额贴息贷款和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三是突出能力建设。坚持“早安排、早启动、早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全力抓好雨露计划的组织实施,对“两后生”主要以中长期培训为主,对存量劳动力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不断提高转岗就业技能。强化培训项目管理,打造培训转移品牌,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的能力。改革雨露计划资金补助方式,实行“指导计划、资金到县、培训到户、直补到人”。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重点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四是抓好搬迁扶贫。继续对三个山区县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群众实施扶贫搬迁。落实各级责任,制定搬迁规划,创新安置模式,整合资金资源,完成600户市级搬迁、250户以上省级搬迁任务,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达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的目标。五是推进老区建设。以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开发为载体,将2个革命老区中心乡镇和20个老区贫困村纳入全市整村推进范围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协调做好重点老区村认定、项目筛选等工作,解决老区建设中的突出困难。加大科技攻关和结构优化,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种养业水平,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三)抓紧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今年是保康脱贫奔小康试点“三年有明显变化”的关键一年,要继续加大“一线两片”和“一点两线”示范区建设力度,使启动村在全县达到“全覆盖”,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园区建设四大工作重点,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好资金的最大聚集效益,确保年度规划顺利实现。认真落实帮扶工作,市扶贫部门要发挥好协调沟通作用,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检查督办和进展通报力度,对帮扶单位和企业的帮扶任务进行再落实,对考核机制进行再完善。保康县及各乡镇要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的联络与服务,争取更大支持。市直结对帮扶部门和企业要制定年度帮扶计划,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帮扶专班,健全工作机制,将帮扶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

(四)全力推进乡镇连片开发试点。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插花地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流域或片区,实行“乡(镇)为单位、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是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有关县市要抓住发展机遇,成立领导机构,细化实施规划,落实工作经费,迅速启动老河口市袁冲乡连片5个村、建设优质核桃产业基地4000亩的连片开发试点,提前做好枣阳市新市镇连片5个村、开发5000亩优质桃高效产业基地的项目前期准备。要深入实际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区域扶贫开发的新路子。要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争取新年度连片开发项目,通过连片开发促进贫困片区的整体脱贫。

(五)加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进程。2012年,我市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工作重点是插花地区,各地要认真学习保康的经验,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深入农户,精心组织。要建立贫困户瞄准机制,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民主评议、村里上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张榜公示”的程序,科学识别贫困人口,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要分类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政策,逐步做到全覆盖。各地要通过雨露计划、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互助资金等入户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直接扶持;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六)打造亮点凝聚社会扶贫合力。继续坚持“四大家”领导包点扶贫,定期帮助解决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加强市直、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真帮实扶出成效,贫困村不脱贫不脱钩。充分发挥各社团组织、公益性事业单位等在社会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城乡互联共建、光彩事业、希望工程、青春富康行动、巾帼扶贫、残疾人扶贫、新闻扶助、送医下乡、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社会扶贫活动;积极支持驻军部队联合参建扶贫工作;动员组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到重点贫困村兴建基地、联办企业、转移就业,推进“村企共建”,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依据“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成果,从识别出来的贫困人群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极端贫困但经过扶持又能较快脱贫的贫困户或者贫困人口,利用媒体向社会公布,动员社会各界和成功人士予以关注和扶持。扶持过程中,采取有效方式对扶持单位和个人进行专题宣传,通过打造亮点形成全社会踊跃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七)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各级扶贫部门要结合全省扶贫“项目质量建设年”活动的开展,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培训,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要加强对各类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监管,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不得调整扶贫项目。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实行专户管理,专项调度。遵循“审计跟着资金去,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按照规划来”的原则,加强年度项目的调研、筛选、立项、申报、审批、备案、实施、验收等工作,扎实做好资金项目的公示公开和监督检查。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察,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坚决纠正。对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行为人和责任人,依法依纪从严查处,不断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