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

人文素养教学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1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技能,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是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今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有较高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样的人才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我国各方面发展的瓶颈,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语文教学是进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立志做新时期的建设者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除了要全面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外,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征和本质,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呢?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课文内容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有陶冶人的情操的,有启迪人的心志的,有反映人物的优秀品质的,有写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也就是要把一定的观念、思想和感情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文道统一的教育。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对于中外文化遗产,拿什么?怎样拿?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怎样对待文化遗产?教师在讲解时态度要明朗,观点要正确。在人文素养渗透时要让学生懂得“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人才能担当起破旧创新的艰巨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要教育学生仍不能忽视吸取古今中外科学文化艺术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方法,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按自己民族的需要去吸取、去发展、去创新。要让现代青年学生深深懂得无产阶级“拿来主义”的方针: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都要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不能学。

(二)对照学生表现情况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表现各种各样,有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有违反校纪校规的;有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也有不愿学习来学校混日子的;还有行为习惯差,对人没有礼貌的,针对这些情况,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如:对于行为习惯差,对人没有礼貌的学生,在讲《说“习以为常”》一文时可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给他们明确指出每个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不相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年幼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要想改变却不容易。有些学生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不理不睬,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及早地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必将处处与人引起摩擦不受欢迎,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开导他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该讲究礼貌。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2篇

高职院校以专业课为主以公共学科为辅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度,一些学生认为专业课对未来的就业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文学科对于未来的就业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在潜意识中也就自然觉得语文的学习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再加上教材内容缺乏吸引人的人文内容,看上去浅显刻板而缺乏新意,就更不喜欢学习这一门学科,这样的状况使学生在语文课教学中积极性也自然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自然不尽人意。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愿意学,发自内心的重视语文课的学习,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培养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成效。

二、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不适应人文素质培养需要的教学理念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对于专业化训练相对突出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更是应该继续加强的教育,高职语文教育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以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人文智慧精华不断地通过高职语文教学的平台内化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是每一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1]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不适应现人文素质培养需要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体来说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具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要让人文精神的精华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展现,让同学们在浓郁的人文文化氛围中,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将不得不学语文变成我要学语文,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对于促进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改变大有必要。

(二)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师学生观的改变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生观。在教学中要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思维又是充满动态性的。[2]根据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以不同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肯定与激励下,对于人文精神的体验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因此,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对于高职语文教师学生观的改变是非常有利的。

(三)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师知识观的根本改变高职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知识观是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传统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对语文知识的机械灌输。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与具体的情感体验,教学只停留于表面的知识传授方面,对于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人文因素则很少关注,这种僵化的知识观对于高职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而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师知识观的根本改变。

三、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一)在高职语文教学实施中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的开展中,要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把人文素养培养与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高职学校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语文课教学的教育观念,在思想上和行动都要对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尤其更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历年来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语言能力不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要把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让同学们以良好的人文素质去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

(二)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要针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化语文教学的改革,根据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相对课时较少的特点,教师就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要效益,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具体实施中要改变原有的不利于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深化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更好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语文教师素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师素质提升的方案,促进高职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的更好发展。因为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其二者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学校缺乏师资的现状,多从师资人员的配备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改变一些高职学校语文教师短缺的现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提升。

四、结论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3篇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承载着思想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本中,一篇篇课文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到微生物大到宇宙,包含了一切。不仅反映人生,还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呢?首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其次,就是把语文教学放到生活中,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知识源于生活,教育同样源于生话。如果能将课堂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家结合起来,这样的教育效果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个示范者,教师的言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不应该拿出“唯我独尊”的强者形象面对学生,应该怀有一颗爱心,以宽容的再度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此外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爱好。爱好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感召作用,教师的良好爱好可以感染学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说,一个好读书的老师,他的学识要比不爱读书的老师丰富,在与学生侃侃而谈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崇拜感,他们会默默的向老师靠近。这就是教师的力量。

(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优美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够感染和熏陶学生。学校应该在校园内增加拥有人文气息的环境布置,比如说在教室的走廊上悬挂更多的名人字画,并在一旁对作者进行介绍。或者举办诗歌朗诵或者诗歌写作竞赛等活动。老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布置自己的班级,比如说布置出一个“读书角”,让同学们贡献出自己有趣的书,给大家分享。这种文化氛围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

(四)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教学材料中挖掘出生活元素,与生活日常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是打通课内外的联系,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生的学习面向生活和社会,在新的途径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比如说,为社区写创意性的文明标语,鼓励大家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开展这类与社会联系紧密的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小结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4篇

高职语文传递给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的工具。当前高职教育主要定位为提供高端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更多地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传授,而对于语文教育投入不够充分,造成了语文教学中目前较为普遍地出现了实用阅读、写作能力教学方向模糊、教学过于单一等问题。

1.1人文教育不够高职教育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为社会经济第一线培育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对我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有序推进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高职教育过多地倾向于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相应地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都太少,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高职教育当前的这种大环境下,部分学生会更多地参与具有实用性课程的学习,而对于人文基础学科却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这种偏重技术性和工具性倾向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高职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情感和心灵方面的应有教育,决定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理想和情操方面的水平低下,以及文化素质的不足,都使得学生在参与社会竞争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创造力不足。

1.2学生人文素质不足人文教育集中体现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通常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完成,包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利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借助于优秀文化元素的感染以及相关的人生历练的等锻炼。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的职业发展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地位要比业务素质更高,因此,作为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组成之一的人文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中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效率、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基础。高职学生这方面的人文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不足集中反映为:首先是日常读书不够,写作能力受到明显的制约,难以符合企业提出的就业要求;其次在文学欣赏方面存在明显的低俗化问题,主要是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再者学生进入社会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偏弱,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至于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时难以适应和融入。

2.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为高职院校以往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思路是导致人文教育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就一定要从过去旧有的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紧密联系高职教育当前的实际状况,科学定位高职语文教学的合理路径。

2.1语文教学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处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不过语文包含的人文底蕴非常深厚,这种基本属性赋予了语文教学有着非常明显的人文教育基本功能。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和发挥语文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凸显自身的工具性的同时,落实内在的人文性,为学生增加阅历、实现文化积淀提供重要助力,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推动学生能够利用优秀的文明气质实现人格的健全和发展,以及通过文化传统的传承实现自身品格的优化,最终帮助学生拥有争取更多幸福(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幸福)的人文素质。利用能够落实人文教育理念的语文教学,首先能够引导学生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上不断提升,帮助他们形成爱国思想,从而能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和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成才;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民族文化知识,使得学生在民族文化方面的认识拥有牢固的基础。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内在的人文精神,促使学生拥有和更加坚守民族立场,能够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合格主体,并且在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接受和传承上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优秀的建设者。

2.2深化语文人文精神传递功能,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目标语文教学中的内容都是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魅力,能够提供特色审美感召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修养、健全心智,能够实现综合性的教育成效,是保证大学生增进人文素质和全面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教学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对高尚人格的推崇、诚信、和谐等宝贵思想,尤其是对民本理念、爱国思想以及创新精神的弘扬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人文塑造作用。语文教学中包含的中华文明中标志性的名家文学作品,集中体现了优秀文学的基本属性,能够对阅读者和学习者产生非常重要的心灵影响力,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语文教育实际上可以看做是阐释人文思想的一门重要教育课程,能够完成非常明显的人文精神教育成效。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讲解,督促学生利用阅读、欣赏和批评等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强化文学审美能力的教学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构建自身的人文基础,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人文精神的系统性概念和意义。在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效体现这种人文精神的传递功能,立足于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用合适的教学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从而将文学作品内在的强大感染力转化为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营养元素,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进程里获得自强不息和改革创新的可贵品质。

2.3发掘“文学作品”价值,培育学生的先进精神和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共同语,是社会成员和他人有效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智、德、美等各方面教育的综合性基础,对于民族精神来说有着重要的载体作用,融入了大量的人文精神,也能够有效反映时代特征。所以语文教育应当能够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延续和丰富民族精神,承担起不断积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历史重任,进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构建基点和支撑。从文化传统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所要传授的人文基础理论,是民族精神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能够有效描述和反映民族信仰、理性、情感,并且主要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完成形象的描述和传递。考虑到我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的博大精深的积淀,在高职语文教学领域,一定要立足于“文学作品”,将人文基础理论更加准确而高效地传递给学生们,使得他们对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和思想更好地理解,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得到正面熏陶,从而在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上达到更高水平。此外,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阅读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在全面完成选修以及深入阅读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学习能力提升的目标,有效推进高职学生在知识结构性缺陷方面的弥补和改善。

3.结语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5篇

艺术欣赏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力至关重要,我们教师要在欣赏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特的艺术感悟能力。

1.在素材选择中渗透多元意识。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该国家,该时期的人从不同视角看待世界和社会,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结果。美术中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要引导学生或者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去感知多元文化带来的视角和心灵的冲击。如中美两个国家,历经多年的发展探索,得出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两个国家的人民在认识上和文化上的差异,这样的差异表现在美术作品上必然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再如我国唐代,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而现在则不然,这即是审美观不同带来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呈现不同风格的作品,结合时代特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欣赏,去感悟。

2.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因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从而用作品内在的人文精神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享受美的熏陶。如五年级上册《彩陶船形壶》,课本上的器皿呈一艘船的形状,在腹部绘渔网,使人自然联想到当时的渔猎生活。彩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当时的陶器烧制工艺还十分原始,我们伟大的祖先不仅运用自己掌握的实践知识从事物质生产,还凭借他们对美的理解,在陶器上展示了自己对美的追求,使当时的彩陶装饰艺术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现在我们看到的彩陶,借助上面千姿百态的图案,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美的世界,将我们祖先丰富的艺术才能成分展示在我们眼前。

二、借助美术兴趣活动,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术兴趣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借助兴趣活动,能给学生更多的亲历美术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的感悟,体会美术本身的内在之美,升华自己的人文素养。

1.创编富含人文色彩的兴趣活动。教师在教学之余,给学生创编富含人文色彩的兴趣活动,让学生沉浸在人文主题的艺术活动中,不仅学习了艺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更可了解艺术的历史和内涵,形成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完善与发展。如开办国画兴趣班,让学生在浸润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积淀中,接受人文熏陶。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6篇

在作品中,作家结合自身的经历,用自己特有的洞察力和语言,从生活细节中发现美,展示美,再创美。这种创造活动,又往往借助于文学语言来展开。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意境和微妙的情感,通过文学都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来,因此可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成为一种审美实践。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通过阅读发现美,认识美,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受美,使心灵得到净化美化。

文学作品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认同感。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作者内心,使他们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信仰、思维方式,了解其人生和创作特点,和作者的对话,这样能使个人得到成长。更能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多样性。英语学习者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时,容易被文字描绘的意境所陶醉、被有张有弛的情节吸引、被丰富的情感所感染,不知不觉便沉浸到自觉体验的状态,这种自觉体验便是文学体验阅读所追求的状态。因为,在这种自觉体验状态下,读者身心放松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语言学习将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是一种近乎习得的理想的语言学习状态。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文学作品,每部文学作品都是语言的精粹,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阅读和学习西方各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我们会学习如何尊重各国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文学的特点和个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各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促进多样性文明之间的交流。

2基于文学的英语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拓展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的文化修养,包括了一个人精神和道德的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本质。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辩证地看待社会、物质、他人和自我的关系,才能够凭借思辨能力正确地认识世界,看待社会,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和精髓。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构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人文素养提高了,人的理想和人生哲学必将越来越深刻和高尚。对于外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指其对人文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及美学知识的了解外,还包括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挑战的中、英文运用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敢于创新、独立开展与外语相关的工作能力;适应涉外工作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外竞争与合作能力;对外国文化的批评能力和辨别能力;熟悉中外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并且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个独特的平台,在掌握一门外语的同时,人文素养要渗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目的与人文素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英语阅读课程应通过广泛的、多元化的阅读,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是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所必需的能力,而且也为未来从事多种文化交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利用文学进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语言教育的价值。将文学作品引入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语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体会英语的魅力,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与思想,感受西方国家的生活和认知方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环境复杂、文化多元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可从低年级开始不断地给学生渗透英语文学知识。

英语每一学科的教授不是片面、孤立的。各科之间需要融会贯通的。如在教授英语时,教师不能只是讲授单词、词组、句子,要重视文化背景、相关文学知识的传送,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语言及英语国家在总体上有所了解,要适当导入英语文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与运用。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所谓的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人文精神而形成的内在品质,历史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重要的媒介和载体,人文素养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涵。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关于历史学科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我用著名历史学者易中天在一次做客一论坛上的话回答。作为邀请嘉宾,台下有听众向先生提问,学习历史有何意义,易中天怔了一下,回答“无用之用”。我想这是易先生对学习历史这一社会科学最贴切的回答,学习历史不是你记住了哪些重要人物、事件、时间,那些可能都是皮毛,而是要培养人的一种人文精神、文化素养、内在气质。易先生的“无用之用”则是对历史学科人文素养意义培养最好的诠释。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在当前教育环境中,还是以学生所考分数为考核学生、老师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当然,这也是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强调分数,但容易使学生成为教育和考试的机器,容易忽视对历史情境情感的体验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现行条件下,教师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增强自身素养;另一方面应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1.教师自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自身人文素养深,才能更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反哺好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和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在长期熏陶中自身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首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一日为师,终生学习。教师本身要把自己当做蓄水池、当做充电宝,平时要不断给自己注水、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保鲜。其次,多看跟历史教学相关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不仅包括历史教学辅导书、资料,还应包括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通俗版《史记》、汤因比《历史研究》等历史文化书籍;第三,平时多参加历史培训和进修,了解这个时代的变化,了解历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只有厚积薄发、充满个性魅力、富有人文气息、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老师,才能培养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

2.在教学实践中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注重情感教育培养(1)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素材。在讲述《宋明理学》一课中,不能只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进行简单比较,要对教材升华,挖掘理学的价值,从儒家视角,引用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明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修身个人角度它尚德、力行、追求锐意进取,齐家家庭角度注重家庭和谐,治国社会角度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张载“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理学精髓所在。延伸至今天,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弹丸之地日本打败,签订《马关条约》,从多角度分析给中国带来的社会影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运用大量的课外知识来分析阐述,我仍记起当时已经下课,学生请求老师上完后再下课,最后以谭嗣同《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结束这一课的内容时,很多学生眼眶湿润,这堂课是成功的,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2)借助多媒体等影像再现历史,让历史显得更加鲜活。讲述红军长征这一知识点时,在讲述长征的苦和艰难,自然条件恶劣,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长征开始前及途中内部分歧时,由于距离时代久远,学生不能深深体会。后在晚自习放了《苦难辉煌》长征这一集纪录片,大渡桥横铁索寒重新再现,夏季物资匮乏穿越终年积雪的雪山,川北甘孜草地,充满着沼泽,一望无际,学生体会更加深刻,此时无声胜有声,很多学生流下了泪水,希望老师播放更多类似纪录片,能够更多更深地了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3)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其人文素养。我所在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元帅故居和纪念馆,欧阳海烈士纪念园、毛泽建烈士纪念墓等,每一个历史文化遗址都有着其丰富的历史内涵,作为地区历史教师,充分利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举行历史辩论赛,征订历史小论文等课外活动,学生去查阅和准备相关资料,在准备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学生能力和素养本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结束语:

人文素养教学范文第8篇

联想生活去感悟就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对生活的联想和感悟中去理解古诗词。联想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能够起到重要的升华作用,联想来源于生活,也和人的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这样的古诗词阅读能够还原生活、再现生活、联系生活,不仅可以打通阻隔在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壁垒,还可以使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实现“大语文”的教育理想。同时,通过联想能够做好情感激发,让小学生稍做思考,争着描述,甚是精彩,从而激发了热爱生活。例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一课时,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教学案例片断:师:(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一起来,预备起。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故乡。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师: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师:你看到了抬头仰视的画面。生4:我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二、合作探究促思维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如在《寻隐者不遇》的教学时,老师设置让学生思考作者童子会有怎样的一问一答,让学生上台表演作者跟童子松下对话的情景。在角色表演中,学生深刻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又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想象诗的意境,在理解“辞、猿声”两个词语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词语的意思,归纳诗句意思,代替了传统古诗教学中教师逐字逐词地给学生解释之后,学生死记硬背诗句的意思。在探究过程中,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同学们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情感。

三、改进方法优化课堂

为了凸显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让古诗词教学灵活富有实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新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的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创新精神,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例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时,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师:这么美的画面如果能再加上有声有色的朗读就更好了!古诗就要读出来,如果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诗你想怎么读?(和同学一起读、小组读、和老师读、赛读、摇头晃脑地读、男女生读)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3.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师生合作读)

4.读出感触,读出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