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人工智能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素质教育;后现代;全人格教育

一、人工智能与素质教育

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发展素质教育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指能够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1]如今,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2017年11月16日,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了其开发的类人机器人Atlas,该机器人能够完成跳跃、旋转以及后空翻等一连串高难度动作,宛如体操运动员。同年的10月19日,《自然》杂志刊文,报告了谷歌下属DeepMind公司的终版围棋程序AlphaGoZero,这个程序从空白状态学起,迅速自学围棋,已经以100∶0的战绩击败老版AlphaGo。此前,老版AlphaGo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输入人类棋谱进行强化训练,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而在之前的8月8日晚,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公众号随即了一则由写稿机器人编写的详细报道,而完成这篇报道的时间仅为25秒。以上事件表明,人工智能正在体育、智力甚至文化领域赶超人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可能逐步被工业化的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如科技、知识等,正逐步以数据、算法等形式呈现。由此带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理念及知识的认知、结构、获取都必须面临某种意义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势必对传统的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产生冲击。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大量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人工智能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的影响等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其对教育的影响势必更加深远。正如后现代主义论述的那样:后现代世界变化的过于急促,往往超过高等教育能够重新适应的速度;我们很难预期明天可能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在这种快速转变的社会中,某些技能在被吸收前即已过时,也没有一致的知识符码可以系统地发展及教导,高等教育不再拥有知识和技能以传给新一代的专卖权。[2]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解构,为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试借助后现代主义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新的内涵,以及深化素质教育的可行途径。

二、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思潮最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在哲学和其他人文及社会科学里得到广泛讨论。知识问题是后现代社会学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后现代社会学关于知识问题的丰富论述中,最为系统的应当是利奥塔的知识观。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把“最高度发达的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中的知识状况称作“后现代”。他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后现代时代,而且对传统的知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彻底改变了对知识的获得和传播的传统认识。知识的量化和可操作性使得知识成为一种商品,由此也改变了知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知识的本性就是它能通过某种渠道转变成可接受与可操作的信息。在后现代社会中,知识本身是碎裂的,永恒的价值受到挑战。利奥塔关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论述,在某种程度上和人工智能对知识的冲击具有一定的契合度。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知识以数据方式存在并得以快速传播和获得,人类的大脑在这些“数据”面前显得低能。相反,人工智能在接收和处理“数据”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人类无力处理大量数据,只能将手中的权力交给人工智能,传统的知识学习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被彻底颠覆。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替代了人脑的逻辑,直接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而且算法越来越独立于人类,并能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连发明它的工程师也不懂它做出的某些决定。就如AlphaGoZero围棋程序,只通过极短的时间自学就能达到极高的棋术,远超给它编写程序的工程师。此外,无论是在选举投票、购买商品还是选择配偶上,算法都比人更精准。不难想象,人工智能的兴起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使大部分人无用,而现在孩子们在学校里学的大部分知识可能与他们40岁的世界毫不相关。[4]以后现代知识观为参照,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被算法取代,生命也仅是数据处理,人自身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当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时,追求知识的教育理想该如何转向?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命题。

三、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新内涵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知识教育的模式必然被颠覆,素质教育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及其他实践活动作用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要素。[5]“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局限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强调内化的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正如前文所述,人工智能在“智”“体”“美”等单方面都有望超越人类,但论及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恐怕人工智能永远无法企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将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标志之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素质教育特别是在技术极其发达的“后现代”,更有其特殊意义。素质教育是通过对教育者内在素质的培养达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浸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样的教育目标和理念更具有时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反观当下的素质教育思想或模式,更多是面向全体,关注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注重群体水平的整体提升,而忽视了作为群体的人的多样性与作为个体的人的多面性。相较于人工智能的工业化、同质化特征,对个体的素质教育在现今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明显表现不足。这就提醒教育者应更多地关注人的个体性,把教育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进而根据人格的多样性、丰富性,全面地认识到人的性格有共通性的同时也有差异性,应针对人格的差异来进行教育、培养。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特征,注重个体的完整人格,即赋予素质教育“全人格教育”的内涵。

四、基于全人格教育的素质教育人格教育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观止并重,律己修身”的人格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19世纪中叶德国教育家阿道夫•第斯多惠提出培养“全人”的主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人教育思潮在西方兴起,自80年代始,世界各国的教育逐渐由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同时重视健康人格培养。进入90年代后,美国提出“整体人格教育”方案并在学校实施,初步形成了由教育的理想、教育的形式及要达到的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等组成的整体人格教育模式。[6]20世纪初,中国著名教育家潘光旦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全人格”教育思想,即从全人格的角度理解人,以全人格的模式塑造人,培养健全、和谐、完满的人。“全人格教育”既是体现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个方法论的概念并兼有目的的涵义。潘光旦认为,健全的人格体现在智识、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及和谐发展,无所偏废。他认为关于智识的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关键是授以学习的方法,对情绪重在培养,对意志重在训练,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益处。[7]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全人格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智力开发的教育提出的人格培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全人格教育强调把人格差异作为教育资源进行开发,以全人格的模式培养人,其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格。人工智能时代,“人格”将是人与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区别,全人格教育还将承载起使“人”区别于“人工智能”这一历史使命,意义深远。健全的人格,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坚定的意志以及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知识的碎裂化、永恒价值的消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的存在感的迷失以及自我价值的缺失。而健全的人格,将是人有效抵御这种冲击的精神武器,是人之区别于“人工智能”的重要特征,是教育价值的终极体现。健全的人格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标准,终极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基点。人工智能时代,全人格教育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将全人格教育思想深入贯彻到素质教育中,是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巍,陈慧慧.人工智能:从科技梦到新蓝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1).

[2]陈大兴.后现念下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与现实转向——基于利奥塔后现代知识观的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2,(8).

[3][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4][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5]胡深.素质论[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

[6]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6).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人工智能是一种以人智能理论、方法与技术为基础并进行模拟与拓展的新兴技术,而鉴于该技术所融合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均是时下最先进的,故对未来也将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高等教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为提升高等教育的实效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一、人工智能发展特点

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身便是以众多高性能的计算技术为基础,包括GPU、云计算、大数据等。而在与互联网产生联系途中又将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便使得人工智能也呈现出了“深度学习+大数据”这样的主要特征。而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使得人工智能技术亦有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故可借由对数据知识的全面挖掘来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引用的有效实现。二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其主要的特点是更好的实现学习、语言、认知、推理、创造与交互式学习,促使人们积极主动的进行人脑的工作机制探究,从而有效拓展人工智能的自主学习道路。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大数据驱动为基准的人工智能技术。然而在以往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数据的获取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评价、调查问卷等形式,整个过程非常的繁琐,教学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水平。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全面获取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学习等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数据,这样能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同时,高等教育获取数据的形式较传统的数据方式更加多元化,所以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挖掘海量数据知识,以此来指导高等教育,以便能够培养更多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过程中,使得各学科知识均可基于智能设备来展开,且教师的教学过程亦将对锻炼学生思维以及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侧重,而不再是以讲述基础知识点为主。至于教学的形式则主要采取的是讨论、实验以及启发的形式。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亦将发挥相应的改变。如借由智能终端、虚拟现实等设备,一方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继而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开展指明方向。1.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在传统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解来了解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只能在课后请教老师。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这样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相关知识识别和记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采取人机交互的形式,更准确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2.虚拟现实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此前,因大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甚深,以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而教师则拥有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权。这便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会因此而让课堂显得沉闷、枯燥,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均较为低下。对此,教师可积极将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等诸多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此既有助于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确保理想的学习成效。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因传统高等教育教师并未注重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故使得学生在接收知识过程中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也逐步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教师可随时借由智能化的教学平台来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而学生亦能借助各类移动设备,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进行自主的预习与复习。当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教师仍需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予以及时的分析及评价,通过对学生错题的纠正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此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切实发展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继而可切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有效提高。总之,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而学生获取知识也仅是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所授。不仅如此,因传统的高等教育普遍呈现出较为统一的面貌,即教师于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而这种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将导致知识亦仅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而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遑论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具有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虚拟现实等功能,将能赋予高等教育理想化的教学成效,故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聪平,杜津威,于潇.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空间与限度[J]北京教育(高教),2018,834(10):12-14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实现与对策

人类的社会生活及所处的生活空间正在迅速地被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改变着。追溯过去这十年,人工智能慢慢步入人们的生活,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如今人工智能具有替代人类劳动力这一作用成为先进科技发展的一大动力。也就在这时,必然会有很多人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自己产生弊端,工作问题尤其突出[2]。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会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于绝大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最先面临的必然是就业问题。而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既存在正面,也存在负面影响。在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下,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此时应该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全面带领学生认识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对我们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在就业中能更加顺利。

一、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探讨研究主要存在正反两大方向:其一,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负向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力被替代,根据 2017 年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显示,到 2030 年,全球多达 8 亿人的工作岗位将被自动化机器取代而消失[3]。该报告提到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岗位会因为人工智能系统所发展能力差异,而受到不同的技术、经济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技术性失业,高度发达的技术会减少对低技能、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大部分简单的传统产业一旦机器化,必然导致全球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失业率也随之增高。但也不是直接等同于失业,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劳动力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其二,对就业的正向作用。主要是对劳动力的补偿,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增加劳动力市场对人工智能开发、应用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它将改变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式,并提供从事更高技能、更高质量和更高报酬的工作的机会[4]。在所有争论当中,人工智能对于劳动力替代这一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就业问题,学者们针对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做好大学生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5]。其二,不断转变办学理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和模式,加强青年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正确判断[6];高校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搭建教学平台,进行高校人工智能技术的建设,进一步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7]。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求职择业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

2021 年,我国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高达 909 万人,继 2020 年的数据而言,仍然呈增长的趋势,并且该数据再次创造了新高a。尽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社会的各个企业等用人需求也没有随之增加,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不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就业率下降是必然的结果。尤其是在 2021 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相比于 2020 年,受求职人数的剧增而应聘岗位的减少这两大因素影响,使得 2021 年的就业形势很是不容乐观。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趋势,与现阶段的传统产业高度匹配、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不通过断刷新迭代自身的技术,不断升级自身的应用,触发传统行业转型的同时也繁衍新的行业。而我们大学生可重复化、程序化、数字化等独特能力可能被超越,而被替代的可能性也会增大。最终就会导致传统产业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取代对大学生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反之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就业市场本不景气的同时,又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一定影响,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可谓难上加难。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够深入的情况下,不注重人工智能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不了解当下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就很容易产生对就业的认识偏差,就会存在就业难的想法。这种在思想上产生的偏差,逐渐会变成行动上的偏差。一旦接受了这样的限定,就会失去找工作的动力,严重影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求职的前进步伐。

(二)负面心理的产生

首先是就业难所导致的认识偏差,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呈现出的一些供大于求的形势,着重表现在结构方面及地域方面。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仍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然而其自身理想职业与现实的差距始终是直白的现实问题,此时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精神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要面对现阶段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压力,与大多数毕业生竞争岗位的压力,还要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下,自身劳动力被取代的可能。自卑心理油然而生,除了上述就业压力过大外,还存在自身素质不够硬催生负面心理的产生。现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缺失社会实践经验的,对社会的适应度偏低,尚且还不能辨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反而对工资收入与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关注度过高,最终形成的落差感却是对心理的致命一击。简而言之,过于完美的期望及较差的自身素养多多少少会让高校毕业生内心受到一定的挫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大学生找工作的进度,也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阻碍我国就业形势的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对策

(一)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要增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模式从保守型的运作方式向社会型运作模式转换,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的效力,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基础上,不仅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也要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方法。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一是要灵活做到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就业指导集体教育是必然的,这在一定程序上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大学生群体间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学校需要加强普及人工智能方面知识,打造全面性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的同时还必须要顺应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来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始终以高校大学生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的就业价值取向、切实的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顺势提高他们的就业心理素养,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繁杂的过程,才能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整体提高。在整体的提升下,也要注意整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集体化教育能够解决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所体现的共性问题,可以以整体、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进行教育。而个别化教育是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问题和不同心理特点,分别进行不同方式教育的一种方法。一旦有一些学生出现就业相关的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关注他们的动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问题,必须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可体现在针对整体还是个别,差异是整体还是个别,也要注意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于整体和个别要灵活处理,讲道理、摆事实、找方法、寻结果等方式灵活转换,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时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也可以采用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数据思维,不仅有针对性,更是实际行动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性

目前,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就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着所谓“短期促销”“临阵磨枪”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今人工智能时代,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下,已经让学生产生了不少的恐慌,仅仅是片面的指导,只重视在课堂上语言灌输,而忽视实践,是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故要使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这条路上走的较为顺利,应该将教育整合起来,提前将就业指导介入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毕业前期的短期指导模式转变为长期全程指导模式。要做好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衔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的认知水平、特点,根据不同的阶段,在全程性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由浅入深。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心理上的疏导是必须的,要让他们思想上的认知能力得以转变,从一名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要对他们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导向,要让他们明白大学几年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自己未来的规划,对学生进行就业灌输是必要的。在大学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这时他们已经熟悉了大学的生活,要以综合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建设为重点目标,进一步灌输确定职业导向,适当增强一些就业紧迫感,特别是在大学的第三年,高校要尽可能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在其中应该多多鼓励、帮助大学生认清将要面对的工作领域,培养自身素养的能力,这个过渡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全程参与,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动态,整合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穿插在其他学科中,始终做到学科融合,实现其真正的全程化。在大学第四年,大学生临近毕业,就业和择业在那个时候便成为现实问题,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焦虑,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此时对学生加强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一定量的强度,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一定的择业、就业专题讲座,优秀毕业大学生先进事迹讲座报告等活动是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性最终以改变他们的认知偏差,消除心理障碍,提升自身行动能力,从而强化他们社会责任感为终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要将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和灵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就业的正确导向。

(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体性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的新兴,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践表明其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带了相应的挑战。针对人工智能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利弊关系,大学生使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其快速发展是必要的,传统产业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取代对大学生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反之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也就在这时新的就业机会也油然而生。思想政治目标的一体性,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高校大学生就业的软着陆,始终离不开政府、家庭、高校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还必须有效结合政府、社会、家庭、学校这三大主题。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抓紧完善再就业系统的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在规划和引领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新兴人才,从而拓宽就业的渠道。其次,家庭要发挥好基础作用,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给孩子制造紧张的就业气氛,大力鼓励孩子面对就业的大势所趋要勇敢。家人是孩子的支撑,应该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心,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时时刻刻支持孩子的选择。再次,高校始终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努力克服没有必要的担忧,正确、坦然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育人也要落实到生活中。还需要引领创新发展,可采取一些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建立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并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最后,信息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越来越快,社会对高校大学生人才的素质及能力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干预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工作模式。作为学生若只满足于现有基础上的技能与知识而停滞不前,就很容易被这个时代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淘汰,再难以跟上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至此,学生在学校做好自身的本职,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并掌握最新的行业技能,加大在竞争中的优势;紧接着也要积极主动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参与学校、学院所提供各种形式的实践及比赛等,将理论变为实践,使得自己从活动中取得来自书本外的收获。也要跟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创新、寻找创新点,坚持终身学习使自己接受新事物及发现新事物,掌握过硬的本领,增强自身就业优势,在面对就业竞争时才会突显而出。

四、结语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成人学习;人工智能

一、人工智能的兴起

人工智能,英文名称为ArtificialIntelligence,这一术语正式提出的时间是在1956年,美国达特摩斯大学举办了“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术会议,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机器具备以类似于人类的方式理解、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表明了使用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智能的可能性。至此,人工智能成为一门新兴学科。随后,人工智能逐步拓展到研究领域,诸如机器学习、智能控制等,并伴随着相应技术的产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人工智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掀起影响全球变革的科技浪潮。2016年,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人类,是诞生于1956年的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新胜利,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工智能”不仅成为主流媒体的热门词汇,而且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又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等领域,诸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电力工业、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互联网技术等等。近期,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曾经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必然要重构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因此我认为,下一个被冲击的行业一定是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有助于推动政治经济的繁荣昌盛。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尤其是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育除本身所具有的培养成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派生功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者叶忠海教授指出,成人教育有助于调整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以及通过改变受教育者社会集团的归属、重组社会结构来实现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功能。

二、AI浪潮下成人教育的转变

费希特曾经说过:“自然在自己的永恒转化中迅速前进着,当我还在谈我所观察到的瞬刻时,它已经消失不见了,一切都起了变化。”因而,脱离于时代背景且以狭隘的眼光对待成人教育的未来发展,必将被不断变革的社会所淘汰,分析和把握人工智能浪潮下成人教育发展境遇的可能性转变,是成人教育发展合理应对人工智能社会的前提条件。

1成人教育的活动场域———由固定场所到智能空间现阶段的成人教育,以场域来划分,包括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在内的学校成人教育,在社区范围内进行的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满足居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成人教育,以及在工作场所中对成人进行的满足职业发展需求的职场成人教育。每一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其成人活动的场所都会在固定的场所中进行,诸如社区中的成人教育活动,社区居民会定期集中在某一教室内。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影响下,成人的活动场域将从固定场所向智能空间转变。30多年前,已有研究者对人工智能这一领域进行了多种推测,如智能图书馆的猜测,认为未来将产生一种具有清晰度高、翻阅随意以及携带方便的图书,预言到“有一种书本大小的阅读机器,可以插入芯片,即使你翻山越岭或远渡重洋,也可将它随身携带。甚至如果你想听而不想看时,只要按一下按钮,书写的文字就会变成说话的语言”。②然而,在30多年以后,这种预测已成为现实,当下,我们的阅读除了纸质的图书,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阅读器成为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这种电子科技的进步,使得成人随时随地学习成为了可能,不仅能够阅读书籍,而且可以进行在线的课程学习。此外,在当前的职场成人教育中,正在开发和应用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技术———VR,例如对员工的汽车维修培训,通过设置虚拟的教学、培训和操作环境,使成人体验者身临其境,将虚拟的空间环境与实际的物理环境融为一体。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的目标将会从使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转变为机器与人类结合的混合智能系统,以及更加复杂的智能系统,如将人类、社会、物理和网络系统结合起来的智能城市。因此,可以预见,成人教育的活动场域可能转向一种智能空间,将突破以往空间资源的限制,更加体现当前终身教育理念所提出的一种“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便捷性的学习环境。

2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由实用性到多元化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为成人,结束校园生活、离开父母的成人具有经济上的独立性,走向工作岗位以获得谋生,在家庭或是职业生涯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成人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对成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其课程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满足成人的日常社会生活学习需求。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个国家成人教育的长期任务以扫盲教育最为突出,其课程教材和内容多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主。如扫盲教育的领军人物保罗•弗莱雷在巴西所推动的成人扫盲运动,对成人进行基础的读写教育,并将其看做是一种工具,一种能够获得批判意识和人性解放,以及改变社会现实的工具。新时代的今天,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之外,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也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智能手机的升级换代十分迅速,社会中流行着“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成人教育中有对“数字移民”进行智能手机学习的教育内容。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必将从实用性走向多元化。此外,成人的道德教育将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等影响社会治理与稳定的相关问题,诸如人类与智能机器人之间、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如何处理。宽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关新在谈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时提出应把仁爱的本性带到未来的教学中,他认为古人所讲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便立功与立言被人类的新宠物机器人所取代,立德也永远不会被取代。

3成人教育的实施主体———由独立单一到有效整合有组织的成人教育活动的最初形成,其开办多数以单一的组织机构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更多的组织机构愿意加入到成人教育活动的实施中来。以英国为例,英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成人教育活动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18世纪初,为向成人劳动者传递宗教知识以及提升基本的读写算能力,英国国教教会组织成立“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随后,成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有企业、社会团体组织、独立的教育机构以及普通学校等等。如1798年第一所成人学校———诺丁汉成人学校的诞生,标志着英国的成人教育的成熟,通过学校招收工场的女工,对她们进行基本的读写算教育以及宗教教育;1903年,英国劳工教育协会成立,旨在对英国的劳工群体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该协会是英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协会组织,是独立的全国性民间团体。21世纪的今天,英国政府更加高度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法律和资金上对成人教育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如2003年颁布的成人教育白皮书《21世纪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成人教育的实施将由单一的主体转向多元化且具有层次性主体的有效整合,各主体间形成了相互协作、密切关联的成人教育网络。但是,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加危险,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就连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也曾预测完美人工智能的开发或许意味着人类的终结。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焦虑,尤其是在职场中,未来所有工厂里整齐划一的人工是否会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是否会使成人无业可就?成人学校的教师是否会被智能教师所替代,学校是否会不复存在?虽有这样的预测,但多数研究者对未来的社会发展的愿景是可期的。知名研究专家韦康博在其著作中对未来的职业进行了预测,他认为未来职业的最佳选择将是“创意产业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行业、娱乐业和边缘学科,以及与人自身成长相关的职业”。同时,当前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功能逐渐受到重视,期望通过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模拟人脑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而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形下,便要求与成人教育活动有关的实施主体,政府、成人学校、社区、企业、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各种机构和组织之间形成合力,形成密切关联的成人教育网络,共同探讨人类各种力量间进行深度学习的模式。

三、成人教育迈向AI时代的路径选择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从手工业工厂生产向机械化大生产的飞跃;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了以数字制造、互联网和再生性能源为代表的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与应用,人们步入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实现,成人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诸如在19世纪末期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封闭的学校教育无法负荷大量的知识产出,工业化的生产技术与资本主义的复杂运作,更使教育由少数精英扩及多数工作者,终身教育开始受到注意”,③随后,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如成人学校,劳工教育协会等,为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诸多学者将人工智能称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更新,更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将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成人教育在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进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路径以适应和备战这场人工智能的变革浪潮。

1增强成人教育多元主体的推动力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麦考黛克在其《第二次计算机革命和第五代计算机》的著述中提到“必须把人工智能的研究从大家都在观望的状态转变为人人都参加的一项运动”,在当前人工智能的变革已不单单是与科学技术的研究者有关,它将影响每个个体的社会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将会从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走向智能化的提升。与成人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多元主体,更应该谨慎的应对和参与到这场变革中去。政府、学校、社区、企业以及社会各个机构与组织,都是成人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引领人,必须关注人工智能可能引起的社会变革,在把握成人教育自身命运的同时,注重各个领域间的融合,共同构建科学的发展理念。

2成人教育模式个性化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技术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日新月异,而教育的发展较为滞后,往往是教育追踪技术,教育应该如何变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普通教育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学校教育的改革一直是对学校本身进行反思,美国教育技术专家赵勇教授认为是学校绑架了教育,教育的改革不应该让学校的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创新,教育改革应突破原有的范式,形成一种从花园到自然保护区的转变。花园式的教育是经过修剪后的整齐划一,而自然保护区所形成的是一种多元化的社区,承认了每个人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个性化。同样,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在成人教育领域,更应该注重推动每一个成人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未来成人的学习需求必将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成人将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学习,如何满足成人的日常学习需求,将是未来成人教育发展值得深思的问题,成人教育的各主体间应当引起重视。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JerryKaplan在其撰写的《人工智能时代》一书中提出,未来的工作将是那些需要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展现同理心、演示特殊技能、制造美的物品、启发年轻人,以及激发有目标感的活动,是需要人类独有技能参与其中的任务。由此可见,成人教育的多元主体间应努力寻找一种符合成人个性化学习的成人教育模式。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法学人工智能教学方式变革

一、商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商法学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商法学。商法学作为法学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这就要求学习者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商法学中包含了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在一些高校的教学当中也将海商法纳入商法学当中,这就决定了商法学内容的繁杂,而且其中涉及的理论性与技术性问题也较多,对商法学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同样属于商法学的公司法为例,就有股东会决议、股东诉讼、公司设立等问题。商法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董监高责任、票据流通规则等如果没有实践性操作很难说明学生对该知识是否熟练掌握,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较快,相关法律法规更新较快的情况下,探索商法学教学的新模式、新方式具有自身的必要性。

(二)商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技能培养的不足第一,传统的商法学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商法学人才的需要。传统的商法学教学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对不容易理解的部分进行重点解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商法学教学过程中的尴尬局面。在这其中,以老师为主的知识传授者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形成了教学课堂的主要参与者,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乏味,使现有的商法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以得出的是对商法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必要性,如在当前人工智能普及正越来越广的背景之下,探索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商法学的教学过程中。第二,实务教学的不足。法律以适用为目的,强调其能够以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法律实务部门中对法律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例如在法院检察院系统、律师行业都是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在一些法学院校,也开设了一些法学实务课程,诸如模拟法庭、社区法律咨询等,但这其中也存在了较多的不足。例如模拟法庭只是在为了模拟法庭而去选取案例,并不能够湿地的了解、经历案件的整个来龙去脉,而且也存在模拟法庭现场与真实的案件现场相差甚远的现场,不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感受不到法律的庄严。反映到商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无法对商事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经历的过程,在没有对某一事物有切身经历的情况之下自然无法对其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

二、人工智能给商法学教学带来的变革

(一)人工智能对法学教学的影响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与之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带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带给人们的便利以及高智能化的优势,其被称为世界上的高尖端技术之一,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领域,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就是对过去只能由人类进行的工作交由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由于人工智能独特的优势,使得其日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以期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在2017年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其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包括了对人工智能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的建立等,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即首次“智慧法院”,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当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在法学教育当中。人工智能对传统法学教育的方式产生了影响。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无非是法学教师对法学理论的讲解、灌输,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概率较低,只是简单的在课堂上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其与实践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人工智能时代商法学教学的变革第一,注重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律人才的培养。在人工智能背景之下,法律行业出现了较多利用计算机处理简单法律问题的趋势,如智慧法院的建设,通过高度信息化的网上办案流程,实现全流程的案件办理,为实现司法为民、司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系统。在一些国家的实践当中可以看出,法律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前景,特别在一些方面法律人工智能已经出现了代替人类的趋势。尤其是美国IBM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ProjectDebater”在一些与人类的辩论场合中多次的取得胜利,人工智能带给人类很多的“惊喜”。在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支持力度上来看,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法律人工智能会出现较大规模的应用,当然这一切也是需要建立在人工智能对相关司法案例、法规数据的准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是法律人工智能更能贴近商法学教学。第二,对掌握商法学理论与技能人才的需求上。人工智能技术是由较多的高科技因素组成,特别是与商法学有关的法律智能,更需要具有商法学理论基础、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准确掌握的复合型人才。与商法学有关的人工智能中,商事法律的输入、合同文本的输入等有关商事法与实务的大量数据都需要具有商法学理论素养的人才进行操作,很难想象对法律没有任何基础的人员单独对法律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建设和维护,这由此带来了对法律人才需求上的特别之处;一项新技术出现后,对一些行业产生影响是必然的,但往往也会产生新生或带动一个行业的产生,法律人工智能就可能会产生这种作用或效果。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的应用对商法学课程的变革提出了要求,如何培养符合新形势下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在关注和增加有关人工智能知识的介绍也许需要以法律专业知识为基础,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踏入法律行业的基础,法学教育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资源的支持。法律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在国家层面国家大力倡导人工智能在法律部门和行业的应用,学者热衷于对法律人工智能的讨论,但在实务方面应用的不是很普遍,这也包括了高校中对法律人工智能的不够重视。

三、人工智能时代商法学教学的应对

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AI智能文案等信息技术的出现迎合了这个时代的发展需要,先前主要有人类从事的工作正在由机器代为完成。在这种情形下研究商法学教学方式的如何应对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一)有关商法学的法律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与现在学术界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热情不同的是,法学教学过程中对人工智能纳入到其中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操作,将人工智能纳入到法学教学课程但中去可以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具备一定的利用法律人工智能的能力。商法学中包含了公司法、证券法等诸多的部门法,其又与商事法律活动联系较为密切,将法律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应用到其中,对方便商事活动主体有重要作用,如建立专家系统、合同合规审查系统等,改变过去只能由律师或法律顾问才能解决的一些简单的法律问题。而这一切的就需要专门的法律人员进行建设,相应的在商法学课程中就有必要加入有关法律人工智能的内容。如果出现与专业课程相冲突的时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与人工智能有联系的部分进行讲解。为达到这个程度,相应的对商法学老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法律人工智能有所研究,知晓与商法学课程的联系才能将人工智能在商法学中的教学初衷落到实处。

(二)商法学大数据分析教学商法学在教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实务中的典型行为都需要进行分析讲解,通过此种方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大数据中通过对大量的真实案件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法律咨询系统甚至是智慧法院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基础支撑。商事活动中存在大量的案例事实,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大数据的建设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撑。在商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增加法律大数据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已有的大数据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大数据的认识从而对其日后可能会从事法律人工智能提供便利。法律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在国家层面国家大力倡导人工智能在法律部门和行业的应用,如前文所述的智慧法院,学者热衷于对法律人工智能的讨论,但在实务方面应用的不很是普遍,这也包括了高校中对法律人工智能的不够重视。

四、结语

在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实之下,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人工智能与商法学教学两者之间的结合,探索商法学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为社会提供具有实际需要的法律人才。将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元素、新方式加入到教学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对商法学的培养模式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变革来适应法律人工智能的要求,也可以提高商事法律关系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商法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立国.商法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5).

[2]王萍.二元结构的商法学教学[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6(3).

[3]唐英.本科商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6篇

在可持续发展需求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双重驱动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在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5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并形成《北京共识》。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份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重要文件,从政策制定、教育管理、教学与教师、学习与评价、价值观与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机会、平等与包容的使用、性别平等、伦理问题、研究与监测10个方面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为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路径。作为人工智能重要的应用场景,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消除学习机会和资源获取的障碍,实现管理进程自动化,优化教育效果,促进教育发展。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改善学习评价,助力个性化培养。在宏观层面,基于人口信息、经济发展数据、地理位置信息和基础教育质量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大数据,可以综合评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科学地落实教育公平政策。在中观层面,人工智能可以使学习方式从统一步调、统一方式、统一评价的班级“集体学习”向个性化学习转变。人工智能可以改善学习评价,为每个学生精准“画像”,记录学习计划和成长轨迹,识别学生的学习偏好、学习障碍等。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表征,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自动诊断,通过预测性分析和诊断性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困难点等,向学生推荐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

其次,人工智能可以赋能教学,辅助教师工作。即使在智能时代,教师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情绪、情感、价值观的引导是技术和机器无法替代的。随着人工智能提供的辅助越来越智能,人机协作的“双师模式”将成为教师一种典型的工作方式,教师将与虚拟教学助理协同工作。虚拟教学助理可以帮助教师完成一些机械重复性的低技能任务,例如作业批改、教育资源寻找等,也可以帮助教师管理日常任务。教师可以将精力专注于高情感付出、高技能的任务,比如心理健康管理与疏导、社会性的培养、价值观的引导、个性化学习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等。

最后,人工智能可以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供给。数据收集与智能技术的使用实现了数据驱动决策的突破,深度的数据挖掘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使教育管理科学精准。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教育管理手段将从以经验为导向转向以证据为基础,形成人机协同、多元参与的决策模式,提升教育决策的透明性、科学性、预见性。智能技术和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和动态模拟学校布局、教育财政、就业渠道、招生选拔等教育子系统及其关系的演变过程,为国家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及教学制度提供改革方案和决策依据。人工智能还可以变革教育服务的形式,创新教育服务的供给模式,使教育服务体现智慧化、个性化、多元化、系统化的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在校际、区域、国家和全球等范围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全面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同时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改善教育供给。

作者:黄荣怀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正逐步深入影响社会各阶层的改革和运作。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质量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更应该高度重视。EDUCAUSE四月的《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预测了2019-2023年间可能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趋势、六大挑战和六项技术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未来高等教育技术发展将影响高等教育机构的运作、推动课程建设改革和分解、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等方面,高等教育将戛来越重视学习效果和学习体现。[1]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那么,高等学校该如何应用新的智能技术,以更好地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率,节省教育成本,是高等学校管理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是基于计算机的研究,用来研究开发并模拟、延伸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多学科的新兴应用科学,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主要利用计算机能实现社会发展中更高层次的应用。[2]人工智能从1956年诞生发展到现在,经过了起步发展期、反思发展、应用发展、低迷发展、稳步发展和蓬勃发展六个时期60多年的发展。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专家智能控制理论和模糊逻辑控制论等若干分支理论。[3]人工智能研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从简单的单项功能应用到多功能复合应用,正深度与社会生产各方面融合。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撑未来将更深入地应用到各种社会需求当中。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提出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影响:1.在教学方法环节和教学设计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者体验水平。2.改变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提倡在各阶段教育(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以培养具备软硬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同时在教学管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效率。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不断削减教育经费,一些院校开始尝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经费不足及与学生沟通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海洋郡学院借助善于交谈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缓解了入学率连续下降的问题。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正在影响着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将影响世界教育的发展,也将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来划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化教育;毛入学率在15%至50%之间为大众型教育;毛入学大于或等于50%则为普及化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两次扩招之后,毛入学率到2018年已达到48.1%,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已增至790.99万人,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时代。从2009—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招生数据来看,高等教育结构也已发生了改变,本科、研究生及网络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网络教育本专科人数增幅最明显。而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到2020要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网络教育层次学生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其他层次教育的教育形式也将跟随时代的要求,日益重视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环节和管理方面的应用。由此,未来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技术方面的发展空间很大,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深远变化。

三、人工智能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历来居高位,经费不足大大限制了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和发展,进而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教育成本与教育经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经费不仅包括教育经费,指可以进行统计的资本成本和物质成本,还包括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其他可能带来收入的机会成本。从这一角度来看,受教育者选择在校接受高等教育所付出的教育成本要大于实际支出的学费及其他费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生产的融合发展,高等学校管理者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不仅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自身管理效率,同时也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学习体验。1.提升自身管理效率方面:学生日常及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这些事务性的管理工作智能化,降低人员开支,减少繁琐的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通过智能技术还可以对管理方法进行智能决策,提高高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的利用率。2.提升学习者体验方面:以人为本,重视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终身化;推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面向学习者打破学科界限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多维学习空间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注重为毕业生提升在就业市场上的比较优势,鼓励产学研融合为学生者带来不于传统教育的学习体验;重视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让受教育者更好地平衡工作、家庭与学习间的关系,为学习者带来更优质地学习体验。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首先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根据需要和实力建立人工智能专业或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通识教育体系,建立“人工智能+X”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学生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的课程作为必修课,注重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大力建设在线课程模块化,注重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其次高校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高校的教学活动将以学习获得为中心,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个体学习为主,而非传统的集体学习。通过课程分解将课程教学细化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与课后巩固三个不同阶段,利用强大的智能技术平台,改变传统单一化教学方法,借助AI技术和人机友好交互手段,冲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高校教师和学习者能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结合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测试,并能够为高校教师提供学习报告,以便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高校教师如何使用更复杂的混合方法已成为发展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提升教学效果。

四、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突显。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并加快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应该结合时代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教师、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互联网、移动设备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国帅,郭倩,吕彩杰,等.“智能+”时代智能技术构筑智能教育——《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要点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3):22-35.

[2]黄秦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及应对[N].中国教师报,2019-06-19(003).

人工智能教育范文第8篇

人类的生活因科技的出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算机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独特的科学技术,它是以人类思维作为研究基础,进而模拟人类思维,对计算机进行眼神、动作的扩展,进而实现智能化。如今,很多领域都已经涉及到了人工智能化,其包含面更广,例如机器人、语言识别以及图像识别功能等等。换句话说,智能的实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有所了解,进而可以通过研究生产出与人类智能反应、动作、思维相似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技术在日积月累的研究中逐步完善,在其应用的领域中不断拓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产品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模仿进而被生产,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概述

对人的智慧及思维进行有效的模拟,进而将人的智能行为通过计算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人工智能。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的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更甚者堪比人的智慧。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信息处理时,可采用语音识别的方式,人机对话因此实现,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多个领域发展。例如医学建筑学、地质学、机械等等,随着对人工智能的逐步深入研究,从初期的对经验的理解,到而后辨别并解决较为矛盾的信息,最终进行推导,人工智能已掌握多项能力。知识信息系统便是人工智能的表现方式,其核心便是知识,通过对计算机所存储的知识进行发现及存储,最终推理并呈现在大众面前。人工智能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类的知识及复制因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便捷,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知识并不再局限于地域及时间,知识的共享因此更加无线化。第二,知识信息获取的渠道因人工智能系统得到了拓宽,与此同时,在处理任务的效率上,人工智能所呈现出来的能力非比寻常,这是人类目前还达不到的。

2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现状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逐步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现阶段,培养具有创新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首要目标。各个高校在教育模式上虽采用正规的教育模式,但是这仅仅只是规范化培养人才,系统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成本的投资较大,空间、时间都会局限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因此不够灵活,在终身教育及全民教育方面,无法满足其需求。在传统教育中,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同时所带来的意义更是深远。传统教育的模式不但不再受空间、时间的局限,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致使很多人愿意投入更大的精力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在互联网中,虚拟课堂的学习依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需得到解决。其一,计算机网络在服务方式上缺乏其主动性。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其远程服务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导学以及答疑方面,较为滞后,限制很多网络服务手段,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方面,主动性、针对性、策略性有所匮乏。其二,网络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空间的分散性、时间的流动性,还有学生的自主性以及便携性较差的问题时有发生。其三,网络教育考试的公平性如何实现。面对网络考试的开放性,如何保证学生考试的公平和权威,这是教育领域需要探究的问题。其四,在网络的信息查询方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还需完善。其五,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课件是网络教育的中心系统,可有效支撑其网络教学的需求,总结归纳为两大类:(1)以单机版或者是互联网初级版的课件为主。比如,幻灯片的演示或者是由图文组成的网页等。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类的课件较为便捷,更容易更新和维护,其实质便是板书和教材展现的另一种方式。还有部分的课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但是却有良好的交互效果,很多教师因其较为繁琐,其维护工作较为琐碎,所以并不把这类课件放在首位。(2)网络版课件的完善版。图文以及动画组成了这类的课件,通过互联网中聊天室、新闻组、电子邮件等等形式,展开师生的讨论。现在很多的课件都属于这类,并以此作为其发展趋势。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CAI进行有效的解决,不过也有不利的方面,无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其学习的主体,无法进行主动的交互操作,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因而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这一情况,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是网络教育中提升其教育水准的关键渠道。

3计算机网络教育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3.1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管理中愈加普及。例如,对于入侵检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安全因此得到维护。入侵技术是防火墙技术中最为常见的,也是其重要环节之一。在现阶段,人工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都运用入侵检测的技术,计算机系统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的保密性也因此有所提升,系统的安全得到了加强。智能化防火墙系统通过对人工智能的有效使用,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忆,最终防火墙系统的智能化因此而形成。运用识别、统计、记忆的方法,减少网络有害行径的发生率。

3.2人工智能在网络管理以及系统的评价

人工智能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而出现的,网络管理也随之发生着改变,越来越智能化的改变代替了原有的管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专家知识在求解技术方面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提供了更加综合性的管理。现阶段,网络管理会因网络动态性的原因,致使工作进程受到系统问题的影响。因此,智能化的发展势必会代替网络管理,在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管理过程中,人工智能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专家级的决策及支持方式进而被产生,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上,并且提升了其系统评价的效率和质量。专家系统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识别作用及智能化作用,因存储着大量的专家知识及经验,可以很快将系统所产生的问题予以解决,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网络管理与系统的评价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4结语

如今,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十分普及,任何的领域都可以运用其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远程学习环境可因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极大的优化,与此同时,学习服务的领域因此被拓宽,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局限性得到突破。

参考文献

[1]黄丽萍.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236-237.

[2]曾宏志.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4):2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