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

内部监督管理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度假区财务管理工作,推动度假区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效解决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度假区建设步伐,经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就进一步加强度假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理顺各部门的财务关系

自2013年1月1日起,对所有部门的各类支出实行分类扎口管理,支出渠道分为度假区管委会、旅游发展公司、美人半岛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美人半岛市政有限公司、美人半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五个部门。

管委会费用支出主要包括管委会、旅游发展公司所有的日常经费,度假区下属的20个部门的日常费用支出、拆迁费用支出、招商引资费用支出、银行融资费用支出等。度假区接待由党政办扎口管理,接待用餐必须开具用餐通知单,原则上定在度假区食堂、小会所、莲花居等接待定点饭店,有特殊情况需要在定点饭店以外接待的,须经请示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后,在规定额度内现金报销。礼品的赠送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旅游发展公司支出费用主要包括管委会、公司所有的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固定资产)、银行财务费用、美人半岛旅游服务公司、农业发展公司、市政公司等经核定的相关日常费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党政办扎口物资采购(固定资产)合同(批量的物资进行政府采购),经济服务中心扎口资产租赁合同,以上合同由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福康签订;规建办扎口各类工程合同,拆迁办扎口各类拆迁合同,以上合同由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查全福签订;所有对外签订的合同应及时报送党政办、财政所存档。

二、进一步管理各部门的财务支出

1、自2013年起,实行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一经下达,各部门、单位、公司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私自更改项目用途。

2、明确各部门、单位、公司的报账员,确定名单后不得随意变更,财政所对各报账员进行管理与培训。

3、严格控制现金库存量,现金库存限额为10000元以下,凡超出现金库存限额部分应及时送存银行,分清现金结算与转账结算的凭证填制方法与报销程序,超过2000元的转账结算,做到账实相符。

4、加强费用支出前期的预审,由财政或公司前期先审核,再报领导审批。

5、加强费用支出的后期审计,由度假区管委会定期委托相关单位对各公司、村等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6、财政、财务人员要对财务凭证进行严格审核,不合理、不规范的发票不得入账。

三、进一步下放部门财务审批权限

1、对各单位、部门、公司的人员经费支出,统一由管委会制定发放标准,人事、财政部门审核后,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审定,报分管领导审批后发放。

2、对各单位、部门、公司的日常经费支出,1000元以下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审批,1000元以上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审定,报分管领导审批后结付,财政所根据全年预算控制每月支出进度。

3、对各单位、部门、公司的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固定资产)、专项资金支出,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审定,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后支付。

4、各单位、部门、公司都要编制并上报年度部门预算,管委会从严控制部门预算,注重抓资金管理,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部门预算批复后放权到各单位、部门、公司,但超预算或预算之外的经费支出须通过度假区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后追加。

四、进一步加强公司化运作力度

1、度假区对下属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对集体土地进行无偿划拨,增加公司的资产,通过资产去银行进行融资,从而使资产变为资本,并对有收益的项目、产品进行投资,产生收益。

2、美人半岛旅游服务公司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上,以收定支确定公司全年费用支出(包括人员经费与日常经费),管委会根据公司经营业绩适当给予补助,经营收入增加,全年费用相应增加;由公司承办的相关活动设立专项经费,活动前报预算方案,活动结束后审计决算。

3、启用美人半岛农业发展公司,公司化运作度假区绿化管理、养护、种植等工作。把度假区林业站的管理与经营、种植等职能分离出来,度假区林业站根据度假区的部署,制定绿化发展长远规划和植树造绿规划,美化度假区环境,搞好技术指导、抓督查促成效。度假区将所有的苗圃、绿化苗木、树木等资产通过评估全部纳入美人半岛农业发展公司,美人半岛农业服务公司侧重绿化苗木、树木的经营、绿化管理与种植、移植,参与度假区的绿化招投标,绿化管理效果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实现度假区绿化工作“干管分离”。

4、启用美人半岛市政公司,公司化运作度假区零星工程、市政建设、市政养护等工作,参与度假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改制;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指的是对监督对象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它的作用往往也会随着监督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能够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预防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风险。正因为审计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并完善审计的机制以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促进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经过调查研究,首先论述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其转型的基础和条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商银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外部到内部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内部的监督机制的变化尤为明显,当然,在变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层缺乏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可以说,观念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当前的农商银行的管理层,需要做出决策的人员却缺乏基本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意识,对这项工作并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立的时间较短,使得许多管理人员对于这项工作的作用没有清晰的认识,片面追求经营,不重视管理。同时,这种意识的缺乏反过来又导致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因此,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落实不够到位,再加上某些农商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完全没有力度,规章制度只存在于纸面,不仅加大了工作人员在遵守规章制度方面的难度,也使得规章制度本身根本无法起到其应起到的作用。此外,银行的管理层有时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随意更改制度,权力不受制约,更为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实行雪上加霜。

(二)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银行应该和企业一样,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管理,但是实际上许多农商银行并不重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员工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对于自己的工作缺乏根本上的认识,对于职责不够明晰,不了解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执行上马马虎虎,严重影响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有效贯彻落实。这些问题大都是因为机制的贯彻不够而产生并扩大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会计失真和监管力度的下降,这将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营造成巨大的破坏,降低资产安全,进而打击银行的公信力。

(三)信息管理得不到统一

银行内部的信息管理必须统一,从而加强农商银行的管理,并对管理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发生信息失真的问题,一些农商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内部审计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尽相同,不同的意见得不到统一,就会互相扯皮,影响银行的管理。

(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缺乏权威性

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对于银行的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实际上这一机制却缺乏权威性,难以遏制问题的产生,对于责任人的控制和惩罚力度不强,容易导致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使得所谓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根本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一)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也逐渐转型,这一转型的基础就是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计监督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农村信用社具有较强的合作性质,基本的框架结构是由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成的,入股的社员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但当前的农村金融体制采取股份制,之前的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被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所取代,企业和社会上的股东加入。在这种情况下,股权体制和权益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由监事会所领导,也随之变革,制度在监督工作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二)审计监督的内涵的定位不同

银行的审计部门是一个内部部门,在其职能方面一般负责服务的监督,操作的规范,对于监督和建议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因此,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将会充分依据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层受任于董事会进行管理,监事会进行监督,追求股东的利益,这样,审计的内涵定位也随着改变。首先是审计队伍的构建。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员工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其次是审计能力的培养。目前的农商银行的审计工作要求更加全面而且多层次的知识技能。

(三)农商银行管理体制的变更

农商银行管理体制的变更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转型的条件。由于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银行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经营项目,加强农村金融于经济的结合速度。要达到这一目的,银行就必须改革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加强监督的力度,依照管理机制的变更对审计机制做出改变,与时俱进,推动农商银行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来说,工作人员是重中之重,高水平的员工往往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农商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开拓新的业务。这无疑都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必须招募并培养出一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审计人才应对不断提高的审计工作需求。同时在员工的管理方面,银行可以制定适当的奖惩机制,对有建设作用的审计成果进行奖励,鼓励员工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提高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二)将各方面的监督形成联动

要加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可以综合发挥监事会,合规管理,纪检监察的作用,将这三者有机结合。银行内部要完善监督机制,保证机制的落实。可以考虑设置专人或部门进行这项工作,将责任完全落实到具体单位,权责统一,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展开;监事会要发挥好自己的监督作用,从整体上把控全局,加强对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工作成员是否履职尽职的监督工作,以及财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纪检可以作为一种外部监督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警示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的进行,必要时可以加入到工作中。银行通过三者的联动作用,促进稳健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手段

信息革命爆发之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农商银行的电子化办公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工作中也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数据的统计、审核,监督员工的工作等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银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农商银行应该加大设备的引进力度、管理以及工作的网络化。

(四)评聘专业机构开展审计监督

面对农商银行当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高的现实状况,农商银行还可以将一些专业性强的审计事项进行外包、评聘专业机构的方式对科技风险、内部控制评价等进行审计监督,作为内部审计的延伸和补充。

四、结束语

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保障银行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我国主要推行的重要政策,农商银行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农商银行的管理,内部审计监督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就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相关工作和研究的展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希望我国的银行业能快速发展,业务能够不断扩展并保持平稳运行,为社会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财参考文献:

[1]王新震.城市商业银行应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工程经济,2015(03):92-96.

[2]刘华芳.浅谈改制后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07):65.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监管会计信息问题对策

一、我国会计监管现状

会计监管主要是指政府及非政府机构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目的,依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对企业的会计行为所进行的干预和引导。会计监管问题由来已久,相应法律制度也不断地完善。我国从198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到新修改的《会计法》,其中都对会计监管进行了详细规定。会计监管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内部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内部会计监督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2.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证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证性。将社会公众的力量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相结合,形成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也是与会计事务的广泛存在。

3.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也称之为政府监督,也是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是实施会计工作国家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检查部门。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监督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监督各单位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监督各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二、我国会计监管的主要问题

1.会计机构监管职能弱。企事业单位是会计监督管理的基层机构,也是会计的执行者。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这时虽然有的单位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健全,但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进行以权谋私甚至违法乱纪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有些经济案件,如美国爆出的安然事件让会计造假成为中外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我国也出现了蓝田集团以及科龙集团的会计造假事件。此类事件中,由于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其向集体利益倾斜,单位领导人的打击报复使其不能依法办事,弱化了会计监督管理。

2.社会监督不力。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国家监督管理及社会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管理模式。当前,不仅国家监督管理、单位内部监督管理也下降,而且社会监督不力。根据国际惯例,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即交给那些具有“经济警察”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管理。但是,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职业标准、人员素质、职业环境等问题,使社会监督管理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管理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也存在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的问题,使制度形同虚设,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4.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会计法》并不以为然。这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者无视法律屡有越权行为,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管理职能,却无力监督管理。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监督管理下降的原因。

三、解决我国会计监管问题的对策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加强外部监督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我国企业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新晨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商敏.我国会计监督体制的弊端和完善[J].有色矿冶,2005,(6).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监管会计信息问题对策

一、我国会计监管现状

会计监管主要是指政府及非政府机构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目的,依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对企业的会计行为所进行的干预和引导。会计监管问题由来已久,相应法律制度也不断地完善。我国从198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到新修改的《会计法》,其中都对会计监管进行了详细规定。会计监管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内部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内部会计监督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2.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证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证性。将社会公众的力量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相结合,形成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也是与会计事务的广泛存在。

3.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也称之为政府监督,也是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是实施会计工作国家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检查部门。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监督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监督各单位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监督各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二、我国会计监管的主要问题

1.会计机构监管职能弱。企事业单位是会计监督管理的基层机构,也是会计的执行者。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这时虽然有的单位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健全,但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进行以权谋私甚至违法乱纪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有些经济案件,如美国爆出的安然事件让会计造假成为中外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我国也出现了蓝田集团以及科龙集团的会计造假事件。此类事件中,由于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其向集体利益倾斜,单位领导人的打击报复使其不能依法办事,弱化了会计监督管理。

2.社会监督不力。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国家监督管理及社会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管理模式。当前,不仅国家监督管理、单位内部监督管理也下降,而且社会监督不力。根据国际惯例,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即交给那些具有“经济警察”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管理。但是,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职业标准、人员素质、职业环境等问题,使社会监督管理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管理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也存在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的问题,使制度形同虚设,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4.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会计法》并不以为然。这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者无视法律屡有越权行为,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管理职能,却无力监督管理。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监督管理下降的原因。

三、解决我国会计监管问题的对策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加强外部监督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我国企业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这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第5篇

1.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社会监督机制,主要指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其年度财务报表必须经过第三方审计机构审计,且第三方审计机构,必须是具备从事金融相关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会计报表、重大事项、风险提示、关联方交易等,以形成一个对银行相对公允的评价。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很明显的一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独立性不强,限制了其对银行业机构会计信息披露审计监督水平。

发达国家成熟的注册会计师体制主要采取行业自律的监管模式,在行业内部,诚信度被提高到最为重要的生命线的位置。而我国目前虽然也是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但仍然是一种政府监管的模式,地方政府为谋求本地方经济利益,通过控制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方式介入注册会计师业市场管理,从而大大削弱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的权威性。

2.内部监督效果不佳。银行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监督,即通过银行会计检查、督促、控制等工作过程和手段对银行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为了提高内部监督效果,很多商业银行逐渐设立了内审部门和事后监督部门,负责对银行业务进行审查、校验和监督,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和改正商业银行会计差错,规范会计行为。

综合考察三方面的内部监督机制,我们发现,银行的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着明显的被动式特征。目前内部监督往往停留在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等表层上,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是一种完全被动式的内部监督。同时,监督手段滞后,制约着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一线的业务部门,由于受到业绩考核等原因,往往能接收到最新的技术和操作理念,而监管部门,没有业绩考核的压力,对新技术设备的采购又受到预算等因素的制约,以至于监管部门的设备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业务部门。

二、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发展方向

1.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无论是内部监管还是外部监管,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员来完成。当前,从职业道德和从业水平两个方面,银行业监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要建立银行内部监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和银行监管部门从业人员的系统性培训。首先,是业务知识的培训,因为各个监管岗位都要求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由于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新的知识和操作方法不断涌现,需要建立常态的培训体系,以确保整个监管队伍知识的更新速度。其次,要建立常态的监管人员职业道德考评制度,强化监管意识,使整个监管队伍能够客观公正的行使监督责任。

2.优化监管制度。首先,要更新监管理念。金融监管的目的,是要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确保银行业的顺利运营。因此,监管理念要有所调整,在目前的形势下,监管措施要更有利于“疏导”,争取在发展中解决遗留问题。同时,要理顺人民银行监管与银监会监管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银行业遭受双重监管、双重指导的局面,减少由于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信息沟通所造成的监管差异甚至矛盾性指令。

其次,要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监督职能。内部监督往往更能够发现问题于初始阶段,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体系主要是会计监督,对于会计监督工作,国家有较为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更多的是严格按照规定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明确内部会计监督人员的职责,强化其监督管理意识,并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岗位责任。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协同性,将内部会监督与会计核算联系起来,以提高内部监督的质量。

总体而言,要建立银行会计核算、内部审计和事后监督协同性运作的银行内部监管体系,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职能。第三,要有效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对银行业会计信息的监管职能。加强会计、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建设和发展,对银行业制定更为严格的统一的中介机构审计标准,明确社会中介机构对银行业审计、评估等事务的责任。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第6篇

金融监管的意义非凡,加强金融监管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制约着金融监管的实施。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及理解,将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分为以下几点:

1.全社会、全面的重视金融监管。目前很多的金融机构或者说大部分的政府部门还没有意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导致的后果就是忽视金融监管、没有制定有效的金融监管措施等。首先,政府必须重视金融监管,政府可以开展关于金融监管重要性的课程,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切实的了解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其次金融机构与企业对于金融监管应该加大重视力度,可以模仿不重视金融监管而导致的后果的情形,让工作人员换位思考、了解其重要性;最后全民性的重视金融监管。只有重视了金融监管,才可能做好金融监管工作,这种措施是在为之后的金融监管实施打基础。

2.做好各类商业银行内部的金融控制管理。商业银行是我国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其金融监管工作的实施直接关系着国家金融监管的实施。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联系着许多的方面,比如管理部门、下级工作人员等,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有着一套非常完善的体系,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以及共同努力。这套体系是由银行各种内部管理方案而组成的,系统非常庞大,这样系统具体的内部管理体系才能实现银行内部权力的制衡以及有效的监督管理。金融危机让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了解到金融危机的发生与机构内部的管理有着很大的联系,很多时候都是由于银行自身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做好而导致了之后的金融问题。商业银行要想做好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必须做到这几点:严格审查银行的真实资产,不定期的对于已经了解的资产进行审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的给出解决方案;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做好对银行的监督管理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及时解决;最后把银行内部监督管理的结果做成书面报告,及时报告给上级部门。银行只有自身进行严格的内部监督管理控制,才能减少可能出现的金融问题。

3.做好各类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控制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每个金融机构都存在着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这个部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做好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也就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机构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取得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这是因为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它直接掌握着金融机构内部所有的信息。具体的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了解大量的机构信息,将与内部管理有关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相关信息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制作出融机构内部管理明细。利用这个内部管理明细金融机构可以迅速地找出机构金融监管的薄弱之处,重点对薄弱之处进行监管。有重点、有步骤的金融监管必定会带来有效的监管结果。

4.强化企业中的财务审计工作,实施全面的金融监督。企业中的金融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该进行强有力的监管,无论是对于财务预算还是对于执行力都应该进行有效地金融监督。企业可以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条例,这项条例必须全面、可靠,包含了企业金融的各个方面,例如财务预算、财务决算、各类财务报表的审查规定等,在制定金融监管条例之后切实的落实制度,实现制度化的金融监督管理。企业还必须做好的审计工作,分时段的对于企业的各项财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时刻的检查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最后,企业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负责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来减少金融风险。伴随着未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大企业也将会发展迅速,也会扩大企业规模,这时候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企业的金融监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内部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命运,做好了企业内部审计监管工作才算是做好了企业金融监管工作。

5.确保证券市场的安全、健康。证券市场的管理也是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是分不开的。我国目前的证券交易市场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多不好的影响。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要想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就必须做好证券市场的各项工作。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点:(1)强化各类信息的更新力度。很多时候证券交易市场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信息不准确、不及时而造成的,大部分都是由于信息闭塞而引起的。所以政府应该严厉的打击不实信息,遏制造假行为,及时利用各种渠道真实的金融信息,以此来进行金融监督、管理。(2)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审查。政府必须制定严格的企业上市标准,严格的按照标准执行上市公司的检查工作。同时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进行定期核查,如果不符合上市标准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不易调整的企业,要责令退市。只有通过这些规定才能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进一步的确保证券市场的安全。(3)实施最大程度的政府行政透明化。目前很多的金融机构会猜测政府的行为,以此来预测股市,导致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问题。所以政府很有必要实施行政透明化,减少金融界对政府行为的猜测。以上这些都是加强证券市场金融监管的措施,只有切实的落实了这些措施证券市场的交易才能更加规范、安全,未来的证券交易市场才值得信任,最终金融监管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达到实施金融监管的目的。

二、结语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第7篇

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许多问题仍存在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之中。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进行一定的分析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最大程度提高事业内部控制成效。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

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机关或一些其他的组织通过国有资产的利用创办的企业,是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只有加强会计内部的控制与监督,才能高质量地确保事业单位运行的高效性和服务的有效性。

1.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在内部财务控制和监督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在行政经费支出时经常控制不当,尤其是缺乏控制标准的缺失预算管理,造成了费用的支出缺乏合理性;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虽然政府采用了集中采购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但在管理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力度,一定数量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由于监督制度的缺乏,致使在财务监督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很混乱。

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措施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当今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下面几项具体措施:

2.1加强培训,培养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意识

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好坏是由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决定的。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会计专业素质高、思想素质高、道德水平高的从业队伍,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发挥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职能,规范单位管理。事业单位应该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定期的接受到会计法规制度等的业务培训,着重于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职员道德》《事业单位财务规划》等知识,只有让职员们充分了解到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具体情况,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意识,并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道德观。另外,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也应该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深刻认识到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制约、防范、反腐的职能,充分提高内部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要起到带头作用,主动积极地学习会计内控和监督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动员干部职工也参与到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来,完整内部、外部会计监督体系,通力合作,形成监督合力,同时,相关领导也应该履行其本身的领导责任,并支持和鼓励会计工作人员利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和监督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

2.2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

只有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控制的有效性。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就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如果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细分责任,就应该建立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具体就是同时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在对重大事情进行决策时,需要相关责任领导的书面授权批准,否则,不得执行。当然,在授权批准制度被执行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集体决策制度,因为集体决策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个人独立专断行为,这样就形成了内部的横向和纵向监督,从而适应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不仅要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还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风险预警机制,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能够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在财务管理中真正的发挥出来。同时,事业单位也应该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随时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处理风险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并且不断鼓励工作人员树立此观念,深化他们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效率。

2.3加大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力度

事实表明,内部监督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与实际规定往往存在不同,而且,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的监督部门,例如,执行监督,结算监督以及账目监督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监督是由这些单位共同构成的,缺一不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显得至关重要,要想形成监督合力,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挥各自的功效,加强协作。对于外部监督,财政、税务、审计三个经济监督部门要分工明确,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综合监督力度。对于内部监督,事业单位要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法规建设,保障会计机构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地位。而且,还需改变事后监督的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事前预测、控制、检查分析、总结评价的方法体系,加强对预算、结算的监督和检查,并进行依法编制。此外,使会计工作人员处于独立地位,防止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会计工作人员产生利益关系。及时制止违法乱纪现象,并加大惩罚力度,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舞弊现象的发生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从而,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事业单位需要继续加强监督力度,完善安全风险预警制度,确保能够当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从而,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内部监督,提高执行力,最大限度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的必要性,仔细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在内部财务控制和监督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实行改进措施,是当今新时期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责任。事业单位还应该致力于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利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内控和监督,致力于创新和发展财务管理观念,致力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控方法,完善内部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及监督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及监督分析[J].财经界,2014(08):167.

[2]杨鑫.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中国集体经济,2015(18):124-125.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第8篇

(一)基层财政监督机构人员配置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的基层监督机构的岗位人员配置方面还有待完善。例如:在很多的乡镇财政监督机构存在着“同班人马,两块牌子”情况,甚至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并没有建立相对的财政监督机构。缺乏专业的监督机构以及监管人员,势必会导致基层监督工作的形式化。

(二)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和实效性

目前,国内的财政监管制度的构建工作尚处于发展阶段。监管系统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还无法有效完成。其中,部分监督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以至于常出现权责不明等问题。这些制度上产生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基层财政监督部门的执行效率。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监管真空带”。

二、基层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一)对监督内容进行规范

财政部应该以《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指南》为指导思想,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行分门别类地加以规范。同时,将《会计法》等作为监督的重要依据,对质量监督的重点会计信息进行明确。金融企业亦是要以《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金融企业特定规范。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信息监督过程中,要将监督的重点放到政府采购以及国有资产使用与管理等方向。

(二)提高内部监督工作的交流与指导

目前,在基层财政监督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规范问题。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规范,省市级财政部门应对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结合出现的监督问题,进行适当地工作指导。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内部的监督工作会,增加基层监督人员的交流,从而使其对监督制度了解的更为深入,执行时更加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进而提高监督执行效率。不仅如此,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效的业务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适当选取部分经典的执行案例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从而帮助监督管理者对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设定一定的考核目标,以此来督促基层财政监督部门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进而更好地推动基层监督管理职能的达成。

(三)对专项资金加强研究,实现绩效监督

将专项资金进行类型划分,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方案。对财政部门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在对专项资金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聘请相关的评审专家来弥补监督人员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监管人员进行专项资金检查的过程中,及时地配置适当的业务培训工作,进而更好地提高基层财政监督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在监督管理开展过程中,为了鼓励监管人员积极地投身到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应采取一定的绩效机制,设立明确的绩效监督标准,从而有效提高绩效监督管理质量。

(四)积极推进乡镇财政资金就近就地监管

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是财政部门创新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双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加强基层财政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内容包括:建立组织网络,推进就地就近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各镇(街道)成立相应组织,明确责任,形成财政所长负总责,镇(街道)财政资金联络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为镇(街道)资金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就地就近监管工作规范运行;开发系统软件,推动就地就近监管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事前管控、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闭环管理机制,各个主体之间、各个系统之间紧密联系,一环扣着一环,从而实现项目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三个关键环节的协调运行问题。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