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慢性病防控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慢性病防控知识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全面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强化政府主导、深化部门协作,扩大社会宣传,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城乡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多部门行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探索特色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

(一)健康知识知晓率:居民的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逐年递增30%;居民自我体重知晓率、腰围知晓率、血压知晓率均不低于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不低于30%;人群食品营养学标签知晓率不低于30%。

(二)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8克;平均每日运动量在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比例不低于35%。

(三)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四)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30%。

(五)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25%。

三、工作内容

(一)收集基础资料,开展慢性病相关社区诊断。充分利用监测、专项调查、居民健康档案等已有的基础信息和资料,根据需要开展基线调查,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了解全区人口、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等基础资料,分析、掌握全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行动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各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包括慢性病发病监测、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新发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报告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示范区慢性病防控相关信息。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充分发挥传媒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突出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1.将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纳入全区主要媒体公益宣传栏目中,广泛开展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

2.区疾控中心每年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

3.各社区居委会面向居民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4.学校为学生开设防治慢性病健康教育课程。幼儿园与小学利用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5.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并参与“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等宣传日活动。

(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面向辖区各类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器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建设有利于健身活动的支持性环境,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组织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街道、社区要完善群众性健身设施,鼓励并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

2.全面开展食品膳食知识宣传。各级各部门通过合理的健康宣教手段向居民宣传食品营养标签的作用,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群众实行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烟草控制。区政府各部门、各级学校、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禁烟。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逐年提高无烟场所覆盖比例。

4.示范创建。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餐厅)创建工作。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1.高危人群发现。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在社区定期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两年为职工提供体检,发现高危人群并实施管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

2.高危人群干预。强化对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对体重超标、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健康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

3.口腔卫生。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健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为符合适应症的适龄儿童提供第一、第二恒磨牙窝沟封闭的免费服务。以小学为单位的儿童龋齿填充率在上年基础上增加30%;儿童窝沟封闭率达到50%以上。

(六)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以“健康监护益体机”为手段的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性病人,以社区居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四、部门职责

(一)区政府办: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制定《区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统筹协调区各镇、开发区、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

(二)区卫生局:负责制订慢性病防治方案,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做好慢性病防治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负责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估,推广适宜技术,指导社会和有关部门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

(三)区发改局:将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区域内社会事业重点工作中,结合社区诊断结果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慢性病防控优先策略、目标、行动措施和评价标准。

(四)区教育局:负责制订学生慢性病防治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控烟制度。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学校、幼儿园口腔卫生宣传教育,督促各类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五)区民政局:负责为慢性病致贫困难家庭提供经济救助,并协助做好居民慢性病登记报告工作。

(六)区财政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切实加强慢性病防治经费保障,及时足额拨付慢性病防控经费。

(七)区文体局: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指导建立和完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健身场所,协调落实辖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工间操制度,组织开展集体性群众健身活动。指导开展“健康步道”和“绿道”建设工作,开展居民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和运动状况调查。

(八)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媒体宣传计划,协调设立宣传专栏和户外广告牌,组织开展慢性病防治主题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九)区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组织群团开展慢性病防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相关场所、人群中开展慢性病专业防治及保健工作,组织全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活动,保障机关、企事业单位关于健身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督促开展职工健康体检,提高人群健康保健意识和素质。

(十)各镇、开发区、街道: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负责辖区宣传专栏、健身场所设置,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健康步道”、“主题公园”等创建工作,组织实施慢性病的基线调查、评估干预、健康教育、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1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按照创建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要求,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明确人员职责,落实工作措施。

(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5月)。按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基线调查及社区诊断,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完善各类工作台帐并汇编成册。

(三)省级评估阶段(2013年5月~6月)。区卫生局对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方案》开展自评工作,根据自评结果向市卫生局、省卫生厅申报,接受市、省专家组的评估,创建成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创建成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基础上,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建议,探索符合实际的慢性病管理适宜技术,建立完善全区慢性病综合防控长效管理机制,迎接国家卫生部专家组的现场复核评估。

(五)国家复核评估阶段(2014年7月~9月)。接受国家卫生部专家组的现场复核评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建立发改、教育、文体、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联络员例会制度,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第2篇

一、创建目标与指标

(一)总目标

2011年底前,建成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2年底前,建成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达到综合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减少慢性病疾病负担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2.建立和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防治队伍建设。

3.规范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三)主要指标

1.知识知晓率:人群慢性病知识、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分别达到70%以上,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以上。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成年人平均每天运动量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二、创建工作内容

(一)开展慢性病相关社区诊断

充分利用示范区监测、专项调查、居民健康档案等已有的基础信息和资料,分析、掌握辖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行动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撰写社区诊断报告。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

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新发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糖尿病发病监测。定期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示范区慢性病防控相关信息。

(三)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通过设置宣传专栏、举办知识讲座、开设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并结合健康主题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面向全人群,通过举办群体性健身活动、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控制吸烟行动和示范创建等形式,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

通过各类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医疗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等多种途径,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并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分类管理和干预。

(六)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

(七)开展肿瘤早诊早治

对社区医务人员及居民开展癌症相关症状和预防控制方面的宣传教育,开展健康体检,加强40岁以上人群的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工作。

(八)落实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

建立完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网络,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药物治疗、转诊、社区管理和康复等工作,将病人信息纳入省精神病人专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对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提高患者管理率和治疗率。

(九)推广口腔预防适宜技术

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为符合适应症的适龄儿童提供窝沟封闭免费服务。以幼儿园和学校为单位的儿童龋齿充填率应在上年基础上增加30%;儿童窝沟封闭率达到50%以上。

三、创建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教育、科技、公安、民政、财政、文化(体育)、卫生、广电为成员单位的市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卢达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孙建华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起草、协调落实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

(二)明确职责

教育局:负责制订辖区内学生健康教育计划,督促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科技局:负责相关技术支持、科研指导和科研项目立项、引进等。

公安局、民政局:负责提供全市人口及死亡资料,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居民死亡登记工作。

财政局:负责安排必要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经费,按不低于国家经费200%的比例进行配套。

文化局(体育局):负责规划、动员、组织全民健身和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卫生局:成立专家组,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定期组织专家,对相应业务领域内的工作进行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和定期评估;开展社区诊断工作,完成社区诊断报告;及时向创建领导小组报告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广电台:负责开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设置慢性病防制宣传专栏;提供大众慢病防治知识宣传阵地。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相关政策和策略,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治,高效推进”的工作方针,不断探索我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确保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贯彻“政府主导、多部门行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综合控制慢性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减少慢性病负担,推广有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动我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按照全国慢性病示范区考核评价方案达到各项指标要求,最终通过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考核验收。

(二)工作目标

1、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

2、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

4、探索适合于全区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

(三)主要指标

1、知识知晓率: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保障措施。落实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所采取的组织、经费、政策和队伍等保障措施。

(二)开展慢性病社区诊断。根据全区社会人口经济等基本情况、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状况等,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

(三)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覆盖辖区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

(四)深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媒体宣传,提供宣传资料技术支持,营造社区宣传和支持性环境,结合健康主题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五)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场所干预、群众社区健身活动,以及平衡膳食和烟草控制等活动。

(六)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利用多种途径实现慢性病高危人群早发现,并实施分类管理和干预。

(七)完善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八)开展肿瘤早诊早治。对社区医务人员及居民开展癌症相关症状和预防控制方面的宣传教育,开展健康体检,并加大40岁以上人群的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工作。

(九)落实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建立完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网络,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药物治疗、转诊、社区管理和康复等工作,提高患者管理率和治疗率。

(十)推广口腔预防适宜技术。在全区中小学校为适龄学生免费开展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适龄中小学生窝沟封闭机构覆盖率达100%。

四、工作要求

(一)继续完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由区政府领导,以区疾控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区级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共同参与、密切协作、分工负责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体系。通过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区慢性病防控组织体系架构,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强化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促进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全面深化与师范大学医学院区域卫生协作,与浙一医院、中医药大学等省市级医院和高校开展全面合作,以形成区域医疗卫生最优化的共同体。继续在建立并完善对口技术指导和导师(顾问)制、共建社区医疗规范化培训实习基地、建立长效人才培养制度、建立科研项目协作机制、促进信息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深化区域协作;同时用三年的时间,开展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健康教育技能)的培养,从而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

(三)全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主动贴近群众服务需求,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慢性病团队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明确团队医护人员职能,在慢性病患者的发现、随访、健康教育咨询、行为干预、双向转诊等各个管理环节中,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组团式服务为手段,提供便捷、连续、全面的精细化服务项目和个性化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四)全面开展健康行为方式宣传活动。

1、成立“健康讲师团”,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走进社区讲堂,向辖区居民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社区医生加强与辖区内慢性病患者自助管理小组的联系,指导小组成员开展慢性病防治活动。

2、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创造有利于健康运动的环境,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3、政府部门带头,在全社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开展创建无烟场所和无烟单位工作。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禁烟,并逐年提高无烟场所覆盖比例。

4、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并参与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以及肿瘤防治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

5、各镇街要建立3支以上由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在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6、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技术指导、支持工作。

7、在中小学校开展以“健康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探索学生常见病与慢性病防治相结合的模式。幼儿园与小学要利用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8、积极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餐厅),每年创建不少于5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区政府成立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机制,保证必要的硬件软件投入。各成员单位充实调配人员力量,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认真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二)经费保障。区财政部门根据我区创建工作需要,及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足额拨付至有关单位。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第4篇

慢性病自我管理在传统的疾病知识教育中加入了疾病管理技能训练,除心理健康指导外,更注重提高患者与他人沟通的技能,解决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寻求家庭社会支持的能力。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形式:慢性病自我管理以专业人员集中授课,疾病管理技能训练,患者相互交流防病教育和相互教育为主要形式。小组活动模式:自我管理团体模式,采取团体课程形式,强调互动方法、经验学习和提高自我效能,内容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技巧,促进互动支持。

社区教育课程模式,可在社区由合格的专业人员组织,包括提高自我效能策略、解决问题的练习和讨论。进行系列课程有助于支持慢性病患者长期行为改变,促进互动学习、沟通与鼓励。

小组活动方法: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提出具体的目标,准备一定的便于活动的物资。刚刚组建的活动小组,小组组长需经过乡镇或社区卫生机构的培训方可担任。活动初,要将小组自我活动的专题设想介绍给各位组员,包括自我管理的守则、自我管理八宝箱、组员责任、活动总览、活动后要思考问题,完成作业。活动中要完成组员的互相介绍和活动身心联系及分散注意力,进一步发掘出有效处理身体健康问题的方法。活动结束要知道解决问题的步聚,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够制定行动计划。慢性病管理小组每2个月组织1次活动,开展健康知识和自我监测技能宣教,指导制订正确膳食、运动、治疗计划,实行强制性干预措施等。慢性病管理小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明确的目的,旨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是健康教育在控制慢性病过程中的一种具体手段,投入不大,效率高,在活动形式上以达到目的为主,故形式模式可灵活多样。面对庞大的慢性病群体,在目前社会经济、医疗机制、医疗救治体系等大环境的影响下,组建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在预防和降低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第5篇

1统计学分析

采取EpiData3.02软件进行双录入,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加权和分析。数据清理主要包括了数据完整性评价、异常值清理、逻辑检验和缺失值处理。因本次监测采用复杂抽样设计,首先根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的资料[4]对本次调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然后,根据调查应答情况进行无应答调整和事后分层调整。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见表1。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4451名调查对象中,城市人口1478名(33.2%),农村人口2973名(66.8%);男性2385名(53.6%),女性2066名(46.4%);汉族4370名(98.2%),少数民族81名(1.8%);平均年龄为(45.7±12.9)岁,其中15~岁338名(7.6%),25~岁551名(12.4%),35~岁1104名(24.8%),45~岁1194名(26.8%),55~岁985名(22.1%),65~69岁279名(6.3%);文化程度方面,不识字或少识字388名(8.7%),小学学历988名(22.2%),初中学历1779名(40.0%),高中或职高或中专学历891名(20.0%),大专或本科及以上学历405名(9.1%);职业方面,公务员80名(1.8%),教师84名(1.9%),医务人员78名(1.7%),其他事业单位人员205名(4.6%),学生88名(2.0%),农民2638名(59.3%),工人436名(9.8%),其他企业人员343名(7.7%),其他499名(11.2%)。

2.2居民慢性病素养水平湖北省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2%(95%CI:8.1%~10.4%)。关于慢性病素养的15个问题中,有5个问题的答对率低于50%,分别为“骨质疏松的知识”、“吃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的好处”“、运动对健康的好处”、“预防慢性病发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的正确描述”,答对率分别为9.3%(95%CI:7.9%~10.7%)、16.7%(95%CI:15.2%~18.2%)、34.0%(95%CI:32.2%~35.8%)、37.8%(95%CI:36.0%~39.7%)和47.6%(95%CI:45.7%~49.5%)。答对率在50%~70%之间的有5个,由高到低依次为“长期服用会成瘾的药物”、“对癌症早期危险信号的理解”、“对吸烟危害的理解”“、自测血压的概念”和“控制体重可采取的方式”,答对率分别为64.4%(95%CI:62.5%~66.2%)、57.8%(95%CI:55.9%~59.7%)、57.4%(95%CI:55.5%~59.3%)、55.8%(95%CI:53.9%~57.7%)和55.0%(95%CI:53.2%~56.9%)。答对率大于70%的有5个,由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成瘾的危害”、“对高血压的理解”、“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食用水果是否可以代替食用蔬菜”和“超重者易患的疾病”,答对率分别为88.7%(95%CI:87.4%~90.0%)、86.1%(95%CI:84.9%~87.4%)、85.8%(95%CI:84.4%~87.1%)、72.7%(95%CI:70.9%~74.4%)和71.3%(95%CI:69.6%~72.9%)。

2.3不同特征人群慢性病素养水平城市居民的慢性病素养水平(10.49%)高于农村居民(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P<0.01)。15~24岁人群的慢性病素养水平最高(11.54%),55~64岁人群的慢性病素养水平最低(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0,P<0.01)。汉族人群的慢性病素养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慢性病素养水平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慢性病素养水平最高(27.32%),农民最低(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6,P<0.01),见表2。

2.4慢性病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文化程度和职业是慢性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以不识字或少识字为参照,大专或本科及以上学历是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的保护因素(OR=7.44,95%CI:1.43~38.73)。以公务员为参照对象,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是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的保护因素(OR=2.19,95%CI:1.00~4.83),农民是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的危险因素(OR=0.39,95%CI:0.18~0.85),见表3。

3讨论

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经验表明,单纯提高慢性病的诊治水平并不能阻止慢性病的流行,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方针才能控制慢性病对人类的危害[5]。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评价指标,健康素养水平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健康素养受限会影响个体获取健康信息、采取健康行为和自我急救职能[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居民2012年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为9.2%,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反映省内居民对慢性病认识不够、应对能力不足,政府应该将慢性病防控作为疾病防控的工作重点,提高全社会慢性病防治水平。关于慢性病素养的15个问题中,有5个问题的答对率低于50%,说明我们在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教育中,知识的内容和覆盖的人群都很欠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交流,探索提高全民慢性病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第6篇

一、工作目的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健全慢性病防治体系,提升慢性病防治能力,保障全镇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持续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巩固前期建设成果。根据《方案》要求,我镇已全面完成2019年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任务,各社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健康检测点等活动场所相关器材、设备和健康元素的维护和管理。

(二)推进健康细胞建设

加强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对已建成的要做好动态维护和管理。今年,镇机关创建健康单位;染坊社区和翡翠社区新建健康社区,推选健康家庭分别不少于10户。

(三)全面启用健康自助检测设备

已建成的镇为民服务中心和顺和社区两个健康自助检测点,要加强相关检测设备维护和管理,做好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项目的检测服务,建立检测点管理和检测服务登记制度。

(四)加强无烟环境建设和管理

镇机关、中心校、卫健办、卫生院要继续开展无烟机构建设,确保达标率100%。镇卫生院要加强戒烟门诊建设,配置CO检测仪,规范开展戒烟服务。

(五)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各社区要进一步完善和建设社区15分钟健身圈,大力普及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每年集体性健身活动不少于1次;镇文广站组建3支以上健身团体,做到每月有健身活动。各中小学学校的体育场地要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镇工会要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健身竞赛,落实工间健身活动。

(六)推广慢性病精细化管理

镇卫生院至少确定1个试点社区卫生室进行试点,开展慢性病精细化管理,启用慢性病健康管理系统,开展健康体检、健康随访、干预评估和个体化健康指导,提高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七)持续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

按照县2020年健康大讲堂活动方案要求,在12月底前,镇卫健办要组织开展2次健康大讲堂。广泛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八)全面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日活动,做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社区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至少每2个月更新一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强化媒体宣传,在县级媒体卫生健康专栏刊播健康知识,每月不少于2次,“健康”微信公众号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每月不少于1篇。

三、进度安排

(一)召开推进会(2020年9月10日前)。召开镇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

(二)组织实施(2020年10月底前)。各社区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工作进度安排,切实落实各项任务。

(三)自查自评(2020年11月上旬前)。各社区各相关单位对示范区试点建设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巩固完善。将自评报告于11月20日前报送至镇卫健办。

(四)迎接复审(2020年12月底前)。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效,打造工作亮点,全面做好迎接国家复审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分工。开展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部门,各社区根据《方案》要求,对照职责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部门,各社区分别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沟通协调。

(二)确保任务落实。各部门,各社区要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时间进度要求,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在推进工作的同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并按要求报送至镇卫健办。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第7篇

转变观念开展“零级预防”,实现慢性病防控策略前移。对于吸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因素在社会上的流行。通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使个体认识到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因素。慢性病防控不能限制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而是要贯穿从胎儿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用药,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疾病、恢复健康,具有丰富的内涵。零级预防理念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健康管理学的兴起,健康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发展,预防疾病、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更加被重视。健康管理在慢病防控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实现预防为主,推动医学服务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干预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相信在贯彻“零级预防”理念,实现慢性病防控战略前移的过程中健康管理将发挥更大作用。

2加强健康管理学科建设

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已成为目前制约健康管理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当前我国健康管理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健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理论与相关政策研究滞后,学科与专业未纳入国家学科目录;正规的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相关人力资源匮乏;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数量多、发展快,但普遍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内涵建设薄弱。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势必在慢性病防控中将彰显出独特优势。

3综合性医院应启动慢性病管理服务

在现行的医疗模式下,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首选到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我院在对体检后新诊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后续治疗调查显示,95%的患者愿意选择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和管理。但各级综合性医院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多以专病门诊的形式开展服务,其虽能提供规范性诊疗服务,但因门诊服务条件受限,患者多,服务多停留在临床诊治,无法真正确保服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因此,各级综合医院要尽快适应我国慢性病服务新需求,充分利用医疗技术资源优势,探索慢性病管理方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信息档案,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双向转诊,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进一探索丰富慢性病管理手段。

3.1开设慢性病管理专科门诊。门诊及体检筛检出的各类慢性病患者,由临床医学专家进行专科会诊,制订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

3.2收集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调查。详细记录病史、生活习惯史(吸烟史、饮酒史、睡眠史等)、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双向转诊,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指导患者就诊,定期复查,采取深入性的生活方式干预,长期有效监控等措施,切实改善生活方式,使慢性病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3.3大力开展健康宣教。通过开展面对面健康咨询,个体化健康指导,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开设医院健康网站、教育处方、专栏等形式,重点围绕慢性病管理相关知识开展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新患者可能出现的失望、恐惧、焦虑或紧张的情绪,可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通过心理评估与指导,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正确看待疾病,树立控制好病情、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病防控知识范文第8篇

我街道的慢病防控工作,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指导下,按照创建标准要求,认真开展慢病防控工作,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街道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主任和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办公室,挂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确了各村(居)、单位的工作职责。4月6日街道召开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工作启动会,制定了慢性病报告制度、慢性病随访管理制度、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工间操制度。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4月6日街道召开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工作启动会,而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分别召开医务人员慢病规范化管理、慢病防控示范区社区诊断培训和村(居)主干、计生助理有关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培训共80多人次,参加市里组织的健康生活指导员会议培训11人次。

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宣传栏、讲座、公众咨询等形式,宣传单、彩页、墙报、公民健康素养手册、音像资料、购物袋、纸扇等载体开展针对性宣传;在燕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及各村(居)卫生所设置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栏,其中燕北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刊出9期,张贴高血压、糖尿病等公共卫生墙报3期。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及患者举办慢性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自我管理技能等讲座9次。开展慢病防控示范区健康生活方式、无烟日、世界心脏病等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0次。在各种场合发放健康教育(防治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预防、慢病自我管理等宣传单)、手、足、口病预防知识(A4彩印)、控烟宣传单(彩3折页)、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墙报、公民健康素养手册等宣传资料30000余份。在燕北预防接种门诊播放发传染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食物中毒等音像资料300多小时。有10个村(居)设立居民健身场所及健康教育活动室,燕北卫生服务中心还设置了对外开放的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让居民主动了解自身健康指标,自觉投入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

加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减少并发症

继续开展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报告工作,按季度上报发病数。对35岁及以上门诊首诊患者测血压工作。利用日常诊疗、居民健康建档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高发现、登记率。加强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对辖区内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至少面对面随访一次,免费为糖尿病人每季度测量一次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完成了前三季度的随访工作,第四季度的随访正在开展中。积极开展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燕北街道坂尾村、益口村和黄山居委会3个村(居)成立了高血压病自我管理小组,并开展了以“高血压病”相关内容的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18次,参加人数共405人。积极开展企事业单位职工体检工作。目前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开展每2年一次职工体检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1200多人次。

完成社区诊断等前期工作。通过任务逐级分解,先后完成居民健康状况调查269份,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评估调查问卷50份。完成了2010年——2011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150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