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

绿色消费案例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第1篇

绿色环保已成为当前全球包装设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案例,从生态文明视阈探究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理念,并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加以实践,为推进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绿色、少即多、包装、教学

“少即多”概念最早由德国包豪斯校长密斯•凡•德•罗提出,在设计时追求“极简主义”风格。崇尚“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哲学,不仅可以设计出出色的外观和性能,而且可以凭借显著的成本效应赢得市场青睐。它既可以为企业增加商业价值,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正面的生态文明价值。近几年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的创新研究表明,包装设计形态和成型工艺崇尚“少即多”是未来绿色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向。

一、“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背景

包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纵观包装的发展历程,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方面,从古至今,包装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地发展。从盛装物品的包装、促销商品的包装到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无不彰显包装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包装为人类减少浪费、保护商品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包装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伤害。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包装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生物圈是我们财富的来源,我们维持我们的生活的资本来源,只要我们用毒素和废物污染或破坏这个系统,就是在破坏我们的天然资本,降低文明延续下去的能力”。[1]绿色包装已是生态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当前,有效控制和减少包装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从绿色包装产业最前端做起——提倡绿色包装消费和重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及其教学,从源头上减少包装性垃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绿色包装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实践安排

根据“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理念和特点,笔者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案例选择三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安排。

1.教学目标设定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通过具体“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案例的赏析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中,使未来的包装设计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理念,并借助包装媒介性进行广泛的宣传践行,引导消费大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何谓“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了解当今“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的各种观点学说,尽可能拓宽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绿色包装生态文明观,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视野的未来包装设计师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角度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及其设计,建立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念,通过对“少即多”绿色包装生态价值的理解和思考,进而认识包装与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文关怀。三是通过教学引导与设计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思辨能力。通过恰当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实践教学,有效地实现生态文明视野下“少即多”绿色包装创新设计。

2.教学内容的安排(1)理论研习(12课时):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背景对绿色包装在国内外发展的背景、特征和趋势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生命周期,具体包括基本要素与特点、基本样式和策略、材料与工艺、结构与形态、市场属性、循环利用、创新设计系统等。全面掌握“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现状。(2)案例分析(12课时):以近几年的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主要教学案例,结合当前市面上的包装设计实例分析,比较其中的生态环境友好性。从案例中寻找到“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成败之处,积累感性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经验。(3)田野调研(24课时):田野调研作为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程区别于一般包装设计教学的特色。除了常规的包装设计市场调查,特别强调包装与生态环境友好性问题的全方位田野调研。具体包括包装原材料、结构工艺、流通消费和废弃回收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找到“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解决的突破口。(4)方案设计(24课时):主要侧重于纸材料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通过典型产品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模型制作或相关主题性课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设计实践的能力,使之具备创造性、科学性地进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创意、设计分析、设计深化等方面的设计实践能力,并对相关的绿色包装设计法规有较好认知。(5)驻厂试样(24课时):带着设计方案进驻包装生产厂进行“少即多”绿色包装的量产材料与工艺、量产品质要求的设定和试样,体验“少即多”绿色包装从方案到量产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实施环节。

3.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案例选择是本课程教学实践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教学案例是学生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的感性认知,也是学生创设“少即多”的绿色包装需要超越的标杆。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应是真实而又典型。本课程则以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为案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在包装材料结构上体现“少即多”的绿色理念。设计者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工艺,以最恰当的结构和形态达到产品所需要的包装要求。如美国和加拿大THECUBE包装系统(图1),通过零售和工业包装的整合设计,使商品从制造商生产线直达零售商销售现场,达到减少包装周转环节和包装材料的使用,节省包装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商品的附加值。美国卡夫食品包装是一种新型的1加仑装酱料软包装。(图2)创造性地设计出带有精准导出口和便携式的双层提手的结构,产出效率高达99%。与普通刚性1加仑瓶子相比,卡夫1加仑装酱料软包装的生产可节省50%能耗、减少60%塑料使用和减少70%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这两款包装都从包装的材料结构上追求“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为“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创建了蓝本。二是在包装的印制上体现“少即多”的绿色理念。通过尽可能少地印刷表现包装物产品与品牌不可或缺的传播信息,减少包装印刷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德国和美国宝洁的AllDaysPads包装(图3)即是以减量化的“少即多”理念,整体设计了产品包装的托盘和纸箱罩,在增加产品视觉吸引力的同时,减少了包装材料、印刷耗材和包装储运人力成本。减少印制材料与工艺意味着降低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

三、“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指导

在设计中,最大最难的绿色包装问题,只要细分开来思考,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具体、实际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学习和设计调研,启发学生研究、思考,形成对“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的实施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一是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包装设计关系中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热点问题,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二是从国内外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法规和案例中寻找已有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优缺点分析,拟出具有原创性、更优化的生态文明价值传播观点和方法。三是将上述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方案加以表现,形成设计提案参加课堂讨论。四是综合反馈意见,对“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和优化,制作出最终的设计样品。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课题加以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减量化“少即多”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态化包装设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包装生态问题能力,增强对“少即多”绿色包装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实际经验。

四、“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成果展示

“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自始至终强调用最少的材料、工艺和体量实现符合产品属性的最佳包装方案。减少作品功能结构的繁复性和外观设计的装饰性,回归包装的本质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整个教学实践收获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果:

1.优秀作品的创设作品一,盆栽包装(图4,张兴强设计)是“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作品,该作品已获得德国2015红点奖。设计者在充分调研了包装与环境、包装与产品、包装与使用的相互关系后,用较少的环保材料、少量的印制工艺,通过本身的纸板材料的折叠形成带有固定支撑结构的可提携盆栽包装。包装直接选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瓦楞纸板,并以折叠结构成型,可以有效减少包装的储运能耗和回收利用成本。同时,包装省去了大面积的外观图形印刷,减少了包装印制的材料与工艺,降低了包装回收处理过程中污染环境的风险。包装少了些奢华,多了些朴实,增加了包装与环境的友好。作品二,肖邦夜曲CD包装(图5,王晓雪设计)是另一款具有文化产品属性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作品。设计者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和产品所反映的文化意境进行巧妙的创意设计,直接选用回收再生的黑卡作为包装的基材,通过精心的结构设计和极简的图文表现营造肖邦夜曲的文化意境。包装整体简约而富有意味。

2.生态文明修养的提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既要强调包装原有的保护性和促销性,更要凸显包装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性。其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绿色生态设计的热情,增强了具有生态伦理观念的设计创新能力,唤醒了未来设计师对自然的热爱,引起未来设计师对自己设计创新行为的反思,让当代设计教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五、结语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第2篇

摘要:包装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基于设计事理学理论进行包装设计教学研究,要求学生重视包装设计中“事”的研究,是以“事”决定“物”设计方法进行包装设计实践指导。教学上注重务实包装设计、引入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实现包装巧妙创新设计,将能形成合理适度包装设计,并能真正实现包装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包装设计;事理学;教学研究

包装设计是产品成为商品的中间环节,其应用性广,操作性强,为满足这一需求,应用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都设有包装设计课程,课程以平面基础课程如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企业VI设计及立体构成、装饰图案等课程为基础,并对这些课程中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包装设计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且与市场连接紧密的一门商业艺术,课程教学上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设计事理学理论是以新视角新方法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希望能对传统包装设计教学有所突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事理学概念

1981年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科学———创造人为事物”的重要的观点。之后我国的学者柳冠中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事理学理论,提出“设计事理学”观念。事理学主要阐述是一种设计方法论“设计首先要研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从人的使用状态、使用过程中确立设计的目的,这一过程叫做实“事”;然后选择造“物”的原理、材料、工艺、设备、形态、色彩等内部因素,这一过程叫做求“是”[1]。柳冠中先生认为设计不是单纯做一件物品而是创造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物是道具,消费是主角,消费者的心理体验才是最终的目的,设计师就是编导,如何才能创作出最满意的故事是设计师的职责[1]。”设计师需要用心研究人的行为并揣摩出“他”的需求,才能创作出最完美的物品。当今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提出高层次的要求,健康的生活习惯、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理性的消费需求,巧妙而温馨的细节设计等等,设计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满足并引导人们这种合理适度的消费主张。

二、包装设计教学现状

包装设计被纳入到教学课程大致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但当时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近十年来随着高校艺术专业不断完善,包装设计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就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方面来看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传统教学一般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以教师讲解包装基础理论知识、包装设计过程及要求,包装案例等。实践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会根据老师布置的选题进行市场调研,调研回来后设计方案并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老师预留了时间给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但调研过程一般都是通过网络、超市等途径,不能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学生会专注于现有包装的外在形态、装饰、包装结构等方面,缺少对市场实际需求的研究。回来后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仅停留在平面设计上,认为包装只是根据产品折叠纸盒子,然后在把纸盒子上的装饰做的更加美观独特一点就可以;其次教师在作总评定成绩的时候也是以包装设计美观性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学生认为把盒子折叠的更工整一些,装饰制作得精美繁琐一些才是最好的包装设计;另外学生设计包装一般都是买回材料手工加电脑完成,不能接触到包装生产线,缺乏企业实训场地,学生对包装生产过程缺乏认识。培养的学生以后进入企业不能将所学的理论和课堂的实践知识运用在设计行业上,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度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已经和市场有了很大的差距。

三、事理学视角下包装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以事理学视角来进行包装设计教学研究应先确立包装设计中的“事”和“物”,“物”是包装设计的内部因素即造型、结构、装饰,材料等可视的要素。“事”即为包装设计中的外部因素,可以认为人们在生产包装、运输包装、销售包装、使用包装过程中所存在的某种特定的需求。“事”决定了“物”,以事理学为依据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对“事”研究,教学中教师必须解释事理学设计理念,让学生知道并理解事理学,还需强调“事”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以事理学为依据进行包装设计,将事理学设计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注重务实的包装设计

包装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包和装,包是包裹,装是装饰。务实包装设计首先应强调“包”,即根据产品、消费者、市场要求决定用什么来包及如何包,之后用合适的“装”来引导消费者消费需求。“包装以消费者为基点,研究市场的需求,适应工业化生产,符合印刷工艺要求。同时考虑成本、运输、陈列等因素,将商品信息传达与视觉审美传达相融合的艺术设计[2]。”务实包装设计强调包装的功能,以消费者需求为目的,这与事理学中以“事”为主体的理念是一致的,被包装产品需接受市场的考验,能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并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过程中获得满意才是成功的包装设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以务实的包装设计为基点。第一在理论环节告知学生务实包装设计的内涵和意义,举出合适的案例证明。第二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时必须以务实包装为核心来完成,学生要清楚包装应做到为产品量体裁衣即符合外形、功能等方面要求。其次包装产品要符合购买者的需求,要让消费者在购买时候能喜欢其外在设计,使用时能获得方便、健康、愉快的使用过程。同时在生产的时候要能适合包装机器流水线要求。如(图1、2)鲜花包装采用瓦楞纸为制作材料,造型设计上较为简洁。有趣的是同一个包装在经过不同折叠后可以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能够履行自己不同阶段的使命。外表装饰上瓦楞纸本身的肌理就具备了很好的装饰效果无需其它的纹样,中间的开口设计可以将花束放在上面与瓦楞纸肌理形成很朴素简洁的搭配。这种包装在生产上易于成型,使用时便于运输,销售时也能起到良好的展示效果。其设计思路是与事理学设计方法相符合的。

(二)引导绿色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既实现包装的环保性,一在材质上多采用自然材质或易降解材质,在使用后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二是在造型结构设计时考虑到节省资源易加工。在自然界中橙子、河蚌都是天然的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提倡用最少资源做出最好的包装,把污染降到最低,节省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设计、最少的废弃、最佳的消费,引导消费者适度合理的消费,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活。因此产品包装过程中倡导绿色包装是设计事理学中的体现。引导学生采用绿色的包装设计。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寻找并研究绿色的包装材质,让学生知道并能积极的使用环保材质做设计,实践过程必须采用绿色环保材质来进行产品包装训练。二让学生在进行包装造型、结构、装饰上以绿色低碳思维去进行设计,力图用最少的资源来包装产品。如(图3、4)2011年获Dieline最佳表现奖的彪马运动鞋包装设计,在结构设计上它巧妙采用卡口设计,所用纸质仅为普通鞋盒的50%的纸,在纸壳的外面套有精巧手提带,仅以红色为底色,运动鞋标志及产品参数作为手提袋外在装饰,被称为PUMA聪明灵活的小手提包。授课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案例中的绿色设计理念来引导学生把绿色生态理念运用于作品制作中。绿色包装设计能实现不污染或者少污染的包装设计,在造型结构上实现精巧简省的包装设计,在装饰上杜绝繁杂难加工的纹饰以实现最佳的生产。“绿色包装是包装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基于人类的现状提出了新的价值观,所关注的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共同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些共同价值所体现的就是巨大的市场机会[3]。”

(三)实现巧妙创新的包装设计

柳老师说设计就是创新,没有创新的设计不能称为真正的设计。学生在进行包装设计中不能实现创新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中老师用虚拟的课题为主题进行创意,学生没有办法知道这种产品的真实的市场状况,一贯的设计方法是在网络上查阅同类产品或者相似产品的包装方案,有些曾经较为出鞘的包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会束缚学生设计,导致多数学生在设计完成后与之前看到的方案非常的相似,甚至是对方案有所复制,学生设计的包装无法实现创新。以事理学为基础的设计将会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在主题选择上必须改变之前的虚拟课题,而以市场上现有的包装为基础,引导学生对现有包装进行改进,否定之前的包装设计,重新定位,从“事”的角度研究具体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使用产品的特定需求。以蜡烛的包装为例,蜡烛作为主要的照明工具,没有电之前,人们生活离不开蜡烛,传统的蜡烛包装多以牛皮纸简单的包扎,包装简陋。当今以电为主要照明工具,蜡烛仍有照明作用,但只用于某些特殊的场合,如宴会、晚会,照明的功能是一样的,但使用的人和人所在的环境变化了,人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其蜡烛的形态及包装都要发生变化,才能与使用的人及使用的环境相匹配。如(图5)所示的蜡烛包装,简洁明快,改变了传统的简陋包装以新的面目展现出来,会给人爱不释手的感觉。包装设计教学中如能以务实的包装设计为基础,引导学生采用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最终实现巧妙创新的包装设计为教学重点,学生的设计方案将能满足生产、运输要求,也是为产品量身定做,并能引导消费者合理健康的消费需求,即以设计事理学为指导实现合理合适的包装设计。

四、以事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包装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法,修改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事理学为核心来安排教学内容,并按教学大纲选用合适的教材,编写教案及课件,课件中的教学案例需要以事理学为指导。2、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在毕业后就能直接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学校的课程设计应该与企业的生产是相互一致的,从企业里聘请设计师对制作过程进行讲解辅导,让学生知道一套包装是怎么被最终制作出来的。带学生去企业参观设计制作全过程,让学生能与包装设计企业设计师进行交流,了解设计过程。3、调整培养方案中的教学效果评定,不能光以学生的作业为最终评定教学效果,应该以学生的整个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作为成绩评定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真实的去研究被包装产品的特性,被包装物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被包装物如何到达消费者手中等方面。以学生在作品制作实践中研究能力作为评定分数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柳冠中.事理学论纲概述[J].设计,2013(9):115.

[2]张乃仁.设计词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89.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第3篇

当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果蔬类产品类型也多种多样,果蔬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更加剧烈,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产品的质量能够过关之外,产品的包装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特点、有亮点的产品包装设计自然而然的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果蔬类生产厂家一定要在包装设计上多下功夫,这也是产品能够在市场上打开局面的一条路径。产品包装设计离不开色彩的应用,如何合理的利用色彩也一直是设计师们需要探索的方向,特别是在果蔬类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如何能够让色彩跟产品相吻合,更是当下产品包装设计师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一书对世界各地的土特产品进行了分析,书中除了对传统的产品包装设计进行阐述之外,还对各个国家有特点的产品进行了分析。读者在对该书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学习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文特点下产的品包装设计案例,读者也能够对产品设计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产品包装不仅仅是产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环境责任,这些都应该是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在脑中出现的东西。如果我们对市面上的果蔬类产品包装进行分析的话,就能够看到,现在果蔬类的产品包装中色彩的使用相对单一,基本上以红色和绿色为主。果蔬类产品包装设计中成功进行色彩运用的案例还比较少,大多数的果蔬类产品包装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上差强人意。果蔬类产品面对的消费人群是极其广泛的,厂家认为大家对果蔬类产品的关注度应该放在产品的质量上,所以对于包装设计方面则没有太关注。但是,不太用心的包装设计很难让产品从同类中脱颖而出,也会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果蔬包装的色彩设计中主调色彩和从属于主调的色彩都应具有顺序性,即在色彩搭配设计中应考虑色彩对比、占比面积及对受众心理影响等因素所应遵循的原则。而在果蔬产品的选购中,消费者大多会对高纯度、高明度色彩的商品包装感到满意,这既有商品自身的因素又是消费者直观感受及情感联想的作用。我们以西班牙ZPANOMA品牌的果蔬汁的包装设计为例,其在色彩设计中,直接提取果蔬的原色作为主色调,在丰富了受众视觉感官的同时,又形成了产品特有的色彩整体感。现在市场上的果蔬类产品,大多都贴上了一个绿色食品、天然食品的标签,在对产品包装进行设计之前,我们应该对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只有对产品的特点有了把握,才能够设计出符合产品需求的包装。首先,通过不同色系将常见的水果、蔬菜进行归类。

在果蔬产品种,苹果、樱桃和红辣椒等属于红色系,其香甜、辛辣的口味也能让人联想到红色。作为暖色调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同时红色系在我国的传统色彩中属于吉祥之色,洋溢着喜庆之味,也是今天的人们表达热情奔放和豪情的代表色系。青柠、黄瓜、芹菜属于绿色系,不论是青绿色还是翠绿色,都会给人一种清凉、爽快之感,这也与果蔬原有的酸脆口感相适应。葡萄、洋葱等属于紫色系,由于其色彩透明度较低,会给人一种高贵、神秘和成熟的感觉。通过几个例子的分析,我们在色彩的选择方面,可以直接从产品的固有色中提取,或者选择一些饱和度较高的颜色来进行合理设计。

包装色彩应该考虑产品属性做到内外一致,通过包装色彩展现被包装产品的内容。果蔬类产品包装设计实际上就是视觉传达和视觉冲击的一种体现,由于视觉传达与视觉冲击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果蔬类产品包装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中也要注重协调视觉传达与视觉冲击之间的关系。在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上,相关的设计人员要注意色彩本身属性在包装设计上的彰显,更要结合相应果蔬类产品特色,大胆进行色彩的选择和创新运用。从而使得2种或2种以上的色彩能够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很多消费者在接触果蔬类产品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往往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及最终的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较好的视觉传达作用与视觉冲击性自然成为设计色彩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具备了较好地视觉传达性和视觉冲击性的情况下,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合理运用必然能够成为产品差异竞争的有效选择。《土特产品包装设计》较为全面的讲述了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的相关知识,而作为色彩,更是其中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毕竟首先映入消费者眼帘的就是包装上面的颜色。在果蔬类产品的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合理运用同样重要,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让产品看起来更加有档次,在市场竞争中也更有竞争力。

作者:李红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第4篇

绿色营销是在人们追求环保、健康、生态平衡和安全的意识形态下发展起来的新型营销方式,而传统营销方式是以利润为驱动发展的,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绿色营销是对自然、对社会、对全人类负责的新型营销模式,以往的以打破自然生态平衡为代价的经济模式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这样后果的可怕,而绿色营销正是一个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地球同时又谋求经济发展的最佳营销方式。绿色营销更注重企业形象,使企业由产品销售逐渐增加到理念与产品共同销售,当一件事物有理念和信仰作为支撑时便是不易被轻易打倒的,这无疑使市场营销整体更上了一个层次。绿色营销创造了永续经营的经营模式,真正响应和落实了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更加活力长寿。

二、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优势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梁士伦教授认为,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虽然目前还没有实现可观的收益,但在绿色消费氛围和企业品牌形象建立起来之后,通过绿色营销实现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充分说明了实施绿色营销是非常明智之举。

(一)符合科学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野生动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使用。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中小企业通过实施绿色营销响应了国家号召,又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二)有助于塑造企业形象。

中小企业秉承绿色理念,选用绿色能源,生产绿色产品能美化提升企业自身形象,建立独特竞争优势。同时,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可循环多方利用,能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三)有助于增加经济效益。

由于绿色产品所包含的环保价值和技术含量较高,价格将高于平均水平的产品。这样收入抵消多付出的成本后,仍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市场。

近年来,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将“绿色含量”作为限制进口的非关税措施。开展绿色营销,将会有利于解决这一出口难题。同时,正是中小企业特有的小规模带给中小企业在绿色营销中独特的优势。因为生产规模小,所以投资风险小,而且便于根据目标消费者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形式营销方式,能灵活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同时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形成产品积累经验和品牌忠诚度。

三、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营销的实践

现今,绿色营销在西方国家已经普及,做不到“绿色”的国家反而会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谴责。而相比之下,我国的绿色营销起步还较晚,但仍有不少企业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也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开展绿色营销,下面便举例说明一些企业对绿色营销的实践。

(一)小毛驴市民自主农园。

小毛驴市民自主农园位于北京西郊凤凰岭山脚下,占地230亩,是由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由国仁城乡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小毛驴农场是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越来越多地向往乡下栽瓜种田的农区,想体验一下耕种与丰收的喜悦。小毛驴便是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农场,它推出各种出租项目,种地、养鸡养鸭、钓鱼等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同时他还是一个采取先进生产设备的有机农场,不用化肥和农药,培育出完全无公害的蔬菜,饲养家禽不加生长素,真正实现纯天然。小毛驴的绿色有机蔬菜一上市便取得广泛关注与消费者的喜爱,各家媒体纷纷报道,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产品的销售,扩大了其知名度。

(二)银鸽造纸。

提起造纸,很多人习惯性得将其与“破坏植被、重污染”联系在一起。位于我国河南省的银鸽造纸开创了环保造纸的先河。银鸽造纸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东部,距离城市生活用水来源的沙澧河很近,属于重点污染防治区。2004年为了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环保节约、规模扩张”的发展目标,结合中国环境科学院和黄河水资源保护研究所的研究成果,银鸽公司对多项生产技术进行了改革创新,开发先进的“漂白麦浆草”制浆工程,使原木浆的利用率提高1倍,污染排放量也在安全数据以内,对燃煤锅炉和碱回收炉也进行了改造,并配备除尘器以保护空气质量、保护工人健康。废水的处理也根据生物工程的原理引进一批以污染物为食的菌类过滤器,处理后再排放。对各类噪声源也作出降噪、隔声的举措。此外,银鸽还设立了公司环境保护部,使对污染的防护与治理及时而有效。2008年银鸽入围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是河南省唯一入围的造纸企业。

(三)神木兰炭。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区,有着丰富却又不可再生的丰富矿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煤炭也进入低谷区,为了提高产量,获取利润,榆林市的煤矿企业纷纷采用土法炼焦的制煤方法,这一生产方式对生产设备并无限制并且产量高。一时间榆林市大到企业小到各家各户都掀起了制煤热潮,而带来的后果是因为毫无章法的冶炼浪费了大量煤矿资源、不经处理就排放的废气使该地区空气急剧恶化,烟雾弥漫,榆林也因此被称为“黑三角”。从2004年开始,在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引导与支持下,神木县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先进的兰炭生产线,并对小户企业进行整合成为一各有规模有全套管理体制的新型煤炭企业。在环境问题上也予以重视,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并对一些可燃气体进行综合利用,污水经过过滤加工循环利用,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工艺节能化、操作自动化、环保标准化。“神木兰炭”于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并在全国开始推行,实现了由地方产业向国家新型产业的转变。

四、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案例发现,以上实施绿色营销进行改革创新的中小企业都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社会层面获得很好的反响,但不难发现这些企业的转型都是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乘着新科技的东风发展起来,这不免使我们思考实施绿色营销先决条件的重要性,这些企业给广大企业做出了示范,但现实中的实践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下面让我们分条探寻绿色营销在实践中存在的障碍。

(一)营销理念落后。

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是追求表面所得利润和短期经济效益,环保意识淡薄,目光短浅,忽视了对资源不完全利用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更大的损失。由于缺乏对最新消费风向的认识,丧失了提升企业差异化和竞争力的机会,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尽管意识到绿色营销可以开辟新市场,但因守旧心理和对风险的顾虑还是放弃了绿色营销。例如,在2004年发生在四川托江干流水域的工业废水污染事件,给水质造成极大污染,当地渔业也因此受到极大损失,而以这一水域为人民生活、工农业用水来源的成都、资阳等地也因此遭受了重大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便是因近失远,因小失大的典型案例,我们应铭记在心,杜绝此类悲剧的重演。

(二)生产技术、管理方式滞后。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而绿色营销的核心要求即是改革生产环节,追求物耗、能耗的最低率,生产绿色产品,因此技术问题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我国是铅蓄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众所周知,铅属于有毒性的重金属,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人体造成极大伤害。但因部分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规模小,又缺乏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使得近年来发生的铅污染事件屡次发生,威胁人民健康、影响社会安稳和谐。对此类事件的整治处理也已经迫在眉睫。

(三)消费者的认识不够,消费能力不足。

在全国范围进行的环保民生指数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公众的总体得分仅为42.1。说明公众全体环保意识淡薄,再加上绿色产品相对价格较高,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一,有些地方民众的收入只能解决温饱,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而这种情形,更使得中小企业缺乏开展绿色营销的动力。

(四)绿色营销政策尚不成熟。

由于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和明晰性,市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有效可执行性强的管理体制,许多地方政府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坐视不管。使得产品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一些以严重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产品以及一些贴上绿色标签,以高价贩卖的普通产品无人监管。比如,在2010年对南方多省家居业的抽检中显示,因家具力学性能不合格、已破旧材料冒充高端家具、重金属含量超标、甲醛等有害气体超标的产品超过40%,让人惊诧不已。市场上因产品质量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为何这些产品仍能横行于市场,这就需要国家相关政策与监管力度的加强。

五、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司法部门根据市场机制对有不足的环境法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落实可实施性,改正之前在细节上的模糊性。同时,加大宣传,使每个人都懂法用法。执法部门也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秉持法律的严格性,对违法乱纪、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严加惩罚。在政策上对绿色产业加以扶持,对引进的先进环保的生产设备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给予人才的支持,帮助推广与宣传绿色产品,给予税务方面的优惠。

(二)树立环保意识。

由于我国民众环保意识较低,对产品的绿色与健康的要求随之也低。尤其在中小城市,尤其在中小城市,由于价格因素,多数消费者不把是否绿色环保健康作为衡量产品的标准。而增强社会性的环保意识,不仅对推进绿色营销有积极作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垃圾的处理、水的节约、吃饭穿衣不铺张浪费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响应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三)树立正确经营理念,培育绿色文化。

上文的分析中已指出,不少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只顾利润而对社会自然缺乏责任心,只顾眼前缺乏长远考虑,而要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必须使中小企业经营者明白新式绿色营销能带来更大利润。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向其讲解实施绿色营销给产品带来差异化营销能带来的利益,优化后的品牌带来的效益,资源循环利用、低污染带来的长远的利益。明确了这一理念,也就创造了下一步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并进一步地将这种环保理念、绿色意识推广到全体员工,培育一种良好的企业绿色文化。

(四)将绿色营销从研发、生产到出售每一步落到实处。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第5篇

纸质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纸进行包装的产品是很多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包装都是以产品为依托而存在的。比如说生活中用来包装衣物、化妆品或是食物的包装都会运用到纸质包装,除此之外还有家具生活用品,家电产品等等的包装设计都离不开纸质包装材料和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但是又因为纸质包装所涉及的范围较广,而且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的材质、用途、外观以及使用人群来制定设定合理的包装装潢色彩设计,使各种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也就是要遵循“相适应”的原则,最终达到令消费者满意的效果。《纸质包装设计》一书则对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设计方法,以及可作为包装设计教学范例的经典作品,不仅能够给包装设计师新颖的启迪,也能给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纸质包装设计》一书共可以分为八个章节,所涉及的关于纸质包装设计的内容全面又具体,分别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包装的演变与发展、包装的结构、包装应有的编排和基本的次序、包装色彩设计的主要配置以及包装在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展现出的特点,对纸质包装设计进行层层深入的解读,而且列举了大量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是设计包装类书籍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践价值。纸质的产品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时随处可见的,而且纸质包装有很多的优越性,比如便于寻找且成本低,而且适合加工也可折叠,同时又无毒,无味,无污染。是作为包装纸的首要选择,但在一些潮湿环境中,耐度和耐水性就较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缺点,所以在包装设计时,设计师们也在积极地尝试与探索,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也因色彩的搭配而绚烂美好。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对色彩知识的运用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对色彩的追求是极具价值的,正确地运用色彩,感受设计,从而设计出令消费者满意的包装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色彩能够强烈地唤起人们视觉的,形成一种视觉的冲击。就比如纸质包装盒的色彩设计是要跟随不同产品进行特定的设计的,重要的是要能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最终产生购买欲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都应该以配合商品的内容和特征为出发点。

其实色彩是一个很复杂的内容,它包含着美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等的内容,而且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久而久之,人们对颜色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认识,比如红色往往象征着热情,红火,于是人们在看见红色时通常会觉得喜庆;绿色代表着希望与新生,看见绿色会觉得充满希望;蓝色属于冷色调,所以蓝色往往是一种成熟,理智的象征,往往会使人冷静下来,而白色在更多时候是一种纯洁与干净的感觉……每个颜色,每种色彩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位”,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就需要充分利用每个颜色的特性,巧妙地运用色彩。根据商品纸质包装的色彩,消费者往往能够根据包装对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想象,也就是说通过对产品色彩包装的了解就知道商品的特性,至少由包装设计所传达出的关于商品的信息是真实的,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比如,购买手表、手机、电脑等价格较高的电子产品,那么其外包装不论是纸盒还是纸袋,都应该选用稍硬一点的、看起来有质感的纸质包装,要显得足够的“高雅”,而且色彩的设计不能太过于花哨,电子产品还是需要一些“稳重感”的设计在其中。再以食物包装为例,橘黄色的盒子里可能是橙汁之类的产品,如果用绿色的包装盒来包装橙汁,可能就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巧克力的包装也往往采用的是纸盒包装,而且纸盒的颜色通常就是以棕咖色系为主,然后在此基础上叠加其他的色彩,通过颜色的对比,同色深浅效应的表现手法等,来突出巧克力的外形特征和色彩信息,使巧克力的包装看起来更加“活泼”。

现在人们曰常所见的纸质手提袋,比如,礼品袋、购物袋、广告性手提袋,甚至是包装盒等,大多是用厚重的牛皮纸、牛皮卡纸、白卡纸制成的,包装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包装工艺、材料等的限制,而这个时候色彩和美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包装色彩运用于整个包装的设计构思,所用材料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胆的在纸质包装中使用不同的色彩是对纸质包装装潢的一种突破。《纸质包装设计》一书详细为读者描述了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事项,从不同角度入手,为读者分析了具体的案例,想要从这些案例中给设计师和读者更多的启发,同时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或建议,这本书是包装设计教学的一本很好的范例,可供广大包装设计师借鉴参考。

作者:陈晓 单位: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第6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以节约型机关创建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绿色转型,扎实推动全区公共机构(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节约能源资源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落实节能降耗要求,率先完成能耗双控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2021年下半年,全区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2%、1.5%和1.5%,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2.0%。

(二)远期目标。实施公共机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2025年,全区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5%、6%和6%,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7%。

三、方法举措

(一)绿色化改造行动。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推进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因地制宜推动乡镇公共机构实施清洁取暖。开展绿色食堂建设,推广应用高效油烟净化等节能环保设备。推动实施中央空调改造,运用智能管控、多能互补等技术实现能效提升,建设绿色高效制冷系统。实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加强在设备布局、制冷架构等方面优化升级,探索余热回收利用,大幅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下降到1.3以下。持续开展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照明、电梯等综合型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推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逐步提高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比例。

(二)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推进公共机构严格实施煤炭消费替代。加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推动公共机构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更新用于机要通信和相对固定路线的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时,原则上配备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充电基础设施数量,鼓励单位内部充电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

(三)节水护水行动。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用水部位节水管理,开展用水设备日常维护和巡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开展供水管网、绿化灌溉系统等节水诊断,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新建建筑节水器具使用率实现100%。推动公共机构开展用水普查、用水效率提升行动,优先使用非常规水资源。倡导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雨水、再生水利用。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推动城区公共机构60%以上创建成节水型单位。

(四)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推动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有关工作。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广减量化措施,鼓励建设废旧物品回收设施,推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办公家具等废旧物品循环再利用。督促区直部门做好有害垃圾统一清运处置。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带头在家庭、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落实国家塑料污染治理有关要求,推动公共机构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五)反食品浪费行动。常态化开展“光盘行动”等反食品浪费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制止公共机构食堂餐饮浪费,加强食品在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减损管理,抓好用餐节约。实施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完善餐饮浪费监管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使用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

(六)绿色办公行动。规范集约使用办公用房和土地,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统筹调剂余缺,避免闲置浪费。加速推动无纸化办公,倡导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实现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100%。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严格执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的标准。探索建立电器电子产品、家具、车辆等资产共享机制,探索实施“公物仓”管理,建立资产调剂平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积极推进单位内部区域绿化工作,按照节水节地节材原则,采用节约型绿化技术,倡导栽植适合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抗旱、抗病虫害的乡土树木花草,采取见缝插绿、身边添绿、屋顶铺绿等方式,提高单位庭院绿化率,营造绿色办公环境,促进实现碳中和。区直部门机关庭院绿化率达到45%以上。

(七)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行动。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带头采购更多节能、低碳、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优先采购秸秆环保板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将能源资源节约管理目标和服务要求嵌入物业、餐饮、能源托管等服务采购需求。持续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积极倡导“135”(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座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方式,推广共享单车服务,保障公务绿色出行。培养绿色消费理念,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职工要带动家庭成员节约用能用水、购买绿色产品、制止餐饮浪费、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八)示范创建行动。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建立健全节约型机关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70%以上的区直机关2021年底前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2022年底前全部创成。重点推进教科文卫体系统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公共机构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遴选10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和10家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树立先进标杆。加大绿色低碳循环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示范力度,持续开展公共机构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和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推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机制,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九)数字赋能行动。加强区级公共机构名录库建设,夯实计量统计基础,加强计量器具配备,严格实行能源资源分户、分类、分项计量,重点用能系统和部位分项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强化以标准化推动数字化,完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规范能源资源消费及碳排放数据统计,开展统计数据会审和质量抽查,持续提高数据质量。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数字资源,分析各乡镇、街道(园区)、各类型、各层级公共机构用能、用水和碳排放特征及水平,测算各环节、各部位、各设备节能降碳潜力,强化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

(十)宣传培训行动。充分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多途径、多载体宣传普及节能知识,宣传节能工作突出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经验,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节约集约理念和节能节水意识,引领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综合利用召集会议、现场观摩、线上学习等方式,开展全区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队伍的素质能力。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区分管领导统筹调度,主管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推进机制,分析研判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压实公共机构的主体责任,各公共机构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责任科室组织推动的责任体系。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消费;消费行为;调查

1概念界定及其调查目的

1.1绿色消费的基本理论

埃尔金顿和黑尔斯在1987年出版的《绿色消费者指南》中提出了关于绿色消费的概念,前后相继也出现过许多新的消费观念。“绿色消费模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下,绿色消费者和绿色消费资料的结合方式”[1]。所谓的结合方式即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应兼顾环境保护和个人利益,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为前提,考虑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能够拥有的同等选择,遵循可持续发展,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模式。“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绿色消费5R原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2]。

1.2关于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调查背景

在党的报告中提到,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一环,旨在建立健全低碳循环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倡导现代大学生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其存在的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是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关键。绿色消费的目的在于向消费者传达应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有序开发,以期实现可持续消费,达到可持续发展。当代的大学生主体数量庞大,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同时,吸收着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一旦他们具备了绿色消费的意识,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消费行为,还会辐射到周围的父母,朋友及社区,从而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3]。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消费链上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学生绿色消费的意愿和行为对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具有极大的调查意义。

1.3重庆市南岸区高校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3.1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以及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探讨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见解。同时通过对绿色消费信息的传导,也为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提供借鉴。

1.3.2调查意义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对绿色消费意识,意愿和行为的调查,反映出绿色消费信息传达的广泛程度,有利于有关部门加大其宣传和教育力度,向更多大学生传递绿色消费的观念意识,普及绿色消费的有关知识;另外通过对他们绿色消费行为的调查,也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加快绿色学校的创建。

2重庆市南岸区高校大学生消费意识和行为调查分析

2.1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2.1.1数据来源调查的数据来源快捷的网络问卷调查,一月份在重庆市南岸区的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以及重庆邮电大学这四所高校中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学生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7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59份,有效比率99.14%。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2.1.2样本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67%的女生,33.33%的男生,说明女生在消费群体中所占比重较大,即更易消费,而从给出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通常女生的消费水平更高。此次调查包括了大一到大四不同学科的学生,每月生活费的层次也不尽相同,调查范围较广,更有利于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2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现状

2.2.1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分析“如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随着家长收入的差距也呈现出两极局势。这种消费的两极分化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观念和生活观念在消费上的反应”[4]。据调查大学生普遍月消费在1500元左右,个别贫困学生的月消费也在1000元左右,家庭条件较好的月消费高于2000元的也大有人在。可见,大学生消费存在较大差距,两极分化也比较严重。

2.2.2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程度的了解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对于绿色消费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认知程度上大有不同。据调查,45.24%的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般的了解,只有11.9%很了解,14.29%的学生不太了解,还有28.57%的学生很少了解。而对于绿色消费的具体内涵,63.2%的人认为产品健康就是绿色产品,21.5%的被调查者则认为环保就是绿色产品,而剩余的则对绿色产品无意识。并且,对于绿色消费的认知,有92.86%的学生从电视和网络上获得,而电视与网络上对于绿色消费的介绍都是比较浅层的、片面的,更多的是商业化宣传。因此,对于绿色消费的含义,绝大部分的被调查对象只能笼统的提到健康与环保,但缺乏具体说明。

2.2.3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态度的调查一般而言,一个人对于环保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根据调查结果,在“你会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吗?”的问题上,在只有16.67%的人很关注,33.33%的人关注,42.86%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一般,还有7.14%的人不关注。并且,调查显示,52.38%的被调查者偶尔才买一次绿色产品,经常购买的仅仅占据21.43%。而对于几乎没有以及不会去购买绿色产品的被调查者大部分都是由于不会辨别绿色产品而选择市场上的一般商品。并且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购买产品过程中,注重质量的占据了32.67%,注重价格的占据36.5%,注重健康的有21.31%,而注重环保的只有9.52%。这说明大学生在购买产品上,更加注重质量和价格,几乎很少有同学能真正考虑到环保性。

2.2.4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由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态度可知部分大学生即便具有消费意识,也并不会去进行绿色消费。因此,在针对绿色消费行为调查上,对于可回收包装物的处理,有72.56%的同学直接扔进垃圾桶,14.29%的人随用随扔,13.15%的学生集中堆放后在扔,仅有21.43%的大学生会分类回收。并且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经常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人数占据91.6%,可见大学生使用一次性物品的行为已经普遍化了。一次性物品如此普遍流通在大学生群体中,一方面是因为比较方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外卖与快递的便捷与免费包装的吸引导致,使得一次性餐盒等物品被频繁使用。

3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在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片面了解,认识不够。大学生对于绿色消费有一定的关注度和认知,但还处在认识的浅层。大部分大学生通过电视与网络等媒体了解到绿色消费的知识与意义,具有了绿色消费的意识,表现了对绿色消费的关注。但由于并未系统的、具体的接受绿色消费的教育,对绿色消费的认知也知识表面的,总体认识具有局限性。对于怎样算绿色消费?哪些是绿色产品?绿色消费行为有哪些?大部分人还未能完全明白。第二,消费态度和消费意识滞后。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滞后于绿色消费意识,大多数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根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都有一定的认识,对绿色消费也高度认同,但在消费态度上,更关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并且在绿色与便利的选择中,大多也选择了便利,如快餐所带来的不可回收物。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态度和行为并不认同它的思想。第三,存在不良消费心理及习惯。大学生存在着不良消费心理和习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对事物尚未形成独立理性的判断,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目前阶段的消费心理大都来源于对家庭和社会群体不自觉的模仿,因此很容易养成各种不良的消费情况。例如某些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主见,表现出盲目随大流的心理;也有的学生盲目攀比,为了面子一掷千金;也有的为了追求名牌,超负荷消费,加重家庭的负担。还有的认为大学要使劲去享乐,单纯为了消费而消费。这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习惯缺乏足够的教育与引导,就会形成错误的惯性,阻碍了学生进行绿色消费,也会使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难以长期实现。

4对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和培养践行绿色消费的建议

在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存在的问题中,根据相关资料以及实际情况给出以下建议。第一,重视价值观培养,国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国家应该规范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以破坏环境来谋取利益的不法商家进行法律的制裁。严格监控假冒伪劣产品,严惩破坏环境,浪费生态资源的人。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不攀比消费,不铺张浪费。第二,重视绿色消费内容,学校营造良好氛围。各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给同学们一个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通过以张贴海报的方式让学生们正确分辨绿色消费的内容,不仅仅是只了解购物不使用塑料袋这种基本的方式,例如也坚持吃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低碳饮食绿色消费的内容。并且,还可以专门开设绿色消费的课堂,对绿色消费进行全面的诠释,以学生的日常行为为考核,设行奖惩制度。也可以发动学校的各社团定期举行与绿色消费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绿色消费的必要性。第三,重视家庭教育,父母发挥榜样作用。家庭的教育与行为对于孩子对绿色消费观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父母应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理性花费、绿色消费。其次,在对待孩子的生活费问题上,不要盲目去迁就他们的需求,要根据家庭情况或在能承担的范围内给予。即使家庭情况较好的家庭,也要根据学生在校的正常实际消费或大学生普遍消费能力给与,告诫学生理性生活。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教育,无论是口头案例还是书本教育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目前的调查结果而言,当前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理解知之甚少,但具有绿色消费意识的大学生数量庞大,可以反映出大学生能得到的有关绿色消费的教育资源远远赶不上它的需求,导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因缺乏具体的有关绿色消费的理论指导而并不能真正实现绿色消费行为。因此,对于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的培养,不能只靠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整个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和家庭都应承担起这一责任或义务,由大学生作出表率带动整个社会体系掀起绿色消费的浪潮。

参考文献

[1]陈启杰,楼尊.论绿色消费模式[J].财经研究,2001,27(9).

[2]刘晓梅.我国绿色发展中的绿色消费模式培育研究[D].长安大学,2016.

[3]徐湘荷.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J].职业与教育,2014(10).

绿色消费案例范文第8篇

为优化我国外向型经济实体的组织资源,要从实体内部和价值链上的国企联盟两方面入手:

(一)我国外向型经济实体内部的优化途径从资源角度来看,一方面要逐步培养职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逐渐升级生产设备。以家族为产权管理的外向型经济实体企业,出于发展考虑更需要优化自身的资源。家族企业管理封闭,融资渠道狭窄,很难支撑企业设备的升级换代,无法扩大再生产,必须根据金融学理论进行融资。

(二)与价值链上其它国企联盟的优化途径发达国家为保护其自身利益而建立绿色壁垒,同时增加了我国的商品出口的难度。此时,我们需要考虑在外向型经济实体与其价值链上其它的国企之间建立起联盟关系,从而形成一体化企业。但是,无论是“企业联盟”,还是“企业一体化”,都需要从金融学角度来考虑资金融通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无论是从内部优化还是与企业联盟的方面来讲,都需要资金的融通。因此,都需要运用金融学理论,带入到实际应用中去。

二、金融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一)我国外向型经济实体内部优化的金融学应用我国的外向企业型经济实体通常是家族式企业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大多利润化,且直接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在资金和技术上很难支持企业设备的升级改造。因此,资金融通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案。为了既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又鼓励企业保护环境,就要对商业银行进行分类总结,使得更多的商业银行成为企业融资的主体部分。

(二)我国外向型经济实体外部优化的金融学应用通过企业与其它国企的联盟或是企业集团的一体化,都能够成功避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前者需要借鉴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后者则需要购买符合国企控股权的股票数量来实现。简而言之,无论是国际产业的内部还是外部,我国企业的外包都需要垫付一定的生产费用。例如,我国在收购国外企业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以免出现自身企业财务状况愈来愈糟糕的情况。因此,我们要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将我国的企业结构优化并完善国内的融资渠道。

三、对策思考

1、发展隐形非关税壁垒目前,我国实施的绿色壁垒措施大多由政府颁布,种类繁多,干预性强。但是有些显性非关税壁垒的出现,极易引起贸易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大多不直接干涉出口,而是采取隐性关税壁垒政策,在国内设立法律及卫生要求等,将损失降到最小。

2、针对出口构建系统的绿色壁垒针对绿色壁垒,不同部门采取的措施不同,在某种程度上相互的关联性很小,相应的配套方案不足,而且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的支持,因此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国需要大力完善隐性非关税壁垒,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全面实施非关税措施并加强绿色壁垒的建设。

3、同步限制国内生产和消费在WTO规定中有非歧视原则,即在对外和对内时在产品的水平应保证大体一致,否则就会怀疑是贸易限制,并非保护环境。例如之前在我国发生的限制焦炭出口的案例中,就被要求在限制出口同时,还要减少国内的消费量。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如果限制某一产品的出口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国内市场的消费,做到“内外平等”。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