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课外阅读调查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第1篇

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其自身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而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由于受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图书资料稀缺等因素影响,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为例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学校、家长、社会等一些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50万字,而多项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由于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农村家长又大多忙于农活,对孩子疏于管教,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等,导致孩子的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很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注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少之又少。这对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改善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地点为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5%,发放家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5%,访谈小学生及学生家长20余人,并对访谈过程做了详细记录。通过对问卷结果及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对陕西省澄城县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1.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据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占66.48%,24.5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一点帮助,7.26%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1.6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帮助较小或者没有帮助,而认识对行动有很大影响,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其阅读行为,可见加强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十分重要。

2.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在对村民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村里已经没有小学,孩子们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回家还要干农活做家务,使孩子们的阅读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不可否认,撤点并校确实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而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带来诸多问题,路上耽误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和阅读的确不利。另外,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周末及寒暑假也留超负荷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挤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虽然喜欢阅读,却无奈没有时间和精力。

3.农村小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雕刻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对农村小学生家长最高学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仅占1.64%,大学本科占19.13%,高职专科占17.40%,高中占31.15%,初中及以下占30.60%,可见大部分学生家长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家长的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也影响着家庭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农村家长进城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文化程度则更低,对于家庭阅读氛围的创建十分不利。

4.阅读资源匮乏被问及学校是否有图书馆时,60.89%的学生选择有,39.11%的学生选择没有,可见农村小学图书资源比较匮乏,且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多数学校图书室无专人管理,大多图书也都已过时,有的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根本不对学生开放。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大多建立在城镇市区,农村离市区较远,所以农村小学生也不能常常享受到省图书馆、市图书馆提供的便利。

三、解决的对策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而阅读兴趣的培养,老师和家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在生活中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买书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加强引导,最好和孩子一起看书,读完之后和孩子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而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即可,不做硬性规定。有不少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且有十分苛刻的字数要求,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督促学生阅读,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打击,很多学生很反感写读后感,甚至把写读后感当成一种压力,从而不愿意阅读,因此老师应慎重考虑学生写读后感的问题,可以布置,但在字数和内容上可以不做硬性要求,让学生真正写出读后的感受。

2.家长要有意识的指导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首要场所,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阅读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因此阅读氛围十分轻松愉悦。首先父母自身应当提高阅读意识,加大阅读量,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父母阅读,对其自身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可以订阅一些期刊报纸,关注时事新闻。最好在家中有书房,常带孩子逛书店,尽量多买些书,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亲子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父母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受益。

3.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应当十分重视,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这对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不利。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建设图书馆,全方面采购图书,老师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家中闲置的书籍拿到学校供大家翻阅。图书馆购买收集书籍时应格外注意,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覆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个层次,且种类丰富,满足学生多方面阅读需求,尽可能每年购置新书,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知识。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素质教育不应只是喊口号,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贯彻到教学中来,学校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学校的真正职责所在。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早读晚读时间不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适当安排考试次数,各科作业也要适量减少,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外阅读。

5.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帮扶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公共设施建设不及城市,尤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严重不足,这影响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享受不到充足的阅读资源,不利于扩展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图书馆的建设,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倡导社会各界为农村小学生募捐书籍,把各处闲置的书籍收集起来建设农村图书馆。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也十分必要,农村由于消息闭塞,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农村教师自身素质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提出的阅读标准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对老师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教师更好的理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RossCS,McKechnieL,RothbauerPM.Readingmatters:Whattheresearchrevealsaboutreading,libraries,andcommunity[M].Westport:LibrariesUnlimited,2006.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7.[3]黄娟娟.认字、识字等于早期阅读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1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2-12-29].

[5]“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EB/OL].[2012-12-20].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第2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2007年9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

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着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新晨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课外阅读;教育质量;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始终是被忽视的环节,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也没有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但事实上,课外阅读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堪忧,这样自然也会影响到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说,非常有必要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展开系统地探究。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和意识。一方面,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农村地区大部分连通了网络,很多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的监管下,长辈的照看难免会有疏忽,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他们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加上教师对课外阅读书籍类型的限制,致使一些学生难以对阅读产生兴趣,长久下来,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会降低,阅读的热情也会减退。此外,很多农村学生家长都认为孩子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平时也很少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意识比较薄弱。其次,缺少课外阅读的适合环境。通过笔者对本校学生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多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家长普遍没有让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意识,自己也从不阅读,经常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完成语文复习资料。这样就会挤压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整体来看,农村地区的家庭普遍缺少课外阅读的环境。再次,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调查表明,虽然很多农村语文教师意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他们真正能够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次数却很少。更多时候是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认为,学生应有自己的个性,于是就以引导为主,但也正是因为教师的过度引导,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其逐步丧失解读文本的能力,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和观点,学生自然不会在阅读上有很多新的收获。最后,缺乏课外阅读行为评价。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都没有计划和目标,在阅读的时候经常感到迷茫,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积极性。再加上,平时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施压,导致不少学生选择了放弃。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进行评价时,通常都具有随意性,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方案。一般就是谁读的课外书多就表扬谁,而几乎不会对学生阅读的书目以及阅读的质量等方面作出评价。以上就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明确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才能够找出具体的策略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质量。

二、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若是不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他们在长大之后便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来进行弥补。基于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建立足够的耐心,运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重视程度,能够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自主阅读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时的获得感,进而促进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形成对课外读物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之功,但是若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与之后的学习有功无过,且在小学阶段,教师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能够在无形中积累到更多的知识,丰富自身的阅读量,让他们懂得更多事理,思维更加清晰。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这样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不会显得过于刻意,更能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形成强烈的读书欲望,从而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课外阅读习惯。最后,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一本好书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所以,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较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学生能够认识精忠报国的岳飞、爱国爱民的孙中山、乐于助人的雷锋等充满正能量的先辈们,他们自己的精神也会被洗涤和净化,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当学生阅读的书目越多,学生的眼界会变得更宽阔。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打开写作思路,促进写作获得质的飞跃;了解作者的思想,还能学习借鉴文章的表达方法等,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

三、提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

1.组织主题活动激活学生课外阅读思维。当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在学习中会变得更加主动,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对以往很少关注的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就需要语文教师的科学引导。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阅读之中去,并且可以对阅读产生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读。在正式的引读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借助生动形象的方法向学生介绍书籍的大致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进入了一个逼真的阅读环境,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热情。如在学习课内课文《宝葫芦的秘密》时,在给学生梳理完故事内容后,将故事的梗概先讲给学生听。在还没有完全讲完的时候,就有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学习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如“宝葫芦为什么这么神奇?”“后面的事情发展为什么不像王堡意想中的那么顺利,到底遇到什么事了?”……但是教师并没有继续给学生讲接下来的故事,而是告诉学生“欲知后事,请阅读原文”。又顺势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此时的学生还都沉浸在刚才的故事情节中,想要继续阅读的兴致正浓,他们必定会主动地去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籍。在此之后,定时组织了一次读书畅谈分享会,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后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分享,引发学生的阅读共鸣。同时,还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故事中描绘的精彩画面画下来,并对内容进行想象,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主题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也能够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契机,让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都是比较有分享欲的,若是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那么学生就会变得更加自主与专注,并且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的用心,且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体验,然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对阅读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与阅读水平,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举办课本剧表演活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语文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或者课堂上进行实践,并从中感受到语文学科本身所具备的规律等。而课本剧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将课文改编成话剧、小品、舞台剧等作品,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力。比如,阅读《小木偶的故事》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笔者便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小木偶、女巫、小兔子等,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表演中,生动地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让他们都能不知不觉中掌握语言知识。在看到良好的效果后,顺水推舟给学生介绍与之有关的课外书籍《小木偶山米》。由于学生刚刚参与了角色表演,此时还意犹未尽,于是都非常感兴趣地阅读这本书的内容,读完后,教师要求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在参与表演的过程汇总,学生的阅读自信得到了提升,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外阅读的内驱力也得到了培养。再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常常发言,所以可能会在课堂上游离,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要学习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当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要确保学生能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角色扮演中,对于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以及陌生的字词,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如此便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多多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的诉求,并在课堂上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投入进来,那么教师采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学生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他们就能够真正了解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也可以说是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

3.进行亲子阅读,创设良好课外阅读环境。家庭教育也是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鼓励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书籍,教师推荐一些书籍供家长参考。同时,告诉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内心所流露出来的真实的阅读想法,并将其作为参考给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籍,这样才能让孩子自己愿意阅读。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让家长在家庭中建立轻松的阅读环境,聆听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并与孩子讲述家长自己阅读后的体会,从而相互交流,这样既能缩短亲子间的距离,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想法,还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可以说,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氛围比较好,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平和;若是家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孩子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多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可以明确自身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教师可以给3~6年级的学生制定家庭亲子阅读方案,并对书籍选择、时间长短、适用方法、评价效果等给出详细的建议,方便家长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化的亲子阅读计划。当前社会下,学校和家长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认真,离不开家校之间的良好协作,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据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方式;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家中敦促学生认真学习,这样二者之间进行良好的写作,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且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良好习惯运用起来,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培养,这样也是教师教学的目的,学生在家校合作的背景下,也会在阅读中更加用心。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第5篇

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娱乐活动方式增多,尤其是在手机和电脑成为学生的主要消遣方式。很多学生不再单纯依赖纸质资料进行课外阅读,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课外学习。在对高中生的调查中发现:(1)高中生大部分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只是有的学生经受不住电视、微博等媒体和游戏的诱惑;(2)大部分高中生认为读书能够影响自身的成长,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只是在选择阅读内容上需要老师引导;(3)虽然高中生的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但是很多人还是对课外阅读比较感兴趣,并且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提升;(4)在课外阅读的目的上,将课外阅读作为消遣放松的方式是主要目的,也有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有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的特长,也有的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有目的性地阅读,还有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5)在选择课外书的渠道上,学生可以通过逛图书馆、书店、同学介绍、在互联网上查找、老师推荐等等方式,其中逛图书馆和书店是学生获得课外读物的主要方式,而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学生开始更多地从互联网上获取课外读物的信息,或者是直接用手机、电脑等看电子书;(6)在课外读物的内容上,学生一般阅读的课外书类型有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武侠言情等等比较多,其中文学作品最受高中生青睐。

二、课外阅读对高中学生的意义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就是在了解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地影响者高中生三观的塑造,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明辨是非,逐渐形成自己对人生、世界的看法。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迷茫、彷徨,不知所措的时期,而阅读好的书籍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审美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知、情、意,更好地享受生活。而课外阅读中文学作品之美,能够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比如诗歌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小说和戏剧中的人格之美、思想之美等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净化心灵、启发思想、升华人格,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2.增长见闻,扩展视野

人们获得知识的通道有很多,其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途径。阅读历史让学生们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阅读文学让学生了解语言和思想之美,阅读数学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奥秘。学生在阅读中传承文化,了解世界变化。阅读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教材中从未涉及的内容,随着其阅读的范围越加广泛,其掌握的知识面就越宽,视野也更宽阔。

3.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课外阅读

对提高学生各个学科的应试能力也很重要的意义,其中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影响是最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通常都是阅读文学作品、小说等等,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接触到很多教材上没有的东西,积累词汇、逐渐掌握语法规律,形成语感。除了阅读理解之外,作文也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项目。一篇作文能够获得考官青睐,需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鲜活的语言、恰当的表达等等,而这些能力都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课外书读得多的学生在写作时很容易想到一些素材,并且灵活运用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词汇、语言表达等等,提升其写作能力。

4.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高中生在学习时也比较容易产生枯燥的感觉。利用课外阅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名家们探索数学的精神,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典故和数学名家的趣事,比如圆周率的产生,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圆周率,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外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介绍和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

5.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一直是很多高中生的难题,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没有语言环境可以让其练习,另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足。通过在课外阅读英语读物,比如英语小故事、英语短篇小说、英语作文等等,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认识更多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结构,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在课外阅读比如《小王子》《哈利波特》等高中生比较感兴趣,又容易懂的英语小说,让学生学会从英语的思维出发,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阅读题的理解能力,在写作中也能学着从英语思维出发,从而获得高分。

6.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第6篇

(一)课外阅读时间短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课后除了完成必要的家庭作业外,还会参加各类补习班,致使学生缺少课外阅读时间。另外,小学生玩心重,认知发展能力还有待提高,自制力差,很难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拓展阅读。

(二)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形式化严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严重忽视了课外拓展阅读环节。教师虽然也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但因不同学生阅读材料不同,难以开展检查工作,进而导致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课外拓展阅读书籍杂而不精教师有时会主动引导学生阅读部分课外书籍,但因书籍种类众多,教师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故其启示作用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全面领悟。

二、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

(一)课前预习,培养自主拓展能力课前预习既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因素,又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独特领悟,储备正能量,丰富自身的感性认识。对小学生来讲,课前导入、创设问题情境,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教材《柳树醒了》一文,可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草儿绿,桃花红,燕子回来了——打一季节。”此时,学生纷纷参与其中,使得课堂氛围分外活泼。该种教学方式既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文章下一步深入解读创设了良好的开端。语文知识的学习强调厚积而薄发。教师可依照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导入课前内容。如《父母之爱》的讲解,可在课前准备一篇饱含父母之爱的短文,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做特殊标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导入方式学生不仅可习得范文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课中补充,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内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时常会遇到各种难点问题,此时,充分利用相关的拓展材料便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启示作用,自主学习。通常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内文本形式十分丰富,如《自然之道》一文中出现的词语,如:气喘吁吁、愚不可及、响彻云霄等,可安排学生分组交流何时听过见过这些词,并引导学生分别辨析各词语的意思。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至文章精彩环节时,可让学生细细品味、分析、感悟语言的活力。在读至语言精妙处,可适时补充课后资料袋内容,帮助学生分析作者为何这么写,语言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另外,学生在理解原有文章内容时,拓展资料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信息内容,形成另一种认知思维,自发的与课内文章进行对比、整合,从而更为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三)课后延伸,丰富学生的拓展思维学完一篇文章并不代表此文知识内容的结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不断延伸的,教师要时刻具有突破课程资源的意识。若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结束后,仍沉浸其中,教师便要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推荐部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及时查阅学生阅读反馈结果。这种课内、课外知识结合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提高了课内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而调查资料显示,小学阶段的实际课文阅读量仅为40万字左右,与规定内容相差甚多。为此,教师需有目的性的增加课外阅读资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一、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各种方式去认识世界。而阅读,是学生打开认识世界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知识。对于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需要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哪些优势,其次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并运用知识。

二、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于课外阅读的这个环节,其中就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不感兴趣这种学生,最主要是觉得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作业量太大,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这种学生,内心其实是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或者有可能是老师推荐的刊物并不是学生所喜欢的,因而他们开始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二)教师教学方法有误这种情况表现为,课堂老师教学完毕之后布置的课后阅读范围太过宽泛,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选择。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教学中方法使用有误,不能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导学生。总的来说,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不想读”,教师“教不好”。其实质主要是师生不能够理解课外阅读到底对教学有什么作用。因此接下来继续讨论一下课外阅读的作用。

三、课外阅读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知识的接收渠道越来越多,获得知识的方法从原始的课堂教学向互联网方面的转变越来越明显。那么,就需要分析一下究竟课外阅读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第一,课堂上的文章,很多都是节选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完全反映作者的真实想法。通过课外阅读就能够阅读到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等等,虽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长久地耳濡目染,自然也 会有自己的理解。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事情就是做多了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课外阅读的形式多样,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方便学生阅读,如小学生对书本的喜爱度,没有对动画片的喜爱度高,小学生特别好动,但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够全神贯注。因此只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就能够让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课外阅读完之后,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出现的难点,可以提交给老师进行处理。一方面促进师生情谊,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也能从中找到自身价值。课外阅读对教学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主要的原因就是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书本的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就是书本知识更新换代慢,不能够与时俱进。因此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选择更加适合于当代人的阅读策略。

四、有效运用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宽泛的学习领域,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主要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的种类特别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小学生。因此要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清楚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以此保证学生阅读到有价值的内容,一般的话,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经典读物小学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读物,让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一些自然规律的了解,也能够熟悉传统文化,不仅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也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多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如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熟读古代的一些著名的诗词歌赋,一方面能够了解中华经典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宽小学生的眼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实时性读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往往都是几年之前,有的甚至十几年前的选文,当下学生对于其中的部分选文理解已经不是很到位。因而需要选择适应于当前时代的读物进行阅读,一方面,这些读物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在业余时间理解新鲜知识,并不一定需要学习到什么东西,能拓宽自己眼界,缓解自身的压力也是可以的。如,可以选择小学生比较喜爱的阅读期刊《少年文艺》《少年文摘》《儿童时代》等等,这些文章都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拿出部分时间,让学生们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并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学生进行阅读。3.课内拓展课外阅读作为课内文章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处境,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所需要表达的含义,因此就可以选择课程相关的读物进行阅读。如学白的诗歌时,可以先看一下有关开元盛世的文章,这是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李白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选取好需要阅读的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阅读,一般小学生的方法包括朗读法、背诵法、抄写法等,这些方法对于阅读而言十分重要。但就小学生而言,这些方法并不太实用,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特点,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学习,因而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开展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指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对阅读更加感兴趣,实现良性循环。教师一方面借助网络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读物,具有代表性的读物,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标记出每个字词的含义以及断句方式,用笔划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感觉比较好的语句进行总结摘录,可以拿出来与同学分享,在以后作文时也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使用课外阅读而言,如何高效地使其应用到教学,主要关注的点就是选择读物,以及如何进行阅读,这两方面处理好了之后,自然就能够有效利用。以上就是根据调查统计,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到了一些建议,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出课外阅读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融入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获取知识的这一能力。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第8篇

一、硬件环境

1.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没有城市的学生去书店、图书馆等的便利条件,制约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量。校园图书馆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设施,通过建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并配备一定规模的书籍是构建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建设的基本要素。在图书馆的建立过程中,要明确一点,图书馆是小学书刊信息中心,也是学生课外获得知识或信息的来源,图书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同时,为了确保图书馆的建立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有关部门在政策方面一定要给予大力的支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确保农村小学购置图书等相关费用后续有力,学校每年从生均费中按一定比例做好预算和列支,在有政策保护和经费支持下,当然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图书馆藏书配备标准为依据,将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课外阅读的硬件环境建设成为条件一流、管理一流的标志性工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2.阅读文化环境阅读文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塑造和品质培养,积极向上,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阅读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人格健全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阅读文化环境建设的进程一定要加快。其建设过程要从几个方面下手。首先,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在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将校园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其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进行廊道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特别加强对小学生宿舍文化的熏陶,提高各项素质。最后,以班级为单位,以校训为依托,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建立班级文化主题,促进班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的产生和延续。

3.流动图书馆建设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的局限性,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流动阅读成为小学阅读的新形式,校园内图书管理员开展图书小小漂流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通过将图书按比例分配给各个班级,并以一至两个周为周期,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回收图书和新书的流动传阅。同时,有志愿者协会还会组织人员定时、定科目地进行志愿支教。目前山东烟台鲁大青协已经成立了两个试点,这一成功举措告诉我们流动图书馆建立的可行性。这样一来,借鉴其成功经验,为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的流动图书馆的建立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软件环境

1.制度建设目前有许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根据其结果,情况不容乐观,在农村小学中,由于课外阅读量的贫乏以及名著等阅读的严重不足,导致,新课标下的各科教材中出现的拓展性的内容,学生根本无从下手。首先,要由教师的带领下,统一落实时间,定期开设图书阅读指导课,将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外读物集中起来给学生进行阅读,同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实行晨读或晚读的硬性要求,让学生从生活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活动开展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经常开展活动也是提高学生热情的一个途径。在校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知识竞赛,我爱阅读主题演讲、讲故事比赛等各式各样的激励性活动,从而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读书习惯形成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通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来形成教育,以兴趣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以教师为学生所营造的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来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情,在潜移默化中将课外阅读发展成为日常习惯,进而使之乐于从阅读中找到立足点,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从阅读中找到利于自己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将书中的榜样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炸碉堡的献身情况,但是,从中延伸出来的爱国精神就是一种榜样,当然了,这是从书中发掘的榜样,在生活中,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人也能够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个先行者,为了让儿童通过阅读获得提高,让他们从中发现阅读的好处,从而愿意积极地投入课外阅读中去,以同学中的榜样为目标。

四、同伴互助

同伴是学生最常规的资源,他们能够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也能够积极地帮助同伴。将同伴互助的方式投入课外阅读中去,以相互介绍更好的书籍为主要方式,,让同学们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让同学们分享己有的书籍。从而使班级整体有所提高,在课外阅读的大环境之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集体的凝聚力。

五、家长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