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

计划管理知识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网络化

引言

目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各种新型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融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从传统的信息统计管理形式,转变到计算机网络化形式。这种网络化的管理形式,能全面管理信息和知识,为相关工作的使用带来极大便捷,提高了工作准确性和管理效率。

1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相关概述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概念与意义

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实际上指将传统信息和知识通过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且这种管理形式能够经得起时间的冲刷,不会出现任何磨损和氧化腐烂等问题,极大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传统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受到客观因素的严重制约,书册印刷和传播需要大量时间,且传播过程中,书册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传播速度慢,管理效率低。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出现,对传统管理形式造成了极大冲击。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完成信息共享,且管理中,网络传播速度极快,能够快速调取信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已在很多行业发展中完成了不同程度的建设,很多大型集团都建设了专业的内部网格。集团内部网格中,可快速传送企业工作信息,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

1.2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从二者的整体来说,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基础,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实际基础。二者在管理中相互依存在。目前,我国已步入信息时代,很多传统的管理形式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使用效率不断提升[1]。计算机的网络化,极大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形式,很多知识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并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社会领域。人们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创新知识内容,并通过网络将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再次传播,周而复始,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当前社会发展中,虽然计算机只充当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但是这种传播和管理形式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无数的知识信息,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实践策略

2.1做好自身需求分析

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实践应用中,必须要对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好准确定位。只有准确定位自身发展需求,才能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建设中,掌控计算机网络化建设的方向。首先,仔细分析自身现有的数据信息存储量,准确分析发展中的数据信息传播量。其次,对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设需求做出适当匹配。每一个企业的数据流量都不同,很多现代化科技企业的数据流量往往是一些传统类型企业数据流量的数倍。因此,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设中,要详细了解自身的数据流量和所需的数据库大小,为网络化建设奠定基础[2]。最后,详细分析自身工作流程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工作信息传送过程中,一份文件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核批准。因此,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之前,应详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于不同的工作流程做出不同的信息传递环节,在保证文件审批速度的基础上,避免经过错误的审批部门,提高文件的保密性。某些文件信息还要与客户对接,便于企业增强对市场的了解,提升对市场变化的掌控能力。信息流转结束后,要保证数据能够完整存入数据库,便于后期查找。

2.2加强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

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是企业推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的重要基础,网格中的信息流转速度也要依据计算机硬件基础建设才能提高。当前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主要设施为互联网终端、移动设备终端和相关工作终端设施。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施采集企业内商品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工作终端设施将商品信息上传到企业的网络系统,便于工作中使用。互联网终端设施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信息流转速度和工作流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努力提高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计算机硬件的使用性能,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传速度和质量,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每一个企业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时,都会设置专用的大型主机,并为主机做好最优配置,保证系统的工作性能。主机使用一段时间后,维护更新相关重要硬件,以保证企业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2.3加大网络安全保护力度

信息时代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网络开放性为企业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网络使用中的一项重要问题。虽然很多企业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都选择使用单独的企业内部网络,但是实际安全防护中,效果不理想。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要重点关注网络安全防护。第一,加强系统防火墙建设,尽可能隔绝外部信息的入侵,阻挡外来访问。第二,将系统内的使用权限密码设置成动态密码,并严格管理相对应的动态密匙,提升网络第二道防护的强度。第三,设置系统动态密码后,可以设置相应管理人员的生物识别系统,通过管理特定人员的管理权限,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为企业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2.4优化计算机系统的设计

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应不断优化系统。所有系统前期设计时,都要兼顾各种不同的工作性能和相关工作流程。因此,设计系统工作流程时,要尽可能保证系统的全面性。长期工作中,对系统性能进行无数次检验,最终证明系统的许多部分都存在不合理环节。为了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冗余,必须不断优化系统,保证工作环节尽可能精简。如此,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提高信息的保密性,为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发展提供支撑。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为发展注入了极强的生命力。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已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中,应注重分析企业自身需求,将系统建设与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并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证相关信息在系统中的使用安全。此外,定期维护硬件设施,不断优化系统,让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卉.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实践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20):36-37.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分级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理顺市、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强化区级政府(管委会,下同)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建立“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分区负责、以区为主”和市、区双重领导的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新体制,实现“执法集约化、管理扁平化、职责网格化、作业市场化、考核奖惩常态化”的目标,完善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区负责。按照市、区一体,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合理配置市区各项管理资源,下放城市管理的事权、执法权,充分发挥区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分级管理,重心下移。市政府负责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行业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区级政府开展城市管理、城管执法工作并进行监督考核,负责跨区域综合执法的指挥调度和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区级政府负责辖区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街道办事处(乡镇)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实施属地管理,实行市、区、街办联动以区为主的管理模式。

按照审批与收费分离,许可与管理分开的原则,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划、许可权统一集中到市里。规划、市政(含路灯亮化,下同)、市容环卫(含渣土,下同)、园林绿化、广告设置、公用设施(含燃气、供排水、管、线、杆、牌、箱体等,下同)由市级审批,区级实施执法监管。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仍按市政府规定的分级负责办法执行。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能。清理规范、调整归并城市管理领域现有的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理顺各方面关系,科学界定职能,合理核定人员编制,优化执法人员结构,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人随事走,费随事转。将现有市城建监察支队人员保留一部分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其他人员人事关系、工资、工作经费划转到区级政府。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划转人员按照“政治待遇不变、工资收入不减”的原则进行移交,工资、经费由市级财政承担。今后区级机构新增人员由各区政府按相关规定办理,其工资、各项经费由区级财政负担。

(五)以人为本,平稳过渡。既要科学合理地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权责利的统一,力求实现城市管理效能最大化,又要体现人性化,充分考虑改革中涉及人员的利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主要任务

(一)机构设置

1、设立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在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和市城建监察支队的基础上整合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加挂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市政府直接管理的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不再保留市城建监察支队牌子。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下设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挂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牌子,为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将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所属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市路灯管理处、市游园管理处、市渣土管理处、市风景园林管理处、市人民公园管理处、市园林花卉研究所、市四方山植物园、市市政园林规划设计院划归新组建的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管理。将市路灯管理处更名为市灯饰管理处,挂市城市亮化管理办公室牌子,增加城市亮化工程设施维护管理的职责。

2、设立区、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根据国发〔〕17号和政发〔〕50号文件精神,按照“决策以市为主,实施以区为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整合区住建局市政园林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责,组建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挂区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区政府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将区住建局所属区园林绿化管理局、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分别更名为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区环境卫生管理所,一并调整为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管理;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下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动大队、汉江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车城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花果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红卫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西城(黄龙、柏林)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整合茅箭区住建局市政园林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责,组建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挂茅箭区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茅箭区政府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将茅箭区住建局所属茅箭区环境卫生管理局、茅箭区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分别更名为茅箭区环境卫生管理所、茅箭区园林绿化管理所,一并调整为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管理;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下设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动大队、武当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二堰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五堰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东城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3、设立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经济开发区分局。

整合经济开发区建设局市政园林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责,组建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挂市市政绿化管理局经济开发区分局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派出的事业机构,实施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双重管理,以属地管理为主的体制,将经济开发区绿化管理站更名为经济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并与经济开发区环境卫生管理所一并调整为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经济开发区分局管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下设白浪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区、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区级所属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4、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三个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分局)均设立公安警务室,实行城管执法公安联动配合工作机制,工作人员由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内部调剂。(二)职能配置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规划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2、制定城市管理考评办法、考评标准和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工作,研究、推进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场化运作进程。

3、负责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的指挥、管理、调度、协调、检查考核、业务培训、人事管理和统计信息等有关工作;负责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队伍风纪监督管理和现场纠察工作;负责对跨区域的城市管理和重大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统一部署、人员调度组织实施和检查督办工作;负责数字化城管的规划、建设、运行和指挥调度工作。

4、负责行使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及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与市规划局对违法建设的认定与衔接。依法查处拆除违法违规建筑,配合查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

5、负责城区21条主干道清扫、保洁、冲洗及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管理工作;制定行业地方标准,培育、建立、监管环境卫生作业市场,推进环境卫生管理社会化;负责垃圾处理场等环卫设施的维护管理和环卫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负责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及考核监管督办工作;负责城市建筑垃圾(渣土)挖运、处置及管理。

6、负责组织协调、督办检查背街小巷、临街立面容貌、出店经营、乱搭乱盖等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责户外广告、标牌、景观灯饰、门店招牌、横幅布标设置的审批管理工作。

7、负责建成区绿化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各类绿化用地绿线划定;负责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有关绿地面积、绿化设计方案的审查、核准;负责临时占用绿地、移植修剪砍伐树木(含古树名木)管理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域内各公园、游园、广场、绿地管护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域内国有林地的防火、防虫、林相改造等日常维护及管理工作。

8、负责城市道路、桥梁、护岸、隧道、路灯、箱体、管(杆)线、供排水、户外停车场等各类公用设施执法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夜景灯光亮化管理工作;负责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建设以外的城市道路临时占用和城市道路挖掘的行政审批和许可证发放工作;依法组织征收城市道路临时占用费和挖掘修复费。

9、负责对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食品监督、交通运输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城市三类机动车维修、车身清洁维护、汽车美容的临街门店行政管理工作及经营许可;负责跨区域及重大活动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组织、指挥、协调、督办检查、整改落实工作。

10、负责会同市财政部门编制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年度资金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筹措和管理城市维护建设有关资金,指导和监督各专项经费的使用、审核,负责管理本部门依法征收的费用。

11、负责受理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中的投诉、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

12、承担市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各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主要职责:

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本辖区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指挥、管理、协调、调度、检查考核、业务培训及统计信息工作,区属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主要承担区域内城市日常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具体职责是:

1、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依法强制拆除违法违规和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

2、行使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依法强制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和设施。

3、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4、行使市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5、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违反社会生活噪音管理规定和未经批准焚烧废弃物造成污染以及对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或乱排污水影响市容环境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6、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无固定场所占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无照经营、出店经营、乱贴乱画野广告等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7、会同公安机关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辆停放占用人行道管理。

8、依据食品监督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无食品卫生许可证在街头从事饮食和推销食品的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9、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使本辖区内城市供排水、排污、燃气管网,电缆电线、箱体等城市公用设施的执法管理工作。

10、负责辖区内临街门店三类机动车维修、车身清洁维护、汽车美容和“摩的”非法营运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

11、负责辖区内市政设施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审批初审工作。

12、负责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督查队容风纪。

13、按照职责和任务分工,组织专项执法工作;负责辖区内重大案件、跨区域(街道)案件的行政执法工作。

14、承办区人民政府和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机构及职责调整

将市住建委城市户外广告设置、城市亮化工程设施管理,供排水排污管网设施、市政工程设施等城市执法管理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原市城监支队的职能划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有关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维护的职责划归市住建委管理,市政工程行政执法职责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将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的市容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渣土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行政处罚职能划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市规划局承担的违法违规建设行政监管处罚职责划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规划局负责违法认定和交办。将市工商局承担的对无固定场所占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无证经营、出店经营、乱贴乱画、野广告等行为行政管理处罚职责划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市环保局承担的社会生活噪音、焚烧废弃物造成污染、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乱排污水影响市容行政管理职责划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的对街头无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事饮食和推销食品的行政管理职责划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市交通运输局承担的三类机动车维修、车身清洁维护、汽车美容的临街门店、“摩的”非法营运管理的职责划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将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所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调整为市住建委管理。

(四)人员编制、经费及资产调整

1、人员编制调整。坚持在“不增加机构、不增加人员编制”前提下,实行“职责随机构走、人随事走”,保持总量、优化结构、充分协商、积极稳妥完善体制机制。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人员在现有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人员基础上从现有市城建监察支队工作人员中适量充实。按照职责划分,将现有的市城建监察支队工作人员按重心下移的原则分别调整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及区、茅箭区、经济开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分局)。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且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人员提前退休。人员调整坚持组织分配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即实行一定过渡期的办法,原市级机构调整到区工作的人员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市级机构,工资由市级财政负担,经费渠道不变,工作关系、组织人事关系调整到区级机构,调整人员经费可采取市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划拨到三个区,人员编制采取“加减法”,过渡期内,市级机构人员只出不进,新增人员只进区级机构,逐步将调整到区工作的人员消化到位;“新人新办法”即需新增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考的方式充实到基层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对现有在编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提出统一调整分配意见。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人员编制为45名,其中领导职数1正4副;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人员编制为70名。市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的内设机构及领导职数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将原市城建监察支队248名全额事业编制调整分配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5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35名,剩下208名编制调整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92名、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89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经济开发区分局27名。将现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所属的市容环卫、绿化、渣土等执法人员编制调整35名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由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提出具体方案报市编办核定。各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的任免须征求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意见。各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兼任所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大队长任免须征求街道党委意见,年度考核以街办为主,相关办公和执法经费划入街办管理。区、茅箭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及所属大队的人员编制核定工作由两区编委负责,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及白浪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的人员编制,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出意见,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批。

2、经费调整。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原则。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列入市、区财政预算,不留缺口,不以收费、罚没收入作为经费来源。所有收费、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涉及城市规划方面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市财政。市财政按市政府对各区控制、查处和拆除违法建设的业绩考核情况进行以奖代补(具体办法另行制订)。其他方面执法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区财政。市财政负担下划三个区的城管综合执法经费采取市对区转移支付办法,由区财政直接拨付。

3、资产调整分配。由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现市城建监察支队固定资产与区、茅箭区、经济开发区共同协商提出意见报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实施。

(五)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有关职责分工

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体制改革方面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督办等相关事宜。市编制部门负责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置及职责审核、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工作;市住建委、市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区政府、茅箭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能配置、人员配备、执法范围、工作方案制定及实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制定等工作;市法制办负责对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的审核、上报工作;市人社局负责对划转人员档案身份的审核及执法人员纳入参公管理的申报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经费的审核和国有资产划转工作;市纪委(监察局)负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有关纪律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四、组织实施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行,总体要求在2012年4月底前基本完成。

3月中旬前完成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3月底前出台市、区城管综合执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三定”规定,4月底前人员到位。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第3篇

1.企业文化塑造成形阶段

企业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过程中,在其原有的文化基础上逐渐挖掘、提炼、凝结成一种更好的适应环境的核心价值观,在此价值观的指导下,再细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理念和原则。从长期来看,企业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对知识管理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特质主要有分享、学习、支持和相互信任的价值观(Leeetal,2003);而某些特质则对知识管理起到消极作用,比如唯利是图、保守自傲等。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企业会逐渐摒弃自身文化中的这些保守自傲的价值观念,不断鼓励和强化那些分享和信任的价值观念,然后在企业成员中间进行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这就是有利于知识管理行为的企业文化塑造成形的过程。

2.价值认同阶段

作者认为只有绝大多数员工都积极认同、遵守并信任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挥文化的强大作用。当员工对企业的愿景使命,信任合作、学习支持的价值观念高度认同时,会自主积极地为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目标而努力工作,因为他把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可以从知识创造、传播和共享的工作中得到兴奋感、承诺参与和激励的积极情绪和热情,这种热情和积极情绪即是员工的内在动机;同时,由于员工价值观的认同,也更容易实现团队工作,每个成员都清楚组织的目标,清楚自己和同事的责任和能力,因此也更有信心来完成组织目标,我们把员工个体对团队或组织为实现特定目标或特定任务所具备能力的这种信心称之为自我效能感(Bandura,1989)。因此,价值认同与员工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自我效能感也能促进内在动机,高自我效能感的员工会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更强的信心,由此将激发其内在动机去选择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工作;而较低自我效能感的员工往往对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示怀疑,对知识创造等活动表现出消极情绪,自然倾向于逃避相应的知识创造、传播和共享的行为和工作。

3.行为实践阶段

员工行为是指基于一定动机所产生的行为结果,表明员工“愿意做”形成的结果。诸多研究都表明内在动机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机制,内在动机越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创新行为。受价值认同和自我效能感影响,员工感知到从事知识创造和共享活动时将获得更多积极情绪和热情,他们会对这些工作充满兴趣和好奇心,更加倾向于采用非常规的方案和思路来解决问题,从而采取有利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创新行为。同时,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也能直接正向影响其从事知识创造和分享的行为,因为如果他对他自身和团队从事知识创造和共享活动具有更高信心的话,他将愿意进行此类活动,因为这种工作的成功会给他带来幸福感,这种感受是金钱所不能替代的。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是密不可分的,员工行为深受企业文化影响,不论是从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是从企业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用于知识管理绩效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是员工行为。因此,企业文化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一定是企业文化影响到员工行为,进而导致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变化。结合前人的实证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在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引起员工知识创新和分享行为主要有两大因素,即员工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员工有知识,有愿意分享和学习的动机,再加之有完成特定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发生作用,就引起了员工的知识创造、分享等知识管理行为,进而这些员工的知识管理行为导致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作用过程模型。

二、基于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作用机制的管理策略建议

1.培育共享、创新、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应建立适应其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更好的理解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借助企业文化给员工传递出组织鼓励员工进行知识传播和共享的行为,鼓励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以信任和合作的态度一起共事工作、一起交流想法、一起共享信息和知识。其次,企业应该大力培育创新的企业文化,知识管理绩效要持续提升,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力,需要企业时刻保持着创新的态度和精神,因此需要鼓励和强化员工不断发现新问题、交流新想法,采用非常规的思路和方案一起协同来解决新问题和新困难,从而产生新想法和新知识。最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获得长期成功,要想从知识管理中获益,就需要在企业内营造出一种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自我超越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员工把学习当做工作和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觉和不自觉地传播和学习组织内外的新知识和技能。

2.关注和重视员工价值观的认同

企业文化是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来影响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员工是否做出有利于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行为,从企业文化方面讲,取决于员工是否认同、遵守和信任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企业不能只是一味的投入资源来构建上面提到的创新、共享、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也要关注和重视员工价值观的认同,这需要企业建设有利于员工与团队及员工与员工之间顺利沟通的管理制度和沟通平台,同时要营造有利于纵横向沟通的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员工对企业文化或价值观的认同、接受和遵循。只有员工真正对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认同了,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作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才更有可能成功。

3.结合员工价值认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知识管理要通过广大员工创造、传播和共享知识来实现,但这可能会潜在影响一部分人的竞争优势、物质利益和在组织中的权力和地位,这无疑会降低员工进行知识管理行为的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因此要使企业文化对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发挥作用,单靠员工价值认同来激发和提高员工内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建立和完善以鼓励员工知识创新和分享行为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为企业文化的价值认同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企业在构建激励机制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对关键员工和关键行为进行重点激励。企业对员工知识管理行为的激励应该要分清重点和主次,应对那些掌握重要知识技能和关键资源的员工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引导他们进行知识创造与共享行为,因此要建设开放的企业文化,向这部分关键员工表明进行知识共享不会对他们的利益和权力地位有不利影响,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利益和名望,因此来消除他们内心的疑虑和担忧。同时,对企业知识管理和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应当予以重点奖励和宣传。

(2)正确对待和处理知识管理行为中的失败。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知识创新活动遇到失败是经常的事情,企业应当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创新行为的失败,企业可以根据创新活动的性质、范围和重要性以及团队和员工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规定允许失败的范围和造成损失的程度,在此范围和程度之内的失败是可以接受的。这需要企业建立起一种包容和大度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消除员工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逃避相应的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的顾虑,提高他们进行知识管理行为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有信心来做好知识管理工作。

4.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引导员工知识管理行为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第4篇

1.1串联式平面布局

利用交通走道(直线型或曲线型)将规模、形态各不相同的观众厅空间和休息空间及其他附属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空间序列,如图1所示。各观众厅可接触排列,也可相互分隔,由单独线型空间加以联系。观众厅外墙面和内部空间视觉特征一般呈现重复、渐变、类似、交替或个性等特点。串联式空间组合方式具有较强的空间导向性,组合方式简单,交通流线明晰。但由于观众厅疏散口一般直接面对交通走道,在观众人数较多时,空间交通负荷过大会影响观众通行。针对串联式组合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交通面积,将线型交通走道设计成街道的形式,通过街道宽度、墙体曲直或颜色等的变化,形成层次感及趣味性十足的交通空间,再基于信息、生态等技术的应用,形成电影文化临时展地,供人们休息交流;二是在两个观众厅之间设计交通通道,直接与室外相连,成为退场人流的疏散口,观众可根据自身需要,既可直接退出影院,又可回到大厅进行其他活动。此外,为诱导人们的消费活动和观影行为,串联式组合一般将交通走道设计成直接面向公共场所的玻璃盒子,成为城市空间的延续。例如英国建筑师蒂姆•福斯特设计的三环电影院(图2),位于伦敦最繁华的场所之一,设计时将门厅设计成伸向街区的玻璃透明空间,并且用一个高悬的门廊屋檐来遮阳,门厅内设计酒吧和休息厅。无论是门厅内的经营内容,还是其朝向周围社区开放的姿态,都吸引了大量观众,被认为是最具感染力的电影院之一。

1.2集中式平面布局

将影院各功能空间通过中厅、交通走道加以组合。中厅面积较大,为主导空间,其他部分则围绕中厅展开(如图3所示)。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空间向心性增强,方向性弱化,中厅承担人流集中和疏散双重功能。集中式影院空间组合的信息流具有明确的控制中心(中厅),信息的传达须经该中心的疏导,影院信息呈现出网状发散的特点,增强了对影院内部事务掌控的能力,对内部人员行为具有较强的指派性,增加了影院效能和安全性。由于观众厅空间方向各异,放映厅、办公用房等其他辅助设施位置不如串联式组合那样明确,空间流线也较为复杂。对于规模较小的影院(观众厅数量小于4),可将中厅和休息厅结合起来,设售票区、卖品部、电影衍生品展柜及开放式餐厅等,由于观众数量较少,不需要另设观众厅而设直接对外的人流疏散口。但对于较大规模的影院,由于人流量大,需根据影厅特点将其分类组合并加以标示,例如儿童放映区、老人专场、好莱坞放映区、VIP区等,并且需将休息厅围绕每组影厅加以分散布置,且必须根据人流量特点设计相应的人流疏散口,其设计方法可采用串联式组合中两影厅之间设计出入口的方式,也可为每组休息厅都设计直接对外的出入口。此外,规范要求每组休息厅必须设计相应的卫生间、办公空间等辅助空间。

2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相较于传统影院,信息时代影院建筑既要创造舒适的空间氛围,又要充分调动大众的参与性,因为大众不仅在使用空间,同时也在创造空间。因此,通过扩展影院的服务功能,可以使影院成为多种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满足使用者的多种行为需求。通过建筑手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创造更加宜人、个性、多元的空间环境,在观众活动与空间形态之间建立起对话机制[1]。

2.1公共空间的生态化

影院长期一直被认为是与“阳光”绝缘的建筑,被设计成封闭的黑盒子,内部大多使用人工照明方式,既浪费了能源,又降低了影院空间质量。信息时代的影院建筑已成为活力十足的公共开放性空间,其氛围的轻松舒适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观众的吸引力,而自然生态环境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休息停留空间。因此,阳光、植物等被引入到影院设计之中。北京长虹影院通过立体共享大厅内大面积的玻璃窗让光线投射进来,除增强室内明亮程度之外,也可大大节省照明能源,同时,阳光照在室内,形成奇特斑驳的光影效果,使室内空间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图4a)。国外也不乏重视绿色生态化的设计实例,如加拿大蒙特里尔魁北克实验电影院,设计了露台咖啡店和花园院落,把空气和蓝天带给了这座建筑,使公共空间沐浴在自然光之中,并随太阳的移动而千变万化,这里的树木和露天空间如影院的肺部,驱赶了大多数现代影院建筑里出现的人造天气(图4b)。

2.2观影空间的多样化

信息社会,观影人群逐渐多元化。而影院作为面向各类人群的一种休息场所,需要考虑在静态建筑中融入变换的风格,动态适应不同观影人群的需求,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开放。近年来国内外建造的多影厅影院,重点应在观众厅空间处理的细节上加以改进。根据观众厅的使用人群,按照其相应的人体尺度和心理需求,选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形态、结构等元素处理引导空间、装饰墙面或顶棚,实现人性化空间环境的渲染。如中国木偶剧院的小星星影厅(图5),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喜好、心理特点,突出“童趣”这一主题,运用绚丽夺目的颜色和活泼的图案来装饰空间,座椅采用明蓝、正红色,顶棚上镶嵌星星图案的照明灯,配合墙面所绘的降落伞和五颜六色的储物格,营造出活泼可爱又带有梦幻色彩、符合儿童喜好的观影空间。

2.3空间装饰的电影文化

影院是大众文化场所,其环境气氛应具有电影文化特征,强化文化氛围的视听觉表达,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公众场所环境气氛的重要方面。因此,内部空间的塑造一方面应加强电影海报、明星照片等与电影文化相关元素的运用,另一方面应灵活采用多媒体屏幕等信息技术成果和现代艺术表现媒介,增加影院文化的表现力,使人们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获得视、听等不同感官体验空间的艺术特点,尽快融入电影文化氛围。北京长虹影院的网络咖啡厅的主墙面绘有早期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宣传画,瑰丽的色彩与咖啡厅红色的沙发相互辉映,与咖啡厅的“网络”主题恰当匹配,营造出个性、年轻、时尚的休息空间(图6a)。又如由菲奇设计公司设计的特拉福德中心UCI影城,通过电子流的投射和图像、声音的展现,无形中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电影文化氛围(图6b)。

3风格化的外观设计

3.1表皮的通透性

信息时代的影院已成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重要活力点,更加注重影院对城市的开放性。传统影院的封闭外形,与城市空间对立,不适用于信息时代。因此建筑表皮大多采用电、玻璃、不锈钢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光亮材料等呈现交互构成的充满动感和绚丽色彩的图像片断,营造通透性与变幻性的视觉感受。菲奇公司和德国冯•格坎马尔格事务所联手设计的UCI基诺维尔影院,基于内部街道的理念,采用双层表皮的设计手法。玻璃外墙与影院内部结构相分离,使用复杂的拉索和杆件加以支撑和牢固,使观众在未进入影院时即被建筑物内部的绰绰人影和复杂结构营造的虚幻影像所吸引。夜晚时,明亮的楼梯主宰了沿街建筑,内部艳丽并极富动感的色彩使影院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巨大招牌(图7)。

3.2造型的变异性

信息时代虚化的空间观对建筑造型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打破了传统影院造型审美定式,不断追求扭曲、变异和不确定性,建筑形态千姿百态。并且,随着人们多元审美情趣的出现,对奇特、个性和视觉刺激的追求日益强烈,要求影院设计更加强调个性化和视觉冲击力。北川原温设计的位于东京涩谷的莱兹电影院,屋顶呈波浪起伏,在弯曲盘绕中上升,搭在屋顶上的闪亮的金属镀铝帷幕被拉向一侧,露出入口上方粗糙、缩进的墙角,俨然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整个外观如一出怪诞舞台剧布景,戏剧性十足,似乎时刻准备将路人引入电影梦幻世界之中(图8)。

3.3外观的信息化

电影是可视的、可听的、可阅读的,它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着文化信息,影院不仅是电影的容器,也是表达电影信息的载体,深究之下,同样具备可视、可听、可读的可能。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影院外观中的应用,交互构成充满动感和绚丽色彩的图像片断,实现了影院建筑表皮与电影信息符号的一体化和信息符号的虚拟化。美国AmphibianArc公司设计的重庆山城电影院投标方案(图9),电影的场景和思考方法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这座建筑被定位成可以透过多种知觉感受的实体。电影婴儿期的“拉洋式”盒子作为影院外形回溯的参照,意在引发直观的联想,借助电子看板使得建筑本身如同电影般可供实时观看,但同时又是视觉效应强烈的建筑表达,不断向人们呈现着多样性的影像。在设计过程的终点,生成的是电影之建筑,或建筑之电影,而非建筑自恋的表演。建筑所表达的信息量的增加提高了建筑的可读性。

4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部署,聚焦打嬴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统筹规划城乡发展,以完善管养体制、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全面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农村公路管养分离,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保障能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工作目标

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目标分三个阶段:

(一)到2022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上下联动、运转高效、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方监督有效、政府激励考核的格局,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通客车路段安全性保障到位,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増强,实现旅游公路专用性。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路况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农村公路养护机构设置率达到100%,机构运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比例达100%。

(二)到2025年。全县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基本健全,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路况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

(三)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根本性好转,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全面完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明显提升,形成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格局。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1.县人民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县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三农”工作统筹谋划,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全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制定养护计划,明确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和绩效管理,并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履职尽责。全面实施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健全完善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并加大履职能力建设和管理养护投入力度。

2.县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和政策引导。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拟定有关农村公路政策,强化业务指导。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局安排县级养护补助资金。县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支持和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3.落实乡村两级责任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县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确定专职工作人员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村道管理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办法组织对村道进行管理养护。加强宣传引导,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广将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并交由农民承包;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采取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纳入公益岗位等方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就地就业机会。(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

1.养护工程。继续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标准,执行省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政策。县人民政府将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投入,按照实际需求对养护工程资金进行补助配套。2022年起,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普通公路养护部分不再列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

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依据定期开展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明确需实施预防养护工程或修复养护工程的路段,充分考虑每年的应急养护工程需求,编制年度养护工程建议计划和资金预算。(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

2.日常养护。2021年起,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补助金额省、市、县按2:3:5的比例负担。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结合养护成本变化、农村公路里程、市县自有财力等因素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调整周期不超过5年。(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对县公共财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县财政局和县交通运输局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严禁农村公路建设采用施工方带资的建设-移交(BT)模式,严禁以“建养一体化”名义新增隐性债务,严格防控债务风险,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将村道养护资金使用和养护质量等情况纳入监督范围。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一般债券、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鼓励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特色古镇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创新资金筹措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农村公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地方一般债券方式依法依规参与农村公路发展,探索开展农村公路灾毁保险。(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1.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将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模式吸收沿线群众参与日常巡查、日常保养,激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小修保养、养护工程、专项养护等专业性较强的养护工程,通过市场运作交由专业化队伍承担;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加快推动旅游公路专用性管理。对旅游公路特别是直通景区的主线、支线、连接线,按旅游专用公路管理。公安、交管部门可根据公路交通状况,在旅游公路重要节点设置交通运行监测,采取必要的限行、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未经依法批准禁止危险化学物品运输车辆在旅游公路通行,提高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能力,打造“畅安舒美绿”的智慧旅游公路,在旅游公路管养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环保理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护好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水体、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加强安全和信用管理。坚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完工后,要组织公安交管、应急等职能部门参与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强化安全隐患治理,逐步完善已建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持续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病)桥隧改造、“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有效治理超载超限运输,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监管,着力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并将信用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强化制度和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健全各级农村公路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推动通过民事赔偿保护路产路权。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百乡千村万里美丽农村路”创建工作,实现路与自然和谐相融。完善路政管理体系,全面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单位要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与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工程,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同步部署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深入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发展实际,制定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并于2021年2月19日前将方案抄送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

(二)强化督导考核。县、乡(镇)两级政府及县直相关单位要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财政补助资金挂钩。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县交通运输局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对县道、乡(镇)管辖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

2.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或人员对所管辖区城的农村道路养护质量巡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县、乡每次进行的公路养护质量检查和考核情况在各自辖区内通报,抄送本级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第6篇

1.1实现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信息化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网络运转,需要信息工程人员创建服务器和管理系统和一定的系统运行维护,具有智能化、定量化、综合性的特点,能够对实训基地的信息进行统计运算和模拟人脑的信息处理。随着我国高职类学校的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学校设备的不断更新,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硬件建设和网络通信已经全面覆盖,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运用相当普及,网络通信端口已经覆盖到校园的教室、实训室、寝室等每一个角落,良好的信息覆盖环境为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设备和运行条件。同时,高职类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比较普及,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实践进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系统专业的师生可以组建团队,共同维护校内实训基地信息管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2实现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行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大量的数据记录和实训室设备定期检查保修等。记录内容冗杂,包括实验实训基地开发管理、实验器材库房管理、教学日志管理、仪器报修记录、科研人员日常工作管理、实训学生考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学科实验实训发展规划管理等。庞大的数据统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学校专业的增多,招生人数的扩张,学校的实训基地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现有的基地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实训基地势在必行。当下高职教育的专业种类繁多,很多学科交叉教学,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交叉学科对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的共享,节省教学成本,增进专业间教科研的交流。信息化管理实训基地为在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基地管理人员提供网络查询的端口,师生用自己的账号通过校园客户端可以顺利查询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并对实训项目进行网上咨询,开辟了现代化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方法,是推动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建设的必要措施。

2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满足师生查询、实训资源报账、管理工作记录等多方面需求。

2.1人员管理

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辐射到教师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自主查询系统、基地管理系统等,通过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分配不同的权限,实现不同人员的分组管理和特定服务。通过校园一卡通,教师、学生在校园网可以直接进入网上实训基地进行查询、申请等服务,在校外网则要通过用户权限来进入,满足校内实训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学生和普通教师通过权限登录网上实训基地可以随时查询实训室的实训项目内容、位置、设备情况、实训课程安排等情况,还可以申请使用空闲实训室、申请使用空闲的可借用实训设备、申请使用实训耗材。管理人员具有最高的权限,可以通过高级管理用户和一般管理用户对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内的实训室信息管理、实训室使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耗材管理、日常维护管理的模块功能进行操作。

2.2实训基地的日常服务管理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第7篇

知识共享是指员工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知识,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组织的层面。这样在组织内部,员工可以通过查询组织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反过来,员工好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反馈系统可以扩散到组织知识里,让更多的员工来使用,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对企业内部大量有价值的不同形态的知识进行管理,建立起有效管理、使用、贡献知识的机制,从而提升员工技能及企业竞争力。知识管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各个企业的重视。本文围绕A水电集团知识共享系统建设及效益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

知识共享;云存储;知识管理;PaaS

一、知识共享系统建立背景

A水电集团尚处于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当前主要任务是要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竞争优势的培植。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是集团公司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科学管理能力,促进集团公司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2010年1月,A水电集团自立科研项目“集团公司知识共享数据库”,该题目知识共享数据库包括:科技成果库(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原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集团公司科技项目)、设计成果库、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目、专利成果库、技术标准库、政策法规及制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交流论坛等子系统。

二、知识共享系统建立的目标及内容

集团知识共享系统总体建设目标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基于电子的知识管理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为集团、各子公司以及各个项目建立一个共享和协同的工作平台,保障单位或项目的共享资源传输的畅通。建设内容:

1.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管理标准体系,促进知识贡献,提高竞争力;

2.搭建A水电集团服务器虚拟化云计算(云存储)平台;建立统一的资源存储库,并将各类资源按照标准入库,将各种各样的知识很好的沉淀保存起来;

3.建立统一用户平台,实现A水电集团用户登陆及权限的统一管理;

4.提供统一的分类导航,简化访问检索入口,使得业务人员可以快速方便的获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5.提供安全的知识安全访问机制,使得知识安全的使用,提高保密控制和风险控制能力;

6.提供流程管理,通过图形化的流程设计工具实现知识借阅、知识审批、知识授权等流程。

三、集团知识共享体系的构架

1.系统架构

如下图所示: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支持多种终端对整个资源共享平台的访问,包括传统的桌面电脑和触摸屏的信息机外,还包括了对主流的智能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等新兴终端的支持。利用云计算的理念,对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虚拟化的技术,使用云管理平台来完成对虚机的创建、管理、备份,对所有资源的监控,统计分析、计量,通过自动化的流程来实现所有云计算资源的分配、调度、回收等功能,实现云计算中的基础框架服务层(IaaS)的所有内容。利用SOA思想为指导,选用成熟、可靠、并有成熟应用案例的企业级内容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实现一个统一的技术框架,提供内容管理、流程管理、规则管理、协作管理等功能,构建A水电集团资源管理的PaaS层,对现在和以后信息化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次项目拟采用IBM知识管理软件平台。在PaaS层的统一技术构架上,建立资源管理所需要的应用系统,以portal个人门户的形式进行展现。比如专家网络、知识社区、信息、协同办公、舆情简报、行业热点、产业分析、重要新闻等知识管理应用系统,除这些系统外,还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开展一些扩展的业务服务,建成一个基于统计数据等事实性资料,一个直接作用于领导决策的可视化的决策分析平台。

四、集团知识共享系统效益评价

1.成果评价

1.1云存储和计算平台;

1.2知识共享PAAS平台;

1.3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方面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1.4建起整个组织的知识体系(管理知识、业务知识和基础知识)

1.5建立一个数据收集、加工、利用、更新体系;

1.6建立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

1.7建立一个知识、资料、档案共享与协同工作的的数据中心。

1.8建成电子成果的快速浏览机制,支持多种格式文件的预览;

1.9建成后可以实现知识分类、采集、审核、、应用、分享、储存、维护的管理,促进员工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改进;

1.10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内化的知识转化流程;

1.11实现全过程、跨业务的知识协同应用,使知识管理成为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和智力资本的重要工具。

2.经济效益评价。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我们将在本项目中实现下述目标,完成系统实施与生产效益提高的统一:建立基础平台,积累知识资产:实现将公司现有知识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入库,达到全面整合业务知识的目的,避免知识资产流失。建立知识日常积累机制,划分并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流程,实现知识的日常积累,保证知识库常用常新。形成全员知识管理体系:将企业人员、组织架构信息的导入到系统内,形成共享且安全的知识、浏览、应用体系,形成知识库共建的学习型组织。扩大知识应用规模,实现全员贡献知识,全员共享知识,实现整个公司的知识化。建立知识共享体系: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形成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知识共享体系,避免信息孤岛,形成企业知识资源配置最优化。促进知识利用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统一管理的知识资产,为员工日常工作各个环节提供知识后盾支持,避免重复无效的劳动,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再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五、总结

计划管理知识范文第8篇

第一条本制度中的应急事项是指涉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特大事件,大型文化活动、文化娱乐场所、等安全方面的紧急重大情况。

第二条应急值班工作遵循有情必报、运转高效、反应迅速、安全保密的原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三条局设立应急值班室(设在局机关办公楼406室),应急值班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应急值班由局领导带班,值班人员由局机关干部担任。应急值班时间分白班(8:30—18:00)和夜班(18:00—次日8:30)。

第四条值班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带班局领导是应急值班工作第一责任人,当班值班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应急值班人员工作要求:

1、带班局领导全面负责带班期间的应急值班工作,协调、督促、检查值班人员工作情况,及时处理带班期间发生的应急事项;

2、值班人员要按时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履行交接班手续,当班未处理完毕的接办工作要交代到位,以防差错,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值班职责,不得擅自离岗,因特殊情况不能值班时,要经带班领导同意并协商他人顶替值班;

3、值班人员要及时做好当班情况的记录。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要立即向带班局领导报告,必要时应立即向市应急办报告,并根据局领导和上级部门领导指示精神快速办理。值班人员要将领导指示及时传达到有关部门,并积极了解事态进展情况,随时向领导续报反馈相关信息;

4、值班人员要爱护值班室通讯设施,确保设备正常运作,不得占用值班设施做与值班工作无关的事情。

5、值班人员应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处置各类相关重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

6、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定,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涉密信息,对《电话记录》、《值班报告》等要按公文保密工作的有关要求进行管理;

7、值班人员应认真承办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值班事项。

第五条应急值班工作职责:

1、负责及时接听、接收和掌握相关重要动态信息,保证与市委、市政府、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直属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联络畅通;

2、负责局属单位和部门呈报的紧急重大情况和各种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理、督办和反馈工作;

3、负责向局领导、市政府应急办报告重特大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和紧急重大情况;

4、负责上级电话指示、通知和局属单位电话请示汇报的记录、传递和处理工作;

5、协助有关部门处理群众集体上访的接待、督办和反馈工作。

6、负责监督检查局直属单位的值班工作。

第六条局属各单位应参照局机关应急值班安排制定各自应急值班制度,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新晨

第七条应急值班工作补助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值班工作实际合理支出。

第八条应急值班室负责对应急值班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因下列情形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提请局有关部门对责任单位和领导及直接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和相应处分:

1、应急值班工作不扎实、安排不细致、措施不得力;

2、当事部门上报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

3、值班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应急值班工作中造成工作失误;

4、迟报、漏报、误报、瞒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