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

安全危机管理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科安全管理;危机管理;患者满意度;危机影响因素

引言

在内科临床中,危机发生的频率也要远远高于科室,所以应该对内科的进行更有效的安全管理[1]。研究表明将危机管理应用在医院内科安全管理中,能够降低医院内科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内科安全管理的管理质量。为此本文通过危机管理在我院内科的实施情况,探究了内科安全管理中危机管理的应用,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基本情况:我院内科共设有床位40张,医务人员共16名。其中有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生以及10名护理人员。同时我院分别有4台心电监测护仪、心脏复律除颤器和呼吸机,并配有完善设施和人员的重症监护室(ICU)。我院内科每年平均挽救患者生命近100例,经过治疗出院康复的患者数量众多,是我院的重要科室[2]。

1.2方法

从2016年1月开始在我院内科安全管理中实行危机管理,作为观察组,并将2016年以前,未实行危及管理之前内科安全管理情况作为对照组。对现有的内科安全管理情况以及出现危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危机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

1.2.1危机管理前内科安全管理危机事件的高发因素主要集中在3各方面,分别为人员管理、药品和设施管理以及护理管理三部分。我院内科的安全管理也主要针对这三个因素进行。首先在人员管理方面,内科人员的工作制度主要采用轮流值班和轮休制度,所有人员每天早晚有两次交接班。在药品和设施管理方面,对于临床中经常使用的药物,都可以随时使用和申领。而用于急救的药品和相关仪器设备则需要放置在专门的区域或房间。在护理管理上,由于内科接受的患者数量很多,因此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的管理趋于常规[3]。

1.2.2针对危机影响因素制定危机管理策略首先在人员管理上应该对内科科室中的所有人员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严格审核医护人员的从业资格,同时对在本院进行实习和进修的人员进行妥善安排,不允许这些人员直接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4]。在药品设备管理方面,首先要对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调查,从而依照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对内科科室中的所有药物进行定期补充和更新,并对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保证药品充足和设备正常运转[5]。此外还应该努力为患者营造更好的住院环境,在治疗的过程中按照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治疗生。为了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医院内科应提前制定相关的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并将应急事件处理方法装订成册,以便医护人员在应对危机时更好地处理。同时应在医院设置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口,并定期进行安全事件疏散演习,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等等[6]。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为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包括诊断、护理、用药及疗效等方面)和危机事件的发生率[7]。其中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满分为100分,其中超过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低于60分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患者总数-不满意人数)/患者总数×100%[8]。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检验方式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患者对医院内科的满意程度

两组每组发放问卷100份,两组均收回有效问卷96份。其中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8.54%,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55.2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危机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事件概率为31.27%,观察组危机事件发生概率为9.4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十分显著(P<0.05)。

3讨论

医院内科是安全事件的高发科室,由于护理、药物和设备以及人员等因素中出现问题或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安全危机事件的出现,给患者和医院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9]。为此在内科管理中实行危机管理,对各种危险因素及时的控制和管理,进而降低危机出现的概率。为此本文主要从人员管理、护理管理以及药品和设备管理三个方面,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10]。结果表明应用危机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没有应用危机管理的对照组,同时危机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证明将危机管理应用在内科安全管理中有助于控制和预防危机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医院内科安全管理的管理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万丽,赵丽,卢光新,等.三甲医院危机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的干预[J].健康大视野,2013,21(12):418-420.

[2]黄海燕,陈国峰.危机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中的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270-271.

[3]施小莲.危机管理理论在大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704-1705.

[4]黎彩芬.神经内科中病房护理危机预测以及干预的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93-94.

[5]刘石宁,翟晓晴.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31-32.

[6]杨素琴.危机管理技巧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8):43-44.

[7]石崛.危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216-2218.

[8]胡祝红,罗艳,叶会玲,等.危机管理理论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3):264-266.

[9]韩梅.危机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109-110.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第2篇

1.1对待如何降低危机方面所存在的缺陷

矿难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没有建立各种信息交流传递,并及时向上级汇报状况的机制。并且对于危机来临的征兆没有准确认真分析,更别提及时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不能及时将危险通知处于危险状态的员工们,这样事故发生就造成人们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监督煤炭生产企业建立有效的危机预防和安全预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前发现事故征兆,并迅速的疏散处在安全状态的职工,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才能避免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一定要加强监督,让煤炭生产企业重视预警体系,将职工的安全摆在第一位,保证预防机制的同时要使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达到预防的效果。

1.2对待如何处理危机方面所存在的缺陷

一些不负责任的煤矿对危机应急预案采取应付上级检查的态度,并没有具体实施,而且针对安全问题的应急预案实施起来难度大,没有针对性,万一发生了事故,这些预案完全就是废纸一张,根本不能来进行疏散和救援措施。这些弄虚作假的企业将工人的生命安全当作儿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跟没有仔细进行培训、贯彻和实施等一些列措施,所以发生事故时,这些预案就形同虚设,完全派不上用场。这种问题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打击力度,对不经过严格的培训等安全教育措施及编制不合格的应急预案的企业停止生产,有关部门还要时时对煤矿进行审核检查。

1.3对待如何总结危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危机总结是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危机管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然而按键部门却把它当儿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总结工作认真的完成,而导致危机频繁的发生。从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危机总结不到位的企业往往是事故频繁发生。尽管有关部门对一些煤矿采取过一些整改,停产的措施,但是没能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初衷,而且表面上的大力打击最终还是蒙骗人民,背后的潜规则实际更鲜为人知。

2对于危机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所谓危机意识,也就是对危机的提前预知,防患于未然,拥有正确的危机意识能够让你远离危险,这是在煤炭生产行业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在这种高危职业上,要是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患意识,根本不能立足。不仅是监管部门对危机要有安全意识,而且作为可能直接的受害者,我们更是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2.2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体系

有关专家曾经说过,安全危机在发生前往往是有预兆的,只要有完善的预警体系,就能够防患于未然,才能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我们要树立一种预防为主的意识,不是老想着事故发生后怎么办,这才是真正的工作重心。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预防危机发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预警体系上,只有这样才是最保险的方式。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我们才能真正说是一定安全的,所以,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体系是必须且非常实用的的方法。

2.3仔细做好事故总结工作

事故总结,顾名思义就是从以往的事故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对于所存在的危机,我们绝对不能放过,一定要查到根源。为了使其认真对待总结的工作,可以采取赏罚分明的制度,对于那些化解危机工作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那些不负责任,态度散漫的给以严厉惩罚。不仅如此还要通过逝去的人引起人们烦人反思,是什么导致危机发生?为什么他们没有避免?通过这件事有什么要我们值得注意的?通过这些能够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总结,避免以后发生严重的事故。

2.4群众媒体加强监督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他们对事故的工作进行监督,是再好不过了,媒体要实事求是的报道,对那些违法违规的煤矿要勇敢的报道,不然已他们的应变能力,欺骗人民群众也不是不可能。相关的检查机构也要加大力度,对群众和媒体提出的不法煤矿要进行严格地调查,不能够欺骗人民群众,只有让群众参与到打击不法煤矿的行动中,才能够彻底扫除危险的存在。也总有这样才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3结束语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监管;金融安全

一、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失灵”

(一)对次贷发放机构盲目扩张次贷业务的风险监管“失灵”

1联邦政府住房金融监管部门对次贷市场监管的失误

次贷危机的发生,联邦政府住房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金融业监管不力,导致信用风险在住房信贷市场孕育和集聚是关键原因。美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住房金融体系,也拥有较完备的住房监管部门和监管手段,但从次贷危机发生的现实看并非如此完备。首先,在住房贷款一级市场,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是政府设立的监督机构,该机构将全国划分为12个片区,相应建立了12家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ederalHomeLoanBanks,FHLB),12家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共吸收了8104家抵押贷款发放机构作为会员机构,这样,使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通过直接监管12家联邦住房贷款银行,间接实现了对一级市场的监管。但问题是8104家会员机构并不是美国全部的抵押贷款发放机构,2007年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占美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的84%,另外尚有16%的其他住房贷款发放机构未受到监管。而且占有次贷市场59%份额的前10大抵押贷款发放机构,都不是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会员。其次,从房地产二级市场来看,大约80%的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ortgageBasedSecurities,MBS)是由政府支持企业发起的,受联邦住房企业监管办公室的严格监控,但由私人机构发行的另外20%的MBS则不在其监管范畴。作为金融企业,贷款机构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大力拓展次贷市场也无可厚非,但是金融监管当局却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宗旨下,从宏观上把握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利害关系。但由于美国金融监管属于分业监管模式,因而缺乏全局性的机构来前瞻性的监控金融创新的

2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次贷业务暴露了风险管理“失灵”

(1)贷款流程创新助长了次贷风险集聚。在金融自由化、市场流动性泛滥、房地产业泡沫背景下,银行等贷款机构为了获得更高利润,对贷款流程进行创新,即贷款发放机构不直接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审查,而将该业务外包给中介机构——贷款经纪商。贷款经纪商原本是购房者的人,为购房者寻找最佳的贷款机构及争取有利的贷款合约条件。但在竞争激烈的次贷营销中,银行等贷款机构把贷款审查环节外包给了贷款经纪商。据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的报告,60%的住房抵押贷款发起和贷款交易是由经纪人完成的。受利益的驱使,贷款经纪商从中介服务变成为金融机构“卖贷款”,有意降低贷款标准,放松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而次贷借款人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基本金融知识,在低首付、低利率的诱惑下,实际是借了高成本、高风险的贷款。另一方面,次贷发放机构由于通过证券化过程能够将次贷的信用风险分散和转移,因此也放松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调查,主要依赖贷款经纪商。这样,许多通常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就容易地获得了房屋抵押贷款。据2007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次贷中60%购房者的申报收入被至少夸大了50%。而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对这些明显违规的做法既没有及时风险提示,也未采取有力措施纠正。

(2)次贷业务暴露了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缺陷。次级抵押贷款大部分是存款体系外的专业抵押贷款公司发放的,商业银行并未大量发放。但是,大型商业银行广泛参与了次级贷款的证券化过程,包括次级债承销、服务、提供流动性支持和投资。正是次贷证券化过程放大了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在参与中没有充分重视和识别风险从而遭受了巨额的亏损。

第一,商业银行忽视表外实体的业务风险。在次贷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创设独立的特殊目的机构(SPV)作为次贷证券化的表外实体,其主要形式是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渠道公司(AssetBackedCommercialPaperConduits,ABCPCs)和结构性投资工具公司(StructuredInvestmentVehicles,SIVs)。这两大表外实体持有大量的债务担保凭证(CollateralDebtObligations,CDOs),却不受资本监管制度约束,也没有资产拨备要求,加之其资产负债存在显著的期限结构错配。在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些表外实体面临巨额亏损和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一方面,商业银行被迫向其提供备用信贷,从而将表外风险暴露在表内;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SIVs发行的资本本票的持有者将会面临额外的市场风险。按照美国以市价调整(MarktoMarket)的会计准则,表内资产的风险积聚和巨额投资损失必然导致商业银行资产价值大幅缩水,出现巨额账面亏损。

第二,商业银行低估了结构性证券衍生品的风险危害。近年来,金融创新越来越依赖数学模型运用,特别是在风险度量和产品估值中。不可忽视的是数学模型的构建往往过度依赖历史数据,但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其人才与市场优势,过分乐观地运用风险价值模型或基于模型的指标计量风险,但任何模型都不能反映所有风险,尤其是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许多银行对次贷及其结构化产品的信用风险估计不足,未充分考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传染性,没有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之间的综合监控与管理机制,导致总体风险暴露的低估。

(二)对投资银行及其创新的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监管“失灵”

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在次贷危机的发生中担当了重要角色。首先,投资银行购买房贷机构发放的次级房贷,通过“原生一分销”(OriginatetoDistribute,O&D)过程创新出大量复杂的次贷衍生证券;其次,投资银行既是次贷衍生证券的发起人、设计者与承销者,也是其重要的投资者。在证券化创新过程中,次贷衍生证券的信用链条被大大延长,最终投资者和初始资产所有者的信息联系被割裂,造成了“风险转移幻觉”,弱化了市场参与者监测风险的动力。

投资银行通过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有效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但这种转移过程中信用风险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未受监管的市场,风险管理消失了。如CDOs等次贷衍生证券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产品,其交易是由各类金融机构通过OTC市场一对一进行的,OTC市场交易分散,流动性低,市场监管相对较少,风险到底转移到了哪里并没有公开的信息可供分析,所以透明度反而降低且易产生新的风险,如交易对手风险。

从目前危机发生的结果看,受到损失最大的并非传统商业银行,而是大型投资银行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全能银行。据IMF和国际金融学会(IIF)估算,银行损失中真正的信贷市场现金流损失仅占13%~20%,其余皆为资本市场减值损失。传统银行受到的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受国际统一的资本监管制度约束,有资产拨备制度的要求,并且按要求定期披露,发生风险会及时处置,但投资银行不受资本监管制度约束,没有不良资产拨备机制,其资本充足率远远低于商业银行。因此,投资银行形成了一种主要通过市场融资,大量采用杠杆交易,以很少的资本为股东赚取高额回报的业务模式,即所谓低成本、低资产回报率、高杠杆、高资本回报率的“两高两低”模式。这种模式导致投资银行在业务经营中过度注重当期收益而淡漠风险,忽视长远发展,如对员工起薪较低,但对业绩突出的给予重奖,股东对管理层激励也是如此。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最大的五家投资银行中雷曼(LehmanBrothers)、贝尔斯登(BearStearns)和美林(MerrillLynch)率先倒下,高盛(GoldmanSachs)和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被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就表明美国盛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面临严峻的考验,需要重新评价。

(三)对新兴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失灵”

在次贷衍生品受到机构投资者追捧的市场中,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s,SWFs)等新兴市场参与者在利益驱动下,凭借其庞大的资本规模和较高的市场信誉,大量采用“信用套利”策略,以银行信用为支持,投资次贷衍生品,加之普遍采用高财务杠杆进行对冲交易,这使其交易头寸对于房价和利率都极其敏感。这种交易方式,一方面放大了对冲基金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其风险承担水平,同时也放大了衍生金融市场的信用规模,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或对冲操作失误,风险即刻显现。同时导致对冲基金向银行借人的贷款无法归还,引起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而联邦金融监管部门对这些新兴机构在衍生金融市场的作用和风险未予足够重视,它们在市场的行为几乎不受监管。

(四)对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作中的道德风险的监管“失灵”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衍生产品二级市场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评级机构要对各种次贷衍生证券在发行之前进行信用评级,以提高其市场风险可信度。由于次贷衍生证券经过层层分解和重新打包,变得非常复杂,不仅普通投资者即使大型机构投资者也难以准确衡量其风险,因此,各类投资者基于对评级机构的充分信赖,其投资决策主要依据评级机构的评级进行。但事实是评级机构对这些结构性衍生证券的评级并没有充分揭示其真实风险特征。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客户希望其评级资产获得尽可能高的评级,而评级机构作为商业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有保险公司对评级资产担保的条件下,通常愿意给予此类资产较高的评级。二是次贷衍生证券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准确评估其风险的难度。三是次贷及其衍生品的发展历史较短,没有经历一轮经济周期的检验,在市场繁荣的大环境下,评级机构对次贷衍生品的评级也普遍乐观。2006年第3季度,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对75%的次级债全都给予AAA评级,相当于美国联邦政府债券评级,10%给予AA评级;8%给予A评级,只有7%给予BBB或更低的评级。次贷危机的爆发,使一向以独立、公正而闻名于世的美国评级机构声誉扫地,备受指责,也揭示了作为纯营利性中介机构的评级公司也必须受到监管和约束的客观现实。

二、中国金融业的风险监管与金融安全体系构建

(一)推进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同时需要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要与金融混业经营相适应,特别是对混业经营后创新业务的前瞻性监管非常关键。我国目前实行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各自对相应行业实施监管,这种模式显然与业务经营日益混业化的趋势以及金融风险的复杂性不协调。另外,对于跨部门的金融创新,需要有一个统揽全局的更具权威性和协调能力的机构牵头,采取全面的审慎监管。因此,中国金融业在迈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基于分业监管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有必要建立联席监管机制,加强对混业经营中创新领域、创新业务的协同监管。监管中既要保持金融创新的活力,又要防范创新过度带来的风险暴露,还要防止出现监管“失灵”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要协调好信贷业务拓展中短期盈利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05年,在国内房地产价格不断高涨的市场下,为了提高市场份额,一些股份制银行曾推出近似于“零首付”的房贷,以及“加按揭”、“转按揭”等等创新业务模式,后被银监会强令取消。这些做法在危机发生前的美国次贷业务中都有,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从近两年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来看,截至2007年底全国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7万亿,在各项贷款中占比接近10%。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1月对全国20个大中城市的抽样调查,个人借款购房者多为中高收入人群,其中82%的人预期家庭收入基本稳定或上升;40岁以下的购房者占75.5%,群体支付能力处于上升时期。全国按照购买价格计算的抵借比(贷款发生额/房屋销售额)为55.4%,平均首付款比率为37.2%,而美国次贷的抵借比在2000年就达到了78%,到2006年更上升到86.5%。对比来看,我国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比较充足。总体分析,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质量较高,因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而发生被动违约的系统性风险较小。但在住房市场趋于持续升温的状况下,房贷机构往往具有扩张冲动,监管部门的及时预警和有效监管措施非常必要。

2商业银行要正确把握资产证券化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

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中,我们应该对国内商业银行未来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发展有正确认识。第一,次贷危机与过度利用证券化以及“原生一分销”的业务模式有很大关系,但并不能否定这些创新形式。证券化作为盘活信贷资产流动性,分散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创新模式,仍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是要把握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第二,金融机构不能认为只要通过资产证券化就能把风险转移出去,而过度拓展高风险信贷业务。因为证券化只能转移和分散风险,并不能消除风险,风险仍留在市场内。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以及金融市场各子市场界限趋于模糊的条件下,局部的风险暴露会通过创新管道在市场主体间传递。因此,资产证券化模式的运用要注意把握量度,不可滥用。同时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主体要注意基础资产的质量,从源头上把好信用风险防范关。第三,要充分发挥证券化模式有利的一面,防范其弊端。监管部门要制定严密的证券化产品信息披露要求,把结构性产品的特异性风险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避免误导。同时,要完善结构性产品的资本监管制度,防止机构投资者利用结构性产品从事监管资本套利(不降低风险甚至增加风险的前提下降低了监管资本要求)。第四,“原生一分销”模式是风险转移过程,在次贷证券化中,投资银行、SPV等中介机构不受传统资本监管的约束,导致风险传递中监管出现“失灵”。次贷危机警示监管部门,金融监管要从系统性风险的高度着眼,对风险转移过程中的各环节的金融中介都要监管,而不仅仅是商业银行。

(三)要以次贷危机为契机推动中国银行业新资本协议的实质性实施

实质性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将使银行风险管理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得到改进。第一,有利于改变银行单纯依靠计量模型衡量风险的缺陷。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采用风险计量模型的同时应辅以必要的专家判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准确计量风险。第二,有利于改变衍生金融产品场外交易透明度差、交易对手风险暴露不充分的缺陷。新资本协议明确规定了在衍生金融交易中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以估计由于交易对手信用恶化导致的信用风险。鉴于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复杂性、风险的隐蔽性,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资本监管范围,资产证券化及特殊目的机构SPV都应当适用资本监管要求。在新资本协议下,资产证券化主要用于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弹性,而不再为了资本套利。第三,有利于改变银行资本覆盖风险范围有限的缺陷。1988年的资本协议仅要求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计提资本,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将资本覆盖范围扩大到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如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模型风险等。而且银行集团内部要有统一的风险计量方法和标准。

基于新资本协议实施的需要,商业银行必然要对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IT系统、风险管理政策流程进行改造,这将有效推动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升。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第4篇

2、机关工作人员下班或外出应检查办公用房门窗、火源、电源等设施是否关闭,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凡发现下班离开未关闭电路的,经查实后对责任人每次罚款10元,从年终奖金中扣除。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负责赔偿。

3、除上班时间外,进出机关的个人和自行车一律走门卫值班室通行,机关门卫早晨六时开门,晚上十一时三十分落锁。除机动车辆和板车进出外其他时间大门一律上锁。办公楼铁门下班时由门卫负责上锁。门卫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搞离职守,对非院内的人员和非工作时间进入机关院内的人员,要严格查问,不得放任自流。晚上要按规定时间及时打开警报监控装置。

4、上班时间未经局办公室同意,门卫应阻止废纸收购及推销货物等闲杂人员进入,每发现一次扣门卫工资5元。

5、机关安全保卫工作,由局治保小组负责。要经常对院内的要害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各行业引入该项技术后,可以实现便利化、高效化的转变。然而,部分行业或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技术不足,导致了很多网络安全问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可逆,加强网络安全与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机关单位的日常工作关系民生,一旦网络安全出现问题,势必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为此,机关事业单位要立足实际,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工作予以重视,务求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与管理系统[1]。

1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过程兼顾多项技术,既包括操作系统原理等应用型技术,也涉及一些编程技术。总而言之,针对计算机网络开展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活动,需要大量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另外,不同应用单位在服务功能方面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在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具体构建中也应当有所侧重,数据安全、电子商务安全、系统安全等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考虑。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目的保证日常工作有序进行,网络日常管理应用的开展极为必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想要发挥积极作用必然需要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支持。

2事业单位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需要接触部分保密信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要求极高。尽管事业单位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工作方式的转变,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现代网络环境复杂多样,黑客、病毒、垃圾软件数不胜数,如果事业单位网络安全与管理存在缺陷,必然会导致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事业单位也难以有效服务人民群众,严重者甚至还会给人们生活造成困扰。因此,事业单位要对群众负责,在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下做好本职工作[2]。

3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3.1缺乏日常维护

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缺乏日常维护。在没有完善安全管理系统保护的情况下,计算机经过长时间使用往往会产生网络安全问题,常见的为病毒、软件垃圾等。这种状况的产生和机关单位的日常工作习惯有直接关系。目前,多数机关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岗位,使得机关单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呈现出无序状态。一般来说,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使用的是共同计算机网络,但各部门的使用需求不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形式也较为复杂。现代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事业单位应根据日常维护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展开建设,以便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3.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不够系统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无从谈起。现代事业单位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也呼之欲出。

3.3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结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构成来看,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不在少数,然而专业方面的却多显示不足。究其原因,机关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虽然会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一定要求,但是出发点却不是设置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岗位,使得机关单位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低下,无法应对专业性较高的网络安全问题。事实上,专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可以有效解决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问题,减少各项问题给机关单位造成的损失[3]。

3.4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观念落后

事业单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意识性不足的问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观念落后。计算机网络在事业单位的应用普遍,基本实现全面覆盖,提高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事业单位在享受计算机网络技术便利的同时,忽略了其带来的巨大威胁。另外,在单位内部共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时,个别单位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受到威胁。

4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4.1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首先要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意识。计算机的使用对象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提高计算机安全管理的重点也应当放在工作人员方面。通过上文的描述,可以基本了解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状况,即应用技术较为成熟,但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针对这种状况,机关单位可通过定期开办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课程,确保工作人员获取关于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此外,要合理建设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日常网络安全维护工作是事业单位持续正常工作的必要要求,当工作人员按照系统工作方式使用计算机网络时,可以大幅度降低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风险[4]。

4.2引进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和突发网络安全事故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可以提高单位内部整体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素养,确保日常工作的稳步进行。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引入专业人才,设置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确保事业单位正常发挥作用,有效服务于人民。

4.3备份事业单位关键数据

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通常会导致信息的丢失和泄露。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部分数据关系群众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一旦遗失必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为此,事业单位在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时,应适当兼顾数据备份功能。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备份数据应满足完整性、安全性和独立性,防止备份数据和原数据同时出现问题。

4.4应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现代互联网安全管理建设中较为常用的技术,通过建立内、外网隔离,可以有效防止外网入侵的作用。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病毒风险,为单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4.5应用独有的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密码

计算机网络管理密码作为一种物理保护方式,相较于其他防护技术性能较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必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管理密码的安全性也在逐渐提高,合理设置安全管理密码,方便工作人员调取资料,保证数据安全,对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有积极影响。

4.6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需要机关单位内部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相关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对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建设具有良好地推动作用。

5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转型的正确方向,无论从工作效率的提升还是便民角度来看,都百利无一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设必不可少,只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发挥相关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玲,阎鹏.对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几点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64-65.

[2]张彭.浅谈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J].电脑迷,2017(4):176.

[3]周炯.机关事业单位网络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5):203.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第6篇

一、IT需求解决方案

1、产品选型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江南科友的HAC1000堡垒机系统能够实现大部分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实现企业其它需求。

2、系统部署运维区人员通过浏览器连接到运维安全系统,在浏览器中可以通过telnet或ssh等命令行模式连接到后台业务主机,也可以通过windows2003使用plsql等客户端工具连接到后台业务主机。根据HAC支持的部署方式和用户网络结构,考虑HAC产品引入尽可能减少对现有网络结构的改变,一般采用单臂部署模式。具体部署位置建议部署在运维区域。所有的运维均通过HAC的认证后方可访问IT基础设施,包括主机、服务器、网络与安全设备等。

3、运维操作流程(1)运维客户端通过https访问HAC系统;(2)HAC接收到运维请求后,则会要求运维人员输入HAC用户名和验证密码,或者是其它身份验证方式。当身份验证通过后,HAC将显示其拥有权限的目标资源;(3)用户在页面选择目标服务器点击运维即发起访问后台服务器的请求,并等待审核人员审批;(4)审核人员在系统中审批运维客户的申请,同意后运维人员才能进入目标服务器运维;(5)运维客户端显示后台服务器桌面,即可进行各种运维操作;(6)HAC将记录运维的所有操作和结果。

二、系统实现功能

1、设备密码管理为了保证运维安全管理,系统将IT系统帐号、口令进行统一管理,并支持系统帐号分配和口令自动修改等功能。(1)口令管理①实现Windows、Unix系统、网络/安全设备帐号口令统一管理;②支持对IT系统帐号的口令实施自动定期修改和人工重置功能;③实现运行中心维护人员通过Telnet/SSH/FTP/SFTP/RDP/Xwindows协议访问IT系统的自动登录功能。(2)帐号管理①提供Unix系统帐号的收集、过滤及管理功能;②提供Windows系统帐号录入及管理功能;③提供IT系统帐号到运维用户的分配功能;④支持IT系统帐号级别设置,通过帐号级别与敏感操作告警与阻断关联。

2、运维用户认证管理HAC系统提供一套运维用户管理功能,实现“谁做了的问题”。具体功能如下:(1)提供用户建立和维护的功能;(2)支持用户组的设置;(3)支持用户多种认证方式,支持双因素动态令牌认证(短信发送);(4)支持用户口令密码强度、口令长度、口令尝试死锁、口令有效期等安全策略;(5)提供用户是否激活的管理;(6)提供用户信息的导入导出功能。

3、资源管理HAC提供对IT系统资源进行管理,具体功能如下:(1)提供IT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功能;(2)可细分IT系统提供的不同服务;(3)支持资源组设置,以满足不同业务系统管理的需要。

4、授权管理授权管理是实现运维用户获取访问IT系统资源权限的管理。(1)提供用户到资源、用户组到资源、用户到资源组、用户组到资源组的授权;(2)提供基于客户端地址、访问时间、访问时段的授权规则;(3)支持授权规则模版。

5、运维操作运维操作是用户基于Telnet/FTP/SSH/SFTP/RDP/Xwin-dows协议通过HAC对IT系统进行维护和变更操作。(1)Telnet/FTP/SSH/SFTP运维操作①支持通过Telnet/FTP/SSH/SFTP协议对IT系统的运维操作;②针对Telnet/SSH协议,提供按序号、IP地址、资源名选择需要访问的IT系统,也提供根据资源组(业务系统)方式进行过滤;③针对FTP/SFTP协议,提供方便的运维操作。(2)RDP运维操作①支持通过RDP对Windows2000/2003/2008Server、WindowsXP等Windows环境的服务器的运维操作;②支持Windows服务器本地用户和域用户登录;③支持以会话或Console方式登录Windows服务器;④提供用户可设置是否启用磁盘映射和剪贴板的功能;⑤提供方便的选择Windows服务器方式,支持按资源组、资源名通配、IP过滤;可按资源名、IP、资源组等进行排序。(3)Xwindows运维操作①支持通过Xwindows对Unix服务器的运维操作;②提供方便的选择Unix服务器方式,支持按资源组、资源名通配、IP过滤;可按资源名、IP、资源组等进行排序。(4)双人操作支持对于关键的运维操作,从安全管理上要求必须双人在场方可操作。系统支持以下两种情况下的双人操作:①操作开始就需要双人在场操作;②运维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针对有些操作需要双人,可请求双人操作。

6、敏感操作告警与阻断(1)针对命令交互性协议提供敏感操作的设置;(2)敏感操作响应方式支持告警和阻断方式;(3)告警支持邮件告警、审计平台告警、声音告警;(4)邮件告警信息包括会话基本信息、敏感操作内容等;(5)结合帐号级别,可实现不同用户级执行不同响应方式;(6)对当前存在告警的会话操作,允许管理员强行中断会话;(7)阻断命令和强行中断会话在客户端有良好的提示。7、运维操作监控(1)提供正在活动会话情况的监控;(2)提供当前活动用户情况监控;(3)提供当前被访问资源情况监控;(4)提供当前操作的会话操作实时监控(图形协议除外);(5)允许管理员强行中断某一个活动会话,并在客户端有良好的提示。

三、审计功能设计开发

1、运维操作审计(1)提供当天会话操作显示,并针对存在敏感操作的会话进行标识,并且根据敏感操作级别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2)提供基于用户、客户端地址、资源名、资源地址、时间和操作关键字(RDP协议除外)进行会话检索功能;(3)提供会话图形化的回放功能,回放支持快进、慢放、暂停、拖拉等功能,对命令交互式协议支持按命令进行定位回放,对图形协议支持按时间进行定位回放;(4)针对命令交互式协议,支持逐条命令及其结果显示的审计方式,并能基于关键字进行检索;(5)对已审计的会话操作具有标识;(6)提供运维操作统计,可支持根据时间、用户、资源、用户组、资源组进行运维操作的统计,提供列表、饼图、直方图和曲线图,并可关联到具体的会话操作。

2、告警审计(1)在审计平台上实时显示今日发生的告警,并依据告警级别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2)支持告警类别、级别、资源、用户、协议、时间进行告警检索;(3)对于正在会话的告警,可关联到运维操作监控中的实时监控功能;(4)对于已完成的会话告警,可关联到运维操作审计。

3、系统自审计(1)系统记录系统管理员对HAC的操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管理员、客户端地址、操作模块、操作内容等信息;(2)能显示今日管理操作记录,并支持根据模块、管理员进行过滤;(3)支持根据模块、管理员、时间进行管理操作的查询;(4)提供运维用户操作权限审计功能,支持用户名、资源名过滤;(5)提供管理员角色、用户情况、资源情况和授权规则的审计。

四、统计与报表

1、提供基于日、月、年和用户自定义条件为单位的运维操作统计报表功能,具有总操作数、敏感操作总数、流量总量等情况,资源被操作top10、资源被操作反top10、资源被操作情况分布(操作次数、敏感操作发生次数、流量)、用户操作top10、用户操作情况分布(操作次数、敏感操作发生次数、流量)、协议分布情况(操作次数、敏感操作发生次数、流量)、时间分布情况(以小时为单位,以操作开始时间为准次数、敏感操作次数)等;

2、提供系统管理操作统计报表功能,具有操作总数,各模块操作分布情况、管理员操作情况分布、时间分布情况等;

3、提供系统管理操作查询报表功能,支持按时间、模块、管理员等进行查询形成报表;

4、提供敏感操作统计报表功能,具有发生总数、按级别分布情况、按资源分布情况、按用户分布情况,按时间分布情况;

5、提供资源、用户、权限等系统配置情况查询报表功能;

6、提供相关报表的定时产生功能。

五、应用效果

系统投入运行后,满足了IT审计的合规性,规避了IT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

1、任何操作有记录:运维人员的任何操作行为有详细记录,包括用户、时间、IP、对象、内容和审批信息等等,符合IT审计要求。

2、任何操作可追索:运维人员对服务器的各种操作,都有录像保存,选择回放,可以把运维人员的每一动作看的清清楚楚。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维护策略

0引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医疗行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各大医院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尤其是对各大中型医院来说,一旦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治疗,因此医院必须时刻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有效确保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有序进行。

1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分析

目前,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成为各大医院正常运转的关键组成部分,医院的各类信息数据也呈迅猛式增长,任何形式的信息资源出错、丢失都会给医院带来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也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热点之一。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不受任何内外部威胁,从而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平稳性,正常有序地进行运转[1]。一般来说,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有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物理安全主要侧重于计算机设备、设施等的完整性,不被人为破坏和攻击;逻辑安全则是指各类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而言的,因此可以说,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从计算机硬件到软件以及相关的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以及监控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加强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以系统性思维为指导,统筹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素的方方面面,共同做好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2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分析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相关技术、管理、制度的有效统一,因此做好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多方入手,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认识,立足平时。做好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功夫在平时,首先需要医院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系统的组织机构[2]。很多案例都说明,完备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鉴于此,医院必须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现实状况和长远发展出发,合理选拔和完善专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努力做好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完善组织架构设计,严格落实责任到人,责任到事,切实考虑医院计算机网络在使用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长期有效的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预防与防控机制以及多套成文的应急处理预案,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性事件和问题,同时,要注意这种应急预案不应仅仅停留在纸上,还要在日常工作过中做好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物质上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进行多次演练,这是做好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之策。

2.2完善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日常工作机制。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要立足于日常,就必须保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日常工作机制的动态完善,首先要建立并完善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档案,对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归档,以便在发生各种安全问题时心理有数[3]。其次要建立起每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以及及时、有效、畅通的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信息沟通机制,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起由相关领导、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的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收集、分析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重要信息,各个管理人员之间相互通报各类信息,并就可能的各种工作进行协商与沟通,通知要保持与医院保卫处、后勤处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再次要建立起医院相关领导、专业人员定期的检查制度,定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与督促,推动相关部门持之以恒地做好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2.3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技术因素永远是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4]。鉴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因此在技术手段提升的过程中也应该着重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在硬件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环境等进行定期维护,进行物理隔离,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后归类,强化数据信息的备份管理;在软件管理方面,要选择可靠性高、安全系数高且行业认同高的操作系统,在客户端安装专业性的远程监控软件,方便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对各类数据信息的使用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定期对系统内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进行升级,规范各类人群对相关数据库的使用方式等等,最大限度地将各种可能性的计算机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结论

总之,综合分析各大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事件,可以发现,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具有更为突出的意外性、突发性和危害性特征,因此做好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从整体上来看,做好医院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要努力建立起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和预防机制,有效进行问题处理;二是要加强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是加强和改善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两个主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潘帆.关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22(02):134-135.

[2]胡祎.关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5):196-197.

[3]王金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措施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1):4-5.

安全危机管理范文第8篇

计算机病毒具有超强的破坏性。它可以随意破坏文件多属性,更改文件以及用户的重要资料、增减文件等,会严重影响客户们的正常使用;更会影响到程序的正常运行、显示器的现实,影响整个计算机的正常启动等,同时,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文件分配表,改变磁盘数据,引起整个电脑系统的崩溃。介于计算机病毒给计算机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危害,就必须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1.1建立一个防火墙

防火墙是现在应用的最为广泛而且最有效的一种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它可以有效防止不安全信息进入整个局域网,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设置不同的拦截对象。借助防火墙可以在网络通讯时,控制一定的访问范围。可以对防火墙进行设置,规定哪些用户和数据可以进入自己的局域网;哪些用户和数据不可以进入自己的局域网,这就有效的避免了黑客的入侵,有效防止了信息的丢失。

1.2系统漏洞的扫面以及自动修复技术

想要彻底解决网络的安全问题,首先就要知道电脑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以及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因此,一种可以找出系统自身潜在威胁并可以提供修复的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种软件之后,就可以使用打补丁的方式来修复这些自身的漏洞,解除安全隐患,避免遭到黑客的攻击。

1.3要不断加强对网络完全的管理

计算机病毒并不是单靠这些杀毒软件就可以完全杜绝和消灭的。在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国家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打击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人们也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主动防御计算机病毒。必须把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手段充分结合起来,才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中,最关键的就是实体服务器和工作站,因此在防止网络计算机病毒入侵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两个部分,加强综合治理。

2.1网络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就好比是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管好这个门,才可以有效的阻止黑客和病毒的入侵。工作站的防毒措施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1)软件防御,不定期的用反病毒软件检查病毒的感染情况。用软件防止可以提高整个防止能力,但是需要经常通过人力来启动或者运行防病毒软件,所以这给工作人员增添了一定负担,而且极大可能在计算机已经被感染后才发现和检测得到。

(2)要在工作站上设立防毒卡,防毒卡可以起到实施检测的目的,可防毒卡的升级较为麻烦,从具体实施中的进度上看,对整个工作站的运行速度也会有一定影响。

(3)要在网络的借口处安装保护病毒芯片,它可以让工作站的储存控制和病毒保护相融合,更加有效的保护工作站。这种问题同业是在芯片升级方面较为麻烦,而且对整个工作站的网络传输会造成一定影响。

2.2服务器的保护技术

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中,网络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支柱,同时也是其核心。当网络发生瘫痪后,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网络服务器的瘫痪。如果网络服务器被病毒所击垮,那么所带来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是无法挽回和估量的。现在防止服务器病毒的方法多数是用可装载模块,提供实时的扫描杀毒能力。有些时候也和插防毒卡的技术相结合,达到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侵害的目的,进一步阻断感染途径。

2.3不断增强对网络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