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监管范文

会计监管范文

会计监管

会计监管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屡禁不止,在造假案之后,会计监管成为防范制止会计造假问题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都加强了会计监管力度,我国也试图从会计监管入手对会计造假进行治理,但会计监管的实际效果不佳。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政府会计监管

0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发生了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产生轰动性的影响。而我国也是会计造假案件频发,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和投资者信心正经受着严峻考验。毫无疑问,会计信息的失真给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建设时期,这些问题足以动摇市场公平和效率的基础、干扰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随着每年监管措施的逐渐加强,会计造假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我国低风险的法律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政府会计监管的实际效果不佳。而上市公司内部,代表投资者实施会计监管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也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董事会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阻碍了内部监管的正常运行,监事会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它的监督职能远未发挥出来,出现了严重的虚化现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总之,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可以防止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生成以及披露,督促注册会计师诚信执业,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会计监管制度的外生性,使得会计监管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可以从我国近几年大量出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导致的不良后果的案例中得到印证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1.1政府监管失灵在我国,由于会计信息监管部门众多,也由于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影响,相关监管部门纷纷确立自己的会计监管权,争相出台非正式的规定,以优先确定本部门的监管权,限制其他部门的争权,而且部门的利益驱动使各部门在自身出台规定时不可能主动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协调。我国的现实问题是,立法给予了政府会计规范的制定权,却没有明确政府会计规范制定低效或无效时应承担的责任,政府的权力与责任是不对等的,政府会计规范行为取向是单一的,搭便车的心理使公众不愿过问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而慑于政府的权威,特别是在缺乏民主意识的情况下,更使多数人对规则的制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叹,对舆论的不重视又使公众唯一可以利用的正面武器被搁浅。

由于国内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与证券市场规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从无到有,监管规范日渐完善,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的监管主要侧重于上市过程的监管。上市公司监管得到加强,被查处的上市公司违规案有明显增加。我国会计监管部门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制度的建设,构建起监管规范的实施机制,但是对于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却收效甚微。造成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有权诸如责不清、力量不强、程序不明、执法力度不大、处罚不严,加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法制也不健全等,都会造成政府监管失灵情况的发生。

1.2内部监管的不利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主要是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的。但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管力度非常有限,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并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的职权有: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存在独立性差、监事工作不到位、监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得监事会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一个下设机构,是组成董事会的二级委员会,因此,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有效履行不仅取决于审计委员会本身,还取决于董事会。如果董事会健康运行,审计委员会就可以按照董事会的运行原则良好运行;如果董事会运行失效,审计委员会就不可能成功。

1.3外部监管不利

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新闻媒体进行的。但目前,社会性的监督机构并没有起到最后防线的监督作用。我国目前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时,不按独立审计准则等执业规范的要求,在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情况下就确认有关事项,造成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失真或者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且面对上市公司一些重大的关联交易、或有事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未充分披露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既不向公司提出,也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而且,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

2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措施

2.1加强对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监管机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以及权力的滥用,必须对拥有这种权力的机构加以监督,从证券市场的广泛性、风险性来看,也应对这样的机构进行监督。监管机构必须受到法律和制度规则的约束,即必须依法监管、规范监管,防止监管权力的滥用和监管人员的腐败。由于监管机构的违规行为时常未受到应有的惩处,他们所负的责任极其有限。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政府监管机构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使其严格依法监管。

2.2完善上市公司的自我监管

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上市公司也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

缺少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其他形式的监管只能流于形式,将无法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上市公司本应是会计监管的被监管者,但当上市公司通过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等对自身实施监管时,上市公司的内部机构也就成为了会计监管的主体之一。

首先,逐步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明确审计委员会的首要职责是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扩大审计委员会在内部会计监管方面的权利。从而强化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意识。其次,规范、完善监事会机构。由于监事会多是由有专业知识、有权威的专家组成,又是从企业外部进行监督,因此监督的力度很大、很有成效。

2.3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建设

为了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监督职能,应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制。可以在上市公司中引入主要由独立董事和外部专家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来决定该上市公司主审事务所的聘任、支付审计费的数额、审计工作的程序等重要事项,以减少甚至杜绝公司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的“权利来源”,切实增强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可能性。同时,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国内事务所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一些大型事务所,这就大大缩减了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抵御上市公司以变更事务所逼其就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汉文.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会计监管范文第2篇

一、美国各大公司会计丑闻不断的原因

(一)美国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存在问题

近年来,欧美许多公司为提高决策效率和鼓励创新,弱化了董事会监督机能。而公司经理层在权力扩大的同时,又通过股票期权的方式将个人收入与公司股票价格联系起来,却没有对期权的出售做限制性规定,当真实的利润无法来支撑高扬的股价,做假账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这样的激励机制理所当然地成为做假帐的内在动力。

一般而言美国公司经营者的报酬结构包括薪金、奖金、持股和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形式,其中期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期权是指公司为了激励职工,允许其以特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乃至员工发放公司股票期权,被认为是美国企业管理中十分成功的经验,然而安然破产事件引发了美国各界对股票期权制的争论。首先,股票期权有税收漏洞。按美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公司提供的股票期权不列入员工的收入报表,从而使公司和员工在纳税方面得到很大好处;其次,当期权持有人行使期权,从公司购进股票后,市场上的流通股会增加,这必然分薄了每股收益。为了稳定股价,公司会回购期权,美国会计标准规定回购支出不作为成本记入公司的财务报表,结果公司的利润人为地提高了。据估计,时代华纳公司如果在其收入账下,扣除过去5年的期权支出损耗,其总收益将会减少75%。

(二)美国的会计标准给丑闻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人们在分析美国大公司近期出现的财务造假原因时,美国会计标准成了众矢之的。安然事件发生后,安达信的CEO向全球发出公开信的观点是:目前会计方法已落后于时代,而滞后会计准则便给美国大公司提供了财务造假的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标准上的问题是一直都存在的并且是在不断完善的,再用衡量工业时代企业价值的方法来衡量知识经济下企业的价值,可能就不灵了。比如,一个企业如果有几个很核心的人员,那这企业可能就值3000万,如果这两人离开了,同样还是这些设备,可能就只值300万,这时候,传统的会计方法就失效了。但会计方法的问题始终是相对的,在会计判断上,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就需要主观经验,只要这种主观判断符合实际就行。随着全球经济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的日益加深,不仅给会计判断增加了难度,而且还使得一般的股东们无法理解到底那些属于关联方交易,究竟那一种会计标准才更适合企业,资产到底该如何计价,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不是会计标准,而是实施会计标准的人。

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主要手段是创造性地实现了能源产品的“金融化”。关联方交易和它所开发出的一系列衍生金融工具,复杂到令专业人士都未必尽然了解的程度。例如对出售能源的长期合同,美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可以计入收入,但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估价这些资产。这些合同价值的上升和下降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收益,于是安然公司利用复杂的数学公式算出能源合同的价值,并把这些不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记在他们的帐上。在安然原来报告的2000年度14.1亿美元的税前利润中,差不多有一半属于此类。

在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之下,世界终于承认,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运用不当的会计手段隐瞒了38亿美元的支出。方法是公司将包括接入其他运营商的费用在内的营运成本作为长期资本投资入账,从而隐藏其支出,夸大现金流量,报出虚假的盈利业绩。世界通信公司的问题很明显是违反了美国的研究开发费用准则,是公司自身造假。

施乐公司称:由于会计运作方式失当,过去五年中施乐夸大营业收入64亿美元。施乐已经重整了会计账目,但仍有1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需转入未来的账目中。施乐公司由于没有公布会计统计错误是怎样的错误,所以无法判断施乐是如何造假的。

默克公司的方法是:默克旗下的默德科公司,将病人的共同支付基金计入公司的营业收入,实际上此基金是病人用于购买药品时直接向医药公司支付的基金,与默德科公司的营业收入毫无关系。

(三)会计等中介机构对丑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安然、世界通信等公司的假账丑闻中,以安达信为代表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安达信被迫解体后毕马威公司也被SEC罚款500万美元,目前德勤、毕马威、普华永道和安永这4家会计公司每家至少受到SEC的一项调查,都是丑闻缠身,而且还将可能受到司法部的调查。所有4家公司还都面临投资者的起诉。为什么近年来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个中缘由,在于会计师事务所不但能从这些大公司每年得到不菲的审计收入,还可以获得为公司提供管理咨询这一获利更丰的业务。如2000年安达信从安然获得的5200万美元总收入中,咨询服务的收入就高达27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51.92%。同一家事务所既从事财务审计,又进行咨询服务,左手出主意,右手查自己,不可避免地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由于怕得罪这些大客户,事务所面对弄虚作假,睁一眼、闭一眼,加上顾及巨额的咨询收入,在财务审计方面自然是“网开一面”。

除了会计中介机构对丑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在证券市场监管这个系统工程中,其他相关部门也有责任,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注册会计师只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中的一个力量有限的主体。布什政府的高官们以及众多国会议员都接受过安然公司的巨额捐款,且与其关系密切,谁来监管SEC这个监管者?新闻界现在对安然公司口诛笔伐,但过去将安然公司捧为“最具开拓创新精神”的也是新闻界。当安然公司掩盖损失、隐瞒负债时,从安然公司获得不菲报酬的律师在审查相关法律文件时为什么三缄其口?此外,在证券监管这个链条中,花旗和摩根等著名投资银行及其证券分析师们、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誉卓著的信用评级机构也反应迟钝。这些问题正受到投资者的广泛质疑。

(四)美国的会计监督机制过于宽松。

美国的会计监管实行的是民间自律模式。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自设立以来,一直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的守护神,又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管者。AICPA除了负责制定审计准则外,还负责制定职业道德和后续教育准则,并组织全国性统一考试。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由各州授予,对违规注册会计师的制裁也由各州负责,AICPA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权力。

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了题为“将审计业务拓展成咨询服务”的指导性文章,鼓励会计公司进一步拓宽咨询服务。正是在此政策引导下,各大会计公司纷纷转型。据统计,到1999年,注册会计师行业51%的收入来自咨询业务。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AICPA也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引入了同业互查机制。前不久,“五大”之一的德勤对安达信作了同业互查后,给安达信的审计质量开了“绿灯”。安然事件曝光后,德勤对安达信审计质量的评估报告已成为笑料。同业互查的有效性正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质疑。

(五)美国经济的衰退是会计丑闻连续被披露的直接诱因

假账丑闻在短短数月集中暴露,绝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与欧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二十世纪90年代初,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美国政府实行了放松产业管制的政策,国内的金融、能源、电信、航空等市场纷纷放开。许多公司利用股价高涨之机,盲目扩张而又“消化不良”。表面上美国经济繁荣,华尔街股市牛气冲天。股市高涨时,公司的问题也许会被忽略。但在股市缩水时,公司就无法再用“充水的利润”去掩盖深藏的矛盾与问题。与大公司假账丑闻一同被揭开的,还有美林集团等投资银行徇私舞弊和许多证券分析师故意误导投资者等丑闻。这一系列的丑闻使本就不景气的股市雪上加霜,不但拖累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对一半以上家庭拥有股票的美国社会造成巨大冲击。

二、美国会计丑闻对我国的会计监管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美国会计丑闻对我国的会计监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正、负两个方面都有,提供了一个供我们学习、借鉴的范例。美国的会计丑闻产生是成熟市场的机制问题,也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而中国的会计标准、CPA和会计市场则还处于一个发展调整阶段,这不能同日而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借鉴以趋利避害。

通过对美国会计丑闻的原因分析和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国家会计监管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治理,要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从软环境来看,要提高人的素质;从硬环境来说,要加强法制建设;同时还要理顺体制,如果喊打假的人也在造假,那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

在市场开放方面。由于各大会计公司在中国均已设立代表处,成立了合资所,安达信在中国的业务已并入安永,中国也已经加入WT0,在会计市场开放方面已经有计划地、有步骤地逐步开放会计市场。所以在会计市场开放方面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对于开放程度、方式、步骤等有些问题我们还似乎应该仔细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大多不很完善。就指挥和控制而言,一股独大现象比较普遍,大股东兼任总经理保障了企业的效率,但也使得三权制衡机制名不符实,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法制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就激励方面而言,我国的激励方法还比较单一,更缺乏对激励的制约措施。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作假、审计作假的土壤,缺乏制约的激励机制是假帐泛滥的动力。目前甚至仍然存在企业老总聘事务所的怪现象,许多会计做假账往往是领导授意,自己聘人查自己。

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道德到底靠什么来保证实现?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我们不应过分崇拜市场和道德的力量,完全依赖市场力量和民间自律进行审计规范是不切合实际的。安然事件表明,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注册会计师需要职业道德,律师、证券分析师、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中小投资者等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以及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也需要职业道德。

会计师事务所分业经营问题。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目前还主要集中在法定审计方面,咨询、服务业务的开拓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混业经营尚未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国内注册会计师参与造假的案例时有发生,美国大公司的会计丑闻不能不令我们对会计师事务所分业经营问题做出审慎的规定。

会计标准问题。引进会计标准必须实事求是,必须符合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引进。准则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首先是国际化的本土化,然后才能谈到本土化的国际化。会计方法的问题始终是相对的,在会计判断上,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主观经验,只要这种主观判断符合实际就行。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不是会计标准,而是实施会计标准的人。不能公司一出问题就认为是会计准则的责任。

会计监管范文第3篇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的特点,结合自己所有的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行为过程。它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做出正确的决策。归纳起来,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性

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会计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标是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和揭示会计信息时,除了希望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其对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选择和运用,可以有效维系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主观性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行为过程,它受判断者的知识程度、实践能力、经验水平以及所处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有些判断很难有一个明确、客观的标准,使不同的人对同一事项的判断结果可能不同,而且会计准则也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这些都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不是客观的,它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三)专业性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所作的推论与判定。因此实施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必须专业。

(四)风险性

会计作为独立的经济活动决定了其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与产生的影响,会计人员一旦对经济事项作出了某种判断和结论,无论是对自身还是报表使用者,都具有经济后果性,这种经济后果性一般体现为会计风险的存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是否准确,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因此,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具有高风险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法律、法规

它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会计法律规范,以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技术规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基础,会计法律、法规为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的程度,并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促使其进行更客观的判断。

(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要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判断,而且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经济工具的不断创新,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它没有因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的日益规范而缩小。根据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对当期财务报告的影响结果是否确定和金额是否需要估计,经济业务可以分为基本确定、低度不确定、中度不确定以及高度不确定四类业务,经济业务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就越高,失误风险就越大。

(三)知识结构和经验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也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而经验能够形成与特定判断任务相关的知识,使人在遇到相同问题时能得到更快更合理的解决。

(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以及教育的力量维持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它只发生在法规和准则对会计人员行为限制的边缘地带。职业判断的合理程度也取决于这种以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自律程度。会计人员如果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和社会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就会有良好的会计行为动机,排除利益干扰,根据客观事实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

(一)对资产减值的判断

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出现了减值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对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是按单项资产还是按资产组确定减值损失以及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都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实际操作中,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都是非常关键,也是难以确定的问题。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层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过程现金流量的最佳估计,不能仅从单项资产独立来看,而必须将其与整个企业的经济状况综合起来考虑。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税前的,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利率,这也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

(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即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里的商业实质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风险、时间和金额”怎样准确预计,“显著不同”的判断标准怎样把握,“重大的”的数量标准又应该怎样把握,这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形成了新的考验。对于商业实质的判断,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以及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所能产生的最大效益来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并为以后的相关判断提供适当的参考。

(三)对或有事项的判断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承诺等。或有事项的结果可能会产生资产、负债、预计负债、或有资产或者或有负债,其中预计负债属于负债的范畴,当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予确认。通常情况下,要使一项或有事项最终确认为负债,会计人员要进行如下的职业判断:一是判断或有事项形成的是潜在义务还是现时义务;二是如果形成的是现时义务,判断该义务的履行是否很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判断该义务的金额是否能可靠地计量。

(四)对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的判断

在借款费用准则中,对于借款费用是否应予以资本化,其判断的依据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在进行实务处理时,首先应判断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再确认每期产生的借款费用是应该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还是应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然后再确认开始资本的时点,以及每期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包括利息费用和辅助费用及汇兑差额)。对于因某些原因导致的资产购建或生产活动发生中断的业务,应判断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是应该继续资本化,还是中断资本化。对于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也要进行判断,在界定时主要是看经济实质,而非表现形式,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判断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问题。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一)进一步推动会计准则建设,加强会计监管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扩大了会计人员的选择范围,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会计人员更大的空间,其本意是让企业披露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钻准则的漏洞,以职业判断为由,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因此,在准则制定方面应当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完善准则体系,解释会计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以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性。此外,应当建立健全有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大对滥用职业判断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以体现和保证会计法规和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转变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我国已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传统,这是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处理会计事项时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工作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思维方式,改变过去按部就班的模式,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新晨

(三)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学时。作为会计管理部门,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如阐释和培训新准则、各项法规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对新经济业务的讨论等,以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作为会计人员,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端正态度,了解培训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每次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准确领会相关政策、准则和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使之成为开展会计职业判断的利器。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实践训练,积累执业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适应复杂多变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不断训练、实践,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二是会计人员要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善于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积极总结,经常交流执业经验,并不断丰富执业经验,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9-75.

[2]李传忠.论会计职业判断[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6):53-55.

[3]龙凌云、龙佳丽.会计职业判断在新准则中的具体运用[J].商业会计,2007,(11):19.

会计监管范文第4篇

1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

1.1管制经济学论

管制经济学论是传统的监管理论,主要从市场经济需要外部监督管理的角度来阐述监管的动因。该理论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的商品,能给他人或其他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企业生产会计信息并对外披露,不仅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且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从企业披露中受益,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决策信息。既然会计信息能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好处,就有可能产生信息提供者为了利益需要而提供不符实际的会计信息,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对其监管。

1.2公共利益论

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当权者——也可称为准则制定机构或准则制定者,代表公众利益,他尽力通过管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管制行为被认为是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后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之间的权衡。公共利益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确定恰当的管制数量的复杂性。对于信息这一复杂的商品来讲,难题尤为突出,它不可能有效地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如何确定管制程度的问题有待解决。

1.3法律不完备理论的解释

法律不完备理论认为:法律的阻吓作用因其内在的不完备性而削弱。法律的不完备性对立法和执法制度的设计有深刻的影响。法律不完备理论并不认为在所有存在法律不完备的领域都应该引入监管者,引入监管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市场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的类型和结果能够以合理成本加以描述,以便监管者能够有效行使主动执法权;二是预期中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可能足够大,以便引入主动监管的收益能够超过监管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在资本市场上,这两方面的条件尤其是第二个条件能够很好地得到满足,可以解释各国会计信息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监管。

从以上三种理论的阐述中不难发现,非常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管。

2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监管方面

建国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的会计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也制订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如《会计法》与《注册会计师法》之间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的情况;惩罚力度不够,违规成本低。

2.2政府监管方面

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监管部门包括财政部、审计署、税务局、工商局、证监会、保监会、国有资产管理局等,众多的监管部门造成监管主体过多,监管职责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监管合力,结果造成了监管的分散混乱的问题。同时,这种监管格局还容易导致各部门不能做到信息共享,相互推卸责任,监管效率低下的弊端。

2.3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方面

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来实现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已公开的、与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有关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裁决表明,我国会计职业界实际所承受的法律风险仍然较低。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衡量之后,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侵害股东的权益。

2.4上市公司自我监管方面

上市公司自我监管主要是通过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来实现的,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首先,成员构成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中在经理层担任职务的董事比率偏高,甚至某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使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失效;监事会的人选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要他们去监督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行为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和监事素质不高,学历也偏低,缺乏管理、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无力对经理层进行有效控制。

2.5大众媒体监管方面

我国没有颁布新闻法,财经媒体对证券市场的监督权利只是源于宪法赋予公民和组织的言论自由权。由于对财经媒体监督市场参与者行为和执法机关的监管活动的权利缺乏具体的法律条文做保障,媒体的报道权和批评权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加上理论认识的不足,使得媒体监督在会计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改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

3.1科学完善相配套的法规体系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相关法律制度配合的多层次监管法律体系,但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完善和规范滞后的状况,使得虚假会计信息仍然存在或会计信息供给不足。为了加强会计监管的力度,应尽快对违反财务会计法规、构成犯罪的有关行为在刑法中制定出具体、明晰的条款。同时,要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现象。

3.2发挥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

大众传媒作为各类行为主体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反映会计监督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成为监管部门与社会公众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大众传媒已成为各国监管部门必备的信息来源和重要参考,从而提高监管决策的准确性,发挥其对政府、行业自律等监管部门的辅助监管作用和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促使监管部门及其官员依法行使监管权利,防范腐败的产生。

3.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

必须加强外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监督其履行职责。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独立监管机构。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细则》,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技术支持;优化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结构,严格规范年检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推进审计收费的市场化进程,完善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建立集团化的事务所。

3.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我国会计领域监管不力、责任不清、违法不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包括会计信息质量及质量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建立和落实,为此应当按照各部门的不同分工,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披露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不仅要处罚上市公司和有关责任人,还要使管理当局承担违规披露的民事责任。

3.5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会计人员,应大力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教育和继续教育,使他们以理智的心态对待社会,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的诱惑,减少会计违法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真实。

3.6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加强对“人”的控制,把内控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以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此外,还应该改善董事会人员构成,逐步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意识;规范、完善监事会机构,在公司之外、董事会之上设立由有专业知识、有权威的专家所组成的监事会,它不仅拥有对包括董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权,而且拥有对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管范文第5篇

1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

1.1管制经济学论

管制经济学论是传统的监管理论,主要从市场经济需要外部监督管理的角度来阐述监管的动因。该理论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的商品,能给他人或其他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企业生产会计信息并对外披露,不仅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且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从企业披露中受益,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决策信息。既然会计信息能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好处,就有可能产生信息提供者为了利益需要而提供不符实际的会计信息,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对其监管。

1.2公共利益论

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当权者——也可称为准则制定机构或准则制定者,代表公众利益,他尽力通过管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管制行为被认为是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后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之间的权衡。公共利益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确定恰当的管制数量的复杂性。对于信息这一复杂的商品来讲,难题尤为突出,它不可能有效地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如何确定管制程度的问题有待解决。

1.3法律不完备理论的解释

法律不完备理论认为:法律的阻吓作用因其内在的不完备性而削弱。法律的不完备性对立法和执法制度的设计有深刻的影响。法律不完备理论并不认为在所有存在法律不完备的领域都应该引入监管者,引入监管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市场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的类型和结果能够以合理成本加以描述,以便监管者能够有效行使主动执法权;二是预期中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可能足够大,以便引入主动监管的收益能够超过监管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在资本市场上,这两方面的条件尤其是第二个条件能够很好地得到满足,可以解释各国会计信息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监管。

从以上三种理论的阐述中不难发现,非常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管。

2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监管方面

建国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的会计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也制订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如《会计法》与《注册会计师法》之间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的情况;惩罚力度不够,违规成本低。

2.2政府监管方面

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监管部门包括财政部、审计署、税务局、工商局、证监会、保监会、国有资产管理局等,众多的监管部门造成监管主体过多,监管职责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监管合力,结果造成了监管的分散混乱的问题。同时,这种监管格局还容易导致各部门不能做到信息共享,相互推卸责任,监管效率低下的弊端。

2.3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方面

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来实现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已公开的、与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有关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裁决表明,我国会计职业界实际所承受的法律风险仍然较低。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衡量之后,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侵害股东的权益。

2.4上市公司自我监管方面

上市公司自我监管主要是通过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来实现的,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首先,成员构成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中在经理层担任职务的董事比率偏高,甚至某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使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失效;监事会的人选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要他们去监督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行为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和监事素质不高,学历也偏低,缺乏管理、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无力对经理层进行有效控制。

2.5大众媒体监管方面

我国没有颁布新闻法,财经媒体对证券市场的监督权利只是源于宪法赋予公民和组织的言论自由权。由于对财经媒体监督市场参与者行为和执法机关的监管活动的权利缺乏具体的法律条文做保障,媒体的报道权和批评权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加上理论认识的不足,使得媒体监督在会计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改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

3.1科学完善相配套的法规体系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相关法律制度配合的多层次监管法律体系,但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完善和规范滞后的状况,使得虚假会计信息仍然存在或会计信息供给不足。为了加强会计监管的力度,应尽快对违反财务会计法规、构成犯罪的有关行为在刑法中制定出具体、明晰的条款。同时,要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现象。

3.2发挥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

大众传媒作为各类行为主体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反映会计监督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成为监管部门与社会公众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大众传媒已成为各国监管部门必备的信息来源和重要参考,从而提高监管决策的准确性,发挥其对政府、行业自律等监管部门的辅助监管作用和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促使监管部门及其官员依法行使监管权利,防范腐败的产生。

3.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

必须加强外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监督其履行职责。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独立监管机构。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细则》,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技术支持;优化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结构,严格规范年检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推进审计收费的市场化进程,完善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建立集团化的事务所。

3.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我国会计领域监管不力、责任不清、违法不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包括会计信息质量及质量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建立和落实,为此应当按照各部门的不同分工,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披露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不仅要处罚上市公司和有关责任人,还要使管理当局承担违规披露的民事责任。

3.5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会计人员,应大力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教育和继续教育,使他们以理智的心态对待社会,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的诱惑,减少会计违法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真实。

3.6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加强对“人”的控制,把内控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以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此外,还应该改善董事会人员构成,逐步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意识;规范、完善监事会机构,在公司之外、董事会之上设立由有专业知识、有权威的专家所组成的监事会,它不仅拥有对包括董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权,而且拥有对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管范文第6篇

一、我国商业信托会计监管的现状与分析

(一)会计监管的基础环境存在先天不足

从目前来看,商业信托公司尚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安排,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等根本性问题。尽管信托公司都已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设置了完备的机构,规章制度也相对健全了,但“形备而实未至”现象仍普遍存在,会计监管基础薄弱,导致少数信托公司忽视风险、违规使用信托资金,损害了整个信托行业的信誉。根据COSO报告的“五要素”理论,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控制环境如果出现问题,其余的都将是“空中楼阁”。

(二)会计监管规范缺失,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经过若干次清理整顿以后,有关主管部快了信托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设,2000年以来,《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这些法规对于摒弃行业行政整顿的做法,加强法律监管,引导商业信托健康有序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从会计监管的角度立法则是近几年的事,发挥的作用尚有待实践的检验。

(三)会计监管主体的责权利不够明确

会计监管主体是会计监管行为的具体实施者,目前有人把会计监管的重任寄希望于信托公司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作为受聘于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之一主要对公司领导负责。尽管会计人员的监督作为会计监管体系的部分制度安排,具有重大的基础作用,但从性质上来讲,它仍然属于信托公司的内部自我约束行为,会计人员监管的功能在逐步弱化,采取强化会计人员的监管职责来解决商业信托会计的违法违规问题,这一制度安排显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有人主张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担负起信托公司会计监管的责任,但由于中介行业的激烈竞争,成本收益原则的制约,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很难处理好经济利益与业务质量、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其会计监管作用也就大打折扣;至于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则是会计监管规则的制订者和管理者,一般不直接参与信托公司会计监管,监管的权力较大,但责任不够明确。

(四)会计监管手段存在不足

会计信息化环境对商业信托会计监管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会计监管,就会大大提高会计监管的效率和质量。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都较多的采用现场监管的方式,委派专门人员进入被监管信托公司,进行实地会计检查,而较少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监管手段,通过风险预警系统,对信托机构主要业务活动和关键会计指标进行全面、连续的实时监控,进而根据其存在的各种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构建我国商业信托会计监管制度的设想

新制度经济学家中,舒尔茨、诺斯、青木昌彦等都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制度进行了定义,他们表达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简单的讲,制度就是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各种规则。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笔者从构建商业信托会计监管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构建商业信托会计监管的正式制度方面

正式制度又叫正式规则或硬制度,指的是某些人或组织自觉和有意识地制订的各项法律、法规、规则以及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正式制度一旦形成,就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因此它就成为商业信托会计监管必不可少的工具了。正式制度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借鉴学习,也可以根据本国具体情况酝酿形成,但其作用的真正发挥还必须依赖于社会认可以及与非正式制度的相容。

1.构建由政府、社会中介机构、信托公司会计等多方合作的监管框架,在制度安排上,明确各监管主体的权力和责任

(1)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制订规则,完善商业信托会计监管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商业信托机构的会计行为,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对信托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抽查,同时负责监管为信托机构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实施对社会中介机构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2)要求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为商业信托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由于社会中介机构没有由直接经济利益所带来的会计监管动力,又与信托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联,容易与信托公司之间形成“合谋”,因此要提高社会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让具有一定资质、能认真执行审计准则的中介机构参与商业信托公司的会计监管,避免让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成为一种与信托公司进行交易的例行公事。“乱世用重典”,对于违规的信托公司及协同舞弊的社会中介机构,要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

(3)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为主体的组织架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划分,保证相互之间独立运行、有效制衡,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内部会计监管,依据《会计法》第四条的规定,强化单位负责人会计监管应负的主要责任,充分发挥信托公司监事会的作用,夯实商业信托稳步健康发展的基础。

2.继续梳理现有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系统性、前瞻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一系列会计监管制度

(1)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制度功能是允许资本雄厚、信誉良好的经营者进入信托行业,限制未来风险和制度风险。只有那些符合基本条件,通过严格审核程序的信托公司才具有经营信托业务的资格,并且对其经营权实行年度审核制,对违法、违规的信托公司,视其情节轻重实行程度不同的惩罚,直至退出商业信托行业。

(2)资产分开管理制度。即要求托管资产与公司的自有资产严格分离。资产分离制度的基本功能是在各信托参与方之间形成一种监督制衡机制,有效控制风险。在资产分开管理制度中,明确信托基金由外部保管人进行管理,这对于限制风险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资产分离,基金管理人不直接持有信托基金,可以大大减少骗取和盗窃信托基金资产的机会,同时,通过拒绝执行信托基金管理人进行违规操作的指令,还可以强化保管人的谨慎监管意识。

(3)投资比例限制制度。投资比例限制制度,又叫投资组合制度,投资比例限制的目的是分散投资风险,降低风险、制度风险,要遵循谨慎性、安全性、流动性、风险分散性的原则,限制投资范围,合理确定流动性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等之间的持有比例。

(4)信息披露制度。由于在竞争型、投资运营型的信托基金运作模式下,社会公众需要获得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选择,因此信息披露制度成为一种运用越来越广泛的信托监管制度。对于整个信托投资监管体制来言,信息披露要求是监管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要不断加强和规范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在格式、内容上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将信托管理公司置于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的双重监督之下,防止信托管理公司违法、违规操作损害信托基金所有人和受益人的利益。

目前,要以2008年信托机构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为契机,加强会计监管。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有利于客观地反映信托公司的经营状况,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可比性,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完善风险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便于包括委托人、受益人和监管当局等信托关联方对信托公司的了解,增进对信托公司乃至信托业的信任。对监管者来说,统

一、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有利于其分析、评估同质同类信托机构的风险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强化风险监管的有效性。

(二)在构建商业信托会计监管的非正式制度方面

非正式制度是指对人的行为不成文的限制,是与正式制度相对的一个概念,通常被理解为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依赖人们主观意志的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如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文化传统、习惯习俗、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对于商业信托会计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短期难以内化为自己制度的一部分。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是非强制性的,必须借助于正式制度的支持,尽管如此,非正式制度仍然是加强会计监管的基础与关键,并且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存在,其根源就在于非正式制度的缺失。为此需要从以面几方面构建商业信托会计监管的非正式制度:

1.加强会计监管文化的建设

我国是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国家,非正式制度资源丰富,其中的监管文化演进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对监管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在信托公司内部弘扬会计监管和制衡的文化,努力发挥会计监管对改善经营管理的促进性作用,在信托公司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平等和信任的文化,逐步形成广泛的信任机制和平等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监管者的积极作用。

2.发挥商业信托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自律监管

行业协会往往能站在信托公司的角度,与被监管者之间形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制,疏通信息沟通的渠道,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避免把信托监管变成信托管制。通过信托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规范管理,协调行业内部矛盾,加强行业自律监管,制定好自律规则和执业标准,发挥惩戒作用,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宣传信托市场和信托产品,引导业务创新。

3.加强诚信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

会计监管范文第7篇

1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

1.1管制经济学论

管制经济学论是传统的监管理论,主要从市场经济需要外部监督管理的角度来阐述监管的动因。该理论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的商品,能给他人或其他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企业生产会计信息并对外披露,不仅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且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从企业披露中受益,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决策信息。既然会计信息能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好处,就有可能产生信息提供者为了利益需要而提供不符实际的会计信息,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对其监管。

1.2公共利益论

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当权者——也可称为准则制定机构或准则制定者,代表公众利益,他尽力通过管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管制行为被认为是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后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之间的权衡。公共利益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确定恰当的管制数量的复杂性。对于信息这一复杂的商品来讲,难题尤为突出,它不可能有效地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如何确定管制程度的问题有待解决。

1.3法律不完备理论的解释

法律不完备理论认为:法律的阻吓作用因其内在的不完备性而削弱。法律的不完备性对立法和执法制度的设计有深刻的影响。法律不完备理论并不认为在所有存在法律不完备的领域都应该引入监管者,引入监管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市场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的类型和结果能够以合理成本加以描述,以便监管者能够有效行使主动执法权;二是预期中可能发生的损害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可能足够大,以便引入主动监管的收益能够超过监管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在资本市场上,这两方面的条件尤其是第二个条件能够很好地得到满足,可以解释各国会计信息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监管。

从以上三种理论的阐述中不难发现,非常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监管。

2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监管方面

建国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的会计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也制订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如《会计法》与《注册会计师法》之间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的情况;惩罚力度不够,违规成本低。

2.2政府监管方面

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监管部门包括财政部、审计署、税务局、工商局、证监会、保监会、国有资产管理局等,众多的监管部门造成监管主体过多,监管职责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监管合力,结果造成了监管的分散混乱的问题。同时,这种监管格局还容易导致各部门不能做到信息共享,相互推卸责任,监管效率低下的弊端。

2.3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方面

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来实现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已公开的、与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有关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裁决表明,我国会计职业界实际所承受的法律风险仍然较低。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衡量之后,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侵害股东的权益。

2.4上市公司自我监管方面

上市公司自我监管主要是通过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来实现的,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首先,成员构成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中在经理层担任职务的董事比率偏高,甚至某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使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失效;监事会的人选多由公司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要他们去监督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行为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和监事素质不高,学历也偏低,缺乏管理、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无力对经理层进行有效控制。

2.5大众媒体监管方面

我国没有颁布新闻法,财经媒体对证券市场的监督权利只是源于宪法赋予公民和组织的言论自由权。由于对财经媒体监督市场参与者行为和执法机关的监管活动的权利缺乏具体的法律条文做保障,媒体的报道权和批评权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加上理论认识的不足,使得媒体监督在会计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改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

3.1科学完善相配套的法规体系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相关法律制度配合的多层次监管法律体系,但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完善和规范滞后的状况,使得虚假会计信息仍然存在或会计信息供给不足。为了加强会计监管的力度,应尽快对违反财务会计法规、构成犯罪的有关行为在刑法中制定出具体、明晰的条款。同时,要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现象。

3.2发挥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

大众传媒作为各类行为主体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反映会计监督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成为监管部门与社会公众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大众传媒已成为各国监管部门必备的信息来源和重要参考,从而提高监管决策的准确性,发挥其对政府、行业自律等监管部门的辅助监管作用和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促使监管部门及其官员依法行使监管权利,防范腐败的产生。

3.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

必须加强外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监督其履行职责。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独立监管机构。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细则》,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技术支持;优化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结构,严格规范年检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推进审计收费的市场化进程,完善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建立集团化的事务所。

3.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我国会计领域监管不力、责任不清、违法不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包括会计信息质量及质量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建立和落实,为此应当按照各部门的不同分工,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披露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不仅要处罚上市公司和有关责任人,还要使管理当局承担违规披露的民事责任。

3.5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会计人员,应大力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教育和继续教育,使他们以理智的心态对待社会,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的诱惑,减少会计违法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真实。

3.6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加强对“人”的控制,把内控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以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此外,还应该改善董事会人员构成,逐步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意识;规范、完善监事会机构,在公司之外、董事会之上设立由有专业知识、有权威的专家所组成的监事会,它不仅拥有对包括董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权,而且拥有对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管范文第8篇

一、美国各大公司会计丑闻不断的原因

(一)美国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存在问题

近年来,欧美许多公司为提高决策效率和鼓励创新,弱化了董事会监督机能。而公司经理层在权力扩大的同时,又通过股票期权的方式将个人收入与公司股票价格联系起来,却没有对期权的出售做限制性规定,当真实的利润无法来支撑高扬的股价,做假账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这样的激励机制理所当然地成为做假帐的内在动力。

一般而言美国公司经营者的报酬结构包括薪金、奖金、持股和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形式,其中期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期权是指公司为了激励职工,允许其以特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乃至员工发放公司股票期权,被认为是美国企业管理中十分成功的经验,然而安然破产事件引发了美国各界对股票期权制的争论。首先,股票期权有税收漏洞。按美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公司提供的股票期权不列入员工的收入报表,从而使公司和员工在纳税方面得到很大好处;其次,当期权持有人行使期权,从公司购进股票后,市场上的流通股会增加,这必然分薄了每股收益。为了稳定股价,公司会回购期权,美国会计标准规定回购支出不作为成本记入公司的财务报表,结果公司的利润人为地提高了。据估计,时代华纳公司如果在其收入账下,扣除过去5年的期权支出损耗,其总收益将会减少75%。

(二)美国的会计标准给丑闻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人们在分析美国大公司近期出现的财务造假原因时,美国会计标准成了众矢之的。安然事件发生后,安达信的CEO向全球发出公开信的观点是:目前会计方法已落后于时代,而滞后会计准则便给美国大公司提供了财务造假的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标准上的问题是一直都存在的并且是在不断完善的,再用衡量工业时代企业价值的方法来衡量知识经济下企业的价值,可能就不灵了。比如,一个企业如果有几个很核心的人员,那这企业可能就值3000万,如果这两人离开了,同样还是这些设备,可能就只值300万,这时候,传统的会计方法就失效了。但会计方法的问题始终是相对的,在会计判断上,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就需要主观经验,只要这种主观判断符合实际就行。随着全球经济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的日益加深,不仅给会计判断增加了难度,而且还使得一般的股东们无法理解到底那些属于关联方交易,究竟那一种会计标准才更适合企业,资产到底该如何计价,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不是会计标准,而是实施会计标准的人。

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的主要手段是创造性地实现了能源产品的“金融化”。关联方交易和它所开发出的一系列衍生金融工具,复杂到令专业人士都未必尽然了解的程度。例如对出售能源的长期合同,美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可以计入收入,但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估价这些资产。这些合同价值的上升和下降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收益,于是安然公司利用复杂的数学公式算出能源合同的价值,并把这些不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记在他们的帐上。在安然原来报告的2000年度14.1亿美元的税前利润中,差不多有一半属于此类。

在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之下,世界终于承认,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运用不当的会计手段隐瞒了38亿美元的支出。方法是公司将包括接入其他运营商的费用在内的营运成本作为长期资本投资入账,从而隐藏其支出,夸大现金流量,报出虚假的盈利业绩。世界通信公司的问题很明显是违反了美国的研究开发费用准则,是公司自身造假。

施乐公司称:由于会计运作方式失当,过去五年中施乐夸大营业收入64亿美元。施乐已经重整了会计账目,但仍有1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需转入未来的账目中。施乐公司由于没有公布会计统计错误是怎样的错误,所以无法判断施乐是如何造假的。

默克公司的方法是:默克旗下的默德科公司,将病人的共同支付基金计入公司的营业收入,实际上此基金是病人用于购买药品时直接向医药公司支付的基金,与默德科公司的营业收入毫无关系。

(三)会计等中介机构对丑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安然、世界通信等公司的假账丑闻中,以安达信为代表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安达信被迫解体后毕马威公司也被SEC罚款500万美元,目前德勤、毕马威、普华永道和安永这4家会计公司每家至少受到SEC的一项调查,都是丑闻缠身,而且还将可能受到司法部的调查。所有4家公司还都面临投资者的起诉。为什么近年来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个中缘由,在于会计师事务所不但能从这些大公司每年得到不菲的审计收入,还可以获得为公司提供管理咨询这一获利更丰的业务。如2000年安达信从安然获得的5200万美元总收入中,咨询服务的收入就高达27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51.92%。同一家事务所既从事财务审计,又进行咨询服务,左手出主意,右手查自己,不可避免地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由于怕得罪这些大客户,事务所面对弄虚作假,睁一眼、闭一眼,加上顾及巨额的咨询收入,在财务审计方面自然是“网开一面”。

除了会计中介机构对丑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在证券市场监管这个系统工程中,其他相关部门也有责任,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注册会计师只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中的一个力量有限的主体。布什政府的高官们以及众多国会议员都接受过安然公司的巨额捐款,且与其关系密切,谁来监管SEC这个监管者?新闻界现在对安然公司口诛笔伐,但过去将安然公司捧为“最具开拓创新精神”的也是新闻界。当安然公司掩盖损失、隐瞒负债时,从安然公司获得不菲报酬的律师在审查相关法律文件时为什么三缄其口?此外,在证券监管这个链条中,花旗和摩根等著名投资银行及其证券分析师们、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誉卓著的信用评级机构也反应迟钝。这些问题正受到投资者的广泛质疑。

(四)美国的会计监督机制过于宽松。

美国的会计监管实行的是民间自律模式。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自设立以来,一直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的守护神,又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管者。AICPA除了负责制定审计准则外,还负责制定职业道德和后续教育准则,并组织全国性统一考试。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由各州授予,对违规注册会计师的制裁也由各州负责,AICPA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权力。

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了题为“将审计业务拓展成咨询服务”的指导性文章,鼓励会计公司进一步拓宽咨询服务。正是在此政策引导下,各大会计公司纷纷转型。据统计,到1999年,注册会计师行业51%的收入来自咨询业务。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AICPA也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引入了同业互查机制。前不久,“五大”之一的德勤对安达信作了同业互查后,给安达信的审计质量开了“绿灯”。安然事件曝光后,德勤对安达信审计质量的评估报告已成为笑料。同业互查的有效性正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质疑。

(五)美国经济的衰退是会计丑闻连续被披露的直接诱因

假账丑闻在短短数月集中暴露,绝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与欧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二十世纪90年代初,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美国政府实行了放松产业管制的政策,国内的金融、能源、电信、航空等市场纷纷放开。许多公司利用股价高涨之机,盲目扩张而又“消化不良”。表面上美国经济繁荣,华尔街股市牛气冲天。股市高涨时,公司的问题也许会被忽略。但在股市缩水时,公司就无法再用“充水的利润”去掩盖深藏的矛盾与问题。与大公司假账丑闻一同被揭开的,还有美林集团等投资银行徇私舞弊和许多证券分析师故意误导投资者等丑闻。这一系列的丑闻使本就不景气的股市雪上加霜,不但拖累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对一半以上家庭拥有股票的美国社会造成巨大冲击。

二、美国会计丑闻对我国的会计监管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美国会计丑闻对我国的会计监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正、负两个方面都有,提供了一个供我们学习、借鉴的范例。美国的会计丑闻产生是成熟市场的机制问题,也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而中国的会计标准、CPA和会计市场则还处于一个发展调整阶段,这不能同日而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借鉴以趋利避害。

通过对美国会计丑闻的原因分析和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国家会计监管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治理,要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从软环境来看,要提高人的素质;从硬环境来说,要加强法制建设;同时还要理顺体制,如果喊打假的人也在造假,那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

在市场开放方面。由于各大会计公司在中国均已设立代表处,成立了合资所,安达信在中国的业务已并入安永,中国也已经加入WT0,在会计市场开放方面已经有计划地、有步骤地逐步开放会计市场。所以在会计市场开放方面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对于开放程度、方式、步骤等有些问题我们还似乎应该仔细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大多不很完善。就指挥和控制而言,一股独大现象比较普遍,大股东兼任总经理保障了企业的效率,但也使得三权制衡机制名不符实,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法制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就激励方面而言,我国的激励方法还比较单一,更缺乏对激励的制约措施。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作假、审计作假的土壤,缺乏制约的激励机制是假帐泛滥的动力。目前甚至仍然存在企业老总聘事务所的怪现象,许多会计做假账往往是领导授意,自己聘人查自己。

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道德到底靠什么来保证实现?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我们不应过分崇拜市场和道德的力量,完全依赖市场力量和民间自律进行审计规范是不切合实际的。安然事件表明,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注册会计师需要职业道德,律师、证券分析师、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中小投资者等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以及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也需要职业道德。

会计师事务所分业经营问题。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目前还主要集中在法定审计方面,咨询、服务业务的开拓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混业经营尚未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国内注册会计师参与造假的案例时有发生,美国大公司的会计丑闻不能不令我们对会计师事务所分业经营问题做出审慎的规定。

会计标准问题。引进会计标准必须实事求是,必须符合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引进。准则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首先是国际化的本土化,然后才能谈到本土化的国际化。会计方法的问题始终是相对的,在会计判断上,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主观经验,只要这种主观判断符合实际就行。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不是会计标准,而是实施会计标准的人。不能公司一出问题就认为是会计准则的责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