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管理会计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管理会计技术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第1篇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厂、兵工厂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

论文百事通19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铁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会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成本财务报告,进行营业统计等。19世纪80年代起,铁路公司的成本会计方法被更大规模的销售企业、钢铁公司等所采用并加以发展。销售企业按部门和地理区域统计关于销售周转的明细情况,并编报类似于后来收入中心所用的业绩报告。而钢铁公司对协调、控制所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发展,将铁路业早已采用的会计凭单制度(Vouchersystemofaccounting)加以引进,并将成本报表作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Carnegie)钢铁公司将成本报表用于业绩评价、质量检查、副产品决策、销售定价等方面。但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间接制造费和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利息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的大发展:科学管理运动创造的契机

科学管理运动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泰罗(FrederickTaylor)等工程师进行了工作分析和时间、动作研究,建立起特定单位产出所需的人工和材料的科学标准,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的实务。并形成了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的,具有科学管理特性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

另一方面,学术界展开了对成本会计概念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举其要者,成本帐户被放进企业复式记帐会计体系(Garcke&fells,1887);损益两平图被用来描述成本随产出的变化;将所有间接制造费按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分配的实务受到质疑(Church,1908);针对间接制造费的性质及其在管理决策上的考虑,“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观念出现,可避免和不可避免间接制造费、沉入成本、增量或差别成本等成本概念的形成;“机会成本”这一名词从经济学中引入进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期间进行区分,成本性态估计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分析的可能性及其相对于判断分析的优劣性得到认识等等,成本会计信息独立于财务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受到强调(Clark,1923)。

总结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情况,我们还可进一步发现:当时的成本会计系统与资本会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相互独立,其设计和运行归制造部门负责,其提供的成本信息被制造部门用来评价营业效率、进行定价决策、控制和激励工人业绩,而不是定位于企业整体的商业成功,也不是以编制对外财务报告为目的。

三、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控制实务的兴起

在这方面,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对管理控制方法的创新最有价值。20世纪早期,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活动公司出现,为了协调和控制其多样化活动,管理控制实务技术方法的需求应运而生。

在开发管理控制系统以协助多元活动及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成长方面。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DuPontPowderCompany)。作为最早的纵向一体化多元经营活动公司之一,它要决定的不再仅是经营单一产品的营业规模大小,还要决定应拓展的营业活动类型。于是,杜邦公司开创了许多管理控制技术方法,到1910年为止,当今大公司进行管理控制所用的差不多所有基本技术方法在杜邦公司都已得到使用。在这些基本技术方法中,最主要、影响最持久的则是投资净利率(Return-on-investment,ROI)指标的运用。该指标最早被杜邦公司的PierreduPont用作衡量各个营业部门的效率和整个公司财务业绩的指标,而当时广为使用的销售净利率、成本净利率指标在杜邦公司则受到冷落。1912年,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DonaldsonBrown进一步将ROI指标分解为产品销售周转率和营业销售净利率两大指标。这样,既可以让各部门知悉其业绩如何影响产品销售周转率或营业销售净利率并进而影响公司总的投资净利率,又可以让管理者解释在特定期间内ROI的实际数为何偏离预算数。PierreduPont和DonaldsonBrown将ROI指标应用于部门层面上,这也是现代多数公司所用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起源。另外,杜邦公司还为审批营业预算和资本预算专门建立了资本配置程序和系统。无疑,在当时,杜邦公司成为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的先驱者。

1920年,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GM)成为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后,PierreduPont,DonaldsonBrown和AlfredSloan又在20年代早期在GM进行了管理控制系统的革新。实际上,多数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报告评价体系都是从GM演进过来的。GM的目标是着眼于整个商业周期获取满意的ROI,而不强求盈余逐年增长,把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目标定位在整体管理水平的最高,而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现代行为管理思想的缩影。DonaldsonBrown独创性地设计了一套定价模式,在生产量和销售量为正常、标准量(生产能力的80%)的条件下,来决定能达到期望ROI水平的目标价格,这套定价模式使高层管理的财务策略与部门的短期营业计划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连动。PierreduPont和AlfredSloan为公司的高层经理设计了程式化的激励和利润分享计划,其利润观念是公司利润而非部门利润。后者还采用了市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制度。这些管理会计控制技术方法的应用,不但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使其管理控制系统更趋完善。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不但使经理层见到实际效果,而更富有价值的是其务实的态度。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与工程师之间有着广泛的交流,因而使得管理会计出现的创新方法很快在可信和实用的基础上得以传播。

四、管理会计学术方法创新:管理会计实务革新的相对停滞

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在近半个世纪中

,管理会计实务性技术方法革新较少,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主要与财务会计在社会和法律上的主导地位有关。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要求按照规定的核算方法和程序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再加之早期企业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按财务会计报告规定的程序,对产品实际成本的扭曲程度很低,而追求准确和相关成本数据所付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报告代价又很高,所以企业倾向于使用与对外报告相同的成本信息来进行内部营业管理。

然而,这是一个管理会计学术方法创新的阶段。我们研究发现,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预算的折现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Discountedcashflowapproach),利润和投资中心的剩余利润(Residualin-come)考核方法,内部转移价格制订的机会成本法,规划和控制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经济学理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引入等。这虽然使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确实得以大大丰富,但对实务操作影响较少。

第一,折现的现金流量法虽然在理论上优于非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等传统方法,但对于许多投资而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如何实施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未来的现金流量本身就很难确定,实务上更多的是采用非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

第二,剩余利润指标由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Corporation)首创,用来鼓励部门经理进行低于本部门平均ROI指标,而收益超过其资本成本并有利于公司总的ROI增长的投资。但也许是商业文化传统的影响,剩余利润指标没有能在实务上广泛使用,即使是通用电气公司后来也弃用剩余利润指标,重新使用ROI指标作为投资中心财务业绩评价的基本标准。

第三,企业在制订内部转移价格时,实务运用的订价基础包括全部成本、标准成本、市场价格、协议价格。而在中间产品没有市场或处在非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新出现的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的机会成本订价方法却很少为内部销售部门所采用。

第四,成本会计定量分析的使用始于科学管理时代,不过本阶段又新发展了许多定量分析的技术工具。定量模型开始应用于各种成本会计问题,所用的分析技术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概率论、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决策论等。虽然这些模型的应用面较广,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能保持其稳定和连续的企业却不多。

第五,信息经济学理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引入到管理会计领域。按信息经济学理论,管理会计人员要在不确定环境中选择一套能帮助企业决策的信息系统(如管理会计系统)。它的有用性取决于是否能提供信号给决策者并影响其期望效用大小。

理论则将信息经济学方法用于单人决策的情形发展到用于多人决策的情形,将会计信息视为委托人、人之间订约的基础;将企业不再视为单一的组织机构,转而认同与企业签约的人有不同利益、信息和理念。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提供信号(如实际后果、不同状态发生的可能性、人的行动和努力程度)服务于委托人和人。但目前理论还只能应用于相当简单的组织环境(由于计算均衡结果的复杂和困难),其人不愿劳动和不努力的假设,至少对经理人而言是不公正的,因为经理人并非厌恶劳动或更愿意损害企业利益,这种静态技术的假设忽略了知识和革新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

与理论平行发展的是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不同于理论的是其不总是借助正式合约来分析所有交易,认为企业是为了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而建立的合作组织,交易改在企业内部完成并由管理过程控制,可以弥补具有一定成本和效率损失的市场交易的局限。交易成本理论应用的缺陷在于交易成本环境难于准确定义,仅以有限方式在实际组织中进行了检验,多数结论缺乏缜密的分析,管理会计中心问题即分权经营单位的业绩评价的手段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阶段的学术创新缺乏对企业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跟踪和借鉴,知识、技术和革新这些对于当代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受到管理会计学术机构应有的重视。特别在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大量地引用经济学理论,却又很少能为企业实际发展所验证,因此它对管理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也就非常有限。

五、管理会计技术观念的更新:新制造环境带来的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开始采用适时制(Just-in-timescheduling),追求零缺陷、零库存,并开始采用合作、弹性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出现了电脑整合制造的趋势。在此新制造环境下,传统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由于未能捕捉公司在朝着世界级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进展,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未能考虑战略决策的需要而面临严峻的挑战,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在停滞几十年后重现生机。

在新制造环境下,要求企业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以系统理论的观念,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市场、政策和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来实施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全面控制和管理。企业将整个经营活动细分为一系列作业活动,并引进了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推翻了传统成本性态的认识,而将成本按作业量分别划分和根据成本动因加以确认,这标志着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朝着更加有效和务实的方向演进。更由于电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各部门处于随时的信息沟通之中并共享信息库资源,为管理会计新技术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从而更有利于管理会计能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迅速作出整体性的调整和策略。

本阶段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发展侧重于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并以新的观念和技术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举其要者,与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相适应,企业采用了质量成本制度,通过质量成本的计算、报告和分析,期望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最高境界;与适时制观念相适应,日、美等国企业采用了改善成本法或倒推成本法;与作业管理观念相适应,企业采用作业成本制度,以作业为成本库,通过作业将成本分配给产品负担,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与战略管理观念相适应,企业采用战略管理会计,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成本动因分析和价值链分析等方法,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业绩评价。

六、当代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发展方向:艰难的使命

从理论研究方面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主要属于规范研究。不同成本服务于不同目的这一指导思想和新古典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引人,为规范研究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领域。七十年代以来,一大批学者使用经验分析和模拟方法对简单和复杂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发现简单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有时可能是对信息成本效益的最佳反应,从而证实了管理会计实务使用常规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如投资回收期法在企业投资决策中使用最为广泛,而折现的现金流量法使用却不多)。这导致了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开始注重解释观察到的管理会计实践,管理会计实证研究的倾向开始抬头。

当代管理会计研究人员使用作业研究、概率论、统计、经济学理论中的定量技术作为分析工具,主要在简化的生产环境申研究复杂的信息和订约问题,而对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管理的信息需要的研究则不多。在新制造环境下,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和发展,早已领先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由于企业对环境变迁的反应除了引进新的组织形式和产品生产技术之外,也可能引进新的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还应深入企业组织现场进行实地研究来归纳和总结这些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实地研究的倡导者针对实际作业或过程,通过直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获取研究数据,从而能够得到真实和精确的研究结果。正是由于实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弥补理论和实践的间距,保证理论的创造性和指导实践的生命力,这种研究方法已成为当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向。

从实务改进方向来看,新制造环境下,企业侧重于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并以新观念和技术弥补传统技术方法之不足。发展和完善这种新观念和技术,正是成本管理会计今后改进的方向。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仍然沿袭二十世纪早期以投资报酬率(R0I)指标为基础的管理控制系统,偏重短期财务业绩,而忽视长期和非财务量度的业绩表示。这种管理控制系统对经理人采取有效行为以增加企业实际的经济价值的激励能力,较之早期下降很多,甚至还会反向地激励经理人采取牺牲企业长远竞争能力的行为。我们注意到,由于全球范围内激烈的竞争,短期财务业绩的更大压力,机会主义行为的更大空间,职业经理在企业间的频繁更迭,以会计数字为基础的红利计划的广泛使用,导致企业经理进行财务、会计方面的盈余管理的情形十分普遍。靠非生产性、非增值性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最具破坏性的后果,可能就是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地位。如减少产品和流程开发、质量改善、顾客联系、人力资源、技术更新等方面的支出后,企业从长期来看将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通货膨胀对ROI计量的扭曲,更使以ROI为基础的管理控制系统对增加企业经济价值的相关和有用性受到质疑。

我们认为,没有理由一定要将看似客观和准确却易受操纵的财务业绩计量作为主要控制手段,不必要将利润作为唯一的财务业绩计量对象。企业不应将利润数字本身视为目的,而应将其作为事情做得更好后的自然附产品。而且,管理会计本身必须服务于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它也不可能仅仅通过以ROI为基础的管理控制系统,来成功地服务于所有企业。我们建议,管理控制系统的改进,一方面要完善短期财务业绩计量,如增加对营业现金流量的考虑;另一方面要采用长期、非财务业绩计量,如创新和质量、生产率、工作能力的提高、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源水平的改善及存货占用总成本的减少等,都是可供选择的非财务计量指标。尽管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些非财务计量所得的利益与其成本相比并不合算,但多种计量手段的结合使用,制定雄心勃勃但不一定十分精确的业绩评价制度,理应成为管理控制系统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七、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演进与管理会计研究

管理会计研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焦点,并且无不受到其技术方法演革的影响。它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成本确认,主要注重成本核算的真实和精确;第二阶段强调成本相关性,主要注重不同目的的不同成本信息要求;第三阶段强调成本决策分析功能,主要强调成本管理的战略价值;第四阶段强调成本的行为面,主要强调多人决策情形下各行为层面的激励和考评。

第一阶段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管理会计的研究焦点是成本确认。成本会计系统围绕全部成本的认定而展开,其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得到精确而又真实的成本。在高级成本会计中,还专门研究如何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归集成本的问题。为了得到精确而又真实的成本,成本会计人员便用的是一种财务特性很强计量方法,而衡量这种计量方法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能提供特定的、明确的、可以适用于所有目的的历史成本信息,只有这样它才能被接受。而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期望来调整这种绝对真实的成本信息就可以了。

第二阶段则主要在二战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使用者,尤其是管理层的需要。从而,为计划和控制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得以发展起来,其技术方法也不断丰富。与强调全部成本的确认相比,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强调相关成本。为了得到相关成本,管理会计强调“不同目的不同成本”这一指导思想,强调潜在用户的决策需要,强调演绎推理的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讲,相关成本要反映的是有条件的真实(conditionaltruth)或有意境的真实(contextualtruth)。而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第三阶段主要是在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对管理会计系统应为决策提供信息开始得到认同,使决策分析成为管理会计新的研究焦点。先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框架被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广泛运用于决策分析。新古典经济学派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边际分析法,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信息完整充实、不需要任何成本便可取得信息,其重要概念包括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增量现金流量等。在上述方法论、理论假设和概念的基础上,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分析管理会计决策问题成为可能,管理会计的研究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的方向发展。本量利分析、成本估算、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学习曲线、存货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计划决策模型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在以后的时期里,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将不确定性引入决策过程,但管理会计信息本身是一种有成本的经济商品,应按成本效益原则进行生产。这里有一种形象的说法,管理会计有关信息、模型、专家的“市场”需要受成本效益原则这只看不见的手操纵(Horngren,1975)。于是,信息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技术方法,被广泛用于不确定环境的决策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还通过对信息系统选择与信息系统设计分离出来,大大简化了决策模型的复杂度。

第四阶段,在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下,又产生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这些理论则试图进一步解决多人决策(multi-persondecision)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单人决策(single-persondecision)方法,多人决策方法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行为层面,被用于解决最佳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的选择等行为问题。但目前多人决策方法所能解决的还只限于明确问题,要想在复杂的多人决策情形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并要求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能提供明确和切实的指导,还存有较大的困难。

这里特别要一提的是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进与一定时期社会管理技术的发展有紧密联系。我们认为,管理会计应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成本管理与业绩考评在未来企业管理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长短期战略的制定,将会越来越依赖管理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但鉴于管理会计信息并不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所需信息的唯一来源,许多情况下甚至还不是主要来源,管理会计通常是起到支持和监督作用,并不能取代成本管理与业绩考评等企业管理活动本身。另外,当

我们跨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年代,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会计功能分散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将会降低对特定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所提供信息需求的必要性,因为届时管理会计人员通常只是帮助设计和改进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而大量的管理会计具体工作将会变得微不足道。因此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将会侧重于管理会计人员行为影响的研究。这是因为,管理会计人员以往的优势在于收集、计量、汇总并传递管理控制信息,而对非财务信息的提供和使用则感到不熟悉、不确定、不适应,而对于采用怎样的行为观点来处理各类财务和非财务的控制信息,就显得迷惑和无所适从,这决定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前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可以断言,只有部分高度敏锐、知识结构完备相适应能力很强的管理会计人员才能顺应管理会计的上述变动趋势,而管理会计研究应该在这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八、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演进研究的启示

(一)企业环境的审视与经济、管理理论的借鉴。

综观管理会计的发展史,我们发现,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进,一方面归因于企业环境变迁带来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对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的借鉴。企业环境的变迁可能会影响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转移,或对原先适用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提出挑战,这也就产生了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创新的现实需求。换个角度看,具体企业面临的环境各异,我们应该用权变思想去考虑每一企业所选用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由于环境变量决定服务于特定目的的组织设计,因此管理会计有效技术方法的应用,应该促使组织效率的提高,所以不同的环境下最优的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也就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邯钢经验在邯钢显示出管理会计的成本控制系统对其组织效率提高的良好作用,但照搬于环境不同的其他企业,则不一定能显示威力。

再从历史角度看,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主要曾受两种基本理论的影响:一是经济理论,二是管理理论。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管理会计强调数量方法与分析技术的运用;以管理理论为基础,管理会计又不断吸收各种管理学派的专门方法和技术,从而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更强的适应能力。我们认为,管理会计应继续发挥其作为边缘科学兼容并蓄的传统优势,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控制过程与注重结果并重。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变也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强调结果的有效,第二阶段强调过程的控制。在第一阶段,管理会计研究一般为规范研究以及用模拟模型检验和解释实务的实证研究,这些都强调预测和决策的结果与规划和控制应达成的目标,其缺点在于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现在,管理会计越来越多地采用实地研究,强调过程对结果的根本作用,其缺点在于缺乏一定的目标性与前瞻性。我们认为,控制过程应与注重结果并重,使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既有一定的目标性与前瞻性,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演绎推理式的规范研究,也要解释预测式的实证研究,还要归纳总结式的实地研究,三管齐下来推动管理会计朝着控制过程与注重结果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新晨

(三)与财务会计系统适当分离。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第2篇

一、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

笔者认为,新世纪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

(一)市场观念。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整体观念。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

(三)动态管理观念。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企业的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变能力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四)企业价值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企业座右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实现其过程控制。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笔者认为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与拓展:

(一)成本管理方面。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如何运用好各种资源,使高知识转化为高智力,高智力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进而形成各种新设计、新发展,是新时代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目标市场与产品方向既定的情况下的日常管理,即战术性管理。另一类是与企业长远性和全局性发展相关的战略管理。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索本求源、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新的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微观层面相连,主要是与企业的生产有关的成本动因,另一类是战略意义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劳动力投入等因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从战略意义上考虑,管理会计可以包含以下成本管理内容:(1)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2)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为顾客提供服务产品多样性的广度来降低成本。(3)通过合理的研究开发政策,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降低企业总体成本。(4)通过合理劳动力投入来降低企业成本。

(二)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

管理的重心在决策。从决策分析方面来看,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该说,与结果计算相比,取数分析过程更为重要。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是否正确,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作为模型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加之21世纪高新技术运用引起的企业内外经济结构的不稳态性,要求管理会计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做到:(1)进行模型的理论前提与现实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选用的模型或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2)在遵从取数的一般过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取数的方法以及取数的分析方法;(3)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确定性、可靠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4)对模型中运用的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确实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须对取数进行风险值测定,并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不全面。实践证明,单一的决策价值标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教训,何况企业管理已从管理的单项研究发展到管理系统全面考察、从满足于内部分析进展到注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21世纪管理的中心课题是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评估,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又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自身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所以,现实的管理会计决策离不开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但还要综合考虑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比如,在知识经济中,企业投资方案的评价应侧重以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及各项技术的提高为标准,而不是仅仅注重短期可以节约多少资金等等。

(三)人本管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管理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与此相联系,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具体做到:(1)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使人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有积极的行为意识,在行为过程中能做到有意识的自觉控制。(2)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3)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但是,若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会出现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此外,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分析与评价,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好利行为。

三、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作为一种与传统的规范性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流派,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强调经验总结的重要性,崇尚归纳推理。(2)广泛采用实验、问卷调查、采访、实地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等业已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数据搜集方法。(3)打破会计研究就会计论会计的格局,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4)广泛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且要求精益求精。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笔者认为,实证研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但在实证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做法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特别是在推崇某一种方法时,要防止走极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鉴于管理会计学属于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显著的灵活性,实证研究在管理会计领域较有用武之地。目前实证会计方法在我国不少先进企业中已有广泛的实践,尤其是在目标成本管理方面,实证会计方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经济计量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甚至消失。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应当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方法主张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又是如何使用的。旨在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命力。一般地讲,管理会计中的实地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项目选择。这是实施实地研究的第一步。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就是这项研究的良好开端。(2)进行实地研究设计,包括针对选定的管理会计研究项目选择研究现场、采用实地方法(直接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访谈调查法等)搜集研究项目所需的数据及创造性的使用其他方法对各种变量数据进行补充分析。(3)对实地研究数据的表达与解释。(4)对实地研究结果进行评估。“案例研究”则是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和有关分析结果,并以此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和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转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

经济快速发展会计重大转型背景下,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将现代化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融为一体的交叉实践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分析提供依据。因此,能否运用管理会计技术手段为企业服务,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管理会计课程特点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从经济事项发生、会计凭证录入到财务报表的生成,在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下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一系列工作,大大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同时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保证。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让会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脱,转而由智能机器人代替,会计人员可以花更多的精力用于管理会计工作、开发创新、提高组织效率、分析财务数据,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管理会计利用财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进一步分析加工,用于企业长短期决策、事项前期规划、中期控制和后期分析等方面,以实现企业目标。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需要应用方案评价指标、指数平滑和回归分析等复杂的数学计算,增加了课程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综合型管理人才需求较大,这就要求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应当从企业实际出发,进行实践化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会计重大转型背景下管理会计现状

(一)会计转型下管理会计课程需求侧现状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职能逐渐由财务核算向企业管理转型,企业的需求使得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面临重大变革,其中财务会计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的完善和改革是十分关键的突破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时、准确的企业决策信息需求使得管理会计的地位尤其重要。缺乏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的普遍现状,也是会计职能实现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拓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人员对不明了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充分掌握非财务信息,不能优化决策方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随意性,缺乏科学分析预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转型下管理会计课程供给侧现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持着财务会计的主导地位,管理会计为从属,严重跟不上国家会计政策导向和企业需求的步伐。因此,会计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迫切学院调整。自2017年财政部取消会计从业,全面培养管理会计高端人才以来,企业管理者普遍意识到必须调整财务部门,实现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过渡。然而,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商业触觉,对企业所处商业环境了解不到位,不能运用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对企业预测、评价以及控制经营活动、战略成本管理、维护资产安全等方面进行决策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就业后无法适应管理岗位需求,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不合格,不具备敏锐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目前国内企业财会人员依然担任核算会计的角色,这对于管理型会计转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探索新的模式以期初步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学习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在企业的应用推广尤为重要。

三、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探索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完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应当以职业化为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变革。目前,我国官方没有制定管理会计职业标准,高职院校可以按照管理会计指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相关内容对教材进行调整补充。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与其他专业学科之间的衔接不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应当根据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这三门学科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整合,突出各自的重难点。

(二)网络资源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习不仅限于课堂45分钟,管理会计教师可以把课程教学搬到网络上,利用教学助手软件,分解教学内容,布置任务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反复观看。在每一个知识点结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学生只有正确完成并提交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学习。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克服了管理会计课时不够、实训软件滞后等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判断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建设实践型师资队伍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与教育者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显得格外重要。管理会计课程的老师如若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从事财会相关工作的经验,不知道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如何在企业实际中进行应用,枯燥理论的讲解犹如纸上谈兵缺乏生动性,更没有办法教出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应当重视管理会计课程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建立校企合作,让教师真正参加到企业管理中去或者聘任企业管理者到学校授课,做好管理会计实践化教学工作。

结束语:

企业内部管理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管理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企业而言收集信息、归纳分类、汇总整合以及分析报告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方法,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可以帮助管理者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决策。高职教育当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刻体会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意义,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更好的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诗杰.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探析[J].中国市场,2017,(10).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第4篇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厂、兵工厂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19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铁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会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成本财务报告,进行营业统计等。19世纪80年代起,铁路公司的成本会计方法被更大规模的销售企业、钢铁公司等所采用并加以发展。销售企业按部门和地理区域统计关于销售周转的明细情况,并编报类似于后来收入中心所用的业绩报告。而钢铁公司对协调、控制所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发展,将铁路业早已采用的会计凭单制度(Vouchersystemofaccounting)加以引进,并将成本报表作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Carnegie)钢铁公司将成本报表用于业绩评价、质量检查、副产品决策、销售定价等方面。但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间接制造费和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利息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的大发展:科学管理运动创造的契机

科学管理运动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泰罗(FrederickTaylor)等工程师进行了工作分析和时间、动作研究,建立起特定单位产出所需的人工和材料的科学标准,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的实务。并形成了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的,具有科学管理特性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

另一方面,学术界展开了对成本会计概念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举其要者,成本帐户被放进企业复式记帐会计体系(Garcke&fells,1887);损益两平图被用来描述成本随产出的变化;将所有间接制造费按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分配的实务受到质疑(Church,1908);针对间接制造费的性质及其在管理决策上的考虑,“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观念出现,可避免和不可避免间接制造费、沉入成本、增量或差别成本等成本概念的形成;“机会成本”这一名词从经济学中引入进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期间进行区分,成本性态估计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分析的可能性及其相对于判断分析的优劣性得到认识等等,成本会计信息独立于财务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受到强调(Clark,1923)。

总结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情况,我们还可进一步发现:当时的成本会计系统与资本会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相互独立,其设计和运行归制造部门负责,其提供的成本信息被制造部门用来评价营业效率、进行定价决策、控制和激励工人业绩,而不是定位于企业整体的商业成功,也不是以编制对外财务报告为目的。

三、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控制实务的兴起

在这方面,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对管理控制方法的创新最有价值。20世纪早期,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活动公司出现,为了协调和控制其多样化活动,管理控制实务技术方法的需求应运而生。

在开发管理控制系统以协助多元活动及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成长方面。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DuPontPowderCompany)。作为最早的纵向一体化多元经营活动公司之一,它要决定的不再仅是经营单一产品的营业规模大小,还要决定应拓展的营业活动类型。于是,杜邦公司开创了许多管理控制技术方法,到1910年为止,当今大公司进行管理控制所用的差不多所有基本技术方法在杜邦公司都已得到使用。在这些基本技术方法中,最主要、影响最持久的则是投资净利率(Return-on-investment,ROI)指标的运用。该指标最早被杜邦公司的PierreduPont用作衡量各个营业部门的效率和整个公司财务业绩的指标,而当时广为使用的销售净利率、成本净利率指标在杜邦公司则受到冷落。1912年,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DonaldsonBrown进一步将ROI指标分解为产品销售周转率和营业销售净利率两大指标。这样,既可以让各部门知悉其业绩如何影响产品销售周转率或营业销售净利率并进而影响公司总的投资净利率,又可以让管理者解释在特定期间内ROI的实际数为何偏离预算数。PierreduPont和DonaldsonBrown将ROI指标应用于部门层面上,这也是现代多数公司所用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起源。另外,杜邦公司还为审批营业预算和资本预算专门建立了资本配置程序和系统。无疑,在当时,杜邦公司成为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的先驱者。

1920年,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GM)成为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后,PierreduPont,DonaldsonBrown和AlfredSloan又在20年代早期在GM进行了管理控制系统的革新。实际上,多数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报告评价体系都是从GM演进过来的。GM的目标是着眼于整个商业周期获取满意的ROI,而不强求盈余逐年增长,把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目标定位在整体管理水平的最高,而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现代行为管理思想的缩影。DonaldsonBrown独创性地设计了一套定价模式,在生产量和销售量为正常、标准量(生产能力的80%)的条件下,来决定能达到期望ROI水平的目标价格,这套定价模式使高层管理的财务策略与部门的短期营业计划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连动。PierreduPont和AlfredSloan为公司的高层经理设计了程式化的激励和利润分享计划,其利润观念是公司利润而非部门利润。后者还采用了市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制度。这些管理会计控制技术方法的应用,不但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使其管理控制系统更趋完善。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不但使经理层见到实际效果,而更富有价值的是其务实的态度。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与工程师之间有着广泛的交流,因而使得管理会计出现的创新方法很快在可信和实用的基础上得以传播。

四、管理会计学术方法创新:管理会计实务革新的相对停滞

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在近半个世纪中,管理会计实务性技术方法革新较少,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主要与财务会计在社会和法律上的主导地位有关。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要求按照规定的核算方法和程序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再加之早期企业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按财务会计报告规定的程序,对产品实际成本的扭曲程度很低,而追求准确和相关成本数据所付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报告代价又很高,所以企业倾向于使用与对外报告相同的成本信息来进行内部营业管理。

然而,这是一个管理会计学术方法创新的阶段。我们研究发现,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预算的折现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Discountedcashflowapproach),利润和投资中心的剩余利润(Residualin-come)考核方法,内部转移价格制订的机会成本法,规划和控制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经济学理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引入等。这虽然使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确实得以大大丰富,但对实务操作影响较少。

第一,折现的现金流量法虽然在理论上优于非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等传统方法,但对于许多投资而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如何实施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未来的现金流量本身就很难确定,实务上更多的是采用非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

第二,剩余利润指标由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Corporation)首创,用来鼓励部门经理进行低于本部门平均ROI指标,而收益超过其资本成本并有利于公司总的ROI增长的投资。但也许是商业文化传统的影响,剩余利润指标没有能在实务上广泛使用,即使是通用电气公司后来也弃用剩余利润指标,重新使用ROI指标作为投资中心财务业绩评价的基本标准。

第三,企业在制订内部转移价格时,实务运用的订价基础包括全部成本、标准成本、市场价格、协议价格。而在中间产品没有市场或处在非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新出现的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的机会成本订价方法却很少为内部销售部门所采用。

第四,成本会计定量分析的使用始于科学管理时代,不过本阶段又新发展了许多定量分析的技术工具。定量模型开始应用于各种成本会计问题,所用的分析技术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概率论、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决策论等。虽然这些模型的应用面较广,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能保持其稳定和连续的企业却不多。

第五,信息经济学理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引入到管理会计领域。按信息经济学理论,管理会计人员要在不确定环境中选择一套能帮助企业决策的信息系统(如管理会计系统)。它的有用性取决于是否能提供信号给决策者并影响其期望效用大小。

理论则将信息经济学方法用于单人决策的情形发展到用于多人决策的情形,将会计信息视为委托人、人之间订约的基础;将企业不再视为单一的组织机构,转而认同与企业签约的人有不同利益、信息和理念。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提供信号(如实际后果、不同状态发生的可能性、人的行动和努力程度)服务于委托人和人。但目前理论还只能应用于相当简单的组织环境(由于计算均衡结果的复杂和困难),其人不愿劳动和不努力的假设,至少对经理人而言是不公正的,因为经理人并非厌恶劳动或更愿意损害企业利益,这种静态技术的假设忽略了知识和革新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

与理论平行发展的是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不同于理论的是其不总是借助正式合约来分析所有交易,认为企业是为了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而建立的合作组织,交易改在企业内部完成并由管理过程控制,可以弥补具有一定成本和效率损失的市场交易的局限。交易成本理论应用的缺陷在于交易成本环境难于准确定义,仅以有限方式在实际组织中进行了检验,多数结论缺乏缜密的分析,管理会计中心问题即分权经营单位的业绩评价的手段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阶段的学术创新缺乏对企业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跟踪和借鉴,知识、技术和革新这些对于当代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受到管理会计学术机构应有的重视。特别在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大量地引用经济学理论,却又很少能为企业实际发展所验证,因此它对管理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也就非常有限。

五、管理会计技术观念的更新:新制造环境带来的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开始采用适时制(Just-in-timescheduling),追求零缺陷、零库存,并开始采用合作、弹性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出现了电脑整合制造的趋势。在此新制造环境下,传统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由于未能捕捉公司在朝着世界级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进展,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未能考虑战略决策的需要而面临严峻的挑战,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在停滞几十年后重现生机。

在新制造环境下,要求企业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以系统理论的观念,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市场、政策和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来实施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全面控制和管理。企业将整个经营活动细分为一系列作业活动,并引进了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推翻了传统成本性态的认识,而将成本按作业量分别划分和根据成本动因加以确认,这标志着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朝着更加有效和务实的方向演进。更由于电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各部门处于随时的信息沟通之中并共享信息库资源,为管理会计新技术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从而更有利于管理会计能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迅速作出整体性的调整和策略。

本阶段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发展侧重于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并以新的观念和技术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举其要者,与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相适应,企业采用了质量成本制度,通过质量成本的计算、报告和分析,期望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最高境界;与适时制观念相适应,日、美等国企业采用了改善成本法或倒推成本法;与作业管理观念相适应,企业采用作业成本制度,以作业为成本库,通过作业将成本分配给产品负担,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与战略管理观念相适应,企业采用战略管理会计,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成本动因分析和价值链分析等方法,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业绩评价。

六、当代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发展方向:艰难的使命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政府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部门从实践经验出发,逐渐摸索出一套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方法,但缺乏系统、科学的决策控制理论指导。随着建立节约型政府的推进,我国开始了很多政府管理会计实践,比如预算方面的绩效预算、中期预算;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也在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试点;绩效管理在我国更是受到重视,各地开始进行绩效评价,有些政府部门开始运用平衡计分卡、基准等方法进行绩效管理;政府人力资源会计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我国政府管理会计实践有几个特点:一是通过借鉴企业和国外的管理会计技术,部分管理会计技术开始在政府应用,但还没有推广,也不成熟;二是缺乏一个完整的政府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

二、我国政府管理会计难以推广的原因

(一)政府管理会计自身的局限性

府管理会计的对象难以确定和计量。通常有四个方面的计量难题:缺乏数据、质量难题、缺乏审计绩效标准和分配间接费用到责任中心的难题。很多政府管理会计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提供数量化的产出数据。而在项目刚开始时,获取量化数据是一个难题。政府管理会计对象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由于政府管理会计本身涉及多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加上政府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府组织,政府行为既涉及经济问题也涉及政府问题、社会问题,使得政府管理会计对象比企业更加复杂。而且政府行为通常没有利润或回报,使得政府没有动机来实施管理会计。政府的产出也容易受到法律和其他非政府因素的干预,使得产出衡量非常复杂。同时,并非所有耗费的资源都能准确计量和确认,即使成本能够计量,有时也缺乏有价值的评价标准。

(二)政府公务员个人特征对政府管理会计的阻碍

个人特征是影响管理会计使用的重要变量。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政府公务员管理意志较为薄弱。一些会计人员和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管理、决策是领导的事情。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能否普遍应用。并且有些管理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三)政府组织相关特征对政府管理会计的阻碍

组织的某些特征也会阻碍政府管理会计的推行。一是组织要素。它包括分权、差异化、一体化、官僚主义和资源水平。机构的使命差异很大,组织结构也相差很大,有的强调地理性区分,有的强调过程和产品,还有的是两者的结合。二是管理风格要素。管理风格包括严格分析、时间观念、多路复用技术、战略意志等。很多管理风格尺度在各机构之间差异很大。

三、加强我国政府管理会计实践的措施

1.加快政府管理会计的相关立法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要在我国顺利引入政府管理会计,必须在立法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创造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保证引入工作顺利进行。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政府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部门从实践经验出发,逐渐摸索出一套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方法,但缺乏系统、科学的决策控制理论指导。随着建立节约型政府的推进,我国开始了很多政府管理会计实践,比如预算方面的绩效预算、中期预算;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也在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试点;绩效管理在我国更是受到重视,各地开始进行绩效评价,有些政府部门开始运用平衡计分卡、基准等方法进行绩效管理;政府人力资源会计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我国政府管理会计实践有几个特点:一是通过借鉴企业和国外的管理会计技术,部分管理会计技术开始在政府应用,但还没有推广,也不成熟;二是缺乏一个完整的政府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

二、我国政府管理会计难以推广的原因

(一)政府管理会计自身的局限性

府管理会计的对象难以确定和计量。通常有四个方面的计量难题:缺乏数据、质量难题、缺乏审计绩效标准和分配间接费用到责任中心的难题。很多政府管理会计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提供数量化的产出数据。而在项目刚开始时,获取量化数据是一个难题。政府管理会计对象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由于政府管理会计本身涉及多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加上政府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府组织,政府行为既涉及经济问题也涉及政府问题、社会问题,使得政府管理会计对象比企业更加复杂。而且政府行为通常没有利润或回报,使得政府没有动机来实施管理会计。政府的产出也容易受到法律和其他非政府因素的干预,使得产出衡量非常复杂。同时,并非所有耗费的资源都能准确计量和确认,即使成本能够计量,有时也缺乏有价值的评价标准。

(二)政府公务员个人特征对政府管理会计的阻碍

个人特征是影响管理会计使用的重要变量。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政府公务员管理意志较为薄弱。一些会计人员和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管理、决策是领导的事情。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能否普遍应用。并且有些管理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三)政府组织相关特征对政府管理会计的阻碍

组织的某些特征也会阻碍政府管理会计的推行。一是组织要素。它包括分权、差异化、一体化、官僚主义和资源水平。机构的使命差异很大,组织结构也相差很大,有的强调地理性区分,有的强调过程和产品,还有的是两者的结合。二是管理风格要素。管理风格包括严格分析、时间观念、多路复用技术、战略意志等。很多管理风格尺度在各机构之间差异很大。

三、加强我国政府管理会计实践的措施

1.加快政府管理会计的相关立法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要在我国顺利引入政府管理会计,必须在立法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创造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保证引入工作顺利进行。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第7篇

企业与供应商发展长期关系有着许多原因.首要原因是通过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而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有助于组织的成功和维持供应链管理中的长期合作关系.另外,当生产者、供应者和组装者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如何设计管理会计,使它能够在企业战略的计划、实施和实现等方面有所帮助,从而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本文主要关注管理会计信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潜在作用以及供应链活动对管理会计实践的影响.

1供应链关系中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

企业间相互紧密的合作关系会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要考虑如何建立供应链关系,与谁建立,在怎样的契约框架下建立,如何协调关系,建立怎样的管理控制机制和程序来支持、计划,计量和评估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管理会计信息是决策和控制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有效的管理会计技术能够为供应链创造价值,它能够提供:(1)及时、准确的经营活动信息;(2)某一作业的质量及其效率的信息;(3)经理人员及经营单元的业绩信息.建立长期的供应链合作关系通常涉及复杂的谈判程序,而且,对供应链关系产生作用的机制和活动必须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这两个问题与信息及共享信息的需求相关.管理会计信息是能够提供这类信息的一个恰当而有力的技术.

2为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技术

近来管理会计技术的一个普遍特点是对作业或程序的关注,并且以横向延伸的视野来看待企业,认为企业的传统边界是交叉的.下面我们将详细阐述不同的管理会计技术及其它们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2.1“敞开式”会计

信息共享是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首要前提.“敞开式”会计意味着供应商让采购商获取内部会计数据.其目的是促进合作,以确定关键领域及其成本的降低.“敞开式”会计有助于培育供应链的信任与和谐关系,但同时采购者可能会利用会计数据要求降低价格,这种降低价格的要求与如何降低成本的建议并无必然联系.

2.2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主要有以下三个过程组成:(1)决定产品或服务的特征以此来估计它们的销售价格;(2)确定预期的利润目标,然后估计目标成本;(3)实现既定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必须包括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所有费用,如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其他诸如营销、研发等经营成本.当目标成本程序在供应链环境下应用时,它的应用将扩展到多个企业之间成本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包括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包括供应链通信成本、供应链库存费用及各个节点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成本指标、成本竞争力、运输成本、入库搬运成本和服务成本等.

2.3kaizencosting(kaizen为日本词汇,意为持续不断改进的)

kaizencosting主要强调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制造阶段降低成本.CooperandSlagmulder(1999)认为kaizencosting是生产中组织间成本管理的一个主要技术.采购商的kaizencosting确定供应商的销售价格.然后供应商使用它自己的kaizencosting系统确认降低成本的方向,并把它自己的成本压力转向它的供应商.〔1〕

2.4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改进了作业、程序、产品、服务和客户等对间接费用的分配,而且它遵循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业成本系统能够鉴别由供应商提供的额外服务,如能增加产成品价值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等,同时能减少如产品的检查和搬运等内部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计算同传统的成本计算的最大差别在于它在两个方面作了革命性变革:一是同“适时生产系统”在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存货”的要求相结合;二是改造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按不同产品引起的“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可以消除供应链各个节点间的不增值作业,扩大增值作业,尽可能减少供应链中各个作业的资源消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提高竞争优势.

2.5平衡记分卡

卡普兰和诺顿(1992)发表的平衡记分卡的原始文献包括了以下几个角度:(1)财务方面;(2)顾客方面;(3)内部营运方面;(4)学习和增长方面.〔2〕平衡计分卡是使各种衡量方法一体化的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框架,该方法从财务、业务流程、客户、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综合评价绩效,使得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客观目标与主观目标、结果与结果的驱动因素之间一种新的平衡得以建立.可以根据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和结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思想,从供应链财务、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客户、供应链学习和发展四个方面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6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学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他认为价值链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展开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的,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3〕这也正是战略管理会计所运用的主体概念.可以用外部视角来分析公司内部的价值链,也可以在供应链框架下和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一起分析价值链.基于此,相互合作的企业需要彼此分享成本和业绩信息.战略管理会计运用价值链分析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了重新构架,尝试从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具体讲,通过纵向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并购、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策略,并有助于确定在宏观的产业链条中企业的进入点及在该链条中应占有哪些环节;通过横向价值链分析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确定竞争状态和实力,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通过内部价值链分析,找出作业链中哪些环节能增加客户价值,哪些无助于增加客户价值,从而制定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策略.

2.7总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

总拥有成本是分析与一个给定项目或服务的收购和使用相关的总成本的结构性方法.它用来支持收购决策和规划一系列资产,这些资产在生命周期内会产生维护或营运成本.它与其他供应商的价格策略,购买决策,外包和其他相关决策相类似.

3管理会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Axelessonetal(2002)认为现代管理会计有助于设计更先进的方法来处理采购和供应业务.〔4〕根据Ellram’s(1996)的框架,现代管理会计可以用来分析所谓的杠杆产品,战略产品和关键产品的供应链关系.管理会计在供应链管理中有以下实质性作用〔5〕:

3.1评估合作的可取性

评估建立或维持合作关系的可取性,它通常涉及对由合作关系带来的价值回报的事前和事后评估.管理会计信息在谈判、评估各方的在合作关系中的地位和不同决策的结果方面发挥者重要作用.

3.2成本管理

为克服传统成本会计以企业内部为对象的不足,应当运用跨组织成本系统,因为它有以下作用:(1)能够建立来自供应链各方竞争压力的传递渠道;(2)能够为跨企业研发团队提供支持(如联合产品开发和寻求成本最小化目标):(3)能够让改进产品细节的谈判沿供应链传递,从而达到计划成本目标,同时能够使供应链关系更加有效率并且帮助各方降低各自的产品成本.

3.3关系管理

当供应链关系进入成熟期时,管理会计能够在关系管理和保持各方的相互信任等方面发挥者重要作用,具体如下:(1)对联合竞争地位的详细评估;(2)对投资项目的详细评估;(3)对共同风险和收益的计划和监督;(4)报告投资收益率、成本降低率和质量等目标完成情况;(5)报告新伙伴,新市场和新技术的发展情况.

4供应链管理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建立供应商和采购商紧密的合作关系需要对供应链相关问题的报告,需要对更多、更广的企业内外部数据的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呈现以下特点:(1)随着复杂性的日益增加,有必要将会计技术与物流结合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2)要和组织边界外的供应商联系,将技术问题与管理角色问题相结合;(3)控制供应链活动的系统必须被各方接受,它是来自不同工具的信息传送系统.因此,管理会计系统一体化的结果可能产生以下情形:(1)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要涉及特定的共享程序与活动;(2)为了处理跨组织关系,每个企业需要调整现在的管理工具,合作性企业间会计系统的相互协调需要对现存会计系统进行改正;(3)为满足新的目标需要新的信息,而为获取这些信息需要新的管理会计工具,作业成本法、价值连分析、目标成本法和平衡记分卡等管理会计工具在这种环境下都是适用的;(4)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他们要承担更多的管理角色,与多功能的团队合作促进战略性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管理会计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现代化技术运用到会计管理工作中,将原始的企业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企业内部网络的创建和应用,将原始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界线进行突破,让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实现了共享和传递,企业内部组织框架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有原始的单一性转变为多维网络化,同时将扁平化以及网络化的特性进行突显。企业组织形态的转变,给企业内部管理形式带来了巨大转变,企业在获取数据方面,不在局限于内部,和外部联通变动更加密切,各项信息传递效率逐渐加快,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管理会计与财务大数据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网络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背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多数企业开始全面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管理会计的重新修整和创新,在提升管理会计水平方面提供了条件,这给管理会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其主要展现在三个方面:

1.给财务转型创造条件

在大数据背景作用下,企业在开展运营活动时,可以将时间以及空间带来的局限性节能型破除,在互联网市场中,运用财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及时掌握客户各项要求,进而在全国范畴中开展采购以及规划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实现产品的生产以及传送,同时还能将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在这种背景作用下,管理会计基本就在于把企业各个层级、业务流程以及环节进行有机融合,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会计方式,把运营业务和财务进行高效融合,让管理会计更具合理性和战略性。

2.给予技术方面更多支持新型的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

在财务大数据的背景下油然而生,在这种经济背景中,构建了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之间的有机融合发展体系。在互联网背景作用下,能够有效提升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进而提升财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性。企业管理会计可以利用财务大数据,将企业内部信息以及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实现财务信息处理的同时,还能结合企业管理需求,提供更为精准的财务信息报告[1]。

3.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运营也开始朝着国际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企业管理会计的管理形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流程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也实现了管理会计技术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利用,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实现对企业上下游之间关系进行梳理和拓展,同时将原始的单一内部管理转换成统筹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开展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会计工具运用缺少高效性结合真实状况

来说,企业采用的原始管理会计工具类型繁多,但是大多数企业运用的工具主要以本量利的形式为主,其需要对运营决策实施探究,很少由企业运用目标管理方式,作业成本法运用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2.管理会计信息风险较为严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时,由之前的手工记录方式逐渐转换成计算机核算形式,并且开始朝着互联网信息共享的趋势发展。但是在发展规程中,还是会面临诸多运营风险,而导致这种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有三点,第一,互联网管理会计信息没有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注重,在开展互联网管理会计工作时,缺少相应的法律体系进行约制,从而加剧了管理会计信息风险的发生;第二,大多数企业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时,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充足,并且财务信息安全管理意识不高,例如,在运用计算机来试试管理会计信息处理工作时,没有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访问全面以及加密保护机制,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出现被泄漏的风险;第三,在大数据的背景中,部分企业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时,对云技术的依赖度过高,这样在面临云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就会给管理会计信息增添财务风险[2]。

3.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偏低

在大数据的背景作用下,部分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普遍偏低,这就无法实现企业管理会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不能更好的迎合财务大数据要求。而到这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偏低的主要因素有两点,第一,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时,依然采用最原始的处理方式,没有站在管理的视角来开展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同时也没有运用电算化方式来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第二,企业部分管理工作人眼缺少财务大数据意识,无法及时找出大数据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同时不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测能力,不能结合财务大数据背景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三、财务大数据背景下提升管理会计水平的优化措施

1.提升管理会计技术应用效率

在财务大数据的背景下,不但将原始的管理会计理念进行转变,同时还将管理会计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人员运营决策的精准性和稳定性。首先,全面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高效的管理会计信息体系,结合企业真实状况,整合和探索新型的管理会计工具,将管理会计工具进行高效运用,给企业运营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其次,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出新型的管理会计技术,分级进行落实,根据成功案例开展管理会计工作[3]。最后,站在价值链角度,运用财务大数据对企业客户要求进行思考,借助思考结果,将信息当作载体,给企业管理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

2.做好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

首先,企业应该将大量资金投放到管理会计信息建设工作中,全面探究管理会计信息建设相关项目以及技术,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信息查询和共享体系。其次,给了迎合财务大数据背影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应该颁布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法律体系,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管理会计信息不精准现象的出现[4]。最后,要想保证管理开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就应该具备高素养信息人才。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应该迎合会计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这样不但可以保证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对计算机运用有所了解。

3.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养

第一,加大对管理会计人员思想教育力度,将原始的管理理念进行转换,运用战略性思维模式,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思考。第二,构建财务团队转型机制,加大业务和财务融合培训力度,拓展管理会计工作范畴,构建高效的管理会计机制,实施战略性发展标准。第三,定期对企业职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起到了促进效果[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财务大数据的背景下,虽然给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时,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将财务大数据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采用高效的措施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和质量,从而将管理会计的自身作用进行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陆佩娟.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137-138.

[2]温雪,张洪珍.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碰撞融合[J].商业经济,2016,(1):127-128.

[3]王力强,李丹.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5):106-110.

[4]代绍山.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26):3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