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管理理念范文

管理理念范文

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柔性管理;大学生;教育理念

一、前言

新时期,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所表现出的个性化特征。柔性管理在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中更加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从而提升了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而传统的刚性管理严重忽视了人自身的创造性和人自身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理念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理念管理工作中运用的依据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众所周知的马斯洛理论,就有一个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了五大层次,即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它认为人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人的性格特征等因素有轻重缓急之分;认为只有低的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实现高层次的需求,只有低层次的需求满足程度越高,才会对高层次的需求有强烈的追求欲望。大学生作为人类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强烈的丰富的需求层次,而马斯洛需求层次为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运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要求在管理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大学生的需求与管理的需求有机的结合,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需求层次的升华,从而完善自我[1],实现自身价值。

(二)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从而从不同方面取得利益;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且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往往人们满足自身的利益是本性的体现。因此,关于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理念中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要求我们要掌握每一个个体的特点,充分认识自我,改善自我,从而不断地满足个人需要、社会需要。

三、目前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理念管理工作中运用中取得的成绩

(一)高校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断提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包含柔性管理形式的课程出现,比如:社会实践、讲座、实地参观考察、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等,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氛围,而且还提升了高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随着高校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综合发展得到了空前发展。

(二)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断加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要求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融入人文课堂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高校通过不同的方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以及柔性管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三)高校对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方法不断加强经调查,很多高校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教育管理的感染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比如:在某高校就有类似很经典的案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同时安排课外实践,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理论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人文知识素养也不断加强,越来越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重视人的感受需求,受尊重的需求等。

四、加强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理念管理工作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未能正确认识柔性管理现在高校的管理队伍趋于年轻化,管理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牢固等是导致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的重要原因,很多管理认为柔性管理就是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我发展,不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引导学生,指引方向,给学生平台施展自身才华。比如:王老师是一位刚刚入职的辅导员,她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但总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她没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没有在管理中使刚性管理理念和柔性管理理念两者相统一,因此,王老师和班级的同学没有很深的情感联系,师生关系不太融洽;当有学生向她请教问题时,也不能及时的给学生一定的思路,自己的见解,也没有后续的跟进,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这就体现出了柔性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随着高校教师的高学历化,年轻管理者队伍越来越多,要求我们年轻的管理者要继续学习,加强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地丰富自己,更新自己,提升自身能力。

(二)管理者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现在高校的管理者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仍然以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和约束学生,仍然以成绩论来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严重的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不从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发展学生的才能,不考虑学生自身意愿,不考虑学生擅长的方面来发展学生,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化,个性化。出现此类情况,要求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要学会尊重学生身上的个性,差异,不应该一刀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

(三)管理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脱节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大改变,然而现在很多高校故步自封,未能适应这一重大改变,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与社会发展方向脱节,未能很好的走对前进的方向,导致大学生社交困难、找工作困难、找心仪的工作更困难等,从而也引发了部分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抑郁、自卑、颓废、没有目标和希望等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有必要不断地强化自身能力,正确走好管理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接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及时的解决学生的困惑。

五、解决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理念管理工作中运用的措施

(一)建立柔性管理奖励机制建立柔性管理奖励机制就是坚持物质机制、情感机制和环境机制。首先,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们追求的目的,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运用物质激励应该是最见成效、最合理的,物质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提升,从而使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教育理念中的运用得到高效开展;但是在物质激励中也要时刻注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产生,尽管产生了矛盾,也要积极沟通,主动解决矛盾,使负面影响最小化,使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理念中的运用得到顺利开展。其次,环境激励也是无形中最有力量的激励方式,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一是我们要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完善校园的设施设备,二是我们要提高学校绿植的覆盖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我们要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杜绝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2]。最后,威胁激励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警示作用,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有机统一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感受需求、情感需求等,刚性管理强调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这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矛盾;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才能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正确的使用,我们也不能完全的使用柔性管理而否认刚性管理,也不能完全的使用刚性管理而否认柔性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有利于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

(三)提升高校的校园文化高校内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校园文化是高校的名片,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能够影响高校教学理念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内容[3]。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蕴藏着巨大的隐性教育效果,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反思,并内化成行动力量,加强对自身进行管理[4]。提升校园文化是确保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学理念的运用提供保障,使柔性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确保柔性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时效性。六、结束语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理念中的运用,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主观意识,能够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良好的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柔性管理理念符合时展的需要,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人才个性化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也要根据人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达到最佳效果,使它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唐梅.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考与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1-53.

[2]洪琛,姚庆明.高等教育柔性管理范式及实践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2):7-9.

管理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管理理念;医院管理;实践

医院管理好坏重要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医院医患关系、医院科研能力等内容,因而要求对医院管理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社会大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医院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已然难以满足医院进一步发展的需求[1]。所以,便需要创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效率,塑造医院良好的服务形象,推动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1创新管理理念下医院管理实践

1.1创新医院管理理念

首先,依托逐步提升医院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以打造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团队。一方面,实施医院管理层培训制度。组织管理层开展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对其管理理念予以更新,提高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到院进行培训讲座,依托讲解实际案例以帮助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相关问题,进一步增强医院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及应对能力[2]。其次,创新医院服务理念。推进对医院服务流程、服务方式的不断革新,提供外延服务,制定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在医疗过程中始终秉持关爱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另外,医院应当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全员参与的管理意识及归属感,针对医院的一系列重大事项,积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座谈会等途径以有效采集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保证监督机制、民主决策作用的有效发挥,切实凸显每一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3]。最后,创新医院服务观念。基于满足患者需求导向,真正意义上做好每一件与患者切身利益相关的实事,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4]。例如,构建全面统一的医疗投诉管理机制,打造便民自助查询系统,高龄患者、残疾人看病就医绿色通道等手段,以有效改进医院职工的工作作风,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塑造医院良好的形象。

1.2创新医院内部改革

提升医院组织管理能力,是实现医院有序健康发展的一大前提。而要想提升医院组织管理能力,必须要创新医院内部改革[5]。因而,为了提升医院整体管理能力,应当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医院管理机制,并建立配套的监管机制及考评机制,切实将医院有序健康发展贯彻至医院的全面服务环节[6]。对于医院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改革试点的重要机会,在改革试点时,可对医院一系列规章制度予以优化完善,对于医院各部门管理能力及效率的提升也可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例如,可将医院各科室划分成不同学科及门类,诸如临床管理、职能监督、后勤管理的呢过,并适时对他们开展评估考核,利用自评、他评、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不同职位医院职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并作为年终审核的重要评定指标,依托评估考核的方式调动起医院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医院管理服务不断趋向于规范化、人性化[7]。

1.3创新医院医疗技术

2017年国际权威医疗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与地区的医疗质量与可及性排名结果显示,从1990年开始到2015年的25年期间内,中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HAQ(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要提升医疗质量与可及性就需要创新医院医疗技术。首先,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越来越明确有效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对实现医院的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及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医院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便是在医院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上,加强科技学术创新是医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一方面,医院应当加大对医疗科技研究的投入力度,组建独立的专家小组对研发项目开展论证评估,保障投入得以用到实处,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成医院现代化讲述的有力支撑力量;另一方面,推进医疗技术有效创新,各级临床工作者在自身临床实践中往往会对各种资源、设备的应用形成有见地的看法,这些信息有可能为今后医院技术创新提供帮助,日常工作中注重对此类信息的采集整合,加强与临床一线人员的交流沟通,为医院自主创新奠定良好基础[8]。其次,营造和谐的医疗技术创新氛围。为可推动医院发展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从制度层面为医疗技术创新提供保障。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应当提高对医院科研工作的有效重视,在院内营造全员参与的科研创新氛围。开展好科研动员工作,树立典型模范,建立培育更庞大的科技创新队伍,不断激发全体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及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构建健全医院一系列新技术、新业务准入制度,在保障医疗安全前提下,对各项程序予以有效简化,有效支持具有科学可行性的新业务,并开展好相关宣传工作。最后,借助网络资源开展继续教育。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持。医院发展要得到各级职工的一致努力,认真钻研及解决好广大职工继续问题便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医院应当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有效利用,条件允许可打造院内外网络化教育系统,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以开拓职工获取信息资源的空间,不断提高职工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推进不同科室相互间的交流互动,在院内适时组织学术讲座等,推进对医院现有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

1.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实施岗位管理制度,推行科学竞争机制。医院岗位管理制度指的是紧紧围绕医疗工作,并依据工作的难易度、对应技能要求、风险大小等,明确各项医疗工作的岗位职责,基于岗位分类开展管理工作。医院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划分岗位及职位数量,对管理机构予以合理精简,减少管理层次,支持系统不断开展社会化服务,后勤人员不断分离。如此一来,医院全体职工均可获取竞争上岗的机会,进而促进构建可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严格落实竞聘上岗,全面考核,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岗位管理的顺利进行[9]。其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科学推行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对获取杰出创新成果的职工给予嘉奖,对获得优异工作业绩的自公告给予奖励,并引导广大职工向他们进行学习。对出现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职工则应开展好教育、处罚工作,唯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奖罚分明,方可调动起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10]。除此之外,还应当落实好岗位管理制度,以岗定薪、以绩取酬,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切实促进医院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社会大众对医疗卫生需求的逐步攀升,为医院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此要求医院要创新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及管理效,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因而,医院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创新管理理念在医院管理中重要性的有效认识,积极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琨,崔玫,由杨,等.基于创新管理理念下的医院管理实践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12(1):281.

[2]王健,孙亚丽,王艺蒙.医院管理理念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8):100.

[3]刘娟.医院管理理念的创新及医院监管制度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9(26):180-181.

[4]郭立新.探讨创新管理理念下医院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0-21.

[5]张宽寿.医院管理需要全面创新[J].中国卫生,2017,7(6):72-73.

[6]李晓健.现代医院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经贸实践,2017,13(21):211.

[7]尹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创新实践的关键路径探讨[J].现代医院,2018,18(4):469-470.

[8]李立斌,贾凡.邯郸市第一医院用精细化管理钥匙打开创新之门[J].中国卫生,2017,11(7):99-100.

[9]江涛.浅谈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2):94.

管理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功能。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

具体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以图书馆员工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提出工作目标任务,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图书馆制定出了关于加强职工学习管理的若干规定,鼓励馆员结合工作需要提高业务素养,积极参加包括进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我馆馆长明确提出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为此制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内容包括服务公约、行为规范。同时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加强自身学习。馆领导采取以老带新,组织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把工作理念的实现,通过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它管理理念一样,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1)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相反,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

2)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僵化,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由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

3)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促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作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3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开发人才资源,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高等学校重要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等多种途径,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本的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3)实现民主管理,重视馆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图书管理作为一线的服务工作,本身是一项群众性、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必须动员馆员积极参加到本馆的建设当中,从而强化馆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在管理过程中,馆员上进心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自主管理意识;馆员参与意识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青年馆员个性张扬而解放的优点也可以引导他们争当管理改革的先锋……总之,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而言,它是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存有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满足,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可以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也可以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需要,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趋于完善地为高校图书馆所关注,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相信,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

参考文献

[1]许鸽,雷英华.略论21世纪图书馆的柔性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04(3):34~36

[2]武继山.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5(2):68~70

管理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1引言

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企业而言无比重要,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高度决定行为的深度,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使企业在正确的方向上稳步发展。整个企业要想稳定快速的发展,想要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仅需要精锐的人才,先进的仪器设备,更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企业的领导者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人才,使其发展空间达到最大化,还要审时度势,跟着时代的步伐适当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从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制定企业发展的长短期目标、企业市场竞争对策等以推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理念创新的作用理念

可以看作一种信仰,企业中所有员工的信仰就是这个企业的理念。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它为企业提供奋斗的集体目标,它能够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一个企业的理念是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使得企业成员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使得企业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的管理理念作为一种软管理手段,能够使企业员工们发自内心的信服管理者,能够做到上行下效,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对整个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一个企业想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必须有先进的理念作为先导。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发展管理理念,始终走在管理理念创新的前列。反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本土的管理理念就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企业员工没有凝聚力,犹如一盘散沙,而且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创造,始终效仿其他企业,那么它只能始终屈居人后。

3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状况

3.1管理理念不科学、规范程度不够

中国许多企业的管理理念缺少科学性,没有形成整体的管理模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目标是多重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效益,而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看见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为了达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这种片面的管理会使得企业的发展空间变狭窄,长期以来会导致企业的竞争力和收益明显下降。而且部分企业明显对管理的规则要求不规范,使得员工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作风散漫,影响企业内部发展的积极性。

3.2忽视人力资源管理

相比与许多发达国家,中国虽然整体经济效益占优势,但是在企业内部管理层面却不如这些国家,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缺乏长远规划,即使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是还是明显表现出人才的匮乏。在企业的经营中,为了增加企业效益,对于人才的培训和锻炼花费精力较少。并且经常要求职员加班,剥夺其休息和娱乐时间。长期以来会造成企业职员们的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企业风气,对企业的声誉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4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策略:

4.1以科技为引领,搞好战略创新,为企业明确发展方向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发展凭借的是科学技术上的优势,而并非简单的劳动力。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说明了中央提出的为什么创新活动一定要以科技为引领,为什么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的培养。企业的战略创新是为了给企业提供明确的方向,设计清晰的执行步骤,规划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其不仅能完成短期的经济效益也能从长远的角度筹划企业的合理运行,并超越竞争者们。因此,企业战略创新是使其在该领域披荆斩棘的决定性因素。

4.2以理念创新为着力点,实现企业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

思维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思维为行为提供方向,行动反过来改善思维的不足,新颖的思路为行动提供宽敞的道路,使行为能事半功倍的达成目标。理念的变化,决定了行动方向的变更,决定了最终目的的变更,决定了企业成员的工作方式和行为选择。因此,所有的行为要以理念为指引。而管理是企业实现有效运行的关键手段,管理的先进程度就决定了企业在同领域的地位。

4.3坚持诚信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项美德。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诚实守信。人无诚信将难以立足于社会,企业也是一样,我们只有在企业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机制,才会使得这个企业有凝聚力,进而才能有创造力和创新力。其次,在企业管理中,,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具有无穷的创造力。现代企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不能把他们当成挣钱的工具,要充分地尊重被管理者,使他们感受到企业给与的关怀和温暖,企业应经常为他们提供培训课程,这样一方面能使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又可以提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又是这样一个交情大国,企业更要与工作人员们搞好交情,实现企业与职员的互利共赢。

4.4知识管理理念的创新

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知识经济也发展起来,知识管理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以前企业管理的重心放在经营管理上,有了资本和能源企业就能够运作,而且大量的企业也凭借着资本和能源的优势迅速崛起。如今又有了知识管理,它不同于经营管理,它的作用方式就是整合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大数据的背景实现人与物的利用最大化。所以企业的重点工作也在不断地由经营管理向知识管理变迁。知识管理的不断随时代的创新能不断地提升企业的驱动力和应变能力,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的挑战。

4.5可持续发展的全面价值理念

198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主要是说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要注重环境生态效益。目前我们的自然环境已经被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居乐业。因此一个企业不能紧紧追求经济效益,也顾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被社会认可。全面价值观念是当今世界先进企业尤为注重的观念,并把它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是否成功的标准。全面价值观念考虑到了经济收益,消费者的权利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合理最大收益。

4.6制度创新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严格的制度制约,制度的作用就是规范企业职员的行为方式,使职员能够按照规矩办事,制度越明确,企业运行的就越顺利。如果缺乏制度的严格保障,即使资本再充足,规划再合理也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制度的创新对于企业具有保障的作用,企业要健康发展,要优于别人还需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制度虽然为企业提供了强力有效的规范和保障,但使职员处于内心的为企业效力的因素确实他们的信仰,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部分是由企业的成立者指定的,一部分是由企业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共同培养的,企业文化对全体员工都适用。它使处于其中的职员们心甘情愿的为企业服务,并乐在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对职员们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中将硬性的制度管理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并加以改造和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必然选择。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者应拿出足够的重视,将管理理念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将管理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还应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地改造和创新,在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王卫东.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理论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3).

[2]江祥洲,]试论代企业管创新策略[J].企业研究,2017(5).[3]葛悦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创新[J].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1).

[4]曹健.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经管理者,2014(6).

管理理念范文第5篇

功利是指功效和利益,功利性管理理念就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为价值导向。功利性管理理念实际上是一种利己主义的伦理学说理念。但我们所说的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并非指德育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是指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的外在价值,即社会公众价值,忽视教育的育人、育德本体价值。功利性管理理念是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的。在工业社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工业化、都市化、市场化、世俗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概念统

一、集中、规模、同步、竞争、效益、标准化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教育和学校生活。体现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其特征主要有:

第一,德育管理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只注重德育的外在功能,看重社会效益。德育的短期行为严重。

第二,德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谋生的手段。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为了找到好的职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就业机会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培养良好的道德不是因为自身需要,而是社会的需要,(当然社会也需要,但这只是外因)社会需要德才兼备,学校就要按社会需求的模式去培养。所以,“听话”“服从”就成为学校培养道德的标准。

第三,德育管理的方式是同一的、强制性的。在德育管理中主要运用惩罚的手段,激励的方法被忽视。学生就像产品,要生产高质量的合格产品,就必须用同一标准去强制要求,按照工厂化模式对被管理者进行强制性的管理,达到符合社会用人的同一标准。这种管理理念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本位主义管理理念

“本位主义是一种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思想表现。”本位主义也叫小团体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只顾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不顾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一切从自己的小集体、小团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利益。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德育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学校秩序的有序性;第二,德育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与德育的对象相混淆;第三,在制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第四,不从长远出发,只顾眼前利益。

本位主义的价值理念,使学校在整个德育管理过程中,把保障正常的工作秩序列为第一位,只从学校自身的利益出发,不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德育管理需要有效地整合人、财、物、技能、环境等各种资源,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但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投资过程,为了眼前的利益,本位主义者一般不会去考虑的。本位主义管理理念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传播文化、传递人类文明,传递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一切成果和结晶”,而不是为教育者带来利益;忘记了教育首要的功能是育人,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而不是教育者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尤其如此。

3情感管理理念

“情感”一词,常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意义很多。但其科学定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情感及其多种多样的体验形式对人们的行为有着“调节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成为人的活动和各种动作(以及动作完成的方法)的持久的或短时的动机,从而产生追求所提出的和所想到的目的的意向和欲望。”理性固然重要,但理性不能离开情感,离开情感的理性就会失去其效力。规则、规范、制度的制定必须合情合理,当人们感情对立时,理性则常常是对抗的,这时要疏通理性,就需要从感情开始,情通理则通,情不通理则对立;管理的理性,要建立在感情通融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在感情对立的前提下获得理性的认同。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们的各种感情会编织成无形的人情和感情网络,形成共同的理性认识和感情纽带,达成默契与共识。在德育管理中必须要尊重人性的规律,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制度的框架里,留有一定的空间,把理和情置于其中,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做到“润物无声”。

4文化管理理念

德育的文化管理理念就是把人们所认同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德育管理的各环节中,以文化的价值观念维护有效的秩序,实现学生的德育目标。文化对现实的管理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这主要是:(1)价值定位。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价值定位,价值定位的不同,会使管理出现重大差别。(2)优先选择。管理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价值冲突中进行优先选择。在德育管理中。如果认可“人本价值理念,那么就会在制定各种制度中,体现个体的充分发展,不会以过多的惩罚压抑个性;相反,会运用更多的激励和鼓励发展个性。(3习惯选择。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学习、行为,并通过文化的积淀养成习惯,建立不成文的甚至下意识的规则体系。例如,一个饱读诗书深懂礼仪的重要性的领导,不会常常把训斥、谩骂挂在嘴边,不会经常去惩罚人;相反,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领导,不会有很高的涵养,言谈举止就会欠佳,他会认为惩罚比什么都管用。新晨

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教育管理的基石,是我们处理教育工作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实践,形成了一个民族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现实与未来的理解和共识,这就是文化传统,是文化的底蕴。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是一个社会的共识,是民族认同的标记,因而是民族得以凝聚的最大而无形的力量。中华民族讲究和合、宽容,克己、自省,诚信、坚韧等等,这些优良的传统都可以挖掘出来,用到管理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的轻松环境中内化自身的品行,加强身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5服务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范文第6篇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教育管理工作的两大主体,我们在以“学生”为本的同时,还必须要提倡以“教师”为本,首先要注重师德建设,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做到自重、自爱、自律、自尊,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其次要关爱教师,教师担负着培育人才的伟大职责,因此教师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有关部门应该尽力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给广大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风气对学生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学术和学风的建设,广大教师应该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认真负责,让积极、严禁的学风萦绕着整个校园,陶冶学生的身心,如果一个学校内没有好的风气,那么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

二、“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应用

(一)培养自我管理意识想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就要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同时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充分的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于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可以减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压力,让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例如,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具有排斥心理,即使教师指出了学生的错误,由于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不仅无法认识自身的不足,反而会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教师要身先士卒,经常和学生一起反省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培养自我反省的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行纠正错误,而且学生会更加尊重教师,爱戴教师。

(二)尊重学生的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些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具有自己的看法是,教师应该虚心的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一起探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关爱教师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在工作之外,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烦恼和困难,教师也应该受到关心和爱护,领导者应该及时了解教师的身心状况,帮助教师排忧解难,促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这时领导者要及时进行劝解,尽最大努力去宽慰教师、鼓励教师,让教师端正心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矛盾。同时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有时会出现身体不适,这时领导者更要关心教师,一片药、一杯水、一句问候,都可能成为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

(四)优化用人机制在从前,人民教师被称为“铁饭碗”,这种情况无疑会使教师产生惰性,因此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还要优化用人机制,将全员聘任制、校长竞聘制、教师待岗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健全完整的用人机制,层层筛选,用责任来规范人为活动,让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做到“在其岗,尽其事”。

(五)完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规章制度,因此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有理可依,只有完善规章制度,才能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判,防止个别教师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对于表现差的教师,进行处罚时才能有据可查,对于积极肯干的教师,才能按照制度给予奖励,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再怎么强调工作质量也无济于事。

三、总结

管理理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政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引入

引言

财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和调整,并且积极引入更加新颖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整体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效能。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其中的一些理念和工作方法,对于当前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就围绕财政管理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应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财政管理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引入的必要性

在当前形势下,财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本身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给与其足够的关注,并科学运用。

(一)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于地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以往传统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影响下,财政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资金的使用上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下,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适当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思路,对于自身的管理方式进行更好的创新,进一步的提升相关财政工作的开展水平,并且有效的对财政风险进行控制和降低。而通过企业化管理思路的应用,其也可以对地方财政工作的开展中相关财务资金的来源得到了清晰的划分,并且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进行准确的把握,为相关审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基础。

(二)规范性的提升

在以往工作模式和理念下,财务部门本身是主要的监管部门,而在具体工作的路上当中,由于资金量较大,并且分类较多,整体财政工作的难度较大。而通过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应用,其可以更好的对于这种情况进行控制,同时其中也具备很多先进的资料和报表的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确保整体信息记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并且也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由于人为错误而导致出现各类风险,降低工作强度和压力。

(三)管理水平的提升

对于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其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也取决于管理队伍自身的专业技术和水平。在具体财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企业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都是结合具体业务类型的特征采取更加科学并具备更强针对性的培训模式,而这在财政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带动整体基层财政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并且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工作的规划。通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应用,其本身也能够更加科学的对于财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计划及内容进行调整,提升各项管理计划的可执行性。在具体财政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企业能够更好的与其他产业部门、政策部门进行相互配合与协调,提升财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对于地方经济的刺激作用,让财政绩效本身具备更强的辐射能力,对于财政工作的公共性作用进行更好地发挥。

二、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引入财政管理的一些思考

(一)内控体系的构建

在具体财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积极有效的推进好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而内部控制这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将内部控制作为基本目标,配合查找、评估以及梳理等方式,对于现阶段财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通过推进和构建一系列可行科学的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更好的对于财政业务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构建一套更加完善科学的财政管理体系。财政管理部门在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做好把关工作,通过对于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规范,让相关经济业务活动具备更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提升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各类腐败行为进行严格遏制,提升政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财政部门自身更好的对于财政资金分配的职能发挥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另外,在具体财政监督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路,对于各种业务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管控,并且将内部控制理念进行更好的宣传和执行。

(二)预算编制与执行

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当中,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可以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征,引进科学的预算编制策略和方法。通过对于资金起始端可有效控制和约束提升,才能资金流通过程中的具体管控效果。预算单位在具体资金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对预算进行严格的执行,并且接受财政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约束。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确保整体预算编报准确性的提升同时要做好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避免出现各类财政资金的分配风险

三、结束语

在当前财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适当的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将其中一些符合当前形势及财政管理工作开展需求的一些方法进行借鉴,进一步提升整体财政管理工作的水平,为地方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更加强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忻.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地方财政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27).

[2]李怡晨.论财政税务制度变革对企业财政管理中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4,(29).

[3]韩广海.提高政府财政管理能力的措施与经验[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

管理理念范文第8篇

一、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

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的10项指标,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我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吸取了西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精华:一是吸取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层层分解的思想;二是吸取了平衡计分法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的思想,体现了全面综合管理的理念。但笔者认为,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按规模大小把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型。有人认为,企业规模不同,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也不同。但笔者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对绝对指标及企业净利润有影响,而该绩效评价体系中除了个别非财务指标外都为相对指标,使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了可比性,因此划分企业规模在绩效评价方面没有任何意义。

2.虽然把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但还不够,具体表现为非财务指标数量太少,权重太小。

3.没有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指标权重,而是笼统地把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80%,把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20%,有“一刀切”之嫌。

4.财务指标以传统的会计利润为中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充分吸收EVA的思想。EVA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业界提出的一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企业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EVA=税后经营利润-投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将研究开发费用、顾客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并在受益期内摊销,更好地体现了配比原则。它的突出贡献在于既要考虑债务成本,又要考虑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净利润大于资本成本时才真正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

5.操作方法过于繁琐。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具体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导致其获取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强,从根本上违背了管理的本质。

二、可行性管理方案——战略管理思想的应用

笔者提出的可行性管理方案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为依据,由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此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了修正。这套管理方案注重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中的作用,突出战略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1.新方案只按行业而不按规模提供指标数值。

2.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如IT行业由于自身技术含量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应加大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3.运用EVA的思想,把资本成本放在与债务成本同等的位置上,同时又注意应用的简洁性。新方案用“有效利润”代替“会计利润”,有效利润=税后净利润-Σ(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投资人将资金投于企业,其目的在于获得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所以只有当税后净利润超过投资人把钱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称之为有效利润。有效利润的计算公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够精确,但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其简洁易行的特点,方便了它在企业中的推广,如EVA的计算公式精确入微,但由于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反而妨碍了它的推行。

为了清晰阐述“有效利润”这一概念,现举例如下:某制药企业于2000年3月4日设立,设立之日A投资20万元,B投资26万元,C投资50万元。2002年3月31日A又追加投资14万元,新加入的D投资10万元,又知2002年全年该企业实现税后净利润30万元,假设2002年银行存款利率为10%,求2002年该企业的有效利润。

有效利润=30-[20×10%+14×10%÷12×(12-3)+26×10%+50×10%+10×10%÷12×(12-3)]=18.6(万元)。

由于用有效利润取代了传统的会计利润,所以一些与利润有关的指标计算公式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所有者权益。

4.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避免“利润陷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论证单一目标的谬论时指出:目前关于目标管理的大部分生动的讨论都着眼于寻找一个正确的目标。这种寻找不仅会像寻觅点金石一样徒劳无益,而且必定是有害的,会产生误导。管理企业就是平衡各种各样的要求和目标。鉴于此,新方案对非财务指标更为重视,大大提高了其在指标总数中的比重。新方案把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财务状况、市场实力、内部经营管理、创新与发展,不再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而是把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列示,防止了次优化行为的产生,如公司为了得到较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少了对优质顾客的赊销,以致带来大量销售收入的流失。本方案可以消除这种次优化行为,有利于管理者从总体上把握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所有因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此方案不仅是一种测评体系,还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取得突破性竞争业绩的管理体系。

5.在目前国家仅公布国有资本金绩效数据的情况下,新方案的实施可以其为依据,并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求得财务指标的最后分数,非财务指标的计算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为准。但是该法自身也存在缺陷,现举例说明如下: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公式为: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此公式正确,但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应越高,用此公式计算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另外,当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畸高时,会导致最后总分大幅度增加,掩盖情况不良的指标,从而给管理者造成一种假象。如右表中流动比率的实际值过高,仅此一项的分数就达到75分,掩盖了其他不良指标。新方案克服以上缺陷:①改进实际分数的计算公式。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分数=[1+(实际值-标准值)÷标准值]×权重。②避免以偏概全。新方案在最后的管理报告中给出了单项指标的评分等级,一目了然,使管理者在分析问题时不仅注意总体,而且顾及了个体,不至于以偏概全。

三、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选择的可行方案